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米和毫米教学反思

2024-06-26

分米和毫米教学反思(共10篇)

1.分米和毫米教学反思 篇一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反思

《认识分米和毫米》一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这是在上个学期,学生已经认识了厘米和米两个长度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实实在在地感受出 1 分米、1 毫米有多长,并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本节课安排了量一量、画一画、排一排和找一找等多个环节,充分照顾了儿童学习数学的特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充分感知所学的内容,再通过动手实践强化认知。在教学中,对分米表示的界定,采取了指、比和找等大量操作活动,使学生充分感知,丰富认知,通过测量和通过手势感受一毫米的长度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体验一毫米帮助学生充分界定一毫米的长度表象。

恰当的运用教材资源,不拘泥教材,非常注重教材的重组与自组开发,既有梯度又有个性,以确保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可做。此外,多个环节安排了估测,培养学生估测的意识和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训练。

最后结合一篇小日记改错来结束,既复习了4个单位,又提醒学生要用准单位,不然会闹笑话。

2.分米和毫米教学反思 篇二

苏教版二年级下学期《分米和毫米》。本节课是以厘米这个长度单位为纽带,将米、分米和毫米联系起来。借助测量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表象,认识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教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多种活动,建立丰富的表象,逐步形成空间观念。但由于生活中学生缺乏测量物体长度的经验,又很少用到分米、毫米这两个长度单位,因此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表象很难建立。

二、教学方法

让学生通过观察、数一数尺上的刻度,动手量一量,用手势比一比,说一说生活中的实例等多种活动,感知、体验、建立丰富的表象。让学生在进行估测、实际测量比较、验证的过程中强化表象,从而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能在具体的情境中估计并测量物品的长度。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三、教学过程

(一)迁移引入

1.谁能说说自己的身高是多少?米和厘米是我们已经认识的长度单位。

板书:米(m)厘米(cm)

2.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吗?比划这样的一庹长。1厘米呢?对,这么一小段。

3.那么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1米=100厘米,并板书。

4.下面我们来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

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一幢楼房高50();一棵大树高9();一支铅笔长15();文具盒宽大约1();文具盒长大约2()。

是米还是厘米呢?指名回答。米和厘米之间存在一个新的长度单位,知道是什么吗?板书:分米(dm)。

(二)研讨探究

1.认识分米

(1)量一量:1分米、2分米到底有多长呢?请同学们量一量自己的文具盒长和宽大约是多少厘米?10厘米就是1分米,20厘米就是2分米。然后完成练习。

(2)数一数:在直尺上看一看1分米有多长?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直尺,除了0~10厘米之间一段是1分米之外,你还能找出1分米吗?演示刻度:0—10刻度1—11刻度2—12

小结:不管从哪个刻度开始,只要满10厘米那就是1分米。1分米=10厘米,并板书。

(3)感知分米。你能用大拇指和食指比划一下,1分米有多长吗?像这样一拃长大约是1分米,同桌之间比一比。

(4)估一估。下面我来考考同学们的眼力,一张纸条估计1分米长的地方撕下来,再量一量看谁估计得最准确。用手量一量,估一估,我们的课桌长大约多少分米,宽大约多少分米?

拿出米尺,同桌合作测量我们的课桌长与宽分别是大约多少厘米,也就是几分米,完成练习。

(5)找一找。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品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咱们来找一找。

指名回答:黑板擦边长大约1分米(12厘米),粉笔长大约是1分米(7厘米),用过的短铅笔长大约是1分米……

出示课件:有的手机边长大约1分米,时钟分针长大约是1分米,银行卡的边长大约是1分米,还有如:手机、鼠标、电脑的空格键、儿童牙刷、牛奶盒高、易拉罐高等。

(6)想一想。刚才我们学习了1分米=10厘米,那么米和分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1米等于几分米呢?

推算一下:因为1米=100厘米,1分米=10厘米,100厘米里面有10个10厘米,所以1米=10分米。

拿出米尺,同桌合作,数一数1米里面有几个1分米?把你们的发现告诉老师。板书:1米=10分米

2.认识毫米

(1)量一量。请同学们用直尺量一量自己的数学书的厚度大约是多少厘米?指名回答:大约是1厘米,不到1厘米,5小格。用厘米不能准确地量出数学书的厚度,用什么样的长度单位能更精确呢?

