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进度

2024-09-01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进度(精选14篇)

1.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进度 篇一

八年级历史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一、指导思想 依照新课标要求,本期八年级历史不仅传授基础知识,还要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增强环保意识和培养环保能力。

二、教学任务和目标

本期以完成教育改革为己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增强学生素质、思想、培养能力,按质按量完成第一到第二十二课的教学教育任务,使学生掌握从鸦片战争到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的历史。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近代史部分,由文化课为主要课型,以课为单位课本按历史时期或学习主题编写了“单元回眸”,梳理基本线索,小结重要内容。书中还设计了一些开放性习题以及“动脑筋”等栏目,旨在启发思维,提倡各抒己见,答案不求唯一。

1、特点:政治思想性强,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可读性强、重点突出;图文并茂,趣味性强;启发性和生动性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内容:叙述从鸦片战争到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的历史,共22课及乡土教材的教授。

3、重点及难点:重点是中国现代史部分,难点是认清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了解国情,提高认识、培养归纳综合能力。

四、学生特点:

八年级学生求知欲强,思维灵活,但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有偏科现象,缺乏分析归纳能力,学习主动性有待加强发挥。

五、教学评价方案

通过分析测试卷的重难点、题型变化、易错点等相关情况,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查缺补漏。注重提高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

六、教学措施

(一)做好教育常规工作

1.认真钻研教材、教参、教纲;认真备课;上好每一堂课;细致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教书育人。

2.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吸取历史科有经验教师的教法,深入学习教学理论,积极撰写论文,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

3.优化课堂教学。严抓纪律,采用多种教法,如讨论、评论、阅读、自学等方式,启发学生动口、动手和学会学习。

(二)基础知识教学

1.对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进行具体描述,讲清线索。每课突出重点、基础点让学生掌握巩固好。

2.经济、文化、政治方面让学生知道,并了解发展情况,追溯本源,充实内容,联系当代与环保相关知识,及时教育。

3.对课文知识进行归纳、综合,让学生系统掌握,教会学生学法、记法,充分利用课本的思考提示、“想一想”等,增强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

1.进行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教育。充分利用教材史实,增强学生爱国认知,学革命先烈及仁人志士的爱国事迹,为实现人类理想而奋斗。通过战争的破坏作用,及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初步用历史辩证唯物主义观教育。使学生学会科学分析评价革命时期的史实及人物,培养分析归纳能力。

3.进行维护祖国统一,增进民族团结教育。我国历史发展,是统一巩固发展,即使是革命时期同样是统一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民族发展,树立民族团结、民族平等的观念。

4.进行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我国古代有无数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能工巧匠,都反映出高尚情操和优秀品德,值得发扬光大。

5.进行国情教育,增强时代责任感,让学生了解认识中国近代的屈辱史,内外对比,更要为国争光,树立民族自尊、自豪、自信。

七、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第二周至第三周

第二单元:第四周至第六周

第三单元:第七周至第十一周

期中复习考试:第十二周

第四单元:第十三周至第十四周

第五单元:第十五周至第十七周

第六单元:第十八周至第二十周

期末复习考试:第二十一周至第二十二周八年级历史教学进度表

周 次 内 容 周 第一章:侵略与反抗 2 周 第一章:侵略与反抗 3 周 第二章近代化的探索 4 周 第二章近代化的探索 5 周 6 周 7 周 8周 9周 10周 11周 12周 13周 14周 15周 16周 17周 18周 19周 20周 国庆节放假

第二章近代化的探索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期中考试

第四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四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五章: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五章: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六章:经济和社会生活 第六章:经济和社会生活 第七章: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第七章: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期末复习期末考试

2.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进度 篇二

一、何为“以形索义”

“训诂”一词来源于《尔雅》,“训”为用通俗的语言解释词义,“诂”为用当代的话解释古代的语言。从文献学角度阐述,训诂是文献学一个较为边缘的学科。“以形索义”是训诂学手段之一,《辞海》中这样定义:用分析文字形体的方法解释字义,如“小土为尘”,“日月为明”。“以形索义”,往往是通过汉字形体结构的分析去所求词义,从而探明词义的方法。在文言文教学中我坚持运用这种方式讲解文言文字词。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这种古老的“以形索义”的方式与现代的多媒体教学相互碰撞,往往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首先,我们谈一下“以形索义”的理论基础。

其次,我们谈一下“以形索义”的适用情况。

汉代学者把汉字的构成和使用方式归纳成六种类型,总称六书。六书,指的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东汉学者许慎如此定义“六书”:象形者,画成其事,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以上六种造字法并不全部适用“以形索义”的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这四书与汉字形体有关联,可以应用“以形索义”的方法探究词义。而转注、假借不和汉字结构发生关联,仅仅是用字之法,所以不适用。

从字形上看,也不是所有字形都适用“以形索义”。汉字经过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重要阶段: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汉字形体越往后发展越不能体现原始的造字意图,尤其是到了现代,运用“以形索义”来解读简体字更是要慎之又慎,一定要把文字还原到甲骨文、金文、篆书这些字形之后再加以分析。

综合以上,初中文言文教学中“以形索义”是基于汉字构造理论基础上,在理顺文字演变找出原始字形情况下,适用于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这四种字形的探究词义的教学方法。

二、“以形索义”在课堂中的运用实例

在此,我以长春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为例,谈谈我是如何应用“以形索义”这一方式引导学生探究词义的。

(一)探求词的本义

(二)揭示词的引申义

三、“以形索义”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强调要“文”、“言”并重,尤其不能忽视古汉字教学。因为汉字文化博大精深,一个个表意符号的背后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以形索义”这一类训诂方法在教学中的运用意义在于,我们不仅仅是教授学生一个或是几个汉字而已,而是经过系统化的教学加深学生的记忆,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加深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感受古代人民的智慧。“以形索义”不是训释词义的唯一方式,更不是万能法宝。面对汉字形体结构的变化,形声字表意功能的局限,词义的引申、文字的假借等情况,“以形索义”还需要与其他的训诂方式结合才能准确地解释字义。我们应认清“以形索义”的实质,理性地运用它。

注释

3.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进度 篇三

一、有特色导入的新课

用多媒体播放歌曲《歌唱祖国》,同时利用班班通展示我国各大地形区和河流图片来创设情境,让学生跟随音乐一起唱这首歌。激昂的旋律,壮丽的景色,会平息学生一切杂念,会让学生激动,也会让学生对我国地势地形更加了解。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地形

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理图形,展示我国各种地形的图片,让学生在看图的同时,首先可以快速掌握我国地形有山地、高原、丘陵、平原和盆地等地形類型,其次还可以让学生照图片记忆山脉名称,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读图、识图,发现和总结规律

