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有机化学教案

2024-07-16

中级有机化学教案(精选8篇)

1.中级有机化学教案 篇一

中级无机化学教案 一 教学重点

重点讲解第一章、第二章、第七章、及第九章,其中第九章因与普通无机化区别较大,在考题中所占比例小,稍微了解即可。二 教学难点

难点主要在于第一章中的分子轨道理论及VSEPR,第七章的晶体场理论,过渡金属化合物的电子光谱,最后一章的EAN规则及其应用。三 教学内容

(一)引言 介绍本次考试试题结构: 填空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回答问题(共8小题,1-4题每题6分,5-8题每题9分,共60分)2 本次考试重要考察范围为

第一章原子、分子及元素周期性,第二章酸碱和溶剂化学 第 七 章d区过渡元素(I)—配位化合物 第 九 章有机金属化合物 簇合物 其中第九章为补充内容,考察量较少

(二)知识串讲

第一章 原子、分子及元素周期性 要求掌握: Slater规则计算电子的屏蔽常数 了解电负性的几种标度,理解环境对电负性的影响和基团电负性的概念 3 键参数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分子对称性知识 4 单质及其化合物的一些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还要特别注意 掌握周期反常现象的几种表现形式及合理解释 一 原子的性质 Slater屏蔽常数规则

 将原子中的电子分组

(1s);(2s,2p);(3s,3p);(3d);(4s,4p);(4d);(4f);(5s,5p);(5d);(5f)等

 位于某小组电子后面的各组,对该组的屏蔽常数=0,近似地可以理解为外层电子对内存电子没有屏蔽作用;

 同组电子间的=0.35(1s例外,1s的=0.30); 对于ns或np上的电子,(n-1)电子层中的电子的屏蔽常数=0.85,小于(n-1)的各层中的电子的屏蔽常数=1.00; 对于nd或nf上的电子,位于它左边的各组电子对它们的屏蔽常数=1.00。电负性

电负性  表示原子形成正负离子的倾向或化合物中原子对成键电子吸引能力的相对大小(并非单独原子的性质, 受分子中所处环境的影响)。有多种不同定义方法,定量标度也各不相同 ① 原子的杂化状态

原子的杂化状态对电负性的影响是因为s电子的钻穿效应比较强,s轨道的能量比较低,有较大的吸引电子的能力。所以杂化轨道中含s成分越多,原子的电负性也就越大。② 键联原子的诱导作用

一个原子的电负性可因受周围原子诱导作用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例如,在CH3I中的碳的电负性就小于CF3I中碳的电负性。其原因在于,F(3.98)的电负性远大于H(2.2),在F的诱导作用下,CF3I中C的电负性增加,甚至超过了I(2.66)。结果使得在两种化合物中C-I键的极性有着完全相反的方向 二 共价键分子的成键理论 2.1 几种典型分子轨道

轨道:原子轨道头对头方式重叠构成分子轨道。

重叠的电子云呈园柱型对称分布于键轴,s-s、s-p、px-px都可构成重叠。轨道:原子轨道以肩并肩方式重叠构成分子轨道。

分子轨道电子云对称分布于通过分子键轴的平面, py-py和pz-pz都可构成重叠。2.2 几种简单分子的分子轨道能级图

O2和N2代表了第二周期同核双原子分子的两种类型。

O2 N2

其中O2和F2属于O2分子轨道的类型,这种类型的特点是s、pz能量差较大,不会产生s-pz相互作用,此时z的能量低于x和y;

异核双原子分子(CO和NO)1 C原子的2s和一条2p轨道进行sp不等性杂化,O原子的2s和

1条2p轨道也进行sp不等性杂化,各形成2条sp不等性杂化轨道,然后这四条sp杂化轨道再组合成4条分子轨道,即1条成键的4,1条反键的6,2条非键分子轨道3和5。C和O各自未参与杂化的两条p轨道进行肩并肩重叠组合成2条成键的分子轨道和2条反键的分子轨道。结果,在CO分子中形成了一条(4)和2条键(1),键型和N2分子相同。2 N、O两元素的价电子总数为5+6=11,依次填入分子轨道, 显然, 最后一个电子填在反键上, 不成对, 因此, 在NO的分子中有一条键, 一条2电子键, 一条3电子键。

键级=(6-1)/2 =2.5 由于有成单电子,NO分子具有顺磁性, 可以自聚合成为N2O2 双聚分子。而且也可预料, NO易失去一个电子成为NO+,NO+离子有二条2电子键,一条键,键级为3,成键能力显然比NO高。

三 价电子对互斥理论(VSEPR)3.1 价电子对互斥理论(VSEPR)基本要点为

(1)ABn型分子或基团中,如果中心原子A的价电子层不含 d电子(或仅含d5或d10时), 则其几何构型完全由价层电子对数所决定.(2)价电子对(VP)包括成键电子对(BP)和孤电子对(LP)VP=BP+LP 其中 BP(成键电子对)=键电子对数(不计键电子)=中心原子周围的配位原子数 LP* =[中心原子的价电子-配位原子的单电子

的总和±离子的电荷(负电荷取+,正

电荷取-)]/2 * 若算得的结果为小数,则进为整数。

(3)由于价电子对之间的库仑斥力和保利斥力,使价电子对之间的距离应保持最远。

因此, 中心原子价电子对数与价电子对的排布有以下关系:

直线 三角形 正四面体 三角双锥 6 7 8 正八面体 单冠八面体 四方反棱柱

(4)根据价电子对的排布确定分子的空间构型(分子的构型是指成键原子的空间几何排布,亦即成键电子对的空间排布)。

(5)如果一个分子有几种可能的结构,则须确定谁是最稳定的结构。

确定稳定结构的原则是:

① 对仅含BP、LP的分子,其斥力顺序是: LP-LP > LP-BP > BP-BP

② 对含有多重键的分子,则

叁-叁>叁-双>双-双>双-单>单-单

③ 在ABn型分子中,成键电子对间的斥力随配位原子B的电负性的增大而减小。随中心原子A的电负性的增大而增大。

④ 中心原子周围在最小角度的位置上斥力大的电子对数目越少其结构越稳定

例 ① XeF4,Xe:价电子数为8,四个 F 各有1个单电子, BP=4,LP=(8-4³1)/2=2,VP=4+2=6,价电子对在空间按八面体排布,分子有两种可能的排布方式:

3.2 影响分子键角大小的因素 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与键角的关系

轨道最大重叠原理要求,有利的成键方向是杂化轨道的空间取向。如果用 b 表示成键的杂化轨道,L表示由孤对电子所占的杂化轨道,则夹角大小顺序为∠L ,L > ∠L ,b > ∠b ,b 2 中心原子孤对电子对的数目

对中心原子上的孤对电子对键角的影响的解释:

(1)孤对电子含s电子成分多,其电子云比成键电子对更肥胖;

(2)孤对电子只受中心原子一个核的吸引,它集中在中心原子核的周围。孤对电子对对邻近电子对将产生较大的斥力, 迫使键角变小。受孤对电子排斥使键角减小的其它例子

a sp3d杂化的SF4电子对呈三角双锥排布,有一对孤对电子排在赤道平面, 它排斥其它键, 使平面上的另两个键角不是120°, 而是小于120°, 而上下两键已不再与平面垂直, 夹角小于180°;

b 还有BrF3 , T形分子构型, 由于在电子排布的锥底平面上有两对孤对电子,使上下两键已不再与平面垂直,变成86.5°;c IF5,四方锥,键角也减小。

d 再比较一下NO2+、NO2、NO2-的键角也可以看出,NO2+没有未成键电子,在NO2上有一个未成键电子,NO2-有两个未成键电子,单个未成键电子所产生的斥力比孤对要小,所以它们的键角分别为180°、132°、115°。3 多重键

多重键所包含的电子较多, 斥力较单键大,结果是使分子内包含多重键的夹角增大,单键间的夹角变小,如 OC(NH2)2,sp2杂化,正常为120°,由于双键C=O斥力大,使∠NCO扩大至126°, ∠NCN=108°。4 电负性的影响

在ABn型分子中, 当原子B电负性减小时, A-B间的成键电子将愈来愈偏向A, 从而增加成键电子对间的斥力, 键角将增大。5 p-d 键

第二周期元素的氟化物键角小于相应氢化物,其它周期元素则有相反的规律 四 单质及其主族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周期性递变规律 重点在于主族元素化合物的周期性性质 1 氯化物的水解作用

主族金属元素的氯化物, TlCl难溶于水, PbCl2的溶解度较小,其余的二元氯化物都易溶于水。其中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氯化物(除LiCl、BeCl2及MgCl2外)溶于水, 在水中完全电离而不发生水解;其他金属及Li、Be、Mg的氯化物会不同程度地发生水解。一般水解是分步进行的,有些金属在水解时生成的碱式盐在水中溶解度很小,可沉淀出来: SnCl2+H2O=Sn(OH)Cl↓+HCl SbCl3+H2O=SbOCl↓+2HCl BiCl3+H2O=BiOCl↓+2HCl 非金属氯化物,除CCl4和NCl3外均强烈水解生成二种酸: SiCl4+4H2O=H4SiO4+4HCl PCl3+3H2O=H3PO3+3HCl NCl3的水解产物是一种酸和一种碱: NCl3+3H2O=NH3+3HOCl CCl4难水解。关于主族元素氯化物的水解大致可归纳出以下几条规律:

① 正离子具有高的电荷和较小的半径,它们对水分子有较强的极化作用,因而易发生水解;反之,低电荷和较大离子半径的离子在水中不易水解。

② 由8(2)、18到18+2电子构型的正离子,离子极化作用依次增强,水解变得容易。

③ 共价型化合物水解的必要条件是中心原子必须要有空轨道或具有孤电子对。④ 温度对水解反应的影响较大,是主要的外因,温度升高时水解加剧。

⑤ 不完全亲核水解的产物为碱式盐[如Sn(OH)Cl、BiOCl],完全亲核水解的产物为氢氧化物[如Al(OH)3]或含水氧化物、含氧酸(如H2SiO3、H3PO4)等,这个产物顺序与正离子的极化作用增强顺序一致。低价金属离子水解其产物一般为碱式盐,高价金属离子水解产物一般为氢氧化物(或含水氧化物),正氧化态的非金属元素的水解产物一般为含氧酸。

⑥ 水解反应也常伴有其他反应,如配合: 3SnCl4+3H2O SnO2·H2O+2H2SnCl6 除碱金属及碱土金属(Be除外)外的大多数主族金属的氯化物皆能与Cl-形成配合物离子。如SnCl62-,PbCl42-,BeCl42-,AlCl4-,AlCl63-,InCl52-,TlCl63-,SnCl3-,PbCl62-,SbCl6-及BiCl52-等。根据水解机理可以判断水解产物

上述SiCl4是中心原子具有空轨道的例子,发生的是亲核水解反应。水分子中的氧原子上的孤对电子首先进攻中心原子Si的空d轨道,SiCl4作为电子对的接受体接受来自水分子的电子并生成一个配位中间体SiCl4(OH2),其中心原子Si的杂化态由sp3变为sp3d,而后脱去一个HCl分子,变回sp3杂化态;然后再发生类似的亲核水解,逐步脱去氯原子生成Si(OH)4水解产物:亲电水解产物的特征是产物的中心原子直接与氢原子成键NCl3+3H2O=NH3+3HOCl PCl3是中心原子既有空轨道(d轨道, 可以接受孤对电子进攻)又有孤电子对(可以接受质子的亲电进攻),加上PCl3中配位数仅为3,远远未达到第三周期最大的配位数6这一数值,所以PCl3可以同时发生亲核水解和亲电水解反应:PCl3的在第一步发生亲电水解后,不再具有孤对电子,其后只能发生水分子的亲核进攻,其间也发生了构型转变及键的断裂与消去的能量变化过程。PCl3水解的产物是H3PO3。PCl3+3H2O=H3PO3+3HCl CCl4难水解,是因C的价轨道已用于成键且又没有孤电子对之故

NF3的分子结构与NCl3同,其中N原子也是采用sp3杂化轨道成键,其上有一对孤对电子。然而,1 由于F原子的电负性较大,使得NF3的碱性(给电子性)比NCl3小,因而亲电水解很难发生;

由于N是第二周期元素,只有4条价轨道(没有d轨道),不可能有空轨道接受水的亲核进攻;

N-F键的键能比N-Cl键的键能大,不容易断裂。

这些原因决定了NF3不会发生水解作用。

综上可见,在涉及卤化物的水解时,除了要考虑热力学因素外,通常还要注意卤化物中心离子的结构和特征。如

属于第几周期?

