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工程设计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2024-10-09

信息技术在工程设计管理中的应用论文(精选10篇)

1.信息技术在工程设计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篇一

[摘要]信息工程技术应用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可以有效缩短建设工期,提高管理水平,降低工程项目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有效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文章详细阐述了信息工程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应用的内涵及意义,介绍了目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指出了完善信息工程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措施。

[关键词]工程项目;信息工程;技术运用;管理效率

工程项目管理是建设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的工作,要协调好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各项工作,使项目工程顺利、有序地进行,只有通过对信息工程技术的有效应用,整合工程项目管理过程的各项信息,形成有效的管理信息,促使工程项目顺利进行建设,如期完工,达成经济效果。

1信息工程技术应用的内涵及意义

由于工程项目工序较多,涉及的面广,施工作业人员多,需要管理的信息量大,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多个部门、多个专业的配合,因此是一个综合管理的过程。目前的建筑业市场增长速度不断增大,工程项目管理的难度加大,传统模式下的管理不能满足市场快速发展的需要,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项目管理在速度、可靠性、便捷程度等方面急需改善,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为建筑行业在新时期的发展提供一条有效的路径。[1]建设工程各部门和单位之间需要交互的信息量大、频繁。因此,在项目管理中的复杂程度也会不断加大。将信息工程技术应用于工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中,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和专业软件的功能,将信息工程技术与管理相结合,有利于管理过程的动态控制,提高了管理的规范性。将信息工程技术应用于项目管理中能够适应当前环境下建筑业快速发展的需求,项目管理由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转变,科学的管理能够有效提高组织能力,缩短建设工期,降低项目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这是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创造更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保证,实现建筑业向现代化跨越。有调查数据显示,将信息工程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工期可以缩短1/5左右,成本大约可降低10个百分点。[2]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和知识信息时代的到来,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应用信息工程技术的步伐将会不断加快,企业间的竞争力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落后于信息工程技术的应用情况。建筑企业应有发展的眼光,将信息工程技术应用于项目管理中,促进企业的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

2信息工程技术的应用现状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建筑行业正处由传统的建筑业向现代化过渡的时期,信息工程技术为建筑业这一传统的行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目前,国内外的建筑企业都将实现工程项目的科学管理,作为行业改革的突破口,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正是将信息工程技术应用在工程项目管理中才是实现科学管理的有效途径。但近年来,我国将信息工程技术应用于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现状仍处于探索尝试阶段。[3][4][5]总地来看,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应用信息工程技术于工程项目管理中,需要建立一个庞大的系统,各系统间相互联系,数据库信息量大,需要处理复杂的关系,应用中尚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信息化程度低。企业当中能够使用专门的项目管理软件并不多,一般企业只是使用通用或者专用软件,这些软件多是在简单的应用环境下表现出单一的使用功能,管理模式和工作内容没有交叉。国内在专业的`项目管理软件开发中还处于初期阶段,集成化、信息化程度低,应用的层次不高,尚需进一步完善和升级项目管理软件系统。(2)认识程度不到位。企业的全体成员应对信息化项目管理有偏差,未能认识到其重要意义。有些人认为信息化就是单位具备计算机硬件条件,能偶尔上网,能用电脑代替一般的体力劳动,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因此,在实践中逐渐忽略了对项目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在软件的投入使用中更多地重视其工作的效率问题,对基础建设的轻视也不利于信息化管理的建设。管理知识的储备和积累是项目管理的基础,尚需加强对系统的理论知识的储备。(3)管理不够规范。企业如果不具备科学的管理系统和管理方法,没有整体的管理意识,那么其项目管理一定不是规范化的,不具备规范化的管理能力,要想实现信息化项目管理水平是不可能的。(4)缺少信息技术人才。企业在信息化管理方面的人才较为短缺,同时具备项目管理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高层人才短缺。企业高层对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实现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他们可以结合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组织开发相应的软件管理系统,并推广应用。高层人才的缺乏阻碍了信息化管理的发展。同时,施工企业项目中一些人员对计算机、网络操作的水平低,引不起他们对信息技术重要性的认识,觉着计算机操作麻烦,所以,对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未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5)软件开发与国内工程管理项目结合少。当前市场中的项目管理软件,在其开发中多是抄袭国外的软件,基本上是对外国软件的演变。但是这些软件的设计思想系国外项目管理模式,与国内的管理理念存在一定的差别,因而我们只能使用其中通用的功能。(6)管理思想的轻视。在信息管理软件开发过程中,对管理思想的轻视,普遍认为项目管理软件的功能就是提供网络图的一项工具,而忽略了其中的管理思想,这种软件如果没有渗透管理思想和理念,那么只是提供技术手段的一种工具,它就没有生命力。(7)软件开发商的理解不够全面。软件开发商缺少项目管理和企业管理知识,对软件应用的理论掌握不够全面,不能理论联系实际,对生产出的软件系统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不能将项目管理各个组织、部门有机结合起来,造成系统功能的欠缺,适用性差,形成一种被动的状态,只是为了推行而使用,不能灵活、便捷地为企业提供服务。因此,系统先进、适用的理念得不到更好的体现。

2.信息技术在工程设计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篇二

1 信息技术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关系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对于传统建设工程施工管理来说,也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在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过程中,不仅仅要了解所工作的领域是否与信息技术之间能够产生联系,同时还要妥善处理好在日常管理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如,在每一个分部分项工程当中应用了信息技术,但是与其施工安全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以及成本管理之间没有联系起来,就不能说完全发挥出了信息技术的作用,更加不能说完全实现了信息化。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载体的现代化施工管理,能够实时地对施工过程中的信息、工作安排等内容进行存储、修改和使用,确保施工能够如期顺利完成。因此,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领域,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情况存在较大的关联,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的提升大有裨益。

2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前景

2.1 计算机技术能够极大提高施工效率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迅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领域是必然的趋势。信息技术不仅能够极大提高施工的效率,同时还能够极大缩减施工过程中所消耗的信息资料交换时间。如在建筑施工企业当中所使用的OA系统,就是集成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如建筑工程中的招投标系统,涉及到了非常宽泛的领域,常见的如工程量计算以及标书制作等工作。除此之外,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领域常见的计算机应用成果,还有项目管理系统、成本管理、进度管理等诸多方面。

2.2 信息技术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领域的应用也开始发力。最显著的案例就是CAD技术,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了建筑行业当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在常见的施工过程中,信息技术也表现出了很好的应用价值,如在基坑施工环节,信息技术能够确保其全程都在可控的范围之内,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施工过程数字化。除上述之外,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对建筑物沉降进行贯彻,能够进行数字化测量,施工过程所产生的资料能够妥善进行保存和使用,这些都是信息技术应用给施工管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2.3 信息技术有助于施工设备材料的管理

传统建筑工程施工,在管理材料管理上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材料管理上能够极大提高管理水平,如材料网络计划的编制,并以此作为制定资金控制、采购计划和材料商管理的主要依据。根据材料网络计划,能够对各进度和资源消耗情况进行进行监控,便于在后期进行审核。同时,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能够直接生成施工材料购买或者设备租赁的计划,对材料设备管理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在设备管理上,能够借助计算机技术编制采购和租赁的网络计划,对设备使用档案记录、定期保养检修等记录在册,实现对设备的高效管理。

