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物多样性论文

2024-09-22

浅谈生物多样性论文(精选9篇)

1.浅谈生物多样性论文 篇一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是八年级《生物学》(人教版)上册第六单元第二章。本章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章不分节,内容涉及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

课程标准对于本节课的要求是: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调查和资料的收集、处理、交流等活动,帮助学生领悟各种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并积极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活动。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课标也提出了达到的目标:这部分知识对学生形成生物进化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课我设计了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学习活动学生和老师充分互动并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思考、促使课堂本身具有生成新因素的能力,有效发挥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生命活力。

2.浅谈生物多样性论文 篇二

农民在多种层次上同时是生物多样性的管理者和用户。基因层次:首选使用本地的种子和品种, 本地品种有较高的抗病性, 对当地气候有较高的适应性。物种层次:动植物多样化的组合, 优化农业生产体系内部养分和能量的循环。生态层次:维护农田及其周围区域的自然性质, 不使用化学投入物, 营造适合野生动物的生活环境。依靠自然控制的方法, 保持生物多样性, 避免害虫由于化学防治所产生的选择抗药性。

有机农业与土壤生态系统有机农业强调依靠土壤的自然肥力, 采用作物轮作, 生物共长, 种植绿肥作物, 使用有机肥和减少耕作等措施。长期采用有机农业方法, 可以显著增加土壤中生命体的数量和种类, 如有益节肢动物、蚯蚓、共生生物和细菌等, 特别是一些濒临灭绝的土壤物种。有“生命力”的土壤有如下作用:无脊椎动物 (如蚯蚓等) 分解植物残体, 有利于养分、氧气和水分循环。微生物 (细菌和真菌) 将作物不可利用的营养元素分解为有效养分, 促进养分循环, 降解有毒物质。在有机农业系统中, 较高的生物量和微生物种群密度, 提高了土壤碳元素的保持力。

有机农业与农业生态系统在有机农业系统中, 必须加强作物自身的抗病性和害虫天敌的作用。作物轮作是土壤管理的基础, 是害虫治理和土壤肥力管理的工具。轮作、间作、建立“作物———树木———动物”综合生产体系这些技术措施, 为有益生物提供了栖息地, 吸引害虫天敌和授粉昆虫到系统中栖息、繁衍。通过促进当地植物和动物的相互作用来保护农业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有机农场对改善农业生态系统有如下作用。氧循环:在轮作中种植豆科植物和其他固氮植物 (如苜蓿) 固定空气中的氮。共生和寄生:共生生物 (如菌根) 在吸收养分和减少病原菌侵害方面扮演最重要的角色;寄生可用于对虫害的生物控制。捕食:捕食性天敌和被捕食昆虫间的内部竞争可以将害虫控制于一定水平之下。传粉:由于在有机农场改善了栖息地的环境, 不使用化学农药, 传粉昆虫数量下降的势头得到控制。很多农作物和开花植物必须由昆虫 (蜜蜂、蝴蝶、甲壳虫) 和其他动物传粉。

有机农业与自然保护在有机农业系统中, 保护与农田相邻周围的自然环境是通常的做法, 给多种昆虫的天敌、野生动物、鸟类和其他野生生物提供可替代的食物和栖息地。有机农业生态环境对保护野生生物起到如下作用:按有机农业方式生产, 农田的生物多样性和植物生物产量远远高于常规种植;由于大量的食物来源和栖息地, 丰富了有机农田的生物区系, 例如有机农业对阻止地面孵化的鸟类种类的下降起着积极作用。在农田占支配地位的地区, 按有机农业要求设置缓冲带, 对保护野生动物十分重要。

有机农业可以提高农田生产能力, 如果不按有机农业方式生产, 会导致农田丧失生物多样性, 造成周围生态环境退化。因此, 取代以往以增加资本投入和大量使用化学投入物增加产量的做法, 而用改善生物多样性、促进养分循环以及协调作物、动物、土壤和其他生物组成的相互作用, 促进资源保护和再生的有机农业生产方式, 是提高农业生产、解决产量问题的一条可以实践的途径。

从常规种植向有机种植转换是增产还是减产?在许多情况下, 在开始转换之初会出现减产, 特别是那些原来严重依赖化肥和农药投入的地区。但是, 在那些原来对农药、化肥依赖较少的地方, 转换到有机种植就可能不会减产, 相反还可能增产。这种有机种植生产能力的增加来自以下一个或几个原因:通过轮作、间作和多样种植, 农业生产系统生物多样性得到改善;种植或间作绿肥作物;通过利用作物秸秆还田 (或制作堆肥以后还田) , 促进了农田养分循环;较好地利用周围生态系统有机物质;较好地利用自然资源, 尤其是水资源 (例如覆盖、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将养殖业和种植业结合起来, 改善养分管理水平;更加注意水土保持。必须指出的是, 单单靠有机农业不能解决所有生产问题。例如, 在多数情况下, 有机农业为恢复由于常规农业而退化的农田提供了可以实践的方法, 但是, 在那些土壤和周围环境退化过于严重的地区, 单单采用有机农业的措施不能保证恢复和增加生产能力。在这些情况下, 有必要将有机农业和修复生物多样性为目标的农业系统重新结合起来。

