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新课改心得体会(精选13篇)
1.高中数学新课改心得体会 篇一
高中数学新课改心得体会
10月14日和15日我参加了省举办了送教下乡活动,共观课3节,讲座一个。这次学习我感受颇深,也受益无穷。现将这次学习感受表述如下:
王老师的这次送教下乡,无疑是雪中送炭。自从新课改后,都没有静下心来好好思考新课标对高考的影响。虽然教材有所改变,可我认为内容上没有太大的变动,只不过是高考题越来越容易了。而这正好是王老师第一个讲座中提到的几种偏激的观点。当时我就在想,幸好我遇到了王老师,否则我的这个错误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意识到。我发自内心的感激这次送教下乡活动。
早就知道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特点具有整体性,开放性、创造性、不确定性,新课程更加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解放自己的思想,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教学方法,由数学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向课程决策者转变,创造性地开发数学教学资源,可是我没有大胆地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没有彻底改变教学方法。在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结论的探究过程中,很少让学生成为 “跳起来摘桃子的人”,更多的是让学生继续扮演“盛桃子的筐”这样的角色。
通过这次聆听王老师的公开课,形象的认识到教学过程是可以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是为学而教,以学定教,互教互学,教学相长的过程。在这节课中。王老师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通过一开始的椭圆模型图片就把学生的学习椭圆的兴趣提到了极高的程度。后面的例题和相应的变式,更是改变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信息传递方式,促成师生间、学生间的多向互动和教学关系的形成。
这节课后我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丰富的学习资源,有利于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有效性,促进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统一,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当然我转变这些还不够,更准确的应该是我们在对新课改的理解基础之上所做的所有转变.显然这对我们教师自身提高了要求,可能增加了教师的压力;但我相信主要的压力来源于我们传统的教育与新课改后教育之间的跨越!还来源于各个地方文化背景、经济、家长观念等。面对压力,我们一定要充分理解新课程精神,才能因地制宜的搞好新课改。总之,新课程,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思想都应该建立在学生爱学,想学,乐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怎样去学习。我们要始终树立:培养学生要从学生的长远角度出发,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出发,让他们学到的不仅仅是使书本上的知识,更是培养去学习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样才能为他们将来更好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一数学 张娜
2013/10/19
2.高中数学新课改心得体会 篇二
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就是对课堂教学活动要达到结果的规划, 对课堂教学起着调节和控制的作用, 制约着课堂教学的方向, 也就是教学任务和要求, 明确本节课通过教学要让学生学习什么, 学习到什么程度, 怎样学习, 达到什么标准来进行, 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目标。
有些教师在设计和操作中出现了 “游离”现象, 目标与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学生的发展分开。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习惯于直接教给学生结论, 而忽视知识形成和产生的过程, 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导致了学生总觉得学习是枯燥无味的。目前, 虽然在课堂实施新教法, 但由于教师怕不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不能放开让学生积极思维, 还有的在学生合作交流未进行到底时, 就草草收场, 代替学生得出结论。这种重结论轻过程的不良现象, 应注意克服。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 结果重要, 过程更重要。
二、实现目标的方法和途径
1.加强现实生活与数学的接轨
高中数学的教学方法很多:启发式、讲授式、探究式、合作式等等。“复习、讲授新课、巩固练习、作业”是传统的教学方式, 使学生处于机械地训练, 被动地参与之中。新课标下的教学, 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思考、如何交往、如何发现, 教师由“信息源泉”和“知识传播者”转变为合作者和咨询者。把探索的过程还给学生, 让学生通过自主活动、意义构建, 真正理解知识内容。
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策略之一。因此, 在教学中应使生活数学化, 数学生活化;活动数学化, 数学活动化;趣味数学化, 数学趣味化;问题数学化, 数学问题化。加强现实生活与数学的接轨, 提高教学效果。
2.尊重学生, 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 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个人见解, 这对于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很重要。但由于学生认识的局限性, 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问题, 教师应当适时地进行价值评价, 正确处理学生多元体验和多元理解、独特认识与共性认识、多元文化与普遍价值的关系。
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 改进学习方法, 使学生学会学习,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 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 即“学生为主, 老师为辅”的思想。在一堂课中, 教师尽量少讲, 让学生多动手, 动脑操作。教学过程是学生自主建构与教师引导相统一的过程。当学生遇到疑难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想, 当学生思路狭窄时, 老师要拓宽他们的思路。总之, 教师的引导是保证学生学习的方向性和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一方面, 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 给予及时、适当的肯定和激励, 让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发挥;另一方面, 对学生的错误观点要明确指出, 使模糊的数学问题得到澄清。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让他们能热爱数学, 乐学数学。要使学生由“学会”转化为会学、创新。
3.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每一堂课都要有教学重点, 而整堂课的教学都是围绕着教学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 教师在自习课布置好预习题纲, 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 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 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手势、板书、抑扬顿挫的语调等变化或模型、多媒体等直观教具, 刺激学生的大脑, 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 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留下的印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尤其是在选择例题时, 例题最好是呈阶梯式展现, 我在准备一堂课时, 通常是将一节或一章的题目先做完, 还将历年高考涉及到的题型做一做, 再针对本节的知识内容选择相关题目, 往往每节课都涉及到好几种题型。
4.根据具体内容, 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每一堂课都有规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所谓“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 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 教学对象和设备的变化, 灵活应用教学方法。
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众所周知, 近年来数学试题的新颖性、灵活性越来越强, 不少师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 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 因而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教学中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证拿出来, 或草草讲一道例题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其实定理、公式推证的过程就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 教师没有充分暴露思维过程, 没有发掘其内在的规律, 就让学生去做题, 试图通过让学生大量地做题去“悟”出某些道理。结果是多数学生“悟”不出方法、规律, 理解浮浅, 记忆不牢, 只会机械地模仿, 思维水平较低, 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 将简单问题复杂化。
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 我们要多采用启发式、讲授式、探究式、合作式等教学方法。在立体几何中, 我们还要穿插演示法和利用多媒体课件等等, 来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 或者验证几何结论。
渗透数学教学思想方法, 培养综合运用能力。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有:转化的思想, 类比归纳与类比联想的思想, 分类讨论的思想, 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反证法等等。这些基本思想和方法分散地渗透在数学教材的每个章节之中。在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要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 有意识地、恰当地讲解与渗透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 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 从而达到传授知识, 培养能力的目的。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
5.要善于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 教师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显著特点: (1) 能有效地增加每一堂课的课容量; (2) 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 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的例子, 提高讲解效率; (3) 直观性强, 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4) 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特别要注意的是制作课件要把握好“质”和“量”的关系, 许多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片面地追求数量, 什么内容都装入课件中, 忽视了课件的高质量, 使学生难以把握重点, 不能达到有的放矢。
3.浅谈高中数学新课改体会 篇三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244-02
随着社会经济时代的迅速发展,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制订已经标志着我国中学数学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西藏自治区全面实行新课改已有一年多了,在这一年多里我深刻的感受到实施新课程改革带来的种种变化和困难。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思路更加清晰,为了真正能够实现新课改的目标,下面浅谈我对新课改的认识与体会。
在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下,要求从理念、内容、实施等都有较大的变化,往往向广大中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消除多年来数学教育的消极影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将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数学教师的教学也要有所改变.
