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中经常出现的小问题的解决方法(精选12篇)
1.WORD中经常出现的小问题的解决方法 篇一
简历写作:履历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履历是找工作的敲门砖,如何写好一份履历,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履历切忌过短和过长。
以前曾经有人说过,履历最好不要超过一页,所以太多的人想把他们的经历压缩到一张纸上,但是当将履历格式化的缩到一页时,许多求职者就删除了他们给人印象深刻的成就。如果太长就会给人觉得罗嗦,就拿那些在履历上用几页纸漫谈不相干的或者冗长的经历的求职者来说,看的人很容易觉得无聊。所以当你写履历时,可以试着问自己:“这些陈述会让我得到面试的机会吗?”然后,仅仅保留那些会回答“是”的信息。
其实决定履历篇幅的规则就是没有定则,决定其篇幅的因素包括有职业、企业、工作经历、教育和造诣程度等等。最重要的是履历中每一个字都要能够推销该求职者。
第二履历中不要罗列私人信息或者不相干的信息。
许多的人会在履历中概括他们的兴趣,比如游泳、滑雪等,其实这些只有在它们与目标工作有关联的时候才最好加入。
履历中一般不应该提到一些私人信息,比如婚姻状况、体重等等。当然也有例外的,比如娱乐方面的特长。
第三目标叙述过于华丽或平常
许多求职者在履历的开始部分目标叙述时就让人兴趣寡然。叙述太过平常,浪
费了宝贵的履历空间。目标叙述尽量简练,并且可以用小纸条来代替目标叙述。
第四过于关注工作职责
创建一份履历不仅叙述必须的信息,还要说明你的每个公司的不同经历,要提供公司怎样因你的表现而大获其利的具体例子。不要将履历变成一份枯燥乏味的职责责任清单。
第五人称代词和冠词的用法
履历是商业沟通的形式,应该简洁和被正式书写的。不应该出现“我“的字样,并且尽量少用冠词。
2.WORD中经常出现的小问题的解决方法 篇二
在财政部门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思想认识上的偏差, 比如轻视资金监管而重视资金的分配问题, 另外还轻视监督的质量和效益而重视资金的规模和数量, 这对这些思想的误区, 作为财政监督的重点了放在了具体资金的安全性上以及是否符合相关的财经纪律上, 而往往忽视财政支出的经济效益如何、社会的认可度和满意率如何, 由于受到相关部门的利益上的驱动, 往往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在损公肥私, 争取财政资金的同时一些违反纪律的事情也经常发生, 但是相关的监管却不到位, 不仅造成了资金的流失, 而且还出现比如虚报相关项目的规模、用一定方式套取财政资金、甚至还有一些单位领导挪用专项资金的行为也不是发生。除了思想的认识误区之外, 另外在财政监督的方式上也存在一些问题, 财政监督不能很有效地执行, 则是财政监督不力局面形成的重要因素。就目前而言, 财政监督的类别还是以突击性的或者专项性的事后检查为主, 出现了问题再去检查这是监督工作的失职, 具体原因还是制度建设搞得不好。因为没有没有建立起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事后检查相结合的监督检查机制, 所以就容易造成漏洞, 容易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从而造成国家财政资金的流失。所以要改变这种被动的甚至是马后炮式的工作方式, 切实扭转这种单一、被动的事后检查型监督方式, 因为这种方式只是具有突发性的特征, 当然就不能针对全局性的、整体性的监督管理, 在工作上带有极大的偶然性, 所以也容易造成疏漏, 从而造成监督盲点。我们的财政监督部门往往在具体的监督过程中, 并不是加大制度建设, 切实提高监督的力度, 而是使财政监督与财政管理脱节, 这样一种工作状态就无法对各部门的资金运行实行全过程监控, 哪个部门动用了资金而这些资金的用处何在, 其效果如何, 这些都造成了监督的分离, 从而造成了不良的后果, 使监督检查缺乏及时性和有效性, 不能很好地反映监督工作暴露出的问题, 因而也根本不符合财政管理的根本要求。
除了上述一些财政管理的误区之外, 财政部门内部也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 因为没有适当的监督制度建设, 内部监督不到位也就很正常了。其实任何的监督都需要以制度和法律为准绳, 没有法律法规的建设, 程序性的东西作为工作的方针必须予以落实, 这是加强财政监督的前提所在。我们知道财政监督是对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包括对于外部财政使用的监督, 而且还包括内部的一些监督。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很好地结合起来, 才能形成良好的财政监督秩序, 也才能本质上推动财政监督工作的良性发展。但是, 就目前而言, 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重分配, 轻监督”的传统观念, 财政部门往往很重视对于财政资金的分配方案和具体执行的力度和效果, 对于财政监督却缺乏制度建设和法律法规建设, 财政对内部监督不够重视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财政部门因为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内部监督制约的规章制度, 所以必然会产生很多的后续问题, 比如对资金的转移支付、预算追加、专项拨款、技改资金投放、周转金使用等环节没有完善的监督拨付、使用等方面的规定, 就容易在这些环节出现问题, 比如对于具体支付的合理性、预算追加的合法性以及专项资金管理上是否严格遵照相关政策执行, 都存在很大的随意性。这样就为权力寻租开辟了空间, 也极容易造成国有资金的流失。由于内部监督不到位, 或流于形式, 这样就不能很好地防范职务犯罪的可能, 也就不能从根本上防患于未然。这几年由于监督不力而造成的这方面的犯罪事实令人痛心不已, 实际上皆是由于相关工作不到位、法律法规建设滞后所为。还有一些问题诸如关系不顺, 职责不清等。另外, 目前财政监督与审计监督的关系尚未完全理顺, 哪些环节该有财政监督哪些环节该有审计来监督, 还存在很大的认识误区, 由于这种职责分工不甚明确, 容易出现两种现象, 要不就是造成多头检查的结果, 浪费人力物力, 要不就是出现监督盲点并存的现象。由于这种认识上的误区, 在检查计划上不能相互衔接, 就使得工作信息上不透明, 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业不能相互共享, 而监督和检查结论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不能相互利用, 使得监督成本提高, 而实际的监督效能却在降低。
针对这些问题, 笔者以为需要着手以下方法, 才能很好地推动财政监督工作更好地展开。国家应该适时地提高财政监督的法律建构, 规范财政监督程序, 这是财政监督能够很好地推行的制度保障, 因为财政监督立法不能很好地跟上, 这就制约着财政监督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同时要加大对于财政监督的推广与宣传, 让更多的人能够意识到财政监督的重要性, 逐步由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监督转变。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是避免财政资金流失的最重要的举措, 只有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及时纠正, 防止造成资金浪费和无法挽回的损失。财政监督管理的本质是加强财政财务的相关收支活动能够符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作为相关人员应该坚持财政监督的基本原则, 不能徇私情而不顾国家财政监督的纪律, 要做到铁面无私, 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切实改变那种认为财政监督就是整人或者内部找毛病的思想误区, 切实加强财政监督的力度和效率。要建立信息共享和监督机制, 财政监督应逐步加强事前、事中检查的力量, 把监督寓于管理之中, 只有把监督和管理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推进监督工作的开展, 进一步突出财政监督的管理特色, 降低监督检查成本, 避免重复检查。
3.WORD中经常出现的小问题的解决方法 篇三
目前高中生写作现状中出现了一些令大多数同学为之心生畏惧的问题。这些问题使同学们的作文不够出色,得分不高。为了提高高中生的写作质量,本文将深入分析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以及解决办法。
【关键词】
高中生 写作 瓶颈问题
作文一直是高考语文的重头戏,因此高中的老师们和同学们都非常重视作文这一项功课。但是,目前高中生写作现状中出现了一些令大多数同学为之心生畏惧的问题。这些问题像瘟神一样围绕在同学们身边,使同学们的作文不够出色,得分不高。如何赶走这些瘟神呢?为了提高高中生的写作质量,本文将深入分析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以及解决对策。
一、更新落后的教育模式
