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选择题-监督学期末复习指导(通用4篇)
1.多项选择题-监督学期末复习指导 篇一
土壤肥料学期末试题
一、填空题
1、植物对养分吸收的两个关键时期是 作物营养临界期 和 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
2、阳离子交换量的大小决定于 土壤质地 ; 土壤胶体类型 ; 土壤酸碱反应(土壤有机质)。
3、土壤中养分向根表迁移的途径有 截获 ; 质流 ; 扩散。
4、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决定于 年生成量 和 年矿化量。
5、土壤是由 固相 ; 液相 ; 气相 三相物质组成的多孔体。
6、李比希提出的三个学说是 植物矿质营养学说 ; 养分归还学说 ; 最小养分律。
7、厩肥腐熟的外部特征,腐熟阶段是 黑 烂 臭 ;半腐熟阶段是 棕 软 霉。
8、土壤毛管上升水的高度与毛管半径成 反比。
9、物理化学 吸收性对土壤的保肥供肥性能影响最大。
10、海南岛分布面积最广的岩石是 花岗岩。
11、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是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铁铜硼锰锌钼氯 等16种。
12、土壤形成的五大成土因素是 母质 气候 生物 地形 时间。
13、对植物吸收利用最有效的水是 毛管水。
14、作物体内酰胺的形成有利于消除 过多的氨 的毒害。
15、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的特点是: 可逆反应、等价变换、受质量作用定律支配。
17、氯化钾一般不宜在 忌氯 和 淀粉类 作物施用。
19、一般认为,在长距离内,质流 是补充根表土壤养分的主要形式。20、根据岩石的成因,可分 岩浆岩、沉积岩 和 变质岩 等三种类型。
22、通常将土壤孔隙分为: 非活性孔隙 ; 毛管孔隙 和
通气孔隙 等三种类型。
23、土壤酸度分为二种类型,即: 活性酸 和 潜性酸。
24、土壤中的矿物组成依其成因可分为 原生矿物 和 次生矿物。
25、作物吸收氮的最好形态是 铵态氮 和 硝态氮。
26、以质流的方式提供的养分主要是: 氮。
27、影响离子扩散的因素有: 浓度梯度、离子的扩散速率。
28、堆肥堆制时一般掌握初期以 矿质化过程 为主,后期则以 腐殖化过程 为主。
29、生物小循环的特点是: 时间短、范围小、植物营养元素向上富集。30、土壤肥力的四大因素是 水分、养分、空气、热量。
31、土壤中粘粒部分主要由 次生 矿物组成。
32、土壤水的能量指标与容量指标作成的相关曲线叫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33、土壤热量的主要来源是 太阳辐射热。
34、油菜缺硼会出现“ 花而不实 ”的症状。
35、当土壤水分处于饱和状态时,土壤水吸力为 零。
36、自然土壤经开垦后,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会 降低。
37、水田土壤氮的损失途径主要是 微生物的反硝化作用。
38、地质大循环是营养元素的 释放 ;生物小循环是养料的 累积。
39、花岗岩含的主要矿物是 长石、云母、石英。40、微量元素的施用要有高度的 针对性。
41、复合肥料的种类有 化合复合肥料、混合复合肥料 和 掺合混合肥料。
42、土壤胶体的电荷可分为 永久电荷 和 可变电荷。
43、盐基离子指的是 钙离子 镁离子 钾离子 钠离子 铵根离子。
44、海南岛的地带性土壤是 砖红壤。
45、判断土壤耕性好坏标准是:耕作难易的程度 ; 耕作质量的好坏 ;耕作时间的长短。
46、作物缺钼会引起硝酸盐的积累是因为钼是 硝酸还原酶和固氮酶 的成分。
47、铵被土壤中的粘土矿物所吸持而形成非交换性铵的过程称 铵的固定。
48、土壤速效养分一般是指 水溶态 养分和 吸附态 养分。
49、在水旱轮作中磷肥的分配应掌握 旱重水轻 的原则。
二、判断题
1、同一土壤疏松时比坚实时的导热率低。对
2、植物根系只能吸收利用各种离子态养分。错
3、沼泽土是完全受地下水浸润的土壤。错
4、同价离子水化半径越大,则交换能力越弱。对
5、作物缺铁首先在新叶上表现失绿发黄。对
6、同一土壤疏松时比坚实时的容重小。对
7、随土壤深度的加深,CO2含量浓度加大。对
8、土壤有效养分含量说明了土壤中能被作物吸收的有效养分的真实数量。错
9、盐基饱和度愈大的土壤对碱的缓冲能力愈强。错
10、从土壤组成性质看,水田较旱地腐殖化系数低。错
11、土壤热容量愈大,土温升高或降低愈慢。对
12、同一土壤,腐殖质越多阳离子交换量就越小。错
13、作物缺锌是从下部叶子开始出现失绿症状。对
14、一般地说含有机质多的土壤孔度也高。对
15、土壤酶主要来自植物根系和微生物。对
16、作物缺钙开始出现症状是在根尖、顶芽等部位。对
17、.Eh值越大,表明土壤的氧化状态愈强。对
18、其它条件相同时,有机质含量越高,土壤含水量越低。错
19、水田土壤的有机质矿化率一般比旱地高。错
20、土壤有机态氮是决定作物是否施用氮肥的指标。错
21、一般来说,土壤湿度越小,土壤水所受吸力就越大。对
22、在玉米-绿肥轮作中,磷肥应重施在后作中。对
23、一般说来,土壤容重越小越好。错
24、某元素在作物体内的含量必须在千分之一以上才能称其为必需元素。错
25、一般来说,北方土壤盐基饱和度比南方土壤的高。对
26、相同质地的土壤,容重越大,导热率也越低。错
27、相同母质的土壤质地越细微量元素含量越低。错
28、土壤含水量越高时,土壤温度越不穩定。错
29、旱作轮作中磷肥强调重施冬季。对
30、土壤空气中水汽的含量一般比大气中的高。对
31、土壤中某离子的饱和度越大,有效性越低。错
32、土壤pH值愈大,表明土壤酸性愈强。错
33、研究发现,作物花而不实与微量元素硼的缺乏有关。对
34、草木灰颜色越白,说明水溶性钾越少,肥效越差。对
35、人粪尿是有机肥料,适用于任何作物。包括糖类和淀粉类作物。错
36、土壤热容量的大小是由土粒决定的。错
37、土壤中的磷从干到湿时,其活性会提高。对
38、铵态氮在通气良好条件下易发生反硝化作用生成氮气。错
39、在南方,长石风化后生成的次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对 40、水分越多越有利于土壤养分向根表的迁移。错
41、通常我们说影响作物生长的土壤酸碱度是指潜性酸度。错
42、交换性钙离子浓度相同的两种不同土壤,阳离子交换量越大的土壤其钙离子的有效度越大。错
43、缺素症出现在下部叶片则说明该元素在作物体内是不能移动的。错
44、粘质土的温度变化稳定是因为粘质土含有较高的有机质。错
45、一般说来,湿润地区土壤钙镁含量低于半干旱地区。对
46、土壤溶液浓度越大,质流迁移的养分也越多。对
47、在酸性环境中有利于作物对硝态氮的吸收。对
三、选择题
1、当有机残体的C/N比在(A)左右时,微生物活动最旺盛,有机残体分解速度最快。
A、25:1; B、35:1; C、45:1; D、55:1。
2、大多数作物(B)的营养临界期都在幼苗期。
A、氮; B、磷; C、钾; D、钙。
3、作物缺钾从(C)开始表现缺乏症状。
A、上部叶片; B、中部叶片; C、下部叶片; D、茎上叶片。
4、当pH>7.2时,作物吸收(B)较多。
A、H2PO4-; B、HPO42-; C、PO43-; D、PO44-。
5、常温下能分解放出氨气的是(B)。
A、硫铵; B、碳铵; C、硝铵; D、氯化铵。
6、耕作土壤中养分的主要来源是(B)。
A、生物固氮; B、施肥; C、降雨; D、秸杆还田。
7、土壤开始呈现可塑状态时的水分含量称为(C)。
A、上塑限; B、塑性值; C、下塑限; D、塑性指数。
8、高产肥沃土壤要求土壤通气孔度在(B)。
A、10%以下; B、10%以上; C、20%以上; D、20%以下。
9、(A)是土壤中砂粒的主要来源。
A、石英; B、长石; C、黑云母; D、辉石。
10、发老苗不发小苗的土壤是(B)。
A、砂土; B、粘土; C、砂壤土; D、壤土。
11、有机质丰富,熟化度高的土壤容易形成的结构体是(B)。
A、片状结构 B、团粒结构 C、块状结构 D、核状结构
12、(C)是土壤形成的主导因素。
A、气候; B、母质; C、生物; D、地形。
13、以下胶体中(C)的阳离子交换量最小。
A、有机质; B、蒙脱石; C、高岭石; D、伊俐石。
14、土壤(C)的最大值称为田间持水量。
A、吸湿水; B、膜状水; C、毛管悬着水; D、毛管上升水。
15、(D)是生理中性肥料。
A、氯化铵; B、硫酸铵; C、硝酸钠; D、硝酸铵。
16、作物缺(C)新叶开始出现症状。
A、氮; B、铜; C、锌; D、钾。
17、在同一气候带下,以(A)母质上发育形成的土壤含砂粒多。
A、砂岩; B、玄武岩; C、页岩; D、板岩。
18、盛夏水田采取(B)有利降温,避免水稻早衰。
A、日排夜灌 B、日灌夜排 C、全日淹灌 D、日夜均排
19、测定某土壤水分含量时,土壤湿重为20.1克,在105-110℃烘干后的重量为17.4克。该土壤的含水量为(B)
A、15.0 B、15.5 C、13.4 D、16.5 20、钾在作物体内是以(C)形态存在的。
A、有机态钾;B、缓效性钾;C、无机态钾;D、速效性钾。
21、土壤腐殖质是(D)的胶体物质。
A、黄色; B、棕色; C、灰色; D、黑色。
22、成土母质为①花岗岩、②玄武岩和③砾岩发育形成的土壤质地从粗到细是(C)。
A、①②③ ; B、②①③ ; C、③①②; D、③②①。
23、钾肥做(A)。
A、基肥比做追肥好; B、追肥比做基肥好;C、晚追肥比早追好; D、种肥比做基肥好。
24、下面属弱酸溶性磷肥的是(D)。
A、磷矿粉; B、骨粉; C、重过磷酸钙;D、钙镁磷肥。
25、养分归还的原理是建立在(B)。(这道题老师给的答案是C,网上有原题答案是B,学姐的答案也是B,郁闷)A、作物吸收养分基础上的;B、土壤养分贮量有限性基础上的; C、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基础上的;D、获得高的产量基础上的。
