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数据分析应用

2024-07-21

质量管理数据分析应用(共8篇)

1.质量管理数据分析应用 篇一

第2章

数据中心服务质量管理

为规范数据中心服务标准,针对不同客户群提供差异化服务,促进效益的提升,真正实行“优质优价”,按照地理位置、硬件设施、网络条件、服务水平、人员配备等因素,可将数据中心分为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二星级、一星级5个服务等级。星级标准体系的建立充分吸取了国际上星级制度的成功经验,以星(★)的多少来标定一家数据中心机房的硬件档次和服务水平,既巧妙地避开了各国语言文字不同的障碍,而且可以使客户一目了然地对数据中心机房的各方面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因此星级制度在数据中心行业发展过程中越来越为社会所接受,成为较全面的考核评价体系。

2.1 等级设置原则

2.1.1 数据中心服务等级设置的基本原则

在等级设置时,根据数据中心机房的软硬件设施和人员配置情况,以及由此产生的服务水平差异,每个等级的产品可以是一处独立的机房,也可以是机房的一部分。各等级的划分条件和特点如下。

(1)五星级数据中心代表最高服务水平,通过严格的专业标准认证,提供全业务服务,价格及服务体系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可作为对数据安全有严格要求的政府部门、金融企业、外资企业等重点客户的数据(灾备)中心。

(2)四星级数据中心主要面向政府机关、大型企业、知名ISP(互联网接入服务商)/ICP(互联网信息服务商),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和优先保证的资源,价格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数据中心系统工程及应用

(3)三星级数据中心主要面向中小型企业、ISP/ICP,提供较好的产品服务,价格处于市场平均水平。

(4)二星级数据中心提供基础业务和一般性服务,能够满足客户的一般业务需求,价格可略低于市场平均水平。

(5)一星级数据中心主要面向零散客户,价格较低。不同等级的数据中心对应相应地区的资费档次标准。

2.1.2 数据中心需具备的基本条件

应符合数据中心机房的建设规范,具备并符合机房功能、机房建筑、机房环境、供电系统、空调系统、布线系统、网络系统、KVM系统、网管系统、网络安全系统、数据存储备份系统等基本条件。典型数据中心机房如图2-1所示。

图2-1 中国联通高端数据中心机房内部图

1.机房功能

数据中心机房按功能划分为:客户接待室(区)、客户操作室、监控室、核心设备区、普通客户托管区、VIP客户托管区、客户测试室、大客户休息室,其中前5个功能区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其他分区可根据需要设置。此外,还有支撑功能分区,如电池室、UPS室、油机室、高压室、低压室、钢瓶间等。

第2章 数据中心服务质量管理

2.机房建筑条件

数据中心机房应设置在交通通信方便、配套设施齐全、安全可靠、自然环境清洁的地点。建筑抗震性强,防雷击、能防御重大洪涝灾害。地面荷载能力为6~10kN/m2(UPS室地面荷载能力为16kN/m2)。机房设备区(核心机房、普通客户托管区、VIP客户托管区、电源室)必须采用气体消防系统,并具有完整的消防警示、紧急撤离通道和疏散指示。

3.机房环境条件

数据中心机房应在明显处设置服务等级的标识。机房装饰风格简洁明快,装修严禁采用易燃材料,地板应具有良好的防静电、防老化、耐火及防龟裂性能。分区之间采用钢笼或其他轻质材料分隔,不阻碍空调系统的空气循环。VIP机房在服从机房整体规划和装饰风格的条件下,可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个性化装饰。

机房应具有独立的出入口。机房不同的功能分区入口处应设置门禁系统,根据工作人员身份设置权限,在系统中保存出入记录。机房外应有保安人员或门卫24h值班,机房应设置全方位实时图像监控系统,定期保存图像记录。

数据中心机房应采用上走线方式,机房应设置上走线架和光纤尾纤专用线槽,交流电缆、直流电缆、信号电缆严禁交叉混走,应有清晰标识。机房内主要走道宽度≥1.5m,次要走道宽度≥0.8m,机架列间间距≥1.0m。机房内应设置包含供电系统、网络组织、管理制度、服务人员名录等内容的图板。

4.供电系统

数据中心机房应具有稳定可靠的市电保障,市电引入等级不低于二类。应配置性能可靠的柴油发电机。

(1)直流电源供电的质量指标

直流电源电压变动范围,脉动电压和全程最大允许压降应符合表2-1要求。数据中心系统工程及应用

注:①-48V电压的离散频率杂音电压允许值即有效值。a.3.4~150kHz,≤5mV有效值; b.150~200kHz,≤3mV有效值; c.200~500kHz,≤2mV有效值; d.500kHz~30MHz,≤1mV有效值。② 此项针对带尾电池的-24V电源供电系统

直流供电回路接头压降(直流配电屏以外的接头)应符合下列要求,或温升不超过50℃。000A 以下,每百安培≤5mV。1 000A 以上,每百安培≤3mV。(2)交流电源供电的质量指标

交流市电电源供电标准应符合表 2-2 的要求。

第2章 数据中心服务质量管理

(3)交流油机电源供电的质量指标

交流油机电源供电标准应符合表2-3的要求。

5.空调系统

机房温度变化范围为18~25℃,湿度变化范围为40%~70%,室内空气每小时循环次数≥30~60次。机房内灰尘粒子应为非导电、非导磁及无腐蚀的粒子。核心网络机房和数据机房必须采用恒温恒湿机房专用空调,其他机房宜采用舒适型空调。空调的供电系统应具有和设备电源同等的重要性和可靠性。

6.网络系统

数据中心核心网络设备必须保证冗余性,采用双归链路上行;网络设备需支持端口限速功能、端口汇聚功能、基于SNMP协议的端口管理、基本QoS功能、接口卡热插拔等。

维护人员应7×24h实时监测数据中心网络设备运行情况,做到及时检修、及时发现故障、及时汇报,遇到重大故障按照上报流程及时报告,及时排除故障。发现故障、及时汇报,遇到重大故障按照上报流程及时报告,及时排除故障。

7.布线系统

在数据中心各功能区统一设置综合布线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应采用双星型拓扑结构,该结构下的每个分支子系统都是相对独立的单元,对每个分支单元系统改动都不影响其他子系统。综合布线系统选用的电缆、光缆、各种连接电 19 数据中心系统工程及应用

缆、跳线,以及配线设备等所有硬件设施,均应符合标准规定,布线整齐、规范、编号统一。

8.KVM系统

网络原则上需设置KVM系统,但不对所有机房做硬性要求。采用KVM切换设备组成客户主机切换管理系统,达到对托管机房内各台主机的管理,并提供相互独立的客户操作区域。所有的客户可以互不干扰地使用设备管理菜单,方便地操作自身的任意一台设备,并可循环扫描自身的所有设备。

9.网管系统

数据中心须有一个功能完善的网络运营支持系统,其功能包括:库存管理、IP地址管理、业务管理、客户管理、故障管理、网络集中监视、流量流向监控分析、网络统计报表等。网络管理系统支持多种操作平台,并能够与多种通用网管平台集成,实现从设备级到网络级全方位的网络管理,支持企业网络和运营商网络。

10.网络安全系统

数据中心系统核心网络要求有充分的安全措施,以保障网络服务的可用性和网络信息的完整性。数据中心网络安全至少覆盖防火墙、入侵检测、防范DDoS攻击、病毒防范、漏洞扫描、管理安全服务等。

11.数据存储备份系统

数据中心原则上需设置数据存储备份系统,为有需求的用户提供备份磁盘空间。数据中心宜采用SAN(Storage Area Networking)模式建设数据存储备份系统。

12.网络设备和配套设备的维护项目和维护周期

第2章 数据中心服务质量管理

数据中心维护人员应定期巡视机房,对机房环境、温度、湿度、设备运行等进行登记和监视。维护人员对机房内的设施、设备及工具负有管理责任,在巡视检查机房时,应对机房内通信设备、用户设备认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与相关人员联系处理。

2.2 各星级服务的参考标准

2.2.1 五星级数据中心标准

五星级数据中心除满足2.1.2节的全部要求外,还应满足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认证条件

数据中心机房通过ISO27001标准认证(或其他同级标准认证)。

2.机房条件

机房位于城市中心城区内,交通便利(专门作为灾备中心的数据中心可位于其他交通方便的地区);机房托管面积≥5 000m2,机房地面荷载能力≥10kN/m2,室内净高≥3.2m;位于2楼及2楼以上的机房应具有客梯和货梯,货梯载重量≥2.0t;具有核心机房、电源机房、托管机房、监控室、接待区、客户操作室、客户测试室、客户休息室等功能分区;7×24h保安巡逻服务,具有完善的入室登记制度;7×24h视频监控系统,监控录像保存时间≥3个月;机房设置门禁系统,门禁记录保存时间≥1年。

