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治病,教学反思

2024-06-16

扁鹊治病,教学反思(共11篇)

1.扁鹊治病,教学反思 篇一

《扁鹊治病》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专题是“故事长廊”,安排的是古今中外的经典故事。《扁鹊治病》是取材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以蔡桓公不听扁鹊建议,小病延误成大病,最后无药可医的悲惨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教学时,我让概括故事内容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寓言。在理解课文时,主要是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及人物对话体会人物性格,领悟故事中的道理。比如,故事中出现的时间“过了十来天”,“十来天后”“又过了十几天”,让学生想一想:“为什么要反复强调时间?”,学生答道:“是说蔡桓公的病每过十来天就会更加严重。”时,我适时引导这是为了突出病情的发展,由小病变成大病的过程,更是突出蔡桓公不听扁鹊意见的结果。在学生体会句子含义后,再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使学生读中有情,读中有话。

但本课教学遗憾的是,对人物的心理体会得还不够,只停留在表面,没有结合当时的背景,人物的身份加以引导。今后的教学一定要注意。

2.扁鹊治病,教学反思 篇二

课堂是为学生而设的,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角, 正是基于对课堂教学的这种原点思考, 周一贯先生在《语文教学通讯》2012年第3期发表了《重构语文“学导课堂”应然性和可然性》一文, 该文提出了重构“学导课堂”的理念, 为一线教师探索和实践“学导课堂”指明了方向。“学导课堂”的有效实施, 的确可以成为解决当下课堂学生主体地位缺失这一顽疾的有力抓手。正如周老先生指出的那样, 今天重提并重构“学导课堂”, 教师不应单单只是摒弃传统的讲读方法了事, 而应当使课堂教学更多地具有先学后导、因学设导、顺学而导、多学少导和以学代导的常态。教师应当在这些理念的支配下, 结合不同的文体、不同的课型, 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

导学单的使用是贯彻“学导课堂”理念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以《扁鹊治病》一课教学为例, 具体谈谈“一课一单”式的学导教学思路的实施路径。

一、初用“学单”———顺“填”而“理”

顺“填”而“理”, 即学生在边阅读边填写表格的过程中, 逐渐梳理出课文的整体脉络。《扁鹊治病》是在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寓言二则》一组课文中出现的。单元目标是领会课文的寓意, 学会复述课文。《扁鹊治病》一文在故事叙述上有明显的脉络特点——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故事的发展过程。从小学生的阅读认知规律来看, 中高年级是提高整体阅读观、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阶段。整体阅读教学观念, 即把握住阅读教学全过程的整体特点, 并运用整体观来指导阅读实践, 从整体出发来进行阅读认知活动。这是整体阅读教学的基本精神。

笔者依据以上思考,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 设计了如下导学单, 意在让学生通过边填写导学单, 边理清文章脉络, 初步学会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当学生填写完表格后, 自然而然就明白了课文的故事脉络, 此时教师让学生根据此张导学单思考:

(1) 故事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2) 说说故事的大概内容。

此时学生面对这样的整体阅读要求, 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导学单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认知规律而设, 教师的引导思想在导学单上一览无余。“导”是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效而设的。至此, 此张导学单也已经初步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二、再用“学单”——顺“观”而“思”

导学单既是因学而设, 它在学生文本细读的推进过程中, 到语言学习的运用过程中, 都可以具有自身的“导学”价值。因此, 随着课堂学习的推进, 我们继续看导学单的学习价值——顺“观”而“思”, 即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导学单上的各种信息, 发挥整体思考的作用, 为“学”而“思”, 为“思”而“观”。在本课中, 执教老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关注此张导学单: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读这张表格, 前后联系起来看看, 你从表格中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经过仔细观察后, 恍然大悟:

生:蔡桓公的病情发展很快, 前后不过几十天时间就发展得很严重了。

生:我们发现他的病情是从表面的一点一点发展到身体里面去的。

学生通过研究病情发展过程, 发现了表格中呈现出来的原先根本不知道的情况, 非常兴奋, 学习的兴趣一下子浓厚起来。教师并没有就此打住, 乘胜追击——从哪些词语看出病情在不断发展, 不断恶化?

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寓意, 领悟“防微杜渐”的重要性, 教师继续引领学生关注这张导学单:随着病情的发展变化, 蔡桓公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你觉得蔡桓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当时他会怎么想呢?请大家再来补充表格。

在学生揣摩人物内心思想的过程中, 学生再一次感受到了蔡桓公的心路历程, 从一个自以为是、听不得别人建议的高高在上的君王变成病入膏肓、生命危在旦夕的病人。从蔡桓公的病情变化、内心变化中, 学生深刻体会到了本课的另一个寓意——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在这一环节的安排中, 教师有三妙:一妙, 学生在浏览课文过程中学会了抓住重点字词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二妙, 引导学生关注上下文, 整体关注课文脉络, 形成整体的阅读观。三妙, 引导学生在整体关注中领悟本篇寓言的寓意——小洞不补大洞来不及、防微杜渐, 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 这是渗透学习方法的一个良好计策。导学单既为学生的学习而设, 又为学生“生疑”、“解疑”而设, 可谓是教师的智慧用心。

三、三顾“学单”——顺“讲”而“用”

学习进入到最后一个环节——复述课文。

《扁鹊治病》选自四年级下册“故事长廊”这一组文章, 学习本单元的课文, 目的是引导学生体会做事、做人的道理。单元目标中除了要领会课文的寓意之外, 这一组还安排了复述课文的要求:学习简要概括故事内容, 练习讲故事。

对于很多教师和学生来讲, “复述课文”看似要求简单, 但是又好像很难有方法去帮助学生提高复述能力。在本课的研究过程中, 执教老师没有轻易地将复述课文轻轻滑过, 而是第三次运用这张导学单, 顺“讲”而“用”, 导学单再次为学生讲述故事而发挥出“拐杖”的作用。老师提出了这样的复述要求:

(1) 可以借助表格, 把故事说清楚, 说完整。

(2) 可以将揣摩到的蔡桓公的内心想法融入到故事的复述中, 使故事更生动。

导学单为学生的语言运用发挥了“助推器”的作用, 使得四年级的学生明白了“有根有据”地复述课文、内化课文中的语言。

至此, 导学单在课堂中发挥的三次作用不言而喻:导学单为学生整体阅读文本奠定了学习基础, 为学生深入领悟文本的寓意打开了思考大门, 为学生运用课文语言复述课文当上了学习的拐杖。

此课导学单的“一单三用”更让我们看到学生在课堂中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在课堂上不再像往常那样:教师讲授、学生听讲;前35分钟学生听老师讲、最后5分钟课堂练习;少部分学生有课堂发言的机会、大多数学生整节课只能作为旁听生。学导单的灵动使用, 使得全体学生在整体参与的过程中, 教师逐步推进课堂教学, 将学生置于了学习的核心位置, 使得“学”与“导”得以和谐地配合实施, 这也正是“导学”的魅力所在。

3.扁鹊治病,教学反思 篇三

《扁鹊治病》这则寓言比较易懂,学生基本上能通过自读自悟明白其中的道理,因此,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阅读文本去理解、体会。

教学时我分三步走。一是课前质疑“扁鹊是名医还是庸医?”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文本,寻找自己要的答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这个问题上学生的理解是非常准确的。

二是以扁鹊四次给蔡桓公看病为主线,通过研读扁鹊和蔡桓公的表现,揣摩不同人物的不同心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对人物的理解。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让学生进入课文中去,在表达中体会到了人物的心理,还能从中体会扁鹊医术的高明,医德的崇高;体会蔡桓公固执己见和不听正确意见的性格,以达到明理。

这个部分学生的想象很丰富也很合理,只是在进行朗读训练的时候,学生读不出文中人物的语气。我在指导朗读时让学生通过语气的对比,了解扁鹊焦急而又耐心的心情和蔡桓公高傲固执的态度,体会扁鹊的高尚医德。可由于学生的朗读总是达不到我的要求,而且时间又仓促,我只能赶快进入下一个环节,导致朗读的.训练成为一个虚设,朗读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没能真正实现。假如在学生朗读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不是反复换人读,而是及时范读,或许既能达到我的教学目的,还能节约时间。

三是创设情境对话,深化故事寓意。理解寓意是学习寓言的灵魂,能把寓意自然无痕又水到渠成地让学生理解并有深刻感悟是完美教学的体现。本课的寓意揭示,我借学生对病入膏肓的蔡桓公进行劝说之际渗透“防微杜渐”这一成语。对四年级学生来说对寓意不能只停留在有所感知和理解上,而应该能结合生活实例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地深刻感悟。所以我追问学生“蔡桓公身上的

4.扁鹊治病,教学反思 篇四

一、在质疑中培养学生深入探究文本的兴趣。

这样一个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很有影响力的故事,学生们读得津津有味。我想,这篇课文情节很简单,不用在细节上多耽误时间,可以直奔故事揭示的深刻道理。于是,我请同学们说说自己阅读当中最大的疑惑是什么。

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举起手来。有的同学说蔡桓公为什么几次三番不相信扁鹊呢?有的同学说扁鹊第四次见到蔡桓公为什么要跑掉呢?还有的同学说蔡桓公的病扁鹊怎么能够预测得那么准确呢?

同学们的一个个问题激起了更多同学的探究意识,于是第二轮的默读,同学们都读得很深入。有几个同学还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圈出来,在课本中上上下下地反复地找答案。接下来的交流也变得活跃起来。

二、通过想象,丰富文本的语言。

寓言故事大多比较言简意赅,但是,本组课文学习的其中一个重要目标是复述课文。要把故事讲得生动具体,读好人物的语言是关键,而读好人物的语言必须通过联系关键词句,揣摩人物内心。在教学时,我让学生想象扁鹊每一次劝蔡桓公时的想法,透过蔡桓公的态度猜他的想法,了解扁鹊焦急而又耐心的心情和蔡桓公高傲固执的态度,体会扁鹊的高尚医德。又通过朗读时语气对比和语言对比(将每次病情的发展后果提前告知结果又会如何?),发现扁鹊的话语含蓄、谨慎、机警是为保障自我安全,人物语言的朗读就显得活泼生动起来,学生富有个性的见解也大放异彩,课堂气氛也被大大激活,避免了为复述而朗读的被动记忆,读活人物语言是本课教学一大重点,通过各种手段让朗读完成了记忆、思维等多种训练。

三、理清思路,为复述架设桥梁

5.《扁鹊治病》教学设计 篇五

湖北兴山县实验小学 詹红梅 手机:*** QQ:362162915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扁鹊、拜见、不理睬、肠胃、几剂汤药”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在体会人物内心活动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

3、学会运用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词句的方法来理解、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在读中领悟寓言的寓意——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而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

教学重难点: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运用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词句的方法,来体会、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从而理解、领悟寓言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介绍“名医”,导入新课

1、认识扁鹊。

同学们,中医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医特有的诊疗方法解除了无数患者的病痛,这就是在几千年后的今天仍然被中医沿用的“望闻问切”四大诊法。(出示课件)这四大诊法到底是谁创造出来的呢?(扁鹊)请大家跟我一起书写他的名字。(板书:扁鹊)(出示简介)

从简介中我们可以看出扁鹊是战国时期一名医术高明的医生,边板书:医术高明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与他有关的寓言故事,《扁鹊治病》(出示课题)

【设计理念:由“望闻问切” 四大诊法引出神医扁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读懂寓言故事做好铺垫。】

