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茶乐作文

2024-07-19

采茶乐作文(共15篇)

1.采茶乐作文 篇一

今年清明节小长假,爸爸说带我们去外婆家玩,听到这个消息时,可把我高兴坏了。关键是到外婆家我们就可以去茶园采茶叶,我好想长一对翅膀立马就飞到外婆家。

外婆家在瀛湖,那里湖光山色、风景秀美,放眼望去满山的树木好像是一片绿色的海洋。爸爸开着车,不一会儿就到外婆家了。

首先我们迫不及待的来到了茶园,满山的茶树长的整整齐齐,树干上长满了嫩绿的叶子,我迫不及待地动手采摘起来,我一抓就是一大把,外婆看见了,忙阻止我说:“别急,采茶叶要采上面刚刚冒出来的嫩绿的新芽。”原来是这样呀,一片、二片、三片……不一会我就采了一大把,我闻了闻手里的茶叶,哇,好香啊!一股清香扑面而来。

时间过得真快,太阳公公快下山了,我们也采满了一大篮子茶叶,我们拿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向山下走去,我们还要到茶厂炒茶叶呢,听外婆说以前都是手工炒茶叶,现在全部都用机器炒茶叶了,炒得又快又好,还省时省力。

不一会儿新茶叶就加工好了,我拿了些新茶叶放到茶壶里用开水一泡,好香啊!空气中到处都飘着茶的清香。爸爸说:“因为是你自己付出劳动换来的成果,所以你会觉得格外香,也会格外珍惜。”的确,最甜的果实,是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我一定要做一个勤劳的孩子!

2.作文其实可以很快乐 篇二

本期嘉宾:谭建山

嘉宾威水史:特级语文老师,在各类报刊发表文章“无数”。

你喜欢动笔写作吗?看到这个问题,有的同学会不住点头:“写作很有意思呢。我已尝到了动笔的甜头。”有的同学却连连摇头:“我不怎么喜欢。有时好像有东西可写,也想把它写出来,可一提笔就卡壳了,真是‘老虎吃天——无法下爪呀。”初学写作,没啥写,不会写,这些都很正常。因为,我们现在的写作,不是作家进行的文学创作,而是一种练笔活动。要不,怎么叫习作呢?

其实,写作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有个叫明明的同学就有深切的体会。暑假里,他随爸爸到西藏旅游。在那里,他看到了美丽的草原,观赏了雪山美景,特别是拉萨那一碧如洗的湛蓝天空,更令他陶醉难忘。这美景,正如课文《拉萨的天空》描绘的那样。他不禁放开嗓门,背诵起了这篇美文。旅游归来,他拿起笔,用优美的语言,记下了这次旅途的见闻。同学们知道后,争相阅读他的习作,大家仿佛也置身其间,与他分享着游雪域高原的快乐。看到一篇习作产生了如此大的轰动,明明怎能不高兴呢?

还记得有个叫雅静的同学,开始与同桌好得像一个人似的。后来因一件小事,她们闹起了别扭,彼此谁也不理谁,成了一对仇人。不久,同桌因父母进城打工,也随父母到城里读书了。同桌转学之后,雅静感到很是愧疚,时不时就想起了与同桌在一起的日子。一天,她给同桌写了一封信,信中回忆了曾经的友情,还特意向同桌道歉,希望她能原谅。不久,同桌给她写了回信。从此,她们经常书信来往,友谊一天天加深。一封封书信,解开了她们的心结;一封封书信,增进了相互的了解,架起了友谊的桥梁。后来,雅静说:“这多亏了书信的帮忙呀!”

从以上事例不难看出:写作,就是用汉字叙写生活中的见闻和感受,是倾吐心声、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一种方式。懂得了习作的重要,你一定就会慢慢喜欢上写作的。一旦喜欢上它,一天不动笔,手就感到痒痒,不写出想写的东西,就感到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了。

勤劳的小蜜蜂

同学们一定品尝过蜂蜜。你可知道蜂蜜是怎样酿成的吗?山野里,一只只蜜蜂,在这朵花上采一点,在那朵花上采一点,再把一点点花粉汇聚起来,就酿成了一罐罐、一桶桶蜂蜜。写作,光喜欢不行,还要做一只勤劳的小蜜蜂。要像蜜蜂那样,去发现“蜜源”,去广采“花蜜”。有了丰富的材料积累,动起笔来,就不愁“无米下锅”了。

