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走进高三活动简报

2024-08-09

学生走进高三活动简报(共14篇)

1.学生走进高三活动简报 篇一

志愿者六一儿童节走进孤儿院送温暖活动

5月30日上午,志愿者带上衣、鞋、书冒雨看望了新乡市孤儿院的的孤儿们,为他们送去儿童节的关爱。

此次慰问孤儿院志愿者们给孩子们捐赠了120多双新鞋、100余件新衣服、100本新书。在现场,志愿者们为孩子穿上新衣、新鞋,孩子们都十分开心,笑着、跳着,他们的快乐感染着每一位志愿者。虽然他们被父母遗弃,但是社会上的“爸爸”“妈妈”却用行动来表示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在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让这些特殊的社会群体时刻感受着社会大爱,让他们的脸上时刻洋溢灿烂的笑容。

志愿者们纷纷表示:以后还会不定期的到这里看望孩子们,为这些孤儿送来爱心和温暖,希望他们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2.学生走进高三活动简报 篇二

一、“学案型”教学的思路

传统的高三复习采用的是“教案型”教学。课堂上,教案是教学的依据,是教师课堂上操作的范本,是教师主导地位的结晶。这种教法中老师们往往是单打独斗自导自演,费时费力而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并不高。意识到这种情况之后,我们决定发挥全体教师的智慧,每一单元总结出一套更加切合实际,实用性较强的学案,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好的指导。我们现在所采用的基本思路是:把我们这个由23人组成的备课组分为四个组,即负责课后单词和短语为一组;负责课文中的句型为一组;负责教辅资料练习题为一组;负责查阅有关这一单元相关高考题的为一组。根据所分的备课任务,每个组认真钻研教材和大纲。在此基础上,确定每课时的导学目标、重难点、预习思考题、导学学案等内容,形成初步的草案。在小组充分备课的基础上,由一位教师作发言人,说学案编写思路,其他教师提出修改与补充建议,形成完整的导学学案。然后编写学案,并送文印室进行打印。印好的学案及时发给学生,以便做好预习。

二、“学案型”教学的模式

“学案”教学是学生依照教师提供的学习提纲进行的自主学习活动。我们组所尝试的“学案”教学模式是:引导先学→课堂交流研讨→课内训练巩固→课后拓展延伸。学生按照所发“学案”,通过收集资料、利用工具书先自学所要学的教材,同时发现问题并试着解决问题,如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学生做好记录,在课堂交流研讨环节中提出来集体解决。再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有用的词、短语和句型。最后找出不懂的难点或疑点。课堂交流的顺序是先小组后全班,课堂上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3-4人)进行交流讨论,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组内交流的内容通常是:收集的资料、解决疑难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出还没弄懂的问题。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学生自主命题相互测验、老师准备好的练习材料检测。针对语言易忘的这一特点,课后拓展延伸这个环节就担负着继往开来的使命:复习先前的内容、强化现状的内容、引出即将要学的内容。

三、“学案型”教学的优点

1. 学案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一方面,它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课堂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了学习中来,课堂真正成了每一个学生的课堂,老师只是引导者。特别是部分学困生,从一个旁观者,成了学习的参与者,并且还能代表小组发言,给了他们一个展示的机会,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欲望,当这部分学生也参与进了学习中来,课堂气氛就更活跃了。另一方面,它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小组学习中,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自主探究”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深层次的教学理念,通过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善于质疑、主动探究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和热爱科学的意识。课堂上,学生知识的获得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得来的,这样获得的知识跟老师满堂灌获得的知识,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

2. 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更加系统。

学案给了学生一个路标,让学生知道要往哪里去。学生看了学案就知道这节课该把握什么内容,并且知道应该怎么去学,避免了以往那种散漫的学习状态,这样的学习效率也更高了。学生利用学案进行学习有一定的系统性,因为它是一个教研组系统性的构思,不是支离破碎的知识的讲解和归纳。

3. 学案的可操作性强。

因为学案是一种集体讨论集体研究的结晶,它把最佳的学习步骤和方法呈现出来,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和谐,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总之,“学案型”教学,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突出的是学生的学和练,体现的是教师的导和帮,学生的学是主旋律,教师的帮是画龙点睛,学生的“学”与老师“帮”协调互补,相得益彰,学习过程规范有序而有实效。通过今年一年的“学案型”教学,我们有收获,但我们的“学案型”教学还不够完善,有待我们继续研究改进,使“学案型”教学焕发出更大的活力!

