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

2024-06-28

硕士研究生(精选9篇)

1.硕士研究生 篇一

2016年山东大学硕士研究生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翻译硕士英语

211-翻译硕士英语

一、考试目的:

《翻译硕士英语》作为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入学考试的外国语考试,其目的是考察考生是否具备进行MTI学习所要求的外语水平。

二、考试性质与范围:

本考试是一种测试应试者单项和综合语言能力的尺度参照性水平考试。考试范围包括MTI考生应具备的外语词汇量、语法知识以及外语阅读与写作等方面的技能。

三、考试基本要求

1.具有良好的`外语基本功,认知词汇量在10,000以上,掌握6000个以上(以英语为例)的积极词汇,即能正确而熟练地运用常用词汇及其常用搭配。

2.能熟练掌握正确的外语语法、结构、修辞等语言规范知识。

3.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外语写作能力。

四、考试形式

本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单项技能测试与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各项试题的分布情况见“考试内容一览表”。

五、考试内容:

本考试包括以下部分:词汇语法、阅读理解、外语写作等。总分为100分。

(一)、词汇语法

1.要求

1)词汇量要求:

考生的认知词汇量应在10,000以上,其中积极词汇量为5,000以上,即能正确而熟练地运用常用词汇及其常用搭配。

2)语法要求:

考生能正确运用外语语法、结构、修辞等语言规范知识。

2.题型:

多项选择或改错题

(二)、阅读理解

1.要求:

1)能读懂常见外刊上的专题文章、历史传记及文学作品等各种文体的文章,既能理解其主旨和大意,又能分辨出其中的事实与细节,并能理解其中的观点和隐含意义。

2)能根据阅读时间要求调整自己的阅读速度。

2.题型:

1)多项选择题(包括信息事实性阅读题和观点评判性阅读题)

2)简答题(要求根据所阅读的文章,用3-5行字数的有限篇幅扼要回答问题,重点考查阅读综述能力)

本部分题材广泛,体裁多样,选材体现时代性、实用性;重点考查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和理解观点的能力;对阅读速度有一定要求。

(三)、外语写作

1.要求:

考生能根据所给题目及要求撰写一篇400词左右的记叙文、说明文或议论文。该作文要求语言通顺,用词得体,结构合理,文体恰当。

2.题型:命题作文

六、《翻译硕士英语》考试内容一览表

序号考试内容题型分值时间(分钟)1词汇语法多项选择或改错30602阅读理解多项选择题目或 简答题40603外语写作命题作文3060共计100180

2.硕士研究生 篇二

在经济发展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 知识经济逐步占据了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日趋强烈, 研究生教育得到快速发展, 研究生教育的数量、规模迅速膨胀, 但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并没有随之得到提高, 一些高校或部分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还呈现出一定的滑坡趋势, 这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如何改善和加强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是当前高校改革与发展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探讨。

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专门人才, 可以说创新教育是研究生教育最本质的特征。我国的研究生培养单位都集中在大学和科研院所, 这些单位是国家高级人才最密集、人力资源最丰富的地方, 它们担负着国家的人才培养、知识创新、技术转化的工作, 是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重要发源地。因此, 创新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必然要求。知识经济与研究生教育在“创新”这个本质特征上是一致的。知识经济对研究生教育的影响是深远的, 而研究生教育对知识经济的作用是决定性的。可以看出, 为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 强调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当前我国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尚且不足。其主要的表现有: (1) 科研实践参与度低。在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养成中, 参与科研实践活动是极为重要的途径。但是, 从教育部直属高校研究生参与研究与发展课题的情况 (自然科学) 的统计数据分析, 一是研究生参与“研究与发展”课题的研究不够广泛;二是研究生参与科技服务实践活动也明显不足。 (2) 国际学术榜论文数量偏少, 学术成果质量不高。2007年, 世界平均每篇论文的被引用次数为9.56次, 而我国只有4.6次, 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3) 原创性成果稀少。有学者将研究生的研究与探索缺乏原创性的现实概括为“四个简单”: (1) 简单移植, 只是对他人方法的应用和重复; (2) 简单揭示表面现象, 没有深入研究事物发生、发展的内在联系; (3) 简单延伸, 只是进一步证实他人的工作; (4) 简单推理, 只是采用一定的实验证实已知的结论。

西南科技大学地处四川绵阳, 学校十分重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目前, 学校正抓住西部大开发和绵阳科技城建设的历史机遇, 深入实施教育部“教学质量工程”和“教学改革工程”, 不断深化办学体制改革, 努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办学。

2、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2.1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注重实践活动

重视培养研究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从学生主体入手, 培养研究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浓厚兴趣, 培养他们为真理而求知的热忱, 增强探究、思考和创新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这样, 才能使研究生获得持续发展的学习和创新能力。

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应强化问题意识。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以说, 问题意识是创新的敲门砖, 强化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 问题是架起新旧知识联系的桥梁, 也是引导学生认知、理解、深化的阶梯, 有利于知识的生成和能力的提高。研究生正处于精力最充沛、思想最活跃、求知欲望最强烈、创新精神最旺盛的人生黄金时期, 我们要根据研究生的特点, 鼓励他们大胆冲破思维的定式, 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 在自我学习和思考中培养思维能力、质疑的勇气和克服障碍的毅力以及不断进取的意愿和敢冒风险不怕失败的自信心。