26、耕作层土壤的重量是每公顷约(D)。
A、200万kg;B、250万kg;C、300万kg;D、225万kg。
27、黏重的土壤一般含有(A)A、比较多的次生矿物;B、比较少的有机质;C、比较多的砂粒; D、团聚体。
28、以下属有益元素的是:(A)。
A、硅; B、钼; C、氯; D、铁。
29、人粪尿是以(C)为主的肥料。
A、磷; B、钾; C、氮; D、钙。
30、母质之所以不能称之为土壤,原因之一是(D)。
A、没有矿质养分;B、没有保肥性;C、没有保水性;D、没有有机质。
31、土壤(C)的最大值称为田间持水量。
A、吸湿水; B、膜状水; C、毛管悬着水; D、毛管上升水。
32、长期大量施用硫酸铵的土壤,pH值会(B)。
A、升高;B、降低;C、不会受到影响;D、大幅长变化。
33、作物缺硫症状会先在(A)出现。
A、新叶;B、中部组织;C、老组织;D、下部组织。
34、在(B)母质上发育形成的土壤含粘粒多。
A、砂岩; B、玄武岩; C、花岗岩; D、板岩。
35、磷在作物体内是以(A)形态存在的。
A、有机态磷;B、难溶性磷;C、无机态磷;D、速效性磷。
36、如果施用的有机肥料C∶N比例约为50∶1,土壤中速效氮的含量(B)。
A、会增加; B、会降低; C、没有变化; D、转化为无效形态。
37、如果前茬是蔬菜,后茬是水田,水田施肥时应该(D)。
A、增加氮肥用量;B、增加磷肥用量;C、减少氮肥用量;D、减少磷肥用量。
38、作物缺氮一般是(C)开始变黄。
A、上部叶片; B、中部叶片; C、下部叶片; D、茎上叶片。
39、作物吸收磷的形态主要是(C)。
A、有机磷; B、难溶性磷; C、无机磷; D、枸溶性磷。40、(B)是引起作物体内硝酸盐积累的因素之一。
A、温度; B、光照; C、土壤水分; D、酸碱度。
41、被土壤胶体吸附的离子(B)交换下来。
A、都能够被其它同性离子;B、部分能够被其它同性离子; C、完全不能被其它同性离子;D、能够被异性离子。
42、土壤空气中含有多种还原性气体,如(C、D)。
A、二氧化碳; B、水蒸气; C、甲烷; D、氢气。
43、对植物无效的土壤水分类型为(D)A、毛管上升水; B、膜状水;C、毛管水悬着水; D、吸湿水。
44、当其他环境条件适宜时,作物产量总是受到土壤中(B)。
A、绝对含量最低的养分制约;B、相对含量最低的养分制约;C、绝对和相对含量都很低的养分制约;D、总养分含量的制约。
45、(C)的特点是成层性和成带性。
A、坡积物;B、海积物;C、冲积物;D、残积物。
46、与其他氮肥相比,(A)特别适合作根外追肥。
A、尿素;B、氨水;C、氯化铵;D、硫酸铵
47、土壤吸收性能中(C)对土壤保肥和供肥影响最大。
A、化学吸收;B、物理吸收;C、物理化学吸收;D、机械吸收。
48、土壤具有类生物体的特征,是因为土壤具有(A)。
A、微生物;B、粘土矿物;C、有机胶体;D、有机无机复合胶体。
49、氮肥的吸湿性大小顺序是(B)。A、NH4NO3>NH4HCO3>尿素>(NH4)2SO4>NH4Cl B、NH4NO3>NH4HCO3>尿素>NH4Cl >(NH4)2SO4 C、NH4HCO3> NH4NO3 >尿素>(NH4)2SO4>NH4Cl D、NH4HCO3> NH4NO3>尿素>(NH4)2SO4>NH4Cl 50、最适合作根外追肥的肥料是(C)。
A、NH4HCO3;B、(NH4)2SO4;C、尿素;D、NH4NO3。
51、土壤最本质的特征是(A)。A、具有肥力; B、具有保水能力; C、具有团粒结构; D、颗粒细,质地松。
52、关于土壤肥力叙述正确的是(D)。
A、土壤肥力就是指土壤供应植物所需养分的能力; B、土壤肥力高低取决于所含有机质数量的多少; C、一些土壤有肥力,一些土壤没有肥力; D、人类耕作对土壤肥力影响很大。
53、生物对成土母质的改造作用,主要体现在(C)。
A、加速矿物质的淋失; B、使有机质下降;C、使养分元素不断富集; D、使土壤不断熟化。
54、在石灰性土壤上铵态氮肥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是(D)。
A、硝酸根的淋失; B、铵的固定;C、转化为有机形态氮; D、氨的挥发损失。
55、如果前茬是虹豆,后荐是大白菜,前荐施肥时应(B)。
A多施氮肥和磷肥;B、多施磷肥少施氮肥;C、少施氮肥和磷肥;D、少施磷肥多施氮肥。
四、名词解释
1.土壤肥力:土壤在某处程度上能不断地供给和调节植物正常发育所需的水分、养分和能量的能力。
2.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土壤水的基质势或土壤水吸力是随土壤含水率变化而变化的,其关系曲线称为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3.厩肥:是一种农家粪尿和各种垫圈材料混合积制的肥料。
4.离子间的颉颃作用:溶液中某一离子存在或过多能抑制另一离子的吸收的现象。5.复合微生物肥料:指特定微生物与营养物质复合而成,能提供、保持或改善植物营养,提供农产品产量或改善农产品品质的活体微生物制品。
6.土壤缓冲性(或缓冲作用):是指酸性或碱性物质加入土壤,土壤具有缓和其酸碱反应变化的性能。
7.化学风化:是指岩石在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组成矿物的化学成分发生分解和改变,直至形成在地表环境中稳定的新矿物。
8.离子间的协助作用:是指溶液中某一离子的存在有利于吸收另一些离子的现象。9.沤肥:以植物秸杆、绿肥及各种废弃物等为主要原料,加进人、畜粪尿在还原条件下沤制而成。
10.土壤导热率:单位温度梯度下单位时间通过土壤截面的热量
11.土壤: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特征的,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物质层。12.生物肥料:采用生物工程技术生产的含有活性微生物的特定制品,应用于农业生产中,能获得特定肥效的肥料。
13.自然肥力:是指土壤在自然因素(母质、地形、气候、生物、时间)综合作用下,所发展起来的肥力。
14.物理风化:是指岩石因受物理因素作用而逐渐崩解破碎的过程。
0015.土壤热容量:是指单位质量或单位容积的土壤,温度每上升1C(或降低1C)所需热量的焦耳数。
16.盐基饱和度:是指土壤胶体上各种交换性盐基离子的总量占阳离子总量的百分数。17.腐殖化系数:将每克有机物(干重)施入土壤后,所能分解转化成腐殖质的克数(干重),称之为腐殖化系数。
18.土壤容重:指田间自然状态下单位容积(含土粒及孔隙在内)干燥土壤的质量与标准状况下同体积水的质量之比。
19.粒着性:指土壤在一定含水情况下,土粒粘附在外物(农具等)上的性质。
20.扩散:当根系截获和质流不能向植物提供足够的养分时,在根系表面出现一个养分耗竭区,使得土体与根表产生了一个养分浓度梯度,养分就沿着这个养分浓度梯度由土体向根表迁移,这就是养分的扩散作用。(也可以这样回答:在土壤溶液中某种养分的浓度出现差异时,养分就会由浓度高处向低处扩散,最后趋于平均分布,这种由于养分的浓度差异所引起的养分运动就叫扩散)
21.质流:植物的蒸腾作用和根系吸水造成根表土壤与土体之间出现明显的水势差,土壤水分由土体向根表流动,土壤中的养分随水流向根表迁移,称为质流。
22.有效肥力:在实践中土壤肥力因受土壤本身性质、环境条件及土壤管理(耕作、施肥、栽培管理)的技术水平的限制,只有一部分可以被植物利用并通过土壤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化学性状表现出来,称之为有效肥力。
23.阳离子交换量:是指PH值为7时每千克干土所吸附的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里摩尔数。
24.潜在肥力:没有被直接反应出来的肥力称为潜在肥力。
25.可变电荷:由于表面分子解离、断键或胶体表面从介质中吸附离子等原因引起的胶体带电荷,因受介质PH值影响,故称为可变电荷。
26.土壤结构性:土壤结构体在土壤中的类型、数量、排列(结合)形式、孔隙状况、(孔度及其内外分布)及其稳定性(水稳性、力稳性、生物稳定性)的综合特性即为通常称之土壤结构性。
27.人为肥力:指人类在自然土壤的基础上,通过耕作,熟化过程而发展起来的肥力。28.有益元素:某些元素适量存在时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或者是某些特定的植物、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所必需的,这些类型的元素称为“有益元素”。
+29.硝化作用:土壤中的NH4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氧化成硝酸盐的现象称之为硝化作用。30.植物营养临界期:指养分缺乏或、过多或比例不当对作物生长影响最大 的时期。31.凋萎系数:植物开始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量百分数。
32.堆肥:主要以秸秆、落叶、杂草、垃圾等为主要原料,再配合一定的含氮丰富的有机物在不同条件下积制而成的肥料。
33.土水势:土壤水在各种力如吸附力、毛管力、重力作用下与同样温度、高度、大气压等条件下纯自由水相比(即以纯水作为参比标准,假定其势值为零)其自由能地差用势能来表示成为土水势。
34.土壤垂直地带性:土壤随地势的增高而发生的土壤演替规律。
35.土壤通气性:是指土壤空气与大气进行交换以及土体内允许气体扩散和通气的能力。或土壤具有通透空气的性质称土壤通气性。
36.矿物:是一类天然产生于地壳中,且具有一定的化学组成、物理特性和内部构造的化合物或单质。
37.反硝化作用:NO3—被还原成气态的N2、NO、NO2的过程
五、简答。
1、简述土壤缓冲作用产生的原因?
