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公平

2024-07-08

不公平(共8篇)

1.不公平 篇一

公平和不公平的散文

红尘俗世,有人的江湖,就有不公平。

一个社会,凡是当口号提出来的东西,也往往是这个社会最缺的东西。

而当口号提得最多的恐怕就是公平二字。

然而,可悲的是,自从有了有历史典籍记载的人类社会从开始到现在,处处都有防不胜防的不公平。

没有人不渴望着公平,但不公平却都是由渴望着公平的人制造的。

一些人一方面报怨着社会的不公平,一方面又心安理得地享受着不公平。

波澜壮阔的每次农民起义或权力政变的历史画卷中,到处画的也是追求公平最后享受着不公平的画。

好像还没有人在全人类实现过公平的梦想。

看来人类追求公平的脚步会永无此境,永不停歇。

而我想人类要想实现公平真是天方夜谭。

当孙悟空喊出“皇帝轮流坐,今年到我家”时,也只是为了实现自己爬上权力的顶峰去享受不公平。一个以实现不公平为梦想的人一但爬上权力顶峰,他会去想着为他人实现公平,那只能是站在不公平底下的善良的群众美好的愿望。

但有愿望总是好的。现实生活,还真需要心灵鸡汤的麻醉剂,麻醉自己面对不公平待遇时能够心安理得,逆来顺受。

你贫穷,是你懒惰造成的。不过现在早已改了说词。你贫穷是你安逸现状,不努力,不思进取造成的。

现在社会,日新月异,你不努力,你不去不断的追求新知识,你只会落伍,到时候被人踩在脚下过苦日子,是再自然不过的事。

然而,可悲的是,有多少善良的普通人一天打着两份工,干十五六个小时的活,也只拿着菲薄的工资,在城市的窄小一隅带着一家人艰难地生活着。

难道你说他们懒惰,不勤快,不努力。

人们常常习惯于不认真思考,伴着网上流行的`看法走,只要自己思想不落伍就行。

而往往这种不落伍不掉队的思想是最没用的思想,是最没主见的思想,是最缺乏自我的思想。这种思想最大的后果就是把自己变成有很大弹性的橡皮人,将一切不公平都能忍下来,因为他根本未考虑过他人生悲剧是由不公平制造的。

一病返贫,一房致贫,教育投资致贫,失业致贫等等致贫的原因都是自己命不好造成的。

而人不这说,又能怎样说呢!

一千种人一千种活法,但至少有九百人没办法去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而是无可耐何的被生活。

谁去想了造成这一切的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不公平。

你的努力也只是最大限度地去爬上享受不公平待遇的制高点。

其实,还真没有人愿意享受不公平。

人人最愿意看见的是公平的世界。

良人好愿,让我们试目以待吧!

2.不公平 篇二

关键词:公平不平等,不公平不平等,努力,环境

一、引言

收入不平等是否都需要政府通过再分配政策进行干预和调节? 一直以来,国内外的经济学家与政策制定者都试图对这个问题进行解答。 事实上,回答上述问题的核心在于判断收入不平等中是否存在合理或公平的部分。 如果收入不平等是公平的,则社会能够接受和容忍,显然也就不需要政府对其进行干预和调节。 那么,是否存在公平的收入不平等? 如果存在又该如何对其进行测度? 亚当斯提出的公平理论认为, 公平的收入不平等是存在的,如果个体获得的报酬与其付出的努力相比是合理的,则其收入就属于公平收入,公平收入分布的不平等即为公平的不平等;[1]Roemer提出了测度机会不平等的经济分析框架,这一框架将影响个体收入的变量区分为努力因素与环境因素,前者是个体可以控制从而可以为之负责的变量;后者是个体无法控制从而不需要为之负责的变量。[2]Roemer的这一分析框架为测度不公平的收入不平等提供了思路,即只要能够明确区分努力变量和环境变量, 不公平的收入不平等是可以衡量的。 陈东和黄旭峰根据这个思路分析了机会不平等,但是在比较机会不平等与实际收入不平等的偏离时采用的方法较为简单,难以反映两者实际偏离的程度。[3]Jenkins和Higgins提出了一个独特的方法来测度不公平的收入不平等,他们首先构造了一个“反事实”的公平收入分布,进而通过比较公平收入分布与实际收入分布的偏离,分离和测算出不公平的收入不平等的程度。[4]

本文以上述研究的思想为基础, 借鉴Cappelen和Tungodden的方法, 对不公平的收入不平等进行测度,并对其进行分解,识别不同环境因素对不公平的收入不平等的贡献度。[5]

二、测度方法

为准确测度不公平的收入不平等, 首先必须明确区分影响个体收入的努力因素和环境因素。 Cohen[6]和Roemer[2]提出应以个体能否控制作为划分努力和环境变量的依据。 根据这一原理,同时考虑数据的可获性,我们选择居民个体最高受教育程度和工作单位所有制类型作为个体可控制的努力变量,居民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调整和改变自己的教育程度和工作单位,记为xiR(R=1,2);选择性别、出生地、户籍、父亲工作单位、父亲最高教育水平以及家庭年收入作为个人不可控制的环境变量,个人无法选择自己的性别、户籍状况、出生地或家庭背景,记为xiNR(NR=1,2,3,4,5,6)。

构建居民个体的收入决定方程:

其中,y是居民收入;xiR是个体努力变量向量(责任变量);xiNR是个体的环境变量向量(非责任变量);εi是随机误差项;其余是待估系数。

根据公平收入的对等原则,公平的收入分布应等同于个体的应得收入分布,所谓“应得收入”是指与个体自身努力程度相匹配的收入。 比如,如果受教育程度是决定收入水平唯一的努力变量,则个体的应得收入就应与其受教育程度相匹配。

对每个个体i,定义其应得收入为:

式(2)的含义是:令全体居民都付出与个体相同的努力水平,但令其各自处于自己的外部环境中,计算在这一假定下每个居民的收入水平f(xiR;xjNR)(j=1,2,…,n),求取这一收入分布的平均值,即为个体i的应得收入。

