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

2024-08-23

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精选8篇)

1.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 篇一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执行和适用情况

█概述检查评估报告

编写人:

审核人:

批准人:

批准日期:.2011-9-20

█于1992年1月15日设立生产筹备处,1993年6月28日正式成立█,是下属的二级主体生产厂(矿)之一。它为电解160KA和320KA大型中间下料预焙槽提供碳阳极产品,产能8万吨/年。主要包括原料煅烧、生阳极制造、阳极焙烧、阳极组装四道主体生产工序,采用的原材料主要有石油焦和改质沥青。2009年机构改革后共设阳极制备车间、阳极组装车间和综合科、生产控制中心、安环科、设备管理科等4个机关科室。目前共有职工310人左右,其中男职工约占90%,女职工约占10%。全厂建立了安全环保管理网络,成立了厂职业安全健康环保委员会,厂长为安全环保第一责任人,生产副厂长为安全环保责任人,厂属各车间相应成立了职业安全健康及环保管理领导小组,全厂配备了5名专(兼)职人员,负责全厂的安全环保管理。

█设备多采用国际上先进的预焙阳极生产工艺,是中铝广西分公司生产流程较长,工艺较复杂的厂矿之一。作业场所、工作岗位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有:煤气的中毒和爆炸、高空坠落、触电、车辆伤害、起重伤害、机械伤害、灼烫、火灾等。

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有:高温、生产性粉尘、有毒气体。

针对这些危险有害因素,█制定了相应的防范措施,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落实,有效地防止了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

一、检查和评估目的

为了解█一年来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程的执行情况和适用性,不断改进管理方式,完善管理制度,做到持续改进,实现源头防范的目的。

二、检查评估依据

1、GB/T28001-2001、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程序文件—《合规性评价管理程序》。

2、电解铝(含熔铸、碳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

3、适用的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安全管理情况、监视与测量记录等。

三、评价范围

1、报告涉及的主要安全法律、制度规程标准。

2、报告涉及█以上所列的危险危害因素。

2、报告涉及的场所:体系内各单位产生设施、设备。

3、报告涉及安全的法律、法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

4、█安全法律制度执行和适用情况检查评估领导小组 组长:

四、安全法律、制度规程执行及适用情况调查(1)安全法律、制度规程获取情况

通过政府职能部门、网络、书店等获取收集涉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并识别出█适用的安全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识别出国家法律31部,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97部,地方法规163部,标准规范163部,国际公约8部。

引用公司各种管理制度36项。

█目前执行的安全管理制度规程有18项,安全操作规程85项(其中专项规程69项,通用规程16项)。

(2)安全法律、制度规程执行情况调查

通过查阅各种资料、记录和现场查看,█对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制度规程的执行情况良好,主要体现在:

 分厂建立健全了安全管理机构和管理网络,设立了安环科,设置3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 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制定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等,建立了█安全、环保、消防、员工职业健康等4门23类档案资料,完善、规范基础管理工作。

   制定了各种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各种应急物资配备充足到位,定期开展对新入厂员工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并开展全员安全上岗培训,经常开展特种作业经过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证,持证上岗率100%,并按时进行应急培训和演练。

各种形式的安全活动。复审。

       对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起重设施等都进行了定期检验,各种安全保护按标准发放了劳保护品,保障员工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防护。分厂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及时整改隐患。按期组织职工参加职业健康体检。各种职业卫生设施正常运行。

劳动防护用品、防暑降温药品按规定发放,现场清凉饮料供应充足,职安全管理绩效良好,一年来没有发生工伤、火灾、重大设备、交通、生设施完好有效。

工劳保用品穿戴情况良好。

产等事故,生产现场尘毒浓度在国家标准范围内,没有出现职业病倒,实现了安全生产目标。

五、安全制度规程适用情况调查

1、安全制度规程充分性检查

目前公司的各种安全环保管理文件有91项,基本覆盖安全生产管理各个方面,但按《电解铝(含熔铸、碳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的要求,部分管理制度如安全目标管理、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管理、安全投入管理、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建设项目安全“三同时”管理、施工和维修安全管理、危险物品及较大危险源管理、安全技术措施审批管理、职业健康管理、安全标志、劳动防护用品(具)和保健品管理、安全绩效评定管理等制度需要补充修订。

根据█的生产特点,目前█共有18项安全环保管理制度,但随着公司运营转型及█的生产结构调整,相关安全管理制度也持续改进。

2、安全制度规程适用性检查

检查组对属于分厂的安全管理和安全规程内容进行了全面检查,基本上内容符合实际情况,可继续使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自2009年以来,由于█机构及人员变动交大,部分安全制度也相应增加或减少,如█已不设置技术副厂长一职、增加区域工程师、主管工程师等职,其安全管理职责也作了相应的修改。安全操作规程基本满足生产实际需要,但由于随着工艺的变化,设备、设施也作相应的增加或减少,安全操作规程也作相应的增减。

