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钟表复习课说课稿

2024-06-29

认识钟表复习课说课稿(精选8篇)

1.认识钟表复习课说课稿 篇一

分数乘法整理和复习说课稿

擂鼓镇小学汤盼

一、说教材:

本节课作为分数乘法的一个基础知识的整理和复习。复习的内容包括: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法则,简便运算以及倒数的相关知识。教学内容是整理和复习的第1、2、3、4、6题,练习六的第1—4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灵活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掌握运算定律在简便运算中的应用,另外巩固倒数的概念,能熟练求出一个数的倒数。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语言综合表达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四、说教学环节:

1、让学生分小组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整体回顾,然后让学生回报整理的结果。

2、复习分数乘法的意义:

在本节课里,我先出示了四个算式,让学生给它们进行分类,并说出为什么这样分。让学生分类后,在说出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这里目的是强调让学生要根据第二个因数进行分类分类,然后让学生用文字总结出分数乘法的意义即:一个数乘整数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乘分数表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3、复习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在学生正确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之后,我就刚才的几道算式,让学生说出他们的计算方法,最后让学生小结:分数乘法都是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4、复习分数乘法灵活应用。

(1)复习乘、加,乘、减,以及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在复习这部分知识时我先引导学生复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然后强调要根据算式的特点,能简便运算的要进行简便运算,这是就顺势引导复习分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最后结合课本练习题进行练习。并请几名学生上台演板。

(2)复习倒数的概念,在复习这部分知识时,我先让学生口头表达倒数意义及求倒数的方法。在讲完倒数的特点以后,要让学生清楚0没有倒数,1的倒数是它本身,紧接着,我就课本整理和复习的第6题让学生口答完成。

5、巩固练习:

课本练习七5、6题

四、总结与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整理,你对同学们有什么温馨提示?你还有什么疑问?

2.《认识钟表》说课稿 篇二

(一)说教学内容:

《认识钟表》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中的内容。本节课内容是学习“时间的计算”以及“24时计时法”等课程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学生能否牢固掌握本节课的内容非常关键。

(二)学生情况简析

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会了认读整时和半时。同时在生活中,学生已积累了大量的生活体验和实际的认知经验。因此,我准备采用多媒体课件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的方式,利用多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互教互助,让每个学生都真正的“动”起来。

(三)说教法

本节课采用的教法有观察发现法、讨论法、实际操作法、合作学习法等。

(四)教学整体的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内容多而零乱,我准备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寓教于乐。一方面让会认读钟表的学生保持极高的学习兴致,能把自己的经验具体地表达出来,使之成为自己的知识语言;另一方面也让还不会看钟面的学生能在愉快、和谐、自主的环境中主动接受知识。本节课的练习部分是本着“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应用于生活”这一原则而设计的。

二、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初步体会“时”、“分”的实际意义,掌握1时=60分;认识用“×:××”表示的时刻,会读写钟面上的时刻。

(二)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学习的精神。

(三)情感目标:教育学生珍惜时间,能合理地利用时间。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三、说教学重点及难点

(一)教学重点:能正确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

(二)教学难点:正确读出钟面上接近整点的时刻。

(三)难点的突破:针对“能正确读出钟面上接近整点的时刻”这一难点,我准备采用生动可爱的动画形象来引发学生的兴趣。置学生于积极的观察、分析和小组辩论活动之中。这样,不仅能激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还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四、说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唤起学生已有知识经验

1、整时时刻的认读

2、用看图说话的方式,以引导学生说明“一位小学生的作息时间”来导入课题,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交流、辩识、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了解有关钟面的基础知识。

首先,在教学中,我利用钟面模型的课件以及学生手中的实物,让学生仔细观察,解决教师提出的几个问题。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使得学生在解决问题中逐步建立起“我能行”、“我真的很棒”的信念。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独立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其次,让学生认识1分钟,并通过“数一数自己的脉搏在一分钟里能跳动多少次”活动来体验一分钟的长短、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然后,交代1小时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得出时、分之间的进率关系(1时=60分)。从而为以后的时间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2、合作学习如何看钟面

利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演示在9:00时刻的基础上表针走到9:05的过程,让学生目睹“分针走过9时整后,又继续走了5小格,这就是9时零5分。再依次出现6时10分、7时30分让学生认读。

在这部分内容中,“正确读出钟面上接近整点的时刻”是本课难点所在,针对这一难点,我利用两个可爱的小动物争论的场面,引导学生进入小组辩论活动。让学生在观察中比较、在交流中发现,在操作中提高,总结规律、突破难点。而且使学生警惕自己在以后的练习中“千万别做那只小笨猪!”

