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精选8篇)
1.谈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 篇一
浅谈幼儿语言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
这学期开始,学校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渗透。很多老师及专家也认识到,学生的情商要比智商更重要。我认为,情感教育在教学活动中无时不在穿插、在渗透。新《纲要》指出:“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情感教育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灵魂,更是语言教学活动的基石,所以任何脱离幼儿实践生活经验的情感是没有意义的。情感教育是幼儿活动中发展幼儿思维能力,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途径,是培养幼儿学习礼貌用语的有效方法。情感教育的游戏活动能提高幼儿学习兴趣,更好地传授知识和经验。
一、情感教育是幼儿活动中发展幼儿思维能力,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途径
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和情感同步进行的,幼儿掌握语言的过程也就是思维发展过程,而思维的发展又促进语言的构思能力、逻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由于幼儿学习语言的途径是靠“听”和听后的模仿“说”,所以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传统模式以注入式为主。教师教幼儿背诵一些儿歌、绕口令、故事等文学作品,在如何运用并且发展创造思维方面却考虑得很少。在新《纲要》指导下的语言教育,老师要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发展幼儿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在培养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上,不单要让幼儿具有模仿语言的能力,还要举一反三,会依照原有的语言范例,填换内容,表达新的意思。让幼儿在实际观察中得出结论、丰富知识、发展语言。另外,教师还要注意采取综合教育手段较好地达到教育目标。如讲完“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以后,老师可让幼儿用各种材料每人做一套故事角色:青蛙、蝌蚪、鹅、金鱼、乌龟等。小朋友拿着自己做的作品边演示边讲故事,兴趣会特别高,也加深了对故事的记忆和理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想象力。
二、情感教育是培养幼儿学习礼貌用语的有效方法
礼貌是人们生活的道德准则,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规矩。教师要为幼儿创造使用礼貌用语的条件和环境,使孩子从小就会使用礼貌语言,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学会礼貌待人。进行文明礼貌的言行规范教育时,我们应始终坚持“正面教育与具体行为相结合”的原则,使孩子直观地理解礼貌语言的含义,并学习正确使用。如称呼问题,我们就教孩子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场合,用礼貌语言称呼别人。看见老年人会叫“爷爷奶奶好”;看见像学生一样的人会称呼“哥哥姐姐”;班上来了参观、听课的人会问“客人好”等等。通过反复的教育,小朋友掌握了各种称呼,也就会合乎情理地问候了。另外,利用欣赏学习文学作品培养幼儿的语言美也是很好的一种教育方式,如通过学习诗歌《客人来了》,小朋友就知道了如何当个热情礼貌的小主人。幼儿在文学作品里学到的礼貌言行,很喜欢到日常生活中去实践,再加上我们大人处处做好模范作用,小朋友也就不知不觉地养成了良好的语言习惯,学会了礼貌待人。
把握每个幼儿的实际,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多形式地进行教育,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抓住细节,激活情感,创设语言活动区,为幼儿的语言交流搭一个平台。幼儿园的语言区通常都有录音机和买来的录音磁带,我们可以利用原版录音磁带,重新录制故事,一是有目的地增加一些引导性的提问,二是把故事重复录上好几遍。这样,小朋友只须按下贴有标签的播放键就可以反复听故事了,和录音机的互动,不仅激发了幼儿对故事的兴趣,而且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整个过程中,老师都只是静心地倾听,这不仅为幼儿提供了自由表达的空间,而且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和赞赏,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从细节中体现自己的教育情感。在引导幼儿感受散文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的同时,要注意抓住细节,让孩子的情感体验真正落到实处。
三、情感教育的游戏活动能提高幼儿学习兴趣,更好地传授知识和经验
在幼儿园的语言活动中,婴幼儿学习语言,准确地体现出作品所表现的情感内涵,自觉地加以突出作品的中心思想,为幼儿有效地营造欣赏作品的情感氛围。小朋友对自然界中的各种物体和各类现象都很感兴趣,小朋友也很喜欢表现,乐于回答问题,幼儿就能进行有效的语言学习,情感也会得到良好的发展。创设各种有利条件,丰富生活内容,让幼儿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发展语言。春天里,老师就带着幼儿去种植,让幼儿亲自动手实践,从中得到丰富的印象。带幼儿松土、选种、种植、移植,在做每一件事时,都是边做边说,使幼儿知道了劳动的各种知识,相应地丰富了很多词汇。教师还可以选一些种子让幼儿观察、比较异同,小朋友会说:有的像小米粒,有的像桔子瓣。通过这些直接的感知活动,不仅丰富了知识,也陶冶了情操,使幼儿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和自然界千姿百态的变化。幼儿的生活内容丰富了、思路开阔了,发展语言能力也就水到渠成了。
幼儿的语言是在使用、交流中形成发展的,要提高语言教育的效果,必须为幼儿创造多交流、多使用的机会。针对以往幼儿语言学习形式单
一、热情不高的状况,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富有趣味的语言游戏活动是一条比较好的解决途径。如“自编图书”游戏:给幼儿提供一些废旧图书或画报,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剪贴,同时鼓励他们根据画面进行描述,并记录下他们的语言,告诉幼儿这样就可以得到自己创作的故事书,以激发其参与的热情;拼词游戏:给幼儿一些单个的字卡(如汽、车、花、房等),让幼儿根据大背景图上物体的位置,拼成相应的词组贴上去。这些游戏都创造了一种自在的、有激发力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不仅避免了机械单调的语言学习和认字练习,而且幼儿在寻找答案时也没有压力,有利于他们玩味和感悟语言文字的意义,提高游戏对幼儿的挑战性,有利于不断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总之,情感是人类一切动力的原动力,情感教学能实现美感,陶冶人的情操,培育人的趣味,使人变得高尚、积极、心理健康成长,这对当今处于学前教育期的儿童尤为重要。
2.谈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 篇二
一、宽松环境中激发情感
