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2024-11-16

《安全教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精选9篇)

1.《安全教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一

小学安全教育校本课程教案

篇一:小学二年级安全教育校本课程教案

小学二年级安全教育校本课程教案

第一课 生命在你手中——交通安全

教学目的:

1、通过读新闻、模拟表演、交通安全知识抢答等形式引起同学们对交通安全的重视。

2、通过本次班会活动,使同学们了解一些基本的交通规则及交通标志,知道自己在道路、乘车、乘船、乘飞机以及铁路道口应怎样做,并逐步形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的行为习惯。课前准备:

1、让同学们收集有关交通事故的新闻。

2、组织学生排演小品。

3、选好及训练班会主持。

4、了解一些基本的交通规则。

活动过程:

(一)主持读有关交通事故的新闻以引入主题。

1、主持A读新闻。

2、主持B:大家听了这则新闻有什么感想呢?

3、同学们议论,各抒己见。

4、主持小结:

A:生命在你手中,交通安全不容忽视。

B:所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交通规则,并要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

(二)交通知识竞赛(抢答形式)

1、交通讯号灯有哪些颜色?都有些什么作用?

2、红灯亮时行人该怎样? 黄灯亮时还可以过马路吗? 什么灯亮时才可以走?

3、行车、行人应靠哪边走?过马路应怎样走?

4、小学生过马路为什么要戴小黄帽?

5、乘车、乘船、乘飞机应注意什么?

6、出示各种交通标志,让同学们说出交通标志的名称及其意义。

(三)看模拟表演,议一议:

1、表演内容:一名小学生放学回家由于不遵守交通规则,结果出了车祸。

2、议一议:

(1)这个小朋友违反了哪些交通规则?

(2)我们应如何遵守交通规则?

3、把小朋友的错误纠正过来。

4、谈心得体会。

(四)小结:

1、同学们小结:通过这次活动,你懂得了什么?

2、班主任小结:生命只有一次,幸福快乐掌握在你的手里,希望同学们通过这次班会活动,学会珍惜生命,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

(五)课外延伸

1、请你做个交通督导员,带领一年级的弟弟妹妹遵守好交通规则。

第二课 家庭生活安全 活动目的:

让学生明白自我保护的重要性,知道在家庭中哪些情况可能对自己造成伤害,应该怎样去防范。活动过程:

1.给学生讲述在家庭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伤害事故,提高学生警觉。2.读文,明白自己该怎么做

3.交流:

课文中讲述了哪些情况?

① 烧水时;

② 使用高压锅时;

③ 煤气、燃气器具的使用;

④ 不要用湿手触摸电器;

⑤ 家人触电时采用的措施;

⑥ 使用电风扇、洗衣机时;

⑦ 不要在居室、和阳台上追逐打闹;

⑧ 不要将钮扣、珠子、图钉等东西含在嘴里,说笑吵闹;

⑨ 不要拿道具比划、打闹;

⑩ 不要拿飞镖、棍棒等互相打斗;

4、我们应当时时注意哪些问题?

玩小动物应注意的问题;

皮肤出血时的处理;

沙子进入眼里的处理;

独自在家时怎么做;

发现屋内有效透时:

不能按时到家是怎么做;

课间活动怎么做;

遇到这些情况,我们该怎么做?

5、模拟练习:

集体演示意外发生时应该怎样做:比如,皮肤出血时的处理、沙子进入眼里的处理、课间活动怎么做?? 分组练习。

6.总结:

要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提高自我防范能力。

第三课 食品安全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食品卫生安全知识,认识食物中毒特征,提高自我救护意识,预防发生食物中毒。

2、让学生了解游泳时或不小心溺水的预防。

3、在学校安全教育中,要认识道路安全标志,了解和遵守交通规则,做到行走安全、外出乘车安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陈述一些因食品卫生而出现问题的学生。(有腹泻、腹痛、呕吐等)

2、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区分问题食品,预防食品中毒。

二、重点讲述

(一)食物中毒的预防。

预防食物中毒,首先要讲究个人卫生,做到勤洗澡、勤洗衣服、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换床单和被盖(一月一次)。保持教室、宿舍及环境的清洁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不暴饮暴食的

良好习惯。其次做到“六不吃”,不吃生冷食物、不吃不洁瓜果、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吃未经高温处理的饭菜、不喝生水、不吃零食。再就是要从食品标签上注意识别食品质量,选择安全的食品是把住“病从口入”的第一关。

1、认识食物中毒特征。

潜伏期短:一般食后几分钟到几个小时发病

胃肠道症状:腹泻、腹痛,有的伴随呕吐、发热

2、提高自我救护意识

出现上述症状,应怀疑是否食物中毒,并及时到医院就诊,同时报告老师。

3、预防发生食物中毒

a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特别是饭前便后,用除菌香皂,洗手液洗手

b不吃生、冷、不清洁食物

c不吃变质剩饭菜

d少吃、不吃冷饮,少吃、不吃零食

e不要长期吃辛辣食品

f不要随便吃野果,吃水果后不要急于喝饮料特别是水。

g剧烈运动后不要急于吃食品喝水。

h不到无证摊点购买油炸、烟熏食品,尽可能在学校食堂就餐。千万不要去无照经营摊点饭店购买食品或者就餐。

i不喝生水,建议喝标准的纯净水。从家里所带腌制品在校不能超过2天

j谨慎选购包装食品,认真查看包装标识、厂家厂址、电话、生产日期是否标示清楚、合格。查看市场准入标志(QS):为了保护人们饮食卫生安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自2002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对出厂食品,经过强制检验合格后,加贴市场准入标志,方便选购。2002年起,对小麦粉、大米、食用植物油、酱油、食醋等5类食品;2003年下半年,对方便面、膨化食品、罐头、冷饮等10类食品,实施了市场准入制度。

第四课防火自护、自救安全;教者:黄山课型:新授课时间:2013.10.11;

1、通过学习防火安全知识,让学生充分了解火灾中各;

2、培养学生自我生存能力使学生安全、健康地成长;教学重难点:树立火灾自护、自救的观念,增强安全意;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生活在幸福,温暖的家庭,受到父母和佳人的关;1.用电安全: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中用电;-第四课 防火自护、自救安全

教者:黄山 课型:新授课 时间:2013.10.11 星期五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防火安全知识,让学生充分了解火灾中各种逃生自救的办法。

2、培养学生自我生存能力使学生安全、健康地成长。

教学重难点:树立火灾自护、自救的观念,增强安全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生活在幸福,温暖的家庭,受到父母和佳人的关心、爱护,似乎并不存在什么危险。但

是.家庭生活中仍然有许多意外事情需要备加注意和小心对待,否则,很容易发生危险,酿成事故。下面就谈谈家庭火灾要注意什么:(师生共同)

1.用电安全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中用电的地方越来越多了。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用电常识。

(1)认识了解电源总开关,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关断电源。

(2)不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湿布擦找电器。

(3)电器使用完毕后应拔掉电源插头。

我们的做法:

A特别是平常我们看完电视之后,只用遥控器关电视其实此时的电视仍处于待机状态.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一定要亲手把电视机关上.并拔掉插头。

B电火箱用完后,一定要把插头拔掉,不要让它处于保温状态不管,这是最容易发生火灾的。本班毛同学就是这种情况造成的。

C,提醒老人,因年老易忘事,一定要他们仔细检查,并把我们今天学的告诉他们。

(4)使用中发现电器有冒烟,冒火花发出焦糊的异味等情况应立即关掉电源开关,停止使用。

(5)雷电时,应关闭正在使用的个种电器.特别是电视机。

(6)发现有人触电时要设法及时关闭电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棍等物将触电者与带电的电器分开,不要用手直接救人。

(7)发现有老化爆皮的电线应及时向家长反映.并要求他们换掉。

2、煤气的泄漏以及用吹风时造成的火灾。

3、小心使用打火机不让小孩玩弄打火机。

二、师生共同总结几种逃生的方法。

1室外火灾关门求生的方法:

①测试门的温度.用水把棉絮浸湿.堵住门和窗户。

2室内火灾,从窗户逃生。

3高层建筑火灾逃生。

4公共场所火灾逃生。

5安全出口火灾逃生。

三、介绍火灾报警须知:

1、牢记火警电话“119”,事发时可用任何一部电话拨打,无论欠费与否。

2、火灾地址要报详细:

XX市XX村XX路XX号.如:(什么东西在燃烧.火势很大.请速来扑救.我的电话号码是XX)

3、要派人来主要路口迎接消防车。

第五课 安全教育 注意交通安全

教者:黄山 课型:新授课 时间:2013.10.18 星期五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的学习,教育学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

2、认识常用的交通信号、标志、标线,知道它们所代表的意思

3、学习掌握一般行人交通法规。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谈话交流,引入课题:注意交通安全

二.学习新课

(一)观察图片,学习交通标志

(二)看图片,学习交通标志

1.聪明的同学们也许知道在道路上除了交通警察以外,还有许许多多忠于职守、永不下岗的

篇二:小学二年级安全教育校本课程教案

小学二年级安全教育校本课程教案

1、生命在你手中——交通安全

教学目的:

1、通过读新闻、模拟表演、交通安全知识抢答等形式引起同学们对交通安全的重视。

2、通过本次班会活动,使同学们了解一些基本的交通规则及交通标志,知道自己在道路、乘车、乘船、乘飞机以及铁路道口应怎样做,并逐步形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课前准备:

1、让同学们收集有关交通事故的新闻。

2、组织学生排演小品。

3、选好及训练班会主持。

4、了解一些基本的交通规则。

5、了解一些常见的标志。

活动过程:

(一)主持读有关交通事故的新闻以引入主题。

1、主持A读新闻。

2、主持B:大家听了这则新闻有什么感想呢?

