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常见问题原因分析

2024-08-25

青少年常见问题原因分析(精选8篇)

1.青少年常见问题原因分析 篇一

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育人先育德,说明了道德教育是教育的根本。道德教育是道德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指一定社会或集团为使人们自觉遵循其道德行为准则,履行对社会和他人的相应义务,而有组织有计划地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它是一定社会或集团的道德要求转化为人们内在品质的重要条件之一。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道德品行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从总体来看,当代青少年的道德诚品行况是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然而近些年来,由于经济、社会、家庭和学校等各方面的因素,致使青少年中的一部分人道德品行低下,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一、青少年法纪意识淡薄,犯罪现象日益突出,影响了社会稳定。

我国部分青少年违法犯罪形势依然十分严峻。2000-2002年全国法院共判处未成年人罪犯14万人,年均递增9.5%,与1997-1999年相比,上升了40%。全国法院判处的刑事罪犯中,未成年人罪犯所占比率由1998年的6.4%上升到2003年的7.9%,而且犯罪的“盲目性、冲动性、暴力性、模仿性、偶发性”突出。近年来又呈现出五个新特点:一是低龄化。比如,吸毒者年龄越来越小,16岁以下的吸毒者比上年又有所增加,初次吸毒者中甚至出现六七岁的儿童;二是团伙化。特别是一些社会闲散的青少年经常无所事事,聚团成伙,抢劫盗窃;三是非法网吧、毒品等不良因素诱导犯罪率上升。据国家禁毒办数据,近几年吸毒青少年始终占吸毒人口的80%左右。据最新统计,我国网民70%是30岁以下的青少年。有一定比例的未成年网民涉黄。北京少管所中暴力型犯罪的少年犯达70%以上,而网络游戏中的暴力因素则是犯罪的主要诱因之一。上海市的网瘾症专项调查发现,24岁以下的网民占成瘾症发病总人数的51.5%,青少年更是易患高发人群。据对某沿海一所中学的调查显示,目前中学生上网聊天的占60.47%,上色情网站的占10.7%,上网听音乐、下棋、打牌、游戏、查资料等占28.85%,真正用于扩大视野、提高学业水平的不多,相当部分时间花在聊天、游戏及浏览不健康网站上。此外,在校学生犯罪率上升,校园暴力案件不断发生。

二、青少年心理素质欠佳,抗压能力差,心理障碍问题时有发生。

我国部分青少年心理问题明显有上升的趋势,每年至少有25万人因心理问题而丧生。其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至32.0%。16.0%至25.4%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课业过分繁重、生活单调、未来就业压力巨大等因素,是造成青少年普遍心理失衡和焦虑的重要社会原因。应试教育过分功利化的导向,则使学校无暇顾及学生人格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青少年受不良宣传影响,品德低下,与家庭、学校关系紧张。

我国青部分少年由于自身素质不高,盲目崇拜影视里的黑道大哥,叛逆不羁,导致与家庭以及学校之间的关系紧张。不仅如此,由于受不良污浊文化的熏染,以致青少年思想道德品行败坏。

四、青少年价值取向发生变化,道德认知模糊,社会责任感淡薄和社会公德心弱化现象突出。部分当代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已经趋向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许多青少年的道德意识薄弱,是非观念不清,社会责任感淡薄和社会公德心弱化的现象比较突出。调研结果表明,中小学生在公共场合违反交通规则、随地吐痰、乱扔杂物、损坏公物等行为大量存在,部分学生认为当前社会道德标准混乱。缺乏社会责任感、崇尚自我为中心已成为部分青少年的通病,一部分学生社会责任感弱化,认为学习的目的是“有个好前程”。认为“多多赚钱、好好生活”的学生占了很大比例。

众多的现象,折射出了当代青少年思想成长空间的不稳定性。深入研究这些问题的原因,才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夯实构建和谐社会的根基。

一、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存在缺陷

家庭问题是青少年出现行为偏差,走向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据有关部门对72名失足青少年的调查,九成多失足青少年家庭关系不和睦。当前青少年的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着四种类型的缺陷:不重视家庭道德教育;管教不当;家庭不健全;家长素质不高。另外近年来,流动人员的子女、“留守孩”、服刑人员的子女这三类特殊群体儿童的家庭教育工作也存在着薄弱环节。

学校教育是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主要渠道,道德教育工作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校教育的核心。目前学校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重校内教育轻校外教育的现象依然存在且突出,在思想道德建设的体制、思想观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队伍建设、经费投入、途径措施等方面还有许多与当代青少年思想道德实际要求不相符合的地方,如有的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教育方法不当,教学管理不严,对青少年疏于关心,放松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因此推进素质教育的任务艰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社会风气不正、腐败现象严重时社会环境方面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原因。应该说,多年来各级党团组织从培养跨世纪革命事业接班人的高度出发,在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效是比较明显的。但是当前在党内和社会上存在的一些腐败现象,对正面教育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在青少年中产生了如下误区:把消极腐败现象与改革开发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联系起来,难以全面准确的把握问题的实质,对思想教育的内容产生怀疑。同时对社会腐败现象表现出极大的愤慨,但又现代无可奈何,由此使一些青少年心灰意冷,消极悲观,甚至对当失去信心,更甚者造成对个人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偏斜、扭曲和错位,以致出现道德“滑坡”、青少年犯罪案件增加等社会问题。

二、精神文明建设体系尚不健全

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在体制机制、思想观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队伍建设、经费投入等方面还有许多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滞后,适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的活动场所和活动项目不足。青少年失学、辍学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对青少年违法行为和不良行为的处置方面尚未建立严格的程序,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司法、审判以及对青少年犯的监管、帮教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开展、深化。

三、大众传播存在不良影响,青少年文化认可缺失

大众媒体特别是有的小报小刊带有浓厚的商业氛围,不利于青少年树立良好的价值观。青少年群体传播能力较强,这种导向容易引发青少年的不良心态,如攀比、高浪费等。青少年文化属于“边缘”文化,深受传统文化和社会主流文化的影响,又具有独特的主体性、批判性和创造性,但是青少年文化不被广泛认可,褒贬不一,从而使得青少年文化的内容和涵义不确定、不断变化,使青少年在道德认知和自我定位上产生模糊和矛盾,是非观念混淆不清。

四、青少年自身还不成熟

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属于成年的过渡阶段,同时也是性意识萌发和发展的时期,心理和生理发育不同步,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自尊心、片面的虚荣心、好奇心和逆反心理较强。受到挫折时,容易沮丧、产生心理失误,甚至心理滑坡。

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法制建设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青少年在了解世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的同时,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争夺接班人的斗争也日趋尖税和复杂,他们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渗透,某些腐朽落后的东西对青少年的影响不能低估。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青少年道德法制建设工作还有在许多不适应和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修养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既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我们要从确保堂的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青少年道德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注重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充分考虑青少年对道德教育内容的认识程度和兴趣,将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增强针对性和时效性。

思想道德建设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要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区分不同层次青少年的特点,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使青少年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各种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革命领袖、民族英雄、杰出名人等历史人物的诞展和逝世纪念日、建党纪念日、红军长征、辛亥革命等重大历史纪念日,“九一八”、“南方大屠杀”等国耻纪念日,以及青少年的入学、入队、入团、成人宣誓等有特殊意义的重要日子,都蕴藏着宝贵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要抓住时机,集中开展思想道德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要运用各种方式向广大青少年宣传介绍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道德楷模和先进典型,激励他们崇尚先进,学习先进。通过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团员和少先队员、先进集体等活动,为青少年树立可亲、可信、可敬、可学的榜样,让他们从榜样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

二、净化青少年的成长环境,积极营造有利于青少年道德法制建设的社会氛围。

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宣传作用,各类大众传媒尤其是面向青少年的媒体,要以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科学精神为己任,向青少年提供更多的精神食粮。各级各类媒体要围绕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做好宣传工作,坚持集中性宣传与经常性宣传相结合,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相结合,及时报道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新进展、新经验和先进典型,同时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对危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问题进行跟踪报道,督促事情得到处理落实。

充分发挥文化市场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引导作用,从青少年成长进步的需求出发,积极鼓励理论工作者、作家、艺术家、科研人员等深入生活,深入青少年,适应青少年的欣赏情趣,精心策划选题,创作出更多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鼓励和支持面向青少年的文艺演出和优秀影视片的展播展演。坚持不懈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坚决查处传播淫秽、色情、凶杀、暴力、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出版物。严格审查面向未成年人的游戏软件内容,查处含有诱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和恐怖、残忍等有害内容的游戏软件产品。

充分发挥信息网络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阵地作用,加强对网络文明建设的引导,在校园、社区、青少年宫有组织的建设一批绿色网吧试点,营造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积极引导青少年努力掌握网络技术,办好青少年文化网站,有计划的组织建设一批绿色示范网吧,活跃和丰富青少年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生活。要坚持不懈地开展营业性网吧和电子游戏场所专项治理工作,封堵网上色情、暴力、反动等不健康内容,严肃查处接纳未成年人和传播不良信息的营业性网吧,积极打造网上信息传播的绿色通道。

三、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形成教育网络

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家长是子女的第一老师,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具有早期性、日常性和感染性特点,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首先取决于父母。要切实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和服务,办好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空中家长课堂、网络家长学校,面向社会广泛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总结、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

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学校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健康的学校教育,应坚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把思想道德教育、人格塑造摆在第一位。因此,学校要认真落实思想道德教育的各项任务,加强教材建设,改进教学方法,减轻课业负担,逐渐建立德育学科的评价体系和监测制度,抓住改革

课程设置、教材教法和考试评价制度三个环节,系统设计,整体推进,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条件;要架起学校与社区、家庭联系的桥梁,把德育工作由学校向家庭辐射、向社会延伸,组织教师下社区,加强学生家长的联系沟通,努力实现家庭学校互动,共同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延伸。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配合与协作。要把社区教育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并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把社区教育变成社会化、开放性的思想道德建设平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密不可分,必须正确处理三者的辩证关系:家庭教育要适应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要求,并支持和配合好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学校教育要依靠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支持和配合,充当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桥梁和纽带;社会教育要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为基础。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21世纪的主人。青少年思想道德面貌的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跨世纪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因此,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军人的使命感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起到带头作用,做当代青少年的典范,提高自我思想道德品行,不断完善自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2.青少年常见问题原因分析 篇二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特点,原因,对策

