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人节工作总结

2024-10-27

聋人节工作总结(共8篇)

1.聋人节工作总结 篇一

9月28日上午,由xx市残联主办市聋人协会承办庆祝国际聋人节活动,在xx市清河广场举行,受欢迎关注程度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预料。

1、领导高度重视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政协副主席、市政府副秘书长等领导同志,在市残联理事长、副理事长的陪同下,到活动现场亲切慰问了参加宣传活动的聋人代表,向他们表示节日的祝贺,体现了领导同志对聋人的关怀与爱护。

2、向广大市民宣传了国际聋人节对国际聋人节的来历、聋人的特点、听力的预防、聋儿的康复、聋人可从事的工作岗位等问题成了众人关注的热点,600多份相关的宣传资料很快被热心的市民领走。进一步提高了市民对聋人这一特殊群体的认识,增强了对聋人的关注力。

3、现场解答了市民咨询市残联理事长同志,现场接受了市电视台记者的采访;xx特校教师向众人介绍了聋人的教育特点,并在现场进行了手语演示;听力医师也向咨询者详细解答了听力损害的成因、发展、控制及预防、正确选购配戴助听器等问题。

9月28日下午,在市残联会议室举行了庆祝第51届国际聋人节交流会。会议由省残联副主席、省市聋人协会主席主持,20多位聋人代表在会上就聋人的现状、存在问题、对市聋协如何搞好今后聋人工作等方面,先后进行了讨论交流,提出了自己的合理化建议。

在交流会上,大家谈及社会对聋人的看法问题,普遍认为,当前社会对聋人存在人格上歧视的态度。仅就使用通信和乘坐公交为例,就没有对聋人给予相应的优惠。聋人就业更是难上加难,一些企业单位对聋人另眼看待,聋人无法公平公正地参与竞争。不过大家同时也了解这种情况也与我们阜阳乃至整个安徽省的发展水平有很大关系。大家纷纷表示要团结一心,在市残联与聋协的领导下增强凝聚力,克服种种困难,自强自立自信,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2.国际聋人节 篇二

据统计,我国听力残疾人约有2057万,居视力残疾、肢残、智残等五大残疾人群数量之首,占中国人口总数的1.67%;其中7岁以下儿童约为80万人,每 万新生儿中就有3万听力损害的婴儿诞生。由于聋人群体往往表面上看起来与普通人无异,导致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遭遇不被大众理解的尴尬。他们,在期盼着更广泛的关注。

在的聋人日,百度推出温情微信公益活动――“世界上最动听的歌”,用爱为听障人士奏出动人“旋律”。

“世界上最动听的歌”收录了包括了《TheSoundOfSilence》、《天空之城》等享誉中外的熟悉名曲。或许这样的toplist已经司空见惯,但活动的点睛之笔就在于,当听众欣然陶醉于曼妙乐章时,旋律却戛然而止,仿佛突然陷于无尽的寂静。“再动听的歌,对聋人而言只是沉默无声,9月28日,国际聋人日,让我们用心关注听障人群。”――满屏温暖的文字令听众诧然一惊,随后却是暖心与感动:与听障人士感同身受,哪怕只有短暂一瞬,也是一种关爱与尊重。百度,以有声世界的音乐,分享无声世界的关爱。

3.国际聋人节活动方案 篇三

为丰富学校的七彩文化内涵,活跃校园文化生活,秉承 “一切为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特色办学理念,让听障学生进行各种技能和才艺的风彩展示,拓展听障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在“国际聋人节”到来之际,特举办听视障教育教学部社团展示活动,旨在展示我部社团建设取得的一些成果,发挥社团活动的积极教育作用,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全面构建健康向上、富有活力的七彩校园。

二、活动主题

庆祝国际聋人节 七彩社团展风采

三、活动时间

201x年9月22日(星期日上午10:10—11:30)

四、活动地点

翊教厅

五、参加人员

所有听障师生

六、活动准备

1、各社团课负责的老师,召集社团课的成员,准备相关材料,并选出一名社团之星。

2、准备好此次活动横幅标语:庆祝国际聋人节暨七彩社团展风采。

3、以班级为单位邀请两到三名家长参加活动。

4、活动前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安全知识教育。

5、班主任跟辅,维护秩序。

七、活动步骤、安排:

1、校领导致辞。

2、我部社团开设情况总体汇报。

3、相关社团展示表演。

4、表彰社团之星。

4.第59届国际聋人节 篇四

各市(区)残联、聋人协会:

为庆祝第59届国际聋人节,丰富当地聋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发展聋人特殊艺术文化,积极营造全社会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浓厚氛围,市残疾人活动中心和市聋人协会联合举办第59届国际聋人节聋人哑剧小品比赛,现将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

209月25日,下午13:30-15:30。

二、活动地点

苏州市残疾人活动中心(苏州市西北街66号)

三、活动主题

庆祝第59届国际聋人节聋人哑剧小品比赛

四、出席人员

1.苏州市聋人协会主席、副主席,各市(区)聋协专门协会会长。

2.参赛人员(见附1)

五、有关要求

请各市(区)残联通知本市(区)聋人协会主席及参赛人员,并承担往返交通费用。

全市聋人哑剧小品比赛的通知.doc

苏州市残疾人联合会

年8月30日

附1:

苏州市聋人哑剧小品大赛人员名单

区域

名单

区域

名单

张家港

郁瑞云

常熟

毛屹青

马秀凤

刘华恒

徐志军

陈美龙

陈华东

王庆华

陈敏

王安加

太仓

顾蕴玉

昆山

张怡文

赵雅慧

沈雯雯

姚健

张峰

闻圆圆

葛亮

何毅

刘丽琴

吴江区

张华

吴中区

黄锡青

赵春凤

龚丽

张青

王娣开

陈红

李凯

陈静

周至峰

相城区

许凤元

姑苏区

储进

陈艳

孔智珉

周兴

刘衍

王宇

张小丽

吴新

王燕华

高新区

徐国其

园区

张晔

马文华

张萧

金花纬

周敏方

蔡玮玮

徐浩东

余悦芬

叶方方

附2:

第59届国际聋人节全市聋人哑剧小品比赛

日程安排

时间

内容

主持人

地点

13:00-13:30

报到

王燕华、史思

活动中心三楼演艺厅

13:30-13:40

致辞

郭蕊

活动中心三楼演艺厅

13:40-15:00

比赛

史思

活动中心三楼演艺厅

15:00-15:30

汇总成绩

朱海江等

活动中心三楼演艺厅

15:30-15:40

颁奖

郭蕊、刘英松

活动中心三楼演艺厅

5.国际聋人节活动横幅标语精选 篇五

2、奉献爱心,扶残助残,推动残疾人事业再上新台阶。

3、文化助残、放飞梦想。

4、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

5、生命阳光,情满浙江。

6、实施“福乐工程”,营造扶残助残良好环境。

7、走进残疾人家庭,关心残疾人劳动生活。

8、全民动员,精心筹办,确保第八届残运会圆满成功。

9、你我同在一个蓝天下,共享一片蓝天。

10、帮扶贫困残疾人,共享社会关爱阳光。

11、树立自我防范意识,共同预防意外事故致残。

12、欢迎您!顽强拼搏、超越自我的残疾人运动健儿。

13、改善贫困残疾人生存和生活状况,是全社会的共同职责。

14、自尊、自信、自强、自立。

15、两个省运同铸辉煌,两个舞台共放异彩。

16、发展残疾人体育运动,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

17、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

18、改善贫困残疾人生存和生活状况,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19、为生命喝彩,向极限挑战。

20、关注残疾人文化需求、打造残疾人精神家园。

21、扶残助残,有你有我。

22、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支持残疾人事业。

23、倡导助残风尚,构建和谐社会。

24、伸出友爱的双手,为全省残疾人运动健儿加油、助威。

25、残疾人的公民权利和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

26、办好残运会,关爱残疾人。

27、向顽强拼搏、乐观进取的残疾人运动员致敬。

28、帮忙残疾人,给残疾人温暖。

29、加强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强化法制观念!

30、明白尊重关心帮忙残疾人,支持残疾人事业。

31、让关爱的阳光照亮每一个残疾人的心灵。

32、残疾人是咱们中的一员,咱们要帮忙残疾人。

33、情系残疾兄弟姐妹,奉献一份诚挚爱心。

34、牵手残疾人走进残运会,辅助残疾人开创新生活。

35、关心关爱残疾人,是社会礼貌进步的重要标志。

36、关心、关爱残疾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37、倡导扶残助残良好风尚,营造礼貌进步社会环境。

38、关爱残疾人,献出一份爱。

39、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为构建和谐十堰贡献力量。

6.聋人语言 篇六

國立中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

http:///viewthread.php?tid=26729&extra=&page=2 2003-10-17

根据叶斐声、徐通锵的《语言学纲要》,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作为必不可少的思维工具和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来使用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在人类种种交际工具中,身势等伴随动作是非语言的交际工具。因此聋哑人的手势,是所谓的“身体语言”(body language),实际上便是非语言的交际工具。而且在该书的第一章第二节第四部分“关于聋哑人的思维”中论述到,聋哑人是能够思维的,既然得不到语言的交际工具,就发展非语言的交际工具,从视觉、触觉等去接收常人用听觉得到的信息。因为聋哑人视觉很灵敏,通常用手势表达意思。

所以,聋人手语是交际工具,但不是语言。

聋人的手语是一种语言吗?这要看是什么样的手语系统了。如果一种手语具有自己的词集和语法,那就是一种语言,比如ASL(American Sign Language)或FSL(French Sign Language)。如果一种手语只是把某一种有声语言的词语逐个转化成手势,而使用原有声语言的词集和语法,那就只是那种有声语言的一种表现形式,就象用国际音标转写下来的汉语一样。Signed English就属于后一种,不过实际使用中由于完整第表达同样的时间要花ASL或有声英语的两倍时间,使用者常常省略一些虚词。举例:ASL: q--------------------ME BORROW BOOK

翻译成英语就是:Can I borrow the book? 其中“ME” “BORROW” “BOOK”分别是和这几个英语词表示相同意思的手势词汇,而 q 表示在这句话期间“说”话人的面部表情词汇是代表疑问句的。而用Signed English一般表达为:Can I borrow book?

另外,不知道中国手语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是ASL那类的还是Signed English(Siglish)类的?

两种都有:Chinese Sign Language 和 Signed Chinese。

http://bbs.deafstar.net/viewthread.php?tid=6496 2003-2-11 手势和手语的区别,季佩玉老师的《浅谈聋人手势语的研究》中提到过,我今天刚在手语栏目贴了季老师的这篇文章,在第五页的第二部分“

二、不要将手势语统称为“手语”,以免引起手势语和手指语的混淆“。不知道她说得对不对?大家可以讨论。

第一,手语应该包括手指语(尽管数量很少)和手势语,简而言之,就是,用手“说”出来的语言。

第二,即使是聋人用嘴巴讲出来的那种无论在音质和音准上都和健听人有明显差异的话,也应该归于口头语言而非手语。

第三,我在本科毕业论文中提出语言的四分法,即:口头语言,书面语言,手语,网络语言是人类语言的四种基本形式。不能因为使用人数少而将手语排斥在外。

第四,手语存在自己的文法,但和书面语言口头语言都不同。不能以一方的标准来评价另一方。

第五,聋人使用手语时丰富的面部表情可以算作手语的元素,但口型却不是必须的,因为也有聋人习惯不动嘴唇打手语。

http://)谢谢!Thank you very much!