3、同学们议论,各抒己见。

4、主持小结:

A:生命在你手中,交通安全不容忽视。

B:所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交通规则,并要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

(二)交通知识竞赛(抢答形式)

1、交通讯号灯有哪些颜色?都有些什么作用?

2、红灯亮时行人该怎样? 黄灯亮时还可以过马路吗? 什么灯亮时才可以走?

3、行车、行人应靠哪边走?过马路应怎样走?

4、小学生过马路为什么要戴小黄帽?

5、乘车、乘船、乘飞机应注意什么?

6、出示各种交通标志,让同学们说出交通标志的名称及其意义。

(三)看模拟表演,议一议:

1、表演内容:一名小学生放学回家由于不遵守交通规则,结果出了车祸。

2、议一议:

(1)这个小朋友违反了哪些交通规则?

(2)我们应如何遵守交通规则?

3、把小朋友的错误纠正过来。

4、谈心得体会。

(四)小结:

1、同学们小结:通过这次活动,你懂得了什么?

2、班主任小结:生命只有一次,幸福快乐掌握在你的手里,希望同学们通过这次班会活动,学会珍惜生命,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

(五)课外延伸

1、请你做个交通督导员,带领一年级的弟弟妹妹遵守好交通规则。

2、家庭生活安全 活动目的:

让学生明白自我保护的重要性,知道在家庭中哪些情况可能对自己造成伤害,应该怎样去防范。

活动过程:

1.给学生讲述在家庭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伤害事故,提高学生警觉。

2.读文,明白自己该怎么做

3.交流:

课文中讲述了哪些情况?

① 烧水时;

② 使用高压锅时;

③ 煤气、燃气器具的使用;

④ 不要用湿手触摸电器;

⑤ 家人触电时采用的措施;

⑥ 使用电风扇、洗衣机时;

⑦ 不要在居室、和阳台上追逐打闹;

⑧ 不要将钮扣、珠子、图钉等东西含在嘴里,说笑吵闹;

⑨ 不要拿道具比划、打闹;

⑩ 不要拿飞镖、棍棒等互相打斗;

4、我们应当时时注意哪些问题?

玩小动物应注意的问题;

皮肤出血时的处理;

沙子进入眼里的处理;

独自在家时怎么做;

发现屋内有效透时:

不能按时到家是怎么做;

课间活动怎么做;

遇到这些情况,我们该怎么做?

5、模拟练习:

集体演示意外发生时应该怎样做:比如,皮肤出血时的处理、沙子进入眼里的处理、课间活动怎么做……

分组练习。

6.总结:

要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提高自我防范能力。

2、小学二年级安全教案(9月)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食品卫生安全知识,认识食物中毒特征,提高自我救护意识,预防发生食物中毒。

2、让学生了解游泳时或不小心溺水的预防。

3、在学校安全教育中,要认识道路安全标志,了解和遵守交通规则,做到行走安全、外出乘车安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陈述一些因食品卫生而出现问题的学生。(有腹泻、腹痛、呕吐等)

2、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区分问题食品,预防食品中毒。

二、重点讲述

(一)食物中毒的预防。

预防食物中毒,首先要讲究个人卫生,做到勤洗澡、勤洗衣服、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换床单和被盖(一月一次)。保持教室、宿舍及环境的清洁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不暴饮暴食的良好习惯。其次做到“六不吃”,不吃生冷食物、不吃不洁瓜果、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吃未经高温处理的饭菜、不喝生水、不吃零食。再就是要从食品标签上注意识别食品质量,选择安全的食品是把住“病从口入”的第一关。

1、认识食物中毒特征。

潜伏期短:一般食后几分钟到几个小时发病

胃肠道症状:腹泻、腹痛,有的伴随呕吐、发热

2、提高自我救护意识

出现上述症状,应怀疑是否食物中毒,并及时到医院就诊,同时报告老师。

3、预防发生食物中毒

a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特别是饭前便后,用除菌香皂,洗手液洗手

b不吃生、冷、不清洁食物

c不吃变质剩饭菜

d少吃、不吃冷饮,少吃、不吃零食

e不要长期吃辛辣食品

f不要随便吃野果,吃水果后不要急于喝饮料特别是水。

g剧烈运动后不要急于吃食品喝水。

h不到无证摊点购买油炸、烟熏食品,尽可能在学校食堂就餐。千万不要去无照经营摊点饭店购买食品或者就餐。

i不喝生水,建议喝标准的纯净水。从家里所带腌制品在校不能超过2天

j谨慎选购包装食品,认真查看包装标识、厂家厂址、电话、生产日期是否标示清楚、合格。查看市场准入标志(QS):为了保护人们饮食卫生安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自2002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对出厂食品,经过强制检验合格后,加贴市场准入标志,方便选购。2002年起,对小麦粉、大米、食用植物油、酱油、食醋等5类食品;2003年下半年,对方便面、膨化食品、罐头、冷饮等10类食品,实施了市场准入制度。

3、二年级5月安全教案

防火自护、自救安全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防火安全知识,让学生充分了解火灾中各种逃生自救的办法。

2、培养学生自我生存能力使学生安全、健康地成长。

教学重难点:树立火灾自护、自救的观念,增强安全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生活在幸福,温暖的家庭,受到父母和佳人的关心、爱护,似乎并不存在什么危险。但是.家庭生活中仍然有许多意外事情需要备加注意和小心对待,否则,很容易发生危险,酿成事故。下面就谈谈家庭火灾要注意什么:(师生共同)

1.用电安全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中用电的地方越来越多了。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用电常识。

(1)认识了解电源总开关,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关断电源。(2)不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湿布擦找电器。

(3)电器使用完毕后应拔掉电源插头。

我们的做法:

A特别是平常我们看完电视之后,只用遥控器关电视其实此时的电视仍处于待机状态.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一定要亲手把电视机关上.并拔掉插头。

B电火箱用完后,一定要把插头拔掉,不要让它处于保温状态不管,这是最容易发生火灾的。本班毛同学就是这种情况造成的。

C,提醒老人,因年老易忘事,一定要他们仔细检查,并把我们今天学的告诉他们。

(4)使用中发现电器有冒烟,冒火花,发出焦糊的异味等情况,应立即关掉电源开关,停止使用。

(5)雷电时,应关闭正在使用的个种电器.特别是电视机。

(6)发现有人触电时要设法及时关闭电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棍等物将触电者与带电的电器分开,不要用手直接救人。

(7)发现有老化爆皮的电线应及时向家长反映.并要求他们换掉。

2、煤气的泄漏以及用吹风时造成的火灾。

3、小心使用打火机不让小孩玩弄打火机。

二、师生共同总结几种逃生的方法。

1室外火灾关门求生的方法:

①测试门的温度.用水把棉絮浸湿.堵住门和窗户。

2室内火灾,从窗户逃生。

3高层建筑火灾逃生。

4公共场所火灾逃生。

5安全出口火灾逃生。

三、介绍火灾报警须知:

1、牢记火警电话“119”,事发时可用任何一部电话拨打,无论欠费与否。

2、火灾地址要报详细:

XX市XX村XX路XX号.如:(什么东西在燃烧.火势很大.请速来扑救.我的电话号码是XX)

3、要派人来主要路口迎接消防车。

4、安全教育教案:注意交通安全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的学习,教育学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

2、认识常用的交通信号、标志、标线,知道它们所代表的意思

3、学习掌握一般行人交通法规。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谈话交流,引入课题:注意交通安全

二.学习新课

(一)观察图片,学习交通标志

(二)看图片,学习交通标志

1.聪明的同学们也许知道在道路上除了交通警察以外,还有许许多多忠于职守、永不下岗的“交通警”。它们是谁呢?请看:(出示交通标志)(指名读)

2.小组讨论,看看我们常见的交通标志有哪几种。(连线)

1)指示车辆行人行进的标志叫()。

2)传递道路方向、地点、距离信息的标志叫()。

3)禁止或限制车辆、行人前进的标志叫()。4)警告车辆、行人注意危险地点的标志叫()。

3.同学们学得真快,下面看看你能识别哪些交通标志。

交通标志的不同形状、底色分别代表什么意义?

黄:警告红:禁止 蓝:提示

4.说说图中有哪些交通标志?它们各自表示什么意思。篇三:小学校本课安全教育教学设计

安全

教学目标:

1、了解学校安全现状。

2、教育学生注意安全。

教学过程:

一、提问

1、在学校、回家路上、活动中那些是不安全的?

