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合规

2024-08-21

道德与合规(共11篇)

1.道德与合规 篇一

信用社(银行)合规文化与合规经营论文

为加强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维护商业银行安全稳健运行。合规是商业银行所有员工的共同责任,要求商业银行加强合规文化建设,确立全员主动合规、合规创造价值的合规理念。

一、合规经营和建设合规文化的意义

农村合作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时刻与风险相伴,负债经营的特性决定必须把“安全性”放在首要位置。目前合规管理方面仍存在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如重业务拓展,轻合规经营的做法仍有存在,只注重市场营销和拓展,而忽视业务的合规性管理,一些违规问题屡查屡犯,部分工作人员合规意识淡薄,案件时有发生。因此,积极开展、落实合规建设工作,培育良好合规文化,尤具现实意义。

合规经营是构建有效内部控制机制的基础和核心,是稳健运行的内在要求,也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合规文化与合规经营是统一的关系,“全员合规、主动合规、业务合规、管理合规”为导向的合规文化必将对我们的经营管理活动的健康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更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必要性。

二、合规文化建设主要内容

(一)管理者要自觉做合规合法的表率,率先垂范,倡导践行合规文化合规作为一种文化,必须要从管理者做起,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中指出:“合规应从高层做起。当企业文化强调诚信与正直的准则并由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做出表率时,合规才最为有效。” 合规应从管理者做起,管理者应带头合规。一方面管理者的所作所为首先要合规,要率先垂范,不仅要树立合规意识,更要在行动上以身作则,为全体员工作出表率。

(二)主动合规全员参与合规文化。合规风险分布于银行的所有工作岗位、各个流程、各个工作环节,与每个员工都息息相关,每个员工都有责任去合规,要坚决克服被动合规心理,树立主动合规意识,这种分散化特征决定了每一个业务点都是合规操作的风险点,每一名员工都是合规操作和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因此,合规文化建设应强调人人有责,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在自己的岗位上有效防范合规风险。人人应将合规文化建设与日常的工作和业务有机结合起来,将合规文化意识渗透到自己的工作中

(三)正确处理合规与业务发展关系,树立“合规创造价值”理念;合规能整合资源、优化流程、提高办事效率,给我们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同时,合规亦有助于提升我们的品牌,形成良好的社会口碑,吸引更多的优质客户,带来间接的经济效益。但是,违规或导致的重大案件就会使我们遭受法律制裁或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等直接经济损失,同时可能损坏声誉品牌,从而遭受间接的经济损失。所以说,合规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和谐发展离不开合规。

(四)尊重科学发展创新合规文化。合规文化建设并不是僵硬的、一成不变的,合规文化要与时俱进。金融市场新问题层出不穷,法律及监管环境的变化随时会对银行的经营和发展方向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在发展中,应不断对合规文化建设进行重新的审视和确认。因此我们说合规文化建设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它,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合规文化。

2.道德与合规 篇二

一、认识合规风险和操作风险

1. 什么是合规风险。

根据新巴塞尔协议的定义, “合规风险”指的是:银行因未能遵循法律法规、监管要求、规则、自律性组织制定的有关准则、已经适用于银行自身业务活动的行为准则, 而可能遭受法律制裁或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失的风险。

合规风险广泛存在于金融机构业务和管理的各个方面, 较其他风险更具有主观、主导等内生性特点, 合规风险事件一旦发生, 其后果更为严重。

2. 什么是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失灵的内部程序、人员和系统或外部事件导致损失的风险。

操作风险较分散, 金融机构运营的任何方面都可能出现操作风险, 且主体多样, 可以由内部工作人员操作不当、管理流程设计缺陷、系统设计缺陷等引发, 并多由于内部原因引起。

二、合规风险和操作风险的联系

1. 合规风险可以诱发操作风险

合规风险往往是操作风险存在和发生的重要起因, 或是因为对合规风险的不重视、未能及时掌握政策法规要求而触发了操作风险, 或是明知不合规却由于外部刺激、利益驱使、侥幸心理等因素而引发了操作风险。金融机构“合规文化”的缺失, 合规风险意识的淡漠, 必将通过操作风险等形式暴露。

2. 操作风险可以导致合规风险

操作风险是金融机构日常经营活动中最容易发生或数量最大的风险。操作风险可能是由于主观上的疏忽, 也可能由于相对客观的原因给操作风险的发生提供了可能性。无论主观与否, 操作风险发生的前提都与合规风险管理不到位有关。操作人员未能按照合规要求操作, 设计人员和管理人员未能按合规要求执行或设置相应控制措施等等, 最终往往导致合规风险的产生。

3. 操作风险使合规风险管理难度增加

简单地理解合规风险, 主要指金融机构做了违法、违规的事, 而招致的风险或损失, 其动机主要受机构主观性的行为影响。而由于操作风险的存在, 其分散性的特点, 动机的不确定性, 使得风险发生的点更加错综复杂。从而由操作风险可能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 包括引发其他类风险而最终导致合规风险事件, 为合规风险管理增加了难度, 使得合规风险管理与操作风险管理不能割裂地进行。

4. 内部控制中的关联性

虽然合规风险与操作风险有诸如以上的这些联系, 但仍然不可以把两种风险的管理等同起来, 尤其不能仅以操作风险管理措施替代合规风险管理。因为操作风险往往针对具体操作人员或者流程的具体环节而言, 而合规风险往往发生在已经过管理层、决策层审批的流程中不合规的设计基础上。这就意味着合规风险更多体现了制度设计层面、合规意识层面的缺陷, 而操作风险更多体现了具体执行中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但在内部控制方面两者也有较大的关联性, 一方面, 合规风险与操作风险在控制目标、控制措施设计上可以联动考虑, 增强风险管理的力度。另一方面, 要明确控制措施所面对的主体, 使得风险管控措施更具针对性。