最大配位数为几?

有无孤对电子?

有无空轨道?

发生什么机理的水解?

水解过程能量的变化即键能大小?

有无动力学控制因素?等。五 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

一种元素的不同氧化态物种按照其氧化态由低到高从左到右的顺序排成图式,并在两种氧化态物种之间标出相应的标准电极电势值。这种表示一种元素各种氧化态之间标准电极电势的图式称为元素电势图,又称拉蒂默图。

(1)判断元素各种氧化态的相对稳定性(判断是否能发生岐化)对某一元素,其不同氧化态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相邻电对的标准电极电位值。若相邻电对的φθ值符合φ右θ>φ左θ,则处于中间的个体必定是不稳定态,可发生歧化反应,其产物是两相邻的物质。

(2)求未知电对的电极电势

利用Gibbs函数变化的加合性,可以从几个相邻电对的已知电极电势求算任一未知的电对的电极电势。

(3)判断元素处于不同氧化态时的氧化还原能力

根据某一电对的电极电势越大,则氧化态物质的氧化能力越强,相应的还原态物质的还原性越弱的原理。

(4)计算歧化反应进行的限度

歧化反应进行的限度可以由反应的平衡常数得到判断。

如,根据碱性介质中氯元素的电势图

可知Cl2可发生歧化反应。歧化产物既可能是ClO-和Cl-,也可能是ClO3-和Cl-。对于反应

Cl2+2OH-=ClO-+Cl-+H2O Eθ=φθ(Cl2/Cl-)-φθ(ClO-/Cl2)=1.358-0.40=0.958(V)根据 lgKθ=nEθ/0.0591

可算出反应的平衡常数 Kθ=1.6³1016 而对于Cl2的另一歧化反应

Cl2+6OH-=ClO3-+5Cl-+3H2O Eθ=φθ(Cl2/Cl-)-φθ(ClO3-/Cl2)=1.358-0.48=0.878(V)Kθ=1.9³1074 说明后一个歧化反应的趋势更大。(5)对氧化还原的产物作分析判断 六周期反常现象(Periodic Anomalies 6.1 氢的不规则性问题 氢的原子序数为1,电子结构1s1,碱金属电子结构ns1,均可作为还原剂。说明氢与碱金属的类似性。

然而,氢与碱金属的差别十分大,这用不着多说。但从获得1个电子就能达到稳定的稀有气体结构看,氢应与卤素类似。确实氢与卤素一样,都可作为氧化剂。若将 H 的电子结构视为价层半满结构,6.2第二周期元素的特殊性

总之, 第二周期元素与同族其他元素在性质上出现变化不连续的现象,却与第三周期斜对角元素相似。这被称为对角线关系或对角线相似

例如:为什么第二周期与第三周期同族元素性质明显差异?探讨其原因,有:(1)第二周期元素在成键时只限于使用s和p轨道(以s-p的杂化轨道成键);第三周期元素还可使用3d轨道(如sp3d、sp3d2、sp3d3„„杂化轨道)成键, 共价数前者最大为4,后者出现5、6、7 „„等

(2)第二周期元素作中心原子时,只以键同其他原子键合,而第三周期元素和更重元素除生成键外,还能生成p-d 键。如 SO42-中,S、O之间除生成S→O外,还因O原子上有2p孤对电子,而中心 S 原子有空 d 轨道,在对称性匹配条件下(如2pz-3dxz)可重叠生成p-d 键,这样,-键的生成使S-O键的键长比正常的单键

6.3第四周期非金属元素(As、Se、Br)最高价态的不稳定性 1 PCl5、SbCl5稳定,AsCl5难制取 2 SO3、TeO3较稳定,SeO3易分解 Br(Ⅶ)的化合物虽已制得,但其氧化性大 Br(Ⅶ)的化合物虽已制得,但其氧化性大于Cl(Ⅶ)和I(Ⅶ)的氧化性

As、Se、Br高价不稳定是由于其电子层中出现了3d电子亚层,3d电子的屏蔽常数为0.93,不能完全屏蔽一个核电荷,从而使这些元素的有效核电荷较大,为达最高氧化态所需激发能不能

被总键能的增加所抵销 6.4 惰性电子对效应

p 区过渡后金属元素,Ga、In、Tl;Ge、Sn、Pb;As、Sb、Bi等中的ns2电子逐渐难以成键,而6s2又更甚。这被称为惰性电子对效应。

第二章 酸碱和溶剂化学

(一)要点掌握 酸碱概念

路易斯电子酸碱理论及HSAB规则 质子酸碱和质子溶剂

溶剂化学

水合焓 非水质子溶剂体系(酸性质子溶剂 碱性质子溶剂、亲核质子溶剂 类水两性溶剂)非质子溶剂体系(van der Waals溶剂 Lewis碱溶剂

离子传递溶剂 熔盐体系)酸碱强度的量度

水溶液中质子酸碱的强度(影响质子酸碱强度的因素

水溶液中质子酸碱的强度 含氧酸的酸性)非水溶剂中的质子酸碱的强度

电子酸碱的强度

超酸

(二)重点:质子理论,路易斯酸碱理论,溶剂体系理论,正负离子理论 《一》

一 酸碱概念

酸和碱不能简单地分别定义为在电离时会产生H+离子和OH-离子的物质。

即使是酸,在水溶液中也不能产生游离的H+离子。

由于H+是一个裸露的原子核,其半径极小,为Li+离子半径的五万分之一,其电荷密度(e/r2)很大(为Li+离子的2.5³109倍),易与水分子的氧生成氢键。换句话说,裸露的原子核在水中是不可能稳定存在的,易被水合。1.1 Lewis(路易斯)电子酸碱理论

Lewis电子酸碱理论是一个广泛的理论,它完全不考虑溶剂,实际上许多Lewis酸碱反应是在气相中进行的。在Liwis酸碱反应中,一种粒子的电子对用来与另一种粒子形成共价键。“供给”电子对的粒子是碱,而“接受”电子对的粒子是酸。反应可以写成: A(酸)+:B(碱)A←B 显然,路易斯酸应该有空的价轨道,这种轨道可以是轨道,也可以是轨道。而路易斯碱应该有多余的电子对,这些电子可以是电子,也可以是电子: 1.2HSAS规则:Pearson提出了软硬酸碱的概念。

把Lewis酸碱分成硬的、交界的和软的酸碱。

软酸、软碱之所以称为软,是形象地表明它们较易变形;

硬酸、硬碱之所以称为硬,是形象地表明它们不易变形。

换句话说,软酸或软碱是其价电子容易被极化或容易失去的酸或碱,而硬酸或硬碱则是其价电子与原子核结合紧密且不容易被极化或不容易失去的酸或碱硬碱中的价电子结合紧密,软碱中的价电子容易被极化。硬亲硬,软亲软,软硬交界就不管。

这被称作软-硬酸碱原理。

二质子理论

2.1质子酸;任何能释放质子的物种都叫作酸,任何能结合质子的物种都叫作碱。因此,酸是质子给予体,碱是质子接受体,酸失去一个质子后形成的物种叫做该酸的共轭碱,碱结合一个质子后形成的物种叫该碱的共轭酸。

A(酸)B(碱)+ H+

质子给予体 质子接受体

式中A是B的共轭酸,B是A的共轭碱。2.2质子溶剂

某些溶剂同水一样,也能自身电离放出质子生成去质子后的溶剂阴离子。H2O+H2O H3O++OH- EtOH+EtOH EtOH2++EtO-

HF+2HF H2F++HF2- H2SO4+H2SO4 H3SO4++HSO4-

显然Brosted-Lowry的定义也适合这些溶剂。因此可将这种溶剂称为质子溶剂。

质子溶剂有一个显著的特点, 就是它们的分子中都含有H, 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作为质子给予体。三 溶剂化学

一种物种(如B)能使溶剂失去质子成为特征溶剂阴离子, 这样的物种无容置疑一定是碱。

水、乙醇、胺都能使H2SO4失去质子生成其特征阴离子HSO4-, 所以水、乙醇、胺在H2SO4中均为碱。

H2O + H2SO4 → H3O+ + HSO4-

EtOH + 2 H2SO4 → EtHSO4 + H3O++HSO4- CO(NH2)2 + H2SO4 → H2NCONH3+ + HSO4-

在水中,HOAc是弱酸,HNO3是强酸,而在H2SO4中,二者均显示碱性。HOAc + H2SO4 CH3CO2H2+ + HSO4- HNO3+ 2 H2SO4 → NO2++H3O+ + 2HSO4- 根据 HA+HB’(质子溶剂)→ A-+ H2B’+

3.1(溶剂特征阳离子)一种物种(如HA)能使溶剂结合质子成为特征溶剂加质子阳离子,则该物种无疑一定是酸。

在水中为强酸的物质,如HClO4、HBr、H2SO4、HCl、HNO3在HOAc中表现出差异:

HClO4>HBr>H2SO4>HCl>HNO3 导电比值 400 : 160 : 30 : 9 : 1

这些酸在水中是完全电离的,它们表现出相同的酸强度,即它的强度被水“拉平”到水合质子H3O+的强度,即水对强酸具有“拉平效应”(levelling effect)。

而在水中为强酸的物质,却在HOAc中显示出差异,即HOAc将它们的酸性“拉开”,这种效应叫“拉开效应”。

3.2 碱性(非水)质子溶剂(亲核质子溶剂)典型的碱性(非水)质子溶剂是液NH3。

NH3 NH4+ + NH2- K=5³10-27 液NH3在很多方面类似于水,在液NH3中的许多反应都类似于水中的反应: 自电离 2H2O H3O+ + OH- 2NH3 NH4+ + NH2- 中和反应 KOH+HI → KI+H2O KNH2+NH4I → KI+2NH3 两性反应 Zn2++2OH-→Zn(OH)2↓→Zn(OH)42-(OH-过量)Zn2++2NH2-→Zn(NH2)2↓→Zn(NH2)42-(NH2-过量)3.3● 类水两性溶剂

甲醇、乙醇等初级醇,尽管本身既不是酸也不是碱,但这些溶剂却都同水一样,可以因诱导而使溶质呈现出酸碱性,而溶剂本身既能作为质子接受体起碱的作用,又能作为质子的给予体起酸的作用。如