答:(1)弱酸及其盐类 构成一个缓冲系,例如碳酸盐体系,在通常CO2浓度下,CaCO3石灰性土壤PH在7.5-8.5。
(2)土壤胶体作用 土壤胶体带有负电荷,吸附阳离子,包括盐基离子和致酸离子,盐基离子对酸有缓冲作用,致酸离子对碱具有缓冲作用。
(3)铝缓冲作用 在pH<5.0酸性土壤中,Al3+对碱具有缓冲能力。(4)有机质的作用 土壤有机质中有腐殖酸(胡、富),其它一些低分子有机酸,含有羧基、酚羟基、氨基等,对酸碱均有缓冲作用。
2.对作物来说,为什么要分别施用基肥、种肥和追肥,你是怎样认识的? 答:(1)基肥是在进行植物播种或移植前,结合耕地施入土壤中的肥料。它对满足植物在整个生长发育阶段内能获得适量的营养,为植物高产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还能培养地力,改良土壤,为植物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
(2)种肥是在植物播种或移植时施用的肥料。它的作用在于满足植物临界营养期对养分的需要,满足植物生物初期根系吸收养分能力较弱的需要。
(3)而追肥是在植物生长期间,根据植物各生长阶段对营养元素的需要而补施的肥料。
由此可见,对于作物生长来说,如果没有以上三种肥料的配合施用就不能保证植物从苗期到生长后期养分的供应,作物的生长就会受到抑制,不能获得作物的高产,更谈不上提高土壤肥力,因此,对于作物来说要分别施用基肥、种肥和追肥。
3.作物生长的必需的营养元素有哪些?判断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标准是什么?
答:作物生长的必需的营养元素:碳、氢、氧、氮、磷、硫、钾、钙、镁、氯、铁、锰、锌、硼、铜、钼。
判断标准:○1该元素对于所有植物的生长发育是不可缺少的。缺乏这种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生活史。
○2缺乏该元素后,植物表现出特有症状,只有补充该元素后,这种症状才能消失。
○3该元素必须直接参与植物的新陈代谢或物质构成,对植物起直接作用,而不是改善植物生长环境的间接作用。
4.何为堆肥和沤肥?它们的异同点是什么?
答:相同点:沤肥所用的原料与堆肥差异不大,并且二者都可以用作基肥,适合各种土壤和作物。施用方法相似。它们的共同点是:都有是以农村中各种有机废弃物为主要原料,掺入少量人畜粪尿积制而成的。
不同点是:堆肥是在通气良好的条件下堆制的,以好气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为主,发酵温度较高;沤肥则是在淹水的条件下沤制的,以嫌气发酵为主,发酵温度较低。
5.影响阳离子交换量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提高酸性沙质土的阳离子交换量? 答:(1)影响阳离子交换量的因素有质地、胶体类型、土壤酸碱性。质地越细,粘粒越多,交换量越大;有机胶体含量越多,交换量越大;PH值升高,土壤胶体所带的负电荷数增多,阳离子交换量增大。
(2)搀和粘质土,增加土壤的粘粒,使阳离子交换量增大;加石灰,改变土壤的PH值,增加土壤胶体所带的负电荷数,使得阳离子交换量增大。增施有机肥料以提高土壤有机胶体的数量。
6.土壤腐殖质有哪些性质?
答:○1是两性胶体,在它的表面既带有负电又有正电,通常以负电荷为主。○2是一种亲水胶体,有强大的吸水能力。具有较强的膨胀性和收缩性。同时是一种弱酸,可溶于碱性溶液生成腐殖酸盐。○3化学稳定性和抗微生物分解的能力很强,分解周期长。
7.什么叫根外营养?简述根外营养的特点? 答:植物通过叶片等地上部分吸收养分的营养方式叫根外营养。
特点:(1)直接供给作物吸收的养分,可防止养分在土壤中固定和转化。对锌、铜、铁、锰等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十分有利;(2)叶部对养分的吸收转化比根部快,能及时满足作物需要,效率高;因此,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根系吸收能力下降、土壤干旱、土壤施肥困难等情况下是一种有效的补肥方式(3)叶部营养直接影响作物的体内代谢,有促进根部营养,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品质的作用。(4)叶片喷施用量只相当于土壤用量的1/5到1/10,因此,可大大减少肥料的投资;(5)由于叶面施肥肥效短暂,需多次喷施,每次施量有限,不能替代根部营养。
8.试述生产中采取哪些措施提高过磷酸钙的利用率?
针对磷易固定和移动性小的特点采取以下措施:
○1集中施用 提高局部的土壤的供磷强度,促进磷向根表的扩散,利于作物根系对磷的吸收;
○2分层施用 在土壤严重缺磷而磷肥又较为充足的时,在集中施肥和深施的原则下,采用分层施肥的方法,将2/3左右的磷肥作为基肥,在耕地时犁入根系密集的底层中,以满足作物后期对磷的需求,剩余1/3种植时作种肥或面施于表层土壤中,以改善作物幼苗期的营养状况。
○3与有机肥料混合施用 可以减少土壤与磷肥的接触面积,尤其是有机胶体对土壤中的三氯化物的包被,可以减少水溶性磷的化学固定作用,同时有机肥可以分解产生多种有2+3+3+机酸,能络合土壤中的Ga、Fe、Al等离子,从而减少这些离子对磷的化学沉淀作用,同时还有保氯作用。
○4 与石灰配合施用 酸性土壤先施用石灰提高土壤的pH值,同时,利用石灰的碱性固定土壤中活性的铁、铝,可减少磷的固定。提高磷的有效性。
○5根外追肥 避免了磷肥在土壤中的固定,而且用量少,见效快。
9.氯化铵、硫酸铵、碳酸氢铵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答:(首先说明它们都是铵态氮肥,然后把铵态氮肥的共性描述即可。它们的共性在我课件里有)易溶于水,易固定,移动小,过量吸收时对钙、镁、钾等离子的吸收产生抑制作用,应该避免一次大量施入。
10.硝酸钠、硝酸钙、硝酸铵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答:(首先说明它们都是硝态氮肥,然后把硝态氮肥的共性描述即可。)施入土壤不被土壤胶体所固定或吸附;移动性大容易淋溶损失;肥效较为迅速;能被土壤微生物还原为氨或反硝化为气态氮;本身无毒,过量吸收无害,主动吸收,促进植物吸收。
11.何为复混肥料?有哪些优点?
答:复混肥料是指氮、磷、钾三种养分中至少有两种养分标明量的肥料。经过化学反应在工厂制造的复合肥料。
优点:
(一)养分种类多,含量高,能同时供应作物需要的几种养分;
(二)副成分少,既可减少某些物质资源的浪费,又可减少对土壤和作物的不良影响;
(三)物理性状好,吸湿小,不易结块,便于贮存和施用;
(四)生产成本低,贮运费用省;
(五)配比多样化,便于选择。
12.请将以下阳离子按交换能力大小排列,并说明原因。Fe3+、Al3+、Ga2+、Mg2+、K+、H+、Na+、NH4+
3+ 3++2+2+++ + Fe>Al>H>Ga>Mg>K>NH4>Na原因:阳离子交换能力大小受三个因素的影响:(1)电荷价的影响 离子浓度相同时,电荷价越高,受胶体吸附力越大,交换能力越强;(2)离子半径及水化程度的影响 同价离子,半径越小,单位面积上所带的负电荷越多,因而对水分子的吸引力越大;(3)离子浓度的影响 浓度越大,交换能力越强。(4)H+半径小,但水化很弱,水膜薄,运动速度快,因此它在交换能力上具有特殊位置。
13.简述土壤反应对土壤磷素有效性的影响? 答:(1)土壤中磷一般在ph6~7.5有效性最高。
(2)当pH值大于7.5时,且土壤中又有大量碳酸钙存在,可使土壤磷转变成难溶的磷酸八钙,降低磷的有效性。
(3)在pH值小于6的酸性土中,磷易于土壤中的铁、铝化合生成难溶性磷酸铁、铝盐,也降低了磷的有效性。
14.钾肥的施用主要技术有哪些?
