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图形的三视图教案(共11篇)
1.立体图形的三视图教案 篇一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教学设计
(一)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思想:
教学本课时内容,让学生感知周围千姿百态的建筑物美化了我们的生活,各种水果丰富了我们的饮食,这其中蕴涵着许多图形的知识,明确本章我们将认识一些基本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通过图片直观感知自然界的规则物体,并能找到与它们相似的立体图形,即实物→立体图形,由学生经历数学概念的抽象和形成过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观察比较柱体、锥体、圆柱、圆锥的相同与不同之处,通过练习、分组讨论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识别图形,丰富学生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观察认识我们周围的规则物体,能找到与它们相似的立体图形;
正确识别柱体、锥体、球体、圆柱、圆锥……逐步体验数学概念的抽象和形成过程。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认识周围的图形,提高识图能力,发展抽象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热爱生活、善于观察思考的良好习惯,对空间图形有好奇心,感受到数学在人类发展史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别柱体、锥体、球体、圆柱、圆锥……并能说出生活中与规则物体相似的基本图形。难点:立体图形的类似地方以及不同地方。建立和发展空间观念。教学准备:
教师:圆柱、正方体、圆锥、球、四棱锥各一个模型(或课本上图4.1.1-4,1.5的立体图形的图片),棱锥、棱柱各若干模型,生活中规则形状的物体图形的图片(或实物)若干。
教学方法:引导式。
易错点:(1)识别几何体时没有抓住其特征;
(2)从不同方向看几何体时,易忽略了方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生活在一个千姿百态的世界,各种各样的图形到处可见。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去领略祖国的美景。(出示图片:奥运五环、风车、地球仪、魔方。)学生高兴的欣赏着,议论着。千姿百态的建筑物美化了我们的生活,展示了建筑师的聪明才智;各种水果满足了生活的需求,它们蕴涵着许多图形的知识。(让学生交流得到的立体图形。引出课题。)在这些实物中有没有大家熟悉的立体图形?
二、展开。
一、立体图形:几何图形的各部分不在同一平面内
1.今天上学时你见过哪些立体图形?长方体(教学楼)、球体(篮球)。(出示图片:长方体、球体、柱体)。
请学生找出这些物体中与所给的立体图形相似的物体,可以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帮助学生直观感知柱体、锥体、球体,让学生用手比划,用数学语言描述。)2.圆柱、棱柱、圆锥、棱锥概念的形成。
让学生跟着老师看图,并轻声表达。(出示立体图形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三棱锥、四棱柱、五棱锥……等)让学生饶有兴趣地依次类推往下数,结合图形得到多面体的描述性定义。
找出立体图形4.1.1~4.1.5之间的类似与不同之处了
学生讨论得出:图4.1.
1、4.1.2中的图形虽然都是柱体,但前者上下两个都是圆,而后者上下两个都不是圆面;图4.1.
3、4.1.5中的图形虽然都是锥体,但前者的底面是圆,后者的底面不是圆。
二、平面图形:几何图形的各部分在同一平面内
1.今天你见过哪些平面图形?长方形、圆、三角形、五边形等(出示图片:长方形、圆、三角形、五边形等)。
4.请学生讲讲理解概念时的困难,可请学生做小老师相互帮助,相互提高,相互交流,排除困难。(图片展示丰富了学生的视觉,增加了荚感。由实物找相类似的立体图形,锻炼了学生的抽象能力,为形成概念埋下伏笔。,卜组交流能让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及时发现尚存的不足。通过让学生比较图形,感知图形之间的差异,产生学习新知的愿望,圆柱、棱柱、圆锥、棱锥的概念便一呼而出。本堂课的概念都是描述性说法,因此只要求学生能识别图形,不要求掌握严格的概念,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学习立体图形的兴趣。及时小结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排除学习障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自信心。)
三、巩固练习:课本随堂练习第119页
四、课堂小结。
请大家谈谈这堂课的收获和困惑。
1.柱体、锥体、球体、圆柱、棱柱、圆锥、棱锥、四棱锥、四棱柱、多面体的概念。2.会在实物中找出相类似的立体图形,会写出简单立体图形的名称。
(由学生小结,既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又使知识条理化。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善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他们的学习责任感和自信心。)
五、作业:第123页 1、2、3 题
2.立体图形的三视图教案 篇二
●实验准备
1.实验目的
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室课堂教学活动编码表对《由立体图形到三视图》课例进行分析, 以概括和总结出计算机网络教室课堂教学过程的特点及对教学的影响。
2.实验对象
选取长春市103中学七年级的两个班级为实验对象, 两班情况基本相同, 两班共有84名学生, 选取七年级七班为实验班, 共计42名学生;选取七年级六班为对照班, 共计42名学生。
3.实验材料
