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分数连乘应用题

2024-10-08

1.6分数连乘应用题(共8篇)

1.1.6分数连乘应用题 篇一

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分析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会应用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乘法应用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逻辑性。

教学重,难点:掌握分数连乘的计算方法,突出一次计算,会解答分数连乘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说出下面各题算式所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各题

1/2×2=    2/5×3=    2/3× 1/2=     3/4× 5=

2、说出下面各题中的两个量,应该把谁看着单位“1”。然后再给每题补充一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使它成为一道一步计算的分式乘法应用题。

母牛的头数是公牛的 1/3,  公牛头数的2/3 和母牛相等。

母牛的头数相当于公牛头数的 3/4, 公牛的头数相当于母牛头数的 1/2。

小组完成,集体订正。

(二)、教学实施

1.板书:公牛有30头,母牛的头数相当于公牛的1/3 ,小牛的头数相当于木牛的2/5 ,小牛有多少头?(认真读题,弄清题意)

2.指导学生画线段图: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要求小牛的头数,就要知道哪个量?(母牛的量)母牛的头数又和哪个数量有关?(公牛的头数)先画一条线段,表示哪个数量?(公牛的头数)崽化一条线段,表示哪个数量?(母牛的头数)画多长?根据什么?表示小牛的头数的线段应该怎样画?板书:

公牛: |   |   |   |   |   |   |   |   |   |   |

30头

母牛: |    |

小牛:

?头

3.分析数量关系:

求小牛有多少头,必须先求什么?(母牛的头数)求母牛的头数应该怎样做?解答这道题需要几步?

4.列式解答:根据以上分析,这道题应该怎样解答?怎样列综合算式解答?板书:

30× 1/3× 2/5=

根据综合算式让学生说说每一步分别求的是什么,每一步分别是把哪个数量看着单位“1”。同时强调:分数连乘不必像整数,小数连乘那样,逐次计算,可以一次计算,遇到整数和分数相乘,要用整数与分数的分母约分,不能约分的直接与分数的分之相乘。

(三)巩固练习

完成第18页第4、5、9、10题,学生要说明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每一步是把哪个数量看着单位“1”。

(四)课堂小结: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乘法应用题与解答一步计算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相同点都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不同点是分数连乘应用题要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解题关键是要找准每一步的单位“1”。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求比一个数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求比一个数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学会利用线段图来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答这类应用题的思路和方法,并能正确列式计算;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了解“求比一个数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的结构特征;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比较熟练的画出线段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

板书:超市运来花生油和豆油共600桶,花生油的桶数占总桶数的 2/5。

(二)、教学实施

1.根据以上两个条件,我们可以提出以下数学问题:

花生油有多少桶?豆油有多少桶?豆油不花生油多多少桶?这些问题中哪个问题可以一步解决?明确任务,重点研究第二个问题

2.能用图表示豆油的部分吗?板书:

“1”

花生油占总桶数的

|      |      |      |      |      |

豆油?桶

600桶

3.分析数量关系;看图想想,豆油占总桶数的几分之几?求豆油的桶数就是在求什么?交流讨论得出:豆油的桶数占总桶数的 ,求豆油的桶数也就是在求600的 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4.列式:   600×(1 – 2/5 )或 600 - 600× 2/5

后者方法很容易理解,主要是从“总桶数 - 花生油的桶数 = 豆油的桶数”这个数量关系入手分析,也就是“和 - 一个量 = 另一个量”

5.出事例2:  明确题意:降低是指什么意思?(比原来少)减少了哪个量的 ?现在听到的声音分贝是原来噪音的几分之几?请个别学生尝试板演画线段图

“1”

原来:|    |    |    |    |    |    |    |

85分贝

降低了

现在:|    |    |    |    |    |    |    |

?分贝

根据线段图想到了什么?

