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描写雨的作文

2024-08-07

小学生描写雨的作文(共12篇)

1.小学生描写雨的作文 篇一

嘀哒滴哒下雨了,地上湿漉漉的。

雨点噼噼啪啪打在池塘里,水上溅起了无数的水花;雨点打在荷叶上,水珠好象一颗颗晶莹透亮的珍珠,从荷叶上滚到了池塘里;雨点打在树叶上发出唰唰的声音,把树叶上的灰尘冲洗的干干净净。有的叔叔阿姨去上班,有的学生去上学,他们都撑起了五颜六色的花伞,好象雨地里长出了大的花磨菇。交警叔叔穿着雨衣,毅然站在路口指挥交通。

春雨滋润了小草、花儿、大树、过冬的庄稼,春雨象是母乳一样滋润着世界上的万物,真是春雨贵如油啊!

2.小学生描写雨的作文 篇二

其次,学习怎样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及把握好观察的角度,来达到以真实的细节反映生活的写作目标。

源于真实生活中生动具体的细节往往需要细致的有心的观察体悟,可如今大部分中学生不仅缺乏细致观察的能力,也缺乏静下心来用“发现”的视角来探察生活本真的渴望。他们的观察要么浮光掠影,不够深入;要么忽略主体,不得要领。因此,即便他们在写作中运用了细节描写,也是人云亦云,没有独特的个人体验,更不用说依据文章主旨,“抓特征去枝叶”,以最有价值的细节来表现人物和事件了。

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引导学生进行选角度观察并描写感兴趣的细节,完成课堂内的观察训练。如:一节作文课时, 让学生挑选两组同学分别制作水果拼盘、水果沙拉并大家分享成果的活动,由此完成一篇作文。要求:1.注意观察参与活动的同学的动作、神态、表情等;2.留心观察班上其他同学观看制作过程,并分享美食时的语言、动作、神态等。3.着重注意自己在活动中的动作、心理、活动等。

等学生的初稿完成后,就是鉴赏佳作和做针对性评改的环节。教师在展示巡回辅导中发现佳作,然后引导学生赏析,并提出学生练笔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修改。最后让学生分组交流修改,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文。即使是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北方的12月份的天气已是隆冬时节,天寒地冻,天空飘起雪花,这是一次难得的写作机会,我要求学生把下雪时的情景具体化,细节化,字数不限。开始时,有些学生不知该如何入手,在全班交流评议的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别人所写片段是怎样表现雪景,好在哪里,还可如何修改来使之更完善。学生在探究中发现,简单的“雪景”,居然可以通过一个个具体的细节展现出来。下面是一位学生练笔修改前后的对比:

(原稿)雪花是美的。 洁白的雪花成千上万地纷纷扬扬撒在大地,大地白了;落在树上,树梢白了;落在屋顶 ,屋顶白了。

(修改稿)雪花是美的。 洁白的雪花像千万朵小小的云彩飘落下来,不是十朵,不是百朵,也不是上千朵,而是成千上万朵。 它们形态各异,各不相同,什么 “三棱六角 ”,什么 “七棱八角 ”,谁能说大自然不是最神奇的魔术师呢 ? 雪花似那一群亭亭玉立的小仙女,成群结队从空中飞来,难道这不是大自然给我们的恩赐?

显而易见,修改稿在原有概括性景色描写基础上,加入了更多的细节;加入了丰富的想象;加入了不同的句式,使表达更富于变化。由此可见,进行课堂片段的练习训练,除了可以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培养细节描写的意识外,又可以带给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爱上写作文。

初中语文教材里有不少细节描写的范本。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名篇名作,引导学生揣摩体会细节描写的方法技巧与表达效果,甚至可直接进行读写迁移,模仿运用,让学生在“学语用言”中提高运用细节描写的能力。

例如在朱自清的《背影》中有这样一段细节描写:“我看见他戴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的走到铁路边,慢慢探身下去……”作者抓住了送行的过程中这十分感人的细节,花费了很多的笔墨来进行描述。通过描述将父亲对儿子的爱意表现得淋漓尽致,父亲对儿子的拳拳之情浸透纸背,正以此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通过重复渲染来描写事物,使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起到前后照应,加深印象的作用,同时还能够在文章中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从而方便最后进行点题,突出文章主旨。

再如契诃夫的《变色龙》中有四次写到奥楚蔑洛夫的军大衣,通过这样的细节描写深刻地揭露了人物性格特征,鲜明表现主题。作品通过对奥楚蔑洛夫军大衣穿而又脱,脱而又穿,这处细节描绘淋漓尽致地勾画出变色过程中的丑态, 以及他卑劣的心理活动。

3.谈初中学生作文中的描写 篇三

关键词:初中作文 描写 兴趣

几年来,笔者在教育中发现:大部分初中学生在写作文时普遍存在一个现象,就是叙述多而描写少,更谈不上正确的抒情和议论了;有时学生甚至全文都是自己的叙述而无描写。不可否认的是,这与学生对记叙文的认识不够和没有掌握正确的描写方法有关。

众所周知,在记叙文写作中,叙述和描写是其主要表达方式。叙述是基础,而能否把文章写的生动、形象则取决于描写,一篇文章如果只有叙述而没有描写,让人读起来自然会如同嚼蜡。因此,要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描写方法。

应该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描写方法呢?笔者认为应从素质教育入手抓好作文教学的几个环节,具体做法如下:

一、展示优点,激发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有意识的让学生把“读”与“写”结合起来,通过“读”来提高“写”的兴趣。教材上的文章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篇篇都是范文,教师可以选出最精彩的、最有特点的描写片断,让学生反复去读、去体会他的最美妙之处,理解描写的重要性及实用性。

例如,在《夜走灵公峡》这篇文章中的场景描写:“纷纷扬扬的大雪下了半尺多厚,天地间雾蒙蒙的一片。”、“只看见巴掌大的一片云。”、“卷着雪片的狂风把人团团围住”文字虽然不多,却感觉到了天气的恶劣,烘托出了工人的冲天干劲儿,为文章增色不少,突出了中心。这一点,学生通过朗读是不难体会到的。这时,再让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如果不用描写只用叙述怎样?很显然,单说天气的恶劣那自然就没有这种身临其境的效果了。

二、认真观察,积累素材

学生只认识到描写的重要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引导他们应用到写作中去。而学生这时往往感到无话可说,头脑中缺少描写的主题和形容的词语。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对自己身边的人或事仔细地观察、体会、分析、研究,学会积累素材。

比如,有一次在写《我的同学》这篇作文时,笔者要求学生必须把主人公写成自己的同桌,提前一周就布置了这个作文题目。结果,在一周时间内,每个同学都非常留意同桌的一言一行,努力去发现同桌的特长和优点,而每个同学这时也就更加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言行,争着做对班集体有益的事,来给同桌一个好印象。文章写好后,每个同学在课堂上轮流朗读自己的文章,由全班的其他同学听完后进行评判:文章描写的人物和本人是否在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方面一致,是否体现了本人的性格特点等等。由于是熟知的人,每个同学都有东西可写,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经过互评、互改、互学,同学们都认识到仔细观察的重要性,这次作文取得了双倍的成功。通过这样多次练习,同学们逐渐养成了认真观察、积累素材的好习惯。