地势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可以直观地从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得出“西高东低”的特点,但不容易形成“阶梯状”分布的认识。因此,让学生观察分析“中国地形图”,和沿北纬36°线中国地势剖面图,并请学生在黑板上画示意图,通过一步一步教学引导,特别是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活动——绘图,直观地把这一特点展示在黑板上,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比学生直接地从书本得到结论效果要好得多,从中也培养了学生读图和分析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图的能力。

在学习地势特点的同时,认真分析课本图2.9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让学生掌握阶梯分界线。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总之,本节课充分利用多媒体使学生通过读图、绘图、填图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加深学生的记忆,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对剖面图的分析,直观性强,使得学生很容易掌握地理知识。不足之处:课堂设计还有待完善。如,分析地势对交通的影响时,还可以增加一些视频资料,效果会更好,更有助于学生理解。

4.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 篇四

一、教学目标

新课程教材的教学目标,不再是教材的教学目标,而是学生的语文学习目标,教材只是例子,重要的在于学生的情感体验。

1、掌握初一阶段要求掌握的生字词的音义,并学会运用。

2、学习本册书上的课文,完成木学期的教学任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常用的学习方法。

4、培养学生语文朗读能力,使之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为培养学生语文语感打下基础。

5、大量阅读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外读物,增加阅读量。

6、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文战的主题含义和丰富的思想感情。

7、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中贯穿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

二、教学措施

首先、要注意教学目标的整合性。传统的目标设计有重结论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感、重智能变化轻心理体验。新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的有机结合。

其次、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要使语文课由单一转向综合,由平面转向立体,由封闭转向开放,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第三、要注意教学方式的互动性。要实现由少民主、不平等、单向传输向师生的和谐、民主、平等、互动转变。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第四、要注意教学过程的活动性。尽可能把过去由自己包办的讲解、提问转化设计成学生的多种活动,不仅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而且让他们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掌握知识,并融会贯通,烂熟于心。

第五、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应引进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使学生从单一枯燥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去领略课堂里的精彩世界,要增强了语文课的吸引力,加速了学生盛知过程,促进了认知的深化。

第六、要注意教学组织形式的灵活性。要在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组织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第七、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性。要改变以往一刀切的评价机制,实行全面的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就是要从一个个标点、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开始构建或更新学生的言语世界,与此同时,构建或更新学生的人文世界。

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期

容(课时)

第一周 8.28——9.03

开学工作

第二周 9.04——9.10

在山的那边(2)走一步,再走一步(1)生命生命(2)

第三周 9.11——9.17

紫藤萝瀑布(2)童趣(3)综合性活动:这就是我(1)

第四周 9.18——9.24

综合性活动:这就是我(2)理想(2)行道树(1)

第五周 9.25——10.01

第一次真好(1)人生寓言(2)我的信念(2)

第六周 0.02——10.08

国庆

第七周 0.09——10.15

论语十则(3)综合性活动:漫游语文世界(4)

第八周 0.16——10.22

春(2)济南的冬天(2)山中访友(2)

第九周 0.23——10.29

秋天(2)古代诗歌五首(3)

第十周 0.30——11.05

综合性活动:感受自然(3)化石吟(2)

第十一周

1.06——11.12

看云识天气(2)期中考试

第十二周 1.13——11.19

绿色蝈蝈(2)月亮上的足迹(2)山市(2)

第十三周 1.20——11.26

风筝(2)羚羊木雕(2)散步(2)

第十四周 1.27——12.03

诗两首(2)世说新语两则(3)

第十五周 2.04——12.10

综合性活动:我爱我家(3)皇帝的新装(3)

第十六周 2.11——12.17

郭沫若诗两首(3)女娲造人(2)

第十七周 2.18——12.24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2)寓言四则(3)

第十八周 2.25——12.31

综合性活动:追寻人类的起源(4)

第十九周 01.01——01.07

元旦放假

第二十周 01.08——01.14

期末复习

第二十一周01.15——01.21

5.长春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进度表 篇五

2013年8月(一年上册)(长春版)

入学4节汉字1②节汉字2②节18.26-8.30

汉字3②节汉字4②节汉字5②节写字1节复习①节29.2-9.6

拼音2③节拼音2③节复习①节39.9-9.13

拼音3③节拼音4④节复习①节490.16-9.20

拼音5③节拼音6②节拼音7②节复习①节59.23-9.27

休息6休息

拼音7②节拼音8③节拼音9②节拼音10①节7 10.7-10.11

拼音10②节拼音11④节拼读2节810.14-10.18

拼读1节 复习4节期中3节9 10.21-10.2510.28=11.1汉字㈡⒈②节汉字㈡⒉②节汉字㈡⒊②节写字1节阅读1节11 11.4-11.8古朗②节小小船2②节综合活动①节打电话②节复习①节

表达①节用餐②节中秋②节小动物②节复习①节12 11.11-11.15

1311.18-11.22家②节表达①节综合活动①节咏鹅②节写字1节复习①节

浪花②节猫②节小山羊②节朋友②节14 11.25-11.29

表达①节幽默①节复习⑶节把我寄给②节写字1节15 12.2-12.6

希望②节表达①节雪地②节九九歌②节写字1节16 12.9-12.13

雪孩子②节梅花②节表达①节复习2节1712.16-12.20

分项测试:识字朗读写字积累 1812.23-12.27

6.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进度 篇六

学计划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是围绕“多彩的秋天”来编排的,识字课选的是有关秋天的词语,课文写的是秋天的景,秋天的人、秋天的事,口语交际也是关于秋天的话题。既联系课文,又贴近学生生活,从而使学生有话愿说,有话可说,利于达到相互交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6课时。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走进秋天,用眼去欣赏,用耳去倾听,用心去感悟秋天。

2、会认58个生字,要求认清字形,会口头组词;会写29个生字,要求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3、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融入秋天,乐于观察,善于欣赏,勤于动手,善于表现。

4、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借助画面边读边想象,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

1、认字、写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四.教学难点:

背诵课文初步掌握联系生活实际,边读边想象画面,从而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五、课时安排

识字一 2课时 4.古诗两首 2课时

1.秋天的图画 2课时 语文园地一 3课时

2. 黄山奇石 2课时 单元检测与评讲 3课时 3. 植物妈妈有办法 2课时 六.教学措施:

1.引导学生读书、思考,逐渐悟到读书时应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鼓励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探索发现尽量自己解决问题。3.紧密联系学生的阅读或是生活实际,结合课文内容,从读学写,进行小练笔以加强读写之间的联系。要引导学生注意运用语文中的一些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

4.对学生的习作指导做到循序渐进、系统条理,理论服务和实际相结合。

七.教学策略和方法:谈话法、讨论法、朗读感悟法、练习法

1.联系生活实际: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交给识字方法,力求实用结合。2.朗读感悟:教学中要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反复地读课文。

7.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进度 篇七

Mothers and Fathers Are Special

First part:Mother’s Day.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本课单词及短语alive, hero, take care of, experiment, fill, upside, scientific, method.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中心话题“Mother’s Day”, 及配套的PPT课件和图片来直观导入新课, 培养学生学会感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Family的含义。培养学生学会感恩, 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alive, hero, take care of, experiment, fill, upside, scientific, method的用法。

2.What day is Mother’s Day?Mother’s Day is the second Sunday in May every year.