3.浅谈初中生物作业形式的多样性 篇三

关键词:初中生物;作业形式;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5-089-1

一、课堂反馈类作业

这是初中生物学科目前最为普遍的作业形式。由于减负的原因,很多学校都要求生物等小学科教师不要给学生留课后的书面作业。如何做到在一堂课里既要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又要达到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的目的,这就要求生物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教案,在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可以将练习册上的部分作业有机地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如我在上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人和动物的结构和功能》时,就先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伴你学》上的“课前预习”和“活动一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上的填空题,然后教师再进行相应知识的讲解和分析,最后再进行实验的操作,这样不仅在课堂上完成了学习任务,而且又减少了学生课后完成此类作业的时间,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谓是一举三得也。当然这样的作业不能多,一般不超过10小题。题目应该以简单题为主,直接设计出涉及教学重点和难点的题目。

二、绘图类作业

生物绘图能力培养是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绘图能够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思维方法和表达能力。在初中生物学中有很多知识是以示意图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的,如“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示意图”,“人和动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草履虫的形态结构示意图”等等。说出这些示意图中的结构和主要功能不仅是教学的重点,难点,也是历年生物考试中的必考内容。因此,教师可以在学生学完相应的章节后布置相应的绘图作业。由于绘图时间相对较长,教师可以将此项作业放在课后或周末完成。

比如在上《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这节课时,学生都要到实验室去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临时玻片标本,并将做好的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它的外表皮细胞结构,我们可以要求学生拿出铅笔,一边观察,一边在绘图纸上画出显微镜中所呈现的2~3个细胞,并把其中一个细胞的结构画完整,注明结构名称。学生对绘图作业还是比较感兴趣的,通常在交上来的诸多作品中总能看到一些让你惊喜的作品。这时,教师可以将优秀作品张贴在班级的墙上,让其他同学课后一起来欣赏这些作品,从而达到激励部分学生,并带动其他同学一起学好生物,认真完成好生物作业的作用。

三、设计类作业

学生一般对刻板重复的书面作业有抵触情绪,如果教师能不断变化作业的形式,多让学生发挥自我的想象,设计出他们喜欢的成果,就能将生物作业变得丰富而有趣,学生也易于接受和乐于完成。

比如在学生学到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植物的开花和结果》这节课时,学生在课堂上要观察月季花,牵牛花等当季花或在花店购买百合花、康乃馨等植物花的基本结构,教师在示范用镊子小心地从外向内解剖花的过程中,就可以将花萼、花瓣、雄蕊、雌蕊等结构按照一定的图案摆放起来,并用胶水来固定。然后鼓励每个小组的学生团结合作,共同设计出与众不同的花卉结构图,并当堂评选出最佳设计者。这时学生的创造热情就会明显高涨,他们在课堂上忙得不亦乐乎的同时,也对花的每个结构的数量、大小、颜色和功能有了深刻的印象。

四、探究类作业

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标准》指出,“倡导探究性学习是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领悟科学的本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课后探究性作业能很好地激发学生探究生物生命奥秘的热情。

比如我们在学习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时会学习《昆虫的生殖与发育》和《青蛙的生殖与发育》等章节内容,我就提前在七年级下学期时布置学生成立家蚕养殖小组和蝌蚪养殖小组,并将家蚕和蝌蚪的养殖地点直接放在教室,周末或节假日再由专人或小组长带回家喂养,并要求学生每天撰写观察日记和养殖体会。初一学生好奇心重,每天下课都会不自觉地去观察一下家蚕或蝌蚪的发育过程。等到八年级再学相关的章节时,学生就会深有体会,自然而然地掌握“完全变态发育、不完全变态发育、变态发育”以及“体内受精和体外受精”等相关的知识。

五、摄影类作业

学校每学期都会组织学生外出进行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们会走出校园,走出社区,看到许许多多平时很少见到的动物、植物。生物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外出实践的机会,布置相关的摄影作业。

如果社会实践去南京中山植物园,可能会参观到形态各异的花草树木,感受到水杉、银杏等裸子植物和郁金香、菊花等被子植物的区别。如果有机会去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可以见识到千奇百怪的脊椎动物,如蟒蛇、鳄鱼等爬行类,鹦鹉、孔雀、丹顶鹤等鸟类,长颈鹿、大熊猫、狮子,老虎等哺乳类。其中有许多就是国家一级珍稀动物,自由活动的时候,学生们可以拿出自己的相机和手机对自己感兴趣或不知道的植物、动物进行拍照或摄像。等到回家之后,再对这些植物进行分类、整理,甚至在电脑上查阅相关的资料,让学生体验到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从而激发出他们热爱生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浅谈生物多样性论文 篇四

生物教师都很重视概念和知识教育,但是大多数教师主要着重于如何把生物概念解释透彻、提供给学生理解、总结体系和指出概念错误成因,而忽视了引导学生自主掌握概念。学习是学生自己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缺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就会导致学生过分依赖教师,对概念不求甚解,也就不能很好的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也存在过这样的问题。因此,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一课的教学中我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反思,教学过程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导、启发、参与、倡导、诊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自己构建概念和相应的知识体系。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营造氛围,调动学生的情感和情绪。

(1)收集并整理一些关于当代生物环境被破坏的文字资料。

(2)大屏幕交替播映我国美丽的自然保护区图片和生态环境被破坏、动物被猎杀的图片。

提出问题:

(1)请说说生物多样性的组成和价值。

(2)谈谈我国生物多样性破坏的程度和原因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分析后回答。

通过介绍教师本人在我国一些自然保护区旅行的见闻,用教师本人的经历吸引学生的注意;同时请两名同学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经历和感受。

提出具体任务与要求,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任务,自主学习。

教师进一步引入:

许多同学会认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固然重要,但那是部门的事,自己无须操心,或者认为自己操不了心。我们的`身边也没有砍伐珍稀植物、疯狂挖掘发菜、偷猎大熊猫之类威胁生物多样性的事件。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关注和更加深入的思考。

