苏教版四年级语文目录

2024-07-22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目录(精选9篇)

1.苏教版四年级语文目录 篇一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暑假作业

一、读一读,写出下列的词语

zūn yán cái fù kuǎn dài dào dã

pí bâi

()()()()()

二、用“—”划出句中的错别字,改正后写在括号里。

我真稀望她第一次扎珍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客和鼓厉。

()()()()

三、比一比,再组词

遵()例()喉()瘦()酷()

尊()列()候()搜()配()

四、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迷()不()面()菜()狼()虎()

骨()如()走()串()将()比()

五、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入句子中的括号里。

虽然„„但是„„ 不但„„而且„„ 因为„„所以„„

1、这位年轻的护士()是第一次扎针,()显得特别紧张。

2、这位年轻的护士()两针却没扎进血管里,()我的母亲并没有责怪她。

3、对这位年轻的护士的行为,我的母亲()没有责怪她,()还给予她鼓励。

六、精彩回放。

1、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有许多名言,如:

2、大漠孤烟直。这是 代的 写的诗句。我还能写出他的诗句。

3、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请你为保护黄河设计一则标语:

4、关于农业气象方面的农谚我知道很多,如。

6、学了本册书我认识了石油大王哈默、盲女孩安静、、等,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因为。

7、早开的红梅——;——入木三分。课外我还收集了很多歇后语,如。

2.苏教版四年级语文目录 篇二

一、资源整合策略:化单调为有趣,化单一为丰富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图形的旋转》是学生在三年级初步感知生活中常见的旋转现象后教学的,要求学生不仅要知道图形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方向及角度),还要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旋转的规律,主动学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封闭图形绕一点旋转90°后的图形,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在研读教材安排的第一部分内容“认识旋转三要素”时我们发现:这里教材只安排了两项内容———例题中转杆的旋转与练习中指针的旋转。收费站转杆的旋转运动巧妙地涵盖了旋转的三要素,但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距离感,缺少童趣,同时,转杆旋转的方向只包括十字坐标四个象限里8种旋转情况中的2种,不具有代表性和全面性。

在深研教材和学生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简单封闭图形的旋转最终要转化到围成此图形的关键横线段或竖线段的旋转上来,而横线段旋转90°后会竖在旋转中心的上边或下边,竖线段旋转90°后会横到旋转中心的左边或右边。而能生动有趣地表征线段的旋转要素和旋转规律的现实模型是学生的手臂运动。为此,我们将书上“认识旋转三要素”的2个环节拓展、整合为以下5个环节:

1.课前做“手臂运动操”

离上课还有1分钟时,组织学生玩一玩手臂运动操,要求举手臂时做到横平竖直,同时说出手臂所指的方向。如举左侧手臂,边举边依次说出所指方向:左、上、左、下,举右侧手臂,同时说出所指方向: 右、上、右、下。有趣、简单的手臂运动操奇妙地蕴涵了旋转三要素和线段旋转的位置变化规律,为后面的逐步抽象和建模运用打下了伏笔。

2.观察旋转现象并引导提问,从而导入新课

通过让学生观察屏幕中多种物体的旋转运动, 巧妙地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并通过“关于旋转,你想研究哪些问题?”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提问情境中带着疑问,顺畅地进入新知识的探究之旅。

3.研究转杆旋转的三要素

先让学生观看转杆打开与关闭的动态视频,再观察打开与关闭的静态对比图,并引导学生思考开放性的问题———“有什么发现”。观察中,学生最易发现的是———都旋转了90°。借助旋转的角度,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个90°的角是转杆绕下端(左端) 的点旋转得到的,这个点是固定不动的,是旋转的中心。“还有什么发现呢?”在进一步的观察、交流和手势比划中,学生发现了顺时针旋转与逆时针旋转。最后通过让学生说一说“关闭(打开)时,转杆绕什么点怎样旋转了多少度?”使学生对旋转三要素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

4.在想象中交流手臂运动游戏中的旋转规律

“还记得课前的手臂运动操吗?如果用这个箭头表示手臂朝下的动作,借助旋转手臂的经验,想象一下:将它依次绕a点顺时针旋转90°,朝下的箭头会依次朝哪里呢?”借助以上的启发以及想象之后的直观验证,学生轻松地发现了其中的旋转要素与规律: 将它依次绕a点顺时针旋转90°,朝下的箭头会依次变为朝———左、上、右、下。如果是绕a点逆时针旋转90°,箭头会依次由朝下变为朝———右、上、左、下。此环节既巩固了旋转三要素,又及时地将学生旋转手臂的经验进行了理性提升,使学生自主提炼出带箭头的线段在十字坐标的四个象限中旋转后的位置变化规律,感悟到竖线段旋转90°后会横过来,横线段旋转90°后会竖起来,为后面将简单封闭图形的旋转转化为主要横、竖线段的旋转做了“位置变化”方面的铺垫。

5.独立完成书上的练习“看图填空”

在练习指针的旋转运动中,进一步巩固旋转三要素,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与运用意识。

在以上教学过程中,我们在教学资源的整合上狠下功夫,通过将做手臂运动操、观察转杆运动中提问、想象中发现线段旋转的规律等活动引入课堂,竭力化单调为有趣、化单一为丰富、化呆板为生动,使学生借助有趣、丰富、生动的学习资源在兴趣盎然的观察、操作、想象、发现及表述等活动中对“物体旋转的三要素”及“线段旋转的位置变化规律”有了生动、 丰满而深刻的认识,体现了数学活动的丰富性与层次性、思维活动的有序性与提升性,并为后面研究图形的旋转打下了坚实的认知基础。