对,是毫米,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我们这节课又要认识的另一个新朋友。板书:毫米(mm)

那1毫米有多长呢?对1小格。数一数5小格就是5毫米,所以这本书的厚度大约是5毫米。

(2)数一数。那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呢?请同学们拿起直尺,直尺上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格呢?一起数一数(有10个小格)

板书:1厘米=10毫米追问:1厘米=10毫米,那么2厘米等于多少毫米呢?3厘米呢?

(3)量一量。请同学们拿出信封里的物品,量一量它的厚度:一角硬币、一张卡、十张纸。

(4)感知毫米。感受1毫米,右手捏住一张卡,左手慢慢把卡抽出,两个手指之间的缝隙大约1毫米。

(5)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单位呢?(降雨量、小蚂蚁的身长、玻璃的厚度等)

课件展示:这是一张全国降水量预报图,不同颜色表示不同的雨量,比如这里是浅绿色的,它代表的是小雨,表示一日的降雨量小于10毫米,这深蓝色的代表的是暴雨,表示一日的降雨量在50~100毫米。

如今的医疗技术也越来越发达,有些手术,如微创手术,它的伤口只有几毫米,大大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这是一款目前世界上最薄的手机,厚度不到1毫米,可以用来削苹果。

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一把手枪,它可是一把真枪,只有55毫米长,子弹出口宽度只有2毫米,威力可大呢。

(三)实践应用

想想做做:

1.你能说出它们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吗?

2.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铁钉长2()床长2()

大米宽2()黄瓜长2()

小结: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两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

出示课题:认识分米和毫米,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四)拓展延伸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长度单位在生产与生活中非常重要,.与生活密切联系,你还想了解更多的长度单位,请同学们课后上网查一查。(有没有比米更大的长度单位?有没有比毫米更小的长度单位?)

3.《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三

黑龙江省宁安市海浪镇中心小学 李 丽

分米和毫米是数学中的长度单位,认识它是一个从表象到抽象的过程,单位只有在与数字结合时才有意义,也只有在实际测量中才能被感知。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注重突出以学生活动为主,让学生在独立活动、小组合作活动中,自主地探究和学习知识。具体做法如下:

1.注重 “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找一找、量一量„„ 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一开始,我就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初步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中我收集了电话卡、一分硬币、课桌、钥匙、字典等等。通过估一估、量一量,让学生建立起分米和毫米的表象。让学生多“做”,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和解决问题,从中感受数学的意义、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成功的快乐。

2.给学生留有充分参与的空间。

在教学中,选取了学生熟悉的课桌和硬币为观察和研究对象。安排了多次观察、测量课桌和硬币的实践活动,给学生留下了充分的参与学习、展示自我、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基础上积极参与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合作交流中,学生不仅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参与意识,也可以了解别人的想法,调整自己的认识,这样有利于学生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探索和思考问题,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学生在丰富有趣的实

践活动中丰富了自己对1分米和1毫米的感性认识,为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积累实践经验。

3.让学生自己解决实际问题: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学会自己想办法解决或小组合作商量解决。学生学会了估计、观察、测量、比较,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充分体验成功的乐趣。例如,在测量课桌的长度时,由于课桌比较长,有的学生把直尺量得一边高一边低,结果测量的结果出现了偏差。这时小组的其他同学通过观察,发现了这一问题,并及时纠正。有的同学直尺不够长,小组同学协作作上记号,再将几次测量的结果相加。有的将两把尺子合在一起测量,再将测量的结果相加。学生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加强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也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4.分米和毫米教学反思 篇四

在这堂课中,教学分米这个概念时,我让学生测量自己的文具盒的长,(大约20厘米)然后就直接让学生来观察自己的直尺上的刻度,告诉学生:由于人们经常要以10厘米作标准去估计、度量一些物体的长度,所以把10厘米换成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从而来引入其中10厘米就是1分米,让学生体会到了分米产生的过程和必要性,再来让学生说说刚才测量的文具盒的长和宽各是几分米,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手来比划一下1分米是多长,建立1分米的表象。

