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五步教学法的尝试(精选16篇)
1.论文:五步教学法的尝试 篇一
小学数学“五步尝试教学法”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及构思
大有山学校 严作君
为了稳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尽量降低高效课堂构建成本,保持教学工作的稳定性,结合学校实际,在总结本校学科教学特点的基础上,尝试和构建了数学“五步尝试教学法”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五步尝试教学法”模式简介
教学模式或许有其僵化的一面,但模式的意义在于:诠释的是教育理念,体现的是教育观念的更新。“五步尝试教学法”的基本精神为“先学后教,先试后导”;其价值取向为:让学生快乐尝试,在尝试中体验成功,在尝试中创新;其内涵为“全、主、合”,即“全”:面向学生全体、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面发展;“主”:学生自主,主动学习; “合”:同桌合作、小组合作、合作探究。“五步尝试教学法”的简要内容为“自主预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质疑导学——拓展反馈”五个步骤。
模式结构:
学生:示案预习——自主尝试——合作释疑——交流展示——知识建构
教师:设计学案——指导尝试——参与交流——指导点拨——总结归纳
1、自主预习尝试
要点:教师制定导学案,设计尝试题,提出预习要求,规定预习内容,确定预习时间,进行学法指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的重难点,知道学什么,怎么学,自主预习,做预习笔记,进行尝试练习。一般结构:
(1)课前基本训练(2)导入新课
目标:教师提出学生小组内尝试活动任务,激发学生尝试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查找资料、整合信息等尝试练习,解决基础知识型的问题,为学生在学习上定向;教师有针对性地个别答疑与个别询问,了解学情,寻找、确定重点和难点问题,为“后教”作好铺垫和准备。
2、合作探究尝试
要点:教师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小组,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等探究活动,针对活动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引导学生分组探讨,教师巡视,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学生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由教师答疑。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预习成果,有效完成小组学习任务,提出或生成疑难问题。这一环节要有五个步骤:
(1)出示尝试题(2)自学课本(3)尝试练习(4)学生讨论(5)教师点拨讲解。
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参与、大胆发言、善于倾听、遵守纪律和合作互助等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开展分层互助学习,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解决学困生问题,促进学优生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分析能力的提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3、展示交流尝试
要点:展示交流尝试是高效课堂的灵魂、核心。展示交流分小组内部和全班展示交流两种形式。小组内部交流由组长带领,要求每个成员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交流,方式可以采取口头、书面、实物或肢体表演等方式。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课堂行为必须民主、平等。教师收集尝试中存在的问题或认知缺陷等信息,为下一步学习做准备。教师必须保证课堂上学生参与度、时间的利用度、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和知识的落实度。一般步骤:
(1)将全班同学按座位前后分为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有4名同学,每小组有1名组长。
(2)小组内任何一成员都可以进行发言等活动。(3)小组成员汇报本组情况,展示本组成果。(4)师生交流,评价成果。
目标:通过展示交流,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在竞争的氛围中表现自我、发现自我、欣赏别人,在智慧的对撞之中,开启思维,生成能力,体验尝试成功的快乐。提高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收到对知识的迁移运用和感悟提升。
4、质疑导学尝试
要点: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问题,充分提供给学生质疑的机会,鼓励学生有“真疑”,能“善疑”,教师梳理问题,在释疑中把学生引向教学重 难点。教师要对学生的质疑发言给予积极的评价,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言,让他们各抒己见,不随意打断学生的发言。一般步骤:
(1)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2)教师根据问题梳理出共性问题指导。
目标: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加强培养学生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培养与训练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内在因素,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使学生逐渐养成独立获取知识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习惯和能力。
5、拓展反馈尝试
要点:教师对共性问题进行点评,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训练、强化,教师以试一试、练一练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检测。本环节尤其突出“学困生”,尽力达到不让一名学生掉队,利用好“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战略,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等。讲解不是什么都要从头讲起,教师只要针对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和教材的关键之处重点讲解即可。一般步骤:
(1)精选练习(2)精心设计题目(3)学生自主尝试(4)教师行间巡查指导(5)共性问题集中释疑
目标:通过拓展反馈练习,考查学生的迁移运用能力,查缺补漏,促进提高,全面发展。
二、小结
2.论文:五步教学法的尝试 篇二
一、字母发音教学
学会26 个字母的发音是为了达到两个基本目的,即拼读字母成为音节和将音节分解成字母音。具体做法是:
( 1) 整体呈现感知发音。三年级学生有了学习汉语拼音的基础,可以通过已知经验掌握辅音字母和元音字母的常见发音。在教学三年级上册 “TheEnglish Alphabet” 时,可向学生呈现如下表1、表2,使之整体感知字母发音。
辅音字母的发音相对简单,大多数辅音音形一致,学生很容易理解与记忆。元音字母的发音是有规律的,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知道其在开音节中发字母读音/ei/ /i: / /ai/ /u/ /ju: /,比如cake me kite note cute,在闭音节中则发。
( 2) 分割训练字母发音。从单词的发音中学习26 个字母的发音,这是属于分割法( segmentation) 的语音学习方式。教学中可用儿歌的形式练习字母的发音,如改编三年级上册Unit 1Part C “Let’ s chant” 的内容让学生练习:
B is for banana./b/,/b/,/b/.
C is for cat./k/,/k/,/k/.
D is for dog./d/,/d/,/d/.