解决这一难点后,大量的认读巩固也至关重要。在这一环节,我利用多媒体课件中可以调动的钟表及学生手中的实物,继续采取学生互动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生生互考、互练,将以往的“学数学”转变为“做数学”,让全体学生都有交流的空间。达到能熟练认读钟表和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目的。

(三)巩固、应用知识。将数学还原回生活,使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升华。

整个练习部分以闯关形式出现,极具挑战性的题目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第一关:“把显示相同时间的电子钟和闹钟用线连起来”的问题设计,意在巩固刚刚学过的内容。

第二和第三关:“找出分针和时针”的问题设计,目的是使学生对新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第四关:“选择合适的时间再用线连起来”的问题设计,为的是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认识钟表说课稿 篇三

教育科学学院

08小数

张金玲

2008734128 说课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第91、92页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思想五个方面做介绍:

一、说教材

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认识钟表”这一内容是学生在日常生活对钟表多少有些认识的饿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钟表面,会看钟表上的整时数,能判断大约几时。从小建立时间观念,养成有规律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行为习惯,为以后继续教学时、分、秒得有关知识奠定基础。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特点,结合低年级的实际规律,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

(2)结合生活经验,会看、会写钟表和电子表上正式的时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3)通过拨表、观察等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在这些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2、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

教学难点是: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

二、说教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钟表舞和多种游戏,让学生在游戏和活动中学习。同时我还让孩子们通过谈钟合作交流发现钟面的结构,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说学法:

这节课的学法是教学设计的亮点,我抛弃了传统的满堂灌、老师说,学生听的教学方法,而是以学生为本,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本节课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及交流等活动,学生初步具备了探究能力,学生以同桌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四、说教学流程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准点,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我安排了四个环节:活动导入、激发兴趣--独立观察,认识钟面--情境导入,认识时刻--练习游戏、巩固知识。

(一)活动导入,激发兴趣

1、通过动作、声音、画面揭示课题。(1)全班起立,跟着音乐律动“钟表舞”。(2)(播放钟面的“滴答”声)

师:听!这是谁的声音?

师:看,老师今天还带来了哪些客人?

(课件展示各种各样的钟表面)你们喜欢它们吗?为什么呀?

师小结:钟表不仅外形漂亮,而且还能帮助我们掌握时间!钟表在生活中作用可大了。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我主要抓住学生年龄特征。把动画引入作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

(二)独立观察,认识钟面

1、组织学生独立观察学具钟,合作、交流、探讨初步认识钟面(课件出示钟面)(1)引导学生独立观察:仔细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2)小组讨论:把你看到的跟组内的小朋友说一说。(3)指名汇报:谁愿意把自己看到的跟大家说一说。

2、进一步认识钟面

(1)学生跟着课件数12个数字。(2)介绍时针和分针 ①教师介绍。

②指名学生上台跟大家描述时针和分针 ③同桌之间互相指一指,说一说。

【设计意图】“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尊重儿童文化,发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这是新课程倡导的理念,也是设计这一环节的指导思想,从回忆感知数学中的钟表面,这个环节从直观形象到抽象,帮助学生在厚实的感性经验的支撑下深刻地建立起钟面的直观模型,切合儿童思维特点,又一次蕴含了“数学从生活中来”的大数学观。

(三)情境导入,认识时刻

师:认识了钟表这个朋友,就让它带着我们一起去看看“乐乐的一天吧!”看她是怎样安排自己一天的生活的!

1、观看“乐乐的一天”的录像

2、初步认识时刻。

出示起床图、上课图、做操图、吃饭图。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步主要为了让学生体验到知识建构过程,体现“做”数学的探索式学习方式,我主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放手让学生应用生活经验初步认识钟面。

3、拨时刻、找规律。(1)学生教老师拨钟(2)请学生拨钟展示。

师:(指名上台)你是怎样拨的?带着大家一起拨,好吗?(3)学生独立拨钟,边拨边说给同桌听听。

(4)你们拨这几个时刻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相同的地方?(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4、巩固时刻的认识方法。