为了达到适用新课改的需要,教师需要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达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探究、自己推导公式、自己归纳结论、自己探索创造。当然,这里的放手决不是放任自流,否则,学生得到的将是一些肤浅的、支离破碎的知识,在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充分放手的同时,多在“导”字上下功夫,讲究“导”的艺术,教师“导”得好,学生的聪明才智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真正地驾驭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为自主学习添活力。
1.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有关数学问题设置情境去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使数学问题生活化,在教学中贯彻数学思想. 数学教育提倡情境中能解决问题,教师要学会创设情境,把教科书的知识转化为问题,引导学生先自己去探究,帮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
2.準确定位新增加的内容高中数学课程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这样对于这些新增内容,不少教师普遍感到难教。一方面是新增内容不像老教材内容那样轻车熟路;另一方面是对新增内容的标准把握不透。新增内容是课程改革的亮点,它具有时代感,贴近社会生活,所以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把握标准进行教学.
3.展开争论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意识苏霍姆林斯基要求教师“课要上的有趣”,这样才能能激发学生的“情绪区”;还要求学生学习知识要有所发现,在发现和顿悟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产生良好的学习情感。这一观点对新课程教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学生的求知情趣是新课程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情绪氛围,推行新课程教学是不断拓宽学生的思想领域,必须以更为宽松的情感区间为心理条件。我们在激发学生创新学习的情绪方面,不能墨守某种固定不变的模式,而是塑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抓住学生喜欢争论的心理特点,通过争论有效地刺激兴奋点,一步步地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进入角色,这无疑能收到较佳效果。而学生对通过争论得到的结论会记忆犹新,认识到错误的和正确的。
《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往往需要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并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该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还应当倡导主动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对于现行的新教材很好地执行了这一理念,因为每册书都设立了研究性学习材料,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多样的学习方式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此应重视对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往往只利用好这几个研究性学习材料是远远不够的,应该把研究性学习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应从教材的例习题和平时的练习题中,合理选材、组材,编制研究性学习素材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能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去发现、探索、提炼、研究与解决问题的品质。
在新课程标准下关于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已经成为一个长期艰难的探索过程,需要广大教师积极地不断参与,在高中数学课程改革中,已经成为一个动态的持续发展过程,俗话说的好“名师出高徒”,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应当紧跟社会发展的趋势,为了能够新课程想要达到理想的状态,实现新课改的目标,我认为我们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自身的修养是极为重要:
1 要不断加强自身业务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坚持自学不懈的精神,不断提高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继续学习的能力和水平,掌握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和操作技能,学会上网学习,学会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等教学工具来体现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2 认真学习、研究教学大纲和新教材,领会大纲,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材内容、编写特点,要求及教学方向,有效、合理、创造性的指导新教材的教学,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积极的从新课程中寻找“自我”寻找新课程对“自我”的意义,并主动地把“自我”融入到新课程中,敢于承担责任,善于解决问题。
3 在教学中,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1)教师“学生观”的转变。做到用学生的心看待一切,不歧视学生,多赏识学生,达到班上“没有差生,只有差异”。
(2)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过程中,老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着,而不是统治者、长官。教学过程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是师生双方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3)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课堂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过程,学生学习过程不仅要用脑子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才能无拘无束的置身于其中,尝试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课堂才能焕发无限的生命力,学生思维活跃,热情高涨,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角。
(4)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
4.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心得 篇四
高三年级组 冀成江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反映了对数学课程的新认识。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落实课标理念?真是说时容易做时难。根据平时的教学情况,谈谈新课程在实践中的问题与思考。
1、高中数学课程就要体现大众数学的理念,学校和教师应该相信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能够学好数学,而当前数学慢生的大面积存在,使教师感到困惑。因材施教是我国的教学传统,对学生数学基础应该有不同要求。高中数学的基础正在发生变化。数学课程中大量的新内容,正在加进高中的数学内容中,加多少,加哪些才恰当,还需要认真讨论。除了允许学生对数学学习内容做出选择外,对于每个学习内容要求的高低,也应该允许学生做出适当的选择。、索性的学习方式需要有时间的保证。为了培养学生在力所能及范围内进行“创新”性的学习,还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机会尝试这种学习方式。学生应该有机会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现、发生、发展的过程。为此,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设置了“数学建模”、“数学探究”的学习活动。这些活动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的数学课主要是学习间接的数学知识,因此,传统的听课理解、模仿记忆、练习作业等仍是主要的学习方式。对传统的学习方式要适当改造,让它渗透研究性学习的因素。在许可的情况下,要指导学生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数学的某些规律性。学生的探究活动需要得到教师的支持。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数学学习的方式,需要有充分的时间保证。
5.高中数学新课改总结 篇五
炎炎夏日,新课改的培训让我们感受到科技的飞速发展,我的感受是:新课改合理保留原来的教学内容,继续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新课改把对学生的教育由原来的模块式教学变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在的学校教育,课堂教学与社会的飞速发展已有一些不适应,所以我们必须转变观念,转变课堂教学,让学生能适应社会,从而回报社会。
新课改的变化:
人们常常以为课程改革就是改换教材,这是不正确的。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改主要有六大“改变”:
1、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
2、课程结构方面,强调不同功能和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突出的是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得到强化,同时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
3、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
4、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
5、课程评价方面,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现在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发展。
6、课程管理方面,以前基本上是国家课程、教材一统天下,现在强调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充分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也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新课改学生能力培养
新课改下学生除了具备基本的数学能力,数学素养外,我觉得还有以下几种能力也是新课改所培养的。
1.选择能力的培养
将尽可能多地提供各种教材和课程,如同“课程超市”一样,给学生完全自主的选择空间。并不是说开了这么多科都要学,而是你可以从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课程来学习。每所学校都将组织老师成立“选课指导委员会”,承担对学生进行选课指导的任务。这些老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爱好加以指导,而家长也要积极与老师配合,充分了解自己孩子的发展潜质和长处,尊重并根据孩子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发现孩子的优点,并适时进行人生规划指导。