摘要:“学案型”教学使学生由以前的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探究, 合作共赢, 使学生对学习目标, 学习内容, 学习过程更加明确, 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关键词:“学案”教学,高三英语一轮复习,主体性,自主探究

参考文献

[1]刘永俊.独创学案型报纸引领课堂教学模式[J].英语周报 (教师版) , 2009, (16) .

[2]梁再宏.对于外语听说教学法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河北大学学报, 1980, (4) .

[3]韩良.英语教学法综合运用艺术[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 1997.

3.引领学生走进化学探究活动 篇三

一、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良好的问题情境容易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探究兴趣,以问题为载体创设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的激情,是探究活动是否成功的先决条件。问题可以直接提出,可以由展示一个案例,创设一种情境或介绍某些背景引出。

如在学习“用双氧水制氧气”的实验时,学生不理解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设计实验探究二氧化锰在这个反应中的作用。有的学生设计如下几个实验进行探究:

试管①中倒入双氧水观察现象,此时学生可观察到有少量的气泡,用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到试管口,带火星的小木条并不复燃。

试管②中加入二氧化锰,用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到试管口,带火星的小木条也不复燃。

试管③中加入二氧化锰和双氧水的混合物,可观察到迅速有大量的气泡产生,用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到试管口,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而试管底的二氧化锰却没有减少。

因此,学生总结出:没有二氧化锰由双氧水产生氧气很慢,而加入二氧化锰后,产生氧气的速率大大地提高了,二氧化锰本身并没有放出氧气,且质量不变,二氧化锰在这个反应中只做催化剂。

又如,在学习“微粒是不断运动的”时,上课之前,笔者在讲台上放了一盒茉莉花型的空气清新剂,同学们马上闻到了茉莉花的香气,议论纷纷,笔者抓住时机问学生:同学们为什么会闻到花香?学生一脸的茫然。

笔者接着在投影仪上演示一个有趣的实验如下图。实验现象:几分钟后,小烧杯A中的溶液渐渐变为红色。

在学生情绪高涨时,笔者提出:是什么使小烧杯A中的溶液变为红色?学生讨论后认为有三种情况:①蒸馏水使酚酞溶液变红;②大烧杯上有物质使酚酞溶液变红;③B中物质挥发出一种看不见的微粒运动到小烧杯A中,使酚酞溶液变红。笔者接着让学生利用桌上的仪器来证明自己的猜想。学生们争相动手,基本上都能得出正确结论,进一步明确了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二、设置参与氛围,为科学探究提供参与的途径

要让那些习惯于接受式学习的学生向主动参与学习的方式转变,教师要在课堂上善于营造参与气氛,提供参与途径。

课堂集体讨论或辩论,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创造能力的好方法。这样,可把善于与不善于主动探究的学生进行分组,把辩论赛搬到课堂中来,并根据回答进行个人量化,这样,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测验与个人量化评比结果进行对照,会发现不主动探究学习会直接导致学习成绩变差,从而让学生明白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重要性。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而又审时度势地把学生引向“最近发展区”,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既长知识,又长智慧。不要只重视对“经”的传授,而忽视了“人”的发展。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不仅关注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与此同时,对学生如何掌握和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也予以关注。以前更多关注的是学习的结果,而忽略了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和策略来学习的。死记硬背、题海训练得高分,掩盖了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存在的问题。因此关注学生发展,必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是用什么样的方法获得知识的,是死记硬背会的,还是大量做题练会的,还是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在解决问题中学会的。无论是用哪种方法学会的,从试卷上看到的结果都是不一样的,但是由于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不一样,获得的情感体验也不一样,导致了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收获是不一样的,这对学生终身发展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

总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是第一位的,所关注的是学生会不会提出问题,是不是积极思考,是不是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e]

4.走进高三学生宣誓词 篇四

作为龙中学子,我谨以青春的名义,在此庄严宣誓:

超越自我是我生命的渴望,挑战高考是我人生的追求,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没有任何逃避的退路,没有任何畏缩的借口,没有任何彷徨的理由,没有任何懒惰的资本!

我要用辛勤的汗水去浇灌希望,用坚强的意志去战胜困难,用拼搏的精神去追求胜利,用坚定的信念去实现梦想!