二、通读课文,感知全文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难读的,读不通的就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好,我们来看这些词语你们能读准吗?(出示词语)相机指导“骨髓”“桓”“敷烫”的读音。齐读后,我们再来读读“扁鹊、蔡桓公”,你发现了什么?(这则寓言的两个主人公)

3、谁来说一说课文围绕扁鹊和蔡桓公讲了一件什么事?随机指导:像这类型的文章我们可以根据课题和关键词语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理念:简洁而准确归纳主要内容一直是学生的一个难点。我把生硬的归纳主要内容换成“课文围绕扁鹊和蔡桓公讲了一件什么事?”同时,让他们抓住主要人物,关键词语,用简单的语言来归纳,这样既对学生进行思考方法的指导,又降低了难度,巧妙地引导学生将“厚书读薄”。】

三、品读句子,揣摩个性

(一)认识扁鹊

1、我们知道扁鹊是一名医术高明的医生,他的高明到底表现在哪些地方呢?请你默读课文,把书中描写扁鹊给蔡桓公看病的句子画上波浪线。

2、我们来交流一下,你找到了哪几句?(出示句子)我们来研究研究,抓住关键词语,说说扁鹊高明在哪?

3、你是从哪些重点词语中感受到扁鹊医术高明的?(点红出示“站了一会儿”)你从这个词体会到了什么?我们刚才说中医有望闻问切四大诊法,而扁鹊只用了一种,就知道蔡桓公的病情,他可真是了不起!还从哪儿看得出来扁鹊医术高明的?说说你的体会,哦,扁鹊只看了几眼就发现他的病情已经深入骨髓了,你能发现?(不能)那扁鹊的眼睛还是一双普通的眼睛吗?(不是)简直就是一双火眼金睛,像x光一样,真厉害!谁能把扁鹊的医术高明,用朗读表现出来。

4、“站了一会儿,老远望见,只看了几眼”是抓住人物的什么来体会扁鹊的医术高明的,(动作)还可以抓住人物的什么来体会?(语言)

5、我们再来看看扁鹊劝说蔡桓公的这几句话,(出示句子)仔细地品读品读,你体会到了什么?你能把这种着急的心情读出来吗?他读得怎么样,请你评价一下?他读得好是因为他体会得好。谁还有不一样的体会?是呀,扁鹊眼看着大王的病越来越重,他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请你带着这种感受来读。

6、小结:医者仁心,可见扁鹊不仅医术高明,而且()。【设计理念:首先为学生创建一个大的阅读话题,为学生营造训练思维,积累语言的空间,围绕问题来开展学习交流。再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分板块进行教学,真正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接着,引导学生理解扁鹊的人物形象和医德品行时,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的关键词来反复诵读,反复体会,揣摩人物的内心,真正把情感融入到了文本中,读出感受,也读出个性。】

(二)了解蔡桓公

1、可就是这样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却没能治好蔡桓公的病呢?你们说这与谁有关系呀?(蔡桓公)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把描写蔡桓公的句子用“——”划出来。

2、你找出了哪几句?指名学生说一说。

3、重点研究三次表现 ①谁来读第一句。(出示)这是扁鹊第一次告诉蔡桓公有病,请同学们仔细地看看插图,想象一下,当扁鹊第一次告诉蔡桓公他得了病,蔡桓公会是什么样的态度?出示对比的句子读,你能用你学过的词语来形容他的态度吗?(不屑一顾)你是个平时很注意积累词语的孩子,请你读,蔡桓公不屑一顾地说,还可怎么说?(若无其事地说)请你读出来,还可以怎么说(毫不在意地说),看来,蔡桓公对扁鹊的话根本不相信。我们一起带着这种语气来读一读蔡桓公的话。

② 如果说第一次他不以为然,接下来他的态度又发生怎么样的变化了?自己仔细地读(出示第二、三句)你体会到了什么?在这两句话中还有一个关键词,(理睬)这个“睬”字是什么部首,板书“睬”,这个字左边是个“目”字,有目为“睬”,也就是跟眼睛和看有关系,在这蔡桓公不仅不高兴,甚至连看都没有看他一眼。这个蔡桓公真是太自以为是了,太嚣张了,太固执了!板书(固执己见)蔡桓公如此固执,扁鹊却几次三番地去劝他治病,从中又可以看出扁鹊的什么呢?(扁鹊的医德高尚)

③ 蔡桓公却毫不领情呀,他作为堂堂的一国之君,扁鹊居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三番四次说他有病,这回他可真生气了,等扁鹊走后,蔡桓公又会怎样的态度?又会对身边的人说些什么呢?(火冒三丈、咬牙切齿)好,你这会儿就是蔡桓公,请你火冒三丈地说。真是龙颜大怒呀!你还可以用什么词?(气急败坏)你真会想象呀,把蔡桓公演活了!他还会怎样地对身边的人说?你就是蔡桓公,你会咬牙切齿说什么?

左右的人听了连声附和:(),()()()正是这君臣之间的一唱一和,就使得蔡桓公不听扁鹊的劝告。板书:不听劝告 【设计理念:想象蔡桓公说话时的态度,既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又丰富语言积累。发挥想象补充文本的空白,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仿佛臵身于庄严的朝廷之上,演绎着各具特色的蔡桓公,或火冒三丈,或暴跳如雷,或咬牙切齿,或气急败坏,用精彩的语言,生动的表述去揣摩人物的个性。鼓励他们大胆体验,大胆想象,大胆创作,把人物的内心挖掘得更深刻,这样自然而然地悟出蔡桓公的秉性,揭示寓意就水到渠成了。】

四、桓公之死,追溯原因

就这样又过了十来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掉头就跑了。“哎,别去别去,你这会儿怎么跑了呀?”指名学生说。

师:你们看,刚开始明明只是一点皮肤病,后来却变成了连神医也无能为力的不治之症了,这是蔡桓公的什么导致的?