(出示看动画片的画面,睡觉图,学生说时刻、并说说是怎样认的。

5、教学写法。(1)学生观察

师说:除了这样的钟,乐乐家里还有一块电子表,想看看吗?(播放录相)(出示课件)师说:电子表是怎样表示7时的呢?(2)教师示范写法

(3)学生尝试写时刻,指名板书,集体反馈

【设计意图】数学不仅具有工具性价值,而且具有过程和价值,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经历”、“体验”、“探索”、学到知识,形成技能,同时使各种能力得到发展。设计这一环节时我为了让学生主动发现整时时刻的分针和时针的位置关系,我放弃了仅让学生直接去观察钟面时针分针的位置关系,这种较为轻松的教法,而是让学生在初步认识了整时时刻后,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通过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活动(学生提出要求,教师在钟面上拨出整时7),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活动。学生独立动手拨以及说说拨拨等一系列积极的操作过程中,让学生发现“整点时分针都指着12”的规律,然后在进一步观察后轻松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四)、练习游戏,巩固知识

1、找朋友(练习十六第一题)

(课件出示4个钟面和四个时刻)让学生通过观察找到了好朋友

2、拨钟面

(1)出示1:00,11时,学生拨钟。(2)师说时刻,学生拨12时。

(3)拨一天最喜欢的时刻,给小伙伴认识。

3、游戏--开火车(1)(课件展示火车站情境图,出示5时的钟面),现在是几时?再过1小时是几时? 学生拿着车票排队作“开火车”的游戏。

(2)师问拿着8:00火车票的学生:你怎么没上车?还差几个小时就是8时?

【设计意图】刚入学的一年小朋友,自我约束能力差,老师如果引导不当,他们会产生厌倦情绪。因此,课堂上我把教学寓于游戏中,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快乐的事情。本节课的“钟表舞”,让学生在蹦蹦跳跳中体会到钟表的形体动作,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在“开火车”的游戏中,学生可能学习情绪高涨,老师穿插的“再过一个小时是几时”,“还差几个小时是8时”等几个问题,既巩固了认识时刻的知识要点,还体现了知识的应用价值。

4、教育故事。

(出示画面:一个学生在睡觉,一个学生在赶路)最后一列火车都开走了!可是小华,小刚还没上车,这是怎么回事呢?你们想对他们说什么呢?

师:是呀!时间是多么宝贵呀!我们一定要遵守时间,珍惜时间!(《时间是小马车》的歌声响起)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情感与态度。这节课的游戏结束后,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们出示一张画面,画着一个学生在睡觉,一个学生在赶路,并设计了丰富的故事情节,最后一班火车开走了,有两个小朋友没有赶上火车,这是怎么回事呢?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呢?使学生明白遵守时间的重要性,教育学生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接着,播放《时间是小马车》的歌曲,使其教育意义在故事极具童趣的音乐中得以升华。5小结体验

师:今天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

师:学到了这些本领,你一定能当钟表设计师了吧?每人在墙上白纸上设计一个钟表。(学生在轻快的音乐中画钟表,自由在交流)你们可真是棒极啦!让我们跟着音乐来跳舞吧!

【设计意图】“从可能性来看,任何一个正常的、有智力的人都有创造力,而潜在的创造力”,每一个学生都是富有个性、极具潜力的思维主体,关键是我们的教学能否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开放性的情境,使学生在巩固新知的同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发挥每个人的创造才能,体验到创造的欢愉。之后的交流展示活动,又使学生在同伴间的相互视界的融通中,获得对钟表认识的拓展和想象的丰富。

五、说板书设计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为了突出教学重点、难点我设计板书如下:

认识钟表

数字(12个)

钟 分针—长、细 面 时针—短、粗 整时 8时 8:00

六、说教学评价

4.《有理数》复习课说课稿 篇四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有理数》复习课,这节课所选用的教材为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七年级上册教科书。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第二章《有理数》的复习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有理数作为中学阶段的入门章节,非常重视与前面学段的衔接。一方面,数从自然数扩展到有理数,初步形成有理数的概念后,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运算,是小学算术的延续和发展。另一方面,有理数的学习为学习实数等知识奠定了基础,是进一步研究代数式四则运算工具性内容。准确数和近似数、计算器的使用也是本章的教学内容,它是应用有理数解决实际问题所必需的。因此有理数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第二章有理数,对有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有理数的知识的理解,(由于其抽象程度较高,)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和生理特征,学生好动性,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有理数概念和有理数运算

难点确定为:负数和有理数法则的理解和运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我确立了如下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复习整理有理数有关概念和有理数运算法则,运算律以及近似计算等有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在教学中渗透美的教育,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人相处,感受探索与创造,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兴趣,感受数学之美。