在整个音乐教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首先要擅于捕捉身边的人和事, 并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与教材内容相结合, 引导学生体验音乐中的美、发现音乐中的美, 并用音乐中的真善美去对待自己周围的人和物;教师要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使学生有新鲜感, 时时处于学习的最佳情绪状态, “少一点限制和规范, 多一点宽容和鼓励”, 从而产生师生间的情感沟通, 使教与学升华为愉悦的情感交流。例如, 在欣赏音乐时, 学生会不由自主地站起来手舞足蹈甚至离开座位, 这时不要呵斥他的随意, 不妨以赞许的眼神欣赏他的表演, 待他心满意足后自会上座位。当遇上喜欢唱的歌时, 总有学生激动得控制不住自己的音量, 尽管喊唱有损声带二且不好听, 但一味强调“轻点再轻点”只会令学生情绪受到抑制, 演唱变得无精打彩了, 因此, 我在教育过程中除了在唱歌前提醒学生用自然的声音读唱外, 演唱过程中绝不做“扫兴”的事, 唱后的评价也总是先肯定学生的唱歌热情, 然后再引导学生比较唱得特别响 (喊唱) 与自然的响亮哪种更好听, 学生不难发现, 唱得太响感觉刺耳, 是不可取的。想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 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引导与等待,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改变与适应。例如:一年级小朋友在学习《小宝宝睡着了》这首歌曲时, 老师要用关爱的眼神, 真诚的话语去打动学生, 让学生联想到自己的妈妈平时是怎么哄自己睡觉的, 妈妈的声音是轻柔, 缓和的, 那么学生在学唱这首歌曲时也会注意到声音的控制, 变得轻柔缓和。学生有了宽松的环境, 真正地自由才会体会到音乐课的魅力所在。
二、在备课中投入情感
把备课的情感投入教材中, 教材中入选的乐曲, 大多具有鲜明的风格和时代特点, 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熏陶作用, 对于学生的思想、感情、道德、情操的感染教育, 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因为任何一段歌曲的主题往往就是一个民族精神的积淀, 一首创作歌曲往往能反映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例如:三年级音乐教材中有一首歌曲《共同拥有一个家》教师在教授这首歌曲时不能仅仅是教学生唱会这首歌曲就行了, 而是要带领学生走入这首歌曲的情景当中去, 感受里面的亲情, 友情, 感受人间温暖, 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在音乐教材中无论是歌曲, 还是器乐曲, 都渗透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反复的聆听音乐作品, 细细品味和发现音乐中的美, 音乐中的故事, 先让音乐感动自己, 音乐中的故事打动自己, 只有这样, 教师才能把音乐的美传递给学生, 让学生感动, 理解。在熟悉作品内容的基础上, 充分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领会作者创作时的心境, 只有这样才能把作者独特的思想感情挖掘出来, 这才算是真正理解了作品。
三、欣赏教学中情感的升华
亲情是一种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情感。它是人世间最博大、最真挚、它是父母的爱、亲人的爱的体现, 它也被称为人间的第一情。在教《家家就是妈妈》一课时, 为了让孩子们学好这首歌曲, 体会歌曲中所表达的一份亲情, 一份孩子们对妈妈的爱, 我借鉴了别人的教学方法, 也在学唱歌曲之前, 让学生欣赏了由歌手韩红演唱的《天亮了》这首歌曲。希望通过对这首歌曲的欣赏, 也可以唤起孩子们对亲情的感悟, 更增加对亲情的理解, 从而懂得去珍惜亲情, 珍惜父母及亲人的爱, 并为演唱好这首歌曲打下基础。
当我把FLASH制作的MTV《天亮了》放给孩子们听的时候, 他们也被音乐所讲述的故事深深吸引住了, 歌曲中所表达的那份亲情在悄悄的打动着孩子们的心……接着我又给他们讲述了这首歌曲的背后的故事, 孩子们被故事中那位父亲的无私壮举所震撼, 为那血浓于水的亲情所感动, 加深了对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的了解。当音乐再一次响起的时候, 低沉哀婉的旋律深深打动所有孩子们的心, 就连那些平时上课最爱讲话的孩子, 最不爱听课的孩子, 此时都无声的、非常专注的看着屏幕, 认真的听着, 大家都沉浸音乐之中。看着孩子们的眼神, 我充分的感受到了音乐所带来的巨大魅力, 同时也体会到:音乐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感动, 不仅是一种听觉上的享受, 它还带给我们心灵上的震撼, 情感上的启迪。
四、鼓励创造中情感的再塑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保护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能力, 经常激发他体验学习快乐的愿望。”艺术创新是学生主动参与音乐、体验音乐的最佳方式。在引出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之后,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各种进行对音乐的再创造, 再塑学生的情感。比如, 在学习《大鹿》这首歌曲之后, 有学生迫不及待地要表现老狼的狡猾凶猛, 我就让他跟着音乐学着老狼走到学生中间, 吼着吓唬两边的学生, 不仅使他更好地体验音乐, 更使其他的同学更好地理解了音乐, 音乐以其博大的情感魅力, 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净化着学生的心灵、美化着学生的行为。
3.谈化学教学中情感教育 篇三
关键词:情感 情景 教育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的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或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凡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反之,就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学习中的情感与学习的认知活动是紧密联系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注重情感教育,下面我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教学中确立情感目标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将一般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并认为“学生是带着原先的认知行为和情感特点来接受教学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除了观察思考等认识活动的系列运作外,同时还依靠兴趣、情感、意志、毅力、志向等动力系统的激发,差生主要表现在非智力因素有严重缺陷。因此,教学过程不仅要有认知目标,也要有明确的情感目标。无论教师还是学生的积极情感,都有利于认知目标的实现,并为可持续学习,提高学生素质,提供支持。教学中忽视情感系统的构建及低估情感的动力作用都是不可取的。
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往往对情感的产生起综合的作用,此即“情感的情境触发规律”。学生对于新知识、新的实验现象往往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假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准确把握学生的“欲望”和“满足”心理,创造出符合这一心理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运用知识的机会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条件,他们的创造思维就会得到培养和发展,就能亲身体验到人类驾驭知识、运用知识、创造知识的自豪感。这种内在的情感体验,又会反过来激励学生再探索,再创造。因此,情感目标首先应该是让学生处于愉快、饱满及兴奋的情绪之中,为认知活动,也为情感陶冶创造良好的情绪背景;其次应该让学生在接受各种信息的同时,获得积极情感和高尚情操的陶冶;再次让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产生积极的体验,形成良好的学习心向──好学、乐学。