请学校放心!

请老师放心!

请父母放心!

请关心我的所有人放心!

六月必胜!

高考必胜!

我必胜!

威远县龙会中学

5.学生走进高三活动简报 篇五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与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温州市素质教育大会精神为指导,以推进温州教育“十大工程”为契机,通过开展“走进学生心灵走进学生家庭”(简称“两走进”)活动,进一步提升广大教师教书育人水平,努力构建家校互动的育人机制,促进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工作方法

(一)全面提高教师育人水平,走进学生心灵世界。

1.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认真贯彻《温州市教育局关于印发中小学班主任全员培训实施办法的通知》(温教师〔XX〕58号)精神,县教育局每年举行一次全县班主任论坛,各学区各校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班主任培训活动,提高班主任专业化水平。班主任上岗实行从见习班主任到副班主任,再到班主任的适应过程,以确保班主任能胜任岗位。开展骨干班主任,班主任新秀、班主任中坚、班主任宿将评选活动;继续深化、完善名班主任与终身班主任评选制度。

2.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各学校要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每班、每学期至少开设6节心理健康教育课。每校均要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站(室)。县局直属学校2013年前、其它学校2015年通过温州市心理健康教育一级辅导站的评估。在教师中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活动,鼓励全体教师积极参加心理健康教育c级上岗资格证培训。所有班主任须持心理健康教育c级上岗资格证。

3.建立多元评价机制。教师要以人为本,根据不同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因人施评,实施多样性(评价内容、方式、主体、标准多样性)评价,促进学生和谐、健康、全面发展。

4.构建青少年教育网络。加强与社区、公安、综治等部门的联系,积极开展校园周边治安环境综合治理,创设全社会关注、参与青少年教育的良好氛围与育人环境。

5.建立“重点”学生帮扶档案。各中小学要适时做好所谓“偏常生”(学习有困难、心理有困惑、行为有偏差)等“重点学生”监管与辅导工作,继续深化德育导师制,对“重点学生”进行思想上引导、心理上疏导、学业上辅导、生活上指导,让全体教师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各职业学校应在新生入学前做好家访摸底工作,建立“重点学生”帮扶档案,安排专人负责,建立专业团队,跟踪辅导。

(二)走进学生家庭,形成学校、家庭育人合力。

1.切实做好学生家访工作。家访是联系学校和家庭的重要桥梁,各校要把做好家访工作作为加强家校联系、了解学生家庭状况、提高家长素质的重要渠道。教师要根据学校实际、班级实际与家庭实际,以实地走访为主,灵活采用信件、电话、短信、电子邮件、qq等多种辅助形式。家访要覆盖每个学生家庭,对贫困生、学困生、单亲生、行为偏常生、家中发生重大变故学生、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学生等“重点学生”家庭要重点家访;教师对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应家访1次,对“重点学生”要做好跟进工作;学校应把家访作为教师基本工作内容,每学年进行工作考评,建立家访长效机制。所有家访教师均要填写家访手记,报所在学校汇总。

6.学生实践活动简报 篇六

小组成员首先联系了苏州河沿岸环境的负责人员,他带领成员们参观了苏州河环境变化展示区。在展示区门口,用醒目的文字表达了人们对苏州河的感情——深情呼唤苏州河,这是为苏州河的污染而呼唤并提醒人们。70年代末,随着工农业的发展,排入苏州河的污水日益增多,使其污染程度日益严重,常年黑臭,严重影响人民生活和上海的发展。1983年为争取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上海市政府与世界银行及澳大利亚政府发展援助局共同就上海市污水治理进行联合研究,提出了战略研究报告,经市府批准后,组织实施了上海市合流污水治理一期工程。

经治理过的苏州河采用了彭越浦泵站。主要由主泵房、出水高位井合一的构筑物组成,下部结构采用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法。经过截污后水压正常,流水通畅沙粒,并且漂浮物都能进行处理。浦西截流系统根据各泵站情况,采用不同的截流方法,也对水质和各种污染物采取了不同的清洁手段。