有的同学说,每天的生活都是一种色调,没有值得可写的东西呀。这就完全错啦!就拿校园生活来说,今天的课和昨天的课不一样吧,哪节课留下的印象深刻,为什么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哪节课没听懂,为什么没听懂?是老师的原因,还是自己的原因。你不妨想一想,总结总结;在一周里,班级、学校开展了哪些活动?活动之后,有什么感受?还想提出哪些建议?近段时间,校园、班级发生了哪些值得记忆的事情?还有你的喜怒哀乐;不同季节里,校园里的花草树木有什么变化,你是否留心过、观察过,从一些细微变化中,你还有哪些新的发现……大自然是一本多彩的书,阴晴雨雪、飞禽走兽、日出日落、花开花落,把这些及时写下来,不就是一篇篇习作吗?

校园生活如此,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也是多彩的。如若我们能像小蜜蜂那样善于发现、勤奋采集,素材储备库就会不断丰盈充实起来。

写想说的话

习作,就是把心中的真话、实话写出来,切忌说假话、空话、套话。因为,说真话,抒真情,才会打动读者。

一天,倩倩一回到家,就向妈妈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情——

“妈妈,妈妈,今天班里有喜事呢。”倩倩一回到家就向妈妈报告。

“啥喜事呀?”妈妈一边在厨房忙活,一边问道。

“你知道今天英语课是谁上的吗?”

“这还用说,肯定是英语老师呗。”

“当然是英语老师呀。可他不是我们学校的英语老师,是一位黄头发、蓝眼睛的老外老师。他的课上得可逗人了——”倩倩乐滋滋地讲着,“他先把我们分成四个小组,还给每组起了好听的名字,有小鹰组、春风组、鹦鹉组、山花组。课堂上,他一会儿放精美的图片,一会儿让我们做有趣的游戏,还有几次小竞赛活动。不知不觉间,就下课了,我们学得既轻松又快乐。我真想让老外老师给我们多上一些课,或者一直留在我们学校就好了。”

倩倩向妈妈讲了英语课上的见闻和想法,后来,她以《老外老师来我班》为题,一口气写出了这节难忘的课。

听了倩倩讲述的事情,你一定也有这样的经历吧。每当班级、学校发生了新鲜事,一回到家,就想把自己的见闻、想法说给家长听,让他们与你一同分享。如果再把自己讲的完整写下来,就是一篇习作了。

写出心中想说的话,写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你就会感到:原来,习作就是这样简单,一点也不难了。从一次次写的过程中,你一定会体味到习作的快乐。

3.采茶作文300字 篇三

伯母看我们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就提议我们上山采茶。

我们二话没说,一人拎着一只袋子,兴高采烈地采了起来。可是采了一会儿,就觉得有点乏味,继而是百无聊赖。

“谁先摘完一袋,我就给谁奖钱!”伯母竟然使出“杀手锏”!

面对金钱的诱惑,我们又岂能放弃呢?于是,我们一鼓作气,不一会儿就摘满了。等我满怀信心等待领奖的时候,却意外地发现:姐姐早就捷足先登了。哎!奖金全泡汤了!都怪我和弟弟刚才玩了一会儿,耽误了一点进度。我和弟弟只好垂头丧气往回走。

“你们今天都很棒,每人奖励20元。”说着,伯母递过来两张20元。

嗯?我和弟弟不是落后了吗?怎么也有奖励?

“大家都摘了很多茶叶,都应该奖!”伯母满面笑容。

4.采茶作文300字 篇四

置身茶园,目之所及,到处是碧绿的茶树。茶树上的茶叶呈椭圆形,叶底碧绿,轻轻走近它,一股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那么多的茶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一点不留缝隙。每一片茶叶上似乎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开始采茶了,我和舅舅挎着篮子,走进茶树丛中,剥开树叶,看见里面的嫩芽,睁大了眼睛朝我笑,仿佛在说:“快来采我呀,我可是最嫩的芽。”我把身子往里挤,用大拇指和食指掐了一下,茶叶宝宝便乖乖的离开妈妈的怀抱。我心里乐滋滋的,用双手采下一片又一片茶叶。我在茶园里,像一只快乐的小蜜蜂来回穿梭。太阳照在茶园里,茶园好似铺上了一层金。我热极了,额头上不断渗出汗水,可我顾不得去擦一擦,一心想多采点茶叶,一小时过去了,我采了大半蓝茶叶,我望着自己的劳动果实,我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5.采茶作文300字 篇五

