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与翻转课堂培训

2024-10-02

微课与翻转课堂培训(共8篇)

1.微课与翻转课堂培训 篇一

微课与翻转课堂中的学习活动设计

在探讨颠倒教室(翻转课堂)的时候,我们需要弄清楚颠倒教室(翻转课堂)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我们也需要用经典的教育理论,来分析怎样运用微课来设计翻转课堂中的学习活动。这是我们在教学改革过程中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否则我们的探索就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

今天,任何人都可以借助网络,向其他任何人学习我们想要学习的几乎任何东西。这是人类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我们必须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来思考课堂改革,我们甚至要重新来思考学校的功能和教师的角色。因为在过去,我们认为,学校是知识的集散地,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

而只有我们将课堂教学改革放在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下来思考的时候,我们才能对其有一个整体的、系统的考虑和把握。

在2013-2014年间,我读了一个美国人的博客,之后,受其启发,我撰写了一篇博客文章,题目叫做《2013-2014最有前景的教育技术》,我将其归纳了七条:

1.通过/基于社会性网络的教育(SNS in Education);

2.教育APP(Educational APPs);

3.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慕课,MOOCs);

4.颠倒教室(Flipped Classroom);

5.专门性培训(Specialized training);6.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

7.微课(Micro-Course Online Video)。

在今天来看,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个标题修改为《2015-2020最有前景的教育技术》。

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微课与翻转课堂中的学习活动设计,探讨怎样通过技术,借助微视频、微课和学习活动,来提升学校环境中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教师教学的效率。大家知道,自从2000年开始,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主办了面向全国高校的“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了第一届面向中小学的“中国微课大赛”。到今天,从中央到地方,从教育部到各省市区县教育局、各级各类学校,许许多多的企业,学会、协会和各种联盟都在积极地推动微课的发展,微课资源建设使得教育资源呈现出与过去教育信息化前20年完全不同的一种格局。

2012年11月21日,教育部刘利民副部长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成立五周年庆祝大会的讲话中指出,微课教学比赛是符合时代要求的积极探索,并希望借此推动高校教师培训方式方法的改变,便捷有效地解决培训中出现的多样性和具有针对性的问题,从而促进高校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既然微课是如此的重要,那么,究竟什么是微课呢?

对此,人们的理解五花八门。其实,只要涉及到“课”或者“课程”一词,其意义就难免会陷入众说纷纭的境地。对于微课,有人将其理解为微格教学,有人理解为微型教学,还有人理解为微型教学视频。广西师范学院郑小军教授曾经做了一个关于“微课”的微课,题目叫《什么是微课》,其中细数了各家的观点和看法,从中不难看到人们对微课的理解可谓是五花八门。

对于微课,我将其定义为: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

我们将其界定为在线教学视频。其突出的四个特点是①短:视频长度短;②小:微课选题主题小;③精:设计、制作、讲解精良;④悍:学习效果震撼,令人难忘。一线教师在设计与开发微课的时候,要注意其便捷性和可重用性。因为微课是为了个性化学习而生的,是为了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需求而应运而生的。我们永远都不要为了微课而微课,那将是死路一条。不考虑应用的微课设计与开发,注定是徒劳的。微课是为教学模式的创新而准备的。其存在的唯一理由是让教师教得更轻松,学生学得更快乐、更高效。

在过去几年,我们一直在帮助一线教师解决他们的技术问题。其实,真正好的微课,技术是浮云。好的课程,总归是好的课程;垃圾课程,无论披上多么华丽的外衣,它都是垃圾。设想一下,一位老师在课堂中把课讲得很糟,而在摄像机前面讲得很精彩,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说,教学设计、创意和教师的教学智慧才是微课的设计与开发真正重要的东西,它才是微课的生命力所在。紧扣学生最近发展区、关注教学策略的设计以及微课的应用,我觉得这些才是微课和翻转课堂真正重要的东西。

颠倒教室(翻转课堂)模式最早是美国科罗拉多州一所中学的两位化学老师提出来的。后来,国内有人把它翻译成“翻转课堂”,我把它翻译成“颠倒教室”。那么,颠倒教室(翻转课堂)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随着学校教育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学校教育的形态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除了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面对面教学,又出现了教学的新形态——在线教学。而今天,我们说,微课的发展也是顺应了在线教学的需求。更重要的是,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人们试图把面对面教学和在线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这就派生出了第三种教学/学习的形态——混合学习。

其实,所谓的颠倒教室(翻转课堂)本质上就是混合学习。

在教与学活动上,传统课堂与颠倒教室有何不同呢?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校通常被认为是学生来上新课的地方,教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在下课的时候,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学生回家完成作业,以此来实现知识的内化、应用和迁移。

而颠倒教室是传统教育情境中家庭与学校功能的倒置。前一天晚上,学生的知识传输的过程由学生在家中完成,学生看视频(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微课)上新课;第二天,学生到教室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做作业、参加研讨、开展研究性学习、做他们的“大项目”。让我们一起来分析比较一下,这两者到底有何不同?颠倒教室到底好在哪里?我们认为,颠倒教室本质上是一种混合学习模式,目前国内谈颠倒教室的比较多,而谈混合学习的比较少。其实,我们应该更多的关注混合学习本身,也就是怎样把面对面教学和在线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教的方法是齐步走,而所谓的因材施教,实质上是只照顾了三分之一的学生,也就是学习成绩居中的那部分学生,因为学习最好的三分之一的同学,教师不教,人家本身就会了;而学习最差的三分之一的同学,教师教了,他也不会。学生在家中写作业的过程中,往往遇到很多很多困难,而这些问题学生自身又无法解决,这使得学生备受挫折。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家长便不得不把学生送到一对一课外辅导机构。君不见,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城市乡村,大凡是升学率不错的初中和高中周边,往往都有一堆这样的所谓的一对一课外辅导机构。

这里,让我们一起来用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思想来分析一下我们的传统课堂教学。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可以说是影响全世界的教学思想,它是1956年诞生的,被誉为二十世纪影响全球教育的四大理论之一。其实每一天,在全世界的每一间教室里,每一个合格的教师都熟知并自觉不自觉地使用这一理论。

在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中,布鲁姆把知识领域的目标分成6个不同的层次:即识记、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这是一个明确的教育目标,每个教师在教学时,都要通过这一教学理论来设计教学和学习活动。

在传统教学中,从识记到创造,学习的难度越来越大。传统的学校教育,通常是会把“识记”和“理解”这些难度比较小的环节,放在学校和课堂中进行;而把应用、分析、评价、创造这些难度比较大的环节,放在学生家中让学生自己解 决,坚持学习。而颠倒教室教学模式中,教师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网络上,让学生在自己的家中通过微课来完成。这样,学生便可以依照自己的步调来学习,可以随时随地在线与同学交流互动,在课堂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颠倒教室将教室和家庭的功能和顺序进行了倒置,即把识记、理解这些难度比较小的环节放在家中,让学生通过视频和网络给学生提供较少的帮助;而把应用、分析、评价、创造这四个难度大的环节,放在教室中进行,教师给予了学生比较多的帮助和选择。这就是颠倒教室与传统课堂的区别。