7.学生走进高三活动简报 篇七

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秘书处于2011年1月发布的《2010中国高校媒体发展报告》, 就高校校园媒体的发展现状、挑战与发展等问题对200多所高校的校园媒体学生负责人进行了问卷调查。报告指出, 由于监管严格、经费不足、社会经验不足诸多原因, 当前校媒活动集中在校内, 仅5.2%的校媒校外活动的频率能达到每周1次, 将近一半的校媒校外活动每年仅1-3次。这导致校媒信息量和眼界较为狭窄。在报告中, 过半受访校媒负责人认为, 校外实践机会是最需要的资源之一。

在校媒校外实践活动如此稀缺的情况下, “全国大学生记者走进广东边防”大型主题实践活动让人眼前一亮。活动获得社会关注的同时, 也让“校媒”以青春活力的姿态走入公众视野。一方面是因为活动规格高, 由团中央学校部、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国防教育办公室、共青团广东省委、中国青年报社、广东边防总队联合主办, 由中国高校传媒联盟承办、中国 (广东) 高校传媒联盟协办, 是广东边防总队近年来举办的最高规格的警地主题实践活动。另一方面, 该活动将校媒校外实践与坚定和提升青年大学生国防信念紧密相连, 创新了校媒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拓展了校媒活动的广度和深度, 具有一定的示范性。

2013年4月28日至5月2日, “与梦想同行——全国大学生走进广东边防海岛部队”大型主题实践活动举行。该活动旨在真实反映广东边防、特别是驻海岛官兵的工作生活状态和当代青年官兵的精神风貌, 坚定当代青年大学生和部队官兵“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的理想信念、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在六天五夜的行程中, “大学生记者”前往广东边防海岛与驻扎官兵同吃同住、跟随采访, 讲述属于他们的青春故事。

该活动吸引近千名大学生报名, 最终在全国范围内选取了其中60名, 涵盖全国50多所高校。他们的绝大多数学生是学校媒体的骨干、未来的“准记者”。

活动期间, 60名大学生记者走出“象牙塔”, 分为四组分赴汕头南澳岛、湛江特呈岛、珠海万山岛、惠州三门岛, 与边防官兵同吃同住同训练, 参与走访渔家农户、巡逻边防线、出海执勤, 对边防官兵进行跟随采访。

在汕头南澳岛, 大学生记者徒步登山, 感受辖区民警每日登山走访的辛劳;在惠州三门岛, 大学生记者尝试了夜间武装巡逻、沙滩清洁、早操军事训练等活动;在珠海万山岛, 支队组织开展了走进渔家、村委会活动, 大学生记者从群众身上侧面了解边防官兵服务海岛人民的真实事迹;在湛江特呈岛, 大学生记者采访了当地典型人物, 从不同角度了解边防官兵爱民固边、执法执勤、服务海岛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感人故事。

闭幕式上, 四个分队的同学还分别以诗歌、散文、讲述、音视频和PPT等不同的方式, 多角度展示了四个海岛边防官兵的风采、先进事迹, 以及大学生们自身的心灵感悟。

在这次活动中, 大学生记者通过全媒体平台发布大量微博和新闻报道, 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驻岛官兵甘于平凡、勇于奉献的感人事迹。

活动期间, 60名大学生记者利用5天时间的深入体验式采访, 从不同视角, 采写稿件10万字, 拍摄照片近万张、视频500多分钟, 通过稿件、图片、视频及微博、网络等新媒体, 全方位展示了广东边防海岛部队官兵扎根海岛、艰苦奋斗、献身边防的良好精神风貌。大部分学生记者自发地在各自学校的媒体上刊发了此次活动的相关稿件, 得到了学校的极大认可, 形成社会实践活动和学校的良好互动。

活动在全社会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中国青年报先后刊发两个整版新闻, 其中选取了部分优秀学生稿件和图片, 让大学生记者的作品有机会登上国家大报, 鼓励认同大学生记者的能力, 激发他们的潜力。

除了中国青年报和校媒网外, 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法制日报、边防警察报, 广东电视台、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南方法治报以及深圳、珠海、汕头、湛江、惠州等市级媒体等平台都刊发了对此次活动的报道。据不完全统计, 此次活动仅在腾讯微博发 (转) 文45万多条, 发布或转载网络信息150余万条, 在中央级媒体刊 (播) 发新闻49条, 省市级媒体刊 (播) 发新闻30余条。

同样的青春年华, 不一样的青春经历。同龄人的高度认同进一步激发了驻岛官兵的使命感和荣誉感, 边防官兵平凡而伟大的事迹, 也使大学生心情激荡, 极大提高了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国防意识。