3.How do people celebrate it?Give presents to their mothers, or make a special breakfast for their mothers.

四、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 视频。

五、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Mother’s Day”。整个单元的设计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学生通过关注家人、亲情和沟通, 主要是感恩教育。通过课堂项目和故事, 学生复习已学词汇和学习新词汇, 熟练针对这些话题进行交流。

六、学情分析

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部分词汇, 并预习了本课。通过前五个单元的基础学习, 对理解本单元的知识点有一定的帮助。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Mother’s Day”, 学生对这方面的内容有所了解, 但理解不够深刻。所以本单元的主要教学方法是, 挑本单元的重难点讲, 单独板书, 重点强调。尽可能多地以图片和视频的方式教学, 来加深学生对本来陌生事物的印象, 从而提高记忆能力。

七、中考考点分析

alive, hero, take care of的用法。

八、教学过程

1.听故事, 看图片answer me the question.How do you like the story?

2.导入新课, 看视频, 画出重点。

3.展示重点和难点。

(1) People give______gifts______ (礼物) to their mothers.

(2) In England people__celebrate_____ (庆祝) “Mothering Sunday”.

(3) In North America, people do___special____ (特别) things for their parents.

(4) They also try___to help______ (帮助) mothers all day.

(5) Their mothers are still_______. (活着的)

(6) In the______ (17世纪) they began to use machines.

4.根据句子意思和汉语提示填空:

(1) It was amazing that the little baby was still. (活着的)

(2) These soldiers are______. (英雄)

(3) We should______ (照顾) our mothers when they are old.

九、板书设计 (略)

十、教学反思 (略)

十一、布置作业

8.八年级语文教学的方法探讨 篇八

关键词:八年级;语文;教学;方法

一、前言

八年级语文教学标准的不断提高,对其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研究八年级语文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保障该项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进而取得最为理想的最终教学效果。本文从介绍要研读课表,找准教学方向着手本课题的研究。

二、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引入课文

对某件事情感兴趣往往就在看到它的那一眼,从教学的实践经验中得出,很多学生不是讨厌语文,而更多的情况下是对某一类的文章不喜欢,或者是讨厌记忆汉字和词组。如果老师能够恰当地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将困难的程度降低,那么学生的积极性自然就被调动起来了。比如,在八年级的语文教学中,《中国的石拱桥》是难度较大的。首先因为学生对桥的建筑并不懂,对其中描绘的语句也多是死记硬背。这样他们的心理压力和学习压力比较大,积极性自然不高。老师可以在上课之前,给学生播放“中国石拱桥”的相关视频,讲解建筑师的故事,可以先不点姓名,最后再介绍,这样的设置悬念能更好地吸引学生,自然导入课文讲解。

三、结合学生生活经验讲解课文

虽然说文学是写作者生活的表达,每个人的生活经验不同,但是却多多少少会有类似或者相似的经历,或者是对某一事物有同样的感想等。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教学,可以拉近文章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更愿意,也更加简单地理解文章。比如,在《背影》一文的学习中,虽然八年级的孩子还没有离家的经验,但是每次父母送他们上学的“不舍”,或者是接他们回家的“高兴”都能体现出父母之爱。在学习这篇文章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讲述自己类似的生活故事,表达自己感情的同时,也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四、深入地体会语文的来源

语文中那些复杂的情感和思想,很多都是来自自然的。老师想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就要“思源”,带领学生寻找语文的真正来源。无论是讲解自然类的文章,如《雪》《雷电颂》,还是古文里面表达敬畏自然之情的诗歌,老师都可以带领学生接触实物,触发他们的学习情感。

五、有效的教学创设分析

1、明确和制订有效的教学目标。在素质教育越来越深化的背景下,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化的特点,制订出因人而异的教学方案,激发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语文知识,促进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深化教学内容并使其创设科学性。教师要在新课程改革中,加强自身素质同时也要对八年级语文课程内容进行有效的分析,分析教程内容、解析教学内容中出现的问题,来明确语文学习的重点、难点、疑点,真正地理解语文的中心思想所在,在此基础上再经行实践和学习交流,使课堂教学内容的创设更加合理性、科学性。

3、课堂教学方法、方式要多样化。在课堂上教学的方法、方式要随时而变,课堂教学创设时,教师要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化的特点,制订出差异化各种方案和目标,积极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方式,来激发和培养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乐意并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

六、促成八年级学生语文深度学习的方案

1、善于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现在的社会,批判性思维被高等教育列入重要目标之一,它有利于人文精神的建立。从如今的情势来看,学生广泛缺少批判性与主动思索的能力,学生自信心严重缺少。这就使得学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生存会遇到许多困难,此时深度学习的提出有积极的意义。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善于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积极主动地提出质疑,促进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

2、注意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深度学习不仅仅是针对学生个体的学习,是在开放的知识体系下形成的,对于语文学习的过程需要学生一起努力完成。学生个体对知识的汲取不够全面,理解也不透彻,假如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成绩与他人一同分享,在学习过程中相互探讨与踊跃讨论,增进学生之间相互启迪,相互补充,这样可增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认知,从而使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能力得到提升。

3、增进学生从多角度实行学习与创新。深度学习重在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更侧重于知识的使用与创新,结合自身认知的知识体系,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可做到融会贯通,促进学生从多个方位去看待与思考问题,使自身的知识体系得到完善,进而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提升。

七、结语

通过对八年级语文教学方法的研究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该项教学工作理想效果的取得,有赖于对其多项影响因素与关键环节的充分掌控,有关人员应该从八年级语文教学的客观实际需求出发,研究制定最为符合实际的教学实施策略。

参考文献

[1] 孙中华,王佩彪.作文学习中的“六多”:浅谈我的作文指导[J].教育教学论坛.2015(34):88-89.

[2] 覃卜华.浅谈小学高年级习作素材的途径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33):102-103.

[3] 刘丹.浅谈阅读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J].教育教学论坛.2014(30):69-71.