落后的教育模式对高中生写作方面的进步有很大的阻碍。什么是落后的教育模式呢?落后的教育模式是指不能够结合学生特色,具有强制性、敷衍性的教育模式,比如说在写作之前不进行写作思路的解析、在同学们交上作文后不认真进行综合性的评价等等。这样的问题需要老师进行教育模式的更新。如何进行作文教育模式的更新呢?大致可以分为这样的几个方面:突出重点、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帮助同学整理写作思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写作技巧等等。突出重点、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指的是在进行某一个作文专题时,认真教学,责无旁贷。高中作文需要精,精品、精致,只有这样才能够在考试中,抓住阅卷老师的眼球,从而提高作文的得分。这一个“精”字,就需要老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设计好专项训练的方案。
例如,写作的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在进行这一个专题训练时,老师可以帮助同学们找一些素材,进行专项训练。像荀子的《劝学》、韩愈的《师说》都可以用来辅助写作。帮助同学整理思路,是作文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众所周知,高中作文经常会有一些材料作文,有些同学不能正确的理清材料所包含的用意,因而写作时会出现跑题的现象,这时就需要老师来帮助同学们整理思路。还以前面提到的荀子的《劝学》为例,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这句话的用意是指借助于外物往往能让理想早日成为现实,经过老师的点拨之后,学生写作时逻辑思维会更加完整。引导学生主要学习写作技巧,可以快速提高同学们的写作水平,写作技巧是为作文增色的主要步骤,像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说明方法、整体结构的布局,都是高中生在平时写作需要注意的问题,教师应该进行作文课时,重视引导同学们学习写作技巧。
二、注重平时的素材收集
素材的缺失是目前为止高中生在写作文时出现的相对较大的瓶颈之一。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平时对作文素材的收集不够多,以至于一到写作时就脑子发蒙,不知道该用怎样的素材来丰富这篇作文,导致作文内容缺失,不够精彩,从而失分。注重平时的素材收集,是提高作文质量的重要手段。如何进行日常作文素材的收集呢?在此我列出了几点意见:①注重对教材内容的整理和收集;②注意平时课外阅读的素材收集;③留心身边发生的可以当作作文素材的事情。素材的收集靠的就是一个坚持,日积月累,同学们的素材积累量会越来越多,写起作文来也会变得信手拈来。
高中语文课本中的课文都是比较经典的内容,有很多篇幅精致有深意,用来当作作文素材非常的合适。还以《师说》为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句话表达了两个道理,一是做任何事必须有一个准则;二是标准不是传统经验的再现,而是遵循规律的必然结果。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这一句就可以从很多角度进行写作的延展,比如:1.博采众长者可成大器;2.学识的高下不完全取决于年龄的大小;3.青出于蓝而胜于蓝;4.我们要敢于超越前人。至于注意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建议同学们多注意一些时事政治,例如今年发生的南海事件、英国脱欧事件、里约奥运会的一些赛事等等,这些都可以加以整理放在作文中去,丰富作文的整体结构。
三、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
总而言之,学生的写作水平决定着作文这一大项题型的得分率。只有将学生的写作水平一点一滴地提高,才能整体提升同学们的语文成绩。因此,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当前作文教育过程中一件重中之重的事情。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要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才是教育的最正确方式。有些同学掌握不好作文的审题和立意,老师就要针对这些同学们进行专项的写作训练;有些同学掌握不好写作时的结构框架,往往造成头重脚轻、鸡头凤尾等问题,老师应该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作文结构框架的教育普及。每一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写作特点,教师要做的不是统一,而是充分挖掘每一个学生的写作能力。善于写记叙文的同学就要发挥写记叙文的特长,议论文写的比较好的同学就加强自己写议论文的能力。例如有一个主题为“诚信”的作文题,题材不限,这时同学们就要发挥自己的特长,写出自己擅长的题材类型,争取更多的得分。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高中作文题材多变,单单掌握一种写作方法是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明白自己的短板所在,并综合发展。
以上三点建议是本人针对目前高中生写作现状所做出的总结与建议,作文中的瓶颈的解决还需要靠平时多训练多学习,正所谓熟能生巧,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参考文献】
【1】朱莉.论中学作文课堂教学的深化改革【D】. 上海师范大学,2009
【2】张秀香.非构思写作与高中生作文技能习得【D】. 东北师范大学,2008
【3】房文青.高考作文改革与高中作文教学探讨【D】. 华中师范大学,2008
【4】张悦.关于中学作文教学改革的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2008
4.WORD中经常出现的小问题的解决方法 篇四
摘要 :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农村系列改革的继续和深化,是将党和国家土地承包政策从耕地向林地延伸和促进林农就业增收一项重大举措。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涉及面广、情况复杂、任务艰巨,改革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不少困难问题和挑战,从而需要我们在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并且制订行之有效的举措。
关键词
一、林权集中与农民抗争
任何制度变革, 本质上都是利益的再调整和再分配。作为国家确定的林改试点省份之一和国 家确定的唯一“国家林业改革与发展综合试验区”, 福建林改的重点也是从明晰产权入手, 以重塑
林业微观经营主体, 实现“耕者有其山”为目标, 其改革宗旨与上世纪 80 年代初期实施的耕地承包
制是基本相类似的。在具体产权分割上, 林改强调要把山林所有权、经营权、处置权、收益权“四权”的落实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推进, 建立以林农为主体的微观市场经营主体, 放活山林经营权, 落实林
业经营者对林木的处置权, 确保林地经营者的收益权。福建林改的最终目标是积极探索建立适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林业经营管理体制, 实现经营主体多元化、所有制形式多样化, 充分调动
各方面的造林积极性, 提高林业的集约经营水平。2003 年至 2006 年, 经过三年的改革, 福建林改的主体阶段工作基本宣告完成。应该承认, 福建林改在提升林业经营绩效, 提升林业规模化经营水
平, 以及促进村财增收方面确实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也因此被认为是林改“典范”, “为各地林权制
度改革创造了模式和经验”。但是在实地调查研究中, 笔者却发现, 在有的农村, 林改在促进林业的规模化经营水平提升的同时, 也导致了林权过度集中的现象。其结果是少部分人借林权改革之
机“快速致富”, 而大部分农民却因社会排斥而失去了原本属于“大家集体所有”的山场。由此可知, 福建某些农村地区的林改并没有很好地兼顾到改革的效率与公平问题。2006 至 今, 由于有的农村农民因为在林改中没有获得收益或者获得的收益非常有限, 出于对林改政策的不满, 不少乡镇发生的盗砍盗伐、林木走私的案件比前几年明显上升, 特别是 2006 年底, 有的村甚
至出现了全村劳力普遍盗砍林木的现象;在有的农村, 农民则采取拦路阻桥向林业经营者收取过
路过桥费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不满;也有农民一旦发现有哪一片他们认为“属于不合理转
让”的山
场林木被砍伐之后, 他们就以群体行为的方式, 不顾一切占领迹地, 不让林权经营者来重新
造林。
类似这样抗争的例子乃至群体性抗争事件, 不仅严重干扰了林业的正常经营秩序, 而且也直
接危及