NH4+ + EtOH(碱)NH3 + EtOH2+ RNH2 + EtOH(酸)RNH3+ + EtO

《二》酸碱强度

1水溶液中质子弱碱的强度 ①热力学讨论

②诱导效应和负离子的电荷分配性对酸的影响

所谓诱导力是分子间作用力中的一种。诱导效应是指一个分子的固有偶极使另一个分子的正负电荷重心发生相对位移,或是在一个分子内一个部分对另一个部分的诱导现象。

对于后者,以HARn(Hn+1A被n个取代基R取代后的产物)分子为例。如果取代基R的电负性比A大,R对电子的吸引作用比A强,则这种取代基称为吸电子基团。相反,如果R的电负性比A小,R对电子的吸引作用力比A弱,这种取代基团被称为斥电子基团。

由于取代基R的吸电子或斥电子作用,使得邻近化学键的电子密度发生改变。显然这就是一个分子中存在的诱导效应。2度 3超酸

超酸是指酸度大于纯H2SO4酸的酸,即超酸的H0<-11.93。如 HSO3F H0=-15.07 H2S2O7 H0=-14.14 SbF5(900/0mol)与HSO3F(100/0mol)的混合酸,SbF5+2HSO3F [SbF5(SO3F)]-+H2SO3F+ 其H0=-27,该体系特称为魔酸。

H2SO3F+非常容易给出质子甚至可以使链烃先结合质子,然后脱掉1mol H2,生成正碳离子:

R3CH+H2SO3F+ R3CH2+HSO3F R3C++H2+HSO3F

超酸有非常重要的用途:由于超酸具有高强度的酸性,酸度函数在-11.93~-27之间,并且有很高的介电常数,因此它们能使某些非电解质成为电解质,能使一些弱的碱质子化(得到质子),上述烷烃正碳离子的生成就是一个具体的实例。

超酸可以作为良好的催化剂,使一些本来难以进行的反应在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如在饱和烃的裂解、重聚、异构化、烷基化反应中被广泛应用。第 七 章 配位化合物

一 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单齿,双齿,多齿配合物配位数不等于配体说 2 常见的配体 3配合物的命名 二几何构型

配合物是通过给予体和接受体的反应而生成的,给予体原子具有孤对电子,它给出孤对电子进入作为配合物中心原子或离子的空轨道,为了接受这些电子对,中心原子的原子轨道首先要进行杂化形成一组新的具有一定方向性和对称性的等价杂化轨道,再与配体的给予体轨道重叠形成配键。如果中心原子还有合适的孤对电子,而配体又有合适的空轨道,这时中心原子上的

孤对电子将进入配体空轨道从而形成反馈的  配键。配合物的配位数就是中心原子在成键时动用的空轨道数。

根据配合物的磁矩可以计算配合物中成单的电子数并由此确定杂化轨道的类型

配位数与构型可互相判断,牢记课本上的表格 三异构现象

几何异构,旋光异构及其他异构 四 键价理论(VB理论)配合物的价键理论的基本思想是: 配合物是通过给予体和接受体的反应而生成的,给予体原子具有孤对电子,它给出孤对电子进入作为配合物中心原子或离子的空轨道,为了接受这些电子对,中心原子的原子轨道首先要进行杂化形成一组新的具有一定方向性和对称性的等价杂化轨道,再与配体的给予体轨道重叠形成配键。如果中心原子还有合适的孤对电子,而配体又有合适的空轨道,这时中心原子上的孤对电子将进入配体空轨道从而形成反馈的  配键。配合物的配位数就是中心原子在成键时动用的空轨道数所谓电价或外轨型配合物是中心离子的电子结构不受配体影响, 保持其自由离子的结构, 给予体电子排布在外层轨道, 中心离子和配体借静电引力结合在一起。而共价或内轨配合物是中心离子的内层d电子重新排布空出部分轨道参与成键, 中心离子和配体借较强的共价键结合在一起。

现在,在过渡元素配位化学中VB理论已逐步为配位场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所代替。五 晶体场理论

晶体场理论是一种静电理论, 它把配合物中中心原子与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看作类似于离子晶体中正负离子间的相互作用。但配体的加入, 使得中心原子原来五重简并的 d 轨道(见图)失去了简并性。在一定对称性的配体静电场作用下, 五重简并的 d 轨道分裂为两组或更多的能级组。

这种分裂将对配合物的性质产生重要影响。一 晶体场中d轨道能级的分裂 1 正八面体场

由于电子的总能量,亦即各轨道总能量保持不变,eg能量的升高总值必然等于t2g轨道能量下降的总值,这就是所谓的重心守恒原理(原来 正四面体场

在正四面体场中,过渡金属离子的五条d轨道同样分裂为两组,一组包括dxy、dxz、dyz三条轨道,用t2表示,这三条轨道的极大值分别指向立方体棱边的中点。距配体较近,受到的排斥作用较强,能级升高,另一组包括dz2和dx2-y2,以e表示,这两条轨道的极大值分别指向立方体的面心,距配体较远,受到的排斥作用较弱,能级下降。二 分裂能和光谱化学序列

分裂能:中心离子的d轨道的简并能级因配位场的影响而分裂成不同组能级之间的能量差。分裂能的大小与下列因素有关: 1 配位场

亦即几何构型类型 如△t=(4/9)△o 2 金属离子 3 配体的本性

对同一金属离子,造成△值最大的是CN-离子,最小的是I-离子,通常把CN-、NO2-等离子称作强场配位体,I-、Br-、F-离子称为弱场配位体。三 电子成对能和配合物高低自旋的预言

所谓成对能是电子在配对时为了克服静电场的排斥作用所需的能量, 通俗地讲就是使自旋成对的两个电子占据同一轨道所必须付出的能量, 以P表示。,C≈4B。电子成对能的大小可用描述电子相互作用的Racah 电子排斥参数B和C来表示。对于一个处于某特定配位场中的金属离子, 其电子排布究竟采用高自旋, 还是低自旋的状态, 可以根据成对能和分裂能的相对大小来进行判断:

●当P>△时, 因电子成对需要的能量高, 电子将尽量以单电子排布分占不同的轨道, 取高自旋状态;

d轨道能级在Oh场中的分裂

●当P<△时, 电子成对耗能较少, 此时将取低自旋状态。四 晶体场稳定化能和配合物的热力学性质

在配体静电场的作用下, 中心金属离子的d轨道能级发生分裂, 其上的电子一部分进入分裂后的低能级轨道, 一部分进入高能级轨道。进入低能级轨道使体系能量下降, 进入高能级轨道使体系能量上升。根据能量最低原理, 体系中的电子优先进入低能级轨道。此时,如果下降的能量多于上升的能量, 则体系的总能量下降。这样获得的能量称为晶体场稳定化能。

这种因d轨道分裂和电子填入低能级轨道给配合物带来的额外稳定化作用将产生一种附加的成键作用效应。

1晶体场稳定化能的大小与下列因素有关:

★配合物的几何构型;

★中心原子的d电子的数目;

★配体场的强弱;

★电子成对能。2 CFSE对配合物性质的影响

晶体场理论的核心是配位体的静电场与中心离子的作用所引起的d轨道的分裂和d电子进入低能级轨道带来的稳定化能使体系能量下降,从而产生一种附加成键作用效应。五 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电子光谱

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电子光谱属于分子光谱,它是分子中电子在不同能级的分子轨道间跃迁而产生的光谱。

根据电子跃迁的机理,可将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电子光谱分为 三种:  d轨道能级之间的跃迁光谱, 即配位场光谱;

 配位体至金属离子或金属离子至配位体之间的电荷迁移光谱  配体内部的电子转移光谱 电子光谱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① 为带状光谱

这是因为电子跃迁时伴随有不同振动精细结构能级间的跃迁之故。

② 在可见光区有吸收,但强度不大,但在紫外区,常有强度很大的配位体内部吸收带。

过渡金属配合物电子运动所吸收的辐射能量一般处于可见区或紫外区,所以这种电子光谱通常也称为可见及紫外光谱。当吸收的辐射落在可见区时,物质就显示出颜色。物质所显示的颜色是它吸收最少的那一部分可见光的颜色,或是它的吸收色的补色。

配体分子,可以具有上述一种,也可同时具有两种、三种跃迁方式,但同配位场光谱相比,只要记住它们的特点:

一 大都出现在紫外区;

二 吸收强度大。

第 九 章 有机金属化合物 簇合物 有效原子序数(EAN)规则和金属羰基化合物 类似羰基的有机过渡金属化合物 过渡金属不饱和链烃配合物 过渡金属环多烯化合物 过渡金属的羰基簇化物 过渡金属的卤素簇化物 应用有机过渡金属化合物

和金属原子簇化物的一些催化反应 一金属羰基配合物

金属羰基配位物有三个特点

① 金属与CO之间的化学键很强。如在Ni(CO)4中,Ni-C键能为147 kJ²mol-1,这个键能值差不多与I-I键能(150 kJ²mol-1)和C-O单键键能(142 kJ²mol-1)值相差不多。

② 在这类配合物中,中心原子总是呈现较低的氧化态(通常为0,有时也呈较低的正氧化态或负氧化态)。氧化态低使得有可能电子占满d-MO,从而使M→L的电子转移成为可能。

③ 大多数配合物都服从有效原子序数规则。二 有效原子序数规则(EAN规则)1 EAN规则

EAN规则是说金属的d电子数加上配体所提供的σ电子数之和等于18或等于最邻近的下一个稀有气体原子的价电子数, 或中心金属的总电子数等于下一个稀有气体原子的有效原子序数。

EAN亦称为18电子规则,这个规则实际上是金属原子与配体成键时倾向于尽可能完全使用它的九条价轨道(五条d轨道、一条s、三条p轨道)的表现。举例说明18e规则和如何确定电子的方法:

① 把配合物看成是给体-受体的加合物,配体给予电子,金属接受电子;

② 对于经典单齿配体, 如胺、膦、卤离子、CO、H-、烷基R-和芳基Ar-,都看作是二电子给予体。

如 Fe(CO)4H2 Ni(CO)4 Fe2+ 6 Ni 10

4CO 4³2=8 +)4CO 4³2=8 +)2H- 2³2=4 10+8=18 6+8+4=18 ③ 在配合阴离子或配合阳离子的情况下,规定把离子的电荷算在金属上。如:

Mn(CO)6+: Mn+ 7-1=6, 6CO 6³2=12,6+12=18

Co(CO)4-: Co- 9+1=10, 4CO 4³2=8,10+8=18 EAN规则的应用

① 估计羰基化合物的稳定性

稳定的结构是18或16电子结构,奇数电子的羰基化合物可通过下列三种方式而得到稳定:

a 从还原剂夺得一个电子成为阴离子[M(CO)n]-;

b 与其他含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原子或基团以共价键结合成 HM(CO)n或M(CO)nX; c 彼此结合生成为二聚体。② 估计反应的方向或产物

如: Cr(CO)6+C6H6 → ?

由于一个苯分子是一个6电子给予体,可取代出三个CO分子,因此预期其产物为: [Cr(C6H6)(CO)3]+3CO

又如:Mn2(CO)10+Na → ?