创新能力培养的着力点是科研实践, 在我校研究生培养计划中, 科研实践是培养计划中比较主要的部分。学校组成科研小组, 小组中既包括博士生也包括硕士生, 由能力较强的教授指导, 共同进行科研项目。研究生在刚入校时, 导师即针对每个同学制订了相应的培养方案与进程, 在第一学期让同学们参与到科研项目中, 使他们从传统的知识接受者变为知识的实践者和探究者, 这样研究生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得到了培养, 实践能力和对学科的理解也大大增强。

2.2 改革研究生专业课程设置, 改进教学方法

充分认识加强研究生专业基础教学的重要性, 高度重视研究生的课程教学, 培养研究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要改进教学方式, 鼓励教师创造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师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 而现在改为“传道、授业、启发”更为恰当。教师不可能解学生所有之“惑”, 而应当着重于启发学生去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研究生的教学应该采取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 并辅以学生自学、查阅文献、科学实验、总结提高等多种教学形式。特别要转变由教师单向传授知识, 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

研究生应了解学科前沿的动态, 因此学校要开设学科前沿课程。当今时代是知识和信息时代, 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异常, 新学科、新技术、新知识不断涌现。作为当代新知识、新技术的研究者更要不断地学习, 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要时刻站在学科最前沿, 为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 要让学生了解本学科的最新进展、发展方向和存在的问题, 引起他们的重视和兴趣, 激发起他们探索的创新的热情。我校由于教师既搞科研又教学, 教师会将他研究的最新成果带到课堂中, 甚至有些新兴学科根本没有教材, 只有教师的一些科研资料。这样的课程往往包含着最新的前沿知识, 给学生们提供了可研究的空间, 有利于学生开动脑筋, 用新的思路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锻炼了学生实践创新的能力。这样, 教学与科研已融为一体, 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也结合在一起。

2.3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竞争基础上的合作与合作基础上的竞争, 是现代社会的显著特征, 高校亦是如此。合作对于研究生的创新起着重大作用, 在一个团结合作、民主平等的团队中, 大家交流经验, 学习他人先进的科研成果, 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捕捉灵感的火花, 可以使自己的知识结构不至于封闭, 使自己的学术水平得到提高, 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反之, 在不具有合作意识的团队中, 大家各立山头、门派林立, 就不能凝聚集体的智慧, 导致“遍地丘陵而不见高山”的分散局面, 即使个别学生有创新的欲望和能力, 也会因长期在这种环境下觉得自己孤军奋战而致使创新的热情渐渐磨灭。学生参与科研项目, 需要在科研过程中分工合作。这一实践过程是对学生未来实际工作环境的模拟, 培养协作精神为学生今后从事大型项目的相关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要鼓励研究生自由组合参加国内外各种科技创新大赛, 在组织赛前培训时注意讲授和训练团队合作的内容要高度重视和利用研究生会等社团组织在培育研究生团结合作意识上的作用, 把研究生社团建设纳入到研究生教育的体系中, 更好地发挥其锻炼学生各项能力的优势创造条件开展研究生层次的素质拓展活动, 让他们在课外活动中培育合作意识, 并引导他们将这种行为方式带人到学术科研中来。

2.4 构建良好的创新环境

良好的学术环境是产生高质量学位论文的前提。要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使研究生作出创造性的成果, 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而产学研相结合则可以充分发挥学校与企业的联合培养、优势互补, 开阔眼界和思路, 开发创新意识, 提高创新能力。要加强学术交流, 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广泛开展学术交流, 鼓励研究生参加校内外各种学术会议, 通过这些学术活动, 不仅能使研究生了解本领域的前沿工作, 提高其专业水平和表达能力, 而且可以开阔研究生的眼界, 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面, 启迪研究生的思维, 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欲望。研究生教育要破除传统文化、体制和环境上的保守和约束, 在管理操作上尽可能地消除限制研究生个性发展的障碍, 创造让研究生独立大胆地求知、探索和表达的宽松氛围培育、尊重和呵护他们的想象力、好奇心和创造欲。与此同时, 也要激发研究生为纯真的科研兴趣而探索的学术自觉, 树立淡泊名利、潜心钻研的学术道德。

西南科技大学实行国家部委与省市共建, 由四川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以“艰苦奋斗, 拼搏创新”为校园精神,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科学理性、开放包容、彰显卓越”的办学理念和“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建校、和谐兴校”的办学思路, 不断深化办学体制改革, 努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办学。注重学术交流, 经常邀请国内外专家来校讲学, 开拓学生的认知视野,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努力办好研究生暑期学校, 积极鼓励研究生参加国际合作与交流以及国际学术会议。

3、结束语

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稳步发展, 如何改善和加强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是当前高校改革与发展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科研能力、创新能力是研究生培养的中心环节, 也是衡量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本文提出了注重社会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改革研究生专业课程设置,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等措施, 并对这些措施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摘要:围绕现在研究生教育培养方面的不足, 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探讨。对研究生要注重科研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改革研究生专业课程设置, 改进教学方法,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构建良好的创新环境等措施。

关键词:创新能力,研究生,培养

参考文献

[1]吴宏翔等.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的表现.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 (9) :32.