3.电源空调

数据中心系统工程及应用

市电引入等级:一类市电;油机配置:n台主用机组;UPS 电源:(从两套1+1并机UPS电源系统)双路电源引入;电池后备时间≥1h;接地和过电压保护系统设置完善。

机房温度变化范围为21~25℃,湿度变化范围为40%~70%,空调系统具有备用机组。电源及空调节能要求达到绿色环保指标要求。

4.数据网络

所在城市具有国际出口网络接入,便捷发展国际业务的条件,数据中心出口直连骨干网、省网或城域网核心层节点,出口带宽≥40Gbit/s;网络设备和线路全部采用冗余配置;具有支持本机房所有设备接入的数字式KVM系统;具有包括防火墙、漏洞扫描、DDoS防范、入侵检测、病毒防范、管理安全服务等功能在内的数据中心网络安全系统;具有功能完善的数据中心网络管理系统、网络流量流向分析系统。

5.运行维护

拥有高素质的专业维护力量,具有行业内CCIE(CCNP、CCNA)以及同等级资格认证人员;具有向客户提供所有代理维护和增值服务的能力,能够为客户提供网络安全、数据应用、运行维护等增值服务不少于10种,如流量监测、流量清洗、网络安全、内容加速服务、网络建站服务、网络(系统主机)监测、KVM远程管理等增值产品服务;具有完善的运行监控设备和监控体系;具有运行日志记录制度,日志保存时间≥1年;具有标准化维护操作流程;具有设备、电路及软件系统定期检测维护制度,对性能不满足需要的设备及材料及时进行更换。

6.客户服务

设有专职的客户经理和技术支撑工程师;市场及客户服务人员应了解数据中心的基本构成和技术原理;具有完善的市场和客户服务管理制度;建立完善 22

第2章 数据中心服务质量管理 的标准化业务处理流程;合同签订后3个工作日内,为客户开通数据中心业务及数据中心内部网络线路(重要客户开通时限为1个工作日);定期回访客户,了解客户对数据中心产品的需求和建议,月访问率100%;设置客户服务热线电话,提供7×24h客户服务;具有故障处理制度和标准作业流程,在客户设备出现故障时,为客户提供紧急故障恢复所需要的服务和资源;具有客户服务质量定期分析和流程改进制度;每月客户满意率≥99%,客户投诉处理满意率100%。

2.2.2 四星级数据中心标准

四星级数据中心标准除满足2.1.2节的要求外,还应满足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机房条件

机房位于城区内,交通便利;机房托管面积≥3 000m2,机房地面荷载能力≥8kN/m2,室内净高≥3.2m;设在3楼以上的机房具有客梯和货梯,货梯载重量≥2.0t;具有核心机房、电源机房、托管机房、监控室、接待区、客户操作室、客户测试室、客户休息室等功能分区;7×24h保安巡逻服务,具有完善的入室登记制度;7×24h视频监控系统,监控录像保存时间≥2个月;机房设置门禁系统,门禁记录保存时间≥1年。

2.电源空调

市电引入等级:一类市电;油机配置:n台主用机组;UPS电源(从同一套1+1 并机UPS电源系统)双路电源引入;电池后备时间:单机后备≥1h;接地和过电电压系统设置完善;机房温度变化范围为21~25℃,湿度变化范围为40%~70%,空调系统具有备用机组。电源及空调节能要求达到绿色环保指标要求。

数据中心系统工程及应用

3.数据网络

数据中心出口接入省网或城域网核心层节点,出口带宽≥20Gbit/s;网络设备和线路全部采用冗余配置;具有数字式KVM系统;具有包括防火墙、漏洞扫描、入侵检测、病毒防范功能在内的数据中心网络安全系统;具有功能完善的网络管理系统。

4.运行维护

拥有高素质的专业维护力量,具有行业内CCIE(CCNP、CCNA)以及同等级资格认证人员;具有向客户提供所有代理维护和增值服务的能力,能够为客户提供网络安全、数据应用、运行维护等增值服务不少于5种;具有完善的运行监控设备和监控体系;具有运行日志记录制度,日志保存时间≥1年;具有标准化维护操作流程;具有设备、电路及软件系统定期检测维护制度,定期检查,对性能不满足需要的设备及材料及时进行更换。

5.客户服务

设置有专职的客户经理和技术支撑工程师;市场及客户服务人员应了解数据中心的基本构成和技术原理;具有完善的市场和客户服务管理制度;具有标准化业务处理流程;合同签订后3 个工作日内,为客户开通数据中心业务及数据中心内部网络线路(重要客户开通时限为1个工作日);定期回访客户,了解客户对数据中心产品的需求和建议,季度访问率100%;设置客户服务热线电话,提供7×24h客户服务;在客户设备出现故障时,为客户提供紧急故障恢复所需要的服务和资源;具有客户服务质量定期分析和流程改进制度;每月客户满意率≥98%,客户投诉处理满意率100%。

2.2.3 三星级数据中心标准

三星级数据中心除满足2.1.2节的基本要求外,还应满足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第2章 数据中心服务质量管理

1.机房条件

机房位于城区内;机房托管面积≥1 000m2,机房地面荷载能力≥8kN/m2,室内净高≥3.2m;设在3楼以上的机房具有客梯和货梯,货梯载重量≥2.0t;具有核心机房、电源机房、托管机房、监控室、接待区、客户操作室、客户测试室、客户休息室等功能分区;机房设置门卫,具有完善的入室登记制度;7×24h视频监控系统,监控录像保存时间≥1个月;机房设置门禁系统,门禁记录保存时间≥9个月。

2.电源空调

市电引入等级:一类市电;油机配置:n台主用机组;UPS电源(从同一套1+1 并机UPS电源系统)双路电源引入;电池后备时间:单机后备≥0.5h;接地和过电电压系统设置完善;机房温度变化范围为21~25℃,湿度变化范围为40%~70%,空调系统具有备用机组。

3.数据网络

数据中心出口接入省网或城域网汇聚层节点,出口带宽≥10Gbit/s;网络设备和线路采用冗余配置;具有包括防火墙、病毒防范功能的基本网络安全系统;具有支持基本功能(库存管理、IP地址管理、故障告警等)的管理系统。

4.运行维护

拥有专业维护人员,具有向客户提供所有代理维护和增值服务的能力,能够为客户提供网络安全、数据应用、运行维护等增值服务不少于3种;具有运行监控设备和监控体系;具有运行日志记录制度,日志保存时间≥9个月;具有标准化维护操作流程;具有设备、电路及软件系统定期检测维护制度,定期检查,对性能不满足需要的设备及材料及时进行更换。

数据中心系统工程及应用

5.客户服务

设置有客户经理和技术支撑工程师(可兼职);市场及客户服务人员应了解数据中心的基本构成和技术原理;具有完善的市场和客户服务管理制度;具有标准化业务处理流程;合同签订后5个工作日内,为客户开通数据中心业务及数据中心内部网络线路(重要客户开通时限为2个工作日);定期回访客户,了解客户对数据中心产品的需求和建议,设置客户服务热线电话,提供7×24h客户服务;具有客户服务质量定期分析和流程改进制度;每月客户满意率≥95%,客户投诉处理满意率100%。

2.2.4 二星级数据中心标准

二星级数据中心除满足2.1.2节的基本要求外,还应满足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机房条件

机房地面荷载能力≥6kN/m2,设在3楼以上的机房需设置客梯;具有客户接待室、客户操作室、监控室、UPS室、设备区、普通客户托管区等功能分区;机房设置门卫,具有完善的入室登记制度;7×24h视频监控系统,监控录像保存时间≥2周;机房设置门禁系统,门禁记录保存时间≥6个月。

2.电源空调

市电引入等级:二类市电;油机配置:n主1备配置;UPS电源:(从同一套2+1并机UPS电源系统)双路电源引入;电池后备时间:单机后备≥0.5h;接地和过电压保护系统设置完善;机房温度、湿度符合机房标准。

3.数据网络

数据中心出口接入城域网汇聚层或接入层节点;网络设备和线路采用冗余配置;具有基本的网络管理系统。

第2章 数据中心服务质量管理

4.运行维护

具有向客户提供基本代理维护的能力;具有运行监控设备和监控体系;具有运行日志记录制度,日志保存时间≥6个月;具有标准化维护操作流程;具有设备、电路及软件系统定期检测维护制度。

5.客户服务

具有完善的市场和客户服务管理制度;具有标准化业务处理流程;合同签订后5个工作日内,为客户开通数据中心业务及数据中心内部网络线路(重要客户开通时限为2个工作日);定期回访客户,了解客户对数据中心产品的需求和建议,年访问率90%;设置客户服务热线电话,提供5×8h客户服务;具有故障处理制度和标准作业流程。

2.2.5 一星级数据中心标准

一星级数据中心除满足2.1.2节的基本要求外,还应满足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机房条件

机房地面荷载能力≥6kN/m2,设在3楼以上的机房需设置客梯;具有监控室、UPS室、设备区、普通客户托管区等功能分区;机房设置门卫,具有完善的入室登记制度。

2.电源空调

市电引入等级:二类市电;油机配置:n主1备配置;UPS电源:(从同一套2+1并机UPS 电源系统)双路电源引入;电池后备时间:单机后备≥0.5h;接地和过电压保护系统设置完善;机房温度、湿度基本符合机房标准。