3.分析数量关系:求现在听到的声音是多少分贝该怎样计算?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先求降低了多少分贝,再求现在听到的声音分贝是多少;还可以先求现在声音的分贝占原来声音分贝的几分之几,再求现在听到的声音是多少分贝。)

4.列式解答:

方法一:80 - 80× 1/8方法二: 80 ×(1 -1/8 )

=80-10       =80×  7/8

=70(分贝)   =70(分贝)

(三)、深化练习

完成教材20 页的“做一做”;完成练习五的第2、4、5、8、10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求比一个数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这类题需要两步完成,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能够准确地分析并计算出这类题。

课后反思:

2.分数连乘教学反思 篇二

分数连乘本课的教学,学生因为具备了分数乘法前3节课的基础,所以我在教学时主要把时间留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当学生发现错误时,我便适时地加以引导。特别是学生在遇到约分的困难时,我提醒他们约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让学生明确约分要注意做到有序和不遗漏。

关于这方面我重点照顾班级中的学困生,因为这部分学生找公约数的能力比较弱,往往约分的时候能很快找到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约数,有的约分比较混乱,造成最后计算的繁琐和错误。

3.“分数连乘”教学设计与评析- 篇三

[教材简析] 分数连乘这部分内容安排在学完了“求几个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以及“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之后进行教学的。例题6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分数连乘解决,既为学生提供练习分数乘法计算的机会,又为学生学习分数连除以及乘除混合运算作些准备。

例题6在呈现实际问题之后,先通过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分步解答之后,再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教学三个数连乘。然后通过具体的示范,再告诉学生:计算分数连乘时,要先约分,再把约分的结果相乘。“练一练”和练习九的第6题都是分数连乘的计算练习,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连乘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第7~9题是用分数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解答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乘法应用题及其计算方法。

2、让学生在“用数学”活动中,学会收集、选择和加工信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共同探讨中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两步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理解应用题中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媒体播放动画

10月1日是国庆节,校园里到处充满欢乐的气氛,同学们有的做彩旗,有的做绸花„„,其中六年级的同学为国庆节晚会在做绸花。一班做了135朵,二班做的朵数是一班的8/9。(这些绸花按班级分别装在不同的花篮中,并在篮子上标出相应的数量及字样,题目是采用画面、配音和文字叙述等形式出现)

2、根据画面中提供的信息,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怎么列式?你能说出8/9这个分数的意义吗?(学生口述)

师:为了早些完成任务,学校又派了三班的同学去做花,你们想知道三班的同学做了多少朵吗?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三班做的朵数是二班的3/4)同学们,你们能不能根据上面这些数据算出三班做的朵数?(出示:三班做了多少朵?)这道题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例题6。这个例题,老师还没有教,同学们敢试一试,自己来解决?

[评:新课伊始,教师首先由学生身边“国庆做花”的生活图景开头创设数学问题,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的道理。]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学习例6。

找一名学生把屏幕上的例题6完整地读一遍,并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

(1)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是如何理解“二班做的朵数是一班的8/9”和“三班做的朵数是二班的3/4”这两句话的?

学生自由发言,统一认识。(2)明确要求,分组学习。

每组根据自己的理解,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表示出题目中所描述的等量关系。

列出算式并讲出道理。

分组活动,教师巡视,看学生是否需要帮忙。

[评:学生各抒己见,在小组里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在与同伴的讨论中,开阔思考、解决问题的思路,通过别人质疑,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参与到小组中去,给予个别学生以适当点拨,体现了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与促进者。](3)小组汇报,评价订正(让学生板演)订正线段图(或其他图示)。

注意让学生说清三班做花朵数的线段的画法及依据。分析题意,解释算式。

关键看学生能否说清“三班做的朵数是二班的3/4”的意义;要引导学生说清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列的算式。

方法一:135×8/9=120(朵)

120×3/4=90(朵)

方法二:135÷9×8=120(朵)

120÷4×3=90(朵)

(4)比较归纳,揭示规律。

讨论:这三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看看能发现什么?着重比较方法一和方法三。

[评:使学生明确用综合算式解答,分析的思路和分步解答的是一样的。] 师:135×8/9求的是什么?是把谁看作单位‘1’的?第一步乘得的数再乘3/4求的是什么?第二步是以谁作单位‘1’的? 教师小结:今后解题时一定要认真分析题意,想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既可以用分步算式计算,也可以列综合算式计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分数连乘。(板书课题:分数连乘)

[评:对于例6,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采取了“放”的形式,让学生对例题中提出的问题积极思考,团结协作,尝试解决,较好地调动了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师:分数连乘除了刚才同学介绍的方法外,还有一种更简便的计算方法,同学们想知道吗?

同学们自学课本P47页,再比较课本上介绍的方法和刚才板演的方法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小结:教师边说,边在大屏幕上显示:计算分数连乘时,要先约分,再把约分的结果相乘。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练一练”以及练习九的第6题。同学们能用刚才学习的计算方法算一算吗?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让学生说说怎样算更简便,最后学生板演。此题重点讲解,尤其对此式中的8是作分子呢还是作分母?为什么?