教师小结: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经过漫长岁月进化、发展的结果,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谐发展。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包含保持、恢复、重建和持续利用几重意思,而保护的最终目的是达到持续利用。然而,由于人为因素,生物多样性受到了威胁。作为中学生,不仅应知道保护生物多样性包括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等内容,更重要的是增强保护意识,使自己能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怀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自觉性,能为我们国家、我们生存环境的持续发展,尽自己的责任。

本节课我利用了自己曾收集的祖国众多自然保护区优美图片的优势,为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课前准备时,通过大屏幕循环交替播放美丽的自然保护区图片和生态环境被破坏、动物被猎杀的图片,使学生通过视觉对比产生强烈的心灵震撼,油然而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很好地达成了本节课的情感态度目标。在授课当中,将教学任务用大屏幕显示,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让学生去浏览网站,

进行异步化和个别化的学习;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既让学生进行自主独立学习,也为学生提供交流与协作的空间:学生在教师组织和引导下,分组讨论和交流。在学习群体中,思维和智慧可以共享,从而使学生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真正使学生能够自主开展学习,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5.生物多样性 篇五

二、姓名:尚旭晨 学号:0821063030 学院经济管理与法学院08会计电算化2班

三、摘要:本文概述了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价值,生物多样性受到的威胁,还有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四、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原因,保护。

五、正文: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价值: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数以百万计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的基本特征。生命系统是一个等级系统,包括多个层次或水平:基因、细胞、组织、器官、种群、物种、群落、生态系统、景观。每一个层次都具有丰富的变化,即都存在着多样性。但在理论与实践上重要且研究较多的主要有基因多样性(或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现在,人们往往把生物多样性视为生命实体本身,而不仅仅看作生命系统的重要特征之

一。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也可被认为是生物多样性的一部分。正如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一样,人类文化(如游牧生活和移动耕作)的一些特征表现出人们在特殊环境下生存的策略。同时,与生物多样性的其它方面一样,文化多样性有助于人们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条件。文化多样性表现在语言、宗教信仰、土地管理实践、艺术、音乐、社会结构、作物选择、膳食以及无数其它的人类社会特征的多样性上。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其价值可以从下列两个方面得以了解。第一,直接价值。从生物多样性的野生和驯化的组分中,人类得到了所需的全部食品、许多药物和工业原料,同时,它在娱乐和旅游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二,间接价值。间接价值主要与生态系统的功能有关,通常它并不表现在国家核算体制上,但如果计算出来,它的价值大大超过其消费和 1

生产性的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主要表现在固定太阳能、调节水文学过程、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气候、吸收和分解污染物、贮存营养元素并促进养分循环和维持进化过程等7个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多样性的最大价值可能在于为人类提供适应当地和全球变化的机会。生物多样性的未知潜力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展示了不可估量的美好前景。

(二)生物多样性受到的威胁:近年来,物种灭绝的加剧,遗传多样性的减少,以及生态系统特别是热带森林的大规模破坏,引起了国际社会对生物多样性问题的极大关注。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直接原因主要有生境丧失和片段化、外来种的侵入、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变化和工业化的农业及林业等。但这些还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根源在于人口的剧增和自然资源消耗的高速度、不断狭窄的农业、林业和渔业的贸易谱、经济系统和政策未能评估环境及其资源的价值、生物资源利用和保护产生的惠益分配的不均衡、知识及其应用的不充分以及法律和制度的不合理。总而言之,人类活动是造成生物多样性以空前速度丧失的根本原因。

中国是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之一。据统计,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居世界第八位,北半球第一位。同时,中国又是生物多样性受到最严重威胁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原始森林长期受到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人为活动的影响,其面积以每年0.5×104km2的速度减少;草原由于超载过牧、毁草开荒的影响,退化面积达87×104km2。生态系统的大面积破坏和退化,不仅表现在总面积的减少,更为严重的是其结构和功能的降低或丧失使生存其中的许多物种已变成濒危种或受威胁种。高等植物中有4000—5000种受到威胁,占总种数的15%—20%。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出的640个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就占156种,约为其总数的1/4,形势是十分严峻的。

生物多样性保护关系到中国的生存与发展。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低的国家,而且是85%左右的人口在农村的农业大国,对生物多样性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中国是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人口对环境特别是生物多样性的压力。如果不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遏制这种恶化的态势,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甚至会威胁到世界的发展与安全。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行动

(三)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鉴于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严峻局面,有关的国际组织或机构以及许多国家政府都纷纷采取措施,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工作。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1987—1988年起草的1990—1995年联合国全系统中期环境方案中提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标、策略以及实施方案。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通过了1994年至2003年为国际生物多样性十年的决议。同时,通过了《生物多样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当时有150个国家首脑在《公约》上签字。《公约》的宗旨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以及公平共享利用遗传资源所取得的惠益。《公约》主要包括国家主权与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有关获取的议题和资助机制等4个方面的内容。该《公约》是一个框架文件,强调国家水平的行动,为各缔约国如何履行公约留下了充分的余地。为了纪念《公约》生效,更好地宣传和履行《公约》,联合国大会于1994年12月29日通过49/119号决议,决定从1995年起,每年的12月29日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分别于1994年、1995年、1996年和1998年在巴哈马首都拿骚、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和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召开了四次缔约国大会,对《公约》的履行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了保证科学有效地履行《公约》,还专门成立了科学、技术和工艺附属机构(SBSTTA)。