9.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篇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反思1

《大道之行也》是一篇著名的文章,半个世纪以前的读书人差不多都能背诵如流。为了更好地领悟我们先人所追求的这个理想社会的实质,我让学生先反复诵读文章,以感知这段文字的美好,毕竟三分文章七分读。在理解全文,理清文章整体思路的基础上,再让学生与《桃花源记》进行比较阅读,拓展延伸归纳总结后,指导学生当堂背诵。整节课通过学生反复的诵读,读明文意,诵出韵味,通晓“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畅谈自己心中理想社会的理念。

反观这一节课,学习目标基本达到。一是学生在读准字音、理解文意等方面做的比较到位;二是学生能了解文本结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并知道本文是从哪些方面阐述的;三是学生的积极性比较高,参入活动的学生在90%以上,回答问题的准确率在85%以上;四是90%以上的学生会运用工具书、资料自学课文。

但是,仍有遗憾之处。具体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问题的设置有些超出学生的实际能力,就一篇自读课文分析的过细。例如: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二是老师的表演成分大大减少,失去了公开的原生态!

三是没有实现当堂背诵的预期。

四是由于停电至使课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还影响了上下课的指令。

五是在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上,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

这也就意味着教师的时间少了,那么教师的主要任务在备课,在怎样把课堂连缀起来?或者,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就轻描淡写了呢?我以为,课堂上教师的时间少了,就意味着教师的语言要更简练更精细了。学生发言之后教师的点评就显得格外重要了。然而在这堂课上,我的点评基本是归纳和复述式的。学生的发言是精彩的,我的点评却软弱无力,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进一步发言。当然,从此次的问题中我知道,教师点评的功力该在平时苦练。另外对学生的关注度也不够。特别是坐在后面的男同学,他们貌似很认真,但不做笔记,也不积极回答问题,而我也没有及时提醒他们。

同时,如何把课堂连缀得更流畅,怎样把问题引到深处,促使学生思想素养的提升,如何让教师的点评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都值得再反复斟酌提炼,深思熟虑。

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反思2

我这堂课是《桃花源记》的第二课时。在前堂课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我把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复习旧知和理解主旨。古文的字词解释比较枯燥,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设计了两个检查的环节:“大家来找茬”和“古今大不同”,让学生找错纠错,辨析古今词义,学生发言踊跃,达到了复习的效果。理解作者在文中寄寓的社会理想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课前我布置学生研读课文,针对课文内容提出六个需要研究的问题。我把问题汇总后,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了精心的筛选、分类、组合、提炼,排列,整理出六个探究题。为了使自主探究顺利展开,我又为学生搭建脚手架,设计了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在课上,我把学生的问题和提问者的名单一起出示,提高了学生研究的热情。我以小组讨论作为探究的形式,各小组选择两到三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并指定一名成员代表小组在全班交流中发言。教师在小组讨论时巡视,了解各小组的选题及进展。最后交流时,各小组都展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他们或各抒己见,或达成共识,相互质疑,相互补充,完善了自己的研究结论。总结我的这堂课,教学目标明确,流程清晰,教师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与学生平等对话,突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虽因时间关系未能完成所有的探究题,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对主旨的理解也更进了一步。

反思这堂课,更多的是存在的不足。结合我研究的课题“课堂教学评价策略的研究”,我在教师的评价语言上还应作以下的探索和改进:

1、评价语言的激励性还要强化。我在本课教学中对学生的激励性的评价多为“好”“很好”,比较单一,缺乏针对性,不能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心理需求。

2、评价语言的分析性还要细化。当学生答不到点时,教师不应只做简单的否定,要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分析

3、留白还要艺术化。遇到有争议的问题,教师的评价要有意滞后,留给学生争论的空间,使问题在思维的碰撞中得以解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锤炼评价语言,使之更凝练、更优美、更机智、更丰富。

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反思3

《桃花源记》为传世佳作。我非常喜欢作者描绘的如真似幻的美好社会。对于这篇古文学习,我认为朗读是首要的,更是必要的。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有道理的。那么这篇课文究竟能给同学们哪些知识和能力呢?我认为,通过对课文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学习:

一、继续巩固同学们课外通过查资料预习的方式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对文章的总体感知能力。通过反复朗读,感知课文大意。结合课文注释,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再通过对作者及写作背景的了解,对课文有更深一步的理解。这时能发现问题,那就是学有所获的表现。

三、对古文知识点的识与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学习文言文,必须进行一定数量的文言知识的积累。而这篇课文的文言知识点又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古今异义词;其二,一词多义;其三,文言句式中的省略句式,在本文表现突出,要在翻译时根据意译的方式适当补出来。我认为通过对全文的背诵,是对文言知点识记的最好方法。

本文的教学我的设想是以学生朗读与自学为主,教师点拔为辅。在教学中我先带着学生疏通文中的字词句,再把桃花源记的美景与文字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去探讨本文的思想内容和主旨。这节课上有大多数学生能积极投入到教学中,对本文比较感兴趣。只有一些后进生还不能进入状态。还有给学生朗读的时间不够充裕。如果学生能主动就课文思想内容作更进一步地探讨,结合现实社会进行反思,那就锦上添花了。

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反思4

让语文课堂充满人文关怀。我们的语文教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与升华体验,让在学生自主研读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表达,学生的发言有亮点。例如:读到“爸爸为我买橘子”这一部分的时候,有的学生就说:“这真是一个伟大的爸爸,为了儿子,再苦再累也不怕!”但也有的学生认为:爸爸的作法不可取,因为儿子也已经是大人了,就应该让他自己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学的生命就在于读书的过程中,以文本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融入自我的体验和感觉,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世界,引发新的共鸣和思维,创造出新的境界,感悟出新内容,从而让我们的语文教学体现出深刻的人文关怀。

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反思5

用了两个课时上完了《苏州园林》,走出教室,心里感到特别轻松和愉快。一直以来自己所思索的任何用新课程的理念教说明文,在教学中得意实践。在《苏州园林》的设计中,我打破传统的“串讲”,先创设情景导入,再指导学生阅读说明文的方法,让学生找出说明“苏州园林”共同特征的句子,然后仔细阅读课文,从2—9段中找出含有“图画”的句子。我想:学生如果能够找出这些句子,肯定就能理解说明的特征和说明的顺序,但这有一定的难度,对第一次接触说明文的初一年学生来说是否会完成,我心里没有底,但总想试试,结果出乎我意料之外,有部分学生很聪颖,一下子就找出来了,真让我为之一振。再指导学生为这10个句子标上序号,分组讨论,找出说明整体、局部、细部的句子,在此基础上归纳了本文的说明顺序。又由“局部”的句子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各自的说明对象,从而解决每段的中心句。第二课时学生配乐选段朗诵,赏佳音、品美文,充分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找出本文的说明方法和说明语言准确性的句子已经是水到渠成了。课堂结束之前留下一定时间,让学生讨论“课文的结尾是否画蛇添足”,想象“如果作者继续写下去会写什么?”;想象并设计“21世纪我神往的校园美”,学生纷纷动手,擅长画画的用彩笔勾勒,长于写作的用语言描绘。学生笔下的校园美五彩缤纷,虽然稚嫩,但从一个侧面表明学生的想象力、审美能力已得到培养,学生的思维空间需要我们去开拓,学生身上闪耀出的智慧的火花,也令我倍受鼓舞。如果说还有不足的话,就是学生的想象力,还有待于培养。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是无限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使学生终身受益,语文老师责无旁贷。

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反思6

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以其感情真挚自然见长。“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哪些角度易于学生领悟文中渗透的父慈子孝的真情呢?

