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有趣的声音(精选7篇)
1.中班科学有趣的声音 篇一
小班科学——有趣的声音
一、设计意图:声音与孩子的生活息息相伴,每当中午孩子安静睡觉的时候,马路上的车流声就显得异常清楚,有一次我在值午休的时候,一个小朋友悄悄地说:“老师,我听见洒水车在唱歌啦。”我突然发现,原来在城市居住的孩子,对马路上汽车的声音如此敏感!所以抓住这一点再结合我们小班这个年龄段的特点,我选择以“宝宝的一天生活”为切入点,带着孩子一起聆听,模仿,探索与记录。生成了这次的科学活动《有趣的声音》。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不同形式体验探索声音的乐趣。
2、认识大小标记,尝试简单的科学记录。
三、活动重难点
★理解装有豆子少的瓶子摇起来声音较小,装有豆子多一点的瓶子摇起来声音较大,并且记录下来★
四:活动准备
1、宝宝一天生活以及大鼓小鼓的多幅挂图
2、各种音效
3、人手两个装有不同分量豆子的木糖醇瓶子,并且分别做上红色和绿色的标记
4、记录卡与大小标记人手一份
五、活动过程
1、——导入:听一听,做一做
回听上节课宝宝一日活动的录音引出今天的教学内容“有趣的声音”。
2、——实验
到了幼儿园老师要带小朋友一起玩游戏咯。
分发红色装有两粒豆子的瓶子让幼儿玩一玩,听一听。
请幼儿放下红瓶子,分发绿色装有多粒豆子的瓶子同样让幼儿玩一玩,听一听。放下两个瓶子宝宝,老师开始提问了:小朋友们你们听到的红瓶子宝宝和绿瓶子宝宝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师幼一边操作一边小结:不一样!
红色的声音小(老师出示“小”的标记符号)绿色的声音大(老师出示“大”的标记符号)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一起打开一个小洞洞看看吧!
先带着幼儿看看红色瓶子里面装着什么?(同时在黑板上画出来装有两粒豆豆的瓶子)再带着幼儿看一看绿色瓶子里装着什么?(同时在黑板上画出装有多粒豆子的瓶子)老幼小结:哦,原来装的豆子少,摇起来声音就小!
装的豆子多一点,摇起来声音就大!游戏:请幼儿根据老师摇动瓶子的声音,用身体表现大和小。
3、尝试记录
老师在黑板讲解后,请幼儿尝试完成记录
4、延伸
出示大鼓和小鼓的挂图并且一起用两个瓶子给大鼓小鼓伴奏
杜莹莹
2014.11.24
2.中班科学有趣的声音 篇二
“三脚架 ”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得比较广泛 ,但是孩子们关注得比较少。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琦琦在晨间玩桌面游戏时, 无意中把三根原木积木靠在一起竟然没有倒下,孩子们都很惊奇,纷纷跟着模仿,并开始探究这是为什么。 于是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试图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幼儿进一步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小棒架起彩泥的方法 ,发现 “ 三脚架 ” 具有稳定性。
2.能主动发现并乐意解决问题。
3.喜欢科学探究活动,体验操作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搓成团的橡皮泥、小棒、硬纸片、海绵、皮筋每人一份,记录表两张,PPT,PVC水管,自制照相机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兴趣
师:吴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东西,你们认识吗? (小棒、纸片、海绵、皮筋)今天,老师想请你们用这些材料来玩一个有趣的游戏, 看看哪些材料能使这块橡皮泥团稳稳地、高高地站在桌面上,不用手扶也不会倒下来。 你们想接受挑战吗?
二、 幼儿第一次操作———看看什么材料能让橡皮 泥团高高站起来
1.幼儿操作,教师提醒幼儿把每样材料都试一试。
2.幼儿讲述操作结果,教师在记录表一上记录 。
3.师幼看记录表一总结 : 只有小棒才可以使橡皮 泥团高高站起来。
4.让幼儿用小棒再试 一试 , 让橡皮泥团都能站得 高高的。
5.引导幼儿数一数是用几根小棒让橡皮泥团站起 来的。
三、 幼儿第二次操作———最少要用几根小棒能使 橡皮泥团高高站起来
1.提出新的任务 。 师 :刚刚大家的表现都很棒 ,那有没有信心来接受新的挑战? 小耳朵听好了,最少要用几根小棒能使橡皮泥团稳稳地、高高地站起来呢? 这次是要比一比谁用的小棒数量最少, 而且还要使橡皮泥站起来哦!
