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县材料说明报告(精选7篇)
1.文明县材料说明报告 篇一
同心同德,真抓实干,共创武安育人新局面
—武安学校创县级文明单位汇报材料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属九年一贯制学校,地处城郊结合部。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学校占地16000㎡,现有教学班13个,在校学生700余人,住校生近400人,教职工73人,其中高级职称 3人,中级职称37人,教师专科以上学历达80%。
学校办学思想端正、校风学风优良、管理规范科学、教育教学质量优秀,各项工作协调健康发展。学校紧紧围绕“优化师资队伍,提升育人质量,改善办学条件”,把“文明单位”创建同学校的总体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同提升学校办学形象,丰富办学内涵结合起来,坚持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手抓,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优质的环境。学校先后被评为遂宁市绿化学校、县卫生先进单位、县绿色学校,职高送生先进学校,县素质教育先进学校等,学校的发展得到了上级部门和当地百姓的好评。
二、健全机构,科学规划,落实责任,有效地开展创建工作
学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着眼于构建和谐校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意见》,以培养 “ 四有 ” 新人为主题,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准绳,以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为重点,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文明创建工作,促进学校的跨越式和谐发展。
(一)建立领导机构,落实工作措施
学校成立了县文明单位创建领导小组,由校长赵宗金任组长,副校长丁琨同志为副组长,学校中层干部和工会小组长任组员的领导小组。既统筹安排,又分工协作,切实提高创建工作的实效性。创建工作做到 “二结合三保证 ”。把学校的创建工作与办学总目标相结合;创建工作与各部门、各年级和每位师生的日常工作相结合;保证人员、保证时间、保证经费。同时,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加强创建工作的宣传和发动,营造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创建局面。
(二)健全管理机制,促进工作开展。
围绕创建规划,学校制订了学校发展规划,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县级文明单位创建方案。结合工作目标,建立部门负责制,建立系列工作检查评比制度,建立文明寝室、文明办公室、文明教室评价制度,保障全校师生人人参与,个个提高,丰富学校发展内涵。
三、提高认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狠抓师德师风建设
创建工作是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有效载体,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全面提高师生素质,特别从做人、做事各方面入手提升师生文明素养,纯正校风教风和班风。
(一)精诚团结,务实奉献,率先垂范,增强班子战斗力、领导班子成员坚持“三讲”,认真开展创“四好”活动和党风廉政教育,形成了团结务实、勤勉廉洁的领导集体。班子成员要深入领会党的方针、政策,不断学习和钻研新的教育思想和管理方法,激励和带领全校教职工奋发向上,狠抓育人质量。、坚持 “集体领导,分工负责”的制度,落实职责,明确责任。各中层领导负责一条线工作,既分工又合作,大胆管理,勇于创新,真抓实干。自觉地接受党组织的领导和监督,虚心听取群众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搞一言堂,实行民主集中制,保障师生合法权益。党员干部增强服务意识,做到管理科学、决策民主、为人垂范,不断优化学校管理,提升自身工作威性和实效。
(二)师德高尚,同心同德,乐于奉献,打造良好教师精神风貌
教育工作首先是育人工作,文明执教,为人师表,教师的师德直接影响育人质量。因此,加强师德建设是我们的重要工作。、加强学习,弘扬正气。学校重视教师思想政治学习,坚持每周组织教师学习,先后学习了《教师职业道德》、《教师法》、《(新)义务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射洪县教育局关于深化行风建设的实施意见》等,学习了陶行知、叶圣陶、魏书生、孟二冬教授育人思想和典型事例,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养教师现代意识和创新精神为重点。、开展活动,振奋精神。在全体教职工中广泛开展“立师德做楷模,正师风做表率” 主题教育;在青年教师中开展“我为教育献青春”师德演讲比赛、师德师风大讨论等活动;同开展 “师德问卷调查”,家长、学生评价教师,教师互评等活动,坚决查处教师违规行为,规范了教师执教言行,提升了教师队伍整体形象。学校进一步修订完善管理考核制度,坚持在年度及学月考核、评先晋职、教学质量考核中把师德师风作为考核指标,并实行一票否决制。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全体教职工树立“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意识,教师爱岗敬业,团结协作,踏实勤奋风貌基本形成。
(三)立足实际,刻苦钻研,狠抓培训,提高教师育人水平。
