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抽象画

2024-10-22

美术课抽象画(精选10篇)

1.美术课抽象画 篇一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本课向学生开启了一个完全不周年审美世界,抽象绘画是对传统绘画的一种升华,其表现方式抛弃了客观情景再现的.羁绊,表达的内涵更加广阔、自由。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多角度认识和理解绘画作品,欣赏不同美术元素释放出的魅力,用身心感受抽象绘画中的节奏、韵律等各种关系带来的整体美感。

二、学生情况

从学习基础上看,学生在前期的美术课中曾不习过点、线、面、色彩的基本知识,并运用这些美术语言进行过创作,能够感受其美感。学生也曾欣赏、接触过一些野兽派、立体派画家的作品,具有初步的感受。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有了一定的分析、思考和质疑的能力。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美术形式语言、画面组织、画家情感等方面进行观察和分析,学会欣赏评述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知道抽象绘画的基本概念,认识不同风格的代表画家,简单了解抽象画产生的相关历史背景。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尊重、热爱多元文化艺术的情感,提高美术素养和审美情趣。

学会从美术语言、画面组织、画家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与理解抽象画作品。

能够运用美术术语大胆表达自己对抽象绘画作品中情感的理解与真实的感受。

四、教法与学法

通过搜集资料对比观察,聆听讨论等过程和方法,任导学生了解抽象绘画的概念及其历史背景等相关知识,学会用美术语言多角度分析,欣赏抽象画作品,通过交流评价,动手操作语言叙述,和文字写作等方式,大胆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一)、导入新课

互动导入:我想用几条线来表现轻松愉快的心情,你觉得适合画什么线条?现加上点色彩,你觉得用什么颜色能表现出轻松愉快的情绪?我想再添加些形状,哪种形状适合?

根据学生的发言添加。

这是一幅抽象风格的作品。

出示课题:认识抽象画

(二)、感知与体验

1、出示《昼夜平分点》《元题》提出问题:在这些抽象画中运用了哪些美术元素?你有什么感受?(运用了点、线、面、色彩、等)

三幅有什么特点:分别是以涂抹色块、用几何形、以粗放的线条和色彩构成画面的。

2、体验创作抽象画

播放几段不同特点的音乐,请学生根据不同旋律,运用点、线、面、色彩等美术语言,进行创作体验。

提问:这样的创作体验给你什么新的感受。

(兴奋、尽兴、自由、可以表现更多的内容)

(三)、欣赏、分析与评述

学生根据作品及相关资料,结合问题进行小组欣赏与讨论。小组汇报:《光之间》作品中点、面丰富,相互呼应;色彩柔和、愉快,使人感受到宁静、浪漫的美感和情绪。

《有红、黄、蓝、黑色块的构图》

小组汇报:作品的画面组织和分割均衡理性,造型简洁,富于节奏,秩序和庄重的美感。

《沧桑之变》《坐着的妇人第一号》两幅各有什么特点,表现怎么的情感。

(四)、思考与总结

1、抽象画有什么艺术特点?

2、出示作品请学生挑一挑如些作品是冷抽象,哪些作品是热抽象。

2.美术课抽象画 篇二

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 笔者发现, 有部分学生不会鉴赏美术作品, 特别是对一些抽象美术作品, 很多学生表示难以理解。那么, 美术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鉴赏抽象美术作品呢?

一、讲清抽象艺术概念, 转变学生审美观念

1. 抽象艺术的概念。

抽象艺术是指艺术形象较大程度偏离或完全偏离表现对象外观的艺术。其是艺术家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 在艺术表现手段、艺术语言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创新的结果。

2. 转变学生审美观念。

学生在鉴赏抽象美术作品时, 往往以像与不像为标准进行评判, 这种传统的审美观念影响了他们的审美体验。为此, 教师要想方设法地转变学生的审美观念, 要让他们认识到传统美术作品与抽象美术作品在创作手法上的不同, 并引导他们站在现代艺术的立场上去看待抽象美术作品, 以使其对这些作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二、阐释抽象艺术特点, 指明作品鉴赏方法

1. 对物象外观的抽象。

抽象美术作品是美术家对生活中某种物象予以抽象表现的结果。其以纯粹的点、线、面、形、色等构成画面, 内容含蓄, 表现形象模糊。如, 张旭的《古诗四帖》、康定斯基的《即兴之三》等作品都是对物象外观抽象表现的结果。在鉴赏这类作品时, 教师应引导学生不要去刻意辨认艺术家究竟画的或写的是什么, 而是要转变审美习惯, 尽量运用主观感受去品味其意蕴。

2. 画面具有强烈的动感。

抽象美术作品一般都具有强烈的动感, 给人以极大的视觉冲击力。如, 康定斯基的作品《即兴之三》, 会使人产生冲动、不安等情绪体验。在鉴赏这幅作品时, 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作品的点、线、面、形, 让他们体会作者创作这幅作品时的情绪, 使他们获得狂躁、跳跃等视觉感受, 这样才算看懂了这幅作品。

3. 色彩趋向于音乐性。

抽象美术作品的色彩趋向于音乐性, 画家利用色彩与声音形成的色听联觉现象, 将点、线、形、色构成了无标题的音乐。欣赏者在观看这些作品时, 内心往往会产生某种难以言传的情绪。如, 蒙德里安的作品《红、蓝、黄构图》, 其画面用直线分割成不同的方形, 再填上原色, 并以黑线进行分割, 画面显得和谐而有变化, 就如同一首音节长短不一但却有主旋律的乐曲。在鉴赏这幅作品时, 教师应着力让学生感受其音乐性特点。

4. 内涵具有模糊性。

抽象美术作品以点、线、面等美术元素表现了不明确的物象, 其内涵具有模糊性, 欣赏者从中获得的感受千差万别。由于抽象美术作品不可能像具象作品那样明确地表达出画家对所描绘事物的认识、态度等, 为此, 在鉴赏这类作品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其抽象表现手法, 应重视学生主观感受的表达。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新鉴赏教学方式

1. 特殊肌理制作法。

在鉴赏抽象美术作品时, 教师可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动手制作抽象画, 以使其感受创作的乐趣, 进而把握抽象美术作品的特点。如, 先让学生用水粉、油墨等在塑料板上随意涂画, 以通过饱满的色彩, 淋漓的渲染来形成微妙、自然的肌理效果, 然后根据画面效果命题。其间, 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出色彩丰富的表现力, 不应太在意所表现事物的真实性。

2. 中西对比欣赏法。

在欣赏国外现代抽象美术作品时, 很多学生会表现得不知所措, 对其表示难以理解。实际上, 这些作品与中国草书一样都是一种平面的抽象艺术, 在欣赏时都能引起人们的某种情绪反应。为此, 教师可引导学生把两者结合起来进行对比欣赏, 这样能够让他们更好地去理解其中的意蕴。