二、注重教师、学生、教材的三个情感源,最大限度发挥情感效应
教师、学生及教材是教学系统的三大要素,也是构成教学中丰富、复杂的情感现象的三大源点。化学是典型的以实验为主的自然科学,因此,化学教学体系中情感产生的途径很多。
我们要改变以凯洛夫的五段教学模式(激发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运用巩固→检查效果)为典型代表的传统接受式教学模式,长期以来一直统治着我们各级各类学校。它以教师为中心,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者灌输给学生。
1、精心备课,精选教学内容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对于学生来说,教学活动中,真正能引起他们积极情绪体验的,首先莫过于教学内容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当然教学内容是根据教学大纲及教材选定的,但任课教师仍有一定的灵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学科知识的发展现状及社会文化背景作适当的取舍、调整和增补,使内容富有情感,再现“昔日”风采。
2、巧妙的组织教学
将教学内容有机的组织起来,以体现内在的逻辑联系,更重要的要显示教学内容的内在魅力,关键要尽可能使学生感到“教学内容超出预期地满足自己的求知需要”,使学生产生惊喜,得到意外收获。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要求教师必须善于探索,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做到寓学法训练于教学之中。
3、灵活的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包括教学的模式、策略、方法等,在国内外各种教学理论中,有关教学模式及衍生的教学策略很多,教学方法也是层出不穷,各领风骚。以计算机为主流的现代教育技术,方便快捷,自学自乐,交互性强。化学实验,直观感受,诱导思维。这些,为化学教学方式的择优与灵活应用,培养教学情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4、以情育情,发挥教师主体性,学生主动性
情感活动具有广泛扩散的规律。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情感可以感染到一些人,移情到与此相关的一些物上,此即情感的感染和迁移功能。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教育最根本的途径是教师用爱心和真诚感人、育情,“情之感人往往超过理之化人”。教师应该善于将深厚的情感传递给每一个学生。
为此,首先,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心理学调查表明,积极的师生关系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满足交往、沟通、探索的欲望,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提供交往、沟通和探索的机会。在讨论和辩论时,让学生据理力争,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促使他们在相互交流中达到启迪思路、发展思维,动情、晓理、端行。教师做到对学生不指责、不呵斥、不急躁,多给予热情鼓励和引导。这样,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更加热爱学习。
在课堂上,教师要以富有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到教学内容生动有趣。教学语言要饱含对学生的引导,凝聚对学生的期望。如经常用“你能用几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谁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请你来试试,好吗”之类的言语,引导、激励学生积极思维,及时给予肯定性评价。
在化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情感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很多,教师应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积极探索和不断创新,达到寓教于情、寓教于乐,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探索、相互交流、实现再创造的愉快活动过程。总之,情感功能运用得当,课堂气氛良好,师生感情相通,教师教得欢,学生学得乐,从而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保证学生的情感得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心理学》胡振开主编,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2]《心理学》卢家楣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
4.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四
陈汝凤
(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第五中学)
摘 要:合理地管理及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有效开展英语教学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和满足学生的正当愿望,做到严慈相济,要用“三心”(爱心、耐心和仁心)去感化和教育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达到教书育人的目标。
关键词:英语教师;沟通;师生关系;情感教育
在教育教学研讨中,至今认为英语教学难以开展、效果差的观点是大家公认的。影响教学质量的原因很多,英语教学即是语言教学的一个过程,更是情感交流的过程。在十几年的教学经历中,使我感受到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正确把握好情感教育,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塑造学生良好的品德,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与学生的相处就是三分靠教学,七分靠沟通。
一、用平等的师生关系沟通情感教育
在教师的眼里,没规矩,不成方圆。“我是高高在上的老师,你是学生”等这样的老观念还会存在我们的思想里面。现在的部分学生懒惰、懒散,缺乏责任心。在管理学生时要记得学生也要脸面,也渴望得到老师的尊重。如若我们不会换位思考,不放下我们的身价来跟他们平等对话,我们的话说不到他们的`心坎里去,他们也不会跟我们说真心话,我们无法触摸到他们真实的内心世界。要做到以上这些我们就必须用“谈心”来替“管制”。虽然只是一词之差,但却扭转了我们老师教育教学的局面。
良好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彼此增进情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教学中要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亲切感、信任感,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教师通过英语教学上的诙谐性、形象性、艺术性轻松愉快地揭示英语教材本身的魅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做一个有智慧的英语教师
中学生是小大人,对许多事还不能准确把握。有时候乖巧懂事,有时候却刁蛮不讲理。他们七分是天使,三分是小怪兽,跟他们相处,教师要学会用心地去教育。教育是需要智慧的,而在现实教学中,有些教师管理学生的方法过于直接粗暴,下面就几个方面说一说。