二、模型建构策略: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由 直观到表象再到抽象

弗赖登塔尔将数学化分为横向数学化和纵向数学化。横向数学化是“把生活世界引向符号世界”,纵向数学化是“在符号世界里,符号的生成、重塑和被使用”。《图形的旋转》中横向数学化的部分包括由手臂、转杆、指针的旋转让学生认识旋转的三要素———中心、方向与角度,还包括由手臂的旋转到相对应的带箭头线段的旋转,由三角形纸片的旋转到相对应的最简单的封闭平面图形———三角形的旋转。然而, 仅有横向数学化是远远不够的。要画出由三条或四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关键是要化整为零,将面的旋转转化为部分主要线段围绕定点的旋转,即由面到线再到定点,之后循序渐进, 再由定点到线再到面,从而引领学生有序经历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由复杂到简单再到复杂、由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由想象到推理和建模的纵向数学化过程,使学生在轻松自如、有序提升的探究中掌握图形旋转的策略与步骤,感受转化、变与不变等数学思想。具体的教学安排如下:

1.在想象与验证中研究三角形纸板的旋转

教师借助三角形硬纸片,组织学生进行“想象与验证”的游戏。具体过程如下:先通过爱因斯坦的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引出想象游戏———让学生拿出三角形纸板,将它与方格纸上的三角形完全重合,用手指一指三角形的顶点a,在头脑里想象将它绕a点旋转90°。之后提问:它的位置到了哪里?想出来了吗?想得对不对呢?于是引导学生进行操作验证。验证之后,让学生通过实物展台进行交流,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可以将三角形纸板绕a点顺时针旋转90°,也可以绕a点逆时针旋转90°。以上的实物操作游戏通过先想象再操作验证和准确表述的活动过程,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整体感受力和空间想象力, 并促使学生的思维及时地由实物操作提升为表象操作与符号操作。

2.在观察与交流中发现图形旋转前后的变化规律

在操作与验证之后组织学生进行观察与交流: 旋转前后,图形的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旋转前后的对应边呢?交流中学生发现:图形的位置变了,形状与大小没变;对应边的位置变了,长度没变。至此,横线段或竖线段旋转的两个重要因素———位置变化 (第一部分的第4环节)与长度不变的规律已经水落石出了,从而巧妙地分散了学习难点,使得将封闭图形的旋转转化为主要线段的旋转的思路得以水到渠成。

3.在独学与互动中探究平面图形(三角形)的旋 转方法与步骤

先启发学生进行表象操作与符号操作:不借助纸板,你能根据头脑中想象的结果,画出这个三角形绕a点旋转90°后的图形吗?先想一想,哪几条边旋转之后的位置比较容易确定?想好了就用水彩笔和尺子画一画,并标出旋转方向。在交流画法时,重点追问3个问题:在这个三角形中,哪几条边旋转之后的位置比较容易确定呢?(相交于中心点的长直角边和短直角边)将长直角边怎样旋转,到了a点的哪边, 画几格,短直角边呢?为什么长直角边和短直角边各画了5格和3格?在以上独立探究与互动交流中,学生自然生成了图形旋转的解题模型:想图、找边、画边围图。

在以上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了三个阶梯,由浅入深地引领学生充分地观察、想象、验证、比较、作图、概括,从想象、验证三角形纸板的旋转,到对比、发现图形与对应边的旋转规律,到最后动手画出头脑中想象的旋转后的三角形并用语言表述出来,学生成功地摆脱了外在具象的束缚,使数学思维成功地上升到表象与抽象、想象与推理的理性层面,并在充分的探究与体验中真切地把握了画旋转图形的关键要领:先找与定点相连的几条横竖线段,借助想象画出主要线段旋转后的位置与长度,最后连成封闭图形。这样就巧妙地将看似与面有关的封闭图形的旋转,转化为几条横竖线段的旋转,而横、竖线段旋转90°后又总会竖或横到定点的上下左右四个方位中的某一方位,长度不变,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为学生后面独自解决变式情境中各种图形的旋转打下了扎实的模型基础。

三、变式运用策略:由双基到四基,由运用到欣赏

2011年出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把原有的双基拓展为四基———除了我们熟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增加了“基本数学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那么在建模基础上通过变式练习灵活运用模型时,我们的着眼点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还应将学生的视野引向更广阔的现实世界和更深邃的数学世界,实现数学学习的外化与深化,使学生在丰富而多层面的实践活动中积累基本活动经验、感悟基本数学思想,强烈地感受到数学学习的现实意义与实用价值,欣赏到数学自身内在的思想魅力与发展规律。为此,在《图形的旋转》变式运用中,我们设计了以下4个层次的练习:

1.又快又好地画出旋转之后的长方形

教师启发:在这个长方形中,哪几条长或宽旋转之后的位置比较容易确定呢?

2.先交流作图思路再画出旋转后的小旗图

画图前启发:先想象一下小旗旋转后的位置在哪儿,是什么样儿的?哪几条边旋转之后的位置比较容易确定?先在4人小组里交流,再动手画。交流时启发:结合旋转手臂的经验想象一下,旗面原来在旗杆的右面,逆时针旋转之后,旗面肯定在旗杆的哪面?旋转后横边到底竖在哪儿呢?为什么?(这条横边跟B点相距1格,旋转后与b仍然相距1格。)

3.动态展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

今天我们只是学习了图形旋转的冰山一角,放眼生活,我们随时能看到更多旋转创造的美丽。(多媒体动态显示通过旋转得到美丽图案的动画。)这些精美的图案是通过什么创造的?(旋转)

4.动态展示图形中的旋转现象

旋转的美丽和神奇远不止这些。(出示平行四边形,明确它不是轴对称图形。)动态演示左边的三角形绕着对角线的中心点顺时针旋转180度,结果左右两边完全重合,进而指出———这一神奇的旋转现象到中学会做深入的研究。

