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概论》考试大纲

2024-11-08

《旅游学概论》考试大纲(精选9篇)

1.《旅游学概论》考试大纲 篇一

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审定稿)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旅游学概论》是广播电视大学管理学科工商管理类(开放专科)旅游专业(旅游管理方向)和(酒店管理方向)必修的专业基础课,4学分,由中央电大统一开设。它是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旅游事业管理的专业人才服务的。其主要任务是:通过介绍旅行和旅游现象的产生、发展及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分析构成旅游活动和旅游业的各基本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旅游活动的基本规律,为理解我国的旅游方针、政策和发展旅游事业服务,培养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的具有较高旅游专业素质的应用性人才。

二、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旅游的产生和发展。理解旅游及旅游业的基本概念。理解旅游市场的概念、分布及特点。掌握旅游活动和旅游业的构成。掌握生态旅游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培养良好的旅游从业意识,对旅游市场的开拓精神和竞争意识。

3.使学生初步了解旅游业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激发学生对旅游事业的热爱和爱国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旅游意识和服务意识。

三、与相关课程的衔接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无。

本课程的后修课程:旅游资源概论、现代礼仪、旅行社经营管理等。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建议

《旅游学概论》是应用性学科,因此在教学中应当注意:

1.要系统、全面、准确地阐述《旅游学概论》基本原理,在原理的阐述和案例的列举中要多联系中国实际,使之既忠实于学科原貌,又通俗易懂,不脱离中国实际。

2.增加案例教学的比重,文字教材、音像教材中都要突出典型案例的剖析。同时安排必要的作业和实验,给学生接触实际、动手分析的机会;

3.日常的面授辅导应着重于重点的归纳、难点的剖析以及案例的分析讨论等。

四、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教学要求中,按“了解、熟悉、掌握”三个层次要求。

“了解”即要明白、懂得有关内容,一般以填空、选择、判断的题型进行考核;

“熟悉”即要十分清楚有关内容,一般以填空、选择、判断、简答、分析等题型进行考核;

“掌握”即明白、懂得有关内容并能够熟练运用,一般以论述、案例分析、简答等题型进行考核。

第二部分 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

一、课程的基本结构

本课设九个专题,具体如下:

1、导论

2.旅游者

3.旅游资源

4.旅游业

5.旅游市场

6.旅游效应

7.旅游规划

8.旅游组织

9.旅游产业政策与旅游业发展

二、课程的基本结构与学时分配比例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建议面授辅导不少于1/3课内学时。学时分配如下表: 序 号 2 3 4 5 6 7 8 9 内 容

导论 旅游者 旅游资源 旅游业 旅游市场 旅游效应 旅游规划 旅游组织

旅游产业政策与旅游业发展

合计

电视学时 1 1 1 1 1 1 1 1 9

文字主教材字数(万字)2 2 3 2 2 2 2 2 18

三、多种媒体的教材

文字教材

包括主教材和辅助教材。

主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其内容是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基本内容。要求教材体系完整,文字简洁,概念准确,论证清楚,案例应用恰当,适合成人自学为主的需求,体现电大教学的规律和特点。

辅助教材即通常所说的导学,它有三个功能:(1)是学习主教材的向导;(2)是连接主教材和录像教材的媒介;(3)是自学和复习的必要补充,包括作业、案例分析、复习指导等。

录像教材

10学时,是文字教材的导读、拓展、深化和补充。拟采用系统辅导与专题辅导相结合的形式。

网上资源:

10讲IP课及其他网上资源。

其他

包括直播课堂、刊物等,以帮助学生自学为目的,指出学习要求和重点内容,适当阐释难点问题,提供模拟实践、案例及必要的练习思考题等。

教学环节

1.自学

自学是学生重要的学习手段,要求以文字教材为主,辅之以网上资源、录像课、面授辅导和模拟实践,自学可以采取个人和小组学习等方式,学员应注意自学能力的培养,保证必要的自学时间。

2.面授辅导

面授辅导由地方电大辅导教师担任,不少于课内学时的1/3,各地辅导教师应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文字教材、音像教材和各类网上资源,熟悉并掌握课程内容,认真备课。辅导应以教学大纲为指导、文字教材为依据,采用讲解、分析、作业讲评等方式,提示学习思路与方法、讲解重难点问题、进行案例讨论和分析、解答作业、指导实验等,培养学员学习、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录像课

是广播电视大学的重要教学环节。以精讲课程中重要知识点为主,并分析案例、归纳重点、提示学习方法等。要求学生必须认真收看。

4.作业

作业是巩固和检验自己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除完成四次形成性考核作业外,在教材和网上将提供大量的练习题,学生可在当地辅导教师的指导下选择部分题目进行练习。

5.考核

是对学习效果的检查和验收。考核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为主,考核学生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的水平和能力。本课考核由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两部分构成,形成性考核由中央电大统一布置,终结性考核由中央电大统一命题,试题难度和题量按教学层次要求安排。统一评分标准、统一考试时间。

上述教学环节紧密衔接、环环相扣,不得脱节。

第三部分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 导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旅游的基本概念

一、旅游的定义与类型

二、旅游的性质

三、旅游的特点

第二节 旅游产生的因素

一、旅游产生的经济因素

二、旅游产生的社会文化因素

三、旅游产生的其他因素

第三节 旅游的发展历史

一、古代旅游

二、近代旅游

三、现代旅游

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案例介绍:

思考题:

教学重点:旅游的基本概念,旅游产生的背景,旅游发展的历史阶段。

教学要求:

1.了解旅游活动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2.熟悉旅游的类型与特点。

3.掌握旅游相关概念的含义以及旅游活动产生的背景因素。

第二章 旅游者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旅游者的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旅游者

二、旅游者的特点

第二节 旅游者实现旅游活动的条件

一、旅游者实现旅游活动的客观条件

二、旅游者实现旅游活动的主观条件 第三节 旅游者类型

一、按地理范围分类

二、按旅游者的组织形式分类

三、按旅游费用来源分类

四、按照旅游活动内容或出游目的分类

五、其他分类 案例介绍: 思考题:

教学重点:旅游者的基本概念,旅游者实现旅游活动的主客观条件,旅游者基本类型。教学要求:

1.了解旅游者的概念。2.熟悉旅游者的基本分类。

3.掌握旅游者的特点以及实现旅游活动的主客观条件。

第三章 旅游资源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旅游资源概念与分类

一、旅游资源的概念

二、旅游资源的分类及特点

第二节 旅游资源开发

一、旅游资源开发概述

二、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

三、旅游资源的评价及开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四、旅游资源开发的模式与程序

第三节 旅游资源的保护

一、旅游资源保护的必要性

二、旅游资源保护的原则

三、旅游资源保护的途径

案例介绍:

思考题:

教学重点:旅游资源的概念、分类与特点,旅游资源开发内容、原则与模式,旅游资源保护的原则与途径。

教学要求:

1.了解旅游资源的概念。

2.熟悉旅游资源保护的原则与途径。

3.掌握旅游资源的特点与类型、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应坚持的原则以及旅游资源开发的模式与程序。

第四章 旅游业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旅游业概述

一、旅游业概念及构成二、旅游业的性质与特点

第二节 旅行社

一、旅行社的类型

二、旅行社的性质与职能

三、旅行社的主要业务

四、国内旅行社简介

第三节 旅游交通与设施

一、旅游交通与设施概述

二、旅游交通与设施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及作用

三、旅游交通与设施的主要类型

第四节 旅游饭店

一、旅游饭店的类型与等级

二、旅游饭店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及作用

三、旅游饭店的组织结构

四、旅游饭店管理

第五节 旅游景区

一、旅游景区的概念及分类

二、旅游景区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及作用

三、我国旅游景区的发展概况

第六节 旅游购物业

一、旅游购物业概述

二、旅游购物品

三、我国旅游购物业的发展概况

案例介绍:

思考题:

教学重点:旅游业基本构成,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交通、旅游景区、旅游购物业的基本概念以及各自在旅游业中的地位与作用,旅游景区与旅游购物业的发展概况。

教学要求:

1.了解旅游业的概念。

2.熟悉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交通、旅游景区及旅游购物业的的基本内容。

3.掌握旅游业的性质与特点、旅游业各构成部分在旅游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五章 旅游市场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旅游市场概述

一、旅游市场定义

二、旅游市场划分

三、我国旅游市场

第二节 旅游供给与需求

一、旅游产品

二、旅游需求及其影响因素

三、旅游供给及其影响因素

四、旅游供需关系

第三节 旅游市场营销

一、旅游市场营销概念

二、旅游市场营销策略

三、旅游市场营销管理

案例介绍:

