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指导之新材料作文升格示例

2024-10-26

高考作文指导之新材料作文升格示例(共8篇)

1.高考作文指导之新材料作文升格示例 篇一

2012年广东省高考作文升格示例 ——如何让议论更具针对性 广东省佛山市第三中学 胡兴桥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她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交汇地带。

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说:“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则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病文展示 活在当下 广东一考生

居里夫人曾说:“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想要回到过去,重现美好;有些人想要飞向未来,探索未知。可与其每日空想,倒不如活在当下,享受这有趣并且有用的生活。(将“活在当下”定格在“享受”二字上,立意肤浅,不便于深入论证,影响基础等级“内容”一项的得分。)

活在当下,难免有痛苦与烦恼。(这一分论点是不需要证明就可成立的,思考浅显。)尼克·胡哲,著名演说家,他天生失去四肢,完全失去自理能力。可是.他对这生活充满热爱,他积极地活在当下。一切在他眼中都是那么有趣。还有盲人吴光,失明的他从未放弃过生活。他活在当下,坚强地过好每一天,感染着身边的人。他曾在《中国梦想秀》的舞台上高呼:“假如你有烦恼,那么请为了不哭,大声笑吧!”他们活在当下,无惧痛苦与烦恼,只求每一天都能多姿多彩,充满意义。(本段没有深入开掘“活在当下”的深层含义,且把议论重点放在“面对痛苦与烦恼”上,有套作的嫌疑,影响基础等级“内容”一项的得分。)

活在当下,踏实进取是必需的人生态度。(这一分论点很容易将写作重点偏离到“踏实进取”上。)生在农村,身为农民,科学家袁隆平将一生奉献给杂交水稻事业。因为对学问的热爱,他脚踏实地地活在当下,没有好高骛远,也没有后悔放弃。他秉持着踏实进取的人生态度过着自己的生活,活在当下。同样的,古往今来,有许多人数十年如一日地奋斗,司马迁十九年写就《史记》,李时珍四十二年写就《本草纲目》,歌德用六十年书写《浮士德》„„他们不在乎时间的长短,只在乎每一天离理想缩短的距离。他们踏实地活在当下,用信念与汗水为人生献礼。(本段文字看似材料丰富,语言流畅,但缺乏深入的挖掘,把议论重点放在“踏实进取”上,偏离了议论的中心,影响基础等级“内容”一项的得分。)活在当下,更要坚守当下的责任。(这个分论点“放之四海皆准”,缺乏对“活在当下”的针对性理解,带有明显的套作痕迹。)“最美司机”吴斌,为了全车乘客的生命安全,身受重创后仍坚守司机的职责,用生命换来了全车乘客的平安;“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为救助两名学生而被巴士碾压,失去了双腿。他们是活在当下的实践者,他们是当下责任的坚守者。身为司机,身为教师,他们并未考虑后果,也没想以后会怎样,他们看到了当下的责任,勇敢地活在当下。(这段文字看似材料新颖、结构严谨,实际上,观点设置牵强,论证无力。)

或许过去的美好值得留恋,或许未来的神秘值得追寻,可不要忘记,当下也有美和欢乐,当下也有作用与收获。活在当下,是对过去的传承:活在当下.是为未来进步奠基。活在当下,活在现实之中,按佛家的说法是“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粲”。这是在告诉我们,摆脱幻想枷锁,勇敢地活在当下,追求理想(“理想”一词与“当下”矛盾。)中那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本段文字没能有效总结前文,随意生发议论,影响基础等级“内容”一项的得分。)活在当下,这便是属于你的时代!点评 此文在阅卷场上很具迷惑性。粗看时,会觉得中心论点突出,分论点明晰,段落设计合理,语言流畅。但是经过仔细阅读。阅卷组发现文章的中心论点“选择活在当下”与三个分论点的关系是牵强的。文章孤立地摆出了三个分论点,缺乏针对性,不能以理服人。而文中所使用的材料,也比较牵强,带有一定的套作痕迹。所以本文在阅卷场上的真实得分为40分(内容17+表达18+发展5)。

升格指导 议论具有针对性,是写好议论文最为关键的能力点。只有结合中心论点,从论点的内涵与外延出发.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角度准确人手,才有可能直指问题的核心,进行内在的、有必然关联的分析议论。

比如本文以“选择活在当下”为中心论点,那么对“活”的理解,是仅仅局限于追求名利就是很好地“活”呢?还是抛开“名利观”,做到对自己来说“有趣”,对他人、对社会“有用”才是真正的“活在当下”呢?如此这般分析“活在当下”的内涵,文章将更有针对性和可读性。

成功升格 活在当下

居里夫人曾说:“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这句话的潜在意思自然是不限时期.都可以过精彩的生活。而在我看来.回到过去.当然可以重现美好,可是仅仅只是“重现”,不无遗憾:而飞向未来,探索未知,也必然以“当下”为前提。所以我认为,活在当下最好,它是联系过去与未来的关键纽带,在当下活得有趣并且有用,也是最明智的选择。(深入分析居里夫人的话语,结合历史与未来,提出“活在当下”,思路清晰,有针对性,会在发展等级“深刻”一项上增分。)

“活在当下”,这四个字看似简单,其实并不容易。就拿“当下”来说,因为很多东西不可预知,要好好地“活在当下”,就可能会遭遇到很多的挫折或磨难。这时,活得有用常常是一种挑战。想起了那个著名的演说家尼克·胡哲,从他“活”的第一天起就遗憾地失去了四肢,完全失去自理能力。但是他没有气馁,立足现实,勇于接受挑战,终于成为一名励志大师,给“活在当下”做了一个精彩的注解。还有盲人吴光,失明的他从未绝望,而是好好地把握当下,活在当下,坚强地过好每一天。他曾在《中国梦想秀》的舞台上高呼:“假如你有烦恼,那么请为了不哭,大声笑吧!”一个“笑”字,直抵心灵,一下子将痛苦与磨难扯开,还原了“活在当下”最生动的姿态!(结合中心论点客观合理地设置分论点“活得有用常常是一种挑战”,并紧扣分论点,对原来的论据进行客观分析,富有说服力,符合发展等级“深刻”一项的要求。)当下充斥着浮躁的气息,要精彩地活在当下.自然要摒弃浮躁,要踏实进取,让“活着”变得更加充实与沉稳。你看那个生在农村、身为农民的科学家袁隆平,在很多学人都“下海赚钱”的时候,他却将一生无私地奉献给了杂交水稻事业。他的每一天和每一个当下,都与田问地头有关,与庄稼有关,没有好高骛远的虚妄,也没有被各种诱惑迷离双眼。他秉持着踏实进取的人生态度,过着自己简单但不平凡的生活,充实地活在当下。同样,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数十年如一日地把握今天,立足当下,不懈奋斗:司马迁十九年写就《史记》,李时珍四十二年写就《本草纲目》,歌德用六十年书写《浮士德》„„他们不在乎时间的长短,只在乎每一天与理想的距离。这些看似不计成本的“活着”,却因为踏实进取,最终成就了辉煌的人生!(本段保留了原文中的事例,将分论点调整为“活在当下,要摒弃浮躁”,并增加了客观性的分析,这样更贴近中心论点,更有针对性,符合发展等级“深刻”“丰富”的要求。)充实地活着,是一种“独善其身”;而要让“活”变得更加精彩,则必然要“兼济天下”,敢于担当责任。“最美司机”吴斌,为了全车乘客的生命安全,身受重创后仍坚守司机的职责,用生命换来了全车乘客的平安;“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为救助两名学生而被巴士碾压,失去了双腿。他们的“活着”,因为坚守了自身当下的责任,所以被人们铭记,得到世人由衷的赞美。(这段文字_在保留原有事例的基础上,调整了分论点,更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或许,过去的美好值得留恋:或许,未来的神秘值得追寻。可不要忘记,活在当下最现实,也最有建设性。虽然,活在当下不易,可能要遭遇始料未及的挫折,可能需要我们有更多的耐心和更多的责任感,但是,当下的挑战、当下的踏实、当下的尽责,不正是名垂青史、砥砺未来的重要一环吗?所以,真正的前行者,请你精彩地活在当下!(这段文字一改原文看似优美实则空洞的毛病,长短句结合,总结前文,情感丰沛,能获得发展等级“有文采”一项的得分。)活在当下,这便是属于你的时代!点评 本文通过修改,在中心论点的提出上,更有针对性:在中心论点的分解上,三个分论点更有针对性和逻辑性。尤其在分论点的论证上,基本上保留了原文的素材,增加了客观的分析论证,使分论点紧贴中心论点,有针对性,结构上更加严整,条分缕析,情感充沛,更具说服力。这篇文章在阅读场上可得52分(内容23+表达2l+发展8),成功升格为一类文。

2.高考作文指导之新材料作文升格示例 篇二

茅盾说:“自家觉得写了出来大概仍是老调,还不如不写。”诚然,很多文章都偏重于求同思维,尤其是在考场上,立意大都趋于相同。这样写出来的文章老生常谈,千人一面,毫无新意,自然难以吸引人。

“意新文自胜。”立意新颖是文章闯入高分区、满分区的有效通行证。因此,在立意时,就需要运用求异思维,选取最新最佳角度,提炼出新颖独特的见解。

在七年级,我们曾训练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是最基本的立意。在此基础上,让立意新颖就显得格外重要了。本次升格训练的重点是立意新颖。

下面,以“这个早晨不太冷”题,例释如何做到立意新颖、新人耳目。

今年冬天是个寒冬,外面的雪还没有完全融化,玻璃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纹,北风呼呼地吹着,怎一个“冷”字了得。

天刚蒙蒙亮,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热被窝,带着面包和热水就急匆匆地上学去了。今天还是爷爷送我,我坐上爷爷的“爱车”——一辆敞篷式三轮车;爷爷戴着棉帽,穿着厚厚的大衣,全副武装。我背对着爷爷,刚刚行走不远,一股刺骨的寒风就灌进了我的胸口。我不禁缩起了脖子,把外套的拉链拉到最高,想找一个可以避风的地方,可是四处漏风的敞篷车让我无处可躲。

“这鬼天气,真冷!”我愤愤地诅咒道,身体也情不自禁地哆嗦起来。

”冷吗?”爷爷问我。

“冷……”一阵寒风很快淹没了我的话。

路边树上的积雪在寒风的侵袭下簌簌地落下来,伴随着呼呼的风声,划过我的脸庞,生疼。我想,这样的天气,恐怕连最不怕冷的北极熊也不会出来吧!