三、勤写多练,培养能力

仔细观察与勤写多练是分不开的,要想写出好的文章,就必须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多写多练,尤其是描写。教师可以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每天把自己看到的有特点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用最准确地语言纪录下来,力求做到准确、生动、形象,同时把教学与写日记结合起来。

比如写《难忘的一课》,有的同学不知写什么,可是有一个同学写了一堂生物课,就描写得很好,原因在哪里呢?原来他当时上完课后就把实验室的环境、课堂上的气氛、同学们的表现以及教师生动、活泼的讲解都记录了下来。因为观察仔细,受到感染,所以写出来的作文语言生动、情景真切、思想深刻。由此看来,勤写多练是提高描写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

另外,在描写练习的过程中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即描写与中心的关系。要让学生明白:描写是为体现中心内容服务的,不要只为追求生动、形象而使描写过多、过滥,有损主题的表达,影响文章的表达能力。

四、评讲结合、提高水平

勤写多练是一种量的积累,要想有质的飞跃,还需要在多练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评讲。

(一)讨论评议,共同提高

除了前面提到的课堂讨论外,还可以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找几个不同水平的学生选出自认为最精彩的描写片断到课堂上诵读,其他学生来分组讨论。每个小组都拿出自己小组的统一意见来,小组再派出代表来讲一讲评议的原因,这样一来,不但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还会引发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描写水平在讨论评判中得以提高。

(二)互相对照,学优补差

让学生写好作文后,在课外互相比照,特别是描写运用的是否准确、生动。让学生互相学优补差,学生不清楚的地方,教师稍加点拨即可。

(三)多鼓励,少批评

有些同学,由于写作基础比较差,往往有自卑心理,尤其在评议别人的作文时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一定要耐心细致地做工作,要鼓励学生大胆的发言,即使观点错了,也要肯定学生敢于发言的勇气,增强其自信心。学生在记叙文写作中关于描写只要有一两句切中主题的就可以表扬,不要只看到他的不足,要营造浓厚的鼓励氛围,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4.小学生描写雨的作文 篇四

天黑沉沉的,像一片乌鸦遮住了蓝天。风一直呼呼地吹,吹在脸上像被人打了似的,疼。明明是下午,天色却像黄昏快到晚上时,暗暗的,如病怏怏的孩子,脸不再红润,苍白、蜡黄、无力。

雨终于下起来了,很细,如美丽的蚕丝。许多“丝”合在一起,变成一片,风轻轻拂着它们,就像美丽姑娘手里的小丝巾,晃呀晃,罩住了整个天空;又似拉上了一层薄薄的珠帘,被风摇动着,若有若无。

雨总会下大的。像怒气冲冲的人,雨大声地哗哗响着,像是发泄着几天都没下雨的怒。地上的小花小草都被压弯了腰,树上的叶子被雨用力地打下了几片,其他还坚强的受着大雨的冲击。雨越下越大,却不如开始那般有力,听不见大雨打在地上的嗒嗒声,只是粗粗的雨越来越多,像被什么罩住了似的,只剩周围一点点狭小的空间,看不清外面的东西。

雨来得快,去得也快。雨像是带给了整个世界新生,看似柔弱的小草小花竟没有在雨中倒下。现在,它们重新挺直腰杆,带着点点水珠,花儿看起来更加娇艳可爱,小草不再是衬托,一片翠绿给人带来清新舒服的感觉。在树上的片片树叶显得青翠欲滴,让老树也好像变得年轻起来了。蓝天更加蓝,清澈的蓝;浑浊的空气变得干净清新。太阳害羞地从雨中探出头来,阳光很美丽、很柔和、很温暖。

篇二:

夏天的雨,是多么的惹人喜爱,我渴望夏天的雨能落在我身上的每一个角落。

在夏天,天气是那么热,在那个时候,我渴望老天能下倾盆大雨,把我淋成“落汤鸡”那该多好。我的愿望实现了。

那天中午,突然下起了我梦寐以求的倾盆大雨,我像火箭般的向屋外跑去。我站在雨中,看着一滴滴的雨水落到我身上。一滴雨水像火箭般的速度从天上落到地上。我在地上的躺着,已分不清哪里是东那里是西。过了一会,有一滴雨水慢慢滴在我的手心,那个感觉很清凉,很纯洁,我忘了一切烦恼,忘得干干净净。这时,是我人生中最开心的时候,没有烦恼,没有痛苦。这时的我,脑子比任何时候还清楚。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

雨停了,我回到了卧室,坐在窗前看着雨下完之后的情景,那时小花小草上沾着雨水,我换上干净的衣服,跑到楼下,拿着瓶子准备接雨水,我开始接了,接了半个小时,我终于把水瓶接满了,那水很干净,我把这瓶雨水放在窗前,每天都看,不到六天就不见了,我拿着那个瓶子苦思冥想,一直没想出来。

夏天的雨,真好,这整整一个下午,我没有离开这雨半步,直到下完。这场夏雨,我永远都不会忘记!

篇三:

一阵阵狂风肆虐地吹着,跟着飘来一团团漆黑的乌云,紧接着一阵阵隆隆的雷声,雨,敲锣打鼓地来了。

天空被黑暗笼罩着,乌云像球一般风卷残云地滚过来。闪电如同一把锋利的匕首,令人望而生畏。“轰!——隆——隆——”一阵震耳欲聋的雷声,倾盆大雨霎时间自天而降。

狂风卷着豆大的雨珠扑面而来,再加上隆隆的雷声,多么像是一个疯狂的摇滚乐队在演奏着天空的交响曲啊!

暴雨中,小草低下了它那娇弱的小脑袋,小树被狂风吹弯了腰,树叶在沙沙地响,疯狂地摇摆着。马路上的坑坑洼洼已经如同一条“小河”了。车辆驶过,水花便激起一个个“小喷泉”。汽车玻璃上,雨水如飞流的瀑布,尽管雨刮器在不停地划动着,但仍然无济于事。

雨还在下个不停,狂风摇晃着枝叶奏出哗啦啦的音乐。雷公电母喊着口号,一道道闪电划破了天空,一阵阵惊天地,泣鬼神的雷电划过宁静的地面,仿佛要把整个世界摧毁了似的。终于,雨停了,风屏住了呼吸,雷电好似跟我们捉迷藏似的,一下子消失地无影无踪了。世界也一下子安静了许多。小树挺直了腰板,叙述着沐浴后的喜悦,变得格外翠绿。树叶上的小水珠晶莹透亮,令人赏心悦目。

啊!大自然真是一位神奇的魔法师,他把雨后的景色变得那么生机勃勃。

篇四:

千根线来万根线,颗颗珍珠线上串,看得见来摸得着,掉在地上却不见。这是什么?告诉你吧:是雨。

那一天,天空乌云密布,紧接着下起了倾盆大雨。顷刻间,一丝丝,一缕缕,一阵阵雨从天而降,没有节奏,不均匀,不连续。打在窗户上,发出清脆的声音;落在地上,泛起一圈圈小小的圆晕。