由于Mn2(CO)10 7³2+10³2=34,平均为17,为奇电子体系,可从Na夺得一个电子成为负离子,即产物为:

[Mn(CO)5]- + Na+ ③ 估算多原子分子中存在的M-M键数,并推

测其结构

三 金属羰基化合物中的化学键

1可以利用分子轨道理论来说明金属羰基化合物中的成键过程。

在CO的分子中,C和O都是以2s和2p原子轨道参与成键的。

由于C和O原子对称性相同的2s和2px轨道可以混合形成二条spx杂化轨道。在C和

O组成分子时,这四条spx杂化轨道中有两条组成了两条孤对电子轨道,其中一条是氧的spx,另一条是C的spx,剩下两条spx杂化轨道进行组合,一条是CO的成键轨道,一条是反键轨道。

除此之外,还有两条充满的键轨道和两条空的反键轨道, 它们是由py和pz轨道重叠而成, 分别位于xz和xy平面内。2 类羰基配体的有机过渡金属配合物

N2、NO+、CN-等双原分子或基团是CO分子的等电子体。因此它们与过渡金属配位时与CO的情形十分相似,同样是既可作为给予体,又可作为接受体。

分子N2与过渡金属生成配合物时的成键情况也与CO相似,氮原子上的孤对电子3g进入过渡金属的空轨道,形成配键;同时过渡金属的非键d 电子进入N2分子的反键1g空轨道,形成反馈键,从而构成-协同配位的结构。

然而同CO相比,N2最高占有轨道的能量比CO低,所以N2是一个较差的电子给予体,它给出电子形成配键的能力远比CO弱;另一方面, N2分子的最低未占据空轨道的能量又比CO的高, 所以N2接受金属d电子形成反馈键的能力也不如CO强。因此,N2分子配合物的稳定性比金属羰基化合物差,生成的N2分子配合物的数量也远比羰基化合物少。四亚硝酰基配合物

NO比CO多一个电子, 且这个电子处在反键*轨道上(参考CO能级图), 键级为2+1/2=2.5。它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亚硝酰阳离子NO+,NO→NO++e, 电离能为916.6 kJ²mol-1。NO+与CO是等电子体, 键级为3(NO的键级为2.5)。NO的键长为115.1 pm, NO+的键长106.2 pm(正常N-O单键键长为140 pm,N=O键键长为121 pm,N≡O键键长为106 pm)。

CO、N2、NO等配体,均为电子对给予体,所以是路易斯碱。但同时又都有不同程度的接受反馈电子的能力,因而又都是路易斯酸。类似的配体还有很多,如CN-、AR3-、醇、酰胺等。它们中有许多是以接受电子、形成反馈键为主,据此,人们将这类配位体称为酸配体。由这类配体形成的配合物称为酸配合物。五 环多烯配合物

烯和炔是过渡元素的另一类重要配体,它们以键的电子云来和金属配位,所以通常将生成的配合物叫配合物。该配体,亦即以键电子云去配位的配体称为配体。

此处重点掌握:为什么二茂铁能稳定存在,以及对其他二茂铁类化合物稳定性差异进行分析。六金属有机化合物和簇合物的形成条件

原子簇(Cluster)是金属原子簇化合物的简称,也可称之为簇合物。它是指3个或3个以上的金属原子直接键合而成的化合物(按照这个定义,很显然,硼烷和碳硼烷都不能算在原子簇之内)1过渡金属羰基簇合物

配体为CO的过渡金属簇合物称为过渡金属羰基簇合物。

由于CO是一个较强的电子给予体和电子接受体,所以羰基簇合物比较稳定,数量也较多。

CO在羰基簇合物中可以发挥不同的功能:

羰基簇合物 功 能

单核羰基簇合物 端基配位

双核羰基簇合物 端基+边桥基+半桥基

多核羰基簇合物 端基+边桥基+半桥基+面桥基

在双核和多核羰基簇合物,CO的配位方式或可以同时出现,或出现其中的几种。如 Rh6(CO)12(3-CO)4 Re4(5-C5H5)4(3-CO)4 一般地, 原子越小,越容易形成桥式结构。因此,同一族元素,从上而下非桥式配合物稳定性增加。2卤素簇

卤素簇在数量上远不如羰基族多,由卤素簇的特点可以理解这一点:

① 卤素的电负性较大, 不是一个好的电子给予体,且配体相互间排斥力大, 导致骨架不稳定;

② 卤素的反键*轨道能级太高, 不易同金属生成 d→反馈键,即分散中心金属离子的负电荷累积能力不强;③ 在羰基簇中,金属的 d 轨道大多参与形成 d→反馈键,因而羰基簇的金属与金属间大都为单键,很少有多重键。而在卤素簇中,金属的 d 轨道多用来参与形成金属之间的多重键,只有少数用来参与同配体形成键。如Re2C182-;④ 中心原子的氧化态一般比羰基化合物高, d 轨道紧缩(如果氧化数低, 卤素负离子的配位将使负电荷累积, 相反,如果氧化数高, 则可中和这些负电荷), 不易参与生成d →反馈键;⑤ 由于卤素不能易用*轨道从金属移走负电荷,所以中心金属的负电荷累积造成大多数卤素簇合物不遵守18电子规则。例题:以Re2C182-为例: 2 Re3+=2³(7-3)=8,8 C1-=16,4 M-M=8,总电子数=32,平均每个Re为16e。

然而,对于Mo6C184+,Mo612+=6³6-12=24,8C1-=16,总数=40, 每个Mo为40/6, 这很难用18或16电子规则描述。四 答疑

2.中级有机化学教案 篇二

有机化学的课堂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在进行课堂教育的同时我们也在思考几个问题, 如何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的知识? 如何能让学生对这门课程更感兴趣? 如何能真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由此我想到, 在进行有机化学的教育的同时将其化学发展史介绍给学生, 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还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并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够有进一步地理解和应用。

有机化学的发展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18世纪到19世纪中页的“萌芽”时期的有机化学。在这个时间段, 化学家们主要成就是分离并制备了许多有机化合物, 并建立了一些分析方法, 对有机化合物的组成进行定量分析, 以求得化合物的实验式。1805年, 德国人塞尔杜纳从鸦片中提取了吗啡, 法国科学家舍弗勒尔制得了丁酸、戊酸、己酸以及不纯净的油酸。这些科学家的科学实验成了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制备的雏形。而在1781年, 由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首次进行有机化合物的碳氧分析。他将有机化合物燃烧, 测定所产生的水和二氧化碳的量, 从而推算出其中的碳和氢的量。他的这种分析方法为有机化合物的定量分析奠定了基础。

接下来, 就是19世纪中页到20世纪初期的“经典”有机化学时期。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和英国化学家库帕在收集了丰富的资料, 研究了多种有机化合物之后, 两人在1857年同时独立的得出如下两个重要的结论, 也就是有机分子结构的两条基本原则: 一是碳原子是四价的。凯库勒认为每一种原子都有一定的“结合力”, 他把这种结合力叫做价。由于在所有的已知化合物中, 一个氢原子只能与一个别的元素原子结合, 所以被选作了价的单位。他们除碳是四价的之外, 还注意到碳的四价是等同的。他们认为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原子是通过键结合而成的。二是碳原子可以互相结合, 且碳原子之间不仅可以单键结合, 还可以双键或者三键结合。库帕首先用一条短线表示键, 用这种容易理解的形式表达结构式。1865年, 凯库勒为苯确定了一个单双键交替的六个碳原子的平面环状结构。根据上述的基本原则, 已经可以解决多年来未解决的分子中各原子结合的问题, 也阐明了同分异构现象, 从而为解释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其中还有一个小故事, 就是关于凯库勒的分子结构理论和确定苯环平面结构的故事。凯库勒在1890年纪念苯的结构式问世25周年的大会上回忆说:“如果大家听到在我头脑中产生的极为轻率的联想是怎样形成这一有关概念的经过, 一定会感到有趣的。在我当年侨居伦敦期间, 曾有一度住在议会下院附近的克拉帕姆路。我常常去找住在这个城市另一端的一位朋友———谬拉, 一起度过夜晚时间。我们海阔天空的谈论各种问题, 其中大部分话题是关于化学的。一个晴朗的夏日夜晚, 喧嚣的城市已经沉睡了的时候, 我才乘最后的一班公共马车返回。我照例坐在车上, 不一会便陷入了沉思。这时, 我眼前浮现出原子在旋转。平时原子总是在我脑海中不停地运动着, 但未看出是什么模样。而这个夜晚小原子总是时而结合成对, 时而大原子拥抱两个小原子, 大原子一会儿捉住三个或四个小原子, 一会儿又似乎全部形成旋涡状而跳起华尔兹舞来。我还看见大原子排着队, 处于链的另一端的小原子被牵着走。那正是我的恩师—化学大师考普在他的著作《分子世界》中, 以他那引人入胜的笔调描绘世界。而这些我都是在他之前看到的。当马车乘服务员喊了一声: ‘克拉帕姆路到了’的时候, 才使我从幻想中惊醒。我回到寓所之后, 为了把这个幻影记下来, 至少耗费了这个晚上的一个时辰, 我的结构理论就这样诞生了。”“关于苯式理论的起源也是同样的。当我住在比利时的格恩, 我的书房面向狭窄的胡同, 一点阳光也透不进来, 这对于白天在实验室工作的我来说, 没有什么不方便。一天夜晚, 我执笔写着《化学教程》, 但是, 思维总是不时的转向别的问题, 写得很不顺利。于是, 我把椅子转向壁炉打起盹来。这时候, 在我的眼前又出现了一群原子旋转起来, 其中小原子群跟在后面。曾经体验过这种幻影的我, 对此敏感起来, 立即从中分辨出种种不同形状, 不同大小的形象以及多次浓密集结的长列。而这些像一群蛇一样, 互相缠绕, 边旋转边运动。除此以外, 我还看见仿佛其中一条蛇衔着自己的尾巴, 似乎在嘲弄我, 开始旋转起来。我想被电击一样猛醒起来。这一次, 我又为这一假说忙了剩余的夜晚。”这个故事对学生会有很大的启示作用。首先, 进行科学研究的时候一定要勤于思考, 只有多思考, 多动脑才会对问题有一些想法和见地, 这样才会对解决问题有帮助, 才会推动科学不断向前发展。其次, 它能够活跃学生们的思维, 激发学生们的科研兴趣, 学习其中的抽象科研方法, 这对学生们来说是受用无穷的。

最后, 就是从20世纪至今的“现代”有机化学时期。1916年, 德国物理学家柯塞尔和美国化学家路易斯在物理学家发现电子并阐明原子结构的基础上, 提出了价键电子理论。他们认为: 原子价可以分为电价和共价。电价是靠正负离子的静电引力而成, 共价是由两个原子共用电子对而形成的。原子得失电子或共有电子, 外层电子达到稀有气体的结构时最稳定。之后, 美国化学家兰米尔发展了路易斯的理论, 提出共用电子可由1个原子单方面提供的新观点, 后来被称为配位键。1923年, 路易斯首创用电子式直观简洁的表示一些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称为路易斯式, 一直沿用至今。

化学史的介绍,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让学生们增长见识和智慧, 更让学生们了解到科学研究的艰辛和科学发展的艰难, 以此激励学生们进行科学研究的热情, 并激发学生们活跃的思维。所以, 化学教学时适当地引入化学史对课堂教育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摘要:讲述了有机化学的发展史, 总结了在平时课堂教学时通过讲述化学史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并通过实例证明, 将化学史穿插在课堂教学当中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且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有机化学,化学史,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潘华英, 叶国华.有机化学 (第一版) [M].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

3.中级有机化学教案 篇三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语言科学化

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时要求,高一化学必修2第三章的有机化学中的内容,没有完全考虑有机化学本身的内在逻辑体系,主要是选取典型代表物,介绍其基本的结构、主要性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较少涉及有机物的概念和它们的性质。而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建立在化学必修2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的基础上,目的就是引导学生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所以我们必须理清两者的关系,调整与整合授课内容。

一、用官能团作为桥梁,用典型有机物作载体整合课本内容教学

1.烃的性质

我们还是先学习最熟悉的甲烷,从甲烷的性质入手,过渡到烷烃的性质,烷烃的命名,同系物,同分异构现象;再从乙烯开始,到乙炔,归纳出饱和烃和不饱和烃的性质。再过渡到苯的性质,苯的同系物命名,芳香烃的性质。因为苯的性质比较特殊,它的化学键是介于单键与双键之间的一种独特的键。所以它既有饱和烃的性质也有不饱和烃的性质。学生学完了烷烃与烯烃后再学苯的性质就相对容易掌握。