2.创新能力的培养
课改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拔?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数学学科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3.批判能力的培养
以前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以教材和考试为主体,学生被动的去接受知识,老师讲什么就是什么,教材写的都是真理,没有一点点批判意识。而新课改提倡学生在激发兴趣的前提下,主动去探索,去认识,并有意识地去培养批判能力,这是之前所做不到的。批判能力的培养有利于课程的合理,科学的发展。
传统数学教学与新课改教学分析
传统的数学教学因为过分预设和封闭,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生气和乐趣,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成了教师灌输知识的容器,课堂上倦怠应付,与创造的喜悦无缘,师生都无法在课堂上焕发生命的活力。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为学而教,以学定教,互教互学,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通过教学模式的优化,改变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信息传递方式,促成师生间、学生间的多向互动和教学关系的形成。
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的只是数学的科学性,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建构,而忽视了数学知识的人文性、艺术性,缺乏对情感活动和情感培养的关注,加剧了教学的情感严重缺失,抑制了数学教学功能的整体体现,也是学生素质的一种缺憾,影响了真、善、美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教师必须注重加强教学的情感性设计,实现课堂教学民主化,建立平等、宽容、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教学而言,交往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开放、主体性凸现,个性张扬,创造性得到释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与学生一起分享理解,意味着角色定位的转移,是自己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实现自我的过程。
新课改的反思:
新课改,提出了许多转变、倡导,是否抛弃否定一切?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的多样化,建立合作、探究、讨论的学习方法,是否排斥传统的教育教学?我国传统的教育教学,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其中的精华部分也要简单的全盘否定吗?倡导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教师少讲学生多动,是否排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不敢讲不能讲?学生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还要不要?倡导评价标准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综合化,是否排除必要的单元测验与试卷考试?如果我们失去了必要知识技能的达标,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会不会是头重脚轻根底浅?倡导信息技术、现代媒体的大力推进,是否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难道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传统教学工具,传统的电化教学手段,在教学活动中就没有一点用武之地了?
6.刍议高中数学新课改的论文 篇六
刍议高中数学新课改
宋江涛 荥阳市高级中学,河南 荥阳 450100
在高中数学开展新课改以前,教师在授课中只注重对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常规计算技能的讲解,基本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感悟和思考过程,也完全忽视了对数学这门课程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以及文化价值的揭示,甚至也忽略了对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最后导致大部分学生都是为了应试而学习。由此看来,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教育对数学人才培养的要求,新课程标准的开展和实施势在必行。
一、高中数学课改意义
1.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
数学课程结构的变化促使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必须适应新的课程结构。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开设将使教师在对待两种课程的教学上有所区别。特别是在选修课程上,教师将改变原有的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更多参与实践的机会。这也要求教师运用更新更丰富的教育手段与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教学。课程结构的变化不仅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同时也将促进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使教师和数学课程同步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反过来会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
2.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高中数学新课程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差异性和主体性的要求,满足学生多样性、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选修课程的设置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这势必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这就要求学生改变原有的只是等待教师把课程送上门来的习惯。学生自己必须学会自主、正确、合理地选择,学会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学生不仅对自己的学习生活要有总体设计与规划,也要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检测、自我反思、自我调整。学生由学习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了学习的真正主人。这种变化是最根本意义上的学习方式的变革。在此基础上,学生还要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形成个性化学习方式等等。所以,课程结构的变化必将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促进学生的成长。
3.促进课程管理的变革
课程结构的一系列变化都要求在课程管理上做出相应的变革以适应新课程建设与发展的需要。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设置将要求学校在课程安排上,实现规划性与灵活性的统一;要求学校建立相应的选课制度、管理办法等。采用学分衡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将要求学校有相应的学分管理。模块的设置也将促进管理上变革。运用模块的形式来设置课程,便于学校发挥资源优势,形成学校的特色;同时要求学校对模块进行管理,避免模块内容的重复设置,保证模块的合理、有效等。
二、转变教学观念
高中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础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明确了这一点后,高中数学教师就应该很清楚,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应该转变以往传统的教学观念,虽然课堂上还可以采取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但与此同时,还应该兼顾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他们的积极参与性,更要注重师生间的互动以及学生间的互助合作学习活动。要始终把握好新课程的标准,让学生在完全放松的情境中,不知不觉地掌握和获取新的知识,还要做到在获取理论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们的情感也得到相应的体验和教育。
另外,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师还应该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正确认识自己在课堂上的地位和作用,把自己的传授者身份变为课堂的引导者,在课堂上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培养,引导他们去探索数学中的规律,并学会自己推导数学结论,最终让学生们学到有价值的数学、有必要的数学,并了解到数学在人类社会中的功效以及社会对数学的需求,以及让不同的个体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学生学习数学不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应试而学习,更多地应该是带着兴趣去学习。为了数学的功效和作用而学习,而且应该是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的状态。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采取新颖的教学方法以及合理的教学内容设计,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只有学生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才会乐意学,才会渴望走进数学课堂,去品味数学的乐趣以及体会数学这门课程所富含的价值。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及他们自我展现的欲望,从而有效地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为此,教师在数学教学的环节中,应该让学生先了解到数学学科与人类社会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以此来让他们懂得数学的价值。
接着,教师在讲解数学问题的过程中,通过问题的提出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不断帮助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的`习惯和正确的科学态度,让他们学会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并且通过数学的产生、发展以及数学内部各种运动的发生和关系的变化过程。
四、结合网络多媒体手段不断丰富教学
7.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教育 篇七
一、高中数学教育
1. 数学的本质特征
数学的本质是一个认识问题.在许多人的思想观念中, 数学只是用纸和笔所做的符号游戏.长期以来, 人们对数学教学的认识就是概念、定理、公式和解题.数学活动只是高度的抽象思维活动.