目前,在国内,已经有许多学校在积极推动颠倒教室教学改革实验,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比如重庆聚奎中学,他们从“541”高效课堂到“翻转课堂”,提出了“课前四步骤”、“课中五环节”的翻转课堂基本模式。

而他们所谓的课前四步骤分别是:①教师集体备课,制作导学案。②由学科组教师代表录制微课,上传到云平台。③学生们在独立预习教材的基础上,观看教学视频和导学案。看完之后,通过网络学习的平台,做预习检测题,学习的平台立即对答题情况进行评判反馈。④教师通过软件平台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调整课堂教学进度、难度,制定个别辅导计划,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课中五环节分别是:①学生在课堂先独立做作业,②对于难题则通过小组、师生之间讨论协作予以解决。③教师巡视课堂,给学生以必要的个别指导。④学生完成网络平台上或其他资料上的相关练习。⑤通过观看答案详解或教师的习题评析视频,自主纠错巩固所学知识,反思总结。

再比如山东潍坊昌乐一中的实践,他们提出了“二段四步十环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其中,“两段”是指两种课型:即自学质疑课和训练展示课;四步是指备课“四步”流程:①课时规划,②微课设计,③两案编制,④微课录制。十环节是指每一种课型的基本流程。自学质疑课包括五个环节:目标导学、教材自学、微课助学、合作互学、在线测学;训练展示课包括五个环节:疑难突破、训练展示、合作提升、评价点拨、反思总结。二者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即“十环节”。

总之,我们所谓的颠倒教室(翻转课堂),归根结底是一种混合学习,它是把我们面对面的教学与在线教学进行优势互补,通过创造性地使用技术和微课的学习活动设计来提升学习的效果。事实上,要做到这一点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习惯了传统讲授式课堂教学,而要把在线学习、个人学习、自主学习、混合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包括了许多不同的维度:比如,非正式学习与正式学习,自主学习与社会性学习、在线学习和非在线学习。我们在设计翻转课堂的学习活动的时候,要把它放在这3个维度、6个不同层次中来进行(在线的、面对面的,正式的、非正式的,个人的、集体的学习活动),通过这样一种学习形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今天,在全球基础教育领域中,颠倒教室(翻转课堂)作为一个炙手可热的术语,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它是复杂的、系统的、整体的改革,而不是局部的变革,它不是仅仅有了微课、平板电脑就可以实现的。无论是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电子书包、翻转课堂……,我们开发这样的系统,推进这样的变革,必须清楚它的本质。安迪和迪伊恩在《可持续领导力》一书中谈到,“教育中的变革,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尤其是维持变革更难”。的确,在过去的几十年间, 我们的基础教育备受争议,这需要我们每个人为之付出努力。我的好朋友余志海在几年前演讲时说道,“世界的改变,不是少数人做了很多,而是每个人都做一点点”。

是啊,只有每个人都做一点的时候,也许我们基础教育的面貌才能真正得以改变。

2.微课与翻转课堂培训 篇二

一、现阶段影响英语教学活动的突出矛盾

老师们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往往会陷入两难, 特别是对于高等教育中的英语科目, 课上时间极其有限, 实用型英语学科知识点又较多, 老师们只能无奈地在时间和课程质量上进行取舍。实际上, 人们在了解类似问题产生的原因后对相应的学习活动进行一定调整, 就可以避免在这方面问题上大伤脑筋。目前英语科目教学中的活动设计是一些先进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试炼的主要战场, 它们的产生也多与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有关。一是大多数的学生在课堂上以及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积极性与和热情并不高, 一方面, 部分学生在经过多年的英语学习之后出现了一定的倦怠, 并且不能够正视自己所学的专业英语知识, 从而导致课上不能够紧跟老师的思路进行英语方面深入的学习, 这种情况也同样存在其他专业或科目的课堂之中, 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另一方面, 老师们根据教学大纲所开展的学习活动对于学生并没有多少吸引力, 活动中涵盖的一些所谓教学重点已经与现实社会需求脱节。二是在如今一个信息网络高度发达的时代, 老师们的一些活动设计却并没有利用到这些因素, 仅凭双手和一些道具组织起来的英语专题活动显然“落伍”了, 学生不买账、教学效果不显著的结果也就不无道理了。除此之外, 老师们在课堂中组织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仍然要紧紧围绕实用英语知识和技能展开, 国内的学生不能够一直吃“哑巴英语”的亏, 在这一方面, 学校、老师以及学生三方面的力量还应该结合起来, 共同探索英语学习更高层次的境界。

二、微课与翻转课堂中的英语学习活动设计

( 一) 拓展微课和翻转课堂的适用范围, 打造多元化教学体验。微课和翻转课堂作为由国外引进的新型模式, 在进入国内教育教学体系之前, 的确需要接受本土英语教学活动的检验。目前一些院校已经在部分专业和学科进行了试点, 其作用效果以及配套流程也正在逐步完善之中。这些试点范围内的老师们应该注重将微课以及翻转课堂多渠道应用于自身的教学互动, 在英语教学内容方面, 老师们可以在保证将大纲要求的专业英语知识教学转化成微课视频的基础上, 也在内容上进行一定的拓展, 比如各个国家的外交礼仪、商务英语技能、英剧美剧中的教学渗透等等, 这些主题相对轻松、诙谐, 同时也能够与不同偏好的学生达成兴趣上的一致性, 作为课本知识的必要补充, 也作为专业课程中的趣味调剂, 这种主题上的扩充只需要老师们投入一些时间和精力进行备课和录制, 就能够在广大学生之中形成不小的反响, 这对于任何一个对常规英语教学味如嚼蜡的学生都能够产生一定的冲击, 而学生之间的群体效应又将把这种影响力多倍放大。在课堂活动形式方面, 翻转课堂的要求给予了老师们更大的自主性, 因为在有限的课上时间, 师生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解决疑难问题, 而问题如何解决、学生作何反应、老师所做总结都会影响这一新模式的效用。对此, 老师们一方面需要对给学生提供的微课视频有着充分的了解和研究, 其中学生将会看到的基础知识点、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都应该是老师们了如指掌的, 这样他们才会在课上时间自如进行思维引导。另一方面, 老师们需要利用课上的有限时间为学生设计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来对其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升华, 开展的形式可以包括自由讨论、结组辩论、英文舞台剧等等。正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 老师们能否在有限的几十分钟或一两个小时之内对学生英语能力实现升华才是对他们职业技能的考验。