思考题:

教学重点:旅游市场的基本概念以及我国旅游市场的划分,旅游供给与需求,旅游市场营销的基本内容。

教学要求:

1.了解旅游市场的定义。

2.熟悉旅游市场营销的基本运作。

3.掌握旅游市场的基本划分方式以及我国旅游市场的划分、旅游产品的性质与特点、旅游供给及影响因素。

第六章 旅游效应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旅游效应的概念与类型

一、旅游效应的概念

二、旅游效应的类型

三、旅游效应的评价

第二节 旅游经济效应

一、旅游经济效应的内容

二、旅游经济效应的影响因素

三、旅游经济效应的评价

第三节 旅游社会文化效应

一、旅游社会文化效应的内容

二、旅游社会文化效应的影响因素

三、旅游社会文化效应的评价

第四节 旅游环境效应

一、旅游环境效应的内容

二、旅游环境效应的影响因素

三、旅游环境效应的评价

四、旅游环境保护

案例介绍:

思考题:

教学重点:旅游效应的概念与类型,旅游经济效应、旅游社会文化效应、旅游环境效应的内容与影响因素。

教学要求:

1.了解旅游效应的概念。

2.熟悉旅游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旅游环境保护的基本问题。

3.掌握旅游效应类型以及旅游经济效应、旅游社会文化效应、旅游环境效应的内容与影响因素。

第七章 旅游规划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旅游规划

二、旅游规划的特征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类型

一、按属性分类

二、按专题分类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一、编制步骤

二、技术支持

第四节 旅游规划的实施与控制

一、评审

二、报批

三、实施

四、日常管理

五、修编 案例介绍: 思考题:

教学重点:旅游规划概念与特征,旅游规划的编制,旅游规划的实施与控制。教学要求:

1.了解旅游规划的概念与特征。

2.熟悉旅游规划编制的步骤、实施与控制的程序。3.掌握旅游的基本类型。

第八章 旅游组织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旅游组织概述

一、旅游行政组织模式

二、旅游行政组织的职能 第二节 国际旅游组织

一、国际旅游组织的分类

二、国际旅游组织简介 第三节 我国旅游组织

一、旅游行政组织

二、旅游行业组织

三、旅游教育与学术组织 案例介绍: 思考题:

教学重点:旅游行政组织的模式与职能,国际旅游组织介绍,我国旅游组织 教学要求:

1.了解旅游组织的基本模式及其职能。2.熟悉国际及我国的主要旅游组织。3.掌握国际及我国主要旅游组织的分类。

第九章 旅游产业政策与旅游业发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旅游产业政策

一、旅游产业政策概述

二、旅游产业政策的类型

三、我国旅游产业政策 第二节 世界旅游业的发展

一、世界旅游业的发展历程

二、世界旅游业发展模式

三、世界旅游业发展趋势

第三节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程

二、我国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新环境与发展战略

三、我国旅游业发展趋势

案例介绍:

思考题:

教学重点:旅游产业政策,世界及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教学要求:

1.了解世界及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程。

2.熟悉旅游产业政策的概念与类型。

3.掌握我国的旅游产业政策、世界旅游业发展基本模式、我国旅游业发展所面临的新环境以及发展战略。

2.《旅游学概论》考试大纲 篇二

职业意识是指人们对职业的认识、意向以及对职业所持的主要观点, 它综合反映人们对职业劳动的评价、情感和态度, 是职业道德、职业操守、职业行为等职业要素的总和。职业意识包括就业意识和择业意识。职业意识既影响个人的就业和择业方向, 又影响整个社会的就业状况。

职业意识的形成是循序渐进的, 往往经历由幻想到现实、由模糊到清晰、由摇摆到稳定的发展过程。

二、旅游教育职业意识培养的必要性

1.时代发展的需要

体验旅游时代的到来和旅游国际化的快速发展, 导致了旅游产业的转型和新业态的不断涌现, 对人才的培养和规格的提升提出了新要求。加强学生的职业意识培养, 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使学生树立现代职业观念, 有利于学生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发挥自身最大潜力, 促进社会的进步。

2.素质教育的需要

20 世纪80 年代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行的21 世纪人才素质研讨大会, 认为21 世纪人才需要通过三张证书:学术性、职业性、事业心证书, 指出没有三张证书的人潜能就难以发挥。目前我国的素质教育也要求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正确处理各种矛盾, 具有一流的意识和全球的经济眼光, 能够全面发展。在这种背景下, 旅游教育应更新观念, 开阔视野, 在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 关注学生的人格培养, 并根据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需求, 使学生形成明确而客观的职业意识,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学生就业的需要

根据作者对本校历届旅游专业学生的了解, 很多学生选择旅游专业并非出于自愿, 而是因为分数不够其他专业调剂而来, 这种非自愿的专业选择使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不够尽心。在择业方面, 因为旅游业是服务性行业, 脆弱性强, 就业风险较大, 许多学生毕业后往往选择其他行业就业。这对旅游业的发展是不利的。职业意识教育使学生在择业之前对所学专业的职业特点及前景有所了解, 能够帮助学生更早地明确就业方向, 使今后的学习更具针对性, 将来能安心工作。

三、旅游学概论课程的特性

1.基础性

旅游学概论是旅游学科基础入门课程之一, 它以旅游活动的内容和构成要素为主线, 研究旅游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效应。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 应用性强, 强调基础概念, 对于旅游专业学生掌握本学科的结构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有关旅游学及旅游产业的基本知识, 具备现代旅游管理的基本技能, 具有运用旅游学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旅游实践问题的能力, 培养旅游职业道德。

2.前位性

一般情况下, 旅游学概论总是作为其它专业课的前位课程, 对于学生有效把握与后续课程的关联与衔接, 将起到重要作用。实践证明, 本课程的开设, 对于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增加对旅游业的了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同时也为其他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利用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进行职业意识培养, 符合课程本身的教学目标, 同时能够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帮助职业生涯顺利发展。

四、利用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进行职业意识培养的措施

1.改进教学内容

(1) 第一堂课的专业教育

新生入学后, 一般学校都会开展“专业教育”活动。旨在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树立自信心, 培养职业意识, 引导学生设计未来在校学习的远景规划。但其时学生刚刚迈进大学校门, 环境新鲜, 懵懵懂懂, 难以留下深刻印象。正式进入课堂教学, 摸到书本, 接触专业教师, 对“专业”的认识才逐渐具体、清晰起来。旅游学概论的第一堂课是进行专业教育的绝佳时机。教师结合个人经历, 与学生充分沟通, 交流专业学习感受, 分享旅游实践经验, 不仅能够增进师生感情, 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职业的美好向往。

(2) 每一堂课的思想教育

这里的思想教育主要指职业意识和职业思想教育, 包括诚信意识、服务意识、团队意识、学习意识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孔子曰“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 一个人的信誉度是未来生存, 尤其是职场生存的法宝。在服务意识上, 一方面学生与家长轻视服务, 认为大学毕业应该从事管理工作, 另一方面大多数学生认为只要拥有较高的服务技能就能为客人提供优质的服务。因此, 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态度。

一个班级是一个团队, 一个小组也是一个团队。在教学活动组织中, 要注意发挥团队优势, 强调服从整体, 协调配合, 彼此关心爱护, 共同进步。社会发展日新月异, 新知识不断涌现, 良好的学习心态、意识也是必需的, 只有与时俱进才能跟上时代步伐, 才有可能实现人生价值和职业生涯的成功。

旅游职业道德培养更需要随时随地, 贯穿于每一堂课。旅游业是直接和人打交道的行业, 又属于窗口行业, 关系到目的地的形象。课程教学应渗透思想教育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 强化职业道德观念, 关注个人仪容仪表, 培养一定的公关能力, 教育学生从一个文明的旅游者做起, 进而成为称职的旅游从业者。

2.更新教学手段

(1) 实践教学

旅游学概论课程因课程的“概论”性质, 理论方面深度上不宜做过细研究, 在兼顾教学内容全面性和系统性的同时, 抓住重点, 讲清难点即可。应指导学生根据教学计划的统一安排和个人的实际情况, 采用合适的学习方法, 在听课前做好预习工作, 以便节省课堂时间, 突出重点和难点,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旅游学是应用性学科, 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要求专业课程尽量贴近旅游实践、旅游市场、旅游企业。在目前高校旅游专业实验教学条件普遍不完备的情况下, 除了加紧建设旅游实验室, 建设校内实习基地之外, 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 把旅游行业一线的精英、老总、专家请进课堂, 通过现场教学, 现身说法, 案例教学等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旅游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社会实践能力。

