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习的作文(精选8篇)
1.论学习的作文 篇一
精选作文:论小组合作学习的好处(1000字)作文
合作精神,是一种很重要的品质。很早之前学过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外国的教育家邀请中国的几个小学生做了一个小实验。他请七个学生各拉一根线,线的一端连接着一个在瓶子里的彩球,听到哨声便以最快的速度将球从瓶中提出。哨声响了,七个孩子一个接着一个,依次从瓶子里取出了自己的彩球,总共才用了3秒钟!这个故事很好地告诉了我们合作的重要性:只有相互帮助,每个人向着统一的目标,才能打开成功的大门。而《周易·系辞上》也提到了这一点: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而将合作精神放到实际学习中,就是所谓的小组合作学习了。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都开始实行小组合作学习,而小组合作学习也确实有效率,有质量,在很多方面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详细谈谈合作学习的好处。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提高同学们的交际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一个小组成员都有分工,都有自己的特长。在课堂上,每一个人都能积极参与进去,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在帮助同学的基础上自己也能得到提高,既启发别人,也帮助了自己。就这样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助,情感、心灵的交流,也提高了自身的社交能力,体验到了被他人接受,被他人信任的快乐。这样就使小组之间越来越成为一个集体,使每一个小组成员之间荣辱与共,唤醒了学生们的集体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同学们的成绩,是一种高效高质量的学习方法。通过小组活动,同学之间相互讨论,不再依赖老师,提高了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各个方面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个人都参与到学习中。就在这样一个参与与讨论的过程中,同学所吸收的知识也不只局限在了老师教的东西当中,对于每一个知识点,因为是自己讨论发现的,也会记忆得更加牢固。这样一来,成绩当然也能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对班级管理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将一个班级分成多个小组,各个小组通过积分制来进行评比,各个小组之间相互竞争,相互帮助,从而提高了整个班级的实力。不仅在于学习方面,在日常生活中,各个小组都要认真管理好本组的卫生、纪律、作业等,每个小组都认真完成本职工作,一同促进班级的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让整个班级化整为零,每个小组之间相互竞争,而小组之间的每个个人也存在着竞争。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小组合作也将同学们联系起来,互相帮助互相提高,是提高学习成绩,培养同学们良好素质的一个重要方法。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要一如既往的发挥合作精神,提高同学们的积极性。高一:哭着为你笑
篇一:浅谈“小组合作”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小组合作”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文/洪宝兰
来源:《新课程·上旬》2014年
漂到了浙江(妈妈打工的地方),去看一看妈妈。然后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启发,交流自己的想法,就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拓宽,从而使学生习作更富有创造力和情趣。学生习作选《我的船儿》:眼中的船儿在水中游荡,好像跟我说再见似的。我想我的小船儿会带着我的愿望到达那个地方。船儿中装满了水草籽,急流把船儿带入了小漩涡,几粒种子洒了出来。它轻轻地转了几圈便被哗哗的流水从我的视线中慢慢地消失了。它走了,我可爱的船儿你一定要把水草籽带到那被污染的地方。我的眼中浮现出那片景象。我的心情特别沉重,可是当我想起水草会把水弄清,我便露出了笑容,小船儿,我的重托可在你身上,你一定要让我的愿望实现哟!正是老师为他们精心创设情境,学生对图的理解才会深入,才更加精彩。
三、组织配套活动,在“合作”中体验生活
儿童的兴趣倾向是一种心理品质。因为个体的实践活动及能力有限,不可能对每一件事物和活动都感兴趣,老师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并提供施展个性特长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兴致勃勃地参与。如,组织假日野炊、秋游、春游、接力赛、打雪仗、文艺活动、小制作比赛等形式多种多样的作文配套活动,写一些《记一次活动》《我的小制作》《我的学习生活》等作文,再也不用空穴来风了。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与积累,使他们在感受生活的充实与美好的同时,也品尝生活中的艰难与苦涩,而这些都是他们在平时的生活中难以体会到的。因此,学生习作时不再愁眉不展,而是轻松愉快,思维灵活,作文内容真实具体,有新意,有独特感受,充满童真童趣。如,《野炊》一文中节选:煮饭的时间到了,首先要做的事是找架搭灶,由于那柴被火烧过,同学一摸,个个都成了窑师傅,还有几个调皮的男孩,把手上的黑灰往娇气女孩脸上一抹“啊„„”一声声尖叫在田野上回荡。开始烧火了,平日衣冠整洁的同学们,个个趴在地上吹火,被烟呛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泪,但没有阻止同学们的干劲。烟飘飘悠悠,远看像是一群神仙在捣鬼呢!“阿欠”被烟迎来了一个又一个“舒适”的“阿欠”,脸谱有各种,心里却很高兴,因为可以煮饭了。瞧,那些好吃的同学们正在偷着烤火腿肠吃呢!整个山谷都回荡着我们的笑声。这些材料,恰似一尾刚从小溪中捞起的鲜鱼,透着水灵、活泼、新鲜。它身上的光泽是那样的明亮、显眼,自然惹人喜爱。如果让学生闭门造车,能有这么真实的体验吗?
四、重视作文评讲,在“合作”中学会取长补短
作文评价的过程就是作文的过程,作文讲评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充分重视习作讲评,既能激励学生写作的兴趣,调动学生练笔的积极性,又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赏析与表达能力。在评讲过程中,教师不但注重讲实例评重点,而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全程参与,让他们当主角,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作文讲评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学习主体发展的实际,体现主体性与实践性,逐步培养学生自己评改习作的能力。首先学生在完成作文后,我让学生进行“评改”,这时的评改不是对内容进行实质性的指导,而是让学生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同桌或小组内成员听,旨在使学生克服内在语言储备的心理定势,针对标点错误、格式有误等进行修改。其次,老师在阅读完全班学生习作后,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把他们的习作加以整合,组成一个典型“病文”,用展示台投影到大屏幕上,摆优点,评不足,提出修改意见,为学生提供范本!一个班人数那么多,老师每本都和前面一样的评改,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劳动无效,根本
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因此,在评改作文时我特别注重一个重要环节——组评。借助集体合作的力量,进行因人而异、有的放矢的评改,在有范本、有标准的基础上依托小组成员的互读互评,以优带差,从语句通顺、有无新鲜感的语句,是否详略得当、选材是否典型等多方面去交流,不仅培养了学生敢于陈述自己的独特见解,善于展示自己的个性,而且在合作中学会取长补短,提高了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发展。
以上是我在学习新课程理念和实践新理念中的一些不成熟看法,有许多不足和漏洞,望各位不吝指教。
编辑 谢尾合
篇二:浅谈小组合作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得作用
浅谈小组合作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得作用 四川省宜宾县孔滩镇中心小学校 肖元芳 邮编:644623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现代素质教育提倡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的深入,小组合作学习越来越受到重视。基于这种情况,我将结合小学语文的教学特点,浅谈小组合作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并提出相应的一些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以期能够帮助我们小学语文教师,使小学语文课堂更加的丰富多彩,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促使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 语文 小组合作学习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其要求2到7个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小组成员一起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种学习模式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合作精神,增强学生之间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另一方面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在小组之间,成员们通过相互的帮助,使得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鼓励学生积极的回答问题,勇于提出问题,使学生的各方面的素质都得到一个很好的发展。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进行合理的分组,能够充分的发挥小组成员之间的主体作用、互助作用,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乐于与人合作,树立正确的与人竞争的意识,帮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展开小组合作学习的需要注意的问题
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合作意愿
人的行为往往是受到观念意识的支配的。所以,要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必须先要帮助学生树立一种正确的合作学习的观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抓住文章中的积极合作的因素,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合作的意义;然后在积极的组织一些合作学习的活动,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合作观念。通过组织这些积极地合作学习的活动,一方面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另一方面还能够让小学生们在合作的过程中找到自身的价值,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同时,教师还需要注意自身在合作学习中的作用,要以一个管理者、促进者的身份指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并参与到学生们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2、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与时间要恰当安排
丰富的话语内涵是语文学科特点,小学生在对语文学习的过程,必然会形成不同的理解模式与感悟角度,学生在理解时需要适当的分析、综合的过程,因此在开展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教学内容的特点来安排小组学习模式。
合理安排时间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合作时间可以依据需要适当延长或缩短,教师可以在较集中的情况下多时间的安排 学生进行合作互助式的学习,也可以就一个问题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短时间的辩论。无论是何种小组合作形式,教师都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和发表意见,实现学生思维的充分表达。
3、做好小组分工与合作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以及学习能力等各方面的因素,合理的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并对小组内的成员进行明确的分工,例如小组讨论的组织者,资料搜集员以及记录者和发言人等;在一定的时间后,小组的人员之间需要进行角色转换,这样能够使得小组成员在每一角色中都得到锻炼,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各项素质。同时,优化分组还有利于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优势互补,起到一个切磋、交流的目的,有利于小组间进行公平的竞争。在这样一个小组中优等生能够更好的发挥他们的才能,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则能够从优等生那里得到帮助提高学习成绩。