【设计理念:巧妙地设疑“神医扁鹊为何要跑”,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蔡桓公“自以为是、傲慢固执”的个性,导致神医也无能为力的悲惨结局,也让情感得到升华。】

五、感悟升华,体会寓意。

1、同学们已经给他找到了真正的病因,可病入膏肓、奄奄一息的蔡桓公还不知道自己为何会有如此悲惨的结局呢?让我们穿越时空对话,把你想对蔡桓公说的话赶紧说给他听吧。

2、指名说,相机总结“防微杜渐”。

3、小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同学们,为了不让蔡桓公的悲剧在我们身上重演,我们要吸取蔡桓公的教训,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

【设计理念:在追溯蔡桓公的真正病因时,由于学生对人物的思想、性格有了充分的了解,感悟就会深刻。再“穿越时空对话”,在对话中,自然而然地悟出寓意,突破了教学难点,融语言形式与语言内容为一体,使学生提升了语文素养。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防微杜渐”,对寓意的理解进一步得到升华,从而内化为学生自己应该汲取的教训和明白的道理。】

六、布臵作业,课外延伸

同学们,这则寓言故事选自我国古代的一部名著《韩非子》,书中还有很多精彩的寓言故事如《老马识途》《滥竽充数》,老师希望大家课后去阅读。

6.扁鹊治病 教学设计 篇六

德化浔中中心小学 吴再立

教学要求: 认识并识字词语。会认“蔡 睬 烫 剂”四个字,会读:“蔡桓公 扁鹊 敷烫 理睬 肠胃 汤剂 拜见 骨髓 无能为力”六个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的重点 : 是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 介绍扁鹊,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现在老师有一个小故事来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课件出示)有一次,扁鹊和弟子子阳、子豹等人路过虢国,虢太子恰好患病,病得很厉害,人们都以为他死了。为此,全国正举行大规模的祈祷活动,把国家大事都撂在一边。扁鹊得知后,前去为虢太子医治。扁鹊告诉国君,太子患的是“尸劂”(类似今天的休克或假死)。于是,扁鹊叫弟子子阳磨制针石,在太子头顶中央凹陷处的百会穴扎了一针。过一会儿,太子就苏醒过来。接着,扁鹊叫弟子子豹在太子两胁下做药熨疗法。不久,太子就能做起来。再服二十天的汤药,虢太子就完全恢复了健康。从此以后,天下人都知道扁鹊有“起死回生”之术。师:读了这一个小故事,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生:扁鹊,是个神医,医术高明。

师:同学们回答的不错,现在我让同学们了解一下神医扁鹊。(看课件资料)。

扁鹊生平简介:扁鹊,战国时医学家。姓秦,名越人,齐国渤海卢(今济南市长清县)人。扁鹊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鼻祖,对中医药学的发展有着特殊的贡献。扁鹊年轻时虚心好学,刻苦钻研医术。他把积累的医疗经验,用于平民百姓,周游列国,到各地行医,为民解除痛苦。由于扁鹊医道高明,为百姓治好了许多疾病,赵国劳动人民送他“扁鹊”称号。扁鹊,传说是黄帝时代的名医。扁鹊在总结前人医疗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总结出望(看气色)、闻(听声音)、问(问病情)、切(按脉搏)的诊断疾病的方法。在这四诊法中,扁鹊尤擅长望诊和切诊。当时,扁鹊的切脉技术高超,名扬天下。那望诊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为后人所赞叹。

师:现在老师送给我们同学一个礼物包,有关医德高尚、医术高明的词语。(一起诵读)

杏林春满 回春之术 妙手回春 起死回生 手到病除 药到病除 仁心仁术 悬丝切脉 悬壶济世 扁鹊重生 华佗再世

小结:就是这个神医扁鹊,与蔡桓公之间发生了一个小故事,并广为流传。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寓言故事《扁鹊治病》。故事虽然简单,却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师:现在请同学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并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儿。(生自由读课文)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完检查生字词)a 读生字:蔡 睬 烫 剂

b 读词语:蔡桓公 扁鹊 敷烫 理睬 胃 汤剂 骨髓

2.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边读边思考:扁鹊几次见蔡桓公?都说了什么?结果怎么样?练习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

师:请同学说一说主要内容。

生:„„ 生:„„

师:这两个同学基本能把课文的内容给说出来了,还不错。

师: 同学们,我们来看看记叙文的一些基本要素。谁来回答一下。生:回答。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六要素的内容。

师:指出课件六要素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强调这是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一种基本方法。结合六要素归纳文章的主要内。

课件出示主要内容,一齐朗读。——————简述:《扁鹊治病》讲的是名医扁鹊去拜见蔡桓公,并三次要给他治病,可蔡桓公不听他的劝告,最终病死的故事。

三、自读自悟,发现探究。

师:课文中哪个自然段最能说明扁鹊是个名医的?请同学默读课文,画出表示扁鹊医术高明的段落。

师:请你们再看看,第5自然段中哪几句话最能说明。(出示重点句子,学生齐读。)

师:请看这几句话中红颜色的几个词,你发现了什么?(边问边把“皮肤、皮肉、肠胃、骨髓”这四个词变为红色。)

生:蔡桓公病情在变化,逐步加重。

师:请再看这几句话中划横线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边问边给“热水敷烫、扎针、几剂汤药”这三个词画上横线。)

生:不同的病用不同的方法治。

师:有一个成语叫——

生: 对症下药。师:说得真好。

师:请最后看这几句话中加点的词语,你又发现了什么?(边问边给“能够、可以、还能、无能为力”这四个词加上红点。)

师:即使蔡桓公的病从皮肤发展到了肠胃,也有办法治好,师:从这一些关键词我们可以看出,扁鹊真是一个神医啊!可是有名医扁鹊在身边,最后还是病死了,该怪谁呢?

生:怪扁鹊不听劝告啊!师:为什么?

师:扁鹊劝了他几次呀?

