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书心得(13篇)
1.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书心得 篇一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教师,怎样才能受到学生欢迎呢?乐观?严肃?幽默风趣?还是能歌善舞?学识渊博?我曾经困惑过,迷茫过,不知道如何去做。读了王晓春《做一个聪明的教师》,我茅塞顿开。 他的科学与严谨,反衬出我们平时教育和管理中存在的太多的“想当然”——可以说没有丝毫的“科学”和“研究”的成分,实是惭愧!
我们是教育工作者,是一线教育专职人员,我们的目标不能是学生学业的监工,纠错的警察和以体力换质量的辛辛苦苦的教育技术工人,而是要努力成为一个与学生共享成长快乐并被学生喜欢被家长敬重的智慧的好教师。
读了《做一个聪明的教师》后,我不得不这样说:许多人教书教了很多年,却没有找到当老师的感觉。更有甚者,有些人辛辛苦苦一直干到退休,被评为优秀教师n次,奖状摞起来高达x米,到头来还是没找到当老师应有的感觉。当老师原来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么简单,那么无聊,它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
就拿我们课上常见的学生看课外书的事情来说吧,我们一般情况下,就是没收学生的课外书,或者批评学生上课不应该看课外书。而王老师却认为,学生上课看课外书,只要能不没收,就尽量不没收。一般是提醒他,让他自己收起来。如果他管不住自己,又在看,再提醒。到第三次,才会把书收起来,放到讲台上,但是到下课就会还给他。 王老师的理由是,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管住学生,而是帮助他学会自己管住自己(培养主体性、自觉性)。如果上来就没收他的书,当然很爽快,管理效果很明显,但是他就失去了一次锻炼自控能力的机会。王老师采取提醒的办法,就是让他逐渐学会自己管理自己。老师能永远跟着他吗?不能。所以最可靠的办法不是使他立刻让老师满意,而是让他自己确实有所成长。教育如果不能引发学生真实的教育,就是单纯的管理主义,就是形式主义。这种管理是在破坏学生的自觉性,因为管的严,自觉性就没有用武之地,渐渐的,人就会变成两面派。既然你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让老师满意,那么老师不在的时候,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看似细小简单的事情,原来老师的处理方式要如此有技巧,对孩子的发展有如此大的影响,王老师管理学生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觉性,是为了学生长远的利益所着想。作为今天的新型教师不但要有爱心,对学生关心,在教育教学中,还要随时关心关注学生身心的发展,让孩子在老师的关心、爱护、正确引导下健康、快乐地学习和成长着。
这样的老师才是称职的老师,才是受孩子们欢迎的老师。
2.做一个聪明的教师 篇二
关键词:教育管理;教育本质;语言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227-02
这个寒假有幸拜读了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聪明的教师》一书,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有真实教学场景的再现,有诚挚中肯的建议,仿佛他就是我教学管理的参与者,在一旁目睹我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然后用一种超然的态度告诉我应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了。因为本书采用了一线教师的真实案例,所以文字亲切随和,使读者很有认同感,每每剖析一个案例就会给人一种温暖的力量。比起很多居高临下的研究,更引人入胜。它又像一面洁净的镜子能清晰地看见自己的一切,包括内心。所以我也愿意将自省的浅薄感悟和大家一起分享。“不要企图一步到位”,但凡学生难以克服的毛病都是老毛病,非一日之寒,积重难返,要解决这类问题,教师必须要有耐心,必须设计有梯度的办法,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提高。教师的思维方式不能总是急于求成,想要“学生应该让我满意”。王老师一针见血的指出老师的这种思维方式也是习惯成自然了的,也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它非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使老师一次次陷入被动的局面,师生之间的冲突越来越显性。看了王老师的剖析,我很惭愧,我们总觉得自己对学生尽心尽力,严格要求他们,引导他们向自己理想的状态发展,殊不知我们只是希望他们为了满足我们而存在。这很可怕,师生之间倘若不能平静地对话和交流,还谈什么关注学生本身的发展,还谈什么教育。其实再往深层次去分析,问题确实还在老师身上,我们重视师道尊严,当学生不能按照我们既定的目标去发展,我们会认为他们是向我们的尊严挑战,会很不满意,继而盲目出击,做出伤害师生关系的行为。结果是非但不能改善学生的关系,还使教育的两大主体单位相互割裂,教育过程不能顺利进行。我们的教育不是以学生认错为终点,不是说满足了教师本人的心理需求就是解决了教育中的问题。如果我们还执迷不悟,就不仅仅是我们脾气古怪、偏激,而是我们的教师素质、教育观念存在问题。