4、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需要不断的探究激发学生小组合作的兴趣的方法。例如,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个学生的兴趣点,对他们进行提问,或者选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进行小组之间的合作,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在愉快的、自由的氛围中学习语文。
5、通过有效的引导,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生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自始至终都做好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的身份。虽然是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但是教师切不可置身事外,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有时候对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的指导小组分工,时刻监督者小组的
合作的情况,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思考、讨论和交流。同时,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根据课程的安排合理的调整教学的计划,根据课文资源组织一些学习情景,给学生提供一个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和平台。此外,教师还需要及时的和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合作中的困难和问题。这样,才能够充分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作用,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保证语文学习的质量。
总而言之,促进学生之间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小组合作学习一方面能够充分调动每一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观念和创新精神;另一方面还能够培养学生自我调控的能力。因而,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程中,要准确的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积极的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促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宽松愉悦自由的环境中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李会平.浅谈对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反思.[j].学周刊.2010(6):146 莫国夫.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追求.[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4):31
篇三:浅 谈 小 组 合 作 学习(修改稿)浅 谈 小 组 合 作 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模式,对于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和自学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不失为一种良好的途径。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课堂教学中,在教师的主导、组织下,学生之间开展小组互学、互助的合作学习活动。小组组合以前后桌、邻近桌围坐为基本形式,人数以3—5人为宜。在人员的组合上小组划分要兼顾以下三原则:①结构原则——小组内的同学应该是友好团结的,这样才具有内聚力;②互补原则——能够取长补短,长善救失;③核心原则——有学习骨干,能够总结发言的带头人。在具体做法上,可先让学生自愿结合,然后教师根据以上三原则作适当调整。
小组合作学习的一般程序为:提出目标——分组研讨——答疑辩论——交流小结——当堂练习。小组合作学习的的主要内容和任务一般包括:①完成教学目标任务;②质疑问题,提出问题,积极讨论;③练习与竞赛,即组织定量训练题作课堂限时操练,展开小组竞赛;④互批互评作文、试卷与书面练习题;⑤朗读默写;⑥进行阶段性复习与自测等。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提出问题内容或问题方向,组织学生讨论;学生是合作学习中的主体,他们讨论问题,也可以自己提出问题彼此回答、辩论、矫正、补充、小结等。
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为实现其良好效果,我们教师需要做好以下几个细节上的工作。
排共4名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推选出来的组长或学生轮流当组长,成员之间可形成一种长期的稳定的小组形式。这种组合的形式便于节省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能充分地发展学生的个性。另外一种形式的特点是组成小组的成员不固定,而是根据课程的实际教学内容,由学生按照自主选择的相同类型的学习内容自由组合在一起,他们之间是一种临时性的“志同道合”关系。这种动态组合形式比前一种更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般适用于课文篇幅较长,而段落内容在结构、手法等形式方面基本相同的文章的教学。
篇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作文评改教学中的有效探索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作文评改教学中的有效探索
新课标明确指出,培养中学生初步的英语写作能力是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在实际的教学中,写作教学倍受到越来越多的老师的重视。但在具体操作中,却往往存在着重理论指导,轻实践操练;重教师批阅,轻学生自我修改等,因而写作教学尤其是评改环节,一直是英语教学中的一大难点。
一、问题的提出
在常规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先介绍英语文章的体裁特点,写作要点、注意事项,然后让学生操练,批阅后进行全班讲评,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供的示范文章供学生参考修改。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在拿到批阅好的作文后更多关心的是作文分数,而不是自己作文存在的问题。学生对批阅后的作文修改也大多只是对教师圈划出的词汇、语法类的错误进行一些简单的订正,很少有对选材、构思、立意结构等进行大改动,更不用说修改后重新写作了。结果是教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气力批阅学生的作文,却收效甚微:学生的文章写来写去总不见长进,不是结构有问题,就是语言表达不到位。甚至同一题材的文章反复操练,却仍然不时出现类似错误。
从另一方面来说,教师也往往在批改中很容易陷入两难的境地:教师如果耗时耗力批改过细,自然会暴露出学生较多的问题和错误,却又极容易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教师如果大略浏览批改过松,又不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及时改正。
针对上述情况,在写作教学上我们教师有必要探索一条新的有效途径,以求取得更高的教学效率。在写作教学的四大环节(准备——打草稿——修改——讲评交流)中,修改,特别是小组合作修改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大有裨益。笔者针对作文评改问题,运用合作学习策略进行了多年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既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又减轻了教师负担,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理论依据
新课改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为我们在写作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构建了行动指南。同时,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的“小组合作学习”,又为我们在写作教学中实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合作学习活动为主线。这种形式能够为学生创设交际语境,改善课堂学习气氛,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合作学习理论的研究者认为在合作、竞争和个人三种学习情境中,合作学习是最有效的学习策略。合作学习主要以小组为单位组成学习共同体,分工合作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它不同于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相互帮助。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有明确责任分工的共同任务,既要独立思考又要精诚团结相互帮助。这有利于形成学生间既相互依靠,又各具特点的学习氛围。同学之间取长补短、互通有无,不仅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同时也大大地扩展了知识面和信息量。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充分发挥自身及同伴的学习优势,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合作学习已经成为现代外语教学理念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美国教育学者沃迈特认为:“合作学习是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近年来有不少的教师希望在写作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的理论,通过同伴互助的方式激发学生写作的潜能,以求在写作教学上能够有所突破。但在实际的教学运用中,大家更关注的还是理论的探讨,少有具体的操作;偶有实践的操作,也往往是重写前指导而忽视写后的评改。这样,学生虽然写了也练了,但是由于没有完善的写后修改,他们的写作水平还是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大幅度提高。这也与写作自身的特点密切相关。“写作不能仅仅理解成个人的行为,因此在教学中不宜总是采取学生单独写出作文来让教师批改的模式,而应该提倡学生开展两人或多数人小组活动,通过讨论合作完成写作”(刘道义语)。合作学习正是这样一种通过小组成员的思想交流来共同完成一项学习任务的策略。同时,写作实际上又是一个需要通过不断修改才能得以完善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是否组织、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及如何对学生的作文做出正确而及时的反馈正是作文教学能否奏效的关键所在。于是,寻找富有指导意义并能有效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的反馈评改方式,就成了英语教
师们共同研究探索的问题。
三、实践过程
写作修改阶段的合作主要体现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索与评改,以学生互评互改为主,各小组成员相互交叉评阅的方式来评改文章。教师引导学生在互改时不仅要注意语言用法准确性,更须注意内容表达的流畅性和得体性,以促进学生共同学习以及提高他们写作的长处和改进短处。具体操作有以下几步:
(一)、合理分组。合作式写作教学策略的运用的首要前提是合理分组。为保证评改教学的有效开展,一般采用4—5人的混合编组形式。本着异质、自愿、动态组合的原则,使小组成员在性别、兴趣、语言水平、合作能力等方面均显现显著差异,以便实现学习互动互补。针对高中学生的特点,每组成员划分时,我首先要求学生在选择组员前考虑到本组成员的互补性,要求成员尽可能包括善于表达的,写作上有些心得的,以及总结能力较强的组员(这是每小组组长的最佳人选),然后再遵循自愿的原则编组。小组成员经常灵活变换,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
(二)、培训小组长。通过培训小组长,使之公正且有能力, 以便小组内民主、平等, 人人得到锻炼,并按教师指导落实训练步骤,完成训练任务。
(三)、有效指导。一般情况下在写作评改的开始,学生们往往不知道如何批判地对同伴的文章进行信息反馈。他们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拼写错误、时态错误、选词、句子结构等语法及句法方面的错误上,忽略了文章在内容上和组织编排上的错误以及文章的表达得体性和连贯性。因此,首先老师要指导学生如何批判性地阅读他人文章,为同学合作评改做好准备。教师可以选一篇学生的习作作为范例,给班上每一个学生复印一份,集体共同评阅,采用分步提问式,逐步分析。问题诸如以下几个:
1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2文章的三段式结构(开头--主体--结尾)是否清晰?