选取华东师范大学版数学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2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简单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通常都是立体图形, 但是往往都要把它转化成平面图形来研究, 图形的三视图是由立体图形转化成平面图形的一种形式, 而下一节的“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是由立体图形转化成平面图形的另一种形式。测试问卷采用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前后进行问卷记录, 主要测试学生培养学习策略的效果、创造性思维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
4.研究内容
(1) 培养学生学习策略的效果
学习策略对于学习效果有重要的影响, 也是学习者学习能力的重要体现。关于学习策略的定义一直是众说纷纭, 总结起来, 可以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活动中有助于实现和提高学习者学习质量的系统的方法、规则、技巧等。计算机网络教室已对日常教学有了深刻的影响, 因此我们有必要证实其对学习策略的影响。
(2) 创造性思维能力
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已成为21世纪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版) 》中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 调动学生积极性, 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 问题解决能力
“问题解决就是要把问题的给定状态转化为目标状态。”本文中我们主要讨论在计算机网络教室环境下学生如何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技能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实验过程
本实验中两个班级为同一名教师讲授, 班级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及学生智力水平基本相同。教师通过认知环节、探究环节、交流环节以及应用环节等四个环节, 使学生清楚了解三视图的概念及如何绘制。
●研究方法
1.课堂教学分析
对于课堂教学行为的量化分析, 较为成熟的是1970年美国学者弗兰德斯提出的互动分析系统FIAS。FIAS虽然有其意义与优点, 但在本文中并不能很好地体现计算机网络教室的作用, 本文以华东师范大学顾小清教授的自身实践为依据, 对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的改进所形成的ITIAS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分析, 记录内容见表1。
2.培养学生学习策略效果分析
我们参照美国奥斯汀的得克萨斯大学教育系的Wenistein等人编制的学习策略量表 (LASSI) 。LASSI量表总有10个分量表, 分别是:态度 (ATT) , 测量学生对追求学习成功、完成与此相关的任务的总的态度和动机;动机 (MOT) , 测量学生对完成具体学业任务所负责任的程度;时间管理 (TMT) , 测量学生建立和使用时间的水平;焦虑 (ANX) , 测量学生对学校和自己的学习成绩的担心程度;专心 (CON) , 测量学生把注意力指向并集中在特定学习任务上的能力;信息加工 (INP) , 测量学生使用心理表象、言语精加工、领会监控和推理等策略促进理解和回忆的程度;选择要点 (SMI) , 测量学生在各种一般性的和细节性信息中识别出用以进一步学习的重要信息的能力;学习辅助 (STA) , 测量学生是创造和使用辅助性技术及材料来帮助学习和保持信息的能力;自我测试 (SFT) , 测量学生使用复述和理解监控技术以确定他对要学习的信息理解程度的能力;考试策略 (TST) , 测量学生运用备考和应试策略的水平。
3.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测试
为了检验计算机网络教室环境下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我们采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心理学教授托兰斯编制的创造力测验 (TTCT) , 这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对创造性思维的检测。本文根据托兰斯编制的创造力测验制定测试问卷, 项目一给出不同形状线条或曲线绘成图形, 项目二根据所画图形构成不同物体, 项目三描述所画物体可能的生活实物。共30分钟。评分规则见表2。
4.问题解决能力测试
本文对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标准分三项:“面对问题的态度”“处理问题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本质”。
●实验结果分析
1.培养学生学习策略效果分析
抽样选自实验班与对照班各40名同学, 收回80份问卷, 有效问卷为80份, 问卷共50题。通过统计可知, 实验班在时间管理、信息加工、选择要点、学习辅助及自我检测方面比对照班有明显提升。表明实验班更善于利用信息技术和学习资料来辅助学习, 对学习的自我监控及管理能力更为突出。由此可见, 计算机网络教室在本课中对培养学生学习策略的有明显作用。
2.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测试结果分析
分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课前创新性能力测试, 得出两班能力水平基本一致, 创新能力不强, 其独特性和精密性方面尤为明显。但在对实验班进行过计算机网络教室环境教学后, 实验班学生在这些方面有明显改善, 而对照班改变并不明显。