定义个体i的公平收入水平:

式(3)的含义是:以个体i应得收入占全体居民应得收入总额的比例为权重,将实际总收入中的对应比例配置给个体i,即为个体的公平收入i。 应得收入g(xiR;.)和公平收入zi的区别是:g(xiR;.) 加总后的总额有可能会超过实际收入总额,比较g(xiR;.)收入分布和实际收入分布的不平等时,有可能无法剥离出收入增长的影响;而zi加总后的总额必然等于实际收入总额,因此两者之间不存在总收入的增长,可以确保我们考察的是纯粹的分配问题。

如何度量实际收入与公平收入的偏差呢?Cowell提出一个由广义熵指数发展而来的度量指标,能够较好地度量两个分布的变化。[7]该指标的公式如下:

其中,yi为个体i的实际收入,zi为个体i的公平收入。 系数 α 表示的是指标J对分布f和z的不同部分的敏感性:当 α 取正的较大值时,指标J对分布的上尾部分比较敏感;当 α 为负值时,则指标对分布的下尾部分比较敏感。

当个体的收入完全由环境因素决定,则所有的收入不平等都应视为不公平的。 此时,居民的平均收入就相当于公平收入(也就是说,既然收入都是由非责任因素决定的,那么公平的分配模式应该是所有人获得相同的收入), 任何与平均收入的偏离都是不公平的。 如果将式(4)中的公平收入替换为平均收入, 则J指标就等同于测度单一收入分布不平等程度的泰尔指数,衡量的是所有个体实际收入与平均收入的偏离程度。 定义这一指数为JαGE。

当个体的收入不仅由环境因素决定,还取决于个体努力程度时,可以根据式(3)测算出公平收入。当式(4)中的zi为个体的公平收入时,指标J度量的是实际收入与公平收入偏差值的不平等程度,即完全由环境因素决定的不公平的不平等。 定义这一指数为JαF。 因此,环境因素导致的收入不平等对总不平等的贡献即为JαF与JαGE的比值。 此外,我们可以通过调整环境因素中具体包括的变量,从而根据JαF与JαGE的比值的变化来考察不同环境变量对收入不平等的贡献度。 定义:

式(5)中 Ф 衡量的是总收入不平等剔除由环境差异导致的不平等后的剩余部分,可以视为由努力因素导致的不平等,即公平的收入不平等部分。

基于上述方法, 我们采用2010 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微观入户调查数据,测算中国居民收入分布的公平的与不公平的不平等程度,并衡量不同环境因素对收入不平等的贡献度,以期为政府有针对性地设计收入再分配政策提供定量依据。

三、变量选择与数据处理

(一)数据处理

为确保实证分析具有可行性以及实证结果的可靠性,我们对CGSS数据样本做相关限定和处理。一是将样本对象限定为年龄在25~55 岁之间的个体。 因为25 岁之后无论居民的学历如何,大部分个体均处于工作状态, 而25 岁之前大部分个体处于非工作(在校学习)状态。 并且由于我国女性的退休年龄为55 岁,限定样本对象为55 岁以下可以有效避免样本中男女比例失衡的情况。 二是将变量具有缺失值或未应答值的对象剔除。 三是删除了某些变量的异常值, 比如删除父亲教育程度是 “私塾”和“其他”两类、户口登记状况中是 “军籍” 和 “ 没有户口”的个体。 最终采用的样本量为1902 个。

(二)变量选择

我们选取居民个体的收入水平作为收入决定方程的被解释变量, 在CGSS中个体收入等于个体职业收入与非职业收入之和。 遵循既有做法,同时考虑数据的可获性,选择如下变量作为收入决定方程中的解释变量:(1)努力变量,即个体能够控制从而可以为之负责的变量,具体包括个人最高受教育程度、个体工作单位或公司的所有制类型;(2)环境变量, 即个体不能控制从而不应为之负责的变量,具体包括性别、出生地、户籍、父亲最高受教育程度、14 岁时父亲工作单位或公司的所有制类型。①其余变量的含义以及变量的描述性统计量参看表1。

四、实证结果

(一)收入决定方程的估计结果

根据式(1)和表1 中的变量,具体构建如下收入决定方程:

其中,lny为个体收入的自然对数;gender为个体性别;age和age2分别为年龄和年龄平方,之所以将平方项引入是为了考虑可能存在的收入的“生命周期”效应,即在年轻时收入偏低,中年时收入偏高,退休后收入又偏低;birplace为出生地;hktype为户口类型;work和f_work分别为个体及其14 岁时父亲工作单位的所有制性质;edu和f_edu分别为个体及其父亲的最高受教育程度。εi为随机误差项。其余为待估系数。

表2 汇报了个体收入决定方程的估计结果。 考察努力变量对个体收入的影响。 结果显示,个人的受教育程度对其收入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与没有工作的样本个体相比,学历越高的个体平均收入越高,拥有大学及大学以上学历的个体相对而言平均工资最高,由此表明目前在中国教育和人力资本投资具有较高的回报率。 与在国有或国有控股单位就业的个体相比,在集体所有或控股单位就业的个体显著具有更低的收入水平,而在港澳台和外资单位就业的个体具有更高的收入水平,但在统计上不显著。 由此可见,在改革开放30 年后,中国的市场经济体系日趋完善,外资企业较好的经济效益保证了其职工获得更高的工资薪金,而国有企业改革之后,国有企业的利润水平不断提高,也为其职工获取更高的收入创造了条件,而集体所有制企业与国有企业相比则不具有规模优势和政策优势,与外资企业相比又不具有体制和市场优势,从而导致其职工工资和待遇相对偏低。