近些年来, 由于家庭、社会和学校等各方面的原因, 青少年犯罪也不断呈上升趋势。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 不能对其犯罪听之任之, 我们国家通过媒体舆论和法律等方面的力量来打击和预防青少年犯罪, 控制其犯罪率上升, 这也成了我国社会各界的当务之急。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 用立法的手段来保护其合法权益也成了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

一、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一) 犯罪年龄小且趋于低龄化

从整体来看, 近些年来青少年犯罪呈现出明显的低龄化趋势, 18岁以下的青少年犯罪人数在逐年增加, 14-16周岁的未成年人受到刑事处罚的人数也在逐渐增多, 在不满14周岁的犯罪未成年人中不受刑事处罚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 在有些地区甚至10岁左右的孩子就已经走上了犯罪的不归之路。

(二) 犯罪青少年的文化水平低

由于低文化水平的青少年接受的教育较少, 考虑问题不够成熟, 不够全面, 容易有冲动和极端的想法, 通常会认为只有武力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从近些年的犯罪案件中可以看出大多数被告的文化水平都较低, 并且此类案件也在逐年增加。某基层法院审结的青少年案件显示出青少年犯罪嫌疑人文化水平在高中以下的占有比例高达85%。

(三) 易形成团伙进行犯罪活动

从心理上和生理上的成长特点来看青少年正处在“哥们义气”强烈的年龄阶段, 这个阶段的孩子会觉得他们之间的友谊是最为宝贵的, 不允许别人对自己的“哥们”有任何伤害。[1]有些青少年在学校就会结成几派去打群架, 有的甚至会与社会上的不良少年群殴, 严重者则构成团伙犯罪, 他们在冲动的情绪之下很容易在团伙犯罪中冒险造成大案或是恶性案件。

(四) 犯罪形式多样且日渐先进和智能

目前, 在我国青少年犯罪中, 青少年所犯罪行的类型越来越多, 涉及范围也越来越广, 一些孩子甚至会利用手机、网络和电视视频学习其中的犯罪手段和方式。[2]有些青少年在手段熟练的情况下就会将传统的和智能的犯罪方式结合起来形成新型的犯罪方式来逃避侦查人员的侦查。

二、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一) 外部原因

1. 社会原因

近些年, 我国各大城市都在迅猛发展, 而有一部分青少年过早辍学, 去一些较大的城市打工。有些农村的孩子到了大城市不适应, 很难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 有些青少年禁不住诱惑, 在一些不良成年人的引诱下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有些也是迫于生活压力。而青少年正处于好攀比好讲排场的年龄阶段, 出门在外别人都比自己穿的好吃的好, 就会觉得自己很失面子, 在没有生活来源的时候就会去偷去抢。其次, 许多无序流动的青少年进城打工, 造成了大范围的失业现象, 他们见识少, 易滋事, 这样就容易滋生各种违法犯罪活动。[3]最后, 社会和文化都在不断发展变化, 有些青少年不能很好地吸收优良的文化知识, 而会摄入一些不良的文化信息, 一些青少年涉足不良领域, 也会促使其走上违法犯罪的不归之路。

2. 学校教育方面的原因

(1) 学校只追求升学率的错误教学思路。在社会发展的要求下, 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但迫于升学的压力, 学校只顾应试教育, 只注重学生的书本知识, 而忽略了学生的素质教育, 学生不能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而很好地发展。同时, 一些老师也不去跟学生好好交流, 只会命令式地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作业, 这样, 学生就有了逆反心理, 久而久之, 问题得不到根本的解决, 导致学生厌学。还有的老师只照顾学习好的学生而忽略学习差的学生, 导致差生更差, 最后辍学。[4]

(2) 青春期课程得不到重视。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 在心理和生理上都有了一定的变化, 他们对于这些变化都会充满好奇, 如果学校不能及时和正确地开设这类课程, 学生就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做出一些违法犯罪活动。多数学校虽然开设有关青春期和性教育方面的课程, 但是往往作为最为次要的课程被忽略, 在一些贫困地区这种情况更为突出。

(3) 学校管理不得当和老师引导不到位。在青少年的生活环境中, 学校占了大多数, 学校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 所以学校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学校要有合理的管理方式, 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在青少年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 老师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要时刻观察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正确引导学生。

3. 家庭原因

家庭对青少年的成长和发育起着潜移默化作用, 一个良好和睦的家庭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正面的作用, 相反, 不良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相当大的负面影响。[5]据调查, 近三年我国的离婚率增长43%, 随之, 我国青少年犯罪率也在上升。家长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他们的言行举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有的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就有不良的习惯, 比如有的家长有家庭暴力, 有的家长则经常酗酒赌博, 夫妻感情不和, 对孩子的关心不够等都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负面影响。近些年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 留守儿童越来越多, 这些儿童没人照顾和管教, 就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所以家长要从自我的生活习惯和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出发来教育孩子。

(二) 内部原因

1. 求知欲极为强烈

青少年正处于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的阶段, 但是他们的社会阅历浅, 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弱, 对有些稍微复杂的事物不能做出合理的判断, [6]在这样的情况下, 他们就会自我尝试, 在不明所以的情况下走上犯罪的道路。

2. 盲目跟从和寻求刺激

有些青少年犯罪只是为了寻求刺激而盲目跟随别人, 在犯罪同伙的引诱下, 为了寻求刺激, 盲目地跟随着其他成员做事, 并没有明确的犯罪目的和动机。

3. 报复和逆反情绪的促使

青少年总是会意气用事, 做任何事都不会经过深思熟虑, 再者从生理角度讲, 青少年时期是逆反心理最强烈的时期。不管是自己还是自己的“哥们”, 只要有人得罪他们, 他们就会有不肯轻易放过别人的想法, 情绪很容易激动, 报复了才觉得“不吃亏”, 这些都会造成青少年违法犯罪频率的日益上升。

三、青少年犯罪的对策建议

(一) 改善家庭环境,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 父母要从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引导孩子,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随时跟孩子沟通, 引导他们做出正确的判断。一个健康和和睦的家庭是孩子成长必不可少的条件, 所以家长要时刻改善家庭环境, 给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学习和成长氛围。[7]

(二) 改善学校和社会的教育环境, 打造健康的教育生态

学校和社会是青少年接触的最为重要的两个环境, 对青少年的行为起着很重要的引导作用, 学校的管理模式和老师的指导都要合理, 才会对学生的成长起到正面的作用。而社会是大环境, 青少年接触到的健康的社会事物会引导他们的身心健康地发展。[8]在他们的这个年龄段就要接触他们该接触的文化知识, 在学校附近不宜开设网吧、酒吧和带有色情的娱乐场所, 努力营造积极、健康、文明、有序的社会环境。

(三) 加强青少年自身素质的培养

青少年在受到良好的教育之后应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努力在德智体美各方面都有良好的发展, 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 加强锻炼, 争取在长大后为国家和社会多做贡献。

总之,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乎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切身利益, 所以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 就要求学校家庭和社会密切配合, 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避免他们走上犯罪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周长庚.新世纪预防青少年犯罪战略构想[J].青少年犯罪研究, 2001.

[2]廖纪源.青少年犯罪心理学分析[J].法律图书馆, 2004 (6) .

[3]夏学銮.青少年心理健康与问题面面观[J].中国青年研究, 2003 (6) .

[4]钟其璧.试论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预防对策[D].互联网.

[5]康惠农, 王汉林.青少年犯罪预防、控制问题研究[J].青少年犯罪研究, 1999 (11) .

[6]周振想.青少年犯罪学[M].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4.

[7]康惠农, 王汉林.青少年犯罪预防、控制问题研究[J].青少年犯罪研究, 1999 (11) .

3.青少年心理问题分析 篇三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问题 性别角色 适应障碍 考试焦虑 强迫症

中图分类号:G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3(c)-0000-00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an integrated analysis of adolescence psychological problem, especially on confusion for sexual tendency, adjustment problem, test anxiety and 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 Method for this article includes clinical observation, interview, psychological expriment and study on relevant article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mprove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for the Chinese adolescence, and share working experiences with other Chinese counselor.

Key words:Adolescence psychological problem, Sexual tendency confusion, Adjustment problem, Test anxiety, Obsessive Compulsive problem.

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成了备受关注的焦点,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影响到教育工作的效果,家庭关系的和谐,社会的治安稳定。心理问题是青少年犯罪一个最重要的原因。【1】所以青少年心理健康已成为心理领域非常重视的问题,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建设的推广已迫在眉睫。基于目前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和工作中经验的总结,本文先对青少年心理概况给予简单总结,以后特别对青少年性别角色模糊,适应障碍,考试焦虑,强迫症的心理问题给予分析和辅导建议。

1青少年心理健康概况

世界卫生组织把9至19岁定为的青少年的年龄阶段。青少年时期是身体,心智,社会关系迅速发展的时期。身体的成长伴随着性的成熟,性的成熟导向青少年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个人的抽象思维,评论能力也得到发展,对于青少年自己来说,他们非常强调自我意识和情感的独立。健康“并不仅仅是不得病,还应包括心理健康以及社会交往方面的健康。也就是说,健康是在精神上、身体上和社会交往上保持健全的状态”。一个健康青少年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他们在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学习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年龄在9至19岁之间的青少年普遍被认为是最健康的人群。世界卫生组织2007年对青少年健康调查中也显示,相比于成年后的妇女,儿童和老人,青少年是最少的对医药需要的人群。【3】然而,身体相对来说健康的人群,心理健康水平会怎样呢?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越来越被关注的焦点。“青少年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关键时期,更容易陷入苦闷低落中难以自拔,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

基于目前国内青少年的问题状况,国内一些特殊教育学校对“问题青少年”展开特殊教育培训。这样特殊教育培训的学校对改变一些很棘手的青少年的确起了很大作用,但在这样的学校接受过教育培训的学生,也被标上“曾经问题人物”的标签,学校也把学生看做问题学生或问题青少年。贴上的标签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所以搞教育工作或心理辅导的老师,最好不要把一些青少年看成‘问题青少年’,而是一个青少年有问题,这不仅仅是一句话的说法简单的改变, 而是教育理念的改变。青少年有问题的理念是把问题普遍化,问题普遍化的效果是一定程度上减少问题带给青少年的心理压力和对心理咨询的阻抗。但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却举足轻重。

