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未来》观后感(精选12篇)
1.《守望未来》观后感 篇一
很久以前,西方有位哲人曾经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能引起人内心深深的震动,一个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个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标准——诚信。”
——题记
翻开《知荣明耻》这本书,一股书香扑鼻而来,一个个故事一一展现在我眼前,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宋庆龄诚信对待朋友的故事。
宋庆龄是孙中山先生的夫人,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她少年时代就特别讲信用。一次,她邀一位朋友来家中玩,并教朋友如何织花篮。但那天,父母要她和家里的人一起出去。她向父亲说明了不能去的缘由。父亲让她向朋友解释一下就好了。可是宋庆龄坚持要留在家里。虽然到了后来,朋友并没有来,但是宋庆龄并不后悔,她认为自己做得没错。
由此可见,诚信是多么重要。从小,“诚信”就出现在父母的嘴上,我也一直谨遵着这个诺言。做人要诚信,没有诚信,就没有友谊。在朋友之间,最重要的就是诚信。有一次,我和同学约定好一起去城里玩,说好在车站等。我来到了车站,可是,过了好久,朋友还没有来。此时,我的心里好矛盾:应该继续等下去呢,还是自己一个人去呢?眼看一辆辆车从我身边开过,我下定了决心:做人要有诚信,我一定要等朋友来。后来,皇天不负有心人,在我等了两个小时又十五分钟之后,朋友终于来了。从此我们的友谊更深了。
从古到今,诚信的美德就被人们传为佳话,每一个闻名的伟人,必定诚实守信。卢卡努斯说:“诚实的荣誉属于真正的好人。”普卢塔克说:“诚实与善良均来自于良好的教育。”贝克来主教说:“一个对朋友和邻居虚伪的人决不可能对公众真诚。”塞内加说:“忠诚是人类心目中最神圣的`美德。”……
诚信是一枚古老的种子,她播撒在每一颗善良淳朴的心灵里。她植根于每一个踏实真诚的足迹里。在我们脚步匆匆,追随时代的行程中,千万不要忘记带上这枚古老的种子。让它在新世纪的土壤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让我们扬起诚信之帆,在这五彩斑斓的世界里,守望诚信,开拓未来!
2.《守望未来》观后感 篇二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在他们刚出生时、在他们最需要亲情的儿童或少年时期,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离开了他们。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便成了一个群体——留守儿童。
今年2月至4月,我们对九江市68所农村学校进行了留守儿童情况的调研,调研采取问卷的形式,分学校问卷与学生问卷。针对留守儿童问题,了解学校所做的一些工作,详细了解留守学生的生活、学习、心理问题,收回问卷51份。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数量多、分布广
这次问卷涉及除浔阳区外的14个县(市)、区,共51所学校,其中19所中学、32所小学。这51所学校共有学生40777人,其中留守儿童17224人,占学生比率为42.24%。其中有23所学校的留守儿童占总学生人数的百分比超过50%,其中留守儿童比率最高的学校90.82%。
2.监护情况复杂、单薄
从调研中了解到留守儿童的监护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父母一方在外务工,一方在家,占近40%。二是隔代监护,就是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这种情况也比较多,占40%多。三是上代监护,即由父母的同辈人,如叔、伯、姑、姨、舅等亲戚或他人抚养的监护方式。在农村还会出现亲戚托付另一亲戚的现象,比如有些学校就有很多外乡学生,约占10%;四是教师监护,占6%;五是无人监护,约占4%。
3.学校管理机制不全、所采取的措施有限
在调研的50多所学校中,近1/3的学校没有成立关爱留守儿童的相关机构,也没有建立留守儿童的相关档案信息,更没有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老师,而有心理疏导老师的学校大部分也都是由班主任担当。
另针对留守儿童的家访大部分都只有一学期一次,1/3的学校没有针对留守儿童的集体活动,有1/5的学校没有针对留守儿童的管理对策,1/3的学校未能联合其他社会力量关爱留守儿童。学校在关爱留守儿童方面的措施非常有限,大部分就只能是建立档案,一对一帮扶,以及制定对留守儿童的一些优先政策等。
4.留守儿童状况堪忧
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大部分留守儿童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且所占的比率也不少。主要为行为习惯不良,道德滑坡明显,学习成绩不佳,心理健康存在问题,安全意识不强等。