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性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1992年李鹏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参加了在巴西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并在《公约》上签字。继而,中国政府批准了这个《公约》,并履行承诺的义务。在国务院环境委员会下成立了国家履行《公约》工作组,协调我国的履约工作。分别于1994年和1997年完成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和《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报告》,并正式发布。同时,加强物种保护和自然保护的法规建设,并陆续启动了天然林保护工程等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工程。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政府的决心和措施是十分重要的。但光有政府的努力是不够的,必须全国人民齐动员,共同奋斗,才能保护好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六、参考文献:

《生物多样性公约》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

6.农业生物多样性 篇六

虽然,不能够与当今九大类全球主要环境问题相比(全球变暖、臭氧层破环、酸雨、热带雨林的消失、野生物种的减少、海洋污染、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土地沙漠化、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污染),但是,农业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损失同样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不幸的是没有受到很多的关注。

⑴什么是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农业生态系统是人们利用农业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种群之间相互作用建立的并按人类社会需求进行物质生产的有机整体。现代农业系统更多依靠外来的输入,科学家、公众和管理者已经开始担忧这种高投入依赖性与生态系统简单性的食物系统可否能长期维持。农业生态系统对资源的依赖性也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土地质量的下降;过份依赖化肥杀虫剂等问题,直接影响到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水平。农业的扩展是造成全世界生物多样性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农业生产的持续提高,必须寻求最大程度地减少农业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冲突及增加它们之间互补性的方法。生态系统健康的研究是生态系统管理的一个新方法,也是生态系统管理的目标,农业生态系统健康更多的和人类健康相联系,了解生物多样性对农业生态系统的作用及其健康的影响对于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包含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4个层次,它们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世界上所有的农作物全是经过野生种的驯化、选择、繁殖、杂交等被培育出来的。农区内分布的野生珍稀濒危物种、生境和遗传基因资源,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农业生态系统多样性的研究尺度也从物种多样性尺度到景观多样性尺度,而且多尺度研究已成为目前研究的趋势(图1)。

图 1 农业生物多样性的组成及其相关要素

⑵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

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可以概括为土地过度开发、集约化利用导致的农业景观格局的改变;农业扩展、发展及农业活动导致的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物种的变化;环境污染。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日益进展,农业景观正在改变,这不仅体现在农田正逐步作为他用,而且非农业用地的草原、湿地和森林亦逐步消失,导致了自然生境的缩减和农区生态系统的趋同化。我国农业总产值仍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5强,长期的农业活动已使近半数的陆地国土和全部水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农业生态系统已受到人类活动的深刻影响。近30多年来全国新开荒地0.34亿hm2,等于历代开辟耕地总面积的1/3,引起农业生态系统对生物多样性胁迫的问题。同时农业的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矛盾也日益突出。由于农业发展的需要,农业生态系统中尚存的珍稀或濒危物种受到更大的威肋;存于边际土地的生物因土地开发、狩猎、采集利用等受到更深层次的破坏。许多改变是不可避免的,惟一的出路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持续利用,使发展与环境尽可能协调。农业的生物多样性单一化生产方式导致了一个需要经常人工干预的生态系统,使得其内部调节机制逐渐丧失,造成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而农业土地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以及农业生态环境污染、过量采集等因素造成农业生物品种减少和分布面积缩小或消失 J。土地的集约利用促进野生生物加速从农区消失,同时也会造成地力下降、病虫害增加等后果。农业生产活动如土地的农业利用、耕作、作物间套种植方式、放牧、农药化肥的使用以及农业动植物遗传改良(包括外来种引入)也是影响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而环境污染造成局部地方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系统中益虫(如蜜蜂类、寄生蜂类等)和益鸟减少;此外,一些常有的、为人类所机会性利用的引进物种取代了当地的或特有的植物和动物,这些都造成生物多样性降低。⑶农业生物多样性服务功能(价值)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可以提供粮食、纤维、燃料与收入,而且具有调节养分循环,控制当地小气候,调节水力过程,抑除不需要的外来物种与去除重金属等污染物作用。其他的功能还包括参与作物传授花粉、微生物提供土壤肥力服务及昆虫和野生动植物提供害虫控制服务等。利用生物多样性提高农业产量也存在着巨大的潜力。这些更新过程与生态服务功能大都是生物性质的,因此它们的持久力取决于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根据生物多样性在作物系统中的功能,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组分。如服务于农业生产力的生物多样性组分可以划分为3类:第一,生产性作物,其中作物种类、农民选择、树木动物等因子起关键作用;第二,资源性生物,通过传粉、生物控制与生物分解等对生产力起控制作用;第三,破坏性生物,杂草、昆虫害虫、微生物病原体等可以通过耕作管理减少其危害。农业生物多样性的损失可以导致病虫害的大面积发生。基于当前生态学和农学理论,低虫害潜力的农业生态系统应该有高的作物多样性,通过时间与空间的合理安排实现,如轮作、多种种植、作物镶嵌种植、多年生作物种植等;高的作物密度和作物基因的多样性。

⑷农业生物多样性的管理对策

①农田生态系统管理

农田生态系统管理是指在某一限定的生态系统内协调、控制发展方向或人类活动,平衡长期和短期目标,并获取最大利益的行为。农业生态系统是受人类管理的生态系统,从空间尺度上可以划分为农田、农场、流域、生态区、生态大区、生物圈等不同的等级结构,从目标上涉及生物、物理、社会和经济方面。因此,农业生物多样性的管理也应从不同的等级和维度加以分析。在不同的农业生态系统中,生物依赖于生态系统内部及周边的生物多样性、系统中不同作物的持久力、不同的管理强度和农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隔离程度等。图2显示了农田生物多样性的功能及其提高措施。已有的文献表明,农业种植业管理的战略应包含作物在时间与空间的安排、非作物植物及其田间的组分与丰富度、土壤类型、周边环境和管理的强度与类型。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表明,在农田生态系统中,采取少耕和免耕的方法能够提高农田生物多样性,从而

