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第一课

2024-08-11

大学语文第一课(共8篇)

1.大学语文第一课 篇一

大学第一课---新生入学教育

为了让13级新同学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熟悉校园环境及学生管理制度,2013年9月16号晚资源与环境学院在龙子湖校区()召开了新生入学教育大会。参加会议的有党委副书记丁任伟,团委书记杨莉老师,12级辅导员马成功老师和13级辅导员()老师。

大会伊始,丁任伟老师首先对大一新生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用极富诗意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大一新生的祝愿和殷切的期盼,同时也向新生们系统的介绍了我院的发展,规模,师资,管理及近年所取得的各项成绩。紧接着,他向大一新生详细的讲解了大家所关心的将来的就业和继续深造问题,并激励大一新生奋发图强,勇于争优。然后,13级辅导员()亲切的问候了大一新生入学来的学习、生活情况,并当场为新同学排忧解难,还给他们以后大学的生活和学习提了一些实用的建议。他强调新同学一定要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转变好角色,尽快融入大学的集体中,树立目标,开始人生的新篇章。老师们朴实却不乏幽默的语言,赢得了大家阵阵热烈的掌声。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生入学教育的开展,帮大一新生开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同时也增进了师生间的相互了解,受益匪浅。

此次入学教育使新生认识到了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必须具备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并且对所学专业有所了解,端正了入学态度,明确了努力方向,提高了组织纪律观念,为大学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资环系刊----李甜果

2013年9月16日

2.大学语文第一课 篇二

一、引导学生听的习惯:

新课改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将教师的一言堂变成师生们交流的重要场所。而在交流的过程中, 我们大多数的教师和学生都把“说”当作交流的重要工具, 却忽视了更为重要的环节, 那就是能够用心“倾听”, 这点在学生的表现中尤为明显。在熟悉的问题上, 争相举手, 甚至打断其他学生的发言进而插话;而在自己生疏的问题上, 在别人发言的时候, 因为没有表现机会, 往往心不在焉。这些习惯都不利于整个课堂的交流。笔者认为, 新课改中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听的能力与习惯。

倾听是一门很重要的艺术, 在其他同学发言的时候, 我们可以从中听到别人的思路和亮点, 即便是回答错误, 我们也能从中借鉴到需要注意的经验和教训。而老师的发言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打开思路的钥匙, 是知识点的点拨与总结。

所以在课堂上, 我一直从一些细微的环节去影响学生。小学教师是学生的模仿对象, 故而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言传身教地去仔细倾听学生的声音, 去尊重学生的心灵。并告诉学生, 学会倾听是学会学习与做人的第一步。

二、培养学生听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兴趣就是一切, 兴趣直接决定了学生们的学习态度, 进而就直接影响了小学生们听的效果。如何把繁琐的教材转变成生动的素材, 充分挖掘教材与学生生活的相通之处, 发现学生的兴趣点, 让师生的交流生动起来, 让生生间的交流主动起来, 变学生被动听为喜欢听, 听之后也说给别人听, 就成了小学教师的一项重要教学技能。

1、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对于未知的探索是人的本性, 孩子们的好奇心尤为胜之, 只要在课堂上吊起学生的胃口, 那么整堂课学生的交流就会生动起来, 并且为教师所掌控。

2、调动学生的协作精神

对于孩子来说, 如果有一种可以完美表现自己的机会, 孩子们是不会放过的。我要需要以教材为载体, 以课堂为舞台, 甘心做好跑龙套的工作, 充分的让孩子们协作交流。

3、从读课文到讲故事

对于课文的内容记忆与生字词, 孩子们当成作业;对于课文的寓意, 孩子们只当是看热闹。我们需要从传统文化与母语的角度, 以代入的方式把一篇优美的文章讲出来。把身份放到与学生平等的位置, 让学生喜欢听我们讲故事, 这样很多问题也就不成了问题。

4、力求生动与游戏化

生动是指, 我们必须要在孩子们的脑海里构建出孩子们喜欢的、见过的画面, 让这些画面帮我们去理解教材, 学习教材。游戏化是力求把课堂上孩子们的心态放在最轻松的状态, 这样便于孩子们接受新的知识。

三、提高听的能力

1、明确“听”在学习中的作用

小学的语文教学, 教师必须要学会言传身教, 而不能以孩子们自控能力差为借口靠高压政策去强制学生。对于倾听在学习中的作用, 我并没有靠说去告诉学生。而是在每一次回答学生的问题之后, 我会告诉孩子们, 由于老师认真的听了, 并梳理了回答者的思路, 所以老师从该同学的回答中发现了几个问题, 发现了几个闪光点, 这些闪光点给了老师什么启示, 这些问题告诉老师该知识点应注意哪些方面。然后要求孩子们在同学回答了问题之后再去试着评价上一位同学的问题。在长期坚持的实践过程中, 我们班的学生大都具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能够在课堂上更加主动的去倾听老师和同学们的发言, 主动的参与交流, 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体。

2、教会学生仔细听, 认真听

“九层之台, 起于垒土”, 对于学生的倾听能力的训练也应一步一个脚印, 从基础做起。为了能让孩子们仔细听, 认真听, 一些机械的传统教学方法——“复述”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复述并不是背几篇课文、儿歌, 而是复述更有活力的——孩子们自己的话。我在讲一篇有寓意的课文时, 将学生分成几个组进行讨论。在最后大家讨论出成果之后, 我通常是要求某个学生将几名学生中答案最好的发言再次的复述一遍, 并从中去发现闪光点与存在问题, 从而诱使学生养成能够仔细听他人发言, 认真听他人说话的好习惯。

3、在“听”中发现问题, 提高自己

传统的教学中, 对学生的存在问题只能教师去发现, 教师去解决。这种模式缺少了学生的参于, 其效果常常事倍功半。其实对于学生问题的解决, 有更好的办法。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 发现自己的优点, 发现自己的不足, 从而主动的向全面发展的方面靠拢。孩子们的倾听, 一个是听老师的, 一个是听其他同学的, 无论是听谁的, 作为教师都应该去发挥孩子们自己的主动性, 让孩子们在发现中一步步的成长起来。

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 笔者都是让学生们自己去发现问题, 团结起来解决问题, 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也不能出手, 要做到一步步诱导着学生走上自己设计好的道路。

4、条理清晰, 让别人能听懂、自己喜欢听自己

3.语文第一课: 解数学题 篇三

我打开幻灯,屏幕上出现以下几道数学题:

1. 如果我们每天背诵一首古诗文(四句左右),那么一年365天可背诵多少首?小学六年下来就可以背诵多少首?