考察环境量对个体收入的影响, 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出生地对个体收入有显著的影响。 (1)女性的收入水平显著低于男性,表明目前中国依然存在较为明显的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这从某些单位和产业在招工时对女性设置显性或隐性 “门槛”中可以得到印证。 (2)年龄对个体收入的影响呈现“倒U” 型的特征, 个体收入水平随年龄的增长先增后减。 (3)与出生在东部地区的个体相比,出生在中西部地区的居民具有显著更低的平均收入。 (4)拥有城市户籍的居民相对于农村户籍居民而言具有更高的收入水平,但是这一效应并不显著,由此表明拥有农村户籍相对于城市户籍来说收入虽然依旧处于劣势水平,但这一情况目前有所缓解,这与近年来对农村和农业的补贴力度加大、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逐渐改善等公共政策偏向有关。 (5)父亲的工作类型和教育程度对子女收入水平的影响并不显著。 有意思的是,父辈在国有或者集体所有的单位工作比在私营、民营或者外资单位工作对子女收入水平具有更大的正向影响,这与个体单位所有制性质对收入的影响效应恰好相反,反映出改革开放背景下两代人在不同类型单位之间收入地位的改变。

注:***、**、*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统计水平上显著。

(二)公平与不公平收入不平等的测算结果

基于上文的式(2)和式(3),对居民个体的公平收入进行具体测度。 首先,利用对数线性收入决定方程,界定应得收入:

利用应得收入,构建公平收入的测算公式:

从式(8)可以看到,公平收入是以个体应得收入在应得总收入的占比为权重,对实际总收入进行重新分配而得到的。 基于式(4)、(5)、(8)并利用上面的收入决定方程的估计结果,可以测算公平收入的不平等和不公平的收入不平等,结果如表3 所示。

从表3 可以看到,当努力变量包括个体工作单位所有制性质和最高受教育程度时,环境变量能够解释的收入不平等(不公平的不平等)占总收入不平等的比重达到了85.58%或89.28%, 由此判断当前中国居民收入不平等的绝大部分是由个体不能控制的环境因素导致的,由个体努力差异导致的合理的不平等(公平的不平等)仅占总不平等的10.72%或14.42%。

考虑到个体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户籍状况,因此也有研究将户籍视为努力变量。 为考虑这一因素对测算结果的影响,我们也将户籍类型作为努力变量引入模型,由此获得的测算结果并无明显改变。 增加一个努力变量后,不公平的不平等占总不平等的比重依然超过85%。

(三)不公平不平等的分解结果

我们可以进一步将不同环境变量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从不公平的不平等指数中分解出来,具体公式如下:

其中,I(f)是实际收入分布的不平等指数(后文我们同时考察基尼系数、泰尔指数);I(c)是剔除特定环境变量影响之后的收入不平等指数。 因此,I(f)-I(c)衡量的是所剔除的环境变量对总收入不平等的贡献,Ω 衡量该变量的相对贡献。 表4 汇报了不同环境因素对收入不平等的贡献度。 表中数字为I(c)的计算结果,括号中的数字为 Ω 的计算结果。 可以看到,无论采用哪个不平等指数,出生地对收入不平等的贡献是最高的;其次是性别和户籍对收入不平等的贡献。 这说明地区、性别和城乡差距是中国当前收入不平等的主要原因。 而父亲教育、父亲工作类型的贡献较小,说明在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完善的过程中,上一辈的经济社会状况对子女收入的影响逐步弱化。 这些结论与上文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

注:括号里面为 Ω 值。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采用2010 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微观数据, 在明确区分影响个人收入的责任变量(努力)和非责任变量(环境)的基础上,测算中国居民收入分布的公平不平等与不公平不平等程度,并衡量不同环境因素对收入不平等的贡献度。 实证结果显示:第一,不公平的不平等占总收入不平等的比重超过85%,公平的不平等占总收入不平等的比重不到15%,当前中国居民收入不平等的绝大部分是由个体不能控制的环境因素导致的;第二,在影响个体收入的环境因素中,出生地、性别和户籍对收入不平等的贡献最大。 由此表明,地区、性别和城乡差距是当前中国收入不平等的主要来源。

根据上述结论,本文认为,由于绝大部分居民收入不平等属于非责任因素导致的不公平的不平等,因此加大政府对收入不平等的再分配调节力度是极有必要的,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 当前的重点应该是通过公共财政制度的改革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调整,弱化和消除由性别歧视、城乡失衡和区域不均衡等问题导致的居民收入不平等。

参考文献

[1][美]亚当斯,罗森鲍姆.工人关于工资不公平的内心冲突同其生产率的关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2]Roemer John E.Equality of Opportunity[M].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8.

[3]陈东,黄旭峰.机会不平等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收入不平等?[J].经济评论,2015,(1):3-16.

[4]Jenkins Stephen P.,O'Higgins Michael.Inequality Measurement Using“Norm Incomes”:Were Garvy and Paglin onto Something after All?[J].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1989,(3):265-282.

[5]Cappelen Alexander W.,Sorensen Erik.,Tungodden Bertil.Responsibility for what?Fairness and Individual Responsibility[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2010,(3):429-441.

[6]Cohen G A.On the Currency of Egalitarian Justice[J].Ethics,1989,(3):906-944.

3.到底公平不公平 篇三

大学毕业后,青年甲被分配至人迹罕至的边防哨所做军医。青年乙却如鱼得水地漫步在大城市的大医院里,身边医学名家云集。

两年过去了,当青年甲为买一本医学专著而费尽周折时,青年乙正接受权威专家的点拨调教,当青年甲为如何省下一盆淡水而绞尽脑汁时,青年乙正在繁花似锦的公园里与女孩儿亲密约会。他们彼此也偶尔通信,每通一封,青年甲就觉得与乙更远了一步。突然有一天,青年甲对乙说:“我接到命令,要奔赴老山前线。”青年乙回信:“我接到录取通知书,要到北京读研了。”

在炮声隆隆的前线,青年甲在野战医院负责救治伤员,他的应急救治能力得到快速提升。当然,他最大的收获在于,懂得了珍惜,练就了坚韧。而忙于花前月下的青年乙,此刻却经历了人生的第一次挫折,因为考试多科没过,他躲在被子里哭了一天鼻子。

从前线归来,青年甲被分配至一所小医院工作,虽然条件依然比较简陋,但他非常知足。另外,他也得到了一名女军医的“赏识”,她就是他现在的妻子。渐渐地,他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外科大夫,他决定去实现一个萦绕心头多年的梦想——考研。考研的过程并不顺利,连续两次名落孙山,他一度打起退堂鼓,想安逸地度过余生。但一想到那些牺牲的战友,他便格外惭愧,他骂自己,那么坚固的山头他们都能攻下来,我遇见这么点困难就想退缩?他暗自发誓,一定要考上,死都不曾怕过,还有什么更可怕的呢!

