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美术上册小伙伴

2024-10-05

七年级美术上册小伙伴(共8篇)

1.七年级美术上册小伙伴 篇一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小伙伴》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教科书上册 《小伙伴》 教学目标设计

1、让学生了解不同姿态的人体比例。

2、通过名作欣赏、讨论、交流,感受线造型艺术的独特和不同线条表现方式所产生的不同感染力,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其合作能力,增加生生交流,和谐同学关系。

3、临摹或者对照图片写生一幅速写人像,体验线造型的艺术魅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优秀线造型作品的艺术感染力。难点:学生能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或感受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写真图片):同学摄影图片两幅(正、侧各一);人体规律示意图;学习资料一份;课笺一份;部分学生作业;学生作业纸若干 学具准备

铅笔、炭画笔、木炭条、炭精条、任意选择一种,钢笔或圆珠笔一支。课堂体验设计

1、画家速写作品欣赏,分小组讨论,完成课笺练习。

2、学生作业点评

3、测量人的头宽和肩宽比例

4、临摹或写生练习。课后体验设计

让学生以同学作为模特,验证、测量、分析、比较人在站立、坐、跪等动态时的人体比例。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情互动导入

1、教师作一“优美动作”引入学生对同学常见姿态的回忆(各自回忆,小组互述和表演)

2、学生叙述、表演。

3、切入正题(板书“校园伙伴”)教师语言设计:“同学们对自己身边的伙伴这么熟悉,有没有想过给伙伴们画张像呢?”或“相处这么长时间了,对身边的伙伴还不了解,可不行!不过没关系,咱们一起给伙伴们画张像,让伙伴们在我们每个人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欣赏、感受、分析

1、想画好一张同学像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但只要咱们细心去体味,去学习优秀作品的表现手法,成功也不是太难。

2、下面我们就先来看看几幅画家的作品。(请各小组根据分发的的材料上图片及其提讨论、分析,得出各组同学对大师作品的感受,填写课笺。从画面构图、线条、动态等方面进行表达)

3、各组评述,教师点评。

4、讲解人体结构的基本规律:

(1)除了在绘画过程中需认真观察、大胆表现之外,一些人体的基本规律、比例也不容忽视,比如一个成年人的身高:站立时约7个头长;……(出示挂图,并要求学生对这一规律在课后进行验证)

(2)另外人体正立时肩胛带与骨盆带成水平状;人体活动时肩胛带与骨盆带倾斜成相反状。(挂图显示)

(3)下面请各位同学用手中的笔或者材料、作业纸,量一量你的同学,看看人的头宽与肩宽的比例大约是多少。(学生现场体验)

5、学生作品评议

好了,看过了大师作品,了解了一些人体结构的基本规律,相信一些同学已经胸有成竹了,不过不要急,我还想请大家帮帮忙,我来南通之前,受我工作学校同学的委托,要我将他们的一些作业带过来请咱们一中的同学帮忙提提意见。

(分发学生作业。学生分小组讨论、评价,将评语写在作业纸上。)

三、教师示范(示范前征求学生意见,示范时讲清要点:构图、动态、线条等)

四、学生练习(要求学生对照学习材料上的方法、步骤进行临摹或者写生,教师巡回辅导。)

五、展示评价(先小组自评,然后大组评议,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六、结束语

同学们在今天这一节课中的表现,让我感觉到一种非常和谐的气氛,这是你们同学间彼此互帮共进的结果。希望同学们继续保持这种良好的氛围,团结奋进,勇攀高峰!教学反思

这节课之所以这样设计意在让学生参与到绘画的实践中来,同时更直观形象的感受到人的不同的比例。这样也锻炼了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合作的精神。

2.七年级美术上册小伙伴 篇二

以学生为中心, 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是目前社会关注的核心问题, 也是教育界通过教育改革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课程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每门学科的课程标准在不断地调整, 教材的内容依据课程标准在适时更新, 七年人教版地理新教材已完全投入使用。为研究七年级人教版地理新教材的改进情况, 本文从教材的章节组成、内容设置、活动安排、图文结构、材料分析等方面对新旧教材的差异做对比分析。

二、七年级人教版地理上册新旧教材差异分析

(一) 教材章节组成

七年级人教版地理新教材的章节内容有一定改动, 新旧教材都由十章组成, 每章的标题和排列顺序没有变动, 只是部分单元的某一节内容做了调整 (如附表1) 。

如第一章的“地球和地图”部分, 新教材的第三节由旧教材的“地图”改为“地图的阅读”, 把“地形图的阅读”作为一节单独列出;第三章“天气与气候”中的第二节和第三节有一些变动, 第二节由“气温和气温的分布”调整为“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第三节由“降水和降水的分布”调整为“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其他章节内容没有变动。

(二) 新教材内容的调整

新教材在章节变动的基础上, 内容构成及表现形式也做了适当的调整, 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的内容增多, 大部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1. 新教材序言的调整

中学课本中的序言主要介绍这门课程学习什么, 怎么学的问题, 好的序言对学生有一定的激励作用。新教材中序言的编写方式进行了很大的改进, 如在阐述学习地理的用途方面, 旧教材采用直接陈述的方式说明了学习地理的好处, 而新教材则是通过以下几个问题“地理课学习什么?学习地理有什么用?怎样学习地理?”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 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同时点明了本门学科的学习方法、学习目标。另外, 在序言中阐述学习地理用途的篇幅增加,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地理要素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着重说明学习地理的重要性, 人们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地理。在学习地理的方法上重点强调了学习地理不仅仅是在教室的课堂中学习, 更重要的是利用大自然这个有效课堂, 侧重强调课外实践对学习地理的重要性。与旧教材相比, 新教材序言编写方式的改变使学生更明确学习地理的方法和途径, 为学生学习地理做了很好的铺垫。

2. 教学内容的调整

新教材内容的阐述方式更简单, 通俗易懂, 如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的描述, 去掉赘述, 直接切入主题“地球是人类的家园”。

