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主题实践活动

2024-09-13

爱国主义主题实践活动(精选11篇)

1.爱国主义主题实践活动 篇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总结

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队支部按照学习方案,结合我队工作实际,迅速动员部署,组织召开党支部会议,有序开展各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以此带动行业树立新风,现将该活动的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确保活动顺利有序开展。

为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工作扎实有效开展,队支部进行了认真研究和周密部署,成立了以支部书记为组长的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并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文件精神,制定了《水工队关于在全队开展“我学习、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市相关工作会议精神,切实解放思想,找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教育实践活动的结合点,明确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的具体目标,迅速行动,全面实施,稳步推进,努力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加强思想教育、丰富活动内容,营造活动良好氛围。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干部职工的贯彻执行工作任务的能力。利用板报、网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内容进行广泛宣传,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撰写心得体会;深入开展诚信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等一系列创建活动。结合工作实际,创先争优,为我县水利建设实现跨越发展提供动力和保证。

三、强化理论学习、提升干部素质,不断推动工作新水平。加强各方面知识的学习,队支部狠抓了干部职工的学习,坚持集中与自学相结合方式,采取网络、讨论、座谈等多种形式,每周坚持进行政治学习,全面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水平;加强对政治理论的学习,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等学习,并对本系统先进人物和事迹进行了学习,通过学习使核心价值观教育真正入耳、入脑、入心,有力地提高了全队人员的人文素养和政治素养;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组织干部职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贯彻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施纲要》,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形势政策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引导干部职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对业务和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组织干部职工学习颁布的《水利法》及相关深化水利改革会议精神,结合自身本职工作实际,进行了热烈讨论,撰写学习心得体会进行交流。

三、积极开展实践活动,主题教育落到实处

积极开展了形式多样实践活动,一是参加多次参加义务劳动,利用工作间隙,走上街头,认真清扫街道卫生,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按照县志愿者协会的要求,每一项志愿活动,我队严格按照要求,组织力量,不计回报,充分发扬志愿者精神,深入到志愿服务活动中,受到了志愿者协会的好评。三是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问题活动。我队今年开展以诚信为主题,全队职工参加的象棋比赛,以及以唱响红歌为主题的歌唱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的丰富了干部职工的业余生活,同时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载体落到了实处。

吧我队干部群众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履职和服务能力得到增强,对外的形象得到全面提升。我们将以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努力培养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的工作理念,大胆创新工作方式,着力优化工作环境,主动加强人文关怀,不断提升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执行力,同舟共济、共铸辉煌。下一步,我队将继续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方案》的部署,总结经验,深入开展教育活动,将学习教育活动与开展学习型单位建设结合起来,务必学有所成,学有所用,推动我县水利事业发展。

2.爱国主义主题实践活动 篇二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学生自主学习、直接体验和研究探索为学习方式, 以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养成个性为基本目标的活动课程, 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等特性。由于没有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因此活动主题显得特别重要。活动主题确定了整个活动的内容和方向, 它应该通过概括的形式反映学生生活、学习和社会领域的综合性问题或专题, 它来源于自然世界、社会生活。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反映时代发展需要。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 学生的生活和整个人类社会都正发生着未知的变化, 反映综合实践活动本质的活动主题已经不可能是固定的和绝对预期的, 它与时代发展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始终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之中, 它是动态的、开放的、发展的。2.符合学生的兴趣需要。主题设计要重视那些来自学生的课题, 要以学生为主体展开学习活动, 并关注学生的年龄特征、经验与兴趣, 以及学生的现实生活。3.考虑主题的教育价值。主题的设计必须考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具体目标与课程性质, 使之具有多方面的教育价值。4.体现学校的文化特色。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课程资源, 对这些资源的选择与整合体现了学校独特的文化倾向, 课程资源的多样性决定着学校文化的多元性, 因此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设计必须考虑学校课程资源的可获得性, 从而充分体现社区与学校的文化特色。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设计的内容

1. 主题设计的方法

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应围绕三条线索进行: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教师要引导学生以主题活动的形式探求物质世界, 关注社会生活, 感受自我成长。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应以学生为核心实现上述三种关系的均衡与整合, 最终指向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内容开发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得以实施的关键, 其主题设计有以下三种方法: (1) 以校为本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教师要立足以校为本的课程内容开发出具有学校特色的活动主题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对传统活动课的继承和发展。许多学校在开展活动课程、班队活动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特色, 其应在此基础上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统筹规划, 策划主题活动, 教师要引导学生立足地方自然资源、人文环境特色, 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主题。立足学校社区人力资源、经济环境特色、周围环境的变化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开发的一条线索。 (2) 以学生为本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基于学习者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体验来设计、实施相关课程活动, 是综合实践活动有别于学科课程的基本标志, 要建构一个更贴近学生真实学习世界的课程领域, 就必须充分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直接经验, 只有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才能倾注其全部热情,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也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1]。 (3) 以拓展学科知识领域为目的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并不预设在某一个特定的知识领域, 而是来源于学生周围的各种实际问题, 它既可能仅涉及某一学科, 也有可能是多学科的交叉与综合;既可以是实践问题, 也可以是具有一定理论层次的研究。在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需要学生综合运用自己所学的各种知识对问题加以分析, 从而实现对各学科知识的整合与运用。