( 二) 强调移动互联技术在微课以及翻转课堂中的突出作用。微课以及翻转课堂的产生和应用, 实际上都依托着一系列现代化技术设备和网络技术, 科技与教育的交替上升也在此过程中得以实现。微课视频教育作为翻转课堂的实现基础, 得益于如今的视频采集技术、资源共享平台, 以及一系列集成化程度较高的实用教学软件, 学生端与教师端的实时互动, 改变了以往几十年的师生互动条件和关系, 二者的平等交流也符合中国古代“教学相长”的理论。在微课方面, 院校内老师们的授课方式类似于现在比较普遍的网校和在线授课形式。老师和学生可以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进行课程直播, 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在线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视频以及相关板书资料也可以通过软件传达给学生。更加成熟的微课技术还可以在网络环境下建立微课平台、微课数据库, 其中老师和学生不仅能够自由取用所需的课程视频或专题知识, 还能与不同地域范围内的院校形成资源共享, 更先进的还将会跨越国际, 实现与外国人在线会话。在技术支持下, 老师们需要做的就是将自己在专业上的所知所学系统完整总结在微课视频之中, 并注意实时更新完善, 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有力保障。在课上时间, 老师们还可以利用相应的教学软件对学生自学过程中反馈出的问题进行事先收集征集, 以便于直接向学生呈现具有针对性、区别性的教育教学活动。微课模式下学生们的学习方式以及思维过程会出现较大的差异, 老师们还需要及时对这些多样性的反馈进行判断和处理, 从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 三) 结合教学实践, 增强活动设计灵活性。英语虽然是一门语言学科, 其对于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却不仅仅局限于这门语言的听说读写。结合现阶段社会岗位要求以及大众期望, 一个具有良好英语素养的人不仅需要发音标准、语句适当、能听会写, 还应该在日常英语交际以及专职工作中体现良好的应变能力、思维发散能力以及行为创新。因此, 老师们在组织开展英语相关学习活动时, 也应该充分考虑到现实要求, 并在教学设计上有所体现、有所侧重。

一方面, 老师们需要在微课设置以及翻转课堂开展过程中重视实用型英语教育, 对此, 老师们可以事先通过微课平台收集学生们在英语使用上的共性问题, 结合学生特点以及一些有益经验录制专题微课, 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同时, 老师们也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视频或者音频记录自己的英语会话、英文发音、交际表现等等, 以供学生参考, 并获得老师专门的指导。另一方面, 老师们需要在微课设计以及翻转课堂中反映出一定的动态性, 即做到与时俱进。

摘要:随着国内各阶段、各学科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更多优秀的教学模式被人们由国外引进, 加上现阶段有关教育教学的技术设备不断成熟, 大量的新方法、新渠道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微课与翻转课堂模式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其比较颠覆的教学表现、与先进技术的密切互动, 以及动态灵活的改良机制, 将会为国内的英语教学呈现新的面貌。本文主要对微课与翻转课堂中的学习活动设计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微课教学,翻转课堂,学习活动

参考文献

[1]刘长海, 范丽.如何合理定位翻转课堂和微课——基于美国经验的思考[J].世界教育信息, 2016, 2

3.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应用前景 篇三

【摘 要】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网络时代,“微信”、“微博”、“微电影”等“微”文化悄然诞生,时代的变化引起了教学系统的变化,“微课”与“翻转课堂”也应运而生,成为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方式。本文主要致力于分析何为微课和翻转课堂以及其在各教育阶段的作用及应用前景。希望能够协调课堂教学与微课、翻转课堂的相互作用,将教学效果最大化。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应用前景

一、什么是微课与翻转课堂

(一)何为微课

胡铁生教授从系统观的角度首次提出了微课的概念,他认为“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他还提出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学点评等教学资源是构成微课教学资源生态系统的要素,这些资源以一定的结构关系和呈现方式营造了一个微课资源生态系统。

(二)何为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顾名思义,就是“颠倒课堂”,就是讲学习的决定权由教师转移给学生,学生有效地利用课外时间学习知识,而课堂不再简单的是教师直接传授知识给学生的场所,课堂变成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并为自己决定后续的学习活动安排。在翻转课堂中,师生角色的互换,更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需要安排学习,也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互动。

二、微课与翻转课堂对教学的作用

(一)对提升学生能力的作用

在普通课堂中,教师比较注重自己的讲课内容,很少有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提问,有一些学生由于自身性格或其他种种因素不愿意去问老师,随着时间的推移,积累了大量的问题,对该课程的理解与学习更为困难。

微课的应用可以避免群体授课中教师讲课方式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缺点,学生学习的时间、地点将不受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知识基础,灵活选择学习资源,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此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将课程学懂学精。而当学生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可以在之后的翻转课堂上通过提问的方式,让老师来解答疑问,从而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实现知识的内化,保证所学知识无死角。

从学生学习中遇到问题需有教师讲解的需求开始,到微课如何真正掌握到学生手中,这一过程不仅仅是简单地让微课移动的过程,更是让学生学会进行自我管理的过程。教师的讲授仅仅是学生知识学习中的一个工具,而微课与翻转课堂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对知识进行相应的筛选,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在对微课视频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从被动的接收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在学习和理解了知识点的基础上,课堂内就可以安排各种活动帮助学生实现对知识的建构和内化,这样的学习可以将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科学地融于一体,使学生将学习发挥到极致,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使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

(二)对教学模式的改变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认为,凡是一个人掌握的东西,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学会。也就是说,只要能提供良好的教学并给以充分的时间,绝大多数的学习者都能获得优良的学习成绩。而微课和翻转课堂就提供了这些条件,可以营造舒适的信息化教学环境,轻松的学习氛围,同时还克服了群体教学中受教学进度影响的缺点,摆脱时间、空间的限制,学习节奏完全由自己掌握,真正实现自主化、个体化的学习。

翻转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特点,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之间的合作。课堂中,学生能够主动地提出自己的困惑并且与他人共同讨论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通过留给学生更多自由的课堂活动时间,使学生可以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反复地交流讨论,从而达到扩展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的目的,在必要的时候学生也能够得到老师的个别指导,充分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互动。

微课的应用有利于进行分层次教学,改变传统教学的缺点,有效改善学生主动性差,阅读能力低下的现状,对教育工作产生积极影响。

三、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应用前景

(一)在国内外的开展现状及研究成效

在国外,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电子书包”、“混合学习”等教育改革项目已取得显著成效。2004年,英国启动教师电视频道项目,每个节目为时长15分钟的教育视频,频道开播后获得人们的普遍认可;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教授戴维·彭罗斯为将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联系起来,首创了“一分钟微视频”的“微课程”,被称为“一分钟教授”,从而声名远播。

由此可以看出,国外越来越重视“微课程”、“微视频”的研究。

目前,国内对“微课”概念的界定虽还未达成共识,但自2010年以来,国内对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实践日益加强,相关研究逐步深化。我国尤其是中小学对微课的研究与实践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如微课网站的创立、大规模的微课设计比赛、微课的教学研究等正日益成为中小学教师的关注焦点。