2. 如果我们每天积累一条成语,一年365天可以积累多少条成语?六年下来就可以积累多少条成语?

3. 如果我们每天写一篇日记,那么一年365天可以写多少篇日记?六年下来可以写多少篇日记?

4. 每天我们认真练写一张钢笔字,最好在专门的练字纸上,一年365天可以练写多少张?六年下来可以练写多少张?

5. 如果我们每天读20分钟的书,假如这20分钟可以读15页的书,一年365天最起码可以读多少页?如果平均每本书200页,约看了多少本书?六年可以看多少本书?

6. 如果我们每天站起来大声地练习口语表达5分钟,内容可以是新闻、故事或争辩等等,六年下来,你练了多少时间的口语?

学生们个个眼睛注视着屏幕。我对他们说:“上面有6道数学题,都非常简单,给你们5分钟,把它们做完。”

“太简单了!”学生们个个拿出笔和纸算了起来。不到5分钟,一只只小手就举了起来。

“第一题谁来回答?”“我、我!”我让王娟回答,她说:“如果我们每天背诵一首古诗文,那么一年365天,就可背诵365首,小学六年下来就可以背诵2190首。”“排除客观因素和主观遗忘,我想1000首古诗文总可以背得滚瓜烂熟吧,如果我们的学生张口就能够背诵1000首左右的古诗,我想,他的语文素养是会让人吃惊的。”我说。

“第二题王勇回答。”他站起来,大声说:“如果我们每天积累一条成语,一年365天可以积累365条成语,六年下来就可以积累2190条成语。”“成语是我国语言宝库中的瑰宝,它言简意赅,简洁生动。如果谁的肚子里装着2000条成语,我想,他的语言表达肯定不会差的。”我说。

“第三题李华回答。”“如果我们每天写一篇日记,那么一年365天可以写365篇日记,六年下来可以写2000多篇日记。”“当然随着年级的升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上升、写作兴趣增加,写的字数也会增加。六年下来,写了这么多文章,写了这么多字,他到小学毕业时,写一篇文从字顺、四五百字的作文还不是小菜一碟?”

“第四题张超回答。”“每天我们认真练写一张钢笔字,一年365天可以练写365张,六年下来可以练写2000多张。”“如果这2000多张都是认真写的,那么六年下来你们的字再写不好才怪呢。”

第五题我让王雨回答。她说:“如果我们每天让学生读20分钟的书,这20分钟可以读15页的书,一年365天最起码可以读5475页,如果平均每本书200页,约看27本书。六年可以看162本书。”“这100多本书看下去,你们的语文素养就不会差,你们的语言积累不可能不丰富,你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不可能不提高。”

最后一题我让纪鹏飞回答,他说:“如果我们每天站起来大声地练习口语表达5分钟,六年下来,就练了182.5小时的口语。”“如果天天这么练,除了生理原因外,你们都可以大大方方,响响亮亮地对人发表自己的见解。”

“做完了上面六道数学题,最后再做一道加法:如果背一首小诗用5分钟,临一张字帖用10分钟,练习口语5分钟,背一条成语1分钟,写一篇日记20分钟,阅读课外书20分钟,那么加起来多少时间?”

“只要一小时左右。”学生们齐声回答。

“每天背一首古诗的人请举手。”没有一人举手。

“每天积累一条成语的人举手。”同学们面面相觑。

“每天写日记的请举手。”没人举手。

“每天读课外书的人举手。”寥寥无几。

“每天练字的人举手。”毫无一人。

“每天练习口语的人举手。”学生们直摇头。

“我知道,你们每天都在做作业,课堂作业、家庭作业,各种各样,写个不停。”我感慨道,“当然,这也不能怪你们。其实,学好语文重在积累,重在实践,日积月累,你的语文素养就会慢慢提高。从这学期开始,我们少做点作业,但以上六件事每天必须做到,好不好?’

“好!”学生们异口同声,斩钉截铁。

听到学生们的回答,我笑了。

(作者单位:江苏镇江市新区实验小学)

4.语文开学第一课 篇四

教学目标:

1.回顾上学期的各科成绩,明确取得成功(或造成失败)的原因。

2.了解本册语文书的内容。

3.说说自己在假期中的收获。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提出要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教学重点、难点:

1.明确自己本学期应有的学习态度,认真扎实地上好每一节课。

2.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学过程:

一、谈谈假期生活的收获

愉快的寒假就这样结束了,假期中我们经历了一年中最隆重,也是让我们最快乐的传统节日——春节,你心里有什么特别留恋的吗?谁来与大家分享一下。

二、谈谈考试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1.回顾上学期的学习成绩。

2.由学习优秀的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方法。

3.请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说说自己平时是怎样学习的。4.让学生分析一下他们考试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以此给学生提个醒:不要把过多的心思花在玩或者别的无关紧要的事情上。

三、了解本学期的语文课本。1.和学生一起翻阅语文课本,对课本有个大体的了解,以便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时作好准备。

2.明确本册语文课本的学习任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等等。

四、谈谈自己的打算,对学生的课堂常规进行要求。

1.让各个学习层次的学生谈谈自己的新学期打算,有什么新目标?

2.对学生的课堂常规做一些新的要求:

(1)上新课的前一天要对新课文进行预习,以便在上课时自己进行查缺补漏,做重点记录。

(2)上课时要求对课文中的重点字词进行勾画,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并主动与同学进行交流,以求达到更高层次的理解。

(3)课后进行复习巩固,按时认真完成作业。

五、总结。

5.大学新生开学第一课 篇五

从“南国”到“北国”

哈尔滨工程大学新生报到的第一天,笔者遇到了从广西来的唐学远,他考取了哈尔滨工程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笔者了解到,他坚持自己乘火车来学校报到,父母也支持他的做法。从祖国大陆最南的广西省到最北的黑龙江省,他的大学梦让他经历了大约30个小时的路程。早7时到达哈站,出站后就看到了哈工程大学志愿者服务队。他笑着说,一下车就有学长接他,他心里感到很亲切。

笔者走访哈尔滨工程大学时发现,今年新生不用再排队办理报到手续,只需扫一下通知书上的条形码,1分钟即可完成报到。今年哈工程大学首次实行“数字化迎新”,新生报到的大部分程序都在网上进行,只需报到当天现场确认。此外,哈工程大学今年也为新生开设了寝室网上查询系统。新生及家长可以通过该系统查询到新生公寓位置、寝室号、各区平面图、迎新工作日程安排、学院位置、学院辅导员老师姓名和电话等相关信息。