( 3) 分解练习辨音能力。此活动是为了培养学生在音节中区分单音的能力。三年级下册每个单元的 “Listenand learn the English sound” 都安排了一个字母的发音,教学时教师先读一个单词如bag,然后读/b/ /b/,让学生说出发这个音的字母,再分别读// //和/ g / / g / ,同样让学生说出发这个音的字母,最后教师读bag,学生拼写。
二、字母组合教学
字母组合的读音是有规律可循的,四年级上册 “Listen and learn the Eng-lish sound” 共安排了16 个字母组合的读音教学。如ar组合字母发/ a: /的音: arm,star,park,farm。通过学习字母组合的发音,让学生达到从未见过的单词也能读准确的水平。
( 1) 了解一些基本的读音规则。例如,1一个音节中有两个元音在一起时,前一个发长音,后一个不发音。如: pain,eat,boat,say,grow。2一个音节以不发音的 “e”结尾,前面的元音发长音。如: make,gene,kite,rope,use。3字母 “c” 后跟 “e,i,y” 时,通常发 “s”。如: central,city。
( 2) 识记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则。一些语音规则是很枯燥难记的,可以编成音韵儿歌来记忆。如要记元音组合的发音规律可以编成 “两个元音在一起,谁在前头谁最大”。这些儿歌中句子押韵上口,通过这样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音韵语感。
三、拼读教学
当学生掌握了字母和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则后,就可以进行拼读教学了。拼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见词读音能力的基础,如果学生能够流利地拼读单词,就会对他们以后阅读和口语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 1) 分层指导。拼读应由两个音的拼读开始,如a - n - an; 然后循序渐进再进行三个音的拼读操练,如s - a -t - sat; 再慢慢过渡到多个音的拼读,如f - a - m - i - l - y - family。
( 2) 分类指导。教师可把已学或未学的单词,贴在教室的墙壁上,让学生自己拼读,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或者编个chant,如: a,a,a,Kate,makes a cake. e,e,e,Hemeets me. i,i,i,I like the kite. o,o,o,My nose is cold. 让学生自己尝试拼读,体验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拼写教学
利用自然拼读法教学是要让学生通过音形一致的规律去记忆单词,而拼写教学就是指导学生把字母或字母组合的发音转变成字母拼出来或写出来。积累了一定的读音规则和模式后,学生就能自觉地进行类比,记忆单词就变得轻而易举。拼写教学一般可分为以下步骤:
( 1) 专心听。教师以较慢的语速说出一个单词,重复三次,学生注意听清单词中所含的每一个音。
( 2) 仔细辨。教师引导学生辨别并说出单词中含有的音。
( 3) 工整写。当学生能准确说出单词中所含的音后,教师可开始指导学生把听到的音转变成字母,写出来。
( 4) 认真查。可采用自查、互查、师查等方法检查书写是否正确,并强调书写格式应规范。
五、阅读教学
实施自然拼读法要逐步提高阅读难度和阅读量,让学生广泛接触各个方面的英语,同时逐步学习英语的语法知识和培养写作能力,在听、说、读、写上全面发展。
( 1) 注意从易到难。对于小学中年级的学生来说,阅读应从认读单词开始,然后到句子,再过渡到一些小故事的阅读。例如,学了a后,就让学生整体认读单词ant; 学完第一组字母后,就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读音来朗读 “It isan ant.”“There is an ant under a tree. ”等句子,并利用图片或实物来展示句子的意思。然后,将所学句子放到一个小故事中让学生去理解、去记忆。
( 2) 恰当运用辅助手段。在孩子听力词汇量达到一定水平后,可以找一些简单的小图画书让学生练习阅读。可利用插图故事来教学故事中单词的发音规律,学生既学了发音、单词,又听了英语故事。有时学生还可以动手给配图上颜色。比如在学习字母组合a - e的发音时,老师可以把配图故事分发给学生: This is Jake. Jake makes waves. Awhale is in the waves. Is Jake safe ? Yes,the whale came to play . Whales make bigwaves. They like the same game. 让学生圈出文章中有共同发音音节的单词,学习单词发音,而单词的意思可以和配图上的物品相联系。然后归纳出要教学的音节的发音。通过听音识字母组合的练习进行巩固,再请学生举例看看有没有符合规律的其他单词,尝试其读音。如果学生举不出,老师可提供一些课外的单词请学生尝试拼读。在理清单词和发音规律后,故事的意思也就很清楚了,学生就能尝试去读读故事和演演故事了。
3.写景抒情诗文“五步教学法”尝试 篇三
诗歌教学以朗读和背诵为主。教师可抓住语文课堂教学的这个重要环节,首先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去品味诗歌所蕴含的情感。《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令,通过描写秋天悲凉的景色,抒发了出门在外的游子孤寂苦闷的心情。诗句短,易理解,教师可先用普通话朗读示范,指导学生正确把握朗读节奏,注意轻重音节,读出感情,然后让学生大声朗读,并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即具体意象)分层背诵,几分钟内达到熟背,完成教学第一步——吟诗。
第二步品意。“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即要求学生把握意象,一边吟读一边品味诗文表现出的意境和思想感情,提取信息,理解大意。这是一首写“秋思”的名曲,被誉为“秋思之祖”(周德清《中原音韵》)。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感受,仔细品味,得其神韵,悟其神妙。
这首小令通过一幅深秋晚景画渲染出凄美的秋思主题。随着抒情主人公脚步、视线的推移和思绪的展开,前三句写景,并列了九个偏正关系的短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九个景物实体(即具体意象)并列组成了三组画面,简洁、鲜明、生动,构成萧瑟清冷的意境,为“断肠人”的出场营造出一种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氛围。后两句是总摄全景的画面,末句“断肠人”三字感情色彩明确,使全曲有了凝聚的中心,主题明朗化。游子旅怀思乡,本是前人唱惯了的主题,但作者却独辟蹊径,不从“思”字“愁”字入手,而是避实就虚,从“秋”字着眼,寓情于物,“一切景语皆情语”,全用渲染秋天景物的办法来烘托思乡游子的孤寂惆怅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正所谓“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生”,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人文观。
不妨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倘若把“枯”换成“绿”、“春”,把“老”换成“干”、“玉”,把“昏”换成“暮”、“黑”……那又该是何种景?何样情?
在读背和品意赏析的基础上,进入下一个环节——讲内容(也即讲故事)。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通过联想和想象,用简明而生动的语言,有感情地讲述诗文所表达的动人的故事,逐步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进一步体会诗文所蕴含的情感美。这首小令讲述了这样一个凄美的故事:
深秋的黄昏,荒原上一片寂静,只有几只归巢的乌鸦栖息在缠满枯藤的老树上,不时哑哑地叫几声。潺潺流淌的小溪上,一座小桥通向不远处的几家村舍,炊烟袅袅。苍凉的古道上,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削的马,迎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彳亍前行。夕阳西沉,天色渐黯,想着那遥远的征途,浪迹天涯的游子怎能不涌起满腔的乡愁?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又是一年将尽,何日是归期?