二、留守学生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
1.缺乏亲情温暖,关爱有“白区”
留守儿童正是身心成长的时候,却没有亲情的关爱与关心,非常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有些家长一年回家一次,甚至几年才回家一次,平时电话联系也少。调研中发现,一周通话一次的有13%左右,一个月通话一次的有66%,两个月通话一次的有21%。亲情与家庭关爱的缺失,使得留守儿童在心理方面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2.家庭教育缺失,监护有盲区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形成良好生活与学习习惯与品质的重要时期,因为亲情缺失,家庭教育的不到位,没有行为规范,导致学生行为习惯不好;而在中学阶段,学生正值青春期,容易逆反、叛逆,由于家庭教育的缺位,道德没有示范引领,导致学生厌学、对抗,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从调研中发现,留守儿童的监护存在许多的盲区。有些监护人观念淡薄,根本不去管;有些监护人有心无力,管饱就好;有些监护人是隔代教育,孩子要什么都给;有些是寄养他家,监护人不好管;有些是家庭和学校信息不沟通。
3.学校管理不到位、教师评价不当,存在误区
学校往往重视升学率,对成绩好的学生给予较多关注,而把一些成绩差、不遵守纪律的留守儿童当成问题学生或放任不管。有些学校针对留守学生的管理措施与做法不是很到位,对留守学生的问题不够重视,特别是对留守学生的心理与身体关心较少,只注重学习成绩的好坏。另一方面,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学校老师与家长缺乏沟通,甚至没有沟通,很难实现家校共同教育。
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误区。以分数、成绩评价学生的好坏,给留守学生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部分老师教育观念传统保守,要求学生无条件服从老师,导致学生自卑、恐惧,使得留守儿童在家得不到关爱,在学校得不到温暖。这些都使留守学生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4.政府重视不够、社会关爱缺少,存在雷区
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往往易被忽视,社会各界人士普遍以为留守儿童问题远远轻于当前的一些社会问题,远远轻于成年人违纪违法的问题。
由于留守儿童适应环境的能力相对较差,自制力也较弱,而且学校与家庭安全教育的衔接上有真空,使得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机,导致留守儿童伤害他人或受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
三、留守儿童问题应对的策略与建议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它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关注。我们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1.国家与政府要给予高度关注和支持
第一,制定相关的政策。从长远看,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要靠国家对城乡一体化发展进行统筹考虑,要通过相关政策的制定,从法律政策的层面,从机制、体制的层面来解决。如在务工流进地设立农民工子女学校并降低农民工子女进城读书的门槛,改革户籍制度,破除政策壁垒,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从制度上保证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同时还要强化政府统筹治理,加强社会支持。
第二,加强法律宣传。特别要加大对《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强化外出务工家长对子女的监护责任和教育责任,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打工致富与子女教育的关系。
第三,镇、村两级要逐步探索帮助留守儿童教育与治理的新路子,在社会上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结对帮扶,建立家长代管制度。
2.加强学校教育治理力度