现场教学。组织学生走出校园, 深入旅游行业。比如讲旅游资源、旅游景区、旅行社、旅游饭店等内容, 让学生置身现场, 亲自体验与感受, 对职业的认识将更为清晰, 教学效果好于课堂。

专家讲座。专家在研究领域学有所长, 且有丰富的经验, 多听专家讲座, 会给人启迪, 使人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问题;来自旅游企业的专家能够传达旅游市场的即时信息和真实情况, 为学生解答职业疑惑。

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一种很好的实践教学方法。选择行业最新、联系本地区实际的案例, 例如上海迪斯尼项目、南京科技馆4A景区申报等, 结合实物展示, 覆盖课程主要章节内容、重要理论和热点问题进行研讨, 既可以使理论教学实践化, 又有新鲜感, 体现时效性, 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敏感和专业能力水平。

(2) 网络教学

现代社会发达的互联网, 不仅使教师可以轻易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 还为师生交流、学生思想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互联网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内容和材料, 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许多学生有自己的网络空间, 在网络上结交朋友, 交流旅游经验。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建设旅游学概论网络课程, 构建网络学习平台, 实现课程资源的重组与共享, 实现师生的互动交流, 将有益于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 多媒体教学

使用与课程配套的CAI课件是教学手段现代化的体现, 能够明显提高教学效果。课件不应是简单的电子教案, 需要精心设计, 体现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内容上, 课件应浓缩教材的精华, 充分吸收其它同类教材的优点, 融会贯通, 有效扩展课时容量;形式上, 要图文并茂, 辅以动画、专题短片, 做到有声有色, 动感强。多媒体教学使理论内容变得直观、生动, 能活跃课堂气氛, 加深巩固教学内容,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愉悦。

旅游学概论是旅游专业学生进行专业学习的起点。在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同时, 增加专业教育和思想教育内容, 综合运用实践教学、网络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手段, 着力于学生职业意识培养, 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意识, 健全职业人格, 促进学生自我实现, 促进旅游业科学发展, 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秦容.旅游本科教育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J].读与写杂志, 2008, (4) :69.

[2]王鹏.“高”与“低”的对策——以旅游英语专业为例探讨对职业意识的养[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3) :63-64.

3.《旅游学概论》考试大纲 篇三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渐渐总结出一套用小窍门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进入到理论课的学习过程中去的一种教学方法。以资共勉。也就是我校推进的“任动单”教学法。

任务单教学模式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认识结构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一方面,学生通过活动和自主建构。个体的创造力、潜能、天赋、审美鉴赏力、个性等得以表现;另一方面,又丰富、发展着学生个体的个性潜能、资质和素养。学生在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引发、帮助、促进学生学习,在方法和技能上辅导学生,帮助学生获得成功。开展合作一探究教学。学生的认知思维和创新思维得到了有效的激发,有利于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任务单教学法的运作模式,其实施步骤一般可分为以下几步:

(一)学习目标的确定

学习目标是学生努力的方向,是进行活动单教学的前提。教师在每节课的目标时,除了依据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外,更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如果学习目标过高,学生无法实现,目标就形同虚设;如果太低,又很容易达到,对培养学生的能力也没有多大作用。所以,学习目标不仅要切实可行,还要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动一动,跳一跳,就能尝到摘果子的乐趣。这样的目标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自我完善、总结提升、达标测试)

“自主学习”是活动的前提,“合作探究”是活动的主体,“成果展示”是活动的外显,“自我完善”是活动的提升。这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从学生的知识体系来看,也完全符合学习的逻辑思维。且在这样的自主学习中,学生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动脑、动手、动口之后再加以教师的点拔,对知识的掌握就更牢固。

下面以《旅游概论》第三章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第=节旅游资源的任务单为例

第三章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

旅游资源第一课时任务单

(一)学习目标:

掌握旅游资源的定义,掌握旅游资源的类型和特点。

(二)课堂探究

任务一:概念导入

引言:旅游资源是旅游的吸引力因素。也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当今世界旅游市场竞争激励。旅游业发达国家都千方百计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使它成为最具吸引为例的旅游对象,以招徕源源不断的旅游者,由此可见其重要性。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旅游资源的概念。

任务二:举例分析

任何一个地区的旅游资源都是形形色色,丰富而有特色的,例如桂林山水、苏州园林、浙江古镇等等。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我国各地区的别有特色的旅游资源,找出典型的例子,再加以分析归类,得出旅游资源的类型并用小黑板展示。

任务三:合作探究

旅游资源的特点有吸引性、变化性、垄断性和季节性。先认真阅读课本上的知识。然后组内合作探究。解决:如何理解旅游资源的这四个特点?

任务四:拓展应用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文化的宝藏。敦煌研究院的一份报告中说:“近年来局部环境的进一步恶化,特别是人文环境的急剧变化,使得壁画病害发展非常迅猛。”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师曾对记者说:没有可以永久保存的东西,莫高窟的最终结局是不断毁灭。我们毕生所做的就是与毁灭抗争,让莫高窟保存的长久些。

1.敦煌莫高窟是属于旅游资源中的哪一类型?

2你还知道有关敦煌莫高窟的其他资料吗?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派代表在全班展示。

检测反馈:

一、填空题

1旅游资源是能够吸引旅游者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____和____。

2“黄山四绝”____云海、奇松、怪石和温泉属于____旅游资源,它为旅游者提供了自然美:中国现存的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____北京天坛,属于____旅游资源,它为旅游者提供了艺术美和社会美的审美情趣。另外,如今国外已将____和旅游地居民的热情友好态度列为另一粪“资源”。

3人文旅游资源可以分为____和____。

二、简答题

如何理解旅游资源的季节性?

三、任务单教学法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要有合理的评价体系,或叫激励竞争机制才能真正的激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说:

1.预习成果展示部分:全部组员完成预习活动加5分,根据成果展示的内容、书写加3—5分。

2.课堂活动部分:(1)积极讨论交流,小组加3分;(2)设疑,小组加2分;(3)答疑,小组加2分;(4)纠错,小组加2分;(5)竞答,小组加2分。

4.旅游学概论 篇四

旅游: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所产生,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展的一种综合性社会经济活动。

旅游者:是出于就业和移民以外的任何原因暂时离开常住地去异地访问的人。

旅游资源:凡能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可能被利用来开展旅游活动的各种自然、人文客体或其他因素,都可称为旅游资源。旅游交通:是指旅游者为了实现从居住地到目的地之间的往返,从空间转移过程中除了徒步以外所采取的手段和途径。

旅行社:指盈利为目的,从事为旅游者代办出境、入境和签证手续,接待旅游者,为旅游者安排食宿等有偿服务经营活动的企业。饭店集团:以经营饭店为主的联合经济实体,它在本国或在世界各地以直接或间接的形式控制多个饭店,以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联合经营。

简答题

旅游活动的影响?

1、经济影响(发展旅游业拉动经济的增长;创造就业机会;引起物价上涨或通货膨胀;过分依赖旅游业可能导致经济不稳定性;旅游业的超前发展可能会造成资源的消费)

2、环境影响(使历史能得以维护;使基础设施得以改善;是环境卫生得以重视;交通堵塞、噪声污染;历史古迹的原始风貌得以威胁;将加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3、社会文化的影响(增加国家或地区相互之间的了解,促进先进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传播,带动传统文化保护和发展,提高居民素质,保障妇女地位;可能加剧传统文化的沦丧和商品化,引起当地传统社会秩序的瓦解,造成传统美德的丧失和社会的不安定)

消遣型旅游者与餐饮型旅游者区别?

1、消遣型旅游者对价格比较敏感;旅游的季节性强;主要是为了游玩;逗留时间较长;人次比例较大

2、餐饮型旅游者对价格不太敏感;时间自由度不高;要求高

旅游交通的方式有哪些,火车的优点?

1、航空,飞机。

2、陆上,铁路旅行、汽车旅行。

3、水上,轮渡、游轮等。

火车的优点:运输量大、运费低、行驶速度快、连续性强及受季节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制约较小。始发、到达时间都比较准确,安全可靠。

旅行社的分类情况?旅行社的组织方式?