2性别角色模糊

少年时期正是给自己性别趋向定位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性教育是很重要的。造成性别角色混乱的原因不一:基因的影响,胎教的影响,家庭背景,社会文化背景,感情的挫折等都会给人在性别趋向上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有些青少年遇到问题,想通过阅读一些相关资料来解决自己的困惑,结果给自己造成更大的困惑。有些少年在不知道同性恋的真正含义,就给自己下了是同性恋的结论,这种身心不一的感觉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困扰,严重影响了家庭关系,学习,和人际交往,有的甚至威胁到生命。“所以加强学生的性科普教育是一个不可忽视且有待加强的问题”。对于这样的青少年的心理辅导, 咨询师首先调查清楚造成他们有这样感觉或想法的原因,再根据个人的性格,所处的家庭和社会环境的特性制定辅导方案。在目前的中国,重男轻女的思想仍在影响着青少年的思想健康,特别是在一些比较偏远的山区或农村,一些女孩子仍重男轻女文化的影响,潜意识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关爱,而希望自己是男孩子,從言谈举止也模仿男孩子的行为,和自己喜欢的女孩子建立较近的朋友关系,从生理上又清楚知道自己是女孩子,所以给自己定义为同性恋。对于这样的女孩子,咨询师首先让她们理解自己状态的原因,鼓励她们接受调整身心合一的过程,给她们信心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辅导的初期阶段,她们对活出不一样的自己感觉不是很舒服,咨询师引导她们学会欣赏女孩的美,挖掘她们内在女孩的特质,行为上学习女孩的言谈举止,慢慢的她们就可以习惯做女孩子,从认知上认同自己是女性。总之,对性别趋向有障碍青少年的心理辅导是帮助他们从思想,行为调整自己,达到身心和谐,接纳自己,接纳别人,消除或缓解由于内心矛盾造成的人际关系张力,鼓励他们广泛接触社会、结交朋友,在日常交往中建立相互理解、信任、关心的人际关系。

3适应障碍

父母要给予孩子适当的保护,不要溺爱。 中美青少年行为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青少年普遍比美国青少年受到更多的保护。【6】DENG Lin-Yuan及其研究小组 (2006)的研究也证明父母的保护一定程度的缓解了青少年处于危险的机会,也减少问题行为的几率。【7】但中国的家庭,特别是有些独生子女的父母对孩子给予过多的保护。这样做的结果虽然减少了孩子遇到危机的机会,但随之而来到另一个结果也不容忽视,那就是部分受到过多保护的青少年生活较容易表现为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换位思考的能力,生活的独立性较差,存在学校适应性障碍,人际关系障碍等不利于孩子学习的问题,部分收到过多保护的青少年成了脆弱的现代流行的‘玻璃人’,一碰就碎。所以给孩子过多保护的家长要学会适当的放手,给孩子锻炼成长的机会,鼓励孩子自己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孩子对自己的信心。这样当孩子离开父母身边,才有能力去适应学校生活和社会环境。 有些孩子知道父母对自己过多的的娇惯不利,于是想法从父母宠爱的掌心中走出去,寻找锻炼自己的机会。有个假期打工的初中学生说:“我知道父母把我当成‘宝’,但我不想被惯着。”中国的社会就需要这样的青少年,主动给自己创造机会,在锻炼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4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的学生都是担心自己考试失败。他们没有意识到他们在失败来到以前,潜意识里就开始体验失败的结果。如果她们想自己能考试成功,考试焦虑就不会那么强烈。但过度的期望自己考试成功,怕失败而有较高的考试焦虑。考试焦虑的缓解可用合理情绪疗法。首先让学生明白他的考试焦虑是在无意识的担心自己考试的失败,在失败以前,已经开始体验失败的结果,这是一种不合理,不实际的认识,引导学生能认识到这一点,有些学生已经有恍然大悟的感觉,以前从没意识到自己在失败来到以前,就体验失败的结果,明白了自己错误的想法后,他们开始放松下来。第二步是准备学生临场镇静的应试心理素质,让他们学习几种不同的放松的方式,最后掌握一种他们自己觉得最有效地放松方式。在五十多名有考试焦虑的初中学生学习应对考试焦虑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总结出经典放松练习(classical relaxation exercise) 为他们是效果最好的缓解考前紧张的方法。把应对考试焦虑的方法应用到实际考试中,学生们也反应成绩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考出了应有的水平,甚而超长发挥。但有些学生根本没有掌握基本的学科知识,平时成绩很差的学生,也想通过运用心理疗法让考试成绩出现‘奇迹’,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任何心理方法都是有科学依据的去运用,并发挥作用,而不是创造奇迹的力量。

5强迫症

强迫症包括患者有强迫观念或强迫动作为,属一种神经症。患者明知这样观念和行为的持续存在毫无意义且不合理,却不能克制的反复出现。为此,他们被自己很无奈的行为弄的心情沮丧,贬低自己的价值,认为自己是没用的人。强迫症的原因来自于遗传,或不健康的成长的背景。患强迫症的人往往经历过无助的恐惧,孤独的感觉,他们用一些自己能够想到的方法解决恐惧或孤独感。这些看似无意的行为其实是患者心理一种防护机制。当这种恐惧或孤独已经消失,但患者以前的行为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即使现在这些行为的存在已没有意义,但放弃这个行为还很困难,尤其发生在儿童阶段的强迫现象。对于患强迫症青少年治疗,首先鼓励他,肯定他,让他安全感,然后让他知道他一些行为带来的伤害,鼓励他帮他建立信心改正,学习新的行为习惯来代替旧的没意义的行为或观念,把成功克制自己的次数记下来,先从每天为一阶段,看他能克服自己的次数,用奖励的方式激励他们改正自己行为的信心和动力。每天记录成功的次数,可以以每个星期为一阶段,查看他改变强迫行为的变化。这样慢慢的不良的行为习惯就被健康的行为习惯代替,强迫行为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环节。过程中被辅导者容易出现急躁的情绪,或求成心切造成的挫折感,这需要咨询师有耐心,特别是与青少年沟通,交往的能力,鼓励,肯定他们的改变,激发他们的信心。心理辅导的效果很大程度决定于辅导关系的和谐程度。同时还要注意到患者所处家庭,社会环境,尽量帮助他们建立感到安全轻松,被支持的生活氛围,这样对帮助患者缓解内心的焦虑,提高成功改善强迫行为的效率有很大帮助。

总之,人的改变是一个综合过程,心理咨询师也不能确定心理辅导中哪个环节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改变,心理辅导的效果也许不会在短时间内呈现出来,但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咨询师需要培养自己敬业的精神和职业责任感,身心投入的陪伴他们成长。心理咨询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干预的执行力度要加大,工作更需深入细致。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系到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安定和国家的发展。对青少年的教育要強调智力和心理健康同步发展,提高家长,老师对心理健康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兰基山,江世发。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和违法犯罪,青少年犯罪问题【J】,2010(5),52-55.

[2] A. Ball, J. Bertolje, R. Blum, H. Friedman, H. Homans, J. Howard, J. Hughes, A. Kaya, W. May, R. Thomson, M. Usher.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 Improving Adolescent Health and Development, The Second Decade[M], 2001.

[3]吴慧颖,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综述,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J】,2010 (4).30-31.

[4] 孔美荣,许俐,侯洪春.413例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分析,中国妇幼保健【J】,2006,(4) 1912-1914.

[5]Richard Jessor, Mark S, turbin, Frances M, Costa, Qi Dong, Hongchuan Zhang, and Changhai Wang. (2003),Adolescent problem behavior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 Cross-National Study of Psychosocial Protective factors。 Journal of Research on Adolescence, 13, 329-360.

[6]DENG Lin-Yuan FANG Xiao-yi LI Yi-fei WAN Jing-jing,(2006),Parental Monitoring and Adolescent Problem Behaviors,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4.

[7]MARGOT I. JACKSON; Margot I. Jackson, (2009)Understanding Links Between Adolescent Health and Educational Attainment,Demography,46,671–694.

[8]莫祥德,2011如何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http://mxd5091076.haodf.com/.

4.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解读 篇四

一、适应不良

学校学习适应不良是学生中常见的一种适应型障碍。他们往往由于学校适应不良严重影响学习,跟不上班级,甚至造成中途休学或辍学。主要表现在情绪、行为、生理功能三个方面。

(1)情绪方面。抑郁、焦虑、强迫、恐怖、厌烦、退缩等是常见的表现,具体表现为害怕学习,上课注意力涣散,思考乏力,听不好课,做不好作业,但又想把学习搞上去,产生焦虑;有些同学害怕或回避上学,或有恐惧反应,或呈萎靡状态;有些同学有矛盾观念和愤怒反应,易激惹,依赖性增强。

(2)行为方面。学习适应不良的同学均有行为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能力抑制。以往学习能力良好,成绩不错,适应不良后学习能力受到抑制,产生学习困难,上课无法做笔记,记忆力下降,作文写不出,稍复杂的题目无法解决等;因注意力不集中常常不能持续做一件事,莫名其妙地终止作业或看书,无目的地摆弄小物件或发呆等。第二,社会性退缩。与同学交往减少,学习、生活活动也减少,不愿发言,不想运动,体育课也提不起劲,成为同学活动的旁观者,游离于同辈群体之外。第三,品行絮乱。行为违反与年龄相符的社会规范和准则,如逃学、斗殴、说谎、偷窃、抽烟、离家出走等现象均有可能出现。还有些学生活动过度,寻求快乐和刺激,如沉溺于电子游戏机、不遵守纪律、袭扰他人。第四,行为倒退。行为像儿童,学习无目标,活动无计划,喜欢儿童游戏,不合群但不是因为退缩,而是和同学玩不到一块,谈不到一起。