雨,有时候像一位披着薄薄面纱的少女,含笑着飘飘洒洒地落在地上,变成一颗颗露珠,滋润了小草。雨,有时候像一位爱捣乱的小弟弟,活蹦乱跳地、断断续续地滴在人们身上,好似在跟人们玩着捉迷藏。雨,有时候像一位生气的妇女,抓着一把把黄豆般大的雨点,扔向人们,以发泄她的不满。

下雨了,我将手伸出窗外,触摸那雨的心跳。一阵沁人心脾的清凉顿时把脑子里的一切意念都净化了。雨人从天空中那无形的滑梯滑下,掉在地上,顿时溅起一朵朵晶莹剔透的水花,雨多快乐呀!我快活地望着这一切,好像我也加入了他们的队伍,我们在一起欢跳,一起在地上绽放朵朵水花。远处传来一阵淡淡的香气,令我返朴归真,深深刻入心灵深处,难以抹却。

啊!我喜欢雨,它给我带来了无穷的欢乐。

篇五:

今天早上,我早早地起了床,想今天早点去学校。但我往窗外一望,外面阴沉沉的,就像傍晚。妈妈催我和妹妹快点吃,要是一会儿下雨了,就麻烦了。我们吃完了饭,用最快的速度出家门,坐公车。今天来坐车的人异常地多。天渐渐暗了。刚开始还不会堵车,慢慢的,车多了起来,也开始堵车。道路两旁,一边亮红灯,一边亮黄灯,挤得满满当当地,一点儿缝隙也没有。突然,一阵“叭叭”的声音将睡梦中的人们惊醒。车厢里顿时炸开了锅。雨渐渐大了,像一位正在哭泣的小女孩。风阿姨似乎被这哭声吵到了,“呼呼”地吹着。这个黑暗的城市伴随着狂风暴雨,如同世界末日。

在一旁的妹妹说:“这是世界末日的前兆!”天空忽地闪了一下,“轰隆”一声。狂风暴雨、打雷闪电,它们正愤怒地催促人们快点走。人们发了疯似的狂跑。下车后,我和妹妹也像其他人一样快速地跑着。不料一脚踩进水里,鞋子袜子全湿透了,下半身也被淋湿了。雷声像一头凶猛的狮子在放肆地吼叫。到了学校,同学们都在埋怨。刚要交作业时才发现,作业本变得很湿,字也褪色了。一整天我的脚都泡在雨水之中,因为我的鞋子湿透了。今天一整天,教室都弥漫着一股脚臭味。我的脚也在发臭。这真是黑色星期五啊!

篇六:

在这个星期里,几乎每天都在下雨,但令我最印象深刻的是在星期三那天下的那场暴雨。

那天下午,我放学回到家后,天渐渐变成灰色,还下起了一阵毛毛雨。一丝细雨柔地飘落在窗前,我伸手想去接住它们,可它们有轻巧的避开了。地平线上,已经有一些零碎而短促的闪电,但还没有打雷,只听见那低沉的、连续不断的嗡嗡声从远处的天空传来,带给人们一种恐惧的信息——一场大暴雨就要来了。果然,过了一会儿,天开始变成一种令人感到可怕的黑色。突然,天边闪过一道白光后,打了一个雷,雨声充塞了一切空间,水雾遮蔽了平野长空,狂风将豆点大的雨滴拼命地甩到我的窗户上,有顺着玻璃淌下去。雨越下越大,一条条雨线,犹如一根根钢针,深深地扎入大地的深处。天的颜色慢慢转变成夕阳红,但是雨还是没有停,雷越打越响,整个大地似乎都在发抖。马路上的泥坑里积满雨水,这场雨整整下了几个小时,那哗哗的雨声让人感到厌恶。我在窗子前望出去,什么也看不到了,只剩下那些不时闪过的闪电,和满天的红色外,就没有了。

不知道过了几个小时后,雨停了。雨过天晴,天色黑了,道路被冲刷过干干净净,所有的地方都干净了。暴雨过后,人们又开始了一天的生活了。

篇七:

最近一周,经常下牛毛细雨。人们都说冬天是很少下雨的,这个星期真是反常,哗啦……

滴滴答答……一阵雨声把我从美梦中拖出来,我睁开朦胧的眼睛,模模糊糊从暖和的被窝中爬出来,拉开那很久没洗的窗帘,映入眼帘的是一颗颗雨点从无形的滑梯滑下,顿时在地上溅起一朵朵晶莹剔透的水花,那欢快而有节奏的雨声,给宁静又漆黑的夜晚一个点缀。我一个人静静地坐在窗前听雨,雨打在玻璃上,犹如阅军时候的脚步声,十分有力;雨打在红瓦上,发出悦耳的声音;雨打在树叶上,沙沙的声音,像是许多人在远处鼓掌。我打开了窗户,一阵轻风扑面而来。轻风过后,屋外一片静谧,十一月的夜晚是寒冷的,天空像是刷洗过一般,没有一丝云雾,蓝晶晶的,又辽远又亲近。我拿出手,稍稍地伸出窗外,触摸着雨的心跳,冰凉的雨滴仿佛融入了我的手,融化在我的身体,像一颗闪亮的水晶。我倾听着雨的细语,倾听着自然的主旋律,仿佛在编织着一幅幅雨夜的画卷。使我回忆起往事,回忆起一个个雨夜……夜,被雨弄得多姿多彩,雨滋润着我的心田,仿佛轻轻地打在我的心弦上,而我呢?不知不觉地喜欢上了雨夜,爱这微风中飘洒的细雨绵绵,丝丝缕缕,灰蒙蒙一片。

5.描写雨的小学作文优选 篇五

开始雨并不大,一滴接一滴。慢慢地,天越来越暗,雨珠连成了串,像一个玉珠穿成的窗帘,这个“大窗帘”把整个大地都笼罩着。雨点打在房檐上,溅起了水花。打在湖水里呈现出一个大波纹。雨在一刹那间变得十分猛烈。打在窗子上,声音非常大,啪,啪。雨声不断,地上的水聚成了一条条的小溪,流向路边。过往的汽车不停地打着灯,用雨刷刷着车上的雨水。地面上溅起了一个个水泡。不一会儿雨停了,天空中升起了太阳,还有一条像五彩丝带一样的彩虹。推开窗子,迎面吹来泥土的清香,,小青蛙在荷叶上不停地叫着,外面的植物好像洗了一个澡,个个那么精神,让人看了心情舒畅。这场雷阵雨像是一首歌,时大时小。又像一个邮递员把生命之源“水”送给我们,让它滋润着大地。

6.描写雨的中学生优秀作文 篇六

雨,滴滴答答地下着,滴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声音。我喜欢雨,喜欢它的声音,它能让我的心感到平静,让我冷静下来,抛开心中的一切烦恼,去到那心灵深处的.宁静之地。