3.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测试结果分析
3.认识立体图形教案 篇三
黄城根小学
梁凝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小猴子找来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包装盒和废旧物品,有没有形状相同的呢?老师现在请你们每个小组的同学共同合作,把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个筐里。
2、给这四类分别起个名字吗?小组讨论
3、我们就把这样的形状叫做-----(师出示抽象图)【设计意图:学生的空间观念来自于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通过这项活动,既可以让教师从学生的表现中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也可以促使学生回忆自己对物体形状感受的生活经验。在分类过程中,允许学生呈现不同分类的方法,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研究特征:我们已经把这些物体分为了四类,请每一个小组从我们分的这四类中选择你们最喜欢的一类研究。(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研究要求:
A摸一摸物体的表面,说说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B 放在桌子上推一推、看看他能不能滚? 研究后把你的感受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这一环节教师一定要注意给学生留有充分的选择空间,在学生选择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发挥调控作用,让每一类立体图形都有学生进行研究。】
2、汇报交流: 生:球是圆乎乎的,放在桌子上可以向任意方向滚。师:球可以滚动,那能滚动的都是球吗? 生:圆柱也能滚。
生:圆柱是直的,上下一样粗,它两边的面是圆的,平的。如果躺在桌子上,它就能够滚动;但是如果立在桌子上,它就不能滚了。球各个方向都能滚。
根据学生的发言提问,你们说球和圆柱都能滚,那我们玩得球为什么不做成圆柱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比较进一步体会球和圆柱的区别。】
3、研究长、正方体
每个人拿出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摸一摸,放在桌上轻轻推一推,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生: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不能随便滚动,有尖、扎手,它有平平的面,师:是一个面吗?有几个面?我们一起数一数。我们说每一个面都是平平的。长方体有这样的特征,正方体呢?
长方体、正方体都有平平的面,为什么要分成两类呢? 下面我们做个游戏:
老师分别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让学生闭上眼睛,老师分别翻动长、正方体。请同学们猜一猜长方体翻了吗?正方体呢?长方体怎么一下就看出来了?正方体呢?
【设计意图:教师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对于学生说的不足的地方教师及时给予补充。在研究过程中,教师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引起学生思维上的冲突,使学生在操作中不断的感悟、体验,加深对图形基本特征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
1、老师举图形,学生说出名称
2、摸一摸: 游戏规则:
1): 老师说一个名称,请小小组1号同学从学具袋里摸到这个物体,举起来给大家看。2): 小小组2人,一人说形状名称,另外一个人从学具袋中摸出这种形状的物体。然后交换。【设计意图:在学生对立体图形有了感受之后,通过摸,使学生进一步区分各种形体,同时可以加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搭一搭(引导学生边操作、边思考)。
选择模型搭一搭,看谁搭得最漂亮。搭完之后,向你旁边的同学说说你搭的是什么?都用了哪些立体图形?
师:为什么搭的时候不用球?生:球容易滚
师:用球容易四处滚,搭房子不稳,要想使房子稳要用什么形状的物体? 用圆柱的时候用哪个面?为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实际操作中,进一步感受各种物体的特征,体会图形的稳定性。】
4、找一找:
小猴子想搬一个圆柱形油桶,油桶太重了,你能帮他像个办法吗? 小猴遇到的长方体的砖,应该怎样搬呢?
【设计意图:进一步体会今天学的立体图形在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经常用到。】
四、课堂小结:
4.六下立体图形复习教案 篇四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体积
教学内容:西师版第十二册P113、114,练习二十二第3、4题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感受立体图形体积公式间的联系,渗透数学思想。
4、培养学生自主整理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1、掌握立体图形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
2、能够应用公式解决问题。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复习整理提纲(家庭作业)
1、引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复习了立体图形的特征,今天该复习什么知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2、师:昨天老师叫大家根据要求自主复习整理蚯蚓同,你完成了吗?