到林权所有者的利益以及林改后的整个林权制度安排, 对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构成了极大
威胁。
二、农民抗争的原因分析
从农民自身的角度来看, 福建林改中之所以会引发农民的抗争性群体事件, 本质上是农民
认为他们的林业经营权益受到了侵害, 他们的抗争行为是一种维权行为。农民认为, 他们的林业
权益受到侵害, 主要与林改后出现的林权过度集中有关, 林权的过度集中必然使得一部分农
民
失去了林地承包经营权, 而导致林权过度集中又与林改中的政策设计以及政策实行中的偏
离乃
至违规操作有关系。正是林改中诸多排斥因素的存在, 导致广大农民被排斥在林权改革收益
之
外。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政策排斥引起林权集中。福建林权过度集中首先与林改政策的“建构性排斥”主导精神
有
关。纵观福建整个林改政策的实施, 其目的主要是注重发挥经济绩效而相对忽视了社会的公
平
效益。按照林改制度设计者们提出的观点, 林业最终还是要走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经营
之路,要以家庭联合经营、委托经营、合作林场、股份制林场等形式, 创建一批新的林业经营实体,充分
发挥市场对林业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 促进林业的资源、资金、技术和人才等生产要素向有
能力
经营的“大户”合理流动, 不断提高森林资源的科学经营水平和规模效益。福建省林业厅也
曾经
出台《关于鼓励企业办工业原料林基地的若干意见》政策文件, 积极鼓励林权向经营实体集
中。
另外, 依照福建省《关于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的规定, 此次林改要“坚持分类指
导, 尊
重历史”的原则, 为了尽量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意见》规定必须坚持“三维护”
政策: 一
是对已明确林权的予以维护, 不打乱重来或借机无偿平调;二是对在改革前签订的合同, 只
要是
符合国家法律政策, 转让行为规范, 合同真实有效并依约履行的, 均予以维护;三是对合同
有不
完善和不规范的地方, 也采取“动钱不动山”的办法进行利益调整并加以完善规范, 尽量维
护原
业主的利益。“三维护”政策的实施实际上把林改之前已经通过各种途径转让的山场排斥在林改
之外。而对于基层地方政府来说, 既然上面出台了这种政策, 有的地方政府甚至直接采用行
政性
手段“强制性”地把林权向一些经营实体集中, 由此出现了一些占有几万甚至数十万亩的“原
料
林基地”的企业实体, 导致林权过度向一些经营实体及某些个人经营者集中。
2、资本排斥加剧林权集中。福建林改过程中, 林权集中与广大农民的林权竞争能力被剥夺
有很大的关系, 这点又与林权竞争中的资本排斥有关。按照省林改的政策规定, 山场拍卖必
须通
过市场化的“公开”招投标的方式进行。在这个过程中, 并没有对参与招投标的资本属性进
行界
定。这样一来, 外来的各种非农业非农村资本就可以直接参与林权的市场化竞争。外来强势
非农
业资本的介入, 很容易就把农村资本排斥在外。这种排斥首先体现在山场的招投标过程中。
和外
来的非农村商业资本相比, 普通农民拥有的资本不仅量小, 而且非常分散, 根本难以在同一
平台
上和外来强势资本进行竞争。虽然林改政策规定不得人为提高山场竟标的门槛, 但是各乡
(镇)、村出于降低招投标成本甚至为一己私利的考虑, 大都采取捆绑集中的方式, 把本村拟定招投
标的山场统一“公开”招投标, 面对动辄数十万的投标抵押金或者定金, 普通个体村民甚至连
参与
竟标的资格都不容易得到, 更不要谈参与正式的山场竟标了。与此同时, 资本的排斥也与林
权抵
押所出现的资本信贷排斥有关系。福建林改政策规定, 农民可以以手中的林权证为抵押, 向
金融
福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农民抗争及对策分析
·73·机构申请贷款。然而, 普通农民连基本的林权都拿不到, 而那些林业经营实体却可以
利用手中的林权证作为抵押, 获取更多的信贷资金支持, 进一步增加对林权的投入。信贷的排斥, 使农
民的处境因此而变得雪上加霜。
3、信息排斥对林权集中的影响。由于福建山区普遍的封闭落后及信息不通畅, 使得农民对
林地和林权的价值缺乏足够的认识, 这种信息不对称引发的信息排斥也导致林权集中。在林
改
之前, 林地和林权都是属于村集体所有, 难以落实到具体的个人, 加之林权不能进行市场化的流
转, 其价值自然也就很难体现出来。林改则为林业发展提供了市场化的平台, 使得原本难以
“明
码标价”的山场有了明确的市场交易价。据了解, 以福建某县为例, 如果仅仅按照静态的市
场价
格测算, 从 1998 年至 2006 年, 该县有的农村好的山场的价格差不多上涨了 10 倍, 特别
是在2004-2006 年这两年间, 林业商品上涨幅度更高。遗憾的是, 绝大部分农民对此类信息根本
敏感, 丧失了不少机遇。事实上, 正如某县的林业局领导同志所指出的, 林改中获得改革收
益的主要“包括从前和现任的村干部、林业技术骨干、林木销售人员等。这些林业精英利用手中
可以
支配的财富资源、技术和市场信息优势、社会关系, 兴办林场, 从事林木交易, 从改革后的林业发
展中获得了很大利益。”
[1]
由此可以看出, 山区的封闭落后以及信息的不通畅是导致广大农民被
排斥在林改之外的又一重要因素。
4、林改中存在某些“非规范”操作。某些农村地区在林改中存在某些“非规范”操作行为
也是
引发农民抗争行为的一个原因。据了解, 在林改之前, 福建的集体林中属于“干部林”和“大
户林”
分别约占 30%左右和 10%多, 这些林权有相当一部分在林改之前就已经以各种“非规范”
转让方
式, 变成为私人所有。而按照林改政策的规定, 所谓的“非规范”转让山场是指那些未经村
民代表
大会通过, 也没有进行价值评估和公开的招投标的山场。以福建某县为例, 林改中该县官方
认定的属于“非规范”转让的山场面积高达 15 万多亩。而这些山场的林权主体在此次林改中基
本不
变更。他们只要在砍伐树木时, 按照每立方米 40 元的标准, 补缴一笔补偿金即可。实际上,林改
之前“非规范”转让的山场, 很多与村干部的寻租甚至腐败行为有关。况且, 当初通过“非
规范”方
式获取山林的价格都非常低, 如今他们只要缴纳占山场升值幅度的很小比例的补偿金, 就可
以
把当初非法获取的林权变为合法地拥有。这点不能不说是林改制度设计的一大缺陷, 也是导
致
农民抗争的重要原因之一。
正是由于上述多方面因素的存在, 使得福建部分农村地区林改中出现了林权过度集中的现
象, 林改也因此偏离了改革当初设计的要实现“耕者有其山”的宗旨和目标, 大多数农民也
并没
有因此而分到属于自己的“第二份责任田”。林地增值与林地分配不公使农民们感到强烈的相对
剥夺感, 从而自然也就引发了各种农民抗争性事件。目前, 各地的农民抗争事态仍然有进一
步扩
大的趋势。
农民在抗争过程中, 他们首先是采取包括上访、信访等“合法”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利益诉
求, 一旦“合法的反抗”方式难以奏效, 他们就可能进一步采取更加激进的手段和策略来表
达自
己的不满, 包括前文所提到的盗砍盗伐、拦路阻桥乃至于直接驱逐外来的林地经营者等都属
这种范畴。事实上, 这个问题如果没有处理好, 也可能进一步酿成更严重的抗争事件, 包括
人为的故意纵火、蓄意破坏都有可能出现。
三、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和其他资产权利不同, 林业经营的长期性和长效性, 林业资产的经营管理事实上存在监督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8 年第 6 期
·74·福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农民抗争及对策分析
管理成本高、回收期长等特点, 其中的经营风险不可低估。如果农民的抗争问题没有解决好,林
权经营者的经营风险将因为人为因素而进一步加大, 这样不仅危及林权经营者的权益, 也可
能
进一步威胁到林改后的整个产权制度安排, 甚至直接影响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对于地方政
府
尤其县级和乡镇一级政府来说, 频发的农民抗争则耗费了大量的行政成本, 也影响了其他工
作的开展。因此, 对于福建省及各地方政府而言, 如何妥善处理并平息农民的抗争行为, 无疑
是当
前林改乃至整个林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考虑到福建林改的主体阶段已经基本宣告完成, 全省大部分的林权已落实到林权经营者手
中, 因此重新设计林改的产权制度安排甚至推倒重来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从全局的角度来说,政
府能做的工作基本上只能属于补救性的工作, 尽量使得剩余部分林权在农民群众之间进行
更加
公平合理的“分配”。笔者认为, 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处理好这个问题:
1、妥善做好剩余部分山场的林改工作。按照福建林改政策的规定, 村一级要留下不超过
10%的林场。对于这部分山场, 各村应不再按照已有的林改政策进行改革, 而是继续作为集
体经
济组织的资产, 其经营收益在理论上仍然归属于村集体所有, 或者仿照上个世纪 80 年代初
期土
