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总论总结

2024-07-21

药理学总论总结(共8篇)

1.药理学总论总结 篇一

[A型题] 1.大多数药物通过生物膜的转运方式是

A 主动转运

B 被动转运

C 易化扩散 D 滤过

E 经离子通道

2.药物经下列过程时何者属主动转运

A 肾小管再吸收

B 肾小管分泌

C 肾小球滤过 D 经血脑屏障

E 胃粘膜吸收

3.内环境的pH值对药物体内过程影响小

A 肾小管再吸收 B 细胞内外分布

C 乳汁浓度 D 肠道吸收

E 肾小管分泌

4.药物半衰期主要取决于其

A 剂量 B 消除速率

C 给药途径 D 给药间隔

E 分布容积

5.某药首过消除大,血浓度低,其

A 效价低 B 生物利用度小

C 治疗指数低 D 活性低

E 排泄快

6.某药口服后只有少部分迸人体内循环,较确切的表述是:其

A 吸收少

B 被消化液破坏多

C 生物利用度低 D 效价低

E 排泄快

7.某药半衰期为12小时,若12小时给药一次,最少需几次给药达稳态浓度?

A 2次 B 3次

C 5次 D l0次

E 11次

8.在酸性尿液中,弱碱性药物

A 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慢

B 解离少,再吸收少,排泄快

C 解离少,再吸收多,排泄慢

D 解离多,再吸收少,排泄快

E 解离多,再吸收少,排泄慢

9.肝清除率小的药物

A 口服生物利用度大 B 首过消除少

C 易受血浆蛋白结合力影响 D 易受肝药酶诱导剂影响

E 以上全对

10.对血浆半衰期 (一级动力学)的理解何者不正确?

A 是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

B 能反映体内药量的消除速度

C 依据其可调节给药间隔时间

D 其长短与原血浆浓度有关

E 一次给药后经4-5个半衰期就基本消除

2.药理学总论总结 篇二

关键词:药理学,总论,激发兴趣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既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由基础向临床过渡的桥梁学科。其内容繁杂, 涉及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等医学基础学科, 药理学中所涉及的新名词、新理论及作用机制较复杂, 基于这一现象, 学生学习药理学感觉比较困难, 容易混淆, 以至于对学好该门课程丧失兴趣和信心。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教师追求的目标, 特别是药理学总论, 药理学总论包括绪论、药效学、药动学和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在整个课程中所占的比例仅8个学时, 但是却起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他把整个课程中常见的名词解释、概念都集中在一起, 还举了一些典型的例子。如果教师能把总论讲得精彩绝伦, 可消除学生的恐惧情绪, 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也为学生对药理学全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精彩的开场白, 激发学习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进行药理学总论的讲授中, 教师开始的表现极为重要, 它可以起到与学生拉近距离、激发兴趣等作用。所以, 我们刚一开始的讲课不能照本宣科, 通过提问一些问题,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如大家都是医学院校的学生, 每次假期回到家都会有左邻右舍问起关于邻居具有什么类型的疾病和该用什么药物治疗的问题?另外还要问同学们都有感冒发烧的经历, 学生自己都使用了什么药物, 针推自己的症状怎么选用一些药物?如果买来一个药物, 药品说明书上都具体介绍了关于这些药物的哪些方面, 你经常看到的内容有哪些?这些看似简单而常见的问题的提出, 同学们会议论纷纷, 把自己遇到的情况很激烈的讲出来, 这种在讲授具体课程之前的提问,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了课堂气氛, 也拉近了教师和学生的距离, 消除了他们的紧张情绪, 为学生之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列举典型例子, 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在上课时常举一些例子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举的例子好, 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 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探索举例子的方法和技巧, 给课堂锦上添花。当讲到食物、药物、毒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时, 我们巧举生活中接触到的食盐, 食盐在我们的饮食中无所不在, 在各种食品中食盐是食物, 但在输液时用的氯化钠注射液就成了药物, 而对于高血压患者, 过多的食盐就成了毒物。另外, 还有葡萄糖在奶制品中是食物, 葡萄糖口服液就成了药物, 而对于糖尿病患者就成了毒物;为了活跃课堂气氛, 还举了《水浒传》里武大郎怎么死的, 学生兴趣高昂回答是被潘金莲用砒霜毒死的, 死的时候七窍流血, 非常痛苦, 教师就此引导学生这么毒的物质, 现在开发成注射液用来治疗妇科卵巢癌, 效果极好。讲到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剂量和时间对药效的影响时, 列举了不同浓度的酒精, 临床疗效不一样, 用70%酒精手术器械消毒, 用45%左右的乙醇擦皮肤, 防止发生褥疮, 用25%擦皮肤, 使局部血管扩张, 降低体温。学生对这些常见例子比较熟悉, 教师在举例子的时候, 也调动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激情, 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巧妙掌握基本概念

药理学总论涉及很多概念, 如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首过效应、肝肠循环、受体、亲和力, 内在活性等, 而对这些概念的正确理解与熟练应用, 对今后具体药物的学习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可这些概念往往是一些枯燥无味、概括性较强的内容, 学生也普遍反映学习起来难度较大。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应该找到一些合适的方法来讲解, 根据我的教学经历, 总结出分解-合并的方法讲解定义, 如课本上对受体的定义为:受体是存在于细胞膜或细胞内的一种能选择性地同相应的递质、激素、自体活性物质或药物等相结合, 并能产生特定生理效应的大分子物质。这个概念如果让学生死记硬背有点困难, 为了加深学生的记忆, 我把这个概念分解成受体是什么物质, 具有什么样的用途, 作用主要是什么, 经过分解后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受体的激动药和拮抗剂比较抽象, 教师打一个合适的比喻, 学生就容易接受, 如把受体比喻成锁, 药物比喻成钥匙, 钥匙能插进锁孔代表成亲和力, 能否打开锁代表内在活性。激动药指的是钥匙能插进锁孔, 并且能把锁打开, 而拮抗药指的是一个不配套的钥匙, 能插进锁孔, 但是打不开, 可是却占据着锁孔, 影响其配套的钥匙将其打开。这个通俗易懂的比喻, 能够把复杂的知识, 简单化, 也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是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 也是提高医务人员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如何在药理学教学中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提高药理学教学效果, 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合理应用药物防治疾病的理论知识, 成了大部分教师追求的目标。如今药物研究是日新月异, 新药不断出现, 药理学教材也与时俱进, 更新较快, 很多版本。可总论内容却相对较为固定, 这就要求教师要给总论注入新的活力。在讲到药物的不良反应这些概念时, 教师应该根据时代的发展, 把最近几年新出现的新药的严重不良反应介绍给同学们;对于新药的药理学研究, 教师应该把国家对每一类新药的临床前药理实验和临床药理实验的要求讲授给同学们。只有理论联系实际, 学生的只是才能更新, 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五、拓新知识, 扩充学生知识面

在第一篇总论当中虽然涉及了很多的基本概念, 但是一些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概念还有待进一步补充, 因为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 对这些概念的掌握, 更有利于他们将来工作的开展。如什么是药源性疾病和医源性疾病, 学生理解了这些分别是药物和医务工作者的言谈, 举止等造成的疾病, 这有助于将来提高他们的用药规则和服务态度。另外, 现在市场上的保健品是玲琅满目, 很多人误认为保健品就是药品, 为了区分保健品和药品, 分别向学生介绍其定义和功能, 消除对保健品和药品的误解;针对药品的名字更是和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 课堂上了增补了药品的中文名、英文名、通用名和商品名。特别是通用名和商品名。通用名称是药品的法定名称。在我国, 药品的通用名称, 是根据国际通用药品名称、卫生部药典委员会《新药审批办法》的规定命名的, 即同一处方或同一品种的药品使用相同的名称, 商品名是药品生产厂商自己确定, 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产品名称, 具有专有性质, 不得仿用。在一个通用名下, 由于生产厂家的不同, 可有多个商品名称。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 还举了一个用于缓解过敏性疾病的药物:氯雷他定片 (通用名) , 而他有很多商品名, 如息斯敏、开瑞坦等。讲完之后, 学生恍然大悟, 之前都知道息斯敏, 但是不知道息斯敏和开瑞坦是同一个药物。这些新知识的增加, 有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扩充, 增加了他们对药理学今后学习的动力。