我们走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发现路边的野草莓全都是小小的,青青的,看起来硬硬的。妈妈说还没有成熟。我不信,摘了一颗放进嘴里,啊,真酸呀!我皱着眉头咽了下去。

来到了茶山上,我和弟弟急忙跑进茶树丛中,绿油油的一片全是茶叶,我迫不及待地摘了一片问:“妈妈,这片是不是好的`?”妈妈说:“是的。”我就这样一片一片地采,一会儿就采了一大把,拿给妈妈看,没想到,妈妈却说“这些全都是不好的。”我就一把扔在了地上,再去看看妈妈采的茶叶,我明白了,原来妈妈的是一颗一颗的,而我的都是一片一片的碎片。

我学着妈妈的样子,小心地采摘,妈妈说:“这次的合格。”我高兴极了。妈妈笑眯眯地说:“做什么事都要学技巧。”

6.人生如采茶 篇六

饮茶,是我与生俱来的习惯,以绿茶为主,兼及其他。若外出,歇一二天不饮,简直掉了魂儿似的,食欲骤减不说,生理平衡竟然遭到了破坏,哈欠连天,形同瘾君子。在外面,我努力将丑陋藏匿起来,装得若无其事。回到家,放下行囊,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泡茶牛饮,少了素日的優雅。因此,喝茶已然成了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有一次,陶先生求我一副下联。上联“品茗先谋水”,是“谋水”牌茶叶店偶得之联。众人难对,便想到了我。我与茶叶天生有缘,随即应对:采茶必望山。而我常去的山,便是身边的三台山。某日,天色未晚,恰好手上有一塑料袋,里面装的是老婆休憩时看的平板电脑。又至茶香飘然处,又是驻足,又是深呼吸……有所不同的是,这一回除了拼命地呼吸以外,自然而然地倾身采撷起来。采着摘着,我手上便有了浓郁的馨香,不时地放到鼻孔下面闻一闻,感觉浑身舒畅。直到暮帷合拢,夜色渐浓,方才罢手。这时才发现右手大拇指和食指变得乌黑发紫,不停地释放着夏茶的清香。我一次又一次地掂量盛茶的袋子,感觉足有半斤湿茶。

回家的路上,我想起30年前的采茶、制茶的乡村生活。那时,我刚师专毕业,分配到秋浦河畔的一所初级中学教书。学校有一处茶场,大约百余亩,是过去勤工俭学时留下的。每到谷雨时节,便由老师带领学生到茶场采茶。采回来的茶,由老师和工友们亲手制作。这些过程,我也是参与的,一看二学三动手,几次实践下来,也就基本掌握了制茶的技能,譬如炒茶(杀青)、揉茶(微酵)、刷坯(定型)、烘焙(去水分)等。那些热火朝天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

我一边清洗铁锅,一边回顾制茶的流程。然后,按照流程,先将湿茶倒进锅里,热火焙炒,不停地翻腾。如果动作稍微迟缓,便焦了叶片,泡出的汤水会发红,不好喝。焙炒后的茶叶,要趁热揉搓,方向一致,不可乱搓一气,否则茶形不好,容易 火生变,不仅形状丑陋,而且泡出的茶有水骚味。揉茶,多放在粗糙的篾垫子上揉搓,可城市哪有这个。好在家里有个金属漏子,网眼如筛,正好派上了用场。反复揉搓,茶汁弥漫,直冲鼻孔,气味实在是太好闻了。估计揉搓得差不多了,我便使劲地刷坯,尽量使它们成条状,免得有碍观瞻。完成这几个程序,我只用了40多分钟,而烘烤却花了近两个小时。

当晚,我便烧了一壶沸水,按照往常品茗的程序,安心地落座,喝了两巡。实事求是地说,这茶不及朋友们送我的好喝,但我却喝了一泡又一泡,每一泡都有不同的感受。这不仅是味觉,还有精神需求。总觉得自己亲手采的茶、制作的茶与众不同。这不到一两的干茶里,有我人生的知识与经验的储备,有我人生的感性认识,有我人生的一些难得的感悟。平时喝的茶,要么上茶叶店里买,要么是朋友们送的。虽然也能喝出情谊来,喝出风雅来,但毕竟不同于自采茶。