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1、合作学习一:交流讨论,互相学习
师;下面请大家在四人小组内讨论交流你们整理的复习提纲,互相学习互相补充。(1)学生小组活动。(2)汇报交流
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整理的学习提纲(表格式、小报式、树系式)你还有补充吗? 第一人详细介绍,第2、3国家人只在的结构和不同之处。(3)课件展示
师:同学们整理得不错,我们一起回忆一下 A立体图形表面积体积的定义 B立体图形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C立体图形表面积体积计量单位
2、合作学习二
师:这些体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请在四人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1)小组活动(2)汇报交流
长方体——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来拼摆 正方体——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 圆柱——拼组成长方体
圆锥——实验探究等底等高圆柱与圆锥体积关系 根据学生回答演示课件
3、梳理关系
师:刚才我们梳理了这些公式的推导的过程,它们都应用了什么方法?(转化)新知——旧知
三、练习应用
1、基础应用 师:同学们整理了立体图形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你会用这些公式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吗?
下面做几道基础练习,只列式不计算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生活应用(1)出示例1 要求边读边思考:已知哪些信息,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用哪知识?(2)学生独立完成(3)交流汇报
3、考考你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用到哪些知识
师: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问题需要大家去解决?(1)粉刷教室屋顶的和墙面,算粉刷的面积(2)为正方体的礼盒包装,算需要多大的包装纸(3)制作圆柱形的烟囱,算需要多大的铁皮
(4)算一个冰箱的占地面积?它需要占多大的空间?它最多能容纳多少东西?提问:体积与容积的区别?
4、书P115—第三题(1)连线
(2)计算立体图形的面积?提问:计算立体图形的面积的体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四、谈收获
5.立体图形整理与复习教案 篇五
教学内容:立体图形的特征与计算公式的整理与复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明确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等立体图形的特征,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这些图形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2.让学生在操作、讨论等活动中,进一步整理学过的有关立体图形方面的知识,并掌握相应的技能。
3.使学生在系统复习的过程中,体验与同学合作交流以及获取知识的乐趣,增进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1.明确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等立体图形的特征。2.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课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立体图形图片 计算公式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回顾再现:
愿意和老师做一个游戏吗?这个游戏叫“我说你猜”。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立体图形,请你根据我的描述,猜测一下,可能是什么立体图形?看谁反映最快。有6个面,其中一个面是长方形。(可能是长方体)有6个面,其中一个面是正方形。(可能是正方体)我摸到一个曲面,还摸到一个平面圆。(可能是圆柱)我还是摸到一个曲面,哟,扎我的手。(可能是圆锥体)
师:同学们都真聪明。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对这些立体图形的相关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 :立体图形认识的整理与复习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一)如何分类图形。
师:首先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把这些立体图形分两类,你打算怎样 分?
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展开讨论。
(因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都是平面分为一类,而圆柱和圆锥都有曲面分为一类。)
(二)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部分名称及其特征 1.摸一摸,体验立体图形的特征,并归纳填表。
师:好!我们就按照同学们的分类来整理复习,先研究长方体、正方体,再探讨圆柱、圆锥。
课前老师已经让你们自己对立体图形的特征进行了整理,这有几位同学的整理作业,我们先来看一看,你认为谁的作业好,说说理由。小组展开讨论,交流意见,整理归纳。合作完成表格一。2.展示汇报: 生汇报制成表格。
3.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说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师:当长方体的四个面都是正方形时,这个长方体就是正方体。谁能把这种特殊的关系用图表示出来?