新教材阅读材料的选取与旧教材相比更能直观地说明问题, 根据实际教学情况, 对部分材料的顺序做了适当调整, 删掉一些抽象的、难度大的教学内容, 新教材阅读材料侧重于更清楚地说明一个问题, 而不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目的而大量地罗列课外资料。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很多,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有针对性地查阅相关资料, 所以教材不需要在这部分用太多的篇幅。阅读材料的改动为中学地理教师处理教学内容留下一定空间, 同时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材正文内容的设置更合理。首先教材中与生活联系密切的教学内容增多。如“天气与气候”这部分教学内容, 编者利用与生活联系密切的天气预报做切入点, 通过人们关注天气的方式以及从中获取相关信息的途径说明影响天气变化的因素。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同时又表明学生学习的是身边的地理、生活中的地理。其次, 教材剔除难懂低效的教学内容, 如类似于“东西半球的划分方式”这样的知识点已被删除。东西半球的划分是历年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难点, 也是很多教师作为重点讲解的内容, 内容难度大, 学生不易理解, 教学时通常要占用很多课时。再如“人口与人种”这一节, 新教材去掉了“图4.2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图”, 我们知道, 在旧教材中这是一幅说明人口增长原因的示意图, 以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结构特点及现有的知识水平, 仅仅根据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关系就可以分析掌握人口增长的原因, 而类似于“天平”这样的简单的图示来演示出生率、死亡率及人口增长之间的关系似乎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在新教材中增加了世界各大洲或地区人口总数和平均人口增长率, 这些数据更便于学生认识世界人口数量大、增长过快、问题严峻等人口现状。再次, 新教材中一些重要教学内容回归教材正文, 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内容中高低纬度的划分标准, 反映天气信息的重要载体—卫星云图等。最后, 新教材内容衔接更合理, 知识点准确到位。如“地球的运动”这部分教学内容, 为了增强学生对温度带的直观认识, 教材增加了有关“回归线”和“极圈”的相关介绍, 并说明了“极昼”和“极夜现象”, 为学习温度带的相关内容做铺垫。

新教材中更新了一些插图的内容, 如“经纬网的定位”教学内容中的关于“确定某一点经纬度”的插图资料, 其时间由2001年更新至2011年;再如, 地球公转示意图也做了适当的调整, 注释中明确指出此图是“北半球的二分二至日”图, 并且在地球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太阳直射点箭头的指示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二分日时, 太阳直射点的箭头清楚地指示赤道的位置, 立体感很强, 使学生能更清楚认识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位置及变化特征。

新教材中活动的设置有大幅度的更新, 新教材活动主要有两种类型:问题型活动和操作型活动, 在两种活动中, 小组合作方式贯穿于始终。

第一, 操作型活动增多, 活动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增强, 如“演示地球自转”活动的设置, 在旧教材中, 活动中只提供了手电筒和地球仪两种教具, 让学生通过这两种教具演示并证明地球存在昼夜现象, 并没有让学生通过这个活动更深入地挖掘地球存在昼夜交替及其原因。而新教材中这个活动设计做了很大的调整, 活动设计如下:“通过手电筒模拟太阳, 地球仪模拟地球, 演示地球的自转, 观察昼夜的存在、昼夜的变化。”前者的实验设置只能说明一个问题, 而后者则可以说明一系列问题。此外, 新教材的活动设计简化, 更贴近生活, 实用性更强。如“多变的天气”这部分教学内容, 学生通过收看天气预报, 通过测量学校一周的气温和降水的变化来了解学校的天气特征, 这个问题设置引导学生学习身边的地理, 关注和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事物。新教材还增加了其他形式的操作型活动, 如“人口与人种”这一节, 教材以“人口多好, 还是人口少好”为辩题在班内组织一次辩论会, 活动留给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 搜集资料, 选择自己的立场, 展示自己的途径, 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不同方式发挥自己的特长, 在提高学习地理兴趣的同时,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第二, 问题型活动。问题型活动与旧教材相比更简单实用, 如在“阅读和绘制地图部分”, 旧教材选了两个题, 一个题的前半部分主要回忆知识点, 后半部分用来考察地图三要素中的“方向”, 而“比例尺”等相关知识另设一题。新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考察相对简单, 剔除了知识点的回忆, 仅仅通过一个简单的小题就完成了对三要素知识点的反馈。此外, 教材中问题型活动的设计更贴近于生活, 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这部分教学内容活动中的第二个问题:“用你所熟悉的事物作比较, 感受地球的大小。”这样的活动使学生可以通过身边的事物对地球的大小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在“利用经纬网定位”教学内容中的第二个问题, 让学生通过媒体查阅最近发生的重大事件, 利用经纬网的相关知识确定事件发生的地点。教材通过这种和实际生活联系密切的活动来反馈印证学生所学内容。

通过以上分析, 七年级人教版地理上册教材, 无论是在章节构成、内容结构、材料安排还是活动设置都在旧教材的基础上有所改进, 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发展, 尤其是在新课改所倡导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方面更为突出。但通过分析, 我们不难看出新教材在编写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三、存在的问题

(一) 教材的编写理念相对保守

教材中有一些内容的处理比较保守, 如序言中的“世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名前十位的国家和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的设置, 教材中采用这两幅图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地图在学习地理中的重要性, 在中学阶段必须学会运用地图。这两幅图的注释以陈述的形式说明这两幅图所体现的教学内容, 实际上这是两幅比较简单常见的图表, 只要教师教会学生读图的方法, 学生可以很轻松地从图表中提取文字材料蕴含的信息, 教材在编写时没有必要用大量的文字阐述这样两个事实。同理, 在“世界的气候”这部分内容中的“图3.25根据图表中的信息说明其展示的气候类型特征”, 教师只要根据图中的信息适当启发引导, 学生就会很轻松地得出气温和降水的特点, 并概括出气候的特征, 但教材中并没有采用任何方式渗透这些信息, 而是直接给出知识点, 这样使很多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机会, 从而影响自我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从以上两个案例可以看出, 教材在某些问题的处理上相对保守。

(二) 教材编写的细节上存在一些问题

仔细阅读教材, 我们不难发现, 教材编写的细节上存在一些问题。在“地球的运动”这一节中存在箭头指向不明确的问题, 如“图1.19地球的五带”这幅图中南温带和北温带具有相同的气候特征, 而图中在标注温度带的气候特征时, 箭头仅指向北温带, 而忽略了南温带。再如, 这部分内容中关于生活在不同温度带气候特征的描述, 居住在温带地区的居民应根据自己的体会说出这里四季气候的特征, 而不是把寒带和热带的气候拿来对比, 因为居民不一定有机会体验寒带或热带的气候, 尤其是四季的气候变化, 所以这样描述温带的气候特征有些牵强。同样, 在“世界的气候”部分, 阅读材料中“柯本和他的气候分类法”, 这段材料的选取不合适, 这段材料说明了柯本以气温和降水为指标将气候分为五个基本气候带, 成为以后许多气候分类的基础, 但这不能说明没有其他的气候分类法, 材料中也没有明确说明目前我们学习的气候类型是以气温和降水为指标进行分类的。选择这段材料的目的如果是为了说明气温和降水是反映气候的两个基本指标, 这段材料阐述不到位;如果为了说明柯本是一位非常有影响力的科学家, 材料中又没有介绍其证实气温和降水是反映气候指标的伟大历程。这部分内容应调整为重点阐述气温和降水是反映气候的两项基本指标比较合适。教材中还有其他的一些细节问题, 如图幅的大小不一致等。

四、解决措施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依据实际的教学情况, 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节奏, 如在条件相对好的城镇地区, 教师可以利用当地有利的条件, 以课程标准和教材为准, 通过有效方式, 寻找适时合理的教学材料, 如可以利用世界经常发生的重大事件、网络图片、谷歌地图等资源来弥补教材材料和信息的不足。同时教师可以适当增加课堂操作型活动, 增加学生动手实践机会, 使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条件相对较差的乡村地区, 教师可以适当增加课外实践活动, 利用乡土地理资源弥补课堂教学资源和信息的不足, 提高学生课外实践能力, 如学生可以根据雨量筒的设计原理, 利用身边的资源自制雨量筒, 测量自家附近或校园里的降水量。

3.七年级上册综合测试题 篇三

A.2 B.-2 C.4 D.-4

2.已知31=3,32=9,33=27,34=81,35=243,36=729,37=2187,…,由此推测32015的个位数字是( ).