从“火炉”到“冰城”

26日,笔者在黑龙江大学校园里采访到了来自四川省彭州市的新生梁镇天。他坐了三天两夜的火车到达哈站,这是他最远的旅行。同样,他也是一个人来校报到的。

只见梁镇天双手提着一大一小的行李箱,背着双肩包,走在去宿舍的路上。他办了一张电话卡,打长途告知家里人自己安抵,然后提着行李箱到宿舍放好东西,再去体育馆报到。梁镇天操着川腔说:“还不太了解哈尔滨这座城市。”从“火炉”到“冰城”,他喜欢哈尔滨凉爽宜人的气候,但对哈尔滨昼夜温差大的情况还不太适应。对于松花江的汛情他也从电视上了解了一些,因此他也推迟了游览哈市的计划。没有见过冰城美丽雪景的他告诉笔者,冬天一定要去看冰雕。

从“陌路”到“陪伴”

28日,笔者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遇到了来自四川的两位新生。他们虽同为同一地区的人,但是在此之前并不相识,二人是在四川通往哈尔滨的火车上认识的,更巧的是,他们都考入了哈尔滨医科大学。男生杨同学考入了哈尔滨医科大学药学专业,女生刘同学考入了临床医学专业。

6.高中语文开学第一课 篇六

一、欢迎词

同学们好,首先祝贺大家顺利完成初中阶段的学习,也热诚欢迎大家来到欣欣向荣的**中学。从今天开始我将伴随大家进入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

二、自我介绍

缘板书姓名,我大学毕业到**中学工作至今是第十个年头了,有句俗话,叫“十年修得同船渡”,是指缘分的巧妙和难得。寺院里常有一对联“佛门半开,有缘进来”,是指缘分的巧妙和难得。两千多名的高一新生,偏偏我们在座的每一个同学就恰巧分到这一个班级里来,彼此成了同学甚至同桌,用流行语说“千万人之中,没有早一分,也没有晚一秒,我们就这样相遇了„„”这就是缘。通常,人们喜欢把老师比喻成蜡烛,“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对老师职业的极至赞美。但我一点也不喜欢,蜡烛是以牺牲自己为代价的,并且含着泪,过于悲壮。可我做教师想快乐的点亮你们的一生,却不想毁灭自己,而且现代科技看来,蜡烛的光太暗了,不如日光灯亮,我更喜欢把老师比喻成撑船的水手,三年一调头,送走一批学生就送走了一批渡客。老师、学生,水手、渡客,这就是缘分。(惜缘)时下流行一种说法,表明关系的亲密,缘分的可贵:同过窗(同学),扛过枪(战友),下过乡(知青)。你们正好赶上了第一条,不管是你们遇到了我,还是你们彼此成为新的同学,请记住,这都是缘分,将来的生命中,你还会不会记得高中的生活,还记不记得高中的学习生活中有个我,这很难说,生命是个变数。希望你们倍加珍惜朝夕相处的岁月,倍加珍惜你们的友谊。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有句唱词“今生皆是缘,离合总关情”。慢慢地体会,你会发现各种无穷的奥妙。

三、上课内容

一)语文的魅力,为何要学好语文,怎么学好语文。

先问一下,大家喜欢上语文课吗?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学语文很枯燥,没有兴趣。中国的应试教育害人不浅,但它仍是目前中国人最适用并且最公平的一种方式。所以,请大家不要恨高考,也不要怨中考。

1、为什么要学语文?(同学说说看)

讲两个案例,真人真事。

A、2000年《中国青年报》刊登过封14岁中学生的遗书,遗书最重要的片断是这样的:“那天我看电视,见记者采访一个放牛娃,放牛娃说,他的理想是放好牛,然后卖掉牛挣钱盖房子,盖了房子娶媳妇,娶了媳妇生孩子,生了孩子让他接班再放牛。事后,我想到了自己——为什么要读书?考大学,上大学又为什么?找份好工作,找个好工作可以借此找个好媳妇,然后呢?生孩子,让他考大学,找工作,娶媳妇„„这样的生活没意义,这样的生命没价值„„”于是,这位从小学到初中,年年都是三好生,班长的优秀少年,服毒自杀了。

请同学们反思一下:你问过这样的问题吗?“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想做什么?我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我怎样活着才快乐而有价值?

B、04年11月3日,刘宏征乘其外婆外出买菜未回之机,盗得一万元人民币,随后逃离现场。事后刘宏征害怕事情败露,产生了杀害外婆灭口的念头。当天刘宏征携带水果刀一把,再次来到被害人的家中,乘其不备将她杀害。06年10月22日,从自贡市贡井区五宝镇平房村一农家传出一声惨叫,接着哭喊声不断。原来,这家年仅13岁的刘某因不满七旬外婆的唠叨,竟用木棒偷袭外婆,并用刀子割外婆的颈部。随后,少年将尸体藏匿于患精神病的母亲卧室角落。还有数年前浙江17岁的高中生徐力因考试不理想遭到母亲数落就把母亲杀掉了,事件暴露前他照样正常上课下课与母亲的尸体共处一室而镇定自若。我们把目光聚集到曾是全国关注的云南大学马加爵杀人一案,这位国全重点大学的高材生,把铁锤冷静地砸向自己的舍友,事后不慌张峭失态,几天之内连杀三人,再制定逃跑计划„„我们抛开他与同学的鸡毛蒜皮的小事想想他的人格精神上又出什么问题了?能找到答案吗?

这些学生,从初中生到大学生,他们应该算是有知识的人吧,他们的日常生活也没有问题,他们得的是另外一种病:人类文明缺乏症、人文素质缺乏症。他们有知识,却没有是非判断力,他们不懂:什么是尊重生命。用现在最前卫的词语来总结:他们没有精神家园。据数据统计全国参与调查的学生中,心理存在健康隐患的高中生为20%-25%;大学生中则为25%-30%。多可怕的隐患,也就是说全国中学生与大学生中,患这类病症的人比例非常的高。一个人的个性和人格的养成的青春岁月里,最离不开的基础是“语文——文学”而这些在数理化等纯科学的领域里你是看不到个性、人格精神这些内容的。

教了这么多年的书,我发现两种学生是常见的。一种接受了12年的系统的语文学习,但仍然没有学会读书——既没有读书的兴趣,也没有读书的方向,更没有读书的方法与审美意识。我称他们充其量只能算识字。另一种学生功课优秀,能顺利考入大学,并且大部分是进修文科之外的专业,有可能,他们一生的人文功课,就是中学时代的这几本教科书,所以他们才没有自己的精神家园,所以才会有马加爵这一类的优秀学子出现。由此可见:高学历≠高道德≠高素质。甚至高智商、高学历犯罪的社会危害比普通百姓更大,更可怕。同意我的观点吗?