2.幼儿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幼儿讲述操作结果,教师在记录表二上记录 。
师:还记得刚刚老师的要求是什么吗? 谁来说说你最少用了几根小棒让橡皮泥团稳稳地站起来的。
4.引导幼儿发现最少用三根小棒。 师:你最少用了几根小棒? 你是怎么摆放的? 有没有比三根小棒再少的? 你们试过两根小棒吗? 能不能成功啊? 看来,最少要用几根小棒?
5.教师边说边操作 。 师 :老师也想来试一试 ,三 根 小棒上端靠紧,下端分开,放上橡皮泥团,成功了吗?
6.幼儿再次操作 ,用三根小棒撑起橡皮泥团 ,看谁 的橡皮泥团站得又快又稳。
四、引出三脚架,了解三脚架的作用
1.观察三根小棒的“脚”。 师:我们来看看小棒站在 桌面的三只“脚”呈什么形状。
2.引出三脚架 。 师 :三只 “脚 ”是呈三角形的 ,人们根据这个发现,就做出了许许多多有用的架子,并且给它们取了一个名字,叫作“三脚架”。
3.看配乐 PPT,了解三脚架的作用。
4.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三脚架。
五、幼儿第三次操作———自制三脚架
1.幼儿分成小组,用PVC水管制作三脚架,提醒幼儿先小组讨论:做三脚架需要几根管子,管子是不是要一样长。
3.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纸宝宝 篇三
1.乐意参加科学活动,体验科学活动带来的快乐。
2.学会运用各种感官探索两种纸的外部特征,并用简单连贯的语言表述。
二、活动准备:
餐巾纸和挂历纸每位幼儿各一份;红色、绿色、黄色、蓝色的颜料水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教师:今天朱老师带来了两位小客人,我们一起把它们请出来吧!(教师出示餐巾纸和挂历纸)
教师:你们好,我是餐巾纸宝宝;你们好,我是挂历纸宝宝。今天呀,我们要和你们做游戏。
(评析:在餐巾纸和挂历纸画上五官,很可爱,引起幼儿兴趣。教师以纸宝宝口吻向小朋友们问好,立刻吸引了幼儿注意力,效果很好。)
(二)观察挂历纸和餐巾纸
1.观察挂历纸宝宝。
教师:请每位小朋友拿一张挂历纸宝宝,看看,和我的是不是一样?我请小朋友们看看,你的挂历纸宝宝是什么形状的?闻一闻挂历纸宝宝有味道吗?摸一摸挂历纸宝宝是什么感觉呀?现在请小朋友们把挂历纸宝宝放在耳边,听一听它能不能发出声音?
幼儿观察,并互相交流,提醒幼儿将纸放在耳边抖一抖、揉一揉。
教师:现在挂历纸宝宝要和大家说悄悄话,听听挂历纸宝宝说什么了?
教师唱儿歌:挂历纸宝宝哗啦哗啦响,我们今天真高兴,和你们一起做游戏,找个地方藏藏好,我们要睡觉。(将挂历纸宝宝藏起来)
(评:教师通过视觉、嗅觉、触觉、听觉不同感官引导幼儿探索纸的特性,并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话表达“我的挂历纸宝宝是正方形”。孩子们都专注、认真地随着老师一步步探索,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对挂历纸的感受。教师用创编的儿歌,请幼儿将纸宝宝藏起来,效果很好。)
2.观察餐巾纸宝宝。
教师:这是什么纸呀?(出示餐巾纸)看一看餐巾纸宝宝是什么形状的?闻一闻有什么味道?用手摸一摸餐巾纸宝宝是什么感觉?听一听有声音吗?
3.比较挂历纸和餐巾纸
教师:请小朋友把挂历纸宝宝再请出来,看看这两个宝宝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幼儿比较观察并互相交流。
幼儿小结,教师补充完善。
(评:在幼儿两种纸探索后,教师及时总结餐巾纸和挂历纸的不同,帮助孩子梳理取得的经验,概括孩子的发现,运用总结性的语言来让孩子了解探索活动的情况,让孩子形成清晰、完整、准确的认识。)
(三)探索餐巾纸的吸水性
教师:餐巾纸宝宝告诉朱老师,它看见小朋友们身上都穿了漂亮的衣服。可是它们身上是白白的,一点都不漂亮,怎么办呢?今天朱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一样神奇的东西!