3划出每段的主题句。
4作者是否清楚地展现了自己的观点?
5作者是否给出足够、恰当的例子支持自己的观点?
6作者是否给出了很好的结论?
给出以上检测问题,指导学生从文章中找出能回答上述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对文章慢慢就会有批判性的观点。从而从总体结构上来评判一篇文章。然后再对学生较熟悉的语法、句法错误进行指导修改,包括动词的时态,语态,主谓一致及拼写等。教师在此阶段主要起着引领作用,通过言简意赅的讲述及引导,为学生下一步的互评打下基础并订好框架。使学生的互评有的放矢。
(四)、合作评改。在总的指导之后,分组活动开始。任意选择小组中一个同学的文章,让小组内其他3—4个同学根据提供的检测问题就该文章的内容做出评论并把评论结果写下来。教师在此过程中可在各组巡视,答疑并给学生加以适当指导。下表可作为学生评改的参照表,发给每组作为修改参考。
因为学生对文章的组织结构等的评改是弱项,因此就style and organization方面的three parts评判列出一份更详细的评价问题表。
introduction: 1.does the general statement giv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and attract readers’ attention? 2.does the thesis statement state a clearly focused main idea for the whole essay? body: 1.does each body paragraph have a clearly stated topic sentence? 2.does each body paragraph have sufficient supporting details and facts? 3 are there any irrelevant points? 4 is the organization coherent and logical? conclusion: does the conclusion restate the main points? 依照上述指导性问题对文章存在的问题检测记录之后,便可以进入合作讨论修改阶段。组员间通过讨论各抒己见,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同时每组的记录员要做好记录,为组与组的交流准备好
要求要在具体写作时就加以明确。
(三)科学设计课堂结构 ,注意作文评改时间的安排,一般来讲 ,合作评改时间以30分钟为宜。
(四)由于有的学生写作水平相对较低,在单独评改别人的作文时,对一些用词、句子不理解,而认为是用词不当或认为是病句。特别是文学性比较强的文章,有少部分学生提出说看不懂,也就无从对某些方面进行评改。教师可适当点拨,或同学帮助,或与另一同学互换评改。
(五)合作学习评改作文并不是万能的,教师必须有自己的见解,学生也必须能够解释和讨论不同的观点,并整合他们的发现。
五、运用合作学习策略评改作文效果及体会
(一)学生合作评改作文,甩掉了教师长年累月批改作文的沉重包袱。教师只需翻阅一部分同学的批改结果,在短时间内看多篇作文,有利于教师比较、思考,且保持较浓厚的阅读兴趣,容易激发教师的智力潜能和创造智能。还可将节省的大量用笔批改的时间,用于研究学生心理,研究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教育人的效果。
(二)开发了学生潜能 ,促进了学生合作素质的提高 ,帮助学生达到乐于学习的情境 ,使学生由怕上作文课变为盼望上作文课。
(三)运用合作学习策略评改作文,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作文评改活动中来,改变了过去那种学生只知道写,被动接受老师的评判的做法,不同的学生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实现思想、观点的碰撞,使学生从个人评改和小组合作评改中更好地来认识写作,提高写作能力。
(四)学生通过学习的合作评改,对写作的基本要求(包括每次的作文训练重点、高考写作考试说明等)会有更深刻的认识,由于学生反复地操作,巩固效果非常好。既提高学生作文素质,又能使学生应试出好成绩。
(五)合作学习优化了竞争意识。传统的教学采用个人竞争奖励机制,学生心里只装着自己。合作学习采用团体奖励机制。在这种机制下,个人的成功不以他人的失调为前提,学生间存在一种积极互动关系,个人竞争转化为小组竞争,小组的合作学习成为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活动。
(六)在与同学交往和合作中,每个学生都可能是领导者、决策者,也可能是被领导者、合作者。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了学生的社交技能。合作学习的集体,有利于学生自尊、自重情感的产生。合作性交往还有利于实现教育教学的社会化功能,有得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交往过程中在其他同学经验中逐步认识自己。
事实证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评改作文既充分发挥了学生写作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运用语言能力及写作能力,增进同学间的合作和友谊,有利于良好学习环境的形成。同时,在此过程中,教师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探索教学模式,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效地提高全体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2.论学习的作文 篇二
由此看来,学习,是一种劳动,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包含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即学习者、学习对象和学习资料。学习者就是学习的人,即学生,这是学习的主体;学习对象是指学习者自己,也就是学习的客体;学习资料是指学习者用来学习的一切手段和材料,即中介系统,包括教材与教具、知识与技能、方式和方法,等等。
学习与其他劳动方式、其他社会实践方式相较,最大的不同在于实践的主体是学习者自身,实践的客体是学习者,学习方法、学习手段、教师、教材教具和所学的知识与技能都是中介系统。学习这种社会实践形式最大的特殊性就在于:学习主体和学习客体都是学习者自身,即学习者自身既是学习的主体,又是学习的客体。知识、技能等,不是学习的对象和客体,而是学习的手段和工具。一般的社会实践的目的是认识和改造与自身相对应的外在对象,而学习实践的目的是认识自身和改造自身。
学习的本质目的,既不是学习掌握知识点,又不是具备掌握某些技术技能,而是培育、完善学生作为人的本质属性。知识、技能、素质等,都只是手段和过程,而不是目的。人的本质可以分为自然本质、社会本质和思想本质等不同的层次,其中最重要的是社会本质。人具有社会性,是人和其他生命最本质的区别,具备了解、识别、适应、改造、建立社会关系,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最根的标志。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不应该理解成学习知识、提高技能,知识和技能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学生学习的本质目的,是通过学习知识和技能,以知识和技能为工具和载体,认识自身、改造自身和提高自身,学会以人的身份来生存,以人的角色来生活,以人的方式来发展,以人的方式来进步。人的社会性的本质,是要在社会关系中体现出来的。学习的终极目的,就是学会以人的方式来了解、识别、适应、改造、建立社会关系,以最大限度地在一定社会关系体系中体现和实现自己作为人的本性或本质。