在教学毫米时,我收集了电话卡、一分硬币、钥匙等等。通过估一估、量一量,让学生建立起毫米的表象。接着我就介绍了毫米,然后让学生用毫米来测量两枝铅笔分别有多长,再来比一比到底是谁长谁短。让学生感到毫米这一长度单位的引入显得十分需要,同时激起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内在动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地需求。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基本都能比划出1分米、1毫米大约有多长,并能很快地说出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厘米=10毫米。学生在头脑中对四个长度单位都有所感知,也建立起了分米、毫米及米和厘米的长度表象,但多数学生仅仅停留在表面,遇到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物体的长度中就缺乏了解决的策略。

在完成书上的第5题时,题目中数字比较小,而且都是2,填上一个合适的单位名称,问题还不大。但是在补充习题还有其它的练习中,由于数据变大,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各有不同,所以练习中问题就比较多了,发现有一小部分学生在填写单位名称时错误百出。例如:铁钉长2毫米,课桌高65分米,文具盒长23毫米等。学生头脑中已有了长度单位的表象,可有时和实物却对不上号,闹出了一些笑话。

5.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五

孟 伟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并且体会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这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并为学习千米做准备。被借壳的教学我认为比较成功的就是:灵活地去处理教材,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并合理地安排教学层次,设计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课前通过简单回顾学过的长度单位,为学习心得长度单位做好铺垫,在用这些长度单位过程中是学生感受到认知上的冲突,用厘米作单位不能量出数学书的厚度,使学生产生学习更小的长度单位的需要和必要性。这样引入新知识的教学,不是为给学生知识而教,而是把知识建立在他们需要的基础上,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估测也是和课件观念

最有效的学习是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它能给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和情感体验的时空,解惑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新知的学习直接导入新的长度单位分米。然后通过测量、在学生尺上只1分米、画1分米长的线段、用手势比划、闭眼想1分米长的、折1分米长的纸条、进而找生活中大约是1分米的物体,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里牢固的长度观念,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认识1分米以后,构建新旧知识,使学生明确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然后回应刀客是提出的问题,估计课桌的高让学生在此找到答案。再如,体验1毫米的长,伸出你的手,比划1毫米,说说你的感受,学生说“太小了,只有一张电话卡那么厚”„„这些感觉就说明了学生在头脑中已经形成了1毫米的初步感受,同事,也体验到毫米的作用,“在测量很短小的物体的长度”、“还当不是整厘米时也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另外,被借壳我还为孩子们提供大量动手操作,组织探索的机会。学生动手亮数学课本方面的长和宽,还有厚度,亮所带纸条和毛线的长度,以及动手画1分米、几毫米的线段,目的都是让孩子们经历了认识分米和毫米的过程。

三、帮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运=应用意识

在练习设计中、我注重新旧知识的练习和发展,设计了将所学长度单位在楼梯上排队的练习,在南郊、整理中强化对长度单位的认识,也增强了长度单位之间的练习。在掌握新知的基础上,设计了小明的日记,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选择正确的长度单位,有培养了学生的感恩情怀。

6.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 篇六

题:分米和毫米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6~28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各单位间的进率。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教学重点:

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

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和在实际测量中的灵活应用。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以前学习过什么长度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指名说说。(1米=100厘米)

2、今天我们这节课来学习两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 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究

(一)、认识分米

1、出示长度为10厘米的直尺图 图上是一个直尺,它的长度是多少呢? 指名学生说说。教师说明:我们把这么长的长度作为1分米。介绍1分米的意义。

请大家在直尺上指出1分米的长度,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一下。测量铅笔盒的长和宽,再认识分米。

2、体会1分米的长度。

学生独立画1分米长的线段。指名说说是怎样画的。课件出示1分米线段的画法,并进行延伸。

3、教学1米=10分米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们在米尺上找1米里面有多少个1分米?然后每组的组长汇报结果。

4、多层训练,加深对分米的认识。

(1)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分米。

教师:同学们,你们认为哪儿是数学课本的长边,就去把长边摸一摸,再量一量。

(2)教师:请小朋友们估计以下自己的课桌的高大约是几分米,然后小组合作量一量课桌的高度分别是多少厘米?各接近几分米?