答:钾肥的用量受到作物、土壤、产量水平、氮磷施用量的左右。一般认为钾的临界期在苗期,所以钾肥施用宜早不宜迟,以作基肥或早期追肥的效果好;钾肥宜深施,相对集中施,因为钾离子在土壤中扩散速度较慢,其根系吸收钾的多少首先取决于根量及其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深施有利于根系吸收,又可减少因土表干湿变化较大引起的钾的固定,提高钾肥的利用率;宽行作物不论作基肥或追肥,采用条施、穴施均比撒施效果好;配合氮磷供应水平。
15.为什么说生物是土壤形成的主导因素? 答:(1)生物有创造养分的能力;(2)生物有选择吸收的性能;(3)生物有集中保蓄养分的能力。
植被:a:能累积和集中养分,使养分集中在表层,对肥力的发展意义重大; b:根系的穿插对土壤结构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c:根系分泌物能引起一系列的生物化学作用和物理化学作用。
动物:参与一些有机残体的分解破碎作用以及搬运、疏松土壤和母质的作用,某些动物还参与土壤结构的形成,有的脊椎动物能够翻动土壤,改变土壤的剖面层次。
微生物:分解有机质释放各种养分;合成腐殖质;固定空气中的氮素;释放矿物中的矿质营养。
16.农业生产上为什么提倡磷肥做基肥和种肥而不做追肥施用?施用方法有哪几种? 答:一方面是因为磷在土壤中移动性小,而作追肥施用一般是表土撒施,施用的磷肥中的磷难于移动到根系密集分布的土层;另一方面,从作物磷的营养特性上来看,作物对磷的吸收主要集中的前期,后期对磷的吸收量少,所以磷肥一般作基、种肥施用,不作追肥施用。施用方法:⑴撒施:将磷肥均匀的撒施在田块表面,然后翻耕入土。
水溶性磷肥,撒施会增加磷肥与土壤的接触面,增加磷的固定,降低磷的有效性,尤其在是在酸性土壤上,所以水溶性磷肥不宜撒施。枸溶性、难溶性磷肥,在酸性土壤应上采用撒施,以便促进土壤对磷的溶解。
⑵集中施用:即将磷肥进行条施、穴施、带施等。集中施用能减少磷肥与土壤的接触面积减少磷的固定,使更多的磷肥保持有效状态,集中施用特别适合水溶性磷肥尤其是在具有强烈固定磷能力的酸性土壤。
17.简述施用微量元素肥料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答:(1)土壤中微量元素的供应状况 应该根据土壤中的丰缺状况,缺少什么补什么,不可盲目施用和过量施用,微量元素的有效质量分数与酸碱度有密切关系,土壤的PH值过高,会降低土壤中铁、锰、锌、铜、硼等元素的有效性,而在酸性土壤中会引起作物却钼;(2)植物对微量元素的需求特性 不同植物对微量元素的需求不同,应把微量元素用在需要量多的作物上,这样才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3)天气状况 主要指温度和雨量。它们影响土壤中微量元素的释放和植物对它们的吸收。
18.有机肥料腐熟的目的是什么?在堆沤制有机肥料时,为什么长将过磷酸钙与其一起堆沤后再施用?
答:目的是:
(1)促使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形成矿质养分,以利于作物吸收利用;
(2)促使材料物理性状发生改变,材料由硬变软,质地由不均一变得均一,便于施用;(3)只有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才具有改土作用;
(4)腐熟过程中的高温能杀死大部分的病原菌、寄生虫卵、杂草种子。
将过磷酸钙与有机肥在一起堆沤不仅利于减少磷与土壤的接触面积和水溶性磷的化学固定作用,提高磷的利用率,而且减少了堆肥在腐解的时候,逐步释放出水溶性氮、磷、钾养分的淋失或挥发造成的损失。
19.为什么说母质还不是土壤?
答:第一、作为土壤肥力要素之一的养分还不能得到充分保障,尤其是植物最需要的氮素,因为风化所释放出来的养分处于分散状态,会随水流失,母质微弱的吸附力,还不能将它们保存下来,更不能累积和集中。
第二、母质虽然初步产生了透气性、透水性、蓄水性,但它们还没有完整的统一起来,尤其是水分和空气在母质孔隙中是对立的,水多则空气少,两者还不能很好地协调,这远远不能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所以母质与岩石相比,初步具备了水肥气热条件,但与土壤相比,水肥气热还不能很好地统一,即母质还不具备完整的肥力,它只是为肥力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为成土作用创造条件,因此母质还不是土壤。
20.土壤水分对作物吸收养分有什么影响? 答:(1)土壤有机养分的矿化需要水分参与;(2)化学肥料在土壤中的溶解需要水分参与,没有溶解的养分不能被吸收利用;(3)养分向根表的迁移需要水分参与,养分向根表的迁移主要靠扩散、质流来进行,而扩散和质流都需要以土壤水分为介质;(4)根系对养分的吸收无论是主动吸收还是被动吸收都需要以水分为介质。
21.什么叫根外追肥?尿素为什么适合做根外追肥?
答:把肥料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喷洒在植物的叶、茎等根外器官上称根外追肥。
○1尿素为中性有机分子,电离度小,不易引起质壁分离,对茎叶损伤小;○2分子体积小,容易吸收;○3吸湿性强,可是叶面较长时间地保持湿润,吸收量大;○4尿素进入细胞之后立即参与代谢,肥效快。
22.试述我国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规律及其原因,并谈谈有机质在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上的重要作用。
答:我国土壤有机质分布状况大体由北而南,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渐降低:○1北方由于干燥,一年较多的时间不利于土壤中微生物活动,因而土壤有机质矿质化分解受到阻碍,有机质保留在土壤中,而南方刚好相反,气候高温湿热,一年中大多时间有利于土壤中有机质大量被矿质分解,保留在土壤中的有机质较少。
在肥力上的作用:○1提供植物养分 是稳定而长效的氮源。;○2增强土壤的 保肥、保水性能和缓冲性能,土壤有机质是带大量负电荷为主的胶体,可以吸附大量的钾、钙、镁等阳离子,使被吸附的离子免遭淋失,因而具有保肥性能,土壤有机质是强亲水胶体,具有强烈的吸水性,保水能力强;○3促进土壤养分有效化;○4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蓄水、通气性等物理性质;○5为微生物和动物提供能源和食物;○6提高植物的来抗逆性、促进植物生长。
在生态环境的作用:○1可降解或延缓重金属污染 土壤腐殖质通过静电吸附的络合作用来影响重金属污染的毒性;○2对农药等污染物具有固定作用 土壤有机质对农药等污染物有强烈的亲和力,对污染物在土壤中的生物活性残留、生物降解、迁移和蒸发等过程有重要的影响;○3对全球碳的影响 土壤有机质也是全球碳的平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碳库,对地球生态环境有重要的影响;○4有助于消除酸性介质中铝、铁、锰的毒害。
23.什么叫最小养分律?在应用它指导施肥时要注意什么?
答:最小养分律:是指植物生长发育所需吸收各种养分,然而决定作物产量高低的是土壤环境中有效质量分数相对最小的那种养分。
注意:○1决定作物产量高低的是土壤中某种的作物需要量来说是最少的,而不是绝对最小的那种养分;○2最小养分不是固定不变的,当土壤中原有的最小养分因施肥而得到补充,它就不再是最小养分,而其它养分因作物需求的增加,而变成了最小养分;○3最小养分作物增产的显著因素,要想提高产量,必须补充最小养分,若忽视最小养分而继续增加其它养分,不但产量不能增加反而造成肥料的浪费,降低施肥的经济效益。
24.简述气候因素在成土过程中的作用。
答:○1 气候通过影响水分和热量条件而直接影响土壤的形成过程;
○2气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各种植物类型的分布,从而间接影响土壤矿物质和土壤有机质的分解与合成。
○3影响土壤母质和风化层的厚度。母质及土壤风化层的厚度,随气温及湿度的增高而增厚,○4影响土壤有机、全氮和其它养分含量
25.生产实践中采用哪些措施提高土壤的有机质? 答:(1)种植绿肥作物。绿肥分解快,形成腐殖质也较迅速。绿肥作物可固氮,使用绿肥后所增加的腐殖质量和原腐殖质的量相比,除抵消部分外,腐殖质还可增加。(2)发展畜牧业,增施家畜粪尿肥。农业发展为畜牧业提供丰富的饲料,从而促进畜牧业的发展,而畜牧业的发展,又为农业生产提供家畜粪尿肥,通过大量施用粪尿肥提高土壤有机质。
(3)秸秆还田。秸秆直接还田或通过堆沤后还田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有效措施。26.我国南北土壤酸碱性有何差异,原因何在?