2.醇、酚、醛、羧酸、酯、卤代烃的性质

醇、酚、醛、羧酸、酯、卤代烃的性质主要是官能团的性质,也可以说是烃的一些衍生物的性质,学生刚学完烃的性质,现在再接着学习这些烃的衍生物,从结构上不会太陌生,教学内容上起到一个很好的过渡作用,学生自然就比较容易理解与掌握。

醇的性质以学生熟识的典型的乙醇(酒)入手,从乙醇的7个特殊性质引申到醇的同系物的性质也就是羟基链在链烃基上的性质,自然就过渡到羟基链在苯环上酚的性质。

按照醇的氧化得到醛,醛的氧化得到酸,酸与醇的反应得到酯,这一线索就把醇、酚、醛、羧酸、酯的知识连成了一条线。但要注意的是学到这里时,不要把油脂一并学习,让它放到选修5的第四章“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时与糖类,蛋白质三个一同学习,这样既能分散难点,又能让知识更有系统性。

在我们的实践过程中,有些教师也提出为什么不把卤代烃放在烃的性质后面马上学习呢?烃与卤代烃不是很自然过渡吗?课本选修5第二章的标题也是烃和卤代烃,它们两者都是放在一起学习的。后来我们在科组活动上也提出了这个问题,最后大家还是认为不把卤代烃放在烃的性质后面马上学习的好。卤代烃的性质最重要的是取代反应(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卤代烃取代反应在氢氧化钠的水溶液条件下得到了醇,消去反应在氢氧化钠醇溶液条件下得到烯烃,这些反应的条件很容易让学生混淆,如果接着下来又学习醇、酚、醛、羧酸、酯的话,让学生感觉到有机化学太难,无规律,不容易掌握,从而降低了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卤代烃取代反应得到醇,消去反应得到烯烃,这与前面学习的醇、烯烃起到一个首尾呼应的作用,我们在构建知识网络时就不是一条线而是一个圆,一张网。在以后的实践中也证实了我们这样对教材的处理是恰当的。

二、添砖加瓦,查漏补缺,使有机化学的知识体系更完善

学完烃的性质与烃的衍生物的性质后,官能团的“功能”模块知识就基本学完了,我们还必须把化学必修2第三章的有机化学与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的一些枝节与遗漏的内容整合完毕。

1.命中的营养物质

化学必修2第三章的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与选修5第四章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整合在一起学习,因为它们主要是生命中的营养物质:油脂、糖类、蛋白质、氨基酸等的知识,与前面学习的酯与羧酸有一定的联系。

2.机物的结构特点

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的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第二节有机物的结构特点,我们就当成是前面学习的一个归纳与总结,不当做是一个新的内容来授课。

3.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一章第四节的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主要是介绍有机物的一般研究步骤和方法,内容繁多,涉及的其他知识较广、较新,学生比较难掌握,但在高考中的出现率不高,不宜拓展加深。

4.有机合成

我们把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章第四节有机合成与选修5第五章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时代整合学习,这两个部分分别对简单的有机物合成和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作了详细的介绍。这两个部分其实是对有机化合物各种性质的综合运用,也是对学生熟悉各种官能团性质程度的大检阅。它能对全部所学的有机化学知识进行考查,所以高考中有机合成被放在化学科目的大题第一题,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必修模块是选修模块的基础,选修模块是在必修模块基础上的拓展与深化。我们选择灵活机动的授课方式,大胆尝试,大胆实践,尽一切可能让学生学得流畅、明白,最大限度地使两部分的有机化学整合得更加完整、统一、严谨。同时,我们也会不断地学习、思考与总结,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使高中有机化学教学的目标和要求落到实处;深刻领会化学课程改革的意图,确保高中有机化学教学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朱建宝,王祖浩.高中课程标准选修模块《有机化学基础》教材内容建构.化学教学,2005(Z2).

4.中级汉语听力课教案 篇四

——《您还是老眼光》

一、教学对象

本课为具有中级汉语水平的外国学习者编写。他们学习汉语的时间在800学时左右,掌握的汉语词汇量为2000个左右,已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和用汉语进行日常生活交际的能力。具体为浙江师范大学国际学院中等二级班语言进修生。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听力理解,使学生较好的掌握角色图示及类别。

2.培养学生的预测技能和发散性思维以及判断与推理,想象与联想的能力。3.通过唤醒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培养学生自上而下的宏观听力理解认知能力。4.在提高听力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三、教学及训练方法

笔记法、情境法、听说法。

四、教学时数

第一单元第一课时,40分钟

五、教具

多媒体教室

六、教学过程(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听前导入阶段(12-15m)1.引出主题:(9-10m)⑴教师提问:“学校刚刚开学。如果你在校园里碰到自己上学期的汉语老师,你会和他说些什么?”

学生回答:„ „

教师邀请两位同学现场表演这样的情景,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现一个校园场景为背景,并把标题“您还是老眼光”书写于黑板上,从而引出主题 ⑵教师鼓励学生说出与主题相关的词汇和句型结构 2.构建角色图示(3-5m)教师选学生口头陈述相关词汇和句型结构,如发现学生还不具备相关背景知识,教师就做适当的补充。

第二阶段:听中整体认知及听后讨论总结阶段(修正角色图示)(14-17m)1.引导图示图完成,让学生听录音一遍。(2-3m)2.听完录音后教师组织学生集体讨论,修正各自心中的角色图示。(3-4m)3.听两遍并做课后练习(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边做笔记边听课文并完成练习)。(7-8m)4.核对练习答案并总结文中的新词汇和新句型。(3-4m)

第三阶段:能力发展阶段(8-10m)

再听课文一遍,然后请学生根据已有信息复述课文大致内容,锻炼学生听说结合能力。

七、课堂小结(2-3m)教师简单总结这次课的听力练习方法。

八、布置作业:

1.复习课文中的新词汇和新句型,下节课听写。

5.化学中级模拟试卷 篇五

教学人员中级(中学化学)

【考试说明】

本试卷共15题,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本试卷有些题目要涉及一些具体的案例,这些案例基于以下背景。【案例情境】 一堂课的教学设计、资源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 【教学内容】 “生活中两种常见有机物——乙酸”(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学对象】 高一年级学生

【教学环境】 可以使用具有多媒体演示功能并只为教师提供可以上网的计算机的多媒体演示教室,如有必要也可以使用每个学生都有一台计算机且均可以上网的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学要求】 遵循新课程标准,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按照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要求,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实施教学并进行评价。

第1题(单选题)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D)。(3分)

A.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B.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主要体现在教学资源的呈现方面,对整个教学过程影响不大

C.对教师来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主要问题在技术层面

D.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是要开创一种在信息化环境下更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教与学的方式。

第2题 请使用freemind对本课的教学目标进行修改。(6分)

(1)请打开“考生”文件夹中的“教学目标.mm”文件,阅读教学目标内容,其中有两处教学目标归类不正确,请找出归类错误的教学目标,在前面标注“且在前面标注“

”,并将归类错误的教学目标填写到正确的位置上,”。(2)将修改后的“教学目标.mm”文件保存成jpeg格式。

第3题(单选题)“本班学生大多不喜欢与人合作,喜欢听教师讲解,不喜欢通过自主阅读的方式学习”,这段文字是从哪个角度对学生者特征进行了分析?(C)(3分)A.学习态度 B.学习动机 C.学习风格 D.认知结构

第4题 “乙酸的酯化反应”是本课的重要知识点,打开“考生”文件夹中“目标问题资源.doc”文件,请设计一个针对此知识点的理解层次的教学目标,为实现此目标,请设计一个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同时说明针对此目标的教学活动所需资源的名称,内容及媒体类型,并说明教学资源是如何支持该教学活动的,将相关内容填写在表格中相应位置上,完成后保存。(9分)

第5题 请按如下要求设计本课导入阶段的教学活动:(10分)

(1)请使用“考生”文件夹中的“教学过程设计模板.dot”创建新文档,在其中“导入课题”对应的位置上进行新课导入设计(包括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及设计意图);

(2)遵循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合理运用技术改善教学;

(3)对单元格所填内容进行编号;

(4)为文档添加页眉:制作者:本人姓名。

第6题 请打开“考生”文件夹中的文档“教学过程设计.doc”,阅读文档中的教学设计方案节选,回答以下问题:(6分)

(1)你认为该教学设计体现了哪些教学策略,体现在那里?(2)你是否赞同教师用演示动画的方式讲解乙酸分子的球棍模型,为什么?

第7题 网络正在改变着教师备课的工作方式,请在当前IE浏览器提供的模拟网络环境中收集并下载需要的教学资源,按下列要求进行操作:(8分)(1)请在模拟网络中查找以“乙酸素材”为文件名的压缩文件,找到后将其下载保存到“考生”文件夹的“下载资源”子文件夹中;

(2)把该压缩文件中的文件解压后释放到同一文件夹中。

第8题 网页格式的课件目前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考生” 文件夹中的“课件”子文件夹中保存有本课的部分网页课件。请使用FontPage打开“课件”子文件夹中的“qz chjcs.html”页面,按要求完成以下操作:(6分)

(1)该网页中缺少banner,请将“课件”文件夹中“图片”子文件夹中的“banner.jpg”插入到导航栏上方,并适当调整图片大小;

(2)为该网页中的“物理性质”设置超链接,使其链接到“课件”文件夹中的“qz wltx.html”页面;

(3)将网页正文中的“教学目标”改为黑色,24磅;(4)完成后请保存。

第9题 教学反思是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主要途径,思维导图工具是教师进行反思的很好的工具。打开“教学反思.mm”文档,回想自己曾经上的某一次课,从教学资源的使用、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学效果三个角度对这次课进行反思,每个角度的反思不少于两条,完成后请保存。(8分)

第10题 网络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有些中小学教师在自己的博客上和学生交流,开展丰富多彩的的网上交流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建立自己的博客,不需要复杂的技术,仅仅是举手之劳;重要的事如何设计和应用你的博客。请您构思一个用于与学生在网上交流的平台的结构和功能。打开freemind文档“博客设计.mm”,在此文档中进行设计。博客包含的栏目不少于三个。完成后请保存,至少要包含以下内容:(10分)

(1)博客名称;(2)栏目名称;(3)栏目的功能和作用。

第11题 打开“考生”文件夹中的“研究性学习评价方案”文档,阅读文档中的内容,然后用word回答以下问题,答案以“研究性学习评价.doc”为文件名保存在“考生”文件夹中。(9分)

(1)邹老师提出应使学生也参与到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中,你怎么看待这个想法?

(2)师大附中的初步评价方案中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哪些方面进行了评价?你觉得是否全面?还需要补充哪些?师大附中的初步评价方案中采用了哪些评价工具?

(3)方案中的评价表格多以量化形式出现,有的老师提出要加入定性的描述性评价,你怎么看待这个想法?在写评语时应该考虑哪些问题?