(三)复习圆柱、圆锥各部分名称及其特征。
师:你们对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掌握的非常好,真不错!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不会忘记圆柱、圆锥的特点。现在请各小组拿出圆柱、圆锥,摸一摸,感受一下它们的特征。
(1)学生仔细观察圆柱、圆锥和球,自主感知它们在结构上有哪些特点。(2)小组讨论,主动探索,合作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师生共同小结制成表格。
(四)复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计算公式 师:你们还记得这些立体图形的哪些相关计算公式?(1)将棱长和、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罗列出来。
(2)对这些公式进行分类和整理,使之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网络图。(3)小组合作完成,交流汇报。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一)易错题
1、一个长方体的所有面都是长方形的。()
2、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相等,那么它的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
3、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4、圆柱底面直径扩大2倍,高不变,它的体积也扩大2倍。()
5、把一个正方体的橡皮泥捏成一个长方体后虽然它的形状变了,但是它所占的空间大小不变。()
(二)填空
1、把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一般可以得到(形),这个图形的长相当于(),宽相当于()。
2、用一根铁丝焊接成一个长10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框架,至少需要铁丝()厘米。
3、等底等体积的圆柱和圆锥,圆锥的高是18厘米,那么圆柱的高是()厘米。
(三)解决问题
根据信息,展开想象的翅膀,提出自己喜欢的问题。一根圆柱形木材,底面半径是10分米,高是20分米。
6.立体图形的三视图教案 篇六
1、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能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
2、体验形与体的不同,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
活动准备:
1、师和幼儿每人1份:正方体、长方体(6个面中有长方体有正方体)的积木;正方形、长方形的纸;长方体的纸盒(6个面都是长方形)。
2、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一、复习巩固平面图形。
(1)师:小朋友,你们瞧,篮子里装的是什么?你能从篮子里拿出它们并说出它们的名称吗?(有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和椭圆形,请4、5名幼儿拿出其中一个并说出它的名称)
二、认识正方体、长方体的基本特征和名称。
(1)师出示正方体、长方体的积木问: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个新朋友。瞧,它们是谁?(请几位幼儿来说一说)那我们来学说一说吧!(引导幼儿拿出这样的两个积木,沿着周围摸一摸。)
(2)师:小朋友,你们刚才摸得这两个积木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引导幼儿回答,一个积木上全是正方形,另一个积木上有正方形还有长方形。)
(3)师指着一个“面”说:好的,小朋友们看这个就叫做“面”,现在,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它们分别有多少个“面”?
(4)师:这六个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注:正方体全是正方形,长方体有正方形还有长方形。)
三:仔细观察比较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异同。
(1)师:现在请小朋友拿出正方体积木和正方形纸,仔细看一看并摸一摸,再把正方形纸放在正方体的其中一个面上,然后来说一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之处。(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所看到的。)拿出长方体积木和长方形纸,仔细看一看并摸一摸,再把长方形纸放在长方体的其中一个面上,然后来说一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之处。
(2)师小结:由6个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形体叫“正方体”。正方形也可以叫“面”。
而长方体也有6个面,有的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有的长方体6个面里,有的是长方形、也有的是正方形。(师出示6个面都是长方形的盒子)
7.立体图形的三视图教案 篇七
详细介绍: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2页,及相应的练习。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深件、图形卡片,各种形状的实物。教学设计 设疑激情 1.说学具。
a.师导:同学们,瞧谁来了?(出示课件:带音乐的机器人)b.生说:对!机器人叮当想和我们共同学习,还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什么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个人都说说。(学生以组为单位说出礼物名称)
c.汇报: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有不同的吗?(组内小朋友轮流说学
第 1 页 具)2.提要求。
这么多学具中,你们能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吗?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进入新知的学习,设计新,处理话。设计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由儿童喜闻乐见的机器人引入,抓住了童心,激发了兴趣。由说礼物,使学生身不由己的参与到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去。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感到亲切易懂。让学生大胆的尝试将形状相同的礼物放在一起,不仅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各类物体的外观形状有了初步的认识,又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 操作感知
1.分──揭示概念。
a.活动:按教师的提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b.汇报。
老师: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祥你们是怎么分的?
学生:我们把鞋盒、肥皂、药盒、酸奶盒放在一起;把骰子、魔方、积木放在一起;把易拉罐、笔筒、铅笔放在一起;把足球、玻璃球、小皮球、乒乓球放在一起。教师按学生所说用电脑出示各类实物。
老师:他们是这样分的,和你们一样吗?(其它学生进行补充)。
第 2 页 c.揭示概念。
教师:每种形状的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
学生:我知道酸奶盒、肥皂、鞋盒都叫长方体。老师按学生所说在电脑分出的各类实物中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d.活动。
教师板书:球。问: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学具篮)
[评析:对于篮子里的礼物,学生并不莫生,但像这样的分类生活中遇到的并不多。如果让学生独立分类,还有些困难,教师这里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先组内分,再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分的结果,这样既使学生在交流中得到互补,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同时又体验了合作成功的喜悦。] 2.摸──感知特点。a.感知长方体。
①活动: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你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②汇报。
教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
第 3 页 学生:①长方体是长长的,我是看出来的。
②长方体有6个面,我是数出来的。③我摸到长方体有疙棱。
8.立体图形的三视图教案 篇八
活动目标:
1.认识简单的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知道它们的名称。
2.能在很多的图形中辨认这几个立体图形。
3.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课件,不同形状的积木若干
活动过程:
一.通过观察,发现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不同:
1.出示小朋友搭好的作品,鼓励幼儿说一说:用到了哪些图形?
