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贫的近义词

2024-11-04

清贫的近义词(共12篇)

1.清贫的近义词 篇一

读了《美丽的清贫》这篇文章,我的眼睛湿润了。

这篇文章记叙了我小时候妈妈经常背着我到处奔波,为了治好我的病,妈妈和我来到北京。我住进了一家医院,妈妈走后经常给我写信。我快出院时,妈妈来了,给我带来了新衣服。妈妈背着我坐上火车,我感受到了那美丽的清贫。

母亲的爱是无限的,为了我她要省吃俭用赚钱为我看病,连一件衣服都不愿为自己买。每次看病都要拎着包袱还背着我。吃饭时总让我吃带鱼、肉末炒雪菜,而自己却只吃咸菜,我让妈妈吃鱼时,妈妈怎么都不吃。妈妈将我送到医院后,为了省钱她第二天就走了,临走时还千叮万嘱。妈妈经常给我写信,基本每次都寄邮票,还怕我冷着、累着。冬天到了,妈妈来了,她还穿着那件就衣服,却给我买了新衣服。妈妈又背着我上了火车,我觉得妈妈很美,那是一种“爱”的美……

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回想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幸福,但是我们珍惜了吗?是父母艰苦的劳动换来了往日的幸福,我们应该用出色的成绩来回报父母,才能不让他们失望。

2.清贫的国外市长 篇二

杜塞尔多夫市是德国北莱茵西法仑州政府所在地,作为该市的市长,周末所做的最重要的事情,竟然是走街串巷为市民掏烟囱。杜塞尔多夫市的市长艾尔先生,以前是一位掏烟囱的工人。由于市长的职务补贴很少,为了生活,市长就不得不去重操旧业——掏烟囱,除了日常工作和每周四下午按规定接待来访的市民外,包括周末在内的大多数时间,均去市区各地为市民服务,市长会在敲开市民的门后,和房主热情地交谈几句,然后戴好口罩,认认真真地开始掏烟囱的工作。市民也并没有因为市长是来掏烟囱,而歧视他或有其他什么看法,在市民眼里,这一切很正常,这仅仅是一份普通的工作,没有太多的“高低贵贱”之说。

当然,因为有与市民正面接触的机会,对于民意他很清楚,这也直接影响到他的工作,处处为民考虑也就不再是一句空话,据一位外交官员介绍,在德国,像艾尔一样的市长很多,在任职市长的同时,他们还做箍桶匠或业余教师,还有的去做业余修理工或其他普通的工作。

市长乐意当“门童”

戴尔斯帕克斯是美国科罗拉多州联邦高地市的市长。高地市拥有常住人口1.2万人,政府官员不足百人。高地市人均年收入约1.7万美元。但是政府官员的薪酬十分微薄,跟周边大部分城市一样,联邦高地市的市长不是政府雇员,纳税人不为他支付福利,市长不得不自己支付昂贵的健康保险,加上燃气费、水费、电费等,市长家每月的账单约3500美元。

因此,当斯帕克斯自家开的一家餐馆生意萧条后,他决定到该市唯一一家脱衣舞俱乐部去找一份兼职工作,充当“门童”。每天上班,他都很准时,他的主要工作是检查客人的证件,并负责收取相关费用。每晚的报酬是100美元。

遗憾的是,这份不赖的收入,仅仅维持一年便泡汤了。一天晚上,斯帕克斯一如既往地来到俱乐部上班,例行地做着证件检查、收服务费一类的工作,忽然20多名警察闯了进来,并逮捕了包括这家俱乐部老板、DJ和8名脱衣舞女在内的十来个人。她们被指控违反了脱衣舞者与观众最近距离不得少于3英尺(约0.9米)的规定,且有不正当触摸,甚至有几人涉嫌卖淫。“我根本不知道他们究竟干了什么。”市长说,“我找这份工作,只不过是为了支付账单,就这么简单。”因为这事,斯帕克斯市长的电话快要被打爆了。在送过外卖、做过“门童”之后,这位市长又要开始自己的找工作历程。而市长的妻子也没工作。“找份工作可不容易啊!”他慨叹。

市长趁年假做“大厨”

2004年,法国一位市长在休年假的时候,在成都“打工”当起了大厨。他就是58岁的法国埃斯普莱特市的市长——安德烈。2004年11月12曰至11月24日期间,人们在四川成都索菲特酒店的厨房看到他不停地忙活。他每天在酒店工作8小时:早上9时到下午1时,以及下午5时30分到晚上9时30分。

按照规定,法国市长每年有5周的休假,于是他利用这次假期,来到成都做厨师、看熊猫。在这期间,市长的工作由第一行政长官代理。

3.清贫的点钞机经典哲理故事 篇三

点钞机每天都要咔咔地吞进去成千上万乃至上亿元的钞票,那光景真让人眼热心跳。

主人对点钞机似乎也特别地关照,除每天定期地检查其零部件是否完好,还不时地给他在一些关键的部位上点儿高级润滑油。

由于点钞机所受到的特殊礼遇,计算器、钢笔啦等其它同伴便有了明显的意见。他们在茶余饭后总是会对点钞机说三道四,有些议论甚至非常的难听,什么“哼,他呀,肯定吃了不少黑!”“那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等等不一而足。想想也是,以现在的行情,那么多钱经过他的手,怎么可能不弄下一点来?

对于计算器们的议论,点钞机似乎并不放在心上,因为他始终认为:身正不怕影子歪。

主人当然也没把计算器的议论当回事,他对于点钞机是信任的.。

这样一来,计算器们便有些愤愤不平了,并且商议着找个机会来整他一下,最好是去搜查一下他的住房,等查到他吃黑的证据那就好办了!

机会终于来了。这天点钞机身体不舒服,主人带他去看病。于是计算器与钢笔等便紧急行动,在点钞机的房子里仔细地查看起来。可把整个房子都查了个遍,都没发现可疑的东西。

这一下大家伙不做声了。

本来就不想来的废纸篓说话了:你们啦,尽会怀疑别人。就像当初怀疑我一样。怎么样?人家点钞机恪尽职守,进多少肯定是出多少,从来都是一清二楚的。哪像你们,计算器要么就是出错,要么干脆就不指示;钢笔也是,不给吃饭就不干活。总之,你们以后不要乱去猜测人家,先检点好自己吧!