第四步绘画。即指导学生抓住具体可感的事物,发挥联想和想象,展示自己的个性才华,在口述的基础上简笔勾勒,“绘”出诗中之画。这首小令通过多重意象勾画出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我们读之,似在欣赏一幅色彩鲜明、意境优美的水墨画。绘画时,只要把诗中写到的事物合理构图勾画出来即可。可根据个人爱好和能力画速写、水墨画、工笔画、水彩画、水粉画、卡通画等,当堂完不成的可在课后完成。然后,把学生的作品张贴进行展览,让学生畅所欲言赏析评议。教师可引导学生用“踏花归来马蹄香”的侧面烘托法表现“西风”,画出斜飘地枯藤落叶,虚处见实,“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达到“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之功效。这一步不刻意追求绘画的效果。通过绘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领会用有形之物表现无形之情的妙处,懂得欣赏诗歌的方法,达到陶冶艺术情操。
赏画评画之后,就想该如何妙笔生花表达出来,写出画中景、画外情,进入第五个环节——“作文”。要求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抓住事物的特征,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情境片段。可写写景诗文的意境(秋景秋思),可写对诗文内容和写作特色等方面的赏析,也可写自己绘画的感受,还可谈观画体会,评议自己或同学的画。作文可阅也可不阅,如不批阅则让学生相互交流即可。
课后不妨延伸一下:让学生对比阅读白朴的《天净沙·秋》:“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进一步体会此首小令的夺人之处。
像王维的《山居秋暝》、杜甫的《绝句》等山水诗,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等田园诗,王之涣的《凉州词》、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边塞诗,郦道元的《三峡》、吴均的《与朱元思书》等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散文和游记都可采用“五步教学法”尝试教读,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吟诗、“品意”,使学生对诗文有了理解和赏析;“绘画”则使学生对诗文有了具体感知;“讲内容”、“作文”的过程就是对诗文诗情画意深入理解和把握的过程。“五步教学法”中,品意、绘画、作文是关键的三个环节,在教学中应重视指导。
“五步教学法”中听、说、读、思、练、写六方面相结合分阶段推进,朗读识记、品味赏析、口才表达、个性展示、写作训练兼顾映衬,师生互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激活了他们的创造力,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使课堂亮起来、活起来,充满生命力,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4.《五步拳》的教学反思 篇四
一、成功之处:
1、教学设计合理,环节衔接比较顺畅,细节考虑周全。
2、能体现精讲多练的目的,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
3、示范位置的不断变换,能让学生看清每一个动作的细节,学生看后都跃跃欲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4、用“游戏”和“武术”两个教材相互配合似乎不太合理,但实际上非常符合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这两个教材的组合,学生能认真的完成每一项任务。武术“静力活动”比较多,游戏可以缓解紧张的气氛,让学生的肌肉可以“积极活动”对武术教学起到补充作用。
5、在教学过程中大量使用了激励性语言,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二、不足之处:
1、教师有些语言还不够流畅、拘谨,课堂的气氛觉得有些死板。
2、学生在做歇步盖打、提膝仆步穿掌、虚步挑掌这三个动作时不够熟练,需在以后进一步提高。
3、有些学生基本功还不够扎实,有些步型、手型不标准。
三、改进措施:
1、加强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教态水平。多表扬、勤鼓励,运用多种评价手段烘托课堂气氛。
2、加强学生的武术基本功锻炼,提高动作的规范性。
3、歇步盖打、提膝仆步穿掌、虚步挑掌这三个动作需进一步加强练习。
5.五步教学法 篇五
1.创设情境、呈现目标。这一环节,教师首先要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流程、学习方法、学习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等,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打好基础。
2.自主探究、感悟新知。这一环节的学习,主要体现的是学生的独学、对学、群学,即学生先在教师指导下,对文本内容或工具单上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然后进行对子互学,并在小组长、学科长的组织下,小组成员在组内充分交流自己的看法,提出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互相之间纠正错误、补充完善、解答评价,再由学科长对本组学习收获或观点进行整合,形成最终探究结果。
自主探究是小组合作学习和全班展示汇报的前奏,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探索的空间,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养成读书习惯、拓展知识面必不可少的途径,所以一定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教师在此环节中,一要巡查,最大程度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要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关注,让学生在小组内有序发言,轻声交流;二要把自己当作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在重难点突破上进行方法指导,帮助学生形成最终探究结果。
3.展示交流、解决问题。学生的倾听能力、表达能力、质疑能力、思维能力、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等都可以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得到培养和锻炼。这一环节在教师或学术助理的组织下,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各组的探究结果,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大胆质疑、积极补充、及时纠错。学生在展示、互动、交流的过程中,通过听、说、读、写、操作、演示等形式,互相学习和借鉴,对知识加深理解和掌握,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师在此环节中,一要关注全体学生,尽量让每一个小组都能充分展示其学习成果,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代表小组发言,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在认真听讲;二要及时切入,对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进行点拨、精讲、强调,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小结;三要“煽风点火”,鼓励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提问,或是直接发问,将课堂教学不断引向深入;四要对学生和小组的表现及时恰当地进行评价和鼓励,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4.当堂检测、训练拓展。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信息相互传递、转化的过程,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高需要自己的内省和反思,更需要教师的纠正和反馈。这一环节,教师通过工具单或相关习题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并适当进行拓展延伸。要求学生限时限量完成,可通过教师抽检、小组长批阅、同桌互批等方式了解学生完成情况,及时对错题进行讲评点拨,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拓宽知识面,加深对文本知识的理解,提升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习题要切合本课知识点和学生实际,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规律、基本技能的设计,难易程度适中,有一定地应用价值,切忌脱离教材,漫无边际地拓展延伸。
6.五步教学法 篇六
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应把教学立足点转移到指导学生、点拨学生上,让学生充分发挥潜能,有新发现、有新创新。我校在历史教学中应用创新“五步教学法”,即预习——讨论——讲解——练习——拓展,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一、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就是课前的自学,一直以来都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当前新课程标准要求下,课前预习和准备将显得更为突出和重要,要求也更高。针对这种情况,我校是以“预习学案”为主进行的。这个“预习学案”不是简单的看看书,或者掌握一下基础知识,而是要求教师要制定出一个周密的学前指导方案,让学生明确学什么?怎样学?只有这样,上课老师再讲的时候只讲该讲的内容就行了。这样,才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将“先教后学”改为“先学后教”。
二、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本环节时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既是学生充分发挥自我,体现个体的成功,激发学习兴趣的过程,又是开发学生交往的潜能,发挥优化组合的整体作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的过程。在安排小组时,既要考虑学生的原有成绩、能力、智力等因素,又要考虑学生的性格特征。这样才有利于个体间的相互影响与提高。为了进一步提高整体水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小组成员间的互补作用以及组与