由于人员、工艺、设备及设施的变化危险有害因素也相应发生变化,故也对危险点源如期进行识别。

应急救援措施方案方面,对较大危险源已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根据公司《关于修订应急预案、专项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通知》要求,部分应急措施格式要有关规定有偏差,事故预防预警方面内容不足,对█4个应急救援措施进行修改。

六、检查评估结论:█对各种安全法律法规制度规程遵守情况良好,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基本适用,但部分安全生产职责、规程需要修改。

2.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 篇二

1 制度环境下会计准则执行中出现的问题

1.1 会计准则在目前的法律制度环境下出现的问题

法律法规总是随着实际的运行进行着不断的改进,尽管如此,仍然有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在会计准则的执行上,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个人对自身利益的过于追求,直接或者间接的对经营者的利益造成损失,利益是所有人都在追求的东西,会计在企业中的作用很大,但是经营者不能很好的利用法律对内部的会计准则的执行进行监督管理,这就给了投资者抓住会计准则漏洞的机会,导致整个企业内部的发展都受到影响,损害了消费者、经营者的利益。

1.2 会计准则在目前的政府管理制度环境下出现的问题

政府的管理是对市场经济发展进行指导的重要方式,政府的意义对于企业来说就是企业的潜在资产,是企业想要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为了让国家的经济水平提升一个档次,甚至有政府机构对企业的经营采取强制的政策手段进行干涉,很多政府出台的政策看起来对企业的发展是有益的,但是实际上,企业会因为政府的支持盲目的对企业的各项机构进行扩张建设,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会计准则在企业执行的过程中效果极差,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实际状况。

1.3 会计准则在目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出现的问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影响着整个会计准则执行的效果,我国当前的国情是各地的经济水平都处在不同的状态,就是各地都没有统一的标准,所以,各地的会计准则在执行过程中,效果也大相径庭。也就是说,将社会主义市场化经济发展的效果更好的企业,在执行会计准则时,效果相对应的也会更高。反之,会计准则的执行效果会大打折扣,两种企业的反差导致各地的企业发展水平不相等,在会计准则的执行效果上的差距也会越来越大。

2 制度环境对会计准则执行情况所带来的影响

2.1 政府环境对于会计准则执行带来的影响

所有的企业都会受到政府的制约,政府可以对整个企业的会计工作进行监督管理,目前的政府已经对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干预力度,因为政府的过多干预对企业来说有时反而是有害的。例如,很多原本没有能力将公司上市的企业,因为政府对其盲目支持,在上市要求上进行了标准的降低,这样做虽然可以达到上市的目的,但是因为政府环境实现上市的企业,实际的情况并不乐观,往往在资金上无法得到保障,加上政府之前的强制管理企业的做法,导致企业自身的管理体制受到了很大的压制,企业的发展被制约,政府的盲目干涉企业发展的做法,对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效果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所以将政府对企业的干扰程度进行降低,可以有效的提升会计准则的执行力度。

2.2 国家法律对于会计准则执行带来的影响

法律是由国家和政府进行制定和管理的,法律的制定目的就是保证社会的正常发展,对于企业来说,法律更可以保证会计准则在执行过程中的效果。会计准则是具体的,在这种情况下,法律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目前对于会计准则的执行并没有完整的法律体系进行指导,只有一个宏观的法律进行引导,并没有具体效果和作用,甚至,法律的制定是不符合会计准则的实际执行情况的。所以,针对企业的会计准则的执行制定合理的、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法律法规是必须要进行的改进措施。对法律进行改进的手段之一就是将法律制定的更加符合实际,从本质上提高会计准则的执行效果,法律的可操作性提高了,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制定适合并且针对会计准则的法律法规很有必要。会计准则其实是包含在经济的体系中的,针对经济制定的法律一定要与会计准则相匹配,给经济体系制定法律同样会影响会计准则的执行效果。

2.3 经济环境对于会计准则执行带来的影响

会计的工作就是和资金接触,资金其实就是经济环境,对于企业来说,经济环境可以影响企业的发展和存活问题,在制度环境中,经济环境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其他环境一样,会对会计准则的执行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从“经济命脉”这个词就能看出来经济对于企业发展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会计工作的进行和整个经济水平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可以互相影响。所以,一旦经济环境发生变化,会计准则在执行的过程中,效果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中国的国情与其他国家不同,经济环境中存在着很大的地区差异性,直接导致会计准则的执行效果也各不相同,在经济水平发达的城市,企业的会计准则在执行中的效果远比经济水平差的城市强。由此可见,经济环境对会计准则的影响是很大的。会计就是经济的组成部分之一,将经济环境改善到合适的程度才可以有利于会计准则的执行。