4.清贫读后感 篇四

(一)清贫与美德--读方志敏的《清贫》有感

重温方志敏的《清贫》一文,感慨很多。

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直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是为革命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之于革命事业的。这在有些人看来,颇似奇迹,或认为夸张;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这段话,许多人是非常熟悉的,甚至曾经是能够背诵的。当年,作为小学生,读课文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作业,想必是有口无心。而今,读起来,竟然感觉,字字珠玑,句句铭心,警醒的意味特别浓烈。美德。

方志敏是非常有才华的共产党人,写过许多比如《可爱的中国》等流传甚广的文章,他曾任赣东北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兼财政部长,官至红军政委、中央委员。在被捕时,浑身上下没有一个铜板,抓捕他的敌兵为此诧异,这么大的官,怎么会没有钱。而他自认最值钱的家当,大概也就是几件衣服,也让妻子藏在了山洞里。他的母亲为抚养他从小到大学毕业,负债许多,因为他从事革命工作,家里又多次被敌人焚烧。而他当了共产党的大官,却不能给母亲一分饷银。他的衣食住行,都和普通的士兵一样,没有一点特殊。

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是为革命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用之于革命事业的。现在人读到这里,是不是也感到汗颜呢。许多人经不起金钱的诱惑,以党和人民给予的权力谋取私利;还有一些人,贪图享乐,生活奢靡,严重违反党纪败坏党风;还有一些人,对家人和下属疏于管理和教育,放任身边的人攫取金钱和财富,使党和国家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方志敏在36岁的美好年华牺牲了,他是为自己追求的理想和事业而献身的。最宝贵的生命都可以舍弃的人,是可以为此坚守着清贫的生活的。而今的人们,生活在和平年代,物质生活条件好了,对精神生活的要求变低了。共产党人是不能放松对自己要求的,把自己等同于一般老百姓,甚至有些人还不如老百姓,这些人是不配共产党人的光荣称号的。

欲壑难填,贪欲像魔鬼会吞噬着放松警惕而没有自制力的人。坚守清贫的生活,对一些物质生活无欲无求,自会战胜许多诱惑,成为一个简单而又高尚的人。

矜持不苟,舍己为公,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方志敏的话,如今听来,仍然振聋发聩。

清贫读后感

(二)正是景谷县人民法院如火如荼地开展读书活动的时候,我根据个人喜好,再次拜读了《清贫》一文。

文章是方志敏烈士在1935年中国革命最为严峻、最为艰难的时候,奉命率领红军先遣队北上抗日作战不幸被捕,关押于囚室内所写下的动人篇章!

文章中没有华丽的词藻,却用朴实朴素的语言为我们娓娓道来一个革命党人为党的事业坚强、忠贞不屈的形象。也为我们折射出方志敏烈士的人性光辉和伟大!可以这样说,清贫正是他的财富!

读完此文,不禁引发我的无限思考思索……

人民法官是为民掌权,为民服务,定纷止争的承载者。在远离了艰难困苦的革命年代,我们应当具备什么样的个人品德和人文素养,才能够完成好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审判使命。

我想,在通读完《清贫》一文,相信每一位法官、每一位共产党员,心中都有了自己最好的答案,那就是忠诚、为民、公正、廉洁这八个字,不正是新时代人民法院应当而必须追求和具备的法制信仰吗?

当社会各阶层对法律制裁的结果产生不解甚至怀疑的时候,当我们常常看到当事人为自己的诉求劳碌奔走的时候,我们应当如何定位和坚守自己的社会角色呢?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方志敏烈士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给了我们最好的诠释!

读完此文,我甚至想到,从事法律职业的法官们,更难免会遇到当事人为诉求利益甚至是为自由而游说时,当面对当今社会物欲横流的个别价值取向的冲击时,我们如何把握自己的人生。我想,就用方志敏烈士曾经掷地有声的话语回答吧:你们想错了!

研读经典,品味人生,此刻,请允许大声疾呼,让我们共同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法院文化氛围!相信你我定会得到不断的提高和升华!

(作者 系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人民法院法官)

清贫读后感

(三)重读《清贫》

宋恕

由于从小比较喜欢文学,所以对于共产党员的印象,大多来自书本。而最初的启蒙作品,印象最深刻的是方志敏烈士的《清贫》。正好在我尘封多年的藏书中有一本方志敏烈士的《可爱的中国》,《清贫》入选其中。是夜,我读着这篇短文,仿佛透过历史的云烟,看见方志敏深邃、冷峻的眼神正与我相望……重读《清贫》,思绪如潮,禁不住想写一点文字……

《清贫》只有千多字,通篇质朴白描。方志敏烈士是这样写的:

在他被俘的那天,抓他的两个国民党兵,面对这样一个“大官”,满肚子热望搜出千八百大洋,或者金镯金戒指一类的东西,发个意外之财。哪知从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之外,一个铜板都没搜出。方志敏对这个结果,作了最明白的说明:“我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个个都有钱,我今天确实是一个铜板也没有,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啦!” 《清贫》接着写道——

“是不是还要问问我家里有没有一些财产?……有的,但不算多。去年暑天我穿的几套旧的汗褂裤,与几双缝上底的线袜,已交给我的妻放在深山坞里保藏着———怕国军进攻时,被人抢了去,准备今年暑天拿出来再穿;那些就算是我唯一的财产了……”

掩卷沉思。方志敏的清贫,出自他置身的特殊年代,已经无需后人效法。斯人远去,其言其行在今天的许多人——先烈的继承者们看来,已经恍如另一个世界上的一个亮点,遥不可及。清贫不是脱离人民群众的“表演秀”,清贫是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标志和先决条件。方志敏式的清贫似乎离我们已经十分遥远。这样的文章,也很少再被人提起。在报纸和其他媒体上,倒是时常不断读到另外一类文章和信息,报道着大大小小贪官追求腐朽生活和聚敛巨额财富的罪行。他们的罪行里,不约而同地罗列着成串的贪污、受贿金额,非法获取的金条、珠宝、豪宅、文物、名车……,其数目之巨,令人瞠目结舌!尽管这些人只是“一小撮”,但读着仍常常不是滋味。让我们记住《清贫》中的最后一句话:“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共勉!