三、合规风险与操作风险的管理措施

合规风险与操作风险的内在联系, 使得两者在风险管控手段上有着许多的共通的地方, 具体如下:

1. 培育良好“合规文化”

合规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发生常常由观念意识的不够端正引起, 所以培育“合规文化”, 是金融机构合规风险和操作风险管理的基础。合规文化包含诚信守法、自主自觉、团队意识、廉洁自律、坚守道德底线等诸多层面。要做到高管带头、员工主动, 在运营管理的环节上坚持将“合规”作为决策标准之一;员工在实际操作时时刻不忘进行合规性审查, 树立主动合规意识, 克服被动心理、侥幸心理, 并能够主动发现所负责业务和管理活动中的不足, 及时改进风险管理措施。

通过培训、宣传等方式, 解读最新政策法规要求、分析真实案例, 强化全员的风险管理意识、约束员工违规行为。

良好的合规文化虽然不能完全杜绝合规风险和操作风险事故的发生, 但却能在萌芽阶段大大降低两类风险发生的概率。

2. 建立健全制度、流程

合规风险和操作风险管理要通过制定一整套合理合规的制度和流程作为管理的依据和支撑。

以标准化管理下的制度体系来说, 主要包括技术标准体系、管理标准体系、工作标准体系。其中管理标准中明确了法人治理机构、各层级、职能部室、岗位的职责, 业务操作和管理活动各环节的具体要求等。工作标准中针对各个岗位的主要职责、工作内容、关键业绩指标、岗位资格要求做了详细的规定。制度体系建设涉及金融机构底层设计层面的架构设置, 是风险管理的前提, 要以风险为导向, 由各职能部室负责编制, 指定部门统筹管理。

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设计将操作规范化, 流程是建立在制度建设和合规风险管理基础上的程式化体现。细化的流程、合理的岗位配置、明确的风险点、有效的控制点设置都是防控操作风险较好的手段。

制度和流程都需要定期进行执行情况的检查和评价, 建立更新、修编、审批机制, 弥补缺陷、完善措施, 确保制度和流程的合规性, 避免违规事件的发生和纠正已发生的违规事件。

3. 建立合规管理机制

合规风险和操作风险管理不能被动迫于外部的监管压力和法律强制性要求, 金融机构要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合规管理机制。

合规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外部法律环境和监管环境等的发展变化, 分析政策指导文件对本机构的影响程度及工作完善方向, 根据分析结果向经营层提出管理建议, 并对业务部门和岗位进行合规风险提示, 参与内部规章制度等的及时更新修订, 为公司内部各个层面提供合规咨询。

合规管理部门要运用先进方法识别和评估风险, 定期对操作风险等重要风险敞口实施监测。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风险的实时监测和预警。建立合规风险的识别、监测、评估与报告机制, 及时发现、制定风险缓释和转移策略, 及时制止由此造成的损失。

4. 确保合规部门独立性

设置独立的合规部门是合规风险和操作风险管理的重要保障, 它可以协助经营层做好合规风险和操作风险的统筹管理。

首先, 将合规部门独立于其他职能部门, 直接隶属于董事会, 有直接向董事会汇报的畅通渠道, 确保合规部门的独立性不受干扰。其次, 构建合规风险管理机制, 要让合规人员充分地参与到组织架构和制度流程的设计过程中, 使依法合规经营原则渗透到制度流程的每一个环节中。最后, 明确职责, 具体执行部门仍然对合规风险和操作风险负有直接责任, 合规部门的工作是否到位不能作为各业务部门不履行风险管理责任的借口。

5. 完善信息系统建设

信息系统建设是提高合规风险和操作风险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最有力支持, 更是加强防范基层机构人员操作风险的保障。信息系统建立在既定的逻辑关系下, 对业务操作、管理流程起到了刚性的控制作用, 使得合规风险可信息化管理的部分得到了控制, 将操作风险控制在一定可预计的范围内。同时, 统计分析的优势得以体现, 提高了风险实时监测的可能性, 风险预警的及时性, 以及实现信息的共享, 风险报告和风险提示功能。

6. 建立问责与考核机制

合规风险和操作风险的问责与考核机制明晰了风险责任, 充分体现金融机构倡导合规经营和惩处违规的价值观念。同时, 对触碰红线的行为起到警示作用。风险责任包括经办责任、审查责任、管理责任和领导责任等。将合规风险与操作风险指标纳入对机构、员工等级评定的体系, 如果发现了合规风险和操作风险, 一旦被内审部门或外部监管查实, 相关责任人员将受到相应的惩罚。

参考文献

[1]毕鹏翾.对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合规风险管理的探析[J].经济论坛, 2016 (08) .

[2]尚峰.农信社合规风险管理工作的对策[J].中外企业家, 2013 (32) .

[3]刘华, 古辉洪.国有金融控股平台公司开展合规风险管理的探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3 (03) .