组之间的竞争意识。学生通过本组同学的共同讨论,对自己的答案进一步进行理解,初步达到全组答案的统一。
三、学生出示成果,教师精讲点拨
作为教师在本阶段的释疑点拨,一是针对学生的成果展示中出现的疑难与困惑,二是针对自学中被忽略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和空白点。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基本理论观点。这些是教材的主体内容,自然也是教学的重点所在,教师必须在备课时做充分的准备,课堂上按照导读提纲和课堂实际将其讲明讲透。教师点拨时应把注意力放在能够提高学生分析、理解、归纳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内容上,要引导学生跟踪思维,使学生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跟随教师的讲解思路去理解问题和掌握知识,可以通过检查成果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做有针对性的讲解,从而为学生解难答疑;还应做到语言精练,思路清晰,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总之,要通过教师的点拨使学生加深对导读提纲和教材内容两者之间关系的理解,加深对知识的掌握。
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如果学生学到了一些新知识,却不能把所学知识保持在记忆中,那么学习将一无所获。因此,在学完新知识后还应对学生的知识和兴趣进行巩固和升华,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复习,通过复述、小结、达
7.文言文的五步教学 篇七
1.介绍资料。
学习文言文首先应了解与之有关的资料:包括作者生活的年代、 环境,有关作者的简介,其文章的风格以及课文写作所处的时代背景,文章的写作目的、主旨和语言特色等。这有助于学生掌握与课文有关的材料,提高学习课文的兴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扫除障碍。
了解了有关资料,学生便急切地想读课文了。初读课文,应首先扫清课文中的障碍。具体来说扫除障碍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字音,二是句读。也就是认识生字, 并对文章进行断句,掌握好停顿。 至于断句,也是初读文言文的一大障碍。古人写文章没有标点,故从书面上看不出停顿,因而读时需要进行断句。况且断句不准就会使句子产生歧义,甚至与作者原意相反,也有的会陷入无法理解的误区。只有反复揣摩,在猜读中体会句子中间的停顿、抑扬顿挫和语气来,才能有节奏、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
3.疏通文意。
在扫除障碍、通读课文的基础上,应疏通文意,熟读全文。疏通文意,首先应搞清字词意思。文言文的字词特点主要有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三种现象,掌握住这三种现象的特点,也就基本上了解了字词。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疏通文意,还要掌握几种特殊的文言句式,才能搞清句子的意思,为翻译作准备。
翻译文言文可以使学生比较迅速全面地掌握原文的思想内涵,对于理解文言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也是一条很好的途径。翻译一般来说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达到严复所说的“信、达、雅”三步标准。只有疏通文意,翻译课文,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研读课文,才能掌握文章精髓,领悟作者题旨所在。
4.咀嚼涵泳。
学习文言文 ,应通过反复诵读,在涵泳咀嚼中训练语感。语感是听起来顺耳、读起来顺口、看起来顺眼的一种语言直觉思维能力, 它包含着对语言的感受和理解,体现出语言表达过程中的多种需要, 同时也是对一种语言符码的意义和涵义、知性内容和人文精神的综合把握。
古人所谓“文选烂,秀才半”, 说的就是反复诵读培养语感的重要性。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的多种意味都包含在语音的高低快慢强弱之中,非通过反复的诵读涵泳无以全面掌握。所谓出口成章, 口若悬河,其实都少不了诵读的功夫。在反复的诵读、咀嚼、涵泳中逐渐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含义,体会到文章典雅、优美的语言及深刻地内涵着的审美意向性和价值倾向性,寄寓、销溶在具体课文、具体语言单位中的人文性,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5.学以致用。
在掌握具体课文的内涵精髓之后,还应把学过的文言文及有关知识进行比较、归纳,从中归纳出文言文的特点、规律,用以指导自己今后的学习。如字词方面,则可以把通假字、生僻字、多音多义字、 文言虚词、文言实词以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诸现象按类别一一列成表,把文言文具体句子中的这类字词作以比较辨别,强化记忆,并归纳出常见用法,用以指导自己对课外文言文的阅读。再比如特殊的文言句式方面,按类别与课文中的具体句子一一对应,并寻找规律性的特点,既强化了对课文的理解,也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学习文言文的目的是为了指导自己的阅读和写作,归根结底还是应用。只有在比较、分析 、辨别、总结、归纳中找出其中的特点和规律性,才能掌握住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技巧,“具备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8.五步教学法 篇八
课改对学生的自信心也有了一定的提高,班级课堂活动参与率大大提升。许多之前不敢发言的同学在小组活动中,也能大胆的参与到课堂讨论学习中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提高。
明确目标
目标力求明确具体,如识记某个单词,运用某个句型,背诵和理解某个文段。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使学生知道本节课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明确的学习目标是学生预习阶段的导航标,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学生的水平.前置自学
当我们把“预习准备”“自主学习”“课堂小结”这些任务交给学生来完成时,没想到收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例如,以前的课前检查都是由老师亲自检查学生作业、练习的完成情况,于是有个别学生就会抄袭别人的作业,以应付检查。而现在我们在课前安排了“自主学习”这一环节,由小组长检查并帮助组内的“学困生”完成基础练习,这样以来,基本上能够杜绝抄袭,“学困生”在组长的帮助下主动完成不会的部分,并搞懂了不会的原因,这比起以前的抄袭就要有效得多。
英语学科的预习主要是能够认识或记忆课本中的单词、短语、句型,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为以后的学习扫清障碍。预习时可以将不明白的问题记下来,上课时与同学重点讨论,听老师讲解。
展示交流
在讲完了某一知识点后可以用更多的时间来让学生展示自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如:预习展示、问题讨论、问题探究等。通过学生的汇报,给他们提供了自我表达的空间与交流的平台,树立了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同时也检测了同学们对知识掌握的深与浅,便于及时调控课堂,及时关注学生学习的情况。“课后小结”则是学生对知识的整合,是对自己学习的检验、总结。他们的畅所欲言让学生有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给他们带来了学习的希望,让他们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在老师的引导下,展示所学知识,常用的方式有朗读、讨论,表演,填表,采访,汇报,游戏等。该环节是英语课的核心,目的在于通过活动,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语言知识,逐步掌握英语听说读写的技能,树立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精讲点拨
对于学生自己或小组讨论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如语法,文章理解,词语用法等需要教师进行讲解。讲解要精讲,力求做到“三不讲”;凡是学生自己掌握的不讲,凡是学生已经学过的不讲,凡是学生或小组讨论能解决的不讲。点拨就是用简单的语言启发学生的思维,交给学生讲解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有效的学习策略。
达标测试
本环节主要是通过做导学案上的测试题,检测学生是否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测试题应紧扣当堂课的重难点或是易混点,尽量降低难度,贯彻“多题型,少题量”的原则。多题型指的是,一节课的题目不可太单一,以三四个题型为宜。每个题型都有独特的考查角度,题型多了就可以从多个角度考查知识点,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小题量指的是每个题型的小题不能太多,五个左右比较合适。因为一节课中新的知识点不会太多,而且达标题必须当堂完成,不能留作课外作业。教师要督促学生独立完成达标测试题,提倡由小组长批阅,教师巡视,掌握学生做题情况,适时点拨讲解。
1、注意选择整合各种资料,恰当地加以实际运用。
通过教改我们发现,必须对教材和一些有用的信息进行进一步的整合,才能有效的加以利用,以方便实际操作运用。
2、注意课堂教学的调控,灵活把握课堂教学的进程。
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有时因预设不足,可能会导致教学任务不能按计划完成,那么在运用“导学案”时就应该酌情将教学内容中的一些训练型问题典型化,将其他的题目留待辅导课时再做处理,不要一味贪多,反而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3、加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管理,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各种优势。
在新课改的过程中,我们一直采用的是学案与媒体的配合使用,既运用了媒体的直观性,又利用了学案的自主学习指导,两者相得益彰。但同时也反映出了一些问题,那就是有些年纪稍大的同事在运用网络资料时,不是很顺利,总有这样或那样的失误,为此,我们采用了结对子的办法,把老中青教师结成互助对子,互帮互助充分发挥年轻教师的计算机应用优势,更好的运用网络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4、充分发挥学生自身作用,使其认识自己和英语课堂的密切关系。
9.化学“五步”教学法 篇九