(3)生理功能方面。表现在上课头昏、脑胀,入睡困难,以及腰酸背痛、心悸、乏力等,但身体检查没有特定的躯体问题。

二、自卑心理

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屡犯错误,所以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学校,他们受到的批评多于表扬、指责多于鼓励、惩罚多于引导。于是自认为不可救药、低人一等,变得心灰意懒、委靡不振,自暴自弃、消极颓废,形成一种我不如人的自卑心理。还有部分学生并不是本身有某些缺陷和短处,而是不能悦纳自己,常把自己放在一个低人一等、不被喜欢的位置上,并由此心灵笼罩上愁云。他们缺乏自信心,优柔寡断,没有竞争意识,享受不到成功的欢愉。

三、逆反心理

很多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疑虑心理重,往往不能正确对待家长的一片苦心和老师的批评教育。他们怀疑一切、目空一切,对正面宣传作反面思考,对榜样及先进人物无端否定,对不良影响产生情感认同,对思想教育、遵章守纪要求消极抵抗。

四、孤独心理

一些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为很少和别人交往,爱独自活动,寡言少语,人际关系疏远和淡化,崇尚做“超人”和“怪人”,而他们内心却感到孤独、郁闷。有人调查少年儿童的孤独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境遇型。由于家庭迁移、升学、转学,置身于陌生的环境中,适应能力较差,缺乏主动交往的能力和意向,变成一名孤独者。(2)自我封闭型。有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差,自信心不足,便把自己封闭在狭小的个人天地里。(3)行为方式型。现在的少年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到大总是以独处的方式生活、学习,难于了解别人,也难于让别人了解,因而感到孤独。(4)性格自傲型。有的学生自高自大、自命清高、自以为是、孤芳自赏,因而滋生孤独。

五、嫉妒心理

在学校里,一部分学生因漂亮的容貌、优异的成绩、优越的家庭条件受到教师的宠爱,也会引发另一部分学生的嫉妒之心。具有嫉妒心理的学生一旦在学习和其他方面不顺利时,就会怨天尤人,不能冷静地自我反思。在极端的情况下,有些甚至发生人身伤害等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

六、惧怕心理

就青少年学生群体来说,存在着优等生惧怕同学的竞争、中间生惧怕掉队、后进生感到前途无望等现象;就少年儿童个体来说,存在着惧怕数学或作文、惧怕使父母的希望落空、惧怕记忆力忽然衰退等现象。一旦惧怕惯了,就容易产生性格上的过于胆怯和羞涩,从而产生心理障碍。他们可能处处疑心,事事戒备,缺乏自信心和主动性。在学习上,也常常会表现为随大溜,缺乏闯劲和首创精神。

七、厌学心理

部分学生缺乏认真、刻苦、勤奋、钻研的精神,造成厌学等学习上的心理障碍。心理有许多矛盾,诸如,渴望尊重与遭受歧视的矛盾,争强好胜与自卑心理的矛盾,纪律约束与自由散漫的矛盾,等等。如此矛盾重重的心理,使厌学心理进一步加重。

从心理咨询的角度看厌学,它实际上还是和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和人格特征有关。厌学比较常见的心理特征有如敏感、不安全感、抑郁、焦虑、稚气、人际紧张、情绪紊乱等。而厌学常见的人格特征则有安全缺乏型、自尊维护型、情感依赖性和意义缺乏型四种。安全缺乏型的厌学者,对未来充满了焦虑,容易和人比较。所以难以承受学业不佳时的失败,因而容易厌学。自尊维护型的厌学者将成绩和自尊挂钩。一旦成绩不佳则自尊心受到打击,因此也很容易因为自尊不足而厌学。情感依赖型的厌学者学习动力是为了获得他人的喜爱,因此在人际交往出现问题的时候也会导致厌学。意义缺乏型的厌学者追求轻松自由的气氛。因此会对压力表现出逃避行为。

八、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或者说网络依赖,其实不仅局限于青少年,很多成人也有这种问题。网络依赖有轻有重,一旦造成日常生活的不便则需要关注。而对于家长来说,由于网络依赖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则是很多家长带孩子前来咨询的主要原因。而网络成瘾也有不同的分类。一部分青少年属于情感性网络成瘾,这部分青少年将全部的情感和精力投入到网络交友中。还有一部分属于网络游戏性成瘾症,他们将大量的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主要心理方面原因,还是在于成瘾者的成就感和社交过多偏重于网络而非现实生活。对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咨询,首先会更多地关注成瘾的青少年,理解他们、帮助他们,为他们戒网营造一个舒适、安全的人际环境,让他们感受到现实生活中的人际温暖,满足他们人际交往和情感沟通的心理需求,从而改变去网络中寻求心理需求的行为习惯。其次咨询师也会使用认知疗法。打破孩子本身坚定而又顽固的信念,如“游戏真棒”、“上网真好玩”、“再没有比上网更刺激的事了。而对于上网的动机、对网络的态度:不从感情上厌恶和排斥它,采取“导”而非“堵”的中肯态度、让其充分认识到太过于依赖网络的后果。

九、亲子教育

单亲家庭对青少年会受到怎样的影响,青少年表现出情感淡漠怎么办,青少年失恋,父母该怎么处理,父母对于青少年的教育,怎样才算是恰当,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情绪敏感、和父母的沟通也容易出现问题。因此,亲子教育的青少年心理咨询也是重中之重。因此,心理咨询师在做亲子教育的青少年心理咨询的时候,常常会邀请父母和孩子一起前来咨询。青少年心理咨询师会通过观察亲子互动的模式,总结出亲子沟通中的问题和症结,再加以调节和梳理。这种时候成长背景,对于家庭中的每一个人都给予帮助和支持,尤其对于家庭模式给予最大的关注。

十、产生性烦恼和性困惑

性烦恼的产生是由于性意识觉醒之后青少年的生理需求与社会行为规范的矛盾所致。性困惑的由来是青少年对自身性发育、性成熟的生理变化产生神奇感及探索心理。由于社会伦理道德的约束和对性教育的神秘化,常会导致青少年的心理冲突。他们常认为“性是不好的”、“对异性长辈出现性幻想是可耻的”、“手淫对身体是有害的”等,出现对性的消极评价和过度的性压抑。通过对各种神经质的深入研究,我们有理由相信,由错误的性观念而引起的对手淫、性幻想等的严厉的自我惩罚(心理的或生理的)是导致产生神经质症状发生的心理温床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严重的自卑感、对人恐怖症等症状。男孩对手淫、遗精、性梦的错误认识,女孩对月经、性幻想、自己体象的消极认知和评价,偷看黄色录像,早恋及过早性行为等,是青少年期较为突出的心理行为问题。改变对性的态度应是人生心理修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净化社会风气,学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包括性心理教育),组织各种有益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高尚情操以及家长改变传统观念,早期给孩子予健康的性教育等,对中学生的性心理健康发展非常重要,必要时应接受专业心理咨询,不要耽误孩子。

十一、学习压力

对于不少青少年而言,唯一的任务就是读书。中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常给他们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因为学习压力而陷入痛苦的青少年屡见不鲜。这其中不乏重点学校成绩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思想压力常来源于他们对学习现状的不满和不恰当的比较,不能接受自己的现状,过分注重结果,而体会不到学习的兴趣,整个社会、整个学校都在比较的氛围中,要学生真正做到放弃比较,接纳自己的确不易。考试焦虑、厌学及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记忆力等问题,是青少年及家长前来咨询的常见问题。这些情况在期末、期中、升中、高考、周围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如父母关系发生突变等)时更为集中和突出。有些青少年承受不了这些心理压力,有时会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反抗情绪,形成家庭暴力,有极个别甚至消极自杀。现在全社会都在呼吁给学生减压,希望情况会有所好转。

十二、人际交往的压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立意识的增强,青少年与社会的交往越来越广泛,他们渴望独立的愿望日益变得强烈,社会交往、发展亲密的伙伴关系是青少年一种精神需要。因人际关系压力而烦恼的年轻人通常表现为自卑、过分注意他人评价、容易受到伤害、虚荣心强、怕丢面子等。一方面,他们要求独立,希望能够摆脱依赖父母的生活,渴望走出家庭,建立伙伴关系;另一方面,又缺乏信心,害怕挫折。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心理承受能力较弱,而自尊心又极强的青少年,很容易在集体中感到压抑感和孤独感,被这种心理阴影笼罩而不能自拔。家长、教师或心理工作者应帮助青少年改变一些不恰当的认知和态度,引导青少年客观分析自己的现状,学会接纳自己,允许自己有缺点,有失败,有可能丢面子,完善的人不存在,不要过分苟求自己,也不要对外界寄托过多过高的期望,在行动和实践中增强信心培养技巧。

十三、沾染不良习惯和不良嗜好

青少年期虽然心身发展较快,但此时他们思想尚未成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自我控制能力差;同时青少年好奇心及模仿性强。使他们很容易受同伴或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易养成不良习惯和沾染不良嗜好。现在有不少青少年沉迷于电子游戏、电脑游戏或上网而不能自拔,严重危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部分青少年因交损友甚至走向吸毒、偷窃等违法犯罪之路。另外,具有行为问题(如反社会行为、家庭内暴力、出走、自杀等)的青少年,通常遭到过太多的批评、指责,他们对成年人几乎都充满敌意和不信任,往往较难纠正。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5.青少年问题报告 篇五

——中期实习成果研究分析

撰写人:储中彬

摘要:在某种角度上讲,社会的进一步飞跃,更有赖于新时代青少年学生的素质提高,当前社会环境多方面地影响青少年学生的素质培养,青少年学生的人际关系在这方面的影响犹为直接。一提到人际关系,有的会认为人际关系只存在于成年人群中,而往往忽视青少年之间的人际关系的指导,其实这是一种失误。处于身体发育的高峰期的青少年,大脑思维不断发展成熟,他们慢慢摆脱了孩童的幼稚,逐步走向成熟和理性。常发生各种形式的交往,通过交往,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接触、相互影响。并且通过交往构成青少年学生个体之间在心理上相互吸引或相互排斥的相对稳定关系――青少年学生的人际关系。他们的人际观念和人际关系也由幼稚简单走向成熟复杂。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去把握去探讨、去研究青少年的人际关系,并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这对解决他们在这一时期容易出现的种种青少年问题将会有莫大的裨益。因为无论是健康的身心发展,还是在各种方法下解决青少年的问题,与青少年进行合理而科学的人际沟通交流是十分关键的途径。