2.结合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形。
3.引导幼儿观察自己所说的平面图形与搭建作品中的立体图形进行比较发现它们的不同。
二.简单认识立体图形。
1.认识圆柱体。
(1)教师出示圆柱体的积木,请幼儿找一找和图片中的哪个图形是一样的?。屈,老师.教案.网出处。它叫什么?在桌上顺着一个方向滚动,对幼儿进行提问,发现了什么?
(2)教师小结圆柱体的特征: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2.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1)分别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积木,请幼儿找出和图片上的哪个图形是一样的?它们叫什么?找一找它们都有几个面?(6个平平的面)
(2)请幼儿找出它们的不同点。(长方体:长长方方的,大小不一;正方体:四四方方的大小一样)
三.帮助幼儿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1.分别出示不同的立体和平面图形幼儿说说名字。
2.教师描述一种图形的特征,幼儿猜出相应图形的名字。
四.幼儿操作:
1.分发幼儿操作用书,请幼儿翻到第14-15页。
2.请幼儿看看14页画面上的积木有哪几种,并进行点数,将玩具卡上的数字取下,贴到方框里。
3.再请幼儿看第15页的画面,引导幼儿从数量和积木种类上判断哪一个是正确的积木造型。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9.立体图形的三视图教案 篇九
例
1、若某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
()(A)2(B)1(C)2 31(D)
3例
2、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该几何体的表面积是()
(A)372(B)360(C)292(D)280
例
3、如图1,△ ABC为正三角形,AA//BB //CC , CC ⊥平面ABC且3AA=
()
例
4、一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A.2
B.4
3BB=CC=AB,则多面体△ABC-ABC的正视图(也称主视图)是
2C.2
练习
D.4 3
3正(主)视
侧(左)视图
俯视图
1.一个空间几何体的正视图是长为4,宽为3的长方形,侧视图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俯视图如图2所示,则这个几何体的体积为 A.
234B.2C.D.
433
2.如图所示,一个空间几何体的正视图和侧视图都是边 长为1的正方形,俯视图是一个圆,那么这个几何 体的体积为 ..
B. 42
C.D.
2A.
侧视图
3.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2所示,那么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
2正视图
2侧视图
正视图
侧视图
俯视图
俯视图
4.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 其中俯视图是腰长为2的等腰梯形, 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C.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平面
判定直线在平面内: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两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确定一个平面: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1:一个直线外的点与一条直线确定一个平面 推论2: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平面 推论3:两条平行直线确定一个平面
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判断直线与直线平行: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互相平行(平行的传递性)等角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异面直线垂直:如果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是直角,那么这两条线互相垂直。·异面直线所成角不大于90度!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在平面内,与平面相交,与平面平行。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且只有两种:相交于平行 2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定理1: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定理2:若两个平面平行,则其中一个面的任意一条直线与另一个面平行。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定理1: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定理2,:若两条相交直线与另外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定理1: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此平面平行。
(·作用:证明线线平行 ·做法:经已知直线做一个平面与已知平面相交)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他们的交线平行。
补充:证明线线平行的方法: 1.平行的传递性
2.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关键:寻找面面的交线)3.证明为第三个平面与两个平行平面的交线
一、选择题
1.下列条件中,能判断两个平面平行的是()A.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B.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C.一个平面内有无数条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D.一个平面内任何一条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2、已知直线a与直线b垂直,a平行于平面α,则b与α的位置关系是()A.b∥αB.b
α