来自西藏大学的扎西拉姆在自己的微博中写道:在这样一个宁静、美丽, 但呆久了会乏味的岛上, 边防官兵在平凡中创造不平凡, 用青春梦想守护着这个岛屿。他们没有豪言壮志, 但他们脚踏实地践行着守岛责任。

来自江西理工大学的杨天宇在微博上记录了一次在海岛上的升旗仪式:第一次观看现场版的升国旗仪式, 十三个战士, 十个战士手执步枪, 左右两边各四个, 前面两个, 另外三人负责升国旗。这一次升国旗不像之前只关心在国歌结束时, 国旗有没有准时到达杆顶, 而是关心有没有把国歌唱得响亮。

距离“大学生记者走进广东边防”活动已经过去近3年, 在笔者回访中, 许多大学生记者与广东边防官兵仍时常联系, 保持良好的友谊。这种深远而良好的互动与影响, 向社会传递了正能量, 真正实现了青年官兵和当代大学生共同成长得目的。

受“大学生记者走进广东边防”活动启发, 广东省委宣传部、省军区政治部、省国防教育办公室在2014年8月联合主办广东省“南粤海疆行”国防教育采访报道活动。活动历时25天, 军地媒体记者和国防教育专家学者近30人将深入海军、海防、边防、海警、海事、海关驻广东沿海一线的湛江、珠海、汕头、深圳等地市的基层单位进行现场采访, 全景式展现广大官兵和海防工作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实况, 立体展现广东沿海地区的海防建设的历史巨变和显著成就, 在全社会积极营造关心海洋、维护海权的舆论氛围, 大力弘扬爱国拥军、忠诚使命、履职尽责的时代主旋律, 切实增强公民的海洋意识和国防观念。

注:2008年5月, 在共青团中央、教育部指导下, 由中国青年报社携手国内63所重点高校共同发起成立的中国高校传媒联盟成立了, 秉承着《中国青年报》“推动社会进步, 服务青年成长”的价值理念, 联盟带领全国高校校园媒体进行了从线上到线下, 从活动开展到全媒体转型的全方位探索。通过校园媒体这个桥梁, 逐步影响高校青年学生, 积极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正能量。

截至2015年12月, 联盟已有503所签约理事高校, 超过2000家校园媒体经主管部门同意申请成为联盟会员媒体。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联盟各理事单位、会员媒体, 依托中国青年报社各地方记者站, 先后成立了21个区域联盟 (北京、江苏、广东、湖北、上海、四川、江西、陕西、福建、重庆、甘肃、山东、广西、辽宁、河南、天津、贵州、山西、海南、云南、浙江) 。各地区域联盟由学生主席团、秘书处以及各工作部门组成, 不仅经常面向青年学生开展活动, 还与他们有紧密的日常沟通。真正做到了在青年身边陪伴, 引导他们成长。

8.让趣味走进高三语文复习课堂 篇八

【关键词】趣味 语文 复习

高三的语文课,因为是复习,因为要高考,所以大多老师只重视知识的梳理、能力的训练,而忽略情感的培养和激情的激发,致使教学枯燥、冰冷,丧失生机、缺乏趣味。其实,高三语文课也应该是生动有趣的,应该是让学生在愉快中接受知识、形成能力的。

一、利用生动的故事

故事生动、有趣,本身就有很强的吸引力,学生最喜欢听故事。利用故事能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例如,讲诗歌炼字的时候,就用下面的故事引入:

相传,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

这样一改究竟妙在何处?一则故事把学生引入了情境中。

当然,故事也可以用在教学的过程中,如讲成语时,可以适当地讲讲成语故事,这样学生既了解了成语的来源,又掌握了成语的含义和字形。讲诗歌时,可以穿插作者或创作背景的小故事,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

高三语文课堂上,讲一些简短的故事是很必要的。故事本身有很强的启发性,丰富的哲理性,可以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整课堂气氛,同时还是不错的作文素材呢!适时恰当地运用,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利用巧妙的讲解激趣