2010年,天津市为小学阶段录制的《习字与书法》网络微课程,既满足了学生个体的个性化学习,又有利于基于班级授课模式下的集体学习和巩固练习,有效弥补了小学书法师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胡铁生老师主持的研究课题——中小学“微课”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被立项为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也将“微课”纳入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应用”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活动中,对于推动中小学教师通过微课进行教学和研究起到了重要的导向和引领作用。

(二)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应用价值与应用前景

微课与翻转课堂作为网络时代的新型教育资源,无论对学生、教师甚至是整个教育而言,都是一次极大的改革,它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给教师的专业成长带来了发展契机,对教育改革尤其是教育信息化都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对学生而言,微课与翻转课堂通过课程设置有效地实现了因材施教,针对学生自学微课中发现的疑难问题设计,让学生有了很大的自主学习空间,可以根据自己的接受程度快慢调整微课视频的进度,按需求选择课程,既能查漏补缺,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

对教师而言,教师通过制作微课,不断深入反思,归纳总结,借助翻转课堂与学生进行交流,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每位学生的学习进行个性指导,提高教师的知识讲解与总结能力,丰富教学资源,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更有效的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最终达到高效课堂和教学相长的目标。

微课与翻转课堂是一种教学资源也是一种社会资源,今后将更多的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参考文献:

[1]刘红霞,赵蔚,陈雷. 基于“微课”本体特征的教学行为设计与实践反思[J]. 现代教育技术,2014,02:14-19.

[2]刘锐,王海燕.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和实践[J]. 现代教育技术,2014,05:26-32.

[3]胡铁生,黄明燕,李民. 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 远程教育杂志,2013,04:36-42.

[4]戴晓华,陈琳. 我国中小学微课发展现状及其优化策略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14,09:78-83+119.

[5]刘勇. 翻转课堂在我国的应用前景透析——以教育经济学为视角[J].学理论,2015(12):178-180.

[6]何克抗. 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 电化教育研究,2014,07:5-16.

4.翻转课堂与微课制培训心得1 篇四

细读这篇随笔,发现作者听课极其认真,而且听得得法,一些重要之处都被她发现,而且,还会阐发自己的意见。看得出来,这位老师有悟性,她的一些体会对从事翻转课堂实验的老师有借鉴之益,因此,征得她同意之后,全文转载如下:

三九时节的京城,室外寒风凛冽,可我的心情却如室内令人冒汗的空调一样激动,一是因为对“治霾基本靠吹”的首都来说,冷空气终于吹走了笼罩京城数日的强霾,呼吸感觉顺畅多了;二是因为今天终于亲眼见到了神交已久的金陵老师。

2014年初,我为了申报翻转课堂方面的规划课题,在网上查找资料时搜到了金陵老师关于“翻转课堂”的一则PPT,这是我第一次知道金陵老师的名字;2014年末,泰州教育局组织教师参加“泰州师说”全员网络培训,在第六个专题“翻转课堂”的“专家开讲”环节中第一次见到了金陵老师,可惜是看的视频,而且由于视频质量的原因,金老师的面容看不太清晰;而今天,在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组织的“全国中小学英语数字化教学系列高端研修班‘翻转课堂’专题”培训上终于得见金陵老师的真面目。从知其名到闻其声再到见其面,可谓“三会”也。而我正是因为成功申报了泰州市“十二五”规划2013重点资助课题《微视频支持下小学英语“翻转课堂”模式实践研究》,才得以来北京参加这次研修,也可谓赖金老师之助也。

金陵老师学术造诣深厚,是国内对翻转课堂研究集大成者,是微课程教学法的创始人,他2014年开始在全国宣讲《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2013年12月完成微课程教学法体系建构),足迹遍布北京、河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贵州、四川、重庆、湖北等地,基层学校领导和一线教师普遍反映“接地气”。

金老师在“泰州师说”的那次演讲只有20分钟,只讲了“翻转课堂”的三个关键点,只能算是理论层面的,感觉听得不过瘾。而今天金老师就站在我的眼前,他面目清癯,架一副金丝眼镜,典型的学者气质,而且一直坚持站着把《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足足讲到了中午12点一刻,讲者和听者其实还都意犹未尽。

金老师从生活中人们喜欢吃散养鸡下的蛋和野生文蛤谈起,呼吁释放学生的天性,倡导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引起大家的共鸣。他的讲座共分三大部分,一是理解翻转课堂的三个关键点;二是微课程教学法原理;三是微课程教学法实务。

金老师的讲座处处体现出他前沿性的思维模式和创新性的思维观念,他不唯书不唯上,最反感的就是用理论套裁现实,阻碍了实践也阻碍了理论的发展。在第一部分中他指出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传统课堂“学习知识在课堂,内化知识在课外”,翻转课堂“学习知识在课外,内化知识、拓展能力在课堂”,这是翻转了教学结构,而教学流程并未翻转,与传统教学一样,学习知识为第一流程,内化知识为第二流程。所以,教学流程并未翻转。

做为泰兴的老师,我对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耳熟能详,接触“翻转课堂”之后我一度曾经认为洋思中学的这种模式就是“翻转课堂”,或者至少可以说是“类翻转课堂”,听了金老师的讲解,想来确实如此,洋思中学上课预先出示教学目标,然后学生开始自学,教师的行为仍然是在学生的行为之前产生的啊。洋思中学的这种模式已经闻名全国近20年,2014年荣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金老师能有此质疑,这种学术精神实在令人敬佩!当然,我觉得是不是可以这样说,洋思的这种模式可以说是翻转课堂的一部分。至少洋思的精神实质跟翻转课堂还是比较接近的,都强调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都是扮演的指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

金老师指出有些老师在课堂上先放视频再检测这样的做法也不叫翻转课堂,因为这不过是把老师的在课堂上讲换成了在视频中讲。学生在课外观看视频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可快可慢,可以重复、暂停、倒退,在课堂上则不行,所以不存在“课内翻转”,家校翻转才是常态。

在第二部分微课程教学法原理中金老师的一个观点解除了我进行翻转课堂研究的一个顾虑,就是布置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会不会加重学生负担的问题。金老师指出,一是既然布置学生进行课前自主学习,那么传统的课后作业就不用再布置了,因为课堂上会对学生进行二次检测的,这样来讲,学生的作业量并没有增加;二是要辩证地看待“负担”,你布置的学习材料有足够的重要性和趣味性,能够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学生再苦再累也不觉得是负担了。

我们泰州正在推进“泰微课”工程,身边很多老师对“微课”和“微课程”还不太理解,以为“微课”就是“微课程”,就是制作微视频而已。金老师通过图示,清楚地指明了两者之间的概念关系。“微课程”是云计算、移动互联环境下,有关单位课时教学活动的目标、任务、方法、资源、作业、互动、评价与反思等要素优化组合为一体的教学系统;“微课”是微型教学视频形式的帮助学生完成“任务单”给出的任务的配套学习资源。两者之间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不可等同。

第三部分微课程教学法实务重在指导我们如何进行翻转课堂的实践。这也是我的课题研究目前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所在,理念是更新了,目标也明确了,想要去实践却不知如何下手,金老师提出的微课程教学法及其模型还有“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可谓指路明灯,给了我实践的参照和指引。