三、教学方法分析方法:分层次教学,讲授、练习相结合。

本节课我将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引导分析时,给学生流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1、师生互动探究式教学,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渗透新的教育理念,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结合初三学生的求知欲心理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开展教学,形成学生自动、生生助动、师生互动,教师着眼于引导,学生着眼于探索,侧重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思维的训练。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进行分层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知识,能力得到提高。

2、采用表格形式,将知识点归纳,让学生通过这个表格很容易看出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让学生形成以清晰、系统、完整的知识网络。

3、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既直观、生动地反映图形变换,增强教学的条理性和形象性,又丰富了课堂的内容,有利于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学法指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传授学生基本知识,还要培养学生主动观察、主动思考、亲自动手、自我发现等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达到教学的终极目标。教学中,教师创设疑问,学生想办法解决疑问,通过教师的启发与点拨,在积极的双边活动中,学生找到了解决疑问的方法,找准解决问题的关键。

四、教学过程分析

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学环节: 复习就知,温故知新

设计意图:建构主义主张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出发,____是本节课深入研究____的认知基础,这样设计有利于引导学生顺利地进入学习情境。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以问题串的形式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对旧知识产生设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通过情境创设,学生已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产生了强劲的学习动力,此时我把学生带入下一环节———

1、教学环节设计

根据教材的结构特点,紧紧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运用类比、联想、转化的思想,突破难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环节: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复习旧知识的目的是对学生新课应具备的“认知前提能力”和“情感前提特征进行检测判断”,学生自主完成,不仅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也能为课堂教学扫清障碍。为了更好地掌握二次函数的基本知识,我设计了五个由浅入深的练习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为下一步的探究做好准备。

运用知识,体验成功:分层教学,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感受成功的喜悦

知识深化,应用提高: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对在获取新知识中体现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策略进行反思,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运用知识的能力。

归纳小结,形成结构:把“反馈——调节”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结束,应针对教学目标的层次水平,进行测试,对尚未达标的学生进行补救,以消除错误的积累,从而有效的控制学生学习上的两极分化。由学生总结、归纳、反思,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且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发现问题,探求新知

设计意图:现代数学教学论指出,教学必须在学生自主探索,经验归纳的基础上获得,教学中必须展现思维的过程性,在这里,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归纳。

分析思考加深理解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论指出,数学概念(定理等)要明确其内涵和外延(条件、结论、应用范围等),通过对定义的几个重要方面的阐述,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优化,知识体系得到完善,使学生的数学理解又一次突破思维的难点。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把握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此时,他们急于寻找一块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体验成功,于是我把学生导入第____环节。强化训练巩固双基

设计意图:几道例题及练习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各有侧重,其中例1„„例2„„,体现新课标提出的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教学理念。这一环节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内化知识。(6)小结归纳拓展深化

小结归纳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是优化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的一种有效手段,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7)当堂检测对比反馈(8)布置作业提高升华

以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为出发点,我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对本节课内容的一个反馈,选做题是对本节课知识的一个延伸。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巩固提高。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见解,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评委谅解!谢谢.2、作业设计

课外作业分必做题、选做题,体现分层思想,通过作业,内化知识,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发现和弥补教与学中遗漏与不足。

3、板书设计(课件展示)

六、教学评价本节课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多媒体展示、学生画图、探究,使学生在“做中学”.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经历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既发展了学生的个性潜能,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教师始终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是以研究者、探索者的角色出现在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再发现、再创造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用转化的思想来探索新问题.教学后记:

全章复习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灵活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我们注意了下面两个方面:第一,既加强基础,又提高能力和发展智力;第二,既全面复习,又突出重点。本节课是有理数全章的复习课,所以教学中抓住了有理数的概念和理数的运算这两个主要内容,这是有理数的基础知识,也是复习的重点。此外,还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让学生熟练地利用数轴来解题,以提高他们对数形结合思想的认识,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阅读教材中的“全章小结”,给关键性词语打上横线。

二、讲授新课:

1.利用数轴患讲有理数有关概念 本章从引入负数开始,与小学学习的数一起纳入有理数范畴,我们学习的数的范围在不断扩大。从数轴上看,小学学习的数都在原点右边(含原点),引入负数以后,数轴的左边就有了实际意义,原点所表示的0也不再是最小的数了,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从左向右越来越大,A点所表示的数小于B点所表示的数,而D点所表示的数在四个数中最大。我们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这两点间的距离,则AO>BO>CO,这个距离就是我们说的绝对值。由AO>BO>CO可知,负数的绝对值越大其数值反而越小。由上图中还可以知道CO=DO,即C、D两点到原点距离相等,即C、D所表示的数的绝对值相等,又它们在原点两侧,那么这两数互为相反数。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就是在原点两侧且到原点等距的两点所表示的数。利用数轴,我们可以很方便地解决许多题目。 2.例1:(1)求出大于―6而小于6的所有整数;(2)求出适合2<<5的所有整数;