现在我们可以回答为什么学习语文为个问题了。在中学的历程里,语文——文学作品,他能通过写作者真实的生活经验与心理历程与你交流,向你展示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什么是人生,什么是人生的价值取向,怎样活着才有意义„„你可以透过文章,看到作者的精神家园,中学里没有哪一门功课是。这样的内容,在精神上为你做引领。在我看来,语文就是生活,语文就是做人。你不一定要踏入大学的门,可你必定要跨入社会的门,你可以不懂数理化,没有任何特长,只要领工资会签自己的名,但你不能不会做人,你可以失掉一切,但你没能失掉尊严。

所以,语文的第二个目的:教你学会做人,做一个良心不会枯萎的人,一个有人性的人,一个有语文文学审美的人,一个在文字王国里捍卫自己尊严的人。在道德滑坡的社会中懂得洁身自爱,懂得自律的人。

巴金先生在《灯》中有一句名言:我们不是光靠吃米活着。意思是我们还靠精神活着。语文给你的,不只是精神家园的守护,还是生命质量的拓展。我们追求的是生命的长度还是生命的宽度?套用网络流行的说法就是像活数量还是活质量?现当代朦胧诗人舒婷有一句话:你表达了自己,你才获得生命。去年暑假我去北京登长城,听到有一笑话,说一小伙第一次爬上长城,面对总起来壮丽的景色情致大发,“啊,长城——”(你能猜到下一句吗?周围的游客也在等呢,)“咋就这么长!”港台剧琼瑶剧最让人受不了的句式是“我好喜欢好喜欢你!我好想好想你的!”的“好好”句式,用这样的句式来表达爱情的美好,真是苍白无力,又肉麻。再来我们文学里如何描绘爱情的美好,表达相思的句子: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时,莫倚楼„„所以,学好语文将来用处大着呢,在座的各位,假如那一天来临时别一片伤心写不出„„

因此,学好语文第三个目的能塑造人的气质,提升人的人格魅力(板书)(古语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气质来自人性的真、善、美,是人格的终极追求。气质靠文学熏陶,模仿不来,一举手一投足都能体现你个人的修养。

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学好语文学科,兴趣最重要。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学语文很枯燥,没有兴趣。黑色的“中考”给大家留下的印象,对语文产生了深深的误解甚至反感。把美妙的东西进行“尸体解剖”。外语能拿高分,自己的母语拿不到分,对外语的热情超过母语。这是中国的怪现象。中国的应试教育害人不浅,但它仍是目前中国人最适用并且最公平的一种方式。所以,请大家不要恨高考,也不要怨中考。

1、为什么要学语文?(同学说说看)

讲两个案例,真人真事。

A、2000年《中国青年报》刊登过封14岁中学生的遗书,遗书最重要的片断是这样的:“那天我看电视,见记者采访一个放牛娃,放牛娃说,他的理想是放好牛,然后卖掉牛挣钱盖房子,盖了房子娶媳妇,娶了媳妇生孩子,生了孩子让他接班再放牛。事后,我想到了自己——为什么要读书?考大学,上大学又为什么?找份好工作,找个好工作可以借此找个好媳妇,然后呢?生孩子,让他考大学,找工作,娶媳妇„„这样的生活没意义,这样的生命没价值„„”于是,这位从小学到初中,年年都是三好生,班长的优秀少年,服毒自杀了。

请同学们反思一下:你问过这样的问题吗?“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想做什么?我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我怎样活着才快乐而有价值?

B、清华大学的高材生刘海洋把硫酸泼向黑熊的事件震惊了全国,他有生理、心理方面的问题吗?专家检验结果:没有。他这么做只是想看看黑熊会有怎样的反映。在他看来,这不过是他学习过程中无数实验课中的一节,有什么大不了的。在坐的各位,你们认同他的观点吗?从他的行为中你有没有反思过社会的根源是什么?能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为什么我们的年青人会虐待各种动物,或者对虐杀动物事件不以为然。紧接着我们把目光聚集到去年暑假全国关注的云南大学马家爵杀人一案,这位国全重点大学的高材生,把铁锤冷静地砸向自己的舍友,事后不慌张峭失态,几天之内连杀三人,再制定逃跑计划„„我们抛开他与同学的鸡毛蒜皮的小事想想他的人格精神上又出什么问题了?能找到答案吗?还有六年前浙江17岁的高中生徐力因考试不理想遭到母亲数落就把母亲杀掉了,事件暴露前他照样正常上课下课与母亲的尸体共处一室而镇定自若。

这些学生,有的是各种理工科的知识和技术,他们的日常生活也没有问题,他们得的是另外一种病:人类文明缺乏症、人文素质缺乏症。

他们有知识,却没有是非判断力,他们有技术却没有良知。

他们不懂:什么是尊重生命。

老百姓的话就是:缺德——失德

用现在最前卫的词语来总结:他们没有精神家园。

据数据统计全国参与调查的学生中,心理存在健康隐患的高中生为20%-25%;大学生中则为25%-30%。多可怕的隐患,也就是说全国中学生与大学生中,患这类病症的人比例非常的高。所以,全国教育终于开始重视“人文素养、人文精神与精神家园的建设”了。

一个人的个性和人格的养成的青春岁月里,最离不开的基础是“语文——文学”而这些在数理化等纯科学的领域里你是看不到个性、人格精神这些内容的。

教了这么多的书,我发现两种学生是常见的。一种接受了12年的系统的语文学习,但仍然没有学会读书——既没有读书的兴趣,也没有读书的方向,更没有读书的方法与审美意识。我称他们充其量只能算识字。另一种学生功课优秀,能顺利考入大学,并且大部分是进修文科之外的专业,有可能,他们一生的人文功课,就是中学时代的这几本教科书,所以他们才没有自己的精神家园,所以才会有刘海洋这一类的优秀学子出现。

由此可见:高学历≠高道德≠高素质

甚至高智商、高学历犯罪的社会危害比普通百姓更大,更可怕。同意我的观点吗?