在王老师的这本书里也摘录了与其他老师对同一问题的商榷,像是一种悖论,看似争锋相对,实则归于统一,统一于对不同孩子的因材施教。尤其在开篇对教育和管理的阐述,令人深思。我所在的学校一直在高举严格管理的大旗,为此在招生领域获得了社会和家长的青睐。接下来学校和老师都在比赛“向管理要效益”,当我们身心疲倦的一线教师一边牢骚满腹于管理的苍白无力,一边执著于追求的管理的力度和强度,这是到了一种怎样崩溃的边缘。我时常自嘲:孩子没被我们逼疯,我们自己就要疯了。领导也常说,管是为了不管,但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能管住学生吗?大众理解的管理,都是人推着人走,拉着人走,逼着人走,管理者往往要花费九牛二虎之力,被管理者甚至不需要任何动力,管理者以任务为根本,把学生看成任务完成的工具,这对被管理者的发展到底有多少帮助呢?抑或我们心如明镜——被我们管出来的孩子似乎总缺乏一种灵气,天才从来不是被驯服的。适应了强大管理的学生,他们或许会养成较好的习惯,循序渐进、按部就班;不适应的会倦怠和反感,甚至背道而驰。所以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帮助学生能自我控制、自我管理,注重的是引导和熏陶。当然,学生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心智未全的学生来讲,从言行上对她进行适当控制仍然很有必要,但它只能是教育过程中的特殊手段而已。“教育是慢功,管理是急活,教育和管理可以相互帮村,但是不能互相替代。”当然另一方面,许多执著的人还在提倡“人本管理”,在管理前面加了限制,看似不同实则无异,管理本质不会变,与教育目的也只会渐行渐远。关于语言教育的无力,我想说,在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教育面前它的功能几乎丧失殆尽。世人都知道老师是凭一张嘴吃饭的,最大的本事就是能说会道。也许这是一种曲解,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在当今这个社会被物质功利性所笼罩的状况下,学校也不能独善其身,成为崇尚精神价值的避难所。教师仅凭三寸不烂之舌塑造的文明殿堂又如何抵挡现实的残酷?就算语言的功能很强大,它可以意外地成全一个人,也可以偶然地伤害一个人。而教师每天的语言说教又有几层是奔着理想的态势去的?王春晓老师举了一个关于“失败的教育”——学习蟋蟀还是蚂蚁的案例,学生们喜欢做快乐的蟋蟀,因为他们只想做现在欢乐歌唱的蟋蟀,而不是未来那只挨饿受冻的蟋蟀。他们只重眼前,目光如豆,他们哪会像蚂蚁般深谋远虑,未雨绸缪。“活在当下”是社会的普遍追求了,学生们只是随波逐流而已。如果要追究责任,首先被责难的是社会舆论导向,还是我国的教育体制,还是教师教育的无能?这使我又想起清华精神之一的“行胜于言”。“行胜于言”不是不言,而是言必求实,以行证言。“行胜于言”是清华精神中“重视实干”的体现。那么作为教师,语言教育不是终极手段。闻名遐迩的洋思中学,规定每课教师讲授十五分钟,后来又缩短到六分钟。这可以看作是教育语言功能的明显削弱吗?教育的关键是什么?是学生的亲身体验,而不是老师乏味的说教!甚至唠叨!古语有云:“身教胜于言传”,用形象示范去教会学生更多的能力。比如,如何去发现、去观察,如何去比较、去记忆,如何去使用、去驾驭;如何表达自己,如何同别人协调关系等,也许这更符合教育的本质要求。在此我无意贬低语言的魅力,多少优秀的教师凭借他们的语言艺术在班级管理中成绩卓著。希望我们的教师能随时调整有利的思维方式,进行不同形式的言语教育。一位聪明的教师一定是位善于思考的教师,有创造性思维的老师,随时根据现实情况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不受固定思维的影响。我们多少勤勉的老师在追求完美教育过程中好心办了坏事,教师付出的爱和责任顷刻付之东流。所以我们应该反思的不是给予的爱还不够多,应尽的责任还不够细致,我们要认识到在给予和付出时的技巧,是不是能被学生接受,是不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不是能适应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早就告诉我们教育事业从来都不是可以急功近利的,教师切勿妄想把所有学生培养成你所满意的样子。只要能够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这个世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和他们正确的进行交流,求同存异,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引领他们在学识面前具有专业精神和专业水平,那也算功德圆满了。因此,光凭教师一腔的热忱,燃烧的激情,孜孜的追求,认真的态度,严格的管理,温情的关心……教育的结果总还不尽人意,还是用会思考的大脑,宽容的胸襟,尊重需要,机敏的情感,理智的爱,随机应变的技巧来教育学生吧,结果兴许会有很大不同。这也是聪明教师必备的素养。
3.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书心得 篇三
“要做一个聪明的老师。”——这是我读后感触最深的一点!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聪明的老师”如一缕春风让教师们呼吸到春的气息,如丝丝细雨滋润着教师的心田,给迷茫中前行的我们指明了方向。这句话看似简单,其实要做到不容易。
“有时候,我们老师常会好心办坏事,造成这种情况其实还是我们工作的不细致,想的不周全。”此时,我的眼前又出现了这样一幕:有次排队做操时,我发现一位男生在交头接耳,于是批评了他,男孩羞愧得低下了头,眼泪也在眼眶里打转,我心软了,问他:“以后还讲废话了吗?”男孩委屈极了,“老师,我是提醒同学戴上红领巾,才讲了这句废话的。”我顿时为自己的简单粗暴的做法后悔不已!如果早看到这句话,我也许就不会好心办坏事了。
“鼓励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种,尤其是对行为偏差生上的鼓励老师更应该多想想办法,多从这些孩子的角度来考虑,带着一些宽容的心态去面对这些孩子。”读到这,我想到了去年我班转来的一名新同学。上课时,他总爱把手伸进抽屉里做小动作。刚开始时,我看到时轻轻地叫一下他的名字后,他就坐端正了。过了一会儿,老毛病又犯了。几天下来,总不见起色。我想,是不是我方法上出了问题。后来,我说:“这几天我发现某某同学比以前上课用心听讲了,作业也做得很棒了。希望他做个永远的乖孩子。”听了我的表扬,他很端正地坐好。几天下来,尽管有时还要做一下小动作,但比以前少多了。在以后的几次默写中,空格也少了很多。好多次早晨,他看扫地的同学没来,都主动打扫着,看着他认真的背影,我的心里一阵激动。是啊,我们不能用一把尺子去丈量所有的孩子。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不妨多动动脑筋,想一些既有效又能让孩子、家长都能接受的好办法。