A.3 B.9 C.7 D.1

3.图1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则原正方体中与“中”字所在的面相对的面上标的字是( ).

A.我 B.的

C.梦 D.国 图1

4.一种上衣每件成本为60元,按高出成本价的25%标价出售,后因库存积压,又按标价的80%出售,每件上衣还能盈利( ).

A.0元 B.1.5元

C.4.8元 D.5元

5.如图2,AB∥CD,直线EF分别交AB、CD于点E、F,EG平分∠BEF.若∠1=72°,则∠2的度数为( ). 图2

A.36° B.54° C.45° D.68°

6.已知线段AB的长为12cm,先取它的中点C,再画BC的中点D,最后画AD的中点E,那么AE等于 cm.

7.若单项式ax2yn+1与-axmy4的差仍是单项式,则m-2n= .

8.如图3,将长方形纸片的一角折叠,使顶点A落在A′处,EF为折痕,再将另一角折叠,使顶点B落在EA′上的B′点处,折痕为EG,则∠FEG等于 . 图3

9.如果|a+2|+(b-1)2=0,那么代数式(a+ b)2015= .

10.元代朱世杰所著的《算学启蒙》里有这样一道题:“良马日行二百四十里,驽马日行一百五十里,驽马先行一十二日,问良马几何追及之?”请回答:良马 天可以追上驽马.

11.(1)计算:

-1100-(1-0.5)××[3-(-3)2];

(2)先化简,再求值:

x-2(x-y2)+(-x+y2),其中x=-2,y=.

12.如图4,∠AOB=α,∠COD=β,OM、ON分别是∠AOC、∠BOD的角平分线.

(1)若∠AOB=50°、∠COD=30°,当∠COD绕着点O逆时针旋转至射线OB与OC重合时,如图5所示,则∠MON的大小 为__________;

(2)在(1)的条件下,继续绕着点O逆时针旋转∠COD,当∠BOC=10°时(如图6),求∠MON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3)在∠COD绕点O逆时针旋转的过程中,∠MON=__________.(用含α,β的式子表示).

图4 图5 图6

13.解方程:(1)3(x+4)=x

(2)-1=

(3)已知关于x的方程=x+与=6x-2的解互为倒数,求m的值.

(4)某商品的进价为100元,标价为140元,商家要求该商品以利润率为5%的售价打折出售,问可以打几折出售此商品?

4.七年级美术上册小伙伴 篇四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第二册第28课《小伙伴》第二课时。

教材简析:

《小伙伴》是一年级下册第七组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以“好思想,好品质”为主题,与前一组体会的我们的生活多么快乐、多么幸福联系起来,组成反映儿童生活的大单元。故事童趣盎然,作者的意图蕴含在故事之中,孩子们通过阅读、比较、感悟、想象,就会懂得其中的道理:要用实际行动给予别人最需要的帮助。

教学理念:

“想象是一切创造力的源泉”,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在本课的设计中,我充分挖掘语言训练点,激发学生想象,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整个教学过程,是以阅读、体验、感悟、想象为手段,力求贯彻“以人为本”,“以读为本”,让学生通过阅读、想象、讨论、表演,理解文章内容,体验人物情感,感悟课文蕴含的道理,使语言训练与情感体验和谐共振。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理解和积累“丢失、粗心”等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能力目标:

1、抓住重点语句体会语感、领会感情,启发学生合理想象。

2、通过朗读对话和表演,培养读中理解,读中悟情的朗读能力。

(三)情感目标:

懂得伙伴之间要互相帮助,激发孩子们关爱他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词句意思,激发孩子有帮助他人的愿望和行动。

2、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感受人物的思想感情,启发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教学过程:

一、图文结合,感知内容。

1、复习导入。

小朋友,你们喜欢春游吗?(喜欢)上火车吧!只要我们能快速地通过这些隧道,就可以到达了。(激趣,在火车道上出示多个遂道每个隧道带有一个生词,读对了,就发出“咔嚓”声通过。)

[以游戏形式复习生字,让学生充分享受识字的乐趣。]

2、了解课文内容。

(1)出示春游画面,让学生按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四要素说出图意。

(2)这里的景色太美了,你们看,还有一群小伙伴也来这里游玩,你想认识他们吗?请他们自我介绍一下。

(画面显示小朋友介绍自己的名字和玩得开心的情景)

(3)出示春游画面,问:“到了中午,小伙伴们都在吃午餐,只有玛莎站在一旁。玛莎到底遇到了什么事呢?”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并在不明白的`地方打上“?”。

[这一设计,巧妙地利用插图,启发学生想象和思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

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4) 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没有读懂。

(5) 学生说出玛莎遇到什么事,并问:“这时,你认为玛莎最需要什么?”

二、 指导朗读,培养语感

1、导语:那么,她的小伙伴们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小朋友想知道吗?

下面,我们先看看维加是在怎么说、怎么做的?请你们自由读四、五自然段,并画出表现他们神情态度的词语。

2、让学生说说维加是怎么说,怎么做的?(贴上维加的图像)

①学生回答后,教师在维加的图像旁写上:问、说。

②让学生想象维加的神情并表演她“一边大口吃面包,一边说…”的情景。

③指导学生通过对维加神情态度的想象和“真糟糕”、“一边??边??”的理解,说说自己的体会,引导学生体会维加对玛莎的关心只限于同情,而没有具体行为。

④指导朗读,读出维加对玛莎的同情。(范读、同桌互读、男女分角色读)

⑤归纳学法:读??画??想??读(首先引导学生讲,然后老师加以补充、纠正)。

3、让学生根据学法,自己学习第五、七自然段。

①学生说出安娜怎么说、怎么做的?(贴上维加的图)

②学生回答,教师在安娜的图像旁写上:说、说。

③出示安娜说的话,引导学生解疑。(主要解决重点词:“粗心”、“大概”、“保管”等)

④让学生从安娜说的“真粗心”想象她当时说话的神情和态度。

⑤指导朗读,重点指导读好:真粗心!

a、老师范读,学生评价。

b、学生模仿读,比赛读,学生评价。

⑥分角色读安娜和玛莎的对话。

4、过渡:同学们,听到维加和安娜说的话,安东又是怎么做的呢?贴上安东的图像)

①老师范读第八自然段,学生用“○”标出最能体现安东对玛莎的态度的动作词语。

②让学生说出表示动作的词。(师在安东的图象旁板书:走,掰,放,说)

③从安东的动作和说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④安东对玛莎的关心还从哪些词中可以看出来?