学习的基本问题是学习主体和学习客体之间的关系问题,也可以叫做学习中的同化与异化问题,即学习的自由状态和学习的必然状态的互动问题,学习中最基本的矛盾就是学习的同化与异化的对立统一。
学习的同化,是指学生通过学习和掌握知识与技能,能够认知、建构、建立可以体现自身本质属性、实现自身价值的社会关系。在这种状态下,学生顺利地认识自身,改善自身,提高自身,达到学习的目的,满足自身的需求,使自身的发展变化符合源于自身的渴求,使自身的发展变化在自身的愿望下得到预期的成果,使产生动机的自身和发生变化的自身达到一致,能够自由地认识自身,改善自身,提高自身,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自由地、按自己的愿望和需要去认知、建构、建立的社会关系体系,能够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自由地、按自己的愿望和需要去实现自身价值,体现自身作为人的本质属性,完成学习的自由状态。这时,学生的学习对象就属于他自己,学习的活动越多,属于他的东西就越多。学习的成果,对学生来说,成了他自身内在的东西,成了属于他本质的东西。学生就能在学习中肯定自己,就会感觉到满足和幸福,就能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在学习中就能感觉到自在,而在学习外则感到不自在;他在学习中就感到舒畅,而在学习外就感到不舒畅。
学习的异化,是指学生通过学习和掌握知识与技能,不能够认知、建构、建立可以体现自身本质属性、实现自身价值的社会关系。在这种状态下,学生未能顺利地认识自身,改善自身,提高自身,没有达到学习的目的,没有满足自身的需求,不能使自身的发展变化符合源于自身的渴求,不能使自身的发展变化在自身的愿望下得到预期的成果,不能使产生动机的自身和发生变化的自身达到一致,不能够自由地认识自身,改善自身,提高自身,不能够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去自由地、按自己的愿望和需要去认知、建构、建立社会关系体系,不能够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自由地、按自己的愿望和需要实现自身价值,无法体现自身作为人的本质属性,只是出于学习的必然状态。这时,学生的学习对象就不属于他自己,学习的活动越多,属于他的东西就越少。学习的成果,对学生来说,没有成为他自身内在的东西,没有成为属于他本质的东西。学生有自己的生命投入对象,但现在这个生命已不再属于他。因此,学生学习得越多,就越丧失对象。凡是他学到的东西,都不再是他本身的东西。学到的东西越多,学生本身的东西就越少。可以看出,作为人的学生的本质随着学习的进程而不断流失和异化。在学习的异化状态下,学习对学生来说是外在的东西,也就是说,不属于作为人的学生的本质的东西。因此,学生在自己的学习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因此,学生只有在学习之外才感到自在,在学习中则感到不自在;在不学习时觉得舒畅,而在学习时就觉得不舒畅。
学习的异化状态的根源在于学习资料的异化。学生,即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即教育者,是学习的主导,是学习的指挥者。学生学习目的不是由学习者指定,而是由教育者指定的;学生学习的手段方式方法不是由学习者采用,而是由教育者采用的;学生学习的材料资源不是由学习者提供,而是由教育者提供的;学生学习的评价体系不是由学习者建构,而是由教育者建构的。学生和教师、受教育者和教育者是对立统一的。如果教育者或教师能够从受教育者或学生的真实情况出发来确定学习目标,能够从受教育者或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创设学习的手段方法,能够从受教育者或学生的本质特征出发来提供学习的材料资源,能够从受教育者或学生的社会属性出发建构学习的评价体系,使教师和学生、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统一,达到内在的一致,处于和谐、同化的状态,学生的学习就处于同化状态,他们的社会关系就处于异化状态。相反,如果教育者或教师,不是从受教育者或学生的客观的真实情况出发,而是仅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指定学习的目的;不是从受教育者或学生的客观的实际需求出发,而是仅从自己的主观臆造出发来创设学习的手段方法;不是从受教育者或学生的客观的本质特征出发,而是从自身的主观判断提供学习的材料资源;不是从受教育者或学生的客观的社会属性出发,而是从自身的主观标准来建构学习的评价体系,就不能使教师和学生、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统一,就不能使教师和学生、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达到内在的一致,就不能使教师和学生、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处于和谐、同化的状态,则学生的学习就处于处于异化状态,他们的社会关系就处于异化状态。
参考文献
[1]张奎良.关于马克思的人的本质问题的再思考.哲学动??态,2011(8).
[2]王浩斌.巴黎手稿对人的本质及其表现样态的阐释.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VOL33(2).
[3]王荔.论高等教育育人本质的回归.昆明学院学报,2010 (4).
[4]伍雪辉,张艳辉.论人的本质及教育的本源、属性和出发点.教育探索,2010(8)(总第230期).
3.学习中心教学论下的作文教学 篇三
最具影响的,当属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并不是学习者对外部刺激作出的被动反应行为,学习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由此,以教师灌输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必须让位给以学生学习为主的现代教学模式。
在这种理论的影响下,生本教育观得到迅速发展。在享受这份成果的同时,我们也不由自主地对作文教学中的若干问题进行认真的审视。
一.一个有趣的追问
有个学生曾向我发问:“老师,为什么会有作文?”
学生的发问固然是因为对作文困难的迷惘,但无意间他却点到了问题的要害。
是的,我们为什么要写作文?作文到底从哪里来的?我们要它干什么?这不仅是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更是语文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缺乏对一个问题的深入思考:作文教学的终极目的是什么?教会学生写作吗?还是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表达技能?从写作是一项极具创造性的活动来看,教会学生学会写作是有失科学的定位,能“写作”的人总是极少数。如果是教会基本的表达技能,则有很多东西值得追问:这种表达技能的习得非得一定要进行“作文教学”吗?表达非得用文字形式吗?未来的社会文字表达一定很重要吗?