3. 打散结构重新组合法。

3.美术课抽象画 篇三

【关键词】抽象艺术 小学美术课 教学尝试

一、抽象艺术的概念

抽象艺术是与具象艺术相对的名称,也可称为非具象艺术。它的特征是缺乏描绘,用情绪的方法去表现概念和作画,而这种方法基本上就是属于表现主义,最早见于康定斯基的作品。它是由各种反传统的艺术影响融合而来,特别是由野兽派、立体派演变而来。

二、抽象艺术在小学美术课程应用中必不可缺

艺术家罗伯特•斯塔克写道:“距离放弃了形式的风景画且改去发觉不具表现主题地将颜料自由地涂在画纸上之更直接的表现方式……”而低段的学生更能体会到这一点,他们在课堂上可以不用条条框框的线条和色块去约束自己,能真正体会到拉根线条去散步的畅快淋漓的感觉;高段的学生可以在这种像非像、似非似的意境中感受艺术的千变万化。

三、抽象艺术在课程应用中的尝试

(一)对比具象艺术、意象艺术和抽象艺术的特点,感受其中的不同

在欣赏课讲述康定斯基如何发现抽象艺术。看似偶然,其实它的出现是必然的。了解抽象艺术产生的背景,如对比欣赏蒙得里安的《红树》、《灰树》、《开花的苹果树》。学生对比得出红树比较像树,灰树有些像又有些不像,而开花的苹果树则非常不像树。老师小结:具像发展到意象,最后才到抽象。所以抽象艺术的出现是必然的。这样通过对比,就对抽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利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体会抽象艺术的美1.降低难度,让学生有成功感

在上《摸一摸 画一画》这一课中,选用儿童幼儿涂鸦时期的绘画作品展示,学生面对这些作品刚开始会表现出一丝诧异,然后体会到——原来自己在小的时候就已经用简单的点、线、面表达自己的情感了,看来这一点那么无从下手。通过手对石头、棉花、绒线的触摸,进一步感受,自然很容易用抽象的形式来表现了。

2.欣赏中逐步渗透

(1)中西方孩子对美的认识差异

中国孩子在小时候都能够自由地运用线条,而长大后能接受抽象艺术的却大大减少了呢?差异大,这和欣赏环境有关。西方是开放的,从孩子小的时候(例如博物馆的开放,美术教材的图片等)都接触到很多的抽象艺术;而中国是一个传统国度,在绘画中当然也会以“正”为准,而在绘画中的“正”自然也就指向“像”。由于学生缺少欣赏的方法和经验,当面对一件作品时,学生用世俗的“像不像”“画的是什么”等审美态度。对于写实风格的作品,学生产生认同感后,或迷恋于写实的技巧,逼真的形象,或希望了解画中的内容,情节而不是进入真正的欣赏。若面对表现性、写意性风格的作品,与学生的审美经验就有一定的距离,从而既有新奇感,又与原审美心理有抵触的矛盾状态。这些变形怪异的造型,强而冲突的色彩,大刀阔斧的笔触等都不能引起学生真正的审美反应,而面对抽象风格的作品时学生会因看不到任何与原有经验相联系的形象而产生茫然排斥之感。因此要多利用欣赏课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进行抽象艺术的宣传。

(2)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地去欣赏

教师是沟通学生与美术作品之间的桥梁。任务是引导学生去观察、分析提供资料,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长到理性阶段。

作品给了你什么感觉?面对一件美术作品,要求学生用一个简单的词汇来描述。如愉快、压抑…也可能是多种感觉的综合,如恐怖与神秘糅杂一起。

作品如何使你产生这样的感觉?研究画面上点、线、面、色、肌理等美术语言的处理以及对比,如何营造出我们所感受到的气氛和情绪。例如,《水墨游戏》一课中,同学们欣赏现代水墨画家的作品,让大家谈感觉,得出画面由点、线或面构成,虽然和以往接触到的中国画不同,但别有“一番风味”。然后再展示一部分学生的水墨作品(抽象的),这样就拉近了学生和书本的距离,他们就不会产生畏惧感。接着教师演示,在宣纸上随意地甩点、画线,让学生展开联想,说说像什么,学生的想法各不相同,说“像伞”“像铃铛”“像猫”……学生从中体会到了水墨的乐趣,轮到自己动手的时候当然就能放开手脚去表现了。

作品想表达什么?任何作品的形象背后总蕴含着某种意义或是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这是使欣赏进入深一层次的必经之路。一方面要求学生认真研究作品,从作品中去寻找,同时,也需要教师适当地介绍一些作品以外学生不太了解的东西,如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的个性、阅历以及创作观念等。

你喜欢这件作品吗?这要求学生在进行认真的分析后,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当然这种价值判断应当完全建立在学生自己的认识基础上的,教师可进行必要的引导,但决不能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学生的认识。

(3)要引发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情感,感情色彩会影响学生的情感、通过讨论引发出学生自己的真实情感,从而产生真切的审美体验。

例如,介绍画家毕加索,从他的生活经历和创作风格的转变逐一讲述:毕加索是个天才,从小就对图形和色彩有天赋。在别人学走路的时候,小毕就能画素描啦,而且水平很高,既可简单也可繁琐,随心所欲,收放自如。他生在一个特别适合画画的环境里面,老爸是个画师,能给他一定的引导。他画的画很特别:比如画肩膀的那一笔,他就觉得老师教的那个弧度一笔画下去简直是粗笨,可是大家却都那么画,他觉得西班牙简直没办法呆下去,前后左右全是些平庸乏味的人,决定去世界艺术中心——巴黎。到了巴黎以后,毕加索如鱼得水。他可以毫无顾忌地,穿最不搭配,颜色最浓烈,最不协调的衣服,而没有人会觉得这样的装束有什么怪异之处。他还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去画画,并且得到理解和赞赏。毕加索给人的感觉是永远不满足,永远否定自己,永远创新。

理论家和批评家们把毕加索三万多幅作品整理了一番,分成“蓝色时期”,“玫瑰红时期”;还有“立体主义时期”(也叫“黑色时期”),“古典时期”,“超现实主义时期”,等等。他作画时会忽然琢磨:一张画,描述的客观存在是静止的,瞬间的。为什么不能描绘出一个动态的过程呢?于是,他就决定创作这么一张前人没有画出来过的画,他要把西班牙斗牛的过程从头到尾描绘在一张画布上面(《斗牛士之死》)。毕加索始终如一地保持顽童的天性,以此抵抗人世间的文明和条条框框。毕加索认为:“除音乐需要特殊的秉赋之外,相对于其他艺术而言,所有儿童都是天才,只不过这些天才被成人的教育扼杀掉了。”原来艺术创新的不二法门,就是像儿童那样去看世界,去描述世界。

毕加索在画布上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按照他的方式重新组装的世界,奇特、混乱、怪异、颠覆传统,冲击着我们的视觉。通过毕加索,我们体验了别样的欢乐与幸福,迷茫与痛苦,冲动与挣扎。这是个我们从未见过的世界,这个世界,只属于毕加索。

体会到大师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氛围,学生们都被深深吸引了,既为他的画着迷,也为他传奇的绘画经历而惊叹。

4.小学美术教案:抽象雕塑 篇四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无论各种材料,经过巧妙的构思,能创造书抽象的雕塑。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组合原理,进行构思、创作立体雕塑作品。并尝试自己动手,进行雕塑创作。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废弃物进行再创造,美化环境。

教学重点:

认识抽象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各种材料进行抽象雕塑创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欣赏抽象雕塑

师问:看了这些形体,有什么特点吗?为什么?