1、国内旅行社。只操作国内旅游,以国内业务为主。国际旅行社。包括入境和出境的旅游业务

2、包价旅游。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开始前即将全部或部分旅游费用预付给旅行社,由旅行社根据同旅游者签订的合同,相应地为旅游者安排旅游途中的吃、住、行、游、购、娱等活动。散客旅游。散客旅游活动都借助旅行社的帮助,其旅游日程、线路等由旅游者自己选定,然后再由旅行社作某些安排,如机票、旅馆、导游等。

饭店的分类?

1、根据饭店经济类型划分

2、根据饭店规模划分

3、根据饭店星级划分

4、根据饭店市场及宾客特点划分

5、根据饭店计价方式划分 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1、先进的交通方式

2、二战后经济迅速发展

3、带薪假期增加

4、教育、信息增加了人们了解世界的兴趣。

案例分析题

世界旅游组织的类型(世界上唯一全面设计旅游事务全球性政府间机构组织)

宗旨:推动发展旅游,推进各国经济发展繁荣,增进国际间相互了解,维护世界和平机构成员:最高权力,世界旅游组织全体大会。设有执行委员,下设几个分管相关事务的从属机构。

成员类型:正式成员、联合会员、附属会员。

5.旅游学概论试题 篇五

1.旅游资源的理论核心是()。

A.自然因素

B.社会因素

C.文化因素

D.吸引力因素

2.马斯洛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有五个层次的需要,其中第四层次的需要是()。

A.受尊重的需要

B.爱的需要

C.安全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3.现代旅游是从()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

A.第二次世界大战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19 世纪初

D.20 世纪初

4.下面哪一项不是早期的飞机客运航线失败的原因?()

A.飞机制造技术落后

B.飞行航线较少

C.人们对航空飞行有恐惧感

D.机票价格缺乏竞争力

5.AIEST 是指()。

A.英国旅游局

B.旅游科学专家国际联合会

C.世界旅游理事会

D.美国劳工统计局

6.()是旅游者与完成旅游目的之间的中介体。

A.旅行代理商

B.旅行社

C.旅游中介组织

D.旅游运营商

7.下列哪艘游船未曾到访过我国各旅游港口?()

A.英国的“伊丽莎白2 号”

B.希腊的“奥特沙”号

C.丹麦的“北欧宝珠”号

D.挪威的“皇家之星”号

8.旅游零售商主要以()为典型代表。

A.旅游批发商

B.旅游经营商

C.旅行代理商

D.旅行社

9.旅游景点所应具备的特点是专用性,长久性和()。

A.美观性

B.闻名性

C.可达性

D.可控性

10.()年,英国的地平线假日旅游公司在组团去法国科西嘉岛旅游时,首次声称它所提供的是“航空包价旅游服务”

A.1949

B.1950

C.1951

D.1952

二、填空题(每空1 分,共15 分)

1.旅游资源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易损性和可创新性。

2.旅游资源造成损害的原因基本上可划分为__________作用和__________作用两大类。

3.人文旅游资源是指以__________事物为吸引力本源的旅游资源。

4.国际性旅游组织PATA 是__________的缩写。

5.人们通常将旅行社、__________和交通运输业称为旅游业的“三大支柱”。

6.法国、意大利、葡萄牙和__________等国的国家旅游组织是与其他部门合并为一个部。

7.我国于1983 年加入世界旅游组织,成为该组织的第__________个正式成员。

8.世界旅行社协会联合会的总部设在比利时的__________。

9.__________表示单位旅游消费额同其所带来的接待国全部有关企业营业收入增长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10.我国的长江、北美的__________、南美的亚马逊河、__________的香农河、欧洲的多瑙河以及英国的__________河等等,都是重要的内河航运河道。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1.5 分,共15 分)

1.旅游环境是旅游活动的主体。()

2.一个国家的国际旅游收入一般不包括国际间的交通客运收入。()

3.在新石器时代,人类还不存在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的需要。()

4.国内旅游需求的发展先于国际旅游需求,所以大多数国家的政府都偏重支持本国国内旅游业的发展。()

5.世界上最早的一架客机于1919 年在美国开始飞行。()

6.客源的多元化有助于分散风险,目标市场的重点化则可以更有效地开展市场营销。()

7.从宏观上看,旅游并非一个界线分明的产业,其产品是由有关的诸多产业或行业共同提供的。()

8.现代包价旅游的推出和包价旅游团的流行无一不是旅游业发挥管理作用的结果。()

9.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颁布的标准产业分类中都将旅游业列为单独的立项产业。()

6.旅游学概论题库2 篇六

1.70年代,旅游对______问题,成为“旅游影响研究”领域中的焦点。

2.同传统的商品出口不同,在旅游进口中,旅游者与支付款项的流动方向是_____。

3.根据我国目前对来访国际旅游者的技术性定义,我国旅游业的国际客源,由三部分人组成即外国人,___,港澳台同胞。

4.中国旅游研究活动开始于_________。(时间)

5.德国学者葛留克斯曼(G.Glucksmann)提出的旅游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后来为瑞士学者______和_______所发展,从而奠定了旅游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框架。

6.构成旅游活动的三个要素是:旅游活动的主题______旅游活动的客体______和旅游活动的媒介___________。

7.扣除全部纳税的收入是__________。

二.单选

1.1984年9月我国旅游局长会议作出的_________决定,彻底打破了我国三大旅行社独占市场的局面

A.颁布《旅行社管理暂行规定》B.将旅行社划分为三类 C.批准一批一类社成立 D.下放该职权

2.作为全国旅游事业中管理事业的管理机关----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于_____年成立。A.1964 B.1984 C.1978 D.1954

3.根据1996年颁布的《旅行社管理条例》,经营范围包括入境旅游业务,出境旅游业务和国内旅游业务的旅行社是 A国内旅行社 B国际旅行社 C一类社 D二类社

4.我国旅行社业务中心的委托代办中心是针对____上午需要开办的。A团体客人 B散课 C外国旅游者 D国内旅游者

5.“Sales multiplier”指的是________。A营业额乘数 B产业乘数 C收入乘数 D就业乘数

6.按七大国际旅游地区的划分,在产业客源方面居第二位的是______。A.美洲 B.非洲 C.欧洲 D.东亚和太平洋地区

7.在澳门和台湾尚未回归大陆,实现祖国统一的情况下,澳门和台湾同胞来大陆旅游被视为__________。

A.国内旅游 B.国际旅游 C.环球旅游 D.洲际旅游

8.按组织的_______划分,国际性旅游组织可分为政府间组织和非政府组织A.成员 B.范围 C.工作内容 D.地位

9.1995年4月27-28日在西班牙召开了“可持续旅游发展世界会议”通过的纲领性文件是

A.《可持续旅游发展宪章》 B.《旅游宪章》 C.旅游准则 D.《世界旅游马尼拉宣言》

10.外出旅游季节性较强的旅游者是_________旅游者。A.差旅型 B.消遣型 C.个人及家庭事务型 D.商务型

三.多选型

1.下列属于旅游设施的有A.宾馆饭店 B.游乐场所 C.公园 D.旅游商店

2.中外合作饭店是指契约式和经营方式,合作双方按照协议确定双方和利润分配比例和各自应承担和风险。其中中方主要负责提供________。A.设备B.资金C.土地 D.劳动力 E.技术

3.旅行社组织旅游方式包括A.联程委托 B.当地委托 C.散客旅游 D.国际委托 E.综合包价旅游

4.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游和暂时居留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合。这些人不会导致长期定居,并且不从事任何赚钱的活动。该定义反映了旅游活动的。A.综合型 b.暂时型 c.异地型 d.非就业性 e.脆弱性

5.铁路客运具有的优点有A.运输量大 B.行止自由 C.费用低廉 D.污染较小 E.比较安全

6.根据交通工具或交通设施的关系划分,饭店可大致划分为____等类型。

A.汽车旅馆 B.公寓旅馆 C.铁路饭店 D.豪华饭店 E.机场饭店

7.从国家或地区的旅游发展角度来说,旅游业主要由____.等几部分构成。

A.旅行社 B.交通客运部门C.旅游场所经营部分 D.住宿业部门 E.各级旅游管理组织

8.在争夺日本客源方面,我国旅游业的奋力竞争对手,包括A.韩国 B.俄罗斯 C.台湾 D.新加坡

9.旅游创汇的特点表现为:A.换汇成本低 B.换汇成本低 C.结算时间短 D.结算时间长

10.下列属于旅游市场划分中微观标准的是 a游客旅游方式 b游客访问目的 c游客的性别d游客的社会经济特征

四.判断

1.从作用范围来看,方法论大都作用于一个学科的宏观范围;而研究方法则大都作用于微观范围。

2.旅游交通的任务是要解决旅游者在定居地与旅游目的地之间往返。从一个目的地到另一个目的地。以及在一个目的地内的各地区间便利往来的问题。它不仅要解决往来于不同地点间的空间距离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解决其中的时间距离问题。

3.中国和西方在封建社会时期旅行发展上走过了不同的道路,即西方以经商为目的的旅行活动领先于中国。4.潜在旅游资源是指那些本身可能是有某种旅游吸引力。但由于其他条件。尚不大为人所知所利用的吸引因素。5.全面认识影响旅游主客观因素对于发展旅游业,特别是旅游业的产品定位工作具有一定实际意义

五.名词1.旅游乘数2.学术研究任务

3.直接旅游企业4.关于旅游和艾斯特定义5.旅游动机

六.简答题

1.简述消遣型旅游者需求特点2.简述世界旅游组织的组织类型,宗旨,组织机构和成员类型

3.简述旅游学和旅游学科的区别和联系4.在实践上,旅游业是一项实际存在的行业么?