2、小组交流。

3、小组汇报。

二、学习儿歌

1、出示儿歌: 安全防范很重要,千万不要忽视了。

卫生活动与行路,安全第一保健康。

2、指导学生读。

3、学生齐读。

4、点名读。

5、背诵儿歌。

6、教师讲解。

三、思考与练习

1、让学生说说在校内外的日常生活、日常活

动、上学、放学路上应该注意哪些安全?

2、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说说你见到的不安全现象。

2.《安全教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二

一、开发《小学生礼仪教育》校本课程教材

教材是实施课程教育的重要载体, 是课程实施的基础。作为校本课程教材的《小学生礼仪教育》, 必须体现出活动课的本质特征, 表现在以下几点:

1.自主性

校本课程是针对某地、某校甚至某年级的特定的学生群体的, 在不同的地区、学校和班级之间, 学生状况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这就决定了校本教材必须有自主性, 必须适合校内外的情境。

当前, 开展小学生礼仪教育所使用的教材种类繁多, 质量不一。从校本课程的本质出发, 只有适合自已的教材才是最好的。因此, 开展礼仪教育, 自编适合的教材是非常重要的, 关系到课程的成败。

结合我校情况, 在礼仪教育实践中, 我们开发了以年段分级——以板块传承——以动态求新的自成一体的《小学生礼仪教育》教材, 这一充分体现自主性的教材, 使用中收效良好。

2.教材的实践性

所谓实践性, 是指礼仪教育具有知行统一的特点, 在教材实施中, 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目的、方法, 都要求它必须具有鲜明的实践性, 必须注意儿童的生活实际与兴趣需要紧密相联, 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训练活动, 向生活和经验学习, 在实践中有所思、有所悟, 实现学生内心的自我唤醒。

(1) 教材内容以活动为主, 突出实践性特点

教材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需要, 都以有关联的板块活动呈现主要内容, 以实现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体验和感悟。每个活动内容只是一个样本, 鼓励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二次开发, 把生成的有价值的活动充实进教材。

(2) 教材礼仪知识贴近生活, 便于学以致用

礼仪教育也要遵循教育规律, 内容上要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 尤其要体现学生生活和身心发展不同阶段的现实需要, 才能保证了学以致用。在小学低段礼仪教育中, 重在解决家庭、学校日常生活习惯中的礼仪问题;中段重点学习在学校和社会、家庭生活中衣食住行、为人处事、接人待物等方面的礼仪要求;高段涉及异性交往、社交及审美礼仪, 并适当了解国外礼仪。

(3) 教材活动设计关注体验, 重视内心唤醒

礼仪教育是情感教育, 只有打动人心的情感教育才能内化为人的素养。注重学生已有生活经验, 用学生生活体验唤醒内心, 在体验中感悟, 在实践中升华, 这才是礼仪教育之“法”。在活动设计上, 我们大量选用了学生在校园和家庭中真实的有礼仪教育价值的生活录像片断, 帮助学生透视自己的生活, 体验怎样做事、做人, 逐步实现自我唤醒。

3.教材的时代性

礼仪是一种社会规范, 随着社会的发展, “礼”的内涵也在发展, 因此, 运用礼仪文化开展学生礼仪教育, 也要与时俱进, 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1) 教材内容以优秀的传统礼仪文化为主

以时代新兴礼仪为辅, 注意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要着力体现当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要求, 重视传承又兼顾学生的长远发展。

(2) 教材应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如教师观念和角色的转变, 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重建新的课程结构, 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等要求。

(3) 形成连续的动态过程, 适应时代需要

教材要注意动态发展, 教材的编选、实施、检验改进和再实施, 要形成连续的动态过程, 适应时代需要。

这主要体现在:不断改进教材内容及呈现形式, 如及时更新抓拍学生生活的真实场景和典型案例充实教材内容等。只有鲜活的内容才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增强教学实效。重视教学反思, 要定期开展教材研讨, 不断二次开发、修订完善教学标准。

二、开展《小学生礼仪教育》的课堂教学

在《小学生礼仪教育》教学中, 我们努力追求超越课和学科的概念局限, 突出以下特点:

1.活动性

(1) 把课堂讲授、模拟训练和日常养成训练三种教学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

课堂讲授重在传授礼仪知识, 模拟训练重在体现礼仪教育操作性的特点, 日常养成训练则重在体现礼仪教育实践性的要求。理想的礼仪教学模式, 应该是这三种教育方式的珠联璧合。

(2) 教学中要重视对礼仪文化的渗透

礼仪教育虽然具有十分鲜明的可操作性的特点, 但这并不意味着礼仪教育不需要理论层面的学习。礼仪的性质、起源和发展及礼仪的规律等, 也是礼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些礼仪规范, 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 而且应当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学生只有感悟了礼仪文化的深刻底蕴, 才有可能在复杂的、突发的情境中, 避免礼仪失范。

2.整合性

《小学生礼仪教育》教学实际上是“小礼大教学”, 要注意发挥教师团队的作用, 特别强调人、财、物及环境等资源的整合利用, 体现在以下几点:

(1) 学科整合

除了《小学生礼仪教育》课堂教学, 在语、数、艺术、体育等各学科的教学中, 也要注意结合课程特点渗透礼仪知识, 开展礼仪实践活动, 这对延伸和强化礼仪教学效果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 教师整合

除礼仪课教师外, 其他教师也要走进礼仪课堂, 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 更好地达成教育目标。如礼仪教师与语文教师一起开展课本剧展演、礼仪儿歌创作比赛活动;与艺术、体育教师一起创编礼仪操及形体训练艺术操活动等,

(3) 活动整合

有机地整合大课间活动、校园主题月、“推普周”等学校活动, 有针对性地渗透礼仪教育内容, 使之成为学生礼仪实践的舞台。

(4) 资源整合

主要表现在学习运用现成经验, 实现资源共享方面。

3.创造性

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在礼仪教学创新实践中, 重点应做好以下三点:

(1) 教材内容的创新

在教学中, 教师不能囿于教材现成的内容和框架, 要加强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例如:教学家庭礼仪部分内容时, 教师以自己录制的家访录像为内容, 引导学生学习待客之道。用亲身经历的事作材料,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比单纯利用现有教材要生动得多, 教学效果自然也就很好。

(2) 教学模式的创新。在教学模式上, 我们重视发挥教师团队特点, 创造了“多级主导”的教学模式。一些课形成了“主讲教师+辅讲教师”联合主导, “主体活动+分散活动”相结合的模式。主讲教师设计主体活动框架, 辅讲教师组织学生共同设计分散活动内容, 合作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共同成为活动的实践者、组织者、学习者、体验者、反思者, 充分体现了教学生成性。这种教学模式切实提高了教学的实效, 形成了许多精彩的课堂。

(3) 教学形式的创新

礼仪教育的形式不只限于课堂, 各类活动都是可利用的“课堂”。例如在学校“阳光体育”活动中, 我们创编的“小学生礼仪操”, 就是礼仪教育形式的一朵奇葩。它把学生日常礼仪规范, 以韵律操的形式, 配以明快优美的旋律, 用夸张的动作艺术地再现出来, 既强化了学生对礼仪条规的认识, 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礼仪的熏陶, 避免了课堂的生硬说教, 深受学生欢迎。

4.开放性

《小学生礼仪教育》的开放性, 主要表现在下面三点:教学人员的开放性。教师, 学生家长及社会相关人员都可以根据需要走进礼仪教育的课堂;教学环境的开放, 不只是校园, 社区、街道、市场甚等公众场合也可以是礼仪教学的舞台;教材的内容也因以上两点得到极大的开放和丰富, 必然导致出现大量的新生资源和课堂生成资源。

三、提供课程开发和实施保障

1.教学保障

教师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者、实践者与研究者, 教师应有主动诠释课程开发课程的能力。为保障课程的有效实施, 在教师和教学方面, 要注意做好:切实开展好礼仪教育校本教学研究活动, 充分关注礼仪教师的个人成长;重视教学交流, 通过内引外联, 实现专家引领, 切忌闭门造车;发挥教师团队作用, 形成礼仪教育教学研团队。

2.经费保障

由于《小学生礼仪教育》以活动为主的特点, 经费和必备的设施和设备的支持, 相比其他学科显得更加必要, 是开展教学的必要保障。

3.联合开发

目前, 开展小学生礼仪教育的学校也较多, 有条件的学校, 应该主动沟通交流或进行联合开发, 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 可以“多快好省”、事半功倍。

四、做好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反思

《小学生礼仪教育》校本课程的教学, 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过程, 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反思改进才能不断发展完善。实施中, 还应认真思考并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学校是否有必要培养专职的礼仪课程教师?就当前, 校本课只能算是“小”学科, 开发人员特别是教学人员可能只有一两人, 课时每周每班只有一两节, 规模小的学校更是如此。在这样的现状之下, 如何开展课程的校本教研?这个问题亟待解决。目前, 像《小学生礼仪教育》这类的校本课程从开发实施到效果评价, 普遍只停留在学校层面, 其教学效果需要有漫长的时间检验。教育行政部门怎样全面评价考核, 将直接影响课程今后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小学生文明礼仪.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2]小学生礼仪常识.新华出版社, 2003.