现在我们可以回答为什么学习语文为个问题了。在中学的历程里,语文——文学作品,他能通过写作者真实的生活经验与心理历程与你交流,向你展示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什么是人生,什么是人生的价值取向,怎样活着才有意义„„你可以透过文章,看到作者的精神家园,中学里没有哪一门功课是。这样的内容,在精神上为你做引领。(板书)在我看来,语文就是生活,语文就是做人。你不一定要踏入大学的门,可你必定要跨入社会的门,你可以不懂数理化,没有任何特长,只要领工资会签自己的名,但你不能不会做人,你可以失掉一切,但你没能失掉尊严。

所以,语文的第二个目的:教你学会做人,做一个良心不会枯萎的人,一个有人性的人,一个有语文文学审美的人,一个在文字王国里捍卫自己尊严的人。在道德滑坡的社会中懂得洁身自爱,懂得自律的人。(板书)

巴金先生在《灯》中有一句名言:我们不是光靠吃米活着。意思是我们还靠精神活着。语文给你的,不只是精神家园的守护,还是生命质量的拓展。我们追求的是生命的长度还是生命的宽度?套用网络流行的说法就是像活数量还是活质量?

现当代朦胧诗人舒婷有一句话:你表达了自己,你才获得生命。有一笑话,说一小伙第一次爬上长城,面对总起来壮丽的景色情致大发,“啊,长城——”(你能猜到下一句吗?周围的游客也在等呢,)“咋就这么长!”港台剧最让我受不了的句式是“我好喜欢好喜欢你!”的“好好”句式,用这样的句式来表达爱情的美好,真是苍白无力,又肉麻。再来我们文学里如何描绘爱情的美好: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长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再如表达相思的句子: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时,莫倚楼„„所以,学好语文将来用处大着呢,在座的各位,假如那一天来临时别一纸难倒淑女们,一片伤心写不出„„

因此,学好语文第三个目的能塑造人的气质,提升人的人格魅力(板书)(古语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气质来自人性的真、善、美,是人格的终极追求。气质靠文学熏陶,模仿不来,一举手一投足都能体现你个人的修养。

最后,它还有一功用:大学的敲门砖。08年高考文科提升到200分。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学好语文学科,兴趣最重要。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学语文很枯燥,没有兴趣。黑色的“中考”给大家留下的印象,对语文产生了深深的误解甚至反感。把美妙的东西进行“尸体解剖”。外语能拿高分,自己的母语拿不到分,对外语的热情超过母语。这是中国的怪现象。中国的应试教育害人不浅,但它仍是目前中国人最适用并且最公平的一种方式。所以,请大家不要恨高考,也不要怨中考。

1、为什么要学语文?(同学说说看)

讲两个案例,真人真事。

A、2000年《中国青年报》刊登过封14岁中学生的遗书,遗书最重要的片断是这样的:“那天我看电视,见记者采访一个放牛娃,放牛娃说,他的理想是放好牛,然后卖掉牛挣钱盖房子,盖了房子娶媳妇,娶了媳妇生孩子,生了孩子让他

接班再放牛。事后,我想到了自己——为什么要读书?考大学,上大学又为什么?找份好工作,找个好工作可以借此找个好媳妇,然后呢?生孩子,让他考大学,找工作,娶媳妇„„这样的生活没意义,这样的生命没价值„„”于是,这位从小学到初中,年年都是三好生,班长的优秀少年,服毒自杀了。

请同学们反思一下:你问过这样的问题吗?“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想做什么?我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我怎样活着才快乐而有价值?

B、清华大学的高材生刘海洋把硫酸泼向黑熊的事件震惊了全国,他有生理、心理方面的问题吗?专家检验结果:没有。他这么做只是想看看黑熊会有怎样的反映。在他看来,这不过是他学习过程中无数实验课中的一节,有什么大不了的。在坐的各位,你们认同他的观点吗?从他的行为中你有没有反思过社会的根源是什么?能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为什么我们的年青人会虐待各种动物,或者对虐杀动物事件不以为然。紧接着我们把目光聚集到去年暑假全国关注的云南大学马家爵杀人一案,这位国全重点大学的高材生,把铁锤冷静地砸向自己的舍友,事后不慌张峭失态,几天之内连杀三人,再制定逃跑计划„„我们抛开他与同学的鸡毛蒜皮的小事想想他的人格精神上又出什么问题了?能找到答案吗?还有六年前浙江17岁的高中生徐力因考试不理想遭到母亲数落就把母亲杀掉了,事件暴露前他照样正常上课下课与母亲的尸体共处一室而镇定自若。

这些学生,有的是各种理工科的知识和技术,他们的日常生活也没有问题,他们得的是另外一种病:人类文明缺乏症、人文素质缺乏症。

他们有知识,却没有是非判断力,他们有技术却没有良知。

他们不懂:什么是尊重生命。

老百姓的话就是:缺德——失德

用现在最前卫的词语来总结:他们没有精神家园。

据数据统计全国参与调查的学生中,心理存在健康隐患的高中生为20%-25%;大学生中则为25%-30%。多可怕的隐患,也就是说全国中学生与大学生中,患这类病症的人比例非常的高。所以,全国教育终于开始重视“人文素养、人文精神与精神家园的建设”了。

一个人的个性和人格的养成的青春岁月里,最离不开的基础是“语文——文学”而这些在数理化等纯科学的领域里你是看不到个性、人格精神这些内容的。

教了这么多的书,我发现两种学生是常见的。一种接受了12年的系统的语文学习,但仍然没有学会读书——既没有读书的兴趣,也没有读书的方向,更没有读书的方法与审美意识。我称他们充其量只能算识字。另一种学生功课优秀,能顺利考入大学,并且大部分是进修文科之外的专业,有可能,他们一生的人文功课,就是中学时代的这几本教科书,所以他们才没有自己的精神家园,所以才会有刘海洋这一类的优秀学子出现。

由此可见:高学历≠高道德≠高素质

甚至高智商、高学历犯罪的社会危害比普通百姓更大,更可怕。同意我的观点吗?