2、练习九第7题。

让学生读题后,可以适当启发:要求四年级去了多少人,先要算什么?为什么要先算五年级去了多少人?(可以说明既可以分步列式解答,也可以列综合算式解答。)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校对。校对时要让学生再分析一下题里的数量关系,每步算的是什么,以谁作单位“1”。

3、练习九第8、9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说解决问题的思路,弄清解决每一个问题时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四、质疑问难,全课总结

4.连乘应用题 篇四

2、一盒饼干有8袋,每袋18块,5盒饼干有多少块?

3、每个班要摆8盆植物,学校有6个年级,每个年级有4个班,一共需要多少盆植物?

4、三年级4个班举行跳绳比赛,每班选3组选手参加,每组8人,一共有多少人?

5、工人叔叔每人每天加工50个零件,5个人一个星期(7天)能加工多少个零件?

6、某自行车厂每人每天可以装配自行车14辆,照这样计算,8人5天,一共可以装配多少辆?

7、一头牛一天吃草 32千克,4头牛6天共吃多少千克?

8、一个游泳池长 50米,小明游了4个来回,一共游了多少米?

9、一条跑道 100米,李月跑了2个来回,一共跑了多少米

10、一个长方形长30厘米,宽2分米。周长是多少分米?

11、一个正方形,边长是30厘米。周长是多少分米?

5.《连乘应用题》说课稿 篇五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法”这一单元中的“连乘应用题”。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初步理解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教学的。此类应用题中的已知条件便于进行不同的组合,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趋向灵活。教材安排本节内容,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乘法运算的实际价值,也能使学生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体会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教材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了买乒乓球的情境,给学生留足了收集信息、选择信息,形成思路的空间,充分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流程的准绳,也是评价教学效果的依据。因此,目标预设应简洁明了,指向明确。本节课,我制定了如下3个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掌握连乘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学会认真思考。

2.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连乘应用题的同时能用一种解法检验另一种解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用简炼的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实现上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我把认识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两种解答方法作为教学重点;理解连乘应用题的两种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作为教学难点。

简约,而不简单!这是一句流行广告语,却也让我对我们的数学课堂有了深深地思考。数学课堂的简约,其实就是除去臃肿的堆积,剥离繁琐的多余,对教学设计进行反思、调整、提升,以简洁、清晰、精炼、完美的外在形式具体表达丰富的思想内涵。本节课,从整体思路看,是简洁与数学思考同行;从教师的教学看,是尽力挖掘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深入浅出地把教材文本用最简洁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使课堂有一种简约而又充实的张力。从学生的学习看,是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总结、动手运用,旨在用最简易的方法蕴含数学思考。

如果说目标是一堂课的灵魂,那环节就是一堂课的骨架。本节课我从简洁与思考同行的角度出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在铺垫中练习

(二)在讨论中新授

(三)在愉悦中总结

(四)在练习中延伸

下面我就简单与具体并存地说说每一个过程。

一、在铺垫中练习:

铺垫,是对已学知识的再认识,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深刻理解、学习新知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本课开始,我设计了基本题和对比题两组题目,通过一步计算应用题的练习紧抓数量关系,巧用对比练习承接旧知,引入新知,初步感知把求出的问题转化为已知条件,再求出最后的问题这种解题思路,沟通了一步应用题和两步应用题的联系,为新课学习分散了难点。

二、在讨论中新授:

我们常把环节设计称为数学课的明线,把数学思考称为数学课的暗线。为了彰显数学思考的魅力,我对教材进行了重组,我根据情境中的信息,出示了一条完整的应用题:学校要买6袋乒乓球,每袋5个,每个乒乓球2元,一共要用多少元?要求学生摘录其中的条件和问题,并填写在表格中。接着,安排4人小组讨论:哪两个问题可以进行组合?组合后的问题和第三个条件有什么关系?要求:优等生、中等生写出清晰的解题过程,学困生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思路。最后集体交流,总结方法:我们通过已有条件去寻找中间问题,再根据中间问题一步步综合,找到最后的结果,这是解答连乘应用题的一种思考方法。整个流程学生的有效思考积极性高,参与面广,每个学生的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在上面的环节中,通过学生自己搜集信息,运用条件与条件的组合,突破解答两步应用题的难点——寻找中间问题。运用不同的条件组合揭示不同的思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待学生熟练掌握两种答题思路后,接着引导学生思考:我们除了从条件想问题,还可以怎样思考?(引导从问题想中间问题,再分解条件,让学生感知分析法的特点)然后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总结完善。