3 项目施工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的不足

信息技术在建设工程领域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施工管理效率。不仅如此,信息技术的引入,在成本管理上也能发挥出巨大作用。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载体的建筑工程施工现代化管理,能够对现场施工的各种数据信息进行存储和使用,便于在各环节施工的跟踪和管理,可以看出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但不可忽视的是,信息技术在项目施工管理应用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及不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就目前而言,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应用的范围比较小,主要集中在项目建设管理前期阶段,如招投标、造价控制等方面。其它环节应用水平明显不足,如现场施工非常重要的进度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应用水平较低,很大程度需要依靠人力去完成。(2)信息技术应用的突出表现,是以单机版应用软件为主,这一软件只能提供特定领域的信息化应用,并不能与其他环节构成信息网络,信息共享仍然存在较大的不足。(3)尚未完全发挥出互联网的作用,没有最大程度地发挥出互联网的作用。(4)开发软件的过程中,并未进行深入地规划和应用研究,开发出来的软件同质化比较严重,当然出现这样的问题与开发经费不足存在着较为密切的联系。

4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信息技术应用对策

4.1 从自身出发,制定战略计划

在我国建筑行业大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技术用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领域似乎成为了一个必然的结果。对于大多数建筑企业来说,应用信息技术的程度,成为了评价其施工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时期,建设项目规模普遍比较大,涉及的内容也非常多、资料种类多,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大力应用信息化管理水平显得十分必要。信息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具有七个方面的特征:信息收集自动化、信息检索工具化、信息管理系统化、信息存储自动化、信息交换网络化、信息技术集成化、信息利用科学化。因此,在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应该以上述信息化特征为参照,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战略计划,进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推动施工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4.2 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共享平台

诚如上文所述,建筑工程系统且复杂,设计的工作内容非常多,工程文件也非常多,如设计图纸、采购合同以及检测报告等。传统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信息的传递交换大多是以纸媒为主,通过书面沟通的方式比较多。这种交流方式成本高、效率低,而且在信息交换的过程中出现差错,给工程项目施工带来损失。根据国外调查机构的数据表明,由于信息传统食物所造成的工程项目成本偏差所占的玻璃达到了5%左右,在工程建设项目当中,因为图纸引起的差错所占比例达到了三分之一左右。而根据英国的一项调查显示,传递项目管理所需文件而花费的快递成本达到了6亿美元,价值量非常可观,其中信息传递中所消耗的复印传真等费用所占比例也非常高。在实际工程实践中,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参与者在项目竣工完成后,掌握可利用价值的记录文件数量非常少,仅占总文件的一般流程。综上可以发现,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领域,信息数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项目施工管理中,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也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4.3 加大应用系统的开发力度

信息技术的应用,要充分利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应用系统,包括电子商务的开发力度,主要是要借助互联网平台来有效提升项目管理的水平。应用信息技术最主要的是结合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需要,不断地开发适合的信息管理平台,将管理工作与网络进行有效衔接,进而将网上采购以及互联网会议等变为现实。除此之外,还要积极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来改善信息交流的方式,进而提升信息交流的即时和准确性,将信息共享应用于实践环节,进而得到合理有效的决策。

4.4 推广应用计算机施工管理控制软件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最重要的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等方面,应用信息技术也非常有必要,可以积极开发相关的软件进行应用。(1)如在质量管理方面,是一个工程建设最关键的内容之一,所包含的信息量非常大,技术难度也非常高,用过质量管理软件平台能够对各个环节的施工质量进行实施控制,并进行评定,如生成质量评定报表等。(2)在进度管理方面,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来编制网络计划,突出表现不同工作环节的重要实践特点,通过在各个节点对其进行管理控制。(3)在成本管理方面,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其本身就是一个节省管理成本的方法,同时积极推广信息技术,能够将很多管理内容简化,对提高经济效益大有裨益。

5 结束语

就目前而言,信息技术已经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领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领域,并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但是就总体而言,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应用的水平上,仍然存在程度低的现状,在多个层面领域都需要对资源共享进一步的进行开发研究。因此,未来还很有必要不断加大力度在信息技术应用研究,积极开发和应用更加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成果,推广使用现代化的信息管理工具及方法,不断将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提高到一定的阶层。与此同时,还有必要仅需对信息化管理理论进行研究,进而为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信息化发展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摘要: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领域得到了极大地发展,越来越多的建筑施工企业开始重视起来。就目前而言,信息技术在国内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有,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如何改善和解决这些问题,对提升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意义深远。文章将对信息技术在工程施工管理中应用的相关问题逐一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协会工程项目管理委员会.中国工程项目管理知识体系[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王继华,刘涛,裴正广,等.基于ITP的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方法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5,(2).

[3]屈兰安.加强施工管理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实施成本管理的有效措施[A].2014年7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

[4]刘劲.“建筑信息建模”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与探索[A].新常态下绿色建筑发展理论与实践——第五届中国中西部地区土木建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

[5]刘红生,葛军.浅谈计算机信息技术在项目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6).

3.信息技术在工程设计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篇三

【关键词】信息管理技术;岩土工程;设计和施工

为了确保建筑工程安全性、耐久性、稳定性等各项要求,岩土工程逐渐成为一门综合工程地质学、土力学、岩石力学等学科,并对岩土进行开发利用和整体改造的应用型学科。随着建筑行业和地下空间的发展,岩土工程的应用范围在逐渐扩大,例如在城市建设、交通建设、道路桥梁建设等多个领域中均运用到了岩土工程的相关技术和理论。岩土工程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岩体和土体,这就决定了岩土工程作业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隐蔽性[1]。在岩土工程中引进信息管理技术,能够有效的降低施工难度,规范施工技术,有利于促进岩土工程的优化管理。

1.信息管理技术的概念和重要性分析

其一,信息管理技术的概念。信息管理技术并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简单的数据信息管理,而是在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通过多种手段对各种工程信息进行监控,并对各种数据进行收集,然后对这些信息和数据进行多层次的、多功能的管理和分类,做好分析评价,为用户提供信息管理、分析、查询等各项服务。

其二,信息管理技术的重要性。由于岩土工程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复杂性,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岩土工程施工的难度,通过利用信息管理技术,可以有效的降低施工难度系数,提高施工质量和安全系数[2]。信息管理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主要是结合使用信息处理、通信和控制技术对岩土工程中的数据信息进行采集、检测、识别、传输、处理、存储等操作处理。通过多年来对信息管理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研究,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和成功。例如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仿真技术、监测信息反馈、信息化施工等技术的使用,有效的解决了岩土工程中的难题,在岩土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信息管理技术在岩土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岩土工程的设计主要建立在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上,因此,岩土工程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工程勘察的因素。岩土工程勘察需要根据建设工程的需求,对建设场地的地质、环境、岩土条件进行分析,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任务有对工程地质进行调查和测绘、勘探和采取岩土样本、室内检验、现场检验和检测等[3]。岩土工程的设计还需要根据建设施工方的要求进行分析,需要对地基工程、桩基工程、隧道、地下工程、地震工程等进行施工图纸设计。在岩土勘察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建筑场地的地形地貌、地下水分布情况、气候、岩土力学参数、地质构造等进行分析研究,并对这些因素进行取值,方便基础选型、支护、加固和爆破设计。在这些数据参数的取值过程中,就需要利用信息管理技术采集数据,对岩土工程相关信息进行集成化的管理,通过各种形式的信息反馈,为岩土工程后期的勘察和设计提供参数依据和指导。在岩土工程中引进信息管理技术,对建筑场地内的岩土工程信息进行采集和整理,例如对地形地貌、地下水分布、地质构造、地震背景等信息进行整理和收集。然后通过信息管理技术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价,制定出建设场地的平面图、地质剖面图。确定各层地基的稳定性和均匀性,对地基承载力进行确定,并制定出相关的支护和防治方案。