第12题 某学生小组的研究性学习主题是“酯化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请结合这一选题,说明教师针对不同活动需要为学生提供哪些具体的帮助和指导?(注意:请在“考试”文件夹中的文档“教师指导.doc”中表格的相应位置中作答,要求每个活动至少提出1项具体的做法,完成后请保存文档。)(6分)

第13题 对于“过程性评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3分)A.过程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评价目的相同,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也相同。B.过程性评价只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关注学习结果。C.档案袋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一种评价方式。D.学生的学习策略不在过程性评价的范围之内。

第14题 “生活中两种常见有机物——乙酸”这一课的教学设计完成之后,需要对该教学设计成果进行评价,以使其更加完善。请打开“考生”文件夹中的“教学设计成果评价量规.doc”文件,认真阅读文件中的评价量规,并将“教学评价”指标的分级描述补充完整,完成后保存。(5分)

6.新版标日中级教案 篇六

第1課            出 会 い

会話部分:

搭话?打招呼:P.16

1.

自動詞?他動詞

これ、落ちました。(重点:掉的东西)

これ、落としましたよ。(重点:掉東西的行为)

2.

先ほど(書面語?=さっき<刚才>)

あのう、失礼しますが、先ほどの方じゃありませんか。

こんにちは。先ほどお電話した山田さんです。

3.

先ほどの方[助詞「の」](省略动词后面加「の」接名詞)

★あのう、失礼ですが、先ほどの方じゃありませんか。

4.

助かりました(对~有帮助)

天気がいいので助かりました。(获得益处的理由)

仕事を手伝えばお父さんが助かりました。(「が」获得帮助的人)

さっきは、どうも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助かりました。(~您帮了我大忙了)

5.

感じがします(我感觉…)

★勉強すればするほど、難しくなる感じがします。

6.

「へは」与「~は」

「は」(表示主題)<可接「で?と?から?より>

★上海へはお仕事でいらっしゃったんですか。

7.

転勤になった(不是出于本人意思由组织决定)

★ええ、こちらに転勤になったんです。

8.

「すっかり」?「ずいぶん」

「すっかり」(副詞?全部)★辺りはすっかり暗くなった。

「ずいぶん」(副詞?意想不到)★彼女は随分我がままだね。

9.

ついていけない(跟不上脚步)

★変化が早くて、私たちもついていけないくらいです。

10.

~くらいです(副助詞?最起码的)

変化が早くて、私たちもついていけないくらいです。

ほど(強調程度之甚)★新聞が読めないほど暗くなりました。(同事物中最高的)

11.「~てきました」?「~た」

「~てきました」

日本語の発音に少し慣れてきました。(変化開始出現)

ほら、高層ビルが見えてきたでしょう。(確認?出現在視線里)

「~た」(過去完了助動詞)

★高層ビルが見えたでしょう。(重点不在変化只是単純確認是否看得見)

課文部分

1.~とは(提出主题后面对其进行说明)接続:体言 意義:所謂…

★サラリーマンとは会社に勤め、会社から給料をもらう人のことです。

★JRとはJapan

Railways(レールウェズ)の略です。

■~というものは(前面提出人或事物后面对其进行叙述)

★薬というものは間違って飲むと大変なことになる。

★人間というものは1人で生きていくことはできません。

■~ということは(根据前项得到某种结论)

★朝寝ということは、若いということの証拠だ。

2.~的(同形容動詞?場所範囲?性質傾向?某种状态)

★世界的に有名な新幹線もJRの路線の1つで、日本の主要な都市を結んでいます。①

★彼はどんな事でも積極的です。②

★よく分らないので、もっと具体的に説明してください。③

3.~は~の1つです(…是…範囲的一種)

★世界的に有名な新幹線もJRの路線の1つです。

4.都市と都市を結ぶ(連結)

★世界的に有名な新幹線もJRの路線の1つで、日本の主要な都市を結んでいます。

5.どんどん(事情进展状态良好接连不断

― 順利?很好)

★安いのでどんどん売れていく。

★山陽新幹線、東北新幹線、九州新幹線など、路線がどんどん伸びています。

6.大~(加在某些词的前面表示巨大、优越、排位靠前、程度高)

读法:A.「だい」(大事件)<后面两个汉字>B.「たい」(大切)<词的一部分>

C.「おお」(大雨)

★大都市には大きな私鉄がたくさんあります。

7.また(接続詞?後面添加新内容 - 此外还有…)

★私鉄とはJR以外の民間企業が経営する鉄道です。また、公営の鉄道は地方自治体など

が経営するものです。

8.「もの」的用法:(代替前面的名词?本课代替「鉄道」)

― 2 ―

★公営の鉄道は、地方自治体などが経営するものです。

9.~化(接漢語性词汇后面?具有该名词所表示的那种状态)

世界で初めて実用化されたリニアモーターカー(磁悬浮)も国営です。

10.「上り」?「下り」(-上行?下行)<東京へ行き?雨降り?通行止め>

★それは、「上り」「下り」ということばです。

11.そこで(接続詞?前面具体的事情结束后面事情(主观的)開始)

★宝くじで一億円当たりました。そこで会社を辞めて自分で商売をやり始めた。

★JRや私鉄の各路線では、運行の方向を表すのに特別な言葉を使っています。それは、「上り」「下り」という言葉です。…そこで、こんななぞなぞがあります。

■それで(前是后的原因理由<自然而然的结果>)

★ゆうべは徹夜をしたんだ。それで昼まで寝ていたんだよ。

■だから(後面的結果是不好的是説話人提前予測的行為)

★今日から学校が始まりますから、だから今朝はバスが混んでいました。

12.こんな(連体詞?指示上下文内容)

★そこで、こんななぞなぞがあります。

第2課          あ い さ つ

会話部分:

開始講談?結束講談(P.36)

1.~ぶり(接時間段名詞?离再次发生同样事情的时间较长使人觉得时间长?不能比「日」短)

★3年ぶりで故郷に帰った。(時間的経過?―相隔…)

★佐藤さんと一緒に仕事をするのは、4年ぶりですね。

2.~ものです(接動詞連体形)

★自分のことは自分でするものだ。(口語「…もんだ」?理所当然

応该…)

★水は本来低い所へ流れるものだ。(常識性規律?― 就会…)

★時がたつのは本当に速いものですね。(感叹?対事物的吃惊 ― 真…呀!)

3.その節(时候?时刻?当时)

★その節はお世話になりました。

4.いらっしゃいました(「来る」的敬語動詞=「来られる」)

★JC企画の李さんがいらっしゃいました。

5.こちらにお願いします(请求别人帮忙时用语)

★【在咖啡厅】コーヒーをお願いします。(=持ってきてください)

★JC企画の李さんがいらっしゃいました。―あ、そうですか。こちらにお願いします。

6.今度(下次?这次?最近)

★今度の「金星」プロジェクトの責任者で、佐藤です。

7.介紹某人(内―外?上―下)

★こんにちは。李さん。紹介します。こちらは、今度の「金星」プロジェクトの責任者で、佐藤です。

8.公司内部称谓(除规定外,一般称呼「社長?部長?課長?~さん」

★(公司内部)あ、部長、この企画、ちょっと見てください。

課文部分:

1.

よりも(比較基準?「よりも」語気強)

★日本人は握手よりもお辞儀をするのが一般的です。

2.~から~まで(表示事物的範囲?― 従…到…)

★お辞儀の角度には首を曲げるだけの軽いものから深く頭を下げるものまで色々あります。

3.お辞儀をし、~(書面表現?事件発生前後序)

★深いお辞儀をし、相手の名刺をお辞儀をしながら受け取ります。

4.~ほうが~です(比較的表現)

接続:①「た形」建議語気較強★タバコはやめたほうがいい。

②「基本形」一般性看法★名刺を出す時も受け付ける時も両手を使うほうが丁寧です。

③★「ない形」不能用「なかった」

5.仕事の場(=場所?会議の場?面接の場)

★特に仕事の場で会った相手には、個人的な質問は避けたほうがいいでしょう。

6.~ほうがいいでしょう(向对方提出某种柔和委婉建议的说法)

★特に仕事の場で会った相手には、個人的な質問は避けたほうがいいでしょう。

7.~か、~か(副助詞?不明确不定或以猜测的语气说明原因理由)

★風邪を引いたのか、寒気がします。

★結婚しているかどうか、給料はいくらか、年はいくつかなどは普通は聞きません。

8.年(年齢(ねんれい)→年(とし)漢字有時写:歳)

◎年を取ります◎年寄り

★結婚しているかどうか、給料はいくらか、年はいくつかなどは普通は聞きません。

★母は最近年を取って、目が悪くなりました。

9.いくら~ても~(无论事实上程度有多高数量有多少其后项均不能成立)

★彼女はいくら食べても太らない。

いくら丁寧な言葉で挨拶しても怖い顔をしては相手にいい印象を与えることはできません。

10.怖い顔をして(面部表情的表達方式?~一副…脸)

★いくら丁寧な言葉で挨拶しても怖い顔をしては相手にいい印象を与えることはできません。

11.~ては?~では(仮定?後是消極結果)

接続:動詞形容詞連用形+ては?形容動詞詞幹+では

★そんなに暗い所で勉強しては、目を悪くしますよ。

★いくら丁寧な言葉で挨拶しても怖い顔をしては相手にいい印象を与えることはできません。

■娘はとても本が好きで、町へ出掛けては、本を買ってくる。(動作反複多次?- 一…就…)

12.気持ちがこもっています(「こもる」:自動詞<感情>充沛)

★親しみのこもった友好的な談話。

★気持ちがこもっているかどうかは、予想以上に伝わってしまうものです。

■彼らは結婚のお祝いの気持ちをこめて歌を歌いました。(他動詞?―倾注~)

13.~以上に(書面語?接動詞基本形「た形」?名詞?超出作为基准事物的量或范围)

意義:…更…;…已经相当…;比…还要…

彼女はタイの人なのに、日本人以上に日本の歴史について詳しい。

気持ちがこもっているかどうかは、予想以上に伝わってしまうものです。

14.~ものです(接動詞連体形?理所当然理応如此 ― 应该…)

★親の言うことは聞くものだ。

★気持ちがこもっているかどうかは、予想以上に伝わってしまうものです。

■(拓展)~ものです

①説話人的感慨  ★あんな大事故にあって、よく助かったものだ。(竟然…;真是…)

②常識性必然結果 ★地震の時、誰でも慌てるものだ。(都会…)

③回忆过去的经历

★寮に住んでいたころは、夜お中が空くとよくインスタントラーメンを食べたものだ。(常常…呀;总是…呀)

第3課       顔 合 わ せ

会話部分:

自己紹介:P.56

1.~を含めて(包括~在内+「数量詞」)

★今回の「金星」プロジェクトは、わたしを含めて4名のスタッフが担当いたします。

★今回のプロジェクトの担当者は、主任の李秀麗ほか3名のスタッフです。[全部為4人]

2.~名(人数的量詞「人」的鄭重説法)

★今回の「金星」プロジェクトは、わたしを含めて4名のスタッフが担当いたします。

3.主に(主要)

★主に営業を担当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す。

4.よろしくお願いいたします(「いたします」是「します」的自谦语)

5.~にとって(対…来説)

★私にとっては、初めての海外旅行でしたが、紹興で飲んだ紹興酒の味は今でも覚えています。

■(拓展)~として(作為)★困っている人を助けるのは人間として当然のことです。

■~としては(従该角度考虑)★この絵は子供としてはとても上手です。

■~にしたら(対…而言)★大人には簡単でも子供にしたら難しいでしょう。

■~にしてみれば(在他看来)★彼にしてみればこんな朝早く出かけるのは嫌でしょう。

■~にすれば(仮定為)★張さんにすれば今回の決定に不満があるでしょう。

6.「~が、~」?「~けど、~」(接続助詞?铺垫)

★私にとっては、初めての海外旅行でしたが、紹興で飲んだ紹興酒の味は今でも覚えています。

★李さんも日本語が上手ですけど、王さんも上手ですね。(口語)