生答:略

2.导入课题:《抽象雕塑》

二.发展阶段:

1.抽象的特点:几何形体

2、《抽象雕塑》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

欣赏雕塑作品等。

师问:请欣赏找一找它们有什么特点,艺术家是如何设计、构思抽象雕塑的?(学生讨论)

生答:略

师小结:想象空间很大

抽象雕塑基本结构。

由几何形体构成(人工创造的有三角形、正方形、矩形、圆等)

三.拓展阶段:

1.怎样运用各种几何形体组成立体雕塑作品(小组讨论)。

2、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废弃物--立体形的实物,展示并思考再创作。

3.制作步骤(教师示范)

四.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设计、制作一件抽象雕塑作品。

2.学生练习,

3.教师巡回辅导。

五.作品展示:

1.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2.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作品

3.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六.收拾和整理: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七.教学延伸与拓展:

思考:抽象雕塑作品可以运用在那些地方、环境中。观察、收集厦门市有那些抽象的城市雕塑作品。

小学美术教案:抽象雕塑2

课题:第三课 抽象雕塑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无论各种材料,经过巧妙的构思,能创造出抽象的雕塑。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组合原理,进行构思、创作立体雕塑作品。并尝试自己动手,进行雕塑创作。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废弃物进行再创造,美化环境。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抽象的基本特点。

2、学会运用各种材料进行抽象雕塑创作。

教具学具:各种线材、板材、块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欣赏抽象雕塑

师问:看了这些形体,有什么特点吗?为什么?

2、导入课题:《抽象雕塑》

二、发展阶段:

1、抽象的特点:几何形体

2、《抽象雕塑》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

欣赏雕塑作品等。

师问:请欣赏找一找它们有什么特点,艺术家是如何设计、构思抽象雕塑的?(学生讨论)

师:想象空间很大

抽象雕塑基本结构。

由几何形体构成(人工创造的有三角形、正方形、矩形、圆等)

三、拓展阶段:

1、怎样运用各种几何形体组成立体雕塑作品(小组讨论)。

2、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废弃物--立体形的实物,展示并思考再创作。

3、制作步骤(教师示范)

四、学生作业:

设计、制作一件抽象雕塑作品。

五、学生练习:

教师巡回辅导。

六、作品展示:

1、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2、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作品

3、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七、收拾和:

收拾并好自己的桌面。

八、教学延伸与拓展:

抽象雕塑作品可以运用在哪些地方、环境中。观察、收集我们的城市有哪些抽象的城市雕塑作品。

小学美术教案:抽象雕塑3

教材简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第3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但在造型过程中也包含学生的创意设计思维,所以我把这课定为“造型 表现 设计 应用”的学习领域。教材的要求是通过欣赏艺术家的抽象雕塑,了解其是如何设计与构思的,对“抽象”有一定认识后,再通过各种线材、板材和块材等,构思创作抽象雕塑。

学生分析:

本次研讨课是在外校借班上课,所以对学生不是很了解。根据本套实验教材,五年级的学生应该掌握了不少制作方法,比如橡皮泥的各种揉捏技巧、卡纸的插接方法等,但对一些KT板、铁丝、电话线和泡沫等平时少用的材料不一定了解他们的特性。通过课前的了解,学生大部分是寄宿的,所以制作类的美术课最常用的材料就是橡皮泥,因为只有橡皮泥最好准备。但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还是比较浓的,思维也比较活跃。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各种材料,经过巧妙的`构思,能创造出抽象的雕塑。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组合原理,进行构思、创作立体雕塑作品,尝试自己动手,进行雕塑创作,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废弃物进行再创造,美化环境。

教学重点:

了解抽象雕塑的基本特点和创作方式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各种材料进行抽象雕塑创作

教学准备:

教具——范例、课件、各种抽象雕塑的图片资料、工具篮(剪刀、刻刀、双面胶)、其它各种线材、板材、块材和垃圾桶

学具——各种线材(铁丝、废旧电线、竹签、吸管等)、板材(废旧纸板、扑克、圆卡、卡纸、KT板等)、块材(橡皮泥、泡沫、石头、纸盒等)

作业设计:

学生根据不同材料独自或合作完成雕塑设计制作;预计作业过程需要20分钟,当场完成70%。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开门见山,导入课题。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抽象雕塑》。那什么是抽象雕塑呢?老师这有两幅作品(出示两张雕塑的图片:《秦始皇兵马俑》和《思》),你们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开门见山,直入主题,可留下时间更深入地了解抽象雕塑。对比方式,直接切入本课的重点知识——抽象,让学生既直观又浅显易懂地认识了具象和抽象。)

生:第一张是非常真实地雕刻出秦始皇兵马俑的样子,眼睛、鼻子、嘴都很像;第二张作品看不出雕的是什么东西。

(由于对比明显,所以点一位同学回答就基本上道出了具象与抽象的区别。)

师:对,第一张再现了自然界的具体形象,我们把这种具象。而第二张没有再现,而是偏离或者完全抛弃了自然对象外观,我们把这一种称作为抽象。

(把学生的回答加以归纳小结概括,就很容易地解决了什么是抽象的问题。)

师:的确,这幅作品是作者与他的几个学生七手八脚地捏挤出来的。后来通过打磨上色,发现有点像一位少女低头沉思的样子,所以就取名为《思》。同学们,看来抽象雕塑作品是可以先有型再——(生:取名。)对,或者说先有型,再有意的。我想,这大概就是抽象雕塑的魅力之一吧!

(通过对《思》这幅作品创作过程的剖析,让学生了解到抽象雕塑不一定要有主题才能创作,可以先摆弄,然后根据造型来想象取题,甚至是无题。这其实也是对学生创作实践的一种指导。)

二、发展阶段

欣赏两张雕塑作品,进一步了解抽象雕塑的独特魅力。

1、出示《母亲河》的图片。

师:下面再来欣赏一幅作品,它会给带什么样的艺术感受?或者说,你认为这幅作品表达了一个什么样的主题?

生1:有点像火,一种燃烧的感觉。

师:嗯,红红的,像火,像在燃烧。

生2:像一个“6”字。

师:的确有点像。

生3:有种飘舞的感觉。

师:你发现像飘带一样向上飘舞,是吗?很好!