一般情况下,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设计是分层次的, 在大主题被确定后, 还要引导学生不断地将主题范围缩小, 逐步确定学生真正具体学习和研究的内容。有时可以将主题明确地划分为一级主题、二级主题、三级主题等, 主题的层次越高, 包括的范围越大, 内容就越丰富。但有时主题并没有明显的等级, 缩小主题的工作一般在主题活动的前期进行, 有时持续到中期, 甚至持续到后期。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实践活动、探究活动本身就是一个不断缩小主题范围, 最终确定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研究内容的过程。通过调查研究、查找资料、分析讨论等主题探究活动, 学生越来越明白自己喜欢和适合学习哪些小主题或内容。从理想状态来看, 每个学生都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也最适合于自己的内容, 这实际上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 也是一个课程个性化的过程。

2. 主题设计的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和其开发的原则是主题确定的基础, 由谁去开发主题显得特别重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重视对学生过程与方法、亲历、感受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根据十年来的课程开设经验总结出以下三种开发形式: (1) 教师指定主题。通过考察国家、地方、社区、学校等各方面的情况, 由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指定一个活动主题。教师能从总体上把握国家和地方的课改精神, 兼顾到社区和学校的现实条件, 以及学生的总体需求状况, 因而能够较好地落实课程改革的要求, 并为综合实践活动总体目标的达成提供保证[2]。 (2) 学生自由选题。这种方式是指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需要自主选择活动主题, 因而属于自下而上的主题设计。这种主题设计方式把学生摆在了综合实践活动的中心, 充分尊重了他们的主体性, 也能唤起他们参与探究和展开实践的学习欲望。这种开发形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不同学生需选择不同的主题, 需要教师有广博的知识和通达的智慧, 否则就难以对学生选择的主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或从内容、方式等多方面给予正确的指导[2]。 (3) 师生共同选题。这种方式既节省了学生在选题方面的时间, 又使每个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都得到了尊重。在这种主题开发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察校内外可资利用的课程资源, 并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与需要, 初步拟定若干个活动主题, 然后让学生从中选择感兴趣的进行探究。

3.主题设计的环节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开发是课程实施和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 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课程的热点问题, 在实践操作中有五个环节: (1) 确立主题。确立主题主要包括确立活动总主题和确立总主题下的具体研究问题两个任务。主题来源于学科内容、学科内容的课外拓展、学科之间的横向贯通与整合、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的细心观察与思考, 适合中小学生开发的主题应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有能力探究、与众不同的小课题, 主题选中后教师要从学生的经验、知识结构、人力、物力等方面分析其可行性。 (2) 明确主题目标。主题的目标具有导向、激励、评价、聚合等功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目标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主题目标的科学建立不仅有助于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教育目的的衔接关系, 也有助于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顺利实施, 并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和评价具有相对统一的准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目标同样包括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因此, 学生主体的自我发展和自主生成是主题目标的要义所在。 (3) 制定主题开发方案。制定方案是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开发的重要步骤, 从方案的内容上看包括:学生需求诊断、提炼主题、选取主题目标、聘请指导教师、请指导教师提供建议、活动形式选择、活动实践的地点及安排活动流程等。在教师指导下共同设计的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的方案更可取, 活动方案的设计应该简明扼要, 可以采用表格式, 也可以采用文本的形式进行呈现[3]。 (4) 实施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时数是3节筑周, 有些主题时间可以集中使用, 有些主题的时间则是分散使用, 教师可以根据主题的不同需要对时间加以灵活分配。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可以是问卷调查、观察活动、应用性设计 (制作) 、参观服务等, 在实施的过程中要避免用学科课堂教学的方式来教综合实践活动课。 (5) 评价主题。对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进行评价能够有效改进主题的开发与完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倡导一种质性的主题评价, 着力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等, 具有全面性、多元性和多样化等特点, 评价主题能使学校更好地认识到自身在课程建设与课程管理上的问题与不足, 从而加以改进与提高。

综合实践活动是典型的国家、地方、学校三级开发与管理的课程, 在其开发和实施过程中, 国家不制定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 不组织编写师生共用的统编教材, 仅负责制定《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和各指定领域的《实施指南》, 将具体课程教学材料的开发、设计、编制权下放给地方和学校;地方根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的要求范围和当地社会发展的特点和实际需要, 与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建设结合起来, 充分开发及利用社区和地方蕴藏的庞大课程资源, 组织编写适合本地区的, 师生分别使用的材料;学校根据课程目标及课程实施指南所提供的内容领域, 依据自身特色与条件自行选择相关内容, 确定合适的活动主题, 使课程更加适合我国各地经济建设的特点, 使学校办学更有特色。

参考文献

[1]姜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2]李臣之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3.爱国主义主题实践活动 篇三

“大成本”,意即“综实”主题活动需投入大量的时间、大量的人力、大量的财力。看各级行政部门评奖出来的课例、看网站上洋洋洒洒的案例、看各类培训讲座上拿来示范举例的精品……那精美的插图、动辄几万言的文本、各种数据表格、短则一月长则一年半载的历程,让普通一线教师是“可怜未老头先白”“未曾开展已吓死”。而“综实”教师,基本都是身兼数职,要贯彻落实“综实”课程,达到国家课程开设的初衷,谈何容易。