教师:这个神奇的东西是什么呀?它叫颜料,它像小朋友们身上穿的衣服的颜色一样。怎么让你的纸宝宝变漂亮呢?请小朋友们自己试一试吧。
请幼儿自主探索餐巾纸的吸水性,教师巡回指导。
(评:教师用拟人的口吻引导小朋友想办法给纸宝宝穿上漂亮颜色的衣服,吸引儿注意力,充分发挥幼儿想象力。请幼儿自主探索餐巾纸的吸水性,没有限制孩子的思维。孩子们很聪明,用自己的方法装饰了纸宝宝,有的用手蘸颜料在纸上点、有的用手蘸着颜料像画笔一样在纸上画出一条一条彩色的线、还有的将纸放进颜料水里,发现水吸上来了兴奋地说“餐巾纸吸水好快呀!”)
(四)展示漂亮的餐巾纸宝宝
请幼儿将彩色的餐巾纸挂起来展示,大家一起欣赏。
4.小班科学有趣的声音教案 篇四
1、通过操作活动,能够分辨黄豆和米粒发出的不同声音。
2、愿意表达自己的发现。
3、体验探索声音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黄豆、米粒、木糖醇罐子人手两份。
音乐《大鼓和小鼓》
三、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发兴趣。
1、森林里要开音乐会了,看小动物们都带来了好多乐器,他们还缺少沙锤,让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帮忙吧。
2、出示瓶子,教师交代要求。
-------瓶子会发出声音吗?
二、第一次探索:装黄豆
1、分享交流:黄豆发出了怎么样的声音?摇的重了,轻了声音有什么变化?
2、教师小结。
三、第二次探索:装米粒
1、分享交流:米粒发出了怎么样的声音?摇的重了,轻了声音有什么变化?
2、教师小结。
四、比较黄豆和米粒发出的不同的声音。
1、自由探索黄豆和米粒发出的不同声音。
2、教师小结:声音响的是黄豆,声音轻的是米粒。
五、森林音乐会。
1、出示大小鼓,教师示范。
5.中班科学听到的声音教案 篇五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听到的声音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中班科学听到的声音教案1活动目标:
1、寻找生活中的声音,能听辨好听的和不好听的声音。
2、学习用简单的绘画记录声音,并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1、引导幼儿注意听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并在活动室内开辟专栏“好听的和不好听的声音”。
2、准备一些能发声的乐器(手鼓、三角铁等)或其他物品。
3、多媒体课件。
4、毛绒玩具宝宝,笑脸、哭脸。
活动过程:
1、生活中的声音(以宝宝早晨的生活为背景)
师:(播放宝宝的笑声)听听是什么声音?是谁的笑声?
师:这是小宝宝刚刚睡醒,你听听,是哪个小动物叫醒小宝宝(播放公鸡叫声)大公鸡是怎么叫的?学一学。
师:还有什么小动物会叫呢?(幼儿说出小动物名称并模仿他的声音)
师:小宝宝起床了,听听她现在在干什么?(播放水声,幼儿想象宝宝在干什么)
师:宝宝要上学了,她是怎么去的幼儿园?在马路上你能听见什么声音?(播放汽车启动的声音、路上自行车的铃铛声、摩托车的声音等。)
师:到了幼儿园要跟老师说什么?听听这是小男孩说的还是小女孩说的?
师:在刚才我听到声音里,你觉得哪种声音是好听的声音。
师:老师把这位可爱的宝宝请到咱们班,你们想认识这位小宝宝吗?(请出小宝宝)小宝宝收集了许多的声音,想让小朋友帮她分辨出这些声音好不好听,你们愿意帮助她吗?如果是好听的声音,用宝宝的笑脸做标记,不好听的声音用宝宝的哭脸做标记。
(教师播放一些声音,让幼儿分辨,依次让幼儿记录。)
师:你还听过什么好听的声音呢?不好听的声音有哪些?
师:小朋友帮了小宝宝的忙,她太高兴了,于是,把她的`玩具拿来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让它发出声音吗?(依次拿出乐器让幼儿探索)
拿出乐器如三角铁、手鼓等,让幼儿探索怎样才能让它发出声音,引导幼儿用各种方法。
师:老师正好给小朋友准备了一首儿歌,我们用自己发现的方法给儿歌配上节奏吧。
(播放儿歌,和孩子们一起为儿歌配节奏。)
师:小宝宝给小朋友分享的宝贝你们喜欢吗?玩的开心吗?好运你们是不是要谢谢她呢?那么就用自己的身体发出好听的声音给小宝宝表演一下吧!(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身体各部位发出声音,并有节奏的表现出来。)
师:小宝宝今天来咱们班,她非常快乐,现在要回家了,用好听的声音一起欢送她吧!