7.试论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 篇七

1 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含义

森林生物多样性指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活有机体及其遗传变异的有规律组合。主要包括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等三个方面的含义。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是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森林赖以生存的环境为系统提供了正常运转和持续发展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森林生物是生态系统运转的中心, 森林物种多样性是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主要体现, 是衡量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演替阶段及可持续性的标准。森林生物的遗传多样性是指不同森林种群之间、相同森林种群的不同个体之间的遗传变异, 它是森林物种多样性的遗传基础。

2 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

2.1 森林生物多样性是森林生态系统的追求目标。

森林是多种生物的摇篮。地球上有170万种生物, 大部分与森林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森林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提供了生存空间和能量资源, 森林中拥有丰富多样的生物。只有拥有了丰富的生物物种资源, 才能发挥森林的整体生态效能, 并生产出人类所需要的多种产品和服务。反之,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减少, 将导致森林迅速退化。

2.2 森林生物多样性是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标志。

森林生物多样性是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关系, 系统内能量与物质循环, 系统与环境之间物质能量的交换保证了系统与环境功能协调。森林生物多样性使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良好的自我调节机制。

2.3 森林生物多样性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森林不仅向人类提供木材, 同时还提供果实、种子以及药用、油用、生物化工原料, 森生物多样性为可持续林业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发展可持续林业是从森林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的角度, 配置资源, 实现生态、社会效益的持久发挥。

3 森林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的现状及原因

3.1 森林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的现状。

由于人口急剧增长, 森林资源的过度利用, 环境污染加剧, 森林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目前, 热带森林面积每年以减少1.2%递减, 换言之, 每天就有2740公顷原始森林从地球上消失。估计近30年左右, 由于砍伐热带森林将导致占世界总物种数5%~10%灭绝, 即每天50~150个物种被灭绝。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热带森林是地球上生境损失和破坏最为严重的地区, 也是森林生物多样性减少最为严重的地区。我国现有森林1.75亿公顷, 占世界森林面积的4%, 我国森林覆盖率为18.21%, 低于世界森林覆盖率平均水平。我国人均森林面积0.132公顷, 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森林面积的18%。近年来, 虽然我国森林覆盖率呈增长趋势, 但主要是人工林面积的增长, 作为生物多样性资源宝库的天然林仍在减少, 并且残存的天然林也大多处于退化状态。近年来, 我国有200种植物灭绝, 高等植物受威胁种达4000~5000种, 占总数的15%~20%。据濒危野生动物植物国际贸易公约的资料显示, 640种世界性濒危物种中, 我国有156种, 约为其总数的25%。我国公布的第一批珍稀濒危植物就有388种。大熊猫、金丝猴、东北虎、雪豹等20多种珍稀动物分布明显缩小, 居群数量骤减, 濒临灭绝。森林物种多样性的衰减同时也反映了遗传多样性的丧失或受严重胁迫。如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的常绿阔叶林已被大面积砍伐, 由杉木和马尾松人工林所取代。这些发展起来的人工林物种急剧减少, 破坏了自然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普遍出现地力衰退、生物多样性减少和生产力下降。

3.2 森林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的原因。

除了前述生物多样性消失的原因外, 森林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的原因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2.1森林过度砍伐。由于森林集中过伐, 加之更新跟不上采伐, 导致一些地区疏林、迹地和荒地扩大。造成森林过伐的主要原因有毁林开荒、樵采、乱砍滥伐等。森林过度砍伐, 减少了森林群落类型, 同时破坏森林的生境, 使动、植物种类随之消失或被迫迁移, 对森林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3.2.2森林火灾。森林火灾破坏作用大, 不仅直接烧毁大量的森林物种, 而且也影响森林生境, 改变区域的气候、土壤以及植被组成和演替进程。森林火灾还改变了林地生态环境, 如坡地干旱化, 低地则沼泽化, 岛状冻土层退缩, 在大兴安岭落叶松林中落叶松八齿小蠹虫 (Lonchura spp.) 猖獗发生。火灾对林下土壤动物的影响也颇大, 如个体大的捕食性种类减少, 而个体小、腐食性种类增加。3.2.3森林病虫害。20世纪60年代后期, 随着森林过伐和大面积人工纯林的不断发展, 改变了森林的组成结构和生物种之间相互制约的生态关系, 降低了森林自我抗御病虫害的能力, 造成森林病虫害发生的规模和频率剧增, 对森林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3.2.4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中国海南岛大片热带雨林被破坏后大部分转变为橡胶林和其他人工林, 部分变为山地草坡。文鸟和麻雀 (Passer spp.) 取代绯胸鹦鹉 (Psittacula alexandri) , 地栖兽类取代树栖兽类。长臂猿 (Hylobates spp.) 是典型的树栖灵长类, 鼯鼠 (Petaurista petaurista) 和巨鼠 (Ratufa spp.) 等也与树木相伴而生, 热带森林成片消失后, 这些动物种群数量急剧减少以至濒临绝迹。据统计, 海南坡鹿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约有2000头, 由于大面积种植人工橡胶林, 到20世纪80年代初仅残余76头, 黑冠长臂猿由2000头减少到30头左右。栖息地破碎化也直接影响森林野生动物生存。栖息地破碎化造成物种近亲繁殖, 致使遗传杂合度下降, 种群的生存面临直接的威胁。此外, 非法猎捕野生动物、过度采集药材和经济植物也是森林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的重要原因。