3.信贷合规与风险防范 篇三

近几年,农信社信贷业务得到迅猛发展,有力地支持了中小企业、“三农”经济和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伴随着业务的快速增长,信贷风险也日渐显现,非应计贷款和不良贷款额有反弹趋势。如何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合规有效进行信贷风险防控,已经成为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的重心。

信贷风险现状: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有了质的改变,信贷风险得到有效遏制,风险状况明显好转。合规建设活动以来,合规理念逐步增强,合规意识明显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大幅提升,有章不循、有规不依的现象基本得到遏制。但从目前情况看,信贷风险状况还不容乐观:部分员工合规意识淡薄,信贷违规现象还时有发生,道德风险难以控制,风险隐患较为突出;不良贷款占比较高,压降难度增大,新增不良贷款控制不力,不良贷款有反弹趋势;不确定因素导致潜在的信用风险、道德风险和市场风险逐步显现,并有加大的趋势。

信贷风险成因:风险防控意识淡薄,“三查”制度落实不够。长期以来,农信社一直存在“重经营、轻管理”思想,没有风险防控意识,自从省银监局、省联社加大对农信社的监管力度加大,施行了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大型检查后,合规经营深深的在员工中扎了根。贷款“三查”制度未能有效落实,贷前调查走过场,贷款双人调查未落到实处,资产盘点无序。贷时审查形同虚设,信贷专管形同虚设还是和以前没两样。贷后检查流于形式,不能深层次揭示借款人资信、经营管理等情况,往往是贷款发放后、甚至贷款逾期后风险才被暴露。贷后检查未尽职,建议是否在基层由信贷主管和专职人员进行贷后检查,或2-3个信用社成立一组,贷后检查是贷款风险防控重要一环,能有效控制顶名贷款肆虐,做到贷款风险提前防控;道德风险难以把控,违规贷款屡禁不止。虽然加大了违规贷款的整治力度,违规行为明显减少。理事长热线,近期违规人员处理,起到震慑作用。但员工个人素质、职业道德等参差不齐,顶名贷款,垒大户、跨区域等违规贷款还不同程度的存在。受利益驱使,吃、拿、卡、要现象依然存在,导致“问题贷款”难以清收。从处理人员来看,缺乏监督监控,形成事实处理晚矣。起到震慑作用,但无法挽回损失;风险责任界定不明,存量贷款管理不力。不良贷款一直是农信社较为沉重的包袱,经过央行票据置换及不良贷款清收攻坚战苦苦清收,目前才渐有起色。但由于人员调整、岗位交流等因素影响,往往出现对新增贷款管理较为严格,对存量贷款管理薄弱,存量贷款责任界定不明,特别是一些有问题贷款和个人的责任贷款,人员调离后,这些贷款在管理上就形成了“真空”,成为“烫手山芋”,人为造成贷款逾期,甚至丧失诉讼时效;切实实施岗位轮换提高贷款质量。客户经理实行跨乡镇交流能够有效防范信贷风险,弊是组织存款弱化,出现贷款营销及责任扯皮现象。建议在本乡镇或低比例跨乡镇交流,驻地片,贷款管理3000万元以上,有不良苗头的客户经理重点轮换,客户经理交流势在必行。

信贷风险防控对策: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构建完善内控体系。一是实行统一授权管理。建立有效的授权决策机制,建立统一的授权操作规范,适度上收贷款权,(现在贷款权限上收是个不错的措施)明确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各个环节的工作标准和操作规程,建立内部控制监控防线,业务办理实行双人、双责,实行交叉控制;充分发挥风险管理与合规部门职能。作为信贷风险防控的中台,要充分发挥风险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强化中台风险控制,制定和完善相关风险控制及责任追究规章制度,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有效制度约束;同时,要有效发挥合规部门的作用,完善操作流程,规范操作行为,将违规现象扼杀在萌芽状态;强化内部稽核和审计。进一步强化内部稽核监督职能,充分发挥稽核部门作用,不断改进稽核方法,有效增强稽核部门独立查处权,切实提高内部稽核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让稽核部门敢于查处,敢说真话;培育合规企业文化,全面提升贷款质量。首先培育合规企业文化,有效防范道德风险。首先要强化营销人员培训,切实提高营销人员风险防控意识和风险识别能力,从思想上重视风险防控,从操作上提高风险识别能力,提高客户经理的营销水平,打造一支过硬的客户经理队伍。其次要培育合规企业文化。培育合规文化,要从总部高层做起,高层、特别是信用社负责人要主动合规、带头合规。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努力培育员工合规意识,从“要我合规”向“我要合规”转变,杜绝违规现象发生,有效防范道德风险;进一步推进贷款核查制度。重点是核查贷前调查的真实性,特别是贷款用途的真实性。贷款用途真实性是控制跨地区、垒大户、借名等违规贷款的第一道防线,也是防范和控制道德风险的重要措施。通过贷款核查,可以有效防范违规贷款,也可以对信贷人员形成威慑,从而有效提高新增贷款质量;坚持柜面办理,增强贷款透明度。信贷业务必须坚持柜面办理,要充分发挥信贷专管的作用,在资料审查、借款人身份核对、贷款资金去向等方面严格把关,有效增强贷款办理透明度,把违规贷款扼杀在柜面。

创新信贷产品,分散信贷风险。不断推出新的贷款品种,改变以往单一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局面。结合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和县域经济的实际情况,营业部推出汽车消费贷款,商用房按揭贷款,是不错的尝试。逐步提高抵(质)押贷款比例,缩小信用、担保贷款比例,分散信贷风险,全面提升信贷质量。加大责任追究力度。要合理界定贷前、贷中、贷后各个环节的责任。对违规贷款,发现一个重处一个,增加违规成本,要让违规人员付出惨重代价;对责任贷款,按照“尽职免责、失职追究”原则严格责任追究;对因催收不力、保全不及时等失职行为造成损失的,由责任人承担责任,并按赔偿标准赔偿贷款损失;触犯法律的,坚决移送司法机关。

4.内控与合规之我见 篇四

姓名:

职务:秘书 单位:淳安联社 部门:办公室 装订线——————————————————————

成绩:

题目:“内控与合规”之我见 正文:

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在以省联社“一条道路、两场革命”战略思想为指导下,通过不断努力,各项业务得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同时,农村信用社目前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关口,加强合规性建设,培育合规文化,全面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从而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已成为农村信用社今后的努力方向。而基层网点作为防范风险的第一道防线,加强基层网点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就当前基层营业网点在合规操作方面的现状及改进思路谈一些浅见。

一、当前基层营业网点存在的操作风险

(一)风险意识薄弱,存在侥幸心理。虽然各种规章制度已日趋完善,但一些网点未执行好的问题依然突出。违规操作的很多情况并不完全是员工不了解规章制度,很多是由于多年来养成的不良习惯造成的。处理业务时似懂非懂,敷衍了事,存在极大的侥幸心理,从而导致业务差错事故时有发生。

(二)重业务经营,轻风险管理的思想存在。在银行间日益激烈的竞争下,基层网点在提高业绩和合规经营之间始终存在着矛盾。面对各种考核的压力,违规办理业务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一些柜员为了完成任务,而一味迁就客户,在办理业务时为其开通“绿色通道”,这些行为都给合规文化建设带来了负面影响。

(三)少数员工不注重学习,自我保护意识差。一些员工因成守旧,死搬教条,缺乏自我保护和防范意识,不愿意分析业务中存在的风险点,不适应新业务、新制度的发展要求,总以为自己做业务有自己的一套,只要没差错就可以了。

二、加强基层网点合规文化建设的建议

(一)加强合规教育与培训。抓好员工的思想教育工作,引导其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和敬岗爱业精神,加强员工对各种规章制度的学习,对各类案件的剖析,使其深感制度执行的重要,唯有坚持和执行制度,才能为合作金融事业构起一道无比坚固的防火墙。定期开展以业务操作、规章制度、新业务、新技能、新知识等为主要内容的多层次多渠道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并提高熟悉掌握风险控制的要点,以适应合规管理的需要通过多层次地合规培训,逐步在全行形成合规文化的氛围,确保内外部的相关规定得到贯彻落实。

(二)规范业务竞争,依法合规经营。我们始终要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控险是第一责任”的理今。金融是高风险的行业,每个环节、每位员工都必须认真执行规章制度,严格按照业务流程和操作程序办理业务,不能因为面子问题为熟人朋友开通所谓的“绿色通道”。从持续发展的角度看,银行合规经营必须实现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管的有效结合。一方面,加强信息披露,提高透明度,利用社会力量来监督经营行为;另一方面,加强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进一步推进自律建设。坚持以制度为标准,事实为依据,用优质服务赢得客户资源,维护合规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三)以人为本,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银行业作为高风险行业,合规应被视为银行内部的一项核心管理活动,只有在控制好风险的基础上才能谈发展。人是银行经营管理的第一要素。在企业文化管理中,就必须导入人性化管理,才能取到有效管理的金钥匙,也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人性的再培育、激发和利用,其实质是培育积极的人性特质,剔除消极的人性特质。从人性化管理的角度去挖掘员工的潜能,改变员工的心智模式,从源头上激发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把文化建设与经营管理机制的塑造很好地结合起来,用先进的文化和思想培养员工的人生观、价值观,并以有效的机制确保员工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实现。

(四)建立有效的合规经营激励约束机制。合规的“规”要在实践中得以贯彻执行,必须与有效的激励机制相结合。一是要建立并落实合规经营的定期评估机制和重大违规行为的报告制度,对重大、突发合规事件应报未报或迟报、谎报、瞒报、漏报的,根据有关情节、不良影响程度等,按照国家或本行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对于责任人主动报告违规行为或减少风险隐患的,可酌情减轻或免除处罚。二是要建立合规问责制,落实合规责任。对合规工作做得好或对举报、抵制违规有贡献者要给予保护、表扬或奖励;加大违规处罚力度,提高违规成本,对存在或隐瞒违规问题、造成资金损失和经济案件的,严格追究各级管理者的责任。三是要建立检查人员的再监督制度,对各级管理人员、合规部门人员、监管人员在日常的合规风险管理工作中该发现的问题未发现,该处罚的未处罚,该提出整改意见未提出的,要追究连带责任,一并予以从严处罚。

5.合规重在制度的遵守与执行 篇五

随着“质量年”“合规建设”带来的气息,身为合作银行的我们正感触着建设气息给我们全行上下带来的新风貌。通过近一年来合规建设与标准化服务创建活动的开展,我深刻认识到“合规”操作对推进合行业务的持续发展、员工素质的提高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作为一名合格的合行工作者,我们应该遵守合行的规章制度和职业道德,只有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提升合规操作意识、严格按制度办事,才能够有效避免操作风险。

一、操作遵守制度

银行监管委员会对合规的定义是:“合规风险是指银行因未能遵循法律、监管规定、规则、自律性组织制订的有关准则,以及适用于银行自身业务活动的行为准则,而可能遭受法律制裁或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失的风险。是银行内部的核心风险管理

活动。”就自己所在的支行而言,网络时代的出现及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合规操作与合行的各个业务流程、各个工作环节及每个员工都息息相关。我们有可能由于能力有限或操作不当酿成失误与风险损失;也可能因违规操作引发风险与损失。究其原因都是内部操作风险意识淡薄,有章不循,有法不依,违规、违法、违章、违纪、违德办理业务。合规的最后掌控权在具体操作的基层员工或一线员工身上,我们时刻与风险相伴,增强合规意识是我们刻不容缓的事情。因此,我们要从每一件小事,每一个岗位,每个操作环节做起,共同倡导合规风气,营造合规氛围,实现“人人合规”、“事事合规”、“时时合规”的目标,达到“不愿违规,不能违规,不敢违规”的目的。