重点抓:“什么也没说,大一点儿”,引导学生更深入体会安东给予玛莎行动上的关心,给予玛莎迫切需要的东西。

①质疑:有什么不明白?(考考学生对“赶快”的理解,若学生不能提出,老师提示)

②为什么要“赶快”?安东这时是怎么想的?

③指导读好重点词语和安东说的话。

5、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全文。

[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阅读、品味,同时引导他们想象揣摩人物的神情、态度,进而体验人物内心,并通过想象、体验,使学生领悟出来的思想感情向深刻性、丰富性升华,从而达到语言训练与思想教育和谐统一,并在发展语言同时发挥了想象力,发展了思维能力。]

三、互动交流,各抒已见

你认为这三个小伙伴谁做得最好,为什么?(人人发表,组长记录后派代表上台发言)

[这一设计,体验新课标中倡导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同时通过交流,形成情感共鸣,让学生更深地体会到:要用实际行动给予别人最需要的帮助。]

四、尝试表演,深化认识。

1、小组分角色表演。(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玛莎会对安东说些什么话?安东会怎样回答?维加和安娜听后有什么反应?)

2、选几个优秀小组在班里演出。

a、演出问小演员:为什么要这样演?

b、问小观众:你认为谁演得好?为什么?

[这一设计,把“情景教育”和“语文实践活动”融为一体,培养了学生独特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想象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你想对哪个小朋友说一句话。

4、像课文这样的事,你碰见过吗?当时你怎样做?学后,你要怎样做?

[这一环节设计,体现了“生活中的语文”这一课标新理念,让学生把学习语文时受到的教育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把语文运用到生活中去,而且在想象和表达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附板书设计:

28、小 伙 伴

维加 问 说 走、掰、放、说

说 说 玛莎 安东

5.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2012 篇五

第一课

你 我 他...........................................................................第二课

卡通故事...........................................................................第三课

画家笔下的色彩...............................................................第四课

标志设计...........................................................................第五课

喜庆吉祥的民间艺术......................................................第六课

让图标说话.......................................................................第七课

书画的点画之美...............................................................■

中国美术作品概览

(一)......................................................第一课

画画你 我 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说出身边人物和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了解表现人物特征的方式,能够大胆地运用某种造型方法表现同学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欣赏作品以及指导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教学重点】人物的脸形和表情。【教学难点】人物肖像画的表现。【教学课时】共2课时

【课前准备】各种特征的肖像画和摄影作品,以及相关材料。【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新课导入

1、同桌之间相互说说对方的特征。

2、说说对方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仔细观察,你的同桌有哪些比较明显的特征?(如脸型、五官、发型等)。

4、用较为简洁的语言说说自己的特征(如脸型、五官、性格等)。

二、新课教学

1、作品分析:宫六朝的一副素描作品——《小女孩》 出示作品:

学生观察、讨论人物特征。教师简单介绍《小女孩》。

2、作品分析:罗中立的一张油画作品——《父亲》 出示作品:

学生观察、讨论、猜想人物特征。

3、比较刚才所看的作品,让学生说说感受、特征,教师总结。

4、教师发一些头像素描作品(复印件),让同学们相互讨论,把老农的质朴、善良、勤劳的品性生动地表现出来。

5、临摹练习:让学生选择一副画家的肖像画作品来临摹,仔细地体会画家的用笔技巧。

(教师行间指导:表扬较为好的,纠正差的。)

三、本课小结

1、本课教学内容概述。

2、本课学习情况小结。

3、布置下节课任务。

第 二 课 时

一、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都积极参与讨论,作业也完成得不错,但有的同学在临摹作品时没有仔细观察,我们来看一看这些同学的作业有什么问题?

二、教学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五官的比例关系,重点关注五官在不同角度观察时的特点。

2、和学生一起分析人的眼睛、鼻子、嘴巴在正面、3/4面、侧面观察时的特点,使学生感受结构关系,培养体积观念。

3、展示凡·高、毕加索、莫迪格利阿尼等画家的头像作品。

(在表现人物形象特征时,可以恰当地夸张局部特征,更能生动地表现人物特点。)

三、练习

1、为自己或同学画一副肖像画,注意人物特征的把握,大胆的表现。(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习作展示:选出特征把握较好的作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评价标准。

四、小结

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用画笔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人物的特征不仅可以通过脸型、五官、发式、神态表现,还可以通过人物的动作、服装、道具等多方面体现出来。可见,只要我们细心地观察生活,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第二课

卡通故事

【教学目标】

1、通过卡通画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卡通画的主要特点,帮助学生提高观察生活的能力,加深对文化、历史和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在欣赏与创作中对所学知识的渗透理解。

2、过程与方法:欣赏、思考、讨论、练习、自我评价与老师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教学,增添学生的幽默与智慧,激发学生寻找生活的神奇与乐趣,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教学重点】卡通画的特点

【教学难点】突破学科本位,建立学科间互相联系,实行跨学科的探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课时】共2课时

【课前准备】多媒体电脑、学生自备卡通画书、课本。【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1、提问:你们最喜欢的卡通画、卡通片或卡通人物是什么?

2、教师:《米老鼠和唐老鸭》是我们很多人喜欢看的卡通片,我们一起来欣赏其中的一个片段。(播放《米老鼠和唐老鸭》VCD)

3、提问:《米老鼠和唐老鸭》有哪些特点最吸引我们?

教师:我们喜欢是因为米老鼠和唐老鸭的造型夸张、可爱、幽默,故事情节充满了智慧。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卡通画的造型方法,请同学们欣赏课本第6页的范画。

三、新课教学

1、板书课题;我的故事。

2、引导学生欣赏课本第6页的范画。

3、结合作品欣赏,向学生讲解卡通画的主要特点:造型夸张幽默;色彩鲜艳;表现语言简洁、生动幽默。

4、课堂活动一

讨论:以课本中图片为例,说说卡通画是从哪些方面表现紧张、静止等情景的。(启发学生在这些范画中找出表现声音、运动、速度、音乐的画面。)

5、课堂活动二

讨论:观察课本中的卡通画图片并扮演喜、怒、哀、乐的表情,说一说卡通画是怎样表现丰富的面部表情的。(教师出示喜、怒、哀、乐各种不同的面部表情图片以供参考分析。)

6、课堂活动三

趣味填图练习:请学生分别表演举重、射弹弓的动作及表情,再将课本第8页第二行的范画填入适当的面部表情。(注意要点:动作与表情要协调。)

四、学生作业

选一副自己喜爱的卡通画进行临摹。(教师行间指导)

五、本课小结

本节课讲述了卡通画的特点和卡通画在形象、表情、装扮和情节诸方面都运用了夸张手法。使同学们进一步的认识了卡通画,希望同学们课后多欣赏并收集一些有趣的卡通画,不断丰富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第 二 课 时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复习导入