在以上的练习中,第一个练习巩固作图三步骤———想图、找边、画边围图,让学生在模仿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积累画图经验;第二个练习是提升性的练习,极富挑战性,使学生在想象中更好地发展空间观念,在理性思辩中培养合情推理能力和模型运用能力,感受转化、“变与不变”等数学思想。第三个练习是让学生欣赏图形旋转在实践运用中创造的神奇与美丽,激发学生用数学知识创造生活美的热情,实现由数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也为学生五年级时进一步学习图形的连续旋转打下伏笔。第四个练习是让学生在纵向数学化的世界里更进一步,拓展数学思维的视界,感受旋转在图形世界的发展与联系中所创造出的精彩与奇妙。

3.浅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教学 篇三

关键词:习作意识;生活化;体察思考;大胆表达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6-069-2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习作内容是“春游的建议”、“雏鹰争章”、“生活中的新发现”、“对关注的事谈看法”、“植物研究”、“话题讨论”、“一次体验活动”。从习作训练的内容来看,所要写的以“感受”为主。要让学生写出感受,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是需要做足课前准备的。没有感受有什么好写的,如何做到有感而发呢?无感受可写的原因之一在于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把作文教学植根于生活的土壤之中,使得学生对生活的体察能力、思考能力不够强。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把习作教学当成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来引导学生体察感悟,并把这份感悟能真切地透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只有当学生置身于生活中,在有了体察力、思考力后才能写出有感受的文字来。

基于此,笔者认为教师就要利用好习作内容的训练点来让学生体察生活,思考生活。笔者发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内容在安排上欠妥当,从难易程度上来讲:“春游的建议”、“雏鹰争章”这两个内容是学生最熟悉的,因为一二三年级学生就有着春游和争章的经历。“一次体验活动”显然也容易让学生从生活尝试中获得思考与感悟。只要教师把体验任务布置下去,孩子认真地去尝试体验就能很轻松地完成了。所以“春游的建议”、“雏鹰争章”、“一次体验活动”可以安排在前期进行教学。最难的要数“对关注的事谈看法”和“话题讨论”了,如果没有长期的对生活的关注度,敏感度是不会对生活中的事有所想法的,故可以把这两内容安排在后期进行教学。至于“生活中的新发现”、“植物研究”难度上要弱于“对关注的事谈看法”和“话题讨论”,但要有“新发现”和“研究”是需要学生花时间去体察和思考的。可将这两内容放在中期来进行教学。从上述难易描述中,笔者感受到了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习作教学内容是对教师习作教学的一次真正的考量。要让学生写好作文,就要根植于生活,热爱生活,从生活的体察和思考中循序渐进、拾级而上地展开习作教学。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展开教学。

一、明确习作生活化的意识

我们大多数语文老师在习作教学中总会关注的是写作的大主题、大方向是什么?是写人、写事、还是写物写景等来着手引导学生该如何写作,而忽略了人、事、物等和作者的联系,故学生写出来的作文要么就是太程式化了,要么是假话连篇,要么是干瘪苍白毫无感情的。学生对于所书写的文字到底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其实是无知和被动的。可以说习作中就是缺了那么点生活化的气息和情感。

作文最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写他们的生活,写出真实的、独特的感受,表达真情实感。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教师需要对习作内容进行重组,要依据学生的生活感来指导,故一开始我就把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的内容罗列出来并组织学生探讨,目的是让学生意识到本学期的习作训练是贴近自己的生活,是需要通过亲身尝试和体验的,只有经过切身的体察才能在体察中有所思考,有所感受,才会有话想说。在交流探讨中我先让学生选择想写的习作内容,班中38位学生三分之二的选择是写“春游的建议”,问起原因大伙都说我们就爱玩,对于春游想要说的话太多了。看来“爱玩”就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爱玩”的意识十分强烈,自然就愿意去把自己在玩乐中的那份感受写出来了。剩下的三分之一有选择“一次体验活动”、“植物研究”、“雏鹰争章”、“生活中的新发现”。问其选择的原因,有的说我做过体验活动,有的说我有过对植物的观察,还有的说雏鹰争章我们就在争。显然学生的回答依然是建立在生活的体验上。至于为何没有人选择要写“对关注的事谈看法”、“话题讨论”,学生说我们不知道写什么,不会写。由此可见学生没有关注过生活中的事,可能平时也知道些生活中的事,如最近的重大新闻什么的,但我们的学生不会进一步地去了解相关的事件,也不会想去了解事件背后的原因。当然不是人人都会有关注周围事件的敏感度、观察力、思考力的。对于我们的中年段的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但既然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教学中需要写这一内容,就要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有对周围事件敏感度、体察力、思考力的生活化意识。

我们老师可以利用晨会的时间,班队的时间组织并探讨些发生在学生生活中的事,使学生有关注周围事件的生活化意识。

二、在生活中体察思考,丰厚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习作指出: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有时学生往往有感受却不会表达,表达能力弱,表达能力弱了也就缺乏语言的创造能力了。从中年级的学生习作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体察力、思考力是有的,可体察、思考的角度比较单一,所以牵制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力和创造力。