“丝丝——,丝丝——”这是那蒙蒙细雨的声音,它听上去是那么柔和,那么灵巧,像是母亲对我们的柔和声音。“哗哗——,哗哗——”那是大雨的声音,水滴落到各种东西上,发出不同的声响,仔细挺,就会觉得是首轻快的曲子。“滴滴——,滴滴——”“哒哒——,哒哒——”整个世界都成了雨的世界,整个世界都成了音乐的海洋。

虽然下雨时出去不太方便,但我还是喜欢出来走走。独自一个,撑着一把伞,漫步街头,雨丝落到脸上,凉凉的,滑滑的,顺着就滑下来了。滑到地上,又发出“哒”的一声轻响。我喜欢这样,喜欢这种感觉。

雨,好似一首永远也弹不完的曲子,永远地伴随我们。不管到了哪里,它都会为你洗刷心灵,让你的心灵如玉壶一般纯洁。但,雨声也是世界上最难让人理解的音乐,时而欢乐,时而忧伤,让人情不自禁地对它产生情意。这首曲子只被大自然所操控,也只有大自然,才会有这样优美的曲谱。

雨,还在下着。“滴答——,滴答——”我的心,也随之跳动着。我喜欢雨,也不知为什么,只觉得是灵魂深处的喜欢。雨,是这么美妙的啊!

就这样静静地,静静地看着窗外,看那还在下的春雨。雨,滴在树上,顺着树皮滑下。我情不自禁地伸出一只手,接受雨的抚摸。就这样,时间飞快地过去,夜色慢慢地笼上天空,一个人独享欢愉、寂寞、惆怅……

7.小学生描写雨的作文 篇七

冰雹云有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傅华等[1]针对新疆天山西部地区冰雹云、强对流云团和薄卷云的光谱特征提取和雹暴指数计算与分析, 得到了有利于冰雹云的卫星遥感客观判识指标。张杰等[2]根据气象台站的冰雹观测记录, 针对西北地区东部, 对冰雹云和其他云的光谱特征进行对比分析表明, 冰雹产生的两个重要条件是高的云光学厚度和大的云粒子有效半径共同发生的区域; 西北地区冰雹发生的云顶高度基本在4. 5 ~ 7 km之间。孙玉稳等[3]通过对全自动雹雨分测计取得的资料得到了冰雹云5种降雹类型及其相关因子的分布特征, 这对研究冰雹云的结构、雹胚的生成起到了引导作用, 为模拟冰雹云生成和落地提供了观测数据。但是, 因讨论问题的重点不同并没有给出雹谱、地面雹、雨分布特征, 因此本文从冰雹云云顶温度特征入手, 了解冰雹云的一些结构特征, 对冰雹的落区、大小和雹谱进行探讨。

1 仪器及资料

云顶温度资料使用的是1987 年北纬40° ~ 42°、东经114° ~ 116° 范围内的云图照片, 云图是日本GMS静止卫星, 使用可见光 ( 0. 50 ~ 0. 75 μm) 和红外 ( 10. 5 ~12. 5 μm) 两个通道, 分辨率分别为1. 25 km、5 km拍摄的[4], 取得30 多张, 筛选出15 张与地面天气现象匹配的资料, 其中有5 次降雹过程。

地面布置了108 个测雹站, 共获1 100 张雹谱。地面降雹资料从测雹板获得, 测雹板由厚1. 5 cm, 面积25 × 25 cm2的聚苯乙烯板和厚46 μm的铝箔组成, 装在与其相当的镀锌铁板 ( 皮) 制成的空腔内, 固定在支架上, 距地面30 cm高。雹粒 ( 块) 打在铝箔上, 留下雹穴痕迹, 用雹穴直径计算雹粒直径。

地面布设了14 个雹雨分测观测站, 仪器是1987 年石安英等[5]研制的“全自动雹雨分测计”, 该仪器可记录降雹质量的连续变化。

本文只对15 张卫星云图和1987 年6 月18 日的卫星云图、雹谱、雹雨分测自记资料进行分析。

2 冰雹云云顶温度特征

为了研究雹云的顶部温度, 分析了1987 年15次天气过程的卫星云图照片及天气现象, 结果列在表1 中, 时间指拍取照片的时间; 云顶温度中分子指云顶温度, 分母指冷中心的个数 ( 冷中心定义为孤立云体中云顶温度最低处) ; 经纬度指云体所在范围; 天气现象指在本地区受该云体影响地面出现的天气现象, 括号内的数字为出现此类现象的站数; 特征描述栏主要给出了云顶温度大致特征, 如等温线成带状, 圆状等。

依据云顶温度及冷中心数可将云分为四类: 1单体单 ( 双) 强冷中心, 即一块大的云体, 周围没有分散的小块, 在主云体的顶部有1 个或2 个闭合-55 ℃ 冷中心。6 月18 日云图[见图1 ( a) ], 在41 ~42°N、117 ~ 118° E和40 ~ 41°30' N、115 ~ 116° E范围内分别有一个- 55 ℃的闭合冷中心。7 月4 日、7月14 日、7 月25 日、8 月28 日属该类型; 2多单体多中心, 即云块体积小、数目多, 相应冷中心也多。7月30 日云图呈东北至西南带状云系[见图1 ( b) ], 比较明显的冷中心有7 个, 不太明显的多达几十个。6 月23 日、7 月18 日、8 月6 日属于该类型; 3沿北纬38°、东经108°至114°范围内, 带状云系中有7 至10 个明晰可见的闭合冷中心, 多数为- 50 ℃ 或- 40 ℃ , 此类典型的云图如图1c所示, 单体多中心, 即一块主体云, 有多个冷中心。6 月25 日、6 月26 日、8 月7 日属于该类型; 4 无明显冷中心, 6 月27 日, 云系很弱, 没有明显冷中心, 零散几块云, 云顶温度多在- 25 ~ - 30 ℃ 之间。6 月24 日、7 月1日因云体在118°E以东, 云貌大部未见, 反映不出典型特点。

表1 参数发现: 冷中心分布和温度与地面天气现象具有相关性, 冷中心温度低, 冷中心集中易出现降雹。如第一类型单体单 ( 双) 强冷中心, 地面多出现降雹、大风、雷暴; 多体多中心云体因分散、云顶高度低、冷中心温度高, 地面没有明显的天气现象; 单体多中心虽云顶温度可达- 50 ℃, 但多中心使云体分散, 地面多处有雷暴发生, 却无降雹, 但属强对流天气; 无明显强冷中心不会出现降雹天气。

冷中心温度与地面天气现象关系: 云顶温度出现- 55 ℃的闭合冷中心是张家口地区降雹的云顶温度指标, 在张家口地区 ( 40 ~ 42°N、114 ~ 116°E) 出现的3 次成灾的降雹云顶温度都有一个- 55 ℃的闭合冷中心, 在该冷中心的影响下, 地面伴有大风、雷暴和冰雹; 云体可伸展到11 km以上, 最高达13 km。另外几次降雹 ( 7 月1 日、8 月6 日) , 张家口上空云顶温度分别在- 35 ℃ 和- 40 ℃, 但降雹地点在唐山、天津、沧州、邯郸地区, 这可能是地形作用和拍取云体照片时间与天气现象出现时间没有同步引起的。当云顶温度在- 45 ~ 35 ℃ 时, 可引起暴雨、大风和雷暴。当云顶温度高于- 35 ℃, 张家口地区不会引起较强的天气现象。