人们总是把复习课比作“炒冷饭”。其实,“冷饭”也可“炒”出新滋味,关键看怎样“炒”。把过去讲过的知识换一种方法表达出来,学生听了依然会有新鲜的感觉。

例如,尧、蛲、铙、挠、饶、娆、骁、绕、侥、这些字的字音学生老是记不准,笔者就把它编成口诀:本字我读yáo,有虫金手náo,女士(食)大叫ráo,马xiāo用绳rào,侥(jiǎo)幸我没要;“尽”字有两种读音,就编成顺口溜:尽 jǐn尽量快让管先生早自习,其余读jìn。用这种方法帮助他们记忆。学生对此很感兴趣,印象自然也就特别深刻。同时,还鼓励学生自己想一些有趣的办法记忆。

又如,学生“箭”、“剑”二字总是混淆,我就在黑板上画上图画,学生马上明白了二者的区别,再让他们填空:刀光剑影,明枪暗箭,刻舟求剑,箭在弦上,唇枪舌剑……

在讲诗歌语言特点——倒装的形式和改变词性时,我就举方文山歌词中的句子来说明: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的美丽,你眼带笑意;你发如雪,凄美了离别,我等待苍老了谁……学生感到新鲜有趣,气氛十分活跃,学生还举了很多例子。

三、利用学生的真实事例

学生的真实事例富有说服力,对学生启发和感悟都很大。例如,有一天,复习字形,就利用学生身边的一件小事导入:前天我在班上的公布栏看到了我们班班费开支一览表,其中,有一项是:缕子:8元,请问同学们,这“缕子”是什么呀?教室里就泛起了阵阵笑声,有个学生甚至到公布栏去看。我接着解释:“缕”字是“纟”旁,从线,如细针密缕,千丝万缕等,“篓”字从“竹”,篓子最早是竹子编的,现在依旧有很多竹编篓子,所以同学们书写汉字时一定要注意字形的规范……至此,学生的注意力已完全被我吸引过来了。

学生的练习、作业、试卷、作文都是鲜活的例子,适当地借用,分析、点评,都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的闪光点,要及时的表扬、肯定,可以说说他们的具体事迹,以树立榜样。用学生的真实事例,一定要多肯定,免得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四、利用竞赛激趣

积极参与,乐于实践,勇于竞争,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有无强烈的竞争意识,则是学生有无主体意识的具体表现,也是开发智慧,培养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在教学中我采取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竞争意识。例如把语基试题、文学常识,古文知识等综合起来制成试卷,在模仿和借鉴电视综艺类节目“幸运52”和“三星智力快车”的形式基础上加以改进,开展“知识大比拼”、“智力快车”知识竞赛活动。

在平时的课堂上,也开展一些小型的竞赛活动。如讲成语专题时,开展成语对对子,说数字俗语等趣味成语竞赛;在练习时,有的题目较难,就开展抢答赛,看谁最快最准地说出答案。

实践证明,语文复习课,采用竞赛形式,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集体主义观念和竞争意识,是语文课堂从沉闷走向活跃的简单易用的好形式。

五、利用教师自身的才艺

教师在课堂上展现自己的才艺,不仅能更好地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更重要的是容易在学生中心中塑造教师的人格魅力,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同时,教师的行为本身就是对学生是一种润物无声的教育,学生容易模仿。

我喜欢朗诵、演讲和写作,工作之余喜欢读书,偶尔也写写东西。有时候在课前,我会给学生朗诵一些自己读到的好文章,好段落,甚至是一两个经典的句子。记得有一个午后,我给学生念读一首情诗——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情诗:

那一天/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蓦然听见/你诵经的真言

那一月/转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呀/不为修来生/只为在途中与你相见……

我抒情的朗诵伴随着缓缓流淌的轻音乐,把学生带入了一种自然深邃又情谊绵绵的境界中,过了一阵,教室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作文课上,我就把自己的写作心得和学生交流,有时,也秀秀自己的作品。或许是因为这种熏陶,学生喜欢上了阅读,喜欢上了写作,喜欢上了语文。

六、利用练习激趣

高三学习,练习是必不可少的。练习题的选用除了紧扣考纲,有实用性、针对性外,还可以考虑到趣味性。如阅读练习,可选择新颖的科普文,生动有趣的古文,文质兼美的散文或脍炙人口的诗歌。这样学生即便是做练习也丝毫不觉枯燥。如在改错别字的练习中,我就设计了“改正《广告人的情书》中书写错误的成语”这一练习,学生觉得有趣、实用。做题的劲头上来了、学习的尽头自然也就上来了。当然,练习不能一味地求新求趣,而忽视、脱离考纲。