3.数据网络

数据中心系统工程及应用

数据中心出口接入城域网汇聚层或接入层节点。

4.运行维护

具有运行日志记录制度,日志保存时间≥6个月;具有标准化维护操作流程;具有设备、电路及软件系统定期检测维护制度;定期检查。

5.客户服务

具有标准化业务处理流程;合同签订后5个工作日内,为客户开通数据中心业务及数据中心内部网络线路(重要客户开通时限为2个工作日);定期回访客户,了解客户对数据中心产品的需求和建议;设置有客户服务热线电话。

各星级数据中心主要指标见表2-4。

第2章 数据中心服务质量管理

2.质量管理数据分析应用 篇二

一、电信运营商对应用代码质量管理体系的需求

应用代码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需求驱动源于企业运营标准化、精细化管控的内在驱动和市场竞争的外在驱动。企业内部运营的需求驱动主要源于风险控制要求、系统标准化建设及企业精细化运营管理所要求的系统支撑要求。市场竞争的外在驱动源于市场竞争形势的变化以及客户对业务系统高质量服务能力的要求。

内在方面,当前阶段企业在交付软件系统或验收软件系统时,除了验证软件所实现的功能,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考察软件代码本身的质量。

外在方面,随着电信行业运营商竞争的日益激烈,客户对服务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能否提供高品质的客户服务是我们重要的竞争筹码。确保系统保持稳定、健壮、高效支撑是业务系统支撑人员的首要任务,这就对业务系统的代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针对电信运营商业务支撑系统的现状,本文提出的一种基于静态分析的应用代码质量管理体系,从系统源代码的角度出发,通过制定应用代码质量规范、建立评估模型、同时提出一套应用代码质量管理流程利用代码规范和评估模型对应用代码质量元素进行度量,评价和管理软件交付时的代码质量,从源头上把控业务系统质量。

二、应用代码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内容

2.1静态分析技术

静态分析技术是指在不执行源代码的情况下,对代码中组件关系和方法调用、代码复杂度以及代码编写方法进行评估的过程。程序的流程提供了对代码结构的理解,静态分析的目的是确保程序代码依从公司和业界的标准。

静态分析的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四类:代码审查、结构分析、软件度量、数据流分析。代码审查的内容包括:编码风格的常规检查、基于每一个类发现萌芽状态的bugs。结构分析主要能够发现交互类的依赖关系、发现循环依赖、hubs等。软件度量是指度量软件复杂度、大量标准度量指标,如代码行统计,McCabbe,Halstead度量集等。数据流分析主要检查代码符号执行、很好的发现资源和内存的泄漏。

静态分析的过程通常包含两个阶段:运行工具阶段和人工审查代码阶段。如图1所示,按照事先定制好的规则,对系统源代码进行扫描分析,得到原始扫描结果,这一过程通常是借助静态代码扫描工具完成;接下来的阶段是人工参与审查代码,分析、确认、筛选结果,并通过汇总整理得到最终的结果。

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缺陷发现的时间越早越好,如果能控制软件缺陷,就可以得到高质量的软件。静态分析工具根据软件的结构、内容或文档来评价软件系统,而不需要执行程序。因此,可以较早地发现程序代码中的缺陷,使得后面的软件开发阶段可以着重分析复杂功能以及算法上的错误。

2.2管理体系概述

管理是指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及创新等手段,结合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以期高效的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广义的管理是指应用科学的手段安排组织社会活动,使其有序进行。狭义的管理是指为保证一个单位全部业务活动而实施的一系列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决策的活动。本文指的是狭义的管理。

2.3代码质量

软件质量是指软件系统或系统中的软件部分的质量,即满足用户需求。它包含两个方面,功能(Functional)质量和结构(Structural)质量。软件功能质量反映了软件符合功能要求规格的能力;软件结构质量反映了软件满足支撑功能性的非功能够性需求的能力,如鲁棒性、可维护性。结构质量是通过对软件的内部结构、源代码进行评估,即检查代码有没有遵守现有成熟的规范;而软件功能质量更多的是依赖软件功能测试计量。

代码质量是程序代码质量特性的总体,它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无法直接度量。代码质量审计是对应用程序源代码进行系统性检查的工作。它的目的是为了找到应用程序在开发阶段存在的一些缺点或者程序逻辑错误,分析并找到可能引发的风险漏洞,并提供代码修订措施和建议,避免程序漏洞被非法利用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风险。代码质量维度(dimensions of quality):代码质量的子特性,是衡量代码质量的不同方面,是对代码质量的结构化细分,如图2所示。

三、应用代码质量管理体系

基于上述研究,本文提出基于静态分析的应用代码质量管理体系的方法论。该体系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应用代码质量规范、应用代码质量评估模型和应用代码质量管理流程。

3.1应用代码质量规范

应用代码质量,顾名思义,也就是从代码的角度评价软件系统的质量。它将代码质量属性划分为六个特性(维度),包括正确性、规范性、易读性、安全性、可维护性和可移植性(图3),并进一步细分为若干子特性,这些子特性可用相关的技术手段来测量。

应用代码质量指标体系总体上可以分为以上6个维度:正确性、规范性、易读性、安全性、可维护性、可移植性。(1)正确性:是指软件程序能够符合编码正确无误的能力。包括:初始化、异常处理等相关的编码规范的约定。(2)规范性:是指软件程序符合国际、国内、行业标准的能力。包括页面元素的可访问性、最优化(符合特定语言的最佳实践)等。(3)易读性:是指软件程序能够被阅读、理解、学习的能力。易读性标志了代码能够被其他人员理解、维护的程度,包含代码里面的注释、函数、变量、类的命名、以及代码风格的约定。(4)安全性:是指软件程序规避安全漏洞,能够避免安全风险的能力。从代码层面规避安全漏洞的风险,如sql注入、跨站脚本攻击、内存溢出等等。(4)可维护性:是指软件程序可被修改的能力。主要包含代码复杂度的度量等。(5)可移植性:是指软件程序从一种环境迁移到另一种环境的能力。包括变量类型转换、数组长度、标识符的相关约定。

3.2应用代码质量评估模型

在介绍应用代码质量评估模型之前,我们先来介绍一下度量元的概念。

3.2.1代码质量度量元

代码质量度量维度是将代码质量划分为不同的几个方面,但仍然不是可以直接度量的指标。在每个维度下面我们又细分出可以直接度量的质量元素,我们称之为度量元。度量元是最小的代码度量单位。比如,程序的圈复杂度、注释的频率等,这些都是可以采用具体的度量手段去衡量的指标。每一个度量维度的质量是通过多个该维度下的度量元的质量去评价的。下面介绍几个关键的度量元指标。

圈复杂度(VG)是用来衡量一个模块判定结构的复杂程度,数量上表现为独立路径的条数。

其计算方法为:VG=e-n+2,

其中e是程序模块流程图的边数,n是节点数。

如图4所示,若某一程序的流程图如图所示,则,VG=6-6+2=2。

注释的频率(com_freq)是指程序中注释代码行占总代码行的比例。计算公式如下:

com_freq=(lc_comm)/(lc_stat)

其中:lc_comm是指注释行数;lc_stat是指总的代码行数;该值应该不小于0.2,即注释应该占到代码总行数的20%以上。

质量缺陷密度(Dd):是指程序中发现的质量缺陷数占代码规模的比例,基本的缺陷测量是以每千行代码的缺陷数(Defects/KLOC)来测量的。其计算公式如下:

缺陷密度=缺陷数量/代码行或功能点的数量,

可按照以下步骤来计算一个程序的缺陷密度:(1)累计开发过程中每个阶段发现的缺陷总数(D);(2)统计程序中新开发的和修改的代码行数(N);(3)计算每千行的缺陷数Dd=1000*D/N。例如,一个29.6万行的源程序总共有145个缺陷,则缺陷密度是:Dd=1000*145/296000=0.49 defects/KLOC。

3.2.2代码质量评估模型,如图5所示。

代码质量模型分成六个维度去度量,分别为正确性、规范性、易读性、安全性、可维护性、可移植性。每个维度下面又由一组具体的度量指标来衡量,我们称之为度量指标集。代码质量等于各维度质量总和;各维度质量等于该维度下的所有度量指标的质量值之和。

由此,我们给出该代码质量模型QOC_M(Quality Of Code Model)的形式化定义形式:

QOC_M=

其中,Dset指代码质量维度的集合;Eset指度量元素的集合;D-EMap指度量元素和代码质量维度的映射关系;Fset指的是度量元素的计算公式集合。

代码质量最终的结果是各维度质量乘以其权重后再累加,用公式表示如下:

其中,QOC(Quality Of Code)代码质量;Wdi指维度Di在代码质量中的权重;ei指该维度下的度量指标值;Wei指度量指标ei所占其所属维度下的权重,则ei*Wei得到的是维度Di的质量分数。

每个维度下的度量指标是可以根据用户的具体需求去个性化定制的,具体可以参照3.1节给出关于的每个维度所涵盖的范围,如可维护性包含McCabe度量指标集、Halstead度量集等。不同用户、不同厂商他们对代码质量的关注点有所差别,可按照自己的需求将该通用模型进行裁剪。

3.3应用代码质量管理流程

应用代码质量评估是一个过程性的工作,需要按照一定的流程去执行操作。目前的制定的评估流程包括版本管理、执行评估、持续改进、风险应对四个环节,遵循PDCA的良性循环。具体的评估流程如图6所示:

(1)版本管理。应用代码质量评估的对象是业务系统的源代码,随着业务的不断创新、需求的不断变更,做好版本的控制是应用代码质量评估首要的任务,以及新的版本在上一版本的基础上修复了哪些问题,又引入了哪些新的问题,这些问题都离不开版本管理。(2)执行评估。执行评估阶段需要做的事情有如下几点:(1)根据前期确定的应用代码质量规范和评估模型,选取适合的应用代码质量扫描工具。目前主流的白盒代码扫描工具有Checkmarx、McCabe、Klockwork、Fortify、Parasoft等等,工具各有所长,要根据需求选取合适的一款或几款。(2)制定扫描规则集。对照应用代码质量规范和评估模型在所选工具上配置扫描规则集。同时要注意不同语言的个性化区别。(3)扫描待评估代码。建立扫描项目、扫描任务,开始对源代码进行初步扫描。这一阶段根据代码规模以及工具的性能时间略有不同。代码规模小、工具效率高所耗费的时间就短,反之,时间越长。(4)分析工具扫描结果。这一步骤的工作是我们执行评估的一个重要方面,任何一款工具都不可避免的会有误报、漏报的情况,不能完全依赖工具,人工的参与是不可避免的。针对工具报出的代码质量问题我们要逐一确认、分析其风险的严重程度,删除误报或者我们认为无关紧要的质量问题。这一步骤的工作可以和开发人员共同完成。(3)风险应对。前一环节通过专家分析,确认发现代码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按照应用代码质量评估模型,给出本次代码扫描评估的结果,同时针对确认的问题给出修复建议,并要求开放商方面给出系统改进的应对方案。(4)持续改进。持续改进环节系统按照评估给出的优化方案进行修改,对改进后的效果进行再评估。这一环节最重要的是监督系统改进方案的执行,所有问题落实到人,做到专门的问题有专人负责。同时在改进工作结束后能够进一步跟进,评估修复后的结果。这样总体上形成一个符合PDCA的闭环流程。

四、在某省移动业务支撑管理过程中的应用

本文提出的应用代码质量管理体系在某省移动进行了试点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面就本次试点情况做一个简单介绍。

4.1评估模型

该模型选取了规范性、可维护性、安全性三个维度,每个维度下所选取的规则和指标的计算方法如表1所列,并分别确定了各维度下应该遵守的规范,同时初步拟定了各维度的评价标准。通过选定适合的扫描工具,将理论模型转化为实际可操作的具体工作。

4.2管理流程及实践

按照3.3节描述的管理流程,在试点实施过程中细化了几个关键点:版本管理(SVN)、评估的时间点(大版本、小版本)、评估的内容(全量、增量)。

(1)版本管理采取既有的版本管理工具SVN,沿用当前的版本管理模式。(2)扫描时间的确立。每次小版本上线前以及大版本发布前。(3)评估内容的确定。小版本上线前按照增量扫描的原则,每次扫描一部分代码,逐步递增。大版本上线前采取全量扫描的原则,对系统源代码进行统一的评估。

4.3评估结果分析

本次试点实施针对8月份某次小版本上线代码进行了评估。首次扫描发现不规范的问题数比较多,有代码编写错误、命名不规范以及大量的调试代码等。根据首次代码扫描评估的结果,给出相应问题修复建议,并要求开放商按照优化方案进行修改,对改进后的效果进行再评估。经过两轮的改进修复,要求整改的问题已经基本得到修复,扫描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数目趋于稳定,如图7所示。

五、小结

本文在分析中国移动业务支撑工作在应用代码质量管理方面的现状、研究的代码质量静态分析技术、代码质量的理论并结合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应用代码质量管理体系的方法论,该方法论在省公司的试点实施中得到了验证,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果,进一步证明了其在业务支撑工作中的可行性。

应用代码质量管理体系有助于深化业务支撑工作的精细化管控,对电信运营商的支撑管理工作有借鉴意义。同时,该理论体系也适用于搭建应用代码质量评估私有云平台,有助于电信系统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推进。

摘要:本文在分析电信运营商在应用代码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结合静态分析技术、管理体系、代码质量等核心技术及理念,提出了基于静态分析的应用代码质量管理体系,并重点描述了该理论在省公司进行试点验证的成果。最后对该理论的应用前景进行了简要展望。

关键词:代码质量,电信业务支撑系统,静态分析,管理体系,评估模型,质量规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软件工程产品质量第1部分:质量模型GB/T 16260.1-2006/ISO/IEC 9126-1:2001

[2]Brian Chess.Jacob West著.董启雄.韩平.程永敬等译.安全编程代码静态分析.机械工业出版社.

3.质量管理数据分析应用 篇三

【摘 要】目的 研究分析儿科护理管理中的细节管理? 方法 2009年至2013年我院接收98例儿童住院患者,按照患者家属的意愿来进行分组,实验组给予常规护理和细节护理管理,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质量以及家属满意程度? 结果 接收常规护理和细节管理的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对照组,患者家属的满意度也要高于对照组? 结论 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应用可以提升护理质量,获得患者及家属的肯定,降低了护患矛盾?【关键词】儿科 细节护理 护理管理 临床效果 儿科护理工作非常的复杂,因为患儿的年龄小,和护理人员的工作配合度不高,病情的发展又比较快,患者对于自身的情况不是很了解,因此护理难度非常大?如果护理不当很容易出现事故,所以细节护理管理在小儿科的应用变得非常重要,可以为患儿和家属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此次研究的是我院49例患儿接受细致护理管理后的效果,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至2013年我院接收儿童住院患者98例,这些患者年龄均在8岁以下,根据患儿家属的意愿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常规护理与细致管理,两组患者的性别?病情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在护理方面,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细节护理管理?治疗结束后,对两组的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采集患者的满意度信息和护理质量信息?满意度划分为4个等级,分别是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护理质量采用百分制,100分为满分,90~100分为优秀;70~90分为良好;60~70为一般,60分以下为较差?调查问卷由医院自主设计,包括护理人员操作水平?护理人员服务态度?住房环境等内容,患者进行匿名提交问卷?共发放98分问卷,收回98份问卷,收回率为100%?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t字校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分析,实验组的护理质量优良率和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 在实验组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高,未出现不满意的情况,护理质量也较高,质量良好率为100%? 3 讨论 由于儿科护理的难度较大,因此,为了提高护理质量,将细节护理应用于儿科护理管理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护理工作者要主动的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和谐的关系?在护理过程中态度和蔼,对患儿及家属多些问候,动作轻柔,不要引起患者的不适?护理期间在进行操作之前要向患儿及其家属进行讲解以及告知注意事项,例如会有疼痛感的操作则应该事先提醒,让患者和家属都能够有心理准备?如果出现操作失误则应该要立刻向家长进行道歉,不推卸责任,获得家属和患者的原谅?如果家属或患者对于操作有疑问需要对其进行耐心的解答,例如药物的名称,使用的目的等等,让患者的家属消费透明?护理过程要围绕患者展开,和患者進行沟通,一方面可以让家属对患者的病情有所了解,另一方面能够让护理人员获知患者的需求? (2)加强护理管理流程 护理管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手段,以满足患儿的护理需求为根本目的,建立一系列完善的护理管理制度,从患儿的检查到治疗,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交接班的护理人员做好交接工作,物品的摆放统一设置,从细节上完善护理流程?必要时建立监督小组,定期开展总结会议,针对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的提出解决办法? (3)强化细节风险管理措施 儿科护理工作量大,工作复杂,护理过程很容易出现纰漏,所以需要借鉴以往的护理经验,来对曾今出现错误的环节以及时间进行回顾,防治类似情况再次出现?患儿的床位进行调整后,应该对床位信息进行更换,便于医务人员来进行查看和核对?为患儿使用药物前,应该先对患儿的信息进行核对,防止错误用药?若患儿的病情严重,需要进行加强管理,在夜间以及节假日都要进行细心护理,加强监控? (4)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儿科护理工作要求护理工作者能够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以及职业道德?在平时的护士培训中药注重提升护理人员的素质,对其进行基础操作的培训和巩固,督促其不断的去在工作中总结和完善自我,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提升护士的职业责任心?此外还需要对护士的心理素质以及应变能力进行培训,让他们能够很好的处理突发情况,及时的缓解工作中的压力,让自己能够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工作? 根据此次的研究表明,细节护理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作用非常的重要,一方面以提升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另一方面护士自身的经验和能力也能够获得提升?患者接受护理后治疗效果显著,护患纠纷并未发现,说明细节管理能够提升护理质量,获得患者及家属的肯定?

参考文献

[1] 邓玲.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1(01).

[2] 郭志芬.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4).