第一,加强管理,实行留守儿童的普查登记。各中小学校在新学期学生报到时将父母外出情况和家庭成员情况逐一进行登记,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记录留守儿童的个人情况和监护人及临时监护人的情况,准确掌握留守儿童的个人信息,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第二,加强教育,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在中小学校普及实行教职工结对帮扶或学生结对帮扶留守学生制度,建立“留守儿童之家”,使留守儿童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建立健全教师家访和与留守儿童谈心制度,开设亲情电话,加强学校、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第三,多方引导,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有序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组织学生广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把乡土文化引进课堂,形成有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活动中,多把机会留给留守学生,帮助他们走出自闭的心理阴影,帮助他们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四,开展心理咨询,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建立心理咨询辅导站。特别是班主任要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与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交流,及时排除他们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养成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态。
第五,注重培训。尽可能对临时监护人介绍一些教育孩子的常识,开展一些座谈会,让他们了解孩子,更好地引导和教育孩子。同时,要充分利用春节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黄金季节”,召开家长会。
3.引导外出父母树立正确的教子观
引导家长慎重选择出去务工,正确处理在外务工与孩子教育的问题。让他们明白即使在外务工,也要经常与子女沟通,了解他们在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的变化情况,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用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来鼓励孩子健康长大,教他们学会做人。这样不但了解孩子的成长情况,而且加深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同时还要让他们走出用物质代替责任的误区。
4.强化社会关爱
扩大社会的宣传,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以及各种宣传媒体阵地的作用,多宣传保护儿童的方针政策、法律措施。另外,也要宣传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好经验和好办法。同时,还要表扬留守儿童的先进分子和留守儿童的先进家庭,这样就可以动员全社会都来关注农村留守儿童。
争取全社会的支持。充分发挥各部门、各单位的作用,组织机关干部、社会热心人士与留守儿童结对子,让富有爱心、责任心的成年人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父母的角色,引导他们长大。共青团、少先队要多组织,多开展青年志愿者、手拉手等主题活动。
3.让文化守望学校未来 篇三
用环境文化装点学校
校园环境不仅是师生活动的空间,也是师生欣赏的艺术,更蕴含着浓浓的励志文化。在武穴实小,最亮丽的是那些充满文化气息的人文景观:校门内两侧,“每日一诗台”“生日祝福台”充溢着经典诗词的韵味、人性关怀的幸福;校园绿化带、植物园里,师生书写的励志名句镌刻在精选的石头上,掩映在花草绿树中间,俨然成为校园名胜;教室和办公室里,师生书画作品悬挂其间,平添了一份清幽、宁静、雅致。
2013年春,学校结合办学实际,利用寒假时间给每位教职工布置了一份寒假作业——如何对学校进行整体规划改造?学校对沿江、宁江、大桥三个校区进行了整体规划设计:沿江校区以书画特色为内容,打造古朴典雅书院式校园;宁江校区以主题童话为内容,打造梦幻童话乐园式校园;大桥校区以绿色生态为内容,打造现代休闲园林式校园。
用制度文化塑造学校
有人说,学校管理制度应该具有“弹簧效应”,不宜过度挤压,否则会让人丧失自主发展、个性张扬的快乐追求;不宜过分迁就,否则会让人滋长放任自流、狂放不羁的自由主义,而所有的管理制度应该张弛有度、刚柔相间,为学校的和谐发展保驾护航。
对于推行“每日签到制”,刚开始遇到了不少阻力:负责考勤的教师怕得罪人,叫人代签的情况屡见不鲜,甚至出现一人多签的现象;有些责任心强的教师因在班照顾学生忘记签到,而接受考勤扣分,心里不舒服……怎样让教师们在公正的环境下享受工作?学校顺民意,实施签到定时间段,允许每位教师每学期有两次忘签到的机会。完善后的“每日签到制”,更具人性化,获得了教师们的认同和维护。