(一)抓住背影

文章的标题是“背影”,父亲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也是背影,背影在文中多次出现,可以视作贯穿文章的主线。“背影的表现角度能集中反映出描写对象的内在精神”,分析课文时,抓住背影,也就抓住了理解本文的关键。多年来,大家都喜欢从这一角度入手来解读课文。

(二)分析流泪

古人云:“男儿有泪不轻弹”,可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文中竟然出现四次流泪,是什么原因使得堂堂男儿的朱自清先生数次泪流满面呢?从这一角度引导学生把握课文,易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带着疑问开始对文本的解读。

现实生活中,好多人可能并没有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因为这种基于血缘关系之上的感情不是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它蕴含在平凡和琐碎之中,如果不用心去感受的话,很容易被我们忽略掉。作者从埋怨父亲“说话不大漂亮”,并“暗笑他的迂”,到数次泪流满面,可以看出,在不断反省中作者体悟到了父爱的珍贵,并接受了这珍贵的爱,将其倾诉于笔端,我们今天才读到了这感人至深的文字。从四次流泪入手来解读课文,抓住了文章的感情线索,便于学生更好地体会字里行间渗透的父子真情。

(三)对比服装

“衣服是人的第一生存环境”,从着装可以看出一个人对自我的关心程度。父亲穿着很朴素,“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布料廉价,颜色普通。祖母去世,父亲赋闲,在这祸不单行的日子,就连给脚夫的小费,父亲也要讲价,家境惨淡可见一斑。然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外出读书的朱自清先生,穿的是皮大衣,父亲为儿子做的是紫毛大衣,很贵重,也很时髦。通过父子服装的对比,不言自明:父亲对儿子的关爱远远胜过自己。从父子服装对比这一角度来分析课文,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关爱。

10.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进度 篇十

一、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于2019年秋期正式试行。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轻叩小说的大门,围绕中心意思写作,珍爱我们的家园,艺术的魅力,初识鲁迅。其中,第三单元“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本册共有课文27篇,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9篇。这八组教材,每组基本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

“习作”“语文园地”五部分组成。课例包括有二至四篇课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不定,有的单元没有略读课文,有的单元有1——2篇略读课文。其中,第五单元安排了习作例文,所以没安排语文园地。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四次。“口语交际和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整册共安排口语交际四次,分别安排在第二、第四、第六、第七单元。全册8个单元便安排了8次习作,每个单元一次习作,另外还安排了两次小练笔。一次是学习了《穷人》一课后,让学生揣摩桑娜的心理活动,对桑娜的心理活动进行描写;第二次是在学习了《少年闰土》以后,让学生选择一张旧照片,然后仿照课文第一段的写法对旧照片进行描写。全册共安排

“语文园地”七次,“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书写提示”“快乐读书吧”穿插安排,其中,“书写提示”在第二和第八单元各一次,“快乐读书吧”在第四单元安排了一次。

二、教学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本册教材没有安排识字,要求会写180个字。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2.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3.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4.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5.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

(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学会围绕中心写文章,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2.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3.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四)口语交际:

1.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做简单的发言。

2.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养成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和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3、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6、学会理解和运用“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等读写方法。

7、能够珍视自己的个人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修能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8、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做简单的发言。

9、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二)教学难点

1、继续加强阅读基本功的训练。

2、发现语言规律,学习表达方法。

3、把握每个单元丰富的人文内涵,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到实处。

4、加强平时练笔的指导;让学生学写活动总结。

四、提质措施:

(一)教学常规方面

1、认真落实各项教学常规工作。钻研《新课标》、教材,精心备课、上课,认真、及时批改,及时反馈,单元过关,勤于和各科教师和家长联系,取得他们的配合和支持等等。

2、实行分层教学,作业分层布置。好的学生侧重能力型作业,如“听写”、“基础、阅读(课内阅读,课外阅读)、课后习题、习作”阅读,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侧重基础性作业,如听写,基础,同步导学,也适当布置少量的能力型作业。

3、以“双主题阅读”为重点,继续开展自主阅读(讲读课文重点片段、略读课文写作技巧片段),经典积累重点是复习巩固词语盘点《读读写写》、《日积月累》。并增加在课本上方或下方加上每单元名言警句抄背的习惯。

4、让优秀小组长为我分忧解难。事必躬亲是不现实的,认真能干的小组长完全可以帮助我做好许多事情,如检查背书,批改练字,检查家庭作业,辅导后进生等。

5、加强对后进生的轮流辅导工作。主要是利用在校的空闲时间。

(二)教研教学方面

1、教学中努力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2、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的学习情况,适当地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杜绝以往简单的“一刀切”的做法。

3、上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内容,广泛参阅教学资料和最新的教研成果,并与备课中做好:精心设计关键性问题、科学策划学生活动、联系实际编写《学案》。

4、课堂教学中,一活动为主、学习活动以小组工作为主。小组工作落实好五个环节:明确任务——自主学习——组内交流——展示分享——梳理提升

5、课后,注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及时复习好所学的新知识;认真、及时地批改学生的作业。

6、平时注重向别的老师学习,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丰富个人的教学经验。

五、潜能生转化和优秀生培养提高

(一)潜能生转化

1、取得任课教师的协助,学生家长的配合(经常上门家访)。

2、感情投资

(1)多与后进生交流,了解后进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2)对他们取得的成绩及时表扬,让他们树立起信心;(3)对他们所犯错误和缺点及时指出和批评;(4)多关注后进生的学习。

A、课堂提问、练习多给机会(难度较浅的);

B、课后作业的布置与众不同;

C、作业尽量面批;

D、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功课。

3、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后进生的思想波动较大,各方面表现反反复复,这样教师必须经常不间断进行转化。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师有一份爱心和耐心后进生一定能迎头赶上。