4.分析行政管理教学的应用论文 篇四

一、案例教学教学法对行政管理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深化学生的实践感,培养创新意识传统的学习是教师的单方面的教授,而学生作为学习知识的主体,在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同时,其对知识的感受也是仅仅停留在字面的含义上。案例教学可以通过案例环境激发学生对知识和在学习过程中头脑中深层次的感觉,不断的刺激头脑中的思维火花和创新思维意识。而这些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是很难实现的。

(二)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案例教学不仅需要教师讲授知识,同时还要求教师掌控整个课堂教学的走向,引导教学流程。教师除了要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并且能将理论与实践充分融合。行政管理类专业课程是对实践性要求较高的课程,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知识,除了密切关注行政管理领域的相关前沿的知识外,还要求对其他相关知识进行了解。这对教师的知识框架、理论深度和知识宽度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也给教师增加了压力和前进的动力。教师需要不断学习知识,积累素材,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

二、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一)教学案例的选择一是符合教学目的。教师所选择的教材要充分与教学目的相吻合,要与教授的知识有直接的关联性,要侧重于知识点。二是案例典型、实效、有针对性。任何管理都是动态的过程,在教授管理知识时候,不能生搬硬套长久以前的案例。同时,要关注社会动态和民生,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不要过于晦涩难懂或者冷僻的案例,要能反应突出、重点、普遍的问题,亦要反应本领域最前沿的动态。三是案例本土化。在传统的`教学中,行政管理大多使用西方发达国家案例,虽然可以作为参考,但是鉴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生活习惯的不同,过多的使用西方案例会使学生因为文化背景等因素难以感受到案例的真实情境,也不利于了解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多样性。所以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考虑到案例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特色。

(二)案例教学实施与应用

一是学习者独立分析。通过教师提供的案例进行独立思考、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融入案例情境中去,充分的理解案例特点和针对性,根据案例写出案例分析的框架。二是团队讨论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对案例进行讨论,充分发挥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积极听取其他同学的观点,及时记录。同时整理记录小组讨论的结果,并选出一位同学作为在全班发言的小组代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所要做的是促成小组内的讨论,引导学生的思路和帮助其提出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深入讨论。并且在小组讨论“冷场”时给予提示,补充学生欠缺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遇到各种难以解决棘手的问题,有的问题甚至涉及到多学科和前沿科学,教师要善于将不同的零散的知识进行整合,引导学生从横向纵向两个方向进行思考。三是全班交流。由各小组的代表阐述自己组的分析报告,然后进行自由发言,从班级全体的角度分析案例,畅所欲言,最后由教师进行归纳和总结,对问题进行解释和答复,同时指出学生在讨论时暴露的问题。当然,教师的总结并不是简单的判断对错,而是对整个案例讨论的过程进行整理,改变传统的总结性评价,要对全程的过程进行关注并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解析,及时解决,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通过上述三个步骤,学生的独立思考、团队合作和班级内交流后,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及知识、经验和行政管理的方式等得到了充分的交流,进而是知识得到了深化,经验进行了分享,各方资源得到了整合。

(三)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5.质量管理数据分析应用 篇五

摘 要:摘要:本文将结合计算机数据库的具体概念以及发展情况,围绕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安全与操作相关技术,对于计算机数据库管理技术及应用进行分析论述。关键词:关键词:计算机;数据库管理;数据库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计算机数据库是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数据库相关技术是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一种重要的管理技术。一般意义上,数据库是一种进行数据存储的重要基地,数据库具有非常强大功能,并且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能够借助相关存储和管理设备进行大量的较为复杂的数据信息的管理与保存,使得人们在对于数据信息的实际应用中具有很大的便利性。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实际中已经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逐渐的成为计算机信息系统和相关应用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计算机数据库概念和发展情况

1.1 计算机数据库的概念

一般意义上,对于数据的理解多倾向于是一种数据信息存储的重要的基地。在传统的概念理解里,数据就是一种使用一些符号形式进行记录的、一种可以进行识别的信心资料。依照对于数据的理解以及概念解释就可以看出数据和信息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强大联系,数据是对于信息的一种符号表现形式或者说数据是信息的一种表现载体,反之信息则是数据的内涵体现,是对于数据的一种含义解释。

计算机数据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服务器设备进行数据的长时间的有逻辑、有规律的存储和管理的数据信息的集合。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管理中计算机数据库能够实现各计算机用户之间的数据信息的共享,并且在进行计算机数据信息的共享应用中,计算机数据信息之间不仅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而且数据信息之间在相互紧密联系的基础上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能够为计算机数据信息用户在计算机数据库的应用中带来很大的便利。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中,计算机数据库技术是一种针对数据库数据信息的相关结构以及存储、管理、应用等进行研究分析的技术形式。

1.2 计算机数据库的发展

对于计算机数据库的发展情况,按照相关标准主要经历了第一代数据库系统以及计算机数据库的第二代数据库系统、计算机关系数据库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代数据库系统发展阶段中,计算机数据库系统主要是以支持层次以及网状的格式化数据模型为主的计算机数据库系统。计算机数据库系统的发展中,层次数据库系统是数据库系统发展历程中最早出现并且具有一定意义的数据库系统,网状数据库系统则是为数据库系统的技术方法等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是较早的两种数据库系统形式。计算机数据库系统的第二个发展阶段中,数据库系统是以一种支持关系模型的数据信息的形式出现,这也是数据库系统的第二发展阶段,也就是第二代数据库系统。第二代数据库系统中,数据库系统的开发主要是以关系数据模型的数据系统开发为主的,关系数据模型的数据库系统多是一种商用的数据库系统,它是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企业管理以及办公自动化实现等领域的应用得到很广泛的推广应用,并成为计算机信息系统中一种基本应用技术。关系数据模型的数据库系统是一种建立在数学理论基础上的应用系统,不仅在应用中具有一定的简便性,而且很大程度上对于计算机数据库用户的工作应用效率也有很大的提高。计算机数据库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就是关系数据库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主要是数据库系统在关系数据模型出现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阶段,关系数据模型的发展越来越成熟和完善的阶段。这一时期,数据库系统的运行环境也有了很大改善,由过去单机形式发展到网络形式,数据库系统对于数据信息的采集以及存储、管理等也由集中式发展到分布式的状态,并且由封闭的状态逐渐的呈现开放形式。这一时期,数据库系统的发展已经在存储管理以及应用等技术上取得很大的突破,一些系统软件的开发也得到相关应用,也为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发展以及用户提供便利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

2.计算机数据库安全管理和操作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应用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应用的安全问题。一般情况下,计算机数据库应用技术的安全就是指在进行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对于计算机数据库用户的安全的保护,防止出现计算机数据库应用过程中非法越权窃取、使用或者更改破坏数据库信息的行为。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应用中,对于计算机数据库的应用安全问题涉及的层面较多,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必须注意做好相关的安全管理,以保证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应用安全。

2.1 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应用操作安全问题及管理

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实际应用过程中,由计算机数据库操作应用带来的安全和风险问题,对于计算机数据库的安全管理和应用有着很大的影响。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应用中,由计算机数据库操作引起的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应用过程中,计算机病毒或者后门、计算机数据库系统、计算机操作系统所造成安全隐患或者问题。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应用中之所以出现以上安全问题多是由于计算机数据库用户的安全意识薄弱或者安全管理措施不规范造成的,因此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应用中,用户应当注意加强对于数据库技术应用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做好相关系统应用过程中的各种安全防范,保证系统应用中的安全。

2.2 计算机数据库系统自身以及密保设置安全和管理

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应用过程中,由于计算机数据库系统自身存在的问题,也容易对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应用产生一定的安全影响。在一些计算机应用程序和系统中,会存在有一定额数据库系统较为落后或者使用时间较长等情况,另外虽然有一些计算机数据库系统的版本不落后,但是由于系统不够成熟,这些问题都容易对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应用带来一定的影响,甚至会存在有很大的安全问题,严重情况下会造成商业机密丢失或者信息财产失窃等,这都是由于计算机数据库系统造成的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应用不安全等。针对上述问题,在进行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应注意及时对于数据库系统的检查和完善,保证系统应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另外在进行系统技术应用过程中注意进行密保设置也是一种有效的进行数据库系统技术应用的安全防范措施,这对于计算机数据库的应用安全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3.结束语

总之,计算机数据

库技术的应用给计算机用户带来了很大程度上的便利,但是,在进行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应用的过程中,也应当注意对于数据库应用中的安全问题进行防范和加强,以保证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应用和管理的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6.应用信息管理系统_案例分析 篇六

案例一:高露洁-棕榄公司(Colgate-Palmolive)公司简介

高露洁-棕榄是全球顶尖的消费品公司之一,总部在美国纽约,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公司或办事机构,雇员总数达40000人。公司在口腔护理、个人护理、家居护理和宠物食品等方面为大众提供高品质消费品,其中有很多是广大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全球著名品牌,如高露洁、棕榄、洁齿白、Ajax、Protex、Fab、Irish Spring、Mennen和Science Diet等等。公司自20世纪30年代就在欧洲几个国家建立了公司,其后不断向国外扩展业务。截至1993年,公司已在全世界70多个国家开展了业务。2004年,其总营业额达到106亿美元。ERP实施概况

高露洁公司采用了SAP提供的ERP系统,实施成功的模块包括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供应商关系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综合应用程序、订单处理流程管理,物料清单管理、生产制造管理、员工自助服务及其他。该公司的ERP实施始于1996年,至今已完成2次全面升级,目前包括SAP的R/3系列、mySAP的高级排程计划与优化、CRM、SAP门户和mySAP商业仓库(Business Warehouse)。他们分别在欧洲,北美、南美、南亚太平洋等地的分支机构以及其Hill Science Diet品牌实施了R/3系列的5个实例。此外,还实施了全球人力资源管理,而SAP的商业仓库中目前存储有超过6TB(注:1TB相当于1024GB)的客户数据。目前,其ERP使用人数超过15,000。