可以说手语是一种符号系统,形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但绝对不是语言。

我们不能对语言的概念无限泛化,语言就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不要再突破这个定义了。否则会很麻凡的,body language算不算语言?文字算不算语言?旗语算不算语言?一旦突破这个概念很多问题就会出来的了。

一、问题的提出

由于听觉缺陷而造成的语言障碍,是聋生将来参与社会生活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因此,形成和发展聋生的语言,是聋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正如台湾著名特教专家林宝贵先生所指出的那样:“要解决听障者的问题,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要为他们解决语言沟通问题。语言沟通问题解决了,其他的教育问题、学习问题、情绪问题、社会适应问题、就业问题等自然迎刃而解。”

这是由聋生语言形成的困难性、复杂性和聋生语言基础极其薄弱、语言实践机会极其缺乏等因素所决定的。

然而,大量研究和事实表明,多数聋生家庭对发展聋生语言重视不足,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在生活中积累语言、运用语言,造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脱节、语言学习和语言使用脱节,严重影响着聋生语言的发展。

二、开展家校合作实验,发展聋生的语言能力

1、实验目标

(1)形成家校合作模式。聋生家长的教育意识有明显增强,能自觉配合学校主动肩负起在家庭环境下发展聋童语言的责任;教育水平有明显提高,掌握在家庭环境下发展聋童语言的方法,比较有效地发展孩子的语言。

(2)形成家庭语言学习教材和家庭手语训练教材。

2、实验对象:选取刚入校的一年级聋生及其家长为实验对象,进行连续性实验。

3、实验操作过程

(1)调查聋生家庭教育状况,确定实验对象。我们编制了聋生家庭教育状况调查表,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主要从家庭基本情况、家庭教育状况、家长对实验的要求等方面进行调查,为实验的顺利进行提供基础性依据。在此基础上,组织家长报名,把关心孩子语言发展、参与实验积极性高的家长作为实验对象。

(2)规划语言学习目标。我们依据聋校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和教材中的知识点,按照聋校语言教学的目标尽量与家庭语言训练目标一致、强化语言积累和语言交际的原则,确立了聋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总体目标和各学期的具体训练目标。

(3)编写家庭语言训练教材。根据聋生学习语言的特点和家长的实际,我们主要编写了两类教材:一是汉语语言训练教材,二是手语交际训练教材。教材的编写力求突出五个方面:一是把聋校语文教材中的有关知识在家庭中加以巩固(如对照实物、动作演示或用手语帮孩子巩固词语);二是积累词语、词组的扩展训练(如根据聋校语文第三册第六课中的“挂着”一词,实验教材中设计了“挂着表”、“挂着衣服”、“挂着毛巾”、“挂着书包”、“挂着篮子”等,让家长结合情景帮聋生积累);三是利用学校学习的新句式在家庭中创设情景,帮助聋生学习积累句子(如聋生在一年级学习了“这是什么”的句式后,要求家长结合家中实际,带领聋生学习“这是圆桌”、“这是沙发”、“这是毛巾”等等);四是在生活中学习词语、句子,要求家长随时把聋生在家庭中见到的新的语言现象,运用制作卡片的方法帮聋生学习语言;五是交际训练,设计安排一定数量的适合聋生和家长运用手语或书面语交流的句子。(4)举办家长学校:利用家长两周一次接送聋生的时机,根据实验教材,从训练内容、方法和手语三个方面加强对家长的培训和指导。每学年培训三十六课时左右。

(5)家庭语言训练实践。家长根据实验教材和教师的培训,利用聋生休息的时间,每天用一至两个小时的时间带领孩子进行语言学习。

(6)家庭语言训练效果的平时检查与巩固。每周一家长送聋生时,教师首先检查家庭语言训练的情况,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另外,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安排一定时间帮助聋生巩固在家中学习积累的语言。

(7)假期综合训练、巩固。根据全学期学习训练的内容,教师设计寒暑假综合训练内容,指导家长在假期中进行综合训练,最大限度地提高聋生学习语言的巩固率。

(8)综合评估、总结与推广。每学期开学初对聋生在家庭学习语言状况进行一次效果评估,及时总结典型经验,并运用举行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的形式,予以推广,促进家庭教育整体质量地提高。同时,及时把实验成果运用到新的班级,进行第二轮实验。

三、实验初步成果

1、家庭教育实验深受家长的欢迎,家长的教育意识明显增强,教育观念明显转变。问卷调查和阶段性评估结果显示,家长对实验工作满意率为100%,95%的家长能按时参加培训,67%的家长认为参加实验对教育孩子的帮助巨大,66%的家长能掌握教师培训的方法且能有效地运用。大多数家长能正确认识自身在教育孩子中的重要作用,家庭教育由自发型、随意型开始向自觉型、计划型转变,改变了过去重养轻教、认为教育孩子的责任完全在于学校的错误认识。2、聋生的语言能力显著提高。首先表现为聋生积累词汇量有较大提高。多数家长掌握了“卡片学词识字法”,结合家庭生活实际,随时把在家庭生活中见到的新事物、新现象,制成卡片,帮助孩子在生活中、在实践中学词识字,把生活中、实践中的语言形象和语言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聋生掌握了大量的在学校课堂内学不到,在生活中却经常见到、用到的词汇,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材料。仅以2001年上半年的评估结果为例,制作300词语卡片的有4人、200个左右词语卡片的有1人、100各左右词语卡片的有3人、100个词语卡片以下的有2人,聋生对学习词语的掌握率均在90%以上。其次表现为聋生运用句式说写句子的能力明显提高。多数家长为聋生建立了“写句本”,根据实验教师的辅导,利用在学校里学习的新句式,采用“即时学习法”,让聋生在生活实践中练习说写句子,把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了语言的使用率,较好地解决了语言学习与应用脱节的问题。在“运用句式说写句子”的评估中发现,5名聋生的语言能力不仅明显高于同年级未参加实验的聋生,而且在某些方面也高于比实验班高出1——2个年级聋生的语言能力。这五名聋生说写的句子不仅题材广泛,内容充实,有较大的扩展性,是在课堂内学不到的,而且语句通顺,基本上无语序颠倒现象。第三表现为家长基本上能与聋生进行交流沟通。部分家长能运用手语与聋生交际;个别基础较好、素质较高的家长能用口语、用书面语和聋生交谈,交际中家长注重用完整的语句,有助于聋生语言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3、编写出四册家庭语言训练教材和两册手语培训教材。

四、结论

1、聋校有计划地指导家庭教育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家校合作是发展聋生语言能力的成功模式,能有效地发展聋生的语言能力,进而提高聋校教育教学质量。