3.信息管理技术在岩土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岩土工程的施工流程主要是建立在岩土工程的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在设计方案制定出来后,才能够进行施工,其施工的内容主要包括地基处理、开挖和爆破施工等。当前,我国岩土工程施工大多是通过现场技术人员根据自身多年丰富的施工经验,同时在监管部门、建设单位和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的共同管理和监督下,严格按照施工流程和方案进行施工的[4]。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会发生一些突发事件以及施工现场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等情况,严格按照施工流程和设计方案进行施工,无法确保施工方案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因此,在实际的岩土工程施工过程中,为了有效的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需要将信息管理技术引入到岩土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信息管理技术在岩土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的运用,不仅需要安装各种监测设备,还要引进各种先进的管理技术。信息管理技术在岩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运用,其最大作用是能够对现场施工记录进行有效的集成化管理,对施工过程进行全方位的跟踪和记录。

信息管理技术在岩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运用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其一,通过对岩土工程的施工现场进行集成化的管理和记录,可以将当前的施工信息和以往建筑工程的施工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当遇到地质条件比较复杂且容易发生突发事件的岩土工程,可以根据以往岩土工程信息进行分析,借鉴他人的长处,并结合现有建筑场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对施工方案进行调整,并制定相对应的防治措施。其二,通过在岩土工程施工中引进信息管理技术,能够及时的对施工记录进行录入和提交,在提交后不可随意更改。因此,有利于建设和施工单位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对施工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防治偷工减料现象的发生。

4.总结

通过对信息管理技术在岩土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运用分析,信息管理技术的引进,有利于岩土工程设计方案的制定,对施工进行监控和管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施工质量,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未来的发展中,岩土工程的发展规模将会不断扩大,随着各种先进技术的引进,将会使得信息管理技术在岩土工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以便促进岩土工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赖碧涛,李彰明.地基处理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J].岩土力学,2010,25 (12):241-244.

[2]刘爱华,石志纯.计算机和信息管理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11(07):184-185.

[3]黄润秋,邓辉,胡建德.岩土工程信息技术应用[J].岩土工程界,2011,14(09):150-155.

[4]李海波,张顺斌,余波.信息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J].岩土勘探,2009,19(12):146-147.

4.信息技术在工程设计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篇四

摘要:在医院信息管理过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扮演者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在药品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以及患者病案管理过程中均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和影响。基于此,本文首先对于医院信息管理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重要作用进行了阐述;其次,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医院信息管理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详细的探索和分析;最后,为了保证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相关的信息管理措施进行了分析,以全面促进医院信息管理水平的显著提高。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医院;信息建设;信息管理

现阶段,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与进步,其在各个领域均得到了一定的普及和广泛的应用。[1]在医院等医疗服务机构,计算机网络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广和应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对于医院正常、稳定的运行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促进了医院工作效率的显著提高。因此,在医院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如何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服务信息化管理两者进行有机的统一也成为各大医院积极探索和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基于此,本文将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如何在医院信息管理中应用进行积极的探索和研究。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医院信息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一)提高医院信息化管理水平

现阶段,随着我国现代科学技术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这为医疗水平的发展与提升提供了非常关键的技术支撑。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内容,其在医院实施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同时,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生活水平随之提高,其对于医疗服务水平等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和标准。因此,医院为了实现长远的、可持续的发展,必须时刻保持与时俱进的步伐,为人们提供多样化的、个性化的服务,可以更好的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因此,这就需要医院在其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有效应用,促进医院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显著提升。[2]

(二)更好的满足医院业务变化的实际需要

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化,计算机网络技术也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医疗业务的复杂程度也不断加深,各种医疗检测手段、精度等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形势背景下,传统的人工操作的方式已经无法适应信息化发展的实际需求。因此,在医院信息化管理中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作用和优势,能够促进医院医疗事业实现长远的、可持续的发展。

(三)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医疗服务的专业性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在医院实施信息化管理进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专业性必须达到相应的标准。如果缺少专业性,将会导致系统配置出现缺陷或者各种漏洞,导致信息化系统的安全性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同样的,这对于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也将会带来严重的影响,对于医疗工作的顺利实施和开展将会造成一定的阻碍性。更为严重的是,其可能会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这就对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提出了严格的标准。医院在推进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要保证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先进性,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安全性要与当前医疗的专业化程度保持相一致。

二、医院信息化管理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具体应用

(一)在医院病案及统计管理方面的.运用

在医院病案及统计管理工作过程中,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优势和作用,能够对每日医院就诊的人数、住院的人数以及死亡率等数据进行准确的、全面的统计和计算。由于计算机网络系统能够实时对医院的整体运行情况进行有效的监控,并且计算机网络技术具有自动化特征,因此能够自主的生成相应的数据,使得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可以得到有效的保证,转变了以往手动计算和操作的方式,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促进工作效率的显著提升。医院通过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可以促进医院患者信息和财务数据信息的规范化水平。同时,医院管理层可以及时的、方便的获取相关数据,为医院的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撑作用。除此之外,计算机网络系统中也包含相关的药品信息,包含了药物的价格、使用注意事项等信息,为医院门诊部门和住院部门之间药品信息传输和共享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促使药品费用核算和发放工作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二)用于药品采购和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在医院信息管理工作过程中,药品采购是医院日常工作中重要的组成内容,通过利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能够对药品的采购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控,可以准确的获取药品出库、入库等相关数据,保证药品采购流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3]同时,计算机网络技术还能够对于已经过期的药品进行有效的管理,一旦发现有过期的药品时,会向医院相关的工作人员及时发出相应的预警提示,提醒相关人员及时进行处理。另一方面,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提高医院各个部门医务人员的基本信息,可以方便的、快捷的查询相关人员的基本情况,可以促进医院人事管理水平的实效性水平。

(三)应用于医院财务管理工作

在医院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中,财务管理工作是重要的组成内容之一。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水平将会充分反映和体现医院的服务管理水平。由于财务管理作为显著的特点在于其数据信息含量较大,这对于精度等方面的要求较高,这就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也提出了相应的需求。在医院财务工作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在门诊收费系统中的应用。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与门诊收费系统两者进行有效的融合,可以促进工作效率的显著提高,同时也为患者提供了极大的便捷性。同时,也方便工作人员进行对账以及退款等工作,明显的提高了门诊收费的规范性水平,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也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另一方面,在住院收费系统中的应用。将计算机网络技术运用于医院住院收费系统中,可以简便患者的手续,提供便捷性服务。除此之外,作为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其可以及时的、准确的获取相应的财务报表信息,这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和开展将会提供重要的保障,促进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水平。