师:每次是怎么劝的?找到扁鹊说的话读一读。

生:交流出示 第一次:“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第二次:“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第三次:“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师:仔细看这三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师:眼看蔡桓公的病越来越重,作为一个医生,扁鹊的心情会有什么变化?(着急、担心)

师:那我们来读一读他的这三次劝说,边读边体验他一次比一次着急,一次比一次担心的情感吧,谁先来试一试?(指名学生读)

师:那扁鹊是怎样诊断出蔡桓公生病了的呢?

师:仅仅依靠看就能诊断出蔡桓公生病了,你发现扁鹊是一个什么样的医生?可以用一个什么词语来概括呢?(医术高明)

师:虽然蔡桓公不听扁鹊的劝告,不愿接受治疗,但是只要还有一线治疗的希望,他都不会放弃,从这里你发现扁鹊还是一个什么样的医生呢?

生:医德高尚。

师:对。由此可以看出,扁鹊既是一个医术高明的医生,又是一个医德高尚的医生。面对这样一个名医的多次劝说,蔡桓公为什么就是不听他的劝说接受治疗呢?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吧。

生:读与之相关的句子。

生: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扁鹊走后,蔡桓公对左右的人说:“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师:从你们的读当中,看到了一个怎么的蔡桓公。生:不听劝告。

生: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cǎi)他。师:从这样的表现当中又看到一个怎样的蔡桓公。生:一个任性的蔡桓公。生: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师:从这样的表现当中,我们又看到一个怎样的蔡桓公? 生:一个自大、固执的蔡桓公。

师:像他这样不相信自己生病了,不愿意治病的情况我们也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讳疾忌医”,这是我送给你们的另一份礼物,请大家把它写下来。

师:板书“讳疾忌医” 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个词的意思?

师:那在生活中,我们要不要像他这样讳疾忌医呢?(师在“讳疾忌医”前板书“不要”)

师:蔡桓公是不是今天发病,第二天就病死了呢?

师:那他的病情是怎样恶化的呢?你能用课文中的一些词来说明他病情的变化过程吗?

师:你们说到了一些,老师把你们的发现提炼整理了一下,再结合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列表如下,请看大屏幕,你发现了什么?(出示:有一天 皮肤上 过了十来天 皮肉之间 十来天后 肠胃里 又过了十几天 深入骨髓 五六天之后 浑身疼痛 不久 病死了)引导(师板书“渐”)

师:如果蔡桓公要改变这个悲惨的结局,他应该怎么做?

师:说得好,应该在还是小毛病的时候就开始预防。(师板书“防”)师:当事物出现细微的毛病时就开始预防,是可以杜绝这种毛病渐渐变严重的,这种情况我们又可以用一个什么词语来概括呢?这个词里要包含“防”和“渐”字,你知道吗?

师:随学生的知道情况出示(防微杜渐)写下来

师:在以后的生活中,面对细微的错误、缺点、坏习惯时,我们要不要防微杜渐呢?

师:在“防微杜渐”前板书“要”。四 适时总结 点明课文主旨。同学们,学习到这,我们同学有许多感慨,这时,你想到了哪一些成语? 生:回答可能有(讳疾忌医、防微杜渐、自以为是、目中无人、妄自尊大、无可救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循序渐进„„)

师:学习了这一课,同学们有了自己的收获,是什么呢?说说看。生:回答可能有:

1、有病须早治,切勿讳疾忌医。

2、对待缺点错误,应该防微杜渐,勇于正视,及时改正。

3、要正视缺点错误,不要拒绝批评帮助。

4、不可主观猜测,切勿拒绝忠告。

5、见微而知著,小患易酿大祸,要及早提防。

6、不可盲目自信,要多点听从他人劝告。

五、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如果能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想想蔡桓公听了你的话会说些什么呢?也用一两句话写下来。题目可用《跨越时空的对话》。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蔡桓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蔡桓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蔡桓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展示,老师评价。

7.扁鹊治病教学设计 篇七

《扁鹊治病》这篇课文是西师大版第六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取材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写扁鹊拜见蔡桓公,几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蔡桓公坚信自己没有病,因而对扁鹊的态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兴,致使延误了病情,小病酿成了大病,病入膏肓,无药可医。故事以蔡桓公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不要讳疾忌医、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二、说目标

(一)学习目标

1、学习8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了解扁鹊给蔡桓公治病的过程,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懂得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等道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了解扁鹊给蔡桓公治病的过程,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学习准备

1、查找有关扁鹊和蔡桓公的资料。

2、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初步理解不懂的词语。

3、小黑板

三、说教法

1、根据教材的特点和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本课的教学中,采用“自主学习,自能阅读”的教学方法。即引导学生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使学生在读中领悟故事所要阐明的道理,并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潜力。

2、创设愉悦和谐的情感氛围,鼓励学生用心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提倡个性化解读文本。以成功达成目标。

四、说教学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让学生在“读、悟、议”这种宽松民主中的氛围中学习。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帮忙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去深入地感受。因此,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学生自由读课文,检查生字认识状况。

3、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弄懂其中蕴涵的道理。,

8.《扁鹊治病》教学设计 篇八

1、学习本课生字词语,理解“拜见、理睬、毫不在意、邀功请赏”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3、了解扁鹊给蔡桓公治病的经过,抓住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懂得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词语“讳疾忌医”,提问:有谁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隐瞒疾病,不愿意医治。)、

2、提问:你 觉得讳疾忌医是聪明人的做法还是愚蠢人的做法?(愚蠢人的做法)

3导入新课:在战国时期,有一位国王,他就做了这样一件愚蠢的事,结果白白送了性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这个成语的故事。板题:29 扁鹊治病。

二、自读课文,理清脉络

1、介绍有关扁鹊和蔡桓公的情况。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标出生字生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3、提问: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扁鹊医术的高超和齐桓公有病不治的愚笨)

4、提问:谁为我们大致说说故事内容?