2、家长学校、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个别指导、教师和家长协商是聋校指导家庭教育的有效形式。

3、聋校指导家庭教育必须遵循六项原则:一是实用性原则。要立足于家庭教育的实际,把培训的重点放在具体、实用的方法指导上,避免过多从理论上讲授。二是针对性原则。一方面要针对家长素质偏低(大多数为初中水平)的实际,注重培训内容深入浅出,易为家长掌握、应用;另一方面要针对聋生的生理、年龄特征,注重传授形象直观等乐于接受的方法;另外针对家庭教育这一特殊领域,注重研究与家庭密切相关的方式、方法。三是实践性原则。家庭教育的生命在于实践。每次培训结束后、节假日(尤其是寒暑假)都要安排一定数量的实践作业,使家长学用结合,在实践中练习运用。四是长远规划与阶段性实施相结合的原则。聋校指导家庭教育必须有长远规划,有总体的目标,避免随意性,同时又要循序渐进,分阶段逐步实施。五是分类指导与集体培训相结合的原则。既要根据家长的共同点抓好集体培训,又要根据家长的个别需要、聋生的剩余听力状况,进行个别指导。六是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家长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原则,这是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

4、情景学习法、反复训练法、卡片学词识字法、即时学习法和语言交际实践法等是家庭发展聋生语言的有效方法。

曲阜市聋哑学校家庭教育实验课题组

聋童由于听觉障碍,而不能获得外界声音的刺激,致使他们的口语能力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发展聋儿的口语是我们的目标,对聋童进行口语训练是为了形成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回归主流,能与正常人交谈。大多数聋童表达时都有概念不准、语汇贫乏、词序颠倒、表达困难等情况。

(一)培养聋童理解语言的能力

聋童与正常儿童相比,在心理、语言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距,由于听觉障碍,他们没有外界声音的刺激,语言形成较晚,所以在对聋童进行口语训练时,必须让他们理解,单纯的教与训练,是较难掌握的。应通过实物对照,让学生观察,再辅助以语言的教学,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理解与表达是相辅相成的,聋童理解语言都是通过视觉和他们的残余听力,因此不联系任何情景或事物的言语刺激,对聋童语言的形成没有多大作用的。聋童掌握一些语言之后,教师要注意变换方式,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如:教学生一种句式,然后就应多训练他们多说一些这样的句式,才能够做到随机应变。

(二)丰富聋童知识,积累词汇

聋童只有积累了较丰富的词汇以后,才能和健全人进行口语交流(但语速较慢)。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要注意给聋童创设语言环境,帮助他们积累词汇。

首先要给聋童提供多见多识的机会,使他们可以亲身体验和感受。比如:带学生外出活动、旅游等,可以让他们有目的、有意识地去观察一些常见的、直观的事物,并及时告诉他与之相对应的词语,使他们在实践的进程中加深印象;还应注意的是要随时随地将学过的词汇再现给他们,让他们学得会、记得牢。

其次充分利用聋童各种正常感官,使其积累词汇。从视觉的角度来讲,聋童可以“以目代耳”,所以就可以把一些直观的、形象的词汇教给他们,如:各种颜色、形状之类的词;触觉方面可以通过让他们去感触、去体验;味觉方面的酸、甜、苦、辣等,可以通过让他们去品尝、去理解。

(三)对聋童进行有声语言的训练

聋童掌握了部分词汇并不意味着就会说话,或口语发展就好。发展有声语言是口语训练的关键。

首先,应及时纠正聋童的发音错误,聋童从不发音到开口说话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应循序渐进。对于经常发音不准确,说话不规范的错误要及时进行纠正,发音正确的还要多加强练习,多给予他们鼓励。

其次,要帮助聋童建立词语概念。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在使用语言时常有滥用的现象。所以很多时候要多鼓励学生多说话,这样才可以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

再次,采用问答的形式引导聋童来进行口语训练,这种方式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根据所学知识编排,锻炼聋童的口语表达能力。在这种训练过程中,千万不用手语动作来做辅助。如果长期使用手语,聋童形成习惯,就会觉得有了依靠。最终将会阻碍其口语的发展。

(四)多与家长沟通

7.国内聋人文化研究综述 篇七

魏雪寒

中州大学特殊教育学院

摘 要:文章对中国期刊网进行搜索,以“聋人文化”为关键词,对国内自1980年到2014年35年来有关聋人文化研究的文章进行分类和总结。对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归纳得出,已有研究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聋人文化的存在、聋人文化的定义、聋人文化的特征、聋人文化的表现、聋人文化的作用、聋人文化和教育、国外聋人文化研究。文章在指出已有研究成果的优势与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内聋人文化研究的发展趋势。关键词:国内;聋人文化;综述

A Review on Domestic Deaf Culture Study

Wei Xuehan College of Special Education,Zhongzhou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method of searching the CNK is employed in this study using the key word “deaf culture” so as to analyze and summarize the studies on Chinese Deaf Culture in a 35-year period from 1980 to 2014.After being classified and summarized, these studies are found to have mainly shed lights on the following disciplines: existence of Deaf Culture;definition of Deaf Culture;features of Deaf Culture;expression of Deaf Culture;effect of Deaf Culture;education and Deaf Culture;researches of Deaf Culture in other countries.Based on both the strength and limitations of existing researches, this article proposes some possible directions of the study on Chinese Deaf Culture in the future.Keywords: domestic;deaf culture;review

一、引言

聋人作为少数群体,在群体发展的过程中,手语得到发展和交流,而且聋人共享的习俗、禁忌、价值观等也逐渐得以确认,并进一步发展成为聋人文化。聋人文化可以定义为听力损失或无听力的群体所特有的文化现象,由独特的聋人语言、心理、个性、交往、风俗、艺术、文学、价值观等组成[1]。张宁生教授认为聋人文化和主流文化如同数学中的两个交集,存在着相交的共同部分,也有 1 不同的、各自独立的部分。聋人文化研究对认识聋人、走进聋人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其意义表现在以下四方面:第一,聋人文化为聋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改革提供依据;第二,聋人文化研究有助于拉近与世界的距离;第三,聋人文化是随班就读实践和开展双语双文化教育的需要;第四,聋人文化研究能使聋人群体得到更多的关注,有助于提高聋人自我意识,进一步发扬人本主义理念。[2]本文将对国内聋人文化研究进行归纳与总结,主要介绍聋人文化的存在、聋人文化的定义、聋人文化的特征、聋人文化的表现、聋人文化的作用、聋人文化和教育、国外聋人文化研究等七个方面。