2.4 除正式制度之外的非正式制度环境给会计准则的执行效果带来的影响

制度环境由正式的制度和非正式的制度两方面构成,非正式的制度环境完全不同于正式的,它的构成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更多的是按照道德进行的约制,对于企业来说,声誉是极其重要的,更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会计准则就是会计工作的基础,对于会计准则的执行效果来说,跟信任感和声誉都有着很大的影响,上文提到的法律制度环境对会计准则的执行可以起到推动的作用,但是声誉环境对会计准则的影响是属于正相关的性质的。资金保证是一个企业的根本,所以,会计工作者的信誉度是会计工作进行的基础,企业应该在会计准则中制定契约制度,会计工作者和企业签订条约,不做虚假账,这样可以有效的将会计准则的执行效果得到提升。非正式的制度环境虽然没有正式制度环境一样的国家支持,但是也可以决定着会计准则的执行效果,如果非正式的制度环境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相应的,会计准则的执行效果会更好,不要小看任何一种造成影响的环境,将所有制度环境都进行探讨研究是提升会计准则执行效果的重要前提。

3 结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制度环境对于会计准则的执行效果来说影响极大,也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对会计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进行指导和要求。在不同的制度环境下,会计准则会表现出不同的效果,所以,对于在什么样的制度环境下执行的会计准则效果最好进行分析很有必要,对正式和非正式的制度环境都进行分析,避免遗漏,使会计准则的执行效果最大化。

摘要:会计在工作过程中,必须要依据会计准则进行实际工作。对于会计准则的定义,简单来说就是根据实际情况设定的会计工作具体步骤。对于不同的企业来说,会计准则都是有所差异的,会因为企业的特殊情况和特殊要求而发生相应的改变。制度环境会对会计准则的执行过程中带来直接的影响,所以,对制度环境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极其重要。

关键词:制度环境,会计准则,执行影响

参考文献

[1]姜英兵,严婷.制度环境对会计准则执行的影响研究[J].会计研究,2012(4):69-78,95.

[2]耿军华.制度环境对会计准则执行的影响探讨[J].品牌,2015(10):126-127.

[3]周东红.制度环境对会计准则执行的影响研究解析[J].经营管理者,2016(14):29.

3.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 篇三

关键词:制度改革 集体林地 解放思想

海北州认真学习《青海省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方案》,并制定了海北州户籍制度改革林业配套政策实施细則,并要求各县制定本县的户籍制度改革林业配套政策实施细则,确保转户农牧民群众林业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护。

根据文件要求,组织人员对涉及转户后农牧民林地林木权益处置机制建立、落实、执行情况进行调查,海北州未发生因转户造成农牧民林地林木权益的纠纷,未接到群众信访、上访事件。

根据海北州户籍制度改革林业配套政策实施细则,海北州从政策上给予农牧民支持。但是由于海北地处高寒,造林成本高,造林成活难,成林更难,经济效益甚微。导致农牧民造林积极性不高,没有申报造林的农牧户。海北州主要存在的是农牧民转户问题。因此在实施细则中有详细的规定,对保障农牧民群众权益给予了政策支持。

1 本地区及各县户改革林业配套政策执行落实情况

1.1 继续履行林地管护和经营的责任义务。农牧户整户迁入西宁市区的,允许5年过渡期内继续保留林权,农牧户整户迁入其他城(镇)的,允许在承包期内继续保留林权。在过渡期和承包期内继续保留林权的,必须履行承包林地(林木)的管护及经营责任和义务,接受林地所在地林业部门的管理和监督;对纳入国家级公益林补偿范围的承包林地履行了规定的责任义务,经林业部门检查合格的,按原渠道领取管护费。对转户后不按合同履行责任义务的,停发不履行管护责任义务当年及以后的管护费,不再续签管护合同。对因不履行合同规定的责任义务导致林地、林木损失的,依法追究当事人的相关责任。

1.2 实行委托管护和经营。对转户后没有条件或者没有能力继续履行承包林地管护和经营责任,短期内又未能实现流转的,应当将全部有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等委托村(牧)委会管护。纳入国家级公益林补偿范围的林地应当将管护费全额转移给村(牧)委会,未纳入国家级公益林补偿范围的林地应当由委托人比照国家级公益林管护费标准定期向村委(牧)会支付管护费,由村委(牧)会承担全部管护责任和义务。在委托管护期间承包林地产生的其他权益仍然归承包户享有。同时,应当把承包的宜林荒山荒地委托给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对于村民的委托,村(牧)委会不得拒绝,并应当签署委托协议严格执行。有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的委托管护期限不超过5年。

1.3 积极引导林地依法流转。转户后可依法对林地、林木进行流转。可以通过转让、转包、出租、互换、入股等形式流转给本村的农户或其他林业经营组织。房前屋后的林木,可以随宅基地、农房流转或在县林业部门监督下采伐。

1.4 鼓励转户农(牧)户自愿退出承包林地。对整户迁入西宁市区落户,自愿退出承包林地的,由县级政府一次性给予5年过渡期内,剩余年限的管护费补助资金,补助标准按退出前一年实际给付的标准执行。