5.简述旅游市场和旅游营销的区别

七.论述

1.论述旅游学研究的早期进展2.论述一个人要成为现实旅游者应具备的条件

旅游学概论题库二答案

一.填空题。

1.发展中国家的影响。2.相同的。3.海外华侨。4.二十世纪70年代。

5.汉泽克尔(Walter Hunziker)克拉普夫(KurtKrapf)

6.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7.可支配收入

二.选择题。1.D2.A3.B4.B5.A6.A7.B8.D9.A10.B

三.多选题。1.ABD2.CD3.CE4.ACD5.ACDE6.ACE7.ABCDE8.ACD9.AC10.ABCD

四.判断题。1.正确2.正确3.错误 将“领先”改为“落后”4.正确5.错误 将“产品定位”改为“市场营销”

五.名词。

1.旅游乘数是用以测定旅游消费(即接待国或地区的旅游收入)所带来的全部经济效应大小的系数。

2.是指对所研究对象通过学术探索,要解决什么问题。

3.是指有赖于旅游者的存在而生存的企业,起点向代表便是旅行社,交通客运企业和旅行业。

4.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想象和关系的综合。这些人不会导致长期定居,并且不从事任何赚钱的活动。

5.促发一个人进行旅游活动的内在因素。

六.简答题。

1.消遣型旅游者在旅游者中占比重最大。(1分)外出旅游季节性强。(1分)对旅游的时间和地点有较大的选择自由。(1分)在旅游目的停留时间较长。(1分)对几个较为敏感。(1分)

2.类型:WTO是世界上唯一全面涉及旅游事务的全球性政府间组织机构。

宗旨:通过推动和发展旅游,醋精各国经济发展和繁荣,增进国际间的相互了解,维护世界和平。

组织机构:最嘎权力机构是全体大会。此外没有执行委员会。该委员会下设几个分管有关事务的丛书机构。成员类型:有三种正式成员联合会员和附属会员

3.联系:旅游学与旅游学科是一件实事的两个方面:旅游学是指旅游现象所进行的一事实证据来支配的系统还解释;而旅游学科做为社会科学的一个门类,在解释远路的基础上对旅游现象所体现的知识进行组织和分类。(2分)

区别:作为社会科学的一门学问,旅游学可以看场是一个综合性的范围广阔的学术领域;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门类,旅游学科一方面从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区别与社会学科的其他门类。另一方面又体现了这个门类中以旅游线上为共同研究对象的许多分支或子学科。(3分)

4.在实践上,旅游业是一项实际存在着的产业(2分)虽然各国在自己的产业划分标准中未将旅游业作为一项产业单独立项,但在本国经济发展规划中都将旅游纳入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有些国家中,例如西班牙,希腊,意大利等国。旅游业实际上已成为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力量。这些事实证明,旅游业作为一项产业成为客观的存在。(3分)

5.定义:旅游市场指旅游产品的经常购买者和潜在购买者旅游营销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旅游业或旅游企业为使自己的产品获取或保持市场,并确保将自己的全部产品推向这些市场的全部活动。(1.5分)

内容:旅游市场指旅游需求市场或旅游客源市场

旅游营销指一系列活动,包括:市场营销,产品设计和开发,推销宣传,销售,营销工作的检查与评价等。

七:论述

1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欧洲,地域范围和学术范围较小(一分)

1899年意大利的研究为最早的旅游研究(2分)马里奥蒂的研究(2分)

葛留克斯曼的研究(2分)汉泽克尔和克拉普夫的研究(3分)

2:一个人要成为现实旅游者必须同时具备主观和客观条件

客观条件:收入水平余暇时间其他因素(5分)

7.《旅游学概论》考试大纲 篇七

增加学生的旅游专业知识

《旅游概论》课程以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客体“旅游资源”和媒介“旅游业”三要素作为切入点, 较为全面地阐述各种旅游专业知识。内容主要包括旅游的产生、古代旅行、近代旅游、现代旅游、旅游的概念、旅游的类型、衡量旅游活动发展状况的指标、旅游者的界定、影响旅游需求的因素、旅游者类型及其需求特点、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念、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旅游资源保护、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交通、旅游景点、旅游商品、旅游客源市场、旅游的影响、旅游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旅游业发展趋势等。通过教学, 学生应该全面掌握旅游专业的基本知识和体系, 为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扩大学生的旅游专业视野

随着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旅游业发展变化也日新月异, 无论是旅游者的结构、旅游资源, 还是旅游形式、旅游市场, 或是旅游业的构成, 都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因此, 全面掌握《旅游概论》课程的专业知识固然重要, 但通过《旅游概论》课程的教学来扩大学生的旅游专业视野显得更为重要。《旅游概论》课程总结了旅游活动的基本规律, 从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旅游产品、旅游市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深入分析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现象, 探索了旅游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教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 通过线索找出规律, 从而扩大学生的旅游专业视野, 用专业的视野去认识旅游业, 去思考旅游业, 去实践旅游业。

例如, 讲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一节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思考, 可持续发展强调的是环境与经济的协调, 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其核心思想是, 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其目标是, 既要满足人类的各种需要, 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其实质是, 要求旅游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的生存环境成为一个整体, 以协调与平衡彼此间关系, 实现经济发展目标与社会发展目标的统一;其前提是, 需要用可持续发展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知识去影响和改变人类传统的发展方式、消费方式及思维方式。系统地进行这样的引导教学, 自然会训练学生善于用专业的视野去认识、思考, 进而从事旅游业实践。

培养学生的旅游职业意识

职业意识是指人们对职业的认识、意向以及对职业所持的主要观点。它综合反映了人们对职业劳动的评价、情感和态度, 是职业道德、职业操守、职业行为等职业要素的总和。它的形成是循序渐进的, 往往经历由幻想到现实、由模糊到清晰、由摇摆到稳定的发展过程。

《旅游概论》课程一般作为学生学习旅游专业的第一门专业课程, 这门课程的学习对学生有效认识旅游业、热爱旅游业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激发学生对旅游专业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对旅游行业的了解, 以及为学生学习旅游专业其他专业课程建立良好的心理、知识、思维基础, 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 应充分利用《旅游概论》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旅游专业意识, 从而提升学生的旅游职业素质。

笔者认为, 通过《旅游概论》课程的教学, 应能让学生培养旅游职业兴趣, 建立旅游职业情感, 树立旅游职业信心, 端正旅游职业态度, 重视旅游职业操守。2009年12月1日,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正式发布。该《意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对旅游业作出了全新的定位, 提出了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宏伟目标。《意见》公布以后, 全行业高度关注, 反响强烈。这对旅游专业的学生而言, 是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旅游概论》课程教师应有意识地分析解读《意见》, 激发与强化学生的旅游职业兴趣、职业情感及职业信心。《意见》同时强调要“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建设, 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因此教师可以在培养学生旅游职业情感和信心的同时, 引导学生端正旅游职业态度与职业操守。笔者认为, 这都应该是《旅游概论》课程教学承担的责任。