答:我国南酸北减。(1)南方热带气候条件下,矿物化学风化强烈,由于降雨量大于蒸发量,大量盐基离子遭受淋失,从而使土壤逐渐酸化;(2)北方由于降水量小于蒸发量因而土壤下部盐基离子逐渐地下水上升,水分蒸发后便积聚于表土,土壤便逐渐盐碱化。
27.土壤通气状况对作物吸收养分有什么影响? 答:(1)养分的吸收必须依赖于根系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而呼吸作用中的有氧呼吸又依赖于O2的供应,所以通气条件会影响到养分的吸收。通气良好作物吸收养分多。通气不良养分的吸收减少,甚至会产生养分外渗现象。
(2)土壤通气影响到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从而影响到养分在存在形态,进而影响到作物对养分的吸收。通气良好可加速土壤有机养分的分解,使土壤有效养分增多,同时养分主要以氧化态存在,有利于植物对养分的吸收。通气不良土壤中有机态养分分解减慢,而且土壤中有些养分被还原成无效态养分,另外嫌气条件下还会产生一些对作物生长发育不利的物质,如水田中产生大量的Fe2+、H2S等有害的还原物质。
(3)土壤通气条件会影响到微生物的活动,影响到养分在土壤中的转化,间接影响到植物的养分的吸收利用。
六、论述题。
1.某农场种有作物:(1)荔枝、龙眼(作根外追肥);(2)蔬菜(作种肥);(3)甘蔗;(4)水稻、剑麻;(5)烟草、茶叶。现有肥料氯化铵、硫酸铵、碳酸氢铵、尿素、硝酸铵。请根据作物特性及肥料特点合理分配肥料(每类作物限选一种肥料),并详细说明理由。
答:(1)尿素(2)硫酸铵(3)碳酸氢铵(4)氯化铵(5)硝酸铵 答:(1)荔枝、龙眼选用尿素作根外追肥;因为在所有氮肥中尿素是最适合作根外追肥的。因为①尿素是中性反应的分子态养分,没有付成分,电离度小直接与作物茎叶接触不会损伤作物;②尿素进入叶片后,使细胞质壁分离的情形少;即使发生也易于恢复;③尿素易溶于水,分子体积小,扩散性大容易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叶面吸收快;④尿素有吸湿性,喷后即使干燥,夜间也会吸水呈溶液状,便于作物吸收;
(2)蔬菜选用硫酸铵作种肥。因为硫酸铵吸湿性小,硫对种子发芽无付作用,含量不高。不宜施用氯化铵,硝酸铵,碳酸氢铵和尿素。因为氯离子对种子发芽有抑制作用;硝酸铵含量高吸湿性大易引起毒害作用;碳酸氢铵挥发的氨气抑制种子的发芽;而尿素含氮量高及缩二尿都对种子的发芽有付作用。
(3)甘蔗、番茨选用碳酸氢铵;因为这些作物均是含碳水化合物较多的作物,施用碳酸氢铵既能提供氮素,还能为糖和淀粉等碳水化合物提供碳源。不宜施用氯化铵,因为,氯离子对糖和淀粉的合成都不利,会降低糖和淀粉的含量。
(4)水稻、剑麻选用氯化铵;因为氯离子在水田中能抑制硝化细菌的活动,避免硝化作用,从而间接地防止反硝化作用损失氮素。氯离子有利于茎内同化产物的积累,从而促进麻类作物纤维素的合成,故氯离子对提高麻类纤维产量与质量有良好的作用。
(5)烟草、茶叶选用硝酸铵;因为硝酸铵中的铵离子能促进芳香族化合物的合成,有利于提高烟草的芳香味,而硝态氮能提高烟草的燃烧性。不宜施用氯化铵,因为氯离子会降低烟草的香味和燃烧性,降低烟草和茶叶的品质。
2.有机肥在农业生产上有哪些作用? 答:(1)供给作物养分。有机肥料施入土壤后,经微生物分解,可源源不断地释放出各种养分,供给作物吸收利用。
(2)改土培肥。有机肥料在微生物的分解转化过程中,能形成腐殖质,它具有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增强土壤保水保肥性,改善土壤耕性和提高土壤温度的作用。
(3)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施用有机肥料,一方面增加土壤中有益微生物。另一方面,为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促使土壤微生物活动显著增强。
(4)刺激作物生长发育。有机肥料在分解转化过程中,形成的胡敏酸,纤维素,酶等物质,可以改善作物营养,加强作物新陈代谢,刺激作物生长,提高作物养分的利用率。
总之,有机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增施有机肥料是保证作物高产稳产低成本的一项十分重要措施。
3.有两种土壤处热地条件下,并且由花岗岩和玄武岩母质发育而成,请回答下列问题并详细说明理由。
(1)主要的成土过程是什么?
(2)主要的粘土矿物和未风化的原生矿物是什么?(3)土壤是酸性还是碱性?
(4)它们的阳离子代换量、盐基饱和度与温带土壤相比是大还是小?(5)所含养分各有什么特点?
(6)一般来说,它们会发育成什么样质地的土壤?
答:⑴主要成土过程是富铝化过程;这是由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母质中的可溶性盐、碱金属、碱土金属盐基以及硅酸的大量流失,从而造成铁铝在土壤中相对富集,从而形成富铝化过程。
⑵主要的粘土矿物是:高岭石为主,伴有三水铝石和水云母。这也是由于在热带条件下原生矿物强烈风化作用的结果。主要的原生矿物是:花岗岩的主要矿物是石英、长石、云母;玄武岩的主要原物是辉石、角闪石等;
(3)土壤是酸性;由于富铝化作用的结果是盐基不断损失,而致酸离子尤其是铝离子相对富集,使土壤酸度高。
⑷它们的阳离子代换量和盐基饱和度均比温带土壤的小;这是由于热带土壤含有有机胶体较少,粘土矿物又以高岭石及含水氧化物为主,土壤又呈酸性反应,胶体上吸附着较多的致酸离子,因此阳离子交换量和饱和度均较温带土壤小。
⑸花岗岩发育形成的土壤含钾量较高是它的特点;而玄武岩发育形成的土壤含钾很少是其特点。因为花岗岩中含有较多的长石和云母等含钾矿物;而玄武岩中含钾矿物很少。
⑹花岗岩发育形成的土壤一般为砂质至壤质土。而玄武岩发育形成的土壤一般为粘质土。这是因为花岗岩所含矿物中石英不易风化而使土壤中有较多的砂粒所致;而玄武岩则由于所含矿物中以易风化的辉石、角闪石为主,石英含量很少,因此风化物以粘粒为主,砂粒很少所致。
4、请说明影响堆肥腐熟的条件?
答:
(一)水分 材料吸水软化,便于微生物的侵入和繁殖。溶解养分便于微生物吸收。使微生物分布均匀,有利于腐解。
(二)通气 一般堆制初期以通气为好,后期则以嫌气为好。这样有利于堆肥的腐熟和堆制高质量的堆肥。
(三)温度 高温阶段控制在50-60℃,后熟保温阶段控制在30 ℃左右。过高微生物的作用几乎全部受到抑制;过低则影响堆腐速率。
(四)养分 堆肥物料的C/N比要在25:1时,才有利于堆肥的腐熟。否则就要加入氮素以补充氮的不足。以加快堆肥的腐熟。
(五)pH值 大多数纤维分解菌、氨化细菌等有益的微生物都适于中性或微碱性反应。适当的时加入2-3%的石灰或者5%的草木灰调节酸碱度。
5、我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是什么?它们各自的肥力特征是什么?对耕作、施肥及作物 选择有哪些要求?
答:我国土壤质地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它们各自的肥力特征是:
砂土的肥力特征是:通气透水性能良好,易耕作;养分含量缺乏,保水保肥能力差,土温变化快,是热性土。肥效猛,前劲大,后劲不足。“发小苗而不发老苗”。
对耕作的要求:畦可宽、矮,只需做环田沟。
对施肥的要求:少施、勤施。施用半腐熟有机肥,注意防止后期脱肥。
对作物的要求: 选择耐瘠、耐旱的作物或品种。生长期短、早熟的作物,块根块茎作物以及花生、蔬菜等。
粘土肥力特征:养分含量丰富,保水保肥力强,土温变化比较稳定,但通气透水能差,耕作困难。是冷性土,肥效稳而长,前劲小,后劲足。“发老苗而不发小苗”。
对耕作的要求:深沟、高畦、窄垄。
对施肥的要求:化肥一次用量可比砂土多,用腐熟程度较高的有机肥。集中施用。苗期要注意施用速效肥。
对作物的选择: 宜选择果、桑、茶等多年生深根作物以及禾谷类作物。
壤土的肥力特征:壤中砂粒、粉粒和粘粒的含量比较适宜,其性质既有砂土和粘的优点,克服了砂土和粘土的缺点,又有一定数量的大孔隙,和相当多的毛管孔隙。所以,土壤通气透水性良好,保水保肥性较强,土温比较稳定,它的土粒比面较小粘性不大,耕性良好,宜耕期长,适宜于多种作物生长,既发小苗也发老苗。
6、从不同的角度说明合理施肥的内涵?
答:从经济意义角度讲,它应该包涵两个方面的内容:⑴通过合理施肥措施协调作物对营养元素的需求与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⑵用较少的肥料投资,争取获得较高的产量,最大的经济效益,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要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遵循相应的经济规律。
从培肥改土的角度讲,合理施肥要体现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原则,为农作物的高产、稳产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实践证明要体现这一原则必须重视有机肥料的施用,在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配合施用化学肥料,充分发挥有机肥料的改土作用和化学肥料的增产效果。
从环保角度讲合理施肥要注意保持生态平衡,保护土壤和水源,防止污染,防止一些对人、畜健康有害的金属元素和有毒的有机化合物参与到食物链中危害人的健康,这一点在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名词解释:基肥:播种或定植结合土壤耕作所施的肥料
种肥:播种和定植时施于种子附近,或与种子同播,或用来进行种子处理的肥料。
追肥:作物生长期间施用的肥料,目的是满足作物每个生育阶段的营养需求。简答题:15.请根据下表中实验结果说明陪补离子对交换性钙有效性的影响?