地承包制的做法, 把林权相对平均地分配给各个农户经营。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充分明确这部
分
林场对于保障村集体和普通村民生存的重要性, 不能轻易再次列入林改范畴。
2、重新分配林地迹地。如果林权承包者只是承包经营本代林, 那么本代山林采伐完之后, 其
采伐迹地部分向本村村民平均分配、低偿转让, 并对非农业非农村资本进入林权竞争市场进
行
适当的合理限制。对于森林转让中明显违反政策法规的, 林业部门和乡镇、村有责任帮助、引导
群众走司法途径解决。乡镇村在换发林权证之前, 应制定比较完善的林改办法或补充办法向
群
众公布, 让群众满意。
[2]
3、让村民适当“分享”林权升值的部分收益, 给村民适当合理的补偿。农民之所以对林改
后的林业产权制度安排心存不满, 主要原因是他们未能享受到山场升值的收益。鉴于林改之后
福
建山场大幅度升值的事实, 各地方政府应该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 尽量设法给农民适当的经
济
补偿。例如前文提到的某县, 该县政府明确规定, 凡是属于林改之前“非规范”转让的山场,此次
林权改革并不改变其所有权属性, 但是林权经营者在砍伐树木时, 必须按照每立方米 40 元的标
准, 补缴一笔补偿金, 其中部分返还给村集体和农民群众。类似这样的政策, 可以考虑给予
推广。
这也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抗争问题的途径之一。
4、建立林权纠纷的应急处理机制, 加大对恶意林业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针对林权纠纷日
益增多的现实, 各级政府应该未雨绸缪, 建立林权纠纷的应急应对机制。各地林业公安、信
访部
门, 县乡(镇)级政府以及村组织应该联合成立一个专门的林权纠纷处理机构。该机构同时
也应
该积极吸收当地的林地经营实体和经营大户参加, 这样便于在工作中进行协调, 做到群策群
力。
针对林木走私和偷盗林木的行为, 这其中实际上已经形成一个专门的盗砍林木———林木
走私收
购的“产业链”, 打击这类行为的关键在于切断林木走私的源头。一旦源头被切断, 林木走
私现象
可能自然随之消失。
参考文献:
[1]蔡为茂.农村改革与农村治理结构重构———永安农村建设的探索[J].探索与争鸣.2006(1).[2]贺东航, 朱冬亮.中国集体林权改革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社会主义研究, 2006(5).[责任编辑 张义祯]
林权制度存在的问题 普遍认为我国现行的林权制度存在一些严重问题。黄李焰、陈少平、陈泉生概括为产权界定不清晰,界定不科学,权利主体缺位,政府干预不当,森林立法滞后,法制不健全。危丽、杨先斌还认为森 林资源产权变动管理制度不健全,没
有建立森林资源产权制度的动态评价体系也是林权制度的缺陷,并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
分析,指出森林资源具有极强的外部性引发市场失灵从而导致森林资源产权制度效率较低 ,以外生制度为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也制约了其优越性的发挥。马爱国重点对我国森林资源
产权模糊与弱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既有森林资源产权本身特性方面的原因(外部性 ,资产难以评估),也有政府管理方式、产权委托代理关系、产权界定和执行过程中的利益
5.WORD中经常出现的小问题的解决方法 篇五
及解决方法
今年我中心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虽然做了一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将这些问题及建议解决方法归纳如下:
一、流动人口预防接种形势严峻
城区免疫规划工作由于人员流动性大,工作难度亦大,扩免疫苗合格接种率偏低。西大沟、大西沟等流动人口聚集地疫苗接种率呈现下滑趋势。分析其原因为:人员流动性较大,许多外来务工人员素质偏低,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家长没有主动带儿童接种疫苗的意识。
建议:把不适宜设立接种点门诊的流动人口聚集地作为预防接种的工作重点,采用固定接种日,流动接种车上门服务等方式,既为目标儿童接种疫苗,又开展免疫规划知识宣传,从而有效解决流动儿童多、流动性大、儿童家长预防接种意识淡薄等问题,二、公共卫生服务上报工作有待加强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公共卫生服务,如传染病报告及监测、妇幼保健、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例监测、重症精神病人管理)等项目需要定期制作报表、总结、上报工作。
建议:各中心确定一个专职或兼职“防保人员”负责联络
各项公共卫生项目工作内容、数据报送、质量控制。
三、抗病毒治疗比例仍需提高
随着国家及自治区对抗病毒治疗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不断增加,提高抗病毒治疗覆盖率成为了病人管理的重要工作。
建议:疾控中心在对感染者进行告知及随访时,应加强对抗病毒治疗的宣传,向患者介绍抗病毒治疗对艾滋病病毒复制的控制作用以及对生活质量的提高;加强与抗病毒治疗点的合作,合理利用资金,采取物质奖励的方式,提高在治病人的服药积极性。
四、涂阴肺结核患者发现率偏低。
分析原因为:一是93年延续至今的老的工作模式(疾控中心结防人员在医院坐诊)导致中心医院为经济效益争抢患者,使涂阴患者发现率偏低;二是发现的涂阴患者均在市疾控中心被100%做痰结核菌培养检查,而痰结核菌培养阳性率较高,导致涂阴患者发现率偏低。
建议:根据《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11—2015年)》和新疾控函字[2011]52号文件要求,转变我区结核病工作服务模式,在我区建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规划协调、医疗机构负责初筛转诊、定点医院负责确诊收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负责患者全程管理”分工明确、协调配合的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将确诊、收治肺结核患者的职责回归
医疗机构,让患者得到更专业的治疗和服务。
五、联防联控系统网络监管工作滞后
我区社会事务网的联防联控系统开设已经三年,历次督导都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主要为负责网络监管工作的人员经常变动,部分托幼机构无网络,寒暑假后大部分工作人员忘记密码等,导致网络监管工作滞后或无法正常进行。
建议:疾控中心每年暑假开学前对网络监管工作人员进行一次专项培训。如因工作原因更换系统操作员或临时交接工作等情况,要避免造成日常监管工作中断,建议新上手的系统操作员随时电话询问我中心工作人员交流经验;今后将按周进行网络督导工作,督导结果以书面形式递交区教育局;建议区教育局将历次网络督导结果纳入学校、幼儿园的年终考评内容,托幼机构审核中开通网络作为硬性条件。
六、学校卫生、健康教育经费不足
每个学生的每项体检数据都需要对照纸质标准,医务人员负担比较重,同时影响数据的准确性;健康教育经费不足,同时缺乏适当的激励机制,基层人员积极性不高,活动形式比较单一。
建议:购买或制作相关体检数据管理软件,以减轻医务人员负担,提高数据准确性;增加经费,适时对基层从事健康教育的工作人员给予适当的奖励,同时与健康教育工作做得好的地方沟通,学习先进经验,以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克拉玛依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6.财务分析报告经常出现的问题 篇六
不能根本性叙述问题
在每个企业经营中都会有最根本的问题,如同企业的病灶。这一病灶又会引来诸多的不良反应或其他疾病,但这些反应与疾病都是次要的。成功的财务分析需要透过财务数据,找出企业最根本的问题。譬如,公司销售收入下降,有研发设计的原因,有成本价格的原因,有质量的原因,有广告宣传的原因,根本的原因可能是研发设计不够时尚。如果不能拿捏住它,所有的分析都将是肤浅的,甚至可能是方向性误导的。
定性描述多,定量分析少
“因市场竞争加剧,公司收入出现大幅下降,利润也因之降低。”这是典型的定性式描述。如果财务分析不能做到量化,只是宽泛地讲原因,分析结果的可信度要下降许多。大家都希望能做到分析量化,言之有据,应该承认,很多时候数据确实不易取得。有的是因为没有积累,有的是因为核算颗粒度太粗放,有的是因为核算维度未涉及,有的是因为组织架构调整。除了这些原因,还可能是因为我们对市场、对业务理解不透彻。量化分析不仅是财务核算精准的体现,也是财务人员深入理解业务的体现。
把报告写成下对上的汇报
财务分析应该成为公司管理的工具。作为工具,财务分析应立足于财务数据,揭示公司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如果异位,把财务分析演变成下级对上级的汇报,分析报告将会变味,分析问题会变成寻找客观理由,解决问题会变成推诿责任。最终,管理工具会沦落为表功道具。
经常出现的数字,不能说明业务层面的原因