清贫读后感

(四)读方志敏《清贫》有感

几日前,有幸读到革命烈士方志敏在狱中写下的《清贫》一文。文章述说被俘时的经过:两个敌方兵士在树林中发现了他,并猜到了他是位共产党的大官,可是只从方志敏身上搜到工作所用的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此外分文没有。

方志敏从事革命斗争十余年来,经手的钱财数以百万计,却是一点一滴都用之于革命事业。“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这是他的信仰,更应是当今社会执政者的信仰。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后,反腐力度空前,扒出军中多名高级的腐败将领。他们,无一不是违背了这一信仰与追求,在社会发展的大潮中没有经得住考验,放松思想,利令智昏,为所欲为,漠视党纪国法的约束,()成为国家的蛀虫,人民的罪人。

清贫,是一种精神,并不是要厮守贫穷,而是在特定的情况下,贫贱不移,矢志不渝,不去追求过分的物质享受。

对于普通的我来说,清贫,不是贫穷,不是困难,是勤俭节约。认识我的人看来,我是一个比较节俭的人。我不穿名牌的衣服,没背高档的包包,没抹昂贵的化妆品,正如千万普通的女性一样。或许有人要说了,那是你卖不起!事实上是这样吗?当然不是!名牌衣服、高档包包、昂贵的化妆品对我、对千万普通女性来说不是生活的必需品。我崇尚着古语说的--成由勤俭败由奢。

成由勤俭败由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淡漠了古人的教训,大肆的奢侈浪费。我国就形成了一种通病——“节俭冷漠症”.身边的小事就足见这种病态的严重。空无一人的办公室整夜亮着灯,洗手间的水龙头“细水长流”,电脑永远处在待机状态,简直是“不知节俭何滋味”.“浪费之风务必狠刹!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这是习主席在看到当今社会存在的奢侈浪费现象后做出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重要批示。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成由勤俭败由奢,古语精准的道出了真理。处于现今社会的我们应当谨记这一真理,约束自己,要求自己,成就自己!

5.清贫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13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用对话、动作、神态刻画人物形象,体会方志敏同志甘于清贫的可贵品质,感受他坚定的革命志向和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

3、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体会,感受方志敏的高尚情操。教学难点

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本课生字词,指名读,齐读。

2、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读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二、品读课文,交流感想。

(一)体会方志敏的清贫。

出示中心问题:

你从文章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方志敏甘于清贫的高尚情操?

要求:1.认真读课文,画出富有表现力的句子,圈出关键词语,并在旁边作批注。

2.读完后可以先和同学说一说,然后在全班交流。

预设点一:“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之于革命事业。”

师:读完这一段,你的感受是什么?

“这在国民党的伟人们看来,颇似奇迹,或认为夸张;而矜持不苟,舍已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

师:这一对比说明了什么呢,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通过这一对比深入理解甘于清贫其实是每一个共产党员的革命操守,学生谈不到的老师要适时点拨。】

预设点二:

“他们满肚子热望在我身上搜出一千或八百大洋,或者搜出一些金镯、金戒指一类的东西,发个意外之财。哪知道从我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之外,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

师追问:方志敏被捕时身上仅有的这两样东西说明了什么? 【方志敏被捕时身上仅有的两样东西都是革命工作所需,除此之外一无所有,可见方志敏所想所虑的都是革命事业,克己奉公在他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学生谈不到的,老师要适时点拨。】

预设三:第九段补叙内容

师:方志敏的全部家当只有“汗褂裤”和“带底的丝袜”,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结合“唯一的财产”“传世宝”来理解。他真的会在乎那些富翁们的笑话吗?你觉得方志敏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二)体会国民党兵士的贪婪。

1、国民党的伟人们不信,他们认为这颇似奇迹,或认为夸张。两个国民党兵士不信,他们满肚子热望想从方志敏这里发洋财。这两个国民党兵士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看看他们的几次动作,读读他们的语言,再看看他们的心情,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读文后交流。预设一:动作描写

引导学生体会“搜”“摸”“捏”等词语的表达效果。预设二:语言描写

师:你没觉得这两个士兵有差别吗?拉手榴弹的那个脾气怎么样?

生:不好,说起话来“吼道”。师:那另一个呢?

生:有经验,有点老奸巨滑。

师:那么我们现在来看看这两个国民党兵士的语言,谁来读一下第一个士兵的话,要读出这个兵士的粗鲁还有野蛮。

师:第二个老奸巨滑的要读得刁一点。

师:方志敏面对着国民党两个士兵的以死来威吓,他是怎么说的呢?大家仔细揣摩揣摩 “我微笑着淡淡地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笑?这个“哼”字怎么读?

生读后,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指导:这个“哼”字尽管是个叹号,却是对他们的一种蔑视、看不起。这才是方志敏的临危不惧,到这样的场合,他还是这样的幽默。

预设三:神态描写

引导学生体会在这一系列表情的变化的表达效果。

2、小结:这两个国民党兵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两个国民党兵士在方志敏高大形象的对比下,就是一个小丑,这就构成“一件趣事”。

师:方志敏真的没有钱吗?你有什么感受?

师:由此可见方志敏对革命的忠诚,正是因为方志敏的清廉,他才会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将自己的一生献给革命事业。让我们怀着对方志敏的无限敬佩之情来齐读这句话:“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苦难的地方!”

三、再谈清贫,升华情感。

师:方志敏是清贫的,革命者是清贫的,也有人说他们是富有的,你觉得以方志敏为代表的共产党员的“富有”又是什么呢?

四、结束语

清贫本身就是一种财富,正是因为这些以方志敏为代表的革命者精神的富有,我们的革命才能够成功,新中国才能够成立。这种革命

气节,在艰苦的战争年代需要它,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同样需要它。君不见,腐败高官纷纷落马,究其原因,哪一个不是因为生活腐化堕落而造成的;哪一个不是因为丢掉了甘于清贫的气节而走向自我毁灭的?古今概莫如此,将来这一规律也不会改变的。

五、作业

课下请同学们继续搜集其他革命者的精彩人生故事。板书设计

6.法国白领的清贫生活 篇六

法国人很少去餐馆吃饭,就算去,也不过点些简单的菜肴。法国人觉得,在餐馆里吃饭,又贵又吃不到什么好东西。随随便便点个主菜就要20多欧元,服务员还会怂恿顾客点甜点,或者酒、咖啡什么的。这样下来,每个人至少要花三四十欧元。这还是在并不出名的小餐馆里,吃最最普通的东西,跟自己在家里做的没什么两样。因此,去法国餐馆吃饭,就是吃情调,伴着阳光或烛光,磨磨蹭蹭,一顿饭4个多小时,从中午吃到晚上,从傍晚吃到夜半,倒适合谈恋爱的小年轻。可法国的小年轻大多穷得叮当响,所以法国餐馆里最常见的风景,不是上班族在这里小歇,就是老头老太在聚餐(法国老人有钱又有闲)。