总之, 对于药理学总论教学, 教师应该寻找有效的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3.教考分离总结——民法总论 篇三

本人于本第一学期担任2011级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1、2班《民法总论》课程的教学工作。有幸参与了本门课程第一次教考分离。所谓教考分离,就是把教学和考试分开,根据培养目标、教学目的、教学大纲,制定考核大纲,建立一套包括试题库、自动命题、阅卷、评分、考试分析、成绩管理等各种规章制度完备的考核管理系统。

相对于教考合一而言,教考分离有利于教学考核的公平、公正,有利于教学评价的科学、有效,有利于教风、学风的根本好转,教考分离会使学生认识到,成绩的好坏取决于平时的努力程度,取决于对所学课程掌握与理解水平的高低。以下是我对本次教考分离的总结:

1.考试成绩及试卷分析:

政行1班最高分96分,最低分50分,平均分73.5分,及格率96.5%,不及格3人。本班高分较多,其中85分-100分又24人,占总人数42%,但不及格也出现在这个班。

政行2班最高分96分,最低分65分,平均分72.4分,及格率100%。但高分较1班少,各分数段人数分布均匀。

结合试卷质量分析,可以看出学生们在单项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和简答题上失分较少,案例分析题上失分较多,说明他们对于识记类知识掌握较好,但对于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仍有待提高,这与政行专业学生的自身特点有关,但也为我显示了在将来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重点讲解和培养的方向。

2.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民法总论课程是为政法学院思政、政行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在本科生四年的学习中,其起着引导学生进入民事法律科学领域及形成民法思维模式的作用。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正确理解民法的概念,掌握民法的基本原理、熟悉民事法律关系及其三要素的相关概念和制度,成为掌握民法基本理论,具有独立分析、解决民事法律问题能力的专业初级人才,为全面提升法律素养打下基础。学习本门课程,第一要特别重视基础理论的学习,准确把握民法的基本性质、熟练掌握民法的基本原则、基本规范、基本制度,达到融会贯通。第二要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准确运用民法原理,正确分析民事活动中形成的各种法律关系,正确适用法律,妥善地处理民事纠纷。

实行教考分离后,我能够自觉地按照课程教学大纲和基本要求组织教学,注重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求得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从学生的角度,能促使其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努力学习并掌握课程的基本内容、重点内容,经受课程学习结束后的考试检验。从而形成重教重学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在本门课程后仍有不少同学跟我探讨关于民法的问题,其中不乏同学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我总会引导他们用书本上的知识,通过自己的理解来解决问题。结合上述情况我认为民法总论这门课程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

3.题库缺陷:

4.急性中毒总论讲稿 篇四

一、概述

1.中毒:有毒物质进入人体后,达到中毒量而产生全身性损害。引起中毒的物质称为毒物。

急性中毒是指短时间内吸收大量毒物,起病急骤,症状严重,病情变化迅速,如不及时治疗常危及生命。(无特异性诊断指标)病因:职业性中毒、生活性中毒:误食、意外、故意投毒、自杀

2.毒物的吸收、代谢及排出:

吸收:呼吸道、消化道、皮肤黏膜——进入人体。职业中毒----口鼻(粉尘、烟雾、蒸汽、气体)。生活中毒——主要经口,除CO 代谢:吸收后经血分布全身,主要在肝脏代谢。大多数代谢后毒性降低(解毒),也有毒性增强(对硫磷氧化为对氧磷,毒性增300倍)

排出:主要由肾脏排出,气体和易挥发毒物可以原形经呼吸道排出

3.中毒机制

局部腐蚀、刺激作用:强酸、强碱吸收组织水分,并与蛋白或脂肪结合,使细胞变性、坏死

缺氧:CO、硫化氢、氰化物等窒息性毒物可阻碍氧的吸收、转运、利用,使机体组织、器官缺氧。

麻醉作用:脑组织和细胞膜脂类含量高,有机溶剂和吸入性麻醉剂有强的亲脂性,能通过血脑屏障,抑制脑功能

抑制酶的活力:毒物或其代谢产物可抑制酶的活力而对人体产生毒性。如:有机磷杀虫药抑制胆碱酯酶,氰化物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重金属抑制含巯基的酶。

干扰细胞或细胞器的生理功能:四氯化碳——三氯甲烷自由基,作用肝细胞膜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产生脂质过氧化,使线粒体、内质网变性,肝细胞坏死。

受体竞争;阿托品竞争阻断毒蕈碱受体,产生毒性作用。

二、临床特点:

毒物接触史

中毒临床表现复杂,症状缺乏特异性——问病史尤为重要。平素精神状态、长期服用的药物、家中药品有无缺少。CO中毒需问炉火、通风情况、有无煤气泄漏,同室居住人员是否有同样表现。食物中毒,应询问同餐进食者有无类似症状发生。相当一部分病人家属手里拿着药瓶、农药瓶。

临床表现:表现为各个系统出现相应临床表现,如皮肤黏膜、眼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血液系统。

三、实验室检查:

尿液检查

血液检查:外观:褐色:高铁血红蛋白生成性毒物

粉红色:溶血性毒物

生化检查:肝功、肾功、凝血四项、动脉血气、异常血红蛋白检测、酶学检查

毒物检测:理论诊断最客观,特异性强,但敏感性低,临床可

操作性差,故不能过分依赖毒物检测。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接触史+临床表+相应实验室检查,并排除其他有相似症状的疾病。对不明原因出现的抽搐、昏迷、休克、呼吸困难,通过既往病史不能解释的情况都应想到中毒的可能。

急诊处理

五、治疗原则

1.立即脱离中毒现场,终止与毒物继续接触。2.迅速清除体内已被吸收或未吸收的毒物 3.如有可能,尽早使用特效解毒药 4.对症支持治疗 治疗措施

1.评估生命体征:如出现呼吸、循环功能不稳定,象休克、严重低氧血症和呼吸心脏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2.脱离中毒现场,终止毒物接触:毒物经呼吸道或皮肤侵入,脱离现场,移至空气新鲜地方,脱去污染衣物,用清水或肥皂水清洗接触部位的皮肤毛发。

3.清除体内尚未吸收的毒物:对口服者尤为重要,毒物清除越早、越彻底,病情改善越明显,预后越好

a.催吐(物理、药物)

b.洗胃:一般在服毒6小时内洗胃效果最好,临床即使超6小时也洗,部分毒物仍留胃中。腐蚀性毒物一般不洗,可引起消化道穿孔。昏迷病人洗胃保护呼吸道,避免复苏误吸。

具体方法护理操作。反复、大量、清水

c.导泻:洗胃后灌入泻药:20%硫酸钠、硫酸镁,20%甘露醇 全肠道灌洗:主要用于中毒超6小时或导泻无效。

4.促进已吸收毒物的排出

强化利尿及改变尿液酸碱度:强化利尿:大量输液,静注速尿利尿。碱化尿液:静注碳酸氢钠。酸化尿液:大量维生素C。

5.高压氧治疗:有毒气体中毒,CO、氯气、HS.CO特效治疗:促进碳氧血红蛋白解离,加速CO排出,减少迟发脑病发生。

6.血液净化治疗:把患者的血引出体外,通过净化装置除去其中有毒物质,达到净化血液清除毒物的一系列技术。

a.血液透析:可清除分子量<500D、水溶性强、蛋白结合率低: 醇类、水杨酸、苯巴比妥、茶碱。氯酸盐、重铬酸盐中毒易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首选此法。