9.学生活动简报 篇九

本次座谈会主旨:让同学们了解家乡变化,母校的发展情况,并希望同学们对家乡和母校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大学生在大学的思想、生活、学习、工作等情况,并进行交流,为我校对在校学生的教育提供可鉴资源。

座谈会上,沈主任分别从哈密正式撤地改市、哈密道路的改扩建工程、今年地区的教育惠民政策及我校今年高考情况等方面进行了介绍,使远在他乡的大学生们对家乡、母校的变化有了详细了解。另外,大学生们纷纷对家乡、母校的变化及在大学的生活、学习方面也谈了很多感受,并表示对家乡的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10.贫困学生帮扶活动简报 篇十

走访教师们将国家资助政策送到学生家中,转达了学院领导和老师们对学生的衷心祝福,同时介绍了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生活、择业就业等方面的帮扶措施,叮嘱同学们要充分利用暑假时间,做好学业和生活规划,不断充实自己、发奋学习,不辜负老师和家长的殷切希望。家长对学院的关爱和呵护表示由衷感谢,同时也表示会支持学生读书,积极配合学校立德树人工作。最后,走访老师代表学院为受访学生和家庭送上慰问礼包。

因疫情原因,学院还以线上“云家访”的形式对八十余名学生进行家访慰问工作,重点关注疫情发生以来学生的家庭经济、学习生活以及身心健康等情况。

11.大学生活动简报 篇十一

xx系大学生辩论赛自开赛以来,各个班学生踊跃报名,热情参与,经过前期6场预选赛,12月15日,xx系在学术报告厅迎来了大学生辩论赛总决赛,此次辩论赛吸引了同学们的广泛关注。

总决赛有幸邀请到了第九党支部书记刘xx老师、学工处杨xx老师、龚xx老师、章xx庆老师担任本次辩论赛总决赛的评委。总决赛共有3场,学生以“中国足球走向世界依靠教练还是体制”等三个不同的辩题展开辩论。在第1场比赛阶段,赛场气氛紧张热烈,双方辩手你来我往,侃侃而谈,场下观众激情澎湃,掌声连连响起。第2场比赛阶段,双方辩论旁征博引,相互间进行了激烈的交锋,观赛学生也热情参与,互动环节更是将现场气氛活跃起来。在最后一场比赛中,参赛班级气势如虹,尤其是自由辩论环节将比赛气氛再次推向高潮,现场气氛迅速升温,精彩不停,掌声不断。

整个总决赛进行过程中,每个辩论队的四位辩手妙语连珠,将理论与现实结合,充分论证了自己的观点,双方针锋相对互不相让,为大家呈现了一场有理有据的精彩辩论。他们分别经过立论陈词、攻辩阶段、攻辩小结、自由辩论和总结陈词五个环节的激战和评委们公正的评判后,杨文老师、龚根平老师和章小庆老师分别对本次辩论赛总决赛进行了点评。他们指出,双方表现都很优秀,辩得很精彩,能较好把握己方的立场和辩论策略。各位辩手思路清楚,反应敏捷,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充分发挥了团体合作的精神,但还是存在某些疏漏和差错,使得辩论有时会脱离主题,陷入不必要的争论。最后,刘波书记作了最后赛事总结,指出了辩论赛中双方队伍存在的辩论误区和缺陷,以及准备工作的不足,使这次辩论赛不够完美,同时提到了辩论赛中辩论队双方的特点。

最终,获胜的3个辩论队分别是来自12级发电2班的反方辩论队、学生会新成员的反方代表队和13级发电2班的反方代表队。本次发电系大学生辩论赛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地落下帷幕。

12.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简报 篇十二

主办:杉树小学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教育的一个热点话题。近年来,杉树小学把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并找准切入口,将此作为德育工作的一个落脚点,各班以强化礼仪教育,促进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为主要目标,进行科学管理,校风校貌发生了根本改观。

自学校开展行为习惯养教育以来,学校以《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主要依据,将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安全常识教育等相关内容表述出来。每周各班围绕一个教育主题开展细节教育,通过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黑板报、主题班会等形式大力宣传,使教育内容变得生动鲜活,受到师生们的喜爱,既增强了教育的实效性,也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自开展活动以来,在快乐的课间,你还可以看见学校的“文明监督岗”在行动,温馨提示追逐打闹的同学注意轻声慢行,友善提醒同学使用礼貌用语,学生说粗话、脏话少了,使用礼貌用语多了;乱扔垃圾少了,随手捡废弃物多了;在家顶撞、任性少了,主动承担家务多了。