4 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原则是根据森林生态学原理, 充分考虑物种的生存环境的前提下, 用人工促进的方法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人类更好地管理物种和生态系统, 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的用途和功能, 并维持它们更高的生产潜力以满足子孙后代的需要。要达到这一目的, 必须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4.1 林地管理。

林地是森林生物多样性的载体, 在统筹规划不同土地利用形式的基础上, 要确保林业用地不受侵占及毁坏。林地用于绿化造林, 采伐后及时更新, 保证有林地占林业用的足够份额。在荒山荒地造林时, 贯彻适地适树营造针阔混交林的原则, 增加森林的生物多样性。

4.2 科学分类经营。

实施可持续林业经营管理, 对森林实施科学分类经营, 按不同森林功能和作用采取不同的经营手段, 为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新的途径。

4.3 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对受威胁的森林动植物实施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策略, 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建立自然保护区有利于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从而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到2003年, 我国共建有保护区1999个, 其中森林生态保护区1056个, 占国土面积的3%左右。目前, 还存在保护区面积比例不足, 分布不合理, 用于保护的经费及技术明显不足等问题。

4.4 建立物种保护的基因库。

建立物种的基因库是保护遗传多样性的最重要途径之一, 同时信息系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尽快建立先进的基因数据库, 并根据物种存在的规模、生态环境、地理位置建立不同地区适合生物进化、生存和繁衍的基因局域保护网, 最终形成全球性基因保护网, 实现共同保护的目的。也可建立生境走廊, 把相互隔离的不同地区的生境连连接起来, 构成保护网、种子库等。

摘要:阐述了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受威胁的现状及原因和保护措施。

8.用影像保护生物多样性 篇八

提名理由

中国是世界上物种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而社会的不可持续发展给自然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大量珍稀动物处于灭绝的边缘,一个抢救性的影像生物多样性调查迫在眉睫,IBE在摄影师徐健的主导下应运而生。三年间,IBE影像生物多样性调查的“视觉记录者”,在云南梅里雪山、丽江老君山、西双版纳、四川石渠、藏南地区等11个区域开展18次调查,抢救性地拍摄了十多万幅精彩图片和大量高清视频素材,为科学研究和公众生态教育作出了杰出贡献。

弥补科研和物种记录空白

徐健希望通过生态影像记录和传播的方式让更多人关注、了解并支持中国的自然保护,因为“我们的自然生态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不健康,养育我们的这片土地和生活在上面的野生生物急需呵护,而影像记录是最基本的工作”,徐健说道。

在大学时期,徐健曾担任北林环保社团—山诺会的副秘书长。大学时期参与环保活动的经历促使他立志成为一名职业自然保护工作者和野生动物摄影师。2000年大学毕业后,徐健到《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工作,负责自己喜爱的野生动物报道,这更坚定了他的选择。2004年开始,徐健一直是“中国野生动物摄影师训练营”的指导老师之一;2006年他还参与了BBC-CCTV自然纪录片《美丽中国》的拍摄。2008年开始,徐健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创立了影像生物多样性调查所(IBE),开始了以专业自然摄影师团队工作的方式,记录一个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虽然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生物物种的丰富多样和独有性常常不被人们所了解和重视。很多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植物数据都是10~20年前的老数据,和现有物种情况已经有很大差别,而且更加缺乏生物多样性的影像资料。“很多特有物种,在我们尚未了解和研究的情况下,就已经消失”。因此,IBE越来越觉得,最起码把这些物种的影像留下来,对保护、监测、研究一定具有重要价值。

其实在国外,业余爱好者提供的自然影像资料和信息是科学家研究野生动植物物种的重要数据来源。IBE借鉴国外做法,将所调查的影像资料和数据用在自然保护和科研中。虽然,徐健和IBE的其他成员在物种鉴别上已有相当专业的水平,但每次野外调查总有大量物种让他们既兴奋又无奈,因为许多物种还一时无法进行分类和命名。徐健说:“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还很肤浅,尤其是在种类众多的植物和昆虫方面。这些难以识别的物种,很可能是未知种类,我们会把它们交给有关专家进行研究。”

做职业生态摄影师的一条探索之路

“自然摄影费时费力,成果无法保证。因此,很少有人会愿意花那么多钱和时间让摄影师在野外守候拍摄野生动植物。”这成为职业摄影师难以长期坚持和生存下来的重大阻力。

在中国,职业生态摄影师究竟该如何生存?这是热衷野外拍摄、立志成为职业生态摄影师的徐健一直欲寻求的答案。何不为林业部门、环保部门、自然保护区等机构提供一整套生物多样性影像、调查、数据收集、培训、宣传教育的服务?

有了这个想法,徐健和他的搭档们成立了影像生物多样性调查所(IBE)。很快,这群生物学背景深厚、野外经验丰富的专业自然摄影师团队就赢得了很多保护区、林业局、保护NGO的信任,工作开展得顺风顺水。徐健认真描述:“保护区提供全部费用,邀请我们在一段时间、一定区域,进行生物多样性的调查拍摄,我们提交的所有物种信息成果都有图像和GPS信息作为证据,真实可信,而且利于宣传,很受保护区的欢迎!”