(3)试求方程=6,=6的解;

(4)试求<3的解

解:(1)大于―6而小于6的所有整数,在数轴上表示±6之间的整数点,如图,显然有,±5,±4,±3,±2,±1,0。

(2)2<<5在数轴上表示到原点的距离大于3个单位而小于6个单位的整数点。在原点左侧,到原点距离大于3个单位而小于6个单位的整数点有―5,―4;在原点右侧距离原点大于3个单位而小于6个单位的整数点有4,5。所以,适合2<<5的整数有±3,±4。

(3)=6表示到原点距离有5个单位的数,显然原点左、右侧各有一个,分别是―6和6。所以=6的解是x=6或x=―6。同样=6表示2x到原点的距离是6个单位,这样的点有两个,分别是6和―6。所以2x=6或2x=―6,解这两个简易方程得x=3或x=―3。

(4)<3在数轴上表示到原点距离小于3个单位的所有点的集合。很显然―3与3之间的任何一点到原点距离都小于3个单位。所以―3<x<3。 例2:计算:

+13+22;

(2)―12+(―22);

(3)―15―29;

(4)―21―(―14);

(5)―11×8;(6)(―27)(―23);

(7)―64÷4;

(8)(―54)÷(―27);(9)(―)3;

(10)―()2;(11)―(―1)2012;

(12)―3×32;

(13)―(3×3)2;

(14)(―3)3+32

(15)[4()2÷2(―)]÷[(―)2+(―)3+(―)+1] 3.课堂练习:(1)填空:

①两个互为相反数的数的和是_____;②两个互为相反数的数的商是_____;(0除外)③____的绝对值与它本身互为相反数;④____的平方与它的立方互为相反数; ⑤____与它绝对值的差为0;⑥____的倒数与它的平方相等;

⑦____的倒数等于它本身;⑧____的平方是4,_____的绝对值是4;

⑨如果―a>a,则a是_____;如果=―a3,则a是______;如果,那么a是_____;如果=―a,那么a是_____;(2)用“>”、“<”或“=”填空:当a<0,b<0,c<0,d<0时: ①____0;②____0;③_____0;④____0;⑤____0; ⑥____0;⑦____0;⑧____0;

a>b时,⑨a>0,b>0,则;a<0,b<0,则。

2.课堂练习:课本:P81―83: 2,15,17。

5.阅读理解复习课说课稿 篇五

阅读理解是成考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占了45分,但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很难的一个部分,他们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很茫然。所以这节课的重点就是要教会学生做题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把握阅读选择题干中的关键词与文章中的关键词、句、段,并从中把握语篇的内容,利用关键词进行解题。难点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理解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和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

我的复习思路是这样的:先让学生明白成考对于阅读理解的要求,与要求相对应的是阅读理解的四种题型(推理判断题;主旨大意题;事实细节题;词义猜测题),但事实理解题是重中之重,占了阅读理解题中的60%,也是最容易得分的题,故学生必须要能做。

其次,比如说让学生掌握做这类题的方法、技巧,比如说抓题干的关键词,获取文章的关键信息等。

6.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说课稿 篇六

一.说教材:

《认识钟表》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7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认识时间的第一课时,要求学生认识整时,它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的读写法——时间观念建立”的顺序编写。

二.说学情:

大部分孩子在学前教育或家庭教育中多多少少都接受过一些关于时间的知识,他们每天起床、吃饭、上课、下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而且每个家庭都有挂钟或手表,钟面、表面对于他们来说也并不陌生。但时间比较抽象,因此教学时要把时间的认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并结合大量的操作活动,才让学生容易掌握。

三.说教法学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同时我还采用了动像发现教学法,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发现钟面的结构,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猜一猜、数一数、说一说、、写一写、拨一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四.说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知道时针、分针及钟面上的数字;并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2、情感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3、思维拓展目标: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五.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的说出并会表示整点。