3.硕士研究生之精英教育 篇三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 精英教育 硕导

很多年之前,大学生是一颗众人想去摘得的星星。很多年之后,大学生越来越多,硕士又变成了一颗闪耀着光芒的金星。今天,硕士生越来越多,那颗曾经光芒四射的星星已混迹于苍穹。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时代已成滚滚长江东逝水了,一浪更比一浪高的硕士时代在教育大众化的今天也感叹着它的苍凉。这是一个令人窒息的趋势,这是一个伊甸园式的梦境与残酷骨感的现实相互碰撞的节奏,这让我们不得不停下匆匆的脚步,回头看看那留下的脚印,理理我们的思绪。

一、硕士研究生之自身篇

从本科生到研究生是学历的提升,但学历是否代表了综合素质的提升,代表了更高层次的提升呢?这是一个并不完全对等的平行,而从理想化的角度来讲,有着明显的不同或许才应该算更为合理的诠释。新型的精英教育应该更加偏重“教育的内质,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相对知识普及型教育而言的高层次高素质的教育,目的是让少数具有较佳天赋和潜质的学生成长为高精尖人才”。[1]

(一)懂科研

研究生之所以称为研究生,不懂科研之法,不懂科研之理,不会科研之实,这难免不是一大憾事,也不得不说是一大缺陷。所以懂科研,会科研,应该是研究生较之于本科生的一大区别,也是本科生上升到研究生的层次必须具备的一大素质。

(二)精专业

高素质人才,在博的基础上要做到专。样样都行,样样稀松,这不是长久之计,也不是成才之道,能“多专多能”是很高的要求,即使达不到最起码也要做到“一专多能”, 将自己的专业掌握扎实,将自己的研究领域吃透,并在此基础上涉猎相关领域,关注其他专业,使其在专的基础上,达到得心应手。

(三)阔视野

“精英教育的质不在授予学位的高低, 而在于教育理念以及相应的教育模式。”[2]相对于本科生,硕士研究生更多的是希望拥有更为开阔、广袤的视野,希望自己能够从区别于本科生的方面入手,体会更为活跃的学术氛围,接触视野更加宽广的空间。这是一个更大的舞台,就必须在这个舞台上积累更为厚重的素养。

二、硕士研究生之导师篇

硕士研究生一般采用导师制,这种导师制是一种更为灵活的方式。从北大著名的四大导师到陈信泰老师、陶愚川老师、毛礼锐老师、沈灌群老师等一大批赫赫有名的导师,再到如今各个大学的硕导,导师制的实行,将研究生与导师密切联系在一起。导师之于硕士生,既是师傅,也是家人;既是明灯,也是指南;既是指导者,也是促进者。

(一)为人之道

导师制可以说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教导方式。几个研究生跟着导师学习,学生就与导师绑在了一起。“精英教育具有高度选择性,不能因为高等教育大众化浪潮袭来,便可以降低精英教育的门槛,精英教育是一种高标准、高层次的教育,不是所有人都能达到相应的标准,不能让精英教育俯就,应该是你能或者不能,标准就在那里,不降不低,这样才能保证培养出来的人才符合社会的期许,实现精英教育的要义。”[3]要把硕士研究生打造成真正的精英,真正的高素质的人才,为人之道是不可逃离的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做人”永远不过时,永远不能缺。在这样浮躁的社会,导师要让跟随他的学生懂得做人之道,懂得为人之举,要让那些学生感受到导师既是他们的师傅也是他们的家人。

(二)为学之道

硕士研究生也免不了上很多的基础课、专业课、必修课、学位课、选修课。除了学生的自觉之外,导师则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导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培养策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让每一位硕士研究生在经过几年的培养与学习后,都得到质的提升。这就要求导师多带领学生接触更为广阔的学术领域,开阔学生的视野,就犹如当年陈信泰老师培养他的研究生那样,让研究生有更大的平台去学习,去历练,去成长,在做学问时懂得走出去引进来,学会沉得下浮起来,做到进得去出得来。

硕士生不是本科生,也不是专科生,硕士生就是硕士生。既然如此,就要打造真正的硕士生,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高素质人才。硕士生与导师,是各个角度中“最为生,最为师”的一个角度。从这两个最关键的角色入手,通过一个点剖析出其他的面,进而通过一个面反射出一个立体,这或许就是“管窥蠡测”。

参考文献:

[1]刘志刚.大众化教育、精英教育与研究型大学[J].中国高教研究,2006(5).

[2]郭石明等.精英教育: 量与质的解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2).

[3]靳占忠,孙健敏.精英教育的现代意蕴[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作者简介:

王莹莹(1988- ),女,汉,山东泰安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小学教育。

4.硕士研究生 篇四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申请硕士学位资格审查材料

学生姓名:邓香所属学科、专业:中国史所属院系:文学院

1、本科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

2、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

3、国家英语六级考试合格证或成绩单(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

4、发表论文(原件及复印件一份);

5、学位论文答辩申请报告及委托书一份;;

6、个人简介(包括本人基本情况、外语程度、在校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名称、等级、授奖单位及时间)、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论文题目、刊物名称、时间)(并附相应的证明材料);

(备注:所有材料全部用A4纸张复印)

长江大学

申请硕士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

为使硕士学位论文评定的学术标准客观化,保证学位论文学术质量,硕士学位申请人在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学分、学位论文的研究和写作时,还需将其学位论文的有关内容公开发表,才能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具体规定如下:

一、硕士学位申请人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在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至少发表一篇论文(不包括增刊,录用函无效),且作者单位署名为“长江大学”。对于指导教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并以长江大学名义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可将该研究生视同为第一作者对待。

二、硕士学位申请人发表的学术论文应是其学位论文的主要内容,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科研成果。

三、向校学位办提交已发表论文的复印件(封面、封底、目录和正文),包括刊(书)号、刊(书)名、论文题目、作者姓名、目录。刊号必须有国际标准刊号:ISSNXXXX-XXXX和国内统一刊号:CNXX-XXXX/XX。

(二○○六年十二月修订)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申请报告及委托书

研究生院:

我是长江大学2010级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习的学科、专业为中国史,主要的研究方向为新闻史。于2013年3月12日提出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申请。在研期间,本人按照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了一年半理论知识学习,并参加了相关必修及选修课的考试,修完了18门课程,成绩均合格,累计获得34.5个学分(其中学位课11门,共21.5个学分,平均成绩89分;选修课7门,共13个学分,平均成绩87分);2011年3月通过全国英语专业八级考试,成绩合格;在公开刊物上已发表学术论文3篇(其中第一作者2篇,第二作者1篇);经过一年半的研究本人完成了硕士学位论文,题名为“跨文化传播语境下孔子学院的中国影像分析—基于对Google、Springer和EBSCO相关研究文献的解读”。

根据学校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有关文件规定,本人已满足了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的条件,特向研究生院提出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的申请,请予批准!