金老师将微课程教学法模型分为三大模块,第一大模块是设计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第二大模块是学生自主学习,第三大模块是课堂教学创新,这是最重要的一个模块,老师和学生到底在翻转之后的课堂上干什么?我以前一直心中没数,金老师指出,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检测、作业、研讨、展示、质疑和阐释来内化知识、拓展能力;老师在课堂上通过检测、作业、静观、倾听、问题引导来深度拓展、教学相长。金老师提出了课堂教学创新的“四步法”,即“检测自主学习成效——作业(进阶)——协作探究(含疑难问题探究)——展示、质疑、阐释”。其中,金老师重点谈到了展示是高效内化的策略,“展示”对学生有着重要意义,因为成功的展示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而成就感是我们每个人都极力追求的。因此,如果学生在课堂上乐于展示,并且成功展示的话,他肯定就会爱上英语,他的英语成绩必定优秀。由此,我也想到了以前看到的一些特级教师的介绍,有的老师让学生轮流在每节英语课开始的时候做汇报,轮到的学生课前都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就是为了在上课的时候能向大家成功地汇报,这同样也是为了体验成就感。

在讲到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的时候,金老师现场点评了山东一位老师设计的自主学习任务单,在自主学习的形式这一块,金老师特别欣赏这位老师建议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概括本课所学内容的做法,因为思维导图是高阶思维训练的工具,这种可视化的思维工具有利于训练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听到这儿,我倍感亲切,因为我曾经有幸在我们工作室领衔人吉桂凤老师的带领下进行过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并且有一篇研究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由此,我想在今后可以将思维导图的一些研究成果应用到翻转课堂的课题研究之中,这也是对思维导图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两者必将相得益彰。

金老师还向老师们介绍了微课的多种制作方法,他指出,没有哪一种方法是绝对高级或者低级的,一切应从实际出发,哪一种最有效就用哪一种。

在讲座的最后,金老师诙谐地说,经过一些翻转课堂实验学校的实践证明,翻转课堂能够培养创新人才,不再“山寨”,而且还“顺便”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他列举了江苏省昆山培本实验小学、苏州市新草桥中学、苏州工业园区星港学校等实验学校的一些实验数据,用真实的数字号召老师们用微课程教学法翻转课堂,发展学生阅读理解、抽象思维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提高学习成绩。

5.小学体育微课与课堂运用 篇五

【摘 要】本文探讨如何将微课带入小学体育课堂,以及怎样在课堂上运用微课,从而提高小学体育的课堂效率,更好地提升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修养。

【关键词】小学体育

问题

微课

一、前言

微课,顾名思义,就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一段视频,不超过10分钟),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的全过程。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在一节40多分钟的小学体育教学课堂中,重点内容是短暂的、瞬间的。而小学生因为注意力和记忆力等原因,并不能很好地去接收到教学的重难点。那么,换一种讲述方式,将教学的精彩部分排成微视频,供学生在课堂上以及课外自主学习,更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在反复的观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小学体育微课的制作

1.了解需求。微课的制作是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他们更好学习与发展。在学习中,学生才是主体,所以在正式制作微课程之前,先要去了解学生的需求,了解小学生对体育课堂上哪些部分感兴趣,希望更加深入地去学习,以及对哪些部分还有疑惑,需要进一步澄清。根据学生的这些需要,制作相应的微课程,以更好地达到学习的成果。

2.结合课程。小学体育微课是对小学体育常规课程的补充,所以在制作课程时,要仔细地研究课程设计与要求,以达到更好的课程教学结果。

3.制作培训。要想制作更加精良的微课程,就需要更加规范的技术。但是一般具有专业体育知识的体育老师,并不一定具有专业的微课制作技术。这就需要组织培训,对制作老师进行摄影、录制、剪辑等方面的培训,让他们将专业的体育知识和专业的微课制作技术相结合,从而制作出高水平的微课。

4.正式制作。在做好详细的微课设计后,正式录制微课程,微课程的类型包括四种:教师讲述类,微课程的录制还是老师讲述,但是与常规课程不同的是,由于微课程的时间限制,老师只讲述课程中的精华部分;教师示范类,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领悟运动技术的重点和难点;学生练习类,通过展示学生一步步的练习,纠正错误,熟悉动作要领,让观看的学生感同身受,从而更好地去学习;优秀表演类,向学生展示优秀的连贯的表演,让学生能在放松心情的同时,熟悉整套动作的大致思路。在微课的制作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灵活地使用这些方式,也可以相互穿插使用,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三、微课如何与小学体育课堂相结合

1.学生在线学习法。将录制好的微课放在网上,向学生展示课堂内容的重难点和精华,让家长监督孩子在线学习。学生通过有声有色、形象生动的微课程,可以更好地去学习体育课程,培养他们对体育的兴趣。

2.课堂插入法。传统的体育课堂模式是“讲解+示范”,而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上课的时候还很难做到集中注意力。所以,在室内课堂中,老师可以采用微课“讲解+示范”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更好地注意到微课程中的内容,而对于一些运动技术难点,可以采取多次播放的方式,提高他们的课堂学习效率。

3.课后复习法。课堂记忆毕竟是短暂记忆,很多内容在课后就开始慢慢忘却。而微课就可以摆脱时间的障碍,供学生自由学习。学生在课后继续观看微课,可以巩固自己的运动技术,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运动素养。

四、将微课程运用于小学体育课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搞清教学主体人群。微课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制作微课时,要充分考虑到本群体的特性。在制作小学生体育微课时,就要考虑到他们本阶段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以及可接受的程度,避免出现成人化等现象。

2.搞清教学课程主题。在设计微课时,要抓住“小学、体育”这两个关键词,微课的内容也必须和他们相契合。在微课的内容上,也要注意微课的主题,按照主体框架进行设计,不能出现微课内容与微课主体不符的现象。

3.注重微课的质量。微课是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载体,所以要尽可能地保证微课的质量。这就需要我们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在微课的制作方面,一定要尽可能地保证制作技术的专业化,避免出现拍摄不清、层次不明、马虎大意等现象;二是在体育理论及实践知识上,不要出现理论错误,或者示范动作不规范等现象,容易误导学生。

五、总结

6.翻转课堂与微课 篇六

一、填空题:

1、微课包括:(微教案)、(微视频)、(微反思)、(微点评)、(微反馈)及(微练习)等相关教学资源。其中,(微视频)是微课的核心资源。

2、微课有(短)、(小)、(精)、(焊)“微”的特点,有(目标明确)、(主题突出)、(内容具体)、(环节齐全)“课”的特点。

3、微课的制作流程一般为:(收集资料)—(制作微课件)—(撰写脚本)—(录取微视频)—(整理)。

4、微课制作要求:

①(选题简明)②(设计合理)③(视频规范)④(教学精彩)