良好的制度就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示范和引领,是一种具有亲和力、激励性的教育动力,是优秀团队形成的保证。于是,通过职代会等形式和载体,让教师参与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修订和完善,编成《实验小学管理章程》,使其成为学校团队科学规范管理的基础,实现用制度文化看守学校的目的。
用精神文化引领学校
2013年5月15日,武穴市波力羽毛球馆热闹非凡,当与市直兄弟学校比赛结束时,实小的羽毛球队员们尽情释放着一年前痛失冠军的压抑心情。一年的刻苦训练,球场的奋力拼搏,终于重夺羽毛球团体冠军,更重要的是重拾了久违的“永争第一”的实小精神。
正是每位教师坚守了这种“永争第一”的精神,学校才取得了全国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书法教育示范学校、湖北省综合实力50强学校、湖北省教科研50强学校等70余项省部级荣誉。这些荣誉的日积月累,成就了学校、教师、学生的同步发展,已经积淀成实小独有的“永争第一”的底气和精神文化。
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正副班主任分别站在班级队伍前后,蹲点领导、年级主任站在分管年级队伍后面,其他教师与校长一同站在前后两排学生队伍中间,以身示范升旗礼仪、文明举止,显示实小人所具有的阳光、向上的精气神。
武穴实验小学秉承学校丰富的文化底蕴,兼容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在领导团队中精心营造“团结务实、无私无畏”的领导文化,倡导全体教师坚守“独立思考、敢为人先、勇于探索、坚持不懈”的实小精神,也就是让全体教师干教育事、做实小人时,以学校利益为重,精诚团结、脚踏实地、有胆有识,且以高远的眼光谋求发展,用实小精神引领成长,体现实小人与众不同的品质,真正实现用文化引领学校向纵深层次、向更高更远方向发展,达到他人不曾达到的高度,看到他人没有看到的风景。
用团队文化活跃学校
学校的团队文化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使教师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使他们逐步发展成为拥有积极进取精神的主体,它是一种精神理想,也是一种工作实践。
一首旋律优美,歌唱美丽校园幸福生活的《实验小学校歌》,反映了学校办学思想和文化底蕴,塑造着全校师生良好的道德情操,营造着实小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这种凝聚人心、激励师生前行的精神已经成为教师所认同和遵循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内化为实小人的理念,指导着行为,支配着学校各种各样的活动。当教师们有了共同的发展愿景,有了比个人利益更远大的教育目标,就能摒弃成见,实现相互融通,做到全校目标一致。
于是,学校关注团队文化建设,改革管理方式,实行扁平式管理,推行校区、年级组(处室)、学科组、活动组负责制,减少中间环节,保证政令畅通,培养有战斗力的团队,使学校涌现一批肯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管理人员。
用课程文化厚实学校
课程的出发点与归宿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育人的根本途径是通过课程来实施。1985年的法制启蒙教育拉开序幕,编写了校本教材《小学生的权利与义务》;1992年的书法教育开始实验,编写了校本教材《实验小学写字教程》和《实验小学同步写字》;1998年的诗词教育大力开展,编写了校本教材《诗林撷英》;2003年的“中华字经”教学实验开始实施……细数学校六十余年的办学历程,无论是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工作,还是文化特色构建工作,学校相继进行了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了学校办学特色和课程文化,且进行修正式的内涵发展,永远做到“别人没做的,我们做了;别人做了,我们做得更好”,使其成为促进学校办学品位提升的载体。
一是学校把法制教育、写字教育、诗词诵读、中华字经安排进课程内,每周安排一节,由专职或兼职教师任教,进行法制知识传授,书法技能训练,经典诗词诵读,且在语、数、英等相关课程教学中进行相关联的知识、技能渗透。二是所有特色课程与国家课程同等管理,备课、讲课、检查、考核一项不少,且记入教师期末绩效量化考核。三是开展与特色课程相对应的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法制教育的模拟小法庭、文艺会演、遵纪守法小公民评选等活动,让学生从小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用学习文化盘活学校