申请人:

年月日 指导教师意见(是否同意该生申请答辩):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院(系)意见(是否同意该生申请答辩):

院(系)负责人签字:

(加盖院系公章)

年月日

个人简介

邓香,女,汉族,1987年12月06日出生于江西省抚州市,群众,身体健康。2011年3月通过了全国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完成了培养方案上规定的理论知识学习,修完了18门课程,成绩均合格,累计获得34.5个学分,其中学位课11门,共21.5个学分,平均成绩89分;选修课7门,共13个学分,平均成绩87分,成绩优秀。

主要学习工作经历:

2010年6月毕业于江西蓝天学院外国语学院,获文学学学士学位;

2010年9月考入长江大学文学院,攻读中国史专业硕士学位,将于2013年6月毕业并获历史学硕士学位。

2012年5月——2012年11月,在“上海赫弗盛电器有限公司”担任英语翻译。在校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名称、等级、授奖单位及时间): 2013年3月,荣获长江大学2012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在校期间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论文题目、刊物名称、时间):

1.《“新标题党”:网络新闻“标题党”现象的文化断想》(广州电视大学学

报 Vol.12 NO.2 Apr.2012 约0.5万字)(独撰)

2.《试论媒介融合视域下中国 “政元微博”的兴起及其发展模式》(广州电视

大学学报 Vol.12 NO.4 Aug.2012约0.6万字)(独撰)

3.《当下中国乡镇文化建设面面观》(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Vol.35 NO.10

Oct.2012 约0.5万字)(第二作者)

5.硕士研究生学习计划 篇五

我是本硕双电气专业学生,对电气专业有着浓厚的兴趣和一定的积累。三年的研究生学习阶段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漫长,而该阶段又是我人生和事业的关键时期,有许多重要的任务和目标需要完成。为此,需要制定好自己在本阶段的人生和学业的整体计划,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改进,尽可能好的完成计划中的任务。特此,我就研究生阶段作出如下计划,还望老师能够批评指正:

(一)总体愿景: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

尽量广的涉猎电气专业尤其是电力电子器件方面基本知识,深刻的了解所研究的方方面面,过去和现在。但是生也有涯,知也有涯,为此我应该在博览的基础上尽可能集中时间和经历自己所关心的领域的知识,选取学科中一些经典著作仔细研读,逐渐形成你知识树的主干,此后的东西都以此为依托,都可以参照着一个架构,然后把不相干的东西暂放一边,经过长期的积累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以便为未来自己的职业生涯或者学习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掌握各种学习工具

一是加强英语的的学习。当今我们处于全球化时代,学生一些前沿知识都是用英语书写,学好英语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我计划在研一期间将英语学习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课程英语的学习包括专业课英语,打好英语基础;二是报名参加剑桥的BEC也就是商务英语考试,这是英语应用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二是熟悉并运用专业软件。掌握比如Matlab、Multisim等仿真分析软件以及visio等作图软件。

三是熟练掌握论文及专利的写作及发表,了解国际会议以及各大出版社对论文要求及格式。

(三)阶段性总体安排

第一学年主要是公共课以及专业课的学习。本学年需完成学位课,部分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习,由于一年的工作对专业的一些知识有所遗忘,所以第一年还应该自学专业基础课程。在课程学习时间之外,计划大量阅读文献资料,并且弄清楚文章的精华所在、文章的组织结构以及文章的经典的表达方法,把认为自己认为比较好的表达方法摘抄下来,为自己小论文的写作和毕业论文的写作奠定基础。在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尽快找到自己喜欢的研究领域,以便对这一领域多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有了大量文献的阅读和摘抄,多模仿和练习,争取在研究生阶段发2-3篇文章。第二学年主要是参加硕士的校外工作实践以及撰写专业小论文。在此阶段应该深入企业和工作岗位,积极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遇到问题及时查阅相关资料,并积极向工作岗位上的各位前辈请教。在此阶段不能放松文献的阅读以及积累,以便为自己的毕业论文的撰写积累素材和灵感。第三年就应集中精力放在大论文的撰写和找工作考公务员等方面。总之,研究生生涯是人生的又一大转折点,是我提升自己的最佳时光,有计划地把握好这段光阴,将有利于我今后人生的发展。我将好好利用研究生这个发展舞台,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新的学习与生活中,从各方面提高自己,努力实现目标。

(四)详细计划

计划将从2014年七月份开始到2016年六月共两年时间的详尽学习规划。该计划共分为

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14年7月到2015年2月共32周,为知识储备阶段。

1)、7~8月,利用暑假时间,抓紧多看论文、看专利、查资料,为研二上学期小论文的撰写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前两周总结研一一年所学,提炼精华专业知识,并进行梳理分类,对专业内容框架有个清晰的了解。3、4两周老师确定具体研究方向,争取与项目或研究内容挂钩,多向师兄师姐请教,消化研究导师所定的研究方向。