关键词:人际关系青少年健康成长

引言

人类社会的最基本元素是人的个体。每一个人都必须依赖于别人而存在。人类社会的进化发展,人与人之间构造出一张张复杂的社会关系网,并且淋漓尽致地描述了人际关系的多姿多态。确切的讲,人际关系包括异性关系、同性关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与陌生人的关系和应变能力等。

在某种角度上讲,社会的进一步飞跃,更有赖于新时代青少年学生的素质提高,当前社会环境多方面地影响青少年学生的素质培养,青少年学生的人际关系在这方面的影响犹为直接。一提到人际关系,有的会认为人际关系只存在于成年人群中,而往往忽视青少年之间的人际关系的指导,其实这是一种失误。处于身体发育的高峰期的青少年,大脑思维不断发展成熟,他们慢慢摆脱了孩童的幼稚,逐步走向成熟和理性。常发生各种形式的交往,通过交往,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接触、相互影响。并且通过交往构成青少年学生个体之间在心理上相互吸引或相互排斥的相对稳定关系――青少年学生的人际关系。他们的人际观念和人际关系也由幼稚简单走向成熟复杂。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去把握去探讨、去研究青少年的人际关系,并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这对解决他们在这一时期容易出现的种种青少年问题将会有莫大的裨益。因为无论是健康的身心发展,还是在各种方法下解决青少年的问题,与青少年进行合理而科学的人际沟通交流是十分关键的途径。下面主要谈一谈青少年在当前青春期发育中的人际关系及其对青少年问题解决和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性作用。

青少年的人际关系分析

在实习活动后,我们分析青少年的人际交往可以发现有这样的几个特点:

首先,在交友面上由一般性的普遍交友演变为个别性的交友,出现了所谓的“挚友”,许多人相知一生的挚友往往都在此时产生并发展了持久的友谊。

其次,择友标准上,由受功利恩惠和情感影响转变为开始有意识地强调思想认识和追求目标的一致性,强调志趣相投,要求彼此坦诚相待,以个性、脾气、兴趣、爱好为相互接近的条件。在这一点上,己显示出相当明显的成人倾向。

第三,在对人际关系的重视方面,初中生较重视自己在小团体的地位,而往往忽视在整个班集体的自我形象;高中生自尊心逐渐成熟,开始看重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和形象。第四,在男女生关系上,初中生对男女生关系较敏感回避,两性距离形式上仍然严格;高中生,男女生之间转化为友好相处,彼此相互认知,出现融洽的气氛。另外,在初中阶段,人际关系大多表现为小团体,尤其是女生。小团体中的学生往往服从于团体中的“首领”的意志,存在依赖情感;高中生间、小团体减少,反之,个人活动力增强,开始充分表现自己的独立能力。

应该说人际交往是当代青少年完成学业、人格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人际交往既能给青少年带来幸福和欢乐,也能造成无穷的苦恼与悲伤;人际交往既能促进青少年之间的友谊,也能导致人际间的冲突和矛盾。人际交往关系处理得当,不仅在青少年心情陶冶、互助交流上起很大作用,而且对于他们形成美好理想、崇高的人生追求具有特殊的意义。但青少年由于自身成长过程中固有特点及涉世不深、经验不足,对人际交往的认识不够,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交往障碍,当前,社会学界分析青少年常见的人际交往障碍有认知障碍、情感障碍、人格障碍和能力障碍。

认知障碍;在人际交往中,特别对于中学生这一人际交往主体而言,表现突出而常见,这是由中学生交往特点所决定的。中学生的交往特点之一是理想化。中学生自我意识开始增强。但其社会阅历有限,客观环境的限制使其不能够全面接触社会,了解人的整体面貌,心理上也不成熟,因而经常是先在自己头脑中塑造一个理想的模型。然后据此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知己,一旦与实现不符。则交往产生障碍。中学生的交往特点之二是自我中心,即以理想的自我来确定择友标准。而理想自我的不现实性往往造成人际交往障碍,如,自己对某人印象不好时。就觉得什么都不顺眼,产主坏的看法和否定的态度;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以为别人也喜欢,认为自己所喜欢的东西就是美好的,而自己所讨厌的东西则是丑恶的;自己对某人有看法,就认为对方也在搞鬼。如此等等,使人际认知失去客观性,造成交往障碍。

情感障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常由感情而萌发,情感成分是人际交往的重要部分,青少年由于感情丰富、变化快,有时对人对事过于敏感和不重客观,重一时不重全面而使行人际交往缺乏稳定性,产主各种障碍。恐惧引起的人际交往障碍。有些青少年自主有交往的欲望。但无交往的勇气。常常表现为与人交往时(尤其是在大众场合下),会不由自主地感到紧张,害怕以至手足无措、语无伦次,严重的甚至害怕见人。尤其害怕与比自己水平高、能力强及有所成就的人进行交往,怕他人瞧不起自己。有的孩子一到人群中就觉得紧张不安,在课堂上、教室里、图书馆,都会觉得别人在注意自己、挑剔自己,轻视或敌视自己,以至无法安下心来听课、看书、做作业。这些恐惧使生活黯淡、不愉快,造成一系列不良的心理反应;嫉妒引起的交往障碍。嫉妒是指在意识到自己对某人、某事、某物品的占有意识受到现实的或潜在的威胁时产主的情感。表现为对他人的长处、成绩等心怀不满。他们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经不住挫折。容不得甚至反对别人超过自己。对胜过自己的同学轻则蔑视,重则仇视,有的甚至不择手段地攻击、报复对方。嫉妒的种类很多,有的因容貌,家庭条件等因素而产主嫉妒;有的因智力、能力,交往等因素产生嫉妒。从而引起交往障碍;自卑引起的交往障碍。在交往活动中,自卑表现为缺乏自信、自惭形秽,想象成功的体验少,想象失败的体验多,自卑的浅层感受是别人看不起自己,而深层的体验是自己看不起自己。当出现深层体验时,便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似乎所有的人比自己强得多。因而,在交往中常感到不安,将社交圈子限制在狭小范围内;自傲引起的交往障碍。自傲与自卑的性质相反,表现为不切实际地高估自己,在他人面前盛气凌人,自以为是,过于相信自己而不相信他人,总是把交往的对方当作缺乏头脑的笨蛋,常指责、轻视、攻击别人,使交往对方感到难堪、紧张、窘迫,因而影响彼此交往;孤僻引起的交往障碍。孤僻有两种情况,一是孤芳自赏,自命清高,不愿与人为伍,与人不合群,自己将自己封闭起来;另一种属于有某种特殊的怪僻,使人无法接纳,从而影响了人际交往。

人格障碍;人际交往中,人格因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谓人格,简单他说是指人在各种心理过程中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包括气质、性格等。从气质角度看、有些青少年属胆汁质气质的类型,他们常因一点小事而突然间怒不可遏,对人大发雷霆。使对方深感委屈和不满。有些青少年属于粘液质气质类型,他们反应慢,不灵活。办事慢慢吞吞,难以同时处理几样事情,难以从一个问题转入另一个问题,常使多血质的孩子不耐烦,催促他、指责他,而产主不快;从性格角度看,有些青少年属外向型性格,他们活泼好动、乐观开朗、善于谈吐、感情易变、性情急躁,他们既具有吸引力,又易于使人反感,容易引起冲突,有些青少年属于内向型性格,他们对周围的事不大关心,不喜欢与人交往,与亲人之外的其他人保持一定距离,使交往不能顺利进行。人格障碍,还表现为有些学生人格不健全,动不动发火、生气、脾气暴躁、态度生硬、对人充满敌意,或者自我陶醉,受人摆布,易受委屈等,由此而经常发生人际冲突。青少年交往中常见的人格不健全还表现为自私自利,苛求于人、为人不正派、不尊重他人等现象,引起交往障碍。

能力障碍;人际交往能力的欠缺是影响人际交往的原因之一。当前,不少青少年缺乏交往的经验,尤其是成功的经验。他们想关心人,但不知从何做起,想赞美人,可怎么也开不了口或词不达意,交友的愿望强烈,然而总感到没有机会,交往中想表现自己却不能如愿,内心想表示温柔,言语却是硬梆梆的,如此等等,阻碍了交往的顺利进行。

我个人认为青少年在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较差,或考虑问题过多地从自己的利益和角度出发;或自视清高、孤独离群;或是非淡漠,交友不慎等等。究其原因:一是现在的青少年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多与长者相处,缺少伙伴,受到的迁就溺爱多些;二是因为家庭、学校对培养这方面能力重视不够,学校现行教材中缺少这方面知识的系统内容。因此,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任课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应重视学生间的人际关系,创造一个和谐、温暖的集体,这样可以使青少年学生时时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在培养过程中,我觉得让学生明确处理好人际关系意义重大。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处理好人际关系也体现着人的知识和修养,人际关系状况关系着个人的成长和成才。

加强青少年人际关系的健康引导

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迫切需要交往,需要与人分享。他们不再满足于老师和父母的教导,而是转向同伴和社会。他们对末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的交往对象主要是同龄人,因为觉得有同感,所以同龄人之间相互影响。但由于他们的不成熟性,所以他们对他人有很深的依赖性,重视感情,甚至于以感情代替理智。因此此期加强对青少年进行人际关系问题的辅导十分必要。这不仅仅有利于我们对青少年学习的教育,更重要的是这会在很大力度上推动我们对青少年问题的积极解决,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当代的青少年存在着许多的发展性问题,在社会环境、现代化进程等的影响下,青少年问题有日渐严重之势。社会学界分析认为青少年所遇到的心理挫折、负担或困惑,大体上可以从自我心理、性心理、家庭(亲子)关系、朋友关系及社会适应几个方面来探讨。