2、师小结:同学们,看来,一幅抽象雕塑作品,不同的人来欣赏是产生不同的感受和体验。我想,这可能就是抽象雕塑的魅力之二吧。我们来看看作者想要表达的又是什么主题:《母亲河》!两条舞动的飘带,又是两条流动的血脉,象征着我们生生不息的母亲河长江、黄河。同时,它还表达了另一种意思,就是告诫我们在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时,要保护我们的母亲河,让她永远飘舞在中华大地上。

(老师边分析解述边在黑板上画出《母亲河》雕塑作品的结构线条,帮助学生理解。)

3、出示第二幅抽象雕塑作品。师:下面请大家欣赏一幅教材上的作品——《腾飞》。这幅作品是如何表现“腾飞”这个主题的?作者运用了哪些造型要素?

生1:有点象鹰的两个翅膀!

生2:两旁的线条给人一种向上升腾的感觉。

师:远看一个“V”字型,近看像雄鹰展翅。方形的板块给人稳重、坚实之感,流畅的曲线给人向上升腾之意,中间点缀着一些小圆点,起到装饰作用,平添了几份活跃、跳动之感。用绘画的语言来说,他把点、线、面恰到好处地表达了腾飞之感。

4、欣赏了解同一个主题,却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创作,启发思维。

师:同学们,同样是“腾飞”的主题,不同的作者会运用不同的形体符号和组合方式来表现。大家看——我想,这应该就是抽象雕塑的魅力之三吧!

5、了解归纳艺术创作时所要运用的造型要素。

师:这就是说,艺术家在艺术创作时,有时不是再现自然界中的具体形象,而是用线、形、色彩等造型要素塑造美术作品。

(用课件突出:线、形、色彩)

师:也就是说,我们可利用各种线材、板材、块材等,经过巧妙的构思,创作出一件件抽象的雕塑。

(用课件突出:线材、板材、块材,老师边说边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各种材料——泡沫、废旧电线、衣架杆、一次性纸杯、海绵垫等,让学生马上明白这节课上所要利用的各种造型要素,同时也更加感性地认识各种材料所属类。)

5.美术课抽象画 篇五

高中美术新课程模块教学探究 广州第十一中学 高中美术新课程共分为 5 个内容系列和 9 个学习模块,即美术鉴赏、绘画与雕塑、设 计与工艺、书法与篆刻、现代媒体艺术系列。每一系列都具有鲜明的主题和相对完整的学习内容,并具有较强的探究性与灵活多样性。每一模块都以一个特定的主题为核心,学生在模 块课程中所获得的不再是一个孤立的美术知识点,而是在一种美术门类统摄之下的结构化的 知识框架。

一、美术鉴赏是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快捷方式 本课程“美术鉴赏”内容有中外传统的优秀美术作品,也有具有时代特色和文化内涵 的近现代美术作品以及实用性美术作品。通过欣赏和分析这些美术作品,能使学生初步感受 美、欣赏美、表现美,陶冶审美情操。尤其是现代主义系列中的抽象主义美术作品,能激活 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意识。由于一些教师本身对抽象艺术就有抵触心理,认为这类作品是故弄 玄虚,舞文弄墨,在教学中常一掠而过。其实只要我们细致分析这些作品,就会发现其值得 借鉴的东西很多。为此本人在《西方现代艺术》这一课上作了一些探索性的尝试。怎样让学生读懂抽象主义作品,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我先展示了蒙克的《呐喊》、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哭泣的女人》、康定斯基的《百老汇的爵士音乐》等,引导学生回 顾、分析上一课中表现主义作品的表现手法,因为那些作品虽然夸张、变形,但学生在视觉 上还能接受,基本能感受到画面气氛。通过对表现主义的认识理解,让学生逐步走进抽象艺 术世界,并消除对抽象艺术的抗拒心理。而这种抗拒心理主要来自视觉形象的含糊性和主题 内容的隐晦性。如康定斯基的《百老汇的爵士音乐》,只用了不同颜色的水平线与垂直线构 成画面,学生无法理解。我利用美术与音乐的通感让学生先欣赏一段爵士音乐,然后我交代 了爵士音乐的来历和形式特点,讲述了画家创作的时代背景和创作意图,让学生试图把音乐 中的旋律、节奏与绘画中的色彩对比、线条交错、点与面的结合联系起来加以想象,眼前是 否浮现出繁华的纽约百老汇街?学生开始领悟作品的艺术语言(点、线、面、色)的具体含 意了。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这些作品,今后能自己解读抽象艺术作品,培养艺术思维 方式,我让学生进行一次艺术创作的实践。先让学生欣赏一组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音乐,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乐》、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舒曼的《梦幻曲》、中国民间经 典音乐《春江花月夜》《梁祝》等。这些乐曲或让人抒情、欢心,或让人兴奋、感慨,或让 人伤感、烦躁。它们虽然没有视觉形象,但能通过旋律、节奏表现人的情绪,抒发各种感情,从而引起人们的共鸣。美术作品也同样可以用特有的艺术语言──点、线、面、形体、色彩 等基本元素来表达思想感情。我要求学生从所有欣赏的音乐中选一首感受最深刻的,用抽象 的绘画手法表现音乐中的情绪。结果学生很快就完成了,既痛快又有趣。我让学生把自己的 作业拿出来互相观摩,并去猜测和感受其它同学的画所表现的情绪和感情,结果百分之八十 的画面效果与表现的情绪都吻合。

二、绘画学习是走入美术鉴赏世界的敲门砖 “绘画美学思想”是高中美术鉴赏的突破口。绘画实践能帮助学生认识造型活动的基 本规律和过程,提高表现生活和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绘画实践,能促进学生对美术作品表 现形式的分析和理解,提高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6.认识抽象画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分辨具象及抽象的差异 2.欣赏、认识抽象化的创作原理 3.运用线条表现不同心情

4.认识及运用色彩表达内心感受 5.欣赏同学创作

学生经验 1.学生在前面的单元已学会色相环-色相、对比色、类似色的部份 2.在中年级水彩滚珠线条单元中已对线条的联想已经有基本的概念

教学流程(一)引起动机:大家来找碴(从委拉斯奎兹及毕加索的「侍女」作品中,找出相同与相异之处。)(二)发展活动:

一、抽象画飨宴

1.教师介绍抽象画家-康丁斯基、克利、蒙德里安的作品 2.引导孩子说出对画作的感受及构图方式 3.分辨抽象画及随手涂鸦作品的不同之处

二、线条的表情

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不同线条

2.引导学生对不同线条说出不同感受

三、线条情绪猜一猜

1.请孩子将八开图画纸折成四等分

2.引导孩子使用蜡笔将四种不同的心情(喜、怒、哀、乐)以四种不同的线条表现 3.请几位孩子上台将自己的心情线条展示给同学 并请同学试着猜出作者所表达的心情

四、颜色会说话

1.复习色相环,并说出正确的调色方式

2.引导孩子说出对色彩的感受,例如:开心、忧伤 3.将色彩填入刚才创作的情绪四格画中(三)创作活动 教学分析

本堂课学习重点:

1.比较委拉斯奎兹及毕加索的「侍女」让孩子分辨具象及抽象画的分别。2.欣赏抽象派艺术家-康丁斯基、蒙德里安、克利的作品。3.引导孩子以线条及颜色表达内心的感受。

4.藉由欣赏同学作品,提升孩子的艺术鉴赏能力及素养。评量方式 1.发表 2.实作

7.美术课抽象画 篇七

1 创造思维的定义

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创造性思维。从广义上讲, 创造思维就是思维主题突破思维习惯, 打破思维定式, 发现事物之间的新关系、新联系或新答案, 用以组织某种活动或解决某个问题的思维过程。它要求人们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 重新组合并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具有社会价值的思维成果。它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发展学生造型能力,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审美能力, 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施展。

2 创造思维在建筑美术基础教学的作用与意义

2.1 想像力的挖掘

众所周知建筑设计所需的创造力主要由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想象力和想象的物化能力构成。想象是通往创新的桥梁。通过想象知识会由一个点的发展为纵横双向的网, 创造出一个个新“生命”。因此在美术基础课学习中, 想象力的挖掘培养至关重要, 在课程设置上更应力求衔接性和有效性, 通过“想象”和“创造”的课程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及创造能力, 为未来建筑设计养成一个良好的思考习惯和坚实的表达能力。

2.2 建筑表现力的提高

建筑表现是设计师用来表达设计意图、传达设计理念的手段, 它既是设计思想的表达方式, 又是展开创造思维的有效工具。设计师在建筑表现过程中从乱线中整理、归纳出有组织、有层次的形体关系, 既提高了表现技巧, 也是训练创造思维的好方法, 为创新思维的培养创设了更多外部环境。

2.3 审美能力的培养

创造思维是开放的、自由性很强的思维方式, 它与同样自由性很强的审美活动密不可分。通过创造思维训练中对节奏与韵律、对称与平衡、对比与变化、调和与统一等内容的深度思考, 学生以逐渐形成一种有意识、有个性的独特的审美趣味,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创造思维在建筑美术教学中的表现方式和方法

3.1 素描基课程教学

在建筑学专业素描教学中, 应把造型训练作为重要的课题, 强调造型特征和结构规律。在课程设置上更应适当减少全因素素描的训练, 主要以结构分析素描和设计素描两个方面为主, 通过“想象”和“创造”的课程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及创造能力。

3.1.1 结构分析素描——形态认知训练

在结构分析素描教学过程中, 可打破了常规的基础与创作相脱节的训练模式, 将创造性思维贯穿到造型训练的全过程, 培养学生进行的抽象的造型形态分析和研究, 加强对物象的结构理解, 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会获取更广阔的视觉内容和联想。例如:素描造型训练中可以结合建筑学的专业知识, 把平面、立面和剖面的概念引入石膏几何写生中, 让学生很直白的明确设计就是可以凭借透视的三维空间进行多元化的形象思维创造, 在图形上作分割、叠加、组合与削减, 完成设计构思阶段的草图以及快速表现效果。或以植物、动物等自然物象为研究和观察基点, 研究其造型的特征, 把动物的形态美感和将来的建筑造型设计联系到一起, 拓展学生造型想象力, 使建筑设计将来有更丰富的造型艺术方面的参考。

3.1.2 设计素描——主观表现训练

设计素描的教学中对物象的理性把握, 注重对象结构关系与形态分析, 强调将现实物象进行二次形态加工。这一从具象到抽象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与建筑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意识不谋而合。也使学生处于理性的研究心态, 需要学生充分调动想象与联想能力理性地建构。由具象到抽象的转换是形象再生长的过程里的创造实践, 让学生构建立体灵活的造型思维。例如:在野外风景写生创作时, 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 改变以往用线条的描绘方式, 运用面与空间大胆的概括、构图、重心组合画面, 使空间的构图更富有艺术个性, 充分发挥自己的独创性。或从身边入手, 将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和物品通过分解、重组、夸张、扭曲、变形、拟人、联想、理想化等方式进行重新表现, 组合成一个具有丰富形式意味的新元素, 从而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

3.2 色彩基课程教学

色彩造型能力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 为快速提高建筑设计构思中的色彩用, 在实践教学中应侧重培养学生对色彩功能和作用的运用, 着重研究客观物象在画面中的形、色的主观处理及形式构成方法, 研究色相、明度、纯度间的对比调和规律。

3.2.1 植物色彩——色彩调和与造型概括训练

植物色彩写生创作通过对自然植物的观察, 把自然色彩的丰富层次加以归类和比较, 训练学生运用色彩表达自然的能力, 锻炼使用色彩的技巧, 实践色彩调和方式, 比较自然色彩之间的差别, 改变原有的自然色彩概念化的认知习惯。例如:在植物写生创作时, 可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色彩归纳总结出色谱, 将色谱按比例面积移入一幅自己设计的图形中, 使图形的色调效果相同于彩色图片。通过这一综合性练习, 使初学者对色彩的不同表达手段的认识、分析、理解、体验达到融会贯通, 运用时自如灵活, 从而扩大色彩的视野, 积累色彩的修养, 启迪色彩的创造能力。

3.2.2、音乐色彩——主观色彩表情表达训练

所谓直觉色彩练习, 就是没有特意地追求色彩的理性分析和色彩之间的对比节奏, 以色彩给人最初的视觉印象为导向, 以创建新色相为目标, 将色彩任意调和, 按照自己的喜爱和偏好做新色彩制作。通过音乐色彩创作练习, 使初学者认识到通过不同感觉器官得到不同性质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 认识抽象与具象的相对性, 学会掌握色彩之间的微差关系, 为今后建筑设计中更准确的色彩表达打下坚实基础。同时, 学生可通过此项练习自主的制造和了解新生成的“色”及“色变化”的规律, 更多地进行主观处理, 需要学生大胆地发挥色彩的想象力和感染力, 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 结语

建筑学专业与美术息息相关, 良好的艺术修养对于建筑学专业的学生至关重要, 美术史一个优秀建筑设计师必要的专业技能。而建筑创新能力的培养又是建筑教育的重要内容。创新是建筑创作活动的核心, 建筑创作能力是建筑师创造力的具体表现。因此我国的建筑设计基础教学要围绕着艺术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途经, 激发学生把理性分析和感性认知相结合, 把培养学生感性思维和提高设计能力作为建筑基础教学的目标。

摘要:本文从建筑美术课程改革出发, 提出了建筑美术基础教学应重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通过分析创造思维在建筑美术基础教学中的作用与意义, 针对我国建筑学专业美术教学的现状, 对创造思维在建筑美术教学中的表现方式和方法给出了几点尝试。

关键词:建筑美术,创造性思维,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刘坚, 刘新华.建筑美术课教学改革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教学试验[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9) .

[2]孙曦.具有创意破坏性技术的建筑设计[J].中外建筑, 2011, (12) .