自采茶是自己的劳动果实,是自己的劳动体悟。是自己的,就会敝帚自珍;是自己的,就会说出许多的好处来。人生,其实也一样,有如自采茶。茶多茶少,茶好茶劣,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品茗的感受,风雅的感受。

茶树,越采越发;不采,则老化。我打算得暇,再上三台山。

7.采茶作文300字 篇七

上午,我们的活动是采摘茶叶。

在一条被人踩出的路上走了许久后,我们的眼前出现了一片茶园。矮矮的茶树一排一排地,耀眼的翠绿与泥土的棕黄相交着延伸向了原处。这,就是我们的目的地了。

听完老师的解说与介绍 ,我们便顶着烈日冲进茶园采茶了。

“一芽一叶;一芽一叶;一芽一叶;一芽一叶……”我在口中无声的念着,一面用眼扫着,一面伸手去采摘。细长的茶叶青绿中泛着些许鹅黄,连根的芽儿更是娇嫩小巧。我捏住叶与芽相交之处再向下一些的茎处,轻轻用力往一边一掐,一棵小小的叶茎相连的茶叶便呆在了我的手心。

我们摘了足有两个以上的小时,然而充满成就感的我们却丝毫不感到疲惫与酷热。而我们小组在比赛中获了第一更让我平添了一份快乐。

下午因为阳光猛烈,我们的活动由原定的爬山改成了听讲座,老师给我们讲了在野外生存的一些注意事项与必须干的事以及一些真实的故事。

8.采茶忙作文 篇八

“各位请注意!各位请注意!今年摘茶籽的时间就要到了,请各位村民按照规定上山采摘……”村头的高音喇叭开播了,原本宁静的山村开始热闹起来了,村民们都各自开始准备采摘的工具。

每年寒露时节,人们都会按照政府的要求去采摘,在采摘的前几天,村民都会提前上山清理路上的杂草,经过一天的忙碌之后,人们回到家中,纷纷转告着今年茶籽长势甚好的情况。这时,村民们便乐开了花,收获的喜悦便在乡村间渐渐弥漫开来。

几天后,在晨阳还未突破云雾抚摸大地时,村民们却早已分为几队上山了,只见有的人挑着担背着筐,有的人开着货车,还有的人抱着小孩,浩浩荡荡的向山林挺进。此时,原本热闹的村庄顷刻恢复了往日的宁静,而大山深处,却又是另一番景象。

站在山巅,整个山谷的景象尽收眼底,人们的说话声和嬉笑声不绝于耳,一棵棵低矮粗壮的茶树上,站着一个个“全副武装”的人,他们有的把袋子挂在脖子上;有的把箩筐放在旁边的树干上;有的干脆什么也不带,直接上树,采摘了一大把,再往地上一扔,乐得一群小孩子在那里疯抢;还有的人是专门负责用一种特制的木钩去把那些较高的树丫拉下来,让那群顽皮的.孩子像猴一样的挂在树枝上,猛的向下一拉,扯下来一大把满是清香的茶果,引得众人哈哈大笑……

不一会儿,一筐筐弥漫着清香的茶果被运下了山,这时,人们才会稍稍的休息一下,在地上铺上一层布,三五成群的坐在一起,分享着点心或聊天,还有人带来了收音机,那欢快的歌声时不时的引起人们的阵阵和唱。这充满了农家风情的习俗,每年都会吸引许多的人来观光体验,随着人越来越多,这里都准备开发成旅游区了。

收下来的茶果并不能直接制成油,还需要经过几天秋阳的照晒,这时家家户户门前都呈现出一片青绿色的海洋,这绿色的海在阳光下不断的酝酿着,一颗颗茶果忍俊不禁的张开了嘴,露出里面褐色的茶籽,当一滴滴散着清香的茶油从榨油机中滴出时,大家都不约而同的笑了。

9.作文让学生”乐”在其中 篇九

自主是快乐作文的第一步

新课标教学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作文也是如此。自主就是学习主体积极而有成效的工作,离开了主体的主动精神,将学习变成被动接受,就既无兴趣,也无动力,只有痛苦和无奈。这里说的主动精神,就是写作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是我要写,而不是要我写,这样就能从作文中体会到乐趣与快感。然而在我们的教学中,学生作文更多的是遵命写作,是一项任务,是训练系列中的一个环节。教师为了应试有很强硬的理由,学生则有太多的无奈。他们没有选择余地,不能自主,写作也不是一种内在需要。因此交还学生作文的自主权,让他们真正喜欢作文,自由地“以我手写我心”,是我们改变作文教学现状的第一步。