中班科学听到的声音教案2活动目标:
1、操作知道硬的东西掉在杯子里的声音响,软的东西掉在杯子里的声音轻;
2、能够使硬的东西掉在杯子里的声音变轻;
3、在游戏中,对声音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硬币,塑料块,小石头,毛线球,纸团,棉絮各人手一份
2、小猫杯每人一个
3、餐巾纸,棉絮,布
活动过程:
教师让幼儿区分小猫杯声音的轻与响
师: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两种声音,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师:这是什么声音?
师:这两种声音有什么不同?
(一)介绍材料:棉絮,毛线球,纸团,硬币,塑料块,小石头
1、教师拿出小猫杯说:“小猫刚才跟我说它饿了,那该怎么办啊?”
(幼儿自由回答)
2、师:那我们一起去给小猫喂食物吧!看看老师都准备了哪些食物?
(二)提出任务:喂小猫时听听哪个掉在杯子里的声音响,哪个掉在杯子里的声音轻,待会儿告诉老师。
(三)幼儿尝试:喂不同的东西,听听声音的轻与响
(四)老师指导
1、哪个掉在杯子里的声音响,哪个掉在杯子里的声音轻
2、喂过的东西拿出来放到另一边
(五)教师小结
1、小猫吃的东西掉在杯子里的声音一样吗?哪个掉下去的声音响,哪个掉下去的声音轻?
2、教师逐个演示(帮助幼儿回顾)
(六)进行分类(软、硬各一边)
1、提出任务:把掉在杯子里发出声音响的放在一边,声音轻的放在另一边
2、小结:摸一摸感受软的东西掉在杯子里的声音轻,硬的东西掉在杯子里的声音响
(一)提出问题:怎么使硬的东西掉在杯子里的声音变轻?
(二)教师演示:杯子里垫上一张纸巾,使声音变轻
(三)幼儿尝试也用一张纸巾使声音变轻
(四)教师拿出材料(棉絮、布)让幼儿用多种方法使硬的东西掉在杯子里的声音变轻
教师放一段音乐,当音乐很响时,幼儿的小手也要拍得响;当声音很轻时,幼儿的小手也要拍得轻。
中班科学听到的声音教案3设计意图:
幼儿对自然界的事物有着独特的好奇心,生活中的他们不断探索和发现着来自身边的一切有趣的事情。而声音对于我们来说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就像一声炮响就能引起幼儿的探望,一首好听的歌曲就能给幼儿带来欢愉,生活中的声音吸引了孩子的兴趣,影响着孩子的倾听。本次活动,利用我们身边熟悉的声音,通过听一听、玩一玩、说一说的形式来制造声音,感受各种声音的特点。
活动目标:
1.寻找生活中的声音,能听辨好听的和不好听的声音。
2.感受各种声音的特点,尝试制造好听的。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各种空瓶子、盒子、罐子,小石块、沙子、红豆、黄豆、小纸片,乐音与噪音的音乐,雷声、动物叫声、流水声、钢琴声等录音。
活动过程:
师:“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玩个游戏,请你闭上小眼睛。猜一猜这是什么声音?”
1、教师播放打雷的声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幼儿:“雷声”
师:“来学一学雷声”
幼儿模仿。
2、教师播放流水声“这是什么声音?”
幼儿:“水的声音”
3、教师播放锣鼓声“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幼儿:“敲鼓的声音。”
教师:“你再哪里听到过敲鼓的声音啊?”
幼儿1:“电视里”
幼儿2:“过年的时候”
幼儿3:“广场上”
幼儿学小猫的叫声。
教师:“小朋友们的耳朵真灵!我们刚刚听到了打雷的声音流水声敲鼓声小猫的叫声,生活中还有许多声音,你都听到过什么声音呢?”