8.美术课抽象画 篇八

抽象,无疑是最近大热的艺术现象,不管是学术还是市场研究,中国当代艺术万千目光正聚集在当代抽象艺术与艺术家身上。但在策展人彭锋看来,在20世纪潮起潮落的艺术界,没有哪一种风格像抽象这样难以捉摸。“它有可能意味深长,也有可能毫无意义;有可能千金难求,也有可能一钱不值;有可能被奉为神明,也有可能被当作粪土。”抽象是如此让人纠结,令人难以释怀,以至于各种艺术潮流纷纷退去之后,它依然让人难舍难分。那么在这次缤纷当代美术馆开馆展中讨论抽象的时候,我们又在讨论什么呢?我们采访了展览的策展人彭锋,请他给我们解读抽象与意境的深层含义。

Q:艺术财经 A:彭锋

Q:这个展览主题是抽象,你在展览中主要是讨论了中国抽象的哪个方面?

A:我还是想借此展览梳理中国当代抽象的起源和分支。我有一个观点,就是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没有纯抽象。1981年,中国美术馆做了一个波士顿博物馆的展览,特别有意思,有十几幅是美国抽象画。几乎同时,在北京开幕的第二届全国青年油画展,给获奖艺术家开了个培训班,波士顿美术馆馆长给他们上课,带了很多幻灯片讲现代艺术的运动,好多人这时候才知道什么是纯粹西方现代意义上的抽象,而不是一些抽象的元素。知道西方人不是因为画具象不好才画抽象的。周长江、余友涵,是比较早的。余友涵经常是抽象和政治波普一起画,这种批判意识就是对主导的现实主义风格的不合作,相似的还有李山。中国抽象艺术发展有两个源头,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诉求,一种比较接近美院系统,另一种就是带有批判性。

Q:展览也会讨论关于中国抽象的独特性吗?

A:对,虽然中国当代抽象起源是学习西方,但中国人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理解。比如西方人极简主义,到最终就是空无一物,但中国人对空的理解不一样。我把它解释为空间意义上的空和时间意义上的空之间的差别。中国当代抽象有一种不断重复的创作,就像和尚念经。栗宪庭曾经做了一个展览“念珠与笔触”,找到路青、张羽等等,像打坐一样的创作,后来这也就形成了中国抽象的潮流——绘画的时间性。但这个方法有一个危险,在于会对人精神和心理造成很大束缚和摧残,容易走极端。艺术还是要解放。

Q:那么你又怎么归纳在这个展览中的作品共同的性质呢?

A:中国文化里面充满了诗意,而且它是有一定图象性的,本身文字在一起时,就会产生这种画面感。中国最早相对来说比较单纯的抽象,都是从诗意上去突破,赵无极、朱德群、王怀庆,跟文化发生关联之后,中国艺术家的抽象取得了突破。

这个展览有个艺术家李向民,他做的作品我觉得特别精采:把农民用来交公粮的博补丁摞补丁的袋子拿来,拼到画布上去,看上去十分抽象,又具有深刻的文化含量。很诗意、也很辛酸史,还有江大海、马可鲁也与此接近。强调时间性的抽象,有周洋明,他的抽象艺术很具有书写性。张方白,画了一条8米的线,很震撼的,带有很强的水墨书法的痕迹。还有王璜生的水墨抽象,都是带有中国文化痕迹的抽象。

还有一种纯粹形式感觉的抽象,比如孟禄丁,他直接告诉我们,不要考虑玄学,我的抽象就是纯粹视觉,我把这个叫做全球化时代的新抽象。谭平,则是在视觉角度追求个人经验。尽管作品中的媒介和手段都非常当代和西方,但是它们却在整体上体现出明显的中国美学气质。

总结一下,就是参加本次展出的艺术家,都长期致力于抽象艺术的探索,并且都经历过中西方艺术的双重洗礼。中国美学气质与中国文化符号不同,也不限于某些特别的媒介。在绘画、雕塑和影像装置作品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对意境的追求。

宗白华曾经感叹,早年留学欧美的学人最终却发现中国文化独具魅力。今天的中国艺术家也一样,在绕道西方之后却为中国美学所吸引。但是,他们没有停留在意象的玩味,而是继续在抽象领域探索。在摆脱西方抽象艺术的影响之后,中国艺术家创造出来的抽象具有明显的文化印迹。尽管他们并不是按照某种美学理论来创作,但是他们身上的文化基因让他们近乎本能地呈现出自己的文化身份,从而与在困境中挣扎的西方抽象非常不同。

Q:那么你作为策展人,希望这个展览能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A:中国美学可以滋养抽象。只要我们突破意象的局限,从象内进入象外,就由意象进入了抽象。就像中国美学中的意境与意象的区别那样,由毫厘之差,导致千里之别。意境不是意象,而是对意象的超越与提升,中国古典美学中有“境生于象外”、“象外之象”等说法。“象外”是对“象”的超越,是对“象”的进一步抽象。这种抽象不是西方式的“提纯”,而是中国式的“散开”、“氤氲”和“弥漫”。我希望这次展览中能比较全面的展示中国艺术家的抽象探索,将中国美学中被人遗忘的意境理论,尤其是这种理论所蕴含的抽象维度,重新昭示出来。

抽象与意境——缤纷当代美术馆开馆首展

2015年5月30日-2015年6月30日

北京市朝阳区国家文创产业园奥林匹克后街湖景东路7号3幢

Tips:关于缤纷当代美术馆

“ARS SPACE|缤纷当代美术馆”位于鸟巢附近的国家美术馆后街,占地面积2,000平米。定位于中国当代艺术与当代设计的非营利性美术馆机构。领域侧重研究中国当代艺术与当代设计的现状,梳理中国当代艺术与当代设计的学术脉络,建立中国自己标准的当代艺术与当代设计文献性档案。希冀成为中国当代艺术与设计的国际化交流平台,与国际重要美术馆性质机构达成授权性品牌合作。通过最具学术性的展览展示活动以及文献出版、论坛沙龙、公益教育、艺术衍生等美术馆的核心内容,逐步建立的当代艺术与设计的话语权,期冀对未来这一领域的艺术发展起到推动和引导的作用。

9.认识抽象画教学设计 篇九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五年级第4课《学画抽象画》。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作为人类三种主要艺术类型之一,抽象艺术也是人类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只不过它使用的是纯粹的艺术语言,抽象艺术有冷抽象和热抽象两种类型之分,了解抽象艺术的特点及其独特的艺术美的表现,进而能够创作抽象艺术作品。

[教学目标]

对抽象艺术有更深入、具体的认识,通过欣赏抽象艺术作品了解和认识抽象艺术的两种基本形态(冷抽象和热抽象),美术走向抽象的简单过程及抽象艺术的语言和艺术上的美的表现。

[教学重点]

学会从美术语言、画面组织、画家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和理解抽象画组品,并能够美术术语表达对抽象画的感受与理解。运用喜欢的方式用适当的方法创作抽象画。

[教学难点]

如何结合原有的美术语言的知识来理解认识抽象艺术的概念。

二、[教学方法] 展示法,讲练结合法,探究讨论法

三、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并巧妙导出本课。

四、[教学过程]

新授过程:

导入:首先同学们来看两组图片,第一幅是现实生活中具体存在的,真实的再现现实,即具象艺术。另两幅在你们的生活中存在这样的物体吗?学生回答:“不存在”。我们称这种没有现实形象的可辨性的作品为抽象艺术作品。怎样去欣赏抽象艺术作品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抽象艺术,去体会其独特的艺术美。

教师总结:抽象艺术和具象艺术、意象艺术不同的是,它不直接表现任何现实中的可视物,但不能因此说它与现实就没有任何关系。

展示:《百老汇的爵士乐》《春如线》

问题思考探讨:

同学们分两组讨论,谈谈自己对这两幅作品的感受。

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

学生活动:分别请一位同学回答问题,然后找同组同学作补充。

教师活动:老师总结后引出:抽象艺术的含义

(一)抽象艺术及其两种形态(冷抽象,热抽象)

1、抽象艺术的含义?