1.用细微的身教体现情感教育
人人都知道这样的道理:每天都对世界微笑,那么世界也会同样对你微笑。人也如此。教师的阳光、积极、开朗的形象是进行情感教育的基础。教育学生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来说影响很大。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负有教育好下一代的使命,教师这个职业是神圣的,自觉遵循职业道德规范,认认真真地教诲学生,传授知识,读懂每一个音节,耐心细致地解答每一个疑难问题;工作中要充满热情,教师的操守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工作的士气鼓舞着每一个学生。在我的课堂中,师生举手投足便能心领神会,和谐相处,在这种教学氛围中,教学成绩逐年上升,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2.做一个平易近人的教师
人都有一种对抗的心理,有意无意都有维护自我的一种倾向。教师对学生不要用命令的口吻,尽可能用委婉、婉转以及商量的语气要求学生。有的教师老抱怨学生不听从命令,很难管理学生,他们就没想到学生是人,学生也要面子,也希望得到同等的尊重。别把自己当做是一个发号施令的“将军”,也别把学生看做是工厂里那些冷冰冰的机器。我们教育的是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的人,所以我们要用“心”(爱心,恻隐之心)去教育孩子。别老是站在讲台上发号施令,别老是认为自己是老师,说的一切学生都要无条件遵从。这样的不是老师,充其量算是一个教书匠。
3.由衷的关爱情怀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情感教育必须以“爱”为核心。教师的爱,应该是一种由衷、发自心灵深处的关爱。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每位教师都会面对同一个问题,学生的成绩良莠不齐。这时,教师的爱心就像春雨一样,洒向每位学生,不仅是优秀学生,更要倾注在学习困难的学生身上。因此,这种关爱是平等的、民主的,每位学生都应该享有的,无私不带功利、朴素又无比高尚。在此基础上,教师的“爱”至少还要有三个意义:一是“同情”:对弱小者、落后者、不幸者要同情,而不是歧视、遗弃;二是“宽容”:对幼稚的原谅,对过失的包容,对冒犯的宽宏而不是苛责、惩罚。三是“赞赏”:由衷赞美每一个学生,相信他们将有所作为,诊视他们的体验、感悟及他们每一次小小的进步。
4.扩展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贯穿着整个教育过程,课内、课外,毕竟在课堂上师生交流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一对一的情感教育很难实现。荐于此种因素,就要利用课外时间,进行情感投入。利用课后的时间找学生谈谈,尽管自己的空闲时间很少,但必须挤出时间来与学生聊天,这样不仅可以做到了解学生的内心真实想法,还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对学生情绪上的波动和思想上出现的异样,做到未卜先知;通过私下谈话能化解师生之间的矛盾,让学生明白老师的教育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惩罚,出发点都是善意的,都是为了自己以后在人生路上少走弯路。慢慢的,学生对老师的芥蒂心就会消除,无形之间缩短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教育的难度也会随之减弱。
参考文献:
5.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五
恩阳四小:彭志华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除了认知教育外,我特别注重情感教育。我认为情感是素质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发展至关重要。小学语文课文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材特点挖掘情感因素,采用适当方法点拨,震撼学生的情感之弦,学生就会情动辞发,捕捉到作者熔铸于文章中的情和义,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和教育教学评价体制的影响,教育者往往过分注重学生的认知教育,情感教育所占分量越来越轻。没有情感的语文教学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我认为加强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策略的研究很有意义。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的意义
1、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新课程标准多次提到:“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进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阅读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能初步理解 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
这就明确告诉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情感以及怎么实施。
2、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可以调控学生的情感。小学生的情感丰富,对一切客观事物都怀着极大的热情,而且又怀着极大的好奇心。但他们由于知识年龄和经验的限制,对客观事物又不具备穿透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因此感情不够深刻,不但情感外露,而且容易冲动,稳定性和可控性都比较差。他们需要被理解、沟通和交流。更需要教师的尊重和肯定,而情感教育就是教师在尊重学生情感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过程,因此它能有效地调控学生的情感,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内驱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心里潜能,从而建立一个生爱学、师乐教的良好教学氛围,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3、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语文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教师结合语文这个载体,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从而使学生在教师鲜明的道德情感的激发下,体会到高尚的道德情感对每个人一生的重要性以及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培养良好道德情感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全的人格。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这样说过:“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教师必须作到贮情于胸,并用激情导入,进而引导学生入境体验,最后融情于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自己要满
腔热情,并把自己的热情化作一种强大的感召力,然后充分利用 这种强大的感召力去感染学生,因为感染更富有艺术性,更富 人情味,更符合心理学的规律。