7.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说课稿 篇七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是“认识钟表”的第一课时,要求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实际操作,让学生认识钟面、直观认识整时,初步体验时间的含义,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从他们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引导探索新知识。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更易于拉近学生与书本的距离,更易引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从容不迫地探索新知。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直观认识整时,初步体验时间的含义,体验数学就在身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3)思想教育目标:通过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4)情感目标:通过学习, 培养勇于探索,自主自信,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3、重点和难点。

由于时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所以,会认整时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二、教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结合我们今年研究的是小学生低年段数学课堂倾听能力的培养的研究与策略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 对本课的设计加以说明。1我采用了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倾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

2、我还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发现钟面的结构,培养他们倾听同伴说话的习惯,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我设计了许多新颖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提高倾听的效果,如听老师说时刻学生拨时刻,同桌互相拨时刻认时刻等,这样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增强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4、精心设计练习题,调动他们倾听的兴趣,提高练习的效率。

5、及时表扬延长学生倾听的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8.认识钟表复习课说课稿 篇八

1、出处:今天我说的课题是外研版必修三《Module2 Music》第二课时复习课的内容。

2、地位与作用:在第一课时我们系统地复习了Module2 Music这一模块中所呈现的与音乐相关的词汇,重点讲解了四个单词及两个短语在不同语境中的运用。本节课为第二课时,重点复习两个句式即:强调句式; by the time 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纵观近几年高考卷,我们可以看出这两个句式的理解与运用一直是复习的重点.

通过在课堂中多种形式的训练,学生将对这两个句式有更进一步的理解与运用,为基本词汇的积累奠定坚实的基础.

根据我班学生的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 目标分析

1、情感目标:在复习活动中让学生体验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意识,激发学生成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等自我复习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加强生与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能力。

3、知识目标: 梳理所学知识,形成一定的体系,并逐步掌握强调句式的一般式,特殊疑问式及not---until的强调;体会并合理运用by the time 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中谓语动词的时态变化

重点、难点

重点 强调句式 by the time

难点:强调句式的多种变化尤其是not,until的强调结构

● 教法分析与教学设计

充分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贯彻师生合作的精神。为此我采用了“五标教学法”。基本流程:1)创设情景,引标展标————2)任务性教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解标——3)个性展示, 反馈拓展,检测学习效果————4)课堂小结,及时评标——5)布置作业。

在本节课中,多媒体始终贯穿课堂,并及时的穿插纸介的习题训练,以避免学生视觉疲劳,同时学生也更能集中注意力进行自主学习。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引标展标

聆听音乐激发兴趣:本模块 的中心话题就是music,通过 第一课时复习,学生回顾 相关的词汇 ,掌握了对不同音乐喜好的表达 ,为此,我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让学生用英语表达出自己最喜欢的音乐及原因。这样我既检查了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也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最后,我运用强调句式、by the time表达我最喜欢的音乐,并用大屏幕展示句子 。通过展示语句,向学生明确本节课的目标,从而出示本节课主题。教师板书主题及目标。

(二) 多媒体呈现教材原句、明确高考中的地位

1. It was Haydn who encouraged Beethoven to move to Vienna. (拨弦键琴曲)piano and violin, as well as for orchestras.(管弦乐团)

重庆卷、全国卷、天津卷

(2013天津卷)she mentioned her own plan. A. that

B. where C. why D. when

福建卷、湖南卷、四川卷

(2014四川卷)Was it because jack came late for school ___ Mr. Smith got angry?

A. Why B. who C. where D. that

(北京卷)

By the time you have finished this book, you meal ____cold.

A. gets B. has got C. will get D. is getting

(辽宁卷)

By the time Jack returned home from England, his son ___ from college.

A. graduated B. has graduated C. had been D. had graduated

做法及意图:用大屏幕展示课本中含有强调句式、by the time引导得时间状语从句的两个句式并呈现本节课目标。目的`是让学生再次回顾所学过的内容,感受其用法。然后以四个高考题为例,向学生展示2011—2014高考中所出现的对这两种句式的用法考查点。诣在帮助学生认识到它们在高考中的重要地位,从而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

(三)任务性教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解标

Task1:

教材原句:It was Haydn who encouraged Beethoven

to move to Vienna.

强调句型

It is/was +被强调部分+that /who /whom+…

Is/Was it… who/that…?

特殊疑问词+is/was it? who/that??

1. It is in the street that I met the young man.

2. It’s Nancy whom you should ask.

3.It was on Monday night that all this happened.

4. It was only when I reread his poems recently that I began to appreciate their beauty.

5. Was it you who broke the window?

6.Where was it that you found your lost pen?