后四周,针对研究方向,大量阅读论文、专利,并保证平均每天至少一篇高质量论文的阅读,每周翻译一篇EI收录的外文文献。并将自己小论文的轮廓定下。

2)、9~12月,开学以后,由于没有了基础课程,可以专心进行小论文及相关专利的撰写。

第一个月,前两周,确定论文题目及目录,明确论文大体框架。后两周,完成论文的摘要,征询导师意见后,完善摘要,并完成引言及原理介绍部分。

第二个月,搭建论文所需要的软硬件平台。第一周搭建硬件平台,第二周调试,第三周搭建软件平台并调试,第四周综合调试。期间完成论文硬件介绍及软件调试两个章节。第三个月,在所搭建的平台上论证论文中的理论观点,并做好详尽的实验数据记录。第一周,对论文中的理论观点进行提炼,制定实验计划。二三两周逐个对提出的理论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第四周,完善实验分析,进行实验总结。期间完成论文的仿真及实验分析章节。

第四个月,反复修改论文,进行投稿。第一周,完成论文总结部分,对论文进行整体修改。第二周,查重,改论文。第三周,查出版社,修改论文格式,翻译摘要。第四周,投稿,联系编辑,等待结果。

期间完成专利的撰写,专利与论文撰写步骤相似不再赘述。

3)、1~2月,年前落实下学期实习单位,着重对动手能力进行进一步提高。

第一月,对前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进行总结,查找一下自己在动手能力方面的不足,制定相应计划。第一周,梳理理论知识,确定下一阶段动手实践的方向。第二周,购买相关器件,准备相关材料。第三、四周,按计划动手制作,调试。期间联系实习单位,并根据实习单位性质及要求,适当修改动手实践能力培养计划。

第二月,针对实习单位的要求,有针对的进行训练,对前期知识储备阶段进行总结,并对下学期的大论文开题做相应的准备。第一周,确定实习单位,并制定相应的准备计划,年后实习。第二周,总结知识储备阶段完成状况,梳理理论体系,寻找大论文方向及灵感。三四周过年。

第二阶段,从2015年3月到2015年10月共32周,为实习阶段。进行校外实习并完成大论文准备工作。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结合工作上遇到的实际问题,试着用所学的理论去解决,将理论用于实践。虚心向前辈、师傅们请教,积累工作上的宝贵经验,这些都是书本上无法学习到的。由于之前工作过一年,深刻的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过于注重理论只能闭门造车,设计由于不考虑实际状况很难去实现。而过于注重实际,又会缺乏理论高度,没有必要的理论指导,在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上都会大打折扣。因此要善于发现总结

工作上出现的问题,试着从理论角度去解释去解决,多思考多动手,才能从根本上取得一定的进步。

结合工作实习时的感悟和对专业的理解,对前期定下的大论文的方向进行一定的修正。保障大论文的理论高度的同时,确保其方案的可实施性和应用价值。此阶段也不能放松文献的阅读和积累,确保每周一到两篇高质量论文的阅读和翻译,包括中翻英和英翻汉,熟悉行业相关的各种理论及其英文表达,为大论文的撰写积累相关素材。期间,争取再发表一些论文和专利,充实自己的实习生活。

第三阶段,从2015年11月到2016年2月共16周,为大论文撰写阶段。找工作,完成大论文的撰写。

前四周,总结实习期间积累的论文灵感及素材,结合前期确定的大论文的题目和方向,制定大论文框架,包括理论支撑、硬件平台、软件构架、预期实现效果、实验目的、论文意义等。

第二月,搭建软硬件平台。硬件选择,如果有条件最好能进行实物搭建平台,如果条件有限亦可在仿真软件上对所选择的硬件进行搭建和调试,这也也可缩短调试时间,便于理论仿真。软件是在硬件的基础上,根据理论结构选择适应的软件平台,选择编程语言,根据平台要求,编程实现各个功能,同时尽量使得软件编程采用模块化思想,一个模块实现一个功能,最后对模块进行整体封装。同样调试的时候也是,针对不同的功能对相对应的模块进行调试修改,思路清晰并减少冗余的工作。同时软件的编程也要加入面向对象的思想,细分任务,具化对象,要对对象的特点和功能进行仔细的研究,只有对对象的精确的分类、描述,才能更好的实现软件的智能化。

第三月,在搭建的实验平台上,实验并验证之前提出的理论观点。并做好详尽的实验数据记录。第一周,对论文中的理论观点进行提炼,制定实验计划。二三两周逐个对提出的理论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第四周,完善实验分析,进行实验总结。期间完成论文的仿真及实验分析章节。

第四月,查重,修改论文。

在此期间,也是找工作的黄金期,努力展示自己好的一面去争取好的工作是重中之重。第四阶段,从2016年3月到2016年6月共12周,为后知识储备阶段。此阶段,主要要完成大论文的答辩工作和工作前的知识储备工作。

3~4月,对论文仔细雕琢,无论是整体还是细节对论文进行反复仔细的修改,确保论文的质量。一篇好的毕业论文,能够在毕业后的数年源源不断的为你提供思路和素材,通俗点说就是,一篇好的毕业论文够吃好多年。因此,答辩前论文的修改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值得用两个月的时间去完成。

6.硕士研究生自我介绍 篇六

我叫xxx,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前从事过三年的营销和管理、两年的教师工作;在三年营销工作中,我在市场策划与开发、营销、行政管理、人员培训等各方面都受到了深刻的锻炼,积累了许多受益终生的宝贵经验。