案例二:联邦快递空运公司(FedEx)

公司简介

联邦快递空运公司(FedEx Express)全球最大的快递公司,凭借其无与伦比的航线权及基础设施使其成为全球最大的快递公司,向220个国家及地区提供快速、可靠、及时的快递运输服务。联邦快递每个工作日运送的包裹超过320万个,其在全球拥有超过138,000名员工、50,000个投递点、671架飞机和41,000辆车辆。公司通过FedEx Ship Manager at fedex.com、FededEx Ship Manager Software 与全球100多万客户保持密切的电子通讯联系。2004年,其总营业额达到290亿美元。

ERP实施概况

采用Oracle提供的ERP产品。已使用的模块包括PeopleSoft的资产管理、会计总帐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电子采购、开支报告、库存管理、项目成本核算及其他。1997年,公司开始实施PeopleSoft的会计总帐和资产管理模块。在之后几年内的两次重大升级之后,2004年,整个系统已包括12个PeopleSoft的模块。FedEx’s的国内及国际运营共用同一实例,而合作服务、运输等使用另一个实例。目前其用户超过20,000人。

MRPII案例

案例:上海第二机床厂

公司简介

上海第二机床厂是一个生产车床的中型国有企业,主要产品为普通车床,数控车床与车削中心等,年生产能力达一亿元(销售收入)。其生产方式是典型的离散型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于1986年列入上海机床公司接受世界银行贷款改造单位。

MRPII实施概况

在企业实施MRP-II系统,于1992年购置了IBM AS/400小型机和SSA公司的BPCS软件共11个模块,并于1993年初开始实施MRP-II的进程,目前除能力计划(CRP)外,制造数据维护(MDM)、库存(INV)、采购(PUR)、车间控制(SFC)、主生产计划(MPS)、物料需求计划(MRP)、预测(FOR)、成本(CST)、销售订单(ORD)、数据处理(BIL)等10个模块已全部投入运行。生产用物料仓库已全部取消手工记帐,新产品设计的所有目录与工艺文件定额等已取消手工文件,所有车间制造和采购、外协件已全部进入订单控制,MRP系统每周运行一次,根据其运行结果召开生产/采购调度会。MRP-II系统已成为整个工厂运行不可缺少的基本支持系统。

一、企业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了工作效率

1、高露洁公司提高工作效率的情况

A、需求规划:mySAP可以计算出基本需求,根据市场变化,相应增加业务。

B、绩效确认:mySAP可以得到准确、及时、一致的数据信息来支持

各种规划的决策。高露洁还将使用mySAP商业智能系统(mySAP BI),以更快速地获得更加一致和精细的数据信息,支持整个企业

集团的决策。

2、联邦快递公司提高工作效率的情况

联邦快递的ERP信息管理系统正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将企业、用户、供应商及其他商贸活动涉及的职能机构集成起来,完成信息流、物流和价值流的有效转移与优化,尤其是企业内部运营的网络化、供应链管理、渠道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的网络化与功能全面集成优化。

3、上海第二机床厂提高工作效率的情况

MRP-II 要求把全厂原属于各个部门的相同功能集中起来,便于物流、资金流的管理,例如计划,必须成立单独的计划部门,将车间(工段)作业计划、物资采购计划、外协作计划等集中到一个计划部门中。要将各种物料仓库集中到一个部门管理。

实施MRP-II 对目前国内原材料、加工制造工厂的管理体制,方法进行变革是全方位的,目前是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管理下企业产品的生产周期长,占用资金多,物质消耗高,经济效益低的落后状况。而使国内企业在管理上上一个台阶。

二、企业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了生产效率

1、高露洁公司提高生产效率的情况

在经营领域,SAP企业管理解决方案能够巩固生产设施。国际市场上消费品的竞争十分激烈,尽管高露洁在SAP系统的帮助下取得了很大发展,但还有些方面需要完善。通过实施SAP R/3系统,高露洁将产生订单和完成订单的实现率提高到90%,但它仍希望通过突破公司在需求和能力方面的局限将该数字提高。此外,通过SAP R/3系统,高露洁在北美将订单在企业内部循环的时间由9天缩减到5天,但即使这样成本还是很高。

高露洁的跨地域资源利用系统(CBS)将需求和全球资源信息整合在一起,使以前的月度预测发展成为每周的定货补充。高露洁的投入迅速见效,其中包括出货率的上升、集装箱整箱率上升、补充订单的循环次数下降、库存下降8%等。在新商业模型中,供应商直接负责对高露洁分销中心的资源补充(在此之前,高露洁的销售分支每月发展不均,向海外的工厂发布的补货要求经常不准确)。新的周补给制度是由客户的订单流量来驱动的,通过高露洁在世界各地的分销中心直接传递给供应商。补给要求也是根据高露洁销售机构提供的需求信息(如推广活动刺激的需求增长等)来计算。

2、上海第二机床厂提高生产效率的情况

上海第二机床厂是一个生产车床的中型国有企业,为改进管理,购置了小型机和软件的11个模块,于1993年初开始实施MRPII。经过2年的实施,已有10个模块投入运行。MRPII系统已成为整个工厂运行不可缺少的基本支持系统。由于MRPII系统的支持,目前新开发产品的设计、制造周期已从过去的1年半至2年缩短为8~10个月,大大增强了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能力。

三、企业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增加了客户价值

1、高露洁公司增加客户价值的情况

mySAP SCM使高露洁及其合作伙伴、消费者能够快速、实时地掌握订单、预测、生产计划,以及库存、订单完成比率等重要指标,完全掌握各项关键商业数据。mySAP SCM帮助企业提高服务质量、减少库存投资,进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高露洁在应用mySAP系统之后,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在价格战、全球业务拓展和市场推广中更有优势。同时,公司也不断加强与全球客户的联系,此外,高露洁通过电子商务还进一步加强了企业内部整合,密切了与合作伙伴和客户的关系。

2、联邦快递公司增加客户价值的情况

对于讲求速度质量优先的快递公司,供应链、渠道与客户关系的处理显得更为重要。而ERP系统能将这繁琐复杂的联系过程最简最优化以达到快递公司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信誉形象的最好方式。

企业ERP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根据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变化,及时与先进的管理思想接轨,抛开企业原有不合适宜的管理思想,迅速适应电子商务时代资源优化及企业间协同发展的需要,能够使企业拥有更强盛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为企业在电子商务时代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四、企业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了赢利能力

1、高露洁公司提高盈利能力的情况

要证明管理层的能力最好的证据莫过于这家公司的盈利状况。自从鲁宾接掌了高露洁CEO一职,公司的毛利率从最初的39.2%一直飙升至2000年的54.4%。分析家们认为这主要得益于高露洁不断从小处着手提高效率。例如只要经过简单的改进,一种除臭剂的外包装每个就可节省几分钱。高露洁的管理层并不只是高高在上大谈特谈公司的宏观策略问题,他们还会亲自参与到一些细节的讨论中来。虽然在生产过程中节省每一分钱的成本令高露洁大获成功,但这绝对不是公司致胜的唯一原因。高露洁的另一个撒手锏是,向少数几项利润率高的业务全速发展。公司超过一半的销售额来自两项业务:口腔护理和个人卫生用品,牙膏、除臭剂和液体香皂等产品都属于这些业务。相比之下,其它如洗洁精和清洁剂等产品的盈利能力则低得多。

2、联邦快递公司提高盈利能力的情况

每月两次,总有许多世界各地商业人士愿付250美元、花几个小时去参观联邦快递公司的营业中心。目的是为了亲身体会一下这个巨人如何在短短23年间从零开始,发展为拥有100亿美元、占据大量市场份额的行业领袖。

联邦快递选择了固定价格体系来取代按邮区划定的路程和运量定价体系(postal code-inspired zone and volumn pricing systems),在货运业引起了巨大哄动。这一改变不仅简化了联邦快递的业务程序,也使客户能够准确预测自己的运输费用。弗雷德说服国会使the civil aeronautics board(编者译:美国民航管理委员会)解除对航空快运的限制后,开辟了隔夜送达货运业务(overnight cargo transportation business),使对手公司也纷纷受益,整个行业的利润增加了10倍。

就拿2005年的盈利来说,国际速递巨头联邦快递的母公司FedEx集团宣布,截至8月31日,2005财政第一季(2004年6月至8月)取得每股摊薄盈利1.08美元,与去年同期0.42美元相比,大幅飙升157%。联邦快递还将增设12班货机前往中国,使航班数增加一倍。

3、上海第二机床厂提高盈利能力的情况

上海机床业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这一极为传统的行业藉着数字技术的“点化”,在去年一年取得了盈利猛增近2倍的佳绩,今年又有望增50%。循此路径,相信上海的制造业定能形成巨大的优势。

通过实施行业MRP(企业资源计划)管理、运用信息技术优化业务流程,实现由定

性管理、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事后管理向事前控制的转变,逐步达到科学管理。通过在互联网上设立上海机床工具行业网站,借助网络通信和电子商务开展全球贸易。以“比价采购”、“成本管理”为重点,推动信息化管理取得更好的效益。