4.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书心得 篇四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书心得
是教育记者陶继新的教育演讲录,维度,寻找生活的幸福。之事和幸福的教师,书与教师生命成长》讲人的自身修养,一角色,首先应该是一个文化人,文化的含义非常丰富,“学习和创造文化的活动中,才能成为永远幸福的人。这就是我们教师幸福的源泉所在。然而,横流的社会保持我们的相对独立性,那么我们应该通过什么渠道来进步自身的文化修养呢?社会生活和发展所需的一切会自然而有尊严的获得。既然文化是我们教师获得幸福的源泉,高远的目光、高洁的品位、高真个技艺、高贵的灵魂永不动摇,这样以来,我们教师在这个 的途径不止一个,载体。化不仅流淌着聪明的光华,而且还摇曳着思想的要义。大量的经典阅读是一种文化存款,不读书,就可以从一块石头里发现一道风景,从一粒沙子里感悟灵魂的律动。读什么书最佳那你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看到一粒海子仅是一粒沙子而已。但是一旦拥有了聪明,拥有聪明人生。而知识和聪明是不一样的,知识关乎事物,聪明关乎人生,假如只有知识,师。所以老师必须关注读书,实现自己的文化升值。特别是一些高层次的书,能使我们真正对我们的文化引领和人格建设具有最高指导意义的宝贵财富。古今中外经典。由于经典是已经流淌在我们人类血液里千百年的、经过期间考验筛选出的、我将在以文化人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无论哪个行业,根本方法当然是读书。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道即为完善人格,完善人格《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深深地启发和激励着我,坚定了我与书终生为伴的信念。让教师扮演好文化人这个角色,“流淌着智慧的光华,摇曳着思想的要义经典文化一旦内化到教师的心里,外显出来的就是一道绚丽的风景。由于经典的文所有的文化升值都成为纸上谈兵,”。文化作为人的存在方式,根本的追求是做人《孔子的精神世界》而读书是最佳最快途径。来向我们传达出他眼中的朴实而深刻的幸福观。想要获得幸福与成功,《打点幸福人生》《孔子的精神世界》。其中《打点幸福人生》主要是文化一旦在心灵里安置,坚守教师这个职业应该坚守的高尚的师德、则主要是讲陶老师几十年研究并不是让大家不食人间烟火,我们也就不会成为学生心目中的真正意义上的老首先就是要把自己的角色给扮演好。特别是经典文化,”的经典文化中,”“但站在教师这个位置上来说,“受业解惑文就成为人一生幸福的储蓄。”里边通过记录种种幸福的教育恰正是人格培养的最为有效的化,由人文来化人。人只有在 不断汲取营养,拓宽生命的”《论语》共分三部分,的真义在于文化升值,而是要在当今这个物欲的成果和心得。高雅的情趣、作为教师这分别是?当然是 《读就是假如
5.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书心得 篇五
他越来越觉得,阅读不仅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厚重了自己的人生,更提升了自己的精神高度和人文修养。
要学我的话,多练基本功,比如,写一笔好字,会朗读,善于钻研教材,写一手好文章。语文教学说到底取决于教师的语文素养,一个语文素养高的教师怎么教都能教好。
谈及自己的阅读方法,于永正表示,他是思考型的阅读者,读书时喜欢把自己摆进书中,把自己从事的工作摆进书中,用自己的话说叫爱琢磨。读书看报爱琢磨,备课爱琢磨,上完了课爱琢磨,听别人讲话爱琢磨,听别人上课也爱琢磨,有时真是思的食不甘味、卧不安席。但是,琢磨,出智慧;琢磨,出思想。
6.做一个聪明的“画家” 篇六
从那以后,每当我读课外书的时候,我就用卡片作为记录素材的工具,将读到的一些名言警句、有趣的语句,还有生动的场景描写记录下来。在读书的过程中,我还用笔记本把自己的感想记录下来。日积月累,我就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资料库了,引用材料再也不会闹出张冠李戴的笑话了。
现在我还记得,上中学的时候,每当老师布置一个作文题,不少同学总要搜肠刮肚去选择作文素材,歇尽全力去拣“大”材料写,好像只有这样才能引起老师的注意,才能得到高分。有的同学为了让自己的文章引人注目,甚至胡编一些材料。
有一次,老师让我们写《我的爸爸》,大部分同学在想爸爸干过哪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当过什么大英雄,得过什么大奖,见过什么大人物等等,有的同学还胡乱地编,结果爸爸在自己的笔下走了样。讲评的时候,語文老师告诉我们,其实,我们每天都生活在材料“堆”里,作文素材随处可见,随处可闻,随处可取。素材不在大小,只要我们平时留心观察、重视积累,注意选择材料,用真情去表达,就一定能写出亲切感人的好文章来。在写作文的过程中怎样选择材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呢?其实,选材就是为了很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取舍和增删。像裁缝处理布料一样,要量体裁衣,该胖的胖,该瘦的瘦,该长的长,该短的短。说到这儿,老师还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
从前,有个国王,左眼是瞎的、右腿是瘸的。他性情古怪、脾气暴躁,稍有不满意的事情,他就会大怒,甚至还会杀人。有一天,国王心血来潮,想请人给他画像。于是,大臣为他找来三个画家。国王命令三个画家各为他画一张像,并宣布——谁画得最像,谁将得到重赏,否则,就会被重罚。
第一个画家为了抢功,拿起画笔不假思索地画了起来,只见他笔下的国王站在雄伟的宝殿前,瞎眼和瘸腿非常逼真地展现在众人面前。国王看了这幅肖像画后,厉声质问这个画家:“你这不是在侮辱我吗?”于是,国王下令将这个画家打入死牢,择日斩首。
第二个画家看到这种情况,吓得浑身发抖,他心想:“如果按照国王的本来面目画像,那我也会被处死的。”他灵机一动,把国王画得英俊潇洒,两腿健康,行走时健步如飞;双目炯炯有神,气宇轩昂。国王一看,不仅没有奖赏他,反而勃然大怒:“你完全是睁着眼睛瞎画,来人啦,将他拉出去斩了!”