在“关注学生学习”成为教学主流理念的今天,我们如果不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反思我们的教学,那么作文教学很可能迷失方向,远离孩子的心灵,从而造成作文教学的虚假和无聊。
客观中肯的评论给我们以醍醐灌顶的提示。我想,当我们从这个角度去理解作文教学,对那个学生的回答就应该是:“孩子,作文是从你内心产生的,你需要,它才存在;它存在,你才活的更好。”
让学生汲取经典文化精神营养,形成自身明确良好的价值尺度与追求,并由此养成表达的习惯,培养优秀的表达能力,正是我们作文教学的根本责任。
由此,我们可以初步得出一些结论:
第一、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不是“教”,而是“育”。
文学作品的营养犹如丝丝甘露,长期的濡染才能滋养出心灵的幼苗。作文教学不能急功近利,首要的是要让学生读。作文教学的起始阶段(比如初中阶段的初一),多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深入探讨经典作品的内涵,专题讨论作品对生活、对现实的意义,更能蕴育学生的写作冲动和意识。
第二、作文教学重点不在于“写”,而在于“思”。
要着重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写文章是“有米之炊”,最需要新鲜的、独特的个性写作素材。“读万卷书”不一定等于“行万里路”,读书多的学生不一定就会写文章。素材只能从观察和思考中来。只有培养起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从经典文学中汲取的营养才能内化,构建起学生的价值体系,形成表达诉求。
第三、作文训练关键不在于“技”,而在于“积”。
众所周知,“技巧”训练有悖于“文无定法”的规律,没有什么“技巧”可以涵盖所有的写作。比如“比喻”修辞,你可以让学生知道要“将它比作另一个事物”,但你无法引导出学生“冬菇是大地的耳朵”的灵感来。一切的关键在于你能否提供大量的具体的精妙比喻,这些比喻能否让学生建立起与自身经验的联系,这些自身经验的联系能否激发起学生创意表达的潜能。所以,作文的训练,关键在于大量的“积累”,大量信息的有意义的“堆积”。
二.几点粗浅的思考
基于以上想法,有必要对作文教学的若干环节进行深入思考:
1、教师的作文命题
我们常看到教师对选题很不重视,往往是随便想个题目让学生写,或者直接照搬中考作文题。即使认真选题,也缺乏深入的探讨比较。比如,教师节来临,要求学生以“师恩难忘”为题写作文。其实,仔细思考便会发现,这是一个外延狭隘的题目。你能肯定所有学生都曾有过“恩重如山”的老师?有没有学生到现在为止对老师都没有感觉?或者,有没有一直就没有受到过老师的“特别关照”的学生?如果没有,你叫他如何去写?
命题是否具有“普适性”,非常重要。所谓普适性,即命题适合所有学生,每个学生都能从中找到切入的角度与点。比如,刚才的“师恩难忘”文题,私以为便不如“我的老师”来得普适,即便是没有受到老师“特别关照”的学生,他也能够通过自己平日的观察,写出一个有血有肉的老师形象。
我们常看到学生对着题目抓耳挠腮,百思不得动笔,不要责怪学生文思枯竭,就“写作”本身而言,并不是每个题目都适合于所有人写的,问题是我们老师本身,错误认为“万事皆能入文”,没站在学生角度看问题。
随意出题的行为常会使学生无从下笔,最终对作文产生害怕心理。私下以为,作文教学中的命题须遵循下列原则:(1)切合原则。切合学生年龄认知特征、切合学生经验体验、切合学生近期生活、切合单元能力训练点。(2)弹性原则。须留有普适空间,具有覆盖性,有选材“腾挪”的余地。(3)系统原则。建立整体观念,合理分解支项,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梯度。
2、课堂作文指导
作文课堂指导,是作文教学实际的另一个容易忽视的环节。
基于“作文是写出来的”这样的认识,不作指导的有之,不痛不痒说两句的有之,读一篇范文了事的有之。当然,也有认真准备的,但更多集中在“技法指导”,貌似充分却很难触动学生的写作神经。
尊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其实对作文课堂指导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私下以为,作文指导是否具有“情境性”是关键。
在建构主义理论中,“情景”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关键词。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情境可以使学习者利用原有的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的构建。
由于“写作”是一种“情感”活动,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就显得非常必要——当学生产生强烈的表达冲动,诉求于笔端就变成了水到渠成的事。同时,“写作”又是一种形象表达,“情境创设”的需要自然而然——必须让学生通过“此境”的感染打通“彼境”的通道,促发起既有经验的勾连与回视。第三,“写作”还是一种“创新”的活动,创新总是建立在已有经验基础上的,因而需要“情境创设”来奠基。当然,情境的创设必须适度,有充分的暗示性和发挥性,不能挤占学生的思维想像空间。
3、作文课程安排
作文教学的“课堂”必须具有“拓伸性”。
依据现行每周两节课的作文课程安排,是无法实现作文教学的终极目的的。除却教学实际中这两节课本身的执行效率原因外,写作活动的特点也决定了作文“教学”时间必须有所拓伸——写作时间上,应培养学生即悟即记的动笔习惯,而不局限于固定的写作时段;教学时机上,应敏锐抓住教学契机适时引导,挖掘援引生活活水,而不能单纯等待固定教学时间;教学内容上,应带领学生多关注生活,从课内转向课外,从书本转向自然、转向社会;任务布置上,应给予学生收集、整理、分析、总结的空间,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收获发现的愉悦、思考的习惯和表诉的个性途径,而不是“仅仅完成一篇作文”。
所以,每学期作文教学之初,就必须架构好整体计划,灵活机动地安排作文教学的时间,使作文教学鲜活灵动而又主线分明。
4.作文的评价
要说的是评分与评语的标准。
常见的情况有:老师的个人喜好影响着评判,导致作文教学出现“机遇说”。评判标准也常常意见不统一,“真实论”强调要真实(其实很多创作是无法用所谓的“真实”来衡量的,像一些考场“奇文”),“规范论”强调文体要规范,“
应试教育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作文的评判。现在很多的作文教学直接在初一搬用中考标准,一开始就套用中考的要求,不顾学生的认知实际。这种急功近利的行为直接导致了虚假作文的繁荣和作文教学形象的沦丧。
我以为,无论是评分也好,评语也好,作文评判(尤其是平时的作文评判)必须坚持一个“塑建性”原则:具有“塑建”学生认知体系、价值体系的导向——凡“不合理”的,皆应该修正;凡“尚未成熟”的,均要及时引导;“已经成熟”的,即要求完美,帮助学生不断走向认知系统和表达系统的新境界。
需要说明的是,“塑建”也有几个原则:第一,道德原则。我们不能支持失德文章,不能允许孩子脱离公德,变成没有道德原则的人。第二,美学原则。文章仅有道德或情感还不够,它必须有美的演绎和美的意境。第三,年龄原则。不同年龄阶段,评判必须有不同标准,允许学生“行走在路上”。
总之,在生本教育观得到普遍认同的今天,关注学生才是真正关注教育本身,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才能真正说明教学是一种有意义的存在。作文教学,更是如此。
4.论学习作文 篇四
小组合作学习最重要的核心是合作。所以,在谈小组合作学习的利弊之前,首先要谈合作的重要性。
以前,一位外国大教育家邀请几个学生做一个实验。就是把几个小球挂在一个瓶子里,一个人拿一根绳子,绳子的末端是一个小球。你一吹哨子,就必须尽快把它举起来。听到哨声,每个人都一个接一个地举起球。他们成功的秘密在于他们的合作。古人云:“二人合一,利破。”“三桩篱笆,三帮英雄”。可见古人也知道合作的重要性。聚集大家的力量,完成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克服个人无法克服的困难。合作能使我们实现目标。
下面说说小组合作学习带来的“利与弊”。
在实施小组合作之前,我的总分只有700多一点。但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后,通过不断的讨论,克服难题,给组员讲课,巩固所学,成绩明显提高。我们组有B1。他原来的数学成绩只有80多分。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后,在课堂上,我们给他提问,给他展示的机会。他也不负众望。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的数学成绩稳定在90分以上,有时超过100%。
小组合作学习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积极性。我以前的小组成员C1是最不爱说话的。他整天像个“淑女”。每次被老师叫去答题,他都支支吾吾,组织不了语言。我们都称她为“害羞的玫瑰”。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后,我们小组的所有成员都鼓励和帮助她,使她更加活泼勇敢,起床说话也很流利。
小组合作学习也促进了我们团队成员之间的团结。在课堂上一起学习和讨论让我们更亲密,也让我们的关系更好。以前的恩怨矛盾也在快乐学习中得到解决。