1、卡通画的特点及卡通画在形象、表情、装扮和情节诸方面都运用了夸张手法。

2、展示部分学生收集的卡通图片。

三、新课教学

1、课堂活动一:看图和故事,尝试进行表演

在一个大森林里,有一只熊笨笨和老鼠聪聪同住在一个树洞里。老鼠聪聪经常偷熊笨笨的食物吃,而熊笨笨却怎么也抓不住老鼠聪聪。在烦恼中,熊笨笨想出了一个奇妙的方法。熊笨笨买了一瓶呕吐药喷在奶酪上,自己假装睡在太阳下“哼、哼、哼”的打鼾。老鼠聪聪见状,以为熊真的睡着了,于是偷吃了奶酪。结果老鼠聪聪马上就大喊肚子疼,把所有食物都吐了出来。熊笨笨见状高兴的直拍手,最后带着满意的笑容靠在树上睡着了。老鼠聪聪被整得狼狈不堪,咬牙切齿的说:“我要报复你”。老鼠聪聪也想出了一个奇妙的报复计划,它趁熊笨笨睡熟后把超辣辣椒粉撒在熊的柠檬汁里。熊笨笨醒来后感到口渴了,于是随手拿起柠檬汁一饮而尽。突然,熊笨笨的脸“刷”的一下,双耳喷气,辣得口中吐火,一副难受的样子。

老鼠聪聪笑得前俯后仰。有了这个教训后,熊笨笨和老鼠聪聪只好握手言和,块块乐乐的一起生活。

分角色表演:角色1:老鼠聪聪

角色2:熊笨笨角色

3:旁白

2、课堂活动二:分小组分角色表演故事,评选一个最佳小组。

3、赏析课本第8页的卡通画《进球》。

(看卡通画讲故事,让学生说说漫画《进球》表现的是什么内容,作者是怎样表现场景和心理感受的)

4、课堂活动三:两三个学生为一组,分别讲述“我的故事”。(注意情节性和故事性)

四、学生作业

任选一副课本第7页的卡通画,3人为一组共同编一个有趣的故事。

五、小结

学习情况、课堂纪律小结。

第三课

画家笔下的色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色彩及色调给人的感受。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学会多角度的欣赏美术作品,能够分析美术作品中色彩的象征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尝试运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抒发内心的感受。

【教学重点】发展学生的表现能力,并把所学色彩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教学难点】突破学科本位,建立美术、音乐、文学之间彼此联系,实行跨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课时】共2课时

【课前准备】录音机和不同风格的音乐片段。【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组织教学

展示冷暖色调布置的房间图片,同时播放冬天刮风、下雨的声音。创设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1)在一个非常寒冷的天气里,外面刮着风,下着雨。你 外出归来,先后走进这两间房,分别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让学生回答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师生互动。提问:(2)两间房为什么给人的感觉会不同? 学生回答,老师暂不总结。

老师:这个问题,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重点学习的课题。

二、新课教学

板书课题:向日葵

1、展示两组色彩卡片,与学生共同分析。a 红

b 蓝

绿

提问:这些颜色会让我们联想起什么?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

2、展示课本11页风景图片。

提问:同一风景,画面色调不同,给人感觉相同吗?

师生共同小结:“不同的色彩给人的感觉不同。”色彩的这一特性常被运用到艺术作品中,用它来营造气氛和传达情感。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了解色彩富有表情,具有强烈的感情性。六个基本色相(红、橙、黄、蓝、绿、紫)的心理效应是色彩感情性表现的重要基础。

举例:欣赏课本12页作品《猴子吹号》。提问:这副画在色彩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小结:在我国传统观念中,红色往往与吉祥、好运、喜庆相连。这副画以红、黄色为主配以红、黄色的对比色蓝、绿色,画面色彩饱和强烈,营造出了一种“普天同庆”的喜庆气氛。

3、展示课本15页色彩搭配的图片。

提问:同一种颜色在不同色彩的衬托下,给人感觉相同吗?

通过回答,提出色彩搭配知识。如:服装的色彩搭配、家居的色彩搭配等。让色彩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认识到掌握色彩知识的重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4、展示不同形状、笔触的色块图片。

提问:同一种颜色,呈现出不同的形状、笔触时给人感觉相同吗? 通过回答,让学生了解色彩能够表达情感,而且当它依附的线条、形状不同时,能够加强或减弱色彩给人的感受。

5、欣赏:凡·高—《向日葵》

提问:凡·高的画,用笔、用色都很有特点。为什么呢?

讲解:色彩作为绘画表现的手段对人的视觉情感产生刺激作用。这是由于人在大自然的生活体验中形成的色彩心理反应。《向日葵》用响亮的黄色和奔放有力的笔触,把向日葵绚丽的色泽、饱满的轮廓描绘得淋漓尽致。从画中,我们会感受到画家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三、课堂活动

(1)播放两首不同风格乐曲的片段。

引导学生体会这两首乐曲的主题、意境和节奏。

提问:如用色彩、笔触在纸上来表现这两首乐曲的意境、情绪、节奏,你会如何表现?

(2)布置下节课的活动内容:春、夏、秋、冬四季的色彩表现,并让学生做好准备。最后,在优美的音乐声中下课。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上节课所讲的部分内容。

二、播放描述春、夏、秋、冬四季的文学作品片段。引导学生表述对四季变化的情绪感受。

三、用色彩和笔触表现自己对四季的感受。提示:无需具体形象,用单纯的色彩组合,大胆尝试色彩的混合使用。

四、学生练习,老师巡回辅导,给学生提供参考。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提示学生在练习过程中,(1)既抓住四季色彩的共性,同时也要有个性的发挥。如秋天,有的关注的是晴朗的天空、金色的大地、丰收的果实,画面呈现明朗欢快的色调。有的则关注秋风、秋雨、落叶,画面呈现出悲凉的色调。(2)注意画面笔触的变化,笔触与色彩的结合。

五、学生自评作业并进行课堂总结。

作业完成,请两三位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分析:说明四季给自己怎样的感受,为什么采用这些颜色、笔触来表现。并将自我评价形成的肯定意见。

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评价。评价目的:鼓励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因此,评价是要关注学生的个性、感受,鼓励学生,使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机会和希望。加深学生对色彩的心理效应的认识。并通过色彩、笔触去体会中外优秀美术作品丰富的精神内涵。

第四课 标志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标志的学习,了解标志的作用、分类和艺术特点。

2.结合校园生活,设计学校、班级、运动会标志,在了解设计流程的基础上,基本掌握标志设计的创意方法,并通过创作和交流,提高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学重点

标志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教学难点

在理解标志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校园、班级、运动会标志设计。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猜看

(出示一组标志图形)

问:同学们,你见过以下标志吗?能说出它们各代表了什么? 问:什么是标志呢?