2013年3月份,一群平常忙碌在食堂的后勤人员像学生一样拿着笔,带着笔记本走进了会议室,聆听“食品安全”专题讲座。会上,专家生动的讲解,鲜活的事例,真诚的互动,如同给予后勤人员一支撬动尘封已久的安全意识的支点,让新鲜的理念、规范的行为悄然充溢心间,让安全伴随成长,营造幸福。一件小事见证的是学校走学习之路,打造优质教职工队伍的决心和信心,也盘活了教师这个主体资源,使整个学校气象日新月异。
立足思想学习,培养高尚师德。高尚的师德就是一部好的教科书,可以使学生受到不求而至、不为而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一旦从教师身上得到终生受益的东西,将会没齿难忘。于是,学校把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放在重要位置来抓,组织教师进行了专题学习与师德师风培训,并签订责任状,落实“十个严禁、五个严格”,坚持评选年度感动实小的“十大人物”活动,切实用思想武装头脑,用认识促进行动,牢固树立教师的奉献精神,提高教师在社会、家长、学生心中的美誉度。
立足专业学习,培育高超技艺。课堂是减负的主阵地,教师是实践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是决定每堂课的质量和成败的关键者,而优秀教师之所以优秀,就在于他能够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情况下,使学生学习效益最大化。于是,学校将学习培训作为教师的第一“福利”,积极组织教师进行专业学习,不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立足典型学习,实现高效辐射。“教师讲坛”是学校为全体教职工互相学习交流搭建的平台。每学期期末,外出学习教师、优秀团队、优秀教职工、优秀课题人代表都会站在“讲坛”上,向全体教职工介绍“为学为教”的体会经验,接受聆听者的提问,实现典型人物、典型事迹发挥高效辐射作用,使教职工们互学互进、共同提高。
4.守望未来作文 篇四
作为一名高三学子,我很庆幸自己来过,因这青春的日子。学业对于现在的我,是一种严父般的束缚,却带给我的,是满载的欢喜和自豪。友情和亲情相交织的细网像吊袋上软绒的毛丝,细腻而柔软。我的心情沉郁的时候,会在我的耳畔沉吟低语,那时的我会把头深深地、深深地埋进去,用手捂住脸庞,我想我该想想其它的事,来想想风吧。
这阵柔和的风便从我的身上吹过,会飘向哪里去?我认为它会吹过那很远的“玉门关”的,因为它来自我的心底,它会飘向很远的国度,那里不似这里的恬静美好,山溪共茂,但一定会有鲜花和掌声。那里人群涌动,纳入了深邃力量的海,架起了平坦翠绿的平原,那里有一个梦,是我所想的,合称之为“梦想”。
我在一步一步地走向远方,尝试着与最美丽的世界相遇,然后相识,再到相知,最后相守一生。在那一场不名的雨夜里,我一点一滴地回望过去,都说思念是一种仪式,真正的记忆与生俱来,所以我尝试着盛满行囊,从明日鸡鸣起伏、艳阳当侧的时候,一步一步地走向那并不太远的车站。我得守住这份决心,守住这份年少青涩与清纯可爱,坚定着那远行的方向。
而在此之前,我得做一件伟大庄重的事。我猫着身子,悄声潜进父母熟睡的房间,像多年以前他们所做的那样,在额头上印朵花,用温柔的眼神注视,来表达爱意。我猜想,他们明日肯定要执意送我,但我不想,像多日以前那样傲慢地拒绝,这份亲情我得郑重收藏,留待日后,抵挡可能不时袭来的寒冷,留着独善其身,再遇良人。
未来,有我来看,是遥远而又美好的。一直以来,我把那些应装饰在青葱岁月里的饰品和物件儿,全都付诸其中,只为编织出一个美好的令人向往的世界。我不知道现实以后和这个会不会有差别,所以我想亲自去看看,合意与否,我最好都要把握在手中。我想,原版的也许会更好些,因为我的执念和努力奋斗,因为一位诗人曾提醒过我:你生而有翼,为何只甘于匍匐在地,或贴地飞行?
5.高中生守望未来作文 篇五
或许吧,我可以一直这样或许下去。因为,我的未来从不曾清晰,前方白茫茫的一片,似乎在讽刺我的无知。永远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子,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只有站在原地,默默地守望,守望我那远方的——未来。
未来,一个很抽象的名词。似乎,以前自己所想像的未来正是现在的自己。翻开以前的日记、相册、同学录……甚至是幼儿园的离园手册,这些见证我成长的东西。真的不禁叹惋,仿佛亲眼看到自己一点一点长大,却又不堪回首一些往事。曾经的幼稚的想法,搞笑的举动,无知的问题,伤心的眼泪,开心的笑容,一切一切又重新浮现在眼前。可是再美好也禁不住遗忘,再悲伤也抵不过时间。小时候曾无数次幻想长大后的模样,而现在,我竟全然忘记。现在的自己不同于以前,我学会了坚强,懂得了思考,知道要如何去感恩了。那些已经过去了的就过去了,又何必去回眸?放在心里深深埋藏,默默珍惜好了。
一直羡慕郭敬明,能写出如此美丽忧伤的青春文字,拥有自己写的书,多希望在未来,自己也能和他一样,拥有属于自己的文字。刚看完他写的《夏至未至》,心脏深深地疼。沉醉在小说里的那年夏天,我见证了一份凄美的爱情,一份真挚的友谊,在一个覆盖香樟的城市下悄然盛开。不由的觉得,成长真是一件残忍的事情,撕了皮连着肉,参不透过程,看不清结局,就像一个冗长的梦,梦醒后是沉重的黑夜。未来,亦是如此吧,在一个个梦魇中迷失。