b.血液灌流:对分子量500~40000D水溶、脂溶均有清除作用,包括镇静催眠药、解热镇痛药、洋地黄、有机磷杀虫药、毒鼠强,其对脂溶性强、蛋白结合率高、分子量大清除能力远大血液透析,故常做急性中毒首选净化方式。

c.血浆置换:主要清除蛋白结合率高、分布容积小的大分子物 质,对蛇毒、毒蕈生物毒及砷化氢等溶血性毒物疗效佳,可补充血中有益成分,如活性的胆碱酯酶。

7.特殊解毒药物的应用

a.金属中毒解毒药:氨羧螯合剂,可与多种金属形成稳定可溶的金属螯合物排出体外,主要治疗铅中毒:依地酸钙钠。巯基螯合剂:常用

药物二巯基丙醇、二巯基丙磺钠、二巯丁二钠:此类药物均含活性巯基,进入人体可与金属形成无毒、难解离的可溶性螯合物随尿排出体外还能夺取已与酶结合的重金属,使酶恢复活力,主要治疗砷、汞、铜、锑、铅中毒

b.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解毒药:用美蓝(亚甲蓝)。小剂量(1~2㎎/㎏)亚甲蓝可使高铁血红蛋白还原正常血红蛋白,亚硝酸盐、苯胺、硝基苯等高铁血红蛋白生成性毒物中毒的特效解毒药。大剂量(10㎎/㎏)亚甲蓝效果刚相反,可产生高铁血红蛋白血症,适用于氰化物中毒的治疗

c.氰化物中毒解毒药:一般采用亚硝酸盐—硫代硫酸钠疗法。中毒后立即给亚硝酸盐,适量亚硝酸盐可使血红蛋白氧化,产生一定量的高铁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一方面能与血中氰化物结合,另一方面还能夺取已与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的氰离子,形成氰化高铁血红蛋白。后者与硫代硫酸钠作用,可转化为毒性较低的硫氰酸盐排出体外,从而达到解毒目的

d.中枢神经抑制剂中毒解毒药:纳洛酮:阿片受体拮抗剂,对麻醉镇痛所致呼吸抑制有特异性拮抗作用。对急性酒精中毒和镇静催眠药中毒引起意识障碍亦有较好疗效。氟马西尼:苯二氮卓类中毒的特效解毒药

8.对症治疗:大多数中毒并无特殊解毒疗法,只能通过积极的对症支持治疗,帮助危重患者度过难关,为重要器官功能恢复创造条件。具体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充分供氧。输液或鼻饲供给营养,选用

5.土地管理总论 篇五

土地的两重性

1、土地既是劳动对象又是劳动资料

2、土地既反映生产力有体现生产关系

3、土地及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经济属性

土地的特性

1、自然的产物

2、面积的有限性3土土地利用计划:1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2土地开发整理计划指标3耕地保有量计划指标 用地定额指标:在平均的生产工艺水平、规划设计水平、经济技术水平和通常的场地条件下,一个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和配套工程所需占用的额定土地面积

用地控制指标:对一个工业项目及其配套工程在土地利用上进行控制的标准

土地用途管制的内容:农用地转用审批制度、建设用地用途转用审批制度、禁止供地与限制供地制度 土地用途管制:国家为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通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土地用途区,确定土地使用限制条件,土地利用规划,对土地市场进行宏观调控。

土地价格调控手段:

1、建立基准地价、标定地价的定期公布制度2.国家对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采取最低限价。

3、政府对地价上涨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干预

4、建立土地交易价格申报制度

5、政府对土地使用权的转移有优先购买权。土地税收和金融手段:税收手段通过规定不同的税种、税目和税率等,来调节经济利益和经济行为。金融手段:资金是土地市场的“血液”,资金融通关系到土地投资能否完成,投资回报能否实现。土地市场与金融市场的这种紧密关系使得政府可以采取金融手段来达到调控土地市场的目的。我国土地市场动态检测总体思路:

一、土地市场动地的永久性

4、土地的固定性

5、用途的多样性 土地管理:国家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满足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运用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的综合性措施对全国城乡土地资源及其利用过程,以及由此所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权属、利益关系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方面的行政管理活动

土地管理的对象:土地资源、土地资源配置、土地资源利用、土地权属关系

土地管理的内容:地籍管理、土地权属管理、土地市场管理、土地利用管理、土地监察管理、土地税务管理

我国现行管理体制的特点:1强化了国家管理土地的职能,实现国家和省两级管理、以省为主的管理模式2具体划分了中央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土地管理权3实行了全国土地的统一管理4国土资源部对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实行业务领导

管理体制改革的总目标: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的,能够促进国土资源优化配置、合理利用、有效保护,有利于维护资源所有者与使用者合法权益,集中统一、关系协调、依法行政、高效精干的管理体制。

土地政策:国家、政府、政党或单位为保护土地产权利益,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而制定的计划或行动准则。

土地管理政策类型体系划分:

1、按照土地管理政策主体在行政组织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分为:国家土地管理政策、地方土地管理政策、基层土地管理政策

2、从土地管理业务机构设置角度:地籍管理政策、土地规划管理政策、建设用地管理政策、土地监察管理政策、土地科教管理政策

3、按经济再生产标准:土地市场政策、土地价格政策、土地金融政策、土地税收政策

4、按照地域差异:国外土地管理政策和国内土地管理政策、城市土地管理政策和农村土地管理政策、沿海地区土地管理政策和内地土地管理政策、经济发达地区土地管理政策和经济落后地区土地管理政策、开发区土地管理政策和一般地区土地管理政策等

5、按照土地所有制的不同:资本主义国家土地管理政策和社会主义土地管理政策

6、按历史发展过程:古代土地管理政策、近代土地管理政策、现代土地管理政策

7、按土地产权类型:土地所有权政策、土地使用权政策、土地收益权政策、土地处置权政策

8、按土地利用类型:耕地利用政策、园地利用政策、林地利用政策、牧草地利用政策、交通用地利用政策、工矿与居民点用地政策、水域用地政策、未利用地开发与利用政策

9、按土地利用的全过程标准:土地征收与征用政策、土地生态政策、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土地复垦政策

简述几年来我国土地政策的变化:第一阶段:扭转多头管理阶段,第二阶段:城乡土地统一管理阶段,第三阶段:体制转轨阶段

土地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中国现实一方面人多地少是中国的基本国情,所以“耕地保护”一直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央政府也始终坚持“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和土地管理政策;另一方面当前正国经济的宏观特点进一步增强了土地的重要性,总之,中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以及当前中国正同时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转轨时期的国度经济以及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阶段等宏观特点,对中国的土地利用以及土地与宏观经济的关系产生重要影响,导致主流经济学的有关假设在中国已经发生了变化,相应的经济分析结论也就不同。中国的现实决定了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不仅具有可能性还具有必要性。建设用地:一切建筑工程物体所占用及其适用范围内的土地,是一种以利用土地承载力和建筑空间为主要目的的用地方式。分类:

一、按土地产权性质分:国家建设用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二、按全国土地分类体系:商服用地、工厂仓储用地、公用设施用地、公共建筑用地、住宅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利设施用地、特殊用地

三、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和特殊用地

四、按建设用地用途:工业用地、民用建设用地、军事建设用地

五、按建设项目使用的期限:永久性建设用地、临时性建设用地 建设用地管理:国家为调整建设用地关系合理组织建设用地而采取的一系列行政、法律、经济和技术的综合措施。

建设用地管理制度:国家用以调整土地关系和对建设用地的组织、利用、控制和监督而建立的综合性制度。

建设用地管理政策包括:建设用地供应政策、建设用地有偿使用和流转政策、建设用地的收回政策、建设用的税收政策、建设用地的价格管理政策、建设用地的收益管理政策、土地有偿使用费支出范围 总量控制:国家为防止建设项目乱占农用地而实行的从总量上对建设用地的规模进行控制的制度。