用一种图形和文字代表另一种事物的符号。

人类文明进入20世纪以来,标志设计的运用涉及社会的各方面,包括政府机构、学校、学术团体、工商企业以及文体活动等,大到国徽、国旗,小到私人标志。

二、调查研究

从每组收集的标志中,大家分析一下,它们在设计上的特点。

标志主要分为商业性标志和非商业性标志两大类。它们的表现形态一般采用具象、抽象、数字、文字、字母或综合的形式,设计上要求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图形的表现形式,不受任何语言、文字的限制,国际性较强。

三、分析标志的表现手法

1.具象型标志

出示“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标志

标志中被心形图案衬托出白色图形,既是一只手,又是一只鸟。心形图案在标志中象征爱心、热心和无私奉献精神;手在标志中象征具体的帮助行为;鸟在标志中象征灵活的帮助和友好的志愿者。2.抽象型标志 出示“奥运会”标志

标徽是在1920年的安特卫普大会首次采用的,五环象征世界五大洲(欧、亚、非、美、大洋洲)的人民和平共处。

3.汉字型标志

出示“永久”牌自行车标志

将牌名“永久”二字变体为自行车及骑车的人,直接展示商标名称、商品的形态特征和使用功能。

4.字母型标志

出示“可口可乐”饮料标志

以流畅、圆润、飘舞的线条写出名称文字,寓意可口可乐饮料是一种爽口、爽心,能使人焕发活力的饮料。

5.数字型标志

出示“1997年香港回归”“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专用标志 6.综合型标志 出示“中国铁路”标志

问:你能从标志的图形中想到什么?能看出什么汉字?

联想火车机车车头与铁轨,以多意形态同时传达了汉字“工人”,内涵丰富,形态简洁。虽然创作于50年代,用当时的艺术标准衡量,已属佳作。即使在今天,依然是一件具现代设计意识,不可多得的典范性作品。

归纳:通过上面的学习,同学认识了标志的类别,但怎样区分设计的优劣,这需要有一种评判的标准,了解这些标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和设计标志。

四、标志设计的主要原则

用四个字概括“简、准、奇、美” 1.“简”:(出示“联想”标志)

表现形式简练,形象清晰,容易辨认和记忆,让人一看就明了。

以“联”字的汉语拼音的声母“L”构成反转对称。标志形象引人注目,形象结构方中有圆,以简约的形态关系,体现其丰富的蕴涵,即联想意味着创造,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2.“准”(出示“射击”标志)传递信息明确。

3.“奇”(出示“玛莎女子学校”标志)形象独特,构思新颖。

4.“美”(出示“2008年北京申奥”标志)

给人突出的印象,好像是一个人正在展示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太极拳,又像一个具有动感的五角星,象征主办国的地位;它采用了我国民间的结绳艺术的形象,把奥运五环巧妙地编织进去;那流动的弧线和其中的“飞白”,充分展示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神韵。图案简洁,信息量大,既富有民族特色,又具有时代特点。

归纳:一个好的标志必须是:

1.形象简洁明了,易识易记。2.有视觉艺术的形式美感。

3.形象独特,让人一看就能联想到该标志代表什么。所以标志也被称为“视觉语言”。

五、动动手

尝试为自己学校的公共空间设计一个具有一定功能的个性化公共标志。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课的知识

标志设计的主要原则

二、欣赏标志:

1.日本植树节

问:你知道这是什么标志吗?标志的造型有什么特点?寓意是什么?

此标志形象生动有趣,可联想到树与鸟、树与人、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关系。2.北京工艺美术学校

问:猜猜看此标志是什么汉字,还可以从中看出什么?有什么寓意?

美,北京工艺美术学校。还可以看出两只交叉的手,此标志表示用美术的方式进行人与人的交流。

3.日本亚洲航空公司

问:你能从图形中看出它与航空的关系吗?

机场的跑道和飞机起飞的速度感。4.“迪斯尼乐园”标志(美国)

问:此标志以什么形象作为标志?给人以什么感觉?

用著名的米老鼠的形象作为标志,采用了 拟人的手法,给人以开朗、幽默的感觉。设计过程

三、2008年北京奥运标志的设计思路流程 1.设计信息的收集:中国、北京、奥运会。2.设计元素的综合分析:民族、文化、运动。3.设计图形的确立:篆刻、“龙”、“京”、武术。4.设计信息的准确传达:整合。

2008年北京奥运标志,设计师站在民族文化的角度,把代表中国文化的篆刻艺术运用在设计作品中,充分肯定了“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一艺术观点。

为全国第九届运动会会徽设计一下:

标志以代表第九届“9”字构成动感跑道和体育场,以代表全国运动会简称“CS”组成燃源圣火和起舞火凤凰,红蓝绿橙代表运动会多姿多彩,整个图案具

有运动感、速度感的现代表现形式,体现中国跨入新世纪的运动盛会。尝试练习

四、动动手

同学们可采用以上任何一种制作方法,为学校运动会设计标志。设计前,请思考和讨论班级特色。

总结:

标志存在于我们社会的每个角落,适用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在现代社会中,标志已不仅是一种单纯的视觉符号,而且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强大的社会功能。

以上我们欣赏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标志作品,对标志的作用和设计原则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尝试设计了一个标志,这对我们动脑、动手设计标志奠定了一个基础,希望大家从这节课以后,就开始注意观察、收集素材,构思一个标志,表现方法不限,下一节课我们将运用形状和色彩将自己的构思表达出来。评价 评估:

1.设计意念是否具有原创性,同时能表达班级的运动会特点。50% 2.设计的构思是否有步骤及清楚发展。20% 3.设计技巧。例如点、线、面、色彩的安排与配合。20% 4.设计的用心程度。10%

第五课 喜庆吉祥的民间艺术——剪纸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激励学生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与技能: 掌握剪纸艺术的基本制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了解剪纸艺术的相关知识。教学重点: 剪纸的表现手法及基本装饰纹样的学习教学难点: 剪纸作品的制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师范作、材料及工具(剪刀、小刀、蜡光纸、固体胶、草稿本、铅笔、橡皮)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播放视频展示过年的喜庆活动

2、提问:春节期间人们是进行哪些活动表现喜庆吉祥的气氛?

二、剪纸的表现手法

1、多媒体出示剪纸图片

2、出示问题(剪纸艺术的寓意、内容)

3、归纳提炼

三、纹样学习

1、认识讲解纹样

2选择适当的形状来装饰喜鹊

3、归纳提炼

四、剪纸制作方法

1、出示剪纸三步骤展示图(画、刻、剪)

2、视频讲解剪法与刻法

五、学生创作

1、出示活动要求

2、巡回指导

六、展示评价

1、提出展示形式(上讲台)

2、投票评价,提出要求

七、拓展

1、剪纸镂空图案在生活中的应用

2、剪纸姑娘舞蹈视频欣赏

第五课 喜庆吉祥的民间艺术——中国结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感悟中国结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知能力,了解和认识中国结的文化内涵。

2.掌握中国结(平结)的基本编织方法,并能用于实践和感受实践的乐趣。

3.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平结的基本编织和实践应用。教学难点:1.探究结型的技法。

2.领会编织精神实质,提升情感价值。

教学准备:实物、工具材料、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生活情景表演。(教师设问,学生回答。)