我转头望向爷爷,看着他正弓着身子,用力地蹬着车子。

“爷爷,你冷吗?”

“我不冷,我身上都出汗了!”

“真的吗?”我有些不信。

这时,爷爷停下车来,把他的帽子给我戴上,然后脱下他的大衣给我穿上。也许,爷爷是怕我冷,才刻意穿了这么多吧!

坐在车上,戴着热乎乎的帽子,裹着厚厚的大衣,温暖包裹了全身。虽然寒风依旧凛冽,虽然风声依旧在我耳边咆哮,但我的心里就像有阳光照耀一样,感觉暖洋洋的。

我突然觉得,这个冬天的早晨不太冷!

总评

本文选材接地气,叙述完整,语言流畅,尤其是对天气的描写和心理的刻画很到位。本文力图通过写上学的路上我感觉很冷,爷爷把自己的帽子和外套给我这件事来表达爷爷对我的关爱,突出爷爷让我感到温暖的主题。但这样的事件略显单薄,立意浅显、庸常,缺乏新意。

升格指津

应该说,面对这样的题目,很多同学都会选择写别人对自己的关爱让自己备感温暖的素材,思维雷同,立意撞车,毫无新鲜感可言。从上文来看,为什么一定非要写爷爷对自己的关爱呢?完全可以变换一下角度,写自己在这件事中是如何积极做出应变的,从而丰富文章的情节。然后联系事件,由表及里,挖掘、提炼出新颖的主题。

我们来看看,经过点拨后,作者是如何转换角度,让自己的文章立意新颖,从而脱胎换骨成为佳作的。

佳作出炉

这个早晨不太冷

今年冬天是个寒冬,外面的雪还没有完全融化,玻璃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纹,北风呼呼地吹着,怎一个“冷”字了得。

天刚蒙蒙亮,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热被窝,带着面包和热水就急匆匆地上学去了。今天还是爷爷送我,我坐上爷爷的“爱车”——一辆敞篷式三轮车,也是我学会骑的第一辆车。爷爷随手拿了件外套披上,就出发了。我背对着爷爷,刚刚行走不远,一股刺骨的寒风就灌进了我的胸口。我不禁缩起了脖子,把外套的拉链拉到最高,想找一个可以避风的地方,可是四处漏风的敞篷车让我无处可躲。

“这鬼天气,真冷!”我愤愤地诅咒道,身体也情不自禁地哆嗦起来。

”冷吗?”爷爷问我。

“冷……”一阵寒风很快淹没了我的话。

路边树上的积雪在寒风的侵袭下簌簌地落下来,伴随着呼呼的风声,划过我的脸庞,生疼。我想,这样的天气,恐怕连最不怕冷的北极熊也不会出来吧!

咦,爷爷也一定很冷吧?

我转头望向爷爷,看着他正弓着身子,用力地蹬着车子。

“爷爷,你冷吗?”

“我不冷,我身上都出汗了!”

“真的吗?爷爷穿得也不多呀!”我有些不信。

看着爷爷不停地蹬着车子,我明白了,问道:“爷爷,我冷,让我骑一会儿,可以吗?”

没想到爷爷居然同意了。

于是我们一老一少互换了位置。骑上车,一开始有点摇晃,但一会儿我就掌握了平衡,身子也慢慢地暖和起来了。

“福娃,你骑得动吗?骑不动的话,爷爷来骑!”

“骑得动,骑得很舒服呢,呵呵!”我越骑越快,不一会儿,身上越来越热,头上竟然沁出了热汗,风儿吹在上面,感觉舒服极了。咦,这个冬天的早晨不太冷!

生活不也是这样吗?你越哆嗦就越冷,你动起来,再冷的天也奈何不了你。

总评

升格文与原文相比,首先添加了“我”主动要求骑车,在骑车的过程中,感到越来越暖和的情节,为下文的感悟做好了铺垫。其次,紧扣事件,联系生活,提炼出“你越哆嗦就越冷,你动起来,再冷的天也奈何不了你”的哲理,乍一看,很朴实,再细读,内涵丰富,新颖独特,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小试牛刀

请以“哇,真香”为题写一篇作文。请你思考,如何理解题目中的“真香”?是以自然界的花香为立意,还是确定新颖的立意来表现“真香”的内涵呢?

交代天气寒冷,为下文感到“不冷”做好铺垫。

写爷爷的全副武装实为伏笔,写我的动作是为了表现天气之冷,推动情节的发展。

紧承上文,再次凸显天气寒冷。

对话简洁,符合这样的情境。

写爷爷对我的关心,但过于突兀、简洁。

写我的内心感受,为后面抒情蓄势。

点题,一语双关,既写出了我的身体感到温暖,也暗示了爷爷对我的关心让我感到温暖。立意明确,但缺乏新意。

写爷爷随手穿件外套,为下文写“爷爷穿得也不多呀”埋下伏笔。

悟出原因,用对话转换角度。

角色互换,为下文的感悟做好铺垫。

写爷爷的关心。

写自己身上越来越热,并巧妙点题。

联系生活,提炼哲理,新颖独到,意味隽永。

3.“对比性材料作文”升格示例 篇三

这类材料作文的审题主要用以下三种方法:(1)主次辨析明重点。就是要分析这一组对比或对照的材料,哪个是主要的,哪个是次要的,从而明确审题的重点。(2)褒贬辨析定指向。在提供材料的作文题中,供习作者使用的材料本身,总有或隐或显的感情倾向,辨明其感情倾向,对作文的审题也很有帮助。在把握多则材料的褒贬倾向的时候,应对多则材料加以比較,通盘考虑,切忌顾此失彼。(3)求同求异定观点。提供的这一组材料,共同点有哪些,不同点有哪些,从共同点的角度思考能确立什么观点,从不同的角度能确立什么观点。这样多角度、多侧面思考,能防止审题的偏颇。

【作文题】

2011年11月23日晚,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有19名学生受到邀请,在某酒店最大的总统套间内,与校长共进晚餐。他们都是全年级成绩排名靠前的学生。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生每月有一次和校长免费共进晚餐的机会。每次10到20人左右,地点就在校内的食堂,有什么吃什么。学校事先会贴出通知,学生可以自愿报名参加。

读了以上两则材料,你有什么样的想法?请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700字。

【审题指导】

1. 材料的整体把握

两则材料放在一起,具有对比和对照的性质。审题时,不仅要对单个材料进行把握,还要进行整合思考。

前者是对考试成绩优秀者的奖励,是一种荣誉甚至是身份的象征,主客双方在显示出了“地位”尊显这一特征的同时,也显示出了彼此间尊卑的差异性,双方对象都具有唯一性、不可选择性。

后者是校长与学生交流的一种形式,每月都有一次,是学校校长和学生的例行见面会。用餐的地点在食堂,学校的每个学生都可以参加。校长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学生彼此间的地位也是平等的,所有的学生机会均等、公平。

仔细分析后,我们不难看出:同样是校长与学生共进晚餐,却折射出了教育价值追求、教育制度及评价标准、文化和成长环境的差异。

2. 立论的角度选择

材料的核心指向是中国当代的教育,需要用批判性思维审视当代教育,而第二则材料只是作为比照对象提出来的,它提供了比较的依据,也为立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角度。

可以从中西方不同的教育价值追求角度立论。

可以从中西方教育不同的评价标准与评价机制角度立论。

可以从教育的公平、民主等角度立论。

可以从中西方文化和中西方教育背景角度理论。

可以从人才标准的角度立论。

也可以从教育制度与人才环境关系角度立论。

……

总之,立论的角度是很多的。但又必须有“原点意识”,即以提供的材料作为生发的原点;必须有“材料意识”,即科学合理地使用材料,或作为引出观点的依据,或作为证明观点的论据,或作为进一步阐发的依据等。

【病文举隅】

平 等(题目太大,应改为“浅议教育平等”)

优等生与低等生的差距引起的是学校对其待遇的差距。在中国,优等生可以与校长在某酒店最大的总统套房内共进晚餐,而低等生只能在食堂一个人吃饭(语序不当。应改为“一个人在食堂”),没有人关注他,学校的目光只会停留在那些优等生的身上。这样的不平等在中国的学校之中是已经多到让人习以为常了(不简洁,不准确。改为“多得让人习以为常”),让我们这些学生也都对这样不平等的待遇感到麻木了(内容重复啰嗦,可删去)。

这样的不平等为何会产生?为什么没有人站出来指责这样的不平等?造成这个的罪魁祸首是成绩吧(不仅仅是成绩,还有体制、价值观等诸多因素)。每一个学校培养一届一届的毕业生为的也就是那一个个用冰块的数字(应该为“冰冷的数字”)来表明的升学率(句式杂糅),一个学校的好坏与否凭的也是升学率(前后失去照应,“好坏与否”有语病,其后亦有)。