对迁入其他城(镇)的,在承包期内自愿退出承包林地的,自本地户改革5年内退出的,比照前款过渡期政策给予补助;五年后退出的给予1年的管护费补助资金。

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实行“均股均利”的林地,林地收益不足实际管护支出的,迁出农牧户可自愿放弃股权,不予资金补助,不承担管护责任。

对承包期满,交回村(牧)委会的林地不再给予资金补助。

凡退出或者交回的承包林地上的林木,属于公益林的人工林木由县级政府按评估市值(指实物价值)给予补偿。属于公益林的天然林木则不予补偿。属于商品林的林木,由所有权人对林木进行处置,达到工艺成熟的林木可以申请更新采伐,但不得皆伐;为苗木的应当做销售处理,有条件的地区可以优先收购符合质量标准的苗木用于本地营造林工程;幼龄林林木,可通过林木所有权流转继续本周期的培育和经营。集体经济组织应当无条件接收已转户农户退出或者交回的林地、林木,并承担管护和经营责任。

1.5 委托收购。对江河源头、自然保护区、重点水土保持区、重点湿地保护区、风沙重点治理区等重要生态区位和生态异常脆弱区域的林地、林木,可由县政府委托林业管理部门从转户农牧户手中收购,实行统一管理。

1.6 鼓励各种社会主体经营林业,培育林权流转市场。凡有能力的城镇居民、下岗职工、公司法人等各种社会主体可以通过林地、林木流转取得林地使用权及林木所有权,成立或组织林业管护经营组织,从事林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在税费征收、林业贷款、林业投资、技术支撑、财政补贴、林业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享受与国有林业单位同等待遇。

2 主要做法

防止转户后对承包林地的经营管理出现真空状态,造成林地生态功能降低甚至破坏的情况发生,各级林业部门须进一步加强监管工作。一是加强与户改部门和乡(镇)、行政村的信息交流,及时掌握村民转户情况和林权处置情况,做好林权流转管理登记工作。二是加强林地管护和经营履约情况和检查验收工作,严格执行林地管护经营政策。三是加强诚信履约宣传教育,积极引导林权流转和委托管护,严厉打击损害林地林木的行为。

3 群众对户改林业配套政策的诉求与主张

一是林业投融资配套政策不完善,林业从金融机构融资仍然困难。主要表现为林业发展开发的金融产品不多,特别是与林业生长周期相适应的长期贷款项目缺乏,融资成本较高。二是森林采伐管理制度突破难。目前我国实行森林采伐计划限额制度,林农不能享有充分的处置权。在《森林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未修改之前,难以有较大突破。三是政策性森林保险制度尚未建立,森林抗风险能力低。由于缺乏政策性森林保险,林农遇到天灾人祸,得不到补偿,使生产恢复难。四是林业产权流转不畅。

4 下一步工作应当采取的措施

建议国家尽快出台森林资源流转办法,建立森林资产评估制度,为林农和林业经营者提供森林资源流转平台。林权明晰后,林地林木成为可以转包、出租、转让、互换、入股、抵押等活的资产,林权流转大量出现。如何规范流转行为,做好林权流转过程中的登记管理,目前各地都是自行探索,急需出台全国统一的办法,避免林权流转出现混乱。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2006年底就下发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暂行规定,对评估机构和专家进行了规范,但至今仍未批准评估人员,致使各地从事林木资产评估的合法、合规性受到质疑。

完善森林资源抵押贷款配套政策,着力解决林业融资难问题。由于林业生产周期长,需要长期持续投入才能得到回报。因此,只有推进林业融资体制改革,开展以林业小额贷款为重点的林权抵押贷款,才是林业融资的一条必由之路。

要加大对林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建立造林、抚育、保护、管理投入补贴制度,对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林木良种给予补贴,对森林抚育、育苗给予扶持等惠林政策,要落实资金来源,出台具体的操作办法。

参考文献:

[1]秦忠文.立足省情 解放思想 全面推进海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J].热带林业,2008(12).

[2]吴晓平.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几个重要环节[J].浙江林业,2008(11).

[3]贾治邦.认真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 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J].林业经济,2008(11).

4.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 篇四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执行和适用情况

检查评估报告

编写人: 刘 信平

审核人: 南 中 斌

批准人: 张 荣 喜

批准日期:2013-1-15

宿迁中建混凝土有限公司

公司概述

江苏恒生塑业有限公司,前身为长兴恒生塑料厂。公司成立于2003年,注册资金500万元,实际投入2000万元;公司位于宿迁经济开发区伟业路2号,拥有员工四十余人,公司拥有雄厚的资金、专业的人才和技术资源,具有先进的现代化企业经营理念。公司专业生产各种规格的电动车用蓄电池塑料外壳。经历市场风雨,企业不断壮大,现已形成年产蓄电池塑料外壳400万套的生产能力。2009年10月份,通过整体收购的形式,在江苏省宿迁市成立了江苏恒生塑业有限公司。