五、企业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完善了企业经营模式

1、高露洁公司完善企业经营模式的情况

高露洁从1995年开始采用SAP提供的企业管理核心解决方案,通过财务管理、后勤规划和其他业务环节等统一并全球支持公司的运营。采用SAP的系统也推动了高露洁公司内部所有产品命名、配方、原材料、生产数据及流程、金融信息等方面的标准化。

这些方面的改进提高了高露洁公司在全球的运营效率,真正实现全球化资源利用。

2、联邦快递公司完善企业经营模式的情况

People-Service-Profit,提高员工的素质,把高质量服务提供给客户,从而产生高利润,再把利润回馈给员工。

在需要与顾客建立更为密切联系的情况下,计算机和通讯技术将导致快递运作管理体制向着集权式管理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在分部门比较多的大型企业,集权式系统难于进行有效管理。创业家最大的贡献在于“化不可能为可能,”他的秘诀在于“远见、时机、冒险精神、执行能力”。确实在70年代初期,顾客并没有主动提出“隔夜送到”的需求,但史密斯相信顾客会欢迎这样的服务产品,并且未来快递市场竞争的关键必然在于速度。

采用转运中心营运模式的一项主要困难,就是需要相当的经济规模,也就是说需要极大的投资金额。但“隔夜送到”的初期市场需求却还看不到,当时法令也还限制航空货运的载货量规模,也就是说史密斯所要面对的创业投资风险将非常高。

3、上海第二机床厂完善企业经营模式的情况

A.管理思想的转变,MRP-II 的管理思想是建立在系统工程、决策论、行为科学、劳动心理学等现代管理学科的基础之上,它形成的管理思想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资源来取得最高的利润。

B.管理目标的转变,MRP-II 的目标是企业的整体效益,通过统一企业的物流、资金流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C.管理方法的改变。MRP-II 应用工业工程、计划与控制、质量保证体系、物流与布置、工作研究、工程经济等原理于管理上

D.管理手段的改变,MRP-II 管理的手段是计算机网络系统,通过联网的计算机应用,可以使信息共享,可以迅速、正确、及时地处理企业管理中的各类信息,起到强化管理的功能。

E.管理信息传递渠道的改变,MRP-II 改变用书面文件传递信息的方法而通过设在各个部门的计算机终端下达任务指令,报告完成情况,查询各类数据,在与CAD(计算机辅助设计)连通后还可以将生产图纸直接传送到工作中心。

7.大数据应用与医院精细化质量管理 篇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是北京市公立医院改革的综合试点单位,承担的改革试点任务主要是:建立法人治理运行机制、推行医药分开、开展医保付费机制和财政价格补偿机制改革,持续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模式等。特别是要在优化医院运行效率和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上探索变革方法。

大数据应用的起源

北京朝阳医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要达到四个满意:第一是患者满意;第二要做到医务人员满意,职工满意;第三是社会满意;第四是政府满意。2011年,经过慎重考虑,我们决定从绩效考核入手来实现上述的工作愿景,通过提高医院医疗质量和运营效率,全面实施精细化质量管理体系。

精细化质量管理体系是以信息化为手段,通过提升每个医护人员的工作质量来提升医院工作的整体质量,帮助医院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从而保障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医院管理原来在很大程度上处于“粗犷型管理”,主要通过门急诊量、平均住院日、床位使用率、药占比等几个指标达标情况来衡量。而“精细化管理”创新地从医疗质量的根源,即创造质量的主体——医务人员的角度去考虑提升医疗质量。研究了一套以绩效为核心的培养考评和监控体系,强调过程质量去促进能力的提升。新的质量管理体系既能够从根本上保证医疗质量的提高,也使每个医务人员的能力达到全新的高度。

而过程质量的监控和提高有赖于大数据应用的支持。

大数据应用过程

精细化质量管理体系是建立在医院运营数据的基础上,涉及到医院门诊、急诊、住院中各个业务环节,是一个数据体量较大,数据结构复杂、数据类别繁多的数据集,属于典型的大数据应用。通过对医院业务相关服务过程进行数据采集和管理分析,从海量数据中发现医院管理缺陷、医师医疗水平和改进方向等问题、并通过预测未来趋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通过建立全方位的治疗过程数学模型分析系统,可以系统地分析患者从门诊、急诊到住院的治疗、检查、用药的过程数据,进而分析医师治疗手段和科研教学的质量。将过去传统手段很难实现的管理优化变为现实。一方面提高对患者的服务能力,另一方面通过管理挖潜保障医院运营效率的提高。

在精细化质量管理的实施中,通过信息化系统对接了院内主要业务系统,如HIS、LIS、PACS、病案管理系统、医保管理系统、满意度调查系统、科研管理系统、教育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等,建立了医院数据中心库,利用计算机技术将对接系统产生的业务数据实时抽取,并依据相关标准、规范、规则对数据及时整理。实现了数据实时查看,可以达到查看前一分钟数据的需求。同时利用信息化的优势首次实现了科室和医师数据的细化工作,为精细化管理考核到人提供了条件。

传统手段中突出的矛盾是由于医院管理指标繁多,根据业务范围分管在不同部门,由于业务理解不同其统计结果也各异,从而影响到指标和数据的不一致。即出现大家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我们的数据永远对不上”。针对这一医院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数据抽取过程中,统一核算单元、明确指标数据源、规范指标取数规则是精细化质量管理系统实施中的重点、难点。在实施之前,院里就成立了精细化质量管理项目小组,包括主管院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采取专家讨论法方式,依据上级卫生管理部门相关标准结合院内实际工作情况,以院内统计科取数规则为基础,通过多次讨论会议逐个指标一一确定。最终,明确了指标数据源和取数规则。大大提高了数据的一致性与透明度。

同时,在精细化质量管理的实施中,有效减少了人为因素干扰,实现了数据精细准确的需求,为医院管理层、科室管理人员和全体医务人员建立了科学、扎实的奖惩基础,省去了不必要且繁琐的解释过程。

在制定精细化质量管理体系中,我们建设了院级绩效系统、科室绩效系统和医师电子档案三级针对医院、科室和个人的绩效考评工具,通过量化评价管理医护人员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与医院整体效益。建立了完整的医疗质量评价指标、科研质量评价指标、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和医德评价指标,将这些细节指标直接与医师进行绑定,对细节质量追踪到个人。这些指标通过医院共享交换系统可以获取针对医护人员的门诊、手术、科研工作量数据,实现了人员评价、人员奖惩等的科学管理。在工作中通过系统贯彻医院以人为本的管理精神,通过对人的量化评价和工作跟踪,在医院的发展规划中对人员进行规划,明确人员的岗位职责,扩大人员的发挥空间,为医院医护人员队伍的科学管理奠定了基础。

大数据应用的效果

精细化质量管理体系实施后,院医务处重新调整了绩效分配方案。制定了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和医疗费用联动考核的绩效方案。

方案中确定了医疗各项指标的考核权重,根据医院目标设计层次分析法,按各科三年医疗指标变化规律分解医院目标、确定各科医疗指标任务。改革医疗指标核算方法,设计了根据目标完成情况核算绩效分数的科学方法,建立了鼓励进步、超额奖励的机制。对医疗效率瓶颈科室的效率低下问题,进行了大量的数据详实的调查,并制定了激励方法。将医事服务费的60%纳入分配。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倾斜临床、优劳多得”的分配原则,重点考核服务效率、质量指标和成本管理指标。充分体现向临床一线倾斜,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动价值。

在2012、2013、2014年市医管局对所属21家公立医院进行的绩效考核中,我院绩效考核综合成绩为两次排名第一、一次第二。

绩效考核的成果不仅体现在全院精神面貌的改善,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同样取得了相当大的改善,以平均住院日、床位周转次数和床位使用率为例:

2011年采用的是原有管理体系,经过三年来的精细化质量管理实施工作,使医院每年的医疗指标都在提升,平均住院日由2011年的9.8天提升到2014年的8.2天,为医院提高运营效率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而床位周转次数和床位使用率的提高则意味着可以为更多的患者提供住院治疗。我们相信:随着精细化质量管理的不断优化,医院的运营效率和医疗质量将会得到更大的改善。

注:以上图表数据摘自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

注:以上图表数据摘自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

注:以上图表数据摘自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

大数据的进一步应用

通过三年多精细化质量管理体系的应用,不但使医院的经济效益获得了大幅提高,也带来了全院医护人员风清气爽的医疗风气;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大数据应用在医疗领域的广阔前景,更让我们信心百倍地去优化医疗过程和改善运营效率。

在医院下一步优化管理过程中,我们主要是利用大数据的方法从病种管理的角度去寻找提升医院效率和质量的路径。

基于病种进行精细化质量管理是基于“指标”精细化管理的一种衍生,是管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目前在国内乃至世界范围内均是较为先进的管理理念。与传统的基于指标的精细化质量管理相比其优势更能够对医疗行为进行全过程的科学评价,以病种为核心的研究是从优化平均住院日为抓手提升医院竞争力的方法,为医院在优化工作质量、工作效率、资源分配方面提供决策数据支持。例如:可以通过分析具体病种的平均住院日,找出影响该平均住院日的影响因素,进而从提升医疗治疗水平的角度考虑平均住院日的优化方法。