(二)优秀生培养提高

1、加强对优秀生的思想教育。

优秀生学习成绩好,经常得到学生的赞扬、敬慕,家庭、学校宠爱、呵护,这样易使他们产生优越感,总觉得自己已经是很好了,而忽视了自我提高,自我超越的过程。

2、要适当评价,正确引导。

教师对优秀生的评价要有针对性和适当性,对优秀生其他方面的成绩要多注意留心,并指出哪点好,为什么好。教师要有意识地经常和优秀生谈心、沟通,传输一些观念,让他们知道教师赞扬什么推崇什么。

3、培养优秀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六、教学进度

周次

起止日期

课时

教学内容

备注

9月2日—9月6日

开学第一课

1、草原

2、丁香结

2号开学式

9月9日—9月12日

53、古诗词三首

4*、花之歌

习作:变形记

中秋放假1天

9月16日—9月20日

语文园地

第一单元测试

5、七律.长征

9月23日—9月27日

66、狼牙山五壮士

7、开国大曲

8*灯光

口语交际:演讲

9月29日—9月30日

习作:多彩的活动

语文园地

国庆放假7天

10月8日—10月11日

第二单元检测

9、竹节人

10、宇宙生命之谜

10月14日—10月18日

11*故宫博物院

习作:

让生活更美好

语文园地

10月21日—10月25日

612、桥

13、穷人

14*在柏林

口语交际:请你支持我9

10月28日—11月1日

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

语文园地

快乐读书吧

15、夏天里的成长

11月4日—11月8日

616、盼

习作例文:爸爸的计划、小站

习作:围绕中心意思写

11月11日—11月15日

617、古诗三首

18、只有一个地球

19*三黑和土地

11月18日—11月22日

20*青山不老

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

习作:学写倡议书

语文园地

11月25日—11月29日

621、文言文二则

22、月光曲

23*京剧趣谈

口语交际:聊聊书法

12月2日—12月6日

习作:我的拿手好戏

语文园地

24、少年闰土

12月9日

25、好的故事

26*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7*有的人

—12月13日

——纪念鲁迅先生

12月16日—12月20日

习作:有你,真好

语文园地

综合复习

12月23日—12月27日

综合复习

12月30日—1月3日

综合复习

元旦放假1天

1月6日—1月10日

综合复习

1月13日—1月17日

11.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指导(一) 篇十一

第一单元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课标要求】

(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

(3)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4)了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

(5)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6)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知识结构】

【例题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则徐集》

材料二:凌青(原中国驻联合国大使,林则徐的后人)1990年讲话:“……15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幕,也是世界禁毒史上的一件大事。当前,中国再次成为毒品的受害国,希望社会各方面都来关心、支持禁毒事业。”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林则徐认为鸦片的主要危害是什么?

(2)材料二中“光辉的一幕”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3)近年来我国吸毒人数呈上升趋势,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青少年应当怎样做?

思路点拨:

林则徐是课标要求掌握的重要历史人物之一。他领导的禁烟运动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而且现在还有着伟大的现实意义。本题就是由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延伸至现实意义,同时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教育。

参考答案:

(1)林则徐认为若听任鸦片大量输入,清政府将面临军队和财政危机。

(2)指1839年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不要求学生答出时间)

(3)青少年应当“远离毒品,珍爱生命”,并积极宣传、支持禁毒事业,与制毒、贩毒等违法犯罪活动作斗争。(学生的答案只要言之有理,符合实际即可)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林则徐在上书道光帝时沉痛地指出:“如果不赶快禁烟,几十年后,恐怕没有能作战的士兵,也没有充作军饷的白银了。”这反映他

()

A.热爱和平的愿望

B.对贪生怕死的鄙视

C.国家利益至上的爱国情怀

D.清正廉洁的优良品德

2.19世纪40年代前期,中国开始了历史性的巨变。这个巨变是指()

A.中国的大门首次被打开

B.香港岛被英国割占

C.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大量外国商品充斥中国市场

3.有的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中国失败是历史的必然,持这一观点最根本的依据是()

A.刀矛弓箭抵挡不住坚船利炮的进攻

B.英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

C.清政府官员腐朽无能

D.腐朽糜烂的封建主义战胜不了蒸蒸日上的资本主义

4.中国近代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许多都有割占领土的内容,其中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瑷珲条约》

C.《辛丑条约》D.《马关条约》

5.2007年9月,全国政协常委何鸿燊以6910万港元的价格,购入原属圆明园海晏堂的马首铜像,并决定将其捐赠给国家,受到国人的称赞。这一精美的艺术珍品是什么事件中流失海外的()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与右图人物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①抗击洋枪队 ②收复新疆 ③洋务运动 ④戊戌变法

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7.再现历史史实、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展现邓世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历史事件是()

A.青浦大捷B.慈溪战役

C.甲午中日黄海大战D.威海卫战役

8.干涉、破坏中国革命是列强侵华的重要方式之一。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9.《马关条约》中,对中国民族工业危害最大的是()

A.赔款白银二亿两B.割占中国领土

C.增辟通商口岸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10.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四位中国人在聊天,张义说:“我参加过公车上书。”李辛说:“我参加过义和团运动。”王平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赵洋说:“我在京师大学堂读书。”他们当中谁的话不符合当时的现实()

A.张义B.李辛C.王平D.赵洋

11.有一位外国人手中有四部反映清朝历史的影视作品,请你按照历史发展进程向他推荐观看的先后顺序()

①《鸦片战争》 ②《末代皇帝》 ③《火烧圆明园》 ④《甲午风云》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

C.④②①③D.④③②①

二、非选择题

12.以下是英国历史学家马士的一段话:

“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来到了;可是它并不是为了维持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二十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

——摘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请回答:

(1)“危机加剧”是因为“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引起的吗?为什么?

(2)马士认为战争的目的是什么?你认为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13.观察下图,请回答:

(1)图中人物是谁?

(2)当时有人写下“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的诗句,这是指何年发生的何事?“海军”指的是什么?

(3)有人说这次战役的失败都是由李鸿章一人造成的。这种观点对吗?请分析。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起步

【课标要求】

(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知识结构】

【例题分析】

融入情境,探究问题。

在老师的指导下,某历史小组围绕“中国近代化的起步”这一学习主题,通过搜集、整理、分析资料,进行探究活动,请你一起来参加。

(1)你将通过哪些途径来收集资料?