教学模式的探讨是当今教学改革的研究方向之一。其中不乏成功的经验,“洋思中学的教学模式”、“自主学习法教学模式”、“引导――探究”教学模式等等都是成功的例子。得到了很好的推广。我校在总结多种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独自创立了“学、问、讲、练、创”五环节教学法。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完善,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同时在教学上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我就在化学教学中实施“学、问、讲、练、创”五环节教学法的情况浅谈如下:“学、问、讲、练、创”五环节之间的操作流程及时间分配
“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自学指导下先自学文本;“问”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讲”就是讲解(有的学生讲,学生能讲解的老师尽量就不讲);“练”是学生做一些精心选择的具有典型性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有专题练习,有综合练习,最后有当堂检测);“创”是在所学的基础上有所创造、有所创新,具体表现在开放性习题的训练上、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上,通过反复的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在这五环节中“学”、“问”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关键,是“创”、“练”的基础。这五环节的辨证关系是:问是学的开始(这儿的问有的是指教师学案中的问题,有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等);学是再问的基础;练是学和问的巩固;创是学和问的升华。由于初中我们刚接触到化学,必须以基础知识为主,适当兼顾创新教育,所以在前两环节上我们花了较大量的时间。以一节课45分钟为准计算,大致分如下:学和问占20分钟左右、讲占10分钟左右、练占10分钟左右,创占5分钟左右。(时间的分配也不是一成不变,要视教学内容而定。)
在上述流程图中可以看出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出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大胆创设问题情景,探求化学问题的解决趋势和途径,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养成勤思、善想的良好习惯和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学、问、讲、练、创”每环节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和注意事项
2.1 “学”是指教师的导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两个方面,教师的导学要求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每一个学案,针对学生自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精心设计导学思路,引导学生一步步达到掌握知识、提高综合能力的教学目的。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导思过程中应充分创设问题情景。例如:在学习分子性质时,为证明分子间存在间隙,可为学生安排如下学习步骤和实验:①取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请预测结果。②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请将观察到的现象、测得的数据记录下来。⑧请就实验现象和你同桌展开讨论。④根据讨论结果,请你写出小结。这样学生就进入自主学习阶段了,学生自主学习可以根据学习的内容采取不同的学习形式,可以实验、可以讨论、可以开展调查等多种形式。在学生自学的同时,教师要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提问。
2.2 “问”是指教师在导学、导思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景和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发现的疑问。其中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是我们在第三教学环节中讲授的重点。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提出问题,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最好方法。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曾经说过:“学问,就是学习问问题,但是在学校中学习一般是让学生学习回答别人已解决的问题。”这段话发人深思。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善于提问题,善于提有创新意识的、高质量的问题;另一方面要把课堂上提问题的权力还给学生,让他们充分思考、大胆想象,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在我们看来是不着边际的,不能理解的,但是我们也要大胆地鼓励他们,不要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性,教师可以从方法、内容、手段等多方面加以引导,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就得到较大地提高。
2.3 “讲”是指讲解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回答不了的问题和提出的疑问。对于大多数知识,如:物质的物理性质、书本中有答案的,即使没有答案但学生可以理解的知识等等在教学中几乎不讲或一带而过。重点讲解学生按现有知识和水平难以理解掌握的知识。
2.4 “练”是对前面“学”的检验,是后面“创”的基础。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在做练习时要精心设计一些开放的习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0.“五步探引”教学模式的实践探析 篇十
一、实行分组教学, 焕发课堂活力
在一个60人的班级中, 挑选10名数学成绩相对好的学生作为数学学习组的组长, 让他们认真负责起到带头的作用.剩下的五十个人分别按照不同的层次互相搭配分配到这十个组当中, 让每个小组的成员都有基础性的等级.每个小组以组长为中心, 组与组之间没有较大的差异, 在学习上互帮互助.
二、加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要想做好一件事, 充足的自信心是成功的前提条件, 也是数学成功学习的最好心理条件.数学课程标准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教师在教学中更应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例如, 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知识时, 先让学生从简单地量一量画图入手, 增强学生的兴趣.
辨一辨:谁的测量结果有误?
小明、小强、小贝和小华在测量一个平行四边形ABCD, 小明的测量结果是:AB=CD=5, BC=AD=8.
小强的测量结果是:∠A=∠C=40°, ∠B=∠D=130°.
小贝的测量结果是:AB∥CD, BC∥AD.
小华的测量结果是:∠A∶∠B∶∠C∶∠D=2∶6∶2∶7.
通过探讨问题和测量让学生回答, 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提高学习的兴趣.
三、创设情境, 理论联系实际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学习数学更是为了服务生活,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把数学的例子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以生活为载体运用数学知识, 这样便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解答, 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应尽量把数学生活化, 为学生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 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乐趣中体会生活, 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 在教学平方差公式时, 先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课程知识.给学生出4道计算问题.
(1) (x+1) (x-1) =___.
(2) (m+2) (m-2) =___.
(3) (a+1/2b) (a-1/2b) =____.
(4) (2x+1) (2x-1) =___.
通过让学生对特殊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计算, 既复习了以前多项式相乘的知识, 又为本节课学习平方差公式奠定了基础, 让学生感受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规律, 从而引出平方差公式.
四、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例如, 在讲解探究的问题时, 应引导学生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进行解题.
将长为 (a+b) , 宽为 (a-b) 的长方形剪下宽为b的长方形条, 拼成有空缺的正方形, 并用等式来表示拼剪后的图形面积关系.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拼剪, 在学生拼剪的过程中指引学生利用两个图形面积相等的关系计算几何公式, 在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的解题方法, 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从而验证公式的正确性, 加深学生的记忆.
五、加强对习题的训练
练习是培养学生心智技能形成的关键和基本途径, 精心设计的练习让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掌握更加清楚.
例如, 在教学了平行四边形的知识后, 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习题.
证一证:在图中的平行四边形ABCD中, E、F分别为AB、CD上的点, 连接DE.
(1) 如果EF分别为AB、CD边上的中点, 求证:∠ADE=∠CBF.