3 个例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冰雹云云顶冷中心与地面降雹的关系, 将1987 年6 月18 日 ( 图1a) 的卫星云图中- 55 ℃ 闭合冷中心所处的经度、纬度计算, 面积为5 500 km2。降雹区域出现在冷中心左上侧, 呈带状分布; 降雹区宽为25 km, 长约100 km, 面积为2 500 km2。

3. 1 降雹云系的雹谱特征

雹谱指雹粒直径与空间数密度 (个/m3) 的分布

空间数密度用式 (1) 表达。

式中Ni表示雹直径为i时的冰雹个数; S表示测雹板有效观测面积, 本例为0. 055 225 m2 ( 常数) 。Vi表示与Ni相对应的雹块末速度, 用式 ( 2) 表达。

式 ( 2) 中, Vi单位为m·s- 1, V0= 4. 52 m · s- 1·mm- 1 /2; Di表示所求雹块直径, 单位mm; T表示测雹持续时间, 即测雹板暴露时间。

冰雹打到测雹板的凹痕称为雹穴, 由于测雹板、铝箔、聚苯乙烯泡沫等材料之间的差异, 使得凹痕直径与冰雹直径的关系不能唯一确定, 必须对测雹板进行鉴定试验, 应用前人提出的理论和试验方法进行测雹板的检定校准, 得到雹穴直径与真实雹粒直径的相关, 利用式 ( 3) 订正雹粒直径[6]。

式 ( 3) 中, Yi是雹粒的真实直径, Xi是雹穴直径。

为了解该地区受云顶温度- 55 ℃ 冷中心影响, 分析了地面降雹的雹谱特征。图2 ( a) 、图2 ( b) 是涿鹿、怀来、万全、阳原4 个测站及周围测雹点上不同张数的平均谱 ( 涿鹿7 张, 怀来6 张, 万全4 张, 阳原2 张) 。从4 张平均谱型可以看出, 涿鹿降雹量最大, 属单调谱, 拐点在直径5 mm处, 约占降雹量90% 。怀来、万全、阳原降雹量明显减小, 雹谱呈多峰型。

雹谱平均线有三个特点: 1涿鹿降雹量的95%是直径2 ~ 5 mm贡献的, 5 ~ 15 mm的雹块仅在5%以下, 平均雹径小, 无大雹; 2怀来测站距- 55 ℃ 冷中心略远于涿鹿, 但比万全、阳原两站近得多, 雹直径5 mm处空间数密度突然增大, 可能与位处- 55℃ 冷中心边缘, 雹云中上升气流极不稳定有关; 3万全与阳原已远离冷中心, 两地雹谱相似, 不仅降雹量明显减少, 雹粒空间数密度比涿鹿、怀来都少了1 ~2 个量级, 且没有直径大于15 mm的冰雹。4 个测站资料显示雹直径2 ~ 5mm空间数密度在0 ~ 50个/m3之间变化, 且集中在0. 1 ~ 2 个/m3之间, 这已接近雹胚密度 ( 0. 1 ~ 1 个/m3) 。说明该地降雹以直径2 ~ 5 mm小雹为主, 5 ~ 10 mm次之, 大于10mm可忽略; 这与4 个测站处于蒙古高原, 拔海高度高 ( 阳原800 m, 涿鹿1 000 m, 怀来500 m, 万全1000 m) , 雹胚降落距离短, 冲并液态水少, 难以长大有关。

3. 2 降雹质量的地理分布

为研究冷中心对降雹质量的影响, 雹穴直径用下式换算成雹块质量 ( 单位g) [6], 单个雹块质量

式 ( 4) 中, Mi为雹块质量, g; ρi雹块密度, 取0. 9 g /m3; Di经过雹穴订正后的雹块直径, mm。

1 个降雹天气过程, 1 张测雹板雹块总质量

式 ( 5) 中, Di雹直径 ( cm) , 取N张雹谱, 对N张雹谱雹块质量求和, 可获取整个降雹天气过程的雹块总质量。

表2 降雹量是用测雹板获得的, 雹谱换算的雹块质量随地理分布可以看出, 涿鹿、怀来是雹块高质量中心, 此中心与雹块云系顶部- 55 ℃ 冷中心的投影几乎在同一位置上, 可以判定, 此质量中心是受- 55 ℃ 冷中心的影响。

3. 3 降雹、雨量的连续变化

表3a、表3b、表3c是整理后雹、雨量 ( mm) 及计算参数[4]。

由表3 可以看出, 1涿鹿降水量8. 6 mm, 雹量1. 86 mm; 怀来雨量10. 2 mm, 雹量1. 42 mm; 宣化雨量10. 1 mm, 雹量1. 08 mm; 2从K值看, 涿鹿也最小, 说明更多液态水转化为冰雹降落地面。

从图3a和图3b可以看出降雹量、降雨量随时间的变化, 一般在降雨强度最大值附近降雹有强度也最大。涿鹿和怀来降雹随时间变化趋势相似, 都有一个明显的峰值, 降雹瞬间最大峰值为0. 5 mm;涿鹿、怀来瞬间最大雨量分别为1. 8 mm、3 mm, 说明, 涿鹿更靠近中心区, 降雹强度较大, 怀来靠近边沿, 降雹强度较小。而宣化降雹随时间分布成双峰, 峰值也低, 降雨强度与降雹强度比值更大, 说明越靠近中心区, 降雹强度越大, 持续时间长。

图4 ( a) 是涿鹿测站降雹量、降雨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与其对应的光滑曲线是拟合线, 怀来、宣化未做。箭头所指公式是该曲线的数学表达式, 图中黑色虚线都是降雹量随时间的积分曲线, 灰色实线是降雨量随时间的积分曲线, 黑色实线是雹量加雨量之和随时间的积分曲线。

从图4 看, 当地降雹有几个明显特点: 1降雹量大的时间段维持在5 min以内 ( 宣化4 min、怀来4min、涿鹿5 min) , 说明- 55 ℃ 的冷中心在该地上空停留时间不会超过5 min, 属移动型雷暴, 沿途降雹;2降雹量涿鹿最大 ( 1. 816 mm) , 怀来 ( 1. 416 mm) , 宣化 ( 1. 076 mm) , 说明- 55 ℃ 冷中心影响降雹最大处在与其一个垂直面上, 这可作为预报冰雹落区的指标 ( 如在张家口地区云顶温度达- 55 ℃ 以下, 其垂直地面有冰雹降落) ; 3受- 55 ℃ 冷中心影响, 最大的涿鹿、怀来2 站, 都是先降雨后降雹, 同时停止。宣化也先雨后雹, 但雹停后仍下2 min的雨, 说明受冷中心影响小些。