每年的新生入校的时候,自己所在的班已被分成了三六九等中的一个。强化班,实验班,普通班这样的分类在哪个学校没有呢?(改为“强化班、实验班、普通班”等名称在哪个学校没有呢?)而每年的期中、期末考试也是决定你的等级的时候,优等生、普通生、低等生……,这样的称呼就像你的名字一样,一路尾随(改为“一路尾随着你”)。家长们相见,问的也是各自孩子的成绩,各自孩子所在的学校。(改为“家长们见面问的也是孩子的成绩,孩子所在的班级。”)这样鲜明的等级观念从小就培养(应该为“伴随”)我们长大,让我们觉得这样的等级划分是理所当然的。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没有那些所谓的平等,只有等级的所属决定你的待遇好坏与否。(改为“在中国的学校中,似乎没有什么教育平等,只有成绩的好坏决定你的待遇的好坏。”)

平等,这个在政治课堂上不断出现的字眼。我在学校找不到,可是我们的政治老师还苦口婆心地对我们说:“你们要平等待人。”可是,你们却没有教会我们如何平等,成绩上的等级观念捧红了也抬高了优等生,可是却践踏了低等生的尊严,这样的不平等是可以让人无视的吗?反观美国的学生,与校长共餐的人没有特定的优等生,地点也不是豪华的总统套间,而是学校的食堂,这样的平等刺痛了我们的眼睛,这样的平等在中国几乎是找不到的吧。(改为“平等,这个在政治课堂上不断出现的字眼,在我们学校是找不到的。我们的政治老师还苦口婆心地对我们说:“你们要平等待人。”可我们的校长都不知道平等待人!成绩上的等级观念抬高了也捧红了那些所谓的优等生,可是却践踏了我们这些成绩一般或者是成绩较差的学生的尊严。这样的不平等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怎么可以熟视无睹呢?反观美国的学生,与校长共餐的人没有什么特定的限制,地点也不是什么豪华的总统套间,而是学校的食堂,这难道不让我们中国的有些校长汗颜吗?”)

没有人会看到低等生的闪光点,也没有人会看到优等生身上的阴暗面,这让人不得不扼腕叹息。在中国的校园中,学校没有教会我们平等待人,只教会我们戴着有色眼镜去看一个人。家人们让我们和优等生玩,不要和低等生玩,因为他会把你的成绩弄差。

在中国的教育天空中,到处都飘飞着等级观念,让人汗颜。

这样的不平等,这样的等级观念应该被我们所唾弃,而不值得我们追捧。我们要的是平等,只有这样每一个学生才会有灿烂的明天。

【评 析】

议论文的语言讲究准确严密。语言不准确、不严密,就不能准确地论证自己的观点。这样的文章乍看似乎还不错,可是仔细推敲就不难发现很多句子的语病,前后句子语意的脱节。看来,加强中学阶段议论文语言训练刻不容缓!

【病文升格】

浅议教育平等

现如今中国的大部分学校,总是喜欢用成绩来排名,而且还根据学习成绩,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成绩落后的学生被冠以“差生”“学困生”“低等生”等头衔,这样做严重地伤害了这部分学生的尊严,损害了这部分孩子的身心健康。(开头观点鲜明!)

nlc202309010829

2011年11月23日晚,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有19名学生受到邀请,在某酒店最大的总统套间内,与校长共进晚餐。他们都是全年级成绩排名靠前的学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成绩优异的學生。(引述材料)

显然,这19个被邀请的学生,享受的是总统套房内豪华、优渥的物质条件。他们不会不知道,他们之所以有如此尊贵的享受,完全是因为他们用“头悬梁,锥刺股”的勤奋得来的学习成绩。(分析材料,击中肯綮)

那些成绩中等或者成绩排名靠后的同学,听到这样的事情之后,不知作何感想?是奋起直追,努力学习,争取和校长在总统套房共进晚餐呢,还是叹为观止,视为传闻,或者畏难而退……这些人的想法我不得而知。但这样的物质刺激,反映出的是教育的不平等,这一点是毫无疑义的!(指出实质,一语中的)

这样的不平等为何会产生?为什么没有人站出来指责这样的不平等?造成这样不平等的局面的罪魁祸首是什么呢?学校培养了一届一届的毕业生,为的就是那一个一个用冰冷的数字来表明的升学率?(连续追问,把议论引向深入)

每年新生入校的时候,很多学校就把班级分成三六九等,什么强化班、实验班、普通班,而每年的期中、期末考试也是决定你等级的时候,优等生、普通生、低等生……这样的称呼就像你的名字一样,一路尾随。家长们相见,问的也是孩子的成绩和孩子所在的班级。这样鲜明的等级观念从小就伴随我们长大,久而久之,我们就觉得这样的等级划分是理所当然的。在中国的学校中,似乎没有什么教育平等,只有成绩的好坏决定你所受待遇的好坏。(用概述性的示例指出中国教育的弊端)

平等,这个在政治课堂上不断出现的字眼,在学校是找不到的。我们的政治老师还苦口婆心地对我们说:“你们要平等待人。”可我们的校长都不知道平等待人!成绩上的等级观念抬高了也捧红了那些所谓的优等生,可是却践踏了我们这些成绩一般或者是成绩较差的学生的尊严。这样的不平等,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怎么可以熟视无睹呢?反观美国的学生,与校长共餐的人没有什么特定的限制,地点也不是什么豪华的总统套间,而是学校的食堂,这难道不让我们中国的有些校长汗颜吗?(不断反问,尖锐地指斥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指斥我们的有些校长,还有我们的老师)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同的教育理念,就会有不同的教育行为;不同的教育行为,就会培养出不同的学生。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校长的做法,是有违素质教育的要求的,我认为是不值得提倡的。希望我们中国的校长们学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校长的做法,真正走近我们的学生,在我们学生的心灵上种上平等的种子,浇灌出多彩斑斓的教育之花,这样我们的国家才有辉煌灿烂的明天!(首尾呼应,提出希望)

【评 析】

升格后的文章,观点鲜明,有鲜明的针对性。文章用追问的方法,层层深入地分析了成都某学校校长做法的危害,并将矛头指向了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和老师。当然,形成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是复杂的,但一个中学生能有如此见地,已属不易。

4.高考作文指导之新材料作文升格示例 篇四

【文题设计】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兰州女孩扬丽娟1994年15岁时荒废学业成为香港演艺明星刘德华的“粉丝”。10多年来,为了追星,她6上北京,3赴香港。其父为达到女儿心愿倾家荡产,最后跳海自杀。父亲的死并没有让杨丽娟翻然悔悟,她反而痴心不改,表示要将追星进行到底。这件事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事件虽已过去多日,但是它给我们带来的思考却是长久的。

读了这段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请根据你的经历、感受、体验、思考写一篇文章。注意:(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写好材料作文的关键,就是审清题意,选择最佳的立意角度。这则材料浅显易懂,但立意的角度有多方面。其一,父亲为达到女儿心愿倾家荡产,最后跳海自杀,说明父亲溺爱孩子不仅害了孩子,也害了自己。孩子执迷不悟,谁之过?倾家荡产,谁之过?因此,可从家庭教育说起。其二,父亲的死并没有让杨丽娟翻然悔悟,她反而痴心不改,表示要将追星进行到底。这说明了杨丽娟追星已经痴迷,迷失了自我。因此,可立意为追星要理智,不要盲目地崇拜和迷恋,否则就会迷失自我。另外,还要明确追星追的是他们的精神,不是容貌。我们要追求的是他们取得成功过程中所表现的那种坚强的毅力和执著的精神。我们可追求周星驰坚强的毅力与自信;我们可追求成龙靠自己的能力取得成功的精神;我们可追求刘德华把小事做好的良好心态;我们可追求张靓影靠在酒吧唱歌来养家的责任心;我们可追求周润发为事业执著努力的态度。我们要追求明星的那种精神,那种勇气,那种毅力,那种斗志,从而激励我们更加努力奋斗,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实现自我价值。其三,我们也可跳出事件的圈子,突出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性。围绕它的内涵,选取古人来做文章,突出古人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自己的理想追求的。也可写自己的人生体验,或现代生活中其他人的经历。文体最好选择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

【拟题示例】

1.给自己的心灵留一点儿空间2.追逐自己心中的星光3.自我的天堂4.“追星”的启示5.“星星”怎能点灯6.敢问精神何在7.“追星”要适可而止8.带着理性行走9.唤醒心灵那扇门10.追星,谁之过?

【学生范文一】 做好自我

——“追星”之我见

曾几何时,在追星路上疯狂。曾几何时,在追星路上惆怅。曾几何时,在追星路上迷惘。

翻然醒悟,做我自己,不再荒唐。

看着杨丽娟仍在追星路上“奋斗”,我不禁有些许震惊,是一股什么样的力量使追星族如此疯狂!

如今我明白,是盲目的崇拜,是疯狂的向往。实际上,我们何必去“追星”,我们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做好自己,你会发现:我不差。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虎啸深山,驼走大漠,因为它们做好了自己才展示了特点;映月荷花,小桥流水,青草露珠,湖底柳影,因为它们做好了自己才有了美丽的风景。人也一样,做好自己,就会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我们没有必要为追星而劳神费力。

有一只乌鸦非常崇拜雄鹰,它是雄鹰的“追星族”,它幻想有一天能够成为雄鹰,从空中一冲而下,抓起一只羊往天上飞去。于是它反复训练俯冲动作,夜以继日,非常

第1/3页

北京中育未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新课标123

刻苦。终于有一天,它认为自己已经有抓羊的本领了,它便从天上一冲而下,抓住一只羊就想往上提,但是没有成功。这时,牧羊人来了,乌鸦便想逃跑,但是它的爪子被羊毛缠得结结实实,无论它怎样拍打翅膀都无济于事,结果被牧羊人抓了个正着。

乌鸦“追星”梦到此也就结束了,它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可见盲目的崇拜祸害无穷啊!