锻炼学生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校在《旅游概论》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在确定“旅游活动要素分析”为该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 以典型工作任务为核心, 全面构建任务驱动的课程体系, 彻底打破了原有的教材结构和章节局限, 形成了五大学习任务: (1) 走进旅游、认识旅游; (2) 成为一名旅游者; (3) 向同学介绍家乡的旅游资源; (4) 为家人安排一次旅游活动; (5) 分析当地的旅游发展情况。每一项学习任务都经过提出明确任务、学生完成任务、任务评价、建构新知四个教学环节, 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典型的任务为线索, 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具体任务之中, 变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教学,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例如, 完成课程第四个大任务“为家人安排一次旅游活动”时, 笔者提出明确任务:为了表达对家人多年来关爱的感激之情, 利用自己学习旅游专业的优势, 为家人安排一次旅游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任务进一步剖析, 将整个任务分解成五个具体任务: (1) 寻找合适的旅行社; (2) 联系能提供旅途当中吃住的旅游饭店; (3) 落实恰当的旅游交通; (4) 确定游玩的旅游景点; (5) 计划好采购的旅游商品。通过五个小任务的一一实现, 最终完成这个较为复杂的任务。

应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锻炼、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辅助实施德育

教育部制定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明确指出, 德育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 彼此渗透, 密切协调。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德育工作除了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心理健康》等一系列德育课程, 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外, 还有许多其他途径来辅助进行。其中, 通过德育课程之外的其他课程教学就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手段。所有专业课教学都应结合职业特点和专业技术发展的需要, 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职业意识、职业道德与创业精神教育。

《旅游概论》课程是旅游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是学生进行专业学习的入门课程, 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 结合教材内容与教学目标, 适时对学生进行德育。如讲到《旅游概论》第二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中的“新中国旅游事业的发展”时, 可通过讲述新中国的旅游事业的创建 (1949~1955年) 、开拓 (1956~1966年) 、停滞 (1967~1977年) 及全面发展 (1978年至今) 的四个阶段, 分析旅游业发展、经济发展与国家稳定的关系, 从而很好地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引导学生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培育和弘扬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伟大民族精神。在讲到第三章“旅游的三大要素”中的“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时, 可以很好地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在讲到第七章“旅游业的发展”中的“旅游服务要更加注重规范化、个性化和情感化”时, 可以很好地对学生进行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以及立足岗位、奉献社会的职业理想教育。

总之, 《旅游概论》是职业院校旅游类专业的专业课程与入门基础课程, 承载着重要的责任。《旅游概论》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全面、完善、科学, 不可偏颇, 要为旅游专业学生将来学习专业课程和从事旅游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文章结合实际调研认为, 当前职业院校《旅游概论》课程的教学目标制定存在着不全面、不严谨的问题, 而且很多教师仍将该课程定性为以传授旅游专业知识、普及旅游常识为主。文章结合职业院校《旅游概论》课程的教学经验与相关研究, 从该课程教学现状着手, 深入探讨了该课程教学应实现的五大主体目标。

关键词:职业院校,《旅游概论》课程,教学目标,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余子萍.基于职业意识培养目标的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10, (6) .

[2]秦容.旅游本科教育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08, (4) .

[3]苏长兵.中职《旅游概论》课程“任务驱动”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 2011, (2) .

[4]李肇荣.旅游概论[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 2005.

8.旅游学概论课程论文 篇八

一.绪言

旅游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也是目前我国第三产业中最具活力的行业。旅游业社会化程度高、综合性强,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标志。旅游业的发展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十一五”期间安徽省旅游业发展《规划》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深入分析我省旅游业发展现状与机遇,明确旅游业在“十一五”时期的发展思路和总体目标,确定旅游业发展战略、主要任务及重点项目,并提出实现我省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保障措施

二.安徽省“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的创新

整篇规划书 《安徽省旅游总体规划》为基础,并依据《旅游规划通则》、《安徽省旅游条例》、《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中国旅游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法规文件进行编制,力求做到与全省的旅游发展实际和相关专项规划相衔接、相协调,其中该旅游发展规划关于旅游产品的创新方面做出了重大突破,规划中将安徽省的各项旅游资源按其特点不同分为了一下几个方面:

1.观光旅游产品

继续提升以黄山为中心的皖南旅游区两大世界自然、人文遗产产品档次,并开发大型娱乐类产品,促进观光与娱乐的结合,增加产品的吸引力和可参与性。其它各旅游区结合自身资源、产品情况,深度开发现有观光产品,不断挖掘特色产品的内涵,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建设旅游精品。

利用我省四大历史文化名城资源,建设以“徽文化”、“淮河文化”、“皖江文化”等为代表的文化旅游产品系列。如徽文化之旅(黄山、宣城)、“寿县古城”文化之旅(淮南、六安)、李白游踪之旅(马鞍山、池州、宣城)、淮河水文化之旅(蚌埠、淮南、阜阳)、古战场寻踪之旅(蚌埠、淮南、宿州)、黄河故道文化之旅(宿州、淮北、亳州)、亳州中医药及古文化之旅(亳州)、禅宗文化寻根之旅(安庆)、桐城文化之旅(安庆)、中国·滁州醉翁亭文化旅游节(滁州)、合肥历代名人及科学岛之旅(合肥)、铜都文化之旅(铜陵)、明皇故里寻踪之旅(滁州)、隋唐运河、矿山煤城之旅游(淮北)。

发挥我省各地历史、文化、现代化建设成就及相关资源,建立完善城市服务系统,大力发展城市观光旅游。建设一批“中国(安徽)优秀旅游乡镇”,并深入挖掘其历史文化内涵和民风民俗,为城乡居民提供特色观光产品。

2.度假旅游产品

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是未来五年我省旅游产品发展的重点。根据我省旅游资源特征,一是围绕我省大城市和城市群建设,结合城市休闲消费需求,加快发展城市休闲旅游产品,以文化休闲、教育培训、康体健身、运动娱乐等现代休闲消费为基础,逐步建立城市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体系。二是围绕长三角地区客源市场,加快开发度假产品。依托我省自然、生态优势,大力开发温泉、湖泊、山地、森林等休闲度假旅游系列产品。三是着眼于国际度假市场,深度开发“两山一湖”地区度假产品,建成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

3、专项旅游产品

红色旅游产品:按照《安徽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要求,在保护的基础上,加快提高我省重点红色旅游区的数量与品位,着力建设“六大重点红色旅游区(带)、十二大经典红色旅游景区”(参见《安徽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推出10条精品红色旅游线路。做足“新四军”文章,做响“淮海”、“渡江”两大战役品牌,做亮红色大别山,做好独秀园、江村、龙川、王稼祥纪念馆四大人物景区,将我省打造成全国著名的主题教育型红色旅游胜地之一。黄金水道旅游产品:以长江、淮河、新安江为基础,加快游船及码头建设,提升沿岸产品档次和服务水平,并积极争取与国际、国内游船公司合作,增加游船停靠次数。发挥长江水路优势,购置大型游船;淮河、新安江根据具体情况,增加水上娱乐项目。

乡村旅游产品: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千村百镇”工程,深入开展“中国(安徽)优秀旅游乡镇(村)”创建活动,打造集生态乡村、农家乐园、乡野度假于一体、内涵丰富的系列乡村旅游产品。在已经建成并获得全国首批17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的基础上,围绕城乡统筹发展,近期推出50家以农业生产过程、农村风貌、农民劳动生活为主要吸引物的“农家乐”旅游景区,以及反映渔民养殖、捕捞等过程的“渔家乐”产品,创建5家以上具有较大规划的“农家乐”(渔家乐)旅游区。

工业旅游产品:充分发挥全省大型工业项目、水利工程项目、电力资源项目优势,加快工业旅游发展,建立一批工业旅游示范点,并逐步向全省推广。争取将大型工业集团都培育成工业旅游的增长点。

科教旅游产品:抓住国家将合肥市确定为第一个国家级创新试点市的契机,以中科大、合工大、中科院合肥分院等教学和科研机构为基础,组织科教旅游系列产品,培育旅游新热点。

三.我省旅游资源现状分析

结合我省人文自然资源和社会发展角度来看,上述规划书中对于各项旅游产品的创新性提出是符合我省实际和极具合理可行性的,下面从我省人文自然资源角度来看规划书的创新性。我省人文自然资源深厚,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发展

旅游业具有良好的条件,皖南、皖中、皖北三大版块在于资源、区域方面协调发展,有利于我省旅游业的发展。

1.传统旅游区

皖南旅游区以“两山一湖”为龙头资源,另加红色旅游资源、徽文化旅游资源、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生态休闲旅游资源。