35岁那年起,青年甲的命运走过山重水复,迎来柳暗花明。他考研通过,科研成果丰硕,免试直读博士。也正是35岁那年,青年乙的好运似乎走到了頭。考博失败,科研成绩垫底,手术不慎引起医疗纠纷,此前顺风顺水的他再也经不住这一连串的打击,自暴自弃起来,渐渐淡出科主任的视野,沦为科里的边缘人物。有一天,科主任当着全科的面隆重介绍一位新成员——青年甲,青年乙目瞪口呆。

青年甲如今已人到中年,成了著名的心胸外科专家。他就是我的伯父。在我失落迷茫、抱怨时运不济的日子里,他这样对我说:“人生好比一条长长的路,命运之神会为每条路都设置一些障碍,只不过有的设在路前段,有的设在路后段,没有必要过于羡慕那些开局一帆风顺的人。把人生拉长看,就会发现命运总体是公平的。”

(摘自《新聊斋·金视点》图/昵图网)

4.太不公平了 篇四

今天晚上姐姐都在那个电脑桌旁边用了很久的电脑,然后我就想用一下电脑的,结果姐姐又不给我用,然后突然看到他空闲的,他就看了一下手机,然后我就偷偷的用了一下电脑,看一下哔哩哔哩的视频,结果他就不玩手机了,那个时候我还特别的烦,而且还非常的扫兴,没想到他就把我的那个网站给关了,这真是太扫兴了呀,所以我就看不了了,我就很生气,我就拍了一下他的背,结果他就很愤怒,直接把一个那个安慕希酸奶泡到了地板上,而且还非常用力,只见安慕希里面的白色酸奶爆出来了,而且洒的地面全是,比如说衣柜上还有瑜伽垫上甚至床上都有,这个时候我特别的着急,如果到时候爸爸妈妈回来之后看到如果是我弄的怎么办?我现在应该马上弄好,否则到时候我该挨骂了,但是又不是我弄的,我这个操什么心,但是还得弄一下,否则他们真的怪我怎么办?我就拿了一个抹布来擦了一下,这个酸奶真不好擦,而且擦了之后还会有那个味道,这个又不像水一擦就干净。

我一共擦了整整两遍,而且在擦第2遍的时候爸爸还回来了,他看到了那个地板上的`酸奶,还怪我说我惹了姐姐,而且在我弄这个地板上的酸奶的时候,姐姐还把那个椅子弄甚至推我了一把,真的好愤怒啊。而且那个酸奶还是我擦干净了,反正这些都不说了,在我洗澡的时候,他还连续的开关灯,而且还把那个门打开,他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呢?我还帮你擦了那个地板,你还这样子弄,我真的好气啊,而且爸爸还袖手旁观,这真的太不公平了,我应该变得更加强大,在别人破案的时候不会质疑我。

5.不公平的句子 篇五

2、有时候,看似不公平的东西其实很公平。人们之所以觉得不公平,是因为他们看不到这不公平背后的付出

3、这个世界到处充满着不公平,我们能做的不仅仅是接受,还要试着做一些反抗。

4、脾气还是要好好改改啊。做梦梦见受到不公平待遇,然后我把能摔的都摔了,然而并没有。梦里我也理论不过他,果真是太嫩了啊。潜心修炼吧。别人的事都不要瞎操心。事实摆在眼前,怪我自己认不清事实。切记今天。有些话只能说给自己听。

5、当你发现一个人很像曾经的自己,你就发现,为什么自己在工作上总是遇到瓶颈,因为太自我,有点自卑,总觉得不公平,有点小脾气,做什么事情没有拼尽全力,总以为后面还有机会~一个人不要再同一个地方摔第二跤、、、、

6、人生是由许许多多的不公平组成的,但唯有时间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有的人可以在有限的人生里为社会为家庭为子女留下大量物质和精神财富,那么,你能够做到什么?

7、只是在评论里说了一下工作中遇到不公平,好多人来教育我是我不够认真努力,是我没本事,是我怨天尤人,不接受就快滚,人家有特权有关系有背景是他们应得的。哈哈哈哈这跟受害者有罪论又有什么区别?快点变成老油条一起腐烂掉吧。

8、始终纠结在舍与不舍之间,卑微的一塌糊涂,尽管在怎么伪装自己,依旧没有快乐的感受,生活到底公平不公平,真的不好说。但总是能听到人们对生活的呐喊,内种要用强有力的声音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听起来很是凄凉,在坚强又怎样,无法继续的每一步,摧残在每一天的时光里!

9、人穷,别走亲,寒心;不疼你的人,别去找;不帮你的人,别讨好;不想你的人,绝不打扰。疼爱你的人,放在首位;帮你的人,和他深交;惦念你的人,把他记牢!只有真正落难了,才明白:谁是焦急的牵挂,谁是转身的天涯!做人,人心换人心;你真,我更真!你假,我转身…

10、人生若只如初见,犹抱琵琶半遮面。所以最好别提人初见,人初见时都装蒜,可又不能不提人初见,人不初见何来散。散去再忆初相见,半心酸来半心寒,半心酸在半遮面,半心寒在曲终散。千呼万唤不出来,何事秋风悲画扇!