规定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必须严格按照用途利用土地的制度。

我国耕地现状:耕地面积逐年下降,分布不均、耕地质量总体不高、后备资源开发利用困难

耕地保护的重要性:1耕地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2土地问题始终是我国农民的根本问题3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和耕地总量逐年减少趋势决定了必须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耕地数量的保护:1耕地总量只能增加不能减少2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占用耕地3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制度4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实行占多少垦多少5进行土地开发整理,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基本农田: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土地。

基本农田保护区:为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而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依照法定程序确定的特定保护区域。

根据土地整理后的主导用途,将土地整理分为农用地整理和建设用地整理,任务:1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2扩大综合生产力,提高土地产出率3调整土地关系,使土地关系适应土地生产力提高的要求4提高全社会地现代化水平5实现土地资源的景观功能

征地补偿费用的构成:1土地补偿费2安置补助费3青苗补偿费和其他地面附着物的补偿费4增加安置补助费和提高征用耕地土地补偿费的标准5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耕地开垦费6临时用地补偿费7基本税费、其他税费

现行征地制度的主要缺陷:1征地权行使范围过宽2征地补偿费的测算办法偏离市场经济规律3传统和单一的安置办法难以适应就业市场化4征地程序忽视农民意愿,侵害了被征地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申诉权

建设用地供应:根据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原则,国家或集体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依据土地供应计划,以出让和划拨等方式提供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行为。

土地使用权划拨: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后,在土地使用者依法缴纳了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及其其他费用后,国家将土地交付给土地使用者使用或者将土地使用权无偿交付给土地使用者使用的行为。

土地使用权的出让方式:招标、拍卖、协议、挂牌 推行土地租赁制的原则:1国有土地有偿、有限期使用2维护国家、集体和个人权益的原则3严格依法办事原则4收益合理分配原则5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原则

企业改革中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处置方式:1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2国有土地租赁3国家以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或入股4保留划拨用地

农村土地所有制:

1、1950~1952,土地农民私有制2、1953~1956,在保留农民土地私有制基础上的农业互助组和初级合作社3、1959~1978,土地集体所有制下的高级农工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4、1979至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土地集体所有,由农户家庭经营

农村土地他项权利:土地抵押权、地役权、空中权和地下权、耕作权

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适合我国农业生产力状况、调整农村用地结构,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有利于乡镇企业的发展、促进了小城镇建设和发展、奠定了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度基础 农村土地管理的内容:农村土地权属管理、土地规划管理、基本农田保护的规划与管理、土地整理、复垦与开发管理、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乡村非农业建设用地的管理、乡村非农业建设用地有偿使用

土地市场的概念:狭义:指进行土地交易的专门场所,如土地交易所,不动产交易所等。广义:因土地交易所引起的一切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土地市场的一般特点:

1、交易实体的非转移性

2、土地市场的地域性

3、土地市场的垄断性

4、土地供给弹性少

现行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特征:

1、坚持城市土地国家所有制,维护土地所有者的权益

2、土地有偿使用的形式多样化

3、双轨并存,以有偿使用为主行政划拨为辅。

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意义:

1、建立了土地公有制条件下的土地市场,完善了市场体系

2、利用市场机制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

3、利用经济规律充分体现土地资产的经济价值

我国土地市场的特点:

1、土地市场的交易对象是国有土地使用权

2、土地市场中交易的土地使用权具有期限性

3、土地使用权出让市场是国家垄断市场

4、在土地市场中政府处于优越的位置。土地利用规划调控:我国政府为了控制土地供应总量,协调供求关系,调节和稳定土地价格,确定合理用地结构,优化土地配置的基础性工作,特制定

态监测技术框架(1、中国土地市场网

2、网站后台管理系统

3、中央数据处理系统

4、市县数据采集系统

5、各省中国土地市场网)

二、土地市场监测数据上报过程(1、各省国土资源厅向各基层国土部门分发“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系统”录入软件

2、各基层国土部门使用录入软件进行数据采集

3、各基层国土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向本省国土资源厅上报所采集的数据

4、各省国土资源厅根据各基层国土部门上报的数据进行分析统计

5、各省国土资源厅使用“数据上报中央系统”系统,定期或不定期从各基层国土部门上传的数据中选取可以上报中央的数据,然后一次性的把所选择的要上报的数据上报到国土资源部)

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分析:

1、土地供应情况分析

2、土地开发利用情况分析

3、建设集体用地情况分析

4、房地产市场分析

5、土地价格变化趋势分析

6、土地市场运行宏观经济分析

7、土地市场运行总体情况、主要问题及对策

8、特殊问题的分析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现状与问题:

1、土地产权界定不清,主体不明确,集体所有权被虚化

2、在家庭承包经营制推行中,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弱化

3、没有建立规范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

4、不利于农民收入的进一步提高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建设的途径:

1、通过强化集体经济与集体统一经营,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培育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主体

2、严格界定并合理分配各利益主体的产权(a/明确和完善土地所有权b/强化国家和集体对土地的管理和控制权)

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

1、稳定和强化土地的承包权

2、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通过推行各种形式的承包、转包和租赁、股份经营,搞活农村土地使用权(a、多种形式承包、转包b、租赁经营制c、土地股份经营)

搞好农用地管理,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1、加强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和服务

2、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导下,搞好农用地结构调整

3、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4、结合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加强农用地管理

6.作文总论诀 篇六

身边事物留心看,作文素材有来源。静观默察讲方法,常用四法勤学练。一法顺序远及近,上下观看叙井然; 二法移步换形观,环环紧扣深体验; 三法对比辨差别,正对反对抓特点; 四法观察有点面,主次分清周而全。以上四法有关联,综合运用像过年。30 立题审意歌诀

审清题目辨体裁,把握重点和要害。依题联实多比较,围绕主题选素材。善于辐射把缰找,抓住一点没忘怀,面面俱到得分少,小题大做巧安排。立题审意若做到,胸中有数神笔来。31 写作程序诀

练习写作要记清:审清题意动脑筋; 打好腹稿定中心,筛选材料抓典型; 提纲挈领条条清,段落层次安排定; 思想成熟叙不停,草案完工仔细吟; 反反复复找毛病,闲话废语删干净; 关键事情讲详尽,错字别词要留心; 百改不厌誊写清,照此程序次次新。32 考场作文三步曲

首先三审此标题,文体题眼和范围。弄清题意抓规律,切没急忙来动笔。其次三慢须切记,构思提纲和立意。详略清晰中心明,磨刀不误砍柴时。最后作文有三快,行文誊写与修改。心中有数巧安排,恰倒好处妙笔来。33 叙述要诀

叙述方式抓四点,人称顺序贯全篇,还有线索与要素,撮其要点叙不偏。耳闻目睹一人称,前后一致把话传; 局外人物三人称,调查访问写不完。叙述顺序有四种,四种顺序灵活搬。一种顺序按时间,有头有尾周而全; 二种倒叙后提前,再按顺序叙根源; 三种插叙补事件,回忆往事话原泉; 四种平叙两条线,花开两朵分枝言。叙述线索有双单,单线穿珠最常见; 头绪复杂多线联,主次清楚讲明暗。叙述要素有六点:时地人事叙全面,揭示原因述发展,开花结果事满圆。34 描写歌诀

常见描写四方面,具体形象抓特点。人物描写方法多,说谈演唱有语言; 音容笑貌贵传神,外貌形象现眼前; 举手投足描个性;心理刻画善体验。环境描绘重烘托,社会背景写自然。场面描述要真切,形声色味周而全。细节描摹讲重点,于微细处精神现。多看多练没空闲,功到自成心儿甜。35 抒情四字歌