我能凭借自己的才智与勤奋在非专业领域取得令人欣慰的成绩,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自然也不甘落后,“完美”是我一生追逐的目标。半年的助教以及两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培养了我自信从容、落落大方的气质;担任生研究设计型实验的辅导员、参与水生生物重点实验室的实验项目、担任家教等不仅锻炼了我独立科研、开发的能力,而且进一步巩固了我的专业知识、实验技能等。由于始终秉承着“学以致用”的准则,所以我注意保握社会发展的脉搏,立足于现实,力争把自己培养成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需求的兼具教育科研、市场开发与管理能力的多面手。

关于我的大学生活演讲稿范文精选 我的大学生活演讲稿(2)| 返回目录

大学生活最经典的说法是鲁迅先生的四部书:大一是《徬徨》,大二是《呐喊》,大三是《伤逝》,而大四是《朝花夕拾》。

我现在大二了,这些时间是在想一个问题:以前的时光学到了什么?回想起来真是可笑,没有多少光荣的学业。但也并不是一无所获的。

记得大一刚来的时候,面对陌生的环境,心里充满了惶恐与不安。有着一连串的事件,让我觉得自己特别倒霉。军训时由于别人的错误,我被教官编排到最后一列,不能参加检阅。和同学一起外出,丢失了身份证。回到学校食堂吃饭时,发现不见了饭卡。当我想要从书本海洋忘掉这些不愉快,去图书馆借书,却找不到借书证。那一刻,我觉得上天是不公平的,世界是黑暗的,我怎么就那么地不走运。情绪很低落,甚至觉得我的美好的大学生活在萌芽就惨遭天灾了!

生活终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有云散月明的时候。大一时我积极地参加了许多社团活动,我加入了系里的团委会,加入了班的篮球队,我还参加了演讲、辩论赛,并获得优异的成绩,还得到同学们的推选,成为了入党积极分子。这些都让我的大学生活充实起来,也让我学到许多课本以外的知识经验。

让我感到遗憾的事也有不少。由于参加了很多社会工作和课外活动,学习抓得不紧,真有点后悔之前没有博览群书,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尤其是计算机、英语方面的学习还很不够。衷心地希望师弟、师妹们珍惜现在的学习时间,在参加社团活动时,一定要把握一个度,做到全面发展。

大学生活已经过去了一半了,洗却当初的不知所措的惶恐,我知道我长大了,也明白了许多。不管生活多么地不走运,这决不是上天的故意捉弄,也不只是只有你一个才人才这样,生活就是要有挫折,有磕磕碰碰才能促使人长大:也不管你曾经有多少成绩,多么优秀,那都是过去式,人不可能只能停留在过去而不进步:也不管生活有多少遗憾,只有能认识到,永不放弃心中那份追逐梦想的挚热,就会有前进的动力!

7.硕士研究生论文撰写研究综述 篇七

一、如何撰写开题报告

关于硕士学位论文的开题, 学者们研究一致认为, 开题报告是硕士论文研究展开的基准点, 对研究工作起着定位作用, 是保证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 也是论文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张红在《撰写研究生开题报告的技巧与方法》中就以复旦大学硕博开题通过率低来突显开题的重要性, 同时简要介绍了开题报告的构成要素的写作技巧与方法;而陈振发、邱明义等合写的《如何撰写研究生开题报告》则着重强调了选题的原则性与可行性分析, 并对资料的收集提出了建议性措施。

笔者认为, 开题报告乃论文写作之基, 必须在思想上予以高度重视, 切不可随意处之, 敷衍了事。同时, 对于资料的收集要善于分析学科兼性, 合理利用文献资料。再则, 课题研究要注重创新, 要能够结合现实的需要、着眼于今后的发展。最后要注意避免一些问题与误区, 研究要做到科学实用。

二、如何撰写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原本属于开题报告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处在论文的后面, 但所起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对文献进行综述, 是了解各种学术观点, 进一步把握自身科研方向与创新的基础, 对于整个课题的研究乃至学科的发展起着引领性作用。对文献作出细致到位的综述, 往往能使接下来的论文撰写更能得心应手, 事半功倍。苏敏在《如何撰写文献综述》一文中全面介绍了文献综述的概念、写作意义、资料收集、格式与写作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可谓是对文献综述做了一个细致的知识梳理;郑召民、刘辉则在《如何撰写文献综述》中着重阐述了文献综述的类型及其与之相对应的资料收集与分析, 重点突出课题研究的创新性。

笔者认为, 文献综述的撰写是对选题与所查阅文献资料的一个衔接性的综合分析, 综述应紧扣选题, 如此对于文献的帅选与运用方能恰到好处。同时, 文献的引用也反映着本课题研究的新意程度与价值, 所以在撰写的过程中务必予以高度重视, 尽可能的做到全面、细致。

三、如何撰写研究生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是综合衡量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 同时也是对导师指导与研究生自我科研水平的一个综合考量, 是对研究生学习、科研成果的一个终极检验, 在整个硕士学位论文撰写的重中之重。石云霞在《谈谈如何撰写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中着重强调了高校“两课”教师撰写研究生论文所要坚持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当然这对一般研究生而言也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毕竟, 就文科性论文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性论文而言, 指导思想上是绝不容许有失误的。钟斌的《硕士论文撰写浅议》、王德胜的《浅谈学位论文的撰写》则主要论述了硕士学位论文撰写的规范与方法, 并根据论文评价原则, 提出了论文撰写所应注意的问题和对策。