企业的竞争是文化的竞争。公司一直秉承着:“持诚信互利共荣,以厚德载物”的文化理念,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您的满意,是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公司本着“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宗旨,按“完善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满足用户需求,树立恒生信誉”的质量方针和要求,制定企业标准、健全规章制度、完善质量体系、提高员工素质。

公司以“务实、创新、团结、高效”为经营理念,用科学的管理、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为宿迁的经济的发展贡献全部力量。

一、检查和评估目的为了公司一年来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程的执行情况和适用性,不断改进管理方式,完善管理制度,做到持续改进,实现源头防范的目的。

二、检查评估依据

1、GB/T28001-2001、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程序文件—《合规性评价管理程序》。

2、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

3、适用的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安全管理情况、监视与测量记录等。

三、评价范围

1、报告涉及的主要安全法律、制度规程标准。

2、报告涉及公司以上所列的危险危害因素。

2、报告涉及的场所:体系内各单位产生设施、设备。

3、报告涉及安全的法律、法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

4、公司安全法律制度执行和适用情况检查评估领导小组

组长:钱永胜

组员:钱林胜、柏敏杰、张小格、徐斌、臧安国、张家荣、母军

四、安全法律、制度规程执行及适用情况调查

(1)安全法律、制度规程获取情况

通过政府职能部门、网络、书店等获取收集涉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目前执行的安全管理制度、生产责任制、操作规程。

(2)安全法律、制度规程执行情况调查

通过查阅各种资料、记录和现场查看,公司存在以下问题:

 主要负责人没安全资格证。消防意识不到位。应急救援预案缺少。标志、标识缺少。

五、安全制度规程适用情况调查

1、安全制度规程充分性检查

目前公司的各种安全管理文件,基本覆盖安全生产管理各个方面,但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的要求,部分管理制度如安全目标管理、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管理、安全投入管理、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建设项目安全“三同时”管理、施工和维修安全管理、安全标志、劳动防护用品(具)

和保健品管理、安全绩效评定管理等制度需要补充修订。

根据公司的生产特点,公司运营转型及公司的生产结构调整,相关安全管理制度也持续改进。

2、安全制度规程适用性检查

检查组对属于公司的安全管理和安全规程内容进行了全面检查,基本上内容符合实际情况,可继续使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修订。

六、检查评估结论:

江苏恒生塑业有限公司对各种安全法律法规制度规程遵守情况良好,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基本适用,但部分安全生产制度、职责、规程需要修订。

5.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 篇五

为评价公司安全标准化系统的实施情况、认识不足和需要改进事项,确保安全标准化运行管理的质量。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1、评审组组成及职责

(1)安全标准化系统评审组由公司高级管理层、各部门及车间、内审员组成。

(2)安全部负责制定管理评审计划,报总经理批准实施,管理评审会议由总经理负责主持。

2、评审的主要内容

(1)标准化同覆盖范围的充分性

(2)实施标准化系统的资源(人、财、物、技术)的保障情况;

(3)现场人员职责的合理性;

(4)员工和相关方抱怨;

(5)以前评审的跟踪结果;

(6)事故统计分析;

(7)纠正与预防措施制定及实施有效性;

(8)目标和指标完成情况;

(9)影响标准化系统的变化;

(10)评审监测与检测记录。

3、评审的频率

管理评审按《安全标准化系统评审计划》进行,一般一年一次

4、评审的结果

根据评审结果,拟定评审报告。评审报告应具备的主要内容有:(1)标准化系统的效力;

6.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 篇六

一、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获取情况检查

通过职能部门等获取收集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识别出公司适用的安全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并制定出符合法规和标准的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二、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制度、规程执行情况检查

公司对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和安全制度规程的执行情况良好,主要体现在:法律法规和标准由归口部门定期维护和管理;安全生产委员会依据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健全了安全管理机构和管理网络,设立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完善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等;制定了各种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各种应急物资配备充足到位,定期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对新入厂员工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并开展全员安全上岗培训,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活动。

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安全制度和规程的适用性检查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由归口部门人事行政部负责日常维护管理,所收集和识别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在我司生产经营和安全管理活动是适用的,未出现不适用的情况,满足公司安全管理需要。

目前,公司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齐全,覆盖安全生产管理各个方面,内容符合公司实际情况并满足运行的需要。

四、评估结论:公司对安全法律法规、标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执行情况和适用性都良好,满足公司经营生产和安全管理的需求。

7.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 篇七

安全生产执行效果是指以人为本, 坚持“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的方针, 贯彻安全生产战略意图, 完成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及健康的安全的实际操作能力。安全生产执行效果是推动企业安全生产工作顺利进行的有力武器, 是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关键因素。执行效果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没有安全生产执行效果, 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只能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无法改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薄弱的现象。