巴黎在人口、消费和薪资水平上远远超过法国平均水平,可以先撇开不谈。法国的其他城市,只要不是在旅游旺季的旅游胜地,冷清、安静的居多。

法国第二大城市里昂,人口和薪资水平在法国是数二数三的,只有在周末,饭馆里的人才多些。即使是在周末的吃饭时间,许多法国人也只是在街边排队,买简单的三明治和咖啡。

在法国的一个“三线城市”,有好些大大小小的餐馆,档次有高有低,一周只营业两三天,营业时间通常在晚上7点以后。很多时候,店里灯火通明,却一个顧客也没有。

7.关于清贫学习心得 篇七

7月25日,江西“红色经典剧目展演月”上,弋阳腔革命历史现代戏《_》把观众带入到那段艰苦的革命年代。“湖塘塌塌岭,出了个_。领导共产党闹革命,为了我穷人。”当结尾的弋阳民歌出现的时候,整个现场沸腾了。

位于弋阳县漆工镇的湖塘村,是_的家乡,也是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的摇篮。_在《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中曾这样描述自己的家乡:“从远处望去,我这村庄的外景,还是很好看的:村背靠着两座矮山,山上都长着茂盛的树林;村的周围,长着许多花果树,全村的房屋,都被深绿的树木掩映着……”

华东师范大学学生在参观_纪念馆。光明日报记者 闫汇芳摄/光明图片

在湖塘村,每家每户厅堂都摆有_的相片,挂有介绍烈士故事的牌匾。只要一提起_,村民都能讲上大半天,脸上洋溢着“_是我们家乡人”的自豪感。

_为了可爱的中国,奋斗了一生。

188月21日,_出生在湖塘村一户农民家庭。他自幼好学多思,“一年读的书比同辈兄弟三年读的书还要多”。

19五四运动波及弋阳,_以满腔爱国热情,投入这次反帝爱国运动,并立下报国救国的远大志向。1924年3月,_在南昌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激动地写道:“共产党员——这是一个极尊贵的名词,我加入了共产党,做了共产党员,我是如何的引以为荣啊!从此,我的一切,直至我的生命都交给党去了。”

_纪念馆外景。光明日报记者 闫汇芳摄/光明图片

1934年11月底,时任红10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的_奉命率红军北上抗日,途中遭国民党军重兵围追堵截,于1935年1月29日在江西玉山陇首村被俘。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被俘那天,国民党士兵搜遍_全身,除了一块怀表和一支钢笔,没有一文钱。在狱中,面对敌人的严刑和诱降,_正气凛然,坚贞不屈。当天晚上,_写下了气壮山河的《_自述》。在狱中,他以顽强的意志和超人的毅力,在4个月的时间里,撰写了《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可爱的中国》《清贫》等有目可查的9篇文稿和7封书信,总字数达13万之多。1935年8月6日,_在南昌下沙窝倒在了敌人的枪口下,年仅36岁。

_文化公园的北边是骑着骏马的_铜像,铜像高3.6米,意喻着_烈士36年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早年的_故居,是一栋低矮的四榀瓦屋。在革命战争时期,先后被国民党焚烧过17次。新中国成立初期,原计划按原貌在原址上恢复_故居,乡亲们乃至周边县城的群众闻讯自发赶来,献工献料,最终建起了现在的六榀木质大屋。

“在我村中,我家是一大户,男女老少,共三十余口,经济地位是足以自给的中农。”_曾这样表述自己的家境。

1938年,经毛主席和党中央批准,_妻子缪敏(中)携带两个儿子到达延安,母子三人合影。资料图片

在_故居厅堂东边墙上摆放的湖塘方氏族谱中,记载了10个字辈:“世代名高远,荣华富贵长”。_的祖父方名庚,是地方上的一名绅士。_是远字辈,原名方远正,17岁考进弋阳县立高等小学,取了个学名叫_。_画像两侧挂着青年时期_亲手写下的一副对联: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四物苍松翠竹洁梅兰。他把祖国比母亲,爱祖国的“佳山水”,并用“松、柏、竹、梅、兰”为他的五个子女起了名字。_被捕后带手镣脚铐的照片和_肖像瓷板画组合在一起的画面,吸引了不少参观者驻足。上世纪50年代,时任江西省省长邵式平凝视着_这张遗照,含着泪水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现在全国人民都解放了,唯独_没有解放。”不久,邵式平请景德镇陶瓷学院的画师描出了这幅肖像,他还题七言诗一首,开头两句是“肖像逼真似当年,依稀旧梦感万千”。

故居讲解员饶秋凤刚送走一批从南昌来的参观者,半个小时后还会迎来下一批。在这个时间空当里,她和方荣梁在故居前院一起回忆烈士短暂而伟大的一生。方荣梁是_的堂侄,也是_故居的看守人,每天早晚负责故居开门、落锁以及上下午清扫故居的工作,如果参观人数多,他还担当临时解说员的职责。“我是接我一堂兄的班。”方荣梁的家就在故居隔壁,看守故居的工作,他一干就是。“两年前,我们村话剧团找过我演_,因为我的年纪和_相差太大,才换了别人。”今年60岁的方荣梁,和_有几分神似。方荣梁提到的话剧团,是湖塘村民自发组织当地群众,成立的农民话剧团。话剧团以_的光辉事迹为蓝本,自编、自导、自演话剧《信仰》,定期在村礼堂演出。

“方主席,乡亲们给你做了你最爱吃的年糕,你还没吃呢。你不是答应过我,要平平安安的回来吗?”

“乡亲们,谢谢你们!这次,是我食言了!”