11.五步教学法论文 篇十一
——“五步教学法”之我见
题记:当教师的不做易中天,要做毕福剑,要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
为打造以学生为主的高效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会交流,学会合作,敢于提问,勇于质疑,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达到“解放教师,解放学生,解放学校,打造高效课堂,提升学校竞争力”的教学改革目标。我校至2011年4月始大力提倡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试行“五步教学法”。即“学案导学”、“目标引领”、“小组合作”、“反思提升”、“差异作业”。对其最简明扼要的阐释为“学案导学铸轴线”、“目标引领指方向”、“小组合作索真知”、“反思提升促进步”、“差异作业助巩固”。
通过2年多的试行发现,这条教改之路无疑是走对了,一改教 “满堂灌”的主演为导演,把课堂这个舞台真真正正的交给了学生,教师只是组织者和点拨者,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其学习的潜力也会被充分的挖掘出来,课堂上自信快乐的展示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实现“要我学”为“我要学”。此时我才顿悟“知识其实是学生自己学会的,并非教师手把手教会的” 然并非否定教的作用,因为教学相长嘛!但这里所说的教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时教师引导下学生的学。教师在确定学习目标,把握重难点,教学过程中的组织、引导、点拨、答疑、评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学得先有个示范,故教学中的教不可或缺。但学生是学习的实践者、探索者,是演员,所以归根结底,教学过程中主要还是学生的事,在教与学上,我们决不能走极端,偏废任何一面。
“五步教学法”要求教师少讲、精讲,但不是不讲。我们的一些教师是讲风太盛,这样的包办只能扼杀学生的自主能力和想象创新能力;还有一些教师干脆不讲,彻底放手与学生,这样让学生学起来也很困惑和纠结,因为他们毕竟不知道重难点的。少讲但必须精、准、透,这对教师的教学艺术有了更高的要求,教会是目的,但教会不是教师说了算,而是学生。所以必须解决学生方面想学、会学和学会这几个问题。教学首先要使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除了知识本身,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也特别重要,教师要在备课上课时充分考虑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平时,我们在这方面花的功夫太少了。会学是指教师在不断给学生方法的过程中能够使他们具有独立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的习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能够把知识笑话吸收,融会贯通,并且在反复的体验、实验、训练、运用的实践中转化为能力,使他们积极主动的思考,勤于动手比划,敢于质疑问难,大胆解答问题,展示自己,乐于交流讨论,深入探究问题,这才是学生的学会。当教师的不做易中天,要做毕福剑,要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
12.五步教学法体会 篇十二
中峰镇中心学校廖学义
自今年秋季开学以来,我校提出以“五步教学法”模式为主的课堂教学改革方案,并通过“五步教学法”模式的课堂教学比武,促进教师尽快领会新的教学理念,掌握先进教学方法,从而整体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在近一个月的“课比”活动中,我收获很多。下面我就自己在听课及本人在课堂中的实践谈一下几点体会。
一、从初中学生年龄特点来看,共同的特征是好动、好奇、好表现。抓住学生这一特点,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兴趣点,选择最佳导法,使导入富有启发性、灵活性和趣味性。
1、充分利用学生年龄的特点,设置情景、扮演角色。
如在学习“天气的变化”一节时,教师采用模拟主持人的形式,让学生播报天气预报,活动中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到台上表演,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抓住了这一教育契机,适时的鼓励同学们要学好天气预报知识,长大后当一名出色的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在以上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的情感,增强了自主学习的意识。
2、引用资料,采用悬念导入法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如在讲“撒哈拉以南的非洲”1课时,教师采用悬念导入法,引用一种发人深思的语调叙述一段历史故事:“有一群被捕获的奴隶,奴隶贩子为了防止他们逃跑,把他们用一个个索链锁起来,甚至用钢丝从他们的肩胛骨中穿起来。然后囚禁在牢笼之中,等待运往美洲。”故事结束了。从学生严肃认真的表情中看得出在同学们脑海里一定有很多问题。(这些奴隶是什么人?是黑人吗?他们的故乡在哪?)同学们带着悬念思考着,迫不及待想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这种以悬念作为导入激起了他们的探究欲望,对本课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二、新课顺利导入后,教师有针对性地调整学生课前思维指向,使学生初步了解新课学习的内容和思路,调动学生知识储备,调整学生思维指向,作好目标实施的心理准备。
1、自学指导。教师把新课的重点、难点和知识结构,编成导读提纲,写在小黑板上(或投影上),以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增强自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提高自学效率。
2、围绕知识结构自读课文。
正文部分要精读,材料部分要粗读;重点难点要详读,一般内容要略读;特别强调图文对照,相关知识点在图上得到落实。
3、独立思考。
对能在课本上找到答案的,由学生自己找出来圈点勾画注上记号,然后记忆、理解;对找不到答案又有一定难度的要多花时间,多思考。
4、自学反馈。
在学生紧张有序的自学时,教师及时走到学生中去,通过行间巡视,小声个别询问,个别指导答疑等方式,一方面及时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对读书解题快的同学给予表扬,对学有困难的同学给予鼓励和有针对性的指导,对心不在焉的学生给予及时提醒;另一方面能重点了解学生在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迅速对其梳理归类,分清是主要的还是次要的,是倾向性的还是个别性的,以使下一步的“质疑”有针对性、条理性。在规定时间内学生完成自学任务后,教师进行适当的自学检测,让学生对自学过程有重视感,有体验学习的成就感。
三、质疑是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出现自身无法理解、解决的内容而提出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提出问题主要依靠学生自身,但有些地方仍需要教师引导,特别是重、难点内容。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针对教学重、难点提出了适当的问题,师生经过梳理归类后,适当给一段时间,让同桌或前后桌的学生展开讨论,努力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疑难问题。教师掌握好相应时机进入下一个阶段----“后教”。
四、加强教学授课手段的更新,增强“后教”阶段效果。
1、教师的讲授要精,要画龙点睛,要“内容图像化”。
如为了克服地理教材内容本身相对单调枯燥的不足,在讲授《澳大利亚》1课时,为了使课堂常上常新,充满生机和活力,缩短时间的和时空分布的距离,教师首先介绍澳大利亚在2000年9月举行的27届奥运会,我国运动员在本届奥运会上获得了27枚金牌,这一振奋人心的喜讯激起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荣誉感和自豪感,这一重要新闻让学生在地图上查找澳大利亚的范围,并查找悉尼这个海滨城市,这样既能弄清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为了解决学生对澳大利亚是“骑在洋背上的国家”的理解,充分利用地理第二语言——地图。展示课件澳大利亚地形图、气候类型图提出问题:如果你是牧场主,你根据地形和气候来选址,你会把场址选在哪?引导学生在地图上直接获取地理知识,形象直观的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建立地理空间概念,充实和简化课本有关内容的文字叙述,从而达到以图释文,图文结合目的,并借助地图,强化记忆。还采用大量地理图片,澳大利亚建筑图、风景图、动物图等扩大学生的地理视野,创设地理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做到了视听结合,手脑并用,思维集中,印象深刻便于记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充分利用“板图、板画、板书”教学手段,做到讲、写、画同步教学。如在讲西欧1课时,先让学生对着地图,绘制一张西欧简图,并着重标明:两个海峡,两个平原,两条河流,两条山脉,三个边缘海,三个内海,四个半岛,七个岛屿的名称等重要的地理事物,再结合教材,进一步弄清了这一地区的气候、农牧业、工矿业及人文特点。学生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在感悟的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挖掘课程资源,提纲挈领,深入浅出。