此外,“大成本”主题活动因为历时长,学生难以长久保持兴奋状态;“综实”教师要得到来自同事、家长、社会方面的支持,沟通协调工作不可少;积累的大量资料,要及时分类、整理、交流、评价;大量资料的保管问题也不容忽视;还有就是我国现有师资队伍的素质、师生比例方面的问题等等,都是制约“综实”课程常态实施的瓶颈。

其实,“综合实践活动课并不复杂,它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做,在做中学”(郭元祥语)。所以,能不能从主题活动的规模着手,先让活动“瘦”下来,以“小、快、好”为活动设计宗旨,轻装上阵,使该课程达至常态化呢?笔者试从“小成本”主题活动开发的角度,探讨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实施。

“小成本”主题活动周期短,学生由始至终保持浓厚兴趣;活动规模小,加大了“综实”教师驾驭课程的能力;资料精小,易于转化成其他利于班级建设的“副产品”;活动效果立竿见影,课程实施达到良性循环,实现常态化。

下面结合实例谈谈“小成本”主题活动开发的操作。

一、结合学科教学内容生成“小”主题

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多为兼职,他们通常还担任着语文或者英语、数学等学科的教学任务。结合学科教学内容生成新的“小”主题,是减轻教师负担,整合教育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综实”课程常态化的有效途径。

如,根据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中的“宽带网”生成一个小主题活动。语文教材中的要求是让学生了解五岳和五大淡水湖的资料;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上网等途径搜集更多的我国名山大川的资料,从文字、图片、视频等角度感受祖国的山水风光,撰写文章抒发内心感受,制定保护自然资源的计划书等等。这个“遍游名山大川”的主题活动经过整合,既涵盖了语文学科的要求,又符合了“综实”课程宗旨。

二、结合学校生活生成“小”主题

校园生活多姿多彩,校园活动“综实”化,既可深化活动的内涵,又可落实“综实”课程常态化。如,结合我校的推广校园朗读文化活动,有的老师就和学生一道开发了“朗诵精品知多少”“朗诵艺术家成名之路”“朗诵技巧知多少”“校园雏鹰争章”活动。经过“综实”化后,从图案设计指导、雏鹰争章个人计划书、“雏鹰展翅”征文等角度开展活动,是一举两得之措。

三、结合班级事务生成“小”主题

学校即社会,班级建设过程中往往有许多小事发生,抓住契机,生成活动,以“综实”化手段解决问题,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结合“学习材料”,生成“小”主题

“综实”学习材料有很多可以现成借鉴使用的素材,但毕竟地区之间、学校之间千差万别,全盘照搬既不可能也没必要,教师可以使用“切割、添加”等手段改造“学习材料”,量体裁衣,保障“综实”课程正常开展。

案例:《银行存折设计》

学生对象:四(5)班

活动时间:一周(开展了两次活动)

活动背景:开学第一天,班主任重新安排了座位。我发现孩子们放假回来后各方面的表现都有很大的进步。就让组长把我随堂奖励的情况记录到各个小组的“工分册”上去。当我说“这次寒假的作业全部都能依时上交的,每人奖励10颗红星,请组长记录下来”时,几个小组的组长都面露难色:没有现成的本子。

于是我就地取材,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如何设计“工分册”。

首先我把册子中的主要项目板书,例:

然后指导学生设计封面,板书封面必要内容:册子的名字。

最后指导组长要注意发挥小组各成员的特长,综合利用各种资源,设计出具有本组特色的小册子来。

一周后,展示各个小组的成果。由各个组长在全班展示介绍设计的小册子,大家一起评选出最优的作品。在汇报的过程中,我在每个组长接受完后安排一个采访:这次活动,你最感谢的人是谁?

组长们一个接一个上台介绍作品,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们都给小册子起了各种不同的名字:“成长的痕迹”“百万富翁之家”“星星银行”等等,体现了孩子们的童真与追求;汤宝茹感谢他们组的黄艳芳(一个学习成绩平平的学生),因为那个漂亮的封面出自她的手;鲍颖琳感谢自己的妈妈,因为“成长的痕迹”这个好听的名字是妈妈帮忙想的,还有漂亮的封面材料也是妈妈提供的……

孩子们在这样简单的活动中懂得了综合利用资源,懂得了感恩,还感受到了创造的乐趣和团体的力量。

4.爱国主义主题实践活动 篇四

律师事务所、法律援助中心:

司法部决定自二〇〇九年五月开始,在全国律师队伍中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省司法厅、市司法局也专门下发通知,对开展好主题教育做出了具体部署。现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关于在全区律师队伍中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抓好落实。

二〇一〇年三月四日

区司法局在律师队伍中开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全区律师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根据省、市《关于转发司法部{关于在全国律师队伍中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现就在全区律师中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紧紧围绕我国律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的定位,着眼于提高律师队伍素质,增强服务能力,紧密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化“大学习、大讨论”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进一步加深律师管理人员和广大律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深刻内涵、基本要求和职责使命的理解,使广大律师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的定位上来,自觉履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的职责使命,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加快创建平安居巢和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工作目标。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重点要在紧密联系律师队伍思想和工作实际上下功夫,在努力形成律师服务全区经济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长效机制上下功夫,实现律师工作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两不误、两促进”。通过学习教育,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使广大律师坚定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的信念;通过工作实践进一步厘清律师服务经济工作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工作思路,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使我区律师执业理