当然,正如我在一开始所说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也有弊。同一个群体之间,相邻群体之间有更多的交谈机会。正如老师曾经说过的,这种学习方式加剧了两极分化现象。老师讲的少,学生讨论的多,让一些学生开始浑水摸鱼。让好学生变得更好,让差生变得更坏。
既然我们发现了问题,我们就必须解决它。首先要提高自制力,记住课堂是学习的战场,不是玩耍的天堂。其次,我们需要团队领导的管理。如果发现任何不良现象,要及时制止,警告他,帮助他改正,防止再次发生。同一群体或不同群体之间也存在相互监督。这样才能在合作与竞争中学习,不断进步。
5.论小组合作学习作文1000字 篇五
从初二开始,我们就在课堂上实行“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小组合作学习究竟有没有提高我们的成绩,对我们有没有帮助?这一直是老师和家长所关心的问题。我要说小组合作学习对我们有极大的利,当然,也有弊,但我确信利大于弊。
小组合作学习最重要的核心就是合作。所以在谈论小组合作学习带来的利弊问题前,要先说一说合作的重要性。
在以前有一个外国大教育家邀请几个学生做了一个实验。就是把几个小球吊在瓶子里,一人拿一根绳子,绳子末端就是小球,一吹哨,大家就要用最快的速度把它提出来。一听到吹哨,大家就一个接一个,有条不絮的把小球提了出来。他们成功的秘诀就是他们之间的合作。古人云:“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可见古人也知道合作的重要性。把大家的力量集合起来,完成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战胜个人无法战胜的困难。合作可以使我们完成目标。
言归小组合作学习带给我们的“利弊问题”。
在没有实行小组合作之前,我的总分只有七百多一点,但实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后,通过不断讨论,攻克难题,给组员讲题,巩固自己的所学,是我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还有我们组的B1,他原来的数学成绩只有八十多分的水平,实行小组合作学习后,在课上,我们给他讲题,把展示的机会让给他,他也不负众望,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数学成绩稳定在了九十多分,有时还突破了百分。
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积极性。我以前组的C1最不爱说话,整天一“淑女”样子,每次被老师叫起来答题,他都支支吾吾的,组织不起语言。我们都戏称她为“羞答答的玫瑰”。在实行了小组合作学习后,我们组的成员都鼓励她,帮助她,使她变得更活泼,更勇敢了,起来说话也流畅了。
小组合作学习还促进了我们组员之间的团结。上课一起研究、讨论,使我们间的距离着实拉近了不少,关系更好了。以前的恩怨、矛盾也在快乐的学习中化解了。
当然,开头也说了,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有利,它也有弊。同组之间,邻组之间,谈话的机会也变多了。老师也曾说过,这种学习模式加重了两极分化现象,老师讲的少了,学生讨论的多了,这就使有些同学开始浑水摸鱼,滥竽充数起来。使好的同学更好了,差的同学更差了。
既然发现了问题,那我们就要去解决问题。首先自身要提高自制力,记住课堂是学习的战场,不是玩的天堂。其次需要组长的管理,发现有不好的现象,要及时制止,警告,并帮他改正,以防再犯。还有就是同组或异组之间的相互监督。这样,在合作、竞争中学习,才能使我们不断进步。
6.论学习的作文 篇六
语文,又叫国文,是我国的国学,其传承与发展关乎我国的文化软实力的增强。在课堂的学习给我们带来的知识也许只能在最近的考试中发挥作用,却不能长久运用。在课外的练习,如果只是练习而不能灵活运用,便了无效用。
在社会实践中学习,不仅能自己学习,更能在与他人的交往生活中作用,不仅自己的语文素养得以提高,对于别人也同样如此,一传十十传百,我国的语文素养整体水平不也是提高了吗?又何愁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得不到体现呢?
现在社会中有一部分以无知为荣,以跟风为时尚的人,盲目地崇洋媚外,甚至连“洋,外”的全称都不能完整表达,根本原因不就是语文,国文素养不够,自身根基不牢,才被影响的吗?作为中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学好语文,不仅要提升自身,更要用自身为模范来影响别人。在我看来,语文学习不仅应在课堂中,更应该在生活中。
7.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 篇七
关键词:合作学习,内涵,基本理论
0前言
合作学习 (cooperative learning) 的概念最初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 之后十年发展迅速, 被广泛应用于从小学到大学的课堂教学, 其改善课堂教学氛围, 加强学生非智力素质的培养, 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的效果显著。
1 合作学习的内涵
合作学习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学以及认知心理学为基础, 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合作学习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 通过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学习活动, 以小组成绩作为评价对象的一种教学方法。合作学习通过教师设定教学目标, 教师集体讲授, 然后进行合理分组, 分组活动完毕后以各小组的集体成绩为测验对象进行评价和奖励。合作学习的教学意义不仅仅在于它能提升学生的学生技能, 还能促进学生非智力素质的发展 (如团体合作、户型尊重、互帮互助、荣辱与共) , 它是一种包容传统教学模式同时又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式。
合作学习按照实施的重点不同, 可以分为指导型、过程型、结构型和探究型等四中类型。下面, 仅就指导型及过程型予以分析。
1) 指导型
指导型合作学习强调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中心作用, 教师发挥提供教学资料、组织、维持纪律、引导学生的作用, 使合作学习的活动围绕教学资料, 让学生充分理会学习的目标, 掌握课堂内容。
2) 过程型
过程型的合作学习以培养学生的社交技能为主要目的, 强调小组中每一个成员之间的互动合作, 通过合理的任务和组织管理能充分调动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过程型的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把异质的学生分到各组, 然后共同学习, 这样无法产生理想的效果, 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没有多大作用, 要使合作有效, 学习小组要满足五个基本要素:积极的依赖关系、个人责任和义务、面对面的促进式交流、人际交往技能以及小组交工。
首先, 积极的相互依赖要求小组成员意识到他们之间息息相关的关系, “同成败, 共荣辱”。在小组中一个的能力优秀并不能保证整个小组的成功, 必须是小组成员分工协作, 共同完成了制定的任务才算成功。所以, 他们要不断调整合作方法, 确保和小组成员高效率的合作效果。在合作的过程中会产生集体的共识感, 即集体的荣誉和个人的荣誉是一致的, 小组成员是一个整体, 不分你我, 共享学习资源, 互帮互助, 互相鼓励才能成功。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依赖包括:目标的相互依赖、奖励的相互依赖、资源的相互依赖以及角色的相互依赖。
其次, 促进式的交流有一下几个特点:小组成员之间为了完成整体任务, 实现集体目标互相帮助和鼓励, 共享资源材料, 互相提供反馈, 不断改进合作方法, 相互信任。
再次, 合作学习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都肩负一定的责任和义务, 小组任务的完成不能只靠某个或某几个成员的努力。为了使合作学习过程中每个成员都参与到集体的活动中来, 确保要做到一下几点:1) 分组时, 小组的合理规模应该是3~6人, 这样的小组规模能降低英语进行沟通的难度, 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和目标;2) 合作时, 要求小组成员口头向教师或全班汇报所在小组的进展情况;3) 在小组中设定一个记录人员, 观察并记录下每个成员对小组的贡献情况;4) 在小组中设定一个报告员, 目的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结束时向教师和全班汇报其小组的研究成果以及各成员的分工和贡献情况。
人际交往技能是指组成员在实现小组目标的过程中相互信任, 及时沟通, 并建设性地解决矛盾和冲突。人并非天生就具备高效地的沟通技能, 这些技能也不会在我们需要时自动的发生, 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合作学习模式能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