由于武安学校教师结构不合理,老龄化严重,制约了学校事业发展。我们只有依靠自身力量,积极挖掘教师内部潜力,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1、重视理论素养的提高。全体教师借助教职工会议和教研组活动,以学校
集中和教研组自主相结合的方式,认真学习有关新课程的新理念、新方法,进一步领会新课标精神,以基础教育改革的新理念为指导,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努力改进课堂教学。积极探索当代先进教学理念与课堂教学要求的最佳结合,并在实践过程中加以利用并升华。
2、认真开展组内教研,增强教师业务能力。学校教导处分别组织教师进行单一的基础性的共性的研究。如:如何上好一堂课,如何上好评析课,如何分析学生试卷,如何精选例题和作业,如何指导学生学法,如何做好问题学生辅导,如何做好班级管理等等,集中学习,集中研究,集思广益,促进教师教法最优化,增强工作实效性。
3、加大对中青年教师的培训力度,为青年教师成长搭建平台。学校合理安排所有在职青年教师外出听课活动,积极参加县镇赛课活动。
4、认真落实开展 “帮扶结对”活动,精心培养青年教师。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安排部分老教师指导青年教师,制订了帮扶结队活动方案,指导教师对新教师就教学管理、课堂教学、教学艺术、学科竞赛以及生活工作的各方面进行帮助,有力促进了新教师的成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召开专题培训研讨会。每学月依据学生学月检测或半期期末考试情况,组织教师研究总结,找对策,找原因,形成共识和合力。
6、分年级优化组合,给青年教师压力和动力。由于教职工老龄化严重,无法形成年级循环教师梯队。学校大胆起用青年教师,给他们压担子,奖票子,让他们承担教学一线重要角色。由行政牵头,年级组自行优化组合年轻教师。语文、数学、外语、理化等主科教师,包年级,包班,政史地生教师包全校。让他们对质量负责,对学生负责。45岁以上富余教师学校另行安排工作。制定相应考核办法,实行奖优惩劣机制。大批青年教师承担了学校一线主科教学任务,他们多是双班以上的教学,学校不能辜负他们的辛勤奉献,要让他们随时保证旺盛精力和昂扬斗志,就必须对他们付出有所体现和肯定。因此,学校经教代会讨论通过了适应新形势下的《绩效考核方案》,增加一线人员考核经费的权重,改变干好干差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评价机制。通过2011年上下两期试行,尽管绩效考核最高有多达七千多元,少的一千多元,但教师们没有任何怨言,极大地鼓舞了埋头苦干,勇挑重担的年轻教师,弘扬了正气,激励了士气,纯正了教风。
四、建章立制,依法治校,严格管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牢固树立依法治校的观念,加强制度建设,逐步完善管理制度,学校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使教育教学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民主化、日常化。
(一)加强学生管理,落实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学校制订了一系列学生管理办法。如《学生一日常规》、《学生课堂常规》、《班级清洁卫生(秩序)
评比细则》、《学校文明班级评比细则》、《文明寝室评比办法》、《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评选办法》等,从学生的一言一行开始,提出明确要求,规范言行,对净化教育环境,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行为规范训练中,学校每月(或按阶段)确定重点训练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开展主题德育活动,寓教于乐。按学月安排德育主题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和有效途径。每期一次艺术节,每年一次运动会,演讲会、故事会,“六一”和“五四”庆祝等。
(三)加强安全管理,重视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学校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学校安全工作管理办法》和《学校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层层签订了《综合治理、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使安全工作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做到 “人人有事管,事事有人管”,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清除了安全隐患,加强对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和严格管理,加强了值班和门卫保安制度,近几年来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
(四)是发挥阵地优势,拓展文明建设途径。学校通过开展“警校共育”、“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培训”、聘请法制副校长办专题讲座等形式,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 教育网络。学校连续几年治安良好,无安全责任事故和群体性上访事件发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的稳定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