我们在财务分析报告中,我们经常能看到此类话语,“公司利率下降了20%,主要因为收入下降了10%,管理费用增加了20%,销售费用增加了15%”。这样的数据罗列,实际不能称之为分析,因为我们看不出收入缘何而下降,费用因何而增高。建议这么写,“因华南市场推广受阻,xx产品销量降低了30%,导致毛利减少xx万元”,“因写字楼租金上涨xx万元,导致管理费用增加了20%;华南市场广告投入增加xx万元,导致销售费用增加了15%”。把数据背后的故事说出来,分析报告会更打动人。
揭示出的问题与对应专项分析不一致
分析一旦揭示出了公司最根本的问题,就需要对此问题进行专项的、深入的分析。譬如,公司资金链紧张,主要是因应收账款过度膨胀造成的。揭示这一问题后,专项分析就应定位在如何限制新增应收账款、如何清收前期应收账款、如何制定赊销政策与进行客户评级。这样娓娓道来,才能首尾呼应,让分析报告富有逻辑性。要是揭示出的问题与专项分析风马牛不相及,做出的财务分析必然会与业务实质两张皮。
机械套用模板
7.WORD中经常出现的小问题的解决方法 篇七
1 系统集成商越来越重视布线工程质量检测的重要性
从系统集成商角度来看, 目前工程中依然存在不测试的主要原因:首先, 质量检测多被看作是“给自己找麻烦”, 除非用户要求, 否则缺少主动测试并提交检测报告的动力。其次, 是施工队伍质量参差不齐, 管理不规范, 很多项目直接承包给了下级施工队, 在质量上无法有效的控制;再次, 是监理单位对现场施工管理的监管不到位;第四, 是在大量重点工程中推行的总承包制, 由于工程的管理机制不合理也会降低验收要求;最后, 从施工单位工程施工旧有习惯来说, 综合布线工程中首先保证的是通断测试, 这已成为综合布线工程最基本的测试环节, 但认证测试书面报告内容复杂难懂, 给大项目 (特别是万点工程) 带来很大的压力, 在用户要求施工单位提交书面测试报告的前提下, 基础薄弱的施工单位感到难度很大, 他们希望能够有简洁的测试报告, 方便实施。
从我们走访的集成商中了解到, 北京瑞拓电子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中航弱电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对布线质量的检测非常关注。他们认为, 布线的质量合格与否关系到今后网络系统能否正常运行。同时, 通过测试也让用户了解了自己对整个系统质量的控制能力, 有助于集成商迅速的回笼资金, 并在项目上赢得口碑。特别在数据中心这类对质量要求高的项目中, 只有通过检测才能保证高速应用的可靠性。
2 测试费用在标书中未体现, 集成商是忽略还是积极面对
对于一栋 (群) 建筑, 综合布线只是其中一个很小的部分, 占据总建筑总体成本的很小比例, 往往都由总包商分包出去, 造成用于质量检测的费用在招标书中并未体现, 这成为不实施质量检测的常见借口。北京瑞拓电子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技术工程师认为:如果标书中没有列入检测费用, 可以通过两种方法解决, 其一是在施工安装费中计取;其二是从整体报价上考虑, 优惠不计取。但不论采取何种方法, 该项工作必须做, 不能省略。持同样观点的中航弱电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总工孙杰认为:按照建设部工程预算或信息产业部弱电工程预算中都必须包含测试这一项, 不能忽略。但是投标文件的格式有很多种, 有的是工程量清单形式招标。如果没有明确提出此项, 一般工程商会把此项费用包含在整体报价中。正规的、专业的集成商不会回避或忽略此项工作和费用。
从两家集成商的观点来看, 不管测试的费用是否在标书中体现, 都不会影响他们对布线测试这一项的遗漏, 因为他们在考虑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 也要顾及到最终项目的验收以及用户的满意度。
3 避免假冒伪劣, 测试按标准严格执行
市场期望线缆厂家通过产品的创新, 提供更好的质量保证。作为消费者, 他们通常更注意价格提高后质量保证的细节内容。而要确保布线系统最终的质量保证与两个方面有关:其一是线缆的生产厂家 (提供高质量合格的产品并提供质保) ;其二是布线系统的安装集成商。但是系统集成商作为项目的实施者, 必须做到布线线缆的质量在成品检测、施工现场进货检测、选型检测时都要向用户提供真实的参考数据, 以便确认产品的质量, 避免混入假冒伪劣产品。
集成商在施工前的检查应该先从产品的外包装开始检测, 这是最直观有效的检测方法, 主要是为了防止厂商提供给工程现场的到货产品和合同中签订提供的产品在等级、质量、外观上的不一致以及防止货物在物流运输过程中所造成的损伤。缆线外包装和外护套需完整无损, 当外包装损坏严重时, 应测试合格后再在工程中使用;光缆开盘后应先检查光缆端头封装是否良好。光缆外包装或光缆护套如有损伤, 应对该盘光缆进行光纤性能指标测试, 如有断纤, 应进行处理, 待检查合格才允许使用。光纤检测完毕, 光缆端头应密封固定, 恢复外包装;配线架、模块、信息插座及其他连接器件的部件应完整。
某系统集成商说:“布线系统的测试一般分成三步。首先是布线施工人员随装随测, 此时只测试线缆的通断、线缆的打线方法、长度以及线缆的走向, 可以使用福禄克公司的F620、MS2等进行相关测试。其次, 当线缆施工完毕后, 需要对全部线缆进行认证测试, 此时要根据相关标准, TIA 568B/C、ISO11801和GB 50312等, 对线缆进行全面的测试, 以保证所安装的线缆符合标准的要求, 同时还需要测试各种电气参数, 出具每条链路的测试报告。福禄克公司的DSP和DTX系列电缆分析仪都可以进行不同级别的认证测试。最后, 施工完毕后, 需要由监理方对线缆进行抽测, 抽测是代表公证及对施工的验收, 线缆抽测的比例通常为10%~20%。”
而施工前对产品抽测可以提前发现产品潜在的问题, 有效地避免施工中出现停工、返工现象, 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在测试时, 集成商必须按照施工工艺及规范执行, 有国家标准的执行国家标准, 没有的可参考厂商提供的企业标准或国外标准。
4 增加自身功力, 熟练掌握新技术, 创建企业品牌
不同等级的布线系统应采用不同的仪表进行测试, 以保证其有效性及准确性。目前市场上常见的专业仪表厂家的品牌有福禄克、理想等, 福禄克占据着市场的主导地位。北京瑞拓电子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和中航弱电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表示希望专业的仪表厂商能够在设备的售后、技术、培训、仪表的校验等方面提供支持。这样对于集成商、用户、仪表厂商来说都是共赢的。而作为集成商本身, 还是要增加自己的实力, 增强各方面的应用, 多参与业界的活动, 了解最新动态, 同时各仪表厂商都会有自身的认证培训体系, 定期都有各类培训, 可以培养和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 不仅提升公司的实力, 也可以在招投标的技术中增加砝码。长期来看, 国内的企业信用制度也会愈发完善, 企业也需要口碑的建立和完善, 产品的利润越来越透明, 而服务的附加值会愈来愈高, 今后集成商之间拼的是服务, 所以, 抓布线质量是有其长远意义的。
5 产品质量不要迷信品牌, 让测试结果来最终评估
布线系统的质量保证一般可长达数十年甚至终身。因为布线系统要安装在建筑物内部和建筑群之间, 其有效的服务年限要与建筑物的有效年限相当, 所以质量保证的时间就很长。但是, 不容忽视的是, 虽然同是质量保证, 不同厂家之间也有差别, 有产品质量保证和系统质量保证之分, 并且各厂商对质量保证内容的解释也各有不同, 需要用户关注。
某系统集成商说:“为什么说用户不要过度地依赖厂商提供的质量保证?一方面是因为多数质量保证的内容都是有限的, 更多的是保证产品或系统没有问题, 而不是保证可以满足多少年内应用都能顺利实现。也就是说, 不要把厂商提供的若干年产品或系统质量保证当作是产品多少年不落后的保证。另一方面, 布线系统本身是一种物理连接系统, 一旦安装完成并通过测试, 一般无需维护, 只需要对其加以正确的管理或定期检测即可。售后服务多由系统集成商来完成实际承担。所以, 除了选择高品质的产品外, 选择好的集成商也非常重要, 同时还要经过专业的测试, 让最终的测试数据说明一切。
6 结束语
8.PMC生产管理经常出现的问题点 篇八
从班组长、主管到厂长对生产工艺要求从不深入阅读分析,总是似懂非懂,对生产进度总是口头说说,缺乏明细的具体计划,做多少算多少。“尽量抓紧”、“差不多”、“不可能”、“我也没有办法”常常挂在嘴边。
班组长品质意识差,麻木追求产量,不开产前分析会加强控制,每次总是等问题出现后去补救。工作无效率,处理问题无结果,从无主动汇报工作的好习惯。
经理、厂长只会下达任务,对如何正确指导员工实际操作不做分析研究,现场处理问题总是不彻底、不果断。做到哪里想到哪里,根本没有用正确的方法去做正确的事。
关键时刻厂长、车间主管缺乏主动性及现场统筹、组织指挥能力,每次出货总是忙、乱、差、错。
品质出了问题不是先解决为快,而是在办公室追究对证、扯皮、责怪、骂人、逃避和推御责任。
部门之间团结协作意识差,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大局,从不主动与他人沟通协作,心胸狭窄者甚至给工作设置阻力。
大多数车间主管、组长通常喜欢说:“我跟他说过了”、“真麻烦”、“差不多就行了”等不负责任的话。品质第一的意识十分淡薄。8
厂长、主管、组长缺乏成本核算、数字和表格规范管理的概念,从不做规范的现场记录,对流量从不知如何控制,积压大量半成品出不了成品,最后一次交后道大量回修。