答:幼苗吸钙量顺序是甲土>乙土>丙土。这说明,三种土壤虽然钙离子的饱和度相同,但陪补离子的不同,其有效性相差很大,甲土中钙的有效性远比乙土和丙土大。这是由于甲土陪补离子是氢离子,氢离子的交换能力比镁和钠都强,即氢离子与土壤胶体之间的吸附力大,使胶体上并存的钙离子易进入土壤中,所以有效性较高,作物吸收就多。镁与土壤胶体的吸附力又比钠大,因此,乙土中钙的有效性就比丙土大,吸收量多。
2.行政领导学期末复习指导 篇二
一、考核方式
考核采取形成性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80%。
二、命题依据
本课程期末考试以本课程教学大纲、考核说明和文字主教材《领导学基础》(李成言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为命题依据。
三、期末考试试题类型及分数比例1.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2.试题采用五种形式
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4,共20分;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10,共10分;
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5,共10分;简答题(含辨析题)———每小题10分×2,共20分;
论述题(含案例分析)——每小题20分×2,共40分。
3.考试时间为90分钟,卷面成绩满分为100分。
四、答题要求
(一)名词解释名词解释,一般来讲只答基本定义即可,不必阐释、论述、举例说明。
完成的作业名词解释题中存在的问题:名词解释题不注意审题、答题不规范,过于繁杂,如:1.矩阵式——有同学答: 矩阵式组织结构是指在组织结构上把既有按职能划分的垂直领导系统,又有按产品(项目)划分的横向领导关系的结构。优点是:机动、灵活,可随项目的开发与结束进行组织或解散;由于这种结构是根据项目组织的,任务清楚,目的明确,各方面有专长的人都是有备而来。因此在新的工作小组里,能沟通、融合,能把自己的工作同整体工作联系在一起,为攻克难关,解决问题而献计献策,由于从各方面抽调来的人员有信任感、荣誉感,使他们增加了责任感,激发了工作热情,促进了项目的实现;它还加强了不同部门之间的配合和信息交流,克服了直线职能结构中各部门互相脱节的现象。缺点是:项目负责人的责任大于权力,因为参加项目的人员都来自不同部门,隶属关系仍在原单位,只是为“会战”而来,所以项目负责人对他们管理困难,没有足够的激励手段与惩治手段,这种人员上的双重管理是矩阵结构的先天缺陷;由于项目组成人员来自各个职能部门,当任务完成以后,仍要回原单位,因而容易产生临时观念,对工作有一定影响。
正确答案:矩阵式组织结构是一种在混合式领导组织结构的基础上,按照数学上的矩形方阵原理建立起来的领导体制,又称“规划—目标”结构形式。
2.文化生态学——
有同学答:文化生态学是就一个社会适应其环境的过程进行研究。它的主要问题是要确定这些适应是否引起内部的社会变迁或进化变革。但是,它还结合变革的其它过程来分析这些适应。这一方法要求对社会和社会机构之间以及它们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互动进行考察。文化生态学与对社会现象进行生态学研究的其它方法有区别,但并不排斥它们。这些方法把它们的特殊问题一比如聚落形态、农业发展和土地利用——置于一定地理区域内复杂互动现象的广阔背景下来看待。解释的系统陈述(explanatory formulation)甚至包括与社会现象相关并反过来影响社会适应的疾病发生率。生态学的这种现代概念很大程度地取代了诸如“都市”、正确答案:文化生态学是研究人与文化、环境及其关系的学科。其主要观点是:强调物质环境的作用是不同文化的风俗、行为和生活方式的一个有力的决定因素。
(二)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是属于客观性试题,答案是惟一的、固定的。
这种题型是提出一个问题来,然后再提供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备选答案是正确的,要求考生把正确的答案选出来。答单项选择题不需要死记硬背,或熟悉内容,或明白原理,或分析推敲,都可能找到正确答案。很多单项选择题是针对教材上的原话而命的题,如果对教材读得很熟,一下子就能准确无误地选出正确答案。如果一时把握不准,就需要进行分析、推敲、比较、排除,最后一般也能找到正确答案。
如:领导具有双重属性,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B)。P13B.社会属性
(三)多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也是属于客观性试题,答案是惟一的、固定的。
多项选择题的难度要大于单项选择题。这种题型是提出一个问题来,备选答案一般是五个,而且不止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具体到每一个小题上,正确答案至少有两个,也可能是三个四个,最多时五个答案全部都是正确的。答题要求规定:多选、少选、错选或不选,该题均无分,这显然增加了答题的难度。多项选择题的数量没有单项选择题那么多,每小题一般是2分,因而在卷面总分中占的比例不大。做多项选择题,也要根据对理论知识的熟练掌握和深入理解,如能靠记忆回答当然很好,如未能准确记忆,采取比较法、排除法一一甄别,切忌凭猜测、靠感觉答题。
如:中国古代领导思想中的民本思想主要包括(ABD)。P22A.信民 B.富民D.教民
完成的作业选择题中存在的问题:不认真看题,只是死记硬背ABCD,不看内容
如:领导权变理论:就是有关领导者在不同的领导环境因素条件下,如何选取相应得领导方式,最终实现理想的领导效果的理论。P27
(四)简答题(含辨析题)1.简答题:一般的简答题,只要把相关的要点答好,说清楚就可以了(简明扼要回答即可),不需要展开论述。如:简述中国古代领导思想的主要流派及其基本观点。P21—22(1)儒家。儒家反对一味以刑杀治国,主张“德治”和“仁政”维护政治统治。(2)道家。道家的政治思想是无而治,主张“齐物论”和“道法自然”,认为从“道”的观点看,万物一体,无是无非。
(3)法家。法家主张“法治”、刑治、霸道。其核心是依靠严刑峻法以力服人。
(4)兵家。兵家以谋略著称。
完成的作业简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不必要的展开
如:简述我国领导体制的演变历程答:①1949—1956年,为领导体制的基本确立阶段。这是从分散的根据地政权到建立全国统一的、中央集中领导的领导体制。②1956—1966年,为领导体制的探索与调整并走向集权化阶段。党的一元化领导逐步发展为集权化的领导模式。③1966—1976年,为领导体制的混乱与畸形阶段。④1976年至今,为领导体制的改革发展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党在社会主义时期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领导体制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邓小平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改革》的重要讲话,是指导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党的十二大、十三大为改革领导体制确定了目标、原则、方法和步骤。这一阶段领导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党政领导实行分任制,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的一部分成员不再兼任政府的主要负责工作;地方各级党委的第一书记一般不再兼任政府的主要负责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和企事定单位开始试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确定行政会议为政府机关和各企事业单位集体决策的组织形式;恢复行政领导的监督体系,重新设立国家监察部;规定党必须保证国家的立法、司法、行政机关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进行了机构的精简合并与城市机构的改革试点;调整了中央与地方、政府与企业的关系,给地方和企业更多的自主权;在农村,废除了政社合一模式,建立乡镇政权等。这一阶段领导体制改革和发展,带来了国家的经济繁荣与政治稳定。
参考答案:中国的领导体制演变过程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1)1949—1956年,为领导体制的基本确立阶段。这是从分散的根据地政权到建立全国统一的、中央集中领导的领导体制阶段;(2)1956-1966年,为领导体制的探索与调整并走向集权化阶段;(3)1966年-1976年,为领导体制的混乱与畸形阶段;(4)1976年至今,为领导体制的改革发展阶段。
2.辩析题:大家在答题的时候需要把握两点:一是要把判断结果写清楚,也就是判断对错;二是要进行客观、辩证和全面的分析,对于错误的观点要分析它错在何处、反映出对哪些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存在问题、以及如何修正等等,对于正确的观点也要把自己的理解和认识简要地阐释一下。
如:领导活动是一种社会活动,因此领导素质只有后天性特征。P150(第五章)
这种看法是错误的。领导素质具有先天性与后天性的特征。先天性是指领导素质的基础是遗传,从生理到气质、秉性、智力等心理素质都有遗传,这些与生俱来的素质条件构成领导素质的先天性特征。后天性是指领导素质主要是后天学习实践锻炼的结果,即由有需要、有目的的培养而来,并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得到强化和发展的各方面素质,主要是思想到的素质、社会能力素质等。
完成的作业辩析题中存在的问题:不判断,不解释。