1.大视角体察思考

我们都知道没有敏锐的观察力就不会带来思考。但视角的狭隘会阻碍体察和思考。为了有效地教学好“生活中的新发现”和“植物研究”两堂习作课,我故意以自己为学生观察的对象。上课前我把一个红笔套夹在了头发上就这么走进了教室,当然好多学生都发现了,但能质疑我为什么要夹“红笔套”在头发上的人就寥寥无几了。他们也就发现不了其中的原因。以此为例我告诉学生有了发现还要思考,要从大视角体察思考才能有所新发现。我先让学生去研究植物,因为从大视角来说,“植物研究”的体察和思考更有针对性,而“生活中的新发现”范围太广了。但哪怕有针对性的植物研究也要从大视角去体察思考。如从植物本身的形、色、味等去体察思考;从植物生长的时间节气上去体察思考;从植物与人、动物环境的关系上去体察思考等等。要让学生明白观察要从大视角去体察思考才能有新发现。我除了提前布置任务给予学生充分观察和发现的时间外,还结合相关的课文学习来体察思考。我们都知道有时新发现是直接性的,直接性的好处是目标明确会主动地留心观察。但大多数的新发现都存在着间接性是偶然的,正如课文《苹果里的五角星》、《最佳路径》那样,所以我在引导学生如何把自己的新发现用语言文字描述出来时,就鼓励学生可以学学课文《苹果里的五角星》、《最佳路径》里所要传达的意思,写生活中的新发现可以写真的事物被你发现了,某个人的性情发生了变化也可以写,还可以写写事物中有着科学的道理被你发现了,也可以写写透过发生的事件被你发现的道理等等,只要是你的发现,就可以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感受。透过我这么一讲,学生体察的视角、思考的方向就开阔了。学生在写“生活中的新发现”就会显得没那么难了。当然写出来的作文内容也就不会千篇一律了。

2.规律性体察思考

规律无处不在,如何引导学生规律性体察思考呢?其实在引导学生写“对关注的事谈看法”、“话题讨论”中就可以让学生明白。如在写“对关注的事谈看法”中,班中大部分人都想谈一档热播的娱乐节目《奔跑吧兄弟》,这是为什么呢?其中一定有原因,这个原因也必定有它的规律存在,因此我就让学生自己去查找热播的原因,告诉学生带着规律性体察思考更容易发现事物的本质,找到热播的原因。基于学生已经有从大视角体察思考的意识方法后学生借助网络,向家长咨询等途径去展开研究和探寻。经过学生自己的体察和思考,他们找到了热播的许多原因。如:人气明星参与效应、节目拍摄场地的生活化、游戏节目的悬念和刺激性、笑料多解压了观赏者的生活压力等。看来这些热播的规律性原因被学生体察和思考出来了,那么学生在书写的时候就有底了。另外在引导写“话题讨论”之关于“打不打野猪?武松是不是英雄?”中让学生体察思考出“话题讨论”要么发表赞同的看法,要么发表反对的看法。这也是规律。在从这一“规律”中去找出其他的连带关系,发现其他的规律。这有这样学生才会去体察思考的更深入,深入的体察思考才会发现规律,这样所写的文章就不会内容简单,不够具体了。

三、大胆表达,热爱生活

《语文课程课标》要求写作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基于这一理念,我认为,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敢于表达的能力,要解除羁绊于学生作文情感的条条框框,为学生提供体验生活的机会。让学生在开放中放胆作文,弘扬人性,放飞情感,写真实的生活,述生动的情感。

记得2012年一篇名为《我和爸爸的便当盒》的日本小学生作文在微博上被累计转发了3万余次,连姚晨、任志强等都忍不住转发挥泪推荐。那是因为日本小学生在作文中流露的真情打动了无数人。赏识尊重学生的习作,让学生敢于表达真实情感。小学生爱幻想,有时想法往往会有一些不切实际,但学生愿把这些话说出来时,无论学生的想法多么可笑、多么幼稚,只要是真实的,教师都应该加以肯定,而不能以自己的观点、喜好、阅历、习惯等去批评指责。实际上,这里强调的是教师尽可能尊重学生的原始表达,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学生的作文,并批评指责他们的作文。因为,学生作文中的表达都是出自真情的流露、发自内心的感受。是其认知、理解、情感、思想、语言运用等综合水平的集中反映,是其生活体验的独特感受。这些真实的感受是写作的第一手珍贵材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还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能使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尽情地表现出来,能展现出对生活的那份独特的爱。

4.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堂作业 篇四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一、按要求查所填的字: yì

机():查

部共

音序 组词()jù

()拢:查

部共

音序 组词()ǒu()然:查

部共

音序 组词()

二、比一比,并组词:

偶()

沾()

痕()

晕()遇()

粘()

狠()

荤()

三、写出近义词,在选择一个词语造句: 偶尔()

活泼()

四、填空:

(1)一身的羽毛,一对的翅膀,加上的尾巴,这就是

的小燕子。

这段中的比喻句,把

比作了。

(2)文中有你喜欢的句子吗?请抄一句写下来,互相背一背。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 燕子妈妈笑了

菜园里,冬瓜躺在地上,茄子挂在枝上。

屋檐下

燕子妈妈问小燕子

你能不能飞到菜园里去

看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

小燕子飞去了。回来说:“妈妈,妈妈,冬瓜是大的,茄子是小的!”燕子妈妈说:“不错。可是你能不能再去看看,还有什么不一样?”小燕子又飞去了,回来说:“妈妈,冬瓜是青的,茄子是紫的!” 燕子妈妈点点头说:“很好,你能不能再去认真看一看,它们还有什么不一样?”

小燕子又飞去了。它回来高兴地叫道:“妈妈,我发现冬瓜皮上有白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呢!” 燕子妈妈高兴地笑了。

1、请给第2自然段加上标点。

2、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3、燕子妈妈为什么笑了?

第三部分:拓展提高

一、学完这课,你想学唱《小燕子》这首歌吗?找出磁带来听一听,学会唱这首歌好吗?

二、你能再唱一首赞美春天的歌吗?你能背一首赞美春天的诗吗?