二、聋人文化研究的基本概况

用中国期刊网进行搜索,以“聋人文化”和“聋文化”为关键词,对国内自1980年到2014年35年来有关聋人文化研究的文章进行统计,共搜索到相关文章23篇,文献内容大致可分为聋人文化的存在、聋人文化的定义、聋人文化的特征、聋人文化的表现、聋人文化的作用、聋人文化和教育、国外聋人文化研究等七个方面,包括研究不同内容的同一文献。从这些文献研究时间来看,2篇是21世纪之前文章,21篇是21世纪之后文章; 对文献研究方法进行分析,本文引用的文章中,依次使用的研究方法为实验法(2篇)、调查法(2篇)、文献法(3篇)、论述法(5篇)、比较法(5篇)、描述法(6篇);对本文所引用的研究者专业背景进行分析,发现来自特殊教育学校、高等院校的特教专业的聋教育工作者和听力语言康复工作者居多;文献研究视角包括手语及其翻译、电影、舞蹈、政治权利等。

三、聋人文化研究的内容

(一)聋人文化的存在研究

马晓莉认为聋人手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在文化上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立足于文化的角度,从聋人手语对汉文化的继承、聋人手语的地域性和多样性、聋人手语对汉字的借鉴、聋人手语的文化独特性几个方面,对中国聋人手语进行探析。认为聋人群体在历史长河的沉淀下也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文化,以此表达自己的情感、价值观、审美情趣。而聋人手语本身就是聋人文化存在最具有说服力的表现。[3]

陆晴认为,聋人双语双文化教学让聋人熟练掌握手语和汉语书面语,最大限度地利用残余听力锻炼汉语口语,使聋人能够在聋人文化和主流社会文化之间自由活动,从双语双文化教育的目标上面认可聋人文化的存在。[4]

申仁洪,顾俊朴认为随着特殊教育的演进,人们对聋人的认知与聋人教育出现了文化取向。作为文化存在的聋人被当事者本人及其所属团队欣然接受。同时,手语作为聋人文化载体,逐渐取得了语言地位。并且聋人文化表现出独特的文化价值、认知活动与行为方式。[5] 庞佳认为“手语舞蹈”是聋人最古老的文化现象之一,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文化宝藏。不仅是聋人文化发展的产物,也是聋人文化艺术积淀的物化形式;是聋人文化的瑰宝,也是一个时代文化继承与创新的见证[6],认为手语舞蹈是聋人文化存在又一个强有力的证明。

刘丹丹在其硕士论文《聋文化与聋人权利的宪法保障》中认为聋人群体与其他类型残疾人有很大差别,聋人团体意识感强烈,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思想,即聋文化。并认为聋文化的兴起与聋人权利保障有关,而我国对于聋文化的法律方面的研究几乎是处于空白的状态,人们对于聋文化的认识程度不够,甚至许多聋人并不知道聋文化的存在。[7] 张敏通过论述手语翻译与聋人文化的关系,认为手语翻译是手语与汉语之间的信息转换,是两种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手语是聋人文化的一大创造,聋人依赖手语使得聋人群体和聋人文化保持生机,所以聋人手语是聋人文化的核心。而手语翻译不是对汉语语句的一一对应手势翻译,而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只有深入聋人文化才能真正成为聋人与听人之间的沟通桥梁。[8] 关于聋人文化的存在研究,国内研究者普遍认可聋人文化的存在,但只作为文章阐述的一个内容,并没有单独论述或证明,杨轲使用文献法、问卷法和访谈法通过对我国聋人文化现状与困境进行研究发现聋人群体特有且相同的生活方式反应了聋人文化的客观存在。在证实聋人文化存在的方法上面,多采用论述和描述的形式,并没有完全“摆事实”。

(二)聋人文化的定义研究

孙锋纵观近些年对聋人文化的研究,认为很多人使用“聋人文化”这个概念,但是很少人给这个概念一个明确的定义,在对这个概念的外延进行界定的时候,也仅仅停留在沟通方式、认知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等一些文化表象的描述上,没有从本质上去把握一种文化的核心——价值观。[9]聋人价值观的核心应该是他们的自我意识——对“聋”这种生理现象的认识和对“聋人”这种社会身份的认识[10]。

刘丹丹从教育学、语言学、政治学、法学等角度对聋人文化进行定义,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聋人文化提倡隔离式聋校教育和双语教学,就是肯定了聋人这一群体概念,引导聋人用积极的眼光去看待“聋”本身,重新定位自己的生活方式,呼吁聋人群体在促进聋文化发展方面的作用;从语言学角度来说,聋人文化坚持聋人应该使用手语,强调了熟练掌握手语的重要性,并且认为手语对 3 于聋人文化、聋人身份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从政治学角度来说,聋人文化认为耳聋是一种特征,是一种普通的个体差异,聋人有权利使用自己的语言,有权利保持耳聋的状态,并且作为一种社会群体有权利享有平等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从法学的角度来说,聋人群体与残疾人全体所要求的内容是不同的,残疾人群体要求的是更好的医疗服务和康复服务,而聋人群体则着眼于自励,要求听人社会接纳他们的手语,并为他们提供出更好更多的手语翻译员[11]。

申仁洪,顾俊朴认为聋人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聋人文化是指聋人所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聋人群体是社会群体的一个组成部分,聋人文化也就自然成为人类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聋人群体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文化现象。例如聋人教育、手语、手语歌、手语书、聋人舞蹈、聋人网站、手语翻译等,都属于聋人文化的范畴。狭义的聋人文化是指聋人群体在其特殊的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行为模式、文化心态、互动关系和活动方式。由于听觉障碍,聋人需要采用其他的方式来接收传达信息,与人沟通,其中多以视觉为主,并伴有手语的方式。这种接收、传达信息和沟通的方式不同于健听人,是聋人特有的行为方式。在此过程中,他们的生活习惯和社交行为也具有了独特性,形成了区别于健听人的独特文化,即聋人文化。狭义上的聋人文化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聋人文化。[12]