皖中旅游区依托我省中心城市和“环巢湖”旅游区。

皖北旅游区可以挖掘史前文化、过渡性文化、多元文化的优势资源。皖东旅游区拥有凤阳明中都城、明皇陵及琅琊山等古迹资源。

皖西旅游区主要以大别山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为主。

皖西南旅游区可以联合徽文化、禅宗、桐城派为主题的文化旅游和大别山红色旅游。

皖江旅游区可以继续挖掘沿江城市的独特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优势。

2.重点旅游区

皖南国际旅游区:按照国际化、现代化理念开发开放以黄山为中心的皖南旅游区促进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现代艺术品味与传统文化风格相结合,充分挖掘旅游的徽文化、佛文化、道文化内涵。

“环巢湖”度假旅游区:发挥合肥作为省会和中心城市的优势,整合周边2.5小时高速公路车程内的人文自然资源,特别是巢湖水资源、大别山生态资源。“沿江”旅游区:以“马芜铜宜”为重点的皖江城市群为基础,充分发挥长江及沿岸地区的文化、生态等资源优势。

“沿淮”文化旅游区:以“两淮一蚌”重点城市群建设为基础挖掘历史文化名城亳州、凤阳明中都、寿县古城等沿淮市县人文自然资源潜力。

大别山红色旅游区:皖西、皖西南,特别是大别山区的红色旅游资源、绿色生态旅游资源。

四.个人见解

综述我省的旅游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在以前的发展中并没有像十一五的规划创造性的设计了各项旅游产品,只是放任其凭借自己的吸引力来喜迎游客。而现阶段全国各地乃至全球的游客对于单一的旅游观光已经不满足了,他们需要不同于以前的旅游项目,这就需要我们针对现有的资源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将其打造成一系列的旅游产品,我省旅游资源丰富,适合打造各种不同类型的旅游产品,如观光旅游产品、专项旅游产品等。

该规划对于旅游产品的设计是科学合理的,其实我认为还可以创造性的设计一些旅游线路,在旅游线路设计方面,应以旅游企业为主导,开发多条“南进北出和北进南出”的精品旅游线路,开发与长三角形成互动的观光、度假旅游线路,开发沿长江(名山名城)、淮河(沿淮水上风情)、新安江(徽文化)的黄金水道旅游线路。现介绍几种旅游路线的设计:

1、重点旅游线路

(1)黄山、太平湖、九华山、合肥之旅

产品类型:文化观光型

主要线路:合肥(市区、三河古镇)——九华山——太平湖——黄山市场定位:重点面向境外游客,属长线旅游,适合国内外各类人群

线路特色:以安徽最精华的旅游区——黄山、九华山、太平湖为核心,集

山水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度假休闲于一体,并有各种不同包装和组合,是了解安徽精华旅游资源的首选线路。

(2)世界遗产探访之旅

产品类型:文化观光型

主要线路:屯溪——黄山风景区——黟县——歙县

市场定位:重点面向境外游客和国内高中端市场

线路特色:黄山市拥有两处世界遗产。黄山风景区既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

重遗产,又是世界地质公园。黟县的西递、宏村是世界文化遗产,保存的明清古建筑精美绝伦。此线路集中游览两处世界遗产,体验造物奇景,探索文明脚步。

(3)皖江黄金水道之旅

产品类型:游轮旅游

主要线路:安庆——池州——铜陵——芜湖——马鞍山

市场定位:重点面向欧美长线旅游团推介

线路特色:长江流经安徽省境内416公里,两岸坐落着黄山、九华山、天柱山等著名景点和丰富的文化古迹,够成了一个完整的旅游线路,可以编排出不同游程,有多种组合。

2.红色旅游线路

确定新四军缅怀之旅等九条旅游线路为重点红色旅游线路,其市场定位为,针对国内党政机关、学校等团体,面向会议市场

(1)新四军缅怀之旅(南线)

合肥(杭州)——泾县(新四军军部旧址、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黄山(周恩来、叶挺抗日期间曾上黄山)

(2)新四军缅怀之旅(北线)

亳州(新兴镇彭雪枫革命纪念馆,六一革命烈士陵园、辉山革命烈士陵园)——河南商丘(雪枫纪念馆)——河南永城(雪枫抗大)——淮北(淮海战役战场)——江苏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

(3)渡江战役之旅

合肥——肥东(瑶岗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繁昌(荻港渡江第一船、三山渡江战役烈士纪念碑)

(4)大别山红色之旅

合肥——六安(皖西烈士陵园、独山革命旧址)——金寨——霍山(西镇暴动纪念馆)——湖北罗田

(5)安庆红色之旅

合肥——岳西(红军二十八军部旧址、王步文烈士故居)——安庆(陈独秀陵园)——天柱山

五.总结

该《规划》的实施对于推动我省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对于促进我省实现奋力崛起具有重要意义。《规划》是今后五年推进我省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十一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也是我省实现奋力崛起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国内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中部崛起、东向发展等战略的全面实施,我省旅游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我省必须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进一步奠定旅游发展基础、全面提升产业素质,努力实现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将旅游业培育成我省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将我省建设成为旅游大省,并向旅游强省推进,建成全国著名旅游目的地。

9.旅游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篇九

第一章•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

一、产业革命对旅游的影响

1、加速了城市化的发展

2改变了很多人的工作性质

3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4技术的进步

二、托马斯•库克与旅游的发展

(一)1841年的活动

1.参加者的公众性

2.组织工作的严密性

3.团队规模前所未有

4.这次活动为托马斯•库克旅行社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和提供了经验

(二)1845年的活动

1.目的:纯商业盈利行为

2.出行时间:改变了之前的当日往返一日游,进行了历时一周的过夜旅游

3.旅游前做了大量的筹备安排工作

4.组织编写《利物浦之行手册》,据信是世界上第一本这类体裁的旅游指南

5.托马斯•库克不仅亲自担任该旅行团的陪同和导游,还聘雇地方导游,这是旅行社聘用地导的最早先例

第二章•关于旅游活动的基本认识

一、名词解释

1、旅游: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任职以外的其他原因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前往异国他乡的旅行和逗留活动所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2、旅游活动:一个人到其(生活和工作的)惯常环境以外的某地去旅行、在该地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其出行的主要目的不是去该地从事就业性活动。

3、国内旅游:指一个国家的居民离开自己的常住地或惯常环境,到本国境内的其他地方开展的旅游活动

4、境内旅游:发生在本国境内的旅游活动,其内涵包括本国居民的国内旅游活动和海外来访入境旅游活动。

5、国民旅游:指参加者为本国居民的旅游活动,其内涵包括本国居民的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活动

6、国际旅游: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跨越国界,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的旅游活动。

7、出境旅游:本国居民跨越国境到其他国家或地区去旅游。

8、入境旅游:其他国家的居民前来某国或地区旅游。

9、大众旅游:

(1)

旅游活动的大众化,即旅游活动参加者人员范围已经扩展到普通的劳动大众,旅游和度假已经发展成为普通大众享有的权利。

旅游活动开展形式中的大众型模式

10、奖励旅游:包括企业、社会团体和政府机构在内的各种组织为了表彰和奖励那些工作业绩突出的员工和工作人员,而特别为其组织的免费旅游和度假活动

11、季节性:一年中各月份会呈现某些月份的接待量较大,某些月份较小这样一种规律性的变化格局。人们外出旅游活动的时间分布上的这种不平衡。

12、社会旅游:对于工作收入较低的阶层,有些国家采取通过由国家、地方政府、工作单位、工会或家庭户主所隶属的其他组织提供补贴或资助的办法,以帮助他们能够参加到旅游或度假活动中来。

13、地理集中性:旅游活动的开展在空间分布上的这一不均衡的特点。

二、旅游活动类型划分的标准

1、地理范围(国际旅游、国内旅游、洲际旅游、环球旅游)

2、旅行距离(远程旅游《1000公里以外》、进程旅游《240公里以内》

3、组织形式(团体旅游、散客旅游)

4、旅游目的(消遣性[观光旅游、度假旅游、文化旅游、宗教旅游、探险旅游、特殊兴趣旅游]、事务性旅游[公务旅游、商务旅游、会议旅游、家庭和个人事务旅游])

三、旅游活动的性质

(1)旅游活动是多种现象的综合体现【社会现象、文化现象、经济现象、政治现象】

(2)旅游活动的根本属性:社会文化性

四、旅游活动的特点:普及性、综合性、地理集中性、季节性

五、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1旅行与逗留、2异地性、3暂时性、4非就业或移民性

六、旅游活动要素;主体(旅游者)、客体(旅游资源)、中介体(旅游业)