(2)下图是同学们搜集到的部分资料,请将图中资料的字母代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①属于洋务运动时期的是________________;②属于戊戌变法时期的是________________;③属于辛亥革命时期的是__________________;④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探究,同学们绘制了四次运动的思想主张变化示意图,请你帮助他们完成未填部分的内容。

师夷长技→()→三民主义→()

思路点拨: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是我国近代化探索过程中的四件大事。它们体现了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的三个阶段,即由学习技术到学习制度再到学习思想文化的过程。本题对中国近代化探索进程进行综合考查,并兼顾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

参考答案:

(1)通过参观博物馆、查看书籍、上网等途径。

(2)①B ②D ③A ④C

(3)变法维新 民主科学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人物的主张明显区别于其他三人的是()

A.魏源B.李鸿章C.左宗棠D.康有为

2.洋务运动没有达到“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的,主要是因为

()

A.仅引进西方先进科技,不改变封建制度

B.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压制

C.顽固派势力的阻挠破坏

D.国内矛盾激化,社会动荡

3.著名史学家陈旭簏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根本原因在于()

A.洋务运动创办了第一所新式学堂

B.洋务运动把西方先进生产力引入中国

C.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

D.洋务运动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

4.19世纪六七十年代,清王朝内部的顽固派与洋务派的分歧主要在于()

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B.镇压人民反抗斗争

C.抵抗外侮,维护天朝大国D.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5.在维新变法高潮时期,光绪帝曾说:“国家振兴庶政,兼采西法,诚以为民立政,中西所同,而西人考究较勤,故可以补我所未及。”这反映了光绪帝()

A.同顽固派斗争的决心B.变更国体的主张

C.向西方学习的思想D.大兴民权的意向

6.有人认为,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其主要依据是它们()

A.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

B.都主张推翻清朝统治

C.都以“民主”、“科学”为指导思想

D.都反对文化领域的复古思潮

7.19世纪末20世纪初,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中国人民的探索与抗争同以前有较大的不同,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民族资产阶级成为运动的领导阶级

B.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C.抗争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抗争都是在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的情况下进行的

8.高三学生梦圆今年立志报考与右图有着历史渊源的中国名校。请你猜出她要报考的是()

A.复旦大学B.清华大学

C.南开大学D.北京大学

9.八年级一班举行了一次历史活动探究课,同学们围绕中国的近代化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张强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他的观点中,与历史史实不相符的是()

A.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

B.戊戌变法的目的是为了推翻清朝统治

C.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10.以下对“师夷长技”、“变法图强”、“民族、民权、民生”和“民主、科学”四种思想的共同点叙述错误的是()

A.都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B.都是向西方学习的产物

C.都具有进步的爱国意义

D.都是在我国近代化探索的过程提出的

二、非选择题

11.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清朝大学士徐桐对有人把美国翻译成“美利坚”十分恼火,说我们中国什么都是美的,美国还有什么“美”的?我们中国什么都顺利,美国还有什么可“利”的?我们帝国军队的兵器无所不坚,美国还有什么可“坚”吗?

──刘成禺《世载堂杂忆》

材料二: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序》

材料三:1862年成立了京师同文馆,它以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为宗旨。此后又在各地相继开办了一些科技学堂和军事学堂。这些近代学堂的出现,是文化教育领域中前所未有的事物,它们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师用书

材料四:上海轮船招商局创立后三年内,外轮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进口洋布减少十五万匹。

材料五: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清朝统治者是怎样认识清王朝和世界的?这种认识产生了什么后果?

(2)材料二反映了谁的什么思想主张?

(3)材料三、四反映了清政府中什么派别的活动?从这两则材料来看,他们的活动有什么作用?

(4)材料五体现宣扬了什么思想?表明中国在近代化过程中取得了怎样的进步?

12.某校八年级(1)班的同学围绕“近代化探索”这个主题开展活动,小明同学提供了一段素材,其中有五处与史实不符。请你逐一列出,并加以改正。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练兵方法,这些官员被称为“维新派”。他们创办军事、民用企业,筹划海防,创办京师大学堂,培养了一批军事、科技人才。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陈独秀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他们高举“民主”和“自由”两面大旗,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错误一: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二: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三: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四: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五: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一、1.C 2.C 3.D 4.B 5.B 6.B 7.C 8.D 9.D 10.C 11.B

二、12.(1)不是。原因是:英国坚持鸦片贸易,破坏中国的禁烟运动。(2)马士认为战争的目的: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我们认为战争的目的是:英国要掠夺和侵略中国。

13.(1)北洋舰队致远舰管带邓世昌。(2)这是指1895年在甲午中日战争黄海大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与日军作战,不幸壮烈牺牲。海军指北洋舰队。(3)题中观点不完全正确。李鸿章大办洋务,开办军事工业,也有抵抗外国侵略的一面;《马关条约》的签订并非李鸿章一个人造成的,而是由于清王朝的腐败落后造成的,但李鸿章对北洋海军的覆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第二单元

一、1.D 2.A 3.B 4.A 5.C 6.A 7.C 8.D 9.B 10.A

二、11.(1)认为清朝是“天朝大国”,其实对世界一无所知。这是一种虚骄自大、闭目塞听(闭关自守)的愚昧思想。影响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2)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用来抵抗外国侵略)的思想主张。(3)洋务派。作用:培养了一批近代人才,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4)人民享有国家主权,各民族自由平等。民主、自由等观念深入人心。

12.错误一:维新派改正:洋务派

错误二:京师大学堂改正:京师同文馆

错误三:陈独秀改正:康有为

错误四:封建统治改正:封建帝制

12.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进度 篇十二

案例回放:第22课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以一位“老爷子”的身份,设置情境问题引入思考。主要思路如下:“变”———交通通讯之变、文化生活之变、社会习俗之变→“因”———近代社会变化的原因→“思”———启示

最后是以诗歌(顺口溜)形式进行课堂小结

19世纪变化大,车船飞机和电话。西方文明传中国,文化生活也变化。

照相电影和印刷,传媒报纸与广播。国民政府始觉悟,改变落后旧习俗。

剪辫易服废缠足,握手鞠躬换礼服。社会习俗趋平等,文明发展向前进。

这样的教学设计流程,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培养,但三个环节“变”、“因”及“思”相对独立,因此,根据组块教学的原理,还需要整合,按照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的原则,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因此,我建议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改进,以第7课课后的“史海拾贝”———《人们的公仆》为例导入,具体思路如下:德高望重的老爷子,在1912年正月,晚辈给他拜年的时候,没有下跪,还发现他们的辫子不见了,服装也变成中山装或者旗袍,心里很不舒服,决定进京(南京)请愿,引入———交通工具之“变”,到了京城之后,进而发现了文化生活、生活习俗及通讯等之变,引发了老爷子的思考,渐渐的知道了这些“变”的原因,老爷子感慨万分,最后情不自禁赋诗一首(见上略)。这样的设计流程应该是比较流畅,抓住课题中“变”的主题,即由老爷子看见晚辈的“变”到自己亲身经历的“变”,从而引起老爷子的思“变”再到自己观念的“变”。这个案例,作为教师的我我认识到:

一、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以现有教材为依托,教师应深入解读、消化教材内容,既要了然如胸,还要精心挑选、研读、整合,找出学生学习最基本、必须掌握的知识即核心知识点。从核心知识点出发,引导学生选择有关的学习材料,整合学习内容,摈弃照本宣科、从头讲到尾的做法,将值得教又值得学的“精华”筛选出来,作为教学内容的“核心”。

二、要对学生实际精心布局。核心知识点要关注学生的实际,根据学生关心的焦点问题或者学生面临的生活现实问题,引导学生设计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过程,围绕核心知识,从生活中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重组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核”,将社会生活中与之相联并适合学生需要的活生生的内容联系起来,通过重组、整合,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场景,将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以问题情境的形式及时与教材内容融通,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运用情境和时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进行迁移、运用,“以用促学”,以运用为主线,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带动起来,引领学生将学习与社会生活融合起来,拓宽学习领域、开阔学生视野。实现学生学习的自我建构,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做到“跳出教材教教材”。

三、要对学生精心渗透人文教育。教学应该实现内容与精神的同构共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教学目标的整体和谐发展,才是真正达到了教学目标。“世界找不到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一个学生的知识经验、情感世界、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方面都有差异,因此必须鼓励学生提问,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鼓励将学生新学习的知识、经验、新体验到的情感等进行有机联系,整合,丰富已有知识、经验和情感等,让他们在成功中体验快乐、在精神提升中享受快乐,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激活学生灵性、焕发学生的活力。让学生充分张扬个性、充分体验充分感受、充分展现智慧,促进学生和谐、健康成长。

四、要精心设计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初中历史教学习惯于死记硬背,强化训练的大有人在,并以此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然而,繁琐的训练让学生获得的零散的知识和技能由于缺乏综合化的学习实践活动而难以整合,造成教学效益的低下,影响了学生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教学应增加探究性学习活动,将知识能力的获得过程转化为一个积极、主动的探究学习活动,并在主动学习、积极实践中提升能力,在经历探究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积累知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

总之,组块教学以学定教,删繁就简,教师选择、重组学习内容,设计、整合综合实践学习活动,引领学生围绕核心知识与生活情境的对接,积极挖掘生活中丰富的学习资源,将零散的教学内容整合成具有内在联系的内容板块,教学流程就是在教师预设下,注重生成、调节的过程中组织教学板块的过程,达成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着力培养学生构建联系的能力和自觉联系的意识,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综合效益。

摘要:组块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求教师将教学内容、学生实际、人文教育及探究性学习活动等方面整合成学习实践板块,促进学生和谐、健康成长。

关键词:组块,教学,历史,运用

参考文献

[1]杨扬主编.《历史教学实施指南》[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00

13.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峡》教学反思 篇十三

仁慈的乐山,明智的乐水,这可能是古代中国文人普遍的人性,谢晓云这个,陶洪京也,苏石也是这样,更不用说陶渊明,李道元这些人。李道元在三峡大量写三峡宏伟的山和美丽的水。那山,滚动和高君,高而直,美丽,好像神雕刻出来的一样。你看到:沉重的岩石堆积的山峰,隐藏的天,你看,那水,可以扩散在山上,可以看到反射,安静和安静。它是无限制的,它是安静的,它伤心在李道元的眼睛,成为容器里装满了所有的东西,使高峡谷覆盖了美国的所有水,水似乎有灵性,青春俊茂,很有趣。

在讲座的过程中,我将阅读我自己的文章和学生的感觉,谈论三峡的美丽,谈论我对三峡的感觉,但是当我让学生谈论他们的感觉时阅读文字,学生只能感受到文章毛皮,只能说文章写了三峡三峡四季,写了三峡山河,却没有深刻体会 三峡作者的赞扬。

我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学生没有去三峡因为它如果他可以看三峡,感觉肯定是不一样的!

当然,语言材料和现实是一个缺口,如文字有赵州桥,有马可波罗桥,故宫博物院,苏州花园,钱塘江潮汐,西湖,学生不能,甚至我没有去过。语言材料和现实是一个空白,我们学习的文本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熟悉的材料的文本。阅读和练习是两个不同的东西,但如果学生长大,有机会看到这些景点,他也对这些场景有深刻的理解,感觉应该不同。

在古典汉语的研究中,我们一直专注于心灵,记住作者,记住文学尝试,记住单词翻译,记住文章的中心,记住句子的分析,记住一些为什么和回答事实上,我认为,通过记忆,古典中国学习的热情和对中国文化的热情会慢慢消失,古典语言的衰老,它不是悲剧的语言吗?

14.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篇十四

一、教材简析本学期所使用的是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年初审订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八年级 上册》。

本教材分为阅读和综合性学习两大部分,书后还有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和附录等内容。

其中阅读分为以下六个专题,即战争、爱、建筑、科学、古诗文、自然山水;综合性学习也有六个专题,分别是:世界何时铸箭为犁、让世界充满爱、说不尽的桥、走上辩论台、莲文化的魅力、怎样搜集资料等。

该教材有以下突出特点:(1)立足学生实际(2)体现现代意识(3)弘扬人文精神(4)突出开放性(5)注重策略引导。

二、目的要求1、熟练地使用工具书,认识本册教材中出现的生字,做到会读、会写、会用;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具有较快的书写速度。

2、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文章的思想情感能作出比较恰当的评价;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深入体味文中的情感,并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品味并积累优美的语句,学习课文的语言运用技巧和文章的表达技巧;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品味生活,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能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写出感情真挚的文章。

4、能根据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大胆地进行交流。

5、能够主动参加综合性学习,掌握查找资料、搜集信息的基本方法,能与同学合作探究,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三、学生情况简析八年级

(一)班共有学生人,八

(二)班共有学生人。

大多数同学们爱好语文学习,有十分之一的同学语文基础较好,语文成绩优异。

另有十分之三的同学语文基础较差,成绩仍然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不能正确地理解所阅读的文章内容,不敢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写文章词不达意,材料陈旧,抓不住要领,对语文学习兴趣不足。

四、教学措施、做好开头的扭转工作,扭转以往不良的学习习惯。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充分发展学生的能力。

、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积累丰富的语文素材。、加强作文指导,特别是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技巧。

、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灵活命题,形式多样,多写随笔,读书笔记,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课堂应加强作文指导,特别是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技巧。

帮助学生尽快掌握文化作文的写作技巧。、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引导鼓励学生成立课外学习小组,培养合作精神,开展互助互帮,实行一帮一学习语文,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

、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利用竞赛,学科活动法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报告会,故事会,朗诵会,演讲会,办手抄文学报,锻炼能力,提高兴趣。、课前一分钟演讲,包括自我介绍,新闻消息,小故事,成语解说等,锻炼表达能力。

上一篇:初中考试日记作文600字下一篇:国土政风行风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