对聋人文化定义的研究和分析比较少,在研究时通常是直接饮用前人总结出来的关于聋人文化的定义,聋人文化的定义包括内涵和外延,我们不仅应注重对聋人文化内涵的界定,还应该探究其外延的范围,以便拓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三)聋人文化的特征研究

张松柏,徐铁卫认为我国聋人文化时代特征为基于文化模式的命运观(对自身语言、身份、地位、文化等权利的诉求和争取)、关于自身语言的全新认识(手语是聋人的母语和第一语言,民族语言才是聋人的第二语言)、对聋听共存现状的重新审视(在自身权益的争取上,舍弃了更多的被动性而表现出更多的自觉和主动)。

[13]

杨轲认为聋人文化的特有特征包括:手语作为聋人的第一语言是聋人文化的核心、聋健隔离是聋人群体的共同经验、对耳聋的态度和接纳是聋人文化的基本内容。

[14]

聋人文化的特征研究文献相对很少,而且没有明显和明确的界定,仍将聋人特有的语言、经验、态度等作为与主流文化区别的标志。

(四)聋人文化的表现研究

刘丹丹从政治权利的角度看,认为聋文化的核心是平等与公平。聋文化要求每个聋人都有权利 4 像健听人一样拥有平等享受社会资源的机会和权利,每个人所特有的文化需求都能得到满足,这种机会和权利不受耳聋因素的影响。聋人绝对地享有要求自己群体文化的权利,聋人对于聋文化权利的要求即是对社会平等权和政治权利的要求。因此,聋文化起源于聋人对权利的要求,聋文化的兴起与聋人权利保障的是密不可分的。[15]

庞佳认为人文化视野下的手语舞蹈价值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手语舞蹈点亮聋人生命文化,提升聋人生命质量;构建聋人社会身份,维护聋人文化权益;尊重聋人文化规律,发展聋人独特文化。[16]

申仁洪,顾俊朴认为聋人文化首先表现在对手语语言地位的确认,其次表现为独特的文化价值观,第三表现为特有的认知活动,第四表现为独特的行为方式。[17]

卢苇,张帆认为聋人文化有三个重要组成部分:手语、视觉生活、聋人社区,其中手语是聋人文化的核心,也是聋人文化的象征。可以说,只要有手语的地方就能找到聋人文化。聋人文化是聋人语言、教育和视觉生活的具体反映,在不同程度上表现了聋人的生活方式、历史传统和心理情感。指出:无论什么文化、什么语言,作为社会的个体成员,必须在接受他人的过程中取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应当以恰当方式让聋童接受手语教育、具有聋人文化素养,树立聋人文化自尊,帮助聋人形成正确的聋人人生观和价值观。[18] 从现有文献可以看出,聋人文化的表现比较广泛,包括政治权利、手语舞蹈、行为等,而且有学者对聋人文化的表现进行总结,都承认聋人文化最突出的表现是手语这一重要的语言地位。卢苇等对聋人文化表现的阐述比较表面直接,申仁洪等对聋人文化表现的总结更为深入间接,二者有同工异曲之处。

(五)聋人文化的作用研究

黄昭鸣认为在目前国情下,从矛盾的主要方面来看,大力提倡“聋人文化”将会对我国聋儿康复与聋九年义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产生诸多负面影响:一是倘若片面强调聋人某些“与生俱来”的所谓文化差异,势必会人为地强化听障人与健听人之间的隔阂,如不加以正确引导,还可能影响社会的安定与团结;二是“聋人文化”观的立论将如何看待耳聋与聋人相混淆,“聋人文化”观认为将聋人看作残疾或病人会使社会对他们的看法产生偏差甚至歧视,但我们应该承认社会上还有弱势群体的存在,而且存在东西方社会价值观方面的差异;三是倡导“聋人文化”有使广大聋童被边缘化的危险,聋人如果不以学习、掌握自己本民族的语言(口语与书面语)为主要目标,如何融入主流社会、如何避免被边缘化的危险;四是倡导“聋人文化”与现代科技发展趋势相背离,目前,人 5 工耳蜗植入是听障康复医学的一大革命,美国聋人协会承认聋儿可以将人工耳蜗技术作为一种交流工具来使用,因此“聋人文化”倡导者排斥人工耳蜗的观点是与现代科技发展趋势相背离的。[19]

沈玉林从聋人文化的定义、表现及其研究必要性等方面肯定聋人文化的存在和重要性,认为承认聋人文化对改革以往的教育弊端,真正实现聋教育目的,促进聋人和谐、自由、平等地生活在多元文化世界之中,提高聋人生存价值和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聋人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支,与其他多种文化尤其是主流社会文化一同发展,而聋人是生活在两种文化之中的平衡的“双文化者”,能够在两种文化中自由地转换,而不是出现文化上的困窘与隔阂。[20]

黄丽娇认为充分地解读聋人文化对进一步提高聋人教育水平、聋人的经济状况、聋人群体的人权意识和自我意识至关重要[21]。卢苇,张帆认为聋人文化是聋人群体凝聚力与集体归属精神的重要基石,聋人的自尊得到尊重和维护是推动聋人文化健康发展、缔结聋人群体凝聚力的动力,有利于聋人更好地融入主流社会[22]。

大多数研究者肯定聋人文化的积极作用,极少有研究者捕捉到聋人文化的消极作用。但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统一的,任何一种理论都是在不断审视和反思中逐步前进和发展的,聋人文化也不例外,它在为聋人带来权利维护和发展的同时,也会存在着边缘化聋人的风险。