(四)应用于远程医疗诊断工作

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医院信息管理两者进行有机统一起来,这为医院开展远程医疗诊断工作提供了技术保障。作为异地的患者,无需到医院进行就诊,只需要通过远程诊断系统就可以接受医疗工作者提供的临床诊断服务,在为患者提供便利性和节省就诊时间的同时,也可以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支出的前提下,患者同样可以获得更为优质和便捷的医疗服务。同时,在医院的信息管理中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某种程度上也极大的方便了医生。主要原因在于,通过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优势和作用,医生可以及时的获取患者的病理信息,可以准确的续航我患者的临床诊断信息。总之,计算机网络技术促使网上会诊成为现实,促进医生工作效率的显著提升,也同时提高了医疗服务水平,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三、提高医院信息化管理水平的相关措施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医院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其应用过程中,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以促进计算机管理技术水平的有效提升,保证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的顺利实施。相关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健全规范的操作制度

信息化管理虽然提高了医院日常管理工作的自动化水平,但是人工操作仍然是无法避免的。例如,计算机中所记录的相关信息均是由工作人员进行手工输入的,难免会存在着错输和漏输的可能性。因此,为了使得输入信息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可以得到有效的保障,医院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操作制度,提高人工操作的规范化水平。同时,将医院的奖惩制度与员工操作规范化程度相挂钩,保证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和规范化程度水平。

(二)加大人员培训力度

现阶段,医院工作人员的年龄层次普遍偏大,虽然这部分医疗工作者拥有非常丰富的工作经验,但是,其对于计算机技术往往却不太熟悉,计算机技能处于较低的层次水平。因此,医院必须定期组织人员培训,对这部分缺乏计算机技能的医务人员实施技能培养,要求他们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操作的相关流程,强化网络安全防范意识,真正的提高医院的整体信息化管理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医院中大力推行计算机网络技术,这对于医院医疗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医院在其信息化管理进程中,必须充分的、准确的意识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重要性,将其运用到药品管理、财务管理、远程服务等医院的日常工作中,全面提升医院整体的医疗水平,促进医疗工作效率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田才峰,于海燕,徐鸣.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医院信息管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31(07):30-31.

[2]陈军.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7(01):90+93.

5.信息技术在工程设计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篇五

1.信息技术在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领域中得到应用的时候应当遵循的原则

1.1招标信息是应当呈现出来一种网络化分布的态势

工程造价以及招标信息等中标展示性信息的发行是工程招投标阶段中涉及到的一项较为重要的工作,在信息发行工作进行的过程中,一定是需要选择专业性比较强的网站展开发布工作的,并且在此基础之上也是应当对是信息的随时更显、查询以及下载工作的及时性做出一定程度的保证的,上文中提及到的这些工作是不应当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的,发行出来的信息本身是应当具备一定程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的。除去上文中提及到的这些内容之外,在和以往的信息公布模式进行一定程度的相互比较的基础之上,一般情况之下网络化发布措施在实际施行的过程中是不会受到发布时间、排版时间以及地域性因素的影响的。因此信息化技术在工程招投标管理领域中的应用空间是较为广泛的,希望能够在今后得到相关工作人员充分的重视。

1.2应当在招投标领域当中施行信息化管理措施

开标会议记录措施是应当向着信息化的方向转变的。当开展开标会议的时候,是应当和将书面形式的招标文件转化为数字化的文件的,再交由专人来将会议之上的内容记录下来,在对电脑等多媒体设备加以一定程度的应用的基础上将会议内容及时的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在此基础之上也就可以对投标单位信息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做出一定程度的保证了,使得各个投标方在和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实现良性竞争这样一个目标。在开标会议结束之后,确定会议没有任何有疑问的地方,就应当将与会内容打印下来并交由投标单位签字。其次是应当在评标专家选择工作进行的过程当中名施行随机抽取模式的,在对计算机软件加以一定程度的应用的基础上来将评标专家抽取出来,将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作为依据,施行回避性原则。评标专家选择工作进行的过程中,针对被选中的专家是应当在对语音通话系统加以一定程度的应用的基础上去通知的,与此同时也是应当将被选中的专家的资料打印出来的,再交由现场签字之后,相应的评标专家也就可以进入到评标工作室当中了。评标流程是应当向着透明化的方向转变的。专家评标工作进行的过程中,是需要将干扰设备启动开来的,在此基础之上自然也就可以将对外界联系的信号屏蔽掉,从而也就可以对评标过程的封闭性做出一定程度的保证了,在此基础之上自然也就可以对弄虚作假问题出现的几率形成有效的控制。在得出相应的平标结果之后,专家就应当离开工作室了,最终也就可以对评标工作的公正和公开做出一定程度的保证。行政审批工作是应当向着软件化的方向转变的。在建设工程施工相关工作进行的过程中,需要经过行政审批流程处理的文件的数量是非常多的,因此是需要在对专业化的软件加以一定程度的应用的基础之上展开行政审批工作的,除此之外在行政审批工作向着软件化的方向转变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到的问题就是联合处理。

2.信息化技术在招投标管理领域中发挥出来的作用

招投标活动的施行以及日常交易活动的受理是工程建设招投标管理工作进行的过程中需要完成的较为重要的一项任务,信息化招投标管理平台是将日常工作当成是基础性内容的,在将流程化程度比较高的招投标管理机制以及服务机制构建出来的基础之上,再在和已经构建起来的交易系统进行一定程度的相互融合,在此基础之上自然是可以构建出来公正性比较强的信息化招投标管理平台的,将项目投标流程作为实际例子,再在从招投标公告当中了解到了项目的实际情况之后,而后再对招标名额进行申请,在获得了相应的资格之后获得相应的招标文书。再在构建起来信息化平台之后,一个层面之上是可以将人为失误引发的招投标问题出现的几率控制在既定范围之内;另外一个层面之上也是可以使得重复投资问题出现的几率大幅度降低的,在上文中提及的背景之下作为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可以使得整体工作效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工作人员在信息化程度比较高的共享平台之上办公,施行相关的操作的难度较为低下,当面对的是较为重要的招投标活动的时候,大多数地区的招投标平台也是构建起来了和与之相关的信用系统以及评标语音操作系统的,在此基础之上不单单是可以为信息获取效率做出一定程度保证,也可以将人为操作招标结果问题出现的几率控制在既定的范围之内。

3.结束语

以往我国建筑行业的市场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有些情况之下会出现混乱这种问题,相关的部门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基本上不会协调沟通,各个行政机构基本上实际工作的过程中都是独立发布信息,甚至在某些严重的情况之下也是会形成市场垄断问题。

参考文献

6.信息技术在工程设计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篇六

关键词: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化管理;生产信息管理;应用措施

中图分类号:TP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信息革命”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首要特点,这个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发展模式已经覆盖了社会发展的各个行业,同样,企业要想提高其管理水平也必然离不开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信息技术的重要代表,如今已经凭借着其技术化,网络化以及自动化等特点取得了广泛的应用和好评。在信息时代企业的生产信息管理中,由于其信息量大,信息分析程序复杂,脱离计算机的管理根本不能达到企业的要求,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合理应用能够很好的帮助企业解决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储存信息的难题,但是如何更好,更充分的在生产信息管理中发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优势仍然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难题,需要相关人员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