企业领导虽然重视安全生产, 在各种场合都强调要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确保安全生产, 但是实际到项目部的管理上却是“安全说起来重要, 做起来次要, 忙起来不要”, 不愿意对安全生产管理投入资金, 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没有得到落实。项目部施工往往是将工作进度和成本控制放在第一位, 而把安全、质量放在最后, 这与我国安全生产方针是背道而驰的, 导致安全工作没有得到落实, 安全生产管理流于表面, 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有力的安全生产执行效果。

2 分析项目部安全生产制度执行效果不足的原因

项目部是安全生产管理的责任主体, 安全生产执行效果不容乐观。由于项目部是在一定的时间内, 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 项目部的领导层主要是以完成生产任务为主要目的, 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忽略安全生产管理。不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不掌握安全技术规程、不规范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对上级安全生产管理部门下发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不认真学习领会, 对安全生产检查总是在敷衍, 导致项目部本身基本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改变, 安全生产执行效果中断。

2.1 项目部管理层存在问题

(1) 项目部在接到公司的某一项安全生产活动的指示后, 不认真学习领会指示精神, 不能真正理解执行该项活动的目的和意图, 而是大笔一挥交到安质部门办理。不能有效地将活动指示精神布置到管理层和执行层, 造成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在执行过程中打折扣。疏于对安全生产的管理, 使得少数员工责任心不强, 安全意识淡薄, 存有侥幸心理, 习惯性违章现象难以消除。项目部的管理层和其他部门都普遍认为现场的安全管理和监控工作只是安质部门的事, 在现场看到违章违规现象就熟视无睹了。项目部的安全员也只是看到表面现象, 做表面文章, 从而是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执行效果下降。

(2) 个别项目部制定了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但仅仅是履行了文件的管理程序,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没有根据项目部的自身安全隐患和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情况来制定, 或者从其他项目部直接拿过来, 可操作性和针对性不强。从而造成许多制度无法正常、迅速地执行, 致使安全生产制度只是静静地挂在墙上, 而执行效果下降。

(3) 项目部主要领导对某项安全生产的新制度或新规定、或是某项安全生产活动不了解掌握, 只是在文件上做个批示, 也不做出具体的策划和指示, 导致这些新制度、新规定或是安全生产活动在执行和开展的过程中走样;加上部门职能人员在履行新制度、新规定、开展安全生产活动中遇到问题, 不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 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有效的解决;再加上各部门之间缺乏及时、全面的沟通, 从而对安全生产制度的执行效果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从而执行效果下降。

(4) 项目部领导在安排工作以后, 往往不注重跟踪检查落实的情况, 发生问题后, 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从而导致安全生产制度的执行效果下降。

(5) 项目部领导不重视对施工队伍的管理, 认为施工队伍的管理是包工头的事, 所以造成班组安全活动缺乏针对性, 不能解决实质性的问题, 甚至班组的安全活动记录是虚构的, 把安全活动当成一种负担。施工队伍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和“三工安全”制度 (工前安全讲话制度、工中安全检查制度、工后讲评安全制度) 流于形式, 班组的安全管理工作甚至出现真空状态。

2.2 项目部作业层存在的问题

(1) 项目部式的生产方式最大的特点是产品固定, 人员流动。项目部施工队伍中绝大多数施工人员是来自农村的农民工, 他们不但随着工程流动, 而且还根据季节的变化 (麦收、秋收) 进行流动, 施工队伍的人员始终处于动态。这就给安全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2) 项目部的工作环境都是在露天作业和繁重的体力劳动, 有的项目部所处地区的天气环境也比较恶劣。混凝土作业又是以手工操作为主, 体力消耗大, 导致操作人员注意力不集中、违章操作的现象十分普遍, 安全隐患多。

(3) 施工人员安全意识薄弱, 大多数施工人员是放下锄头就来项目部施工, 没有经过系统的安全教育培训, 项目部的岗前安全培训也是流于形式, 我们在对农民工进行岗前安全培训过程发现有的人甚至是文盲。习惯性违章非常严重, 有的农民工虽知道是违章作业, 但是确实心存侥幸、冒险蛮干, 农民工安全意识的提高是项目部安全生产管理中必须解决的难题。

(4) 特种作业人员不能持证上岗, 在我们的施工过程中需要电工、电 (气) 焊工、龙门吊司机、司索工、司炉工、水质处理工、叉 (铲) 车司机等特殊工种。特种作业人员必须要持证上岗, 但是多数项目部不能做到这一点。这就造成非常大的安全隐患。

3 提高企业安全生产制度的执行效果

安全生产事关企业员工的生命、企业的发展, 是员工的根本利益所在。在大力提倡“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今天, 安全生产工作尤其重要。本人曾在项目部担任安质部部长, 后因工作需要调到公司安质部工作, 于2008年9月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根据这几年在项目部和公司安质部的心得认为, 企业提高安全生产制度执行效果度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做起。