泰山奇,华山险,峨眉秀,黄山绝;玫瑰芬芳,百合秀丽,它们都是美丽的。你有你的芙蓉如面柳如眉,我有我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你是大家闺秀,温文尔雅;我是小家碧玉,清新秀丽。你驰骋政坛,挥斥方遒;我挥毫泼墨,修身养性„„

我们都是美丽的风景,没必要崇拜谁,羡慕谁。追星之路可能充满激情,但做好自己才是正确的选择。做好自己,你的人生便因此而精彩。

【点评】本文的作者是位审题的高手,写作的能手,善于利用材料的好手。作者准确领悟了材料的内涵,指出了盲目追星的坏处,明确提出做好自我,才是真正的人生。文章开篇排比起兴,巧妙点出文章的关键所在,然后,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并指出它们无不因为做好自我而使生命更加精彩。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巧妙地把2006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题的材料嫁接到文章中用来证明观点,很有说服力。

【学生范文二】

给自己的心灵留一点儿空间

你看那草丛中的花儿那么漂亮,那么鲜艳,但千万别去采它,否则的话可能会刺了手。你应该欣赏它,而不是占有它。

你看那水中的月亮多么皎洁,多么迷人,但千万别去打捞它,否则的话可能会湿了衣。你应该品玩它,而不是占有它。

你看刘德华在舞台上多么潇洒,多么炫酷!但是丽娟,不要千里迢迢地去追逐他。要知道,我们追星并不是追他的人,而是要从他身上学到真诚、勤奋的品格。要知道俊朗的容颜不过持续二三十年,但一个人的品质却可以保持几十年甚至更久,这才是“粉丝”应该追求的。不要想着和明星靠得太近,给自己的心灵留一点儿空间吧!

不要执著于丛中的花、水中的月,一心想要占有,只会刺了手、湿了衣,到头来一无所获;当我们放下那份执著,用心地欣赏,便会获得无穷的乐趣与愉悦。

杨丽娟没有给自己的心灵留一点儿空间,执著于对“明星”的追求,结果失去了父亲,遭到了社会的谴责。

杨丽娟追星这件事只是生活中的一个例子,没有给自己的心灵留一点儿空间的人还有很多。

三国名将周瑜,解不开的忌妒之心要了他的性命;清一品大元和绅追逐荣华富贵而落得千古骂名;今有王怀忠迷恋权财,而终于误了仕途,丢了性命„„

对于社会中的各种诱惑,我们防不胜防,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要给自己的心灵留下一点儿空间:培养高尚的情操,追求高雅的志趣,不断提高自己的内涵,丰富自己的生活。

苏子曰:“天地万物,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他知道对于造物者的无尽宝藏只需目遇之耳闻之即可,这是一种多么豁达的心胸啊!

我们若能如此,也就是给自己的心灵留一点儿空间了。我们也就能做到经历挫折仍坚强不屈,面对失意仍平和坦然,遭遇困苦仍执著向前!我们应时刻提醒自己有广阔的天空任飞翔,有无边的海洋任遨游,还有美丽的人生任欣赏!

一定要给自己的心灵留一点儿空间。

【点评】文章立意的高低,决定分数的高低,这篇优秀作文也不例外。作者从“给自己的心灵留一点儿空间”立意,准确地抓住了材料的内涵,用优美的语言打造出一篇文质兼美的篇章。文章举例简洁有力,语言富有文采,字字铿锵,句句有力。

【学生范文三】 “追星”的启示

第2/3页

北京中育未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新课标123

大海如果失去波浪的翻滚,就会失去雄浑;沙漠如果失去飞沙的狂舞,就会失去壮观;人生如果仅追逐别人而放弃自己的闪光点,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我们要保持自己的风采,不要让“追星”冲昏头脑。

人生应该有明确的目标与追求,不要被无所谓的事蹉跎了光阴,不要等到白发垂垂才痛悔当初。因此,我们一定要努力保持自己的风采,追求高远的志向。

屈原——殒身守节

屈原至于江边,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世人皆醉,而我独醒。”渔夫劝他说:“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哺其糟而啜其醴?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长叹一声说:“世人又有谁能理解我呢?楚国日削月割,怀王客死于秦,只剩下无能的襄王与子兰。楚命不久矣,我又有何颜面苟活于世?唯有一死,乃了我心头之恨!”乃作《怀沙》之赋,然后怀石投汨罗江一死。

屈原为了祖国为了社稷,殚精竭虑,至死不渝,流芳百世,名垂青史。我们难道不应该树立一个远大的目标,并努力为之奋斗吗?人生的道路很漫长,我们有很多义务和责任,我们应心存高远,怎能让明星的光环遮了我们的眼。若沉湎于“追星”,为之付出惨痛的代价,实在是太不值得。

庄子——淡泊明志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庄子就是一个这样甘心守节、不流于世俗的智者。不同于屈原的以身殉国,他采取了更为保守的方法——归隐。他在归隐的同时,保持了自己的风格,也为人类的灵魂洗去了不少污垢。

是的,在一个文明屈从权势的社会中,庄子是一株孤独的树,是一株在深夜里独自看守人类灵魂月亮的树。当很多人都在黑暗里沉沉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月夜中独自看守人类灵魂月亮的树。

心若澄澈似水,行若不系之舟。庄子甘愿“曳尾于途中”,甘愿做一棵守护人类灵魂月亮的树。在彪炳自己高风亮节的同时,也向后世展示了自己独特的风采。

平静的湖面只有呆板的倒影,奔腾的激流才有美丽的浪花。只有保持自己的风采,才会在茫茫人海中展示独特的自己。

陶渊明曾说:“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古人尚且如此,今天迷途的人是否也该翻然悔悟,保持自己的风采,从“追星”大潮中退出冷静下来,思考一下人生的意义呢?

【点评】本学年,我们刚刚学了《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和《屈原列传》这两篇课文,该同学能巧妙地使用这两篇文章的素材,为我所用,且使用得十分恰当,实在难能可贵。本文的立意也不凡,抓住了材料的主旨,避免了就事论事的弊端,选取古人来做文章,突出古人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自己的理想追求,保持自己的风采,立意十分准确。同时语言流利,引用丰富,结构严谨。

第3/3页

5.高考作文指导之新材料作文升格示例 篇五

【名师押题】

鲁迅先生在《社戏》结尾处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作家琦君在异乡面对自己酿就的春酒,也发出感慨:“究竟不是地道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正真的家醅呢?”

时光流逝,世事变迁,让我们的生活里有太多的“再也没有”。“再也没有”也许是一份不再拥有的遗憾,也许是一种成长中的美好。“再也没有”里,有对往事的追念,有对现实的感怀,有对未来的期盼„„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思路导引】

所给材料表达的是名家们对于童年不再、时光易逝的感伤与感怀。我们生命中也有很多已经错过或者失去的东西,有的可能已经释怀,而有的可能至今无法忘记。再回首时,那些逝去的往事涌上心头,当年的情景已然再也没有,只能去追忆中缅怀了。

审读材料,当抓住“再也没有”这个关键词,或释怀往事,或怀念当初。

首先,审题要紧扣材料关键词:“再也没有”是什么再也没有了,在文章中一定要交代清楚,是什么人、什么事让“我”记忆如此深刻,能让“我”有为此作文的冲动。

其次,立意“再也没有”有一种可能是现在没有了,以后可能还会有,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只是一种淡淡的忧伤,或是不浅不深的怀念,这种立意只能算作二等立意。还有一种就是以前有过而今没有了,以后也没有了,增加了感伤的味道,就比怀念高,可以算作一等立意。如果说文章中还能表达出往事流逝,而自己当初忽视了,此时捡起来倍感伤怀,顿觉往事美好至极,今后应当珍惜人生的感悟,那就是最佳立意了。

最后,选材上一定要贴近细微的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以至于能发出“再也没有”的人生慨叹,来表达出深层的内涵,以达到以小见大的效果。

【佳作示例】

再也没有 代怡泠

当我坐在教室,听着同学们的吵闹声与电扇吹出来的呼呼声,突然就很想你,小小。我怀念我们曾经一起看过的天空。

夕阳太好。我們都是慢性子的人,一起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天空被夕阳染得绯红,镀着深浅不一的颜色,每一座建筑物都被勾勒出了金边。我们并排沉默着,你突然指向天边的云,冲我说:“这像不像‘红烧云’?”我愣了愣神,说:“什么‘红烧云’?这明明应该是‘火烧云’。你想‘红烧’想多了吧?”你张大了嘴,一脸“恍然大悟”地看着我,然后我们一起大笑。在笑出眼泪之后,我说:“真想拍下这么美的云。”你笑着应和,在橘光中我们并排前行。

然而云彩多变化,你我亦如此。

你不知为什么而逃避,你的勇气消失殆尽。留给我的,只有一个遥远的背影。

我从操场走过,远远就看到你站在校门口的背影。你妈妈似乎在讲些什么,你安静地站着。你低着头,平日高扬的马尾辫此时也低垂下来,接着,你就被妈妈领走了。我站在那儿,看着你的背影消失在拐角。你没有回头望一眼校园,那背影竟让我觉得有些陌生。我回过神来,抬头望望天空,冲身旁等得不耐烦的伙伴说:“你看这云。”

/ 2

你看这云,又朝着远方飘去了,它已没有原来的形状了。而我的身边,再也没有那个阳光快乐的你了。我抬头看向教室外。前几天下过雨,天很蓝,云也是丝絮状。云就这样漫无目的地飘着,飘着。

许多人拿你当反面教材。他们提醒我说,千万别像你一样,因为一点学习上的负担就盲目逃避。可真是这样吗,小小?真的只是因为学习负担大?我不信。你是会在令人窒息的困境中坚持不懈、勇夺第一的人啊。小小,究竟是什么东西夺去了你对未来的美好期望,让你成为一个再也没有勇气的人?