念进一步端正,执业行为进一步规范,律师队伍依法执业、诚信为民的社会形象进一步树立,人民群众对律师工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进一步提高。

(三)主要任务。

1、着力解放思想,切实提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必要性、重要性的认识。***同志关于“律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的重要论断,明确了我国律师的本质属性,厘清了模糊混乱的认识,为推动律师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指明了方向。广大律师要认清形式,解决思想,深刻领会活动精神要旨,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勇于开拓创新,在新起点上再上新水平、力创新佳绩

2、深入学习教育,坚持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的职责使命。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和全国大法官、大检察官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同志在第七次全国律师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通过开展学习教育,使广大律师深刻理解律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定位的本质内涵,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坚定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的信念。

3、突出工作实践,依法履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的职责使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突出工作重点,把服务“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作为首要任务,加大对区党委政府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解决的服务力度,积极参与区党委政府宏观决策,承办政府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有关的法律事务,从法律层面介入重大群体性事件和敏感性案件的处理,为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目标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通过开展工作实践,使服务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职能作用进一步彰显,努力使律师成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服务者。

4、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升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的服务能力。按照“政治坚定、精通法律、维护正义、恪守诚信”的要求,全面认真查摆队伍自身存在的差距和不足,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深入推进所、中心的党建工作,加强党员修养和作风建设,确保党的

路线方针政策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执行;加强规范化建设,规范内部管理,规范执业行为;加强诚信建设,培育和形成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律师执业精神。通过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全体律师执业理念进一步端正,执业行为进一步规范,依法执业、诚信为民的社会形象进一步树立,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

二、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工作步骤、主要内容和方法

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从今年3月开始,到2010年12月结束,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阶段(2009年3月)

(一)工作任务:3月下旬,我局根据部、省、市要求,确定活动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下发《居巢区司法局在律师队伍中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明确活动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及目标、步骤和组织保障等内容。全面部署开展主题教育的任务和要求,律师事务所、法律援助中心要结合各自工作实际,积极动员和全体律师,通过简报、网络宣传等载体,将这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作为社会法制理念、大学习大讨论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主题教育的延续和深化,推动本次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有序进行。

(二)工作要求:律师事务所、法律援助中心要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制定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计划,按照区局统一部署,认真组织动员,使广大律师进一步明确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增强参与教育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实施计划,于3月30前上报区局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二阶段:学习教育阶段(2009年4月—5月)

(一)工作任务:

1、抓好学习教育。组织广大律师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代表和全国大法官、大检察官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同志在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等精神;司法部有关律师队伍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性意

见;省厅、市局有关于加强律师工作和律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等。

2、开展“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大讨论和主题征文活动,组织全体律师围绕“如何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开展思想大讨论,认真回顾总结本单位律师事业的发展道路和取得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明确新形势下党委政府对律师工作的新要求、人民群众对律师工作的新期待,推动新一轮思想解放和工作创新。

3、组织培训和宣讲活动。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以及加强和改进律师行业党建工作等,通过各类培训,进一步营造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良好氛围,提高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做好对照检查和思想清理工作。律师事务所、法律援助中心要对照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的要求,查找差距与问题,分析原因,深挖根源,形成剖析材料。要重点对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的定位,按照“政治坚定、精通法律、维护正义、恪守诚信”的要求,认真查找本单位律师队伍自身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提出解决影响和制约律师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突出问题的对策和措施。要重点按照诚信建设和规范化管理的要求,查摆律师事务所、法律援助中心和律师是否坚持依法、诚信、尽责执业,有无侵害群众利益行为,提出进一步规范律师事务所、援助中心内部管理、律师执业行为、与司法人员关系的方案和办法。要重点查找个人在执业思想、执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的要求,提出整改措施。

(二)工作要求:认真组织学习开展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加深律师管理人员和广大律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深刻内涵、基本要求和职责使命的理解,使广大律师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的定位上来,并就“如何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进行讨论,查找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和不足,提出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意见和措施。律师事务所、援助中心要建立学习园地,律师个人要认真撰写学习体会。全体律师和实习人员都要做

好学习笔记,并与本阶段结束后提交学习体会。

第三阶段:主题实践阶段(2009年6月—2010年11月)

(一)工作任务:

1、全面实施法律服务“便民工程”。通过“法律服务宣传周”等有效载体,积极鼓励和引导广大律师充分发挥法律服务“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职能作用,活跃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氛围,进一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2、组织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督导检查。区局将适时对此次教育实践活动进行督导检查,检查教育组织工作是否有力,学习教育效果是否良好,清理思想是否深刻,解决问题是否彻底,主题实践是否扎实。本阶段结束后,律师所、援助中心和律师对工作进行总结,并写出书面报告。

(二)工作要求:坚持边学习、边实践,把主题实践各项活动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把服务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把努力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重点工作,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重点职能,积极开展工作实践,依法履行职责使命。重点围绕“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的服务中心。充分发挥律师工作的职能作用,为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目标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第四阶段:总结表彰阶段(2010年12月)

(一)工作任务:收集汇总律师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情况,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进行全面总结并形成书面报告,律师所、援助中心要于2010年11月底前报局律师管理科,活动结束后,区局将召开总结表彰大会,交流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工作成果。通报表彰教育实践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