如:领导权力只能用权力进行制约。
学生答:此种制约机制是民主社会所独有的一项治国战略。它的主要涵义是,在正确理解权利与权力关系的基础上,恰当地配置权利,以使它能够起到一种限制、阻遏权力之滥用的作用。以公民权利制约政府权力这一机制的实质是使公民成为监督政府的力量。
正确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对领导权力进行制约,单靠某一种制约方式,都可能给权力拥有者留下滥用权力的空间,从而以权谋私,产生权力腐败。对于领导权力的制约应该是与领导权力同生并存的,是由权力自身的特性决定的。而要对领导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就必须建立完善合理的制约机制,除了以权力制约权力这种权力制约机制外,还应有以道德制约权力的道德制约机制,以及以权利制约权力的权利制约机制。而且这三种制约机制应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作用,才能真正达到有效制约权力的目的。
(五)论述题(含案例分析)
(一)论述题
重在考察考生运用基本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观点正确,紧扣题意,联系实际,分析恰当。与简答题相比,要求回答的内容较复杂,除了要点正确、不能少,还要展开论述,否则不得论述分(我们的复习资料中有些论述题答案很多都是要点,同学们在回答是要适当展开)。如:1.结合WTO的要求,试述我国领导体制改革的方向和前景。面对WTO规则的运作,对中国领导体制进行改革,使其适应并融入国际经济大潮,从而解决领导体制的滞后性,实现政府自身管理改革的目标:精干,高效,公正,廉洁,是中国入世所要解决的首要任务。为此,我国必须在以下方面努力:
1、实现领导权力划分的科学化;
2、建立与WTO规则对接的政府法律体系,严格依法行政;
3、推行政务公开,健全监督机制;
4、加快政府管理信息化、网络化建设进程;
5、改进公共服务方式;
6、按照国际市场经济通行规则,改进行政审批制度;
7、加强公务员培训,努力树立良好的政府领导形象。(需要将要点展开论述)
2.试述如何对领导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P66—70(第二章中领导权力制约机制的建设问题)
对于领导权力的制约应该是与领导权力同生并存的,这是由权力自身的特性决定的。要对领导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就必须建立完善合理的制约机制。这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权力监督与制约机制的建设:
(1)权力制约机制: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核心是分权,并使不同的权力机构之间形成一种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以权力监督权力是通过两种方式实现的:一是由一种高级的权力监督低级的权力;二是平行权力层级之间的监督与制约。以权力制约权力这一种机制可以存在于民主社会,也可以存在于专制社会,不过在两种社会中的分权制度和保障目的有所不同。
(2)道德制约机制:以道德制约权力以道德制约权力这一机制的涵义是通过学习和教育的方法使社会或统治阶级对政府官员的要求内化为他们的道德信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培养他们勤政廉政为统治利益或公共利益服务的意识和品质,使他们能够自觉的以内心的道德力量抵制外在的不良诱惑,自觉严格要求自己,行使好手中的权力。以道德制约权力侧重于事先预防,期望将问题解决在可能出现之前。
(3)权利制约机制:以权利制约权力此种机制是民主社会所独有的一项治国战略。他的主要涵义是,在正确理解权利与权力关系的基础上,恰当地配置权利,以使它能够起到一种限制、阻止权力滥用的作用。以公民权利制约政府权力这一机制实质是公民成为监督政府的力量。以权力制约权力和以道德制约权力,这两种机制都属于统治体系的内部监督。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机制意在使公共权力内部的机构和官员实行相互的监督与制约,以道德制约权力的机制在于培养官员的自我监督和自我约束能力。而以权利制约权力这一机制所要建立的是被统治者对于统治者的监督这是一种体现民主性质、与公民的民主地位相称的监督与制约。但是民主社会中这三种机制是可以相互并存、相辅相成的。舆论监督是以权利制约权力这一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民主性质的监督。
(二)案例分析题
考察的是同学们运用理论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是对大家学习能力的综合测评,难度是比较大的。不过,大家也不必太紧张,不管案例的形式和内容如何多变,它所考察的理论一定不会超出课本的范围。大家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认真审题、积极思考,是完全可以做好案例分析题。大家在答题的时候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认真阅读和研究案例;(2)结合案例内容,提炼相关的理论知识;(3)在分析时力求全面、深刻,结合案例内容进行理论分析,既不要脱离理论、只谈案例本身,也不要就理论谈理论、脱离案例内容。
案例分析:某县为了搞活经济,县委县政府结合本县实际寻找农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经过调查分析认为,该县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山地面积广阔,共有山地面积366万亩,占总面积的72%,而且劳动力资源丰富,消费市场广阔,如果开发利用,办农业和多种经济基地,农村经济就会有一个大发展,这是农村经济一股潜在的强大劲流。在此基础上,他们召开了两个会:一是智囊研究人员、咨询参谋人员会;二是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及相关专家、学者参加的会议。通过这两个会议,对全县农业企业的现状、山地开发的潜力及其可行性进行了反复的讨论和详细的分析论证。井组织专门班子,以国土规划和农业区划成果为依据,拟定几个开发山区的方案,供县委县政府选择;最后,县委县政府领导在综合比较各种方案的基础上,作出“开发山地资源,兴办农业企业,建立商品基地”的决策。同时组织专门班子制定出全县开发山地资源的总体规划,并且准备分阶段实施该规划。决策方案制定后,县委县政府立即将方案付诸实施。一方面多渠道筹措山地开发资金,并实行各种优惠政策,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组织专门人员具体管理山地开发工作。由于该县决策正确,措施得力,因而农村经济取得了较大发展。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县委县政府为什么能制定出正确的政策?
(相关的理论知识:领导决策的程序问题:发现问题;确立目标;拟定方案;分析、评估与优选;慎重实施;追踪决策等。这个问题在教材第七章领导战略与决策,第三节领导决策的程序与方法中的第一个问题中讲述。)
案例分析县委县政府能够制定出正确的政策,是因为他们在制定政策时,形成了一套严谨的科学步骤,从而决策有序,政策制定合理。首先县委县政府对全县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深人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正确的行政目标;其次在确立目标后,又召开各方面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反复分析和论证了实现上述目标的各种方案,为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最后,县委县政府在综合比较的基础上确定了具体政策,而且立即组织实施,因而获得成功。(论述题要点,均须展开论述,只答要点,酌情减分)
五、上述各种题型,会不会一题多用?有很多题型的变化?比如说,它既能做名词解释,又能做简答题。
这种情况是存在的。同一个知识点,可以从不同角度、采取多种方式来考察,自然会出现大家所说的“一题多用”的现象。但是不管题型如何变化,所考核的基本内容是不变的。所以,只要大家认真复习教材,掌握基本内容,明确题目要求,再了解一些答题的技巧和方法,相信一定能“以不变应万变”,对各种题型都能从容应对。
关于考试题型,就介绍到这里,希望大家去认真领会。
六、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期末考试复习的参考资料,除了教材,主要是中央电大《领导学基础的期末复习指导》,同学们可以多看看,有什么问题,还可以随时提出,老师会尽可能地给予解答。
七、记忆方法为了使同学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向同学们介绍一些记忆方法。
(1)关键词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要记忆的内容很多,很难一字一句都记住,这就需要提炼出关键词,记忆少量关键词要比记忆长篇大论的内容容易得多,但只要记住了这些关键词,就很容易回忆起相关内容。
(2)提纲网络记忆法即古人所说的“提要钩玄”,亦即我们平常讲的“提纲挈领法”,就是将主要内容编成提纲进行记忆。零散的知识,不便于记忆,要是找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它条理化,象用线把珍珠穿起来一样,就好记多了。知识之间的联系是各种各样的,不仅有纵的联系,也有横的联系。因此在记忆的时候,不仅要善于穿珠,还要善于把知识编织成网。运用这种方法,对提高记忆效率有很大促进作用。
(3)图表记忆法记忆的材料越多,巩固就越困难,很容易张冠李戴,混淆概念。这时就要进行逻辑加工,将一些学习材料画成图表,使人一目了然,这样就易于记忆了。