三、联系课文内容,以小燕子的口气,向人们描述春天的美景。春天来了,我和我的小伙伴,从南方飞回来了。

四、探究:

小燕子为什么是剪刀似的尾巴? 古诗两首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一、正音师:

莺(yíng yín)啼

南朝(cháo

cáo)

山郭(guō

kuō)傍(bàng páng)花

偷(tōu tuō)闲

将谓(wâi wâi)

二、比一比,再组词:

啼()诗()傍()偷()蹄()侍()榜()愉()

三、请任选一首古诗,默下来好吗?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 躲

有三个猴子耐不住林中的寂寞,相约下山一游。大概是贪恋田野的景色,竟忘了回去的时间已过。天气阴暗欲雨。不一会儿,豆大的雨点已①()打了下来。恰巧

路旁有一座木屋,三个猴子②(),决定进去躲雨。

第一个猴子一步跨到门口,却失望地咂咂嘴,转身对两个伙伴说:“倒霉,门是锁着的。”

第二个猴子绕小屋转了一圈,③()地告诉大家,窗子也都关着,进不去。

别浪费时间了

第三个猴子大声嚷到

我们快来想想办法吧 于是,三个猴子围成一团,冒雨开起了讨论会。它们设计了一个又一个开门的方案,但一个又一个被否定了。最后,它们认为这木屋是无法进去了,只好冒雨跑回到林中去。

忽然,刮来了一阵大风,把小屋的门吹开了。猴子们④(),啊!原来门是掩着的,压根儿没锁。惊喜之余,它们想,花那么大的劲去开会研究,还真不如动手去推一推呢!

1、从下列词语中选择恰当的填在文中的括号里(★只填序号)(4’)

A、又惊又喜

B、喜出望外

C、劈头盖脸

D、垂头丧气

2、为文中画“

”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2’)

3、完成表格。(3’)要查的字 音序 部首 再查几画 组词 字 典 里 的 解 释 选项 冒

冒雨 ①向外透,往上升;②不加小心冲撞;③用假的充当真的;④不顾,顶着(多指环境)

往外冒

阴暗欲雨 ①想要,希望;②想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要求;③ 将要,就要;④ 需要

欲望

4、读了这篇短文,你懂得了什么?把你的感受、体会写下来。(3’)

第三部分:拓展提高

1、按要求填写诗句:(2)、写出带有“鸟”的诗句:

(3)、写出带有“春”的诗句:

2、填空

(1)姑苏城外寒山寺。〈〈枫桥夜泊〉〉(2)独怜幽草涧边生。〈〈滁州西涧〉〉(3),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

5.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总结 篇五

四(2)班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林乃喜

转眼间,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在校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我顺利的完成了本学年的工作。本学期我担任四(2)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回顾这一学期,既忙碌,又充实,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反思的地方。现将本学年的工作做一个小结,借以促进提高。

一、深入钻研教材积极参与学校教研活动

虽然已从教多年,但我对苏教版教材钻研还不是很透彻,挖掘不是很深入。为此,学期初,我就对本册教材深入钻研、掌握教材体系、基本内容及其内在联系,抓住主线、明确重难点,把握关键。精心设计教案。使每课教案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有具体的教学内容;有连贯而清晰的教学步骤;有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问题、教法;有合适精当的练习。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改进教法,不断提高。

同时,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和教学有关的书籍,使自己能够更好地掌握教材的重难点,有针对性地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在网络上有针对性地观看名师课堂教学实录,学习他们的教学理念、方法、风格等。积极参与教研教学活动,虚心听取了其他老师的课,并认真参与评课和自我反思,使自己在这轮听课活动中不断受益,对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整合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认识。

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时,我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有的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有的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有的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的方式导入。重视学生学习的评价,主要评价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让小组内、小组间既有合作,又有竞争,让学生紧紧地跟着教师的教学意图进行学习,让学生整堂课都充满着饱满的学习兴趣。另外,对学生的优秀作业,利用多媒体平台进行展示,促进了学生间的学习交流,也激发了学生的认真、踏实、创新的学习意识。期中期末都要对班上前十名学生进行精神、物质的奖励。

三、注重学生的积累

本学期我重视让学生积累成语,积累名人名言。学生进入小学四年级之后,在作文上我的要求也提高了,要求学生的作文尽量写得有个性,但要做到有文采,学生必须有一定的积累量,否则很难达到,但学生是不可能有自觉性自己去积累的。于是我要求学生大量背诵。全体学生背诵课本上“必背”的内容,优生可在此基础上选背其他内容。每个早读课,我都提前半个小时进教室,把学生的背诵成果记录下来。本学期“必背”内容有20次,并要求学生利用早读时间背诵,这样才可达到积累的效果。

四、作文教学中逐步放手,并提高了要求

本学期在作文教学中我由原来的扶着走开始逐步放手,鼓励学生写出富有个性化的作文。我采取了粗线条指导的方法,只是提示学生如何去写,选材由学生自己定,写法也没有规定太死,这样尝试了几次,发现中优等生写得不错,但学困生写得就不合格了。于是我采取了两条线指导作文的方法,对于优生采取放的方法,对于学困生则加以指导。这样就保证了全班学生的作文水平都能够逐步提高。

五、认真批改作业,进行知识补漏措施

学生作业是反馈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之一,教师只有批改作业,才能发现问题,进行知识的补漏措施,才能进行个别指导,共同提高。课后布置作业力求少而精,并尽量做到面批,使学生对自己的错误能及时认识并改正,对大多数人统一存在的问题,做到举一反三的讲解。

六、今后努力方向

1、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在实践中不断探究、反思、总结。

2、进一步明确阅读教学的中心地位,要切切实实夯实基础知识,增强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的手段。

6.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卷 篇六

1.选择加点字正确的读音,用另一个读音组词。4分

提供(gòng gōng)___________ 望洋兴叹(xìng xīng)__________

矿藏(cáng zàng )__________ 情不自禁(jīn jìn)__________

2.认认真真读拼音,端端正正写汉字。6分

xī shēng fáng’ ài líng chén

( ) ( ) ( )

hé xié yǔn nuò yǐn mán

( ) ( ) ( )