3.1 领导重视是提高安全生产制度执行效果的关键

安全生产是一把手工程, 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把手的重视程度也反映了一个单位的安全工作理念, 首先要提高管理者的安全意识。如果领导不重视安全生产工作, 那么就会出现安全生产说起来重要, 做起来次要, 忙起来不要的现象。项目部只重视进度、质量、成本控制等, 而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最后, 从而忽视了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 使得安全生产工作难以开展。因此只有项目部的领导高度重视, 真正的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第一位, 认真贯彻“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的方针, 扎扎实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把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及相关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作为提高安全生产制度执行效果的关键, 安全生产工作才能顺利开展, 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才能有效地执行, 才能确保施工的安全。

3.2 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提高安全生产制度执行效果的关键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要求, 所有的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作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核心, 其明确了各职能部门和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 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位是安全生产执行效果的关键。责任落实不到位、有制度不执行和执行不严都同样等于零, 在执行制度方面, 关键在于认真负责, 在于不折不扣, 这样才是严格。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关键在领导、重点在现场、要害在一线岗位、主体在全体员工, 而贯穿于其中的就是安全生产责任制能不能落实。公司在每年的职代会上, 都与项目部签订《安全、质量责任书》, 就是要把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岗位、每名员工, 确保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防范措施落实到位。总而言之, 在安全生产管理上, 就是要突出强化执行效果问题, 做到不因简单而松懈, 不因熟悉而麻痹, 严格责任制落实、严格规章制度、严格操作规程, 这才是提高安全生产执行效果的根本。

3.3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是每一个项目部永恒的课题, 是安全生产重要基础工作之一, 是提高安全生产执行效果的必要内容。首先是做好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的安全培训, 提高管理者的安全意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以及新颁布的《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的相关规定:“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法律法规要求必须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进行考核的, 须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特别是项目部的管理层应当认真并主动参加安全培训, 并应当取得任职资格。

从人的因素看, 员工的安全素质是保障安全生产的关键。项目部分别在各个时期 (项目部成立之初、员工转岗、春节长假后复工前) 都在认真做好员工的上岗前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严格执行“先培训后上岗”和岗前安全技术交底制度。一是学习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包括: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知识、有关事故应急救援和撤离的知识。二是学习相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三是学习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为保证安全教育和培训的质量, 所有参加安全教育和培训的员工都必须经过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作业。

同时在施工前做好安全技术交底, 安全技术交底做到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按照预制桥梁的生产工序, 将安全技术交底交到每一个班组、每一个工序、每一名作业人员, 真正做到“横到边、纵到底”。确保每一名作业人员都懂得从事该工序存在危险有害因素、安全技术操作内容以及应对紧急情况所应采取的应急措施, 所有的作业人员施工前都必须要经过安全技术交底方能上岗工作。安全教育培训以及有针对的安全技术交底是提高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效果和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的重要手段之一。

3.4 加强安全监督检查和监管力度, 使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有序可控

安全检查是安全管理的常用工作方法, 也是预防事故、发现隐患、指导整改的必要工作手段。检查的目的就是要辨识和查处施工现场存在的或可能出现的各种相关危险因素, 确认危险状态, 提出消除或控制这些危险因素的要求和方法。在各项目部都设置了安全生产总监、专兼职安全员, 在农民工队中设置了群众安全监督员。在生产过程中, 有效地遏制了“三违”现象的发生。

加强安全监督检查, 认真执行安全生产奖惩制度。项目部都要制定具有可操作安全生产奖罚细则, 加强对施工现场各岗位、各工序的习惯性违章的检查, 对不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和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的行为, 要严格按照相关的奖惩制度进行处罚。既做到有章可循, 严格管理, 也要有奖有罚, 每发现一起违章行为, 一定严肃处理, 绝不徇私。

安全生产制度的执行效果是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基础, 没有良好的安全生产执行效果, 施工现场将会是一片混乱, 安全隐患无人排查, 重大危险源无人辨识, 加大了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最终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使企业失去社会信誉, 同时也会失去市场。在如此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一起安全生产事故将会给企业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天条”, 企业中的任何人触犯了都要受到惩罚。近期铁道部开展的“铁路工程质量五条红线”和“铁路工程安全三条红线”就是铁路施工的安全质量的“天条”。

4 结语

8.浅论强化电力安全管理的执行力 篇八

关键词:电力企业;执行力;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D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8-0131-02

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指的是电力企业员工和各个部门对于电力安全管理工作的执行能力和水平,也是组成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随着近年来我国电力企业的迅速发展壮大,电力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得到了广泛的重视,然而,电力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影响因素仍然较多,所以,电力企业通常被定位为高危行业,如果安全管理措施应用不当,则会对员工自身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甚至会给整个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和人员损失。由此可见,提高电力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的执行力,避免发生违章指挥、违章作业问题,对于整个电力系统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第一,电力安全管理工作考核制度不合理。与电力安全管理系统相配套的考核制度会对整个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产生直接影响,然而,大部分电力企业均未认识到考核制度的重要作用,也未对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考核评定,即使建立了考核制度,也未能严格执行和贯彻,仅仅通过大力度的惩罚措施进行监管,不仅无法达到应有的管理作用,还会加大员工的心理负担,长此以往员工难免会产生抵抗情绪,最终影响正常工作,带来负面效应。