我又想起一句歌词来:“我拥有的都是侥幸啊,我失去的都是人生。”那么,我自己呢?

我所失去的,再也没有的,或许只是一段旧时光的记忆,一个知心好友;而你,小小,你再也没有的,却是精神上的真正理解和支持啊!

【评点】

文章开头设置悬念,引起读者思考与好奇。“我怀念我们曾经一起看过的天空。”运用象征手法,用天空象征“我”和小小曾经的友谊。作者通过叙写“我”和小小的深厚情感以及之后的分离,深刻地表达了“我”对美好友谊的留恋与怀念。

再也没有 刘昕玥

我是爱童话的,从小到大一直都是。

小时候,我在被暖色灯光渲染的书页上看风幽幽地吹过麦田,稻草人头上的草帽斜斜地挂着;看灰姑娘晶莹剔透的水晶鞋在星光照耀下折射出别样的光;看莴苣姑娘拥有令我一生向往的长发,如金丝般闪耀„„我爱童话,爱那句“王子与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爱那句“丑小鸭终成白天鹅”;爱文字间编织的温情、励志,以及纯净的心。

十年后,我在白炽灯下看见的却是灰色阴暗的一隅。丑小鸭变成白天鹅是因为它本身就是一枚天鹅蛋啊;灰姑娘和王子终成眷属,是因为灰姑娘有魔法的帮助啊„„所谓的命运是一直存在的,一切美好至极的东西,稍稍一想便被击碎。我感到莫名的恐慌,以前入眼的一树花开,怎么就变成了乌云密布的样子?那样的纯真,怎么就再也没有了呢?

我望着镜子里自己浑浊的、布满血丝的双眼,忽地想到了妈妈的话:“你现在的眼睛都没有了灵气,哪像小时候啊,又大又清澈。”而我知道,我再也没有那样澄澈的眼睛了。

因为我长大了。童年一去不返了,童真一去不返了,童心一去不返了。我被人要求着做一个懂事的孩子,要随时光的长大而长大,于是我的心在所谓的成熟中,终于变老了。越来越多的书籍教我如何以淡漠的姿态来看待这个美丽又现实的世界。就连看最温馨的童话,也总是想方设法地挖掘它的另一面,反倒是无法坦然接受里面的华丽与美好了。我也看到了许多的世事无常,这诡谲的变化早已不能让我怀着一颗天真而单纯的童心去度量生活了。这世间,往往能够发掘所有美丽事物的,就是童心啊!一颗老练的残忍的心,怎么会发现童话与世间最温情的东西呢?我猛地发现,童心是最伟大的,却也是不可停留的,人总要长大,要面对风雨,要独自上路。我,终是长大了。

我是爱童话的,我却再也没有一颗童心了。【评点】

作者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对童心的眷念不舍,以及对失去童心的感伤之情。文章还运用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

6.高考作文指导之新材料作文升格示例 篇六

幻灯片1幻灯片2

常有人将科学家的热度与明星的热度去比较,然后得出一个结论,舆论和公众整天围着明星转,冷落了科学家。明星屁大的事儿,都能刷出几亿的关注量,而科学家再大的事,都很少能成为大众话题。前段时间,著名材料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柯俊教授去世,网络杳无声息,最热话题是某网红作家性骚扰丑闻。有人感慨:英雄枯骨无人问,戏子家事天下知。

但也有人认为,如果科学家有明星那样的热度,整天被粉丝包围,一出门就会被粉丝认出甚至狗仔队尾随,就失去了安安静静做学问的环境。

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则短评陈述你的观点。幻灯片3【思考】两则短评哪一则行文说理更有力度?为什么?

毫无疑问,只有社会给予科学家应有的关注,科学家们才会有在阳光下生存的空间,才不会在黑暗中独自前行。

英雄枯骨无人问,戏子家事天下知。这仿佛是当今中国社会的畸形现状。曾经黄晓明天价婚礼全国轰动,多少少女春心萌动,但为抗疟疾立下大功的屠呦呦只收到寥寥关注。但反观日本,科学家受到关注是极其正常的。这种被有些人认作是干扰的关注,却并没有阻碍日本科学家进行创新。

由此观之,给予科学家应有关注,能为他们提供成长土壤,激励其奋发创新。幻灯片4

事实上,世人大可不必为科学家的热度比不上明星热度而鸣不平。的确,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希望舆论不要冷落科学家;的确,我们这个社会之所以能高速发展,正是因为科学家的潜心研究、默默奉献。但是他们可能忽略了重要的一点,就是科学家视若珍宝的并不是关注度,而是拥有安静的科研自由空间。用热度、关注度来评判科学家的成就,就混淆了不同职业的价值标尺,忽视了不同人生的价值追求,以世俗的价值评价取向作为唯一标准,是阻碍科学家自由研究的枷锁。大鱼大肉固然好,但不是对牛马的款待;名利富贵固然好,并不一定是科学家的人生追求。因此,关心科学家,莫过于为他们创造一个纯粹的学术环境。幻灯片5幻灯片6【2015年全国1卷】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幻灯片7请分析段内行文说理过程

我认为你的做法是正确的。诚然,批评你的人也有他们的道理。“亲亲相隐”是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伦理法则,你举报父亲的行为,将导致父亲遭到处罚,会让一些人认为这是伤害父亲,大逆不道,当情与法产生矛盾的时候,人们习惯于站在情的一边。但是,难道不论是非,一味偏袒顺从就是对父亲的爱吗?你在举报父亲之前已经苦苦劝告,而父亲并没有幡然悔悟,如果再不采取果断措施,导致发生事故,不光是害了父亲,毁了自己的家庭,更有可能把别人的家庭也拖入悲剧。因此,我们不应该无条件无是非地愚孝与盲从。当爱父私情和公德国法构成天平的两端时,每一个稍有理性的公民都应该坚决站在后者这一边。我很高兴你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幻灯片8文段行文说理思路 幻灯片9【模拟题】

八旬老人李姥姥坐动车到成都看病。女儿只给她买到了半程的坐票。半程过后,老人被刚上车的女大学生小赵拿着车票座位号“请”了起来,老人的女儿要求挤一挤合坐在一起,被女大学生拒绝,双方起了争执。后来,一名中年男子给老人让了座。老人的女儿说:“年轻人啊,应该多学学。”女大学生觉得很委屈,“坐自己的位置错了吗?”

对于以上事件,你怎么看?请就其中一或二人的言行,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幻灯片10

李姥姥女儿对小赵的嘲讽有点不地道。诚然,她为了年迈母亲而提出与小赵合座的要求也并不过分,她为了母亲的身体健康而重视自身利益的行为也无可厚非。毕竟母亲已八十高龄,行动不便,在拥挤的动车上长久站立也不现实。但是她不应将他人的馈赠看成一种责任;因为自身利益而要求已买票的小赵让座,为了母亲的舒适而损害他人的利益,破坏了规则;为了合情的需要,而做出不适宜的嘲讽行为,本身就是错误。规则完全屈服于人情,社会就会乱套!孔子曾说,家中父母犯法,做儿女的出于孝而不允许向官府检举;如果真如孔子所说,那岂不是在向我们昭示,为了一切看似正当的请求就可以肆意妄为?如果人人都以“人情”至上,那人人都会为了一己私利而做出损害他人的事情来。因此,李姥姥的女儿应在重视自身利益的同时,也应重视规则的重要性。幻灯片11第2段行文说理思路幻灯片12

而小赵其实也可以将事情处理得更好。诚然,他拒绝让座甚至合座,其实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的体现,从规则的角度来看,也没有什么可指责的。但是他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却是有损一个大学生的形象的。孟子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对老人的尊重和帮助,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美好品德。作为一个身体健康的年轻人,应该体谅他人的难处而妥善地处理这次矛盾。我们重视规则,但同时也不能轻视人情。如果说规则是社会的支柱,那人情就是那秀美的花纹。没有支柱,花纹便毫无意义;

但如果我们只有光秃秃的支柱,而没有花纹,社会便会显得太单调。如果人情完全屈服于规则,那我们周围便会少了许多笑声,社会也会没有温暖。我们对待问题不能过于死板。坚持原则没错,但我们要学会变通。我认为,小赵的行为完全可以多一点人情味,多一点宽容与理解。幻灯片13第3段行文说理思路幻灯片14全文行文说理思路幻灯片15

2016年9月2日,山西太原复建中的明太原县城初具规模,再现古城风貌。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的明太原县城建于1375年,2011年被列入中国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当地政府于2012年启动复兴工程。

这一工程,引发了不少争议。文化名家、历史学者赞其守护文化尊严,热爱故土人士乐见家乡面貌的改变。批评者则聚焦于古迹工程劳民伤财、修旧并不如旧、拆迁安置及补偿不到位等问题。

你如何看待材料中的争议?对于古城的复建,你是赞同还是反对?请写一则100字左右的短评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幻灯片16Thank You!幻灯片17学生习作

投我木瓜,报之琼瑶

女大学生小赵因拒绝与八旬老人让座甚至合座而遭到老人女儿嘲讽,这看似是一次极其寻常的争吵,实际上是人情与规则之间冲突的体现,凸显出现代人对于自身利益的高度重视。在我看来,老人女儿和女大学生小赵在处理这件事中都有不妥之处。