二、始终执行制度

合规建设在合作银行已经引起重视,开始通过严肃查处、探究违规本源、合规文化建设途径的研究,推进合规建设。如果制度不严格执行,就会致使制度的严肃性、权威性荡然无存。所以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基层不能有惰性心理,既要勤于思,又要敏于行;不能有藏掖心理,既要敢于自我否定,又要勇于自我发展;不能有怕麻烦心理,既要对照标准找差距,又要

对应工作找准绳;不能有应付心理,又要精益求精、追求完美。让依法决策、合规经营与管理、按章办事、合规操作在全行上下蔚然成风。

三、习惯让位制度

树立合规办事意识,坚决剔除凭感觉办事、凭经验办事、凭习惯办事的陋习,摒弃片面强调业务发展,忽视风险管理;片面重视市场开拓,忽视规章制度建设的陈腐观念,从管理的结构和细节中加强风险管理和防控。在日常工作中,提高守法意识,从思想意识上和行动上自觉防堵各类案件。要让合规的观念和意识渗透到每个员工观念、意识、思想、行为之中,人人都自觉循规,事事都能合规,让合规成为一种最基本的要求,并得到有效习惯性遵循,逐步形成合规的潜意识和合规的自觉习惯,达成合规操作建设目标。

四、信任不忘制度

要让员工主动学习先进的管理理论、科学民主法治的知识、人本主义等方面的知识,把握时代发展的方向,在自己的内心建立起信念,形成自我观念转变,缓和消极文化观念和不良社会现象的冲击和影响。要防止员工重视人情面子文化,弱化了对制度信任的基

6.道德与合规 篇六

目前学术界将设备资产的风险主要划分为以下两种。

1.技术性风险

(1)质量(性能)风险管理。主要是防止由于设备制造商的主观和客观因素造成所提供的设备出现质量(性能)低劣的现象,给投资造成损失。设备质量(性能)要求是多方面的,既要满足加工、运营的工艺性要求,也要满足设备运行可靠性、安全性、节能性、环保性的要求。

(2)安全风险管理。主要是防止由于设备失于维护与检修以及操作失误造成的设备事故,给企业资产造成的损失。

(3)故障风险管理。设备运转不可避免会产生故障。故障不能及时发现和排除,就会造成设备停机,给生产、运营造成损失。对此应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企业应对不同类型和在生产、运营中地位作用不同的设备进行合理安排,使之适应生产运转的特点。对于重要的设备应采用预防修理的模式,按规定对设备进行检查、监测,在设备状态劣化前主动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故障带来的损失。

(4)维修风险管理。设备的维护与检修工作涉及设备备品配件以及辅助消耗材料(如润滑材料)的更换或补充。因此,对备件和消耗材料要有适当的储备,以保证及时供应,防止设备停机造成损失。对于进口设备,备件等必要的材料应在购置设备时予以积极、充分的考虑。防止因备件问题付出巨大的代价。

2.经济性风险

(1)投资风险管理。在配置设备前,应对设备投资的外部环境影响,包括投资政策等进行认真研究,要进行充分的经济、技术论证,包括市场预测,要进行静态的或动态的投资效益分析,防止盲目投资带来损失。

(2)贷款风险管理。在充分利用自有资金的基础上,使用贷款投资设备资产,要分析设备投资后经营效益不佳的情况下如何还贷和付息的问题。

(3)资源风险管理。要充分考虑设备耗能以及产品的原材料长期可靠供应的问题。应制定由于外界电力或燃料供应不足造成停产的应急预案,尽量减少生产损失。

二、加强企业设备资产的安全与合规管理的意义

加强对企业设备资产的安全管理给企业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能够帮助企业应对人员、设备以及环境安全所带来的内部以及外部的要求,另一方面在帮助企业追求盈利最大化的同时,保证企业所有的经营行为处于相对风险可控的范围,而不会给企业带来损失。

然而企业在实际的管理中距离风险管理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弥补这种差距则成为企业提升自身管理水平的迫切要求。根据IBM研究院针对全球石化企业在2008年的一个调查,石化企业在风险管理方面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见图1)。

做好企业设备资产安全与风险管理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做好企业合规管理。目前,除了与设备管理工作直接相关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交通企业设备管理条例》以外,还有许多密切相关的法规,如《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节约能源法》、《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严格遵循这些法律法规能够促进企业发展,特别是树立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良好形象。

三、SAP企业资产安全与合规解决方案概述

SAP作为全球知名管理软件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在企业资产安全以及合规方面提供了最新的解决方案。通过应用SAP的解决方案,企业不仅能提高信息整合的能力,还能通过SAP总结出来的最佳业务实践获得相关经验。

SAP在企业资产安全以及合规方面的解决方案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1)使企业在安全生产和合规管理方面的策略和规定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在管理层面通过提供高管人员企业运营风险的相关报表以及对运营人员相关的绩效考核报告,来保证企业相关的措施以及流程在企业内部得到贯彻执行。在事前和执行层面,通过内置的风险管理流程来应对企业风险的发生,确保每一个风险都得到了相应的防范。同时在事后通过对企业相关的流程进行审计和跟踪,来确保企业所设置的流程都得到了有效执行。

(2)使企业的生产符合相关环境保护法规的要求。客户可自定义各种外部环保相关的法规对涉及到企业自身时的具体应对,通过跟SAP的资产管理系统相结合,客户能够及时发现自身在环保方面的问题,并及时反应在相关的风险报表上。同时SAP还提供企业在温室气体排放以及相关污染物排放方面的管理流程,使企业的污染保持在一个限定的范围内而不会给企业带来法律违规上的风险。