离开了爸妈我会怎么样?我要做一个怎样的人?长大以后究竟要做些什么?当自己静下来时,这些问题就一个个接踵而来,在脑海中不断盘旋。我想,前两个问题我已经有了答案,可是最后一个问题却始终无解。离开了爸妈,我一定会无依无靠,甚至没有足够的能力可以养活自己,之后彷徨万分,毫无办法。所以,现在一定要珍惜,感恩父母,努力努力再努力,积累好足够的力量。我要做怎样的一个人?想了千百种答案,最后还是决定,就做一个善良的人吧。始终相信,善有善报,人间有真情,人间有真爱。只是,这个世界真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吗?最后,自己长大后要做些什么?想了好久,也想不出一点儿头绪。所以当老师问我的梦想时,我总会安于现状的回答: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每天进步一点点。可能这也算一点我想做的吧,只是它不在长大后,而是每天的每天。
时间仍在,是我们飞逝。转眼又到冬天,窗外的北风呼啸,带着刺骨的寒冷无情地吹进人们骨髓。一只落队的大雁艰难的挥动着翅膀,在洁白的好像被洗过的天空划过。人们都穿上了厚重的棉袄,缩着脖子,口中冒出一串又一串的热气,快步从街道中穿行。冬天,永远都是这样。意味着新的一年即将到来,还是又一年将要过去?未来,总在和我做迷藏。好不容易追上它,可它又调皮的跑到前面去了。像是倒在我掌心的水,抓也抓不住。我想我应该停下来,默默的守着它,静静的望着它。然后,做好现在该做的。
过了这么久,我才终于明白过来:未来不需要我们看清,因为未来就是现在的延续,只有把握现在,才有资格守望未来。爱迪生告诉我:人生太短,要做的事太多,我要争分夺秒。只有现在是属于自己的,能握在自己手中的。而把握现在,我想我需要有感知幸福的能力。珍惜自己所拥有的,脚踏实地做好自己。把握现在从把握今天开始,每一天都要过得充实。
6.《守望天山》观后感 篇六
看完《守望天山》,24年、馒头、战友、天山、墓碑……这些词汇凝聚成的故事,使得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脑海里浮现出的是一个年轻小伙,在天山脚下烈士墓前,任风吹雨打,慢慢老去。
我也是一名工程兵,大山见证了我从毛头小伙子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共和国军官,电影中修路的一幕幕场景勾起我无限的思绪。与陈玉柱相比,我们新时代的工程兵无疑是幸运的,我们拥有先进的施工装备,舒适的生活环境,再也不会为了一个馒头失去生命。但是,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正是陈玉柱和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他们用生命修筑的不是一条普通的道路,而是神圣的精神之路,这条精神之路,无论在什么年代都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从陈玉柱的身上,我看到了信念的力量。短暂的坚守,每一个人都可能做到,一天两天很容易,一个月或一年也许不难,但矢志不渝的坚守24年,却非常人能够做到的。何况,坚守这个信念还不是以优厚的待遇为前提,而是要放弃美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承受他人的不解和责难,要以自己和家人们的幸福为代价,陈玉柱把24年的艰辛和寂寞揉碎,化作一腔热血散在西塞边陲,同时,也散在千千万万人的心中。
看完陈玉柱的故事,肯定会有很多人认为他傻,为了给一群无名英雄守墓放弃幸福实在不值,是的,如果单纯用世俗的价值观来衡量他的行为,他的确很傻,他不知道守着一份安逸的职业享乐人生,不知道把挣到的钱提高一下生活质量,竟然拿着辛辛苦苦赚来的钱给战友们修墓地,他实在是傻到家了。
可是,人活着除了对物质的追求外,更应在精神上有所追求,尤其在权钱至上的当下社会,这种追求尤其可贵。陈玉柱让我们懂得:无私奉献和坚守信念,是人生的最高追求,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惑,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是我们共和国军人也是一名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
通过镜头,看着一座座坟茔,一个个竖起的墓碑,一个个曾经年轻而鲜活的名字,因为陈玉柱的坚守,他们回到了我们眼前,虽然先烈们已经长眠地下,但他们对祖国的奉献就会像墓碑一样,168个墓碑,就是168个墓志铭,连同陈玉柱24年的坚守,会永远的矗立在每个人的心中,共和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7.《守望一生》观后感 篇七
他让孩子们看到了影片,学得了专业知识,他教會了孩子们为人处事、为人处事,他为院校无私奉献了他的美好年华、幸福家中,只以便让孩子们有一个光明的未来,让学校建设得更强。他的妻子说:在他内心,院校比全都关键,他的孩子说:父亲的眼中仅有学生,不管不顾家。这也使我们看到了张老师为院校一心一意努力的不求回报的心。他以便让应届毕业的学生可以升极好中学,就把自己所有的活力放到了院校和学生上,压根无论家中的事。他是多么的的执着,多么的的大义凛然,多么的的竭尽所能为学生考虑啊!