5.爱国主义主题教育队会活动方案. 篇五

一活动目的: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我国首都北京举行,了解举办奥运会的前前后后的一些经历,调查我国为29届奥运会做了哪些工作。我国运动员在本次奥运会上取得了哪些可喜的成绩。通过一系列的调查了解,让学生增强爱国荣誉感,为自己身为中国人而感到骄傲、自豪。从而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上。怎样做就是爱自己的国家。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对国旗、国徽的崇敬之情,会唱国歌。懂得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也是爱国的表现。响应国家的号召,就是自己爱国的表现。二活动主题: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了解我国在世界各国的地位,了解我国成功举办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从而产生骄傲、自豪感更爱自己的国家。三活动内容:

通过调查、搜集各种资料、了解我国举办奥运会的历史背景,通过观看比赛、收听广播了

解奥运会我国运动员所取得成绩,增强民族自豪感。产生为祖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四、活动过程:

1、上网、翻阅资料,有关我国申办奥运会的资料。我国在什么情况下申办奥运会的,2000年我国申办奥运会情况怎样?在申办奥运会的历程中我们所走的路之艰难。

2、我们终于取得了第29届奥运会的举办权。历时7年我们为成功的举办奥运会作了哪些工作?查阅资料。

3、利用假期观看第29届奥运会的开幕式与赛事,了解我国运动员在会上所取得的奖牌数。

4、在班中说一说在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所取得的一些成绩,让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

5、我们的国家如此之强大,我们身为中国人,应该怎样做?让学生展开讨论。

6、根据学生所讨论的结果,召开一次“我爱我的祖国”主题队会。

7、从根本做起,从现在做起。了解国旗图案的含义。了解国徽,学唱国歌。

8、响应国家号召,让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6.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活动总结 篇六

9月30日我校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活动,各班级做好发动宣传,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会活动,把“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落到实处。现将各班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准确把握活动主题

以 “爱我祖国”为主题班会活动,通过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活动,向学生宣传我国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让学生感受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逐步树立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并努力把爱国主义化为每一天的具体行动,健康成长。

二、积极营造活动氛围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珍爱生命教育、法律法规教育、热爱家乡教育,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不断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向心力和凝聚力,培养和巩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7.爱国主义主题实践活动 篇七

一、选题现状列举

(1)学生“任性”。学生确定课题,随性而为,信马由缰,或过于宽泛,或过于高深,或不合时宜,忽视实际条件,注定难以真正开展后续活动。

(2)教师“任性”。教师或包办代替,硬性“推销”预定课题,漠视学生的意愿和能力;或以某个参考教材为唯一依据,按部就班,坐而论道,无视现实学情、校情、乡情。

(3)学校“任性”。学校或急功近利,以个别师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项目完全取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全面实施、开展;或将学生平时被动参加的零星活动完全视同于综合实践,缺乏全面谋划,有效整合,缺少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综合实践活动流于形式。

类似现象不胜枚举,其共同特点就是,学校对该课程并未真心实意重视,教研氛围不浓厚,指导教师对课程也缺乏深入研究。所有“任性”行为的结果,无一不落得无疾而终。

二、选题策略纠偏

1. 尊重学生意愿,兼顾实施可行性

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普遍认为,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课题确定必须同时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符合学生本人意愿;2切入点小而近;3可操作性强;4实施有意义。

初中生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对自己感兴趣的事,充满激情;反之,则往往敷衍应对。譬如“X校学生追星现象调查与思考”“交通安全伴我行”“中学生正常交往问题探究”等课题,都符合中学生的关注点和兴趣爱好,都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选择这样的课题,他们往往乐意去研究,并且开展活动不存在技术性和条件性障碍,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2. 联系地方特色,强化选题针对性

根据《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指导纲要(7~9年级)》精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面向学生整个生活的实践性、体验性课程,如果我们只注重学校内部的课程资源,忽略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会造成学生生活与自然、社会的分离,使学生不能正确认识社会与自然。

校外课程资源的存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就拿笔者所在的福建省武平县来说,它兼具纯客家县、中央苏区县、福建省著名绿茶产区、中国富贵籽之乡、定光古佛发祥地等特质,这里的红色文化、客家文化、茶文化、定光古佛信仰内蕴丰厚,特色鲜明,值得挖掘、探究的领域非常多。为此,武平县多所中学曾经或正在开展诸如“中山古镇姓氏楹联探源”“中湍村‘上刀山、下火海’民俗问题研究”“东留乡富贵籽种植情况调查”等探究活动。这些课题的开展,接地气,合乡情,学生们不但兴趣浓厚,而且通过实实在在的调查、实践、探究,使他们增强了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可谓选题针对性很强。

3. 联系学校实际,凸显校园特色

众所周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在课程开设上应该充分遵循“国家课程校本化”原则。在具体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由于历史传统、文化背景、地理环境之不同,每所学校在办学思想、办学风格上不尽一致,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也应是千姿百态,各具特色。

譬如,福建省永定县第二中学历年来持之以恒地开展了以“远足”为题的系列活动。其主要内容为:军训、远足、参观革命圣地、考察调研三农问题、生存能力体验、篝火晚会、成果展示等。这些活动将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与非指定领域有机整合,让学生亲历实践,深度体验。这些做法得到了课改专家及各地同行的普遍赞赏,真正凸显了该校特色。