(二)认识毫米

1、让学生尝试量书本的厚度,各自交流测量结果。引导学生认识到:当测量结果不满1厘米时,我们需要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2、组织学生交流,自己对1毫米的认识理解。然后组织学生观察直尺: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并实际量一量,进一步感知1毫米。用手指比划出1毫米的长度。

3、体验毫米的用处:你知道哪些东西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单位呢?组织学生讨论。

4、想一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5、引导学生把四个长度单位排排队,体会大小关系。

三、综合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说出橡皮和回形针的长度各是几毫米?并且说说自己是怎么数的?

2、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根据课本图填空,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交流。

3、出示补充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分米和毫米及其他俩单位间的关系。

4、出示“小明的日记”让学生找出其中用错的单位并改正。

四、课堂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重点学习了哪两个长度单位?你有收获吗?你觉得自己学得怎样?

7.“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教学目的: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长度的表象。

2、通过实际测量,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并提高估测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体验学习的乐趣。教学准备:

1、课件、尺、软盘;

2、学生准备:彩纸条、剪刀、1分硬币、电话卡或银行卡。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演示课件)有一次课间,几个小朋友在一起讨论什么兵器最厉害。红红说:“我觉得宝剑最厉害。”

明明说:“不,我觉得孙悟空的金箍棒最厉害,你看它能伸缩,可长可短,它可以短的只有1厘米,也可以伸长到1米,甚至几百米、几千米,还可以伸到天上去呢!”问:在刚才他们的谈话里,你能找出一些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吗?(米、厘米)

师:对!我们已经学过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板书:米 厘米),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吗?1厘米呢?我们测量教室门的高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好?量一支铅笔的长度该用什么单位呢?[评析: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量物体的经验,并在前面的学习中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通过复习旧知引新,激活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又用孩子熟悉的神话人物孙悟空引出新知,让学生觉得有趣,促进学生饶有兴趣地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 师:(课件演示)然后,红红问了一个问题:“要是金箍棒缩得比1厘米还短,或是比1厘米长但比1米短,我们怎么来知道它的长度呢?”所以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关于长度单位的知识。

二、探索实践

(一)认识分米

1、量一量师:请你用直尺量一量你的文具盒的长边和短边大约各是多少厘米?(学生回答)师:一般来说,文具盒长约是20厘米,宽大约是10厘米。(边说边板书:10厘米)师:(示10厘米的彩条)像这样10厘米长的线段我们还可以用另一个单位来表示长度——分米(板书课题:分米)10厘米就是1分米(在“10厘米”后板书:是1分米)那么,20厘米就是多少?(2分米)学生齐读:10厘米是1分米

2、认一认(1)师:请你拿出直尺,看看1分米到底有多长。1分米可以从哪里到哪里呢?(请学生上实物投影指出)也就是说1分米相当于多少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学生齐读。问:你的尺上有几个1分米?你是怎么知道的?(2)体验:① 请你伸出大拇指和食指,用直尺比划出1分米。我们现在比划的就是一柞的长度,一柞大约是1分米。比划给同桌看。② 一人比划1分米,另一人用尺量,看看估计得对不对。③ 拿出彩纸条,估计一下1分米的长度,在1分米的地方剪断,一起量一量,看谁估计得最准确。[评析:让学生大胆估测,并把估测与实际测量相结合。通过在直尺上比划、空手比划和估计彩纸条上1分米的长度,从借助测量工具到直接估测长度,逐渐加大了测量难度,使学生一步步加深对分米的认识,初步培养估计的能力和意识。虽然学生估计的1分米并不十分准确,但只要是较接近的,都应予以鼓励。]

3、画一画(1)师:你能用尺画一条1分米的线段吗?你准备怎样画?先和同桌说说,再画在纸上。(2)交流:你是怎样画的?请学生上实物投影展示汇报。(3)师:(边说边画)1分米我们可以从刻度0画到10的地方,可不可以从1开始画起呢?这样应该画到哪里了呢?(11)为什么?如果从2开始画呢?从3呢? [评析;让学生知道从尺上的任意刻度起,都能画出1分米的线段,培养思维灵活性。]师:只要画满10大格,就是10厘米,就是1分米。(4)请你帮同桌量一量,看看画的线段是不是1分米。