11、这个世界上的确有很多的不公平。你清楚,你能够面对一切出身境遇机会上的不平等,唯独没有办法面对喜欢的人对你的不公平。

12、胡弦在,人在,奋进的精神在。上苍是不公平的,但是公正的,虽然看不到外面精彩的世界,但可以用心来体会音乐的魅力。二胡声的美丽,在这难忘的一夜,在这首名曲《二泉映月》诞生的一夜。

13、是的,你我都知道这个世界充满了不公平,贫穷,现实,无助,但我要你明白,这个世界永远不止这样,我要你看到光明,梦想,努力和希望。

14、若是不能计算精准,便做不到公平,而不公平,就是一切祸端的起因。

15、工作中果然会遇到偷奸耍滑的人,以后不要抱怨不公平的对待,要反抗,其实话多必有失!

16、因为不平,泰山才有了它的巍峨;因为不平,黄河才有了它的奔腾;因为不平,大海才有了它的波澜,因为不平,生命才更显得不平凡。

17、天空的飞鸟,是你的寂寞比我多,还是我的忧伤比你多,剩下的时光,你陪我,好不好,这样你不寂寞,我也不会忧伤……

18、工作中总会遇到一些不开心,长辈总告诫我要忍耐要好相处,这不代表我受到欺负和不公平对待还要忍着,吵架和回嘴谁不会呢?我凭什么要忍耐?

19、有时候,公平合理的结果其实也是需要通过不公平、不合理的过程去获得的,这就是现实。

20、每当在工作中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时,我都默默告诉我自己:能者多劳,吃亏是福!靠这个鸡汤我挺了三年!

21、在这个不公平的世界追求公平的事情,这本身就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

22、看淡生活的不公平,因为大部分的不公平都有一个公平的存在理由。

23、面对不公平的东西,不要抱怨,你的不公平可能恰恰是别人的公平所以,你不如去努力的奋斗,争取你自己最合适的公平。

6.信息不公平现象的危害与消除 篇六

关键词:信息不公平,公共信息服务,信息公平

一、引言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 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带来了巨大的福祉, 2003年12月, 联合国在瑞士日内瓦召开信息社会高峰会议, 通过了《建设信息社会:新千年的全球性挑战》的原则宣言, 提出建设一个以人为本、具有包容性和面向发展的信息社会。宣言确定了信息社会的追求目标, 作为公认的价值观, 信息公平成为信息社会建设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社会关注度不断攀升。在信息时代, 实现社会公平的一项重要标志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信息公平, 因此, 关注信息不公平现象的主要表现及其由来, 探寻消除信息不公平现象的基本途径与主要举措, 是一项亟待解决的现实性课题。

二、信息公平的基本含义

(一) 信息公平的概念。信息公平是社会主流价值观在信息资源上的体现和延伸, 由于其蕴含着公正、平等的价值观而备受瞩目。美国学者Leah A.Lievrouw和Sharon E.Farb认为, 信息公平是信息在个体、群体、地区以及其他社会单元之间的合理分配的公平性, 人们有机会获得对他们生活至关重要的、有意义的信息。我国学者从各自的学术架构对“信息公平”的概念内涵进行了多角度的阐述。比如, 有的学者将“信息公平”概念置于信息时代这一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中进行研究, 着重强调人们对信息资源的获取和分配过程中所体现的平衡与对等状态。笔者认为, 信息公平是现实社会中的公平意识在网络空间的延伸, 是人们在网络空间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时所享有的一种平等的权利和地位, 并以此保护其在现实社会中的各项合法利益。

(二) 信息公平的内涵。信息公平的实质是信息资源配置与获取的公平, 主要是关乎公众切身利益的公共信息资源的配置与获取的公平。公共信息资源配置的公平, 强调公共信息资源的拥有者———主要是指拥有公共信息资源的政府部门———在进行公共信息资源配置时, 应当体现社会公正的原则, 应当顾及社会各个阶层、人群的信息需求, 防止由于信息缺失或信息获取的不平等造成在不同社会群体和个人之间的信息失衡而导致的公民权利的损失。如政府统计的经济数据等公共信息, 应当通过大众媒体公开、及时发布, 而不应当只是向某一地区、行业或团体、人群发布, 也不能在发布时间上区别对待, 更不能让个别利益相关群体或利益相关者因提前知晓而获取利益。公共信息资源获取的公平, 则强调作为公共信息资源的接受者, 任何一个社会成员, 都不因民族、性别、职业、政治倾向、宗教信仰、收入水平、生活环境、家庭背景等因素, 而被剥夺或削减其应当享有的获取公共信息资源的权利, 政府不能设置有形的或无形的障碍, 包括制度上和技术上的障碍, 阻碍公民实现这一权利。

信息公平并不是指绝对均等地分配信息资源, 更不是指每个社会成员所占有的信息资源完全均等。它的重要性在于在整个社会系统中, 在进行公共信息资源的分配、获取和利用时, 必须采用公认的正义的价值标准, 推进公共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 以确保信息时代公民权利的实现。

三、信息不公平的主要表现及其由来

由于人们对于信息的认识是在不断发展的, 作为信息社会希望达到的目标的信息公平, 其衡量标准也是相对的, 所达到的公平程度始终处于变化之中, 是动态的, 因此, 人们对信息公平的追求是无止境的, 总是从不断发展, 进入到更高层次的公平。

(一) 信息不公平的主要表现。信息不公平首先就表现为新的社会分化———信息分化, 从而产生了大量信息弱势群体, 他们在信息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 不能享受信息化带来的便利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多数信息弱势群体在经济社会中也处于比较低的层次, 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比较低, 从事一些技术含量和报酬都相对偏低的职业, 对图书杂志的使用率不高, 在使用信息技术、电脑网络等方面能力明显不足, 由于不能有效获取和利用信息, 他们提高教育和生活水平更加艰难。信息不公平还表现在国家或地区间经济发展潜力和文化教育水平的差异, 信息社会, 信息已经成为继物质、能源之外的最重要的资源, 是促进科学技术进步, 引领生产力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不掌握相当的信息资源, 不可能占领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发达国家或地区由于科技实力雄厚, 教育水平高, 掌握着绝对优势的信息资源, 而发展中国家在信息生产和利用方面, 明显处于弱势地位。在国内, 信息资源分布的不均衡与经济发展水平有明显的相关性。