现在我们可以回答为什么学习语文为个问题了。在中学的历程里,语文——文学作品,他能通过写作者真实的生活经验与心理历程与你交流,向你展示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什么是人生,什么是人生的价值取向,怎样活着才有意义„„你可以透过文章,看到作者的精神家园,中学里没有哪一门功课是。这样的内容,在精神上为你做引领。(板书)在我看来,语文就是生活,语文就是做人。你不一定要踏入大学的门,可你必定要跨入社会的门,你可以不懂数理化,没有任何特长,只要领工资会签自己的名,但你不能不会做人,你可以失掉一切,但你没能失掉尊严。

所以,语文的第二个目的:教你学会做人,做一个良心不会枯萎的人,一个有人性的人,一个有语文文学审美的人,一个在文字王国里捍卫自己尊严的人。在道德滑坡的社会中懂得洁身自爱,懂得自律的人。(板书)

巴金先生在《灯》中有一句名言:我们不是光靠吃米活着。意思是我们还靠精神活着。语文给你的,不只是精神家园的守护,还是生命质量的拓展。我们追求的是生命的长度还是生命的宽度?套用网络流行的说法就是像活数量还是活质量?

现当代朦胧诗人舒婷有一句话:你表达了自己,你才获得生命。有一笑话,说一小伙第一次爬上长城,面对总起来壮丽的景色情致大发,“啊,长城——”(你能猜到下一句吗?周围的游客也在等呢,)“咋就这么长!”港台剧最让我受不了的句式是“我好喜欢好喜欢你!”的“好好”句式,用这样的句式来表达爱情的美好,真是苍白无力,又肉麻。再来我们文学里如何描绘爱情的美好: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长健,三愿如同

梁上燕,岁岁长相见。再如表达相思的句子: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时,莫倚楼„„所以,学好语文将来用处大着呢,在座的各位,假如那一天来临时别一纸难倒淑女们,一片伤心写不出„„

因此,学好语文第三个目的能塑造人的气质,提升人的人格魅力(板书)(古语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气质来自人性的真、善、美,是人格的终极追求。气质靠文学熏陶,模仿不来,一举手一投足都能体现你个人的修养。

最后,它还有一功用:大学的敲门砖。08年高考文科提升到200分。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学好语文学科,兴趣最重要。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学语文很枯燥,没有兴趣。黑色的“中考”给大家留下的印象,对语文产生了深深的误解甚至反感。把美妙的东西进行“尸体解剖”。外语能拿高分,自己的母语拿不到分,对外语的热情超过母语。这是中国的怪现象。中国的应试教育害人不浅,但它仍是目前中国人最适用并且最公平的一种方式。所以,请大家不要恨高考,也不要怨中考。

1、为什么要学语文?(同学说说看)

讲两个案例,真人真事。

A、2000年《中国青年报》刊登过封14岁中学生的遗书,遗书最重要的片断是这样的:“那天我看电视,见记者采访一个放牛娃,放牛娃说,他的理想是放好牛,然后卖掉牛挣钱盖房子,盖了房子娶媳妇,娶了媳妇生孩子,生了孩子让他接班再放牛。事后,我想到了自己——为什么要读书?考大学,上大学又为什么?找份好工作,找个好工作可以借此找个好媳妇,然后呢?生孩子,让他考大学,找工作,娶媳妇„„这样的生活没意义,这样的生命没价值„„”于是,这位从小学到初中,年年都是三好生,班长的优秀少年,服毒自杀了。

请同学们反思一下:你问过这样的问题吗?“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想做什么?我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我怎样活着才快乐而有价值?

B、清华大学的高材生刘海洋把硫酸泼向黑熊的事件震惊了全国,他有生理、心理方面的问题吗?专家检验结果:没有。他这么做只是想看看黑熊会有怎样的反映。在他看来,这不过是他学习过程中无数实验课中的一节,有什么大不了的。在坐的各位,你们认同他的观点吗?从他的行为中你有没有反思过社会的根源是什么?能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为什么我们的年青人会虐待各种动物,或者对虐杀动物事件不以为然。紧接着我们把目光聚集到去年暑假全国关注的云南大学马家爵杀人一案,这位国全重点大学的高材生,把铁锤冷静地砸向自己的舍友,事后不慌张峭失态,几天之内连杀三人,再制定逃跑计划„„我们抛开他与同学的鸡毛蒜皮的小事想想他的人格精神上又出什么问题了?能找到答案吗?还有六年前浙江17岁的高中生徐力因考试不理想遭到母亲数落就把母亲杀掉了,事件暴露前他照样正常上课下课与母亲的尸体共处一室而镇定自若。

这些学生,有的是各种理工科的知识和技术,他们的日常生活也没有问题,他们得的是另外一种病:人类文明缺乏症、人文素质缺乏症。

他们有知识,却没有是非判断力,他们有技术却没有良知。

他们不懂:什么是尊重生命。

老百姓的话就是:缺德——失德

用现在最前卫的词语来总结:他们没有精神家园。

据数据统计全国参与调查的学生中,心理存在健康隐患的高中生为20%-25%;大学生中则为25%-30%。多可怕的隐患,也就是说全国中学生与大学生中,患这类病症的人比例非常的高。所以,全国教育终于开始重视“人文素养、人文精神与精神家园的建设”了。

一个人的个性和人格的养成的青春岁月里,最离不开的基础是“语文——文学”而这些在数理化等纯科学的领域里你是看不到个性、人格精神这些内容的。

教了这么多的书,我发现两种学生是常见的。一种接受了12年的系统的语文学习,但仍然没有学会读书——既没有读书的兴趣,也没有读书的方向,更没有读书的方法与审美意识。我称他们充其量只能算识字。另一种学生功课优秀,能顺利考入大学,并且大部分是进修文科之外的专业,有可能,他们一生的人文功课,就是中学时代的这几本教科书,所以他们才没有自己的精神家园,所以才会有刘海洋这一类的优秀学子出现。

由此可见:高学历≠高道德≠高素质

甚至高智商、高学历犯罪的社会危害比普通百姓更大,更可怕。同意我的观点吗?

现在我们可以回答为什么学习语文为个问题了。在中学的历程里,语文——文学作品,他能通过写作者真实的生活经验与心理历程与你交流,向你展示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什么是人生,什么是人生的价值取向,怎样活着才有意义„„你可以透过文章,看到作者的精神家园,中学里没有哪一门功课是。这样的内容,在精神上为你做引领。(板书)在我看来,语文就是生活,语文就是做人。你不一定要踏入大学的门,可你必定要跨入社会的门,你可以不懂数理化,没有任何特长,只要领工资会签自己的名,但你不能不会做人,你可以失掉一切,但你没能失掉尊严。

所以,语文的第二个目的:教你学会做人,做一个良心不会枯萎的人,一个有人性的人,一个有语文文学审美的人,一个在文字王国里捍卫自己尊严的人。在道德滑坡的社会中懂得洁身自爱,懂得自律的人。(板书)

巴金先生在《灯》中有一句名言:我们不是光靠吃米活着。意思是我们还靠精神活着。语文给你的,不只是精神家园的守护,还是生命质量的拓展。我们追求的是生命的长度还是生命的宽度?套用网络流行的说法就是像活数量还是活质量?