在20世纪初才开始逐步形成的一种用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和语言手段进行独立创作的美术类型。

2、冷抽象、热抽象艺术的代表艺术家及观点。

冷抽象含义: 代表人物:蒙德里安。

热抽象含义: 代表人物:康定斯基。

作品赏析 《百老汇的爵士乐》。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先鉴赏纽约百老汇夜景的照片,然后一边听爵士乐(爵士乐:《蓝色狂想曲》),一边欣赏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的爵士乐》。

教师活动:老师介绍:

1、爵士音乐;

2、蒙德里安生平简介;

3、蒙德里安对百老汇城市面貌的感受及对爵士音乐的感受。

问题思考与探讨:

学生活动:同学们分组讨论后回答问题:

1.这幅作品使用的语言有哪些?不同的颜色块让你联想起什么?横竖交错的线条让你想起什么

教师活动:老师补充总结

欣赏提示

1.画面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2.画面纵横交错的线条和色块让你联想到什么?

3.怎样表现音乐的旋律和美感?(从点、线、面、色彩等方面进行分析)欣赏:吴冠中的《春如线》

创设情景请同学们思考:具象艺术能够如实的再现客观世界,而抽象艺术却完全排除现实形象的可辨性

(三)抽象艺术的特点:

什么是抽象画?

抽象画是一种重要的现代艺术形式。这种绘画忽略生活中具体、真实的形象和内容,用几何形体的组合或抽象的色彩和线条表现画面,更注重表达画家的个人情感和审美。

艺术特点: 抽象艺术独特的艺术美包括:A形式与色彩;B构图与笔触; C材料与肌理;D空间与透视;E光影与运动。

1.以点、线、面、色彩等美术语言表现。2.注重表达情感和审美。3.表现的内容更自由、更广阔。4.充满创新和变化。艺术实践

请围绕“秋之韵律”这一主题,用滴、洒、甩、吹等方法完成一幅由点、线、面组成的变化丰富的抽象作品

评一评:

1、哪一个画面带给你美感?为什么?

2、谁的点、线、面安排得恰当?

3、谁的画面抽象语言丰富?

让学生自己来欣赏作品,判断作品的艺术美的表现。

拓展:抽象艺术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

抽象绘画深深影响了我们现代生活的各个角落。

反思

本课是一个新的内容,新的尝试,抽象画是一种比较自由的绘画类型,对于同学们来说也是比较有趣的,随意,自由,更能体会到绘画的快乐,对色彩的要求会比较高,但对同学们来说更注重的是绘画的过程及体会到的快乐。

抽象画让教学灵活,它有很多含义,虽然它没有现成的套路去教学。但我认为正是这样,才更能够充分体现教学灵活性,让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去设计,挑选适合学生现阶段的理解的观点去进行教学。例如本节课中我挑选了创作观点一:“抽象画主张异想天开,强调我作主的意识,即画布是我的,怎么画我说了算”,鼓励学生创作的主观能动性。抽象画还可以引发更多的联想,它不要求具体的造型,画者能超越规范,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大胆的想象。基础教育中的美术不是培养人人变成艺术大师为目的,而是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抽象画也能够有效地做到这一点,因此,抽象画课程的探索值得我们教师去尝试

10.美术课抽象画 篇十

通过多次的和甲方的沟通,严格的按照甲方以及设计师的要求。通过油画 国画 素描 摄影等多手段艺术语言来营造咖啡厅的“福”文化的宁谧的文化氛围。所有的作品均按照咖啡厅格调要求来完成的。

参考艺术家 赵无极 林风眠 濮列平

濮列平,男,著名艺术家,艺术活动家。现任《中国现代书法》杂志编委,中国现代书法学会副会长,成都巡遥汉字艺术馆长,北京大学资源美术学院汉字艺术系主任。2002年,与艺术家古干先生共同提出汉字艺术概念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推动。在汉字艺术架上艺术语言的多向性上做出了从观念到艺术实践的探索成果,是近十年中国现代书法艺术运动及汉字艺术多项重大活动的发起者和组 织者,在汉字向多种空间推动做出了贡献。

主编有《中国现代派书法赏析》一书,撰写《中国现代书法到汉字艺术简史》。策划组织1999年成都巴蜀点兵现代书法回顾展,2005年中国世纪坛首届汉字艺术大展。有多部个人画册出版,作品被英国大英博物馆等多家美术馆、博物馆收藏。

部分艺术经历:

1992年,《现代书法》创刊号出版发行,任编委之一。

1993年,《中国现代书法赏析》一书出版,编者为濮列平、楚桑和唐宋元。

1987年开始从事现代书法创作。

1993年,主编第一本专门介绍现代书法的书籍《中国现代派书法赏析》。

1994—1997年在北京创办了首家专门展示现代书法作品的画廊“颂风轩画廊”。中央电视台美术星空曾拍摄专题片介绍颂风轩画廊。

1998年,参加“高邮中国现代书法发展战略研讨会”,参与组建“中国现代书法学会”并担任学会副会长

1999年,策划组织《巴蜀点兵》——二十世纪末中国现代书法回顾展。

1999年,作品《战争与和平》被英国大英博物馆收藏。

2001年,濮列平的作品被大英博物馆收藏,2001年参加第一届成才双年展。

2002年,参加英国大英博物馆“惊人之笔——中国现代书法艺术展”。

2002年,与古干先生共同提出“中国汉字艺术”概念。

提出汉字艺术概念以后探索汉字的平面空间与色彩的关系。

2003年,建立中国首家汉字艺术网站。

2003年,与美国著名萨克斯演奏家詹姆斯合作“音乐与视觉抽象的相互转化”的课题探索。出版画册《农夫与耕耘》,探索汉字在多层次极限书写状态下的

平面形式。

2004年 出版画册《升降与摆荡》,探索将自我生命的审美节奏与汉字书写有机融进中国传统水墨的起伏空间当中。

创作首张汉字艺术壁画《金铸诚信》,创作壁画《林野之恋》。

目前,濮列平仍在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及展事,并以卜居署名发表数十篇艺术评论。