(二) 信息不公平的由来。一是信息不公平是由于不同地区、不同群体在信息供给与应用能力方面天然地存在差别而形成的。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在信息产生、供给方面先天就存在不同, 发达国家和地区科技人文水平高, 科技文化信息自然丰富;而不同种族、不同群体对各类信息又有着不同的先天偏好, 更加放大了这些差距, 导致“马太效应”———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加剧了信息不公平的各种表象。二是信息不公平是由于各国宏观政策造成的, 多数国家的公共信息政策与其政治经济发展水平是相呼应的:在发达国家, 政府对信息公平比较重视, 各项宏观政策体现了信息公平, 因而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相反, 许多发展中国家对信息公平在思想理念上重视不够, 甚至有意制造信息垄断, 加上治理能力和信息化水平影响, 对信息弱势群体缺乏救助, 信息不公平在所难免。三是信息不公平是由于个人的信息素养和分析判断能力造成的, 哈耶克指出, “不论环境如何重要, 我们都不应忽视这样一个事实, 即个人生来就极为不同, 或者说, 人人生而不同”。由于每个人的知识结构、文化水平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 即使获得同样的信息, 应用的能力也不一致, 更何况, 由于个体差异, 在获取信息方面本来就存在差异———信息应用能力强的人, 对信息的渴望本身就比较高, 会不断寻求利用信息, 而能力弱的人恰恰相反。

(三) 信息不公平的危害。罗尔斯认为, 公平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在信息已成为一项极其重要的社会财富和社会资源的信息时代, 社会的公平已从传统社会的政治地位、教育机会、就业机会和社会福利等方面, 扩大至信息的公平, 信息公平已成为评估社会公平的主要指标之一。信息资源———主要指公共信息资源属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成果, 如果不能为社会成员所公平地享用, 就侵占了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 违背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宗旨。事实证明, 信息不公平将扩大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之间的鸿沟, 加速社会分化, 拉大地区之间、族群之间、个人之间的贫富差距, 加深社会隔阂, 进而造成社会认同感的缺失, 造成经济与社会的失衡, 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进步。

四、消除信息不公平现象的基本途径

信息公平是在一定发展阶段和社会环境下的公平, 需要全社会付出巨大的努力, 普及推广信息公平理念, 将信息公平作为构建社会公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 要以政府为主导, 围绕信息公平进行顶层设计:在信息基础设施方面, 建立以大众传媒、电信普遍服务和图书馆制度为主体的信息服务体系;在信息应用主体方面, 普及公共教育, 提高信息素养, 建立对信息弱势群体的救助体系。

(一) 建立完善的信息服务体系。与其他有形的物质资源不同, 信息资源具有易于复制、便于分享等特点, 边际成本很低, 因此, 通过建立完善的信息服务体系, 可以使得信息资源的价值获得充分的释放。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推进“村村通”工程建设, 就是建立信息服务体系的诸多努力之一。

(二) 提供便利的网络服务。信息技术的发展, 使得网络成为最为方便的信息获取方式, 超越了图书馆档案馆等传统信息服务方式, 国内学者在24个省所做的实证调查表明, 在信息获取渠道与设备方面, 互联网的普及程度是影响社会公众能否获得信息服务, 实现信息公平的重要因素。努力推进网络建设, 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提高文化教育水平。研究表明居民个体间的差异是信息不平等和数字鸿沟产生的主要原因, 其中, 受教育程度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 大力推进文化教育, 提高居民信息素养, 是实现信息平等的最重要, 也是最根本的举措。由于提高信息素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见效, 因而建立信息弱势群体救助机制, 也是当前实现信息公平的重要措施。

五、推进公共信息服务公平的主要举措

在任何社会中, 绝对的公平都是难以实现的。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社会转型期, 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涌现, 推进信息公平同样面临各种难题, 有些阻力难以短时间消除。然而信息公平也是减轻转型期阵痛, 解决许多社会矛盾的最佳手段, 因此, 推进信息公平, 不仅思想上要高度重视, 实践中, 更需要采取高超的应对策略。信息资源来源于社会各方面, 可以从多个信息来源、信息用途、信息存储与传播方式等多个维度进行分类, 信息公平涉及社会各个层面, 所有家庭, 找出其最大公约数, 达到纲举目张, 举一反三的效果。对于推进信息公平来说, 最为关键的步骤是推进公共信息服务的公平。提高信息的公共服务水平, 实现人人享有公共信息的基本公共服务, 是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职能, 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主要内容和有机组成部分。

(一) 不断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政府信息公开是公民应该享有的基本人权和法律权利, 同时, 也是政府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和法定责任。我国政府早在2003年就通过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但由于与《保密法》存在一定的冲突, 实施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应尽快启动《保密法》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修订工作, 并适时启动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升级为《政府信息公开法》的立法工作, 将政府信息公开作为政府施政的基本宗旨, 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同时, 加快制定《信息法》、《图书馆法》等基础法律文件, 加快修订《档案法》等相关法律文件, 从法律层面防止信息垄断, 促进政府信息的公平。

在信息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战略性资源的时代, 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是遏制信息寻租, 打击信息腐败的有效方法。政府个别部门或其个别人员, 出于狭隘的部门和个人利益, 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 垄断政府公共信息, 不合理地阻碍公共信息的公开, 从而可以获得经济或其它方面的收益。如我国曾经查处的统计人员向外媒泄露统计信息案件, 就说明利用政府个别部门或其个别人员确已存在着信息寻租行为。信息寻租现象发生的根源就在于政府公共信息的不公开, 其实质是侵犯了社会秉持的信息公平原则。因此, 遏制信息寻租行为, 保证信息活动拥有健康、和谐的环境, 保证公共信息的普遍获取权利, 必须实行政府信息公开。