5、录制微课,除了要准备好PPT课件之外,还应准备(录屏软件)、(会声会影)、(拍大师屏幕录制)、(格式工厂)等常用软件。

6、学生利用微课学习,既可以在(课前),也可以在(课上)、(课后)。

7、翻转课堂学习活动要素包括(学习主体)、(学习资源)、(教学方法)、(学习环境)、(评价原则)等,这些要素同样将直接关系到翻转课堂学习活动的设计过程,内容和实施方式,关系到翻转课堂的学习结果。

8、微课既可以用于(学生学习),也可以用于(教师教研和培训),更为重要的微课是(实施翻转课堂的重要手段)。

9、翻转课堂最早的探索者应该是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

10、微课的选题首先要(细),其次,要(准)。

二、简答题:

1、翻转课堂究竟翻转了什么?(p3)

翻转课堂翻转的是教学结构,是把“老师白天在教室上课,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的模式,构建“学生晚上在家学习新知识,白天在教室完成知识内化过程”的新型教学模式。

2、微课用在哪里?(P23)

①课前,学生看微课和传统的导学案下预习的区别。

②课上,学生用微课和传统教学中的课件演示的教学效果的区别。

③课后,学生看微课和传统教学中的复习效果的区别。

3、微课在教师教研、培训中的应用有哪些?(P25)

①微课用在教研中。学科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教研形式,进行集体备课研讨。

②微课用在教师培训中。可以实现培训资源的积累、共享和交流,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师可以直观地了解教育思想与教育技能,便于教师借鉴和模仿,促进教育公平。

4、翻转课堂学习活动组织要求(P36)

答:(1)正视学生的差异性;

(2)注重活动具体化;

(3)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

(4)过程监管与评价贯彻始终。

5、翻转课堂学习效果的评价标准?P041 答:(1)基于教育理想的学习评价标准

(2)基于教育实践的学习评价标准

6、微课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有哪些优势?(P12)

答:(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3)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4)便于家长辅导孩子学习。

三、问答题

1、为保证录制效果,介绍几种常见的微课录制方法及其优势和不足?(P20)答、①外部视频工具拍摄。优势:可录制教师画面,教师按照日常习惯讲课,无须改变习惯,黑板上的内容与教师画面同步。

不足:需要专门的演播环境,设备和环境造价高,需要多人合力才能完成微课视频的拍摄,效率低,后期编辑需要专业人士协助。

②便携视频工具拍摄。优势:工具随手可得。不足:录制效果粗糙,声音和画面效果较差,只能表现手写的内容,无法实现其他多种效果。

③屏幕录制。优势:录制微课较快捷方便,个人计算机上即可实现。不足:超级录屏8.0软件的应用较复杂,不支持直接手写,要实现手写功能,还需安装和启动手写设备的配套软件,对教学应用缺乏一定的针对性。

④PowerPoint2010。

优势:轻松实现语音、文字、图形、图象的合成和编辑;录制微课快捷方便,随时可以保存。

不足:对于容量大的文件,保存速度慢;最后一张幻灯片不易与声音同步。不如专业的视频编辑软件功能强大。

2试述学生看微课和传统的“导学案”下预习的区别。(P23)

四、图表题

观察图表,比较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的不同。(P4)

五、实践题

7.微课与翻转课堂培训 篇七

一、专家解读, 理解“翻转课堂”的内涵

近几年, “翻转课堂”在各大媒体上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 “真正的翻转课堂是什么样子?它到底要翻转到哪里?”我们只闻其声, 未见其人, 于是我带着对“翻转课堂”的好奇与向往开始了这几天的学习之旅。

本次培训, 山东省昌乐一中的老师为我们传经送宝, 与我们分享了他们翻转课堂的研究历程与成功经验。开班仪式后, 昌乐一中第一批翻转课堂的推进者刘生主任给我们做了专题讲座———《在研究中翻转, 在翻转中发展》, 刘主任从“为什么要实施翻转课堂、什么是翻转课堂、怎样实施翻转课堂、怎样持续地开展研究”四个方面给我们介绍了昌乐一中翻转课堂的开发、实施和应用情况。从刘主任的讲座中, 我终于明白:所谓“翻转课堂”, 是指把“老师白天在教室上课, 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的传统教学结构翻转过来, 构建“学生白天在教室完成知识吸收与掌握的内化过程, 晚上回家学习新知识”的教学结构。作为先驱者, 昌乐一中从2013年9月开始实施翻转课堂, 历时三年的时间, 总结出一条“继承集体备课、学案导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 构建由数字化学习平台、校园镜像服务器、千兆校园网和学生个人平板电脑组成的在线教学系统”的新路子, 通过建构数字化学习平台、编写配套学案, 打造出了“二段四步十环节”的课程模式。“翻转课堂”不仅创新了教学方式, 而且撼动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的根基, 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

7月15日下午,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蒋鸣和教授给我们做了《课堂变革:从深度融合到融合创新》专题讲座。蒋教授首先给我们阐述了从深度融合到融合创新的重要性, 接着从“如何推进融合创新、课堂的融合创新要探索的问题、技术支持下发展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尽的剖析, 并列举了大量生动的一线教学实例, 便于我们理解。就翻转课堂, 蒋教授提出“实施翻转课堂难点不在于课前的微课学习和进阶练习, 而是课中如何发展科学思考和问题解决, 促进知识的内化和应用”。“翻转课堂”是基于信息技术的课堂新的尝试和探索, 我们应更好地融合信息技术并实现创新。蒋教授的讲座从理论到实践, 一气呵成, 简约生动, 让我们倍受震撼, 仿佛瞬间我们的心灵受到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智慧洗礼。

二、案例呈现, 体验课堂翻转的魅力

翻转课堂是一种全新的教与学的模式, 这对于老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挑战!“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为了让参训学员更直观地了解翻转课堂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模式, 本次昌乐一中的名师团队还给我们奉献了四节公开课, 分别是徐文健老师的《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葛亮老师的《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张在兴老师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以及张永亮老师的《水污染及其防治》。四节课文理兼顾, 涵盖数学、历史、物理、地理四门学科, 带给大家全新的视觉盛宴。老师们结合具体的课例, 从“自学质疑”、“训练展示”到“总结反思”, 向我们展示了翻转课堂的具体实施步骤, 使全体学员感受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快乐的高品位课堂。

课堂上, 老师们还与我们分享了昌乐一中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录制的微课、自主学习任务单、进阶练习等, 并根据A型课和B型课的特点, 老师们结合自己的教学设计, 详细讲解了自学质疑学案和训练展示学案的制作。由于没有学生, 老师们借助微课和课堂教学实录视频片段, 一边讲解、一边演示。最让人感动的是葛亮老师在上历史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时, 为了让这节课更接近真实的课堂, 葛老师没有用多媒体教室的麦克风, 而是自带了微型扩音器, 走到台下和学员互动交流。葛老师的课幽默风趣, 让我们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 近距离地体验了课堂翻转的魅力, 对翻转课堂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三、实操训练, 提升信息化应用技能