笔者认为, 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撰写一定要把握住学科的发展规律, 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能够准确的把握课题乃至学科发展的方向, 选题要具有前瞻性而又不失现实适用性。同时, 撰写论文要紧扣学位论文撰写细则, 在遵循原则基础上要从各个方面进行大胆创新, 而不能循规蹈矩, 那样论文虽成而不具价值性, 也就达不到论文撰写的意义。再则, 硕士学位论文撰写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在思想上一定要予以高度重视, 不能够马虎大意, 随心所欲。一定要注重方法, 正所谓方法到位事半功倍。总之, 论文撰写是整个课题研究的重中之重, 研究者务必要全身心的投入方能获取满意的成果。

四、如何进行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

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是研究生培养过程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既是研究生个人学习的最后阶段, 个人科研与表达能力的一次综合展示, 也是对于学校研究生教育质量和导师指导水平的最后检阅。所以对于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也日已进入学者的研究视野当中。陈燕在《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要领》一文中就从论文答辩的目的与意义入手, 重点阐述了论文答辩的准备工作和答辩报告技巧;周新年、张正雄、邱荣祖合写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过程与技巧》则在简述论文答辩的目的、意义与一般过程的基础上着重分析研究了论文答辩的技巧, 对于论文答辩各个环节都做了细致的分析, 很具指导意义。邢茂迎、杨美华等人在《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着重分析了论文答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建议, 而朱勇在《严格答辩程序、完善答辩救济》一文中更是从法学的角度重点阐释了论文答辩应具备严格、完整的程序体系, 同时还应形成完善可行的救济措施。

笔者认为论文答辩的质量直接关切着论文的最终质量, 所以不论是学生, 还是学校都必须予以高度关切, 严把答辩质量关;同时要作以细致研究, 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方法, 以使得论文具有最终成效性。

五、结论及建议

综上所述, 如何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尚存在着不足之处, 但这也与每个学校或研究生培养机构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要求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别是分不开的, 这也就形成了研究的困难性。但是在规律性、原则性的把握上还是存有深入、上升的空间的。因此以规律性、原则性为基础, 深入研究撰写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各要素环节之间的联系, 从整体的角度出发, 研究硕士研究生论文的撰写将会是一个新的途径。

摘要:本文主要以CNKI、汇雅电子图书期刊数据库为检索源, 对近十年内关于硕士研究生论文撰写的研究进行归纳和分析, 从硕士研究生论文的开题、文献综述、撰写、答辩等方面进行综述研究之后发现, 从论文撰写的整体角度去进行思考的研究还比较缺乏, 即使有个别文章也多是点到为止, 研究还不够深入、细致, 尚有待进一步的强化。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论文撰写,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1]张红.撰写研究生开题报告的技巧与方法[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2004, (5) .

[2]苏敏.如何撰写文献综述[J].重庆中草药研究, 2005, (1) .

8.新型硕士研究生求职创业探究 篇八

关键词:新型;研究生;求职创业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189-01

一、 硕士研究生就业的现状

随着高校研究生越来越多,而市场对研究生的需求并没有显著增加,导致研究生群体竞争更加激烈,其就业形势也呈现紧张的趋势。硕士研究生人数增多的现实,加之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有限,造成社会不能为其提供充足的岗位,这使硕士研究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然而再加之研究生属于高学历群体,其对于自己日后的工作期望值较高,所以就会产生硕士研究生“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造成就业难问题。

二、 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形成的原因

(一)国家方面

1.扩招政策的影响。从高等教育实施扩招政策以来,其发展进入了一个高速前进的阶段。硕士研究生人数的增多,确实在提高国民素质方面有其独特的积极影响,也对社会上存在的巨大就业压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硕士研究生的扩招政策,使更多人有继续接受高等教育的的机会,但同时硕士研究生质量受损,整体素质相比较以往有所下降,然而市场对于选择人才更加严谨,结果就是就业难度增加,就业压力增大。

2.就业体系不够完备。在当今新型的社会背景下,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政策并没有本科生的详尽、明确,反而显得更加简略。[2]硕士研究生所接受教育的特殊性及其自身的各种特殊性,使得社会的就业政策在很多方面都无法满足硕士研究生的需求。

3.就业市场供需不平衡。由于硕士研究生的的招生人数与社会上存在的职业存在着供过于求的矛盾,造成硕士研究生的人才浪费,不能尽其所能为社会服务,进一步加剧了就业市场的不平衡与不稳定因素。就业市场对硕士研究生的需求相对过剩与绝对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这一矛盾已经成为影响硕士研究生求职以及解决就业市场供求关系的决定性因素。[3]

(二)高校方面

1.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不匹配。硕士研究生作为精英人才,一直是高等教育重点培养的对象,在培养过程中往往以专业理论的培养为主,注重其学术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但是在其综合能力和社会素养方面的培养仍然欠缺,加上硕士研究生缺乏实践能力和社会经验这一现实,造成了人才的极大浪费,以及求职难的问题。

2.培养目标不明确。新形势下的高校,过于注重对硕士研究生招生问题的关注,而对于已招的硕士研究生,要怎样培养,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还不是特别明确,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并不密切。正是缺乏实践能力的锻炼,使硕士研究生在就业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大大降低。

3.导师队伍的质量参差不齐。导师群体的质量是影响硕士研究生群体质量最为关键的因素。由于硕士研究生数量的增多,为了扩大师资力量,高校在评选导师时往往降低标准,这必然会降低导师的总体质量。

(三)硕士研究生个人的原因

1.缺少社会经验。硕士研究生在读研期间钻研于学术研究和科研创造,很少有到社会上进行实践。当这些硕士研究生走进社会时,面对各种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及社会现象时往往疲于应对,这也是影响其求职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