3.划去不一类的一个。2分

(1)东海 南海 上海 黄海 渤海

(2)公路 铁路 马路 山路 信息高速公路

4.中国成语中有些如“螳螂捕蝉”之类寓言故事的成语。你还能举几个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根据词语之间意蕴的搭配说出一个成语。2分

(1)忘本 三国演义 洛阳 刘禅 ( )

(2)孙悟空 太上老君 炼丹 踢翻 ( )

(3)鱼 湖面 皱纹 ABCC ( )

(4)岁寒三友 画画 自信 苏轼 ( )

6.引号用法。选择下面句子引号的用法。2分

A.表示直接引用的话。 B.表示特定的称谓或需要着重指出的部分。C.表示讽刺或否定。 D.表示突出强调。 E .用来引用成语、谚语、歇后语等。

(1)地球是茫茫宇宙中一颗美丽的蓝色“水球”。 ( )

(2)在喜怒无常的海洋面前,人民只能“望洋兴叹”。 ( )

7.修改病句:2分

(1)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正迎来利用海洋、开发海洋的新时代。

(2)海洋是个聚宝盆,它蕴藏着丰富的石油、煤、铁等天然气。

8.课外积累。请将你平时读过的书或文章按类别介绍给大家。(每类至少写两本书或两篇文章。)4分

A唐诗:《 》《 》

B宋词:《 》《 》

C外国文学作品:《 》《 》

D我国名著或名人传记:《 》《 》

9.按照要求写句子。

(1)“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用上“谁……谁……”句式。 __________________1分

(2)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用不同的词序组成2个句子)1分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2分

这样自问自答的句子我也会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2分

(1)吴王( )准备出兵攻打楚,( )他只看到自己国家的军事实力比楚国强大。

(2)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 )取胜的希望很大,( )( )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 )不堪设想。( )大臣们都不同意吴王的主张。

11.课文写真。7分

(1) ____________,流水不腐。

从善如流,____________。

近水识鱼性,______________。

欲知山中事,__________________。

(2) 《学会合作》为了说明合作的重要,举了两个例子: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学了这篇文章,我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等关于合作的名言警句。

(3)“西塞山前白鹭飞,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了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

(4)“常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兴尽晚回舟, ______________。知否,知否,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真正让词人“沉醉”的,又岂止是醇厚的美酒?

二、阅读欣赏。

(一)《三亚落日》节选 12分

三亚在海南岛的最南端,被蓝透了的海水围着,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蓝蓝的天与蓝蓝的海融成一体,低翔的白鸥掠过蓝蓝的海面,真让人担心洁白的翅尖会被海水蘸蓝了。挺拔俊秀的椰子树,不时在海风中摇曳着碧玉般的树冠。海滩上玉屑银末般的细沙,金灿灿、亮闪闪的,软软地暖暖地搔着人们的脚板,谁都想捏一捏,团一团,将它揉成韧韧的面。

1.仿照例子写词语。1分

金灿灿 亮闪闪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这段话写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许多景物,它们汇成了一幅迷人的热带风情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写出了景物的色彩美和形态美。4分

3.用“-------”画出文中一个比喻句。这个句子把__________比作了________。2分

4.“_________”、“__________”等心理描写,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之情。3分

5.我们祖国风光秀丽,三亚在我国的_____省,有“东方夏威夷”的美称。我国还有许多风景名胜也都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分

(二)敬重卑微

(1)我读到一篇英国课文,讲的是蚂蚁。

(2)蚂蚁家族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公蚁持家。他们在原野、荒滩上搬运食物,建设家园。想不到小小生灵,竟活得如此滋润,活得如此有秩序有意义。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

(3)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拢,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4)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我仿佛看见汹涌的火山在烧, 一团黑风正沿着山脊(jí jǐ)流动;我仿佛听见噼里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

(5)( )没有抱成团的智慧,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的蚂蚁家族( )会全军覆灭。

(6)生命的微小、体力的单薄没有什么可怕,甚至命运的卑微也不能决断什么,可怕的是看不到微薄的力量,忽视了内在的精神。

(7)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像一根细小的针,蚂蚁以它的精神穿过我的外衣,刺痛我的灵魂。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

(8)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 )体积,( )精神。千里之堤(tī dī),溃于蚁穴,这是卑微者的威严和挑战。

1.划去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拼音。(2分)

2.在(5)、(8)自然段的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2分)

3.将“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改为不含问号的句子,但意思不变。(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4)、(5)自然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第(4)自然段中“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这句话与前文“________________ ”这一句相照应。用横线画出这一自然段中由事物引起联想的句子。(2分+2分)

第(5)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蚂蚁“抱成团”是一种“智慧”?(运用你已有的知识,结合短文内容回答)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蚂蚁家庭“抱成团”逃离火海,避免全军覆没的行为体现了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这样两种精神、。(2分+2分)

5.回答问题:“我”为什么要敬重卑微?(用短文中的原句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篇文章,你想起了相关的哪些人、哪些事?请选一个方面,用简要的几句话写下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习作园地。30分

“尝试”也就是试一试,这是非常有意思的实践活动。它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然而,不管怎样,它都会使你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收获。请你选择生活中曾经历的一次尝试,把题目《那是一次___________的尝试》补充完整,写一篇400字以上的记叙文。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挚,语句通顺,有一定的条理。

7.苏教版四年级语文目录 篇七

1.本册课文《致同学》第二段有这样的文字:

课本固然是你学习语文的一块园地,而你如果仅仅守住一册或一套课本是远远不够的,语文学习更广阔的园地在课外。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报刊视频信息、家事国事天下事,以及生活中的其他种种话题,无不是语文学习的资源。这种资源可以说无处不有,无时不在。