部门之间工作不协调,岗位职责不清,每天工作无计划、行动无目标、操作工缺乏责任感。业务员、采购员、技术员之间、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和讨论。
现场生产流程管理不规范,程序混乱无先后,组长不会写工序、测工时,计件工价不合理,造成员工情绪化,每到月终发工资总有员工闹到办公室或找老板投诉。
生产工艺资料编写格式既不标准化又不规范发放,什么资料该发给谁?谁审核?转交给谁?如何存档编号装订等等,看上去总是乱糟糟,要寻一份资料更是难上难。客人验货时甚至连样衣都找不到。
采购无具体计划,跟进不力,该到的没到,不该到的先到,严重影响生产部门进度和交期。仓库发放时手续不清,管理制度不建全,经常缺件少数、补数,甚至发错辅料造成严重损失
部门主管缺乏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原则性不强,执行力不够,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和爱岗敬业的态度就有问题,更谈不上去教育下属。
员工散漫,经常请假,工作效率低下,整天抱怨工资低,人员流动频繁,车间总是到尾期大量交货到后道,严重返修无人问津,最后通宵也不能按时交货,造成客户投诉、空运、扣款。
外发跟单员无序操作,经常发错料,与加工厂扯皮,关系紧张。质量控制更是一头雾水,常有带款出货的事件发生。
高层领导缺乏整体规划能力和组织教育能力,员工队伍整体素质教育、技能培训的力度不够深入,一个缺乏企业文化的企业就等于没有灵魂,也就更谈不上凝聚力和忠诚度。
9.WORD中经常出现的小问题的解决方法 篇九
我的体会就是:应用必须和数据库的字符集(编码)相一致。
具体地说,就是,如果你想使用gb2312编码,那就要保证:每一个jsp文件都是以gb2312编码存储的(在保存文件的时候选择gb2312编码就可以了),另外,文件头还要定义;关于数据库,创建数据库时就要定义编码,例如:create database mysql default character set gb2312 collate gb2312_chinese_ci;最后要做得就是,连接数据时,在相关文件中加入以下代码:
useUnicode=true&characterEncoding=gb2312,
要补充说明的是,在linux下,其实不用选择gb2312,我都用的是utf8,当然也需要按照以上步骤进行设置,肯定不会出现乱码!个人喜好,大家随意!
之前我试了很多方法,比如在/etc/sysconfig/i18n文件中改系统字体,在/etc/my.cnf中[mysqld]字段后加入如下语句default-character-set=gb2312等等,我觉得没有必要。
以上步骤看似很简单,但是我的失败教训,也是我的成功心得。现在与大家分享,看后有收获的,不顶一下就是你的不厚道了!
10.WORD中经常出现的小问题的解决方法 篇十
1 节点处梁瑞部钢筋过密
因结构计算的要求, 框架结构节点处梁端部的钢筋过密, 绑扎钢筋和振捣混凝土困难, 容易出现以下质量问题:
1.1 钢筋间距太小, 不符合构造要求, 甚至多
根钢筋并排放置, 影响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 不能充分发挥钢筋的抗拉强度。
1.2 节点核芯处钢筋纵横交错, 混凝土振捣困难, 易在核芯区形成蜂窝和孔洞。
1.3 梁上部负弯矩钢筋较密, 易在梁上部形成通常裂缝。
可采取下列预防措施:
a.对梁断面进行合理设计, 保证梁的上部纵向钢筋的净距不小于30 mm和1.5d (为钢筋的最大直径) , 下部纵向钢筋最小净距不小于25mm和d。当钢筋为两排设计时, 上下两排钢筋应避免交错;b.根据规范规定框架结构的剪力主要依靠箍箭和混凝土承担, 一般不设负弯起钢筋, 这样也可减少节点和梁瑞部位的钢筋数量;c.在钢筋绑扎过程中, 受力钢筋尽量均匀布置, 保证钢筋间距满足构造要求, 尤其是在多肢箍的梁中, 一定要先确定主筋的位置, 在根据主筋的正确位置来确定箍筋的几何尺寸。
2 受力钢筋接头处理不当
由于轴心受拉和偏心受拉构件中的钢筋接头及有抗震要求的受力钢筋接头处理不当, 容易出现下列问题:
轴心受拉和偏心受拉构件受力后将会导致接头处拉开, 使构件产生裂缝, 严重的会使结构失稳。
可采取下列预防措施:
2.1 钢筋接头形式必须严格遵照《混凝土结构
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一2002) 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2.2 轴心受拉和偏。已受拉构件中的钢筋接头均应焊接。
2.3 普通混凝土中直径大于22mm的1级钢
筋, 以及直径大于25mm的Ⅱ、皿级钢筋的接头, 均宜采用焊接。
对轴心受压和偏心受压柱中的受压钢筋的接头, 当直径大于32mm时, 应采用焊接。
2.4 对有抗震要求的受力钢筋的接头, 宜优先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 当采用焊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纵向钢筋的接头, 对一级抗震等级应采用焊接接头, 对二级抗震等级, 宜采用焊接接头;b.框架底层往、剪力墙加强部位纵向钢筋的接头, 对一、二级抗震等级应采用焊接接头, 对三级抗震等级宜采用焊接接头。
2.5 按要求控制钢筋接头的位置, 应符合下列规定:
a.无论是焊接或绑扎接头末端距钢筋弯折处, 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且不应位于构件的最大弯距处;b.钢筋接头不宜设在梁瑞、柱端的箍筋加密区范围内;c.受力钢筋的接头位置在同一构件中要相互错开。
2.6 按规定控制钢筋接头的长度。
2.7 按规定控制箍筋的间距, 在绑扎骨架中非
焊接接头长度范围内:当搭接钢筋受拉时, 其箍筋间距不大于5 d, 且不大于100mm。当搭接钢筋受压时, 其箍筋间距不大于10d, 且不大于200mm。
3 楼板实际厚度大于设计厚度
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未考虑各种钢筋和预埋件、管道之间的交叉关系, 造成楼板实际厚度大于设计厚度, 产生下列病害:
3.1 不必要的加厚楼板, 造成材料浪费。
3.2 楼板超厚, 结构的实际荷载超过设计荷载, 对结构的地基等方面造成隐患。
3.3 提高楼面标高, 造成上部构件的尺寸或位置偏差, 工业建筑造成设备安装困难。
可采取下列预防措施:
a.设计图纸中应重视构件的断面设计, 根据构件的设计断面和各类钢筋的交叉关系确定钢筋的正确位置, 并在图纸中予以注明;b.设计单位各专业应注意配合处理好预埋管道与钢筋的关系;c.浇筑混凝土前应认真核查模板标高与平整度, 设置楼板上手标志, 使混凝土浇筑有正确的依据。
4 梁、柱和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一致的现浇框架结构中, 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
现浇框架结构中, 因结构设计的要求, 梁柱和板的混凝土常采取不同的强度等级。从构件的结构重要性和受力特征来看, 这样处理是比较合理的。但从实际情况看, 往往是弊多利少, 容易出现下列问题:
4.1 一个浇筑平面内出现三种强度等级的混
凝土, 增加了施工难度, 延长了施工工期, 而且很可能由于管理不善, 常会出现低强度低等级的板浇筑了高强度的混凝土, 而高强度等级的梁或节点处浇筑了低强度的混凝土, 造成质量隐患。
4.2 经常会造成一块楼板上四周设置施工缝、
梁端部设置施工缝等不正确的施工工艺, 处理不当, 不但增加施工难度, 而且造成质量隐患。
可采取下列预控措施:
a.结构设计时最好采用统一的强度等级, 以简化施工工艺, 并保证施工质量, 但要多用一些施工材料;b.柱采用一种混凝土强度等级, 梁和板采用另一种混凝土强度等级, 在节点处采取特殊措施, 比如用钢筋网分割等办法, 以保证节点处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一致。在施工过程中, 应由专人负责节点处混凝土的搅拌、浇筑和振捣。
5 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取值误区
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作用是保护钢筋不发生锈蚀, 并保证钢筋的粘结锚固性能, 所以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但由于规定的不明确或设计、施工人员的不重视, 常会出现以下问题:
5.1 梁或柱中, 只注意到主筋的保护层厚度,
而忽略了箍筋的保护层厚度, 造成箍筋外露或保护层厚度不足。
5.2 主次梁交叉处, 主梁、次梁和板的钢筋关
系处理的不明确, 造成板负筋保护层厚度不足或构件有效截面高度损失, 直接影响到构件的安全性。
5.3 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柱子因所处的环
境条件不同, 根据规范要求, 应采取不同的保护层厚度。设计人员常忽略这一差别, 不进行专门处理, 施工时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都按正常环境条件处理, 造成地下部分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足;二是地下部分按基础的环境条件处理, 地上部分按正常环境处理, 由于地下部分的保护层比地上部分的保护层厚度大, 结果造成钢筋出地面后外撑, 地下部分柱子的有效截面高度减小, 形成安全隐患。