正如王梓坤所认为的那样:“数学与人类文明同样古老, 有文明就必须有数学, 缺乏数学不可能有科学的文明, 数学与文明同生并存以至千古.”“今日数学已不仅是一门科学, 还是一种普适性的技术:从航天到家庭, 从宇宙到原子, 从大型工程到工商管理, 无一不受惠于数学技术.”
当今的数学已经成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的基础.因此学好数学, 是实施全民教育的基础之一.
集合论的创始人康托认为:“数学的本质在于自由.”然而, 对于数学本质的理解, 无论是哲学家还是数学家都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不过我认为数学反映了两个侧面:演绎和归纳同时存在的科学.
2. 高中数学教育
关于人的发展和教育的观点中, 普遍认为后天教育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后天教育中的学校教育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学校教育中, 学生对每一个学科都有不同的学习任务和方法, 数学教育也在学生的发展和素质的养成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直观思维、逻辑推理、精确计算以及结论的明确无误, 等等, 都是每个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这些素质的培养主要依靠数学教育.
高中数学教育是高中义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我们能够从众多的关于高中数学教育的研究中不难发现, 高中的数学教育发展是众多数学老师、数学教育专家、学生共同协作、努力的结果.高中的数学教育应该体现一种新的以学生自主创新为目的以老师的启发引导为主的教育, 应当发展出一种学生更加活跃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新课改下关于高中数学教育的思考
1. 对高中数学教育理念的思考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融合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我们知道, 中西方众多教育家和心理学家都提出过很多关于能动学习的观点.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 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关系.所谓自我效能是一种信念, 就是相信自己能在特定的环境中恰当而有效地作出行为表现.自我效能以多种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知觉、动机, 影响活动、任务的完成, 也影响环境, 是重要的人格组成因素.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归因, 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效能感, 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效率.
2. 注重教师的心理学素养,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第一, 要让高中数学教育取得一定的成效, 关注学生的实际状况和心理状态是每一位教师必不可少的素质.因此, 不仅要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 而且要注重教师心理学知识的培养.因为只有当教师对自己和学生的身心状态有了清晰的认识和理解之后, 才能制定出适合学生接受知识的课堂目标、内容和模式.
第二, 发挥教师在高中数学教育中的作用,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首先, 因材施教.从心理学的角度, 我们知道个体之间是有差异的.针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授和指导方法.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 教师要秉持不放弃的思想, 积极鼓励学生, 发挥互帮互学的精神, 引导学生自己寻找帮助的途径.
其次, 教师要尽可能采用启发式教学, 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教师需要经常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问题, 有时教师可故意出错, 给学生一个机会, 让学生看看教师是怎样调整自己的解题方案, 从而教给学生正视挫折, 战胜困难的方法.另外,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每堂习题课最好能设计几道学生正常思维难以解决或常出错、解答较繁的问题, 对学生进行思路受阻的对策训练.
最后, 建立恰当的评价机制.对于一个班级的学生来说, 教师需要不仅仅从考试的分数的高低来评价一名学生的优劣, 还要做到不伤害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 时时鼓励学生, 就算学生考试成绩差了, 也要尽量和学生一起探讨考差的原因, 带动全班的同学互助, 以帮助成绩差的同学更好地学习.另外, 学生在取得进步之后, 教师应当设立一些奖励机制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摘要:在当今新课改的大前提下, 如果没有新的思想和观念, 就不可能在高中教育中取得卓越的成效.高中教育中的数学教育又是历年来的重中之重, 往往学生的数学成绩不理想的状况时有发生.那么如何在新的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 在中学生的数学教育方面取得进展呢?这将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数学教育,高中数学教育
参考文献
[1]戴维.M.J., 赫什.R.数学经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1.
[2]王梓坤.今日数学及其应用.数学通报, 1994 (7) .