4、找一找 4人小组相互说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全班交流。(插座边长、软盘边长、粉笔长……)

5、数一数 师:(示米尺)谁来数一数,1米有多少厘米?你是怎样数的?结果怎样?(板书:1米=10分米)学生齐读。

6、实践操作:“想想做做”第4题(示课件)和你的同桌合作:量一量课桌和凳子的高各是多少厘米,再说说接近几分米。先让学生目测一下几分米,再测量。[评析:学生目测的数据与结果有差距,但通过目测再让他们去实际测量,学生又一次感知长度,培养了估计能力。]

(二)认识毫米

1、师:我们以前量过数学书的长边和短边,现在老师想请你帮个忙,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是多少。同学们有的说数学书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有的说1厘米不到,老师还想知道得更准确,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个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接着板书课题:和毫米)

2、小组学习(1)师:在学习毫米时,老师想请小朋友们自己去发现关于毫米的知识。示学习步骤:① 直尺上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请你在尺上找出来。② 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1厘米有多少毫米。③ 在我们周围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请你量一量。(2)学生4人小组学习。[评析:学完分米再来学习毫米,学生已有学习经验,因此设计了一个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由于二年级学生的自主认知能力还较弱,出示具体的学习步骤,让他们能进行有效的学习与讨论,从而体验毫米的含义。](3)汇报:你知道了什么?总结:① 直尺上1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② 1厘米中数出多少毫米?你是怎么知道的?所以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学生齐读。③(示实物并量一量)1分硬币的厚度、电话卡或银行卡的厚度、书上数出10张纸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问:还有别的物体吗?

3、师:现在请你用手指比划出1毫米大约有多长。(教师演示)同桌互相比划,用一分硬币插进去量一量对不对。

4、(示课件)你知道哪些东西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做单位吗?请学生说一说。师:比如测量降雨量、量小蚂蚁的身长。(教师适当解释)

三、总结

1、问: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分米和毫米)师:加上前面学习的米和厘米,我们已经认识了4个长度单位,从大到小分别是:米、分米、厘米、毫米。今天我们还知道了这些单位之间的一些关系。(学生齐读: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评析:在教学中已经通过对直尺的观察,沟通了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十进关系,进一步总结使学生形成概念。]

2、师:那么现在再来看看前面红红提出的问题,要是金箍棒缩得比1厘米短该用什么单位量?(毫米)比1米短但比1厘米长呢?(分米)超过1米的长度也可以用分米做单位。[评析:联系导入的故事复习,前后呼应。]

四、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2题同桌相互说长度,并说说是怎样想的。指名回答。

2、“想想做做”第3题小组讨论、交流,然后请1-2组汇报。

3、“想想做做”第5题学生回答,说说怎样想的。

4、“想想做做”第6题(1)学生判断,集体反馈。(2)学生用尺量。

5、量自己的拇指宽大约是多少毫米。

8.分米和毫米的 认识教学设计 篇八

洛南县西街小学 张梦玲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二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长度的表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测量,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并提高估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体验学习的乐趣。教学准备:

1、课件、直尺、课件;

2、学生准备:彩纸条、剪刀、1分硬币、教学重点:能在具体的情景中估计并测量物品的长度。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教学过程:师:同学们在动画中看到了什么

师:在动画片中同学们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的是孙悟空和他的金箍棒。师:这金箍棒怎样呢? 生:你看它能伸缩,师:对!它能伸缩,可长可短。它可以短得只有1厘米,也可以伸长到1米,甚至几百米、几千米,还可以伸到天上去呢!”

师:在刚才我谈到的这些长度单位中,你能找出一些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吗?搬硬套生:米、厘米。

师:对!我们已经学过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板书:米 厘米),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吗?1厘米呢?我们测量一个成人的身高用什么单位比较好?量一个文具盒的长度该用什么单位呢?