7.今でも(=「現在でも」?「現在も」?「今まで)― 现在还…)

★紹興で飲んだ紹興酒の味は今でも覚えています。

★今まで優しくしてくれてどうも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従過去到現在)

課文部分:

1.多くの(書面語?「多い」整体?「たくさん」具体地、個別地?たくさんの本)

★中国語の「名字」は多くの場合、姓と名の両方を指します。

2.場合(状況?情況?事態)

★中国語の「名字」は多くの場合、姓と名の両方を指します。

3.明治時代(指1868-1912?1912-1926<大正時代>?1926-1987<昭和>?1987<平成>

4.~わけにはいきません(受到情理影响不能这么做)

接続:動詞連体形

意義:不能…

資源問題が深刻になってきて、企業もこれを無視するわけにはいかなくなった。

名字を付けないわけにはいきません。

5.谓语表示原因或理由的表达方式(倒装句)

★多くの人が、地名や地形から名字をつけました。自然に関係する漢字が多いのは、そのためです。

6.~と言われています(一般人普遍公认的看法)

接続:用言終止形?体言

意義:一般認為…;人们都认为…;据说…

現在世界に数千万人の難民がいるといわれている。

日本で最も多い「佐藤」や「鈴木」は、昔の武士の名字や、地名からつけられた名字だと言われています。

7.数値表達方式総結

― 2 ―f

a.約~(副詞?大約)★先週は約一週間、風邪で仕事を休みました。

b.ほぼ(副詞?大致)★ほぼ予想通りの結果が得られた。

c.大体(副詞?大体)★今日の仕事大体終わりました。

d.~程度(副助詞?…左右)★1,000円程度で彼に何かいい贈り物をしたい。(書面語)

★一方、最も少ないのが韓国で300程度しかありません。また、世界で一番人数の多い姓は「李」で約1億人いるそうです。

e.~ほど(副助?大慨数量)★それは今から5年ほど前のことです。(最高)

f.~ぐらい(副助?大慨数量)★家から学校までは、30分ぐらいかかります。(最起码)

j.近く(接数量詞後表示接近该数値)★日本人の名字の種類は、30万近くあります。

8.それでも(接続詞?認可前部分内容後面又叙述与其不符的情况

尽管那样…)

★彼はよく遊ぶ。それでも勉強はよくできる。

★日本人の名字の種類は、30万近くあります。それでも世界の第2位です。

9.一方、~(接続詞?同時存在両個対照性事物 ― 与此相反…)

★兄は明るい性格だ。一方、弟は無口だ。

★第1位は多民族国家のアメリカで、その数は160万を超えています。一方、最も少ないのが韓国で300程度しかありません。

第4課      東 京 本 社

会話部分:

转述听到的信息

P.74

1.うち(自己所属的組織団体家庭 ― 本部門的…)

★うちの青木主任がちょっとお話をしたいと言っていました。

2.私にですか(省略「話したいの」)★私に話したいのですか。

3.ご都合(非自己的情況 ―

您的情况…)

★山田さんのご都合はいかがですか。

4.~ところ(表示给对方添麻烦或向对方请求时对对方的体谅 ― 在那种情况下)

★忙しいところ、すみません。

5.実は(説实话~;实际上~)

★実は上海支社で進めている「金星」ポロジェクトが思ったより大変な仕事になりそうなんです。

6.思ったより(前接「た形」?「ている」表示超出予想的水準範囲 ― 比予想的…)

★思ったより大変な仕事なりそうなんです。

7.突然ですが(铺垫?後面重要担心对方感到意外

― 有点冒昧…)

★突然ですが、山田さん、この仕事をしてもらえませんか。

8.~てもらえませんか(我请你做…可以吗?)

★(私が)山田さんにこの仕事をしてもらいます。(我請…)<請別人為我>

★山田さん、(私が貴方に)この仕事をしてもらえませんか。(我能請…)

★山田さんがこの仕事をしてくれます。(別人為我)

★山田さん、(貴方が)この仕事をしてくれませんか。

★李さんが、私を推薦してくれたんですか。(李さん是主体)

9.省略(私が「金星」ポロジェクトの担当者に?<なるんですか>)

10.事情(社会文化及背景?中国事情?日本事情)

11.~し、~から、~(接続助詞?並列)

★あの店は安いし、おいしいし、とても気に入っています。

12.分りました(理解対方?接受建議 ― 好的;明白)

課文部分     近年サラリーマン事情

1.かつて(書面語?以前<如今不同了>)

★かつて、日本のサラリーマンと言えば、朝早く家を出て家に帰るのは深夜になり、残業や休日出勤をするのは当たり前でした。

2.~といえば(提起话题加以叙述或联想)

接続:用言終止形?体言

意義:提起…;説起…

楽しいといえば、学生時代ほど楽しい時代はないだろう。

★かつて、日本のサラリーマンと言えば、朝早く家を出て家に帰るのは深夜になり、残業や休日出勤をするのは当たり前でした。

3.当たり前(某事并不特殊很普通

― 是常有的事)

★残業や休日出勤をするのは当たり前でした。

4.取り組み(不是日常工作而是初次尝试 ― 措施)

★近年、週休2日制の導入や労働時間を減らす取り組みなどが実施されサラリーマンの生活は変化してきました。

5.~てきます(補助動詞?从过去一直持续到现在)

★近年、週休2日制の導入や労働時間を減らす取り組みなどが実施されサラリーマンの生活は変化してきました。

(一直持続到現在)

■世界の人口は現在も増加しています。(変化一直在持続 ― 仍在…)

■山田君はこの部屋から出ていきました。(現在開始並持続下去)

6.1980年代(表示某个时期?指1980-1989)

★週休2日制は1980年代から企業に導入されてきました。

7.さらに(接続詞?递进 ― 而且;加之)

★日本の企業の89%が、週休2日制を実施しています。さらに、フレックスタイム制度を導入する会社も増えています。

― 2 ―

8.フレックスタイム制度(自由勤務時間制度)

9.バランスを取ります(保持均衡=バランスを保つ →バランスを崩れる)

★労働者が自分の仕事と生活のバランスを取りながら働くことができるように設けられました。

10.これまで(用于较大范围的过去

― 以前…)

★これまでこの制度を利用するのはほとんど女性でした。(以前)

★今まで晴れていたのに急に雨が降り出した。(临近现在极短的过去

―刚刚…)

11.ほとんど(副詞?虽不是全部但和全部差不多 ― 几乎…)

★この問題ができた学生はほとんどいなかった。

12.出世(指事业上的身份提升

―出息、发迹)

13.~(の)ではないか(尽管自己认为是对的但不知是否准确 ―这不是…吗?)

★出世の妨(さまた)げとなるのではないか考える人が多かったからです。

14.見られます(该现象多起来了或经常能够看到

―可以看到)

★近年、家族との時間を大切にしたいと考えて、この制度を利用する男性が見られるようになりました。

15.「これ」「この」?「このように」(指示上下文内容)「そ系」部分?逆接?対比)

①「これ」?「この」(「これ」指示代詞?「この」連体詞?「こ系」指代全部?有原因理由↑

★さらに、フレックスタイム制度を導入する会社も増えています。これは自分の出勤退勤の制度を自由に決められる制度です。

日本の山では富士山が有名です。この山には毎年30万人が登ります。

ところで、JRや私鉄の各線路では運行の方向を表すのに特別な言葉を使っています。それは、「上り」「下り」という言葉です。[部分]

②「このように」的用法:(指示前陈述的所有内容后概括整体内容

― 如前所述)

このように、日本のサラリーマンの働き方はかつてに比べると大きく変化しています。

③指示后述内容(①②是指示前述内容的用法)

これは私の個人的な意見ですが、「佐藤さんの考え方は間違っている」と思います。

16.時間におわれます(被时间追着跑)

★都会での時間に追われる生活を送ることをやめて、田舎に引っ越す人もいます。

17.生活を送ります(書面語?使人感到时间流逝的语感?同上例句)

18.都会から田舎に引っ越す(P.89)

第5課       商 品 紹 介

会話部分:

転換話題(P.100)

1.

最(最?最大?最小?最高?最低?最適?最適)

★3年前、コンテストで最高賞を受賞したのをきっかけにして、売れるようになりました。

2.~をきっかけにして(以偶然的一件事为契机某事开始发生或变化)

接続:名詞

意義:以…為契機~

旅行をきっかけにして、木村さんと親しくなりました。

★コンテストで最高賞を受賞したのをきっかけにして、売れるようになりました。

3.助詞「も」(副助詞)

貴方が行くなら、私も行きたい。(除提示的以外还存在其他同类事物)

雨が降るし、風も強い。(并列提示两个以上)

子どもにも分かります。(列举一极端事例,暗示其他。)

昨日一日中家にいて、どこへも行かなかった。(接疑問詞全肯或全否)

池の中には魚は一匹もいない。(接数词「一」之后与否定呼应,表示全否)

昨日、私は12時間も仕事をした。(接数量词之后,强调该数量之多)

その仕事は一週間もあればできます。(最高限定)

遅くも9時までには帰ります。(加強語気)

4.~に受ける(接人名後表示该人对此很中意评价好喜欢)

★「金星」という名前は、中国人に受けるでしょうか。

5.「が」?「の」(「車が通る道」小句中的定語部分的助詞「が」可以改変「の」)

★日本と中国とでは、意味の違う漢字があると聞きました。

6.「~と」?「~ば」(仮定条件)

①「と」的用法:

ア.勉強しないと遊んでいると、中学校に入れないだろう。(假设?后是前假设而得到的结果)

イ.夏は朝4時になると明るくなる。(由前半句而引起的必然结果<恒常现象> ―只要…)

ウ.手紙を出すと、すぐ返事が来た。(表示一件事情的結果 ― 一…就…)

②「ば」的用法:(「ば」側重条件?「と」側重結果)

ア.彼と結婚すれば、幸せになれるだろう。(仮設?―如果…)

イ.春になれば、家の前の花が咲く。(由前半句而引起的必然结果<恒常現象>

―只要…)

ウ.母は私の顔を見れば、「勉強しろ」と言う。(習慣性反複動作 ―只要…)

7.「力士」「横綱」?「金星をあげる」

力士:(相撲を取る人?相撲取り?其他体育项目叫「選手」)

横綱:(力士中等級最高?人品技術均佳?終身制)

平幕力士:(「星取表」:記録表?「白星」:勝?「黒星」:敗?「金星」:「幕内力士」中除横綱大関小結以外的力士戦勝横綱獲得「金星」)

金星をあげる:(平幕力士戦勝横綱?用于称赞某人特殊功绩)

8.~ということからきた~(来源于…)

★相撲で位の低い力士が横綱に勝った時に「金星をあげる」ということからきたことばです。

9.~って(「と」「というのは」「という人」在口語中随便形式)

★「すみません」って言えばいいのです。(=と)

★田中先生って何の先生ですか。(=というのは)

★「金星」ってボトルの形が素敵ですね。(=とは)

10.ボトル(瓶子)

★「金星」って、ボトルの形が素敵ですね。

11.すてき(有魅力?吸引人)

★「金星」って、ボトルの形が素敵ですね。

12.人気があるんです(评价好?受大众欢迎)

★若者に人気があるんですよ。

13.~のは間違いない(=~ことにに間違いない?説話人有依据的判断

― 一定…)

★このボルトなら、中国でも売れるのは間違いないですね。

■彼が犯人に違いない。

14.それを聞いて(「そ」指对方所及范围内的或对方提到的)

★それを聞いて安心しました。

★今から言うことをよく覚えておいてください。これはとても大切なことです。(自己要説的)