幼儿交流自己听到过的声音。
(教师以平时听到过的、感兴趣的声音为切入点,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各种有趣的声音,通过模仿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更加浓厚,为幼儿积极参与操作活动打下了基础。)
教师:“小朋友们都听到了老师带来的声音,现在我们来自己制作声音。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
幼儿:“盒子瓶子还有小罐子。”
教师:“来,我们每人一个来试着制造声音吧。”
幼儿自由操作。
教师:“好啦,谁来说说你方法?”
幼儿1:“我用手捏瓶子就会有声音。”
幼儿2:“我用瓶盖来刮瓶子。”
幼儿3:“用罐子敲一敲地就会有声音。”
幼儿4:“用两个盒子来碰一碰。”
教师:“哇,小朋友真的很有办法啊,那有没有和他们想法不一样的?”
幼儿:“还可以装上东西摇一摇。”
教师:“老师就给你们准备了东西,看看都有什么?”
幼儿:“小石子、红豆、黄豆、纸片、沙子。”
教师:“我们来试一试,这些东西装在瓶子里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但是老师有要求,听清要求再去装,第一,每个瓶子里只能装一种东西,装完吧瓶子宝宝的盖子盖的紧紧的,不要让里面的东西跑出来,第二,在装东西时在桌子上面装,装时候要保持桌面和地面的干净,第三,听到老师唱1 2 3 4 5-的时拿着瓶子候赶紧回到座位上,听清楚了吗?去吧。(教师进行巡视指导,指导幼儿之间装的相同和不同材料进行对比)
师:1 2 3 4 5-,都做好了吗?吧你们的瓶子保护好,不能让他发出声音,(请两位装有相同豆子量多和量少的幼儿进行对比,让幼儿说说有什么不同声音,然后再请装有小石子和纸片的两位小朋友进行对比让幼儿说说有什么不同声音)
幼儿1:装的豆子多声音大,装的豆子少声音就小。
幼儿2:装小石子的盒子声音重,装纸片的盒子声音轻。
师:“原来装的东西一样,装的多和装的少它发出的声音就会不同,装不同的东西声音也会不一样,恩小朋友们真棒。现在请小朋友闭上眼睛,你来听一听老师播放的声音哪个更好听?”
教师分别播放钢琴曲和电锯的声音,让幼儿倾听并说出感觉。
“你喜欢哪种声音?”
“听到电锯的声音你会有什么感觉?”(难听、刺耳)
“听到刺耳的声音你会怎么办?”
幼儿1:“我会把耳朵堵上。”
幼儿2:“戴上耳麦。”
五、活动总结。
师:今天我们发现了很多声音,也比较了声音的不同,其实在生活中还可以找到很多很多声音哦,那我们到外面去找找好听的声音吧。
(此环节以幼儿主动探究为主,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材料,教师循序渐进一步步的引导幼儿制作声音,在幼儿摆弄的过程中他们也有了自己的想法,活动中一直保持着和谐自主的氛围,尊重了幼儿的个性需求。)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设计我从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出发,利用多种感官通过听一听、玩一玩、学一学的方式,让幼儿主动寻找生活中的声音探索声音的特点。
第一环节寻找生活中的声音。突然发出的、特别的声音总是能引起幼儿极大地好奇心,所以,我找了一些幼儿平时生活中比较容易接触到而又引起幼儿兴趣的声音,让幼儿们能感受自制声音带来的乐趣,充分的体现了师生互动。
第二环节制造声音。我以一个组织者、引导者的身份,为幼儿提供了操作材料让他们自由去尝试怎样让物体本身发出声音,幼儿通过亲自游戏,发现了通过碰、挤、刮、敲等方式来使物体发出声音,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情绪高涨。
第三环节时探索声音的特点。教师通过在操作区放置不同的材料来激发幼儿的主动探索,教师提前设计探索性的问题,讲清活动时规则,使幼儿在操作时有目的性。很多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很认真,等老师总结得出结论的时候,很多幼儿已经得出了结论。很多幼儿都明白了一样的物体,数量不同,发出的声音不一样。不同的物体装在同一个瓶子或罐子里声音也会不同。但在本环节,也发生了突发情况,一个孩子的瓶盖没有盖好导致豆子跑了出来,引发了其他幼儿的哄抢。在此时就考验了教师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我在此环节没有及时清理好豆子,使幼儿的注意力分散了。
第四环节是分辨乐音和噪音。通过两种声音明显的对比,幼儿分清了好听的声音和不好听的声音,并学会了在噪音环境下保护自己的身体。
6.中班科学:有趣的弹簧 篇六
关于春天的天气,和基本的有关天气的表现图标.