C.b与α相交D.以上都有可能
3. 直线a,b,c及平面,,使a//b成立的条件是()
A.a//,bB.a//,b//C.a//c,b//cD.a//,b 4.若直线m不平行于平面,且m,则下列结论成立的是()A.内的所有直线与m异面B.内不存在与m平行的直线 C.内存在唯一的直线与m平行D.内的直线与m都相交 5.下列命题中,假命题的个数是()
① 一条直线平行于一个平面,这条直线就和这个平面内的任何直线不相交;② 过平面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③ 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和这条直线平行;④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和同一平面平行;
A.4B.3C.2D.1 6.在空间中,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若a∥α,b∥a,则b∥α
B.若a∥α,b∥α,a⊂β,b⊂β,则β∥α C.若α∥β,b∥α,则b∥β D.若α∥β,a⊂α,则a∥β.β是两个不重合的平面,a,b是两条不同直线,在下列条件下,可判定∥β,的是()
A.,β都平行于直线a,b
B.内有三个不共线点到β的距离相等 C.a,b是内两条直线,且a∥β,b∥β
D.a,b是两条异面直线且a∥,b∥,a∥β,b∥β
8.平面α∥平面β,a⊂α,b⊂β,则直线a,b的位置关系是(). A.平行C.异面
B.相交 D.平行或异面
9.设a,b表示直线,,表示平面,P是空间一点,下面命题中正确的是()A.a,则a//B.a//,b,则a//bC.//,a,b,则a//bD.Pa,P,a//,//,则a 10.一条直线若同时平行于两个相交平面,那么这条直线与这两个平面的交线的位置关系是()
A.异面B.相交C.平行D.不能确定 11.下列四个命题中,正确的是()①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②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相等线段平行;③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那么夹在这条直线和平面间的平行线段相等;④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那么夹在这条直线和平面间的相等线段平行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 12.在下列命题中,假命题的是A.若平面α内的任一直线平行于平面β,则α∥βB.若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则两个平面平行
C.若平面α∥平面β,任取直线aα,则必有a∥β
D.若两条直线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线段长相等,则两条直线平行
二、填空题
13.如下图所示,四个正方体中,A,B为正方体的两个顶点,M,N,P分别为其所在棱的中点,能得到AB//面MNP的图形的序号的是
①②③④
14.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为DD1中点,则BD1和平面ACE位置关系是.
15.a,b,c为三条不重合的直线,α,β,γ不在平面内,给出六个命题:
a∥ca∥∥c①a∥b;②a∥b;③∥;b∥cb∥∥c④
为三个不重合的平面,直线均
∥c
∥∥
a∥;⑤∥⑥a∥a∥c∥a∥
其中正确的命题是________________.16.如图,若PA⊥平面ABCD,四边形ABCD是矩形,E、F分别是AB、PD的中点,求证:AF∥平面
10.立体图形的三视图教案 篇十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初步感受点、线、面之间的关系. 2、进一步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从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的角度认识常见几何体的某些特征.
目标达成: .认识点、线、面,初步感受点、线、面的关系.
.从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常见几何体的某些特征. 学习流程:
【课前展示】 填空题
1.立体图形的各个面都是__________的面,这样的立体图形称为多面体.2.图形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3.物体的形状似于圆柱的有________________;类似于圆锥的有______________;类似于球的有_________________.4.围成几何体的侧面中,至少有一个是曲面的是______________.5.正方体有_____个顶点,经过每个顶点有_________条棱,这些棱都____________.6.圆柱,圆锥,球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创境激趣】
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常见的几何体,并且可以从大量的实物中抽象出这些图形.我们知道世间万物都是由一些基本元素构成的,那么构成这些图形的基本元素是什么呢?
【自学导航】
1、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
(1)观察几何体,例如一个长方体,在长方体这个图形中,构成它的最基本的元素有点、线、面,你能找出图中的点、线、面吗?
(2)是不是所有的图形都是由点、线、面构成的呢?你能举一个实例吗?
2、点、线、面之间的关系
(1)同学们打开课本看第7页的上图,可以看到有光滑的黑板面,平静的游泳池的水面,都是平的,而球面,水桶的侧面都是曲的,因此,我们知道,面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2)再观察下面现代化城市的交通图,你可以看到立交桥,其中最上一层的立交桥画面上的部分是直的,而下一层是弯的,如果我们将这些公路抽象成线就可以知道线也分为两种_______和________(3)给出一张地图大家能找出图中的点和线吗? 发现点和线的一种关系:线和线相交可以得到_____________ 举例:
(4)如果给出一个几何体,大家能找出他的点、线和面吗?从而有面和面相交可以得到_______。举例: 【合作探究】
1.分组完成课本中P8的“议一议”.(三分钟后,派一个代表来陈述.)根据课本中议一议,你还可以提出你能想到的别的问题来问同学吗? 2.从运动的观点探究点、线、面。
打开课本第 6 页,我们来完成“想一想”,同学们先经过自己的观察、联想,能发现什么呢?
通过对三幅图的观察和描述,我们可以得到一外结论:点动成_____,线动成_____ , _____动成体.
请举出一些生活中类似的例子:
【展示提升】
典例分析 知识迁移
1、【 例1】图中的几何体是由几个面围成的?