现当代朦胧诗人舒婷有一句话:你表达了自己,你才获得生命。有一笑话,说一小伙第一次爬上长城,面对总起来壮丽的景色情致大发,“啊,长城——”(你能猜到下一句吗?周围的游客也在等呢,)“咋就这么长!”港台剧最让我受不了的句式是“我好喜欢好喜欢你!”的“好好”句式,用这样的句式来表达爱情的美好,真是苍白无力,又肉麻。再来我们文学里如何描绘爱情的美好: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长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再如表达相思的句子: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时,莫倚楼„„所以,学好语文将来用处大着呢,在座的各位,假如那一天来临时别一纸难倒淑女们,一片伤心写不出„„

因此,学好语文第三个目的能塑造人的气质,提升人的人格魅力(板书)(古语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气质来自人性的真、善、美,是人格的终极追求。气质靠文学熏陶,模仿不来,一举手一投足都能体现你个人的修养。

最后,它还有一功用:大学的敲门砖。08年高考文科提升到200分。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学好语文学科,兴趣最重要。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学语文很枯燥,没有兴趣。这里,我给大家讲讲语文的趣之所在。

1、音趣。在这里,我举例子,请大家共同来揣摩。

1、字趣。语言文字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的细微变化都会幻化无穷的乐趣。女:是象形字,甲骨文像一个妇女双臂反绑跪倒的形状。从字形,可想见古代妇女的奴隶地位。许多带女旁的字,都能反映对妇女的歧视和侮辱。如:妒、嫉、嫌、婪、妨、妄、妖等。根据专家统计,这类字有168个。在古代的氏族社会中,对战败敌人的处理,男女各有不同:男子被杀死,妇女则作为妻子被收养入族,其实也是奴隶。女和奴隶既然相等,这就无怪妇女的妇,是女旁加一个扫帚,婢是女旁加一个大扇子,都是为奴隶主服务的。由此可见,汉字中出现那么多侮辱妇女的,就不足为怪了。在母系氏族社会阶段,妇女在氏族社会中居支配地位,这样出现了很多从女旁的姓,如姬姓、赢姓、姜姓、姚姓等,都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大姓。在古代不但姓氏从女旁,而且有许多人名,也是女字当头。如传说中的女娲等。带女旁的字中,还有许多表示美好意思的褒义词,如娟、妙、媛等。(2)歧义之趣。叔叔亲了我妈妈也亲了我。(3)一字联:一豆芽店的对联: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涨长涨长长涨;下联读为:涨长涨长涨涨长。横批读为:涨长长涨。(4)汉语是一门词汇量极为丰富的语言,往往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如:获得第一名这个意思的表达有夺冠/夺标/夺魁/加冕/问鼎/占螯头/执牛耳。汉语的表义也极为细腻准确。如光是描写目光神态就有如下词汇青眼/白眼/红眼/冷眼/暖眼/媚眼/泪眼/傻眼在比如关于笑也有丰富的表达,同学们能说说吗:大笑/窃笑/微笑/嗤笑/憨笑/奸笑/耻笑/嘲笑/狂笑/冷笑/阴笑/皮笑肉不笑。其次,说说语言,咱们正在听的说的都是语言,语文课很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要培养大家的语言能力,即:听说读写的能力,这是很重要的。

2、句趣。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聊聊两句,颇含哲理,道尽人世沧桑。

7.大学语文第一课 篇七

一、激发情趣

亚里士多德说“古往今来人们开始探索, 都应起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如何让新生对已产生乏味的语文表现出惊异, 是我们教学组织者首要任务。基于这一考虑, 我从赞美语文和介绍诗情画意的内容入手, 使学生表现出对语文的惊异感。我设计如下教学内容是:同学们, 语文是一杯滋味甘醇的美酒, 让人回味无穷;语文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 让人心驰神往;语文是一片浩瀚无垠的大海, 让人尽情遨游。在初中语文教材中, 语文, 是来自朱自清的和风细雨;语文是梁衡对夏的紧张热烈、急促的感悟;语文是何其芳对秋的绚丽色彩的描绘;语文, 是老舍笔下济南冬天的清透与秀气。沈复的《童趣》让人重温童稚时代的种种情趣, 感受别样的物外之趣;法布尔的《绿色蝈蝈》让人认识活灵活现的蝈蝈, 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童话大师安徒生让人了解种种荒诞无稽的可笑行径, 教育人们不能弄虚作假。总之, 初中语文教材会让我们树立像曹操“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的人生志向;会让我们学会莫顿·亨特《走一步, 再走一步》中的“面对困难, 化整为零, 化难为易”的战胜困难的方法;像席慕蓉的《贝壳》会让我们懂得认真对待活着的每一天, 认真对待每一件事, 让我们生活更美好。因此, 语文如一壶香茗, 让我们心境澄明地品味;如一曲天籁, 让我们心如止水地聆听;如一杯芳醇, 让我们不知不觉地沉醉。

二、养成习惯

(一) 养成认真诵读的习惯

做到朗朗诵读:读出语气、语调、节奏、自然恰巧的句间停顿, 在诵读中领会内容, 领悟情感。 (读、思、悟)

(二) 养成认真预习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做到认真阅读课文, 阅读中遇到生字词等“拦路虎”, 不要绕过去, 要充分利用《现代汉语词典》《汉语成语字典》《古汉语词典》解决困难, 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细读课文找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对重点问题和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用笔画出或记入预习笔记。 (读、思、记)

(三) 养成认真听课的习惯

听课必须有“必须当堂掌握的决心”, 而且集中注意听课至关重要, 上课听讲一定要理清思路, 要把老师在讲课时运用的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理解清楚, 目的是向老师学习如何科学地思考问题, 以便使自己思维能力的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使知识的领会进入更高级的境界, 同时记好课堂笔记。 (听、想、记)

(四) 养成认真作业的习惯

做到书写规范、工整, 保持书写页面的整洁, 尽量不涂改, 即使有错, 也不随意涂改, 只是将错误部分用两条横线划去, 同时做到书写内容的上下平整。 (美、齐、洁)