4. 关注热点问题,培养公民意识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广大中学生对身边、社会上的一些热点、焦点问题,也会投以关注的目光。老师们如能及时引导他们从中挖掘、提炼出恰当的课题,无疑既满足了学生的意愿,又契合了新课程理念,一举多得。此类研究性活动的开展,势必有益于促进学生接触社会,感受生活,学会与人交往,锻炼其社会实践能力,并为他们将来成为有用之才打下基础。

8.构建系列主题实践教育活动体系 篇八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理解中华民族文化是学生的首要任务。

围绕一个主要内容设计系列活动,达成课程目标

借着国际理解教育这一大背景,结合“美丽的中国,多彩的地球”课程体系,我们对国际理解教育中“文化”这一内容进行了分解,将其分为:建筑、民俗、文学、艺术、体育、财经、科技七个方面。围绕这七个方面,各选择一个教育点,形成了包括七个主题实践活动在内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这七个主题教育活动的题目是:登万里长城,赏国内外经典人文景观;逛中华民俗园,参与中外节日赶集;唱中国国粹京剧,品味中外艺术的高雅;练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空竹,体验中外体育项目的精华;读中国名著,感悟中外文学魅力;参与储蓄实践,了解国内外金融领域的知识;学习中国四大发明,感受中外科技发展的辉煌。

构建主题系列教育实践活动的辐射性结构,达成育人目标

辐射性是从一个点向四周辐射,是一种发散性结构,有利于教育活动的多样化、教育内容的丰富性、教育效果的多重性,适合于教育实践活动。

因为实践活动课有时间限制,所以必须把握好辐射型结构的基本要素——辐射源和辐射流。辐射源必须是民族的、经典的、有代表性的,辐射流必须是世界的、不同民族的、同类经典有代表性的。由民族向世界辐射,单向辐射与多向辐射均可。这是我们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结构。

我们这样设计“登万里长城,赏国内外经典人文景观”活动:由了解具有中华民族象征意义的长城开始,了解国内著名的人文景观,最后了解国外著名的人文景观。

此次实践活动的设计,以万里长城为辐射源,以中外著名的人文景观为辐射流,由一个民族的、经典的、有代表性的建筑为起点,向民族的其他著名建筑和世界著名建筑辐射,对于不同建筑的共同特点,也进行了深入探讨,达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构建突出学生参与性、体验性的教育活动方式,达成教育效果

在“逛中华民俗园,参与中外节日赶集”主题活动中,我们采用“中国传统节日学校带着过,少数民族节日班级带着全校过,西方节日学校、家长、学生一起过”的方式。

国内节日分为中国的传统节日和民族的传统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家都了解,但是民族的传统节日却很少有人熟知,为此,班级首先对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的节日进行了初步介绍,教师和孩子们一起确定了本班要研究的民族和节日。在此过程中,大家一起认识了目脑节、泼水节、三朵节、赶年节……

在学生都熟悉这些节日的基础上,我们开展了“多彩的节日我们同happy”节日赶集主题活动。全校师生一同过端午节,一起跳起少数民族舞蹈,一起为小伙伴募捐,一起拍卖,让孩子们感受到了不同节日的魅力。

在实践活动中,我们围绕国际理解教育和校本课程体系构建了实践教育活动的七个体系;围绕民族传统文化,进行辐射性的活动。活动中注重学生的参与、体验,保证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9.5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活动方案 篇九

祁家湾街四黄小学

2011年10月

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落弘扬革命前辈复兴中华民族的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伟大成就,激发爱国爱家乡的热情,十月份为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月。

二、活动内容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红线,以“五爱”(爱自己、爱他人、爱家、爱校、爱国家)教育为基本内容,规范养成教育、道德品质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及民主法制、国防教育、文明礼仪教育有机结合形成整体德育框架,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发展新中国和发扬优秀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通过各种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建立新中国的奋斗中所表现的革命精神,增强学生对国家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学生树立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作贡献的思想。其具体内容为:

1、召开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

2、组织学生读一本爱国英雄人物故事书,并讲“英雄故事”。

3、组织出一期“爱国主义”教育主题黑板报专栏。

4、继续加强安全纪律教育,防范安全事故发生。

三、相关活动安排

(一)做好爱国教育宣传发动工作

(1)大队部发出爱国教育活动倡议;

(2)利用晨会、宣传栏、校园网等进行国情知识学习介绍。

(二)开展好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队会。

组织学生学习《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各类规章制度,开展各种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如:讲英雄故事比赛,爱国诗歌朗诵比赛等),使学生从中渗透爱国,体验爱国,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举办“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手抄报比赛。要求:

1、各班主任负责组织,美术老师做具体指导;

2、以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内容充实,书写工整,版面设计具有艺术性;

3、手抄报采用8K纸张,手抄报文字须手写,否则取消评奖资格;

4、具体评奖方案由美术组负责。

(四)利用每周升旗仪式上的国旗下讲话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鼓动全校师生人人参与爱国主义活动中来。

(五)刊出一期“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黑板报。发挥班级黑板报的宣传作用,将爱国主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落实到实处,创造学生亲手制作爱国的机会。

(六)利用班会和课外活动时间,每班要认真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爱国教育影片,更直观、更形象地认识爱国,感悟爱国,得到更深刻的教育。

四、活动要求:

1、各年段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及以上活动内容、要求,制定出适合本年段的活动方案,并于10月5日前将电子文档上传政教处。