五、开源节流,多方争取,精心实施,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武安学校有着一定的地理优势,地处城郊,空气清新,环境优美。但学校建立已经多年,校舍面貌陈旧破烂。为了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学校领导多方协调,争取资金修建了学生公寓,硬化了操场和地面,规范了食堂设施,翻新了校舍,整改了电路。集思广益,大力投入校园文化建设。建文化走廊,设置标语,改善教师办公条件。上级领导或外来人员一到校,对学校近年的变化莫不啧啧赞叹。
近年来,我校在上级有关部门的亲切关怀领导下,全校师生开拓创新,团结奋斗,无私奉献,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憧憬未来,学校全体教职工正以主人翁的姿态,发扬与时俱进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争创县级文明单位,迎接新的挑战,取得新的成绩。
2.沧源县气象局文明单位汇报材料 篇二
——2008~2010年文明行业创建工作情况汇报
沧源县气象局(2011年3月17日)
近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文明委的热忱关怀指导下,我局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切实践行科学发展观精神和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紧密围绕省、市气象工作会议部署的中心任务,加强党员先进性教育,扎实推进文明和谐单位创建活动,加大气象文化建设力度,深入创建文明气象行业,充分调动全体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按照文明单位的高标准严格要求,加强党风、政风的建设,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以“内强素质提高观测准确率,外塑形象提升气象服务能力”为目标,“管天为民,争创一流”为宗旨,卓有成效的开展了争创“文明单位”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改进了干部群众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提高了干部职工的综合实力,为沧源县气象事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一、机构与职能
沧源县气象局既是临沧市气象局的下属单位,又是沧源县人民政府主管和从事气象工作的部门,承担着本行政区域内气象工作的行政管理职能,属业务二级站。内设办公室、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气象台、雷电中心、防雷减灾办公室等5个股级机构。
2各县直部门、农村、工矿企业等发布各类政策、宣传信息近20余万条,真正解决了气象信息到农村“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有效提高了我县农村防灾减灾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人员伤亡和财产的损失。
3、建立健全自然灾害联席工作组织。2008年在全县范围内建立了自然灾害预警工作机制并设立了由县安监局、县林业局、县气象局、县地震局、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县民政局、县国土局为成员单位的预警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以“政府组织预警先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为特色的沧源气象防灾减灾体系。
4、建立健全农村信息服务站。2010年9月,在政府领导下,联合县水利局、县国土局在勐来乡建成了全县首个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的建成进一步将气象信息服务延伸到乡、到村,准确掌握并及时传播气象部门发布的各类预警信息,让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更有效及时地运用各种气象信息,指导和安排农业生产。
(二)不断拓展业务服务领域,气象服务精益求精
1、在原有天气预报、警报、农业气象服务的业务体系基础上,新增决策服务、公众服务、专业气象服务为主的多层次全方位的气象服务,面向农业、工业、交通、环保、水利、国土、卫生、旅游等行业,以及森林防火、应急保障、气候资源开发利用、重大工程建设等领域的专业气象服务蓬勃发展。
2、气象服务信息的发布方式逐步发展到包括电视、手机、网络、预警警报系统、电子显示屏、DAB数字预警信息接收机、报刊、信箱、气象信息员等,实现了气象服务信息发布平台和传播手段的多样化,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全县接受气象服务的公众超过5万人次。
3、以需求为牵引,精化服务。根据当地气象服务需求,新增一周天气趋势预报,结合农业生产实际,适时给农民提供春播、抢收、避险等服务,每次遇重要天气时及时发布重要天气消息,过程结束后及时通过手机短信、预警平台、专题材料的形式通报雨情。
4、在县直部门、10个乡镇以及主要工矿企业、重点建设项目如机场指挥办、耿沧二级路等,以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相关负责人为主,共建立146个服务对象,结合实际,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气象服务。通过“企业呼”“省级预警指挥平台”全年共发送各类生产决策信息和政策信息共计千余条,信息覆盖4000多人。
(三)防汛、抗旱责任重大,气象保障坚实有力