13.学生走进高三活动简报 篇十三

进”活动通知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深化“践行师德创先争优、办人民满意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加强家校联系,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根据区教育局党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安排,结合实际情况,特制定“教师走进学生家庭、学生家长走进校园”的活动方案。

二、目标

通过开展“双走进”活动,形成三结合德育网络。增强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理解、沟通和信任;培养广大教师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对学生、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进一步增进家校和谐,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驾护航。

三、活动内容及安排

活动分为宣传发动、开展活动和总结、改进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3月30日至4月8日)

1、制定活动方案

2、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卢耀东

副组长:朱振连、蔡敦云、陆文辉

组员:赵宗辉、陈斯鹏、陈亮、冯瑞、吴振宇、陆浩、袁孝文、陈

宝柱、李宗全及班主任

第二阶段:开展活动阶段(4月9日至5月30日)

(一)教师走进学生家庭

教师走进家庭,关爱学生;走进社会,关注未来。每位教师在学校的统一部署安排下,走访学生家庭,交流学生学习生活情况,介绍学校管理与现代化创建成果,听取意见与建议,体察民生民情。明确要求如下:

1.研究走访对象。在对学生情况全面了解的前提下,重点家访优等生、学困生、特困生、单亲家庭学生、特长生等。

2.备足家访课。精心设计家访目的、家访谈话内容,认真准备需要向家长宣传的教育政策、学校成绩、家教方法等。

3.细化家访环节。根据学生情况,确定与家长交流的学生有哪些长处、不足及教师对学生教育的合理化建议,同时宣传学校的发展和创建教育现代化取得的成绩,并征求家长的各种意见和建议。

4.完成走访反馈表。家访后,每位教师要把家长反映的问题、建议及时汇总,向学校汇报。学校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反馈。

(二)学生家长走进校园

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安排“家长开放日”,让家长走进学校参观一日教学。

1.家长走进学校。介绍学校的管理与搬迁后的发展规划,建立远景,树立信心,从而更好地配合学校。

2.家长走进活动。邀请家长参加学校开展的集体活动,感受参与的乐趣。让家长与孩子在合作中感受快乐,感受学校学习生活的温馨。

3.家长走进课堂。课堂向家长开放。让家长亲身体会高效课堂的教学氛围,了解孩子上课的状态,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有效策略。

4.问卷调查。利用问卷调查表,广泛搜集对学校工作的意见与建议,对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专门研究,制订整改方案,从而更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第三阶段:总结、改进阶段(6月1日至6月20日)

1、活动中期,召开推进会,活动结束后,及时总结。

2、汇总家长进校园的意见及时整改局。

3、分年级召开经验交流会,树立典型,推广经验。

4、将活动工作总结报区教育。

四、活动要求

1、教师要严格按照方案,认真准备,切实做好此项活动。

2、各年级及时将活动过程中好的经验、好的做法上报学校,以便推广。

3、学校定期检查家访记录等相关材料。

4、教师要及时汇报总结、学校将活动信息及时上报教育局。

14.学生活动简报 篇十四

在吐木秀克镇尤喀克托喀依村,温宿县民政局驻吐木秀克镇尤喀克托喀依村工作队组织12名返乡大学生,聊家乡变化,谈自身感受,颂党的恩情。座谈会上,驻村工作队干部向返乡大学生们介绍了今年以来,尤喀克托喀依村各项惠民活动开展情况,讲述了现在村里发生的变化与今后尤喀克托喀依村发展的方向。

驻村工作队希望返乡大学生能够始终站在维护社会稳定的前列,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地维护好新疆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珍惜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不断增强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努力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同时希望返乡大学生利用假期开展好社会实践活动,以村里的变化为出发点,多角度、多渠道向周边的各族群众宣传党的各项优惠政策。

在近两个小时的座谈中,返乡大学生畅所欲言,纷纷表示要发挥自身优势,明辨是非,提高认识,用知识武装自己,带动身边的亲朋好友,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谢党和国家的培育之恩。

上一篇:客房领班查房程序下一篇:施工现场防火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