2、各班主任要认真学习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方案,并贯彻实施。

3、活动期间,各班主任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五爱”(爱自己、爱他人、爱家、爱校、爱国家)教育为基本内容,按要求定好每周班会主题,写好班会教案,开展好每周一次的主题班会活动。

4、各班级在本月底上交活动小结。

祁家湾街四黄小学

10.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活动策划书 篇十

一,活动背景:

在国庆即将来临之际机电工程分院各班级在分院领导的统一部署和辅导员、班主任的带领下将召开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二,活动目的:

为了配合学校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针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足够,学习班目的不明确的问题,让学生们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珍惜现在,珍惜宝贵的青春年华,勤奋读书,并为实现目标而坚持不懈地努力。

三、准备工作

1、搜集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

2、组织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珍惜时间,努力学习的决心

四、活动时间:2010年x 月 x日

五、活动对象:全体分院师生。

六、活动方式:

1、班长主持。

2、同学讨论、发言。

3、班主任总结发言。

4、全体学生齐唱国歌。

5、结束。

七、活动过程:

1、由班长读一段话,引入主题。

2、同学讨论、发言。

3、班主任总结发言。

4、全体学生齐唱国歌。

5、班长宣布结束。

11.爱国主义主题实践活动 篇十一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形成,主要经过发现、确定、生成、完善等几个阶段。

一、问题的发现、提出与教师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倡导一种探究学习方式,内容指向学生的各个生活领域,学生所面对的问题应该是一些“实际问题”。这些实际问题,有一部分对于成人来说已经解决,但对于学生仍然有很强的探究意义;也有些确实是没有人涉足过的,而又适合学生的年龄、知识结构特点。

对于学生来说,提问题不是困难的事情,而会提问题却相当有难度。会提问意味着提出的问题要有价值、有可行性、有社会意义,这样的要求对于学生很难。因为无论成人、学生在实际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更多的是面临如何完成一个任务,即如何去解题,而不是作为一个问题的提出者。所以,目前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能在一定的情境或任务下思考、分析,对产生的小课题开展活动。问题来源于实践,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要任务是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在实践中感受、观察,积累相关经验。

1.问题的来源及特点

就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状况看,大量的任务型问题和部分学生自己提出的自主型问题共同构成了问题群体。

任务型问题一般不是由学生自主提出的,它们有的是学生现有活动材料中的;有的是学校根据总体教育教学计划提出的;有的是学科课程延伸出来的,这部分问题提出的主动权在教师,然而并不是说教师直接把问题提供给学生。在一般情况下,教师会营造相当的问题情境,诱导学生对某一个事物产生兴趣,进而通过观察、调查等活动,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很多版本的综合实践活动材料都是在总结、精炼已有活动后编写的,其中的活动主题一般都具有代表性和适用性,是任务型问题的主要来源。

自主型问题一般由学生主动提出来的,有的是学生感兴趣的,有的是学生不解的,等等。自主型问题一般也是围绕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层次提出。“是什么”的问题较容易解答,一般通过查阅资料等方法就可以找到答案。“为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就要通过学生较深入地研究才可以解决。目前,鉴于综合实践活动尚处在一个初级发展阶段,各地区发展水平不均衡,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差异也较大,“是什么”的问题可以单独作为主题研究。这样的问题对于刚刚接触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还是有意义的,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查询资料、整理资料的技能,而且一些文化类活动内容也比较适合这个层次的问题。另外,“是什么”也是可以与其他两类问题共同解决的,它一般还是后两类问题解决的前提,通常情况下,我们是先弄清楚“是什么”,才有可能进一步研究“为什么”、“怎么办”。

无论是任务型问题还是自主型问题,它们的产生都有共同特点。首先,任何类型问题的产生都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学生必须经过一定的实践活动才可能提出问题。第二,这些问题都应该是学生在他们的生活半径之内可以接触到的,能引起他们的好奇心的问题。第三,这些问题都是要由学生提出来的,即便是任务型问题,教师在操作的时候也会采取创设问题情境等办法实现这一点。这样才能使学生体验活动的全过程,同时对他们问题意识的培养有重要作用,这个过程是学生对某个问题的内化、认同过程。

2.问题的提出及发现

教师,一方面要做学生提问的指导者,另一方面要做发现问题的有心人。如果一味片面地追求学生提出问题的形式,往往会适得其反,找不到有价值的问题或者把时间浪费在过多的争论、筛选上。其实,在学生生活中有很多可以开展研究的问题,但他们往往意识不到,这时候就应体现出教师的指导作用。某些问题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再现于学生面前,让学生有意识地感悟,自主地发现问题,如讲一个小故事、放映一段影片、转述一则新闻报道、做一个小实验、重现一种现象等。有些问题可以开门见山地送到学生面前,难住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进而开展活动。

3.问题的有效指导策略

我认为,教师应当在活动前进行尝试,找出活动的主要脉络,体会活动中的重点、难点,梳理出学生在活动中涉及的三维目标框架,成为一个真正的先行者。北京市西城区进步小学的教师在指导《圆形剪贴画》活动前,剪了上百个圆形纸片,反复实验,用心思考其中的奥妙,不仅掌握了圆的基本变形技巧,还发现了遮挡、拼插等技法,最终总结出变形的内在规律,为有效地指导学生打下了坚实基础。