课堂翻转的前提是学生借助视频、根据“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进行自主学习。因此, 微课视频对学生自主学习来说, 是一个能够被灵活利用的有效资源, 它以生动形象的画面和言简意赅的讲解为学生带来丰富的视听享受。因此, 本次培训的重点也放在了微课的培训与实操训练上。

为了让录制的微课更“动”听, 本次培训团队给我们安排了《微课程的课程设计、录制实践与反思》《CS录屏软件基础操作培训》《使用微课程制作系统软件录制所有常见形式微课》《PPT晋级优化》《Axe Slide演示》《科学发声与魅力嗓音塑造》等具体的实操性培训课, 并上机实践操作, 制作微课。其中最令我耳目一新的就是姚磊老师给我们奉献的《让你的微课更“动”听:Axe Slide演示更精彩》。上课时, 姚老师首先给我们播放了一个他自己制作的微课视频, 只见简简单单的一个窗口, 仿佛是如来佛祖的百宝囊, 可以打开一层又一层, 一层比一层精彩, 看起来处处很普通, 却又处处都隐藏着玄机, 把我们的眼球深深地吸引在屏幕上, 真正有一种“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后来, 姚老师娓娓道来, 为我们详细介绍了Axe Slide软件的属性、功能、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为我们拨云见日, 让我们豁然开朗。原来, 这是一款新型的演示文稿制作软件, 完全颠覆PPT式的线性演示思维。所有内容都在一张大画布上, 让你可以在一张画布上尽情地挥洒你的想象, 内容组织方式很像思维导图, 完全可以根据你的需要展开演示。利用平移、旋转和缩放, 达到镜头推进和拉出的演示效果, 让你的演示更简单、生动、有趣。

培训的后两天, 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上机实践操作, 利用CS录屏软件和微课程制作系统软件录制了微课。在7月18日下午的结业仪式上, 我录制的微课《“把”字句变“被”字句》还有幸被老师选中, 作为优秀微课作品之一进行了展示。这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我知道我录制的微课相当粗糙, 技术含量也不高, 但是通过这几天的学习, 我仿佛获得了提高自己微课制作水平的金钥匙, 我会以此为起点, 不断钻研, 内化老师传授的知识, 提升自己的信息应用技能。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满满的五天, 我们相聚在翻转课堂, 尽情地享受着这一席信息化教学的盛宴, 教育理念上得到了升华, 仿佛带领我们登上了泰山之巅, 让我们站得更高, 看得更远, 一下子拓宽了视野, 打开了眼界。在“互联网+”时代, 各种创新如雨后春笋, 推动着社会变革, 推动着时代进步。“翻转课堂”是一种新事物, 它实现了跨空间、跨时间的学习, 引领孩子们启动一种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模式, 是接轨未来最理想的课堂教学方式。我们要将本次培训的成果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 更好地消化吸收, 同时不断地开拓创新, 转化成自己的技能, 并应用到今后的教学中去, 让我们的课堂也翻转过来, 灵动起来, 精彩起来……

摘要:本文是作者2016年暑假期间参加“桐城市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应用技能培训”心得体会。在“互联网+”时代, 各种创新如雨后春笋, 推动着社会变革, 推动着时代进步。“翻转课堂”是一种新事物, 它实现了跨空间、跨时间的学习, 引领孩子们启动一种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模式, 是接轨未来最理想的课堂教学方式。个体的视角, 独特的体验。

8.微课与翻转课堂培训 篇八

关键词:认知目标分类;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14-0042-04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入应用,给教育带来了革命性影响,推动着教育理论与实践不断创新发展。《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明确提出:“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基础上,建立新型信息化教学环境,优化教育模式,推动教育改革。” [1]微课和翻转课堂的出现,成为许多教育信息化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进行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焦点。

“微课程”(Microlecture)这个最早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首创的新课程形式,一经运用便立刻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共鸣。国内教育专家们也对微课展开了众多研究。焦建利认为: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2]

纵观微课在教育教学领域的研究与实践,虽然微课在不同学习层次、不同学科领域有着截然不同的应用,但归纳起来它具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1)知识点明确,主题突出;(2)经过教学系统设计的课程;(3)表现形式多样,易于开展学习;(4)短小精悍,易于与其他形式的教学资源相结合发挥作用;(5)个性化学习。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是将传统的“课堂上听教师讲解,课后回家做作业”的教学模式进行“颠倒”或“翻转”,变成课前在家里听看教师的视频讲解,课堂上在教师指导下做作业。翻转课堂是对教学结构的翻转。学生在课前通过微课学习,实现认知领域中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在教室,师生将主要时间和精力开展协作式探究活动,运用已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

一、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理论综述

布卢姆等人把教育目标分为三大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他将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知道、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6类。随着教育及相关学科的不断发展、不同教育领域人员使用需求的变化,布鲁姆的学生Lorin Anderson等人对其进行修改,并于2001年正式出版名为《面向学习、教学和评价的分类学: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之修订》。修订版将教育目标重新分为 “知识”维度和 “认知过程”两个维度。

知识维度将知识分为事实性、概念性、程序性和元认知知识四大类。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都是指有关什么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指如何去做的知识,元认知知识指对个体认知方面的知识。知识维度主要协助教师来区分教什么。认知过程维度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六个层次(如图1所示),主要协助教师明确促进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阶段历程。以知识和认知过程为主线形成一个二维分类表。根据此分类表设计教学过程、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测评,并将其填入对应的交叉格中。这个教学目标分类工具使教师能对课堂教学目标把握准确,能够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和学习过程评价,同时也可以视为教师之间的交流平台。[3]

在网络课程设计中,教学目标与教学交互设计是最重要的要素。[4]根据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环境分析,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组织合理的教学内容,是提高学习者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保证。

二、 认知目标视野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

用于翻转课堂的微课,不应该是一个完整的课堂,而是服务于课堂的一个环节或者几个教学活动的集合,并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展示。[5]只有将微课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发挥翻转课堂的优势,切实为教育服务。

笔者以认知目标的六个层次作为开展翻转课堂各阶段的依据,开展教学活动设计,并形成了如图2所示的教学模式。

在该教学模式中,翻转课堂由课前的微课教学、课中的探究活动开展和课后的拓展与提高三部分组成。课前,教师选定教学内容,并利用已有的媒体、学习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化的教学过程设计,创建微视频及配套练习,为学生提供学生间、师生间的网络社交平台,进行交流与讨论。

课堂上,教师根据课前学习反馈,辅以新知识作为补充,进行少量测试,以达到对相关知识的识记与理解,为开展探究活动做好铺垫。协作式探究活动是基于学生对现实生活当中真实问题的思考,运用自身已构建的知识体系进行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作品展示,对本阶段的学习进行评价。课后,教师可在网络社交平台发布新的、开放性的问题,促进学生去独立思考,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该模式有两个特色:其一,教学活动与认知目标各层次相对应,在教学设计、教学活动开展与评价反馈环节围绕认知目标进行,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其二,教学活动各环节紧紧相扣,因此教师的帮助和学生的主动学习是至关重要的方面。以该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应考虑课程特点、学生特征,甄选恰当的媒体表现形式。