【纵观整个讨论环节,改变了讲解的数学学习方式,给学生提供了充分自主探索的时空,把探索、发现知识的权利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在交流中完善自己的数学思考过程,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三、在愉悦中总结:

这个过程我安排了知识总结和存在问题总结两部分,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总结

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他人有效的学习方法,建构完整的知识结构。

四、在练习中延伸

这部分的基本练习是想想做做1、2、3题。重点是通过学生的练习交流和仔细的观察,引导学生发现图画中蕴含的条件,发现条件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巩固解答方法,培养学生边学边思考的数学习惯。

延伸练习是小组合作题:你们能用手中的一把直尺,量出相关数据,用连乘的方法,测算出我们这座教学楼的高度吗?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新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学习不仅要获取知识,更主要的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这里教师安排了测算教学楼的高度,培养了学生从整体思考数学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对连乘的解答方法有了更形象直观的再认识,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为学生以后学习复杂应用题的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板书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课堂教学的“眼睛”,更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种艺术创造。板书当与否,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连乘应用题

组 合条件分 解

这样的板书体现的是解答问题的思路,总结的是数学思考的方法,延伸的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

我常在想:有效的教学设计不但表现在形式上的简洁与明了,更体现在内容与方法上的丰富与深刻。我们只有正确把握知识的本质,在简约中有效达成目标,才能让学生的思考中透露出凝练与智慧,才能真正彰显数学课的魅力。

6.解决问题_连乘应用题 篇六

答案:思路一:

18×3=54(个)…… 3个班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4×54=216(块)

思路二:

4×18=72(块)…… 一个班分到多少块糖? 72×3=216(块)

2.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

答案:思路1:4×3=12(个)……一层有多少个小木块? 12×6=72(个)

思路2:3×6=18(个)……一列有多少个小木块?

18×4=72(个)

3.一只青蛙一天吃害虫80只,4只青蛙5天吃害虫多少只?

答案:思路1:80×4=320(只)…… 4只青蛙1天吃多少只害虫?

320×5=1600(只)

思路2:80×5=400(只)……1只青蛙5天吃害虫多少只?

400×4=1600(只)

4.选择正确的答案。

(1)故事书有30本,连环画是故事书的2倍,科技书是故事书的3倍,科技书有多少本? A

30×2×3 B

30×2 C

30×3 D + 3 答案:选择(3)

(2)如果选择A,条件怎样变化?

将“科技书是故事书的3倍”改为:“科技书是连环画的3倍”。

5.一箱药有6瓶,每瓶有80片,爷爷每天吃3次,每次吃4片,一瓶够吃7天的吗?

答案:

思路1:4×3×7=84(片)

84片>80片

思路2:4×3=12(片)

80÷7<12(一天吃的片数)

思路3:80÷4=20(次)3×7=21(次)20次<21次

7.连乘应用题的教学设计 篇七

一、从实际问题引入新课,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进行推理能力的训练。

数学教学法上有句名言:理解了题意,等于题目做出了一半。理解题意也是进行推理的前提条件。三年级孩子的思维正是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为此在进行例4这种特殊结构的连乘应用题的教学时,我创设从学具操作掌握运算规律的教学过程。首先从实际问题出发,引起兴趣:我拿出3盒圆珠笔,问学生知不知道老师这些圆珠笔一共用了多少钱,大家都说不知道;接着我请学生说出要求这个问题必须知道什么条件;然后根据实物给出吴老师买来3盒圆珠笔、每盒10支、每支3元这三个条件,请学生根据对应条件求出对应问题。学生反应热烈。根据学生回答我板书如下:(盒、支、元分别用蓝色、绿色、红色写出)吴老师买来3盒圆笔,每盒10支,每支2元,一支多少元?(2元);3盒共有多少支?(?);1盒多少元?(?);一共有多少盒?(3盒);一共用了多少元?;一共用了多少元? 由于教师帮助学生从学具操作理解题意,形象性强,学生容易从实物分析中掌握题意,并随着教师的设问激疑,引起探索兴趣,从而进入分析推理的抽象思维训练的环节。在教师的板书帮助下,自己找出对应条件,成功地得出解题方法。这时,学生们面露喜色,学习情绪高涨。