三、品读课文,读文明理

1、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学习,思考:蔡桓公的病经历了几个阶段?在每个阶段,扁鹊是怎么说、怎么做的?蔡桓公是怎么说、怎么做的?蔡桓公的言行表明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完成表格)

2、组织全班交流。

(1)、蔡桓公的病经历了几个阶段?

明确:皮肤——皮肉——肠胃——骨髓。

(2)、指名分角色朗读第二自然段。提问:对于扁鹊的话,蔡桓公是什么态度?这表明了什么?(抓住蔡桓公所说的话体会他对自己身体的盲目自信,对扁鹊的不屑一顾和自以为是。)

(3)、指名读第3自然段。提问:这一次蔡桓公对扁鹊又是什么态度?这说明了什么?(抓住“很不高兴”、“没有理睬”去感受蔡桓公的自大和不肯听取他人正确的意见。)

(4)、扁鹊与蔡桓公的第三次会面又是什么情形?(由“非常不高兴”和“连忙”体会蔡桓公的心理:始终不承认自己的病情,对扁鹊越来越厌烦,甚至由惩罚扁鹊的念头。)

(5)、扁鹊第四次见蔡桓公,为什么没有像前三次那样劝他治病,而是掉头就跑?(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无能为力。)

3、提问:蔡桓公的结局如何?(课文最后一段)

4、组织讨论:你觉得蔡桓公事个怎样的人?扁鹊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蔡桓公:不肯听取别人的意见,盲目自信,自以为是,不肯承认自己身上又 毛病。

扁鹊:医术高明,医德良好,为人聪明。

5、抽生复述这个故事。

四、拓展交流,领悟道理

1组织讨论:本来事一点点小病,蔡桓公有多次机会可以治愈,却因为他讳疾忌医,而导致了不可挽回的结局。从中你有什么启发?(认识到听取别人的意见、正视自己的毛病的重要性。)

2、启发思考:“讳疾忌医”中的“疾”并不单单指我们身体上的疾病,还包括我们学习生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讳疾忌医”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学习中、在我们的身上经常出现,你能就此做一下自我检讨吗?

9.《扁鹊治病》教学课堂实录 篇九

1.正确读写“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扁鹊、蔡桓公”等词语。

2.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体会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和道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

教学重难点:

1. 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Hello, how are you today?

生:(自由回答)

师:I am fine ,too.我很高兴今天我们班的同学们都健健康康,开开心心的在这里上学。老师有一个疑问想问问大家,假如你们生病了,你们会怎么做呢?

师: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医生和病人之间的寓言故事,来看看故事里的病人 生病的时候是怎么做的。

课件呈现课题并板书:扁鹊治病 师引入“扁鹊”一词的介绍以及扁鹊的真名秦越人的介绍。

二、自读自悟,读悟文章主要内容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快速默读一下这篇课文,大概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回顾上次课学习的课文中的生词,生齐读)

师:谁来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答。 师生一起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三、学习课文,感悟故事情节

第一、二自然段的学习

1、指名读

2、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思考从文中的“站了一会”“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能得 到什么启发?(扁鹊医术高明)。

师:作为医生,都有给病人记录病情的习惯,现在就让我们来扮演扁鹊,一起为蔡桓公记录病情。完成第一张扁鹊专用诊笺。

第三自然段的学习

1、指名读,齐读,师矫读

2、完成第二张扁鹊专用诊笺。

第四自然段的学习

1、指名读,齐读,师矫读

2、完成第三张扁鹊专用诊笺。

讨论:扁鹊三番五次的劝说,可蔡桓公还是不听,由此可见,蔡桓公是个什么样的人?

第五自然段的学习

1、指名读,齐读,师矫读

2、完成第四张扁鹊专用诊笺。

师:一个劲儿劝蔡桓公治病的扁鹊,现在却掉头就跑,这是为什么呀?

第六自然段的学习

1、指名读,齐读,师矫读

2、扁鹊为什么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

四、回顾课文,领悟文章主旨

1、回顾课文,梳理情节 病在皮肤 热水敷烫 病在皮肉 扎针 病在肠胃 服汤药 病在骨髓 无药可救

师:认真观察蔡桓公病情的发展,你有什么发现?

(病情越来越严重,治病的方法越来越困难)

2、思考:该寓言是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相机点拨:蔡桓公本为患的是皮肤上的小病,怎么 会要人命呢?使学生体会到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能讳疾忌医,固执已见等道理。

3、成语:“讳疾忌医”与“讳疾忌医”的学习。讳疾忌医 [解 释] 讳:忌讳。

疾:疾病。原指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的 缺点和错误。 防微杜渐 [解 释]防:提防,防止;微:事物的苗头;杜:杜绝,堵塞;渐:事物的起始、发展。

比喻在错误或坏事萌芽的时候及时制止,不让它发展。

五、小组交流,拓展想象

10.扁鹊治病教学设计2015 篇十

一、教材分析

《扁鹊治病》是人教版第八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取材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写扁鹊拜见蔡桓公,几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蔡桓公坚信自己没有病,因而对扁鹊的态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兴,致使延误了病情,小病酿成了大病,病入膏肓,无药可医。

2、了解扁鹊给蔡桓公治病的过程,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

2、体会防微杜渐和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道理。

1、根据教材的特点和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本课的教学中,采用“自主探究,自读自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使学生在读中领悟故事所要阐明的道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听、说、读、写”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

四、学法

(一)、导入(三分钟演讲:复述寓言故事《纪昌学射》)

2、复习旧知:什么是寓言呢?ppt

4、小组合作学习填表:ppt

(三)、细读研讨

1)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分别用波浪线和横线画出来。2)指导学生读好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板书:扁鹊、蔡桓公: 3)要结合揣摩他们的心理读来读。

如:扁鹊第二次来看蔡桓公之前是怎么想的?第三次呢?第四次呢? “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

4)最后蔡桓公临死前,他是怎样想的,又会怎么说呢?