自主性首先体现在写作时间和作文形式的自由。限时限量的作文训练会使每个人感到畏惧,因为每个人的写作冲动不是恒定不变的,有些东西稍纵即逝,是在特定情景中的自然流露。要教会学生捕捉这些不期而遇的真实感受,那么随笔、日记、读书笔记等应是学生练习的常用形式,或洋洋洒洒,或三言两语,兴之所至,挥洒即就。

自主作文还要保障学生在写作空间上的自由。想写什么,不想写什么,完全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应该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去透视生活,观察事物,不囿居于校园和家庭,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用自己的心灵观照现实生活。强调观察、体味、思考,反对被动的、机械地模仿和重复,对现实做出真善美、假恶丑的判断。惟有如此,学生才能体会到一种自由和快乐,凭借自己的天性挖掘生活,感受周围的事物,信心十足地传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美好事物的颂扬。

激情是快乐作文的助燃剂

自主写作确实轻松自在,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作文教学,是快乐作文的起点。然而它的前提是要有激情,学生要爱作文。如果没有这个前提,自主只能是给不自觉者大开了方便之门,自主只会导致作文教学的无政府状态,使作文教学无所作为。那么这种激情,这种对作文的热爱又该怎样去点燃和呵护呢?

学生作文的激情首先是源于对生活的激情。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写作文,彻底打消他们为考试而写作的思想,要让他们明确写作是现代生活的需要。美国学者认为:“写作技能是未来公民生存的第一技能,也是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技能。”再说,我们的作文教学目的,也不是为了培养少数的几个作家,而是千千万万普通的劳动者,他们所需要的并非创造文学作品的技巧,而是具有广泛意义的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和创造能力。叶圣陶也说过: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是生活本身。一般人都要认识文字,练习写作,并不是为着给自己一个“读书人”或者“文学家”的头衔,而是使自己的生活更见丰富、更见充实。既然写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就有责任生活的激情引向作文教学,让学生像热爱生活一样去热爱作文。十几岁的孩子对生活的激情可以用大海来形容,如果生活的激情能成为他们作文的源头活水,那么作文的快乐是可以想见的。

有人把教师比做火把,那么学生作文的激情就需要教师去点燃。语文老师对写作要热爱,要率先垂范,经常“下水”作文。如果一个语文老师只会整天谈经验说技巧,多少显得有些滑稽,不亲自“下水”试一试,怎么能体會得了写作的艰辛与快乐。鲁迅先生当年曾讽刺过那些专职的“批评家”:“你这么会说,那么你倒来做一篇试试看!”如今我们不少的语文老师也只是会说而不能写,甚至因为不会写而只能空洞的说。所谓“强将手下无弱兵”,一个以写作见长的语文老师会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也只有这种老师,才能说得出经验和技巧,而且是同学们乐意接受的。师生之间能就写作的具体感受进行交流,达成心灵的撞击、共鸣、磨合与默契。试想,当一个班级乃至一座校园形成了一股热爱写作、交谈写作经验、探讨写作经验的风气,谁能相信写作文在这个班级或者这座校园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呢?

分享成功是快乐作文的最大奥秘

教育心理学表明,生活使人面临难度不同的任务,他们必然会评估自己成功的可能性。力求成功的人,旨在获取成就,并选择能有所成就的任务。这种情况,最有可能发生在他们预计自己成功的可能性有50%的把握时,因为这给他们提供了最大的现实挑战。如果他们认为成功完全不可能,或者胜券在握,动机水准反而下降。所谓“跳一跳,摘桃子”,如果使劲跳了,“桃子”还是遥不可及,那再次跳起的动力就丧失了。学生学习数理化的兴趣往往高于语文学习的兴趣,解答理科习题的劲头要比写作文的劲头足,原因在于一道理科习题解答出来,学生就摘到了“桃子”,能尝到成功的甜头。而作文写出来了,只有少数同学有“摘桃子”的感觉,大多数人换得的是老师的冷冰冰的评语,甚至是讽刺和挖苦,有太多的失败和苦水。在此,我奉劝所有一线的语文老师,不要高悬你们的“桃子”,不要拿“思想深刻,构思精巧,风格独特,语言优美”的要求苛刻学生的作文。