8.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心得探究 篇八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教学 心得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c)-0129-01
高中阶段,学生需要学好代数、几何、概率统计、微积分初步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一直以来,我都在不断反思、探索,寻觅一条如何才能使学生学好数学取得了良好效果。通向高考成功之路是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师所极力研究和追求的。下面也将我在数学教学中的一些所谓的心得写出来,与大家共勉。
1 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学生要知道学习目标
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灵活地选用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标应该是一脉相承的,同时教师要改变使原来内涵丰厚、品位高雅的课程异化为以复制系统知识为目的的大工业生产式的流水作业的做法。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科学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课堂的体现。高中生自制力较强,学习相对主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提高学生数学探究能力。教师要以自己其独具的眼力和襟怀来接纳学习个体之间的多样性与差异性,使每个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空间想象、抽象概括、运算求解、推理论证、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要善于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应能使学生对此堂数学课的重点以及难点能加以很好的把握。在数学课堂中,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所教内容设置课件教学上能更形象生动的展示出来,为学生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这样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的思绪带到相应的情景教学中,从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难点方面可以很好的呈现过程,从而降低教学的难度。在讲解圆锥曲线的第二定义时,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体会理解轨迹是随离心率的“量变”而怎样发生“质变”的,可利用flash动画展示离心率的变化对曲线形状的改变,使原本枯燥的知识说教更生动化,更易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总结和比较圆锥曲线的异同。这样,为学生提供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既省时又省力,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积极愉悦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优化学生的信息容量,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大大节约了教师的板书时间,教师应不断探索、研究,注重实效,优化整合,更好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使数学教学真正落到实处。扩大了课堂教学密度,增大了课堂教学容量。但是多媒体教学也要适量,否则适得其反。
3 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率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情感交流、观点碰撞、能力互补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双边互动过程。师生间开展新知识的探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互动式教学方式成为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师生之间采取的互动式教学的新模式,无论从哪方面看来,教师都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这样能够是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教师既作为一方与学生群体、学生个体产生互动,同时又应该是课堂互动的调控者。因此,教师要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的问题进行互动,在开放性问题探讨中,学生被置于问题解决者的角度,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这样的互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通过这个开放性问题的讨论,引发学生对更深入问题的思考与探究,通过师生的互动探究或者合作研讨,解决了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的意义,减轻学生认为数学枯燥无味的顾虑,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对话、沟通、合作、共建的交往活动。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教学引入交往互动的理念,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更好的体现“以人为本的”课改核心理念,教学中的交往互动必将提高师生彼此的智慧、修养与境界;实现彼此的共识、共享与共进。互动必须生动活泼,师生互动是平台,师生双方要融洽和谐地进行对话,同时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课堂中的一切互动因素调整及促进互动。
4 重视对学生的课堂评价
课堂评价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课堂教学评价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改进教学行为的重要手段。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为此,我们需要了解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上是怎样评价学生的。作为数学教师,如何建立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是事关新课改能否成功的关键。(1)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教师应根据所面对的学生的发展水平,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评价教学。因此,我们这里的课堂教学评价主要是针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进行的评价。(2)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激发兴趣,陶冶情感。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能像传授知识一样“教”给学生,而要创设机会,尊重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日积月累,让学生感受、体验并形成自己的东西。以发展、欣赏的态度对待学生的评价。(3)善用鼓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课堂评价,教师要应用鼓励性的语言评价,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性评语是培养、保护学生创新思维的条件。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稍纵即逝的新奇、独特的想法,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努力探索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有效因素给予赞扬,发挥评价的激励性和导向性,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发展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
5 结语
社会发展离不开数学,有史以来数学一直推动着科学的前进。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应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不仅要将书本知识教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学习的习惯,引导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问题,以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为需求,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终身受益,从而获得终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曹涓.浅议新课改的课堂有效教学中教师的作用[C]//第七届全国微型实验研讨会暨第五届中学微型实验研讨会论文集,2007.
9.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的反思 篇九
作者:邓旭
新课程下数学的教学反思对于教师专业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更深入研究数学教学.当代国内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反思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日趋优化的过程.这无疑会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成为时下教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几年,有部分中学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成果”的展示活动;许多教学杂志也刊登了很多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文章„„可见,各地普遍重视研究性学习,需要我们深入、细致的探讨.
另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下实践教学智慧.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它不是教师展现知识、演练技艺的过程,而是教师实践智慧的过程.我在初登教坛时,为了教好数学课,经常通过多讲定理、多做习题,但往往学生理解不深刻,不能真正地掌握.通过反思我意识到人的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发展的,那么知识的掌握也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
一、对理论、专业基础和日常教学行为方面的反思
数学老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运动,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数学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
1.转变数学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含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色彩.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答案是要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
2.丰富数学专业知识
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数学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知识呢?关键是多研读数学名著、数学学术论文、数学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名著,不但可以提高专业素质,而且还具有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 3.对日常教学行为质疑和追问
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最大不同就是呈现出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过去,教材统一、标准统一、考试统一,数学教师可以依赖一本教科书、一本教学参考书等“走向学生”;而新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结果、个性化教育课程的综合性等方面都出现了不确定性,要求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这就需要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创新、课程资源的选用、课堂模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机会的提供、考试与评价方式的更新等方面多加追问和思考.唯有对日常教学行为的质疑和追问,课改理念才能在实践中体现,教学活动才能在实践中革故鼎新.