在雹暴过程中降雨量与降雹量之比称为雨、雹比值K。

从表3a、表3b、表3c中的K值看, 有3种情况

K>1:降雨量大于降雹量;

K<1:降雨量小于降雹量;

K=1:降雨量等于降雹量。

在冷云降水中, K值能说明云中冰水转化效率如何。1987-06-18 涿鹿、怀来、宣化3 个测站K值的变化, 各不相同[7]。

在雹暴过程中降雨量与降雹量之差称为雨雹差 ΔS。

图4 ( a) 中2 条拟合曲线表达式可写成:

Y雹=-60 714 x2+77 714 x-24 867 (6) Y雨=-216 734x2+277 713x-88 953 (7)

ΔS=∫t+Δtt (Y雨-Y雹) dt=ΔS (t, Δt) (8) 当Δt→0则有:ΔS (t) (9)

说明降雨面积与降雹面积之差的 ΔS成为时间t的函数, ΔS随时间在某些特征条件下, 进行防雹作业可使降雨面积扩大。如果把 ΔS投影到雹云顶部, 接近- 55 ℃ 闭合冷中心下面的层面上, 并以此面积为底, 形成四面相同的几何空间体, 那很可能就是雹胚增长区域, 或胚胎帘下垂区。在该区域内, 输入适量人工冰核, 可以抑制雹胚的增长, 液态水增加。

3. 4 人工防雹影响雹谱

图2a中1 号线的ab段; 图2 ( b) 中2 号线的b段, fe段及3 号线的hn段, 4 号线的rg段, 明显表示出雹的空间数密度急促下降, 1 号线雹直径从2 ~5 mm空间数密度下降约50 倍, 直径变化缓慢, 其余时段也在20 ~ 30 倍之间。在这些直径范围内, 冰雹空间数密度随直径变大而急剧变小, 与自然降雹的雹谱分布规律[7]存在明显差异 ( 自然雹谱表达式Y = Keβx其中K = 1. 81, β = - 0. 8) , 这可能是“37”炮弹在云中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影响了上升气流, 胚胎帘内上升气流弱, 炮的作用可使气流变得更弱, 胚胎落速加大, 使胚胎运行轨迹偏离最优增长轨迹, 结果雹胚被吹出云, 使得数目减少; 大雹的胚胎处于较大上升气流区, 位置高, 作用达不到或作用不明显。结果使小雹数目减少, 大雹也难以长大 ( 见图5) 。

涿鹿、怀来、万全、阳原4 个测站都是张家口地区人工防雹的重点区域, 已有几十年的历史, 用“37”高炮向云中输入碘化银人工冰核, 达到防雹目的已形成制度, 经验丰富, 也很规范。在这几次雷暴天气中都进行了人工防雹作业, 从雹谱变化看, 人工防雹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4 结论

( 1) 张家口地区雷暴云云顶温度直接影响着地面的降水物, 在- 55 ℃ 冷中心或温度梯度最大处, 地面可能出现降雹, 降雹落区在- 55 ℃ 冷中心左上侧; 云顶温度高于- 50 ℃, 地面不会降雹, 但有大风、雷暴或强降雨。

( 2) 从地面所测降雹参数看, 以雹直径小于2 ~ 5 mm为主, 地面数密度大, 降雹量也多, 约占90% 以上, 直径大于5 mm的雹块, 对降雹总质量贡献在10 % 以下。高原影响了冰雹的成长, 只有在冰雹云系非常深厚或特别大的情况下, 高原地区才能产生直径大于5 mm的冰雹。

( 3) K值能反映冰水转化情况, 本次降雹过程涿鹿18. 4 mm, 怀来20. 9 mm, 宣化18. 0 mm, 过程总平均19. 0 mm。降雹最小处对应着冰水转化效率最高处。ΔS反映区域内雨雹变化特征, 在某些条件下, 防雹作业可使降雨面积扩大。

( 4) 人工防雹改变了自然雹谱特征, 使雹粒变小, 数密度减小。炮弹在云中爆炸, 产生的冲击波, 能干扰云中上升气流, 虽然很弱, 也能使雹胚偏离长大的轨迹, 大雹也失去持续增长的机会。人工防雹, 干扰了自然雹胚成长机制, 形成地面成雹的独有特征。

摘要:分析了1987年5次降雹云系的云顶温度与地面雹雨分布特征, 发现云顶温度达-55℃时, 可引起张家口地区大面积的降雹且强度大、灾害重;其中-55℃冷中心左上侧是冰雹落区;通过对地面雹、雨地理分布和雹谱、雹量随时间分布的相关性分析, 发现人工防雹作业后, 雹谱在一些直径段数密度急剧减小。利用雹胚在云中的运行轨迹理论, 对此进行了解释;推导了降雨、降雹积分曲线形成的面积差 (ΔS) 与降雹时间的函数相关, 探讨了人工防雹机理。

关键词:冰雹云,云顶温度,雹谱,全自动雹雨分测计

参考文献

[1] 傅华, 张旭, 沙依然.天山西部地区冰雹云的卫星光谱特征及监测应用.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9;3 (1) :9—13

[2] 张杰, 张强, 康凤琴, 等.西北地区东部冰雹云的卫星光谱特征和遥感监测模型.高原气象, 2004;23 (6) :743—748

[3] 孙玉稳, 韩洋, 孙霞, 等.降雹类型及相关因子的分布特征.高原气象, 2012;31 (1) :269—276

[4] 赵柏林.卫星气象的现状及展望.气象, 1987;13 (5) :3—8

[5] 石安英, 韩志成.全自动雹雨分测计的研制.高原气象, 1998;17 (2) :218—222

[6] 石安英, 孙玉稳, 田志熙.冰雹谱分布特征的探讨.高原气象, 1989;3 (3) :279—282

8.听雨的奢侈 篇八

就像“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一样,古时的雨与今时的雨自然也无太大的区别,由于空气的污染,今时雨的酸度也许会大些,但雨点拍打树叶、细润花草、敲击河滩、筛落水面的声音与古时也决无二致,所不同的只是对雨声的感受会因人因时因境因情而异而已。例如,同样是春雨,忧国忧民的诗人杜甫高兴地放声高歌:“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而晚唐的李建勋对春雨的感受就要复杂得多。他有首《春雨》诗是这样写的:“春霖未免妨游赏,唯到诗家自有情。花径不通新草合,兰舟初动曲池平。净缘高树莓苔色,饥集虚廊燕雀声。闲忆昔年为客处,闷留山馆阻行行。”春雨所引发的是诗人对过往岁月的一种深情的怀念和咀嚼。而南宋词人蒋捷写的那首《虞美人·听雨》,对雨从感怀到慨叹,更是把人生的悲凉况味传达至今,简直痛人心髓:“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燕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我对雨的好恶也因时因境而殊。我没有经历过历史上山河破碎、家破人亡那样凄风苦雨的日子,自然也就没有如古人那般“秋来叶上无情雨,白了人头是此声”,对雨声会那么地百感交集和痛彻心髓,可在物质生活匮乏和丰裕时的感受却迥然不同。