此外,搭建展示平台也十分必要。比如,让每一个学生都准备一个精致的小本本,写上自己的得意之作,以供交流;班级可以设论坛、辟专栏,既可以评论身边的人和事,也可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年级可以出优秀作文选,让优秀作文变成一个一个的铅字,供人传阅;学校要有文学社、广播站,搞辩论、办演讲、设沙龙,让有写作专长的同学一展风采。总之,机会要多,舞台要大,才可以形成强力磁场,展示才华,调动兴趣。

10.采茶作文 篇十

刚坐上车,我们十分兴奋,东瞧瞧、西看看,像一群刚进大城市的乡下农民。可是车开了一段路程,我的那种新鲜感全没了,换来的是一种晕晕的、十分闷的.感觉!车最后停下来了,却还没到茶园。因为路太狭窄了,车要行驶过去很危险。为了保证我们的安全,大家只能走路去茶园。下了车,我感觉好多了,不晕了也不闷了。走了大约一两百米路,茶园就到了。

金笔作文的老师先跟茶农谈谈能不能让我们采茶叶。一会儿,茶农点了点头,老师带着我们进了采茶的场所,上面有一山坡的茶叶等着我们采呢!茶农说:“要一根茶尖加上两片茶叶才能采”。话音刚落,我就采了样品给茶农看,茶农说:“对,就是这样采。”于是我们就争先恐后地采茶了。刚开始,大家象蜜蜂采蜜那样在每个地方“点到为止”,很长时间过去了,大家都没采到多少茶,我们都急坏了。

爸爸告诉我:采茶练的是耐心,在一个地方采茶,把这个地方的茶采完了才能更换地方。我听了,把帽舌拉向后脑,顶着太阳静下心来采茶。我的手把两片茶叶和一片茶尖采了下来,越来越熟练了,口袋里的茶叶也越来越多。看着自己采出的茶叶,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美。可我的同班同学郭成宇却只采了一小半口袋,于是我把以后采下的茶叶送给他,他却说:“不,我要自己去采”。听了这句话,我想:我要采得更快些!于是我皱着眉,手上却加快了速度,采到的茶却比以前少了,原来,采茶是急不得的。我放慢了速度,更认真地去采,这下终于茶采得更多了。在我刚想休息一会儿的时候,老师突然宣布:时间到了!原来,我采了满满的三袋呢!我想:这次我们组一定是第一!

老师评比开始啦,我紧握拳头,紧盯着老师。胜负分出来了,我们还是以微小的差异成了第二名。可能是某某偷懒一会儿的缘故吧!

11.采茶记作文 篇十一

今天是清明节,大人们都在忙着祭祖。我们一家三口也没闲着,吃完早点就赶紧下乡帮公公婆婆采茶。

大约12公里的车程,我们就来到了茶山上。放眼望去,茶树整整齐齐的,仿佛在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的和公公婆婆打完招呼让顾客,我就开始摘茶了。只见茶芽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闭上眼、弯下腰,一阵淡淡的清香扑面而来,令人神清气爽。从公公口中得知,我们现在采摘的是春茶。春茶一般在当年3月下旬到5月中旬之前采摘,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沛,适合春茶生长。我学着婆婆左手扶着茶树,右手将茶叶一片一片地摘下来放进篮子里。大约过了两小时,我开始喊累不想摘了。妈妈见状,忙说道:“瑞瑞,我们来玩‘春’字飞花令比赛,谁输了就得继续采茶,咋样?”我拍手叫好。比赛激烈地进行着,最终,我成了妈妈的手下败将。愿赌服输,继续摘吧。总算到了4点,收茶叶的阿姨来了,我们5个人一共摘了9斤半,卖了200元,婆婆说晚上烧大餐奖励我们。

今天,真是收获满满,我们累并快乐着。

12.古老迷人的采茶戏 篇十二

采茶戏,顾名思义,与茶相关。明朝时期,在盛产名茶的九龙山茶区,茶农为了接待粤商茶客,常用采茶灯的形式即兴表演以采茶为内容的节目,俗称“茶灯戏”、“灯子戏”。后来,又因它的角色一般是由三人(两旦一丑或生旦丑各一名)组成,故又称“三脚戏”、“三角班”,直至20世纪中叶才统称为采茶戏。因贴近生活的戏剧内容,幽默风趣的喜剧风格,短小精悍的“三角班”体制,运用矮子步、扇子花、单袖筒及模拟动物形象的表演艺术,采茶戏成为我国戏剧百花园中一朵艳丽的山茶花。