无极(法文名 Zao wou-ki)是蜚声当代世界艺坛的杰出画家。他的绘画,运用富于表现力的西方技巧,抒发飘逸玄远的东方心性,在抽象表现主义浪潮中独树一帜。

赵无极(法文名 Zao wou-ki)1921年生于中国北京。天资聪颖,酷爱文学和历史。十四岁进入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学习绘画。在六年的学校生涯中,他对学院式教育不感兴趣,努力捕捉构图的“理”与“力”,以自己的方式开始创作油画。1941年赵无极在重庆首次举办个人画展,画作风格深受马蒂斯和毕加索的影响。翌年,他在重庆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组织了林风眠、关良受、丁衍庸、李仲生、倪贻德和自己的六人展。展出受到知识分子和年轻艺术家们的热烈欢迎。1948年赵无极远赴巴黎,开始了一条崭新的艺术探索之路。在随后的几年内,他周游欧美等国。这一时期的绘画深受保罗克利绘画的影响。受中间艺术影响的克利倡导“艺术不是为再现可见事物,而是要变不可见为可见”,在更高的层次上向赵无极所熟悉的重“神似”、讲“意境”的中国美学思想靠近。赵无极在欧洲重新发现了“中国”。50年代的巴黎是抽象艺术活跃的时期,到巴黎不久的赵无极转向抽象探索,画作脱离叙事性因素,借助抽象符号表现物象之外纯粹的象征意义。赵无极的画风发生重要转天,这一阶段的代表作是:《风》(1954年)、《淹没的城市》(1955年)、《河流》与《沼泽》(1956年)、《大地本无形》(1957年)和《我们俩》(1957年)

1957年,赵无极在美国之行中接触到那里的抽象绘画,颇受震动。于是,他放弃象形文字式的符号象征,而转向更加直接表述精神、宣泄情感的表达方式他用大笔自由涂抹。在扑朔迷离的色彩光线和复杂多变的空间结构中或抒发感受,或描绘幻象。1959年后他的作品以创作日期命名,为的是让观众不受任何画面以外因素影响而直接体验绘画意境。赵无极形成自己成熟而独特的风格。50年代后由赵无极的创作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早期。作品多以黑、褐等暗色为基调,笔触激烈,充满力度,画面极富运动感,七十年代中期以后,赵无极绘画进入另一阶段,其油画技巧日臻娴熟,色彩变得艳丽明亮,画面更侧重对空间和光线的追求,蕴含天地水火等种种大自然的要素,更具有风景的意味,气氛越来越平静。进入九十年代,赵无极的绘画更是炉火纯青,一方面,更显物象影响,如《90年10月25日》具月光水波之象,《96年2月6日》呈岗峦林木之形;另一方面,却又化入象外之象,进一步体现中国哲学所特有的天人合一,虚静忘我的精神境界。

赵无极在欧洲重新发现了中国哲学所特有的天人合一,虚静忘我的精神意境,作了一个似乎西方式的诠释。建筑大师贝聿铭在赵无极画展的前言中写道:“我觉得他的油画和石版画十分迷人,使我同时想起克利绘画的神秘和倪赞山水的简练,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赵无极是欧洲画坛当今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

自1955年至1972年,赵无极试图以透明和抽象的淡彩、光色的嬗变来营造中国式的虚幻意象确,法国艺术评论家达尼埃尔·马歇索称之为反射着“光外之光”的阶段,如珍珠般的水流,似茜红色的的喷泉,象金色的绒毛,还有黑影和烟云,在画上浮现和涌动。画面色彩以黑、褐的冷色调为主,笔触跳跃,作品让人感受到的是画家难以平静的情感骚动,哀怨、悲怆„„

特别是1972年前的数年间,赵无极的作品大多灰暗悠远。这个阶段他的妻子陈美琴生病,他几乎整天陪伴在妻子的病榻边。他的老同学闵希文说,陈美琴是他最心爱的妻子,她是位雕塑家,是赵无极于第一任妻子去逝后在香港结识的。他和陈美琴生活的时间里,正是他的绘画发生激剧变化的时期。1957年他在美国接触的另一种形式的抽象画给他震动颇大,于是他放弃了克利符号式的抽象主义,进而转向直抒胸臆、宣泄精神的表达方式。1970年他的妻子生病,他便少有心情画大幅油画,而是重新拾起国画笔,在宣纸上画起水墨画,评论家称这个时期的画是“令人心碎的绘画”。

1975年后,赵无极的油画进入到新的阶段,追求诗的韵味和意境,用另一种方式表现大自然。他的画幅越画越大,油画技巧越来越酣畅淋漓,色彩越来越艳丽明亮,中国画的环式构图也越来越多。画面如水,如火,如天,如地,扑朔迷离,却又静谧祥和,如入道家的天人合一,超脱忘我的精神境界,这些作品更具风景的意味,画面情致更像泼墨山水,但它仍然是油画。与其说这一阶段作品发生变化是因为他第三任妻子弗朗索瓦兹的到来,倒不如说是赵无极长年的训练和探索使他的作品达到炉火纯青、如入化境。

1998年,当你步入上海博物馆三个特别展厅浏览他的105件油画作品时,你会从中很容易发现这两个阶段。但是,在你面对这些大幅油画时,你会马上被那些违背直觉世界,甚至在你的记忆中都无法搜寻到的画面形象,而感到无所适从。然而,你却又会被那些巨大笔触造就的雄浑壮观、绚丽多彩的空间震惊。

国人习惯于侈谈“意境”,“意象”正是赵无极要去呈现的东西,只是他没有采用国画,而是运用西画的表现手段去书写。与诗歌同时诞生,却又不能用词汇说尽那一部分意境;国画中画笔不必画到,却又让人无限想像的那一块留白中“无”的境界,正是赵无极要去证明的存在。他运用他特有的造型手段超越人类信息网上现行的有效信息、创造节奏和色彩,使其进入新的绘画语言系统,进入诗歌所不能达到的形而上意识的深处,达到人类直觉的极点,无定、无名、无语,让欣赏者去放飞想像。这个时候你所感觉到的便开始接近赵无极想要告诉你的“现实”。这时候,你才会理解赵无极所说的“我以为所有画家的创作对于其自身来说都是写实的,他们的创作对别人来说都是抽象的”这一句话的含义了。

郁风说,我们是自古以来有着欣赏大理石纹理变幻之美的习惯的人民,所以也不难欣赏赵无极的抒情抽象画。他还例举了一位北京香山饭店服务员谈论赵无极为他们饭店画的两幅巨幅水墨壁画的一段话:“乍一看,看不懂,但每天走过来走过去地看,越看越有个琢磨头儿,越看越有味。”正如古人所说,欲知其妙,初观莫测,久视弥珍。

上一篇:幼儿园家长新年发言稿与幼儿园家长讲座提纲下一篇:县卫生局2011年度卫生应急工作评估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