(五) 养成认真复习的习惯

俗话说“温故而知新”, 就是通过复习过去的知识得到新的收获。做到:尝试回忆课堂内容, 再现老师上课内容, 理清知识点;完成书本知识由“厚”到“薄”的转化过程;记住知识点。 (想、理、记)

(六) 养成认真做读书摘记的好习惯

读书看文章是完成以下表格:课题:《________》;作者______;出处:《_________》;好词:__________;好句:____________;文章内容和中心:_______________;读后的感受或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习得方法

语文学习除了有兴趣和良好的习惯外, 至关重要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语文学习中的常用方法有:利用书本做笔记的方法;在书本上做记号。用方框框出生字难词, 利用直线表示重要的内容。在书上做批注。利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文采优美的句子, 注明修辞、描写方法, 标明动词、副词、叠词或一些修饰词。

(一) 利用课堂摘记本做笔记的方法

记要点;记重点、难点;记老师补充的内容;记老师着重指出最易混淆和最易搞错的内容;记老师分析和同学讨论的思路;记总结性的语言。

(二) 利用阅读材料运用良好的阅读方法形成优良的阅读品质

逐段阅读找出每段的中心句或关键词句;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归纳全文的主旨;明确阅读的要求, 回到阅读材料中筛选可以作答的关键词句;针对不同的阅读题型采用不同的阅读作答句式。

内容概括:运用“谁 (什么) + 因为什么原因+ 干什么 (怎么样) + 结果”的句式进行表述;语言赏析:修辞方法类。生动形象表现 (突出强调) 某一对象的什么特点, 体现什么情感;描写方法类:传神地表现某一对象的什么特点, 体现什么情感;形象概括:找出体现人物特点的各种描写方法, 归纳人物的形象特点;句意理解:找出句子表述的关键词, 将关键词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评价鉴赏:陈述自己的看法, 结合材料的内容陈述自己的看法的理由。

总之, 语文学习重在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 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 定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8.“第一课”与“最后一课” 篇八

“新华社记者决不是为自己谋利益的,不是为自己升官发财的。我看第一课就可以上这个。”

这是1985年9月26日,穆青对新华社河南分社青年记者训练班人员谈话的开场白。

1982年1月,新华社河南分社调进第一个恢复高考以后的大学毕业生。此后,每年都陆续调进一两个大学生,到1985年初,已有五六个了。由于各自学业、阅历不同,这些新来的同志有的还不了解新华社记者的职责和作风要求,有的对河南的概况概貌不清楚,还有的不知道怎样抓新闻,尤其是如何进行调查研究、抓重点题目。

针对这种情况,1985年刚过完春节,分社社长刘葵华等领导,要我和其他同志牵头,举办一个青年记者训练班。训练班刚开班,穆青同志正好来河南,2月26日上午到分社给大家见面、讲话。刘葵华同志告诉穆青:“青年人正在办训练班,请你讲第一课吧。”

穆青肯定是根据自己掌握的面上的一些问题有感而发。开场白之后,他就对某些不良现象苗头提出了严厉批评:

我感到我们这个队伍存在一个极大的危险——不是把事业放在第一位,而是把钱放在第一位。这样下去,这个队伍非垮不可;这样下去,我们可以出万元户,出罪犯,就是出不了名记者,出不了好党员。这个事情不得了啊!

钱能给人带来幸福,也能带来毁灭。

穆青同志很严肃地讲道:新华社记者就是要为人民服务,就是要全心全意扑在党的工作上,关心党的政策,关心党的事业,关心人民群众的利益,把自己放在最后。

没有这种精神,就没有资格当新华社记者。没有这种献身精神,也没有条件当新华社记者。

我们对收入、对报酬应该怎么看呢?首先应该看自己对国家、对党的事业的贡献大小。你对国家,对党的事业贡献大,那么人民就给你丰富的报酬,给你奖励。而不能倒过来:你给我多少钱,我就办多少事。

他在讲到这一段话时非常激动。我当天的日记曾记有这样一句话:这是穆青在今天的讲话中,拍桌子拍得最频繁,言辞一句接一句,几乎记不上的一段。

打那儿以后的十几年,我清楚地看到,穆青一直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自己的信念。

整整20年后的去年3月,我看到穆青子女回忆老头儿的一篇文章中提了一句续磊,说由于种种原因,续磊没有职称。再查其他资料,我看到,续磊不但没有职称,一辈子也没有其他行政职务。要知道,续磊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续范亭将军,她本人当年也是曾写出《“梁山伯”结婚了》等名篇的记者啊。

我顿时萌生一个想法,可让记者写一篇稿子,报道一下这个事,题目都想好了:“将门之女没职务,穆青夫人无职称”,清明节之际借怀念老头儿的由头发出去,既是报续磊,又是宣传穆青,肯定能打响,评上好新闻都有可能。

于是,我赶紧安排电讯的记者搜集资料,做采访准备工作。怕续磊认不准我,我找老同志陈日先联系一下。没想到,后来陈日同志告诉我:联系了,老太太坚决不让报道,说她没评职称不光因为老头儿是社长避嫌,还与自己身体不好、离开采编一线较早有关系。越是老太太这样说,我越觉得老太太的实事求是更可贵了:“我们就这样客观地表述老太太的话就行。”陈日再去说,续磊还是不应允。

尽管稿子写不成,我却通过这次联系了解到不少另外的情况。据陈日同志转述,穆青去世后,续磊慌了神:房子还没买下来呢,而自己手里的钱寥寥无几。找穆青的钱吧,穆青只有个工资卡,还都是秘书给管着。秘书拿出卡来,也没有多少钱——可不,穆青1992年退休,当时工资、退休金都低得很。就是直到最后这两年,也不过每月涨到三四千块钱,哪能积存多少?幸亏有他丧葬的3万元抚恤金,殡完后剩一些。反正这些加在一起,交款之后,穆青的钱只剩800元!这就是我们共和国一个部级干部,新闻界泰斗一生的结余。

如果说20年前,我亲耳聆听了他给我们青年人上的第一课的话,那么,20年后,在他离我们而去一年多之后的冥冥之中,他的在天之灵又给我上了最后一课。穆青一生的事业贡献和所得,究竟是怎么样一回事,让我们通过这800块钱去想吧!

2005年10月11日(穆青忌日)

上一篇:康复治疗师个人简历下一篇:《感怀诗》杜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