回想小时住在乡下,最恼的就是雨天。雷鸣电闪风狂雨骤,犹如冥冥之中有个张牙舞爪的隐形魔鬼在大发雷霆,它怒吼着像要从天而降,将我撕成碎片,令我惶恐万分。因此,每逢雷雨夜,我常龟缩在被窝里,以幼稚的心灵感受大自然的神经,带着惊恐惶惑,迷迷糊糊地进入梦乡。即令是和风细雨,我也不大喜欢。因为我家离学校有好长一段路程。那时,家里穷,没有雨伞,也没有现在的塑料雨衣;那种用棕丝做的可以防雨的“蓑衣”都被大人穿了去下田,留给我的只有一个锅盖大的大竹笠,以之遮阳尚可,遮雨则只遮个头脸,衣裤难免要淋一身湿。这是遭逢夏秋雨时的情景。要是冬春的雨,则还要加一层可恶。那是因为我没有雨鞋,逢上雨天只好打赤脚。冬春的雨凉冰冰的,踩在地上好难受!所以那时夜半听到嗒嗒的雨声,在我绝不是一首抒情诗,它带给我的是一种湿漉漉的难受和一层苦涩涩的无奈。

长大以后,我读了许多书,特别是参加工作后,生活渐渐好起来,下雨有了雨伞、雨衣和雨鞋,无了淋雨之虑;科学剥开了雷鸣电闪的神秘外衣,心理上对雷电也不再恐惧,因而不再害怕下雨,相反,倒渐渐地喜欢起雨来了,不仅喜欢和风细雨,而且更喜欢狂风骤雨。因为此时在我看来,只有雨,没有风,没有雷电,也就缺乏了震撼心灵的力度。别的毋庸费言,在中国文学史上,要是只有狂风骤雨,而无雷鸣电闪,恐怕屈原就写不出那奇谲瑰丽的杰作《天问》。正是大自然的雷电风雨触动了大诗人心灵深处的怨恨、激愤、忧虑、沉痛、苦闷、彷徨、坚贞、无畏……才有了这篇170个问题成堆、天人合一的杰作流芳百世。由此我也悟出了后世许多大文学家如莎士比亚、巴金、曹禺等所以喜欢写雷写电写风写雨的真谛。

身居闹市多年,已经难得再见山村那种雷鸣电闪的豪雨,除了台风登陆,也少见那种狂风拔树的骤雨和暴雨;水泥屋顶也使夜雨没了那种“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韵致……因此每逢下雨,我常会因此生出一种遗憾。雨中出门和上下班,虽然要增加带雨具的麻烦,但我还是喜欢雨。因为城市的污浊单靠几个环保工人解决不了问题,它要靠雨,靠一场大雨,靠每隔一段时日就来一场豪雨和骤雨,才能把城市和大地的污浊冲洗干净,再现天地的清新和明净。至于雨声,不论是“细声巧作蝇触纸”,还是“大声铿若山落泉”,自是一种难逢的天籁,宁心静气地倾听那淅沥的雨声,对当今整日笼罩在电视卡拉OK歌吟声和汽车摩托喧嚣声中的城市人来说,不啻是一种休息,一种调节,一种陶冶,一种享受。那雨声是大自然与你的絮语,它轻轻地搓揉着你的心,消去你忙忙碌碌争名夺利而生的郁闷和烦乱、疲惫和冷漠,唤醒你回归大自然的亲情,找回你那颗失落的平常心,带给你一份平和的心态,让你变得更加青春妩媚、安详可人,从此迈向生命的圆满。因此,每当久晴不雨时,我就特别盼望着下雨。这时,不论是在白天还是在夜晚,听到那呼呼的风声,就好像是在倾听大幕揭开的前奏;听到那嗒嗒的雨声,仿佛是在欣赏一首大自然的赞美诗;而此时的闪电犹如闪烁变幻的舞台灯光,隆隆的雷声自然就是高亢激越的黄钟大吕了……

9.描写雨的作文 篇九

那一天,我很早就起来了,看着窗外那美丽的景色,突然,天空中落下一点一点的小雨。可真是美丽啊!雨越下越大,眼前一片黑暗,仿佛我被黑暗包围着,没有一丝的阳光。就算有灯也看不清楚。后来,我离开了窗前,回到床上去看书。过了一会儿,雨声越来越响,巨大的雨滴噼里啪啦敲打着我的窗户,把我从书的世界硬生生地拽了出来。我又一次回到了窗外,发现外面已经下起来了滂沱大雨。马路上的水已经高到车轮的一半了。后来雨越来越小了,渐渐的停止了。就在下午的时候,突然又下起了大雨,“哗,哗,哗”的下雨声可真大啊!后来,我便画了下大雨事的景色!

第二天早上,我又去看那窗外,发现雨已经在夜里悄悄的离开了,太阳也已经出来了,可是不好的事却发生了,楼下已经水漫金山了,所有的车子已经变成了一位位在消暑的游泳者。

10.描写雨的作文 篇十

雨是一位歌手,他唱的多么动听啊,“啦啦,啦啦…”他在不同的季节还唱不同的歌呢!夏天,他一句接一句地唱起来,那声音多么雄伟,壮阔!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春天,它则用温柔的语气说:“滴滴答答……”好像呢喃细语,让人听了多么舒心,愉快啊!

雨也是一名鼓手,他会在房顶上,窗户上敲鼓,当你听见滴答声,那准是小雨滴在打击乐器。再加上雷公公的龙鼓伴奏,那一定是最好的搭档了,而且你如果在睡前听见那声音,就意味着你一定能快快入睡,做个好梦呢!

雨是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在雾蒙蒙的天空中翩翩起舞,欢快的蹦跳着,有的落在叶子上,好像晶莹剔透的露珠。有的落在房顶上,好似一个个珍珠,有的落在窗户上,把污渍全都冲走了,落在土地上,形成一个个泥坑,小伙伴们在里面蹦啊跳啊,多么开心啊!

11.都是雨的错 篇十一

这天,博物馆即将关门,一个盗贼趁机溜了进去。

盗贼带着一把雨伞、一个包和一个相机,四处观看,见没有人注意,便躲到楼梯下面。

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清场完毕,纷纷离开,没发现溜进来的盗贼。他从包中拿出工具,轻易地打开锁。然后,他将和这件玉器一模一样的赝品拿出来。

天色暗下来,突然下了一场雨。盗贼借着风雨声大肆行窃,然后让一切好像从没有发生过,又轻手轻脚地回到原来藏身的地方。

第二天,盗贼从藏身的地方悄悄走出来,看见很多游客围在玉器展览台前,对玉器赞不绝口。

见到这一幕,盗贼有些窃喜,看来,没有人发现玉器是假的。心满意足的盗贼打开伞,向博物馆外走去,结果碰到前来参观玉器的杰克侦探。

杰克看了这个人几眼,随即伸手将他拦下。

盗贼不明就里地看着杰克。

“昨晚,你为什么躲在博物馆?”杰克问道。

与杰克同行的人感到莫名其妙,询问杰克发生了什么事。

杰克没有理身边的人,紧紧抓住盗贼,不断地逼问。盗贼被杰克的气势吓着了,言语不清地解释:“我、我没有,我没有在博物馆。”

杰克见盗贼不说真话,扭头对身边人说:“这个人昨天肯定躲在博物馆里,一定没有安什么好心。你问问馆长,是不是丢了什么东西。”

盗贼的冷汗都出来了。

没过多长时间,被杰克派去通知馆長的人回来了,一脸惊讶地说:“真丢了东西。”

“哦,是什么?”杰克问道。

“是那件正在展出的玉器。”那个人答道。

盗贼一听,顿时没有言语。

杰克看着盗贼,笑了:“快点儿把玉器交出来。”

盗贼吓得直哆嗦。

同行的人问杰克:“你怎么知道他是盗贼?”