抒发感情,三点要求: 情真意切; 丰富细腻; 表情达意; 一定牢记。表达和谐,两种方式: 坦率质朴,直抒胸臆。间接抒发,寓情于景; 即事抒情; 寓情于理; 即物抒情; 表现主题。

㈡记叙文歌决 36 记叙文要领

记叙开篇像凤头,小巧漂亮看不够。四大要素不可忘,开门见山中心扣。※ ※ ※ ※

文中事件如猪肚,内容丰富又实厚。过渡衔接要自然,精雕细刻话不完。※ ※ ※ ※

四种描写求形象,空洞语言没力量。写人描景记事件,主次详略记心上。※ ※ ※ ※

文章结尾若豹尾,尾巴简短又有力。写完以后看两遍,认真修改紧扣题。

㈢ 说明文歌诀 37 说明文要领

说明文体较常见,读写常做四方面。对象特征把握好,说明写作第一点。※ ※ ※ ※

说明顺序想周全,时空把握没瞎编; 事物结构有繁简,条理紊乱使人厌。※ ※ ※ ※

说明结构比较深,并列递进及总分; 还有连贯共四种,单用合用讲求真。※ ※ ※ ※ 说明方法很重要,常用八法别忘掉。熟能生巧多实践,善于读写见提高。

㈣议论文歌诀 38 立论要诀

提出问题点龙睛,分析问题抓本质: 理论事实必真实,论据才有说服力; 直接间接来证明,围绕论点有破立; 议论简明须确切,论证巧妙合逻辑; 讲理摆事重举例,解决问题就得力。39 驳论歌诀

火力集中,把子对准; 抓住要害,实质批深; 又揭又批,事理俱精; 推理严密,旗帜鲜明; 过渡照应,详略分清; 完整单一,成竹在心。

㈤ 材料作文歌诀 40 供材作文⑴

所供材料意丰富,最佳立意要抓住。认真看读细思量,各项要求理清楚。提供材料不能丢,不能违背选角度。扣料用料并联料,参照命题作文做。41 供材作文四字法⑵

供材作文四字法,引议联结好处大。选准角度极重要,围绕中心善开发。引用原文须确切;议论点旨要记得; 联系实际摆道理;结论有力又简洁。

㈥ 话题作文歌诀 42 话题作文要领

话题作文很流行,常见考题三类型: 命题提示和材料,围绕话题马不停。※ ※ ※ ※

话题特点开放性,大题小作写真情; 抓住一点述详尽,以小见大显水平。

㈦ 读后感歌诀 43 读后感诀

读懂原文是首要,抓住重点定基调。引议联结重感想,围绕中心细细表。

㈧ 扩写歌诀 44 扩写四字诀

扩写无巧,方法记牢: 一练扩首,简洁可靠; 二练扩中,详尽为好; 三练扩尾,点睛是宝。※ ※ ※

扩写要好,要求做到。主要内容,切没砍掉; 合理想象,必不可少; 重点地方,深挖细找。

㈨ 缩写歌诀 45 缩写要领

缩写首先应做到:遵循原作是首要。其次做到四方法:句子缩写要思考; 保留重点应得体;略写材料删削掉; 概括方法讲精当;强化训练才牢靠。

㈩ 改写歌诀 46 改写要诀

改写方法有诀窍,因文而异很重要。一法改变原体裁,抓住体裁没抛掉。二法改革人称呼,人称一致定做到。三法改动其结构,顺倒插叙应推敲。四法改换原表达,叙述描写求提高,议论抒情点中心,细腻具体又一招。

(十一)续写歌诀 47 续写要诀

续写作文有条件,条件把握是关键,关键在于细推敲,思想成熟立意全。围绕开头把话联,过渡衔接要自然; 续写下文好做到,参照命题作文练。

(十二)应用文歌诀 48 应用文要诀

应用作文若不差,格式正文讲方法。语言简明又生动,心中有数笔生花。※ ※ ※ ※

基本格式有五家,标题称呼顶呱呱,正文署名和日期,各就各位把话拉。※ ※ ※ ※

正文方法四大侠,叙述议论文武夹; 说明综合顶梁柱,机动灵活人人夸。

四、其它知识精点歌诀 ㈠新闻歌诀

新闻要素歌诀

新闻要素不能忘:导语交代记端详; 标题意思应完整;主体部分求形象。㈡ 小说歌诀

小说要素歌诀

小说要素有三条:人物描写不可少; 环境衬托为中心;情节具体收效好。㈢ 语文解题法诀

语文解题方法要诀

排除方法有技巧:排除正确讲实效,排除错误抓要害,单用双用快选好。※ ※ ※ ※

比较方法勤动脑,易学易做收效高。同类异类善比较,围绕题意相近找。※ ※ ※ ※

以上两法要记牢,反复实践错不了。弄清题意抓规律,照此训练低分少。㈣ 听力要诀 52 听力歌诀

听话能力应做到:思想集中是首要。听人讲话勿打岔,尊重别人不骄傲。听时眼神示礼貌,边听边记边思考,抓住核心记详细,不懂问题作记号,听后请教要虚心,活到老年学不了。㈤ 说话歌诀 53 说话要领

说话艺术忌口禅,衣着仪表要自然。眼看听众示礼貌,手势助说如语言。※ ※ ※ ※

表述方式三类别:叙述说明和议论,哪种表达有风韵,具体情况来识辨。※ ※ ※ ※

叙述事情一中心,交代要素穿红线; 抓住重点说详尽;顺倒插叙求连贯。※ ※ ※ ※

说明事物抓特点,条理清晰听不厌。选择方法要恰当,举例类比讲精练。※ ※ ※ ※

发表议论明观点,事理俱精又全面。说理过程应严密,幽默语言适时变。※ ※ ※ ※ 技巧终究是辅助,经常实验口不闲。从小注意练表达,说谈演唱乐无边。㈥ 文学常识歌诀

四大古典小说家诀

四大古典小说家,罗施吴曹都不差,三国水浒去西游,红楼梦中人人夸。55 三大现代文学家诀

现代文学三大家,旗手鲁迅顶呱呱,巨匠沫若和茅盾,文学园地开鲜花。

㈦仿用名家学习法诀 56 仿用名家学习十法诀

终南捷径有十家,十家学习有十法: 学而不思惑如麻,使用孔子学思法; 学了就用收获大,遵循泽东学用法; 事半功倍人人夸,实现陈毅劳逸法; 寓乐于学是不差,遵循列宁乐趣法; 博览精读顶呱呱,模仿鲁迅精博法; 储存相同批伪假,仿用卢棱储批法; 眼到口到心未到,学习朱熹三到法; 厚簿簿厚方法嘉,实验罗庚厚簿法; 静观默察好处佳,学用尔文观察法; 遗忘规律多到寡,遵守艾宾复习法; 以上十法可采纳,结合实际选方法。

一篇初中的考场作文,大致包含几个步骤: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布局--展现文采。其中“谋篇布局”这一步解决的就是如何安排内容和表现所选内容的问题。安排内容主要是为所选择的材料构思文章的大结构和大框架,而表现内容则主要是表现学生自己对材料的理解及自我个性。我想,这是初中学生应首先明确的观念。

安排内容就是架设文章的大框架。就一篇考场作文而言,很悲催的,学生必须遵循所给方格一个字一个字往上写。也就是说,考场作文不允许考生真正淋漓尽致地发挥。考生的发挥必须在固定的模式之下,这些文字展现在方方正正的格子里才会显得赏心悦目。而这就需要谋篇布局的功夫。