(1)自我心理。随着心理的成熟,青少年在内心世界有许多复杂的事情要考虑,甚至操心。其中青少年最关心的是对“自我的认识”,即怎样认清自己的行为、性格及心理上的表现。在日新月异、快速成长的过程中,觉得时时刻刻都要去摸索“自己心理上的肖像”,即去发觉自己的性格如何,自己在别人眼里的印象,自己的兴趣及志向在何处,交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机关报人等等。由于对成长变化的自我肖像常摸索不清而感到烦恼,同时也对别人的批语与反应甚为敏感,只要稍微被人批评就反应强烈,而且很难过。如何正确认识自己,并增强自己的信心,是青少年们常遇到的内心顾虑。

(2)性心理。随着性生理的发育,青少年的性心理也随之发展。随着日益增长的性兴趣与愿望,如何适应社会文化的要求而加以控制,是青少年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同时,更重要的是如何建立起自己的“心理性别”。生理上的性别取决于人的解剖器官与生理现象,倡在心理及行为上,每个青少年要学习如何按生理性别角色去讲话动作穿着;怎样才能引起异性的好感与喜欢;如何与异性朋友结交相处等等,是青少年们必须去学习并且建立的“心理性别”。只有“生理性别”与“心理性别”相一致,才能完全定义为男性或女性。这些心理上的问题,也常是烦恼、压力的来源。

(3)家庭关系。如何与父母亲相处,是青少年们的心理负担与困难之一。随着思考方式的改变,年轻人改变了对父母的看法,开始批评父母的言行,甚至“看不起”父母,形成代际隔阂。假如父母处理不当,就有亲子关系的冲突而不悦。再者,年轻人追求独立自主,力求减少依赖父母,而有些父母却不关心孩子的自主精神,造成亲子争吵、家庭不睦。

(4)朋友关系。与同学、朋友交往是青少年的一种需要,在交往中相互学习、帮助,会增长知识。因此青少年们的朋友感情非常浓厚,自己是否被别人喜欢,是否被朋友接纳,很是重要。对于同学或朋友的言语接纳很敏感,也容易产生嫉妒或争夺别人关心的现象。有时,受到群体朋友的压力,非采取某种行为不可,唯恐被大家排除,也是心理问题根源之一。

(5)社会适应。青少年们对自己的社会环境常常很敏感,崇尚时髦,追随社会上流行的风气,最易被感染或鼓动,也容易批评传统的社会观念。假如民生剧烈的社会变革,价值观念改革,年轻人常易落入变迁的漩涡当中,首当其冲受社会文化剧变的影响。

分析之后不难发现,我们要对青少年加强教育的关键是要打开他们的心灵之门,把他们的问题挖掘出来。同时我们要注意的一点是,我们不可能把青少年隔绝开逐一进行教导,而

且也不可能离开环境而空谈教育,所以帮助青少年建立健康而积极的人际交往是一项十分重要而又关键性的任务。这对解决目前青少年的相当部分问题是十分有益的。我国已故的著名医学心理学家丁瓒教授就曾经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重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重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的”。因此,我们要帮助、指导青少年消除交人际往障碍,减少人际关系的矛盾,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水平和能力,提高他们对生活的满意度,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具体的方法有以下几点可以参考:

一、得信息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知也无涯”。一个人直接从书本上学得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在现代社会中,新信息如钱塘之潮,汹涌澎湃、层出不穷。通过社交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后,人就能以各种方式迅速地获得信息。作家肖伯纳曾经比喻说: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每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人际交往比之于从书本获得信息有内容更广泛、渠道更直接、速度更迅速等特点。

二、能自知、知人现在的青少年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优越感强,唯有在与别人的比较中才能充分认识自己,离开了交际对象或可供比较对象,就失去了衡量自己的尺子和照鉴自己的镜子。一个中学生如果终日独来独往,孤僻冷漠,缺乏交往,那他对自己的认识就缺乏了“参照系”,也发现不了别人身上有好或不好的东西,也就无法调整和改进自己。

三、形成健康的心理 人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有着强烈的合群需要。通过相互交际,诉说个人的喜怒哀乐、爱憎恐悲,就会引起彼此间的情感共鸣,从而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当一个学生在学习、生活上遇到挫折而感到愤闷抑郁时,向知心挚友一席倾诉,就可以得到心理疏导,身心也就更健康,学习更有劲。而那孤僻、不合群的人,往往有更多烦恼和忧愁,甚至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还有最后一点就是要提高交往认识,交往水平和能力的提高,源于交往正确的认识和正确的动机。因此,我们必须把提高学生对交往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交往动机放在首位。马克思曾经说过,交往是人类的必然伙伴,今天的社会同过去相比,已经有了巨大的差别。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开放性,它和周围的环境无时无刻不发生着种种错综复杂的联系和交流。社会的开放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更加方便,又使人产主了众多的欲望和更高的情趣,只有扩大交往才能适应社会,只有积极地进行交往,才有利于人的智力和创造力的发挥,另外,交往具有积极的社会功能和心理功能。心理学家认为,交往具有“整合”、“调节”、“保健”功能。“整合”是指以个体为生活与生存单位的人,通过交往纽带而连结成为社会群体,“调节”就是协调人与人之间的行为,使之在社会生活中保持平衡,避免产生相互干扰与矛盾冲突,“保健”就是交往对个人的身心健康有利,我们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采取各种有效方法,向学生讲明交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促进学生积极极、主动地进行交往。

小结

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个体的心理健康,影响着青少年良好心理和个性的养成。马克思曾精辟地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并不是孤立的个体存在,人与人之间常处于交往之中,在交往之中认识上互相沟通,情感上互相交流,行为上互相作用,性格上互相影响。青少年正处于性格、品德、心理个性的发展成熟期,能否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他们来说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青少年心理发展》雷雳、张雷 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2、《谈青少年学生的人际关系》三水华侨中学黄东朗

3、《中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及其消除》西张学校网站

4、《青少年人际交往中的几个误区》邹德菊上海心理辅导中心

5、《中学生人际关系浅谈》锡山市锡南高级中学杨震华

6.青少年犯罪问题透视 篇六

新华网山东频道9月1日专电(新华社记者 张晓晶):在我国为数众多的中小学生中,辍学少年虽然数量不多,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这些孩子过早离开学校以后,由于家庭、学校、社会缺乏监管,成为违法犯罪的高危人群山东省未成年犯管教所一项调查发现,目前在押一千多名少年犯中辍学生占70%左右,辍学与违法犯罪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辍学少年,家庭、学校、社会“三不管”

山东一位农村小学校长对记者说,在一些比较偏远的农村,上初中要跑七八里路,有的孩子跑一年,再加上对学习不感兴趣,就回家了。有的女孩子十五六岁就出去打工了。

山东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最近检查发现,目前因贫辍学现象大幅度减少,但受新的“读书无用论”影响,提前就业导致辍学的现象有所增加。全国人大代表、泰安市东岳中学校长宋文新在调研中发现,辍学少年在一些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她说,导致辍学的原因很复杂,学习困难、厌学是重要原因,也有的孩子随父母流动造成辍学。

山东省未成年犯管教所犯罪研究室主任李康熙分析说,一些农民看到孩子学习成绩不佳升学无望,加上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难,觉得继续供孩子上学不划算,不如及早学门手艺挣钱实惠。随着农村逐步富裕和减免学生杂费等措施的实行,真正因家庭困难而辍学的很少

李康熙说,这些学生闲散在社会上,成了学校不再管、社会无人管、家庭无力管的“三不管”对象。由于他们年龄小,文化程度低,认知能力弱,绝大多数属于法盲,又失去了学校正面教育和管理约束,极易受到社会上不良环境的感染李康熙说,这些学生闲散在社会上,成了学校不再管、社会无人管、家庭无力管的“三不管”对象。由于他们年龄小,文化程度低,认知能力弱,绝大多数属于法盲,又失去了学校正面教育和管理约束,极易受到社会上不良环境的感以及不良小团体拉拢和坏人教唆而步入歧途。调查表明,厌学-逃学-辍学-流失社会-劣迹行为-违法犯罪,几乎是走向犯罪道路的辍学少年的行为轨迹。

辍学少年成为犯罪高发群体

一些孩子读完初中甚至初中没毕业就离开了学校。刚走出校园的青少年分流成两路:一路外出打工,一路在家闲着,或偶尔干点杂活

李康熙对在押少年犯犯罪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表明,目前山东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在押一千多名少年犯中辍学生占70%左右,没有接受完义务教育而辍学的未成年人成为犯罪主体。从其辍学时的年龄来看,10岁以前辍学的占3%,10岁-13岁辍学的占23%,14岁-17岁辍学的占73%。从其辍学时学业程度来看,小学期间辍学的占26%,初中期间辍学的占57%,高中、中专、技校期间辍学的占17%。大多数孩子是在初中二年级时辍学的。

李康熙说,这些辍学少年60%以上没有正当职业,既进不了城,又不安心务农,重活干不了,轻活、家务活又不想干,整日闲散在社会上玩耍取乐。在“辍学后具体干什么”的问卷中,有59%的在押少年犯回答是“闲着玩”。为了满足消费欲望,吃得好一点,玩得好一点,往往铤而走险,实施犯罪

济南市历下区法院少年刑事审判庭副庭长许莉长期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她介绍说,近几年审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数目大幅增长,其中盗窃、抢劫犯罪占70%-80%,犯罪主体以无业的少年居多,其中包括一些进城打工的青少年,也

有一部分初中毕业闲散在家的城市孩子,他们思维活跃,叛逆性强,由于失去监管导致犯罪。

辍学少年犯罪率高折射教育盲区

记者采访中发现,一些学生因为学习成绩差,得不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同,导致情绪时有波动,行为失控,他们一般被歧视性地称为学习、品德“双差生”,尚存不多的进取心也受到严重打击。

17岁的小于家境富裕,父母经营着一家小食品厂。他对记者说,以前也想好好学习考大学,找个好工作,后来因为与班主任老师发生冲突,学习成绩直线下滑。“成绩不好,老师、父母、同学没人看得起我,我有时感到很孤独,越来越不愿学习,后来干脆不上学了。”因为犯罪被关押在少管所里的小于,对记者说起这些往事神情黯然。离开学校后,小于因为孤独和苦闷认识了不少“哥们儿”,羡慕他们潇洒,就开始和“哥们儿”一起混,最后因抢劫犯罪,被判处4年有期徒刑。