第三个画家并没有急于给国王画像,他先向国王的一个侍卫打听国王的爱好,了解到国王喜欢打猎。他很快就找到了给国王绘画的灵感,画了这样一幅画:画面上,国王右腿屈跪,左眼紧闭,弯弓瞄准猎物,蓄势待发。这幅画生动形象,融典型的狩猎情节、生动的个性、真实的外貌于一体,并恰到好处地掩盖了国王的生理缺陷。国王看到这幅画高兴极了,他眉飞色舞,当着众臣的面夸奖了这个画家,还赏给他很多金银珠宝。
老师说完这个故事,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国王对待画家的态度并不妥当,他欣赏和评价绘画的标准对我们写作选材有哪些启示呢?”同学们的回答五花八门,我思考了一会儿,站起来回答:“三个画家给同一个国王画像,就像我们写同一个题目的作文一样。我们不能像第一个画家那样,像录像机一样,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写作素材进行‘实录实放’,不加任何取舍和改造,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必然会呆板、乏味;当然,我们也不能像第二个画家那样,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瞎编一气。这是因为作文中的虚假情节会让人产生一种厌烦的情绪;我们应该像第三个画家那样,首先对零碎、繁杂的生活素材进行取舍,加以提炼,经过思考后,将所有的素材进行整合,再写进文章,这样才能保证选材的真实性和典型性。这是我们写出好作文的重要一环。”老师听了我的话,表扬了我,并且让同学们向我学习选择作文素材的方法。
老师讲的这个故事对我影响很大,从那以后,我就想做一个聪明的“画家”,“画”出更多的优秀作品,将来成为一个优秀的作家。
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么做的。有一次,老师布置了一篇习作《我的母亲》。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从平时积累的材料中选取了具有教育性、启迪性的材料,写出了比别人有新意的主题,达到了同类文章没有达到的高度。老师把我的作文当作范文在班上朗读,说我不像其他的同学那样写母亲的优点,而是写母亲的缺点。因为采用了与他人不同的思维方式,这正是这篇文章的与众不同之处。
现在我还记得,上大学以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选材要精,又要敢于割爱,才是选材的艺术本领。做到选材严,我的体会是要冷静地选材。有时在创作热情很高的情况下,往往容易不冷静,“抓到篮里就是菜”,结果弄得材料很庞杂。选材的原则是写自己熟悉的东西。选择材料,要在写作思路逐渐连贯、周密、清晰的情况下进行。这就要求我们能在冷静的心理状态下进行选材。下面这个故事也许会对我们有启发——
有一次,一个大学的美术学院组织了一些画家去泰山游览、写生。在泰山游览的一个礼拜里,绝大多数画家身不离画板,随时捕捉泰山的美景,随时临摹、速写,生怕错过了眼前的风景。奇怪的是,有一个画家却两手空空,只是专注于泰山各处的美景,左看看、右瞧瞧。游览结束后,美术学院准备办一个“泰山风景”展览,很多画家一下子就拿出几十张作品,可是那个只游览不绘画的画家,似乎对这个展览不感兴趣,一幅画也没交。直到组织者催他交作品参展时,他才如梦初醒,花了半天的时间画了一幅画。结果,他的画一展出,立刻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所有人都拍案叫绝,自叹不如。因为这个画家的作品超凡脱俗,画尽了泰山的灵气,且带有这个画家的风格。有的画家问他:“您是怎么构思的?”他回答得妙极了:“在泰山时,我没有跟大家一样盲目地画,而是认真仔细地观察,捕捉泰山瞬息万变的灵韵,切实地感受泰山。回来以后,我也未草率动笔,为的是看我心里忘掉了泰山的哪些东西。如果经过时间的考验,泰山依旧给我留下某些难忘的印象,那便是最能打动我的、最精华的部分。这时,我绘画的时候便能一气呵成,画出我心中的泰山。我相信,在生活中能打动你的事情和场面,才是有价值的东西。别人画的都是临摹的稍稍加工的泰山,当然没法和刻在我心中的泰山相比!”
在创作的时候,有经验的作家也和那个画家一样,通常不是立即把他在受某种情绪影响下选择的素材写进自己的作品,而常常要经历一个“静以求之”的过程,即运用“遗忘法”,让被感动的事物在记忆中藏一段时间,使次要的东西自然被淘汰,选取最难忘的印象作为创作题材。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必然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同学们,让我们做一个聪明的“画家”吧!