2.缺少创新能力。在目前的就业市场中,大部分企业对硕士研究生的评价都是“缺乏创新意识”,这已经成为制约硕士研究生就业的主要因素之一。作为高层次人才的硕士研究生本应担负着国家科技研究与创新的重任,但因其缺少应具备的能力,往往在求职中处于劣势。

三、 改善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的措施

(一)国家方面

1.招生计划与市场需求相符合。国家在制定扩招计划时,需要以市场对人才规模及人才类型的需求为依据。国家的相关部门应在招生计划实施前,对市场需求进行准确的调查,做好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工作,使硕士研究生毕业生数量与社会提供的工作岗位相协调,保持供求平衡,减少隐性失业及无法就业问题。

2.鼓励创业并给予政策支持。解决硕士研究生求职创业难问题,国家有其特殊的地位和权利。应鼓励硕士研究生进行自主创业,优化研究生创业环境,制定相应的优惠鼓励政策,切实为其创业提供便利条件。

(二)高校方面

1.合理设置招生规模。高校在制定招生计划之前,应市场需求做出明确的调查,针对市场对硕士研究生的容纳量,决定其招生数量。[4]高校的招生计划应该以市场为导向,最大限度地适应市场机制的要求,灵活设置硕士研究生的专业,有针对性、目的性的培养符合社会所需的人才,避免人才资源的浪费。

2.加强创业教育。面临就业难问题,另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鼓励硕士研究生进行自主创业。自主创业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而且也能给广大硕士研究生提供一个实现梦想的平台。高校要积极开展创业讲座并组织创业实践,为硕士研究生在步入社会提前做好准备。

(三)研究生个人方面

1.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及各项能力。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能否顺利求职创业,其主要因素之一就是研究生自身的能力与素质,而能力与素质的提升,关键在于研究生本身是否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是否有吃苦耐劳精神。硕士研究生应该在读研期间勤奋努力,夯实自己的专业知识。

2.端正就业心态。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心态,也是影响其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硕士研究生相对于本科生来说,有着更多的学术经验,其拥有高学历的心态使其就业时心怀一种优越感,这种不理性的心态,使其面临挑战。硕士研究生应正确审视自己,用平和的心态应对就压力,用务实的心态审视自身的能力,最后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顺利求职创业。

3.明确就业目标。硕士研究生应该在读研期间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加强与从业相关的各种知识、技能的培养与锻炼,增强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做到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同时,要明确自己的就业目标,并为之作出努力。

参考文献:

[1]沈雁兵,余新丽.扩招背景下硕十研究生就业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6(7).

[2]郭薇薇.硕十研究生生涯规划:态度认真心理坦然[J].中国硕十研究生,2006(l):18.

[3]王慧娟,赵红霞.当前中国硕十研究生就业问题探讨[J].社会纵横,2006(5).

9.硕士研究生阅读书目 篇九

一、教育学类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三联书店。【美】阿姆斯特朗,教育学导论(第7版),人民大学出版社。【美】Ozmon,石中英译,教育的哲学基础(第7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黄济,教育哲学通论,山西教育出版社。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叶澜,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励雪琴,什么是教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联合国教科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联合国教科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孙培青,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外国教育史,张斌贤,教育科学出版社。郑金州,教育碎思,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陈桂生,教育实话,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官木子,教育的国际视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吴文侃 杨汉清,比较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育科学分支科学丛书:教育社会学、教育文化学,人民教育出版社。薛天祥,高等教育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美】库姆斯,世界教育危机,人民教育出版社。【美】哈斯金斯,大学的兴起,三联书店。【德】雅斯贝尔斯,大学之理念,上海世纪出版集团。【英】纽曼,大学的理想,浙江教育出版社。【美】赫钦斯,美国高等教育,浙江教育出版社。【美】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浙江教育出版社。【美】现代大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美】杜德斯达,21世纪的大学,北京大学出版社。【美】阿特巴赫,高等教育变革的国际趋势,北京大学出版社。【美】GALL,教育研究方法:实用指南,北京大学出版社。【英】泰特,高等教育研究:进展与方法

二、教育管理学类29、30、31、32、【美】萨缪尔森,经济学,华夏出版社。【美】曼昆,经济学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梁小民,经济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樊勇明,公共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美】罗宾斯,管理学,人民大学出版社。【美】罗宾斯,组织行为学,人民大学出版社。【美】德鲁克,管理:责任、任务与实践,华夏出版社。【美】彼得森,管理经济学,人民大学出版社。【美】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人民大学出版社。【美】雷恩,管理思想的演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澳】休斯,公共管理导论,人民大学出版社。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人民大学出版社。【美】霍伊,教育管理学:理论、研究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美】欧文斯,教育组织行为学,人民大学出版社。【美】汉森,教育管理与组织行为,上海教育出版社。吴志宏,新编教育管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肖宗六,学校管理学,人民教育出版 陈永明,比较教育行政,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闵维方,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闵维方,探索教育变革:经济学和管理政策的视角。吴遵民,学校转型中的管理变革,教育科学出版社。浦蕊,教育行政学,人民大学出版社。孙绵涛,教育政策学,人民大学出版社。【英】贝尔菲而德,教育经济学——理论与实证,人民大学出版社。【美】比尔福德,教育经济学——理论与实务,人民大学出版社。范先佐,教育经济学,人民大学出版社。【美】布里姆莱,教育财政学,人民大学出版社。【美】金,学校财政——效率、公平与绩效,人民大学出版社 杜育红,学校管理的经济分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曾满超,教育政策的经济分析,人民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2023四川公务员面试考试真题下一篇:大学生必看的10大励志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