幻灯片18

既然如此,我们就应当将人情与规则相结合,使其相辅相成。我们应当有“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的精神,人与人之间相互友善,相互理解,互相包容,互相和睦。在遵循规则的基础上,传递温暖与关怀。寻求帮助的同时,我们应当友善,为他人的奉献而表达自己的感激,而不因别人的拒绝而“报之以‘拳头’”!与此同时,我们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应当关心周围需要帮助的人,想想,我是不是现在特别需要这些东西?我能不能把这些东西给予那些比我更需要的人。有这样的意识,那这类矛盾便可迎刃而解。

总之,我们应当少些任性,多些理解。用宽容代替势利,用真情代替矫情,用和睦代替争斗。这样,我们才能让规则之门守卫着我们的家园,用人性之光照亮整片天地!幻灯片19

喜剧演员贾某在一档节目中“恶搞”了花木兰,被一个叫做“木兰研究中心”的组织揪住不放,强烈要求贾某向全国人民道歉。贾某道歉后,有些人似乎受到了启发。道长孟某发长文批判导演陈凯歌新作《道士下山》扬佛抑道,影响宗教和睦,要求陈导向全国道教界、向社会道歉;六小龄童认为贾某开了一个好头,要求恶搞《西游记》的影视剧也要道歉。

对此,网上意见不一,有赞同道歉的,认为恶搞不等于创新,不能为搏眼球将经典恶俗化;也有替贾某、陈导叫屈的,认为创新可以打破藩篱,况且花木兰、孙悟空等原本就是虚构的文学形象;更有网友戏谑“金庸塑造了众多的邪道形象,强烈建议孟道长起诉金庸,保卫道教”。

7.高考作文指导之新材料作文升格示例 篇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请以“向高处攀登”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不少于800字;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向高处攀登”是一个动词短语,凡是题目为动词性短语的,文章的立意已确立了。因此,作文时,不必在如何立意上下工夫,应在如何写透写深方面下工夫。怎样写透写深呢?可横向思考:只有向高处攀登,才能饱览无限风光;只有向高处攀登,才能战胜庸碌与卑微……也可这样横向思考:向高处攀登,需要雄心斗志;向高处攀登,需要敢于挑战自我;向高处攀登,需要不向艰难险阻低头的意志……

向高处攀登

吕雅文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做人,就应该向高处攀登。(俗语引题,提出论点,语言稍显平淡)

有一则报道称:植物学家对阿尔卑斯山脉的植被进行考察后发现,最近一百年以来,许多高山上的植物品种正在增加,许多山底牧场上生长的植物已经长到海拔两千米高山雪带上了,而原先雪带上的植物则超过雪带向更高处攀登,而且生命力更强了。(宕开一笔,从自然界取例,但和下文缺少衔接)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劝学》中这句话告诉人们要善于借助外物,在社会中,我们不可能总是一个人做事,总要和他人合作,借助于他人取得事业的成功。(此处引用《劝学》的句子及相关论述,不能够完全支撑论点,“借助外物”不完全等同于“向高处攀登”) 人在学习方面,只有一步一步向上攀登才能明白更多的道理,看得更远更高。事业上也是如此,必须向高处攀登,才能登上事业的高峰。陈景润立志攀登哥德巴赫猜想这座高峰,他夜以继日的演算,在简陋的房子里,只有一床一椅,小屋里堆满的满满算式的纸张。经过艰苦的探索,终于摘下这颗数学王冠的宝珠。(陈景润的例子缺少和观点的结合)后主刘禅庸碌无能,不知上进,毫无进取之心,弄得连见识广博、智慧通天的诸葛亮也扶不起他。自诸葛亮死后,刘禅更加昏庸无道,贪图享乐,不理朝政,最后成了亡国之君。(从正反两方面证明论点)

向上攀登必须永不满足。科学家诺贝尔一生致力于炸药的研究,共获得技术发明专利355项,并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在他逝世的前一年,立嘱将其遗产的大部分作为基金,将每年所得利息分为5份,设立物理、化学、生理与医学、文学及和平5种奖金(即诺贝尔奖),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爱迪生从小被老师认为是“低能儿”,注定成不了多大成就。但爱迪生毫不气馁,在家中在妈妈的教导下,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发明了很多东西,但他不满足,一生有一千多种发明,被誉为“发明大王”(仅仅观点加材料,缺少分析,文章显得很散乱,而且两个事例陈旧、重复)

向上攀登必须坚持不懈,不怕摔倒,不怕滑入低谷,一级一级地努力向上才能攀上巅峰。失败是成功之母,每次成功都是建立在无数次的失败基础上的。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推翻清朝封建王朝的革命,面对六次武装起义的失败而不气馁,最后取得了辛亥革命的胜利。居里夫人经过无数次失败终于提炼出了一克镭。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也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改进,最终写出了脍炙人口的《简·爱》。(罗列材料,观点和材料割裂开来,且材料陈旧,无新意)

我们应不断地向上攀登,不仅要登上科学文化的高峰,还要登上精神世界的高峰。(结尾虽扣题收束,但很突兀)

病理剖析

详细评分:基础等级33分+发展等级12分=45分

这是一篇有一定深度又有一定文采的文章。观点较明确,论证结构也较清晰。但也存在明显的缺漏,具体如下:

首先,不明要求,文体感不强。文章观点摆明后,就较详细的叙述示例,或者后面的议论太少,或者仅仅是观点加材料,根本就没有把两者联系起来进行必要的分析说理。

其次,論据单一,材料陈旧化。文章在论证观点时,罗列了“诺贝尔”、“爱迪生”的例子,材料雷同,让人读来有重复、拖沓之感。

第三,论证无力,方法单一化。学生多是运用示例论证,文章往往只有观点加材料(事实),缺少分析的链条,因而论证显得干瘪无力。

美玉展示

向高处攀登

吕雅文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人生旅途,就是不断向高处攀登的过程。(开宗明义,语言精练)

有一则报导称:植物学家对阿尔卑斯山脉的植被进行考察后发现,最近一百年以来,许多高山上的植物品种正在增加,许多山底牧场上生长的植物已经长到海拔两千米高山雪带上了,而原先雪带上的植物则超过雪带向更高处攀登,而且生命力更强了。(宕开一笔,从自然现象取例,类比论证)

那么,身居生物界顶峰的我们,不更应该向高处攀登吗?(过渡句,自然衔接到下文。)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这句在《劝学》中虽只是用来告诫人们要善于借助外物,但我认为这一句话从另一角度去体会,讲的是这么一个道理:要向上攀登才能有广阔的视野。(引用《劝学》语句,独辟蹊径,引入对论点的论证)人在学习方面,只有一步一步向上攀登才能明白更多的道理,看得更远更高。事业上也是如此,必须向高处攀登,才能登上事业的高峰。(简洁的议论,把例子和论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有三只小鸟一起出生,一起长大,一起从巢里飞出来,去寻找成家立业的位置。但它们飞到一座小山上时,一只鸟看到眼前的牛羊鸡鸭,就满足地落在一棵大树上。另外两只小鸟继续飞行。但他们飞到五彩缤纷的云彩上时,一只小鸟陶醉了。另一只坚信自己会飞上蓝天。于是它继续振翅翱翔,向着太阳执著飞翔……最后,落在树上的成为了麻雀,落在云端的成为大雁,飞向太阳的成为雄鹰。(运用比喻论证,形象又贴切地证明了观点)

向上攀登必须永不满足。赵小兰,入住美国总统内阁的华裔女性。她初到美国,生活非常困难,但她从未觉得困难不可战胜,后来终于在金融业取得相当成就,但她不满足现状,考取美国白宫实习生,走上从政之路,从很小的职位做起,凭着永不气馁的毅力,一步步走上白宫内阁,在美国劳工部长的岗位上,又创造了新的业绩。美国名将菲尔普斯凭着超人的天赋和顽强的拼搏精神,在北京奥运会上独得8枚金牌。成为一届奥运会上取得最多金牌的选手。但随后,他枕于荣誉,疏于训练,还吸毒、泡吧,成绩一落千丈,成为笑柄。(赵小兰和菲尔普斯的事例一正一反,从“不满足”小分论点角度回答了怎样做到向上攀登)

向上攀登必须坚持不懈,不怕摔倒,不怕滑入低谷,一级一级地努力向上才能攀上巅峰。发明大王爱迪生发明电灯时,为寻找合适的灯丝,一次次地滑向失败的低谷,但他没有气馁,而是坚持不懈地一次次地向上攀登,终于找到合适的灯丝,登上了成功的峰巅。(列举并分析爱迪生的事例,从“要坚持不懈”小分论点角度论证了向上攀登的中心论点)

向高处攀登是自然界的法则,也是人类社会的规律。人类社会,只有不断地向上攀登,才能有所进步,有所创新,社会才能不断向前发展。那么,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不断地向上攀登,不仅要登上科学文化的高峰,还要登上精神世界的高峰。(结尾段,从道理上收束全文,从结构上呼应开头,首尾圆合)

特色简析

详细评分:基础等级38分+发展等级18分=56分

修改后的文章与原文相比较,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观点鲜明,结构条理。文章开宗明义,提出论点。从正反两面论证了人必向高处攀登的观点;然后从向高处攀登永不满足,向高处攀登必须坚持不懈等层面进行了有力的阐述,论述充分;最后扣题收束全文,水到渠成。

其次,论据充足,论证有力。文章既选取了典型事例作为论据,又有形象的比喻阐释道理,从不同的角度支撑了中心论点。文章运用了事例论证、对比论证及比喻论证相结合的方法,使论证有力,令人信服。