学生研讨并回答。师(深入引题):要是金箍棒缩得比1厘米还短,或是比1厘米长但比1米短,我们怎么来知道它的长度呢?所以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关于长度单位的知识。

二、探索实践

(一)认识分米

1、量一量

师:请你用直尺量一量你的文具盒的长边和短边大约各是多少厘米?(学生回答)

师:一般来说,文具盒长约是20厘米,宽大约是10厘米。(边说边板书:10厘米)

师:(示10厘米的彩条)像这样10厘米长的线段我们还可以用另一个单位来表示长度—1分米(板书课题:分米)。10厘米就是1分米(在“10厘米”后板书:10厘米=1分米)那么,20厘米就是多少?(2分米)

学生齐读:10厘米=1分米

2、认一认

(1)师:请你拿出直尺,看看1分米到底有多长。1分米可以从哪里到哪里呢?(请学生上讲台比划指出)也就是说1分米相当于多少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学生齐读。

问:你的尺上有几个1分米?你是怎么知道的?(各小组学生仔细观察并辨认、讨论、发言等,教师给以评价与激励。)

(2)体验:

① 请你伸出大拇指和食指,用直尺比划出1分米。我们现在比划的就是一柞的长度,一柞大约是1分米。比划给同桌看。

② 一人比划1分米,另一人用尺量,看看估计得对不对。

③ 拿出彩纸条,估计一下1分米的长度,在1分米的地方剪断,一起量一量,看谁估计得最准确。

(让学生大胆估测,并把估测与实际测量相结合。初步培养估测的能力和意识。虽然学生估计的1分米并不十分准确,但只要是较接近的,老师都应予以鼓励。]

3、画一画

(1)师:你能用尺画一条1分米的线段吗?你准备怎样画?先和同桌说说,再画在纸上。

(2)交流:你是怎样画的?请学生上黑板展示汇报。

(3)师:(边说边画)1分米我们可以从刻度0画到10的地方,可不可以从1开始画起呢?这样应该画到哪里了呢?(11)为什么?如果从2开始画呢?从3呢?

[评析;让学生知道从尺上的任意刻度起,都能画出1分米的线段,培养思维灵活性。]

师:只要画满10大格,就是10厘米,就是1分米。

(4)请你帮同桌量一量,看看画的线段是不是1分米。

4、找一找

各小组相互说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

全班交流。(橡皮边长、课本边长、粉笔长„„)

5、数一数

师:(示米尺)谁来数一数,1米有多少厘米?你是怎样数的?结果怎样?(板书:1米=10分米)学生齐读。

6、实践操作:“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先目测,再让他们去实际测量,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

(二)认识毫米

1、小组学习

师:我们以前量过数学书的长边和短边,现在老师想请你帮个忙,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是多少。

同学们有的说数学书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有的说1厘米不到,老师还想知道得更准确,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个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接着板书课题:和毫米)

师:在学习毫米时,老师想请小朋友们自己去发现关于毫米的知识。

学习步骤:

① 直尺上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请你在尺上找出来。

② 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1厘米有多少毫米。

③ 在我们周围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请你量一量。

2、汇报:你知道了什么?

3、总结:① 直尺上1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② 1厘米中数出多少毫米?你是怎么知道的?所以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学生齐读。

③(示实物并量一量)1分硬币的厚度、电话卡或银行卡的厚度、书上数出10张纸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问:还有别的物体吗?

师:现在请你用手指比划出1毫米大约有多长。(教师演示)

同桌互相比划,用一分硬币插进去量一量对不对。

师:你知道哪些东西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做单位吗?(请各小组学生说一说。)

师:比如测量降雨量、量小蚂蚁的身长。(教师适当解释)

三、总结

1、问: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分米和毫米)

师:加上前面学习的米和厘米,我们已经认识了4个长度单位,从大到小分别是:米、分米、厘米、毫米。今天我们还知道了这些单位之间的一些关系。(学生齐读: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2、师:那么现在再来看看前面提出的问题,要是金箍棒缩得比1厘米短该用什么单位量?(毫米)比1米短但比1厘米长呢?(分米)超过1米的长度也可以用分米做单位。

四、巩固练习(略)

教学小记: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努力实践新课程的理念。板书设计 分米,毫米的认识

9.分米和毫米教学反思 篇九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回忆学过的两个长度单位。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哪两个长度单位吗?(出示:米和厘米)师:对,米和厘米是我们认识的两个老朋友了,那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出示:1米=100厘米)师:要测量黑板的长度用什么做单位比较合适?你能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吗?