5)扁鹊为何一次又一次地提醒蔡桓公治病?可为什么他最后要跑呢?

(四)、破解寓意

板书:扁鹊:医术高明 医德高尚 蔡桓公:讳疾忌医 固执己见

(六)、拓展想象

如果能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些什么?

(六)、作业

2、读课外寓言。

六、板书设计

扁 鹊 治 病

篇二:《扁鹊治病》教学设计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 :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初步了解课文,引导概括课文内容

师:课文中有些词语你是否能读准确呢?

(师出示词语。

师:(提示)“蔡桓公”的“桓”字跟“恒”是有区别的。(出示两字)“桓”是木字旁。“恒”是竖心旁。

(生齐读)

生:扁鹊四次请求给蔡桓公治病,蔡桓公不听,后来,蔡桓公病死了。师:只要掌握方法就简单了,我们今天来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好方法。我们可以通过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我们来一起概括一下本课的主要内容。

师:(小结)我们刚才不仅仅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更重要的是我们收获了一种概括主要内容的好方法。我们仅仅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还不够,应该读得更深入一点。

三、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人物想法

师:你能不能了解扁鹊和蔡桓公的想法呢?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你体会到人物的内心什么想法?

生:扁鹊第一次见蔡桓公,我觉得扁鹊是非常诚恳的想为蔡桓公治病。

师:同学们从扁鹊的语言中体会到了扁鹊的内心,还可以从什么体会扁鹊的内心?

师:那谁来说说你从扁鹊的什么动作中体会到了?

师:是啊,扁鹊不愧是名医啊,只用了“望闻问切”中的“望”,而且是一会儿就看出蔡桓公有病,这可见扁鹊的医术高明。

师:你能读出来吗?

生(读):“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病人治病。

师(评):体会得好,读得也流利,还有谁能读出傲慢的?

(生读)

师:蔡桓公是国王,他的声音很大,还有谁能读吗?

(生读)

师:声音大多了,你还能体会到大王的什么吗?

(生读)

师:看到同学们读,我也想读出蔡桓公的自以为是、傲慢,听听老师怎么读。

(生读)

(生齐读完)

师:大家用这种方法学习第二三次拜见的情形,你能体会到人物的内心想法的变化了吗?

四、自主学习后两次见面情形 1.扁鹊心情有什么变化? 2.揣摸蔡桓公的心理?

3.在课本的空白处写出他的内心想法?

师:扁鹊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你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

第一次:“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

师:(引导朗读)扁鹊是一位有责任的名医,看到蔡桓公明明有病,却不肯医治,他急啊!

生(朗读):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

师:看到大王的病越来越严重,他急啊!

师:看到大王的病更加严重了,国不可一日无君啊,他心急如焚。

(男女生对读)

师:可是蔡桓公呢,对扁鹊的劝告有什么表现?

师:蔡桓公面对扁鹊一次又一次的劝说,会怎么想?

生1:扁鹊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好像这样才能显示他的医术高明。

生3:总说我有病,难道这样就能说明他的医术高明吗?

师:作为蔡桓公要怒了,他怎么想?扁鹊一遍又一遍说他有病,蔡桓公却一次又一次否认,蔡桓公怎么样?

师:我们把人物的性格特点了解得更深入了,扁鹊一次又一次冒死进谏,你觉得扁鹊怎样?

师:扁鹊第四次见到蔡桓公时,他的病已经深入骨髓了。

时间 病在 治法

第一次 皮肤 热水敷烫可治

过了十来天 皮肉之间针灸可治 十来天后 肠胃里服几剂汤药可治

又过了十几天 深入骨髓只能等死

(师引导读病历)

师:蔡桓公是一个明君,他在位时到处招贤纳士,想有一番作为,可惜年仅44岁就病死了,蔡桓公死于什么呢?

五、理解寓意,拓展延伸

师:找到了死因,再看病历,刚开始只是微小的毛病我们用“微”来概括(板书),结果不治,不听劝告,病情渐渐加重,我们用“渐”来概括(板书),最后病死。这说明要活好,需要听取别人的意见,要“防”啊(板书),用一个词来概括“防微杜渐”。

扁鹊 蔡桓公

医术高明 自以为是

医德高尚 固执己见

防微杜渐

篇三:扁鹊治病教学设计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扁鹊治病》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中第29课《寓言两则》当中的

第二则寓言。取材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写扁鹊拜见蔡桓公,几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蔡桓公坚信自己没有病,因而对扁鹊的态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兴,致使延误了病情,小病酿成了大病,病入膏肓,无药可医。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点

四教学难点:

(四)教学过程:

1、有一种文体被人们称作“一个简短的故事,一个深刻的道理”,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寓言)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纪昌学射》,今天我们也再来学习一篇新的寓言,感悟一个新的道理,先来认识它的主角吧!他踏着时光的隧道来到了我们的身边,我们看看下面的词语提示来猜猜他的职业:

ppt:救死扶伤 药到病除 妙手回春 对症下药 起死回生 杏林春满

发生了一个故事,并广为流传。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词:扁鹊、拜见、蔡桓公、理睬、敷烫、肠胃、汤药、骨髓、医治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看看能不能用简单的几句话说说这个故事在讲

什么?(ppt:课文写扁鹊几次指出蔡桓公________,劝他___

患者姓名: 蔡桓公主诊医生:扁鹊

2、探索学习,加深理解

(1)我们根据表格来看看第一次拜见的过程(一生读出来): a:“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

医术高明的扁鹊一判断出蔡桓公得病,便及时地劝说到——从这及时的劝说可以

看出扁鹊是?(关心蔡桓公)

b、我们再来看看蔡桓公的态度?(一生读出来)

医冶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师总结:从蔡桓公的话中,我们能读出些什么?他相信扁鹊么?(他不相信医生,只相信自己,很傲慢——板书:固执己见)

(3)、表格上写了扁鹊劝了三次蔡桓公治病,蔡桓公都没听进去,第四次,扁鹊是隔了多久看见蔡桓公的呢?然后发生了什么呢?(请同学说出来)

又过了十几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

师:只是远远地看了几眼,就得知蔡桓公的病已经无法医治了,可真是厉害!为什么扁鹊会跑呢?他对自己的行为是怎么解释的呢?