培养孩子记录的能力
活动准备
① 天气记录纸(活动纸) ② 气象的网页 ③ 太阳, 云, 雨伞, 风等天气的表现图标
■ 照片准备
观看气象的有关的照片.
■ 活动办法
① 进一步讨论
-今天天气怎样呢?
-天气能够提前知道吗?
② 对于表现天气的图标进行讲述.
-这个图片是什么呢 ? 雨伞是下雨的时候使用的,所以表示有雨.
③ 记录一下今天的天气情况.
■活动 tip
7.中班科学活动:会唱歌的瓶子 篇七
在区角活动中, 我班开展了装饰活动 “好看的瓶子”, 我发现孩子们似乎更喜欢去触碰各种各样的瓶子,觉得瓶子能发出声音非常有意思,于是我顺应孩子们的兴趣设计了中班科学活动“会唱歌的瓶子”,让孩子们尝试让瓶子发出不同的声音, 满足他们的探索愿望。
活动目标
1.探索用不同的方法让瓶子发出不同的声音 。
2.尝试用瓶子当乐器为乐曲伴奏 。
3.感受用瓶子乐器为乐曲伴奏的快乐和成就感 。
活动准备
1.师幼共同收集各种材质的瓶子 ,如塑料瓶 、玻璃瓶、陶瓷瓶等。
2.筷子、皮筋、米、绿豆,乐曲《小松鼠进行曲》。
活动过程
1.出示魔术箱导入活动。
(1)师 :小朋友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会唱歌的魔术箱!
(2)师:听一听,它会唱什么歌,再猜一猜是什么东西在唱歌。
(3)师:你们刚刚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 ? 你们觉得是什么在发出声音呢?
教师依次使用敲、捏、拍三种不同的方法使塑料瓶发出不同的声音,幼儿每猜完一种声音,教师就接着出示一个塑料瓶。
(4)三个塑料瓶依次出示完之后 ,教师提问 :都是塑料瓶,为什么它们发出的声音会不一样呢?
2.探索用不同的方法使塑料瓶发出声音 。
(1)启发幼儿想一想:怎样使瓶子发出声音。
师:我们能用什么方法使瓶子发出声音呢? (先请幼儿自由讨论,再请个别幼儿回答)
(2)幼儿分组操作,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法使瓶子发出声音,看谁的办法最多。
(3)幼儿交流分享。
a.教师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方法 ,并大胆演示。
师:你刚刚用什么样的方法让瓶子发出了声音? 你做给大家看看。
师:还有谁用了不一样的方法? 上来试试。
b.师幼一起把让瓶子发出声音的方法记录下来 。
师:现在请你们把刚刚让瓶子发出声音的方法,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
3.尝试用不同材料让瓶子发出不同的声音 。
(1) 教师简单介绍操作材料 ( 筷子 、 皮筋 、 米 、 绿豆)。
(2)提出操作要求 ,注意倾听不同材料让瓶子发出的声音会有什么不同。
师:老师给你们准备了这些材料,它们能让你的瓶子发出声音吗? 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
(3)幼儿自由尝试探索。
师:你使用了什么材料让瓶子发出声音? 它的声音是什么样的?
(4)播放《小松鼠进行曲》,为乐曲伴奏。
师:刚刚我们让瓶子发出了很多好听的声音,让我们用这些好听的声音给音乐伴奏吧!
活动反思
幼儿是活动的主人,教师应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索活动,提高幼儿的探索能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于是,我在活动中使用了以下方法:(1) 操作探索法,让孩子通过碰、摇、拍、打等方法使瓶子发出声音;(2)记录法,通过绘画的方式,记录并总结使瓶子发出声音的方法;(3)同伴交流法,请个别幼儿展示自己的方法,将获得的经验与同伴分享,这样每个孩子都能掌握两种或两种以上使瓶子发出声音的方法, 这一教学方法使“幼幼互动”得到充分体现。
【中班科学有趣的声音】推荐阅读:
中班科学有趣的昆虫06-24
中班科学:有趣的静电11-26
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溶解》08-15
中班科学教案《声音的秘密》及教学反思08-11
幼儿园中班科学详案教案《有趣的调色游戏》及教学反思10-05
大班科学有趣的声音08-19
中班科学好玩的磁铁07-03
中班科学 雨的秘密08-16
认识宽窄的中班科学教案07-28
动物的影子中班科学教案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