[3]中小学礼仪美育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金城出版社, 2004.

3.《安全教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三

1 小学生加强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1.1 礼仪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学校德育旨在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品质,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礼仪教育是学校德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学生要做到知书达礼,成为优秀的人才,不仅要有一定的知识素养,还必须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礼仪修养。因而,对小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把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指导他们按照礼仪规范学习、生活,约束自己的行为,这对于社会文明水平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3]

1.2礼仪教育校本课程是提高学校德育效果的重要途径

学校是学生系统地进行知识学习和道德教育的地方,小学时期是孩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解释了7-11岁是具体运算阶段。这一时期的儿童开始获得并使用认知操作,可以在头脑中进行一些逻辑思维活动。此时的儿童已逐渐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体和事件所具有的特性和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获得了守恒概念,能够进行比较、分类、间接推理等逻辑运算。[5]43在这一时期对儿童进行礼仪教育,他们会试着将学到的礼仪理论知识与生活中的一些事件相联系,并将其运用到生活实际当中去,真正做到接受礼仪并继而学会运用礼仪。因此,学校应重视对小学生进行礼仪教育。

2 小学礼仪教育校本课程实施的理论依据

小学礼仪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要想取得更好的效果,必须结合一定的教育学理论和心理学理论。

根据“人本主义理论”,学生作为一个完整而独立的个体,具有自己的思想和意识,所以在接受礼仪教育的过程中,他们有自己独有的潜质和创造性。学校在实施礼仪教育的过称中应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一特点,让它得到充分的发挥,它的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使礼仪的学习更具有独特性。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礼仪知识同样是学生主动建构的,也是他们个人经验的合理化。教师应该结合建构和主义理论,在了解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为学生营造适合礼仪教育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从内心里、潜意识里,去主动构建关于礼仪的知识,经验,从而使其得到很好的应用。

小学礼仪教育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策略

小学礼仪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应结合小学生这一年龄阶段的特点,从学校的具体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有利途径,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对小学生进行初步的礼仪规范教育,最基本的处世方法、做人道理的教育,以提高小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水平和个人修养水平。笔者拟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等特点的实际出发,依据小学阶段教育的基础性、层次性、系统性等原则,遵循教育的知、情、意、行和谐发展的基本规律,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大方面探讨、研究在小学阶段实施礼仪教育学校特色课程的具体有效的策略、途径、方法,以小学生的实际生活为铺垫,研究内容贴近小学生生活实际,做到策略、途径、方法切实有效,以求达到促进、提升小学生基础道德修养、提高个人素质水平的目的,为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3.1 理论方面的有效实施策略

(1)学校制定课程标准或课程指导纲要。

正如国家课程的实施策略一样,有了国家的课程标准,国家课程的实施才进行的更加有序,教师教起来更有目标,学生学起来更有方向。因此,为更好的将礼仪教育作为学校的校本课程来实施,学校应制定一部《小学礼仪教育校本课程标准》或《小学礼仪教育课程指导纲要》来指导小学礼仪教育的建设。它是学校礼仪教育课程实施的前言与方向,有了它才会使礼仪教育校本课程更有目的、有秩序的实施,也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和改革礼仪教育校本课程。

(2)学校指定教材或编写教材。

既然要将礼仪教育作为学校的一门特色课程来实施,就应该有其特定的教材,这样学生们学到的礼仪知识才会更完整、更系统、更有序。教材的内容应该涵盖古今中外优秀的礼仪教育内容,尽量做到全面;课程编排顺序设置应结合小学生低、中、高年级不同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认知特点等合理编排,使其最大限度地适合自己学校学生的学习,以促进他们更好的发展。

(3)学校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学校依然需要制定一套较为完善的校本课程管理制度,来监督、促进本校特色课程的实施,为礼仪教育的加强提供制度保障。如,学校可以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和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并要求教师、学生严格按照规定切实落实施行,能够做到很好的就应该及时给与一定的奖励,如有违反的也应当接受一定程度的惩罚。还可制定较为系统、详细的日常评比规定,充分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来促进学生对礼仪教育的学习;制定完善的利用礼仪教育来考核学生综合素质的标准等。

(4)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礼仪修养,并逐步走向专业化。

学校的课堂教学是促使学生学习趋向系统化的根本途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因此要将礼仪教育做好,首先应该提升教师自身的礼仪教育修养。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是学生在校期间的直接监护人,教师日常的一言一行完全表现在孩子们面前。因此,只有教师自身具有了足够丰富的礼仪知识,具有足够高的礼仪修养,这样自己所表现出来外在的形象才会给孩子以更好的榜样示范。并且老师要通过不断地学习使自己的礼仪知识逐步走向专业化,成为“专业的”礼仪教育人员,这样,孩子才会从老师这里获得更好的礼仪教育。

通过以上对小学礼仪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策略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与启示:首先,小学礼仪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策略虽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策略都适合自己学校。其次,小学礼仪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策略虽分为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但学校更应将二者有机结合。最后,小学礼仪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策略研究还处于发展阶段,学校还要积极创造、发现更适合自己的策略、途径。

参考文献:

[1]王琰.礼仪教育,培养学生美德的基石——对几则德育案例的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6):40.

[2]倪靓君,王兰秀,张师平,等.小学生礼仪教育研究报告[R].成才,2000(2):10-12.

[3]沈河清.学校德育应重视礼仪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德育理论,2008:43-45.

[4]冯昀.加强中小学礼仪教育的几点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7(5):118.

4.《环境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篇四

一、开发课程的需要评估(目的和意义)

环境教育问题问题由来已久,我国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了保护环境方面的法令,到今天环保更是受到全世界广泛的重视。一个发展中国家要想较好的解决环保问题,一定要从现有的条件和国民文化素养出发,因此从娃娃抓起,从小学生抓起,势在必行。环境教育不仅仅是治理环境污染的环保教育,人类与自然和谐共进才是人类追求的崇高境界。环境教育还要帮助学生学会区分人与自然关系中的是非、善恶,并对个人及社会行为作出正确的判断,从而选择自己的行为,成为“理性生态人”。我校所在地邹平县南部,这里有风光秀丽的鹤伴山、白云山,并且拥有深厚历史积淀的企业文化和独特的人文景观。作为环境教育的一部分,引导学生对这里优厚独特的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资源进行认知、品味和解读,让学生通过对这一独特的穿越历史时空的地域文化进行反思,使学生体会其中的人文意蕴,会使学生从中获得自豪感,形成理性的文化价值观和审美观。

二、《环境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和原则

(一)《环境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环境教育》校本课程要“教什么”和“怎么教”,是在开发环境教育课程前首先要考虑和解决的基本问题。环境是一个综合的概念,环境问题的产生有经济、政治、科技等方方面面的原因,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环境教育涵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内容,是化学、生物、地理、物理、语文等学科的综合。从意识态度、知识和能力三个层面确立了环境教育课程的基本目标。许多环境知识的教学不是小学教育所能达成的,而良好的环境道德品质和自觉行为(环境意识的内化)的形成,环保能力的增强是小学阶段所需获得的也是可以获得的最重要的环境素质。环境教育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环境方面的基本知识,学会关注身边的生存环境,初步掌握学习、观察和探究环境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等,并在此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且这种观念将在今后的生活中成为学生自觉的内在的环境伦理道德,指导他们的行为方式。

课程目标可细化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达到的三个层次的目标。一)基础目标:

1.获得关于环境问题的基础知识

2.理解环境问题的表现、危害,以及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二)提高目标:

1.学会观察,了解人类活动会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2.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环境信息,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环境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对观察到的和收集到的环境方面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得出初步的结论。三)体验目标:

1.使已有的环境知识融会贯通,在此基础上有所发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并且能够对自己提出的方法进行评价。

2.激发探究环境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并且能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3.使学生关心和关注世界、我国和自己居住地的环境问题的现状与趋势,关注自己的生存现状。

4.增强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并能够在日常的生活中自觉地保护环境,对破坏环境的一些日常行为进行批评和帮助,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使整个社会都来关注环境问题,都来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

三、课程内容 一)原则

1.应坚持“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设计路线,围绕学生各方面及其潜能的发展这一核心,正确处理学生、知识和社会三者间的关系,合理统合课程各方面的因素,建构指向学生发展的整合的课程结构。这是校本课程设计应遵循的首要原则。

2.《环境教育》的内容要能够引导学生通过积极参加对他们既饶有趣味又十分重要的探究活动来学习。课程中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参与诸如搜集证据、观察现象、撰写概述、实地调查等活动。

3.环境教育课程设计的学习活动不仅应该有助于积累关于环境的科学知识,亦应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习惯,学生应培养对证据、逻辑和科学见解提出疑问的习惯等。

4.环境课程要强调设计能力的培养。《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号召学生通过参与一些既具有挑战性又适合他们发展水平的设计活动项目,来培养技术设计的能力,包括发现和描述问题的能力,设计解决方案(包括成本与风险效益分析)、实施解决方案并评价解决方案的能力,针对问题、设计和解决方案进行交流的能力。如设计一个家庭阳台的美化布臵方案,设计学校的垃圾处理方案等。5.环境课程课程要强调对个人的生活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密切相关的环境科学技术的了解,从而为学生提供一种理解个人问题和社会问题并采取行为方式的手段,为学生将来成为公民时所面对的未来决策奠定深厚的环境知识的基础和对于环境的人文关怀。