《信仰》里“穿越时空”的感人片段,让很多观众潸然泪下。

“晚上8点一到,剧团成员们都会准时坐在电视机前观看电视剧《可爱的中国》。我们根据观剧体会,一起对话剧剧本进行打磨,再排练完善。”湖塘村农民话剧团团长方胜明说。

_故居内景。光明日报记者 闫汇芳摄/光明图片

党员们在_故居举行党日活动。光明日报记者 闫汇芳摄/光明图片

在最后的日子里,_把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爱,化成了血铸的13万文字。如今,《可爱的中国》手稿的影印件和《清贫》手稿的复制件被收藏在位于弋阳县的_纪念馆。

7月20日,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的华东师范大学学生从上海来到江西_革命烈士纪念馆参观学_。当天共有数十批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到_纪念馆深入领会_“爱国、创造、清贫、奉献”的精神。今年上半年,包括_纪念馆在内的弋阳县15处旧址群累计接待观众87万人次。

8.《清贫》教学设计 篇八

知识与技能:掌握重点字词;分析人物形象;了解文章写作特点;学会写类似文章。

过程与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文章,之后迁移到课外。

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理解当时和现在“清贫”的意义;体会方志敏的高尚品格;理解革命者的精神与信念;找到支撑自己的信念。

【教学重点】

“清贫”意义;方志敏品格

【教学难点】

迁移课外,理解革命者共同的坚持和信念;写作。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3-4分钟)

1.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清贫》。作者是方志敏。大家对于方志敏有哪些了解?

(找两名同学回答)

方志敏是一个无产阶级革命者,他用一生坚守着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念。祖国和人民称他是中华民族的“清贫之子”。在今天,“方志敏”这三个字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人,更是一种已经符号化了的精神品质,为何方志敏牺牲后能够“赢得生前身后名”?他所坚守的信念又是什么?让我们走进文本来寻找答案。

二、进入课文(30分钟)

1. 首先找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一个同学读方志敏自白,一个同学读跟士兵对话的方志敏,另外两名同学,一个读拿手榴弹的士兵,一个人读另外一个。在他们读的过程中同学们思考问题:“清贫”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文章当中哪些地方能体现出方志敏的清贫?

(学生回答 清贫含义贴边即可;文中多处能体现出方志敏的清贫,答案合理即可)

首先落实重点字词 奢侈 颇 矜持不苟 金镯 抛掷 山坞 威吓

“清贫”这个词由两个字——“清”和“贫”组成,我们都知道,“贫”的意思就是贫穷、困苦,但是“清”如何解释?“清贫”一词语出唐代姚崇的《冰壶诫》,他说“与其浊富,宁死清贫”。这里的“清”和“浊”是相对的,因此“清是什么意思?”(清醒、清明)因此“清贫”不仅指物质上的匮乏和困苦,也是指精神上的清廉、清明、清醒、坚守、自持。用文中的两个词语来表述就是“矜持不苟,舍己为公”。

2. 方志敏为什么要坚守清贫?今天如何看待清贫?

清贫是革命党人保持清正廉洁的前提。等等,学生随意发挥

现在的“清贫”不是抛弃基本物质需要的苦行主义,但其间所蕴含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则是永远不能抛却的时代给养与食粮。

3. 除了清贫之外,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体现了方志敏什么特点和品质?

(学生答勇气 革命大无畏精神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视死如归等等都正确,只要从文中找到依据即可。如果没有找全,可从以下提问中启发学生找到答案。)

A. 文中有一句话“那我可以告诉你一件趣事”,你认为有趣在哪?(国军士兵的滑稽丑态)

士兵的滑稽丑态从哪些方面能够得出来?语言、动作、心理。分别找出句子。

B. 方志敏写这篇文章是回忆被捕入狱是的情景,你认为这件事真的有趣么?

不是的,通过士兵的贪婪丑恶的嘴脸来反衬方志敏的坚贞不屈、从容不迫。形成对比。

C. 这体现了方志敏什么精神品质?(勇敢 大无畏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视死如归)

D. 方志敏如此清贫,在任苏维埃主席的时候依然是一身破棉袄,为什么会被国军士兵“猜到我是什么人”?(课后积累可以找到答案——方志敏是被叛徒出卖才导致被捕,因此被识破身份。但是他在狱中仍然坚贞不屈、视死如归,敌人的审讯和诱降都以失败告终。方志敏是被“同志”出卖的,但是他没有怨天尤人、长吁短叹,而是依然能够坚定自己的信念。)

三、结束本课时(5分钟)

同学们,这篇文章是方志敏在狱中所写,但是你们感到绝望了么?感到压抑了么?都没有。相反,我们感受到了方志敏坚定的立场和力透纸背的革命精神。这是生命的绝唱,这也是文字赋予人的力量。希望同学们下课之后再体会一下方志敏字里行间体现出来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的信念。

四、作业

思考问题:

1. 方志敏具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勇气,为什么还会说“一个最不幸的日子”?

2. 方志敏说“我们革命不是为了发财”,那么我们革命是为了什么?

板书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共同探讨了清贫的意义和方志敏作为革命者具有的高贵品格。老师留了两个问题让大家思考,你们有答案了么?

(找学生回答。老师可以不必明确给答案,对学生的观点不予评价,在下面的设计中找到答案)

同学们说了很多,那么到底是不是同学们认为的这样呢?这节课,我们通过对比阅读一位外国作家的文学作品,来寻找问题的答案,也让我们来看一看革命者们具有的品质有哪些是全世界共通的。这篇作品就是捷克作家伏契克的长篇自传体小说《绞刑架下的报告》。伏契克曾是一名新闻记者,《绞刑架下的报告》也是伏契克在狱中写成,它揭露了法西斯匪徒对革命者的残酷迫害,描述了狱中难友们的坚贞不屈与团结斗争。下面同学们看幻灯片,这是老师节选的片段。老师给大家念一下。

(PPT出示选段,因为是选段,所以教师边念边解释。括号中是需要解释的内容)

二、知识迁移

《绞刑架下的报告》(节选)

(伏契克被纳粹殴打,脸上遭到第一拳)

这一拳几乎要了我的命。

接着就是第二拳,第三拳。

我早就料到了这一手。

(类似的还有)

“坐好,不然我就要开枪了!”

“你开枪吧!”

代替枪弹的又是拳打脚踢。

一棍子打下来。两棍子。三棍子。

(痛苦好像离他很远,但他毕竟不是神,一样会疼痛,只是坚强地忍着。)

我感觉到了疼痛。五下,六下,七下,现在棍子仿佛只打进了脑髓。

现在我又能够比较安静的计算抽打的次数了。我唯一感觉到的疼痛,是从那咬烂的嘴唇上来的。(效果上暗示了殴打之惨和坚毅的性格)

又有人把枪对准我,我觉得好笑。(不但没感觉对疼痛的克制,还感觉到一种精神上的优越。生死置之度外,就无所畏惧了。联系方志敏的状态展开来谈)

拷打一阵之后是泼凉水,接着又是一阵拷打,又是:“说,说,说!”可是我还没有死去。妈妈、爸爸,你们为什么把我养的这样结实啊?