二、寻找突破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本节课的难点是被乘数不易找对,被乘数与乘数的对应关系容易搞错,因此我利用每份数、份数与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作突破口来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1、在基本训练中加强对应关系训练。我在基本训练中出了两道练习题:

⑴出示每组种6棵,每班种6棵,每12个装1箱,请学生说出6、6、12分别表示什么数,为什么,并说出对应的份数(组数、班数、箱数),然后教师给出对应的份数,请学生说出对应的总数,并列式。

这一题为新课找准对应关系作好初步的分析能力训练。

⑵假定一共可卖多少元、一共运进多少个是要求的总数,请学生在每个卖9元、每箱有30个中选取与总数对应的每份数。

这一题的练习为解决新课中出现两个每份数,而应把哪个每份数作被乘数作了突破重点问题的解题能力训练。2、在新授时突出寻找对应关系。在出示吴老师买来3盒圆珠笔、每盒10支、每支2元后,我让学生边找对应条件边推理。学生回答说每盒10支中10对应的份数应该是盒数,故与3盒对应;每支2元中2对应的份数应该是支数,故与每盒10支对应。我说:不对呀,怎么把2与10这两个每份数对到一块去了呢?学生这下很得意地告诉我说每盒10支可理解为一盒子里装10支,对于2来说,10是个份数。从而学生清楚地看到每盒10支这个条件的两面性:与3盒对应时,10是每份数;与每支2元对应时,10是份数。但为什么没有人把3盒与每支2元看作对应条件呢?我把这个问题交与大家讨论得出正确结论,避免出现被乘数与乘数不对应的错误。接着我乘胜追击,引导学生解决两个每份数中哪个作被乘数的问题。我在进行推理训练的基础上,先让学生尝试列式计算。由于学生理解题意,尝试准确率达95%。我装作疑惑不解地问:题目初看有两个每份数,你们为什么都选2作被乘数而不选10呢?学生抢着告诉老师因为2才是与总数直接对应的每份数,故作被乘数。教师运用尝试教学法,逐步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步步扎实地突破重点和难点,从而使学生从成功的喜悦中积极地掌握了本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列式特点。

三、重视课堂练习,培养思维能力。

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为此我进行了多层次、多形式的练习。

1、巩固练习

先让学生找出对应条件及与总数直接对应的每份数,再列式计算(半扶着走,进一步突出重点、难点、准确率100%)只列式不计算(独立走、准确率100%)选择题、判断题(准确率98%)。2、对比练习

为了消除思维定势,防止新旧知识的相互干扰,我出了以下两道练习题:(只列式)⑴水泥厂用汽车运送水泥,每一辆汽车一次能运5吨,12辆汽车7次能运多少吨?

⑵水泥厂用汽车运送水泥,先来了4辆汽车,后又来了3辆汽车,每辆汽车运5吨,一共能运多少吨?

通过以上两道练习,学生知道并非所有连乘题都是今天学的题型,也不要一看见每份数就盲目用连乘法,从而从比较中进一步掌握了例4的本质特征。3、发展练习

在这一部分练习中,让学生的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进一步帮助学生掌握连乘应用题结构,升华认识,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⑴出示我们三(3)班有56人,为扶助失学儿童如果每人捐款5元,全班一共可捐款多少元?要求将56人改成间接条件,改完口头列式,并注意比较不同结构。(学生改成三(3)班有8个小组,每组7人和三(3)班有男生27人,女生29人等)这一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还渗透了思想教育。⑵出示实物3包练习本(每包50本)和2包卫生纸(每包10卷),请学生编出例4结构的连乘应用题。

8.连乘连除应用题 篇八

1、幼儿园买来3箱毛巾,每箱2条,每条5元,一共多少元?

2、学校门口摆放着2行月季花,每行6盆,如果重新摆放,每行3盆,能摆几行?

3、有2箱矿泉水,每箱有8瓶,如果把这些矿泉水分给4个班,平均每个班分几瓶?

4、同学们在门口摆了6排月季花,每排3盆,摆了9盆蝴蝶花,月季花的盆数是蝴蝶花的几倍?

5、有24瓶水平均分给4组小朋友,每组有3人,平均每人几瓶水?

6、同学们排队做操,每6人一组,可以分成6组,每9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

7、学校买了3盒钢笔,每盒8支,分给6位老师,每个老师分几支?

8、一些水果分给6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2个,如果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

上一篇:健康中国2030战略下一篇: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