许莉在审判工作中接触到许多辍学少年,她说,辍学少年犯罪折射了教育盲区。现在学校重点管尖子生,要升学率,学习不好,老师家长都会放弃,自己也放弃。有的孩子想,不被社会、学校和家长认可,不是好孩子,干脆就不做好孩子,实际上是对社会的一种报复。

李康熙说,中小学生辍学是走向违法犯罪的危险信号。目前,对辍学少年管理方面,家庭、学校、社会都存在空白。青少年犯罪看似具有较大偶然性和突发性,实际上,冰冻三尺,绝非一日之寒。他们行为失常,也有一个过渡期和累积期,这个时候,若有人拉一把,他们也许就回到了正常的轨道。

专家认为,在预防青少年犯罪方面,家庭教育应该发挥第一道防线作用,实行全方位监护,避免失控脱管。学校也应该改革应试教育模式,同时加强职业教育,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劳动技能,让这些学生能够在学校和社会上找到认同感

17岁辍学少年成犯罪“老手” 伤了别人也害了自己

实施多次暴力抢劫,价值达7000余元;以借打电话为名,诈骗他人手机3部;踹门翻窗,入室盗窃价值2万余元财物;为琐事,故意持刀将表哥刺伤„„没有人能想到,这样一个劣迹斑斑的作案史竟发生在一个年仅17岁的未成年人身上。记者昨日从西夏区人民法院了解到,因犯抢劫罪、诈骗罪、盗窃罪及故意伤害罪,被告人小斌(化名)被判处十一年,蹦出罚金7000元,为自己拿青春赌明天的不羁行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缀学后走上犯罪道路

在庭审中,小宾站在被告席上始终一言不发,在听到法院判决的一瞬间,作为法定代理人的小宾的父亲早已老泪纵横„„小宾原在西夏区某中学上学,上到初二时因厌学而执意退学。但因游手好闲,小宾渐渐结交了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青年,整日在街上闲逛,惹是生非。由于父母离异,忙于生计的父亲对小宾也疏于管教,对小宾的所作所为在屡次打骂无果后,只能听之任之随着年岁的增长,小宾的花销逐渐增多,上网、喝酒、蹦迪,样样都需要钱,小宾已不满足于向父亲伸手要点零花钱。于是,在日益膨胀的物质欲望中,小宾的胆子也越来越大。2005年11月30日晚,在几个“哥们”的撺掇下,小宾等人来到银川橡胶厂生活区平房张某家,趁其家中无人时踹开门锁,将屋内的电视机、电冰箱、DVD、手机等值钱的物品洗劫一空,变卖后赃款全部挥霍。在随后的1年里,小宾多次伙同他人采取踹门翻窗的手段,在西夏区一带入室盗窃3起,作案价值达2万余元。抢劫

诈骗伤害他都干

2005年12月5日,16岁的小宾伙同他人来到西夏区西花园一水吧,向水吧服务员杨某索要现金,杨某称自己没钱,但其认识的另一个服务员曹某身上有钱。小宾等人遂指使杨某以买手机为由将曹某叫到杨某的宿舍,使用暴力手段抢走曹某600元现金及手机一部。2006年4月20日晚,小宾和同伙来到西夏区某宾馆,以借打电话为由,连续骗走3名客人的3部手机2006年11月14日凌晨,小宾因其姥姥家中失窃之事与表哥刘某发生争执,刘某坚称是小宾偷了姥姥的钱,小宾矢口否认,情绪激动之下竟抽出匕首将刘某刺伤„„未成年人犯罪与受害同在。

违法犯罪行为对社会危害有多大,行为人自己承担的刑事责任就应当有多重。而与成年人犯罪不同的是,由于年龄、智力、生理等因素的影响,未成年人的成熟性和自我保护能力远逊于成年人。因此,未成年人犯罪和受害同时存在,违法犯罪的情节有多重,其受害的程度就有多深,这一点相比成年人更为明显

作为小宾案件审判长的许法官告诉记者,在其审理的多起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这些孩子并不是一生下来就是罪犯,而是在逐渐认知、了解社会的过程中,被社会中一些腐朽、阴暗的东西所吞噬,他们内心善良的一面并不是消除了,只是被遮挡着,依然存在。在法庭对这些失足的未成年人进行帮扶教育时,绝大部分孩子都对自己的行为感到耻辱和懊恼,表示愿意改过自新,重新做人。因此,许法官表示,对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的综合治理刻不容缓,这一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及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与努力。

据宁夏青少年犯罪研究者袁纪介绍,父母不和、离异,教育不当,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品德、爱好和思想的影响至关重要。这些家庭中的未成年人因丧失了父母的爱抚和管理,逐渐与其父母感情淡薄,这时只要有人稍加引诱,就会使他们滑向犯罪的深渊。他们视打架斗殴为“英雄行为”,视冒险亡命为“快乐”,将好胜心的满足,建立在暴力与他人的痛苦之上。这种好胜心的扭曲和演变,是当前未成年任暴力犯罪的一大诱因。

辍学少年校园内与学生械斗 民警缴获大砍刀5把

5月28日上午,数名辍学少年身带砍刀,翻入合肥某中学校园内,与学生械斗。东七派出所民警火速赶到,现场抓获两人,缴获大砍刀5把。

当天9时许,东七派出所接到的辖区莫学校老师报警:五六个小青年从为情翻入校园,趁学校课间休息之机,找初三的学生打架。

民警火速赶到现场。几个气势汹汹的人发现警车后悄悄溜走,动作慢了点的两个人正想逃走时,被一群男生围住。民警立即冲进人群,并从其中一人鼓鼓囊囊的背包内查获长约50公分的大砍刀5把。将两个小青年牢牢控制住

7.青少年常见问题原因分析 篇七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阶段, 在这一时期中, 无论是心理发展、生理发展还是社会经历, 都会给一个人带来重要影响。每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也会在该阶段渐渐确立, 对社会了解也是从无到有, 个人心理和生理由不成熟到成熟, 如果这一时期有任何偏差, 很可能毁掉一生。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有很多, 既有来自心理、生理等个体方面原因, 也有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等外界方面原因, 要治理青少年犯罪, 必须依靠各方面力量来共同实现。

二、青少年犯罪心理表现形态

(一) 盲从心理

很多青少年的犯罪行为都是在持有盲从心理下产生的, 他们在犯罪前并没有犯罪动机, 也没有犯罪方面的心理准备, 整个犯罪过程中自己都没有明确的犯罪认识, 稀里糊涂的参与了犯罪活动。这种盲从心理犯罪后的青少年多数都是悔恨交加, 追悔莫及, 我们要改造这些青少年十分容易。也有一些青少年受同学或者朋友邀约, 碍于情面的加入不良青年团伙或是参与犯罪案件。

(二) 侥幸心理

青少年犯罪很多因为侥幸心理所致。青少年侥幸心理主要表现有几种:青少年认为其他人犯罪没有被抓到或者这些犯罪人的生活未受到任何影响, 自己也可以逃避惩罚;也有些青少年认为自己年龄小, 有关司法机关一定会从宽处理, 自己不会承担任何刑事责任;还有些青少年认为即便自己被警察抓获, 父母或亲戚也会包庇或是为自己说情, 进而能够逃避法律的制裁。

(三) 虚荣心理

大量的心理学研究工作表明多数青少年都具有很强的虚荣心, 他们渴望获得家长、老师及社会的表扬与称赞。然而实际生活中, 很多青少年由于个人长相、学习成绩等原因长时间不能被别人所注意到, 导致心态失衡, 他们就想方设法在其他方面表现自己, 遇到事情就会逞威风进行炫耀, 来满足他们的虚荣心。因为虚荣心而产生的犯罪表现有:勾帮结伙, 打架斗殴;随便殴打他人, 到处惹事;出口脏话, 侮辱他人。

(四) 模仿心理

一些青少年受电视剧、电影中的各种凶杀案件、色情情节影响, 产生了对里面英雄人物的崇拜心理, 当这种崇拜达到一定程度时, 他们就会刻意的模仿, 最后慢慢走向犯罪。模仿心理犯罪形式主要有几种:模仿黑帮老大或武林侠客做出暴力行为犯罪;充当古装剧中的武林好汉进行打家劫舍导致犯罪;模仿电视剧中男女亲昵行为侵犯周围妇女。

三、青少年产生犯罪心理的原因

(一) 青少年形成犯罪心理的主观因素

青少年犯罪很多是因为他们自身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以追求享乐主义为主要精神支柱, 进而致使他们产生随心所欲的错误观念。违法青少年法律意识都十分淡薄, 一些青少年犯罪是因为对法律无知, 一些是对法律持有蔑视的态度, 还有一些青少年法律观念错误, 缺乏守法行为素养。当今社会的一些不良风气也对青少年的错误行为产生严重影响, 例如:乱闯红灯、乱扔垃圾、偷税漏税等。犯罪青少年的认知结构也不够成熟, 具体表现主要有:缺乏内省力、适应性、批判力及预见性, 不具备处理事情的能力;一意孤行, 认知心理容易受到眼前状况影响;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情感, 经常感情用事, 如果产生犯罪心理, 就很难抑制。

(二) 青少年形成犯罪心理的客观因素

家庭环境不良、教育方式不当及家庭结构缺损都会对青少年心理产生极大影响。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 只有不会教育孩子的父母,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及他们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孩子会成为怎样的人, 孩子的幸福与成败受家庭教育的直接影响。不良的家庭环境不仅影响孩子健康成长, 还会让孩子受到错误误导, 进而形成很多怪异的个性特点。家庭成员彼此关系紧张的家庭环境会让孩子心灵受到创伤, 会让他们对人际交往形成错误认识, 使他们形成冷漠的人格, 甚至造成心理变态及心理扭曲。学校教育是青少年树立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错误的教学方法、不科学的教育内容都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不良影响。一些学校将学习成绩看成衡量学生的主要标准, 忽视学生是否遵纪守法、人品是否端正、是否乐于助人等, 这会使学生产生厌学、逃学心理, 甚至加入不良团伙, 最后走向犯罪。