在谋篇布局的过程中,写提纲是最重要的一步。写提纲要注意两步内容:一是确定文章主题和主要内容,二是给文章分层分段,同时确定每一段的大致内容与大概字数。这个提纲不管是真正写在纸上还是仅在心中打成腹稿,都必须保证能在提纲中有条不紊地放进想放进入的内容。打个形象的比喻,就是必须有一个大柜子,每个柜子里有不同的小格子。将每个小格填满内容后,必须检查一遍小格,将填得太满的地方再分成新的小格,将填不满的地方(也就是对文章展现来说表现力不强的地方)大笔一挥,立马砍掉。这是安排内容需做的事。

而所谓的表现内容,说白了,就是用表现手法让安排好的东西真正成为自己的。俗话说,太阳底下无新鲜事。尤其对初中学生而言,其所写的很多内容,都是大部分人经历过的生活,平平淡淡写下来,其实新鲜感并不多(尤其是阅卷老师还看过那么多篇作文)。此时,就需在如何表现内容这步花点心思。因为,一篇文章的目的(尤其当这篇文章不是科技文时)主要在于表现自己对一些一成不变的事物的独特认识。这个认识一方面由独特的人生经验得到,一方面由不同的表现手法得到。我始终认为,所谓表现手法,实际上是一种看待事物或说看待生活的方式。你是这样来看待生活的,因此,你会这么来写。因为你本身比较富于戏剧性,所以比较喜欢设置悬念,采用倒叙手法;因为你本身情感较为敏感与丰富,所以你比较喜欢描述细节;因为你本身较为成熟,看问题较为深入,所以你喜欢批判式的语句。这些都是你的个性,即使在考场上,也不应被方格子湮没。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判断有意识地训练一到两种类似的表现手法,如托物言志,设置悬念,欲扬先抑,镜头式展现等等。

或者,当同学们转变这个观念之后,一方面,分数确实会得到提高,因为我们的作文确实是按课程标准的要求一点点完成的;而另一方面,确实能在这些限制颇多的写作框架中展现个人对世界的独特认识。这个认识仅仅属于自己,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来表现,从而仅仅表现自己的想法。考场作文,做到这一步,才是真正优秀的作文。

学校是我们快乐的天堂,是我们获取知识的海洋。我们的校园也正是因为有了我们,有了我们勤奋的学习,朗朗的读书声,有了我们留下的汗水,走过的足迹,我们的校园才更加的美丽!

走进校门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栋五层高的镶着白色瓷砖的教学楼,东南角有一排长的高大挺拔的柳树,在教学楼的正前方有两个种着菊花,月季花和冬青的大花坛,它们相互映衬也显得错落有致,美丽极了!

当春姑娘穿着绿色的轻纱来到人间的时候,我们的校园也春意盎然。微风轻轻地吹动着树梢,柳树的叶子

也被绿色染的鲜嫩欲滴,冬青树也绿的更加光亮了。我们的校园里的读书声也更加的朗朗了!

在不知不觉中夏天已经来临了,柳树为我们遮住炎热,我在树阴下看着一本又一本的书,独自享受着幽静。同学们在教室里安静的自习,连喘息声都可以听的清清楚楚。教室外蝉落在柳树上叫着“热死了,热死了!”可是同学们却没有失去活力,像往常一样做着许多快乐的游戏,跳皮筋,踢毽子....尽管会大汗淋淋,却十分的开心。

秋天来临了,掉落的树叶铺满了灌树丛,有时淘气的低年级的小弟弟,妹妹们会跑到那里捉迷藏,踩在上面发出“沙沙”的足音。尽管柳树的叶子已经掉落了,但是冬青树还是那么的苍翠,我们的校园却还是充满了一片生机!

7.合同法总论 篇七

内容简介

《合同法总论(第3版)》修订的动因是:其一,出台了新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其二,裁判实务产生了新案型、新问题;其三,学术研究在主客观方面均有新进展;其四,获得了一些新资料。本次修订是全面的,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均较前版有明显的进步。在内容方面,结合新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特别是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逐处修订《合同法总论(第3版)》内容。另外,刊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上面的案例,也是本次修订关注的重点之一。

作者简介

韩世远,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民法学博士,日本法政大学访问学者。

韩世远教授多年来致力于合同法学理论研究,在法律出版社出版了专著《违约损害赔偿研究》,20在法律出版社出版了专著《合同法总论》(该书已获中国法学会优秀成果民法学科一等奖)。在法律出版社出版了与日本法学家下森定教授共同主编的《履行障碍法研究》。

目录

三版前言民法的解释论与立法论(代二版前言)一版前言缩略语表第一章 合同与合同法概述 第一节 合同概述 第二节 合同法概述 第三节 合同法的历史 第四节 合同法的原则第二章 合同的分类 第一节 合同的分类概述 第二节 典型合同与非典型合同 第三节 双务合同与单务合同 第四节 有偿合同与无偿合同 第五节 诺成合同与要物合同 第六节 要式合同与不要式合同 第七节 一时的合同与继续性合同 第八节 主合同与从合同 第九节 预约与本约 第十节 束己合同与涉他合同第三章 合同的订立 第一节 合同的订立与合同的成立 第二节 要约 第三节 承诺 第四节 依要约承诺以外的方式成立合同 第五节 合同的形式 第六节 合同成立的时间与地点 第七节 缔约上过失责任第四章 合同的效力 第一节 合同的效力概述 第二节 有效合同 第三节 无效合同 第四节 可撤销的合同 第五节 效力未定的合同 第六节 合同无效或被撤销的法律后果第五章 合同的履行 第一节 合同履行概述 第二节 履行的主体 第三节 合同的内容 第四节 履行地点、期限和费用 第五节 涉他合同的履行 第六节 双务合同的履行抗辩权 第七节 履行的受领与拒绝 第八节 履行的抵充第六章 债权的保全 第一节 债权保全概述 第二节 债权人代位权 第三节 债权人撤销权第七章 合同履行的障碍 第一节 合同履行的障碍概述 第二节 不可抗力 第三节 情事变更 第四节 履行迟延 第五节 履行不能 第六节 拒绝履行 第七节 不完全履行 第八节 债权人迟延第八章 合同的变更和转让 第一节 合同的变更和转让概述 第二节 合同的变更 第三节 债权让与 第四节 债务承担 第五节 合同权利义务的概括移转第九章 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 第一节 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概述 第二节 解除 第三节 抵销 第四节 提存 第五节 免除 第六节 混同第十章 违约责任 第一节 违约责任概述 第二节 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 第三节 第三人的行为或原因与债务人的责任 第四节 强制履行 第五节 赔偿损失 第六节 违约金 第七节 减价第十一章 合同解释 第一节 合同解释概述 第二节 狭义的合同饵释 第三节 补充的合同解释 第四节 修正的合同解释第十二章 合同法及其周边 第一节 合同法与侵权法的交错 第二节 合同法与消费者法的交错主要文献法条索引事项索引人名索引

8.中药鉴定学总论复习 篇八

总 论

一、中药鉴定学的定义:研究和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订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

药源的应用学科

二、中药鉴定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是:在继承祖国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 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系统地整理和研究中药的历史、来源、品种形态、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建立规范化的质量标准以及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三、中药鉴定学的研究对象:中药。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四、中药鉴定学的任务是

1、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发掘祖国药学遗产

2、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

3、研究和制定中药规范化质量标准

4、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五、中药品种与质量的关系:中药的品种问题直接关系到中药的质量,品种正确是保证中药质量的前提。

六、造成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的原因:

1、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存在 2、本草记载不祥,造成后世品种混乱

3、有的品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品种发生了变迁

4、一药多基原情况较为普遍

七、解决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问题及发掘祖国药学遗产的途径:

1、通过对中药商品调查和中药资源普查,结合本草考证,明确正品和主流品种,力求达到一物一名,一名一物。

2、研究不同历史时期药物品种的变迁情况,正确继承古人药材生产和用药经验

3、开展古方药物的品种考证

4、对一些道地药材进行品种考证

5、本草考证有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6、通过本草考证与现今药材品种调查相结合,能纠正历史的错误,发掘出新品种