二、教学基本策略的反思 1.数学课案例研究
“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例,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源有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 2.数学课的听课活动
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方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
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并做了评课,课后,再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数学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3.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
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及时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新课程下,以数学学科来说,其实平常数学教学中需要教师课后小结、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10.高中数学新课改的思考 篇十
关键词:思考转变 评价
随高中新课改正式推行,新课改精神对每位数学教师都是一个思想难题,只有思想转变才能使高中新课改实验成功,才能使数学教师蜕掉传统教育方法,领悟真正的新课改精神。
一、转变教育思想
不同的教育思想产生不同的教育。传统的数学教学的特点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单向平面地讲授教科书的活动.“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是这种传授活动的金科玉律。在这种理念下,教师崇尚钻研教材,视处理好教材、教好教材为教学艺术,这种预先设计好的教学目标往往超越教学过程本身,脱离学生的现实。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特点具有开放性、创造性、不确定性。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解放自己的思想,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教学方法,由数学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向课程决策者转变,创造性地开发数学教学资源,大胆地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彻底改变教学方法,多给学生发挥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探索数学规律、自己去推论数学结论,要善于创设数学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结论的探究过程,让学生成为“跳起来摘桃子的人”,而不是“盛桃子的筐”,给他们讲得应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尽量多些,学生自己能够自主解决的,教师决不和盘托出。这样才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二、转变师生角色
传统的数学教学因为过分预设和封闭,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生气和乐趣,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成了教师灌输知识的容器,课堂上倦怠应付,与创造的喜悦无缘,师生都无法在课堂上焕发生命的活力。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为学而教,以学定教,互教互学,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通过教学模式的优化,改变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信息传递方式,促成师生间、学生间的多向互动和教学关系的形成。(1)教师不是数学知识的传授者、解惑者,而是知识的促进者、引导者;学生不是知识的接受者、复制者,而是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导”,就是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善于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点燃其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体会科学家走的路,充分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2)教师和学生之间不是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对象性的主客体关系,而是一种主体间性的意义关系。师生之间的交往是作为主体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具有民主、平等的特性,通过相互作用、相互协商,建构学生多样化的主体活动,完成认知和发展的任务,从而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展。
三、转变情感互动
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的只是数学的科学性,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建构,而忽视了数学知识的人文性、艺术性,缺乏对情感活动和情感培养的关注,加剧了教学的情感严重缺失,抑制了數学教学功能的整体体现,也是学生素质的一种缺憾,影响了真、善、美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教师必须注重加强教学的情感性设计,实现课堂教学民主化,建立平等、宽容、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教学而言,交往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开放、主体性凸现,个性张扬,创造性得到释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与学生一起分享理解,意味着角色定位的转移,是自己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实现自我的过程。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赏识、期待和鼓励是学生成长的最好动力,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勇于标新立异,给学生展示自我、探索创新的机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充分发展。
四、转变评价方式
传统的评价方式是把数学分数和升学率作为评价数学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错误的估计了学生学习数学潜力,更多的倾向于训练和发展学生的逻辑能力,却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训练和培养。
新课程要求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教师应改变以标准的智力测验和学生学科成绩作为考核重点的评价观,树立多种多样的评价观。教师要采用多种评价方法,通过多渠道、采用多种形式,多方面观察和评价。从静态的、单一的、终结性的评价转为动态的、多维的、发展性的、激励性的评价;从注重智力的评价转为注重多元能力的评价,使评价活动成为学生探索、体验的过程和教学相长的过程,产生更多的积极效应。完善的评价方式的运用就能促进学生自觉开展自主学习,与其他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学习上进行朋友式的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对生活充满乐趣,对学习的充满兴趣。
五、转变教学手段
11.高中数学新课改心得体会 篇十一
高中数学教学应如何顺应形势、进一步深化新课改?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创新教育理念、彰显教改本色
新课改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更新观念、面向未来、面向全体, 积极主动、提高素质、勇于探索;必须改革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应用数学的意识。要达到这个目标, 就必须注重“四个强化”:
1、强化非智力因素培养——注重情商培养, 教育学生树立科学价值观和正确的人生观。
2、强化习惯培养——帮助学生创建新的学习方式,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3、强化能力素质——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强化思想方法培养——注重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教学。
树立师生之间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 培养自主创新精神。
二、创建新的学习方式, 落实教改目标
新课标要求高中数学教学必须遵循如下原则:
a、发扬教学民主, 体现学生主体地位。b、启发独立思考, 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c、调动学习主动性, 构建学生新的学习方式。d、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为了贯彻落实上述原则, 我们教师必须把握高中数学学科特点;面向全体, 改革教法。
1、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新课改对高中数学教育的要求。为了达到此目标, 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以亲和的态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把微笑带进课堂。少一些训斥, 多一些关爱;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不断提升的课堂艺术, 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达到愿学、爱学、乐学的境界。
2、启发式教学,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传统教学中, 多采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 的模式。这种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方式呆板, 抑制了学生思维、消泯了学生个性;使学生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并形成依赖习惯。长期训化, 把原本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青少年, 培养成了缺少创造能力和进取精神的“奴才”。新的高中课程改革, 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积极性相结合;要求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自主创新, 使学生在责任感的激励下, 积极主动的探索。
我们教师应该深入学习、研究《新课标》,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使高中数学教学由“统一”型向“多级”型转变, 由“单一”讲授向“多样化”启发转变。