(3)使企业能确保给员工提供一个相对安全健康的环境。通过对企业卫生以及安全方面的评估,确保企业中的员工都处于一个健康、卫生的生产环境中,如可能遇到的危险物、噪声和辐射,通过确保企业采取相关措施来减少员工直接面对的机会,减少员工所面临的风险。

7.道德与合规 篇七

廉洁自律是银行职员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标志。我们必须既廉洁又自律,二者不可偏废,不廉洁就谈不上自律,自律性不强者就很难做到廉洁。如果放松自己对廉洁自律的要求,就会给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给自己、给家人留下难以弥补的过错。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清清白白办事,老老实实做人”自觉做到行为清廉,奉公守法。

在廉洁自律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严格执行各有关规定,做到廉洁自律,不谋私利。一是从严要求,自觉树立自律意识,纪律意识,廉洁意识。二是在工作和生活中,做到严格要求自己,执行各项规章制度,遵纪守法。

银行职员如果走上歧途,既连累单位,又自毁声誉,不仅自己颜面尽失,又令众多与己相关的社会关系黯然失色。因此,我们要视名节、声誉大如天,慎独、慎始、慎微,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树立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永保洁身自好清誉不毁。

银行职员一旦出了问题,走向犯罪,必然会使家人精神上受到打击,一个原本和美的家自此坠入痛苦的深渊,致使家人受累、老人蒙羞。我们要珍爱自己美满和睦的家庭,眷顾亲人无微不至的挚爱,不能因为把握不住自己而使家庭陷入巨大的痛苦之中。人的自由是弥足珍贵的,一个人能享受一生自由是最大的快乐。一个人只要能奉公守法,自然能享受到工作、学习和生活所应该得到的自由,就能够自由自在地生活一辈子。但如果违法犯罪,一旦关进牢狱就将彻底失去人身自由甚至一切自由权利,与世隔绝,度日如年。我们要时刻以反面典型为鉴,深知自由的可贵,千万不能做一失足成千古恨的蠢事,千万要珍惜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大好时光,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多做有益的贡献。

廉洁公正、事业有成的人亲人也会引以为荣。如果走上犯罪道路,最终会落得众叛亲离、遗憾终生的凄惨下场。因此,我们每一个人要珍视亲情、友情,把众人的支持转化为事业成功的动力,激励自己勤勉工作,廉洁自律,使亲情、友情常相伴。

8.信用社内控与合规自查报告 篇八

根据省联社X信联发〔2014〕91号文件的要求,我认真学习了《X信联发2014年91号文件》、附件以及相关规章制度的内网文件和书刊资料,现结合自身实际,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自身行为

本人爱岗敬业,未曾参与民间借贷,未充当资金掮客,不存在消费异常、交友谨慎,无不良嗜好,未参与经商办企业,不存在工商企业兼职。

二、内控操作

针对内控和案防,每月的例会分理处主任传达精神,我们认真学习,把各项规章制度都贯彻落实,我们时常学习《50个严禁》等文件资料,分理处无费用账务,不存在财务管理风险。无未经批准,擅自违规开办中间业务,不存在中间业务收入不入账,挪作他用问题。不存在占用客户资金,给客户造成经济损失等问题。不存在未通过规定系统办理中间业务等问题。能够按照规定对银行卡业务进行有效的管理,对于银行卡的发行,我们严把风险关,做到开户申请书要素填写完整,利用联网核查系统对申请人进行联网核实。

三、安全工作

我们认真学习了各种案防文件及预案,并进行了安全演习和消防演习,做到一旦情况发生,能够临危不惧,处乱不惊。对进出营业室的人员严格按照规定流程进行审查和登记,正确开启防

尾随门。值班守库时,值班人员和住社人员各司其职,认真检查周边环境后,防暴系统和心理防线双重设防,保持极高的警醒度,晚上不允许任何人进入金库,从内到外根治各类案件的发生,绝不弄虚作假。

通过此次自查,我会不断提高对合规工作的认识,主动查找工作中的风险隐患,学习各项内控和安防的文件精神,绝不弄虚作假,若发现同事有不合规的行为,会及时善意提醒,发现有重大问题,会及时上报,确保日常工作的安全、有效运行和信用社的稳健发展。

9.道德与合规 篇九

一、基本案情

三原城市信用社金联分社, 其前身为三原县金联合作基金会, 1993年3月19日经三原县体改办批准成立, 1993年5月28日开业。1994年9月在清理整顿基金会的形势下, 经人行咸阳市中心支行会同人行三原县支行协调, 三原县金联合作基金会与三原县城市信用社签订协议挂靠在三原县城市信用社名下, 对外更名为三原县城市信用社金联分社。同年9月20日, 人行三原县支行以三银发[1994]第59号文件批复设立三原县城市信用社金联分社 (以下简称三原金联分社) 。1996年6月1日人行咸阳市中心支行为其换发了《金融机构营业许可证》。1997年3月20日, 三原县工商行政管理局为其颁发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三原金联分社名义上是三原城市信用社的一个分社, 但实际为独立经营, 自负盈亏。经营期间, 由于管理不善、信贷资产质量差、亏损严重等原因, 2001年6月28日经人行西安分行西银发[2001]170号批准停业整顿, 2001年8月31日三原县委、县政府以三办字[2001]088号文件批准, 成立了三原县城市信用社金联分社清算组并开始了工作。2005年11月22日, 撤销清算组在《咸阳日报》进行了公告, 向社会宣告该机构市场退出。2008年12月11日经三原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 三原城市信用社金联分社法人主体资格被依法注销。