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还可以为医院经营工作提供进一步的数据参考,如:优化收入结构、优化支出结构、核算经济单元及设备使用优化等。例如:以病种为核心细化研究医院收入结构,特别针对如检查、服务等医院利润重点进行量化分析,给出收入和利润较高和较低的具体病种明细,指导医院经营。

利用大数据分析还可以对医师及其团队进行评价,将医院各个岗位结构化区分,结合病种难度值测算系统进行难度评估后,根据其工作难度值评估医师工作成果。例如:考虑病种难度、手术难度和病人难度因素等综合值,深入评价医师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质量等工作情况。为医师晋升、奖惩等提供量化的评价参考。

大数据应用对医院精细化质量管理的意义

实现了对医疗质量主体进行动态管理:数据实时且人为干扰因素较小,能够及时准确地评价医务人员的工作行为。

对医疗质量主体的全新认识:通过数据收集和指标梳理,建立了一套培养考评和监控体系。强调通过过程质量去促进能力的提升。

技术评价考核体系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注重实际技术评价:技术评价考核体系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后,改变了以往评价与临床实际能力相脱离的困境;注重对实际技能如医疗、科研和教学的工作量、工作质量为核心评价主体,能够真实客观地评价一个医疗工作者的贡献。

精细化质量管理中医、教、研、德并重、全面提升医务人员服务能力:整个管理体系中医疗、教学、科研和医德并重考虑,通过合理的加权系数均衡计算,全面去促进医务人员服务能力的提高。

结语

精细化质量管理是现代医院的必行之路,各级管理者的亲力亲为是精细化管理成败的关键,精细化管理能卓有成效的开展,医院高层管理者必须做出明确的决定并指明考核方向,而中层管理者的积极参与、快速执行是关键。

精细化质量管理是一种管理手段更是一种管理思想,将精细化管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与“奖惩机制”结合,可以激发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内在潜力,营造全员全过程参与的良好气氛。

精细化质量管理离不开大数据技术的支持,正是有了连续不断日常数据信息的收集和指标、算法及分析方法等科技手段的运用,才有可能实现对医院和医护人员的动态管理。大数据技术在北京朝阳医院的运用真正体现了“小窗口、大数据、高效率”的医院发展方向,是我们落实国家医疗改革、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社会矛盾必须走出的重要一步。

8.战略成本管理的应用分析 篇八

关键词:战略成本管理;该纺织公司;成本管理一、引言

战略成本管理不仅吸收了传统成本管理的精华,而且战略性地拓展了传统成本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将企业带入一个注重未来和保持持久竞争优势的崭新境界,极大地丰富了现代成本管理和管理会计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指导我国企业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的成本管理实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该纺织公司战略成本管理应用的案例介绍

(一)该纺织公司简介。河南某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是经原河南省南阳地区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批准,由河南省该棉纺织厂作为独家发起人发起设立,并于1994 年4月注册成立的定向募集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设立时股本为5,146 万元。

(二)该纺织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背景介绍。通过对该纺织内部成本管理的考察发现,公司的成本管理仍属于传统的成本管理并且该管理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已经暴露出其固有的弊端。

三、该纺织公司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具体分析

本文根据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框架分析方法,从战略定位分析、价值链分析、成本动因分析三个方面对企业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并从中找到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契机。

(一)战略定位分析。常见的战略定位分析有PEST分析和SWOT分析:

1、PEST分析。通过PEST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宏观经济因素对该纺织公司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一个较为理想的外部环境,该纺织公司正处于一个比较理想的政策氛围中。因此,该纺织公司具备了技术创新及中长期发展战略和成本战略的制定和成功实施的有利外部条件。2、SWOT 分析。通过SWOT分析,为了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该纺织公司应该最大限度的发挥公司内部优势,利用自己的内部优势减轻外部威胁,抓住外部提供的机遇,形成强大、持久的竞争优势。

(二)价值链分析。从该纺织公司的价值链出发,通过分析和评价企业内部、内部与外部之间的相关价值活动来找出影响成本的动因,进行有目的的控制,从而实现企业成本的持续降低。

1、内部价值链分析。该纺织公司的内部价值链可简单描述为:研发设计→材料采购→生产→销售→售后服务。

(1)材料采购环节价值活动分析。从企业产品成本构成来看,原材料成本约占总成本的70%,原材料的价格和质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价格和质量,因此控制采购环节成本显得尤为重要。(2)生产环节价值活动分析。经调查发现,该纺织公司的生产成本仍高于同行业先进水平,主要是因为车间废品损失较高、主要产品质量问题仍然严重。(3)销售环节价值活动分析。该纺织公司在过去的几年里较多的使用代销的营销模式,实践表明,这种模式并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公司要为实现对代理商的控制权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金,此时代销成本可能会超过直销的成本。(4)其他环节价值活动分析。在研发设计、售后服务环节内部的作业层,该纺织公司安排的比较合理,进一步降低成本的可能性不大。

2、行业价值链分析。在该纺织公司与供应商这一环节,该纺织公司可以转换思路,从寻找供应商转为搞好原料基地建设,从而为公司保持持续不断地低成本原料供应。

3、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公司需要尽快完善自己的销售网络,不断降低公司内部价值链中各环节的战略成本,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维持竞争优势。人力资源方面,可以说既是公司的劣势,又是公司的优势。

(三)成本动因分析。在价值链分析和战略定位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该纺织公司应采取的竞争战略和相应得成本管理战略,还需要找出公司成本的驱动因素,明确成本的管理重点,将成本控制在目标以内的最低点,保证成本管理的有效性,促进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

1、结构性成本动因分析

(1)该纺织公司规模分析。处于纺织行业,公司的产品产量与公司规模的联系有较大关系,一般说来,公司规模越大,车间越多,生产的产品就越多,平均的生产成本就会相对降低。(2)该纺织公司的业务范围分析。对于该纺织公司而言,在纵向整合方面,由于整合成本较大,公司后向整合是得不偿失的。而前向整合对于公司来说,即把供应商转换为原料供应基地,这样做虽然在短期内增加了资金投入,提高了采购成本,但从长远来看,随着原棉价格的继续上涨,公司未来的原料价格将会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价格并且也将保证原棉及时、充足的供应。

2、执行性成本动因分析

(1)该纺织公司职工参与的分析。由于公司的任何价值活动都应分摊成本,成本的降低和成本竞争优势的形成和每项活动、每个员工都有关系。

(2)该纺织公司生产能力利用率分析。生产能力利用率的提高可以形成规模经济。生产能力利用不足就会使公司产品的单位成本增加,公司通过提高生产能力利用率降低成本的机会就比较多。

四、战略成本管理在该纺织公司公司中的具体实施建议

通过价值链分析和成本动因分析可以看出,采购成本管理、生产成本管理、销售成本管理、人力资源有效利用和激励、生产作业成本的节约、生产能力利用率应是该纺织公司战略成本管理控制的主要内容。

(一)增强成本节约意识,塑造成本管理文化 。良好的成本管理文化是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基础。企业成本管理文化的内容主要有:员工的成本节约意识、与成本相关的激励约束机制的健全程度及其有效性等方面。

(二)严把价值链管理,实现行业有效整合 。做好价值链管理是消除成本竞争劣势并创造成本竞争优势的一个最有效的途径。

1、在采购环节,应完善采购管理制度,落实成本经济责任制,严把质量关,降低劣质棉采购量;合理调整采购审批制,简化采购环节,以保证原料的及时供应。2、在生产环节,应明确职责,开展质量成本管理,明确规定每个职工在质量工作中的具体任务、职责和权限;做好质量成本基本数据的记录和汇总工作,通过质量成本的核算,利用质量成本核算数据确定质量成本指标,并据以进行质量成本分析,有针对性地找出产品质量成本问题的原因。3、在销售环节,该纺织公司应优化营销方式,扩大直销,严控代销等其它销售形式。

(三)减少成本动因,把成本控制在源头。成本动因是企业成本发生其基础性作用的力量。该纺织公司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1、加大设计研究开发力度,把成本控制在源头。在产品的成本构成中,很大比例是由设计阶段决定的。2、在产品“同质化”背景下,企业应更注重自身品牌建设,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坚持品牌经营,打响金“汉凤”、金“华珠”品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3、从公司的成本动因分析来看,该纺织公司的生产能力利用率因小部分设备过时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公司应及时做好设备更新,继续引进先进的机器设备,加大新产品开发,进一步提高生产力。

(四)加强市场调查和信息反馈。随着经济的发展,成本管理越来越复杂,尤其是现代成本管理又与科技进步紧密相联,企业成本管理水平能否随形势发展而提高,经营能否顺利进行,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对成本信息的反馈水平。

五、结论

本文对该纺织公司的成本管理进行了客观、公正和全面的分析,并对提高其成本管理能力、实现战略成本管理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对公司的管理者有一定的帮助,也希望对所有正在实施传统成本管理的企业提供一定程度的借鉴。(作者单位: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郭华.从战略成本管理提升企业整体竞争优势[J].学术研究,2009(1).

[2]高丽华.战略成本管理下的动因分析[J].北方经贸,2011(2).

上一篇: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提分秘诀下一篇:论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及其相互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