第三章、旅游活动的主体

一、名词解释

1.惯常环境:属于一个人基本日常性事物经常前往且距其居住地点距离在160公里内的周边环境。

2.可支配收入:指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扣除应纳所得税之后的剩余部分。

3.可自由支配收入:亦称为可随意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扣除应纳所得税、社会保障性消费、日常生活必须消费部分之后,所剩余的收入部分。

4.闲暇时间:指扣除法定的就业工作时间、必须的附加工作时间、用于满足生理需要的生活时间和必须的社会劳动时间之后的剩余部分,表现为个人随意支配的时间。

5.旅游动机:激发人们外出旅游的内在驱动力,即促使一个人有意于外出旅游以及选择到何处去、开展何种旅游活动的心理动因。

6.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l

生理需要:食物、饮水、氧气等

l

安全需要:治安、稳定、秩序和受保护

l

爱的需要(社会需要):群体归属感、感情联系

l

受尊重的需要:自尊、声望、成功、成就

l

自我实现的需要: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的潜能

二、旅游动机的基本类型:身体方面的动机、文化方面的动机、人际方面的动机、地位和声望方面的动机

三、影响旅游动机的个人因素:

l

个人心理类型(自我中心型、进自我中心型、中间型、近多中心型、多中心型),一个人的心理类型距离中心型越近,外出旅游的可能性越大。

l

其他因素:文化水平与受教育程度、年龄、性别、支付能力

四、实现个人旅游的客观条件

l

足够的支付能力(决定能否外出旅游、旅游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支付能力)

l

足够的闲暇时间

l

其他影响因素:身体状况、一个人所处的家庭生命周期阶段或家庭拖累情况

五、旅游者的类型

l

以出游的目的来分类:消遣型旅游者、差旅型旅游者、家庭和个人事务型旅行者

l

以地理范围来分:国内、国外

l

组织:团队、散客和自由行

l

等等

第四章•旅游活动的客体

一、名词解释

1.旅游资源:凡是能够造就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环境的自然事物、文化事物、社会事物或其他任何客观事物,都可构成旅游资源。

2.可再生性旅游资源:指那些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损耗过大或遭受毁坏的情况,可通过适当的途径进行人工再造的旅游资源。

3.不可再生性旅游资源:指那些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保留至今并用作旅游资源的自然遗存和文化遗存。这类旅游资源一旦遭受破坏,其损失将无法挽回。

4.可进入性:指旅游资源所在地同外界交通往来的通畅和便利程度。

5.旅游基础设施:指那些其主要使用者为当地居民,但也必须向旅游者提供或者来访的旅游者也必须依赖的设施。

6.旅游上层设施:指那些虽然也供当地居民使用,但其建造目的主要是供外来游客使用的接待服务设施。

7.旅游点的生命周期:一个旅游点从无到有、逐渐兴盛,然后逐渐衰落直至很少有人问津的过程。引起旅游资源生命周期的演进的根本原因是该旅游点的吸引能力的变化。

二、旅游资源的分类

1.自然旅游资源(气候条件、风光地貌或自然景观、动植物资源、天然疗养条件)、人文旅游资源(历史文物古迹、民族文化及有关场所、大型体育和文化盛事、主题公园)、社会旅游资源(经济建设成就、科技发展成就、社会发展成就)

2.其他分类(可再生不可再生、现实旅游资源与潜在旅游资源等)

三、旅游资源的特点:多样性、吸引力的定向性、不可移动性、易损性、可创新性

四、旅游资源的价值决定因素:固有质量、坐落地点

五、旅游资源开发工作的必要性

1.对于潜在的旅游资源只有开发方能造就对于旅游者的吸引力环境

2.对于现实的旅游资源需要进行再生性的开发,以提高和改善旅游资源的吸引力

六、旅游开发工作的基本内容

1.景区景点的开发与建设

2.解决和提高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可进入性

3.建设和完善配套设施

七、开发工作的原则:

1.独特性(保持原始风貌、挖掘特有的旅游资源、努力反映当地文化文化特点)

2.讲求经济(服从经济和社会总体规划、有计划开发、尽可能的使用当地的人工和技术力量)

3.注重保护与合理开发的原则

第五章•旅游业

一、名词解释

1.旅游业:以旅游者为对象,为其旅游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其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2.直接旅游企业:有赖于旅游者的存在而生存的企业。

3.间接旅游企业:那些即使没有旅游者也将继续生存,但营业量会有所下降的企业

4.三支柱

旅行社:凡是经营为旅游者代办出境、入境和签办手续、招徕、接待旅游者,为旅游者安排食宿等有偿服务的经营活动的营利性企业。

5.交通客运

6.住宿

7.五部门

住宿接待

浏览场所经营

交通运输

旅行业务组织

目的地旅游组织

8.旅游批发经营商:经营批发业务的旅行社或旅游公司。

9.旅游零售商:泛指所有主要经营零售业务的旅行社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旅游零售代理机构。

10.包价旅游:一种由旅行社经过事先计划、组织和编排活动项目,向旅游大众推出包揽一切有关服务工作的旅游形式。

11.旅游产品:目的地旅游业以及其中的各旅游企业也都有自己的产品。

12.旅游景点:任何一个可供旅游者或来访游客参观游览或开展其他休闲活动的场所。

二、旅游业的性质:旅游业从根本上说是一项经济性的产业

三、旅游业的基本特点:综合性产业、劳动密集的服务性产业、涉外政策性较强的产业、脆弱性产业

四、包价旅游迅速普及的原因:安全、物美价廉

五、影响人们选择旅行方式的因素:运输价格、旅行距离、旅行目的、个人偏好于经验

六、旅游景点的特点:专用性、长久性、可控性、七、旅游产品的特点:无形性、不可转移性、不可储存性、生产和消费的同步性、综合性

八、旅游产品的服务质量:

(1)

服务质量的两个方面:技术质量、功能质量

(2)

服务质量的决定因素:有形性、可靠性、反应性、保证性、移情性

(3)

服务质量的体现:礼仪、殷勤程度、速度与效率

第六章•旅游组织

一、名词解释

1.国家旅游组织:为便利国家对旅游业的干预和有效地组织国家旅游政策的实施而设立的全国性的旅游组织。

2.国际旅游组织:狭义的含义指成员来自多个国家并为多国利益工作和服务的全面性的国际旅游组织。

二、我国的旅游管理体制:国家旅游局与其他非政府旅游组织

三、主要的国际旅游组织:世界旅游组织WTO、太平洋亚洲旅游协会PTAA、世界旅行社协会联合会UFTAA、世界旅行协会WATA、国际旅馆协会IHA、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国际民航组织ICAO

第七章•旅游市场

一、名词解释

1.旅游市场:旅游需求市场或旅游客源市场,即指某一特定旅游产品经常购买者和潜在购买者。

2.市场细分:指将一个整体市场按照消费者的某种或某些特点分解或划分为不同的消费者群的过程。所划分出来的每一个消费者群也就是一个市场部分,通常称之为细分市场。

3.市场细分标准

l

地理因素

l

旅游消费的某些特点

第八章.旅游影响

l

经济影响

l

积极方面

1)

增加外汇收入,平衡国际收支

2)

有助于货币回笼

3)

增加目的地经济收入

4)

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5)

增加政府税收

6)

平衡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别

7)

增加就业机会

l

消极方面

1)

有可能引起物价上涨

2)

有可能影响产业结构发生不合理的变化

3)

过分依赖旅游业会影响国民经济的稳定(季节性、旅游需求取决于客源地居民、来访游客的不确定性)

2、社会文化

l

积极方面

1)

提高国民素质

2)

增进国际间的相互了解

3)

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4)

推动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发展

5)

促进目的地生活环境的改善

l

消极方面

1)

不良的示范效应

2)

干扰目的地居民的正常生活

3)

当地文化被不正当的商品化

3、环境影响

l

积极影响

1)

目的地的历史建筑和文化古迹得到保护

2)

户外休闲和娱乐场所以及相关设施的数量得以增加

3)

使当地道路以及其他的交通设施的数量得以改观

4)

使旅游接待地区的坏境保护以及绿化等环境容貌改进工作得以重视和维持

l

消极方面

1)

环境污染

2)

人口密度增大

3)

历史遗迹遭受破坏

4)

生态环境破坏

5)

旅游设施建设缺乏规划,自然景观遭受破坏

可持续发展: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

上一篇:生产组长工作指导手册下一篇:勤奋刻苦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