(六)聋人文化和教育的研究

李尚生从语言学和文化学的角度,根据聋人的语言特征,分别围绕聋人的文化特征和聋人语言教育的文化思考等方面探讨聋人语言教育的问题,认为无论科学技术给聋人语言教育带来多么先进的手段,缺少文化学的关照,聋人的语言教育口语教学法仍然走不出困境,口语教学法的尴尬就是最好的例证。[23]

陆晴认为对于聋人而言,需要掌握的双语就是手语和聋人所在国家的主流语言,需要适应的双文化就是聋人文化和聋人所在国家的主流社会文化。双语双文化教学中的聋人文化应该面向广义聋人文化,但目前的聋人教学和实践都偏重于狭义聋人文化。[24]

郑璇等认为聋人高等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延伸,在高等教育阶段贯彻双语双文化理念亦具有重要意义和独特价值。当前高等教育中片面注重专业教育而忽略了聋生的安身立命之本——聋人文化。聋人文化是以视觉性为出发点和主要特征的文化,基于聋人文化而形成的身份认同感是聋生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实践证明,许多聋生常见的心理问题都源自未正确认识与处理聋听文化的冲突。重庆师范大学双语双文化实验班中关于聋人文化措施是:首先,将双语双文化理念融入人际沟通、手语、大学语文、大学生心理健康、听障儿童心理与教育等多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四年 6 的本科学习中能较系统地掌握关于聋人语言与聋人文化的种种知识;其次,利用每周一次的主题班会宣讲聋人文化,不定期邀请各个年龄层次的优秀聋人前来开讲座或与学生交流。[25]

国内学界在研究聋人文化或者译介有关聋文化作品时,大多是在为双语教学提供理论基础,而实践证明聋人文化是宜于聋人教育的,而聋人在受教育过程中也是在聋人文化中成长,发展聋人文化的,聋人教育需要聋人文化的支撑。但仍需要加强聋人文化与教育关系的研究,为聋人的发展提供更有力更合适的氛围和方式。

(七)国外聋人文化研究 1.美国聋人文化研究

于松梅,钟玲论述了美国聋人文化产生的地域以及聋人艺术。聋人处于散居生活状态中,寄宿学校和聋人俱乐部及盖洛特大学是聋人形成亲密纽带关系、孕育聋人文化的重要环境,聋人艺术主要包括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和文学等表现形式。认为美国聋人文化是在主流文化的背景下,在滋养和孕育其衍生的聋界领地与组织中不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在与主流社会被忽视和寻求自身平等权利与尊严的抗争中形成的具有向心力的社会群体;也由于聋人具有共同的视觉身体特征,在属于自己的语言中——美国手语承载了聋人丰富的艺术表达。聋人文化的兴起反过来也影响和推动着美国的主流文化更加朝着民主、平等和尊重的方向发展。[26]

张春兰采用历史法和文献法在认真考察美国聋人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之后,认为聋人文化思潮是受黑人民权运动的推动出现的,是对兴起于 20 世纪 70 年代“回归主流”运动的一种回应。美国聋文化的实践及其争论包括提倡双语双文化教学、促进一系列残疾人法案的通过、构建聋人社区、反对耳蜗移植。美国现有关于聋人文化的研究包括对聋人社区规范的研究、对“聋人”的符号学研究、对手语的研究、民族学意义上的研究、生物学意义上的研究、人类学视野下的研究等。而有待深入或拓展的地方:首先,美国聋人文化研究目前还大多限于某方面的专题研究,对于聋人文化从何而来的历史考察还很少见,对于聋人文化内涵进行全面阐述的研究还不多,对于聋人文化整体实质的分析还很缺乏,对于聋人文化局限性分析的声音还很微弱;其次,美国“聋人文化”一词的提出与其特定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紧密相关,但是关于 “聋文化”一词的含义究竟是什么的问题,美国学者中间还存在很大分歧。[27]

张松柏,徐铁卫指出美国手语(ASL)以语言身份公布于世的语言学博士威廉·斯托科(W.Stokoe)提出“语言是一种文化系统”的理论,促使美国“聋人文化群落”运动愈演愈烈。[28]

申仁洪认为随着特殊教育的演进,美国对聋人的认知与聋人教育出现了文化取向的趋势。聋人 7 文化的主体是将手语视为主要沟通方式的聋人文化团体,表现形式有独特的社会规范、文化生产和身份认同的不同发展阶段。聋人文化是聋人有别于其他人群的特有的群体特征,里根(Reagan)(1996)对这些特征做了细致的描述,为六大要素:语言的分化、态度性二聋、行为规范、同族婚姻、历史意识和自发性组织网络[28]。对聋人文化知识及其价值、信念的学习是通过聋人同伴习得的,即聋人文化的传递是横向的同伴间传递而非纵向的亲子间传递。[29]

2.日本聋人文化研究

贺晓星探析日本聋人文化宣言,正是通过围绕“聋文化”展开的一系列探讨,聋教育的思想、观念、方法、课程以及文化与教育之关系等问题,才成为社会学、尤其是教育社会学的问题。宣言中指出聋人是指说着日本手语这种与日语不同之语言的语言少数群体,聋人是一种语言的、文化的而非生理的、身体的存在。聋教育中存在权利政治、社会不平等及文化再生产等问题的争论,聋人的世界本是一个完整的世界,聋人与听人语言不同文化不同,问题的本质不在生理的缺陷而在文化的差异。[30]

总而言之,国内学者对国外聋人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美国、日本聋人文化的介绍方面。对国外聋人文化的研究目前局限在用描述法对国外的研究成果进行翻译和介绍,而没有将国外聋人文化研究的方法和理念等借鉴到中国聋人文化的研究和发展中。

四、总结与展望

以上文献从聋人文化的定义、特征、表现和作用研究这四个角度证明了聋人文化的存在。总体来看,在聋人文化及其教育方面,研究较少,研究内容相对不太系统,研究方法单一;国内学者对聋人文化特征和作用的研究有所涉及,但是研究深度不够,研究方法局限于描述法,缺少实证依据。此外,对国外聋人文化状况的研究是对国外已有研究成果的翻译与介绍,并不是对聋人文化的内涵和实践的探析。鉴于此,本文在总结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指出国内聋人文化研究的如下发展趋势。