3、探究性学习, 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在传统教育中, 学生过多地采用了接受式学习, 被动的听、记成为最主要的学习方法。新课标要求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探究式教法;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产生兴趣和快乐、提高品位和技能。
4、合作式学习, 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机遇
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思考过程进行再现;也在小范围内给了所有人表现的空间, 给学生思维的发展提供了条件。通过协作交流, 实现优势互补。使学生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改革评价模式, 促进课改深入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如果
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 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 就会带来疲倦。处于疲倦状态下的头脑, 很少有效地汲取知识。”传统的评价方式, 只是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终极目标, 忽略了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和思想品质在人才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的学习情绪智力、振奋基因受到压抑和打击。新课改要求改革评价模式, 注重对学习品质、自主学习能力、思想意志等各方面的综合评价。以达到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积极性、催生情绪智力的目标。
我在近几年的教学中, 尝试改革评价模式, 利用“综合评价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具体模式是:学期总成绩=学习态度+学习技能+作业考核+学段考试成绩, 值比为2:2:2:4。这种模式, 把学习过程和学科素质那纳入了评价;比较科学全面和客观, 激励了学生, 促进了学生学科素质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也使我的单科教学成绩和班务综合考核成绩在14个平行班中连年名列前茅。
实践使我体会到:改革评价模式、建立新的评价机制, 是新时期课程改革的迫切要求, 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12.新课改下高中数学函数的教学探究 篇十二
一、函数学习应该把握的几个概念
1.函数的解析式与定义域
一个函数的给出总是以解析式的形式出现,一些函数通过简单的变换可以成为一个解析式,是一个函数的直接的表现方式;定义域是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规定。明确了解这两点对函数的学习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例如,某高级中学打算建一个平面图形为矩形的游泳池,现有建筑材料长100米,求平面图形的面积S与矩形的长度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假如我们设矩形的长度为x米,那么矩形的宽度就为(50-x)米,那么可得函数的解析式为:S=x(50-x)。在这样的解析过程中直接看起来并不存在问题,但是在数学函数学习严谨思想的要求下可以发现缺乏对函数定义域的确定,即自变量x的范围并没有确定,具体的长度必须大于0,而且小于50,这样就可以写出正确的函数表达式为:S=x(50-x)(0<x<50)。因此,在写出函数的表达式时是不能忽略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这是对函数本身的隐性限制,否则不能得到满分。
2.函数单调性与定义域
函数的单调性与定义域有着密切的关系,虽然一次函数不是单调递增就是单调递减,但是在多次与高次函数中却并不是如此。如,二次函数的图像有最高点或者最低点,这个最高(低)点就把函数的单调性根据定义划分为单调递减与单调递增的两个区间,高次函数则是根据函数图像中的拐点按照定义域划分为多个单调区间。还有常见的对(指)数函数的单调性,它在定义域内是单调函数,但是值域是有限制的。
3.函数的奇偶性与不等式
定义域在数轴上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为奇函数或偶函数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所以判断函数的奇偶性要优先考虑函数的定义域。奇偶函数在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为“奇同偶反”。如,y=x2就是标准的偶函数,y=x3就是标准的奇函数。
函数与不等式的结合紧密,如求函数的定义域,求函数的单调区间,求函数的最值、极值等,都要用到不等式(组)的解法,而不等式本身也是一个难点。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打好不等式的基础,这样才能为函数学习创造条件。
二、函数学习中的误区
1.数学情景的创设脱离实际
在情景的创设上应该从客观的实际出发,比如这样的一个函数问题:从我国辽东半岛普兰店附近的泥炭中发掘出的古莲子至今大部分还能发芽开花,这些古莲子是多少年以前的遗物呢?要测定古物的年代,可以用放射性碳法:在动植物的体内都含有微量的放射性14C。动植物死之后,停止了新陈代谢,14C不再产生,且原有的14C会自动衰变,经过5730年(14C的半衰期),它的残余量只有原始量的一半,经过科学测定,若14C的原始量为1,则经过x年后的残余量为y=ax。(这里a为常数,0
2.忽视学生的客观水平
在函数的教学中也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数学知识的积累,才能在教学中开展好各种工作。但是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客观数学水平,采取统一教学,而不是分层教学的模式,这就会导致部分学生对函数的学习产生畏惧,不能吸纳教师所讲授的知识。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有所长,学以致用,而函数是数学应用中最广泛的工具。忽视分层教学就是对部分学生的放弃。
3.缺乏数学思想的教学
数学思想是学好数学的基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培养数学思想,才能全面掌握数学中函数的应用知识。但是在高中数学的函数教学中缺乏对数学思想的培养,包括数学的严谨性思维,提醒学生在函数的学习中必须时刻注意函数定义域的确定、函数是否有意义、函数的大致图象,数形结合的思想是函数教学中重要的一个部分。在现在的教学中部分教师忽视了对学生这一思维的培养,而认为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实践能够自主地形成,但是这只有一小部分学生能够做到。
三、做好高中数学函数教学的措施
现行教材和近年来的高考试题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多,蕴涵的思想方法极为丰富。对于学生而言,由于智力类型和能力水平有着明显的差异,接受程度自然表现出相当大的差别。这些差异伴随着时间的延续而增大。因此,高中数学学习中,两极分化的问题极为突出。要改变这种状况,因材施教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将因材施教真正落到实处,才能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高中数学函数的教学要在科学的教学方案与体系的指导下开展,在教学之前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详细的教学方案,通过教研组的讨论之后再开展,使这样的一个教学体系能够着实提高学生的函数学习能力并适当地加以运用。
参考文献:
[1]张奠宙,宋乃庆。数学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范广静。立足分段函数 直面高考类型[J]。中学教研:数学,2008.
13.高中物理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三
参加了在延边教育学院举行的高中物理新课程视频讲座,对此我深有体会,通过这些天的培训,使我深深的认识到,现在不再以拥有知识量的多少来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唯一尺度,关键是创新能力的提高。我觉得探究教学要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开展探究教学模式成为物理教学的必然趋势。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与想法:
1.体现了基础性:改变了过去繁、难、偏、旧的老问题,新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学习物理最基本的概念和规律,了解物理的基本观点、思想和方法,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同时还拓展了“知识与技能”的内涵,要求了解物理的发展历程,反映经典物理与近代物理的融合,关注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发展趋势,以及物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关注物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应用。
2.注重物理的思想、方法和科学精神的教育:改变过去那种仅重视将物理知识系统地归纳为简明扼要的知识体系的做法,而将物理的思想和方法渗透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挖掘活生生的实例,让学生思考和领悟物理思想方法的精髓,增强应用科学方法的意识。3.体现了课程及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选择性:为使教材有利于不同学生的智力潜能开发,且对不同区域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课程标准提出“普通高中教育仍属于基础教育,应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应针对学生的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设计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4.在课程实施上更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其中一个很重突出的特点就是开展研究性学习。我们现在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已经不再仅仅局限再听老师讲课这样的基础上了,更多的需要同学们自己去探索、研究和动手实验,才能再这一过程中学到知识,更能应用知识。强调知识的构建过程,注重培养物理实验、科学探究能力;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注重物理核心概念的建立。强调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保护探索兴趣,学习欲望;体现时代性强调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注重经典物理与近代物理的融合;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关注科学?技术?社会观念的渗透。反映选择性综合不同地区课程
资源,考虑农村和城市学生认知特点;精心设计栏目,使教学内容丰富,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方便;既重共性,又突出系列特色,为学生发展提供空间。强调可操作性注重继承与发展,开发教材辅助资源。