1. It强调句的特征是:

把句中的“It is/ was …that/who…”划去,所剩 的正好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2. 强调句型指现在或未来的情况用It is,指过去用It was。

3. 强调人时可用who 或that,如果不强调人一律用that,不可误用which, when, where 或why等。

4. 强调句型的疑问句结构

Is/Was it… who/that…?

特殊疑问词+is/was it… who/that…?

▲ 5. 含not…until…结构的句子, 变为强调句时应将not until 放在is/was 后

原句:Tom didn’t leave until Mr. White came back.

→It was not until Mr. White came back that Tom left.

原句:I didn’t realize she was a famous film star until she took off her dark glasses .

→It was not until she took off her dark glasses that I realized she was a famous film star.

Practice:

1.(2013天津卷) It was not until near the end of the letter _____she mentioned her own plan.

A. that B. where C. why D. when

2.It____ we had stayed together for a couple of weeks _____ found we had a lot in common.

A was until ; when B. was until; that C. wasn’t until ; when D. wasn’t until; that

3.(2014四川卷)Was it because jack came late for school ___ Mr. Smith got angry?

A. Why B. who C. where D. that

4.(2014湖南卷)It’s not doing the things we like, but liking the things we have to do ____makes life happy.

A. that B. which C. what D. who

5.It was ____ he said ____ disappointed me.

A. what; that B. that; that C. what; what D. that; what

6. Was ______ that I saw last night at the concert?

A. it you B. not you C. you D. that yourself

7. It is____ who____ reasonable.

A. me;am B. me;is C.I;am D.I;is

8. ____ find my wallet,Tom?

A. Where did you that B. Where was it you C. Where have you D. Where was it that you

9.It was in the factory____ produced TV sets ____our friend was murdered.

A. which;which B. that;which C. which;that D. where;that

10. It was in Beihai Park____ they made a date for the first time ____ the old couple told us their love story.

A. where;that B. that;that C. where;when D. that;when

做法及意图:

用大屏幕呈现任务一:强调句式

展示课本原句及有关该句型六个不同考点的句子,教师布置如下任务::

1. 强调句式的结构是什么?

2. 当我们要分别强调时间、地点、原因、人物等时,强调句式是否发生变化?

3. 如何判定是否是强调句式?

4. 强调句型的疑问句结构是什么?

这一环节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即:大声反复朗读句子,并自己总结老师提出的四个问题。 然后前后小组讨论汇总强调句式应注意的问题,最后小组长总结,教师点评。紧接着,学生独立完成辅导书《名师对话》中对应的练习题,完成后小组内核对答案,教师处理难点。同时板书强调句式结构。练习目的在于要求学生即学即练,当堂掌握。该练习的最后一道为not…until 的强调句式,我想会有大部分同学不知从何入手,所以我利用这一习题再次导入到这一特殊句式的讲解上。这一句式结构是我们这一节课的难点。

原句:Tom didn’t leave until Mr. White came back.

→It was not until Mr. White came back that Tom left.

我的做法是首先呈现出not…until的原句即:Tom didn’t leave until Mr. White came back. 然后引出not…until的强调结构:It is/ was not until….. that……..。 要求学生观察It was not until Mr. White came back that Tom left. 这一强调句式与原句until后的内容有无变化。既然没有变化我们能总结出什么规律来:小组讨论,并展示讨论结果,学生能总结出无论在原句还是强调句中,until后出现的内容要紧跟它走,即:until后有什么你抄什么!that后用肯定。根据我班学生英语的学习水平,我就用最通俗易懂的话帮助他们掌握疑难点。教师提示完毕后,要求学生紧接着做两组同义句转换,即:将原句改为强调句的训练。第一组until 后接词第二组until 后接句子;此习题的设计在于让学生在变化中仍然能找到其根源。

针对not…until的高考考查点全部训练完毕后,学生自主完成在上课初呈现给大家的2011---2014 的高考题,我想这个时候,学生做起题来,一定会就得得心应手。

Task2:

教材原句:By the time he was 14, Mozart had composed many pieces for the harpsichord, piano and violin, as well as for orchestras.

by the time+ 主语+did, 主语+had done

1.By the time I got to the station, the train had already gone.

2.By the time l got home, they had already left。

3. By the time I received his letter, he had left Shanghai.

By the time + 主语+does/ do, 主语+ will have done

1.By the time I get home,they will have left。

2.By the time I graduate next year, I will have lived here for 5 years.