四、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方法及措施

(一) 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对不良心态进行及时矫正

尽管有很多外界环境因素引发青少年犯罪, 但是不良因素都是先作用于青少年内在心理, 再通过心理逆化使青少年犯罪。因此, 青少年要加强自我调节与自我修养, 增强自控能力, 保证自己不被外界环境所诱惑。青少年首先要正确的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学校要多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工作, 让青少年明是非、知荣辱, 不但让他们继承我国优良传统, 还让他们遵守各种习俗与礼仪。与此同时, 还要对青少年进行法律知识方面教育, 让青少年知法懂法, 遵守法律, 掌握基本法律常识可以避免自己因为不知道法律而做出违法犯罪行为。另外, 也可以利用法律武器进行必要的自我保护。对于青少年的不良心理要及时利用有效方法进行校正, 具体要校正他们的不平衡心理、逆反性心理, 消除空虚感与孤独感。青少年和同伴相处时会因为自身和家庭方面原因产生失落、自卑的心理压力, 要积极引导他们正确看待不平衡因素。家长也要不断了解青少年内心需要, 利用青少年能够接受的方式对他们进行教育, 防止他们的逆反心理升级。

(二) 健全家庭功能, 给青少年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家庭是青少年接触最早、受其影响最深的教育场所, 家庭教育具有较强的权威性, 许多青少年犯罪都与父母或是家庭有关。因此, 预防青少年形成犯罪心理就要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具体有如下几个方面:树立良好家风, 家长的素质对青少年的命运具有重要影响, 因为青少年模仿能力非常强, 辨别是非的能力弱, 无论事情正确与否他们都会试一试、学一学, 这种试或者学都是模仿家长去进行。因此, 家长要注意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准和文化修养, 给孩子做出良好的表率, 利用正确的行为方式去影响青少年;端正教育方法, 教育方法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同孩子进行互补性的交流, 与孩子相互学习, 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注意青少年意志品质、人生态度、生活习惯及道德情操的培养工作, 克服他们身上违反道德的坏习惯、坏意识。

(三) 学校要改变教育方法, 科学的设置教育内容

青少年都有较强的自尊心与独立的人格, 学校要注意营造平等、宽松的教学氛围, 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成长。具体要大力提倡爱心教育, 让学生真切体会老师的爱护与关心, 使他们的自尊心得到维护, 人格得到尊重, 进而更尊敬老师、信赖老师, 最终也就自愿接受老师的指导和教育。同时, 学校要改变评价学生的标准, 结合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表现, 综合衡量学生,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不断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学校还要改变重视智力教育、轻视德育教育的思想理念, 要根据青少年的发展需要科学设置教学内容, 促使青少年全面发展。学校教育要设定必要的德育课, 利用生动的教育方式吸引学生参与, 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 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五、结语

青少年犯罪心理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要预防青少年形成犯罪心理, 必须要整合外部与内部各种方法进行有效实施。尤其是在当今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 青少年接触社会越来越深, 越来越广泛, 这给他们的行为方式与心理带来了很多影响。学校、家长及社会服务机构必须重视青少年的外部保护与心理引导工作, 给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给予更多鼓励及支持, 为他们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 有效预防他们形成犯罪心理。

摘要:青少年犯罪一直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青少年犯罪不仅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影响, 而且阻碍青少年健康成长。我国青少年犯罪率一直居高不下, 如何减少青少年犯罪对每个家庭来说都十分重要。本文主要论述了青少年犯罪心理表现形态、青少年产生犯罪心理的原因及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方法及措施。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心理问题,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陶涛.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研究[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4 (04) .

[2]王龑, 贾林祥.青少年犯罪成因探析[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4 (S2) .

8.青少年常见问题原因分析 篇八

一、影响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客观因素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青少年思想品德不良是在某些客观因素影响下,通过他们的心理活动逐渐形成的。影响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客观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归根到底来源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的因素。

(一)家庭因素

当今青少年,他们的父母大多是从事“打工一族”的低薪阶层,而饱尝生活的艰辛。他们总是把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望子女成才心切。这一方面有利于对孩子进行教育,有利于配合学校教育。但另一方面又不切实际对子女提出过高的期望,造成孩子心理上焦虑、烦躁,又助长了“自私”和“独尊”心理。对孩子的迁就、原谅,形成了行为上的“懒惰”“无礼”。心理上的虚荣,造成缺乏理想和抱负,追求物质享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不同程度的扭曲。家庭教育的不规范,严重地削弱了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

(二)学校因素

为了适应新世纪教育的需要,国家教育部提出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试图削弱开始“指挥棒”的绝对权威作用。但由于人们观念滞后,仍以“升学率”评价学校;学校仍在实行着“应试教育”。学校给教师下的指标,教师以分数评价学生,学生以一分之差决定升学命运。一些学生升学无望提早辍学去打工。教师为完成“指标”忙于知识辅导,为教而教,忽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三)社会因素

市场经济所遵循的求利原因、等价交换原则被人们错误地应用于道德领域,带来思想道德方面的某些失衡,诱发了人们以“金钱”衡量一切,助长极端利己思想行为,败坏了社会风气。学校是社会的细胞,学生生活在社会之中,社会中的不正之风必然对学生造成影响。在学校,不管老师在讲台讲的是什么道德精神和行为规范,作为校园文化,师生关系都已收到市场经济意识的侵袭。歌舞厅,黄色淫秽音像,网吧不健康内容的诱惑,社会风气不佳的影响,腐蚀了人们的灵魂和意志,给青少年思想道德带来了不少隐患。改革开放,西方世界好的东西来了,坏的东西也来了。受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影响,一些人追求腐朽的生活方式,吃.住,穿讲究高档,办事讲排场,哥们儿气重,推崇“金钱游戏人生”,“我拿青春赌明天”等流行思潮,这些思潮潜移默化地毒害青少年的心灵,影响着青少年的人生态度和人生追求,致使有些青少年成为“无理想,无追求,无公德,无所谓”的玩世者。

二、青少年学生良好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

恃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中小学生,是确立是非观的重要阶段,是具有可塑性的,思想品德不良行为是完全可以矫正的,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和行为习惯呢?笔者从30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

(一)加强艰苦创业精神教育,纠正恃富不学的不良现象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党和国家的富民政策,很多家庭告别昔日的贫寒,过上了舒适而富裕的生活。现今,相当部分学生生活在富有的家庭中,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由于生活的优越,一些学生出现了恃富不学,学而不进的不良现象。我在上九年级《思想品德》课“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这个框题时,提出:当前,我们为什么还要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呢?学生经过讨论后,纷纷举手要求回答,我指名让几位学生回答,结果好几位学生的答案大同小异,都认为从社会主义现代建设事业到个人所从事的事业来讲都是必须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我也表示肯定的意见。此时一个平时学习成绩差,被班里同学称为“富二代”的学生举手说:“老师,我有不同的见解。”我示意他将见解说出来。他说:“我认为现在再来提倡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已经过时了,因为现代社会物质丰富了,人民基本过上小康生活,到讲享受的时候了,为什么还要我们过着如苦行僧式的生活呢?譬如我的家里有成亿元人民币,不用我读书和创业,我一辈子都用不完。”此言一出,大家哗然。虽然他的见解有偏差,有恃富不学的思想苗头,但为了保护他发言的积极性,我不批评他,而是用平等民主的语气引导他说:我教育学生发扬艰苦朴素和艰苦创业的精神,并不是要求学生回到吃野菜,穿破烂衣服的年代,而是要你们明白人的一生应当如何度过,“当你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让你们知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乃是我们的“本”,让你们知道“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家长对孩子过于宠爱,千依百顺,是造成恃富而不学、学而不进的主要原因。目前独生子女多,有的家庭生活条件好,家长把孩子当做掌上明珠,孩子需要什么就给什么。由于这些学生自小长在无忧无虑、随心所欲的家庭,进到学校后,学校各方面的要求和管理,他受不了约束,加之学习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劳动,他受不了这烦恼之苦。甚至有的学生认为:我家什么都有,学习成绩好与差无所谓。

(二)不可轻视礼貌教育

八年级某班一学生,在课堂玩手机捣乱,被老师叫到办公室,他不但不听老师的教育,反而对老师破口大骂,当老师把该生的妈妈叫来一同教育该生时,该生对自己的亲生妈妈也一顿臭骂,令所有在场的老师非常气愤。这种情况虽属少见,但学生在校不尊重老师,回家不尊敬家长的现象时常可见。

这是小事吗?不是!如果一个学生不尊敬自己的老师,那么他又怎么可能诚心诚意地去接受老师的教育呢?如果一个人从小没有学会尊重自己的家长,那么他长大了,又怎么能知道尊重他人、理解、体谅别人呢?一个社会,如果没有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互相谅解,那么又如何能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安定的建设环境呢?唯我独尊,为一点小事就大动肝火,乃至兵戎相见,不少青少年犯罪就源于此,因此,礼貌教育也是一个不容轻视的思想品德教育课题。

(三)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自我评价、自我要求、自我监督、自我总结的习惯,逐步培养并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可以给学生介绍伟人的名言或教师自编警句以便他们鞭策自己。例如,我校有几位学生经常逃课去校外的网吧上网,我找他们到政教处谈话时,自编:“网吧,网吧,网得我一身伤疤;网友,网友,网得我一无所有;网恋,网恋,网得我总是失恋;网络,网络,网得我一生坠落。”的警句供他们鞭策和反思自己沉迷于网吧的行为,他们深受教育,之后都不去上网了。又如我在教授八年级《思想品德》:“公民的教育权利和义务”这个框题时,针对有些学生平时走路和上课时都低头玩手机,不理会老师上课的现象,我又自编“今天贪玩手机,明天就会担粪箕行田基;今天抓紧学习时机,明天就能坐上飞机食肯德基。”的警句来告诫他们要珍惜今天的学习机会,明天才能成为国家栋梁之才,才会过上幸福生活。学生听后,个个哈哈大笑,都说:老师,你的警句很有趣,又有道理,我们又听得明白。对思想品德不良的学生,教师还可以要求他们写日记来约束自己,要求他们经常向教师反映自己的思想状况,以便求得教师的及时帮助,更主要的是要他们自我反省,自我约束。

总之,中小学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必须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使他们真正成为社会的栋梁。

上一篇:打造灵动课堂下一篇:市场营销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