妻子与儿子陆续离逝,给张老师留有了对她们一辈子也聊不完,道不绝的无穷的追悔和追思。日常生活和精神实质上的极大严厉打击,并沒有使他低落,只是愈战愈勇,最终击败了他们。他坚定的信念、执着追求完美的胆量、在窘境眼前绝不低头的气魄令我对他造成了溢于言表的敬畏之心与钦佩。
伴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脸部拥有时光的痕迹。有些人说,时光像把刀,刀刀催人老,可我觉得,张老师始终是那麼年青、那麼有魅力、那麼蓬勃向上。他的背早已驼了,秀发也斑白了,皱褶也增加了,沒有更改的只剩余了他对教育科研的激情。它用自身很弱的光辉,照亮了孩子们向前的路面;照亮了孩子们普普通通的理想;照亮了孩子们幸福快乐的人生道路。
沒有啥事可以难住他;沒有啥事可以使他挫折;沒有啥事可以使他后悔莫及一生。只有院校和学生,是他守望先锋了一生的幸福快乐与期待。
8.《守望天山》观后感 篇八
“……一座座墓碑一座座山 ,一颗颗红星一朵朵雪莲 ,啊,一生、一生不变的誓言,啊,守望、守望永远的天山”.这是它的主题歌,《守望天山》的故事很简单。30多年前,陈玉柱随部队秘密集结新疆,开始修筑著名的天山独库公路。在大雪封山的情况下,上级派陈玉柱等四名战士去40公里外送信。在冰天雪地里爬行了三天三夜,班长将最后一个馒头让给了新兵陈玉柱,他活了下来,而班长、副班长却英勇牺牲了。陈玉柱复员后,毅然抛弃工作,拖家带口,重返天山,为班长和168名牺牲在天山的战友守墓,一守就是24年。是什么力量促使这名老兵重返天山一家人如何熬过这段漫长岁月《守望天山》为我们揭开了一位退伍老兵24年感人肺腑的守墓生活。其中让我最感动的镜头有班长吃掉了陈玉柱扔进垃圾桶中的半个馒头,陈玉柱吃掉了女儿扔在地上且用脚踩过的馒头皮,这足以说明中国军人的精神所在。还有,陈玉柱夫妇毅然偷偷去往天上,守望天山,实在是让人折服。他们那种甘守寂寞,甘守清贫的精神值得我们没一个人学习。
如果说《守望天山》给了我们什么?我最深的感悟是:无私、奉献,是中国军人最高的追求;乐观、坚强,是每个人、每个家庭应有的正确的生活态度;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惑,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是我们最基本的职业操守。
守望天山,是母亲对儿子的期盼,母亲的坟墓也要朝向天山;守望天山,是战友一生的诺言,用自己的生命与战友作伴;守望天山,守望的是战士们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精神。
9.电影《守望一生》观后感 篇九
电影《守望一生》观后感
《守望一生》是一部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现实教育意义的电影,它讲述的是一名于70年代初参加工作,从事山区教育38年的乡村代课教师张云山的故事。
张云山老师在一次事件中邂逅了美丽的“香兰”后,他为学校无私付出的精神让香兰深深的爱上了他,并结为了夫妻生了两小孩。后来,张云山的大儿子小海因为得了风湿性心脏病,需要人照顾的时候,可张老师为了每一个孩子能学到知识,为了每一个孩子能走出大山,为了每一个孩子能完成自己的梦想,却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了自己的学生身上,让小海的病情一拖再拖到了晚期,不幸离开了人世。香兰也因孩子去世而精神失常,张云山只能忍痛将香兰绑在板凳上防止她乱跑。不理解父亲的小儿子小松抛弃了父亲,最后家破人亡的张老师仍旧以他的责任和善良爱护着他的学生。直到2007年,张云山才从代课老师转正,好事不仅如此,2009年,国家给教师实行绩效工资,小松考上了重本,自己曾经在学校教育过的孩子也有了重大的成就:曾经的学生七斤拎着行李从中科院回来邂逅老师,小儿子小松手捧鲜花来看父亲的演讲......这部影片看完后,让我敬佩张老师以爱立德、以德为本、教书育人的无私奉献和忘我精神以及执着的梦想,喜爱他的善良淳朴。我也渴望如张老师一般坚守着我的教育事业。而我做不到忽视对家庭该承担的那一份责任。也许张老师是无可奈何,而无暇顾及作为丈夫、父亲的责任,所以张老师是伟大的,同时也有太多的遗憾。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要以张老师为榜样,尽责尽善;作为家庭的一份子,我愿用实际行动填补你留下的那份遗憾,尽责尽孝。对家庭和教育事业都是不可卸下的责任,我要用双手、双臂托起这两份责任,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10.看守望一生观后感 篇十