[作家登台]
7.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书心得 篇七
陶老师说,“在我的记忆里,就一直没有和书疏离过”“以书为伴,以读为乐”“让读书成为生活的必需,甚至成了审美追求,特别是高品位的阅读,甚至是背诵,几乎没有停止过。”陶老师特别注重了对孔子精神的研究,也正是因为数十年不断地对经典作品的广泛涉猎,潜心地钻研,陶老师才具有了温温尔雅的大师一样的儒家风范,除此之外,陶老师对自己所从事的编辑记者工作的热爱,更是养成了一种优秀的品格,宠辱不惊,泰然自若。
这本书是陶老师的讲演录,共分三部分,按主要内容我把它归纳为三个大问题,即为什么要读书?读什么书?怎样读书?最主要谈谈怎样读书。
首先读书得与教学联系在一起。古人云“教学相长”,这学就包括读书。我们很多教师在备课上花了很多时间,可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就是教师只关注教材文本与教参文本,“没有超越教材和教参的属于自己精神文化的东西”。我们是不是有这样的经验,特级教师的教案我们原封不动地拿来,可课堂上却往往捉襟见肘,破绽百出。什么原因?就是我们本身的文化素养不够,不能尽得其妙矣。而一个文化积淀很厚的教师,他也会看教材和教参,但“他更关注课外更大范围的文化”。由于读书他有了属于自己的话语和思想,就能够“旁征博引,纵横捭阖,进入教学如有神”的境界。无论是特级教师还是教坛新星都是把读书与教学联系在一起,用深厚的文化素养来滋养教学,从而使他们的教学也登堂入室。
其次读书要和写作结合起来。用陶老师的话说就是“让读写成为生命成长之双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读写是相互促进的。大量的阅读能为写作积累大量的素材,而时常练笔则能更快更好更多地内化阅读的内容,二者相互作用,使阅读更有品位,使写作更有思想和深度 第三 教师要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就是要提醒大家读书不能看热闹,要学会思考。陶老师认为,“深度思想的介入,是阅读主体和作者的心灵对话”。只有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让阅读深入我们的内心,渗入我们的灵魂和血液,这样的阅读才算得上是真正的阅读。
但是光读是不行的,还必须有自己的思考,甚至是“深入的思考”。因为“没有思考或很少思考的阅读,仅仅是在表面行走,难以抵达心灵的深处”,也就难以融入我们的灵魂和血脉之中。
8.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八
读了《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这本书,使我感悟到,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始终有一颗求知心,积极主动学习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在面对孩子时有一颗挚爱之心,真心的去爱孩子、耐心的去呵护每个孩子、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用爱的语言和爱的行动来换起孩子们的求知欲望,调动起他们活动的积极性,做孩子们活动中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引导孩子在轻松愉悦的中边玩边学,轻轻松松的理解与接受。
第二,我们要以欣赏、审美的眼光发现幼儿身上的优点,以平等、真诚的态度与幼儿交往,把孩子看成我们最好的朋友去了解他、关心他,让我们俯下身子,走进孩子们心灵的大门,和孩子平等、真诚的交往,体验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幸福,你会发现孩子们的世界真的很精彩!真正成为一个孩子喜欢,家长放心的好老师。
第三,我们要带着爱的情感去观察,就会发现孩子们每天都有新变化、新进步;我们带着研究的态度去工作,每天都会发现孩子有新的进展、新的收获。幼儿教育博大精深、其乐无穷,只有以充满感情的、审美的、创造的态度对待这份工作,我们就能体会到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真切地感受到我们幼儿教师是幸福的,更是快乐的。
9.做一个聪明的职场女人 篇九
很长一段时间,无论做什么事,我都缺乏热情和激情,总是退缩在别人后面。谁叫我没长就一张主角的脸呢?直到那年,我遇到了她。
结识她的原因,是缘于单位组织的一次女职工征文大赛。抱着一丝希望,我写了篇散文投了过去。没想到,那篇小稿居然得奖了。她是征文的组织者,因为那篇散文,我们俩开始了联系。
交往中,她发现我性格自卑、孤僻,不爱与人交流,也知道了我 “群众演员”的观点。而我也在交流中,不断了解着她。她已年过40,却仍像20多岁的青年人一样充满活力:她自学攻下了中文本科文凭,并在40岁那年,考上了研究生;她热爱舞蹈,业余时间带领伙伴们编排民族舞参加比赛;她喜欢唱歌,公司每有文艺活动,都会听到她动听的声音;她爱好书法,已是省书法协会会员。
我十分惊诧:怎么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把自己修炼得如此多才多艺?