第三,文章恰当地引用谚语、名句,长短句交错使用,使语言活泼又不失严谨;既显示出一定的逻辑力量,又洋溢出一定的情感力量。

升格启示

近年来,高考作文在问题方面的要求由原来的“文体不限”而变为“文体特征鲜明”。这就要求学生更应注意文章的文体特征。下面,谈谈议论文怎样做到符合文体要求。

一、观点正确、鲜明。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学生所持观点要符合客观实际,不违背新社会的道德规范,不消极颓废;所持观点,在作文试题的话题范围之内,符合试题设定的议论范围,根据作文命题,选取正确的观点。并且,要做到观点旗帜鲜明,观点的提出也要灵活多变。或开门见山,或就事说理,或托物喻理,不一而足。

二、论据典型、新颖。论据是论点鲜明,说服力强的基本保障。论据要使用典型的论据,要以“用”的眼光积累素材。论据要有代表性和普遍性,同时要善于把握时代的脉搏,从现实生活中选取新鲜素材。议论文的论据可以摆事实,可以讲道理,亦可以引用名言警语,只有拿出足够的论据来,才能让读者口服心服。

三、方法恰当、得体。论证就是分析说理,是联结论点和论据的桥梁。论证方法多种多样,可以从正面直接进行,即用理论分析,或用事实验证的办法进行立论;也可以从反面间接进行,即用假设来证明;或用引申来揭露谬误的办法进行批驳。要想真正掌握透彻的论证,还要学会一分为二地辩证分析。

8.作文升格之感情真挚 篇八

“感情真挚”是指文章中所表达的对社会、人生、生活的发自内心的真实自然的感情,不是人云亦云,也不是无病呻吟。“感情真挚”是在“感情真实”的基础上的升华。“感情真挚”就是要求考生在文章中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使感情的流露给人真实感、真诚感,而不是生硬地附加装饰,更不是虚情假意。“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就是“感情真挚”。

抒情,往往要借助某一具体的事件、景物作为“凭借物”,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李清照“淡荡春光寒食天”一句,虽不着一个“情”字,然而情采毕出;辛弃疾“落日楼头,断鸿声里”一句,虽未言一个“愁”字,然而谁不知词人满腹的“愁”滋味呢?李、辛二词何以取得如此突出的效果?一是情感使然,是情感的魅力所致;二是其情感抒发都有恰当的“承载物”。大凡文章者,或借事,则要选准事;或借景,则须找定景;而说理文,议论是龙身,论点为龙眼,抒情是灵魂,其立足点在于一个“理”字。

一、借叙事来抒情

借叙事抒情,叙事是手段,不必追求事件的完整过程,而要把浓郁的情感融于叙述之中。要选择生动感人的细节作为情感的凝聚点,着力用情。比如贾平凹的《哭姨娘》,回忆了姨娘与自己的一段患难生活:

记得那年春上,奶奶生日,家里又揭不开锅了,你从外边借回一元钱,买了三斤豆腐。豆腐做好了,你一筷子夹给奶奶,一筷子夹给我,我让你吃,你说你嫌豆腐有一股豆味儿,反胃。姨娘,我那时真傻,还以为是真的,就三口两口扒吃了豆腐,后来在厨房里,却见你吞着野菜吃,我才知道你是哄了我。我后悔地哭起来,你却笑了,说我懂事,让我以后长大有钱了,再给你买多多的豆腐吃。可到现在,我一块豆腐也还未给你买了吃,你却死了。作者叙述了“文革”年代乡村生活中的一件小事,看来很平常,叙事中似乎不露声色,但却倾注了深情。

二、借细节来显情 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起于至微。”“至微”,就是指那些显示人情的美、人性的美,具有永久的艺术价值的细节。成功的细节描写,往往能产生“一瞬传情,一目传神”的艺术效果。如《范进中举》中范进听到中举后疯的细节,就真实地展现了科举制度给读书人造成的毒害。孙犁《荷花淀》中水生嫂听说水生要去大部队手指被划破的细节,十分真实地将水生嫂内心的波澜展现得淋漓尽致,正是有了这些感人的细节,文章才产生一种感动人心的力量,也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可读性。学生作文中若能突出一两个感人的细节,必能赢得老师青睐。如下面这篇高考满分作文:

20世纪80年代初,一个江南小镇。

婴儿哇哇的哭声在清冷的午夜听起来特别的凄惨。

木门“吱——”地开了,一个男人探出头来,看见了脚旁的婴儿。他眉头一皱,呆了几分钟,然后,下定决心似的,“嘭”地关上了门。

屋里的灯亮了,女人支着身子坐了起来,小声地询问:

“怎么了?”

“门口有个娃娃„„” “娃娃?”

她迅速地披上衣服走出门去。再进来时,那婴儿已在她手中抱着。“你咋把她抱进来了,呵!还是个女娃。”

“外面天冷,娃娃会凉着。” “抱了咱就得养她啊!”男人有些不情愿。

女人沉默。她不是不知道家里穷,何况女孩又“不中用”,她矛盾着,并不出声,只低头逗着孩子,孩子咯咯地笑了。女人抬起头:“咱养她,行不?”

“咱家没钱,你又不是不知道!”男人烦躁地握着双手。

“没钱就可以让娃娃死掉?”女人激动起来。

一个“死”字令男人震撼了。好一会儿,他才喃喃地说:“看这娃挺乖巧,我也心疼,可咱拿什么养她?我也知道这是条人命,可这年头,哪都有人扔娃娃,咱总不能都抱了来吧!咱连自己也喂不饱呢。”

“我不管,总之这娃儿碰了我,我就要养她!”

女人反常地坚持。

男人叹了口气,从女人手里接过婴儿,摸摸她红红的脸蛋,又叹了口气。

“算了,养就养,最多咱再苦点,反正也苦惯了。怎么说这是一条命啊。只是这娃跟了我们,苦了她了。”

女人放下心来。笑了。

长夜就这样过去„„

那个女娃儿,就是我。我已经不在乎亲生父母是谁,养父母以他们心灵的选择赐予了我生命,他们就是我的爸爸妈妈。我爱他们,他们是我一生一世的爹娘!

文章用准确、洗练的文字和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惟妙惟肖地展示了人物心灵深处的矛盾与抉择,表现了这对贫困夫妇质朴慈善的人格精神。女人的形象尤其突出,她迅速披衣走出门外,抱着孩子进屋的细节动作,“娃娃?”“没钱就可以让娃娃死掉?”的话语,让读者窥见了她救助弃婴的急切心情和热诚慈爱的美好心灵,感情真挚。

三、借写景来抒情

情感是流淌在文章中的血液,“情”要隐,隐到不直说别人也能感觉到。借写景抒情,关键是选择善于引发真情的景物。如2010年江苏满分作文《绿色生活》开头片段:

每每烦躁不安时,低头不语,我就能想起那座桥,那桥下的流水,那流水里融进的我儿时的欢笑„„

初春,正所谓“乍暖还寒”时候,我们便会溜出家门,不理会屋后未化的雪与缸里飘着的块块冰碴子,我们眼里,只有破冻的潺潺流水与水面上不怕冷的野鸭子。嬉笑着,追逐着,疯玩在河边油油的麦田里。有时,牵着心爱的风筝与那顽皮的狗跑啊,跑啊,全然不理会功课的烦恼,更不曾因全球变暖而担忧,心里只漾着笑,如同河面只漾着野鸭子的叫声那般。

待春暖花开已成了夜里的梦,我们几个孩子便相伴漫

步在河岸,希望看到有人下河游泳。有人游泳就表明夏天

来了。我们从不拘泥于日历表的规定。直到夏天真的走近,却仍未见有人下河时,我们捺不住了,相约脱了衣服,喊

着“一、二、三,跳”,可嘴里喊着,身子却往后缩。谁

缩得厉害就把谁扔下河里,那进去的扎一个猛子,再探出 头来,“不冷,不冷!”又在不经意间抓把泥巴扔在另几 个人身上。无奈,只好咬着牙,学就义的烈士那般,奋勇

地钻进水里,进了水,才发现河水真的已经暖了„„

回到童真岁月,回到小河和我共同的生活,这是当今我们共同的梦想,但是无论我们怎样描摹美好的童年,那“绿色生活”不再的惆怅是我们无法否认的事实。童真回忆,充满温情与欢笑,“绿”意盎然。

四、用意象来传递真情

一篇文章的感人部分,往往存在着投射了作者深情的事物,例如一个眼神、一根白发、一丝皱纹、一个转身、一滴泪、一抹笑,在它们身上集中体现着作者的感情最纯粹的部分,它们就是文章表情达意的焦点。把握好这些事物,文章的动情点就被凸显出来,情感更加集中、厚重,读者领悟得也更透彻。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细节,紧紧抓住他们进行描摹就能够起到感情真挚、细节动人的写作效果。如《英雄泪》:

太子的身影已在远方消逝成一个小白点,易水的澎湃涛声还依稀可辨,毫无暖意的寒风吹着车上的旗子,车辕因为车子的起伏而吱吱作响,我看了一眼舞阳,他也在望着易水的方向。高渐离的筑声又在心头响起,我的豪气复在胸间奔涌。

如果我的膝沾着秦国的土,那么我是在对浑厚下跪;如果我的背挡着楚国的歌,那么我是在为激昂停留;我的呼吸有齐鲁风的节奏,我的胸怀有吴越水的温柔;我从风萧萧的燕国离别,走向苍茫茫的秦国的险途,我此行必死。嬴政,你的死期已到!我将以你的人头来洗刷太子的耻辱,以你的人心来告慰樊将军的英灵,以你的鲜血来偿还天下苍生的血债。嬴政,受死吧!