可采取下列预防措施:
a.正确处理构件内各类钢筋的相互关系, 接钢筋的正确位置确定构件内钢筋的保护层及构件有效截面高度, 并进行构件的截面设计。首先根据规范要求确定梁柱内箍筋的保护层厚度, 即确定箍筋的正确位置, 主筋的保护层厚度可采用a+d1 (a为箍筋保护层最小厚度, d1为箍筋钢筋直径) , 并大于规范规定的最小厚度, 以此确定主筋的正确位置;交叉部位钢筋的正确位置, 可按上述办法确定;根据各种钢筋的正确位置, 确定相关构件的有效截面高度并进行配筋计算, 在施工图中标出相关构件中钢筋的正确位置。b.正确区分同一构件所处的环境条件, 区分对待不同环境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地下部分的柱子可将其断面加大, 满足其保护层厚度的要求, 同时保证柱子钢筋上下位置的一致性, 满足钢筋受力要求。
6 露主筋和缝隙央法
6.1 由于竖向结构的浇筑高度不合适, 又未采
取相应措施;钢筋组装未设置保护层垫块, 或者垫块设置的数量少、与主筋绑扎不牢固、松动, 导致主筋混凝土失去保护层;混凝土入模后由于振捣操作失误, 钢筋产生位移。容易出现混凝土成型后的结构构件露主筋。
6.2 由于节点处二次浇筑混凝土时, 朱留清扫
口或没有认真进行清理干净;二次浇注的节点处不先铺设同强度等级砂浆便直接浇筑混凝土, 而且振捣不密实, 混凝土离析, 粗骨料集中;施工缝处夹有杂物。容易出现梁与柱节点处存在缝隙夹渣层。
责任编辑:赵丽敏
摘要:针对框架结构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预控及处理办法。
11.WORD中经常出现的小问题的解决方法 篇十一
一、造成学生厌学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 既然教学过程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 那么出现不同的听课反应自然也是由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原因造成的.
从学生方面来看, 很多学生上课时不认真听讲, 容易开小差, 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 他根本没有听进去, 由于上课的过程中没有认真听讲, 课余老师留的作业自然有许多题目不会做, 时间久了, 数学成绩比起其他同学越来越糟糕, 于是产生了明显的自卑和逆反心理, 越不会, 越不学, 产生了恶性循环.那么为什么会在学生中出现对数学厌恶不想学的状况呢?究其原因有三:
首先, 是因为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相比, 难度增大了, 使得一部分学生没有很快进入初中数学的学习状态, 跟不上老师讲课节奏, 不能及时掌握新知识, 慢慢地就跟不上课堂节奏, 导致破罐子破摔心理, 逐渐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转移注意力到别的方面.其次, 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相比较而言, 不仅难度增大, 而且学习方法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更为复杂.在小学数学学习中, 学生主要对所学知识机械记忆, 学习内容并不复杂, 所需方法也很简单, 而进入初中, 如果学生仍然停留在小学养成的死记硬背, 简单的思维模式中, 是很难进入初中所要求的扩展解题思路, 运用抽象思维思考问题的状态, 就容易导致原本数学成绩很好, 但是到了初中虽然还是努力学习, 成绩却大不如从前, 进而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最后, 课堂上学生的认真听讲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但是课后的复习和作业是巩固新知识的重要手段.有的学生在课余回到家中, 如果没有自觉地复习意识, 而是只顾玩游戏或看电视, 现在家庭又都是只有一个孩子, 家长娇生惯养, 没有很好地督促学生巩固知识, 忽视课后辅导, 这些都是造成学生成绩退步的一些因素.
2. 从教师方面看, 教师是学生能否对这门课产生兴趣的
直接因素, 从一方面来说, 好的教师能够给学生带来愉悦的课堂享受, 调动学生认真听讲, 跟着老师的思路去思考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转换自己的角色, 不能填鸭式地将教学内容全部塞给学生, 而是应该引导学生向数学知识的海洋自由翱翔;另一方面, 老师的态度对学生的影响很大, 有的教师对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赞不绝口, 课堂上也喜欢提问这些得意门生.殊不知这一非刻意的情感流露很自然地就能伤害到那些数学成绩不好的同学, 给他们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压力, 他们会觉得反正自己数学不好, 也听不懂, 老师又总是会挑数学成绩好的来回答问题, 不会关注到他, 长久以来只会对数学越来越厌恶.最后, 老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思维, 培养发散性思维, 帮助他们改变在小学形成的形象直观思维, 扭转学习方法.有些老师没有意识到对于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 初中数学是摆在他们面前的陌生的拦路虎, 教师一定要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 如果教学方法不当, 没有注意学生的心理感受, 未能帮助学生发展归纳、演绎等思维能力, 或者没有注意学生之间接受能力的不同, 而是“满堂灌”, 很容易就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渐低落.
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措施
针对课堂上, 部分同学对数学兴趣不高, 情绪低落这一数学教学难题, 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 认为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变厌恶为喜欢帮助学生重新树立学习的兴趣.
首先, 应该以情动人、初中生还是孩子, 如果教师太过于严肃, 容易让学生在心理上远离老师, 对老师产生敬畏感.教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让学生在心理上既亲近老师又崇拜老师.这就需要教师运用艺术性的教学方式, 对于差生, 要及时疏导他们对数学的厌恶感, 在课堂上多关心他们是否听懂所讲内容, 课余多找这些学生沟通, 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 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目标, 要对他们充满信心和关切, 多花时间去帮助他们弄懂迷惑的地方, 鼓励他们只要自身努力, 再加上他们自己的学习和老师的辅导, 成绩一定能扶摇直上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感受到老师并没有放弃他, 而是用心良苦的帮助自己, 能够诱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抛去成绩不好的心理负担, 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从一点点的进步中获取成功的喜悦, 进而产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其次, 打有准备的仗、老师在对初中生的数学教学中, 要弄清楚每名学生的学习基础, 做到心中有数, 对抽象思维水平一般的同学要多掌握他们的学习动态, 因材施教, 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多利用课堂和其他业余时间对他们进行特别指导, 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进程, 教会他们要利用好课前、课后时间, 做好预习、复习并结合课堂教师的讲授认真听课, 多做练习, 挖掘他们的潜力, 培养他们自觉主动的学习能力.
最后, 师生的互动.由于教学过程是老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 前面两点谈的是作为教师应该注意的, 而离开了学生的配合, 教学过程可以说是失败的.在教师讲授知识的过程中,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必须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指导学生课前认真阅读教材内容, 弄清要讲授课程的重点难点, 把知识脉络理清, 课后认真做老师布置的作业.
参考文献
[1]王德军.初中数学——有效教学和谐课堂[M].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8.
[2]马兆敬.鼓励的艺术[J].教育, 2003, 7:16.