农闲时节一到,采茶戏便上演了。每逢演出,村里张灯结彩,里里外外洋溢着喜庆的气氛,不亚于过大年。没等太阳落山,放牛娃就早早地吆喝着赶牛回家,一走到村口,便扯着稚嫩的嗓门大叫:“看三角班口罗……”喊声刚息,另一处又响起同样的欢呼声:“噢——噢——看戏!”大人们在这时候也预备收工了,各家各户的屋顶上早早地腾起了袅袅炊烟。孩子们最早从饭桌上下来,口袋鼓鼓的,装满米保、番薯干。他们各自扯着父亲的衣襟。催促着上路。出发了,大人手里都拿着几根火把以备照明。孩子们走在最前头,相互追逐着,欢快的笑声惊起一声声犬吠。翻过一座幽暗的山岗,走过几段湿漉漉的田埂。人们依稀听见了喇叭、小鼓的声音,接着,你便可以看见一团红红的火光,夹杂着大人、小孩的各种喊声,那便是戏台了。戏台很简陋,在一块平地上,用几根木桩搭起,上面铺上10多块木板。幕布是浅白色的,有两顶蚊帐那么大,所以村呈人又把采茶戏称为“蚊帐戏”。

戏台下人头攒动,黑压压的一片。大人们早已坐好,只有小孩子不老实,老在旁边钻来钻去,惹得大人们一声又一声地叫唤着。戏开场了,上演的是《睄妹子》。一些曲目大人、小孩都非常熟悉,例如《补皮鞋》《钓拐》《挖笋》《上广东》等。稍稍懂事的孩子开口就会唱“阿哥上广东呀,表妹妹”,或者“正月里,花里花朵开”和“春天马格哟嘿,春天班鸠叫哟嘿”。所以,只要台上的喇叭、二胡、小鼓、笛子、土琵琶、钹一响,全场的人都能跟着调子哼起来。半场戏下来,大人们还在有滋有味地看着,但小孩子已经伏在大人的腿上呼着均匀的鼻息。

斗转星移,日月更替。有400多年历史的采茶戏在赣南地区生根发芽,代代相传,几乎是家喻户晓,并先后辐射到闽、粤、湘、云、贵、川和港台地区及马来西亚、泰国、印尼等客家人聚居的区域,成为凝聚客家民系、团结客家乡亲的艺术纽带,成为研究客家语言、民俗族群生存状态的活化石。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首批51 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赣南采茶戏榜上有名。

13.采茶作文400字 篇十三

出发前,老师先给我们每人一个小竹篓,再教我们如何用麻绳把竹篓系在腰间。然后,我们就背起竹篓采茶去咯。经过一路跋涉,终于来到了茶园。这时候,我们个个气喘吁吁,但望着绿油油的茶树,闻着淡淡的茶叶香,一瞬间又来了精神。

采茶前,老师给我们讲解采茶方法,告诉我们采摘的标准以“一牙两叶”为好。我低头开始认真地采摘起来。茶叶的表面好光滑呀,它是什么味道呢?这样想着,我就把摘下来的一片鲜叶塞进嘴里面嚼了两下。啊,有点苦,有点涩,可过了一会,口里却慢慢有了一股淡淡的香甜味儿。

采了茶叶,我们还体验了炒茶呢。我们所有人都把自己采摘的茶叶倒在了竹席上,师傅清理一下后倒入一个大铁锅,开始“炒青”。我们也带上手套,轮流学着样儿在铁锅里尝试翻炒茶叶。炒着看着,随着水分蒸发,茶叶就慢慢变小,也慢慢变干了。最后,我们每人都分得了一小瓶自己采摘的茶叶。我拿在手里,像拿着个宝贝似的。

14.采茶作文300字 篇十四

这天,天那么蓝,几朵白云悠闲的飘着,阳光照耀着大地,承载着大家的汽车平稳地行驶在平坦的路上。

我开了窗,心情是那么愉快,疲惫被迎面吹来的风吹散,大家一路上说说笑笑,不一会就到了。

那里遍地是茶树,还有水田,我想这里主要的农场品就是大米和茶叶吧!在金果茶厂的工作人员领我们看完金果茶的介绍后,便把我们带进了真正的茶园。

那里的茶树一行一行整齐的排列在小山包上,一望无垠。四周很空旷,茶山上有许多技术好的茶农正在忙碌着。

我们也要开始摘茶了,可究竟茶叶是那一片呢?这又让我束手无策了,正好,老师正在讲呢!于是我就知道要摘一叶一尖的那种。我们开始寻找发现有很多,这让我兴奋极了,我按照老师讲的方法一拔,然后放进袋子里,拔的时候不能掐,不然茶叶会变红。