二)内容(附自编教材《环境教育》)

说明:由于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也是曾出不穷,因此《环境教育》的内容应该具有一定的时效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内容应该随时增减。

第一讲 世界环境概况

1.描述人类所处的地理环境,了解世界环境概况。

2.通过资料说明世界环境的真实情况:人口过多已成为拖累;人体健康呈现恶化趋势;称为“生命之伞”的臭氧层受到严重的破坏;温室效应使全球气温变暖;生命之水受到污染;森林毁坏受到报复;物种日渐减少;工业、农业和生活排放的废弃物越来越多;环境公害造成的损失巨大。3.促使学生对我们生活的地球环境有一个正确的了解。

4.运用各种手段搜集世界环境方面的资料,并在一定的范围内展示。第二讲 三大文明的毁灭

1.简述人类历史上四大文明的起源地,分析文明兴起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这里的环境适合人类的生存和繁衍。

2.简述三大文明衰落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人们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注意环境的保护,进行掠夺性地开发,最终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现象。3.结合实例说明我国的黄河流域文明虽然没有消失,但是也已经恶化,使学生产生心灵上的震动。第四讲 环境公害事件简介

1.简述工业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人类文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但是由于人类的疏忽和浅见拙识,环境公害频频发生。

2.按时间顺序简要介绍震惊世界的环境公害事件:比利时马斯河谷事件;美国多诺拉事件;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英国伦敦烟雾事件;日本四日市哮喘事件;日本水俣事件;日本骨痛病事件;日本米糠油事件;印度博帕尔毒气泄露事件;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泄露事件;欧洲莱茵河污染事件。3.收集家乡居住地空气污染情况的资料,分析判断空气受污染的程度。第五讲 狭小的摇篮

1.运用数据定量描述地球生物圈供养人类的能力。2.结合实例说明人们长期以来的一种错觉,认为大自然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而实际上大自然的资源是有限的。

3.列举从古至今世界人口的增长数据,突出世界人口增长呈现加速的趋势。4.运用具体数据说明世界上人口的不断增长带来的生存压力,在世界人口爆炸性增长的同时,人类的资源消耗量和排放废弃物的数量也在迅速提高。第六讲 气候异常导致热浪冲击全球

1.用具体事例说明近年来世界气候呈现出来的异常现象。2.运用资料分析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以及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3.运用具体事例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对地球造成的主要影响,以及人们应该采取的积极对策。

4.调查家乡工业分布情况,计算家乡工业企业一年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并根据当地的气象资料分析判断家乡的多年年平均气温有何变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粗略地判断这种气温的变化是否受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5.举例说出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6.理解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第七讲 酸雨从天而降 1.简单描述什么是酸雨。

2.酸雨对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

3.运用地图分析中国的酸雨分布和危害,简要分析我国酸雨的类型,说明我国能源利用结构中以煤炭为主。

4.用化学方法,简单测定居住地降水的酸度,找到家乡受酸雨影响的证据,例如大理石雕像是否受到酸雨的侵蚀。第七讲 生命的乳汁――水

1.列举生活实例,描述水资源对于人类的重要性。2.运用地图分析世界和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3.通过具体数据分析世界和我国水资源的污染现状。

4.运用数据资料描述世界和我国面临的水资源缺乏问题。分析水资源紧张的原因。

5.调查家乡的故黄河水质。第八讲 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森林 1.举例说明森林在环境方面的重要作用。2.运用地图分析世界和我国森林资源的分布状况。

3.用数据描述世界和我国森林的破坏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4.调查学校门前一条街上的餐饮店一个月之中消耗的一次性木筷的数量,并根据相关的公式转换成树木的体积,提醒大家注意日常生活中形成不用一次性木筷的环境意义。

四、课程实施 1.主讲教师:魏全星

2.教学材料:自编文字教材《环境教育》(资料来源于各种图书资料);自编配套影象教材《我们的环境》(资料主要来自于中央电视台的科技博览、生活、环球探索的节目)

3.时间安排:每周一讲,两课时 4.组织实施:

⑴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重新编班按课表授课

⑵环境课程的实施要避免学科课程的那种形式,要以学生自主参与、动手完成为主,尽量淡化纸笔形式活动。主要以收集资料,展示资料,共同讨论,形成结论(也可能没有结论)

⑶在实施中尽量满足学生的个性化要求

五、课程资源的开发

校本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而提出的。有必要对校本课程和国家课程作区分,即国家课程是指那些由国家教育权力机构组织专家决策、编制的课程,是全国统一的,并采用自上而下的推广模式。而校本课程则由学校、教师决策,体现地区差异和学校特色,采用实践与理论结合的课程开发模式。学校虽然是校本课程决策的中心,但并不意味着课程决策和课程行为都发生在学校这一层,它作为一种开放的决策过程和变革过程,要求体现出参与、合作、民主和多样性原则,需要与中央和其它有助于课程开发的机构之间相互交流协调而进行课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估。那种只局限于学校本身的活动,而不把眼光放远到学校与其他学校和机构的互动关系的认识和做法是不可取的。

1.依托必修教材,必修、选修相结合。校本课程的开发实际实际上是我国三级课程开发的一个组成部分,即国家标准课程,地方性课程,校本课程。这三者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因此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必须依托国家课程标准,针对某些方面进行拓展和延伸。环境教育已经成为各个学科关注和研究的焦点,例如地理学科新编高中地理教材就是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构造教材的主要框架,新的教学大纲中也有明确规定:“从全球和未来认识环境,培养对环境负责的观念和行为。”所以地理学科是环境教育的主要媒介和平台。校本《环境教育》课程的开设是地理学科环境教育功能的延伸和强化。2.利用社区资源,校内校外联合。特别是和环保部门联合,开展卓有成效的课外调查、考察活动,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环境教育》课程有它的独到之处:潜移默化。它是一种支配趋力,建立在人们经过选择的基础上,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外在的因素如秩序、纪律、舆论促成的,因此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努力营造一种重视环境教育的氛围,造成学生心灵上的深刻印象。这样的环境教育是开放的,活生生的,因此成效是非常显著的。97年我校与泉山区环保局联合成立“环境科技领导小组”。并组织系列环境教育活动成绩较为突出。1)97年我校因环保宣传工作突出被授予“省级环境教育试点学校”; 2)98年我校被授予“徐州市环保宣传先进单位”;3)98年组织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环境保护知识竞赛”获国家环保局颁发的“组织奖”;4)99年我校被评为徐州市首批“绿色学校”。

六、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学校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而且随着学校教育的发展将变得愈加必要。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展开,课程将日趋多样化,课程评价的重要性也将日益明显。要合理地进行课程评价,就必须首先对课程的本质和标准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课程对于学生个体发展的个人价值是课程的直接的内在价值,而对于社会发展的社会价值是课程的工具性价值。这两种价值相互关联。在进行课程评价时,就必须综合考虑学生主体的需要和社会主体的需要,在合理整合两个主体的需要的基础上形成评价标准。不仅要对课程文件内容进行分析和对学生学习结果进行测量,而且要对课程作出可靠、合理的价值判断。1.评价目标 基础知识方面:

⑴、学生能了环境问题出现的过程,发展的脉络。

⑵、学生能了解一般环境表现出的特点和分布规律及分布上的地区差异。⑶、学生能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⑷、学生能了解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

⑸、学生能了解目前人类对环境问题所采取的态度和解决的途径。基本技能方面:

⑴、学生能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环境方面的资料。

⑵、学生能够对收集的数据资料、图象资料、实物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能够撰写调查报告。

⑶、学生能够自觉地关注家乡的环境。

⑷、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把环保的准则内化为环境伦理道德。2.评价形式与方法:

一是每学期一次集中理论考核;二是平时资料收集、资料的整理和撰写的调查报告等级的评定 3.考核成绩鉴定:

5.《安全教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五

摘 要:以培养学生生涯意识和规划能力为目标,摘选蕴含生涯教育的英语时文,组编成英语校本阅读教材,开设校本课程,采用“重过程、重分析、重对话”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从一言堂走向对话、走向生成、走向建构,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生涯教育;高中英语;校本课程;开发实施

高中生涯教育是指通过学校教育引导学生建立学习知识与未来发展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主动发展意识,规划与设计自己的人生;在认识自己和社会的過程中,逐渐认识到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所在,学会把兴趣转变成学科优势、职业兴趣和事业追求,在选课、选专业、选学校等方面能够有的放矢,激发个人的内在价值和潜力,去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生涯教育对于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通过调研,教师发现北师大版英语教材所涉及的生涯教育知识比较零散,教学中教师忽视了有意识地进行生涯渗透。开设校本课程,是有效实施生涯教育的途径之一。教师借鉴已有英语教学渗透生涯教育的做法及研究成果,消化吸收经典的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理论,立足于秦巴山区国家级贫困县域内特定的经济、文化、学生成长环境给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带来的影响,从学生的现实需求和国家产业布局入手,摘选内含生涯教育的英语时文,组编成校本教材,开设校本课程,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恰当的渗透,以期为高中英语校本课程开发提供实践经验,提升师生的生涯意识和规划能力,并为兄弟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基于生涯教育的英语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一)课程目标