最后, 小组加工实为对小组合作活动完结之后的一个反思过程, 小组成员总结有用经验, 提出改进的措施和更有效的组织方法。在合作学习中有两个层次的加工:小组加工和班级加工。前一种加工方式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 后一种有教师完成。
2 合作学习的“六观”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 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而合作学习强调以小组为单位, 以学生为中心来组织教学活动。合作学习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六观:
1) 互动观:互动观可谓合作学习理论最突出的特点, 合作学习把教学参加者之间的互动看做学生提升自我最主要的方式, 与传统教学观不同, 它不局限与师生之间的互动, 而是将互动的范围扩大到所有教学参加者之间多向的互动, 尤其生生之间互动这一长期以来被低估的互动关系。国内外的实证研究已经表明, 合作学习的互动观科学, 可操作性强, 且在提高学生成绩和非智力能力方面效果明显。
2) 目标观:合作学习以达到学术目标和合作目标为导向, 帮助学生提高成绩, 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通常只关注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 忽视了学生在情感和人际技能的培养, 而合作学习把人际交往的技能当做一个重要的目标, 培养学生与他人交往和处理人事关系的技能。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和学习, 充满友爱和温情, 亦具有竞赛的刺激性, 使学生得到心理的满足感, 激发了他们认知和情感的发展。
3) 师生观:传统教学观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 教师是课堂活动的中心和唯一的“发言人”, 而合作学习提倡教师当好“导演”, 学生当好“演员”, 不像传统教学中教师既“导”又要“演”, 而学生只能跑龙套, 充当配角, 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合作学习模式中课堂的主人真正变成了学生, 学生有大量时间相互学习和讨论, 而且教师的负担也减轻了不少, 以前传统课堂上有教师完成的工作现在就可以由学生们集体去完成。在合作学习模式中教师要扮演好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的角色。
4) 形式观:合作学习通过异质分组把性别、学习能力、性格、名族不同的学生分到一组, 同时每个小组之间又都是同质的, 即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合作学习兼顾教学的个别性和集体性, 即在教学形式上合作学习以集体授课为基础, 以各小组的活动为主体。
5) 情景观:目前学生的学习情境有三种:一种, 是竞争性的情境, 在这种学习情境中个人目标的实现和同伴目标的实现是排斥的, 即别人的成功就意味着自己的失败;第二, 种情境是个体性的情境, 即学生们各自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所以大家都是独立学习, 相安无事, 互不关心;第三, 中情境是合作性情境, 在这样情境中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是一致的, 个人和小组成员之间是相互依赖、荣辱与共的关系。合作学习的理论提倡合作性情境, 鼓励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共赢, 为趣味和快乐而竞争。
6) 评价观: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是分数排名, 班级或全校学生中只有少数学生能拿到高分, 大多数的学生注定是失败者, 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而合作学习理论把“不求人人成功, 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目标, 把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 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 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 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 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氛围。
3 合作学习的教学效果
3.1 分工协作, 各尽其职
合作学习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分工明确, 小组成员各司其职, 这不同于传统的英语课堂模式, 教师的任务也不仅仅是给学生填鸭知识, 在合作学习模式下教师角色变得多元化, 教师是司令员, 给学生制定任务, 同时还有做好组织者、帮助者、监控者、参与者以及评估员的角色, 制定活动的原则目标, 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帮助学生成长。
3.2 激发兴趣, 提升素质
兴趣是学习之母, 如果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了兴趣, 学习起来会更有动力, 取得的进步也更明显。合作学习的操作形式丰富多彩, 有话剧表演、英语歌唱、英语绕口令、英语猜字谜、游戏、辩论、编写英语剧本、电影配音、野外郊游等, 这些活动能极大提高英语教学的趣味性, 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 在合作活动中, 原本性格腼腆的学生也会慢慢地变得活泼开朗起来, 社交技能得到提升;此外, 分工协作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3.3 创新课堂、团队协作
合作学习的模式能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性。教师能创造性地适用教程,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 灵活地适用教材, 而不是像传统课堂那样照本宣科。而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 想出各种创新活动和表达方式, 发挥自身潜力, 展现自身的风采。
总之, 合作学习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认知学为基础, 以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为途径, 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上的一次进步, 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生成绩, 更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
参考文献
[1]文秋芳.英语口语测试与教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2]陈苏丹.合作性学习手段与大学英语教学外语与外语教[J].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7 (5) .
[3]马红亮.合作学习的内涵、要素和意义[J].外国教育研究, 2003 (5) .
[4]牛跃辉, 尹丽娜.合作学习:研究生英语口语教学的有效方式[J].中国电力教育, 2005.
[5]王穗平, 杨洁.洋为中用—合作学习法的移植应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7 (5) .
8.论团队学习的影响因素 篇八
关键词:团队学习;学习型组织;组织学习
团队是组织学习的基本单位,团队的学习能力、学习速度、学习质量对于组织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团队之所以能够激发组织成员的学习过程,是因为它在成员之间建立了一种跨部门的横向联系,使团队学习具有跨越水平边界的优势,使学习接近于组织学习的层次,加大了知识传播、群化、融合的范围。团队横向联系的性质还有利于创造一种平等的开放式环境,有助于成员之间的坦诚沟通,而相比之下,层级结构则是在成员之间建立一种纵向联系,这种纵向联系是以上下级关系为基础的,容易形成沟通和学习的心理障碍,因而团队是开展组织学习的最佳单位。
团队学习是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之一,是组织学习的最重要形式。团队学习是一种合作性的集体学习过程,是个人学习和组织学习过渡的桥梁,它通过多学科、多领域知识和经验的交融和共享,通过知识的群化与融合,常常会使组织产生突破性思维。精熟团队学习是促进个人学习、整合个人学习一个关键步骤,将个人学习能力整合为组织学习能力可以通过先导小组的合作来实现,即先在某个团队内开展团队学习,然后再逐渐向整个组织扩散。如果团队成员能够彼此从事团队学习以促进问题的解决,团队就可将所得到的共识化为行动;一个团队的学习成果,特别是高层的团队学习成果,可以推广和扩散到其他团队中,并且通过传播团队学习的方法、技巧、成果,不断培养出更多的学习型团队。进而建立起整个组织共同学习的氛围,形成良好的组织气候。