2.师生互动,用最快的速度打一个结。观察比较师生打出的不同结形,有活结、死结、蝴蝶结等不同结形,哪一种更美观?哪一种更实用?我们的祖先很早以前便学会了打结,且“结”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结”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具有美好意义的。远古先祖在文字发明之前“结绳记事”、“以绳德厚”;有文字之后,“结”与“吉”同音,它承载着我们对亲友真挚的祝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出示课题:中国结

(探究中国结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平结的基本编织和实践应用

平结是一种古老、实用的结形,有高低相等、不相上下之意,又有平稳安定之意,用途广,常用来做茶具、手链、项链、门窗等物品。

老师指导学生编平结,并引导学生总结其规律。平结是一种既古老又实用的基本结,变化非常丰富,可以进行条状连续、网状连续甚至各种特殊造型。用平结编的作品可大可小,小的如手链、表带、小挂饰等,大的可做成大型壁挂或编结服装等。因此,课堂上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与能力,组织学生或分组合作或独

立制作用平结编制的作品。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造型,树立信心,培养团结协作的意识。

(学生探究学习,老师引导。)[放背景音乐烘托气氛]

三、了解和认识中国结的文化内涵(举例:香囊佩玉轿子 帐钩 肩坠 笛箫 发簪 项链 烟袋)

文化内涵:中国结由于年代久远,其历史贯穿于人类史始终,漫长的文化沉淀使中国结渗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纯粹的文化精髓,富含丰富的文化底蕴。

1.“结”是一个表示力量、和谐,充满情感的字眼,给人以团结、亲密、温馨的美感。

2.“结”与“吉”同音,“吉”又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主题。3.富含浓郁的宗教色彩

A.帐钩上的“盘长结” B.佩玉上的“如意结” C.大年三十,红绳穿铜钱打结,求得孩子长命百岁

(人们将自己对未来的希望及对家人的祝福,美好的情感融于结艺内,创造出具有象征意义的中国结,成为中国传统的吉祥物品。)

四、欣赏各种中国结

中国结艺是中国特有的民间手工编结艺术,它以其独特的东方神韵、丰富多彩的变化,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北京申办奥运会的过程中,作为中国传统的象征,深受各国朋友的喜爱。

今天我们只是学了中国结的简单结形,实际上结的形式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结,它已扩展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留心观察,你会发现“结”的运用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五、拓展应用:尝试编织更多富有变化的结饰

6.七年级美术上册小伙伴 篇六

教案新湘版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三原色,了解三原色的重要性,学生能在活动中观察发现间色的秘密。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吹画三原色使其互相混合自然变成三间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过程与习惯。

教学重

重点:三原色的认识以及吹画的方法步骤。

难点:画面表现完整,三原色与三间色相互协调变化自然。

欣赏展示、讲解归纳、自主表现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也要向大家介绍我的好伙伴,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谁呢?

播放请出三个伙伴。

二、欣赏感受、找一找你们的周围能不能找到我们的三个好伙伴?

2、老师出示图片欣赏。了解红、黄、蓝的“性格”,分别看看红、黄、蓝三种颜色,想一想它给你什么感觉?

3、出示术语,三原色。解释:三原色又称为基色,是其他颜色不能调配出来的,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用它们可以互相调配出绝大多数色彩。

三、新内容

请出三个小伙伴红红黄黄和蓝蓝,摆在桌子上。

、提问:红红是什么颜色?大红黄黄是什么颜色?柠檬黄蓝蓝是什么颜色呢?湖蓝。

2、红黄蓝三种颜色相互重叠会出现什么颜色?橙绿紫。

简单的概念:红黄蓝这三种颜色在色彩知识中叫做三原色,他们可以调出许多许多的橙绿紫,三原色是调不出来的。

3、红黄蓝同时在一起,那么会出现什么颜色呢?黑色

四、练习表现、在普通白纸上进行吹画练习,注意不同的两种颜色或三种颜色的互相混合所产生的色彩效果。

2、在生宣纸滴上红黄蓝三种颜色看他们互相混合浸染出现的效果是不是色彩绚丽。

五、作业展示

三原色带给我们的视觉感受。

、学生交流。

2、出示图片,学生谈感受。归纳:红的感觉热情、温暖;黄的感觉明快、响亮;蓝的感觉优美、凉爽。

尝试操作,找出不同的色彩,说出自己的发现。

学生自由大胆的尝试练习。

互相观赏互相评价

教学

7.七年级美术上册小伙伴 篇七

一、范读, 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引起朗读兴趣

列宁说过:“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认识的深入, 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 才能得到力量, 引起积极注意, 记忆和思考。”范读的作用, 在于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快速走进课文, 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引起强烈的朗读兴趣和求知欲望。因为,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情真意切地朗读《化石吟》, 同学们便穿越时空, 聆听远古的呼唤, 于是探索的思想便油然而生;我们声情并茂地朗读《皇帝的新装》, 一个荒唐的社会展示在同学们面前, 让学生们顿生厌恶之情;我们抑扬顿挫地朗读《理想》, 让同学们萌生了“请乘理想之马, 挥鞭从此起程”的豪情壮志。……在范读的过程中, 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一幕幕多彩的情意, 激荡在同学们富有创造的想象中, 于是, 我们的学生便又跃跃欲试, 想要一读为快了。

二、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

古人云:授人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在朗读过程中, 仅仅要求发音准确, 吐字清楚, 声音洪亮是远远不够的, 还要在朗读技巧方面加以指导和训练。

1. 要读出节奏和重音。

尤其是诗歌的朗读。诗歌的节奏感比较强, 抒情色彩比较重, 读出节奏, 读好重音, 显得尤为关键, 以《理想》为例:“理想/是石, 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 点燃/熄灭的/灯……”节奏的划分, 有的是按章节来划分的, 两字一拍;有的是按意义划分的, 依内容而定。重音的确定, 是根据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定的, 朗读时一方面语气要加重, 另一方面, 在重音之前或之后有适当的停顿或拖音, 这样, 重音的表达效果更加鲜明。

在本册教材中, 且不说古诗所占的比重, 单是现代诗就占了八篇。因此, 诗歌朗读一定要加强。

2. 要读出语气, 读准语调。

一般, 写人叙事的文章包括两种语气:一种是作品中人物的语气, 另一种是叙述人的语气。要读出人物的语气, 就要分析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体会他在不同情境之中的情感;要读出叙述人的语气, 就要揣摩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两种语气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让人回味无穷。当然, 读出语气的前提, 是要读准语调。语调是指句子中间的高低、快慢、轻重、停顿的变化。只要能正确把握这些变化, 就能恰如其分地表现作者及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例如《皇帝的新装》文中有这样一段关于皇帝的心理和语言的描写:“我什么也没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哎呀, 真是美极了!”在这里我们且不必说轻重的变化, 单说高低和快慢的变化, 前者声调低, 语速慢, 因为, 它是心理描写, 他要思考, 他在害怕;后者声调要高, 语速稍快, 因为它是语言描写, 表示他并不怀疑, 并不愚蠢。这样一低一高, 一慢一快, 再加上一些拖音和装饰音的变化, 一个表里不一、愚蠢荒唐的皇帝形象就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了我们面前。至于作者的思想感情自然是寓谑于庄, 无情地揭露与嘲讽。