要测量文具盒的宽度用什么做单位比较合适?你能用手势比划1厘米吗? 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出示:1米=100厘米)

2、复习,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并设疑引入。

一棵树高约5()。一块橡皮长4()。一盒饮料高8()。一个文具盒宽大约1()。

最后一题:1米太长,1厘米太短,必须要有一个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分米。(揭题:)

这节课,我们就先来“认识分米”。

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

(一)认识分米。

1.引入1分米。

师:说到文具盒啊,兰兰的小朋友可开心啦,因为妈妈刚给她买了一个漂亮文具盒。(出示文具盒)

师:这就是她的漂亮文具盒,她首先量了量文具盒的长。文具盒的长大约是多少厘米?(演示,课件播放:我的文具盒长大约20厘米)师:又量了量文具盒的宽,文具盒的宽大约是多少厘米?(文具盒的宽大约是10厘米)

师:文具盒的宽大约是10厘米,10厘米也就是1分米。板书:10厘米=1分米)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文具盒的宽大约是10厘米,也就是1分米,那谁知道文具盒的长大约是几分米呢?你是怎样想的?(20厘米就是2分米)师:分米可以用字母“dm”表示。2.认一认。

(1)师:1分米到底有多长呢?请小朋友拿出直尺看一看吧。

谁上台指给小朋友看?(指名上台)

从哪到哪是1分米?(从刻度0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

请谁和老师一起1厘米1厘米的数出10厘米,其他小朋友在心里跟着他数一数。(拿着铅笔指着数一数)

师:10厘米也就是多少?反过来怎么说?

那1分米和10厘米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板书:1分米=10厘米)

学生齐读。

师:除了从刻度0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是1分米外,你还能在直尺上找出其它的1分米吗?

学生在直尺上找1分米,全班交流

师:为什么你们找出来的都是1分米?

小结:只要他们之间的长度是10厘米就是1分米。(2)体验。

① 师:刚刚我们在直尺上找出了1分米,现在请小朋友们学着老师的样子,这样拿着直尺,用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拇指和食指不要动,轻轻拿开直尺。

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大概有多长。② 师:像这样,一拃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谁能比划得最接近1分米? 3.画一画。

(1)师:刚刚我们又借助直尺比划出了1分米,你能用直尺画一条长1分米的线段吗? 画1分米长的线段要注意什么?(直、10厘米、两个端点、标注)(2)投影反馈,提问:“你是怎样画的?”(3)师:如果都是从刻度0画到刻度10,问:“邵老师的这把直尺0刻度已经被磨损了,我该怎样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呢?

(4)小结:在直尺上不管从哪画起,只要画够10厘米,也就是1分米。(5)师:请你帮同桌量一量,看看画的线段是不是1分米。4.找一找。

(1)师:下面我们还请直尺做我们的小帮手,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四人小组互相说一说。(2)全班交流。(插座、开关的边长,粉笔的长,铅笔的长,卷纸的宽,固体胶的长,水彩笔的长)5.数一数。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知道了1分米=10厘米,出示米尺:这是(米尺),大胆地猜测一下,1米里面有几分米?你这样猜有什么依据吗?

我们一起数数米尺刻度来验证一下吧!我们发现:(板书:1米=10分米)学生齐读。6.实践操作(“想想做做”第4题)。(1)出示题目

师:你估计课桌的高大约是几分米,凳子呢?(2)小组合作,反馈。

(二)认识毫米。

1.师:用尺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是多少?发现什么?

(大约1厘米,不到1厘米,6个小格)

师:要想测量它的厚度就需要比厘米更小的单位——毫米。下面我们就来认识毫米。2.师:当测量长度不够1厘米的物体时,我们一般可以用毫米做单位。那1毫米究竟有多长呢?我们来听小天使介绍一下。

指出:直尺上1厘米中间每一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师:那1厘米中有多少毫米呢?我们可以数一数,学生用铅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

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

师:刚才我们数了从0~1这1厘米间有10毫米,除了这个1厘米外,你还能找到其它的1厘米,学着刚才那样,用铅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1厘米有多少毫米吗?