三年多的时间里,这群“野外生物学家、野生生物摄影师”在云南梅里雪山、丽江老君山、广西大明山、云南西双版纳、四川石渠、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等11个区域开展20次野外调查,拍摄了十多万幅生物多样性图片和视频。调查实践证明,这种方式是很多自然保护区、林业局需要和乐于接受的,也是适合职业生态摄影师生存发展的一条可行之路。

调查背后不寻常的经历

通常情况下,一次IBE调查由6~10位自然摄影师合作完成,每到一地他们就分头行动,有人负责植物,有人负责鸟类,有人负责昆虫,有人负责两栖爬行类动物……之后再将影像和数据汇总成IBE调查成果。

长期扎根野外拍摄,徐健及队友们经常会有意外的收获和经历。在云南梅里雪山的调查中,他们本来是去一个水塘试图寻找黑熊和水鹿,但到了地点才发现水塘已经干涸,但在途中的山脊上却意外邂逅了两只小熊猫,“野生小熊猫确实非常难得一见”。还有一次,他们在隐蔽帐篷里蹲守拍血雉,长时间蹲守无果准备收工时,却蹦蹦跳跳来了两只青鼬。“它们是黄鼠狼中体形最大的,能够近距离地观察和拍摄它们,真是让我们兴奋了好几天。”

在四川石渠的调查必须骑马进行,长时间在陡峭的山路上骑行,队员中有被马踢的,有从马背上掉下来的,但是十多天下来,大家都练就了骑马的好功夫。

在雅鲁藏布大峡谷,他们遭遇了野蜂的攻击,队员中有三人被蜂蜇伤住院,打了一天吊针后又继续工作。但来自野兽攻击的危险则极少,徐健说:“现在中国的野兽都非常怕人,只要闻到人的气味就远远逃掉,我们想见到都难。”

然而,作为一线目击者,他们也见证了野生动植物并不乐观的生活状况。调查队曾四次前往梅里雪山,发现当地生态环境前后变化很大,“有个村庄在我们春天去的时候,村子边有一片很好的树林,都是上百年的大树,有很多鸟;但冬天去时发现树林被砍掉了,用来盖房子,发展旅游。我们认为发展旅游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

徐健用这样几句话形容中国野生动植物的处境:“它们的栖息地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少,生存状况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差,面临的压力从来没像现在这么大……作为一个现场目击者,我们很痛心,希望野生动植物减少的趋势能尽快得到遏制,希望更多的人关注、了解、支持中国的自然保护,因为它们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因为它们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

①在广西发现新种龙竹节虫

②国内首次清晰记录黄腰响蜜并发现新分布区

③2008年在贵州发现务川臭蛙的四个新分布区并记录繁殖行为

④首次拍摄到丽江老君山滇金丝猴种群

⑤2010年记录到非常罕见的昆虫丽江隐尾蠊

⑥发现中国特有物种白点鹛的新栖息地

⑦发现大紫胸鹦鹉多达2000只的越冬种群

⑧2009年在梅里雪山记录到丽纹攀蜥新亚种

⑨2009.10国内首次记录到蹼麝野外

在西藏发现亚洲野猫新分布区

国内首次影像记录羚牛不丹亚种

9.保护生物多样性教案 篇九

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四节《生物多样性保护》

主讲者:周爱

生物多样性保护

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列举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地球物种的数量与分布; 运用材料说明物种灭绝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理解物种资源对人类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实例,认识物种灭绝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

结合案例,根据物种灭绝的加速趋势,认识人类活动对动物灭绝的加速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辩证的、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探索自然界的发展规律;

强化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学生对生物资源的保护意识,增强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重难点】

物种灭绝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物种资源对人类的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资料搜索、情景设计 【教学过程】 导入:

我们国家一直倡导优生优育,如果有可能,我想借助神奇的科学力量设计一个基因组合。让所有的人都有李钟硕或者范冰冰的外表,爱因斯坦的智商,马云的情商,从里到外,从头到脚都是一个完美无缺的基因组合,大家觉得有没有可能呢? 生:可能(不可能)

师:科学家说有可能,但他们绝对不会那么做。为什么呢?本节课我们来学习《生物多样性保护》。首先我们来看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课本,列举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概述它们之间的关系。(C级)

2、通过搜集材料、数据举例说明物种灭绝是一种正常现象并能解释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灭绝。(B级)

3、运用所学物种灭绝的原因尝试谈谈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哪些?(B级)

根据本节内容,我进行了课前任务安排,并呈现在大家的导学案上]:

本班分四大组,每一大组一个任务,共同合作完成,以PPT形式展示出来。小组同学亦可进行文字材料作补充说明。具体任务安排如下:

1、通过搜索图片、材料、数据证明物种灭绝是一种正常现象;

2、展示一组世界及中国濒危物种,并给予相应的介绍;讲解人类活动加速物种灭绝的具体原因;

3、我们周围环境有哪些行为正在破坏生物多样性;

4、搜索目前世界及中国有哪些可行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过渡:明确目标,了解了任务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本66页至69页,并填写[知识存盘]。好,我们来检查自己的预习成果。哪位同学来回答。凡事预则立,他精彩的成果展示正说明预习的扎实。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六

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四节《生物多样性保护》

主讲者:周爱

过渡:那么,什么是生物多样性,它包括哪些层次呢?

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不同种类的生命,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其相互交替、影响令地球生态得到平衡。

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遗传多样性也就是生物的遗传基因的多样性。任何一个物种或一个生物个体都保存着大量的遗传基因,因此,可被看作是一个基因库(Gene pool)。一个物种所包含的基因越丰富,它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越强。基因的多样性是生命进化和物种分化的基础。

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核心。是指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目前世界已知的物种中,植物有30多万种,动物有150万种,微生物有10万种。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但相比世界物种已知数量,中国已知物种所占比重怎么样?