一.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生产信息管理系统

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企业生产运行的自动化监督控制管理,某地区的一个炼

钢厂就在其炼钢设备中应用了这一计算机网络技术,现将具体的应用系统构成叙述如下: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部分:(1)监督控制系统(2)信息收集系统(3)中心管理系统。监督控制系统是整个系统的中心程序,主要任务是完成企业生产的运行控制,生产监督以及生产评估。整个监督控制过程采用PLC自动化技术。该炼钢厂的两座750立方米的高炉所应用的PLC控制技术成功的实现了整个高炉系统从炉顶到炉底的自动化控制,可以自动的进行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例如可以主动的收集设备运行中的诸如温度,流速,压力等信息并把它们及时的送入控制中心,供控制中心分析并发出下一级控制命令。在高炉的操作系统中安装自动化检测设备用以监控操作系统的正常运行,监控系统通过网络设备与控制器相连,实现控制的整体化,自动化。

信息收集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对监督控制系统的信息收集,并将收集到的信息向上级系统传递。在该炼钢系统中,用两台网桥将该炼钢厂相互独立的两个高炉的PLC网络系统连成一体,便于进行信息采集和信息交流,同时也为整个运行过程的一体化控制创造条件。所用的网桥的一个端口与控制系统相连,另一个端口与信息收集系统相连,同时在调度室还要设置一个控制站点,用于控制和管理这两个高炉自动化系统。中心管理系统主要是完成生产信息的管理以及设备运行前,运行中和运行后的信息处理,并负责信息的储存,传送以及浏览等工作,中心控制系统应该采用SERVER/Client结构,数据库服务器用来存放中心控制系统在设备运行的各阶段收集到的数据,同时利用MIS网络将这些处理分析后的数据送到系统的各个部分,提供运行指令和运行要求。

通过这三个系统相互独立同时又相互影响的自动化管理使整个炼钢工序有条不紊的自动化运行,实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合理应用,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管理难度。

二.计算机网络控制系统的实现条件

1.软件,硬件条件:要想实现计算机网络控制系统首先需要一定的软硬件支持,例如在该炼钢场中,监督控制系统和信息收集系统中均采用了硬件产品,监督控制系统中采用的是E984685硬件设备,E984685提供了一个MB+口,供网络连接使用,并运用了一些监控软件和编程软件保证控制设备的完整性和有效性。信息收集系统采用了以太网粗缆,并且在信息收集系统和监督控制系统中都使用了中继器和双绞线等设备。另外客户端计算机应用IBM300GL商用机,该商用机选取windows98作为操作系统支持单用户,多任务的操作模式。只有满足计算机网络控制系统的软硬件条件才能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管理功能。

2.数据库条件:数据库管理系统是计算机网络控制系统的核心,数据库系统的管理模式,管理效率直接影响着该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管理效率以及运行的安全可靠性。数据库内需要包括设备运行中的数据以及离线的生产管理数据,SQL管理系统的管理效果很好可供使用并且SQL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和Widows98其他系统以及应用软件的兼容性使用为接下来的控制奠定条件,同时SOL能够保证数据库与其他软件共享资源实现控制的一体化。值得注意的是企业要根据生产的具体情况来建立数据库并对其进行设置,数据库要收集并分析设备运行的信息来帮助控制中心发出有效地控制命令。

3.网络条件:中心控制系统采用MODICON公司专有的总线型MB+网,监督管理系统则选用星型结构的以太网,在数据信息含量较少时,用一台计算机就可以实现整个网络的管理,这台计算机应同时完成设备运行的服务功能,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功能以及调度管理功能。当调度室与控制室的距离较长超过了以太网的传输范围时可以在网上加一个中继器,实现信息的有效传输。网络条件是实现计算机网络控制功能的基本条件,只有网络条件达到满足才能较好的实现网络自动化,网络交流,网络传递等,才能充分的发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优势进行高效管理。

三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优点

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生产控制系统能够很好的完成以下功能:(1)全面了解生产状况:在办公厂房和调度室及该客户端的计算机系统中能够详细的体现设备运行流程,并显示各个设备的状况,让管理人员全面掌握设备的信息如炉顶布料,高炉温度,压力和热风炉运行情况等。(2)数据的显示:计算机网络技术控制系统能够全面的收集生产信息和生产数据,管理人员通过对生产数据的查询和分析能够了解高炉的历史工作状态和设备运行状况,并且可以通过分析和观察掌握炉料的消耗情况,全面的了解设备运行的信息,为控制设备运行打下基础。(3)监控和管理:计算机网络控制系统可以根据数据监控的结果,发展趋势以及炉温,流速等信息来调整设备运行状况。(4)数据报表: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能够提供设备工作的离线数据,并且能够储存所收集到的数据并形成数据报表,能够帮助相关人员完成对整个生产过程的评估工作。

【参考文献】:[1]吴克忠;;IBM PC微型计算机局域网络技术 第三讲IBM公司的PC局域网产品[J];电子技术应用;1988年12期

[2]吴慈健;钱亚东;;盐城电网生产管理GIS规划建设研究[A];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暨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史金平;李必强;向佐春;;生产管理的效益理论探讨[A];面向复杂系统的管理理论与信息系统技术学术会议专辑[C];2000年

7.信息技术在工程设计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篇七

1 实现质量与安全监督信息化的原则

1.1 全业务上网

我省交通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信息系统基本实现了全业务上网, 数据库后台统一管理, 各业务平台用户管理相互独立, 信息数据流相互关联、线路清晰、功能完善。业务涵盖了我省高速公路、普通公路、水运工程的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 监理、检测、施工市场监管。

1.2 数据唯一

该业务系统建设, 从开始就坚持数据唯一性原则, 统一采用网上流程化管理模式, 与监督业务紧密结合, 合理划分各级用户的权限, 明确信息管理责任, 借助网络工具优化工作流程, 系统设计中严格各数据管理, 确保数据谁录入, 谁有权限修改, 其他人员只有审核、退回、浏览、查询等功能, 避免数据冗余与冲突, 并确保数据录入人对数据的准确性负责。

1.3 流程化管理

业务定位准确, 各处室职能划分清晰, 合理的业务流程结构设计避免了业务交叉过程中产生的数据源紊乱, 也是数据唯一性的保证。功能制定合理, 根据业务分工, 将不同的功能分给不同用户, 以监理人员执业上岗为例, 其流程如图1。

通过上述流程保证了该监理人员自己录入的个人信息不被更改, 考试管理员录入的证书编号准确无误, 企业选择的人员具有足够的资格, 人员的业绩由监督工程师一人录入及时准确, 执业经历自动入库真实可靠。

2 各业务需求与模块构成

2.1 市场监管的需求

施工市场:施工企业基本信息注册, 公路、水运施工企业资质初审管理, 公路养护工程从业资质审批;

监理市场:监理企业管理、监理人员管理、监理信息管理、监理信用评价数据上报;

检测市场:检测机构管理模块 (基本信息、等级评定、能力认定、外埠检测机构管理、试验检测专家库) 、检测工作动态管理、检测信息。

2.2 质量与安全监督的需求

质量监督公共模块:数据交换、工程项目基础数据录入、项目督查、企业信用评价、质量鉴定信息录入等。

材料抽检:主要应用于公路、水运工程材料监督。

安全监督模块:安全生产人员培训考试系统、证书管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安全隐患排查、安全生产事故、三类人员持证上岗情况、安全月报。