语文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把握和体验文本中传达的特殊情感,更应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开掘文本的情感内容,增加情感的深刻性、丰富性,使学生被激发起来的情感向高层次升华,在潜移默化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完善学生的心灵世界,让高尚情操和理想追求与生命同行。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的方式
1、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情感共鸣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课程内容,通过录音、录像、幻灯、插图、环境布置等手段为学生创造特定的环境,渲染特定的气氛,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比如,实物演示、角色扮演或课本剧表演、现场参与、小品表演、语言描述等均不失为营造体验情境的良好方式。教师在教学时,如果能绘声绘色地描摹出作品的境界,引导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陶醉其间,使之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必然能产生“豁人耳目”的美感,从而自然受到情感的熏染。
2、以丰富的教学语言传递作品中的情感
语文教师作为情感教育的执行者,应该充分运用语文学科中丰富的教育语言和教学方式,在考虑到认知因素这一基础上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加大情感因素的渗入,由此带动和提高教学效果。
如教师充满激情的教学语言和诵读,会使学生进入深层次的情感体验。作为语文教师尤其要善于运用一节课的开头和结尾。开头要充满激情,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结尾要善于总结拓展,给学生留下回味与深思的空间。
3、教师要身为表率,提高自身情感素质和艺术
情感教育对教师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它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一颗博爱、宽厚、敏锐的心。爱是一种积极的高尚的情感。教师对学生的爱能够唤醒学生的爱心,萌发学生善良的美德和高尚的情操。可以说爱心是滋润学生心田的甘泉,是教师一切教育艺术、技巧、方法产生的基础和源泉,也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的起点。要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就应该关心、热爱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将爱浸入学生的心田,触动他们的情感,引起他们积极的情感反应。教师对学生的爱,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发学生智力,转化学生的思想,陶冶学生的情感,塑造学生的灵魂,有极大的激励与感染作用。反过来,学生从教师那里获得了爱的满足之后,又会更加尊敬与信任教师,教师在学生这种爱的回报的激励下,会更加爱护学生。这种师生间爱的良好关系,循环往复,会促使教师更加投入教育工作,学生更加努力学习,好好做人。教师应善于与学生交往,了解并理解学生的需要,在教学活动之余,重视师生情感的交流,与学生打成一片,进行“感情投资”,将欢乐给予每个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会赢得学生对教师的理解。教师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情感修养,把握住自己的情感,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教师的情感越浓烈,其感人的力量就愈深。以教师自己的快乐情绪来影响和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无疑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教学辅助手段。当教师面带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精神十足地走进教室,学生会倍感亲切,温暖、快乐之情油然而生。很难想象一个情感冷漠的教师能带出情感热烈的学生。因而教师自身具备的情感素养是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条件。
加强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改变语文教学现状,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也是语文教师加强自身教学素养,从只会教书到重教书更重育人,以适应时代要求的迫切要求。总之,语文是一门极具思想和情感内涵的工具,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由语文课的本质决定的。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能够充分发挥情感教学风格,以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感动、净化,从而达到提高文学素养。
6.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1 篇六
单位:新密市刘寨镇初级中学
作者:张晓燕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我们的传统教育,长期以来由于受特殊认知模式的影响,认为课堂教学是纯粹的智能教育,教师在课堂上所侧重的是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很少涉及到情感教育。学生缺乏正确的道德情感认识,以致长大后出现错误或偏激的道德行为。所谓情感教育,它和智育、美育一样,是青少年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即在教学过程中用美文灌之以情,教师动之以情,学生会之以情,由无数的“情”的操作而综合为“情操”的生成,达到心灵和心灵的藕合。语文和其它学科相比,似乎更强调情感。著名教育家于漪说:“语文课要上得美。优美的语言伴随着丰富的情感,精湛的思想,流入学生的心田,带学生在美丽的世界中徜徉,让学生学得愉快,学的兴味盎然,获得艺术享受。这应该是对语文情感教育的手段和方式的回答。我在教学中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语文教师要创设情感教育氛围,以引起学生兴趣 教学实践中,以情感为基础,可以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想让学生对语文感兴趣,首先要尊重学生,而尊重学生就意味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各环节的设计和展开要围绕学生;要尊重学生的情感要求;要尊重学生的基础,只有教师的爱心为学生所感受,学生心灵的琴弦才会被教师所拨动。其次,教师还要注意用亲切的目光、婉转的声调、优美的语言调动和鼓舞学生,使他们感到环境的轻松愉快、教师的和蔼可亲,从而使教师作为良师走近学生的心灵。只有情入课堂,才能把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感情发掘出来;也只有情入课堂,才能把无生命的汉字符号变成有生命的语言、流动的情感、优美的画面,使得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较好地实现教学目的。情入课堂是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发挥语言优势,以情激情