《指瑕》对上述文字提出了四处修改意见:①“而”应改为“但”;②“如果”冗余,应去掉;③“资源”前有必要加上“重要”一词;④“无处不有,无时不在”如改成“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则更为顺畅,最后一句删去更好。

以上四点指瑕,只有②令人信服,①③④有些牵强。

“而”不一定要改为“但”。联系本段文字的上下文可以看出该句是一个转折句式,这里“而”作转折连词表示“但是”的意思,如果一定要将“而”改成“但”就显得过于吹毛求疵了。

“资源”前没有必要加上“重要”一词。《致同学》在后文中写道:“应当把课内和课外的语文学习结合起来”,“课内学习为起点,并以此辐射到课外”。可见作者要表述的是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都很“重要”,如果硬是在“资源”前面加上“重要”一词,就会容易让学生误解为课内学习没有课外学习重要,这有违于作者的初衷,也有悖于语文学习的规律。

“无处不有,无时不在”也没有必要改为“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更不可以删去。理由有三:其一,这里的“有”就是“存在”的意思,表达没有什么不妥;其二,原句的表达显得多变多彩。而《指瑕》将“有”改为”在”,读起来显得单调而缺少变化;其三,最后一句不应删去。因为这句是对上文的总结,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对“语文学习资源”作了提升和拓展,并与后文的“生活的海洋”、“大语文环境”相互照应。

2.《美丽的西双版纳》课后“探究·练习”第二大题有这样的表述,课文“主要描写了树、竹、谷、水、庙等景物”,《指瑕》一文认为该句概括不准确,并提出将其中的“竹”改为“楼”,理由是因为第二段小标题是“竹楼映蓝天”。这种改法欠妥,我们一是从小标题看,突出的仍然是“竹”,如果不是竹的特有色彩又何来“映蓝天”呢?二是从文中内容来看,课文不仅写了竹楼还写了“翠竹丛林”、“竹篾桌”、“竹板”、“竹笋”等;三是从傣族人的民族风情来看,他们生活在“竹”中,在竹林、住竹楼、食竹笋、烤竹鼠、用竹桌、坐竹凳、戴竹帽等等,可以说“竹”是傣族人特有的生活资源。因此笔者认为用“竹”比用“楼”概括课文第二段的景物显得更具体、更全面、更富有个性色彩。

3.《蓝蓝的威尼斯》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入夜,灯光映着碧水,明月照亮大海,泛舟在亚得里亚海滨,像进了水晶宫一般,真是人间奇景。”《指瑕》一文认为该句中的“泛舟在……海滨”搭配不当,笔者亦有同感。但是《指瑕》一文要将“泛舟”改为“漫步”,我却难以苟同,改为“漫步在……海滨”与前文所写的“水”、“海”和后文的“像进了水晶宫一般”,语意不畅。如改为“泛舟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如何?

4.本册教材《老山界》有两个病句必须修改。一是“果然陡极了,几乎是90度的垂直的石梯”(教材第11页),这句中的“90度”与“垂直”语意重复,既然“垂直”又何须“90度”?笔者认为将“90度”去掉,改为“果然陡极了,几乎是与地面垂直的石梯”更为妥贴些;二是“用脸盆、饭盒子、茶缸煮饭吃、煮东西吃”,该句犯了逻辑错误,因为“煮饭吃”这一概念从属于“煮东西吃”,应将“煮饭吃”删掉。

8.苏教版四年级语文目录 篇八

尝试一:“写什么”和“怎么写”谁主沉浮

第一次磨课开始了。通过讨论,大家一致通过,“写什么”一笔带过,重点落在“怎么写”上。三位老师从两篇例文的不同教学方法入手,由点到面,着重指导技法,写好同一类的物品。思路一:以电脑为例,学第一篇例文《小闹钟的自述》,让学生学会写电器;思路二:以扫帚为例,学《小溪流的自述》,让学生学会写教室里的物品;思路三:两篇一起学,放手让学生写一件熟悉的物品。

第一遍试教下来,我们听者着急,上课者更着急。课堂上学生被动说电脑、写电脑,无兴趣、无激情,再加上学生对电脑的构造很难准确表达,写出来的文章语言单调,缺乏吸引力。整个课堂感觉充斥着写作技巧的指导,缺乏儿童的童真、童趣。

尝试二:“技法多”“童趣少”如何改观

第二次磨课开始了。面对不成功的尝试,我们开始寻找失败的原因和新的对策。像电脑这一类的电器,是学生不够熟悉的,也是很难表述的,看来内容得换,就换孩子们喜欢的东西吧,如玩具等;重点指导写一种物品,看似教会学生写细致生动,但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缺乏创意,看来该放手让学生写,在学生习作后作重点指导,可避免这一问题。新的思路形成了:思路一:学第一篇例文《小闹钟的自述》后,让学生用学到的方法通过观察心爱的物品说一说,然后介绍某个方面;思路二:学《小溪流的自述》后,教师出示一把扫帚,让学生观察练说,再展开想象,写一写扫帚的遭遇;思路三:学完例文后,出示大树的图片,让学生想象大树的内心,通过口头自述,指导方法,进行写作训练。

第二次尝试也结束了,效果仍然不满意。写心爱的物品,学生有些兴趣,但主要是以观察为主,没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写扫帚,只是出示了一把平平常常的扫帚,观察、想象很平常,写出来的文章也很平常;写大树,更是与学生离得远,无法引起共鸣。问题出在哪儿呢?

尝试三:从“有我”到“无我”

大家仍在反思,仍在琢磨,似乎一定要找到一条真正回家的路。有的说,还是以大树为例,出现各种各样的树,来激发学生的联想,其实这条路是走得通的,但我们当时还没能走出误区,信心不足;有的说,还是写书包吧,这是学生的随身之物,学生有感情,有话写。有的说,我们重写扫帚吧,两把扫帚比较着试试看,一听构思,行!就这样上。

结果,一举成功!