2.3 考试管理的需求

主要应用于监理、检测、安全人员考试。

各模块相对独立, 数据流条理清晰, 如图2所示, 实现了全省各监理、检测、施工市场单位及人员基本信息从外网及内网不同的用户端注册、统一入库登记备案, 并将信息分类汇总等, 从而建立了建设市场从业单位及人员数据库;结合质监系统日常质量与安全监督工作, 将工程质量与安全实体监督、质量与安全管理行为监督信息及时准确地录入, 企业及人员从市场信息库中提取, 实现对建设市场实施动态管理;建立企业和人员信用档案, 对企业业绩进行信息维护, 对从业人员流动进行有效监控管理, 使项目监督、市场监管、人员管理等业务流程成为有机的整体, 加强了对建设市场动态管理能力。

3 质量与安全监督信息管理系统的特点

3.1 业务模块集成度高、数据共享能力强

每一个用户登录后, 所有的主要功能都可体现在同一界面的左侧功能栏上。监督人员可以在自己的用户端查询全省质监系统的所有相关业务数据, 并且只能在管理员授权的范围内维护数据。各市公路质监处、水运站, 根据业务往来设计工作流程, 形成各地区监督一次性抽检指标合格率等数据定期报送、自动统计汇总, 改变了以往电子邮件传送、数据信息人工统计汇总等效率低、准确性差的工作方式, 加强了质监系统内部管理数据的传递。各级用户对同一数据库进行查询和信息维护, 即实现了数据共享, 也保证了数据的唯一和安全。

3.2 用户交互性好

用户在操作的过程中, 系统根据既定的规则, 自动给用户以提示, 例如:对录入的身份证号位数和规则进行校验, 对检测机构提交的信息按强制性标准进行校验, 系统会自动提示错误信息如业务范围不足、人数不够等, 若需多个页面录入信息一般都配有操作手册、流程图或相应的提示, 帮助新手用户完成操作。

3.3 用户层级管理、权限明晰

各业务平台相互独立, 用户分级管理, 各级用户权责明确, 权限划分明确, 每个操作权限只对应一个特定的用户, 确保了各操作人员与数据的一一对应关系, 而且具有审批权限的用户不具有修改数据的权利, 形成了高质量的安全管理机制, 不仅确保了数据安全性、准确性、及时性, 还避免了工作推委、责任不清等现象的发生。

3.4 严格管理, 确保数据安全

明确各级用户的权限和责任, 严格管理, 确保数据安全。网管只对各个人员进行功能授权和分配初始用户名和密码, 而无法知道各用户更改后的密码, 各用户对其用户密码的安全性及其用户端的信息负责;项目信息管理上实行监督工程师负责制, 设立项目录入信息时限, 当项目交工或竣工后, 部分或全部信息将被锁定, 保护历史数据, 如有特殊情况, 需向组长及网管对指定信息进行解锁申请;包括网管在内的所有用户操作均留下日志, 便于在数据异常时查找原因, 也规范了各级用户的操作。

4 质量与安全监督信息化是现代化管理的手段

4.1 业务处理能力提高

全省高速公路、普通公路与水运工程的质量与安全监督工作、市场监管等业务工作实现网络管理, 内外网结合使各机构资质审报与能力认定、各类人员考试管理等业务的远程办理成为可能, 实现了网上信息报送、审核、信息发布、自动打证等业务网上办理。简化了手续, 更加方便操作, 如自从考试系统应用以来, 考试报名由考生自己从外网填报个人信息与上传照片, 直接数据入库, 完成分类汇总等功能, 同时上传电子照片免去了传统的上千个准考证照片粘贴、盖章、领证等工作, 完全实现了准考证自动生成、考生外网打印等功能, 为考生及业务人员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同时电子照片应用于准考证与资格证, 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替考现象的出现。

4.2 业务办理程序规范

规范了原手工的业务流程, 而且每一步骤按要求设计为一环扣一环, 如材料抽检的封条引用了二维码做为二次盲样处理的主要手段, 仅用扫描枪一扫二维码就可传递大量的材料信息, 并把大量的人工编二次盲样码、找对、后期试验结果与标准校核等大量的工作交给了后台做自动数据处理, 即提高了工作效率, 又规范、严格了业务办理, 完善的流程设计从根本上避免了工作人员操作出错及违规办理的情况, 还有利于监督人员摆脱人情和利益纠葛。

4.3 信息分析能力的增强, 提高领导的决策水平

管理信息传递速度快, 存贮量大, 利用信息化管理可以对数据快速归类、分析、汇总, 提高了信息的再生能力, 同时数据向各管理部门共享并促进沟通交流, 使决策者及时掌握有关信息, 便于通过对历史信息的分析, 形成有效的决策, 实现信息数据自下而上, 自上而下的有机流动。

总之, 信息化在我省质量与安全监督工作中的推广与应用, 推动了监督工作内容和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实现由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化转变, 从而成为促进我省公路水运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的重要手段。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在我省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应用, 监督工作内容和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省质监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全业务上网、流程化管理, 具有业务模块集成度高、数据共享能力、用户交互性好、权限层级管理、数据安全等特点, 成为促进我省公路水运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规范化、合理化和制度化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信息技术,监督管理,集成,共享,分级,安全

参考文献

[1]林文水, 王建东.工作流技术在法院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计算机与现代化, 2011 (4) .

[2]黎冬媛, 周文辉, 莫剑斌.基于NET的农业信息综合服务平台设计[J].计算机与现代化, 2011 (4) .

[3]王伟, 程耕国.基于分级管理的权限控制模型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现代化, 2011 (4) .

8.信息技术在工程设计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篇八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林业工程造价;林业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S7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4-0076-03

伴随着INTERNET走进千家万户,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林业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已成必然趋势。作为当今更新最快的电脑技术和网络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普及应用的速度令人吃惊,而且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这给林业工程造价管理带来很多新的特点,在信息高速膨胀的今天,林业工程造价管理越来越依赖于电脑手段。种种迹象表明21世纪的林业工程造价管理将更多地依靠电脑技术和网络技术,未来的林业工程造价管理必将成为信息化管理。为此,我们应努力做好林业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网络化方面的工作,加快推进林业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建设项目。林业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着林业投资项目效益的好坏,充分体现林业行业管理的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体现林业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和科学决策能力。

一、林业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建设的意义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林业行业政府决策能力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林业生态建设,2003年颁布的《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为林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更快的发展机遇,随着林业建设投资的不断增加,对林业行业政府管理机构,在投资管理方面的决策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林业建设项目造价管理体系的实施建设,为林业行业政府决策提供了基本技术支撑和数据基础。

(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缩短林业与相关行业的差距

随着招投标法、政府采购法等一系列与工程造价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部门制度等的颁布实施,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法律体系基本框架已经形成。随着林业生态建设工程量的不断增加,对林业生态建设项目的全过程管理,特别是对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事林业的社会各界要求林业行业尽快建立林业建设项目的造价管理体系。