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是意识的载体。人们总是通过语言来加深认识,加强了解,交流思想,增进感情。苏联著名高级神经活动学创始人巴浦洛夫把语言看做是最有力的刺激物,因为语言中充满着情感。虽然说课堂上教学情感的引发,可以靠千姿百态、变化无穷的新课导入,可以靠或慷慨激昂或深沉凄婉的表情范读,也可以靠形象可感的无声演示,还可以靠见其人,闻其声的电教手段……然而最主要的是靠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显然,这对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语言要饱含感情,以声带情。含情的语言能使人感到感染,引起共鸣。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挖掘教材内容中蕴涵的情感,并把它通过的语言准确地表现出来,以激活历史人物和事件,鼓动和感染学生的情感。再以曾琳老师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这一课为例。上课铃一响,曾琳老师使用深沉的话语导入新课――1976年1月8日,一颗巨星在中国的上空陨落了,一颗伟人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他的逝世,使群山为之肃立,大海为之哀泣,亿万人民更是悲痛欲绝,泪水洒遍了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也洒遍了五洲四海的整个寰宇。他,就是我们非常崇敬的与爱戴的周总理……曾琳老师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导课语不单将学生带到那个令人悲痛的氛围里,去审视这一具有崇高形象的一代伟人。而且学生的审美快感,随着情感的激发而产生;学生的审美体验,也随着对总理的爱戴怀思之情而升腾。
(二)语言要简洁、生动、形象。教师说话要抓住关键,言简意赅。既忌矫揉造作,又忌肆意纵情;既忌怪诞晦涩,又忌重复絮烦。应力求“言尽而旨远,言简而意丰”。以恰如其分的情感、精当准确的措辞、绘声绘色的讲述,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三)凭借语言再造想象,创造语言描绘的图景。学生的想象活动是在语言的调节下进行的,语言始终都在指导和改进形象形成的过程。有了丰富的表象,还必须借助于语言对表象进行分解和综合,加工改造形成所需要的新形象。为开发语言的潜能,教学中要凭借语言再造想象,创造语言描绘的图景。如教学《月光曲》一课时,教师运用投影图象和配乐朗读相结合的方法,以画面展示,音乐烘托,语言渲染,来展现课文内容,从而创设一种融情融景、情景交融的情景,使学生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从心灵上受到感染,进而产生丰富的想象。
三、激发联想和想象,使学生体会文章中的情感
新的语文教科书上选择懂得课文,大都是文情并茂的文章,他们包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教学这些文章,我们可以利用联想和想象的办法,让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和经验让学生去体会和领悟。教学《春望》一诗,我们引导学生做如下的联想和想象:假如你远离自己的家乡和亲人,你会怎么样?假设在战争年代,你离开亲人多时你会有怎样的心情?这些问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很快就能够体会诗人杜甫在诗中表现出的忧国思家的感情。
教学朱自清先生《春》我们让学生拿出自己的水彩和画笔,根据作者的描绘,绘画出春天的花鸟风雨以及春天在天空中飘飞的风筝,在鲜明靓丽的色彩中,我们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图画说明构思的依据,在语言和绘画的交融之中,让学生体会当春天到来的时候,人们的喜悦心情。
教学柳宗元写的《小石潭记》我们让学生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你一个人在一个幽静的林子里你会想到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经过学生的讨论,让学生体会到作者被贬谪以后自己内心的凄凉感和失落感。
我们在教学《皇帝的新装》的时候,还把课文改成课本剧,让学生边表演边体会文章的人物特点,通过对人物形象的体会和评价,使学生明白作者对荒谬昏庸的统治阶级的无情讽刺和批判。
四、发掘教材内涵陶冶学生情感
7.谈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 篇七
我认为, 既然学生的主要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的, 那么就必须抓住课堂这块阵地。可以说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情感智力教育是最重要的。但是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在课堂中展开情感智力教育, 当然, 在课堂教学中, 知识的传授是主要的, 我们不能够为情感智力教育而情感智力教育。关键在于在课堂教学当中为学生营造一种情感智力教育的氛围, 在知识的传授中有意识和有目的地渗透情感心理品质的培养。语文学科既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 又是培养情感的学科。因此, 语文课堂教学要培养人的素质和情感, 努力挖掘学生的情感因素, 积极创设情景, 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
一、以材育人———挖掘教材情感因素, 培养学生的情感智力
语文课教材与其他课教材相比, 有其特殊的魅力。语文教学要想走进学生的心灵, 就应该引导学生与作者、文本进行对话, 帮助学生寻找并打开心灵世界的精神通道, 让学生通过文本与作者交流感情或是碰撞思想。情感是“孩子明眸中的亮点, 是心灵天空的繁星, 是理想世界的阳光”, 当学生用情感去触摸阅读, 用心灵去感悟情感, 那么浸润在文字中的所有价值就能浸透到灵魂深处。正如别林斯基所说的:“只有在美的情感下, 才能有智慧, 只有美的情感, 学者才能提高到宇宙的思想, 并了解自然和一切现象的总体。”
教材中的课文, 是作家用心灵雕刻而成的, 奔涌着作者那浓浓的情, 凝聚着他们对社会、对人生的关注, 是他们独特而深刻的人生体验。如苏轼的《赤壁赋》不仅仅文辞精美, 意境开阔, 更令人神往的是作者面对逆境, 虽寂寞、抑郁但不消沉、绝望。一个命运多舛、仕途坎坷的文人, 却对人生充满乐观情绪, 这种豁达的人生修养熏陶着每一位学生, 学生从中受到教育, 受到启迪。在语文课堂中, 我们曾为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而感动, 曾为李商隐的“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而感叹年华易逝, 也为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而奋发, 为李煜的“一江春水”似的愁绪而流泪, 为贾宝玉、林黛玉爱情而惋惜。窦娥的冤情、鲁宾逊的坚毅、祥林嫂的不幸、堂吉诃德的可笑、于连的可悲等这些不朽的文学形象, 曾无数次地震撼着读者。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除了作品本身精湛的艺术技巧外, 更主要是因为作品散发着无穷的精神魅力, 这种精神是作品本身对社会对人生的一种“终极关怀”。语文教师应该充分挖掘作品中丰富的情感矿藏来铸造学生美好的心灵。让文中的真、善、美像春风化雨般无声地滋润学生的心田, 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 并成为他们精神世界中最深沉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语文教学就是要在这样的意境中, 引导学生与作者进行深入的情感交流和心灵对话, 从而愉悦性情, 陶冶情操, 培养健康的心灵、完美的个性。
二、以行育情———重视课堂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的情感智力