她笑着告诉我:“我不看电视,我把别的女人沉湎在电视里的时间都放在学习上了。其实,只要你愿意,你也能做到这一切。”
我无语,想起之前那个常泡在电视剧里为主角的悲欢离合或喜或悲的自己,突然發现原来这样生活是在浪费时间。
那天,她带我去欣赏压在她办公桌玻璃板下的硬笔书法,“不当三瓶——年轻时是花瓶,中年时是醋瓶,老年时是药瓶;做三忘女人——忘记年龄,忘记病痛,忘记恩怨;做三养女人——修养、涵养、保养;做三丽女人——美丽、能力、魅力;做三独女人——思想独立、能力独立、经济独立。”飘逸俊秀的笔迹,令我羡慕不已。
她说:“我不是让你来欣赏书法的,我只是想让你看看这幅字的内容。其实我和你一样,对自己的相貌不怎么满意,既然成不了美女,那咱们就做一个不断完善自己的聪明女人吧。在我心中,生活本身就是一部电视剧,只要肯努力去挖掘自己的内在美,你、我都可以是剧中的主角……”
多少年后,我通过奋斗在写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那天,当我走上我们市级电视台《人生》栏目录制我的奋斗故事时,她就坐在后面观众席上向我微笑。
10.做一个幸福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十
首先,要懂得享受课堂。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你就会少了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
第二,要懂得享受学生。一个幸福的教师,他的人际关系是最简单的,他只认真理,不迷权威,他的理想就是实现孩子们的理想,他的苦与乐和学生们一致。教师的快乐感和幸福感时时处处得影响着学生,只有教师幸福,学生才会感到幸福。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来源于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回报,哪怕是他们一点点的进步,教师也会欣慰许久。但要让学生感恩你、理解你,你就必须要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如果教师只知道权威,那也许你会离幸福更远。
第三,要懂得研究教学和职业规划。如果教师仅仅是把教学看作是一种简单的重复,那必然厌倦,也无幸福可言。过低的目标定位则会使人完成任务毫无成就感,而过高的目标定位容易让人因体验不到经常的成功而沮丧。所以,要对自己进行合理定位,要以符合自己最近发展区、不断在动态变化中提升自己为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前提。
第四,要享受生活。幸福不仅仅来自工作,更来自生活。家人、朋友、闲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缺的。也许手头钱是有点紧,但还得学会舍得用杯水车薪中的一水一木去买些喜欢的书、买件心仪的衣服,和家人、朋友一起去聚个会、旅趟游。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自觉高雅的生活情趣很重要。
要想成为一个幸福的人,你就必须做好属于你的每一件细小的事,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激情满怀地上好每一节课,帮助每一个困境中的人,做好每一次规划,反思每一次得失……
11.读《做一个聪明的教师》有感 篇十一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真本书是王晓春老师的作品,读了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每一次品读,感受都不样,在做老师的这两个月里,遇到的很多问题都可以从书上受到启发,真是缺乏经验老师的良师益友!
书中一章节提到如何控制纪律,对我启发颇多。书中王老师写到,“要控制课堂纪律,不但要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班集体,而且要看你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教师可以分为“强势老师,“弱势老师”,和“混合型老师”三种。强势教师伶牙俐齿,反应迅速,论辩能力强,三言两语就可以把学生闷回去,这种教师适合用先发制人和下马威的策略。弱势教师,语言能力一般较弱,对付学生的招数也不多,这种教师要注意尽量和学生在课堂上发生正面冲突,如果学生课堂上捣乱,当时步伐脾气,然而课下要和他没完没了,但是也要掌握火候,目的就在于给学生传达一个信息,老师还是不好惹,他有后劲。而混合型的老师我很赞成这种老师,就是该软就软,该硬就硬,但是这堆老师素质要求很高。” 这些话引起了我对自己课堂的无限思考!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呀!
工作的2个月时间里,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对于一个毫无经验的我来说也曾一直困扰着我。课堂的纪律该怎么来控制呢?如果是一个班风淳朴或者踏实的集体,纪律就没什么问题,上课很轻松,学习气氛就很好,如果是班风浮躁散漫的集体,有时候控制纪律就比较难,有时会被那些捣蛋的学生扰乱课堂。我也时常思考,为什么同一个纪律散漫的班级而有些老师能控制住呢?原来这就牵涉到不同类型的老师应该用不同策略来处理课堂的纪律问题。
看了王老师对老师的分类,我也明白了自己属于那一类,在以后的课堂上遇到纪律问题大概该从哪个大的方向解决了。自己发现了问题,就要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发现适合解决它得办法,我想只要有颗想不断进步的心,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都可以解决的,这也是每个年轻老师成长所必须经历的!
12.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后感 篇十二
“要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这是我读后感触最深的一点!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聪明的教师》给我们这些在教育一线苦苦摸索的教师们送来了一剂沁人心脾的良药。这句话看似简单。其实要做到不容易。有时候,我们老师常会好心办坏事,造成这种情况其实还是我们工作的不细致,想的不周全。鼓励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种,尤其是对行为偏差生上的鼓励老师更应该多想想办法,多从这些孩子的角度来考虑,带着一些宽容的心态去面对这些孩子。不能用一把尺子去丈量所有的孩子。不妨多动动脑筋,想一些既有效又能让孩子、家长都能接受的好办法。
聪明的人其实就是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往往有良好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对于一个教师太重要了。由于教师面对的是学生,是孩子。老师在孩子们面前有年龄优势、经验优势、知识优势、权力优势,面对很多问题时省却了思考,所以,思维定势的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思维。所以,我们应先改变自己的思维,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变积淀在头脑中的陈旧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努力使自己成为聪明的教师。
书中一个个案例解开了深藏在我心中的困惑。我曾因为学生的问题而烦恼,我也曾因为学生的调皮而头疼,然而这一切都是教育过程中必须面临的正常问题,不要让自己的烦恼扩大,让我们坦然去面对,因为学生的生命存在着差异,我们不是要所有的孩子都长得一样高、一样强壮、一样美丽,而是与学生的原有基础相比,让每个学生的生命有所发展,而老师应该引领着我们的孩子体会自我的发展,教会学生懂得生活,拥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拥有生活、求知的能力。王老师的话无疑为身处“迷茫”中的我找到了方向,看到了希望和未来。就像王老师说的一样,踏踏实实上好每一堂课,认认真真对待每一次谈心,开开心心组织每一次活动,我们高兴,学生也快乐。
细细读完《做一个聪明的教师》发现,原来老师可以这样做,这本书集中展示了作者王晓春的教育教学思想、艺术和科学的思维方式。作者的教育表达朴实、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他擅长把理性的思考倾注于可读性较强的教育案例中,在一个个曲折动人的故事里,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全都融会其中,发人深省,撼人心魄。对于像我这样的年轻教师来说,真可谓是思想的好向导,前进的指明灯。
13.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书心得 篇十三
还记得小时候的语文课本中就有对幸福的阐述,它非常生动而具体地告诉人们:幸福是夏日的井水;是雨后的朝阳;是雪中送炭;是为他人忘了自己;是给别人带来快乐。可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幸福在哪里?