1.通过编写合适的英语校本阅读材料,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提高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对语篇进行分析、综合并从中获得信息的能力。

2.让学生了解行业相关职业资讯,使学生对一些职业有更为清晰的认识,认知职业的苦与乐;帮助学生分析职业所需要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在高中阶段培养这些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3.培养学生的生涯意识和规划能力。使他们认识到从高中段的学习到未来专业和职业的选择,都必须正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能力和兴趣,找到自我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结合点,学会理性地对待生活和未来;使学生在面对现在的学业、未来的专业及职业、未来人生的选择时有更清晰的目标。

(二)开发思路

将质量可靠的英语时文作为“校本课程”使用,是目前比较稳妥的做法。为此,研究者上网登录《金融时报》、《商业周刊》、《财富》、《时代周刊》、《新闻周刊》、英国BBC、《纽约时报》、香港《南华早报》等网站,精选下载蕴含生涯教育素材的新闻报道和科普文章。除此以外,还从《21世纪报中学版》《Beijing Review》《CHINA DAILY》等在国内出版的报刊上摘录文章。通过以上途径,设计、开发高中英语校本阅读教材。接着,在课堂上讲授英语校本阅读教材,探索出英语教学渗透生涯教育的教学策略、途径与方法。最后,对课程开发与实施成效进行评价。

(三)课程组织与实施

在教学课时内自行安排授课时间,每周安排一课时。采用“重过程,重分析、重对话”的注重学生生涯意识和规划能力培养的英语阅读教学方法,将生涯教育融入到英语阅读教学中,使课堂从一言堂走向对话、走向生成、走向建构!

(四)研究成效与评价

选择、整合与生涯教育有密切联系的英语时文教学,有利于学生生涯意识的培育和规划能力的提升,激发了学习英语的兴趣,提升了阅读能力。同时,学生们从中了解了一些职业的工作情况、准入条件、所需特质、上升渠道、对应的大学专业等,使他们对职业的选择、人生的规划、未来工作就业等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增长了许多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知识,能够主动思考自己的未来;他们的职业素养有所夯实,并在这一过程中围绕自己的生涯目标,形成一系列的优良品格和能力。教师的指导能力有所提高,课程研发意识、资源意识和研究意识有所增强。

二、研究结论

基于生涯教育的英语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需要英语教师至少具备如下素质和能力:1.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2.掌握生涯教育理论和多行业领域知识;3.不仅会教学,还要有能力来指导学生做生涯规划;4.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容,捕捉时机,对学生进行生涯教育;5.资源获取、组织、整合、评价能力;6.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7.“教”乃“让-学习”,教师必须具有持续、快速的学习能力,才可能让学生自觉地学习和思考;8.与他人合作、协作能力等。

只有紧密地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学生的现实需求以及英语教学实际,开发出来的校本课程才有价值。由于单个教师无法了解所有的专业和行业,加之需要英语教师更加深入地对某一领域开展研究,所以为高中生提供生涯教育英语校本阅读课程也是很难的。因此,对英语校本阅读课程开发与实施做一些阐释,可供在以后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方面做些参考。

参考文献:

6.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实施方案 篇六

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为了切实推进课程改革,贯彻落实《贵州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见》和《贵州省教育厅关于印发贵州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建立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特制订本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一、课程目标:

1、充分利用当地课程资源,加强课程与地方经济、社会、学生生活的联系。

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 成良好的审美情趣。

3、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地方和社会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

4、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

5、提高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能力,打造系统的校园文化,进而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二、组织保障:

1、成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对高中新课程实验作出正确决策和部署,在经费投入、政策支持、办学条件、制度建设、师资培训、舆论宣传等方面提供保障,对实验过程予以指导和调控。

2、成立校本课程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开发与实施具有地域特色、适应学校特点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促进学校办学特色。

3、成立课程指导委员会,负责对各年级的课程计划形成建议并组织反馈;优化整合现有资源,开发建设新型课程资源。

4、学校有完善的教研组、备课组制度,定期交流研讨,全面落实学校各级教学任务。

三、课程设置•校本课程:

(一)开发原则:

1、实效性原则。严格执行国家的课程政策,遵循课程开发的规律。

2、互补性原则。要充分体现出对国家课程的补充作用,发挥其自身优势,使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能相互协调地发挥整体育人功能。

3、针对性原则。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从我校的实际和学生的需要出发,强调有利于形成学校的特色,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需要。

(二)开发目标:

1、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互整合与补充,以加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与多样性。

2、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凸现学校办学特色。

3、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4、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5、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环境。

(三)开发的内容类别:

1、古诗经典诵读。选编部分优秀古诗词和近代优秀诗文,利用小学阶段学生记忆的黄金时期,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强化记忆,以增厚学生的文化底蕴。

2、普法礼仪读本。目前国家凸显依法治国的理念,让学生从小就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无论是对学生的自我保护,还是培养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后自觉守法、用法的意识都非常重要。同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礼仪教育,有助于规范学生的言行,培养孩子做文明学生的良好习惯。

3、抗震救灾读本。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留给国人许多血的教训。其中之一就是在灾难来临之前,如何让人们有所察觉,了解相关的地震方面的知识就尤为重要;同时在灾难来临之时,如何让学生能够尽快逃生,尽量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更为重要。

四、课程设置•地方课程:

地方课程科目及设置

1、一至三年级开设探究活动课程,四年级开设感悟民族精神,五年级开设领略传统文化和课科学发展观课程。

2、通过积极开发地域资源,促进课程整合拓宽学生视野,反映地方文化,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母校的情感,增强学生对地方发展的使命感、责任感。

3、按照课程设置标准的要求设置课时。

五、考核评价

1、教师评价。主要形式是检查和实地听课:一是检查教师的备课是否体现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学科特点;二是实地听相关教师的课,检测课堂教学是否符合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三是看教学效果,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是否得到了充分调动;四看学生问卷调查,看学生对所学内容掌握得如何。从而利于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

2、学生评价。主要是通过平时的表现和形成性检测相结合。一是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学习态度,参与状况,过程记录等,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等形式进行记录;二是看学生学习的成果,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三是看学生书面考试或考察结果。按照一定的比例计算出学生该课程的分值。

7.关于校本课程实施的思考(节选) 篇七

校本课程实施最基本的目的和原则, 就是要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性决定了校本课程的课程目标和教学方式也应该灵活多样;学生个性发展的差异性决定了校本课程的课程教学标准要求也不能过分强调统一性。而反观目前我国中小学校本课程实施的现状, 很多时候是照搬国家课程模式, 要求学生统一步调齐步走, 这样的做法弱化甚至偏离了校本课程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原则, 失去了校本课程开设的根本价值。

一、积极倡导跨学科的综合教学目标

校本课程是一个课程类别的总称,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又可分为多种具体的课程门类。虽然具体到每一门校本课程, 都具有各自的教学实施目标, 但校本课程总体课程目标存在着一些共同遵守的基本原则。

校本课程的首要目标是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 这样就必须尊重并完全允许学生的学习差异。因而, 在学生学习要求上, 校本课程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 只有教师自己制定的课程纲要, 当然其中也包括对学生的学习要求, 但这个要求应该与国家课程有所区别, 一般没有必要对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做出明确规定。同时, 校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应该重视对学生知识技能的扩展, 而不是过多要求个别知识点的深入挖掘。因此, 与国家课程单一的学科教学目标模式相比较, 校本课程应该积极倡导一种跨学科的综合教学目标方式。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课程资源开发中要整合各种教学资源的任务要求来看, 在校本课程实施中, 设定跨学科综合教学目标更值得提倡。

二、课时安排与课程容量适应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

作为一门内容复杂的课程类别, 校本课程的实施是一项自成体系的综合工作。对学校来说, 从校本课程总体教学目标制定到具体课程的开发实施, 需要进行总体规划, 以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适应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在总量一定的前提下, 求得课程数量最大化。为达此目的, 中小学校本课程的实施就要遵循“小课程, 多门类”的开发原则。一般来说, 一门校本课程的课时安排为几周或者几个月为宜, 以能够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初步感知、了解即可为学习标准。因此, 学校应该充分把握校本课程为学生在国家课程基本知识技能之外的扩展性学习需求服务特性, 把握学生扩展性学习只达到初步掌握了解即可的教学要求定位。