在教学中, 教师应把着眼点投向全体学生, 投向每一个学生的实践活动, 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听、说、读、写的机会, 使每个人都有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时候,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 享受成功的愉悦感、满足感, 从而对语文、对生活有持久的热情。如在讲授新课前可创设“你说我也说”这个小栏目, 利用课前五分钟, 让学生进行听说训练。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感兴趣的话题, 也可由他们自己来选话题, 事先也可以把话题说给学生, 让他们在课下搜集资料、广泛阅读, 进行准备。开始让爱发言的学生说, 慢慢带动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其中。通过练习, 学生能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拓宽了阅读面。更重要的是, 每个学生都会有自主发言的意识, 成为课堂的主人, 满足他们表达的需要。再如在授课过程中, 我们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小组讨论是体现学生主体性、激发主题创新的一个有效手段。通过讨论, 学生可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使每位学生都得到锻炼。在他们讨论的过程中, 教师要抓住机会, 及时对表现好、大胆发言的学生加以表扬, 对稍微害羞的学生加以鼓励, 让他们在轻松的气氛中增强自信心, 愿意开口, 乐于开口, 心情舒畅地、无拘无束地参与教学活动, 从而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可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 使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 这样不仅能把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 而且能很快地进行理解。文中的事就好像是自己做的, 文中的话就好像是自己说的。扮演得越真切就越感到亲切, 越感到愉快, 越感到学习的轻松。当然, 像这样的活动还有很多, 导游解说、演讲、辩论等都可产生不同的效果。
心理学家皮亚杰研究指出, 活动尤其是合作活动, 是儿童思维和道德发展的根本动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多种实践活动, 作为主体教育的一种基本策略, 不仅是一种学习形式, 而且体现了一种教学思想。语文课堂中的实践活动强调个人的积极参与、主动表现, 更强调群体间的经验交流、相互启发, 使之产生更强的探索愿望, 形成自信、自强的精神。同时, 同伴之间的交流还使学生逐渐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 养成能容纳不同意见的习惯, 从而使自信和谦虚有机结合起来, 这应该是学生将来适应社会必需的技能, 也是学生应当具备的情感智力。
三、以境育情———创设具体教学情境, 培养学生的情感智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调动学生, 创设各种情境, 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让课堂在情境中扩大, 幻化成课文中的各种意境, 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那么, 怎样才能发挥好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效应, 激活课堂, 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呢?
创设语文教学情境, 从操作来看, 方法多种多样, 既可以依据教材内容还原, 把作者笔下的境再现出来, 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文中的人、物、情、景, 又可以模拟与教学相似的情境:谋求形似、神似、功能相似、结构相似等, 让学生得其门而入。“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还可以借助幻灯、录音等来创设情境。例如让学生联系生活展现情境, 就是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 通过创设情境沟通起来, 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 强化他们的体验, 增进对文章的理解。古人读书“虚心涵泳, 切己体察” (朱熹语) 就是这个意思。我们还可以运用实物演示情境,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 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 运用实物演示情境, 正是从这一认识规律出发的。运用实物演示情境, 重点在演示过程, 让学生认识事物的发展过程, 既能帮助学生明白事理, 又能增进学生的实感体验, 有利于语言表达。巧用文中插图, 也是创设情境的好方法。学生对图画有着特殊的爱好, 利用课文插图,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而且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人物画, 可引导学生联系时代背景、生平遭遇来揣摩画面人物的心态。在教学中我们也常常播放音乐渲染情境。《乐记·乐本篇》开宗明义地指出:“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因此, 创设语文教学情境, 播放音乐渲染情境是一种重要手段。而对音乐的选择, 除了以课文内容为基本要求外, 还应考虑音乐所表达的感情, 以及选择与之相通的时代之音。音乐与语文有相通之处, 都是反映社会生活, 表情达意的, 如果能把音乐语言和语言文字沟通起来, 教学就真正实现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 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此外, 还有想象法、朗诵法, 等等。
俗话说“触景生情”, 具体的情境可以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对情感的产生、激发往往具有综合作用。这些情境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实践的机会, 因此作为语文教师, 我们应该灵活地根据实际情况, 创设具体情境, 使语文教学变成有吸引力、有趣味、有活力的群体活动, 使学生在这样的群体活动中增长知识, 陶冶情操, 引发共鸣, 提高修养。
情感智力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只要教师捧着一颗爱心, 不懈地在微小处体现自身的情感, 以材育情, 以行育情, 以境育情, 就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智力, 培养出真正有血有肉、有情有义、人格健全、适应时代发展的有用人才。
摘要: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 把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的“健全的人”。为学生服务就是要不仅为学生的今天负责, 而且要为学生的明天负责, 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负责。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文化知识, 而且要激发学生的情感潜能, 培养学生健康心理, 教育学生能够把握和控制自己的情感变化, 提高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 等等。学生的主要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的, 我们就抓住课堂这块阵地, 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一种情感智力教育的氛围, 在知识的传授中以材育情, 以行育情, 以境育情, 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智力, 培养出真正有血有肉、有情有义、人格健全、适应时代发展的有用人才。
8.谈文秘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 篇八
关键词:教育现状;情感教育;独特魅力