(三)实现林业投资管理政务公开,改进和完善服务职能

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信息、电子政务、督察督办、政务公开工作的指导意见,为加强林业工程管理,实现政务公开、提高效率、加强科学决策、改进和完善服务职能,采用现代信息手段,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力度,增加信息透明度,约束腐败的形成,建立林业建设项目造价管理系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四)改变林业定额管理制度,提高林业行业项目管理水平的需要

工程造价管理是基本建设活动的中心环节,涉及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设计与施工、工程项目监理、项目审计等各个方面,其目的就是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为了改变当前林业建设项目管理是以概预算为核心的定额管理制度,缩短与其他行业的差距,规范和提高林业行业项目管理水平,建设全国林业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就显得十分必要。

二、信息技术对林业工程造价管理体系的影响

当前,计算机通信技术和数据库技术迅速发展,渗透到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所有领域,大大地促进了信息的交流和发展,为林业工程造价信息资源的采集、积累提供了可能。而数据库、分布式对象等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在INTER-NET上的运用,可以实现对已有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地分类、加工、处理、统计,提高了信息资源的质量。由此可见,建立全国林业造价信息网,将林业工程造价信息置于INTERNET之中,可以实现林业工程造价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共享,可以改变目前林业工程造价信息资源利用现状,通过INTERNET,将各个部门、地区、单位紧密地联系起来,这样就减少了由于各部门的割裂而造成的信息流失和重复工作现象。并且,通过数据库技术的应用,用户可以便捷地查询到所要的信息,而且可以使林业信息的收集和加工直接在网上实现,提高了信息采集和处理的效率。因此,如何将信息技术良好地应用于林业工程造价管理领域必然对林业工程造价管理产生较大影响。

三、林业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建设总体思路

林业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建设的主要思路是:林业信息化建设服从、服务于林业“十一五”发展的大局,按照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战略进行总体部署。

(一)建设集管理和服务于一体的林业工程造价管理平台、

根据国家林业局数字林业建设的需要,围绕林业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共享和信息利用,遵循数字林业技术标准与规范开发出全国林业造价网信息平台,其中包括:基础数据信息共享平台、应用支撑平台、安全体系、标准规范体系、业务应用等几部分,并建立林业工程造价管理信息数据库。

1.加速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林业造价管理能力。加速林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安排好信息化建设资金,在机房布局、运行环境改造、网络安全、设备购置、软件系统搭建、数据传输等方面下工夫,加快建设林业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及管理系统、服务系统,以适应国家林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2.基础数据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建立林业工程造价基础信息数据库,形成信息资源共享。

(1)应用支撑平台:建设应用支撑平台,至少应具备认证和授权管理、综合信息管理、业务管理、工作流管理、表单管理、数据交换平台等功能,形成可以协同工作的整体。

(2)标准体系建设:为了实现各类林业工程造价管理的指导性价格信息的信息发布和资源公开,促进国家和地方各管理层次林业造价信息资源的利用和共享,需要在现有的各类技术标准的基础上,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完善信息采集、发布的标准和方法;理顺数据采集和管理的机制、渠道,夯实信息利用、信息共享工作的基础。

(3)业务应用建设:建设全国范围内的林业建设项目业务应用系统。包括:全国林业造价网、林业项目申报系统、招投标管理系统、政策法规管理系统、典型案例库系统、林业工程造价管理系统等。

(二)联合高校等科研单位,获得最大的技术支持

为了使项目顺利实施,达到预期效果,项目规划由清华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管理中心承担,组织科技人员对林业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及建设过程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总体规划方案、项目实施方案,并通过了专家的论证。

(三)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为项目的建设提供有利的人才保障

项目建设需要成立专门的运行管理中心,协调联系林业局各部门、各单位负责林业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的全面建设工作,培养技术骨干队伍和项目推广队伍,提高人员基本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

广泛开展多层次的应用技术培训,促进成熟技术的普

及应用,尽快产生效益,提高各级各地的信息化应用水平。

四、林业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建设总体规划

(一)设计原则

林业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建设项目要坚持“统筹规划,分期实施,整合发展,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原则,保证系统建设具有系统性、实用性、可扩展性、经济性,以及技术上的先进性、成熟性和安全性。林业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建设项目在规划时重点突出以下几点内容:

1.面向政府需求:随着林业建设投资的不断增加,对林业行业政府管理机构的决策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项目的实施建设为林业行业政府决策提供了基本技术支撑和数据基础。

2.面向行业管理:实现林业项目申报审批、汇总、上报等的信息化管理,规范和提高林业行业项目管理水平,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3.面向社会服务:缩短林业行业与相关行业的差距,为社会办林业提供服务的需要;实现林业投资管理政务公开,改进和完善服务职能。

(二)项目建设总体内容

如图1所示:

建设一个统一服务门户:全国林业造价网。实现林业投资管理政务公开、信息共享、改进和完善林业信息服务功能。

提供两类服务:为政府提供科学的林业行业信息决策服务;为社会各界提供行业相关信息资讯服务。

实现四类业务管理:林业项目申报管理、政策法规管理、招投标管理、林业工程造价管理、典型案例库管理。

构建林业造价数据中心,实现林业行业信息共享。

建设信息化支撑体系,包括:安全体系、标准体系、运维体系,同时完善建设基础设施平台。

1.总体架构

为了解决全国林业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建设项目的主要问题,满足业务功能和建设理想的IT架构,从系统的需求出发,严格按照模块化规划、分层构建的思想加以设计和实现。基于SOA的设计理念构建IT架构,建立不同层次的核心系统平台,通过这个核心平台构建相关的业务应用系统,实现完整、灵活的流程定义,在系统中提供信息发布、项目申报、林业工程造价管理、政策法规管理、招投标管理、统计分析等,实现资源整合、交换,实现松耦合的整体系统软件架构。

2.项目建设总体功能

(1)全国林业造价网:这个信息门户包括造价管理部门内部的管理门户和林业行业服务门户。林业造价管理门户主要是实现造价管理内部信息共享和传递,实现行业的内部管理,从而提高内部的运作效率,节省管理成本;林业行业服务门户即林业造价网可以提供给行业人员全面的专业信息,围绕静态的政务和动态的信息交互服务而展开。

(2)林业工程项目申报系统:林业工程项目申报系统主要实现县一级林业局进行林业项目的网上申报。网上申报系统运行在互联网上为各级林业局提供行业项目申报服务。网上申报系统不但达到了行政审批改革的政务公开、办事透明的目的,而且真正实现了从申请提交、到项目跟踪等项目审批全过程的一站式服务功能。

(3)招投标信息管理系统:系统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是保证林业工程招投标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为招标人、投标人、监管部门提供有效的服务,通过信息化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因大量资料查找、数据统计带来的时间消耗。同时为有不同需求的招标人、投标人、监管部门提供特定的业务功能。初步实现招标流程管理、中标公示,网上进行招投标业务统计、信息汇总、信用档案查询等工作,为林业工程招投标各方的招投标业务和管理工作提供了强力的支持,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完善,更便捷的服务。

(4)政策法规管理系统:政策法规管理系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方便适用的政策法规、管理制度、重要文件等管理软件工具;为其他人员提供全文检索工具,方便查询使用。实现政策法规、管理制度、重要文件的输入、整理、发布,可以通过分类、文号、发布日期、主题词等属性快速查询,可以全文检索等。