三、树立正确的课程教材观

对于国家课程来说, 教材是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 是课程形态的一种主要呈现方式, 也是教师实施教学及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工具。国家课程重视教材编写, 课程内容稳定, 教材发行范围广。可见, 为了达到国家课程教学的统一要求, 编写发行相对统一的教材就成为必不可少的工作。而校本课程在每所学校、每门课程的内容都不一样, 教学目标要求灵活性很强, 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可能会发生变化。这样, 编写统一的教材就在相当程度上失去了教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反而会因编写教材而使教师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增加课程开发的成本。所以, 校本课程不提倡编写统一教材, 一般只要求学校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管理规划、具体每一门校本课程的课程纲要和教师对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等即可。但现实是, 许多学校在校本课程实施中热衷于编写教材。究其原因, 一是一些教育行政部门习惯于国家课程的教学思路, 认为没有教材就不算课程, 对基层学校提出要编写教材的要求, 并以校本课程教材编写质量的高低为主要依据来评价学校校本课程工作的优劣;二是有的学校把编写教材作为校本课程工作成绩的主要展现方式;三是有的教师认为只有编写成书才能体现自己的课程资源开发及校本课程教学成果。由此看来,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没有真正从学生发展的角度考虑校本课程的实施;没有从校本课程的教学实际需要出发来实施校本课程。因此, 政府应加强科学规范的教学督导, 建立正确的教学评价标准, 使学校领导在校本课程实施中树立正确的课程教材观念。

四、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教学方法的运用应服从于课程目标。与国家课程相比较, 校本课程教学目标的综合性决定了其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性;校本课程是以学生初步感知、了解课程目标为主, 又决定了其更应该倡导活动体验型教学方式。校本课程按教学内容, 一般可分为知识技能类和实践活动类两种。前者一般以教师讲授为主, 后者一般以学生活动体验为主。但在实际教学时, 教师应该把知识讲授与学生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对于属于国家课程补充拓展类的校本课程, 尽管内容上与国家课程相近, 但在教学方法上要尽量体现出其与国家课程不同的特色, 给予学生不同于国家课程的学习感受和收获, 进而在深化国家课程教学效果的同时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所以, 教师要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教法上做出与国家课程一般教学方式不同的选择。

五、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

8.《论语》校本课程方案及实施 篇八

一、《论语》校本课程方案

(一)、课程信息

开课单位

课程名称课程性质

总学时

开课学期

临川一中

《论语》

文化素质

32

高二上学期

(二)、课程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孔子及《论语》的基本情况,了解中国文化的基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陶冶学生情操,增强学生的人文素质。

(三)、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 《论语》解题

《论语》的性质;《论语》之书名及其释义;《论语》今古文;《论语》的作者或编者。《论语》篇目;《论语》成书的年代;《论语》的真伪;《论语》的注本。

第二章 孔子及孔门弟子

孔子形象及孔子的为人;孔子一生及其业绩;孔门弟子:颜回、曾参、、子贡、子夏、子游、子有、宰予等。

第三章 《论语》论道德

仁为道德之中心,《论语》论仁;仁之可贵;仁之难能;仁之内容:爱人和忠恕;为仁之法:孝悌为仁之本,克己复礼为仁。仁为理想人格;修身达仁。

第四章 《论语》论修养

人格标准;君子与小人;君子之合德;成人——士;圣人善办有恒;修养的方法:反省、改过、慎言敏行、守礼、好学、择友、立志、躬行;修养的进程;虚世之道:立信、知人、安贫。

第五章 《论语》论礼

关于《周礼》《仪礼》和《礼记》;不学礼无以立;仁礼制约;尊尊亲亲;正名原则,名不正则言不顺。

第六章 《论语》论中庸

过犹不及;和而不同;不可则止。

第七章 《论语》论政治

敬、信、节用、爱人;庄敬孝慈;礼让;尊王忠君;富民节用;重德省刑,贤人政治;民可使由,不可使知;大一统;无为之治;德化,听讼与无讼。

第八章 《论语》论教育

有教无类,诲人不倦;全面教育,德育为先;启发教学,因材施教;师生平等,教学相长;不言之教;学重躬行,学思并重,温故知新。

(四)、教学安排:

《论语》

解题孔子与孔门弟子《论语》

论道德《论语》

论修养《论语》

论礼

《论语》

论中庸《论语》

论政法治《论语》

论教育

2学时

4学时

4学时

4学时

6学时

4学时6学时

2学时

(五)、参考书目

《论语》译注 杨伯峻 中华书局

《十三经注疏》 中华书局

《十三经概论》 蒋伯潜 上海古籍出版社

《十三经讲座》 夏传才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论语——仁者的教诲》 王兴康 上海古籍出版社

(五)、授课教师

(共8人)熊东云、康国强、章永萍、黄 山、刘王志、汤金凤、黎小林、章 蕴

二、如何保证《论语》校本课程的实施

(一)、排好课。

《论语》系先秦时候文字,距离现在时间久远,因而阅读理解难度较大;高二年级学生经过高一一年四个文言文单元的学习,打下一定打得文言文基础:因而《论语》课程安排在高二年级上学期。

《论语》计划32课时完成,一个学期一般4个月(16周),课程安排一个学期完成,所以每周就应该排2节课。

临川一中高二年级共有40个班级,授课教师共8人,每人负责5个班级的教学,每人每周总计10课时。

另外,《论语》是经典古籍,学习不能停留在课堂,必须有课外活动来保证课堂学习成果。因而要开设《论语》早读课。

这一校本课程实施主要是跟教务处沟通好,本课程计划用一个学期完成,每个星期排两课,保证有32个课时。另外联合团委开展“我读《论语》”主题征文活动和《论语》经典朗诵活动。

(二)、备好课。

1、集体备课:担任《论语》课程教学的8位教师形成备课团队,每星期集合1次,时长3小时,一起进行3步备课活动。

第一步,一起对这个星期的2课时内容进行深入解读,并向队员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自我的理解和生发联想。

第二步,搜集这个星期的2课时内容相关的文献文章,并分任务阅读搜集的文献文章,然后逐个汇报阅读成果——对阅读理解授课内容有帮助的文献文章。

第三步,编写教学方案。

2、同课异构:每个老师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特点,自己的教学特点,把集体备课形成的教案个性化形成自己的教案。

总之,作为教学具体实施者,老师必须要把每个课时的内容熟悉并设计好教案,认真做好课前准备。

(三上好课。

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旺盛的求知欲,教师要注意以下细节:

1、教师的表情。

有人说:“教师是演员。”无论你有多少不快乐在心中,一走上讲台,你都要神采奕奕。因为你的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都可能传递给学生信息。如果你是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言语冷漠,面无表情,再好的教学设计也实施不起来。

2、教师的语言。

美好的语言像春雨,润物细无声;反之,则可能是利剑,杀人见血。

3、学生的参与。

听说课,就是让学生听与说。学生是主体。教师设计活动,让学生參与。

4、时间的分配。

一节课中,教学的各个环节所占用的时间不是平均分配的。

(四)、做好评价。

1、对学生学习《论语》进行跟踪调查,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分为平时测试和期中期末测试。平时测试主要是以翻译和读书报告两种题型来考察。其中以读书报告为主,每次学完一个章节,都要求学生提交章节读书报告,学完整本《论语》,必须提交整本读书报告。期中期末考试集体出题,以考察学生古文字句理解和《论语》思想理解为主要考察内容形式。

2、对教师在《论语》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反馈进行分析,改进相应的安排。

9.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九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创建学校特色,走内涵发展之路”是学校新一轮发展的基本思路。我校地处农村地区,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及家庭教育环境不容乐观,要创出自己的特色更是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但大自然也为我们提供了不少城市小学所没有的素材:树叶、庄稼、小河、簇膝而谈的人群、袅袅升起的炊烟,都是我们农村特有的题材。因而我们把《可爱的家乡》定为校本课程的题目,让学生用画笔,用树叶,用相机把心目中那个美丽、富饶、纯真的乡村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既满足了校本课程的需要,又解决了学校资源短缺的问题,还弥补了农村小学美育教育的不足。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

依据国家、区教育局指导性文件和学校的育人目标,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发展需要和学校的课程资源,突出本校课程特色,经学校校本课程组织机构集体审议,初步确定我校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

1、通过该课程的研究,落实一种民主、开放、沟通、合作的新的校本课程理念,使每个年级、相关教研组和参与教师都有权利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在与实施情景的互动中不断创新、改进、修正、完善校本课程系列内容,促进农村学校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校本课程乃至整个课程体系的发展。

2、结合学校地处农村、教师多出于农村、学生几乎全为农村的实际,结合农村学校、农村社会文化传统、办学理念与特色自下而上地结合学校课程开发实践,引导教师出谋划策,提供知识和经验,发挥个人与集体的智慧、远见,共同创建新课程改革试验背景下农村学校九年一贯、中小学一体的校本课程体系和发展远景,把教师、家长和学生作为开发、实施校本课程的主体,推动农村社会、农村学校、农村文化的建设,使学校真正成为农村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甚至政治文明的新人,积淀学校的文化底蕴,蓄积学校的发展潜力,开发特色教育和优质教育,进而实现相关理论形成的目标。

3、站在教学科研的高度,倡行科研兴校的理念,在实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注重本地本校以及本校教师和学生等课程资源,减轻学校、学生、家长的负担,灵活多样地开发、实施校本课程,做到统一性与灵活性、多样性与特色性的整合,增强学校的创造性,增强教师对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和结果的主人翁意识,在各个阶段的开发和实施中,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从而为整个课程体系的发展提供经验,为农村相类学校校本课程的发展乃至整个课程体系的发展提供经验,促进校与校的交流和共同提高,为农村学校开发、实施校本课程提供实际的借鉴。