一、情感教育在文秘教学中的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中的教学模式都是以老师为课堂的中
心,进行知识的讲授。教师注重的是为学生进行答疑解惑,而往往忽视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这就使得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成为教师的配角,无法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其意志品质也不能够在课堂上得到体现。秘书专业教学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其情感教育的理念虽然得到了大多数教师的一致认同,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却没有对情感教育的理念进行领悟学习。有些教师总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总是加班加点地准备课程,却得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其实,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容易被教师忽略的一种就是情感教育。
教师在对文秘专业的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过程中,在进行普通的思想教育的同时,也要对他们进行文秘人才独特品格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使他们意识到,一名优秀的文秘,一方面要对权力淡薄,一方面要能够为领导出谋划策;一方面要为领导、为公司服务、奉献,一方面还能够不断做出创新;一方面工作上的事情要一丝不苟,一方面要心胸宽广。情感教育要达到这样的效果,不是通过几节课的强制灌输就能够达成的,而是必须进行春风化雨般的滋润才能够潜移默化地移植到学生的心中。
二、情感教育的渗透在文秘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方法
1.案例法
通过为学生讲述案例,在大家进行共同分析探讨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情感进行熏陶。例如,在进行“秘书与领导相处基本原则”的过程中就可以为学生分析一个最著名的案例,那就是古代的唐太宗和魏征的故事,魏征对唐太宗一片赤诚,敢于冒犯龙颜,而唐太宗也能够虚心听取魏征的建议,在魏征的辅助之下,唐太宗所进行的各项决策都顺利进行,这就显示出了“相互信任”的重要作用。经过这样的潜移默化的渗透,学生就会了解到在同领导进行相互配合时,要秉承着一颗坦诚之心,在辅助领导的同时,也能够对推动自己的事业进步有很大的作用。
2.比喻法
在文秘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枯燥无味的概念、原则进行比喻,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对概念、原则进行理解,从而了然于胸。就拿讲“文秘是进行上下级之间沟通的重要环节”这一课为例,在一个乐团之中,有小提琴、大提琴、黑管等各种不同的乐器,在进行表演的过程中,为了所有的乐器能够配合协调,奏出和谐的乐章,必须由指挥家进行指挥。
3.情景模拟法
情景模拟法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其中一个是为学生播放秘书工作的录像,在观看录像后,请学生进行细节的分析;另一种方法是进行某种秘书工作场景的模拟,让学生进行亲身的体验,在进行会谈和会见时的座位安排工作,每个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接待和会谈,然后由老师和其他的同学进行点评。通过如此生动的课程学习,学生们可以深刻地体会到秘书工作的细节。同时,这样的课程对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也是一种锻炼。
4.对比法
在文秘教学的过程中,对比法是指通过对类似事件的几种不同的解决方法进行对比,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老师所讲的知识。拿“辅助决策”这一课为例,辅助决策最为著名的例子就是改革开放和文革两个决策,由于“文革”的错误决策,使得中国在“文革”的十年间经济萧条,对全国的各项事务都造成了极大影响。而英明的改革开放决策,为中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使中国得到了持续稳定的发展。这就使学生一方面了解到了秘书辅助决策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了解到在进行决策制定时一定要有创造性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他们从事秘书事业之后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而获得这一能力的主要方法就是获得更广泛的知识,这就能够激发出他们学习的热情。
5.提问法
在进行情感教育的过程中,不应当是老师一味地向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传授,而是应该让学生进行自己主动的思考,这样的情感教育,能够使学生对一些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以“秘书必须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工作”为例,在进行这堂课的讲解时,就可以利用提问的方法。一些高级秘书往往会不按规章制度办事而犯罪,这种情况的产生是因为他们受到了太多的诱惑,这种讲法会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而进行诸如“他们为什么犯罪?”“难道是对法律知识不了解造成的么?”学生在进行自己思考之后,得出的诱惑太多,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使用这样的方法得出的认识会使他们的印象更加深刻。
总而言之,在文秘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应该通过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渗透,这样春风化雨般的感染和熏陶,能够使学生的心理结构建立得更加全面,在认识到秘书的独特魅力后,做好秘书这一工作。
参考文献:
[1]叶惠玲,叶耀东.略谈文秘教学的审美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24).
[2]王月婷.浅谈文秘教学中教学法的有效运用[J].21世纪中学生作文:高中教师适用,2009(8).
[3]朱有才,李海英.提高我院文秘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思考[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23).
[4]陈元姝.高职文秘实训教学对策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6).
[5]李义锋.职高文秘教学浅议[J].河南教育:下旬,2010(Z1).
【谈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推荐阅读:
音乐课中的情感教学08-27
英语教学中情感教育07-13
谈提高英语教学成绩之关键-情感教育08-09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情感教育09-10
浅谈音乐创编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08-27
谈体验式教学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论文06-19
历史教学中情景与情感教育的结合论文07-09
浅谈节奏训练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07-21
浅谈音乐在《文化生活》教学中的运用08-23
浅谈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