課文部分      日本語の語彙

1.~という点から(従…方面来…;従…這点来説)

★日本語の単語を、元の言葉は何かという点から分類すると、…

2.もともと(某人某事或某种状态起始的样子?元来?本来)

★和語はもともと日本語にあった言葉で、漢語は中国語から取り入れられた言葉だ。

3.音読和訓読(「音読」模仿汉语发音「訓読」日本固有的)

金星<きんせい><きんぼし>工場<こうじょう><こうば>色紙<しきし><いろがみ>

4.~に基づいた(以某事物为基础或根据)

接続:名詞

意義:根据…;按照…;基于…

長年の経験に基づいた判断だから、信頼できる。

音読みとは、昔の中国語の発音に基づいた読み方だ。

5.~を中心とした(前项是后项的中心)

接続:体言

意義:以…为中心…

★この研究会では公害問題を中心としたさまざまな問題を話し合います。

★外来語は主に19世紀以降、西洋を中心とした外国から取り入れられた言葉だ。

6.~のうち(从两个以上的要素中选出一个

―在…当中)

★さらに、和語、漢語、外来語のうち、二つ以上を組み合わせてできた言葉を混種語と呼ぶ。

― 3 ―

7.~を~と呼ぶ(把…叫做…)

★さらに、和語、漢語、外来語のうち、二つ以上を組み合わせてできた言葉を混種語と呼ぶ。

8.たいてい(副詞=「ほとんど」?「だいたい」表示频率?名詞意思是「大部分」)

★たいていの人は畳の上に布団を敷いて寝るような部屋を想像する。(名詞)

★平日の夜や休みの日には、たいてい家で読書をしている。(副詞?-差不多)

9.~ような~/~ように~(「ようだ」比況助動詞?前接用言助動詞連体形体言+の)

★たいていの人は畳の上に布団を敷いて寝るような部屋を想像する。

(後接名詞表示例示  ―像…的… <具体的事例?内容>)

電車は飛ぶように走っている。(後続謂語?前後一致 ―像…那様…)

後ろの人にも聞こえるように大きな声で話した。(為了…)

すぐ家に帰るように言われました。(间接引用所要求的内容 ―有人说…)

その日の彼の様子はいつもと違うように感じる。(通过自身感觉的判断 ―感到…)

健康のために煙草を吸わないようにします。(「…ようにする」―尽量做到…)

眼鏡が掛ければ、黒板の字が見えるようになります。(「…ようになる」状態変化結果)

(拓展)「~というような/~というように」?「~といったような/~といったように」

エビ、イカ、卵というようなコレステロールの高い食品は避けたほうがいい。

(列挙多個?从多个中举出部分还可用「~といったような」)

テレビ、冷蔵庫、布団というように一人暮らしで必要な物を買った。

(列挙一個用「~のような」)

■~というふうな/~というふうに(举出多个具体事例陈述具体方法或顺序 ―按…)

▲北京、上海、広州というふうに(=よう)に中国の大きな都市を順番に訪問した。(按…)

7.谈高中有机化学教学 篇七

必修模块《化学2》中的有机化学内容, 是以典型有机物为切入点, 让学生在初中有机物常识的基础上, 能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 加深对有机物和有机化学的整体认识.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时要求, 必修模块中的有机化学内容没有完全考虑有机化学本身内在逻辑体系, 主要是选取典型代表物, 介绍其基本的结构、主要性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较少涉及到有机物的类概念和它们的性质, 如烯烃、芳香烃、醇类、羧酸等.而选修模块《有机化学基础》建立在《化学2 (必修) 》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的基础上, 目的就是引导学生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因此, 从两者来看, 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要求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致使相当一部分同学一进入高二选修模块的学习就“不适应”, 所以衔接好必修和选修间化学教学成为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

1.巧妙利用探究型实验, 激发学生兴趣, 切实做好衔接教学工作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学生被动接受的实验授课方式,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型实验教学模式对教学大有裨益.在选修模块的教学中, 可从学生在必修模块中学习的典型代表物的相关实验入手, 设计实验方案, 充分利用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反应, 再从结构角度深化认识.

2.生活素材创设学习情境, 从生活走进化学

化学新课表明确指出:"化学与社会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紧密的联系."化学知识的形成来源于自然, 来源于生活.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所创新, 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 引导他们发现问题, 展开探究, 以获得有关的知识和经验.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使他们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 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举选修模块"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一节为例, 学生在学了必修2之后, 已经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概貌, 对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等典型有机物的结构初步了解的基础之上, 教师可事先让学生收集身边的常见药品, 查阅它的说明书, 从商品名、俗名、化学名、分子式、结构式、官能团及物质的类别对身边的常见药品进行分析, 讨论常用药品中的有机成分, 引导学生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 认识一些重要的官能团.

3.巧用信息技术, 活化教学衔接

当今社会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 个人计算机 (PC机) 附加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被引入课堂教学领域, 一定程度上代替了幻灯、投影、粉笔、黑板等传统媒体, 实现了它们无法实现的教育功能.使用微观模拟软件可以帮助学生跨越微观的思维障碍.如在回忆复习甲烷、乙烷的结构和性质时通过计算机课件展示甲烷、乙烯的立体结构模型;通过实验录象再现甲烷、乙烯的燃烧, 以及它们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反应, 引导学生讨论甲烷、乙烯的结构和性质的相似点和不同点, 过渡到烷烃和烯烃的结构和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上.

学生获取和学习化学知识本来就应该是多渠道的, 其中互联网上的化学资源是非常丰富的.这些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应该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去学习更多的化学知识, 开辟化学学习的“第二课堂”.

4.通过研究性学习课题开展过程, 联系必修与选修, 拓宽学生的视野

研究性学习以其内容的丰富性、综合性, 学习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 能够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和想象力, 培养学生的这些本领和能力, 满足他们终身发展的需要, 研究性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跨度不是仅局限于课堂, 而是让学生联系课堂的知识去拓展, 又可以应用于课堂, 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给学生们以研究过程的体验, 激发起学生对科学研究的意识和兴趣.研究性学习为我们开辟了将实用性知识实践化的天地.以《有机化学基础》第五章――进入有机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时代为例, 化学2介绍了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以及高分子单体 (乙烯、丙烯) 的矿物来源、乙烯和丙烯等的聚合反应和应用;在本章教学过程中可以多开展研究性学习, 实验STSE教育, 使学生通过实践获得直接体验.根据教材的特点, 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任务组 (按学生个人兴趣自由组合) , 如材料发展史组、实验探究组、环境保护组等.研究性学习后, 可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如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 提交实验报告, 举办展览等, 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 综合能力也进一步得到提高.

8.大学有机化学教学实践 篇八

关键词:有机化学 实践 教学设计 实验教学

有机化学是高等院校化学、生物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①,是一门探讨有机分子结构、性质、有机反应途径、机理以及相关产物分离与结构鉴定的基础科学②。在本校化学、生物科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科学、生物制药等相关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有机化学被列为学科基础课程,该课程同时设置了有机化学实验课,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在开设本课时,学生已经修过普通化学,然而,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时依然容易感到内容多、头绪乱、学习吃力。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有意识地在提高学生兴趣、改进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索,获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在此,笔者总结了一些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分享,以更好地推进有机化学教学。

一、认真备课,结合学生专业进行正确引导

备课时需针对不同的专业要求,确定讲课内容和重点。例如,在给生物制药专业本科生讲授有机化学时,需向学生阐述有机化学在制药领域中的应用,在药物合成过程中所用到的有机反应类型和机理,特别是引入绿色化学的概念,以减少在制药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达到资源最大化利用。在讲到乙烯聚合这一部分内容时,可向学生介绍聚合物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比如说,生活中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分大多是聚乙烯,常用药物纯化分离、污水治理领域的膜分离技术,其核心部件膜组件也大多是高分子聚合物,比如聚醚砜超滤膜、聚偏氟乙烯超滤膜、聚氯乙烯微滤膜等。而在膜技术领域,膜污染问题是制约膜技术发展的瓶颈,可以通过对膜表面进行化学改性的方法提高膜的抗污染性能,这些都要用到有机化学相关知识。通过这些事例,进行专业引导,可以提高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热情。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丰富教学形式

有机化学中涉及到大量化学方程式、电子结构、分子构型等抽象概念,而多媒体课件则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的补充。在讲解相关反应机理时,对于化学反应过程最好做成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并且加深印象。例如,在讲解碳原子杂化轨道形成过程中,电子跃迁,轨道的杂化过程可通过flash动画演示,教师应结合每一步动画讲解相应的机理,从而让学生对抽象的过程有宏观的认识。同时,在采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需注意板书与多媒体课件有机地结合,对于一些反应过程必须利用板书进行详细的讲解,过分依赖课件有可能造成细节讲解不透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入生活中的案例,使枯燥的理论生活化③。例如,在讲授蛋白质化学这一章内容时,可先布置一个有关蛋白质的小课题,让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并在课中进行讲解。例如,在生活中,如果误服了含有大量重金属的食物,如何采用急救措施,其解毒原理又是什么?儿童重金属中毒会对其生长发育有什么影响?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查阅,搞清楚相关问题的原理,同时又增加了生活常识,从而达到学以致用。

三、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实验教学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可采用阶段性实验教学,首先安排一些趣味性、实验性较强的验证实验④,例如,阿司匹林、染料合成、茶叶提取咖啡因等。对于这类实验,学生往往表现出较大的兴趣。另外,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我们还可安排一些开放性实验,实验室在特定的时间内向学生开放。例如,本课题组主要从事环境固体废物处理及资源化研究,对于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可让他们参加到城市污泥好氧生物发酵的课题研究中,通过对课题的参与加深对本专业知识的理解,并且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完善课程考核体系

课程考核体系对一门课程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大学学习中主要在于掌握学习方法,扩大知识面,而不能过分的强调考试分数的高低,不能单纯以期末卷面考试成绩的高低来考核学生对有机化学这门课的掌握情况。因此,需完善课程考核体系,加大平时成绩和实验操作成绩的比重。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章节实际内容,布置综合性知识总结论文,要求学生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撰写学习报告,培养学生总结、思考、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还可以让个别有能力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整理设计有机化学小课件,在学生中进行讲解,并对相关学生进行加分,以提高其积极性。

另外,适当增加课堂提问和设问并给出成绩记录,也能有效地提高和强化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结合随堂小考、课堂提问、综述论文、课件等平时成绩,进行学生成绩的综合考查,并且加大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而不是仅仅以期末考试成绩来考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情况。

五、小结与展望

经过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可知,完善与改革有机化学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综合能力的根本途径。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条件、联系学生专业,注重引入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新动向,完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体系,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要进一步完善考核体系,采取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减小卷面考试分数的比重,考核形式灵活多变,使其更能反应学生的真实综合能力。总之,在有机化学的教学过程中,要紧紧围绕本学科的特点,针对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方向,合理把握和划分课程知识体系和教学层次,借助教学方法改革和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建立适合本课程的特色教学模式。

注释:

①殷焕顺,周杰,钱萍,等.有机化学绪论课的重要性及教学实践[J].广州化工,2007(35):61-63.

②孟晓荣,杨清翠,江元汝,理工类高校有机化学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2012(1):1-2.

③陈牲,刘平. 探究式教学法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教育创新,2012(11):221-222.

④高尚,赵建勋,梁庆成,蒋大勇,秦杰明.材料科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改革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27(7): 84-85.

作者简介:

上一篇:民政局2021年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安排下一篇:江西省电力公司 专业技术(技能)职务聘任管理办法(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