(4)卡片记忆法将学习内容作成卡片,便于分类选取和携带,便于随时拿在手中进行记忆。
(5)争论、提问记忆法对需要记忆的材料,大家通过争论和互相提问,加深印象,帮助巩固记忆。尤其是在考试前,同学之间互相提问,收效更大。在学习小组活动时很适合采用这种方法。
(6)睡眠记忆法学习后马上睡眠会获得良好的记忆效果,晚上睡觉前,躺在床上回忆一下白天或前一段时间复习的材料,然后睡觉,第二天起来也会获得清晰的记忆,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不会遗忘的。这是因为临睡前记忆或回忆学习材料仅受前摄抑制〈即前干扰〉的影响而无倒摄抑制〈即后干扰〉的影响。实验表明,睡眠后的记忆力比醒着不睡时的记忆力强。
(7)复习巩固记忆法记忆的最大问题是遗忘。为了避免或减少遗忘,经常复习,对已经记忆的内容加以巩固是很有必要的。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8)变换环境记忆法当脑海里仿佛出现了强烈的反抗性,无论什么材料或事物一到脑子里就立刻被弹了出来,什么材料和事物也记不进去的时候,可以变换一下环境,比如从室内到室外,从教室到树林,由于环境的改变,头脑就会由纷乱中恢复过来,重新开始顺利地记忆。再者,改变环境之后进行记忆,也会有助于事后的想出,如果你考试时,一时想不出记忆的内容,但若能先想出在什么地方记住的,就可能引发出那些记忆的内容来。如果你是在开夜车强记,很难变换环境,那么你就换换姿势、换换用具等,即使是微小的变换,对你的记忆也会有所影响的。望同学们全面复习,重点掌握;
3.沟通学期末复习 篇三
一、客观题
第一章
1.语言沟通的含义:指词语符号为载体实现的信息传递
2.交谈的含义:语言沟通的一种方式,是以口头语言为载体进行的信息传递 3.交谈的功能:①交流信息
②表达情感
③进行互动
4.交谈的类型:①社交性交谈
②专业性交谈
③个别性交谈
④小组交谈 5.适合交谈的:
①格调高雅、轻松愉快、对方擅长
②生活性话题(运动、电影)
③少说多听
④流行性话题(服装、彩妆、发型)
⑤问候、赞美、天气、交通
⑥新闻 6.不适合交谈的:
①政治、宗教、隐私
②对同业的批评、诋毁
③庸俗低级的内容
④国家或行业机密
⑤倾向于错误的内容
⑥非议交谈的对象 7.交谈中的沟通那个策略:
①倾听 ②核对 ③提问 ④反应 ⑤阐述 ⑥移情 ⑦沉默 8.交谈的禁忌:①不打断对方 ②不补充对方 ③不纠正对方 ④不质疑对方 ⑤不独占讲坛 9.沟通方式的百分比:倾听53% 读17% 说16% 写14% 10.倾听的含义:通过感官媒介接受、吸收和理解对方思想信息和感情的过程 11.问问提示不要加否定词
12.人际距离:
第二章 1.2.非语言和语言的关系
①重复
②加强
③补充
④规范
⑤矛盾
⑥取代(要会判断出于什么类型)3.非语言沟通的作用:
①非语言暗示补充语言信息
②非语言信息调整语言沟通
③非语言信息代替语言信息
④非语言信息加强所说的内容 4.眼神注视的功能:(要会判断出于什么类型)
①提供讯息
②规范互动
③表达亲密
④执行控制
⑤促进任务达成 5.人的六种情绪:①快乐
②悲伤
③惊喜
④生气
⑤恐惧
⑥厌恶
6.副语言:通过非词语的声音,如重音、声调的变化、哭、笑、停顿等来实现的 第三章
1.演讲的含义
①广义的演讲:凡事以多数认为对象进行的讲话,都可以叫演讲
②狭义的演讲:特质在公共场合就某问题或某事件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口语形式。借助
有声语言和身体语言,面对广大听众说明实力、发表意见、抒发感情,从而达到感召
听众的一种表达方式。2.演讲的目的
⑴首要目的:①交流信息
②传授知识
③说服和影响受众对某事物的观点 ⑵次要目的:个人化目的 3.演讲的分类:
⑴根据演讲的目的分为:①传授型演讲
②说服型演讲
③激励型演讲
④娱乐型演讲 ⑵根据演讲的方式分为:①即席型演讲
②提纲型演讲
③手稿型演讲
④记忆型演讲 4.受众的类别:①同时手中
②上级受众
③混合受众
④国际受众 5.演讲的选材:①确定主题
②确定标题
③收集材料
④组织材料 6.演讲稿的结构安排 ⑴开场白
开场白的方式:
①以故事开头
②制造悬念
③陈述惊人的事实
④向听众提问
⑤使用展示物
⑥妙用楔子和引子
⑵演讲主题的结构:①引入主题
②阐述主题
③组合引申
④合理运用提纲
⑤控制产开的时间
⑥充分展现主题 ⑶结尾的常见方式:①总结式
②号召式
③戛然而止的结尾
其他形式:④幽默式
⑤诗词式
⑥告诫式
⑦赞美式 7.演讲的时间安排:不要超过90分钟 8.演讲的空间安排:①小型机会演讲:4—8米,运用辅助工具拉近距离,加强沟通效果
②大型集会演讲:8米以上,确保演讲者权威的表现 9.消除紧张的方法:①回避目光法
②自我调节法
③呼吸松弛法
④注意转移法
⑤自我陶醉法
⑥语言暗示法
10.补白的含义:即在演讲紧锣密鼓的进行时,把预期暂缓下来,对某些特定内容作必要的阐释火补充说明
11.不补白的场合:①特殊时间
②特殊地点
③特殊数字
12.解答问题的技巧:①重复问题 ②将回答指向所有人 ③保持专业语气 ④对问题的总结 第四章
1.会见的特征:①目的性
②计划性
③角色差异性
④互动性
⑤技巧性 2.会见的一般过程:
⑴准备阶段:①明确会见目的:收集或交换信息、影响别人命令、给予劝告、提供咨询
②准备相应材料
③分析会见对象
④确定会见的时间和地点
⑤分析可能采用的会见方式
会见双方的座位成何种角度效果最好
⑵实施阶段:①关系的建立
②提问倾 ③倾听
④回答问题 ⑤记录问题
⑶总结阶段:归纳、总结、整理材料,最终解决问题
3.会见的原则:①平等的原则
②彼此关心的原则
③坦诚相对的原则 ④充分准备的原则
二、主观题
第一章
1.有效倾听的行为:①停,看(语言技术)
②问,听(非语言技术)
有效倾听的语言技术:①提问
②鼓励
③复述 有效倾听的非语言技巧:①目光接触 ②人际距离 ③身体语言 ④短暂静默 ⑤面部表情 2.提问的两种基本形式:
⑴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的特点:收集正确信息的最好方式
⑵封闭式问题:①优点:寻求事实,避免罗嗦;
②缺点:不能充分了解细节,带有引导作用 ⑶开放式问题的重要性:(记住4句以上)①能引起对方慎重地思考 ②能引发对方的内心所思 ③能集中堆放的吸引力
④您能从容的控制整个面谈过程 ⑤根据对方的反应推断他的性格
⑥您的聪颖而有深度的问题会令对方尊重您 ⑦有助于确认对方需求 第二章
1.非语言沟通的定义:除语言沟通以外的各种人际沟通方式,包括形体语言、副语言、空间
利用以及沟通环境等。
非语言沟通的特点:①非语言沟通是有文化所决定的 ②非语言信息可能与语言信息矛盾
③非语言信息在很大程度上是无意识的 ④非语言沟通表明情感和态度 2.肢体动作的分类:
①象征性为:要求有某些共同的背景或基础
②说明行为:用来重复、加强或补充语言讯息的非语言动作
③情感表现
④规范行为:规范行为指的是那些能够监控、维持、或影响啊人说话的非语言行为
⑤改编行为:人们在私底下表现的行为,主要用来满足个人的某种需求,这种因为在别人
面前所以会比较收敛,没有想私下是那么明显的行为
第三章
1.演讲的准备:①演讲目的的分析
②演讲受众分析
③演讲选材
④演讲稿的结构安排
⑤演讲的时空安排
⑥演讲风格的选择
⑦解答问题
2.写一篇演讲稿(300字,格式要正确,重点是开场白和结尾)第四章
1.会见的含义:管理意义上的会见,是一项目的明确,为了达到预定的目的而有组织、有计
划开展的交换信息的活动。
会见与面谈的区别:①相同点:无本质区别,都是有目的的、正式的会面
②不同点:相对于面谈而言,会见的正是程度更高,参与与人数更多,面谈通常是指参与人数较少(二三人之间)的正式会面 2.主式者应该注意的沟通问题
①注意营造和谐气氛
②消除混论效应的消极影响
③紧紧围绕面试的目的 ④防止顺序效应
⑤不要轻视应聘者
⑥注意控制说话的时间
⑦注意非语言行为
⑧防止以偏概全的评价模式
⑨防治与我相似的心理因素
面试者应该注意的沟通问题
①准备一份出色的简历
②收集应聘公司的信息
③充分准备面试中的问题
④注意保持诚实的形象
⑤不要对外界做出负面评价
⑥避免消极的非语言行为
4.市场营销学期末复习 篇四
1.怎样理解市场营销组合的概念并把握其特点
答:市场营销组合是指一整套能影响需求的企业可控因素,它们可以整合到市场营销计划中,一争取目标市场的特定反应。目前流传的是讲市场营销组合的要素概况为4P即产品,地点,促销,价格都是市场营销中的企业可控因素,也是试产营销组合的基本手段,市场营销组合是企业为了进入目标市场,满足顾客,在市场营销工具和手段层面上的“整合。市场营销组合具有四个特性:可控性,动态性,复合性,整体性。
特点:可控性,市场营销手段是企业可以控制和运用的各种因素
动态性,市场营销组合不是固定不变的静态组合,而是变化无穷的动态组合复合性,构成市场营销组合的四大类因素或手段,各自又包括了次一级或更次一级的因素或手段
整体性,市场营销组合的各种手段及组成因素,不是简单地相加或拼凑集合,而是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如何认识品牌?
品牌是用以识别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区别开来的商业名称及其标志,通常由文字、标记、符号、图案和颜色等要素或这些要素的组合构成,有六个层次:属性、利益、价值、文化、个性、用户、品牌资产的构成及其特征
品牌知名度、品牌忠诚度、品牌联想、品牌额品质形象、附着在品牌上的其他产 品牌资产的基本特征
无形性,使用中增值,难以准确计量,波动性,是衡量营销绩效的主要指标
品牌对企业营销有何作用
1有利于促进产品销售,树立企业形象,2有利于保护品牌所有者的合法权益3有利于约束企业的不良行为4有利于扩大产品组合5有利于企业实施市场细分战略
宏观营销环境的组成 1人口环境2惊悸环境3自然环境4技术环境5政治环境6法律环境7文化环境
微观营销环境的组成1供应商2营销中间商3顾客4竞争者5公众
分析市场营销环境的意义?
【多项选择题-监督学期末复习指导】推荐阅读:
马克思期末做客多项选择题复习题08-04
党章(多项选择题)09-07
社会保险多项选择题10-17
2018年电大个人理财——多项选择题06-23
电大西方经济学多项选择题汇总10-04
国学经典多项选择08-09
2018年公需科目题库 多项选择07-06
卫生监督学选择题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