(二) 大力推进信息资源公共服务。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资源公共服务是政府的一项职责, 并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公共财政预算之中, 因此, 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力争使所有的社会成员都能够充分地享受到与当下社会需求相吻合的信息服务。我国广大农村和西部地区, 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和公共服务理念滞后影响,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非常薄弱, 公共信息资源和信息基础设施应列为国家最优先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投资建设领域, 从公共财政支出等各方面, 支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除了公共财政支持, 还需要制定相关政策, 鼓励各种社会力量设立公益性、社会化信息服务机构和组织, 这类机构具有相当的信息开发能力和传播能力, 是信息资源开发与服务的有机组成部分, 客观上发挥着促进公共信息公平的作用。通过政策扶持, 保证这类机构和组织的公益性、普遍性的服务原则, 为社会成员提供普通的、无差别的免费或低费的信息服务, 是促进信息公平的有力举措。但由于社会公众的信息素养不同, 对各种信息的应用能力差异也非常明显。要从政策层面大力扶持信息资源的公益性开发, 营造良好的政策制度环境吸纳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信息资源的开发与服务, 比如, 进行信息资源的二次开发, 使广大社会公众都能够享受到信息服务。

(三) 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公共信息, 特别是政府信息涉及到多个政府部门, 必须牢固树立信息公平的理念, 承担起维护信息公平的重要责任。由于信息的产生与拥有、发布的过程比较复杂, 因此, 需要大量的协调工作, 各政府部门必须明确职能, 主动协调, 确保公共信息服务的公平公开。除了政府部门, 信息生产、传播、利用还涉及社会其他公共信息部门, 比如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科技情报所、广播电视网络等社会化信息服务机构, 以及提供公共服务的机构和组织之间, 都需要相互协调, 在信息发布、信息传播、信息开发等各个环节, 提供周到的服务, 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消除信息不公平现象, 促进信息公平尽早实现。

参考文献

[1]Leah A.Lievrouw, Sharon E.Farb.Information and equity[EB/OL].2009-09-16.http://drzaius.ics.uci.edu/meta/classes/informatics161_fall06/papers/03-lievrouw.pdf

[2]蒋永福, 刘鑫.论信息公平[J].图书与情报, 2005, 6:2~5

[3]蒋永福, 李京.信息公平与公共图书馆制度[J].国家图书馆学刊, 2006, 2:51~54

[4]傅荣贤.理性认识信息公平[J].图书馆学报, 2009, 5:2~5

[5]谢俊贵.信息的富有与贫困:当代中国信息分化问题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04

[6]哈耶克;邓正来译.自由秩序原理 (上) [M].北京:三联书店, 1997:104

[7] (美) 约翰·罗尔斯著;何怀宏译.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4~6

[8]吴正荆, 刘秉宇, 袁艺.社会信息公平评价指标体系及实证调查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 2014, 2:22~26

7.不公平 篇七

自2008—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理论界、学术界和社会媒体都卷入了一场我国收入分配“公平”与“不公平”的大争论,甚至把为了打破平均主义适当拉开收入分配差距的改革也作为造成“两极分化”而加以挞伐。但至今对于收入分配的“公平”与不“公平”还拿不出一个能够取得社会共识的定量指标。笔者认为,要研究我国“公平”分配的定量指标体系,必须走出收入分配“公平”与“不公平”争论的三大误区。

误区之一,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劳动占比“太低”(或呈下降趋势)。其依据是:居民消费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占比已由1978年的48.8%下降为2012年的35.7%,资本形成占比由38.2%上升为48.1%,认为“劳动收入下降”、“资本收入上升”是资本侵占了劳动的成果,要求政府的收入分配政策应大幅度向劳动倾斜。经本人研究,这一结论是个“伪命题”,是把居民消费支出等同于劳动者收入。实际上居民“消费支出”与劳动者“收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劳动者收入=居民消费支出+银行储蓄+手持现金。用支出法计算居民消费支出,实际少算了储蓄和手持现金这块“潜在购买力”。用国家统计局2004年调整指标体系(将小微型企业收入由劳动者收入列为资本收入)后的2005—2012年有关数据来分析,如果按支出法计算居民消费和资本形成在国民收入中的占比关系为:2005年居民消费占比为38.9%、2012年为35.7%,呈下降趋势;资本形成占比则由41.5%上升为48.1%,呈上升趋势。如果用收入法计算,则情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2005—2012年,劳动收入占比由42.65%上升为43.52%,资本收入占比由34.21上升为41.10%,即劳动收入占比高于资本收入占比。个中原因除了政府分配占比下降和货物及服务贸易净出口占比下降以外,与居民消费与劳动者收入之间的差额有关。2005年居民消费与劳动者收入相差3万亿元,2012年居民消费与劳动者收入相差6.9万亿元。以2012年居民消费+银行储蓄+手持现金=劳动者收入=18.84+6.91=25.75(万亿元),用收入法来计算国民收入分配,则劳动占比为43.52%,比支出法计算的居民消费占比35.7%高7.82个百分点,资本收入占比则下降7个百分点。其实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居民消费、劳动收入占比和资本形成、资本收入占比的关系,与它们之间的实际收入没有必然联系、国民收入分配的比例关系与资本的投入量、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关,不反映劳动者收入和资本收入变动的实际情况。按收入法计算,2005—2012年,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占比仅提高0.87%,平均每年提高0.29%,而劳动者实际收入平均每年提高12.8%。因此,不能把居民消费在国民收入中占比的下降当作劳动者收入下降,或说成资本侵占了劳动者的收入。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公平与不公平,应看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在企业利润分配中是否是按各自的贡献进行分配。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就是公平,不管他们之间是否存在差距。如果生产要素不按各自的贡献分配就是不公平,与它们之间的分配差距大小没有直接关系。