教师进行活动尝试等于在确定本活动可预设的部分。首先,要明确活动的目标,即对学生的能力在哪些方面进行培养。其次,要明确学生开展活动的自身基础。这是要建立在教师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要了解学生知识、能力基础,兴趣、情感基础,身体条件,家庭及生活环境等。另外,教师要对活动主题本身进行分析,如可以分解为多少个可活动的小主题,通过哪些步骤可以完成活动等。

教师可采取三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提问:(1)提示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心里多问“为什么”、“怎么办”;(2)指导学生有意识地感知社会,让学生结合自己有兴趣的社会现象开展社会调查等活动;(3)定期开“问题讨论会”,为学生提供交流问题的机会。

二、活动主题的生成

从主题结构上,活动主题可分为系列主题和单一主题,它们之间是整体和个体的关系。单一主题是从总主题中派生出来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的,系列主题是由单一主题构成的。目前,在不同地区、学校,这两种主题都普遍存在。系列主题比较适合针对某一方面问题的活动,尤其是能配合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工作,可以让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对某类事物或现象从多方面、多角度研究,或者从不同深度去研究。单一主题是以某个主题为独立单位开展活动的。它有很强的时效性,能及时把学生提出的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

1.主题在探讨中共同确立

学生发现的问题有些是可以直接作为活动主题,有些问题可能范围过大,让学生无从下手,教师应让学生充分观察、思考、实践,寻找切入点,不断修正自己的想法,最终确定活动主题;还有些问题不适合学生研究,或是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或是社会价值不高,就不能成为活动主题。

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到确立主题之间应该有一个明显的分析问题过程。学生要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搜集一些资料,或者作一些初步的调查研究,目的是让学生科学地对这个问题进行再认识,因为前面我们说过很多“问题”是教师预设的,通过一定情境让学生“发现”的,这其中学生自我体验和感受都不足,需要通过一个实践过程来再认识这个问题。有位学生曾向教师提出学生加餐奶盒值得研究,上面有很多有用的信息。教师认为主题太小、太单一,可是这个学生锲而不舍,联合其他学生做了大量工作,最终不仅说服了教师,还赢得了全班学生的支持。可见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可以作为活动主题,要有一个分析、论证过程。在对所要研究问题进行调查后,学生自然会有所取舍或调整,在这个阶段甚至可以召开“问题分析会”,让学生进行充分论证,从而最终确定活动主题。

2.主题在活动中不断生成

很多主题是在活动中得以不断地生成与修正的。这种情况是很正常的,因为教师和学生都不可能预知活动中将要遇到的所有情况,更不可能无视活动中更有价值的问题的出现,所以在活动过程中生成新的活动主题,是本课程的一个特点。这种生成来自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

一种情况是,教师在活动中认为先前的预设内容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或者有扩充活动目标的必要,于是拓展活动,生成新的活动主题、内容。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是教师对活动本身或学生基础不够了解,导致预设不到位;或者是教师主导意识过于强烈,试图一口吃成个胖子,把活动搞得包罗万象。此种情况下,教师一定要慎重,应侧面征求学生意见,了解学生对新加入内容的需要和兴趣;还要注意活动时间、空间的限制,考虑学生年龄特点等;事后要积极反思,收集学生反馈意见,以便重新审视整个活动。

另一种情况是,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了更感兴趣、更有价值的主题。教师面对这种情况同样要慎重,首先要表扬学生这种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精神,然后要和学生一起分析新问题,确定它是否可以作为新的活动主题或小主题。例如,在《地名有学问》的活动尾声,有两组学生分别提出了《立交桥冠名权》、《地名与公交站牌》等新的活动主题,引起了班内学生的共鸣和研究兴趣,觉得主题贴近生活、有实际研究价值。

3.主题在反思中进行完善

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当做好反馈、反思工作。要向学生、家长、其他教师和相关人员收集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活动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自我反思。尤其应注重对活动主题形成的反思,对比预设情况和实际情况,对比确定的主题和生成的主题,对比预期效果和最终结果,从整体上明确本活动主题的优劣,进行有效地增删,最后拿出一个比较成熟的活动主题。例如,西城区德外二小的教师在两个学年中,经过不断地反思、调整,将一个原来只有2~3课时的《我为卡通狂》的主题,改编成了历时两个月的《班级吉祥物》主题。她剔除了原主题中针对卡通画的设计任务,只保留了对卡通形象的了解部分,引入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任务情境,形成了项目设计任务,指导学生经历设计、制作、推荐、评选全过程。教师的每一次调整都是建立在细心的观察和对学生调研基础上的,反思是调整的基础。

目前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尚处在一个起步阶段,教师本身没有接受过相关课程的教育,自身缺乏内在的知识、能力基础,执教有相当大的困难,需要一个长期的研究过程和积累过程。小学生对此课程也是初步接触,因自身年龄特征和知识能力水平所限,活动或研究多以模仿和体验为主。基于上述的现状,对于活动主题的确定,我有三条建议:一是借助已有的活动资源,例如,活动材料、校本课程、专题教育等作为重要的台阶,借此一步步提高教师和学生对活动主题的把握能力;二是教师要担负起主要责任,发挥自身多种角色的作用,与学生共同成长;三是学校应有课程整体规划,每学年统一整理、优化活动主题,逐渐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系列主题活动。□

(作者单位: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

上一篇:工作不足之处怎么写下一篇:我们向华为学习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