(对于死亡是如此的蔑视,充分表现了他的英雄气概,语气是调皮的,其中还有乐观的意味,这种乐观的特点是嘲讽。)

“还差五分就要敲十点了。这是一九四二年四月二十四日,一个美丽而温润的春夜。”

“还差五分就要敲十点了。一九四二年四月二十五日,一个美丽而温润的春夜。”

(这是小说开头和结尾处分别写到的两句话。这两句话应该与通篇的悲剧情境不太相合吗)明明是英雄面对悲壮牺牲,这样的夜晚应该是阴雨恐怖的,比如说鲁迅《药》对于革命者牺牲的环境描写。为什么是“美好和温润”的?这是一种反衬,由于大家没看过小说,老师告诉大家,正是为了在这样美好而怡人的夜晚,同胞们能够和平的生活,享受生命的美好,英雄才慷慨赴义,奉献出自己美好的生命。《清贫》结尾也是一样。)

所以,《清贫》中方志敏说,“革命不是为着发财”,那么是为了什么?

(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

很好!我们说革命者视死如归,他们面对死亡并非没有感觉(《清贫》中方志敏形容自己被俘的那一天是“一个最不幸的日子”),也并不是对生命没有感情,正是因为对生命有太深的感情,才义无反顾去牺牲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的痛苦不是一般的肌肤之痛,而是为人民受难而感到深沉的痛苦。这是革命者的伟大。正是“为了人民的幸福”这样的信念,让革命者们前赴后继,克服重重困难,甚至不惜牺牲生命。

三、写作训练

毛泽东读完此文之后曾经感慨:“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中国也有句古话,叫做“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这里“精神”和“志”指什么?可以理解为信念,可以理解为理想。老师先说说老师的理想吧。(简单谈谈)那么同学们有哪些理想?又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你渡过困难?

(找同学发言。)

四、作业

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800字左右,说一说你曾经用什么样的信念度过了怎样的困境。

附:

9.甘愿清贫的百岁劳模 篇九

1912年1月,刘嘉出生在平顶山市的一个医生家庭,由于家境较富裕,他被送到鲁山师范学校学习。1931年,刘嘉在陇海铁路当上护路警察。由于他办事负责认真,从警士、派出所长一直升到铁路护路大队上校大队长。在18年的旧警察生涯中,作风正派、为人豪爽的刘嘉经常拿自己的薪金救济同事或部下,威信很高。

1949年12月,在地下党的帮助下,刘嘉率部七百余人在天水起义,从此他走向了新生。

1950年,刘嘉被派往重庆歌乐山参加西南军政大学高级研究班学习。当时刘伯承是校长,刘华清任政治部副主任。至今,他屋里的墙上还挂着签有刘伯承名字的西南军政大学高级研究班的毕业证。他还保留着刘伯承当年给他们上课时记的笔记。

刘嘉在回忆录中写道:“直到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刘伯承在给我们讲课时说的一段话:‘国家离不开共产党,而党离不开^民,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把这句话牢牢记在了心底,把它当成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坐标。”

1952年,享受正团职待遇的刘嘉,为了响应毛主席提出的“精兵简政”号召,谢绝了组织上在原河南省省会开封为他安排的工作,并把上级按团级标准补助给他作为安家费的985公斤小麦全部交给区里,用来照顾困难户,他和妻子回到老家当了普通农民。那年,刘嘉40岁。

回到农村后,刘嘉积极参加农业生产,因表现突出,他先后成了县和地区的模范。1960年,刘嘉当了大队副业主任后,办起16项副业,使五虎刘大队成了全县有名的富裕村。

为了远离斗争漩涡,1966年9月,刘嘉带着妻子和孩子在远离村子的地方搭起茅庵住下来,为集体看庄稼、上肥,一直住到现在。

上百万资产捐献集体

1982年1月的一个夜晚,70岁的刘嘉偶然听到电台里一则消息,四川一农民承包一家集体企业扭亏为盈。躺在床上的刘嘉睡不着了:别人能干,咱为啥不能?村里一个造纸厂已停产三个多月了。第二天一大早,刘嘉就跑到村、乡找干部,要求承包造纸厂。他说干就干,贷款、添设备、购原料,又从贫困户中挑选11个人进厂上班。当年就实现产值2.7万元,上缴村承包金3000元。

由于经营有方,几年后,造纸厂的年产值由原来的2.7万元增长到150万元,年纳税由1000元增长到5万元,职工人均工资涨到1250元,不少人为此脱贫致富。五虎刘村成了全乡最先富起来的村。

虽然有了上百万元资产,刘嘉却从不乱花钱。他只拿职工的人均工资,并将工资存在账上当流动资金,出差和招待没让厂里报销过分钱,车票和住宿费也自己掏。

1988年,刘嘉的造纸厂总资产已达一百五十多万元。这年8月,他做出了惊人之举,把企业捐献给了集体。当时很多人不理解,刘嘉却有自己的想法:我苦心经营的目的是让大家共同富裕。第二年,刘嘉又把十多万元积蓄拿出来,为村办小学创办了一个校办工厂,其收益使小学生连续4年免除了学杂费。村民们要为他立功德碑,他却拒绝了。

1990年,刘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终于实现了他毕生的夙愿,这时他已78岁。

83岁当选为全国劳模

1995年,83岁高龄的他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受到中央领导的接见。在北京开表彰会时,刘嘉见到了当年大寨的风云人物郭凤莲。交谈中,郭凤莲了解到,“文化大革命”中他这个曾当过国民党警察队长的人竟从未被批斗过,这让她感到不可思议。刘嘉哈哈一笑说:“文革”开始后,我不当村干部了,给大家看庄稼、上粪肥。管理食堂时,全村八百多群众,只要有一个人没吃饭我就不吃。他们为啥要斗我?听完,郭凤莲也自叹弗如。她在俩人合影照片背面写下:“向您学习,大寨郭凤莲。”

刘嘉被评为全国劳模后,当地政府奖励他3000元。但他却将这些钱存八银行,并在存单旁写道:“此款所有权永远在我名下,历年利息永远作村小学奖学金,任何人无权变更。”