对学生来说,学生自读后,老师的后教阶段非常重要。特别是如何掌握复杂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特征,弄清其发展演变规律是比较困难的,是学生容易产生不愿学的想法。教学中,应尽量选择将时事新闻和现代科学信息容纳到教学中去,同时还要充分利用课本“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结合乡土地理材料、结合历史、时政等丰富课堂教学,从而使教学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缩短与所学知识间的距离,能使课堂常上常新,充满生机和活力。
五、迁移就是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在学习中获得的知识、技能等在新情境中解决新问题。只有在新情境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内容,才能说真正掌握了所学内容。迁移的实现一般需要经过习题训练或新情境的创设。
1、小组互测。
为让学生在训练中充分发挥真实水平,让学生围绕重点和“自学思考题”(巩固练习题)把整个教学过程快速用心默读一遍,然后同桌互相测试,以达到对所学知识及时、主动强化的目的,保证整体训练的顺利进行。
2、分层教学,分类推进。
巩固练习过程中,教师尽可能作到优生、中等生,学困生兼顾:难度一般的题目由中下生解答;难度较大的题目由优生解答,若有学困生举手,尽量优先让其解答;各小组兼顾,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解题比赛,为预防浑水摸鱼者,教师任选其中2-3个小组中各一名同学回答。对完成好的小组给予及时的表扬,没完成好的小组给予鼓励。这样可以增加他们享受成功的机会,减少他们因学习中的挫折而带来的苦恼。事实证明,这种爱的教育对他们学习兴趣的培养是非常有益的。
13.论文:五步教学法的尝试 篇十三
高中英语五步阅读教学法是在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语言学等多门学科知识融合的基础上, 提出的一种英语阅读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 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起指导和引路的作用。教学过程围绕明确目标任务, 激活图式, 理解性阅读阶段, 发展性阅读阶段, 创造性阅读阶段展开, 层层推进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 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2.明 确目标任务
五步教学法的首要步骤就是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生只有明确了学习任务和要求, 才可能产生自内而外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被动转向主动。在教学中, 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涉及课文大意的理解, 获知课文具体内容、精读技能和以培养语感、获取乐趣为目的的泛读技能。教师应确定每一教学阶段的阅读目标任务, 并找到具体的教学策略。同时, 由于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 应该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程度, 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 可以分层次地逐步认定, 即认定一个目标练习一个目标的内容。这样, 目标有层次, 每个层次的目标任务较为统一,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任务型”教学法时, 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 教师所确定的目标任务要有一定的可操作性。第二, 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应作为活动设计的出发点, 设计的内容应该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第三活动的内容不应该局限于课堂内, 应该充分利用身边的有效资源。
3.激活图式
所谓激活图示, 就是通过关键词的介绍、背景知识对比设计师生间的简答和讨论, 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或认知模式对阅读内容进行预测, 引发阅读兴趣和期待。图式即知识的建筑块件。在这一教学过程中, 借用心理学上的术语, 图式可以看做学生原有的社会经验、社会知识的总和, 同时图式也是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起点。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建立在以往知识点的基础上, 当需要理解的知识与以往的生活有相关背景知识时, 便会激活相应的图式, 加速理解速度。阅读其实是一个不断探究和猜测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原有的图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阅读过程中, 教师应该因势利导, 引导学生联想和记忆,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积极探究知识的内涵。
4.理解性阅读阶段
阅读是读者和作者之间的互动, 双方的良好沟通有利于丰富作品的精神内涵。理解作品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但是在现阶段, 学生对这些方法的使用能力是有限的, 这就局限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在这一现状的基础上, 教师应该教会学生识别不同的语言风格、语言表达方式等。与此同时, 作品的不同结构对作品内涵的表示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准。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理解性阅读时, 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从文本内部出发, 引导学生认识作品本身所具有的特性。文本作为文学世界四大要素之一, 在以往的文学解读中并没有被充分认识, 在五步教学法中, 给予了应有的重视, 对改革以往的教学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5.发展性阅读阶段
所谓发展性阅读, 即在前三个阶段的基础上, 进一步发展和提高语言知识及言语技能。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口头复述、改写、缩写、续写、写评论、读后感等方式,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进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从而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此同时, 在发展性阅读过程中所获得的技能也可以运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 通过各种方式的训练和联系, 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言语技能, 为学生的语言和技能得到迁移与升华做准备。在该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向主动地积极探索。在具体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主动进行示范和指导, 使学生了解这一过程的重要意义和行为步骤。
6.创造性阅读阶段
创造性阅读是五步阅读教学法的最后一步, 同时也是较难完成的一步, 它是在前四个阶段的训练后, 进行的知识迁移和升华的阶段, 从而创新性地运用语言, 这是所有教育的终极目标。学生在这一阶段超越书本, 根据已有的知识, 对文章本身进行反思和探索, 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给学生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 对于文章的观点、主要任务、作者的思想倾向, 都可以成为学生评价的内容。这样学生可以充分地扩展思维, 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独立思考和自由阐述自己的思想。教学活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每个阶段学生都应该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不断提高阅读兴趣, 当学生形成较合理的学习模式和过程后, 整个语言学习过程将会自动化和自主化。
7.结 语
相关数据表明, 高中英语五步阅读教学法是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的一种较有效的教学方法。五步阅读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了很多相邻学科的知识, 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 使用过程中较灵活, 有利于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 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十分有效。
参考文献
[1]贾秋仙.英语阅读与批判性思维能力[J].温州大学学报, 2004 (5) .