杰克笑着说:“看他的伞啊。天下着雨,去博物馆的人,手里拿着的是淋湿的伞,唯独他的伞是干的。要么他是鬼,要么他就是昨天在博物馆里没有出来。显然,他是后者。”

盗贼大哭:“都是雨的错。”

同行的人跟着杰克笑起来。

“一开始,我没有怀疑他是小偷,只是猜到他可能一夜都留在博物馆,不是被误锁,就是别有用心。我问他话时,他解释不清,我就断定有问题,做贼的都心虚。”

12.指导学生朗读景物描写的关键 篇十二

师:你能读读描写美景的片段吗?

(生朗读一遍课文后, 多媒体出示课文内容:“一阵大雨过后, 天空中黑云边上镶着白云。阳光透出来了……荷叶上水珠晶莹透亮。”)

师:现在请大家说说你自己读了这段话之后的感受。

生:眼前的景色真是太美了, 我仿佛到了这样的情景中, 感觉到现在就站在这个美丽的湖边欣赏美丽的荷花。我闻到了荷花的清香味道, 我的心都醉了。

生:这里的景色真是太美了, 真是人间仙境啊!

师:这里描写的景色实在是太美了。这多亏了作者生动形象的描写。作者通过文字将这一美丽的景色描写了出来。那么, 请大家看看这段话中哪些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荷塘的美丽。请大家认真读书, 将最能够表现荷塘美丽的词语画出来。 (学生读书, 圈画词语。)

师:现在我们开始交流你们所圈画的词语, 并且说说你们的感受。

生:我圈画了“镶”“透”这两个动词。这两个词语生动地写出了阳光透出云雾时的美丽画面, 将阳光映射下的黑云和白云的层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生:这段话用上了一些表示颜色的词语, 例如“黑、白、青、紫”, 因为有了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 这个湖面显得更加美丽了, 看上去就像一幅画一样, 难怪王冕要将这样的美景画下来。

师:是呀, 这段话写得太美了。下面请大家将这一美丽的景色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特别要注意刚才找到的这些词语。

【教学思考】

如何朗读?这是不少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遇到的常见问题。特别是遇到景物描写的文章的时候, 一些教师往往就会条件反射般地开始指导学生朗读。其朗读指导的程序往往是:说说景物美不美→说说景物哪儿美→找出能够表现景物美的词语→朗读的时候注意这些词语。

这样的朗读指导是不少教师在课堂上的惯性流程。反思这一惯性流程, 值得思考的是:“如何读”的前提是什么?如果我们只是进行“如何读”的技术指导, 这样的朗读还是一种鹦鹉学舌的嗓音训练。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只能够拿腔拿调地朗读, 乃至成为一种惯性的技术朗读。因此, 我们看到的是, 不少学生在朗读景物描写的文章的时候, 总是能够条件反射般地将那些关键的词语读得抑扬顿挫。但是如果问他一句:“为什么这样读?”学生往往不知道, 或者可能说就是要通过这些词语的处理来表现景物的美丽。

本真的有感情朗读不是将感情“送”进文字中, 通过一种程式化的抑扬顿挫来表现, 它应该是将语句中所包含的意思和情感自然表现出来。因此在朗读指导中, 我们首先要解决的是“为什么这样读”, 然后才是“如何读”。解决了“为什么这样读”的疑问, 那么“如何读”就能够解决了。

要明确“为什么这样读”, 就是要明确叙事文本中景物的出现意味着什么。找出景物和人物的联系之后, 就自然能够明白景物意味着什么了。这样的朗读即使不用指导, 学生也能通过朗读将语句所包含的意思和情感自然地表现出来。就以《少年王冕》中的“荷花”的出现为例, 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 我们要摒弃往日的先朗读后理解意义的做法。我们应该先让学生理解景物的意义, 然后通过朗读将景物的意义表现出来。

那么, 此处的“荷花”对于王冕来说意味着什么?需要注意的是, 理解“荷花”的意义不能从写法的角度, 用写作术语来作一个简单的、抽象的概括———这是“借景喻人”了事。这只是站在写作研究者的角度做出分析。这样的分析无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我们应该以一种主体切入的角度来看待王冕眼中的景物究竟意味着什么。如果能够注意到这一点, 那么学生在朗读的时候自然就会明白景物的附着意义。

因此, 此处的荷花的出现有这样一些值得我们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七泖湖的荷花是今年才有的吗?雨过天晴的七泖湖的美丽荷花在这三四年间就没有出现过?七泖湖的周围也有其他的植物, 为什么只有荷花让王冕感兴趣?

如果对于这些问题进行一番深层次的思考, 我们就能够深刻感悟:“一切景语皆情语”说得非常好。叙事文本中的景物是文本主人眼中的景物, 或者说这是文本主人在自然界中选择的结果。既然是一种选择, 这就提供给我们一个解读的契机:为什么这些景物落入文本人物的视野?为什么是这样的一种形态?如果从这样的角度进行思考, 我们自然就能够找到解决如何读的方法。

有一位老师教学《少年王冕》的“荷花”这一段是这样指导朗读的:

师:三四年间, 王冕在七泖湖放牛、读书, 生活如同一条小河一样流淌着。但是在一场雷雨之后, 他的人生之路发生了变化。谁来读读这段话?

(出示:一阵大雨过后, 天空中黑云边上镶着白云。阳光透出来了……)

师:谁来说说这段话写了什么?

生:雨后荷花的样子。

师:这段话里的景色非常的美。有一个问题请大家思考一下:这三四年间, 王冕都是在七泖湖放牛, 七泖湖的荷花在夏天是不是每年都是这样的?

生 (齐) :是的。

师:那请大家想想, 三年前的王冕能看到这样的美景吗? (一段话引发了学生的思考。)

生:前几年王冕没有能够看到荷花的美, 是因为他不具备欣赏荷花美的素质。但是通过这几年读书, 他积累了一些审美底蕴, 所以能够在今年看到荷花的美。

生:此处荷花的美丽是王冕眼中美丽的荷花, 而不是常人眼中的美丽荷花, 这是王冕对生活有了深刻认识之后的感受。

师:王冕眼中的荷花这么美丽, 请大家通过朗读将它表现出来。

(生朗读。)

上一篇:大学生经典诵读论文下一篇:个人装修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