教师职业的劳心劳力、社会地位、劳动报酬确实很难轻言幸福,特别是每天面对一群可爱的孩子有时也感觉不到幸福,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没有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事实上很多教师在享受着教育、体验着幸福,他们以多元、多姿、多态的幸福观诠释着什么是教师的幸福,怎样才能在平凡、清贫、烦琐中不断汲取幸福和快乐的元素。其实对于教师来说,是否能时时处处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不仅仅影响着其人生是否快乐,更影响着学生,只有教师幸福,学生才会感到幸福,特别是我们这群缺少幸福的孩子。那么教师如何去感受幸福呢?
首先,要懂得享受课堂。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你就会少了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
其次,要懂得享受学生。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回报,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许多不利因素都可以从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弥补。但要让学生感恩你,你就必须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真正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权威,那也许你会离幸福更远。幸福不仅仅来自工作,更来自生活。家人、朋友、闲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也许手头钱是有点紧,但还得学会舍得用杯水车薪中的一水一木去买些喜欢的书、买件心仪的衣服,和家人、朋友一起去聚个会、旅趟游。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自觉高雅的生活情趣很重要。
第三,要懂得研究教学。把教学工作看做是一种简单的重复,那必然厌倦,也无言幸福。应把研究教材、教学当成提高自己素质的必走之路,应把教学作为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一个体现。
其实,教师的职业幸福是一种心态和状态,也是信念与追求的体现。教师是精神的“传道士”,必须拥有好的心态面对工作和社会,这与我们的幸福“鱼水情深”。心态决定状态,有了好心态就有了好心情,心情是可以传递的,教师是爱的事业,有了好心情,就能笑对生活,就能爱每一个学生,同他们“打成一片”,非常专一的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能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陶醉,接受情感的洗礼、引导和激励。况且,有了好心态,就会少些烦恼多些快乐,少些狭隘多些豁达,就会视教师为一种艺术,在忙碌之中、创造之中收获更多的幸福,乐此不疲虽苦犹甜。我认为,当我们教师的劳动被他人、社会认可时,必然会带来无比的快乐,会被幸福紧紧“包裹”。
我想,教师的职业幸福就是来源于平凡、忙碌而又充实的每一天。这也许正是所谓天长地久的幸福吧!那么,我也会说我爱教师这个职业,我也会为教师这个光荣的职业贡献毕生的精力。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书心得体会(二)《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是陶继新老师的教育演讲录,读后感触很深。也曾经亲耳聆听过他的演讲,被作者的高尚人格和好学的习惯以及他敬业的精神所感动。在这本书中他讲了三个话题:一是读书与教师成长的关系;二是幸福人生的打点;三是品读孔子的精神境界。
他告诉我们:“这种持久的快乐,就是一种最好的美容佳品。大家想想,经典诵读之后,男士更有风度,女士更加美丽,何乐而不为呢?”因此我们要在以后教育教学生活不断地学习诵读,在经典中寻找自己的幸福人生。陶老师在书中还给我们讲述了很多和我们一样奋斗在教学一线的平凡却不平庸的同行们。不论是中小学教师,还是大学博导,他们出色的课堂驾驭能力与平和博大的心境,均由读书写作为基础。
陶老将他们由于诵读经典所以快乐所以成功的幸福历程展现出来,充分证明了“经典”的妙用,并且让我们能从中悟出:在经典阅读中使自己充实、丰厚,在写作实践中使自己升华、提高。若没有大海般浩瀚的知识容量,他们怎能将课文讲解得如此简练、精到?只有坚持诵读,并形成习惯,性格才能变得平和,心灵才能渐渐澄澈,才能在幸福与快乐中徜徉。
陶老师认为,读书是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他主张大量的经典诵读,则是另一种存款,称之为文化存款。只是没有存到银行里,而是存到自己的心灵了,而文化一旦在心灵里安顿,就成为人一生幸福的储蓄。读书有三个层次:
第一个是坚持。真要改变自己,就必须从经典诵读开始,且一定要坚持下去。
第二个层次是形成习惯。如果有一个读书的良好习惯,就会日有收获,天天进步。
第三个层次是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就在审美层面。
陶老师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就是因为有书在丰盈着他的精神世界。最让我感动的一句话就是“在49岁的时候,我从《论语》选出85%以上的篇章背诵。”多么聪明好学的陶老师,时刻为自己储蓄文化,为心灵增加营养。让我深感惭愧!陶老师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书中的每一个事例都让我心潮澎湃,每一个人物的故事都给了我深刻的启迪。的确,教师读书不仅是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教师智慧的源头,也是情感与意志的冲击与交流,塑造人生理想与人格力量。读书会让我们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让我们更加有教育的智慧,让教育更加美丽。
陶老师告诉我们,读与写是教师生命成长的翅膀,没有经典文本的大量阅读,甚至是背诵,就不可能有文采斐然的佳作纷涌迭出,但同时只读不写也不不行,大量的写,对读书又是一个促进,而且多写多练才能熟能生巧。写作也一样,你如果天天写,就会越来越从容。如果把写作和读书一样,当作自己生命历程中一种精神文本收藏的话,写作就不会成为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快乐与幸福。读得多了,写起来也就得心应手,而写的多了,因为有精神文化的成果,也就越来越快乐。
通过读书我知道了,要人生幸福,就要“内在和谐”“宽容大度”。陶老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对冲撞自己的人谅解,对批评自己的人感恩,对嫉妒自己的人宽恕。”从文革时被批斗到为官时被诬蔑,从人生的低谷到事业的兴盛,陶老师始终以平和的心态,宽容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现在的社会是一个浮躁的社会,如果我们能做到陶老师那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话,那我们就找到了幸福的真谛。