15.小茶姑娘 慢下来,采茶去 篇十五

“小茶姑娘”店如其名,它不是大喇喇的标榜自己的美丽,而是颇有些“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感觉。在离大木山茶园不远的小村关山寮,沿着马路边上的一条小径而下,便看到它幽幽地藏在几栋农家宅院之间,并不“抛头露面”。

小茶姑娘原本是一栋典型的浙西南夯土房子。经过改造之后,将挑高3米多高的空间隔成两层,楼上是茶席,楼下两侧是客房,大厅被打通成为一个宽阔的公共空间,室内特意增加了屋顶的透光度,以改善老房子采光不足的弊病,让原本沉闷的室内格局形成了难得的通透。因为叫“小茶姑娘”,又与茶园挨得近,茶的元素总是必须的点缀:落座即是茶,榻榻米上有茶座,茶席随处可见,也因为这样,让这个以茶为主题的民宿显得淡雅而有几分禅味。

小茶姑娘是CCDI悉地国际(中国最大的民营建筑公司)第一个落地的民宿项目,随着民宿市场越来越火热中,他们做出的选择也越慎重。当时他们选择松阳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看重这里未来的潜力,而选址在大木山茶园旁,则与他们构想中的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民宿概念一拍即合。

有了理念,有了场地,缺的就是合适的管理者,于是CCDI从台湾找到了对民宿管理有丰富经验的林韦达。林韦达在旅游业浸淫多年,做过导游也在清境农场经营过民宿,深谙台湾民宿经营的谱牒与脉络。而这也是他第一次接触大陆的民宿行业,对象又是在现在越来越热门的松阳,台湾的那一套民宿经营思路能否直接嫁接到大陆的民宿市场呢?林韦达在松阳展开了他的实验。

首先是让民宿从文化上与在地产生联结。“小茶姑娘”即得名于松阳当地发达的茶产业,林韦达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始学习茶文化。四五月刚好赶上松阳春茶采摘,他一个人跑到旁边大木山的茶园里,就找到茶农就开始问这问那:“这是什么茶?要怎么采?”带着一口台湾腔,刚开始自然不受本地人待见。林韦达见状,开始“变本加厉”,他给当地茶农当免费劳动力义务帮忙采茶,茶农最终“不胜其扰”,才开始一边工作,一边给他上课,慢慢教他如何辨别、采摘茶叶。除了慢慢开始学习茶叶的基础知识,为了让民宿有更多的体验项目,他开始研究进阶的项目体验:自己动手开始学习怎么炒青、做手工茶,用最本土的方式做当地辟邪用的“茶叶香囊”、茶叶枕芯等等。有了主题,有了项目体验,这个关于茶主题的民宿开始慢慢丰满起来。

除了赋予民宿与在地连接的文化内涵,台湾人对于服务的重视是民宿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从培养在地人的服务意识做起,大到建立系统的服务体系,小到餐具如何摆放、要如何给客人端茶倒水,林韦达追求的是服务的细致和打动客人的温情,而这些正是衡量民宿的服务是否专业的重要标准。

因为已经在台湾从事民宿行业多年,他更知道民宿经营的成败与得失,他希望自己带来的是一种“慢”的理念,当大家都在追求速度,投资要快、建设要快、回本要快的时候,他更希望能够慢下来,建立起民宿与本地的联结,也让民宿的服务水准慢慢提升。而这种在“慢”中熬出来的服务质量,正是CCDI想要建立起的民宿标准。除了松阳之外,他们正准备在浙江余杭和安吉开设分店,对于连锁民宿来说,建立统一的服务标准和体系是最重要的,而这正是林韦达到松阳来的使命。林韦达说,就像大陆有“富二代”,台湾也有“宿二代”,台湾人把民宿看作是可以花一生去经营的事业,下一代也可以传承。正因为是用心的事业,才更需要慢下来,花时间感受在地文化,亲近居住的土地,也让住客能够在这些细节中感受到民宿与在地的温度。

上一篇:建设安全文化体系引领企业和谐发展下一篇:推进“五位一体”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