第一,在聋人文化研究方法方面。目前聋人文化研究方法主要为描述法、论述法,而具有实证特色的比较法、实验法、调查法占的比重很低。对聋人文化的研究大多是停留在思辨的层面或现象的描述上,缺少本土的实证性研究,虽然“聋人文化”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但是仍然可以用调查、访谈、实地研究等方法,深入聋人群体内部,了解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思想。

第二,在聋人文化研究人员方面。目前参与聋人文化研究的大多是聋教育工作者和听力语言康复工作者,然而文化与语言、权利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也需要有更多的语言学工作者、社 8 会学者、法学工作者等参与。多专业学者形成的多学科整合模式也将是聋人文化研究的发展趋势,如此可以获得多领域的成果,为聋人及其文化的发展提供软件与硬件支持。

第三,在聋人文化的存在研究方面。将从聋人内部,以聋人的角度,通过大量的事实和文化依据,以文化理论和界定为框架,用实证的方法提供确实的存在证明。

第四,在聋人文化的特征研究方面。目前,关于聋人文化特征的研究相对聋人文化其他方面的研究很少,应该从聋人文化的内涵、外延及表现等方面,通过聋人间的认定和调查等方法,在文化的范畴内明确指出聋人文化突出的特性,以便使聋人达成内部的自我认定和外部的和谐相融。

第五,在聋人文化的作用和教育研究方面。聋人文化观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加强如何避免聋人文化负面影响方面的探讨。国内聋人文化研究具体到教育上即聋人文化对聋教育的影响,如在其影响下被提出且应用于教学的双语双文化教学法,但聋教育对于聋人来说应该是全面而合适的,应该通过实验、调查等方法探究聋人文化对教育影响的效果和改进策略。

第六,聋人文化困境方面研究。有关聋人文化研究的文献比较分散,侧重在手语、聋人社区、聋人心理、聋人双语教育等领域以及对国外相关研究的引介。另外,聋人文化很好地提出了聋人群体需要主流社会特别关注的问题,却没能很好地处理“少数”与“多数”的关系。而聋人群体的复杂性和主流社会的态度也使聋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多重困境。

参考文献:

[1]靳军.江苏省教育科学九五立项专题研究: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聋人文化 [M/OL].http://www.spe-edu.net/Html/longwenhua/200901/695.html,2009-01-13. [2]张宁生.聋人文化概论[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0:6-9.

[3]马晓莉.对中国聋人手语的文化思考[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08(4):16-17.

[4] [23]陆晴.聋人双语双文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农业科学,2008,15(3):116,117. [5] [12] [17]申仁洪,顾俊朴.聋人文化及其对聋人教育的影响[J].现代特殊教育,2014(2):58,59.

[6] [16]庞佳.聋人文化视野下的手语舞蹈价值观[J].现代特殊教育,2013(2):25,26.

[7] [11][15]刘丹丹.聋文化与聋人权利的宪法保障[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硕士论文,2011:2,3,4.

[8]张敏.手语翻译与聋人文化[J].绥化学院学报,2014,34(7):54-57. [9]孙锋.论聋人文化研究[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7(2):59.

[10]孙锋.聋人自我意识特征的研究[J].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29-33. [13] [28]张松柏,徐铁卫.西方聋人文化影响下的中国聋人文化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0(4):23-26.

[14]杨轲.我国聋人文化现状与困境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I.

[18] [22]卢苇,张帆.手语与聋人文化自尊[J].文教资料,2014(5):58,59. [19]黄昭鸣.“聋人文化”观之辨析[J].中国特殊教育,2004(6):41-44. [20]沈玉林.论聋人文化与聋教育[J].现代特殊教育,2002(1):19-21.

[21]黄丽娇.论在中国开展聋文化研究的必要性[J].中国特殊教育,2009(3):38. [23]李尚生.从文化的视角探讨聋人语言教育[J].中国特殊教育,2004(1):48-51.

[25]郑璇.双语双文化理念在重庆聋人高等教育中的运用[J].怀化学院学报,2011,30(10):117-118. [26]于松梅,钟玲.美国聋人文化略观[J].中国残疾人,2007(2):38-42.

[27]张春兰.美国聋文化的起源、内涵、实践与局限性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I,11-12.

[28]Reagan,T.G.Bilingualism and the Dual Culture of the Deaf In South Africa.Medical Journal,1996,86(7):797-799.

[29]申仁洪.美国聋人文化与聋人教育的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2014(3):57.

8.中国聋人协会章程「全文」 篇八

第一条 中国聋人协会是全国聋人的群众性组织,是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专门协会。

第二条 中国聋人协会代表聋人的共同利益,维护聋人的合法权益;为广大聋人服务,推进残疾人事业。

第三条 中国聋人协会的宗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发展残疾人事业,动员社会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理解、尊重、关心、帮助聋人,促进聋人平等参预社会生活;鼓励聋人坚持爱国主义和乐观主义,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为社会贡献力量。

第二章 任务

第四条 关心聋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反映聋人的`意见和要求,沟通聋人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为聋人参预社会生活争取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五条 团结聋人遵守国家法律,履行社会义务,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第六条 促进聋人的康复、教育、就业、文化、体育、科研、社会服务及福利事业;推动预防聋、哑症工作。

第七条 在聋人中培养残疾人工作者。

第八条 对残疾人事业和聋人工作的发展提供咨询和建议。

第九条 推动研究和推广、应用《中国手语》的工作;促进聋人专用辅助器具的研究和制作。

第十条 代表中国聋人参加国际活动,开展同各国(地区)间聋人组织的友好往来与合作。

第三章 组织

第十一条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团委员中的聋人是中国聋人协会的当然委员,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任期五年。

第十二条 中国聋人协会委员会会议每年召开一次,与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团委员会议同期举行。

第十三条 委员会会议职权:

(一)选举主席、副主席;

(二)审议工作;

(三)修改中国聋人协会章程。

第十四条 中国聋人协会的日常工作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常设执行机构办理。

第四章 附则

上一篇:新人岗前培训总结下一篇:关于加快铁岭县绿色食品发展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