陶先生说:“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如果只有知识,那你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看到一粒沙子仅是一粒沙子而已。但是一旦拥有了智慧,就可以从一块石头里发现一道风景,从一粒沙子中感悟灵魂的律动。”
“看庭前花开花落,见天上云卷云舒”,“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真的是我喜欢的境界,现实生活总会有很多无奈,怎样在日常教育生活的琐碎与平庸中找到幸福更多的是一种心态,我们没有办法改变世界,但我们可以举起心灯照亮自己,走出伤感的自我,走向阳光的自我。做一个幸福的教师,用阳光的人性来启迪阳光的人性。不管我们个人遭遇如何,一旦我们与孩子相遇,我们就要把内心的阳光传达给他们,从而启发他们阳光一样的心灵世界,给他们奠定阳光人生的基础。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懂得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学生是在不断错误中成长的。张爱玲说: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每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的弯路,不摔跟头,不碰壁,不碰个头破血流,怎能炼出钢筋铁骨,怎能长大呢?在学生犯错时,教师学会宽容的等等。从而拾捡到那份家有儿女般的幸福。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不是一个带病上课,起早贪黑,不顾家人,一心工作的殉道者。是一个懂得享受生活的平凡者。享受健康,享受业余生活,享受家庭的美满,享受孩子的欢乐,享受父母的唠叨,享受节假日一家人其乐融融。
我一直记得安南说过一句话“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燃光明”。我们在抱怨周遭世界的同时,更应该释放自我人性的力量。今天我们的教育需要的不是诅咒,而是建设。好比田里的禾苗,不是骂杂草长得多么茂盛,而是让苗长起来。点燃我们的心灯,点燃我们人性的力量,我们就能在,当我们这么做时,感受到这种幸福时,更别人的评价没有任何关系,我们不是做给别人看的。我们每天辛勤劳作,也许没有谁会在意我们,但我们自己在意,我们生命的力量来自我们的内心。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用温润的心灵交融稚嫩的心灵。文化素养也许就是那滋润心灵的甘泉。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书心得体会(三)工作以前,以为教师的职业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假期又多,一定非常幸福。可当过几年教师后,才真正感觉到当教师的辛苦和劳累。每天备课,学习,辅导,上课,批改作业,这学习,那反思,还要迎接这样那样的考试和比赛……日复一日无休无息。回家累了、困了,可还要坚持在孩子睡后查资料,批作业,搞研究。每日的工作何止是8小时啊?
做一个人民教师不容易。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特别是现代教育,教育改革、知识更新、理念转变等必须要求教师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手段,在那8小时之外去花费更多时间、精力来洗脑,换脑,训练自己的业务技能,提高自己业务能力。不说教学,就是这些业务提高也的确不容易。读了陶老师的教育讲演录之后,深知自己做了十几年的教师,拥有的只是那么丁点专业知识,不仅术业无专攻,文化也不曾有啊,自己读的书太少了。
说实话自己非常清楚读书的好处,也一度下过决心要读好书,总是觉得没有时间,静不下心来读书,自从读了陶老师的书后,被陶老的读书精神所感染,陶老师能够在四十六岁时开始背论语,每天早上起床后都能坚持背古诗,所以我想我也要使读书成为我的生活习惯。
记得以前读到过这样一段话: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教师的一生不一定要手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它应当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聚成一枚果;但它应当如星辰,远望像一盏灯,近看是一团火,当意识到生奋的蜡烛在“照亮”学生的同时,也应“照亮”自己时,我们是不是应该投入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境界中去,寻求一种生命的意义、追求的乐趣呢?现在看来,这段话说的是那么富有哲理,我们是大海中的一滴,只有懂得正确认识自己,发挥自己的价值,我们才会感到幸福。
老师们越来越忙了,困惑也好,幸福也好,都需要一种良好的心境来体会。我以为是每天要有阅读的时间,要有思考的时间。阅读,让我们归于平静,与伟人、名人对话;思考,让我们穿越岁月的迷雾,锤炼教育的智慧。一位学者这么说过:“‘我坐在这里,就是我所看过的东西的总和,如果没有阅读,我将一文不值。”作家余华说:“没有一位作家的写作史长过他的阅读史。就像没有一种阅历长过人生一样。”美国认为二十一世纪劳动者最重要的素质就是会搜集和处理信息,也就是读书。阅读是学习之本,是立教之根、是生存之道。阅读应该成为教师最重要的事情。
做人应该做一个幸福的人,那么做教师同样应该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做一个幸福的人需要做一个对生活充满向往的快乐人;做一个幸福的教师需要做一个充满目标和志向的教师,《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这本书就是教会我们怎么样做一个有目标和志向的教师,让我们从中学会成为幸福教师的秘诀。在自己工作的同时享受着工作中的乐趣,找到自己人生的价值!真是一本好书!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书心得】推荐阅读:
《做一个专业的幼儿教师》的读书心得09-28
做一个感恩的学生读书心得07-31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书心得09-27
读书笔记:做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10-22
做一个合格的教师心得06-19
做一个有良心的教师06-22
做一个有担当的教师07-30
职场上如何做个处世之道的聪明人06-29
做一个心中充满阳光、充满爱的教师专题10-04
如何做一个好教师(作业)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