1.微课的准备

紧扣学生最近发展区、关注教学策略的设计以及微课的应用,才是微课和翻转课堂真正重要的东西。[6] 微课的设计要遵循最近发展区的理论,为学生提供既带有难度,又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其潜能的知识作为微课的主题内容,并辅以学习资料与练习,帮助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构建。

2.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

(1)新知识的供给与快速测评

基于真实问题的探究活动,往往隐含的知识较为复杂,需要多个知识的融会贯通才能解决问题。因此,需要为学生补充新的知识,并进行快速、简单的测试,以了解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

(2)探究活动的设计与开展

探究活动要摒弃过于繁琐的知识链条,使学生紧紧围绕本课知识点开展协作式探究,探究活动的难易适中,也需遵循最近发展区理论,开展有挑战、能完成的项目活动。小组人数不宜过多,可按照不同特点进行异质分组。随着探究活动的不断深入,学生更需要教师在关键时刻的指导,因此教师的帮促作用不可小觑,它直接关系着翻转课堂的成败。

(3)作品展示及评价反馈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协作探究活动,小组需将作品提交和展示,并进行小组自评、互评及教师评价。教师需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其完成有意义的知识构建,并为课后的拓展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因为该环节可在课堂进行,也可待小组对作品进行进一步的整理与归纳后,通过网络平台发布。

3.拓展与提高

课后,教师可将探究问题进行启发式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循循善诱的启发与引导,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启发式教学下的学生不仅可以学到一般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更可以学到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治学严谨、不断探索未知世界的精神。[7]

三、基于认知目标分类的微课教学模式的实践

笔者运用该教学模式进行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以教材第七章《制作幻灯片》为例。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

(2)学习者特征分析

大学一年级学生年龄均在17-19岁间,思维活跃,喜欢接受新鲜事物,已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如Word 2010及Excel 2010的基本使用与操作,平时接触PowerPoint 2010的机会较多,对其较为熟悉。

(3)教学环境分析

学校提供自由上网机会,同时学生的智能手机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在线学习与交流,使得网络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展示的平台。

2.单元教学目标

熟悉、了解Powerpoint 2010的运行环境。

掌握演示文稿视图的使用和幻灯片基本操作(版式、插入、移动、复制和删除)。掌握幻灯片基本制作(文本、图片、艺术字、形状、表格等插入及其格式化)。掌握演示文稿主题选用与幻灯片背景设置。理解并掌握演示文稿放映设计(动画设计、放映方式、切换效果)。演示文稿的打包和打印。

针对教学场所、教学手段、教学组织方式的不同,设置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微课教学旨在使学生达到相应的识记、理解的认知层次,课堂教学旨在教师引导下运用已有知识进行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是综合性应用的探究活动,因此课堂教学目标是对微课教学目标的深化。

3.微课教学环节的设计

(1)教学目标的制定

目标1:熟悉、了解PowerPoint 2010的运行环境;

目标2:理解幻灯片的版式、插入、移动、复制和删除等的基本操作;

目标3:理解幻灯片基本制作(文本、图片、艺术字、形状、表格等插入及其格式化);

目标4:理解演示文稿的动画设计;

目标5:演示文稿的放映。

(2)教学活动的组织

课前的微课教学旨在使学生熟悉了解PowerPoint的运行环境及制作演示文稿基本的步骤和方法,教师以目标2和目标4对应的知识为微课的重点教学内容录制了12分钟的微视频,并将其发布至网上。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上述知识,微视频以“制作圣诞节电子贺卡”为主题,将相应的知识点融入其中寓教于乐。学生通过在线学习完成作业,进行知识的巩固与强化。学生间或师生间可以在线进行同步或异步的知识交流与答疑。

在线练习与测评:笔者在线为学生答疑解惑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均能够饶有兴趣地学习微视频,基本能够完成练习。同时也发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较为典型的问题是:如何给幻灯片中的一个对象添加多个动画效果。表1显示了上述教学目标与教学活动在分类表中的单元格位置。

4.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

(1)教学目标的设计

目标1:理解幻灯片母版的概念;

目标2:综合运用文本、图片、艺术字、形状、表格等制作幻灯片;

目标3:熟练掌握演示文稿主题选用与幻灯片背景设置;

目标4:正确区分并使用演示文稿的动画设计和切换效果;

目标5:掌握演示文稿的放映方式;

目标6:理解并掌握演示文稿的打包和打印。

(2)教学活动

活动1: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前习题完成情况及上述问题进行总结反馈,帮助学生理解如何在一个对象上添加多个动画效果。

活动2:新知识的补充。

活动3:有针对性地进行快速测试。

活动4:探究活动的开展。

以“我的家乡”为主题,运用已学知识制作不少于10张幻灯片的演示文稿。3人一组,自由组合,明确每个人在活动中的任务。

活动开展可参考教师提供的步骤开展:小组讨论,确定演示文稿的风格、需呈现的内容、使用何种媒体表现内容;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开展探究活动;对作品的修改;作品展示。

活动5:作品展示及评价。每组的发言人向全班同学展示小组完成任务的情况,并描述小组在探究学习过程中的基本步骤、遇到了哪些困难及其解决方案、学习收获、作品优缺点等。表2描述了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在分类表中的单元格位置。

5.课后的拓展与提高

学生在完成课堂探究活动后,个别学生向笔者表达了其更深层次的思考:使用“推进”切换效果的过程中,下一张幻灯片与上一张幻灯片相连接,自底部向上推进,但是两张幻灯片的版式却不能很好地拼接和过渡。

在笔者的引导下,带领学有兴趣的学生开展“幻灯片模板设计与制作”的活动。学生运用专业课程当中有关色彩知识,重新设计幻灯片母版,并运用幻灯片的“推进”切换效果巧妙地解决了问题,并制作出有创意的幻灯片模板。在这个过程中,专业理论知识与计算机应用的相关知识融会贯通,创造性地解决了实际问题,提高和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 结束语

本文以认知目标理论为指导,设计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微课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并进行教学实践研究,初步验证了该模式的有效性。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的信息素养也应随之提高。掌握系统的教学设计知识,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的丰富资源与技术,才能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余胜泉.推进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解读[J].中国电化教育,2012(5):5-14.

[2]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3-14.

[3]张燕,黄荣怀.教育目标分类学2001版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05(7):16-20.

[4]王志军,陈丽.如何有效设计高质量的MOOCs——基于认知目标分类和交互分析框架的思考[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6):60-67.

[5]刘锐,王海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和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14(5):26-31.

[6]焦建利.微课与翻转课堂中的学习活动设计[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24):4-6.

上一篇:创设情境教好童话下一篇:读书节闭幕式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