面与面相交成几条线?它们是直的还是曲的?
2、【 例2 】 下列图形绕虚线旋转一周,能形成一个什么样的几何体.
【强化训练】、几何图形由_____、_____、_____构成,面有______面和______面之分。
2、面与面相交得______,线与线相交得______。3、点动成______、线动成______、面动成______。
4、长方体是由______个面围成的,圆柱是______个面围成的,圆锥是由______个面围成的。其中围成圆锥的面有______面,也有______面.
*
5、下列图形中,哪些图形是棱柱?是几棱?描述一下棱柱的特点.
检测题
(一)、填空题
1.图形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2.物体的形状似于圆柱的有________________;类似于圆锥的有______________;类似于球的有_________________.3.围成几何体的侧面中,至少有一个是曲面的是______________.2
4.正方体有_____个顶点,经过每个顶点有_________条棱,这些棱都____________.5.圆柱,圆锥,球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假如我们把笔尖看作一个点,当笔尖在纸上移动时,就能画出线,说明了______________,时钟秒针旋转时,形成一个圆面,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三角板绕它的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形成一个圆锥体,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二)、选择题
7.图1-1是由()图形饶虚线旋转一周形成的
8.图1-2绕虚线旋转一周形成的图形是()
9.图1-3这个美丽的图案是由我们所熟悉的()图形组成 A.三角形和扇形 B圆和四边形 C.圆和三角形 D圆和扇形
10.下面全由圆形组成的图案是()
(三)、解答题
.请写出下列几何体的名称
()()()
()()
【归纳总结 】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作业 :
(一).预习第二节 展开与折叠
(二)做一个正方体(1、硬纸板。
2、不断开。
3、尽力多样)1长方体有______面,有______个顶点,过每个顶点有______条棱,长方体共有______条棱。
2三棱锥是由______个面围成的,有______个顶点,有______条棱。3 n柱有______个面,有 个顶点,条棱
4、n棱锥呢?
【板书设计】
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比小学数学内容加深了、拓展了,也更丰富了,从这节课中就能体会到。因此,不但要引导学生顺利过渡到初中学习当中,同时还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让他们初步体会几何的美。
《标准》积极强调德育和智育要相结合,教学中还要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教学中我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引导他们仔细观察,然后鼓励他们将自己的观点大胆地说出来,在活动中和学生一起参与讨论和比赛,我给他们充分 的赞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无形中就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审美能力。
需要改进的三个问题。
(1)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识图能力,但是画图能力还是很欠缺。比如,画图时不知道怎样表现立体图形,只能画平面的,这让我意识到对学生的起点不能局限于知识点的研究,还应涉及到技能起点等诸多方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规范作图,并教授一些立体图形的画法。
11.《巧用立体图形创作软件》教案 篇十一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立体造型和立体构成与立体图形创作软件基本创作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电脑绘画软件、图像处理软件与立体图形创作软件的有机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锻炼和培养学生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精神。
学习过程
讲述课前的预习构思
1、结合过去所学内容,介绍立体造型和立体构成的特点以及基本的表现方法
2、讲解立体图形创作软件的基本应用方法,介绍3DMAX的基本界面。
(1)认识工作区
(2)认识工作栏中的选择、移动、旋转、缩放、渲染等工具。
(3)命令面板
(4)结合工具栏中的工具,将创作的.文本或模型在不同试图中转换位置或变换角度。
(5)将调整好的图形在透视图力渲染成JPEG格式的图片。
根据学生自己的创意,运用所学方法,完善自己的画面
展示作品
利用课前准备让学生勾画草图,在思考立体空间的基础上充分构思。
学生讲过去学习的知识与新课程内容有机的结合。
各种软件在认识立体造型和立体构图特点的同时,学会应用和渲染。
学会创造和表达
引发更好的思路,保持兴趣。
教后反思
学生用3DMAX去表现
【立体图形的三视图教案】推荐阅读:
大班认识立体图形反思09-20
《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准备课)教学设计10-20
立体图形总复习教学设计09-16
搭一搭(观察立体图形)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三年级上册)11-02
教案图形的平移与旋转07-20
剪纸中的轴对称图形教学教案08-19
正负图形教案设计07-15
《对称图形》教案设计08-28
图形找家的幼儿园数学教案11-05
大班数学教案:会变的图形—幼儿园大班教案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