5.高中物理课程新课改最大的困难是:第一,教师的观念要改变;第二,现有的教学资源要改变;第三,教学制度要改变;第四,教学评价,教学方式,教学内容都要跟随课改的变化。教育的出发点是人,归宿也是人的发展。“探究式教学”就是从学生出发,做到以人为本,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环境中体验成功,健康成长。
总之,新课程强调教师应该把学生的学习当成是一种创新活动,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去构建创新学习观念,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总是强调学生必须从课本、教师那里接受现存的知识的学习观念,推行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的以研究性学习为代表的创新学习方式,通过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方式的应用,使学生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满足学习需求,体验学习兴趣,发展学习个性,实现学习上的大飞跃。我想,经过我们教师不断摸索、不断尝试,定会将教学工作做的更好,也使自己在教学上更上一层楼。2009年8月5日篇二:高中物理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我参加了本次高中物理新课程培训学习。培训中我看了视频讲座、学习了文本材料、学员评论以及相关资料等。使我受益非浅,随着社会经济时代的迅速发展,普通高中新课改主动适应了时代的需要,最终反映在高中生的素质发展上,因而,“以认为本”是高中新课改的根本理念,通过培训,深深地感知,高中新课程要求尊重高中生的人生历程的发展需要,尊重他们作为人的人格和尊严,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的需要,从课程设计到课程实施都应体现选择性和多样性。
新课程的实施真实的反映了高中学生的学校生活体验。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学校和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给学生应营造好学习信息技术的大环境。一方面,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学习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更要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出发点,设计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适应的信息文化环境。正如专家所说的,去学习、借鉴其他科目的成功经验,根据教学需要恰当地采用讲解、观察、讨论、参观、实验等方法,做到兼容并蓄、取长补短。要从教学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等,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新课程通过问题的解决进行学习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途径之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自我反思与监控能力,其次贴近学生的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还要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评价和反思问题解决问题的各个环节以及效果,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教师要灵活地运用教材,处理知识点,与信息技术、其他学科整合,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在讲课时,不拘泥于教材顺序,而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变动。物理新课改后,需要学生接触学习很多的信息,而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传授大量的信息量、实现学科渗透、乃至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是难以实现的。利用信息技术能演示现有实验条件下不能完成的实验,利用多媒体的图形、图像、声音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知识。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搜集生动的素材,让学生感受,降低了教学难度。以计算机网络为主的信息技术为新课改提供了机遇,要把多媒体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达到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比拟的效果,也能加快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从他们身上,可以学习很多东西,这次的培训学习,我的确感到长了许多见识,教学思路灵活了,对自己的教学也有了新的目标和方向:首先作为新课改教师,在课堂的设计上一定要力求新颖,讲求实效性,不能活动多多而没有实质内容;教师的语言要有亲和力,要和学生站在同一高度,甚至蹲下身来看学生,充分的尊重学生;再者在课堂上,教师只起一个引路的作用,不可以在焦急之中代替学生去解决问题,那样又成了满堂灌的形式;在引领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实验时,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但是不能全靠问题来牵引学生,让学生跟着老师走,这样便又成了满堂问的形式;另外教师的个人修养和素质也尚需提高,要靠不断的汲取知识,学习先进经验来作保证。总之,实施新课程是教育发展的趋势,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教师要在新的理念指导下,从思想上转变观念,从行为上转变方式,不断加强自身业务学习,努力构建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千万不能让课程改革穿新鞋走老路。篇三:2014年高中物理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2014年暑假高中物理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xx中学 廖xx 我参加了本次高中物理新课程培训学习。培训中我看了视频讲座、学习了文本材料、学员评论以及相关资料等。使我受益非浅,随着社会经济时代的迅速发展,普通高中新课改主动适应了时代的需要,最终反映在高中生的素质发展上,因而,“以认为本”是高中新课改的根本理念,通过培训,深深地感知,高中新课程要求尊重高中生的人生历程的发展需要,尊重他们作为人的人格和尊严,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的需要,从课程设计到课程实施都应体现选择性和多样性。
新课程的实施真实的反映了高中学生的学校生活体验。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学校和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给学生应营造好学习信息技术的大环境。一方面,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学习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更要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出发点,设计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适应的信息文化环境。正如专家所说的,去学习、借鉴其他科目的成功经验,根据教学需要恰当地采用讲解、观察、讨论、参观、实验等方法,做到兼容并蓄、取长补短。要从教学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等,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新课程通过问题的解决进行学习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途径之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自我反思与监控能力,其次贴近学生的日常的学习和生活
实际。还要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评价和反思问题解决问题的各个环节以及效果,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
教师要灵活地运用教材,处理知识点,与信息技术、其他学科整合,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在讲课时,不拘泥于教材顺序,而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变动。物理新课改后,需要学生接触学习很多的信息,而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传授大量的信息量、实现学科渗透、乃至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是难以实现的。利用信息技术能演示现有实验条件下不能完成的实验,利用多媒体的图形、图像、声音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知识。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搜集生动的素材,让学生感受,降低了教学难度。以计算机网络为主的信息技术为新课改提供了机遇,要把多媒体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达到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比拟的效果,也能加快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从他们身上,可以学习很多东西,这次的培训学习,我的确感到长了许多见识,教学思路灵活了,对自己的教学也有了新的目标和方向:首先作为新课改教师,在课堂的设计上一定要力求新颖,讲求实效性,不能活动多多而没有实质内容;教师的语言要有亲和力,要和学生站在同一高度,甚至蹲下身来看学生,充分的尊重学生;再者在课堂上,教师只起一个引路的作用,不可以在焦急之中代替学生去解决问题,那样又成了满堂灌的形式;在引领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实验时,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但是不能全靠问题来牵引学生,让学生跟着老师走,这样便又成了满堂问的形式;另外教师的个人修养和素质也尚需提高,要靠不断的汲取
【高中数学新课改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高中数学新课程培训心得06-28
高中地理新课改的心得体会08-18
高中生物新课改的几点体会08-29
高中数学新课程关于概率的教学误区及对策11-12
高中新课改经验交流10-15
使用高中数学新课程必修1教材的教学论文10-19
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09-01
高中数学教师培训心得体会09-26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有效教学06-19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学业评价浅谈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