八、中药真伪优劣、正品与伪品的含义:真、伪、优、劣即指中药品种的真假和质量的好坏。“真”,即正品,凡是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载的中药均为正品; “伪”,即伪品,凡是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中药的品种以及非药品冒充中药或以它种药品冒充正品的均为伪品。“优”,即质量优良,是指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质量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 “劣”,即劣药,是指不符合国家药品质量规定的中药

中药材出现伪品、混淆品或掺伪品的原因:1、误种、误采、误收、误售、误用 2、一些名称相近或外形相似或基原相近的品种之间产生混乱。3、个别人有意造假,以假充真

九、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1、栽培条件 2、采收加工 3、产地 4、贮藏时间 5、运输 6、非药用部位超标 7、人为参假 8、个别药材经提取部分成分后再流入市场

中药质量的优劣主要取决于有效成分或有效物质的含量。对中药质量的科学评价常以其有效成分的含量、稳定性、安全性为指标

对中药质量的评价方法有:药效学、免疫活性、化学模式识别结合药效学、质纹图谱等方法

目前《中国药典》对中成药鉴定常用的鉴别方法是:显微鉴定

十、制定中药规范化质量标准的原则和要求:制定质量标准应充分体现“安全有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中药质量标准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的质量标准,要求中药的来源和处方要固定,采收加工、炮制方法和生产工艺要固定,临床疗效要确定,对有害物质要限量检查,对有效成分或有效物质群有定性鉴别和含量测定等

十一、我国中药资源和资源保护的基本情况

1、中药的资源包括药用植物、动物和矿物资源

2、传统中药约1200种,其中常用中药约500种,民族药1500~2000种

3、全国的道地药材有约200种:四川(黄连、附子、川芎);云南(三七);甘肃(当归、大黄);宁夏(枸杞子);内蒙古(黄芪);吉林(鹿茸、人参);辽宁(细辛、五味子);山西(党参);河南(地黄、牛膝);山东(北沙参、金银花);江苏(薄荷);安徽(牡丹皮);浙江(玄参、浙贝母);福建(泽泻);广东(砂仁);广西(蛤蚧)

4、资源保护:2002年发布《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药材GAP),并从2002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大力发展优质道地药材生产及野生珍稀或濒危动植物药材野生变家种、家养,可使中药资源永续利用

十二、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途径:

1、进行全国性药源普查,寻找新的中药资源

2、根据生物的亲缘关系寻找新药源

3、从民族药或民间药中寻找新药源

4、以有效成分为线索,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5、以药理筛选结合临床疗效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6、从古本草中寻找或探索老药新用途

7、以新技术、新方法扩大新药源

十三、历代主要本草著作

历代主要本草著作

成书年代

著者

载药数 主要特点

1.《神农本草经》 西汉时期 365种 分上、中、下三品,总结了汉代以前的药物知识,为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2.《本草经集注》 梁代 陶弘景 730种 为最早按药物的自然属性分类,并记载了火烧试验,对光照视的鉴别方法。3.《新修本草》(《唐本草》)唐代 李勣 苏敬 850种 为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家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由国家颁布的药典)。出现了图文鉴定的方法。4.《图经本草》 宋 苏颂 为我国最早的版印墨线药图,为后世本草图说的范本,为现今本草考证的重要参考书之一 5.《证类本草》 宋代 唐慎微 1746种 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为研究古代药物最重要的典籍之一。6.《本草纲目》 明代 李时珍 1892种 对中药学贡献最大,是我国十六世纪以前医药成就的大总结,成为世界性的重要药学文献之一,本书按药物自然属性作为分类基础。7.《本草纲目拾遗》 清代 赵学敏 921种 拾遗补正《本草纲目》。8.《晶珠本草》 清代 蒂玛尔-丹增嘉措 2294种 载青海、西藏东部、四川西部药材2294种,是历代收集藏药最多的典籍 9.《植物名实图考》 清代 吴其濬 1714种 植物学方面科学价值较高的著作,考证药用植物的重要典籍。

十四、近代中药鉴定学的发展: 1934年赵燏黄、徐伯鋆等编著了我国第一本《生药学》上编,1937年叶三多编写《生药学》下编

1、中医学院的建立和中医鉴定学的诞生

我国在1956年建立了四所中医学院。1959年开始,各学校相继成立了中药系。1964年就开设了具有中药特色的《中药材鉴定学》。《中药鉴定学》教材先后已出版了五次。

2、国家为中药鉴定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近50年来《中国药典》先后出版了七版。3、中药鉴定研究方法和技术不断提高:

(1)本草考证(2)基原鉴定(3)性状鉴定(4)显微鉴定(5)理化鉴定

十五、中药的采收

1、采收与中药质量的关系:(1)中药品质的好坏,决定于有效物质含量的多少,有效物质的高低与产地、采收时间、采收方法有着密切关系

(2)确定适宜的采收期,必须把有效成分的累积动态与药用部位的产量变化结合起来考虑。

2、各类中药的一般采收原则(以植物药为例):

① 根及根茎类:秋、冬季采收。②茎木类:秋、冬季采。③皮类:春末夏初采收。

④ 叶类:植物光合作用旺盛期采。

⑤ 花:含苞待放时或在花初开时采收或花盛开时采。

⑥果实类:在自然成熟或近成熟时采收;种子类:在果实成熟时采收。⑦全草类:在茎叶茂盛时采割。

十六、中药的产地加工

1、中药产地加工的目的 促使鲜药材干燥,2 符合医疗应用要求和商品规格,以保证药材质量

4便于包装、贮藏、运输。

要求:达到形体完整,含水分适度、色泽好、香气散失少、不变味、有效物质损失少

2、常见的加工方法有:

①拣、洗:新鲜药材去泥沙杂质技非药用部位

② 切片:大的根及根茎、坚硬的藤木类和肉质的果实类趁鲜切成快片,以利干燥 ③蒸、煮、烫

④熏硫 :使药材色泽洁白,防止霉变,如山药、白芷、川贝母

⑤发汗:药材在加工中为了促使变色,增强气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常将药材堆积放置,使其发热,“回潮”,内部水分向外挥散,称为发汗。如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

⑥干燥:目的:除去新鲜药材中大量水分、避免发霉、变色、虫蛀以及有效成分分解和破坏,保证药材质量,利于贮藏。方法:(晒干、烘干、阴干),《中国药典》规定如下:凡烘干、晒干、阴干均可的,用“干燥”表示;不宜用较高温度烘干的,则用“晒干”或“低温干燥”表示(不超过60ºC);烘干、晒干均不适宜的,用“阴干”或“晒干”表示

十七、中药的贮藏

1、中药贮藏中常见的变质现象:

①虫蛀 ②生霉 ③变色

④走油:指某些含油药材在储藏不当时油分向外溢出,或药材在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呈现油样物质的变化称为“走油”(如柏子仁、麦冬、天冬、枸杞子)

⑤风化(芒硝、明矾、胆矾)

⑥自燃(柏子仁、海金沙、紫苏子、菊花、红花)⑦有效成分自然分解或起化学变化(贯众、樟脑、冰片)。

2、中药的贮藏和防治变质的方法:

(1)仓库的管理:贮藏的方法可根据药材的特性分类保管:

①剧毒药与非毒性药材分开,专人管理。②容易吸湿霉变的药材注意通风干燥。

③容易自燃的药材不能堆垛太高,应特别注意通风干燥

④含淀粉、蛋白质、糖类等易虫蛀的药材,应贮存于容器中 ⑤贵重药材应与一般药材分开,专人管理。

⑥有效成分不稳定的不能久储

(2)储藏方法: ①经验贮藏 ②冷藏 ③高温处理 ④化学药剂处理 ⑤气调贮藏(气调养护)⑥除氧剂密封储存 ⑦60钴辐射灭菌。

十八、中药拉丁名组成原则:由前面的药用部位名(用第一格)和后面的药名(用第二格)组成。

十九、中药的鉴定

(一)依据:《中国药典》和《部颁药品标准》(二)取样方法

1、从同批药材包件中抽取鉴定用样品的原则

(1)药材总包件数在100件以下的,取样5件(2)100-1000件,按5%取样

(3)超过1000件的,超过部分按1%取样(4)不足5件的逐件取样

(5)贵重药材,不论包件多少均逐件取样

2、破碎或粉末装药材的取样:每一包件的取样量一般按下列规定:(1)一般药材100~500g(2)粉末状药材25g(3)贵重药材5~10g(4)个大的药材,根据实际情况抽取有代表性的供试品

3、中药鉴定中平均样品的量一般不得少于实验所需用量的3倍,留样的保存期至少一年

(三)《中国药典》中规定“精密称定”系指被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千分之一,规定“称定”时,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百分之一。规定“精密量取”时,是指量取体积的准确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中对该体积移液管的精度要求,规定“量取”时,系指可用量筒或按照量取体积的有效数位选用量具。(四)中药检定包括“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测定”、“含量测定”等 1.“性状” 系指药材的形状、大小、色泽、表面特征、质地、断面(折断面或切断面)特征及气味等 2.“鉴别”系指鉴定药材真实性的方法,包括经验鉴别、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3.“检查”系指对药材纯度进行测定的方法,包括水分、灰分、杂质等检查。

(1)中药的杂质是指 ①来源与规定相同,但其性状或部位与规定不符 ②来源与规定不同

的物质 ③无机杂质,如砂石、泥块、尘土。(2)水分测定方法及适用对象 ①第一法(烘干法);适用于不含或少含挥发性成分的药品,(干燥温度为100-105℃)。②第二法(甲苯法):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药品。③第三法(减压干燥法):适于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贵重药材,干燥剂为新鲜五氧化二磷 ④第四法(气相色谱法)(3)灰分测定法

①总灰分测定法:样品过2号筛,温度在500-600℃ ②酸不溶性灰分测定法(用无灰滤纸过滤)

(五)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1、取样

2、鉴定

3、检验记录及检验报告书)

1、取样:样品的来源包括抽检与送检两样。所取样品应具有代表性、均匀性、并留样保存

2、鉴定:

(1)中药品种(真、伪)的鉴定 :包括原植(动、矿)物的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及生物鉴定等

(2)中药质量(优、劣)的鉴定:包括①中药纯度的检查[杂质、水分、灰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重金属、砷盐、农药残留量] ②中药质量优良度的检定(包括浸出物、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3、检验记录及检验报告书

1、检验记录:是出具报告书的原始依据,应做到记录原始、数据真实、字迹清楚、资料完整

2、检验报告书:是对药品质量做出的技术鉴定,包括鉴定的依据、试验内容、结果、结论及处理意见等

(六)中药鉴定的方法有:来源鉴定(原植物、原动物和矿物)、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及理化鉴定、新技术和新方法等方法。

1、来源鉴定(以植物药为例)的步骤:①观察植物形态 ②核对文献 ③核对标本

2、性状鉴定 ①特点:简单、易行、迅速。②内容: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断面特征、气、味;水试、火试。(形状:党参根头部称“狮子头”、款冬花形如“火炬头”、海马外形“马头蛇尾瓦楞身”;大小;颜色:丹参色红、黄连色黄、紫草色紫、熟地黄色黑;表面特征:白介子表面光滑、紫苏子表面有网状文理、海桐皮表面有钉刺、合欢皮的皮孔棕红色椭圆形、辛夷表面被灰白色有光泽的长绒毛;质地;断面特征:“菊花心”---黄芪、甘草,“车轮纹”---防己,“朱砂点”---茅苍术,“星点”---大黄,“云锦状花纹”---何首乌;气:阿魏---蒜样臭气,檀香、麝香---特异芳香气;味:乌梅、木瓜、山楂---味酸,黄连、黄柏---味苦,甘草、党参---味甜;水试:红花加水浸泡,水液染成金黄色,秦皮水浸液日光下呈碧蓝色荧光,苏木投热水中,水呈鲜艳的桃红色,小通草遇水表面显黏性,熊胆粉末入清水中,在水面上旋转并呈黄线下沉而不扩散;火试:麝香火烧有轻微的爆鸣声,起油点似珠、浓香四溢、灰烬白色;海金沙易点燃并产生爆鸣声及闪光)

3、显微鉴定法

[1]显微制片方法:(1)横切片或纵切片(2)表面制片(3)粉末制片(4)解离组织片包括:

①氢氧化钾法:适用于样品中薄壁组织占大部分,木化组织少或分散存在。②硝铬酸或氯酸钾法:适用于样品坚硬,木化组织较多或集成较大群束。(5)花粉粒与孢子制片(6)矿物药磨片(7)鉴别由粉末药材制成的中成药 [2]细胞壁性质的鉴别

①木质化细胞壁:加间苯三酚及盐酸,显红色或紫红色。②木栓化或角质化细胞壁:加苏丹Ⅲ试液显橘红色至红色

③纤维素细胞壁:加氯化锌碘试液显蓝色或紫色④硅质化细胞壁:加硫酸无变化。[3]细胞内含物性质的检定:

淀粉粒:加碘试液,显蓝色或紫色

糊粉粒:加碘试液,显棕色或黄棕色。加硝酸汞试液,显砖红色。脂肪油、挥发油或树脂:加苏丹III试液,显橘红色、红色或紫红色。菊糖:加10%α-萘酚乙醇溶液,再加硫酸,显紫红色并很快溶解。粘液:加钌红试液,显红色。

草酸钙结晶:a.加稀醋酸不溶解,加稀盐酸溶解而无气泡发生。

b.加硫酸溶液,逐渐溶解,片刻后析出针状硫酸钙结晶。

碳酸钙(钟乳体)结晶:加稀盐酸溶解,同时有气泡发生。硅质:加硫酸不溶解。

[4]显微常数测定:如叶类气孔数、气孔指数、栅表比、脉岛数和脉端数等 [5]显微鉴别时常用的试剂有:水、稀甘油、甘油醋酸、水合氯醛

4、理化鉴别方法有:(1)物理常数的测定

(2)一般理化鉴别:

①化学定性分析 ②微量升华 ③荧光分析 ④显微化学分析(丁香切片滴加3%氢氧化钠的氯化钠饱和液,油室内有针状丁香酚钠 结晶析出、北柴胡横切片加无水乙醇-浓硫酸1:1液,木拴层、栓内层和皮层显黄绿色至蓝绿色)、⑤泡沫指数和溶血指数的测定

(3)常规检查:①水分测定②灰分测定③膨胀度的测定④酸败度⑤色度检查⑥有害物质的检查(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的检测、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检测、黄曲霉毒素的检查、重金属的检查、砷盐检查)

(4)色谱法(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蛋白电泳色谱法)

(5)分光光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比色法)(6)色谱-光谱联用仪分析法

(7)浸出物测定(用水、一定浓度的乙醇、乙醚作浸出物测定,分冷浸法和热浸法)(8)挥发油含量测定:甲法-用于测定相对密度1.0以下的挥发油。乙法-用于测定相对密度1.0以上的挥发油。

5、新技术和新方法:

(1)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2)中药指纹图谱鉴定技术:

特点--①通过指纹图谱的特征性,能有效地鉴别样品的真伪或产地

②通过指纹图谱主要特征峰的面积或比例的制定,能有效地控制样品的质量,确保样品质量的相对稳定。

上一篇:污水处理流程图下一篇:物流行业简报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