14.论文:五步教学法的尝试 篇十四
善于观察,积累素材 在指导写作前,我先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活动课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并把自己的每次所见所闻记录下来。比如:在教学描写一处景物时,我先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景物,去欣赏景物;再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田野、山坡等地做游戏,让学生感到集体野外观察的乐趣,趁机提出具体的观察要求。这样持之以恒,逐步训练了学生的观察力,又积累了素材,学生就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就为写作迈出了第一步。
多阅读,积累词汇 作为学生,我认为在认真阅读好课本的内容外,还要多看各种类型的课外儿童读物,多看报刊、杂志,促进学生去探索不知晓的知识,从中接触大量优美词句及体会各种写作方法,这样既可拓宽知识视野,又可积累好词好句,自然出口成章,达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境界。
模仿结构,连段成篇 对于作文的初学者来说,如何将一段段零散的语段串成一篇文章?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模仿,因为模仿是儿童天性,对初学者而言,我认为“总-分-总”式结构是最适合模仿的了,所以对这种形式结构的课文在教学上我是特别注重的,每次授完一节这样结构的课文都要求学生仿写一篇文章,这样仿写,不仅使学生达到了训练的目的,而且更加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
重于修改,取长补短 写完了一篇文章,并不算是一篇好的文章,要修改好后的文章才算是好文章。因此我在作文教学中,特别注重强调学生在写完了文章之后,一定要进行修改。而修改一般有三种方法:(1)集体修改。即是全班同学一起讨论进行修改,此法虽然花费时间长,但取众人之长,补己之短。(2)互传阅交流修改。就是指定几个同学互相传阅、互相指出对方修改后还存在的不足,这样做也可以使学生在修改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3)自行修改。此法可培养学生个人对作文的抉择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在教学中三种方法兼用。
勤于练习,运用自如 每一种技能的形成都离不开反复的练习。写作作为一种技能知识也不例外。因此,我除了要求学生完成书本八单元的习作之外,还要求学生多写一些命题作文或布置一些题目自拟的命题给学生进行练习。要求学生每日坚持写日记,每周坚持写周记。经过这样的反复练习,自然会功多手熟,写起文章来运用自如,下笔如有神。
通过以上“五步曲”的教学,激活了学生的潜力,唤醒了他们的积极性,学生不再对写作畏难了,而我对作文教学也能迎刃而解了。
15.五步教学法 篇十五
(一)、基本训练:(5分钟)。训练、公式、法则、定义、简单的加、减、乘、除法和简单的文字题、应用题。
(二)、导入新课:(2分钟)。出一、二题和新例题有联系的题,引旧入新循序渐进。
(三)、进行新课(15分钟)
1、出示尝试题:
学生的心理状态在知识迁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如果对学习内容有着浓厚的兴趣,就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尝试教学法的第一步是出示尝试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阅读教科书的兴趣,为知识的迁移创造良好的条件。
2、自学课本:
这是促成知识的迁移的关键一步。教师引导学生对准备题与尝试题进行比较,对尝试题与例题进行比较,使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自己解答尝试题。为了促成迁移,教师在学生自学课本前先提出思考的问题,以便使学生在带着问题边看书边思考。
3、尝试练习:
能使教师掌握反馈信息,以便引导迁移。学生经过第二步自学课本,基本完成了从对旧知识的认识向新知识的迁移。但是,这种迁移还仅仅停留在认识阶段,需要通过实践来检查。尝试练习就是检查知识迁移程度的重要步骤。
4、学生讨论:
通过尝试练习的检验,学生试做尝试题会产生两种情况,一种是结果正确,这是正迁移发生作用;一种是结果错误,这是负迁移发生作用。在讨论中,让学生各抒己见,使正迁移得到强化,负迁移得到消除。
5、教师讲解:
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深化迁移。教师讲解中重点抓住前后知识之间的共同因素,进行画龙点睛的讲解,帮助学生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使迁移作用进一步深化。
(四)、尝试练习:(6分钟)。出一、二题和例题一样解法的题让学生做。
(五)、课堂作业:(10分钟)。教师要巡视批改,批不完的念得数学生自己批改。
16.论文:五步教学法的尝试 篇十六
关键词:五步,教学法,实施,探究
在生物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更加投入到生物学习之中,以师生互动、自主探究的方式深化教学活动,“五步教学法”正是基于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强化自主探究的角度提出来的。
一、“五步教学法”的基本定义
“五步教学法”中的五步,指“预习”、“质疑”、“探究”、“反馈”、“练习”五个步骤,涵盖了学生生物学习的全过程,通过前移教学关口、强化师生互动、及时信息反馈等手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效。
二、“五步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1. 前移教学关口,指导学生课前预习。
在这一环节,教师应该充分注重学生良好预习能力的培养。在初中生物学习中,学生的学习主要依靠教师的课堂讲解,很少有学生进行课前全面预习。进入到高中阶段生物学习之后,一方面教学内容更加深奥,难度系数大大提高,另一方面教学时间也更加紧凑,如果学生不注重进行课前充分的预习活动,什么知识点还是等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行,那么课堂教学目标就难以按时高效完成。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当指导学生拟定预习题纲,针对性开展预习活动,通过“读、思、划、做”等手法,将一些基础性知识掌握在课前预习活动之中。
2. 发挥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开展质疑。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小组开展研习活动,针对自己预习情况进行交流。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展预习情况交流活动非常必要,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集聚更多学生的智慧,引导学生进行预习交流,既可以将自己认为已经掌握的内容进行比对甄别,而且也可以将自己在预习活动之中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提出来,让大家想一想,看看能否通过集体的力量解决。对于集体合作仍然无法解决的问题,要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向教师提出来,以质疑的方式参与到教学设计之中。
3. 揭示思考提纲,引导自主探究学习。
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应当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对预先设计好的探究引导提纲进行适当调整,向学生揭示出来。在生物教学探究题的设计中,教师应当兼顾到探究题的全面性、渐进性和引导性,教学探究题要能够基本上涵盖教学目标,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相互之间既要具有前后连贯性,又要兼顾到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在揭示出学习探究题之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分组探究学习活动,教师进行重难点的点拨与引导,帮助学生顺利开展学习活动。
4. 分组交流成果,培养梳理归纳能力。
在学生基本完成探究活动之后,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情况的交流与汇总工作,分组进行学习情况的汇报。在学生代表汇报交流之后,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评价,教师总结,帮助学生完善学习成果,提高教学成果的全面性。
5. 当堂练习测试,及时获取教学信息。
在教学双边活动结束之后,教师还应当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建议采取当堂检测的方式,在第一时间获得学生学习情况的真实资料,便于教师及时调整下一步教学工作。
三、“五步教学法”的实施要点
1. 教学设计要充分。
运用“五步教学法”开展高中生物教学,乍看起来较为灵活,越是这样,教学设计更要全面。这种教学法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教学过程中应当考虑的因素也就会更多,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语言的组织,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教学测试的方式,都要充分进行准备。
2. 教学主体要突出。
“五步教学法”最为显著的特色就是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激发,学习能力实现了提升。在这样的教学环节,教师要处处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教师只发挥点拨引导作用,绝不越俎代庖。
3. 教学机智要灵活。
“五步教学法”作为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氛围会非常热烈。在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过程中,教师要灵活掌握各种突发情况,在遇到一些意外的时候,能够机智化解,维护课堂教学氛围。
4. 教学启发要点题。
对于学生在合作探究学习环节遇到的困难,教师及时进行帮助。但是,这种帮助不应该是答案的直接给予,而应该是思维方式的引导,帮助学生搞清楚“如何做”,而不是“做什么”,通过画龙点睛式的点拨活动促进学生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
5. 教学测试要精练。
在进行课堂当堂测试的时候,教师要充分考虑到生物课堂留下的时间与测试题的容量相匹配。一般情况下,教师正常留有的时间在5-8分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面,要考察的侧重点应放在重难点上面,题型简要精练,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在课内完成,获得第一手资料。
四、“五步教学法”的实施成效
笔者开展“五步教学法”以来,教学成效得到了明显提升,与对照班级相比,采用这种教学模式的班级,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实践操作能力,都具有了明显提升。其中人均分、优秀率分别高出4分、10%以上,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也得到了明显增强,尤其是在实验操作能力方面更为显著,学生的生物素养明显提升。
【论文:五步教学法的尝试】推荐阅读: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尝试学习论文08-10
现当代文学教学的改革与尝试论文08-10
招贴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尝试论文11-16
“激情五步”教学法11-11
五步教学法学习心得11-14
我的五步教学法11-20
杜威五步教学法案例08-01
习作教学的尝试08-16
任务驱动五步式教学法08-02
付庄小学五步教学法方案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