尽管团队学习对于个人、团队和组织的知识学习、技能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它要求良好的人际交流与互动,加之各种制度上、心理上的影响,在开展过程中会遇到多种制约因素,需要予以注意和克服。
一、自我防卫
自我防卫是把组织中存在的问题,思想的差异刻意地隐藏起来,为保持社会关系、地位而惧怕暴露自己看法背后的思维的心理,自我防卫是根深蒂固的习性,是一种“说实话的恐惧”,是一种“自设的保护壳”,用以保护自己或他人免于因说真话而受窘或感到威胁。
哈佛大学的阿吉瑞斯教授指出:大部分组织在压力面前都会出现学习能力的缺陷,主要表现为“四种妥协”:为保护自己,不提没把握的问题,觉得把没把握的问题提出来,错了就会损坏自己的形象;为维护团结,不提分歧性的问题。认为提分歧性意见会伤感情,引出不必要的麻烦。特别是对于领导或大部分人都同意的意见,明明看出问题,也缄口不谈,免得引起分歧;为不使别人难堪,不提质疑性问题。以为提出质疑性问题,是不尊重别人,给别人难堪;为使大家接受,只作折中性结论。以为折中性结论能两面讨好,意见容易统一。
此外,人们在预测问题的时候往往不是很有把握的。有人认为假如把没有把握的问题提出来,错了就会损坏自己形象,因而在团队学习时不谈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这种防卫心理从小就开始形成,有很强的习惯势力。
自我防卫往往根植于组织成员的互动中,对于陷入自我防卫的组织成员而言,好像碰上了许多隐形的墙和陷阱,完全无法再继续团队学习。若不能察觉自我防卫,就会妨碍组织学习,而如果能察觉到自我防卫,并使其得以解决,学习的速度便能大增。降低自我防卫可通过探询来弥补“已经知道的”和“需要知道的”两者之间的学习差距,以形成新的理解和行为。
二、心智偏爱
人们总是倾向于听与自己观念相同的意见,而将不同的意见过滤掉。真正的“听”,是用心倾听,是不仅听到声音,而且能听到正确声音,是客观地对待他人意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仅要用耳朵听,还必须用眼睛帮助听,即注意观察。只听不看,往往会被周围的声音误导。
在心智偏爱方面,有些领导表现为不善于听取反面意见,喜欢报喜不报忧的汇报,也总有一些人对有这种心智偏爱的领导歌功颂德、曲意逢迎。在这种情况下,组织内存在的忧患、问题就如水面下的暗礁隐含不露,但事实上在大多数组织中,平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潜在的问题还没有暴露出来。通常人们在开会的时候一言不发,而到了散会后才会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就如毛泽东同志在《反对自由主义》一文中所批评的那样,“当面不说,背后乱说”,无论如何掩盖,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暗礁早已存在,而且尽人皆知,然而人们却有意、无意间将其掩盖。上级没有勇气或者有意地不去面对这些暗礁,下级对此漠然视之。一味掩盖问题,则旧问题还会继续引起新的问题,这可能使组织变得听天由命,丧失信心,并会使这些问题变成不可讨论的事情,最终大家一致认为:这一切是不能改变的,试图把有争议的问题公开提出来是徒劳的。而当“暗礁”渐渐露出水面,人们开始感到坐立不安,当问题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时,人们才会进行公开讨论,而这时的组织可能已然病入膏肓,以至面对问题束手无策。团队学习恰似降低水位,打破表面的平静状态,使下面的暗礁露出水面,通过直面问题来解决问题。
三、本位主义
条块分割的组织结构、本位主义的思想使我国企事业单位中普遍存在着一种在自己的职能领域里“各扫门前雪”的观念,所想到的只是“我的工作”,而不是整个组织的工作,别人的工作和我没有关系。我们部门所取得的成果,不能告诉别的部门,因为这是“我的”工作成果。
曾有人以围棋比喻日本人,以桥牌比喻英国人,而以麻将比喻中国人;又有人说海外华人“一个人是条龙,一群人是群虫”,以此说明外国人具有全局观念,讲究整体配合与协作,而中国人不仅互相独立,甚至会恶性竞争,难以形成整体优势。
这类心智模式阻碍了信息的交流与传播,损失了很多团队学习的机会,应该树立这样一种心智模式:如果我做出了什么好的东西或取得了一些经验,包括失败的教训,就要把这些成果转移到别的部门,不要同一群人独占同一知识,而是大家彼此去分享这些信息、知识。
要树立这样的心智模式:每一个人的分工不表明他只管做自己的部分,他还要关心整个工作流程,要尽力协助其他人完成工作,组织要培养员工具备这样的能力,以及这样的意愿。
开展团队学习,还必须放弃自己拥有一切答案的感觉,不再觉得寻求帮助是缺乏能力的表现,认识到不能单枪匹马地工作,不能单打独斗,而是需要伙伴,要认识到成为离群索居的英雄便不能得到使他们提高学习能力的支持和援助,最有意义的个人成就必将产生于实现共同愿景的过程中。
四、等级森严
我国习惯于行政命令式的管理方式,下属的职责是服从,下级很在意他们的举动对于上级具有怎样的意义,因为他们的薪酬、在组织中的前途以及个人的感情,在某种程度上,都依托于其领导的持续支持和关照。
在缺乏开诚布公的安全性的情况下,下级的言论和行动受到现有思想观念、组织结构的限制,他们开诚布公交流的愿望就会受到打击,就会阻碍平等的思想沟通与交流,也难以对事业有真正的热情和忠诚。
开展团队学习活动,需要一个较为民主的环境,使学习者能坦诚地、公开地探讨一些可能引起冲突的问题,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指出他人的错误,通过团队学习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组织应鼓励其成员直接与领导者交流意见,反映他们的问题以及对组织和行业的评论;领导者则要倾听组织成员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甚至是抱怨,以此实现跨越垂直边界的团队学习。
五、表面和谐
中国人历来都特别在意人情、面子,一般都致力于去维持一种和谐关系,即使这种和谐仅是一种表面状态。中国人不善于进行公开交流,有时也不愿公开交流,其潜在的心智模式是“切莫惹是生非”。
如果组织成员经常把时间和精力花在争权夺利或避免任何使自己失去颜面的事情上,同时却又在表面上假装每个人都在为共同愿景而奋斗,维持一个表面上十分和谐的样子,那么在这样的组织中,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常常会压制各种不同的意见,组织成员所做出的共同决定是互相妥协、已经大打折扣的结果。在团队学习的过程中,常常有互不让步、不欢而散的情况。
正确的团队学习规则是把个人问题放在一边,把问题放到桌面上谈,算大帐不算小账,自己困惑的事情就虚心听取他人的见解,自己清楚而别人困惑的事情,就设法帮助别人明白。如果发生争执,可以先听从他人的,但要算后帐;双方都想明白的事,就在单位上谈开、谈透,再行动。
六、结束语
团队学习可以从能够立竿见影的小事做起,如采取书面或口头报告、经验交流、参观观摩、学术讲座,以及定期的见闻、体会交流会等方式,采取一些成熟的、传统的、能促进成员相互了解、交流的活动来促进信任的建立,以之作为团队学习的辅助手段。
团队学习宜由小范围的成员开始,逐步适当地扩大规模。研究表明,团队学习团队的规模越大,团队的凝聚力就越小。随着团队规模的增大,团队成员之间的互动变得愈加困难,团队追求共同愿景的能力也相应减弱。
团队学习过程还会出现其他一些问题,例如信奉旧有价值观、方法论的成员或组织反对进行新的尝试;一开始就过于追求完美的做法;急于追求结果;缺乏管理层的首肯与支持。
参考文献:
1.王润良,郑晓齐.环形结构与传统企业学习战略.科研管理,2001,(3).
2.吴兆颐.建立学习型组织和发展学习能力.中国培训,2001,(12).
3.(美)彼德·圣吉等著.郭进隆译.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理论与实务.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4.张声雄.《第五项修炼》导读.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
5.(新西兰)戈登·德莱顿,(美)珍妮特·沃斯著.顾瑞荣,陈标,许静译.学习的革命——通向21世纪的个人护照.上海: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7.
作者简介:北京服装学院工商管理系博士、副教授。
【论学习的作文】推荐阅读:
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11-10
论英语学习的方法有哪些09-27
论“键盘学习”的有效教学研究与实践07-29
试论外语学习焦虑产生的原因及应对策略07-21
浅论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11-12
关于学习的作文:学习中的原则08-28
论英语学习习惯差异分析06-21
我们的学习乐园作文06-23
爱学习的同桌作文07-05
终身学习的英语作文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