12.WORD中经常出现的小问题的解决方法 篇十二
摘要:通过提出乡村旅游现今发展所出现的问题,然后通过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而后结合现实提出笔者认为的解决方法。关键词:乡村旅游,系统规划 正文:
今天,乡村旅游这个名词越发深入人心,它出现的原因主要在于,当今社会生活脚步越来越快,人们不断穿梭于高楼大厦之间,吃着随处可见、轻易可得的速食;以车代步,往来于各类社会生活场所;沉重的工作压力压抑着办公室内的工作热情;回到家后,妻子由于今天买了一件不划算的衣服,整晚嘀咕抱怨,令想要在家得到慰藉的心理变得更加乌云满布。吃完饭后无奈地继续进行未完成的工作报告,一丝不苟的写下最后一个字后。突觉已经12点,洗完后刚刚躺上柔软舒适的床,接着一阵电话铃声扰乱了难得的宁静,发现是领导来电,无奈之下故作精神地问了声好,结果被指责说白天的工作报告不够完善,希望尽快修改„„这是现在很多工薪一族很多时候的真实写照,接连不断的城市生活让他们逐渐丧失了曾经追求的自我,他们渴望着返璞归真,渴望着投身于大自然,暂时的远离城市的喧嚣,然而被称作所谓的人间天堂、圣地又相距太远,此时,他们唯一又方便的选择则是临近城市的乡村地区„„所以这也是乡村旅游界定的条件之一。而能给人们返璞归真,充斥着大自然风味的乡村性的吸引力则是第二个条件。
既然乡村旅游如今发展如此迅速,那么对于发展乡村旅游做出完整又适合的规划和建设则是很有必要的了。而现在,众所周知,乡村旅游在各方面的确存在着许多不足。首先,无论是社区居民,还是政府,抑或乡村旅游经营者,均存在对乡村旅游认识不足的现象。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对开发乡村旅游所需的条件缺乏充分的分析与认识,对乡村旅游资源分析不够、评价过高,导致对乡村旅游开发过于乐观、期望过高。二是缺乏对乡村旅游基本特征的正确认识,致使忽视在乡村旅游的发展中继续有效地保持“乡村性”和“乡村意象”,出现建筑的城市化、活动的商业化等趋向。三是认为旅游应是风景名胜区与大都市的事,乡—村地区没什么可游的,未能认识乡村旅游与农业生产的互补性和功能优势,从而忽视乡村旅游的发展。这三个方面成为了乡村旅游发展首要关卡受到制约的原因。
第二个问题也是最需被解决的问题。那就是生产过程中各个程序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统一规划。很多地区在对待乡村旅游时并没有将其作为整个地区旅游发展开发之一,故而没有系统的筹划,让其任意的被盲目投资和开发,甚至出现了遍地开花和重复建设的现象,是导致资源开发的形式单
一、水平不高、档次低下、特色不强,从而缺乏对客源市场的吸引力的主要原因。
二、基础设施问题。当前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很重要一点就是基础设施落后,许多基础设施仍然适应不了游客的需要,例如,道路、停车场、洗手间、工具室、电话亭等公共设施简陋、设备不足;客房、餐厅茶楼等主要食宿设施条件差,卫生状况和设施设备条件难以让人接受,难以留住游客。
三、资金问题。虽说投入乡村旅游的资金不多且见效很快,但并不是不投入资金,对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对外宣传方面都需一定资金的支持。但是目前大部分地区发展旅游很少看重中国乡村旅游,故而投入资金少之又少。人才与管理问题。目前乡村旅游景点管理滞后,服务质量不够周到。具体表现:一是很多地方还存在着“脏、乱、差”情况,这不仅是来访游客素质问题,更多的是,具体管理人员没有及时处理,造成很多游客认为该地环境本就如此。二是乱搭乱建现象严重,破坏了古建筑、古村落的古朴风格,形成强烈的视觉反差。少数景点游览线路组织不好,标志不明显。四是有的景点工商户太多,浓厚的乡村文化氛围或宜人的自然风光被花哨的商业气息所冲淡等等一切这些问题都是管理人员缺失造成的。没有管理人员的统一管理,让本来就松散的经营者更加懒散,;没有专业管理人员的点拨和引导,也很难加快乡村旅游向前发展的速度。
四、产品与效益问题。我国的乡村旅游产品太过单一,普遍雷同,对于旅游者来说去到任意地方都能感受到的产品实在没有吸引力;二来,产品过于粗糙,深度开发不够。缺乏创新设计和深度加工,特色不明显;三来,对于游客来说,产品参与度不高,人们没有感同身受的想法,自然也不能产生足够兴趣。
五、产品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在之后产品实施时所带来的产品问题和效益问题也随之产生,而后的收入分配也会产生难以预料的问题。
每一个系统都有其固定的组织构成,没一个组织之间都有着密不可分,不可缺失的关系,而乡村旅游也有其固定的发展规划系统,只要其中一项略微改动,都可能造成其他元素也必须改动的现象,然而当今的乡村旅游规划者没有参透这一点,而是任意将自己的思想加入到某一个方面,也许这方面的确有了改善,但随之而来的其他相关联的方面却无法与之适应,所以就出现了系统内部不协调和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不协调。所以说想要改善这一情况,就必须完整列出每个环节所出现的差错,通过系统的一步一步改善,才能够完全根治这些组该乡村旅游发展的因素。
一、提高认识,根除“病源”
无论是政府决策者还是农村村民、旅游企业管理者以及从业人员均要提高对乡村旅游开发的认识。首先,正确理解发展乡村旅游现实意义和功能优势,认清乡村旅游的主要内容与特点。其次,充分认识农业不仅是农村的主导产业,而且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之一,协调好旅游业与农业的关系,让人们意识到“以农带游”,农业与旅游业共同发展的思想。最后,对乡村旅游开发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科学分析,这样既可以对可能产生的问题制定防范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尽可能规避问题的发生,又可使各相关开发主体对问题的产生有心理准备,避免问题发生时出现慌乱、不满,甚至对乡村旅游开发丧失信心的现象。总之,在思想上对乡村旅游必须具有系统的、全面的认识,就乡村旅游发展达成共识,从而,消除问题发生的根源,并为后续问题的解决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制定整体规划,铸造破解生产难题的金钥匙。
规划是旅游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础,在生产过程问题中,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筹措与管理、人才开发、市场开发等问题,均需有科学的规划。由此可见,规划在生产过程中具有统率作用,是破解生产难题的金钥匙。因而,乡村旅游开发应该对旅游地的区位条件、资源特色、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及客源市场等进行认真和真实的调查与评价,然后,在区域空间上进行统筹安排,全面规划;在时空上对乡村旅游开发活动进行有序的周密安排。这样既可以减少盲目开发和投资失误,又可以避免相邻地区的雷同建设,提高乡村旅游开发的效果,从而促进乡村旅游的稳定发展。
三、拓宽融资渠道,完善基础设施。
资金是乡村旅游开发的重要条件之一,资金缺乏制约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从而影响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乡村旅游开发可通过三条渠道筹集资金:第一,由政府部门统筹、批拨扶贫资金开发乡村旅游,政府投资的优势在于有利于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有利于乡村旅游的整体规划和迅速发展。第二,可以引进外资,给乡村旅游开发注入新鲜“血液”,拉动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第三,鼓励村民合股投资,这能够助于村民增加自己的责任感,以主人翁的态度投入乡村旅游开发工作中。在整体规划的指导下,充分利用有限资金完善旅游设施。
四、加强人力资源的建设,培养能够破解生产难题的人才。乡村旅游要上规模、上档次,关键在于人才,人才是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和提高服务质量的根本保证。乡村旅游开发中的人力资源建设,需根据乡村旅游发展特点,遵循培养和引导相结合的原则,以培养当地人才为主,引进人才为辅。通过加强经营管理者、从业人员、村民等相关人员相关的旅游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从而提高服务接待水平。
五、消除问题,实现协调发展。
首先,根据当地乡村旅游资源实际和发展状况编制的乡村旅游规划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在此基础上设计开发的乡村旅游产品具有明显的个性与特色,能够有效地消除产品雷同现象。其次,经营管理者、从业人员等相关人员的业务知识与技能的提高,开发资金筹措到位,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以及经营管理的规范化,都为开发高质量、高品位的乡村旅游产品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第三,在大量摄取旅游者的心理状态动向及市场需求后,可以设计和开发集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和度假于一体的综合型乡村旅游产品,有效地满足了旅游者多层次的旅游需求。同时,随着宣传促销力度的加大与客源市场的不断扩展,乡村旅游的经济效益也随之逐步提高。
【WORD中经常出现的小问题的解决方法】推荐阅读:
绩效考核中出现的问题06-28
大学新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及调节方法09-07
如何解决员工经常跳槽的行为11-13
div css经常用到的方法属07-19
浅谈做好部队经常性思想工作的途径和方法08-09
手机经常无故关机的原因10-03
中考可能出现的作文09-02
老人经常头晕的原因是什么10-05
新语言出现的利弊英语作文08-23
优秀简历不会出现的7个错误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