如果主句动作不强调已经完成,只是说明某个时候的状况,此时主句不用完成时,而应根据实际需要选用适当的时态,此时by the time相当于when。

1.He was out of breath by the time he reached the top.

2.By the time he went abroad, he was fourteen.

3.By the time we arrived, the meeting was over.

Practice:

1.By the time we got to the station, the train _______________( go).

2. By the time you___________ (come )next season, the yellow leaves______________ ( cover) the paths and valley.

3(天津卷) By the time Jane gets home, her aunt _____for London to attend a meeting.

A. will leave B. leaves C. will have left D. left

4.(2011辽宁卷)By the time Jack returned home from England, his son ________ from college.

A. graduated B. has graduated C. had been D. had graduated

做法与意图: 任务二主要是处理在by the time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中,从句与主句谓语动词时态的变化。本任务对于我们的学生而言,是较为容易的。总的处理原则仍然是

1)重现原句感悟(自主学习)

2)再次呈现大量例句,总结规律(合作探究)在合作完成之后,让小组长到讲台上来,把他们小组的见解讲给其他学生听,其他小组成员可以适当补充,充分体现学生自主的课堂。

3)教师点拨,提炼疑难点

4)对应练习训练,再次总结规律

(四)个性展示, 反馈拓展,检测学习效果

1.It was not until near the end of the letter _____she mentioned her own plan.

A. that B. where C. why D. when

2.It____ we had stayed together for a couple of weeks _____ found we had a lot in common.

A. was until ; when B. wasn’t until; that C. wasn’t until ; when D. was until; that

3.(2014四川卷)Was it because jack came late for school ___ Mr. Smith got angry?

A. Why B. who C. where D. that

4.(2014湖南卷)It’s not doing the things we like, but liking the things we have to do ____makes life happy.

A. that B. which C. what D. who

5.It was ____ he said ____ disappointed me.

A. that; what B. that; that C. what; what D what; that

6. Was ______ that I saw last night at the concert?

A. you B. not you C. it you D. that yourself

7. It is____ who____ reasonable.

A. me;am B. me;is C.I;is D.I;am

8. ____ find my wallet,Tom?

A. Where did you that B. Where was it that you C. Where have you D. Where was it you

9. It was in the factory____ produced TV sets ____our friend was murdered.

A. which;which B. that;which C. that;that D. where;that

10. It was in Beihai Park____ they made a date for the first time ____ the old couple told us their love story.

A. where;that B. that;that C. where;when D. that;when

1.By the time you arrive in London,we ______in Europe for two weeks.

A. shall stay B. have stayed C. will have stayed D. have been staying

2.. Hurry up! By the time we get to the church, the marriage service_____.

A. had started B. will have started C. has started D. must have started

3. ―Did you see Xiao Li at the party? ―No,_____by the time I arrived.

A. she’d left B. she’s left C. she was left D. she must leave

4.(北京卷) When I talked with my grandma on the phone, she sounded weak, but by the time we _____ up, her voice had been full of life.

A. were hanging B. had hung C. hung D. would hang

5. (四川卷) The telephone_____, but by the time I got indoors,it stopped.

A. had rung B. was ringing C. rings D. has rung

(2008山东卷) By the time he realizes he _____into a trap, it’ll be too late for him to do anything about it.

A. walks B. walked C. has walked D. had walked

7.(2011辽宁卷)By the time Jack returned home from England, his son ________ from college.

A. graduated B. has graduated C. had been D. had graduated

8.(2005天津卷)By the time Jane gets home, her aunt _____for London to attend a meeting.

A. will leave B. leaves C. will have left D. left

做法与意图:以试卷的形式进行限时检测,共18道习题,由易到难,涵盖了所有考查点并穿插了7道高考题,让学生意识到一种句式结构可能会出现多种考查方式,从而进行能力方法迁移,这样即能训练巩固又可以过渡到新问题,并把试题的形式变丰富。学生能顺利完成13道以上,其中有3道题是有难度的。

(五) 课堂小结 及时评标

以提出问题的形式,要求学生以我的板书为提纲,回顾:

1、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哪些知识?

2、对这些内容你有什么体会,请与你的同伴交流.

在授课过程中,我板书了本节课的知识框架,并不去填写具体内容,这样在课堂小结

环节中,可以让学生再进一步总结概括,我可以看看学生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效果。

(七)布置作业

1) 作业与测评p221 单选、完型

上一篇:公司规章制度汇总下一篇:感恩节随想的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