(5)工程造价管理系统:系统用于收集、整理各种林业工程造价资料,同时根据大量的已完成的林业工程数据,形成林业工程造价指标体系,并能进行全方位指标分析,为政府和社会投资或参与建设项目各方提供分析预测的全方位信息服务功能。林业工程造价指标的收集和管理从无到有再到不断完善是个长期动态的积累行为,将逐步采用计算机数据仓库、联机分析等手段逐步完善。

(6)典型案例库系统:系统为国家林业局等政府部门提供内容丰富、资源共享的典型案例的管理软件工具;为工作人员提供全文检索工具,方便查询使用。提供典型案例的整理、加工,逐步形成林业工程的典型案例信息库。系统将以共享案例库为基础,提供丰富的信息服务,为各级领导的决策提供参考,为各级政府工作人员提供资源共享和快速的信息查询服务。

五、结语

9.信息技术在工程设计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篇九

一、教学内容

1、认识“极点”与“第二次呼吸“

2、五分钟定时跑

二、教学目标

1、教会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了解“极点”和“第二次呼吸”的含义及如何克服“极点”;

2、提高学生心肺耐力和健身能力;

3、通过克服“极点”的过程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极点” 和“第二次呼吸” 教学难点:克服“极点”

四、学生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一年级自然行政班(男、女生合班),初一的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初始阶段,心肺功能及肌肉耐力都较差,耐力跑对他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他们对耐力跑理论知识还不够了解,盲目地去跑,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适,如头晕、腹痛、眼花、呕吐、四肢发软等症状,容易产生惧怕感,不利今后的教学。所以对于他们先从认识耐力跑理论知识入手,培养耐力跑兴趣及终生体育意识,达到积极参与体验锻炼的目的。

五、教学内容分析

耐力跑是初中体育课主要教学和达标的内容之一,被认为是其它体育运动的基础,它能有效地提高人体的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磨练意志品质等优势,近二十多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持续下降,特别是耐力素质尤为突出。《义务教育与健康标准(2011年版)》水平四的身体健康方面明确要求在运动项目练习中提高灵敏性、速度、力量、心肺耐力和健身能力。又根据学生现状:对耐久跑具有恐惧心理,所以选择定时跑项目,来提高学生心肺耐力。本节课是耐力跑的第一节课,旨在对学生进行耐久跑理论上的认识,借助多媒体教学和网络视频对学生讲解“极点”、“第二次呼吸”的概念,充分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并茂的三维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极大地满足学生视听感官的需求,充分刺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探究与讨论中明白了什么是“极点”和“第二次呼吸”?最后,到运动场体验”极点”和” 第二次呼吸”,在轻松的心境下完成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六、教学媒体与资源 教室内电子白板,互联网,校运会录像,录音机,300米运动场。

七、教学过程

(一)室内

1、观看第一段视频(10‘)

来源:本校春季运动会上男子1000米跑的录像 提示:注意观察运动员跑步的速度、表情、行为 师问:请同学们对运动员跑步的表现进行评价 学生1:第一名跑得快。

学生2:有一个同学中途没跑了。学生3:某某同学跑的真难受。

学生4:有个同学快跑不动了,但还是坚持完成了比赛。……

根据同学们的评价,再次播放视频,采用慢放、暂停等手段,重点观察表情难受的运动员。

师问:这个同学怎么了? 生答:他跑不动了。

师问:你们在长跑中有没有跑不动的情况?这时是什么感受? 生答:肚子痛、腿发软、浑身冒汗、口干、头晕,……

教师总结:同学们回答的很好,以上现象其实就是运动中的“极点”。

2、认识“极点”(6‘)提问:什么是“极点”?

找一名学生在电子白板上利用互联网搜索“体育运动中的极点”。马上会出现“体育运动中的极点是指什么?”点开链接,有明确的解释,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并谈谈自己在运动中有没有这种现象发生。

3、引出“第二次呼吸”的概念(4‘)

让同学们在什么是“极点”的链接中共同探讨“第二次呼吸”的含义。

4、观看第二段视频(10‘)

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子3000米决赛视频。通过观看视频,学习高水平运动员是怎样克服“极点”,发挥水平,最终站在最高领奖台上,为国争光的。并号召学生向她们学习,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二)室外

运动体验(让我们一起去操场体验”极点“与”第二次呼吸“吧!)

1、两分钟慢跑(2‘)方法:全班分成四路纵队,每一队为一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在场内跟随组长任一路线慢跑2分钟。

2、分小组谈体验(3‘)

各小组每人谈感受,相互交流与评价,看看你的“极点“是否出现,加深对”极点”的认识。

3、五分钟定时跑(5‘)

全班分成男女生个一组,女生在前,男生在后,相距200米,进行5分钟定时跑,再次体验“极点”并克服“极点”,挑战自我。

4、整理并放松(5‘)

在音乐声中放松身体,教师小结,师生再见。

八、教学反思与评价

耐久跑是大多数学生最不愿上的体育课,上网是现在学生非常喜欢做的一件事。二者的结合,及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完成教学目标起到了推动作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作为教学信息的载体和传输信息的工具和手段,通过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的整合,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中的文字、图像、音频、视频、三维动画的综合教学效果,加速了学生对“极点”和“第二次呼吸”的理解,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中多次出现,利用室内课与室外课相结合办法,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知识较快地得到消化,让学生学会了利用互联网获取体育运动知识的方法,消除了对耐久跑的恐惧心理,提高了耐久跑的兴趣,增强了体育锻炼的意识。

10.信息技术在工程设计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篇十

3.1 数据挖掘技术在开源软件开发中的应用

开源软件,即源代码为开放的软件,此类软件现阶段大部分对用户是不收取费用的,也正是受此影响提升了开源软件控制管理难度,鉴于此,可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来改善开源软件的资料。就好比,日本某高校学生推出了一个分布式数据挖掘系统,该系统一方面可对大型系统开展数据挖掘,一方面能够一系列开源软件开展数据挖掘。

3.2 数据挖掘技术在软件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软件项目管理中数据挖掘多表现于两个方面,一方面为对组织关系开展的挖掘,一方面为对版本控制信息开展的挖掘。软件项目管理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对组织关系开展挖掘主要是指对人力资源开展协调分配。就好比,一个庞大工程可能同时有千百余人参与,在工程运行期间人员相互会出现频繁的信息数据交互,经对数据挖掘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对人员组织关系展开合理划分,积极促进软件项目管理的有序开展。同时,数据挖掘技术还可应用于挖掘版本控制信息,能够有效缩减系统维护成本,改善软件项目管理水平。

3.3 数据挖掘技术在程序代码及机构中的应用

在数据库中收集有价值的代码、构件,现阶段,较为常用的手段包括经由关键词开展索引、经由记录输入-输出关系索引以及以建立交互关系图为基础的方法等,我们常常使用的百度、搜狗等搜索引擎均能够开展数据检索。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软件开发信息管理过程中,经对数据挖掘技术科学合理应用,可为软件开发带来极有利的帮助,达到软件开发信息管理低成本、高质量、短工期的要求,消除软件开发信息管理期间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基于此,相关人员务必要明确认识软件开发信息管理数据挖掘面临的挑战,不断钻研研究、总结经验,积极促进软件开发信息管理有序开展。

上一篇:我的好朋友班长3o0字范文下一篇:中班数学分类活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