3. 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 要适当提出一些相关的思考题, 供学生思考、分析、回答, 做到读思结合。

8.七年级美术上册小伙伴 篇八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讨论法,进一步引导学生能发展地看自己,树立不断完善自我的信心;同时使学生基本能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对自己的发展有积极的新期待和不懈的努力;

2、能力目标:通过比较法、讨论法,使学生基本能辩证地对待心中的偶像和自己,明确不仅要完善自己的外在形象,更要注重自己的内在修养;在交流互动中,提高分析比较能力;

3、知识目标:通过情境创设法、讨论法,使学生能正确看待“明星崇拜”,确立清晰的自我形象,了解他人、社会对自我的期待,最终懂得要从个人需要、社会需要出发,确立个人成长目标。

二、学情分析:

进入初中,首先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增强,会不断提出一些与自身相关的、非常基本的问题,尤其是在通过学习了第五课前两节内容之后,会思考新的自我整体形象是什么,因而他们对本节课内容极感兴趣,其次学生中存在盲目追星和理想不明确的现象存在,因此通过本节课引导学生能有一个新阶段新生活的目标,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方向指明道路。

三、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要求及他人、国家、社会对自己的要求来确立努力的人生方向,对自己提出新的期待,将完善自己落实在行动上。这实际上就是对学生学习前两节内容的升华,使学生从“全面地认识自己”到“发展地认识自己”,最后就是要“学会完善自己”,对本课的整体知识进行总结和情感的提升。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確立个人成长目标;

2、教学难点:“我”心中的理想形象。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播放“上海世博会”视频音乐

师:2010年上海举办了世博会,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风采,海纳百川,展现了新时代的中国新形象,那作为刚进入初中不久的我们期待着在其他人面前树立怎样的一个新形象呢?在这节课上,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我们的自我新形象。

(设计意图:活跃课前气氛,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做铺垫,引出课题“自我新形象”)

2、讲授新课:

(1)播放音乐,猜测明星——SHE、张杰、张韶涵、周杰伦。

师:你们喜欢他们吗?学生回答。

师: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喜欢的明显,那么你喜欢哪个明星呢?

活动一:说出你的秘密:

我最喜欢的明星是谁?

你喜欢他(她)的理由是什么?

我们喜欢他是因为 。

师:每个人基本上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那么我们喜欢自己的明星是很---------。

所以1、喜欢明星是很正常的心理现象;(喜欢明星什么?——优点——为什么要学习明星的优点?)

生:完善自己。

师:这就是我们心中的理想形象。

(设计意图:从学生实际出发,明星崇拜的话题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挖掘出学生对明星崇拜的真实情况,便于解决学生实际问题。)

(2)活动二:莉莉的烦恼,问:仅仅从一个明星身上学优点就能完善自己吗?

生:不能,我们还要向其他人学习优点。

师:很好,这正如同孔子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师:所以同时我们还应看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明星也是人,在他们身上也无可例外的存在这一些缺点,我们追求的、学习的应该是他们的优点。因此我们还应善于从不同榜样身上学习不同的优点,不断玩啥自我形象。虽然喜欢明星很正常。但是我们不能盲目追星,我们要善于学习明星的优点。

得出:一、我心中的理想形象——完善自我

1、喜欢明星是很正常的心理现象;

2、要善于从不同榜样身上学习不同的优点。

(设计意图:通过对同龄人烦恼的探讨,深入挖掘教材,让学生从解决困惑中明确树立理想形象要从不同榜样身上学习不同的优点,有利于学生能够形成较完整而又清晰的理想形象。)

活动三:期待卡

师:同学们,发现了吗?不但我们自己对自我充满了新期待,他人、社会对我们也充满了新期待。面对不同的人以及社会对我们的期待,我们应该选择自己的未来呢?现在就让我们来设计一下自己的未来吧。

活动四:我梦飞翔

1、请根据自身实际,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或将来想从事的职业,说一说。

(1):我想从事(喜欢) (职业)

(2)我喜欢这个职业是因为:-----------------------

(3)从事该职业必须具备的个人素质:-----------------

(4)该职业在目前社会中的作用:-----------------

(5)社会对从事该职业人员的期待:-----------------

师:哪位同学说说看呢?

生答。

师:同学们谈了这么多自己所喜欢从事的职业,那么我们究竟是如何选择自己未来的呢?请大家根据第一题的填写,小组讨论第二题。

2、小组讨论:我们该如何选择这个职业呢?

师:同学们展开讨论。

生答。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其实我们在这里说的“选择自己的职业”也就是同学们所确定自己的个人成长目标。

师:总结一下同学们的发言,我们可以看出在制定自己未来目标的时候首先需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分析自己的特长和潜能,其次要考虑社会的需要。

得出:二、面对新期待——确立个人成长目标的条件:自身实际与社会需要

1、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与潜能

2、了解社会对各种职业的角色期待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理解,确立个人成长目标,不是一味的凭借自己的喜好特长,还要考虑社会需要。)

活动五:初中规划:书P57

生答。

师:不错,那么从同学们的规划中,我们来找一找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务是什么呢?

总结:三、未来新规划

青少年时期的主要任务重在知识学习与品德培养:

(1)美好目标的实现有赖于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2)要自省、自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活动六:朗读《明日歌》和《今日诗》。

师:读了这两首诗,你明白了什么?

生:今日事今日毕,今天的事情今天完成。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两个活动,不仅让学生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情感,有利于学生价值观的初步形成。)

课外作业:彩虹计划——书P57。

(播放歌曲:我是明星)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播放,将本节课推向高潮,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基本能达成既定的知识和能力目标,更重要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升华。首先从“上海世博会”的宣传片入手,展示中国的新形象,接着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导入课题“自我新形象”;其次从学生喜爱的明星入手,让学生谈明星值得你学习的地方,明确喜欢明星很正常,喜欢的地方其实就是我们心中的理想形象,并且提出要善于从不同榜样的身上学习不同的优点;然后在课前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填写了“期待卡”,由此小组合作探讨出“我们该如何选择职业?”,然后从期待变成规划,立足于学生的现有情况,找到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务是知识学习与品德培养;最后通过两首诗的情感升华,使学生能够感悟到“今日事今日毕”。

总体来说,本节课更侧重于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的探讨,同时学生对于教材上的知识也掌握得较为系统,这些都能使学生能正确看待“明星崇拜”,确立较清晰的自我形象,了解他人、社会对自我的期待,最终明白确立个人成长目标要从个人需要、社会需要出发,更需要自身地不断努力。

上一篇:关于县卫生局政风行风建设的评议报告下一篇:水源保护项目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