其间,他经历过重建学校的困难,凭着自己的执着,乡亲们的帮助,还有政府的支持,把学校从一座废墟,变成了一座崭新的学校;他爱生如子,把钱都用在了购买学生的文具和伙食改善上,以至于自己的孩子得了心脏病而没钱医治,最终因病情恶化,抢救无效而亡;丧子之后,他的妻子又因为失去了儿子得了精神病,一旦精神病发作,就会不受控制,甚至跑到学校扰乱教学秩序,无奈之下,他只好把妻子绑在家中椅子上;当他有一次进城后回来,发现妻子也离开了人世,丧子之痛,丧妻之苦,是多么的无法忍受啊!但他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把悲伤和痛苦化作力量,更加努力地工作。更是受他的影响,他的学生何小燕踏着老师的足迹,回到家乡,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出力,邓七斤更是取得了美国耶鲁大学的博士学位,回到了中国为国家作贡献。
张云山老师在教师这个岗位上干了一辈子,我们从他身上看到了他爱生如子,默默奉献,不求回报,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也让我们体会到了教师的辛苦,经常要忙到10点之后才能睡觉 ;还有很多老师和张老师一样伟大 ,一样值得夸奖和赞扬;但也有个别老师并不这样,他们上课极不认真,教的内容也只是些皮毛,也不怎么关爱学生。我想这些老师也应该向张老师学习。
11.电影《守望人》观后感 篇十一
今天我们也将通过电影为大家介绍一个人,他叫守望人,他们默默付出、守家卫国!电影《守望人》让我们走进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付出。影片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牧民丹增浓烈炙厚的家国情怀,他带着家人坚守在边疆环境恶劣的小土寨里,不让外敌侵占国土,爱国爱家的情感世代相传。片中有很多让人感动的瞬间,满满的正能量。
在刚刚结束的第11届澳门国际电影节上,电影《守望人》斩获了最佳制片人大奖,这是继第32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新锐电影奖及最佳新锐男演员奖,第28届金鸡百花电影节优秀少数民族影片展映后的又一佳讯。该片进行了艺术创新,首次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藏族青年男女的优美形象和风釆。全剧在美丽的甘孜州全景拍摄,两个多月一直坚持在海拔3800米~4900米的雪域高原上,克服的困难在国内电影摄制组中也是极其罕见的。
12.《守望一生》观后感 篇十二
这位文化人让孩子们看上了电影,学到了知识,他教会了孩子们做人、处事,他为学校奉献了他的青春年华、美满家庭,只为了让孩子们有个光明的未来,让学校建设得更好。
香兰说:在他心里,学校比什么都重要。
松儿说:爸爸的眼里只有学生,不顾家。
这也让我们看到了张老师为学校全心全意付出的无私之心。他为了让毕业班的学生能够升上好初中,就把自己全部的精力放在了学校和学生上,根本顾不得家人。他是多么的执着,多么的大公无私,多么的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啊!
妻子和儿子相继离世,给张老师留下了对他们一辈子也说不完、道不尽的无尽的悔恨和哀思。生活和精神上的巨大打击,并没有使他消沉,而是愈战愈勇,最后打败了它们。他坚定的信念、执着追求的勇气、在困境面前绝不低头的魄力令我对他产生了油然而生的敬畏与佩服。他用自己微弱的光芒,照亮了孩子们前行的道路;照亮了孩子们平凡的梦想;照亮了孩子们幸福的人生。
【《守望未来》观后感】推荐阅读:
电影《守望人》最新观后感09-26
守望者罪恶迷途观后感11-16
《守望相思树》心得观后感作文11-09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心得09-16
《麦田里的守望者》优秀读后感09-23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300字09-29
守望忠诚06-24
关于守望的作文10-22
守望的话题作文11-05
守望成长作文800字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