除了在村里设立教育基金外,每年教师节他还为小学生发放文具用品。他每年还拿钱慰问村里的老人,表彰孝顺媳妇。

有人看到刘嘉住在简陋的茅屋,过着清贫的日子,就问他:“你当初为什么不把自己的收入留一些养老呢?”于是,刘嘉拿出一张他在1994年4月12日写的遗嘱:“预示吾儿、儿媳、孙女,遗嘱。自古日无不落之日,余迟早有西归之时,趁一息尚存,有话不能不早言之。余为企业家,号称富翁,历年有所积累,尔等有权继承,可历年积累,余认为是党的政策,非余之能。没党恩则没余今天之荣,历年积累余早声明属于党。余之所有,只历年述怀诗近千篇及中央、省、市、县、区、乡颁发的荣誉证数十方和茅庵一间,别无所有……”

刘嘉成为全国劳模后,当地政府为他盖起了三间平房、两间侧房。有关负负责同志多次劝他搬离茅草屋,但他不肯。刘嘉的老伴在茅草屋里辞世后,大家劝他搬进新居,但他说啥也不答应。

为此,中共平顶山市委专门做出决定,让他搬离茅庵。当市委组织音陨责同志宣布这一决定时,刘嘉哭了,他说:“组织上的关怀我心领了,但我还是不能离开茅庵。”他当众念了一首诗:“自认愚人真愚人,愚事全省恐难寻。百万财产献集体,茅庵栖身自乐贫。”

万元礼金捐给社会

今年2月1日是刘嘉老人百岁寿诞。近百位村民组成铜器队、秧歌队热火朝天地表演,为老人祝寿。

这天,刘嘉老人分外精神,穿上崭新的红色唐装,满脸笑容。在刘嘉居住的茅屋里,前来祝寿的人络绎不绝,平顶山市和湛河区政府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也来了。在祝寿的人群中,有一位是从杭州赶来的律师戴和平。

1998年4月27日,杭州律师戴和平从媒体上看到一篇文章。内容是,刘嘉老人有两个儿子,小儿子早年去世,1998年4月,老人的大儿子又身患重病,可老人却没钱给儿子治病。戴和平看后深受感动,几经辗转给老人寄来1000元。从此,素未谋面的他年年春节前给刘嘉老人汇款,少则1000元,多时3000元,15年坚持不断。

远在杭州的戴和平得知老人2月1日过百岁生日的消息后,专程赶来祝寿。相隔千里的两个人见面后激动得直掉泪。“只要老人身体健康,我会一直捐助下去。”戴和平说。

当天,刘嘉老人共收礼金10050元。他动情地说:“今天所有的礼金和礼品我都将捐出,用作教育基金和敬老资金。”

百岁老人长寿秘诀

刘嘉虽已100岁高龄,但老人眼不花背不驼,精神矍铄,声音洪亮,除了耳朵有点聋,基本没什么毛病。2009年,老人被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中国老龄协会、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评为第七届“全国健康老人”。

四十多年来,他就住在不足十平方、陈设简陋的茅屋里。虽是陋室,但屋里堆满了报刊。墙上是他写的格言、警句。斑驳的墙壁上挂满了老人的照片和各种荣誉证书。

他老伴和两个儿子早已去世,现在,照顾他的是50岁的大孙女刘延丽。

刘延丽说,节约、奉献、报恩是爷爷一生的追求,她从爷爷身上学到了很多。刘延丽告诉笔者,爷爷身体非常好,前几年还常出去做报告,40公里以内的路程都是自己骑自行车去。做完报告留他吃饭,仅一个馒头一碗汤足矣。

刘延丽说,爷爷心胸豁达,淡薄名利,吃的是粗茶淡饭,每天坚持锻炼,起居定时。另外每天还坚持看书写字,常年保持积极快乐的心态。

从上世纪80年代起,刘嘉自费订报刊,有空儿就读,读了就思,思后就写,一写就是几百上千字,并将自己写的诗体日记起名为“思想库”,陆续出过3本诗集。

10.方志敏《清贫》教案 篇十

知识目标: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不同人物的性格。能力目标:小组合作完成内容的分析 情感目标:继承和发扬清贫精神。

重点 运用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把握人物形象。难点 对于清贫的理解和运用。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我一直认为:语文有着独特的魅力。因为它丰富的人文内涵会在无形中感染着每一个读者。今天,我们学习课文《清贫》,会看到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他就是作者方志敏。相信,他的言行,会让我们震撼;他的精神,会把我们感染。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关于作者,你了解多少? 方志敏:(1899——1935)无产阶级革命家。1934年红军长征前,奉命率领抗日先遣队北上,途中遭国民党军重兵围困,在突围时,因叛徒出卖,于1935年1月被捕。在狱中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记实》等,1935年8月于南昌就义。2.给下面加横线的字注音: 山坞矜持奢侈积蓄 苟且模样金镯抛掷 企望威吓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同时思考: 1.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2.在他们的身上发生了什么事?

国民党兵士:抓到共产党的大官,自以为会发意外之财而热望破灭的故事。方志敏:被俘后被国民党兵士搜身而令其失望的故事 3.你是如何评价他们的?结合文中语句或关键词语完成。国民党兵士:蛮横、贪婪、凶恶、卑鄙

方志敏:从容淡定、廉洁奉公、矜持不苟、坦荡磊落、舍己为公 4.讨论:作者使用了哪些手段使人物形象丰满起来? 在人物描写的方法上: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在事件的选择上:主要事件和补充事件相结合。

在表现手法的运用上:采用对比和侧面烘托相结合。使主题突出,人物形象鲜明。5.文题《清贫》该怎么解释? “清寒贫苦”,在本文中可以理解为:“贫困而有节操”的意思。文题反映和揭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清贫观”,这种清贫观既有物质上的贫困贫穷,更有精神上的清高淡泊。6.清贫的生活对于革命者到底有什么意义?(用文中语言回答)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清贫”是共产党员自觉的生活态度,是植根于革命者心底的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

7.清贫精神自古有之。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现在,我们怎样理解这种“清贫观”? 注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四、课堂总结:方志敏这篇散文情真意切、朴实无华,是生命的绝唱,是老一辈革命家的正气歌,读它,就是在涤荡我们的心胸;学它,就是对我们灵魂的滋养。愿我们将清贫精神传扬。

五、布置作业:1.课下阅读《可爱的中国》2.在如今,还需要清贫观吗?写300字左右短文。利用情境,感染学生。展示课前预习:

学生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不足的地方教师课件补充。

负责整理字词的小组将重点词语整理出来,利用一定的时间进行考察、检查。学生捕捉文中的关键词语,圈画出来完成。

快速找到有关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进行分析。教师适时点拨。

找到自己的触发点说说。

回归文本,体味方志敏的清贫观。播放《清贫颂》 课件显示 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国民党兵士----贪婪、蛮横、凶恶、卑鄙 对比︱︱侧面烘托 ︱︱