第二,现有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现阶段,部分已经建立安全管理制度的电力企业也未能切实有效地贯彻落实相关规定,或是制度执行力度不足,这就导致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企业管理人员对于安全管理执行力重要性认识不足,容易忽略管理过程中的细节问题,未严格惩罚违章操作人员,因而制度震慑效果较差。另一方面,部分电力企业缺乏系统有效的安全培训制度,或是培训力度不足,尽管多次组织培训,但并未达到应有的效果,在具体工作过程中也未能有效贯彻岗位责任制度。

第三,在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理解方面存在差异。近年来,我国逐步建设起了较为完善的电力安全管理技术规范,然而,相关规范的执行与理解仍然是薄弱环节,各种技术规范和制度的惩罚力度较弱,部分电力企业员工队伍安全管理制度的认识也存在较大偏差,由此所导致的电力安全事故发生率较高。

2 强化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有效途径

第一,强化电力安全管理考核制度。一方面,要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度。岗位责任制度的贯彻执行是提高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重要基础。只有严格查处各类违章、失职和失责行为,切实将员工个人利益与岗位责任融合为一体,才能够最大限度强化工作人员对于安全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与理解,从而保证制度规范的有效贯彻。另一方面,还行建立和实施全面的奖惩制度。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安全管理制度的强化以及安全管理氛围的形成,还依托于名誉和经济等全方位的奖惩制度,对于员工的积极行为予以估计,使其不断强化,最终形成一种自然的执行力。因此,各个电力企业应充分认识奖惩制度的重要作用,及时奖励安全工作绩效突出的员工,适当惩罚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的员工,建立积极典型,实施正确引导。同时,电力企业还应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增强监管力度,做到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根据以往的电力安全管理经验,及时有效的监督措施是电力安全管理的核心环节,强有力的监督管理有助于及时发现和处理电力企业管理中存在的种种不足和问题,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督促工作人员改进自身行为。这就要求各个电力企业要在各岗位设置专门监督人员,从而及时发现薄弱环节,提高安全管理执行力。

第二,提高电力安全管理制度执行力度。建立健全人员执行力强化的基本保障在于完善全面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因此,电力企业应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设计和实施一套系统有效的安全管理责任制度,明确落实岗位工作人员安全生产责任,提高监督管理力度。电力企业安全管理总负责人应为企业主要责任人,各个工作人员根据岗位不同承担相应责任,避免发生相互推诿责任的现象,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根据《电力企业安全生产职责规范要求》的有关规定,在企业内部层层分解安全生产责任,保证所有部门和员工完全明确自身安全生产职责,建立立体的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做到层层有人管,级级有人抓,从而整体提高员工安全管理责任意识,充分体现每个人在安全管理系统内部作用和价值,提高员工安全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细化电力安全管理业务流程,保证每一业务流程均与相应的管理职责相互对应,逐步优化和细化业务流程,并以此为动力强化员工安全管理执行力。

第三,深化电力企业管理者对安全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一方面,要在企业内部打造一种强化执行力的氛围,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指的是在长期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能够体现本企业特征的,员工认可并主动遵守的行为规范和思想倾向。目前,因为多数电力企业缺乏成熟的企业文化,导致员工未形成对于安全管理工作的正确认识,思想松懈,最终造成安全管理工作弱化、安全工作偏离重点、安全管理基础不牢固等问题,并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率有回升趋势。另一方面,电力企业应定期组织员工接受安全培训和教育。作为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和重点,人员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应得到企业的充分重视。电力企业应通过专业化的安全培训,深化员工的安全意识,做好安全控制工作,做到安全管理与专业管理有机结合。同时,定期组织监督员深入岗位内部,对员工开展技能考核,并进行深入交谈,及时发展和处理员工思想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大限度降低思想松懈所致安全事故发生率,深刻认识安全管理工作的积极意义,最终促进电力安全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忠东.论对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问题管理的研究[J].管理锦囊,2013,(2).

[2] 袁平.电力施工企业如何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执行力[J].低碳世界,2013,(2).

[3] 张珂,杨震,余中东.新时期我国电力企业发展之道——电力安全管理[J].电力技术,2010,(19).

[4] 翁治江.如何有效开展电力安全生产大检查[J].电力安全技术,2008,(9).

[5] 林建昌.电力安全生产“保证与监督”两大体系思考[J].农村电工,2008,(7).

[6] 漆林.当前电力企业安全监察的现状及理论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

上一篇:湘潭市项目建议书下一篇:小学三年级语文《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精选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