二、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

目前, 相对于严密、规范的准入制度, 我国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方面的制度建设和机制形成还很不完善, 存款保险、社会保障等各种相关的配套措施也相对缺乏, 导致一些高风险金融机构无法退出, 或是退而不出、撤而不销, 长期处于清算状态, 占用和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经济资源, 损害了地方性金融机构的信用基础和经营环境, 并成为影响地方经济社会稳定的长期隐患。纵观三原金联分社经营情况, 不难分析出城市信用社亏损严重、发生危机直至撤销退出市场的普遍原因。

(一) 体制因素

1.信用社的成立是为了解决日益发展的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的资金需求。但在成立之初, 由于各地存在着投资饥渴, 地方政府及各部门把它视为能自由支配的奖金来源的渠道, 申办的积极性很高。人民银行分支行当时又是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指导思想, 迁就地方的意愿, 同时相关的监管制度、法规制度滞后, 特别是对机构审批的条件偏松, 加之对金融体制改革的片面认识, 导致城市信用社成立一哄而起, 机构过多;2.由于对金融机构入股人、入股资金来源及其真实性没有规定, 对构建产权结构和法人治理结构的认识也很混乱, 导致城市信用社没有形成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 缺乏自我约束力。3.城市信用社客观上都办成了面向社会的“小商业银行”。其经营思想、服务方向、贷款投入偏离错位, 各自为战、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在管理以及业务规范上措施不力。4.由于城市信用社多为政府各部门所办, 加之由于体制改革不到位及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对城信社行政干预, 削弱了城信社风险控制的独立性和有效性, 导致信贷资金向投资领域、不景气企业甚至濒临倒闭企业注入, 形成所谓“政绩工程”、“救济贷款”, 一些盲目的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项目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造成信贷资金呆坏账增加。

(二) 内部因素

自1992年以来, 按照原人民银行的要求, 各地逐步撤销了城信社形同虚设的理、监事会, 实施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 但由于体制因素, 一些社长期搞“一言堂”, 甚至推行“家族化”管理, 造成信用社内控制度悬空。三原金联分社原负责人是人行三原县支行的退休干部, 其退休前曾担任三原支行行长, 社内有职工7人。因此人民银行在对三原金联分社的监管过程中因受种种因素影响, 监管力度不够, 同时三原金联分社的职工多为其家庭成员, 从而使管理制度、信贷制度很难落实, 贷款发放一人说了算, 这样很难对服务对象情况了解透彻。贷款发放环节上不规范, 形式上有抵押物, 实质上形同虚设。抵押物 (房产) 占地权属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 抵押担保无效, 担保人无担保资格。在发放后的管理上更是存在严重的缺陷, 不能及时跟踪贷款人情况和使用贷款情况, 很多企业已停产关闭多年, 无实物资产, 法定代表人查无音讯, 而且贷款对象大多是民营企业户和家境贫寒的个人, 依法收贷效果不明显, 成本大、费用高。

(三) 外部监管因素

首先, 自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后, 一直存在功能定位不准、监管职能不突出的问题, 在对金融监管上, 注重机构发展, 忽视监督管理。自从银监局从人民银行分离形成相对独立的监管主体, 对于城市信用社的风险性监管近几年才提上日程。其次, 由于金融监管法制建设的相对滞后, 特别是对城信社入股人、入股资金来源及其真实性没有规定, 对城信社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缺乏严格有效的操作规程, 不能及时解决“一言堂”、“家族管理”问题, 为其发展留下了很大的隐患。

三、改革中实施有效监管, 促进依法合规经营

银监会发布了《城市信用社监管与发展规划》, 提出了城市信用社监管与发展的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本着有利于防范化解地方金融风险, 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有利于城市信用社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监管思路, 按照“整体规划, 具体指导, 标本兼治, 分类处置”的风险处置原则, 坚持“一社一策”, 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 通过整顿、规范改造和扶持发展, 基本消除城市信用社的风险隐患, 将城市信用社逐步发展成为产权关系清晰、治理结构完善、经营管理规范的股份制金融企业。

这就要求城市信用社在改革中求生存, 信用社的改革路在延伸, 然而改革的路也并不平坦。在全国城信社的改革大潮中, 三原县城市信用社金联分社的退出为我市改革中的城信社敲响了警钟。银监局撤销了长期经营不善、严重资不抵债、扭亏增盈无望的高风险三原县城市信用社金联分社, 对高风险城信社的市场退出进行了初步探索和有益尝试, 似乎也向改革中的诚信社传达着一种信号:新一轮的改革, 并不是像以前那样大家守着一锅“大锅饭”、“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而是按照市场化的规则去分配利益, 由市场决定成为独立市场主体的城信社的命运。

对于长期在历史泥潭中停滞不前的城信社而言, 距离市场化的发展语境还很远。产权不够清晰、机制不够灵活、法人治理结构尚不完善等等, 这一切都可能成为城信社最终被市场淘汰的隐患。对于城信社而言, 惟一的出路就是不断加快改革的步伐, 严格按照市场化的要求提高自身素质。

城信社在改革中遵循一条重要的原则, 就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则, 明晰产权关系, 促进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和经营机制转换, 使信用社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担风险的市场主体”。既然是独立的市场主体, 当然一切都应该按照市场规则去操作。“优胜劣汰, 适者生存”这是市场经济环境下不变的法则。国家为信用社指明了发展方向, 提供了必要的扶持, 接下来的发展道路只能够靠城信社自己走, 如果不能在发展中学会适应市场, 结果只有一个———被淘汰出局。

此外, 在改革中力求自身发展, 内部自律与外部有效监管相结合才能促进稳健经营。三原金联分社的破产, 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体制问题导致其缺乏上级主管部门的内部监督。只有内部自律与外部监管相结合, 积极督促和指导城市信用社优化信贷结构、防范信贷风险、提升资产质量, 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实现信贷规模的稳步增长, 才能确保稳健经营。