马车驶出燕国边境,驶过满是荒烟蔓草的旷野,驶过高峻险恶的大山,驶进人烟密集的城镇,驶进物资阜盛的城郭。离秦国越来越近,我的心越抽越紧,心中的怒火也越聚越多。

路旁时常有饿死的人的尸首,小村中常见兵士劫掠放火后的浓烟,瘦弱疲惫的农人挣扎着在田间劳作,寒风从颓坏的墙缝吹进贫寒的人家,吹在身无完衣的百姓身上。战火、杀戮带来了无边的灾难。

我买通了秦王的宠臣,秦王要在三天后召见我,我要在这个夜晚对皇宫作最后的探查。我走进嬴政的书房,竹简堆满了桌子,桌上摊开着一束竹简,墨迹还未全干,我借手中的火读了那文字,却是秦王新写的文书,我并未想到,这竹简竟会改变我的行动。

回来后我两天两夜未睡,思考着竹简上的文字,那些张扬着野心却也满是雄心的文字。我的心被撕扯着:百姓的苦痛是因为战争,假若秦统一天下哪还会有战争?秦的国力乃诸侯之最强,六国自是无力与之争锋,杀了秦王于天下苍生何益?太子的个人恩怨与天下生灵的命运哪一个更重要?我是太子的人,应该如何选择?两天煎熬后,我的心一痛,终于有了选择。

图穷匕见,我用匕首去刺秦王,却给了他逃跑的机会;环柱而走,我有九次机会,却让他能拔剑伤我;倚柱而骂,我要保持太子的尊严。侍臣杀我时,我想起了天下苍生,他们没有看见我眼角的那颗英雄泪。

本文浓缩了荆轲刺秦王这一历史事件,通过壮士的内心独白,凸显决斗前心灵的痛苦挣扎和艰难抉择,情感真挚。荆轲最终放弃刺秦,甘愿捐躯:“我想起了天下苍生,他们没有看见我眼角的那颗英雄泪。”这样的结局,与张艺谋大片《英雄》的架构不谋而合。文章既不违背史实主线,又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展现了荆轲心系天下苍生的胸怀,不禁让人拍案叫绝。

一、技法专练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做题。

亲情,顾名思义,就是亲人的情义。人,作为社会的人,首先并经常接触的是养育自己的生身父母,情同手足的兄弟姐妹。正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谱写着我们的多彩人生,维系着这个社会的生存与发展。

在这方面你一定有许多切身感受、动人的故事,也一定有许多深刻的体验、独到的见解。

请以“亲情”为话题写一记叙片断,注意运用细节表现真实,不少于200字。可以自定立意,自拟题目。

我的片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不行,今天一定要等到他们回来。我知道他们是为了挣钱,是为了我,可是我不愿他们如此劳累。

我愿意过得更艰苦些,毕竟我还有很长的明天。

门外的楼梯隐约传来了一丝丝响动,那么轻、那么微弱、缓慢,那声音慢慢地靠近,到了门口,颓然停下。

过了好一会儿,才慢慢地听到一丝轻微的金属碰撞声,一个物体慢慢地插入锁孔,又是一声轻轻的转动声。门,悄然打开了,“轻点,孩子睡着了”,这是母亲的声音。

我能感受到她正踮着脚尖向我走来。

没有声音,我却能感受得到,那个轻轻的脚步,正一步步地温暖我的心。“又踹了被子!”母亲轻轻地拉过被子,慢慢地移到我的身上,又抽身慢慢地离去„„ 自始至终,家中的灯没有亮一下,也没有发出什么很大的声音,只有父母那踮起的脚尖,一步步踩在我的心头。

品评:由于形象地再现了父母“踮起脚尖”上楼、开门、盖被时静悄悄的动作细节,因而生动地表现了父母对子女伟大的爱。这样的生活细节虽然朴实,却往往蕴涵着父母的深情。从自己熟悉或亲身感受的生活中选材,是不少考场作文打动阅卷老师常用的手法,值得考生借鉴。

2.进入高三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冬天,都有自己的苦闷

彷徨,请以“在飘雪的季节守候花开”为题目,运用本讲所学的方法,写一段表现自己高三心情的作文片断,不少于200字。

我的片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 “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纳兰容若的一阕词,在飘雪的季节里散开,六角晶莹,带着他孤独的心,在飘散中,守候温暖,等候花开。守候花开。花开是画,花落是诗。

守候花开。花开花落两由之,闲庭信步,一卷在手,偶尔抬头,仰望云聚云散,雪漫远山,等待,历练,涅槃,我们守候心中的理想与信念!

飘雪。雪,纷纷扬扬,遮天蔽地,冷透了心,凝成了霜。飘雪。雪,挥挥洒洒,心灵在飘飞中找寻方向。永不言败,守候花开。看,花开了。听,心在歌唱。

看,所有的梦想在开花。听,年轻的歌声多嘹亮

一念一清净,心如莲花开,却又恍惚不知何去何从。

仿佛一场雾,散了,于是阳光又照进我心灵,温暖又催开了我的花儿。

也许早已有点累,也许心早已疼痛不堪,但我们要坚持,历练,涅槃,相信自己,理想之花定能翩然而开。

撒花红万千,舞花蕊翩翩,馨香满天„„

记住,在飘雪的季节里,努力守候„„

品评:本示例主要借意象借写景来抒情,表现了在凄冷艰苦的季节里守候美丽、花开、希望的真挚感情和执著信念。

二、模拟考场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等待是一种信念,是一种态度,是一种追求,是一种选择。是呀,大自然的冬去春来、花开花谢、潮涨潮落,我们需要等待;人生的成长,机会的把握,形势的好转„„我们都需要等待。请以“我的心在等待”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少于800字;②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③不要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试题价值] 高中生现在面临的不仅仅是学业,还要准备面对各种各样的人和事,而处世态度、价值观、人生观也需要在高中时代就开始确立,所以在高考作文中出现这样的“等待”的题目也是很有可能的。

[思路点拨] 因题目是命题作文,也就不必在拟题上下工夫。根据题目,文眼是“等待”,本文写作的重点就是关于等待的内容。从“我的心”来看,文章应该写的是“我”的心理活动,即文中要写“我”的心情,当然,这个“我”可以是作者自己,也可以是文中的主人公,只有这样,才能拓展思路,才能扩大视野,丰富选材。至于“在”字则是强调要写正在延续的状态。简而言之,“我的心在等待”就是要写我在等待某事出现的情形或对某事的态度。它更适宜写记叙类的文章,当然也可以写议论类的文章。

从立意上来说,可以这样立意:等待是幸福的,因为有希望在前头;等待需要耐心;等待需要先做好准备;消极的等待不会有结果;等待不一定成功,但没有等待一定不能成功;等待合适的时机;等待是为了更好地行动;与其等待,不如主动出击;等待是一种优雅的生活态度;等待有时也是渡过难关的选择;等待中会有机会出现;等待会使人冷静,会孕育新的生机;当我们别无他法改变现实时,等待是一种最好的准备„„

[参考例文] 我的心在等待

冬去春又来,树叶悄悄地给大地换上了绿油油的春装,温煦的和风吹过,树叶在枝头飘拂,它们是那样的悠闲,那样的安静,那样的坦然。因为它们知道,经过一冬的等待,它们的生命又将焕发出更大的活力,自然也能换来更令人神往的明天。

我,一个很有可能跨入理想学府的学生,面对着春去春来,我曾经的等待,在我争分夺秒的努力后,相信会有收获的季节。孩提时,我等待着背上书包时候的到来;少年了,我等待长大;要走出校园了,我等待成功;成年后,我等待爱情。一路走来,我知道不可能一帆风顺,但我有耐心等待,因为等待里,我能实现自己的愿景。

等待中,我们需要勇气。考砸了,我们需要等待,因为那已经过去,你有再多的怨气,再多的后悔,再多的不甘心,都于事无补。我们这时要的是等待,等待下一次的考试,等待下一次证明自己。失业了,我们需要等待,因为不管是因为自己技不如人,还是你和别人一样遭遇裁员,都说明你遭遇了失败,既然我还有缺陷,我就应该等待,在等待中不断充实自己,以后机会来临,就能凭借自己在等待中锻炼的能力和毅力,立于不败之地。失恋了,失去亲人了,失去了最为宝贵的东西„„这一切的不顺心、不如意,当它们来临时,我们都需要有等待的勇气,时间会冲淡一切,它也会证明一切,它也会给你一切。如果你头脑发热,不冷静,不理智,“冲动是魔鬼”,那时雪上加霜,越来越糟,你再来后悔就得不偿失。

有人说,等待就是“我第一百次摔倒,第一百零一次爬起来”期间的养精蓄锐。其实等待的过程就是努力的过程。成功往往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等待中,我们完全应该去努力,机会只钟情那些奋斗的勇士。成功是等待的结果,也是奋斗的结果。等待也是一种享受。等待中,你会饱尝人生的酸甜苦辣,也会让你知道彩虹之前的是风雨。我们失败了会有等待,其实,我们成功后也有等待,等待下一次的成功。这样,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我们都有等待。

尽管“时不我待”,但有时忙碌的结果也许会因心浮气躁而只能收获水中月,镜中花。选择等待吧,它能让我们更成熟,它会让我们更坚强,也会让我们更富足。

现今,我们的祖国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果说,雪灾、地震、手足口病是自然灾害,面对它们造成的巨大的损失,我们能心平气和地等待的话,那么,面对大量返乡的民工,大量暂时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还有因其他原因造成的不如意,我们都有必要去等待,因为中国的发展,让我们有信心去等待,去期待。

我的心在等待,我知道,等待中,有我的信念,是我的一种态度;有我的追求,也是我的一种选择。

上一篇:我正在追梦的路上作文800字下一篇:排除异己-排除异己的故事-排除异己的寓意-排除异己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