师:谁来汇报一下自己数的结果。

也就是说10毫米的长度和几厘米一样长?(1厘米)所以1厘米=10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

3.感知毫米师:请同学们再用直尺量一量5角硬币的厚度大约是几毫米?(大约是1毫米)师:那1毫米有多长呢?

组织学生量一量5角硬币的厚度,发现它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用拇指和食指轻轻地捏住5角硬币,另一只手慢慢地抽出5角硬币。两个手指之间的小缝隙就是1毫米。说说对1毫米的感受。闭目想象1毫米的长度。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也是用毫米作单位的,你能举个例子吗?

小组内同学互相讨论交流,组织汇报。

4、师:在书上数出10张纸,先用手捏一捏,再量一量这1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多少。

我们一起来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吧!选用什么长度单位比较合适? 说说自己测量的结果。生:1厘米不到。6小格。6毫米(讲解:5毫米线)

三、小结。

1.1.谈话: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分米和毫米)为了使用方便,这些长度单位都可以用字母来表示。谁当小老师来介绍介绍。你知道哪一个就说哪一个。

2.那你能不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他们排一排?问:“你是按照什么顺序排的?” 师:你能不能结合今天学习的知识说一说,多少毫米等于1厘米,多少厘米等于1分米,多少分米等于1米?(板书:10)

那原来学的多少厘米等于1米呢?(板书:100)3.师:还有不同排法吗? 你是按照什么顺序排的?

四、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1)出示题目。指名回答。

(2)提问:你是怎样看出橡皮的长度是35毫米的?

(3)提问:回形针的长度是多少毫米?你又是怎样看出来的? 2.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铁钉长2()床长2()大米宽2()黄瓜长2()3.“想想做做”第3题。

(1)谈话:下面老师想考考小朋友看谁量的又对又快。(2)提问:分别有多长(3)反馈

五、全课总结,课外延伸。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师:其实在生活中还有比1毫米更短、比1米更长的物体,那测量它们要用什么长度单位呢?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课后去收集一下,下节课来向大家介绍一下。

10.分米和毫米教学反思 篇十

反思

《毫米、分米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米和厘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为学生已有一定的认识尺子刻度的能力和短距离的测量经验,本节课教学就重点考虑到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促进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毫米和分米,进入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角色中去。结合本人对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做比较好的有以下三点:

一、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中,我先是出示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两本书,让学生比较这两本书的厚薄,学生在测量中遇到“测量书时应该用哪个刻度?”这个问题,从中激发了学生探寻比厘米更小的刻度的愿望。接着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讨论、交流,从中总结出“1厘米=10毫米”的结论。

二、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乐趣通过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量一量、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做一做,建立起分米和毫米的表象,形成解决生活中长度问题的一些策略,发展空间感。教学分米的认识,主要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建立分米的概念,让学生量课桌的长和宽,我为每个小组分别准备两条18厘米和三条10厘米的纸条,分小组进行测量活动,并比较测量方法,哪种方便,通过操作活动,大家觉得课桌长度需要以10厘米为一个测量单位,“你们能给这么长的距离取个名字吗?”这就自然引入分米的教学。让学生多动、多说、多想、多表现,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留足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关注有差异的学生去发现,去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做数学,从中感受数学的意义、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成功的快乐。

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上课的前一天,我布置学生收集了电话卡、一分硬币、小米粒、叶子等等,这些物体的长度、厚度、高度都与分米和毫米有关,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与生活,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认识数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节课,学生始终在宽松的、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保持着丰盛的精力和浓厚的兴趣,但我仍有遗憾。

一、对个别学生关注还是不够。当我要求学生小组量课桌时,有个别学生自己玩自己的,不理会旁边的同学做得怎样。改进方法:交待任务后,我要注意营造氛围,鼓励合作。做得好的小组奖励红旗,表扬懂得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同学。

上一篇:行业调研分析报告模板下一篇:小学卫生教育汇报材料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