同时, 城信社要找准市场定位, 明确业务范围和经营目标, 恪守审慎经营原则, 依法合规经营。城市信用社如何结合自身实际, 全面有效地推进合规建设, 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 要树立一种全面的合规理念。对城市信用社来说, 必须充分认识合规与发展间的关系:合规是前提是保障, 发展是目的, 没有合规经营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发展, 合规管理和合规文化建设是规范操作行为, 遏制违规违纪问题和防范案件发生, 全面防范风险, 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的需要;是完善制度管理体系, 从源头上预防风险的迫切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的重要保证。因此各级领导、员工要高度重视, 加强学习教育, 通过合规讨论、培训、宣传等多种形式, 使合规理念深入到城市信用社每位员工的心里。

其次, 要形成一个完善的合规组织。成立一个职责明确、管理有序的合规部门对推动合规建设是相当必要的。合规部门应配备专职的合规人员, 选派既有一定的技术专长, 又熟悉城市信用社经营管理的高素质的合规工作人员。合规部门应不定期地对各级管理层和广大员工进行合规政策、理念、知识、技能等的培训, 同时, 合规部门应加强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工作联系, 密切与相关业务部门和其他管理部门之间的职责配合和工作协商, 建立完善的信息沟通体系, 逐步形成领导发动、部门主抓、协调配合、网点落实、上下联动、各守其职的合规管理新格局。

10.合规文化与企业发展的鱼水之情 篇十

所谓合规文化,顾名思义,就是凡事合乎规则和常理。放在企业中,它就有了更为深刻的内涵,它要求我们把企业的短期效益和长远发展结合起来,不能为了市场的短期占有份额和业务拓展,忽视合规经营风险。

鲁迅先生说过,打开窗子,清新的空气进来,苍蝇、灰尘、臭气也跟着进来。如今,现代经济迅猛发展,也带来了诸多问题。以利益最大化为目的,无需信守游戏规则的行为,一度为自己找到了借口。曾几何时,那高悬于公堂之上的“合规文化”,在利令智昏的灰尘里,成为仅供观赏的卷轴。多少人在诱惑中不惜违纪违法,将自己的人生画上浓重的污点,时刻提醒着我们必须建立合规文化。

一千多年前,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明确提出:“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朴实的道理,成为历代仁人贤士的一面镜子。一种好的思想文化,对于行动,意义之深;我们每一名员工,都应该看到,如果没有心境上的淡泊、宁静,就没有行动上的明志、致远。如果没有以合规文化为先导,稳健经营就没有立足点!也更没有内控管理可言。所以,建立合规文化,是我们规范操作行为之必然,是提升管理水平之必然。

目前,**行正在稳步上升阶段,不讲合规,想到哪干到哪,拍脑袋决定问题,是没有出路,也没有财路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建立合规文化,是我们抓住机遇的需要,是上市公司发展的需要,是适应外部监管的需要,是走向世界的需要,是打造银行品牌的需要,是创造员工价值的需要。

建立合规文化,要求每个员工卡好风险关口,做到逐日排查,逐月分析,随时排除和堵塞各种漏洞,防患于未然。而在合规制度上,做到“违规必纠、违规即究、违规严究”,将合规文化作为一种自觉的理念,入脑入心,合规经营,才能创造更多的财富,实现自我价值。

我作为一名**行人,一个经常与风险管理与信贷管理打交道的从业人,更要深深理解合规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把握实质和内涵,不抱怨、不放弃、不气馁。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虚心学习,努力工作,不断提高自身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实在在的成绩,为**行的发展贡献一份微薄之力。我相信,平凡的一滴水也会折射出太阳的光辉,平常的一块砖也会垒起万丈高楼。

合规文化建设是以**行员工为载体而存在的,是企业精神的综合反映,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体现。我相信,在经济全球化、办公自动化、业务信息化各行各业竞争激烈的今天,我们**行员工,不论你在那个岗位,那个地方,只要

11.道德与合规 篇十一

金融产品合规分析与案例解读

趣味测试:

这是一道小学四年级奥数题,据说99%的人答不出来,你要挑战一下吗?在下面的五边形上划一条直线,使其变成两个三角形。

点击上方蓝字“金融法律圈”查看答案!金融法律圈 资本市场法律资讯与实务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快速发展及人们投资理财意识日益增强,传统的理财方式遇到变革,人们不满足于稳健型的银行储蓄存款,各种创新型的理财产品以其高回报率吸引投资者的目光,加大了投资风险。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给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增加了强大动力,促进金融市场格局的转变和人们投资理财方式的转变。互联网金融天生具有成本低、覆盖广、效率高、发展快、管理弱、风险高等特点。创新性的金融产品加上互联网化的销售模式,使得人们越来越难看透所投资的产品的真实面目。本文试图从监管机构角度出发分类分析产品的合规性,并结合券商、基金、信托、银行自行发行或代理销售的产品案例加以总结分析,以期为大家后续学习打开思路。文/李冰 何明亚 来源/IPO案例库

一、银行理财产品

1、现有理财业务监管规则有哪些?

1.1根据民生证券研究院的整理,从2004年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诞生以来,银监会共出台29部相关文件/征求意见稿对其进行监管,内容囊括理财业务的资格准入、投资方向、风险管理、操作规范等各个方面。具体列表如下:1.2银行理财的投资范围与投资限制

投资范围固定收益类金融产品;发放信托贷款;公开或非公开市场交易的资产组合;金融衍生品或结构性产品;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参与新股申购;境外金融市场(《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投资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上一篇: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论文下一篇:领导力案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