2.师引导:蔡桓公的病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加剧,扁鹊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他一次又一次的前来拜见,明知道蔡桓公不信他,都一次又一次来拜见,因为他知道大王的病不及时医治的话随时就有生命的危险,他是一位医生,救死扶伤是他的天职啊,那怎么读才能够体现出扁鹊当时那急切的心情呢? 同学们,请男生演一下扁鹊,女生演一演蔡桓公,旁白同学们齐读。我们再来读读这3次劝告,带着你们的理解来读。

6、蔡桓公本来只是皮肤上的小病,最后这小病才一个多月却要了他的命,如果在一开始的时候,蔡桓公就能够对这个微小的毛病引起重视(板书:微),进行及时的防治(板书:防),就能杜绝病情的渐渐变化(板书:杜渐)ppt,毛病就一定会治好的。

11.《扁鹊治病》教学设计 篇十一

1、同学们,瞧这两张图片,你能猜猜这是我们学过的哪个故事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2、抽生交流。是呀,像这样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的小故事就叫做寓言故事。板书:故事 道理

3、你们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呢?

4、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一个新的寓言故事—-扁鹊治病。

5、请举起右手跟老师一起写,“扁”字半包围结构,“户”字头要小,撇要舒展,里面部分要扁而宽才好看。“鹊“字左右结构,左边窄,右边稍宽。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

1、你们预习了课文,谁来读读这句话?

出示: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评:“蔡”和“睬”都是平舌音,读得很准。

2、这么长一句话,谁来读好它?

出示:扁鹊解释道:“病在皮肤,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针灸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

评:字音很准,也很流利,掌声!

3、“敷烫”怎么理解?

敷烫的“敷”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①涂上、搽上;②铺开、摆开;③够、足。在“敷烫”这个词语中,你会选哪一个意思?(第一种解释)在这句话中,“敷烫”就是用热水去搽身体上有病的部位。

(2)“几剂汤药”是书面的说法,平常咱们会怎么说?(几付汤药)。(3)我们把这段话准确地读一读。

三、归纳内容,说一说

1、字词都读好了,让我们走进这则寓言故事。请你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这则寓言讲了一个故事呢?

2、默读课文。

3、交流汇报:

(1)真能干。你把扁鹊的一次、两次、三次劝的内容概括成了(多次劝)。

(2)把意思大致相同的内容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来概括,非常简洁、清楚,好办法。(3)同样,你也把蔡桓公的表现概括成了不理睬。

(4)扁鹊多次劝蔡桓公治病,他都不理睬,最后结果怎样?(板书:扁鹊、蔡桓公、病死)

4、请大家结合板书和课件的提示,自己练习完整地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抽一生说)

5、小结:你们看,把大致相同的内容概括为一句话或一个词,就可以把主要内容说得比较简洁、清楚。

四、品读

1、我们已知道扁鹊是名医,蔡桓公为什么却病死了? 这是扁鹊第一次拜见蔡柦公时的情景,出示插图。

2、请同学仔细观察蔡桓公的动作和神情,能从中看出什么? 学生谈体会,读。再合作读。

3、刚才我们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去体会人物的想法,接下来我们就用同样的方法再来感受蔡桓公这两次的表现,和同桌交流交流。抽生交流,指导读,再齐读。

4、又过了十来天,扁鹊远远地望见,只看几眼就跑了,蔡桓公觉得很奇怪,他奇怪什么呢?

评:你用了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去理解,真不错。那么扁鹊为什么会跑呢?他想:--------;或许还会想--------他是这样解释的:出示()

5、原因说出来了,那扁鹊是怎样一层一层地说清楚的呢?请孩子们默读这几句话,想一想一共讲了几层意思?

6、是的,咱们先看第一层意思,它先讲了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扁鹊解释的第一层意思说了这三个方面。自由读读后边几层,你发现了什么?也就是说每层意思都是讲的这三个方面的内容。请孩子默读后三层,圈出关键词,再小组合作完成表格。汇报交流。

7、这四层意思都写了这三个方面的内容,那咱们先还看看病在哪里?

读,你发现了什么?

8、再看治疗的方法,你发现什么?看看治疗的把握你发现了什么?

9、虽然蔡桓公的病情越来越重,治疗的方法也越来越复杂,治好的把握也越来越小,但是他是有多次机会可以治好的,为什么名医扁鹊最后无能为力,蔡桓公只能等死呢?

你们说的意思其实用一个成语概括:那就是“讳疾忌医”,这正是蔡桓公病死的真正原因。(擦去?)在现代汉语字典中“讳疾忌医”的意思是:()齐读。

10、那么蔡桓怎么做就不会病死呢?

你们说的意思也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那就是“防微杜渐”。在现代汉语字典中“防微杜渐”的意思是:()齐读。

三、总结:孩子们,我们通过读扁鹊治病这个小故事,从蔡桓公身上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不要()要()。对蔡桓公而言,身体上有了小病就要医治,对于我们来说,如果有了些小缺点,小错误,别人给你指出你该怎么做呢?看来孩子们都懂得了不要()要()。

四、拓展:

孩子们,如果我们能穿越时空,见到蔡桓公,他会对他说什么?

五、读故事,悟道理,这就是学习寓言故事的方法。建议大家多读读,这样你会越来越聪明。

上一篇:幼儿园拼音儿歌大全下一篇:关于安委会会议制度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