误区之二,中国的基尼系数太高,已接近社会动乱的临界点。基尼系数的本义是主张平均主义最公平。这一系数设计的原意是为了证明社会主义苏联平均分配的制度要比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拉开差距的分配制度优越。基尼系数是将不公平分配的数额÷当年分配总额得出的一个“0—1”的数列。其中0—0.20为分配绝对公平,0.20—0.30为分配公平,0.30—0.40为比较公平,0.40—0.45为不太公平,0.45—0.50为不公平,0.50—0.60为很不公平,0.60—1为极不公平。一些专家、学者将0.45划为“不公平”的警戒线,把0.50划为“动乱”的临界点。认为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基尼系数达到0.50或以上,则社会极易出现动乱,如果按基尼系数来评判社会收入分配的“公平”与“不公平”,则改革前的中国、越南、古巴和原苏联“最公平”,即平均主义最公平。如果用90多年以前的指标体系来评判现代社会收入分配的公平度,肯定不合时宜,有失公允。以国家统计公布的2001—2012年中国的基尼系数基本保持在“0.48”左右的水平属于“不公平”范畴,接近“很不公平”的区间值。其实,中国计算基尼系数的指标也存在欠缺。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进行房改,那时福利分房的房价为每平方米4800多元(北京市区),现在已升值为每平方米5—6万元,城镇居民约80%的户参与了福利分房,现在福利分房这一块增值部分未计算进基尼系数公平分配部分。如果将福利分房升值的收入计算进中国的基尼系数,则中国的基尼系数将由现在的0.48左右降为0.39—0.40,属于比较公平的范畴。本人认为现在再用基尼系数衡量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公平与否没有必要。最现实的是要研究中央在2003年党的十六大就提出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要按“贡献”参与分配理论进行定量化,在全国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企业中确定生产要素各自的贡献,制定出一套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指标体系,以便于各个企业在分配利润时参考。这是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误区之三,中国收入分配“严重不公”,已出现“两极分化”。其主要依据有两个:一是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居民消费的占比愈来愈低,资本形成占比愈来愈高;二是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已达15—16倍,企业高管与一般员工的收入差距已达几十倍、几百倍,甚至上千倍。个人认为,这个问题要辩证地看,不能仅看行业间、个体间分配的差距多大?从经济学意义上来看,应看他们的收入是否与其贡献相匹配,只要贡献大于收入,都应列为“合理”的或“公平”的,只有收入大于贡献才能列为不合理、不公平。当然,从政治学和社会道德学范畴来看,社会分配应控制在3—5倍的区间值,这是当今世界各国正在追求的一种公平分配度。现在,真正达到这一目标的国家只有北欧民主社会主义国家,社会收入差距度仅3倍左右。但他们也有困惑,由于高工资、高消费、高福利,也出现了慵懒和缺乏进取心,缺乏大型企业和超大型企业,整个国家经济规模做不大,国际影响度低等问题。现在这些国家有石油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的收入来支撑高工资、高消费、高福利,将来一旦资源枯竭,将用什么来支撑这些高工资、高消费、高福利。这是当今北欧国家和一些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正在考虑的未来问题。为此,我们决不能照搬照抄。我们在考虑收入分配模式选择时,既要考虑“等量劳动获取等量报酬”、“同等贡献领取得同等收入”的公平性和进取性的激励,也要考虑低收入群体提高收入的问题。但绝不能把市场经济条件下按贡献分配出现的差距当作“两极分化”来批判。对于所谓的“两极分化”也要辩证分析。“两极分化”从一般概念分析,应该这样理解:高收入者愈来愈高,低收入者愈来愈低。这种现象,在我国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在全国试行最低工资制。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进一步完善了这方面的制度。自2008—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各地已把最低工资标准的增幅提高到GDP增幅以上。在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已明确劳动者的收入要与GDP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增长保持同步增长。这就决定了我国低收入者不可能愈来愈贫困。就是无劳动能力、因病、因失业无收入者,国家都实行了最低生活保障,以及基本医疗、基本养老全覆盖。这些体制机制决定中国不可能出现“两极分化”。或者退一步,就是出现“两极分化”,我们也可以通过累进所得税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予以解决。

综上所述,我国要研究国民收入分配的“公平”,必须跳出上述三大误区,研究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怎样来按贡献进行分配,真正贯彻执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计的“灯亮劳动领取灯亮报酬”的按劳分配原则。

在研究分配“公平”与“不公平”之前,最重要的是要研究如何做大这块国民收入的“蛋糕”,因此应研究经济的发展,要尽可能创造就业机会,使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辛勤劳动来增加收入。不把经济发展好,不把国民收入这块“蛋糕”做大,仅通过抽肥补廋的办法来切好“蛋糕”则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难以真正强大。

8.不公平作文550字 篇八

不公平 为什么?爸爸对我为什么要这样对我?! 今天下午,我在玩QQ自由幻想的游戏,1小时后,爸爸催了:“二子,你还玩哪。”后来我又玩了不到30分钟,爸爸生气了:“你还玩啊!!”我心里满是抱怨。这也就罢了,可是从那以后我就一下也没碰,晚上吃过晚饭以后,爸爸便又坐了上去,我也没有去说他,但是后来,已经到了23点了,他还在网上,我冲过澡后来看看,想玩这么30分钟,可是你猜爸爸说什么?!他说:“都23点了,你还玩哪!!!”我说:“那就10分钟。”爸爸说:“不行!”我被逼无奈,只好说:“那给我看个东西,行了吧!”我虽然嘴上说看个东西,实际上我心里还想玩游戏,后来我和爸爸争执起来,他说:“都多少点了?!还玩?!”我无言以对,但是我停顿了3秒,又反击道:“那你还说我,要我不喊你,你可能还在上面玩呢!”他说:“我在上面不就听人家拉二胡的吗?我别的干什么了!不象你,整天坐上玩那什么死游戏!!”我说:“你听拉二胡就不是娱乐啦?!我玩游戏是因为我们各有所好,你爱你的二胡,我爱我的游戏,我今天中午不就玩了一小时多吗?!不象你,一坐上就是三四个小时!” 最后,爸爸招架不住,便无理取闹:“我能坐你不能坐。”我口头上没说,但是心里却想:“切,凭什么,不就看你大呗,有什么了不起?!在这上面,人人平等,哼!为什么?!

第4篇

上一篇:工作室跟岗日志下一篇:10月企业安全工作小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