方志敏----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廉洁奉公、从容淡定

11.浊富不如清贫随笔 篇十一

“为浊富不若为清贫”,此话出自《幽梦影》。由此,我想到了很多古人。

陶渊明不惧上司淫威,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南山,寄情于菊,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归去来兮辞》里说:“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正是诗人真实的人生写照。

柳永在《如鱼水》中说:“浮名利,拟拼休,是非莫挂心头。”其词风朴素,却隐藏着疏狂不羁的天性。因为一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惹怒宋仁宗,而“奉旨填词”,他浪迹青楼,生活潦倒,却使得“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

孟浩然少时即颇有才名,为出仕,他几经周折,却因心性高洁,鄙视阿谀奉承,而从官场退隐。他精于诗词书法,诗作咏物抒情言志,创一代诗风,受到无数大家的推崇。李白赋诗云:“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就是最好的诠释。

李白出仕未得施展抱负,皇帝“赐千金放还”。谁料他的政治追求不灭,做了永王李璘的幕府,“谪仙人”沦为阶下囚,几乎送命;不几日,投奔李冰阳,病逝或说溺水而亡。李白是一位天生浪漫的天才诗人,他的精神世界是丰富的,也是清贫的。他志向远大,却不得施展;几次婚姻坎坷,两三儿女凋零,难享天伦之乐;独自游历数地,寄情山水。也许,没有了官场羁绊,才使得李白似破茧的`蝴蝶,成为一个不朽的传说……

石崇在荆州刺史任上劫掠往来富商而发家致富,与之斗富的王恺(可是皇帝的舅舅啊)也自愧弗如。他用珍珠十斛买来爱姬绿珠,因绿珠貌美,招惹孙秀垂涎,最终绿珠坠楼自杀,石崇被斩于市。他在临死时说,自己的杀身之祸缘于自己的财富之累。看守讪笑说:早知如此,你为什么不早些散财做些善事呢?

蔡京是一代权相,因为贪渎,埋没了才名。书法史上“宋四家”里的蔡,据说最早指的是蔡京。他的诗作堪称不俗,却不常被人歌咏。他状元及第乃至相位,最终却被发配岭南,病死途中,可谓悲哀。

和珅为满人,却精通汉语、蒙语和藏语,并且熟读《四库全书》,擅于经济。他揣摩乾隆皇帝的心理,投其所好,深得君心。他绝非戏说影视剧里的不学无术之人,可惜他的聪明才智用错了地方。如果和珅的心能清澈一点儿,摆正自己的位置,也许不会落得抄家赐死的下场。

12.湘军大帅曾国藩的清贫生活 篇十二

作为湘军最高统帅,曾国藩一年净收入可达五千四百两,带兵十二年,合法工资收入可达六万四千八百两。何况他又拥有绝对的财政权。湘军军费的发放,全靠他一支笔。从咸丰三年创建湘军到同治七年战事基本结束,曾国藩先后支出军费三千五百万两左右,由于没有正规的财政制度,曾国藩完全可以上下其手,大笔纳入自己的腰包。如果曾国藩稍有贪念,则十多年军旅生涯,积累百万资财实在是太轻松的事。

但曾国藩却没有因此而发财致富。虽然可以支配的金钱如沙如海,他寄回家里的钱,却比以前当京官时还要少了。从军之后,他每年寄回家中的银两,大率在一百两之数,低于他清苦的京官时期。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出山带兵时所发的那个“不靠当官发财”的誓言。曾国藩在家信中这样说:“余在外未付银寄家,实因初出之时,默立此誓,又于发州县信中,以不要钱不怕死六字,明不欲自欺之志。”

当然,发誓在军中“不要钱”,并不只是为了保持个人的清名,更重要的原因是曾国藩深知廉洁对战斗力之重要。只有立定“不要钱、不怕死”之志向,才能组织起一支真正有战斗力的队伍。

那么,曾国藩自己的合法工资,都用到哪了呢?

第一是用于军队开支。咸丰七年十二月十四日夜,他在给曾国荃的信中说:“余有浙盐赢馀万五千两在江省,昨盐局专丁前来禀询,余嘱其解交藩库充饷。”

第二个方向是用于地方公益事务。家信中有多次记载,他宁肯把收入捐给战区灾民,也不送回家。咸丰八年正月十四日,他居乡期间,曾指示弟弟曾国荃,在应酬及救济绅士百姓上,要放手花钱。

宁可把大量钱财用于施舍他人,也不寄回家里,除了不靠做官发财之誓言外,曾国藩还有更深入的考虑。

曾国藩有一个独特的金钱观:奢侈的生活环境不利子孙的发展。

咸丰九年日记中记载,他与左宗棠聊天,左氏言:“收积银钱货物,固无益于子孙,即收积书籍字画,亦未必不为子孙之累。”这正是曾国藩一贯的思想,所以他评价此语为“见道之语”。他从自身经验总结出,大富之家并非一个人良好的成长环境。他曾在家信中说:“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他说他决不“蓄积银钱为儿子衣食之需,盖儿子若贤,则不靠宦囊,亦能自觅衣饭;儿子若不肖,多积一钱,渠将多造一孽,后来淫依作恶,必且大玷家声。”

所以,他不多寄银钱回家,也是担心家风因此而坏。他在家信中说得很明白:“吾不欲多寄银物至家,总恐老辈失之奢,后辈失之骄,未有钱多而子弟不骄者也。”

这一思想是曾国藩教育观念的一贯基础。所以他在给曾国潢、曾纪泽的家信中,对后代的生活作风反复絮言。

然而曾国潢对曾国藩的这些话,执行得并不到位,曾国潢自认为作为湘乡“第一乡绅”,他生活已经十分节俭了,但在曾国藩看来,他在许多地方浪费了银财。咸丰六年三月,曾国潢因事在省城向李仲云家借银二百两,事后希望曾国藩代为偿还。

曾国藩写信拒绝,要求家中卖地偿还此项:“前三月间,澄弟在长沙兑李仲云家银二百两,刻下营中实无银可拨,只得仍在家中筹还。前年所买衡阳王家洲之田可仍卖出,以田价偿李家之债可也。”

上一篇:《夜上受降城闻笛》译文赏析下一篇:乡村医生的年度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