这堂课上,老师带着学生学例文后,拿出了一把新扫帚,让学生帮这位不会说话的扫帚小姐介绍自己。学生运用学到的观察方法,展开适当的想象,将扫帚的外形介绍得较为生动有趣,教师则借机指导叙述要有条理。听:“我是一位美丽的扫把小姐,头上长着又密又长的红头发,就像一丛草,红通通的脸蛋上长着两个小眼睛。‘眼’不可貌相,它的作用可大了!如果没有它们,我的头发就会七零八落;更重要的是,我的眼睛虽小,视力却是3.0,地上的一点小碎屑都休想逃过我的眼睛……”接着,老师拿出了一把扫帚,告诉学生:两个月后,这把扫帚就变成了现在的模样,让学生看了一段同学伤害扫帚的录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拿出笔来替扫帚小姐“控诉”一下。学生自然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有感而发了。看:“那一天,是我永远忘记不了的日子。放学后,扫楼梯的两个同学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大打出手。一位同学败下阵来,却又不甘示弱,一把操起我,狂舞着向对手冲去,对手也拿着一把扫帚,剑一样向我刺来。‘啪!’ 我的脸皮立即被刺破了,几乎昏了过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个同学立即又发出了‘破空寒冰砍’,又是“啪”的一声,我苗条的身子一下子被撞断了……”

【教学反思】回顾我们的教研之路,我想:要让我们的作文教学回归本真,真正踏上回家之路,我们必须记住两点:

1. “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已经储备了很多关于“写什么”的积蓄,问题是在我们的习作课堂里能否提供一个相对集中的话题,从而通过各种方法积极地唤起学生的储备。因而,“写什么”即文章的内容是第一位的。至于“怎么写”即用怎样的形式来写,那要看对何人表达,在何种场合表达,为达到何种目的而表达,不必刻意去“包装”。

2. 教师“有童心”比“讲技巧”更重要。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在第三次试上的作文课上,教师的教学真正走进了孩子的心灵,面对漂亮的扫帚小姐他们禁不住赞美;而面对面目全非的扫帚小姐,他们同样生气、难过。在他们有话要说,有情要诉的情况下趁热打铁,让他们动笔写自然水到渠成了。

这样,当写作与自己的生活世界完全融为一体时,写作就是生活,而生活就变为写作了。所以,我们应更多地关注孩子们的生命状态和精神自由,追寻一种儿童精神。我们的教师具备童心非常重要,因为童心闪烁真诚,童心引领发现,童心诱发灵感,童心升华情趣,童心会使教师时时充满童趣,时刻理解关注孩子。

【同伴点评】纵观这次课题研究活动,虽然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败有荣,但对于老师们来说,付出值得,收获颇多。尤其是在一次次的尝试中,真正明白了只要我们的教师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创造各种条件和机遇,便能激发儿童的潜质,擦亮他们尘封未启的“天使之眼”,教会他们面对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用自己的童眼、童心去感受、去爱憎、去感动,产生倾诉的愿望,从而写出一篇篇感人的作文,描绘他们美好的童年。

9.苏教版八年级语文目录 篇九

《七律 长征》

《长征组歌两首--四渡赤水出奇兵、过雪山草地》 《老山界》

《草》 《<长征>节选》(剧本)

《诗人 领袖》

写作:写清楚一件事和起因经过和结果 第二单元(爱国情怀)

《枣核》

《最后一课》 《始终眷恋首自己的祖国》

《晏子使楚》 《古诗四首》(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革命烈士诗二首》(把牢底坐穿、花)写作:有详有略 详略得当

第三单元(至爱亲情)

《背影》

《甜甜的泥土》 《人琴俱亡》

《我的母亲》 《父母的心》 《古诗三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夜雨寄北、已亥杂诗)专题《长城》

写作: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 第四单元(江山多娇)

《小石潭记》

《记承天寺夜游》 《阿里山纪行》

《蓝蓝的威尼斯》 《美丽的西双版纳》 《古诗三首》(望岳、钱塘湖春行、登飞来峰)名著推荐《汤姆.索亚历险记》 写作:写参观游览的文章 第五单元(人与环境)

《苏州园林》

《都市精灵》

《幽径悲剧》

《明天不封阳台》 《治水必躬亲》

记叙中结合抒情与议论 第六单元(高新科技)

《从小就要爱科学》 《在太空中理家》 妙的克隆》 《送你一束转基因花》 《师生自荐课文》 《古诗三首》(雁门太守行、别云间、论诗)写作:自由写作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下册课文目录 第一单元(借物抒怀)

《海燕》

《白杨礼赞》 《石榴》

《竹溪记》 《紫藤萝瀑布》

写作:运用联想丰富写作内容 第二单元(道德修养)

《纪念白求恩》

《敬业与乐业》

《多一些宽容》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陋室铭》 《诗词曲三首》(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渔家傲、天净沙·秋思)写作:写简单的议论文 第三单元(事理说明)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活板》

《宇宙里有些什么》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山市》 写作:写简单的说明文 第四单元(小说之林)

《孔乙己》

《范进中举》 《核舟记》

《变色龙》 《窗》

写作:写人记事突出中心 第五单元(人生体验)

《错过》

《散步》 《送东阳马生序》

《我骄傲 我是一棵树》 《有的人》

《古诗二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无题)写作: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 第六单元(精彩演讲)

《悼念玛丽·居里》

《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讲》 《在联邦德国海姆佗市市长接见仪式上的答词》

《北京申奥陈述发言两篇》

《向生命中的一切青春举杯》 《两小儿辩日》

写作:写简单的演讲稿

上一篇:无锡公务员考试网:2015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下一篇:2022年5月教师思想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