4、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和研究,即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和规律的探索,针对校本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素质,使学校所有开发的校本课程得以顺利实施和发展,为学校整个课程体系的发展提供经验和动力,在教师中树立课程教学创新、整合的思想,为保证课程试验向纵深发展提供策略,为切实培养一专多能的教师作出探索。

5、开展校本课教研,以研究者的目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营造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的氛围,并请专家、上级教研部门指导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加强校本课程学习知识的系统性和质量。提升校本课程系列课题研究的水平、层次和绩效。丰富校本课程系列,构建校本课教学模式,引导教师在实施中对校本课程根据本校和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内容、课程种类的适当调整,以适应教学实际的需要,始终保持校本课程深受学生的欢迎。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一、以学生为本。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坚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课程开发之前,学校、教师应充分调查学生所需与所求,学生最希望知道的、但又普遍缺乏的知识,往往就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最好素材。只有切合学生需求的课程,才能得到学生足够的关心和重视,也才能起到真正的效果。这样,校本课程也成了很好的德育素材,成为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倘若不经调研,学校自行开发“唯师是从”的校本课程,很容易导致脱离学生实际,这样的课程,不仅不能承担起教育的功能,还可能引起学生的反感。

二、以实践为本。理论性强,实践性差,是现行中小学课程面临的普遍问题,这多少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多数学生是在“无趣”中学习的。校本课程,作为国家级课程的有益补充,如果也是这样一幅模样,效果可想而知。应该说,校本课程是最容易开出新意的课程,因而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一定要强调实践性。让学生有足够实践的机会,通过组织学生参观、调研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实践为本,还体现在,教师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好实践性的课程资源,如校内的图书馆资源,校外的田野,村庄工厂等社会资源。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博物馆、工厂、社区去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自己。

三、以实际为本。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生层次,注定了校本课程的开发不能一刀切,要符合当地的实际,本校的实际,学生的实际。找准这些实际,就是校本课程的最佳切入点。以我校为例,地处偏远农村,有着广阔的田野,漂亮的村庄,渔塘,工厂,通过带领学生实地调查,寻找美的元素,让学生更加真切地去感受家乡、认识家乡、热爱家乡。在此过程中,学生也寻找了很多的资料,充实了课程的内容,这样,学生也成了校本课程的开发者。我

四、校本课程的内容建设。

结合本校实际,课程门类主要是艺术门类,安排有农村为题材的,绘画及手抄报设计课,剪纸课,树叶帖画课,摄影课四大课型。其中一、二年级以绘画为主,用画笔描绘他们心中的家乡;三至六年级分为手抄报设计,树叶贴画,和摄影,让学生不但能用笔也能自己搜集素材,去发现美创造美,摄影受到条件限制,要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需要家长共同开创。

五、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第1、2周)

主要任务是启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作好思想、人员、组织、教学的准备工作:

A、制订方案、健全制度;

B、评估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确定课程开发的重点;

C、教务处发放校本课程申请表和参考选题;

D、教师确定校本课程选题,申请表交教务处;

E、教务处选配校本课程教师;

F、教师挖掘教材资源,选择或编写教材。

2、实施阶段(2013年9月第三周起——2013年12月)

A、公布校本课程开设科目、指导教师及课程说明等,学生自由、自主选择课程;

B、统计学生选课情况,调整各校本课程科目学习人数;

C、教务处确定校本课程的形式,开课设节:

D、教师制订学期计划,上交教务处检查;

E、按校本课程课时计划表,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校本课程;

F、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研讨教材教学策略,提高教师对教材的驾驭能力;

G、定期检查、记录、测试,反馈实验情况,对出现问题进行调查与诊断;

H、教师按学期对教材内容、教材的使用、学生学习效果进行阶段性的总结评价。

3、总结阶段(2014年1月)A、教师整理好讲义和全部实验材料;

B、教师写出校本课程分析报告,进行反思性评价;

C、教务处发放学生问卷,对教师进行评价。

六、管理与评价

1、组织管理。组长:何广贵(校长),副组长:范跃鹏(教导主任)、杨利春(德育主任)、周玉华(教研组长)、武晓艳(教研组长),成员:各班班主任。

2、制度管理。

(一)、校本课程开发管理制度

A、校本课程开发应该按照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途径和程序进行。

B、在开发前要进行前期调研工作,调查学校师生的课程开发趋向,调查主要采用问卷、采访等方式进行。

C、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由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拟订校本课程总体开发方案。D、教师编写校本课程文本应该向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提交新的校本课程门类申报方案,并制定校本课程纲要,再进行课程文本的编写。

E、成立校本课程评审委员会,对校本课程文本进行审议。讨论确定该门类校本课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及时对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方法进行探究,对课程内容,教学时间和方法等进行调整。

F、校本课程各门类任课教师应该具备与该课程相关的专业素质,在自主推荐与学校统筹安排结合的基础上产生,分工到人,责任到位。力求课程实施顺利进行,确保校本课程的质量与数量。

(二)、校本课程备课管理制度 A、每学期第一周进行学校校本课教学例会,由担任校本课教学任务的教师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并上交教务处。

B、任课教师必须认真完成编写活动设计、课堂教学、课后小结等。

(1)、活动设计中要确立活动目标,突出学习方法的指导,制定活动方式,突出学生活动。

(2)、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发展动手动脑及合作能力。

(3)、担任校本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每月集中进行一次集体备课。

(三)、校本课课堂教学管理制度

A、校教学部门负责学校校本课堂教学管理和评价工作。

B、教学中要积极动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有效利用学校课程资源开展教学活动。

C、教师应认真执行课程计划,严格按照课表上课。D、教师在校本课堂教学中要进行多元化的校本课程评价。

E、成立校本课教研组,确定教研组长,由教研组长组织教师定期开展教研活动。F、每学期定期开展校本教研组活动,交流讨论校本课经验。

G、如课堂教学需在校外进行,教师必须事先上报学校并负责学生活动中的安全。H、将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学法交流活动,展示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四)、校本课程的评价制度

A、校本课程课堂评价参照河西区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实施。

B、任校本课的教师要认真做好校本课评价工作,对学生参与校本课的学习情况做出适当的并能体现课程特点的评价,结合学生自评、师评一同进行,并定期将评价情况反馈给学生和家长。

C、校本课程实施小组成员每月要对任教校本课的教师活动设计方案,校本课等进行综合评价,与月常规评比挂钩。

D、校本课程实施小组定期对评价方案进行研究,探讨,结合教学实际、学生实际不断修定完善评价方案。

E、每学年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将组织有关人员对已有校本课程进行积效评估,对校本课程文本进行修订、完善,使之成为正式教材。从学生、家长、社会、效益和学校规划及培养目标等多角度出发,对课程的进一步实施和开展提出改进方案。

3、评价管理。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主体的自我评价,也是一种多样性的评价,它又是一种形成性评价和各类人员广泛参与的评价。学校将组织有关人员,对校本课程的申报、选择和实施情况进行系统的管理和评价,力求科学、系统、规范,保证校本课程的实施和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促进课程建设更上新台阶。并根据“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的评价总要求,构建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即教师、学生自己、同学、家长等共同参与评价;评价主体的互动性,即评价主体间进行双向的、多向的评价;评价内容的多元性,即以发展的眼光,从认知、行为等层面,多角度、多视点地分析评价;评价过程的动态性,即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注重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使学生逐步感悟自身的发展,提高发展的欲望。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展课程评价活动,如调查问卷、效果测试、行为观察等,促进校本课程开发和改进,建设有鲜明特色,符合学校实际的校本课程。具体评价方法:

1、学生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记录,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

(3)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内。

2、教师评价。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3)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4)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

七、课程保障措施

学校校本课程领导小组负责校本课程的组织、实施、管理、考核、存档、教师培训与考核奖励等,负责校本课程实施基地的建设、与外界的联系和沟通及活动的各种协调工作。

1、师资队伍管理。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工作情况是学校对教师进行业务考核、评优评先等的重要条件,工作成绩也记入教师业务档案,根据各教师的实际指导情况计算工作量,并以学期为单位折算一定工作量。学校教务处设一名专职教师,负责校本课程的整体规划、常规组织管理与教学工作。

2、学生档案管理。学校建立规范的学生活动档案,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对学生参与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

3、课程资源管理。学校重视图书资料、师资配备与培养、校内活动场所建设、活动基地建设等课程资源的建设。

4、诚信安全教育。学校在活动开展前,通过班级分散教育和年段集中教育,由专职教师、各职能部门、班主任和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诚信安全等教育工作,保证活动的正常开展。

5、课程的研究与建设。对于校本课程的实施,尽管学校以前有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经验,但不规范;尽管学校的有关部门开展了大量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探索工作,但不系统;绝大多数教师对校本课程实施的准备不是很充分,学校把校本课程作为一门独立课程进行操作也不是很有把握。因此特别强校本课程的课题研究:如校本课程资源建设的研究、实施策略研究、过程管理的研究、评价与考核的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课程实施实效影响因素的研究、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系的研究等等。

大薄小学校本课程开发

实施方案

三河市大薄小学

上一篇:五四青年节活动的学生心得感悟下一篇:企划部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