生:低(少)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的多样性是各种生物与其周围环境所构成的自然综合体。所有的物种都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它包括森林生态系统、山地生态系统、沙漠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为此我们可以看出,遗传基因多样性造就了物种多样性,而物种多样性又是生态系统多样性的组成部分。

过渡:请看题目,考察大家掌握的如何呢?哪位同学能告诉我答案。【巩固训练】

1、以下内容不能表示生物多样性的是()

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基因的多样性

C、生物数量的多样性

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地球环境中最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地区()

A、沙漠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 生:回答

师:完美,我没有什么可以补充的(针对学生回答不足给予点评)

在庞博的生态系统中,有一些物种,如今我们只能在博物馆看到它的标本,而有一些物种被标上了国家级保护物种,这是怎么一回事?现在我把时间交给大家,看看大家在课前搜集材料准备的怎么样了。

1小组总结语:大家认为怎么看,一起讨论讨论。生:讨论

生:质疑:恐龙到底是怎么灭绝的。(到底是哪一种原因导致恐龙灭绝的呢?)学生展示讲解。

谢谢1组精彩的展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将物种灭绝的原因归结如下几点: 生存环境的改变; 生物之间激烈竞争;近亲繁殖,使物种退化;

师:我们还可以大胆推测,若干年后,人类从地球上消失最有可能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生:畅所欲言。

师:当然,我真不希望我们人类走向那一天或者成为濒危物种。目前,哪些物种濒临灭绝了呢?有请下一组。2小组展示

同学结束语:是哪些因素加速了物种的灭绝呢?有请下一组。3小组展示加速物种灭绝的人为因素。

根据两个小组共同的努力,我们可以尝试归纳出加速物种灭绝的人为原因有哪些?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六

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四节《生物多样性保护》

主讲者:周爱

同学回答。生1: 生2: 生3:

师:我将你们所述原因归纳如下:

滥砍滥伐;滥捕乱杀;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 请大家看题。【巩固训练】

材料一 2010年11月9~10日,“2010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研讨会”在丽江召开。会议主题为“研讨生态系统管理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展示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

材料二 于1998年6月正式批准建立的云南丽江拉市海高原湿地自然保护区,成为候鸟的栖息乐园。目前在拉市海湿地共有鸟类57种,每年来此越冬的鸟类有3万只左右,其中特有珍稀濒危鸟类9种,包括青藏高原特有鸟类斑头雁,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中华秋沙鸭、黑颈鹤、黑鹤等。

(1)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此次会议针对的问题是什么?(2)试分析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

生:回答 师:点评

巨大的经济利益驱使人们疯狂地破坏生物多样性。那么,我们见到周围哪些破坏生物多样性的案例呢?有请下一组。生:展示。

师: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人类活动除了破坏生物多样性,能不能试图保护生物多样性呢?有请下一组。生:展示

生:质疑:什么是迁地保护? 生:解释。

师:本小组搜集的有理有据,共四点。建立自然保护区; 迁地保护; 科学研究保护; 制定法律法规;

师:生物多样性是自然界长期演化的结果,是人类的共同财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条件。保护生物多样性也尤为重要。下面我们掌声有请最后一组精彩的演讲。生:朗诵。

师:让地球的肺呼吸得更舒服些吧。为此,让我们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来写一句公益广告词,进行全民呼吁。给大家一点时间。生:准备,设计。师:观察,讨论。

师:我看很多同学都写出了发自内心的呼声,让我们请他们来展示一下。生1: 生2: 生3: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六

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四节《生物多样性保护》

主讲者:周爱

生4:

师:我们每个人都期待完美,但是也因为我们个体中存在不完美的独特性,才让这个世界变得有趣而精彩。

所以,我们应该秉持着尊重和保护的心态,接纳生物多样性的存在!谢谢大家!下课!现在请大家完成当堂检测部分。

分析下列的图表资料,回答1~2题。

1.资料显示,全球各物种中,濒危物种所占比例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A)A.哺乳类、两栖类

B.鸟类、爬行类 C.高等植物、两栖类

D.哺乳类、淡水鱼类 2.该图主要说明了(B)A.我们要保护生物资源,要禁止捕猎野生动物

B.栖息地的丧失是生物受威胁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要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 C.外来物种入侵能使生物多样性增加,因此,我们可以大胆引入外来物种 D.以上说法都正确

3.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物种灭绝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C)A.人类的狩猎和采集活动加快了物种灭绝的速度

B.人类活动造成的工业污染和生态破坏加速了物种灭绝 C.当前物种灭绝加速,主要是自然环境的变化造成的 D.人口数量的多少与物种灭绝的速度相关 读下面漫画,回答4~5题。

4.这幅漫画可以用来说明(C)A.骆驼是由羊进化来的 B.草原逐渐进化为荒漠

C.物种赖以生存的环境改变是其灭绝的主要原因之一

D.一个物种灭绝后,又有新的物种产生,因此,人们不必担心生物多样性的消失 5.针对漫画中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是(A)A.保护和改善生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防止其进一步恶化 B.物种灭绝是一种自然现象,对人类没有影响,所以可任其发展 C.在此地区大面积植树造林,防止沙漠进一步扩大 D.图示环境的变化与人类活动无关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六

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四节《生物多样性保护》

上一篇:求职面试指导四步走下一篇:预算员一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