2009年10月至2010年春未,受高空西北气流的影响,我县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罕见持续干旱,全县6乡4镇都不同程度受到旱灾,给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我局积极行动,旱灾期间,共开展了7次增雨作业,作业40点次,消耗火箭弹240枚。人工增雨后,作业影响区普降小到中雨到大雨,增雨效果明显,有效缓解了旱情,减免经济损失近3000万元左右。
(四)围绕地方政府中心工作,开展扎实有效专项服务
6安装价值3600元的电子显示屏,让群众能及时了解县委、政府的重大决策及天气信息,科学、合理安排生产生活搭建了平台。
五、强化制度建设,确保气象文明工作规范化运行
(一)完善了《沧源佤族自治县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进一步规范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和灾情收集上报工作,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坚定了干部群众做好气象灾害预警和应急气象服务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为推进沧源气象事业科学发展提供了保障,为努力把我县建设成为绿色生态、富裕文明、和谐沧源提供可靠的气象服务保障。
(二)编制《沧源佤族自治县气象局管理制度》,规范职工行为。建立“三人决策”制度,实行民主决策和管理。全面推行局务公开工作,改进工作作风,树立单位形象。通过宣传媒体、局务公开栏和政务网站,向社会公开服务事项、服务内容、办事程序、受理机构、监督电话等。
六、坚持加强科学管理,争创一流工作业绩
创造优异的工作业绩,是文明创建的重要体现。我局始终坚持把营造优美环境作为文明创建的大事来抓,一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建成了新业务办公楼,内设有职工阅览室、职工电教室及活动中心等;另一方面加强对观测场及大院规范化管理,做到对花草、树木定期进行修剪、整理;对大院卫生分片划分责任到人,做到定期打扫,天天保洁。办公区、生活区处处洋溢着团结奋进、健康乐观的现代文明气息。
近年来,我局通过文明创建,不断促进了各项工作的腾飞发展,形成了“全局上下谋发展,求真务实创成效”的良好氛围。文明创建的精神动力,不仅促进了职工文明素质和文明程度的进一步提高,而且使我局各项工作得以长促发展。三年来,单位和个人多次受到表彰:
2008年:重新通过市级文明单位考评;被临沧市气象局授予“2007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先进单位”。
2009年:荣获全市气象部门“综合目标管理优秀单位”和 “气象科技服务先进集体”;被沧源县评为“沧源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稳定工作先进单位”;被省气象局授予“09年气象部门廉政文化示范点”荣誉称号。
2010年:被临沧市气象局授予“2010气象预报服务先进集体”;被县委、县政府授予“2010党风廉政责任制先进单位”;被沧源县人大授予“2010人民满意单位”。
2008~2010年,姬艳萍、朱新丽、赵平伟、俸永明等同志先后荣获优秀工作者、气象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党务工作者、“三〃八红旗手”、“优秀共产党员”、抗旱救灾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姬艳萍同志还被入选为2009年沧源县十大女杰候选人。
3.县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篇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xx不断提升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着力打造美丽中国“xx样板”。
立足科学谋划,描绘美好新蓝图。一是发挥高位推动的导向作用。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文明委全会每年都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重要议题,每年召开一次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推进会或现场会;同时,建立全移风易俗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二是发挥顶层设计的引领作用。制定出台《xx“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行动规划(—)》,推动每个行政村达到“十个一”目标,即一名义务宣传员、一个道德评议会、一支志愿服务队、一批文明示范户、一部村规民约、一组家风家训、一支农民文艺演出队、一个文体活动小广场或舞台、一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墙、一个身边好人榜。三是发挥先行先试的示范作用。选择13个市县开展精神文明建设试点,推出一批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典型。四是发挥帮建活动的带动作用。先后组织4487个级文明单位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一对一”帮建4487个自然村,共投入资金20多亿元,援建文化活动中心、少年宫、村史馆等项目3000多个。
推进综合整治,建设美丽新环境。一是实现从建成到建好的转变。坚持规划先行,细化村内生产、生活、生态等功能定位和服务设施的合理布点。二是实现从管住到管好的转变。坚持集中攻坚整治与长效综合管理相结合,建立村庄长效管护机制,全面推进乱搭乱建整治、农村河道综合治理、“空心村”改造,重点抓好农村垃圾和污水治理,基本消除农村垃圾乱扔、污水乱排、秸秆乱烧等现象。三是实现从干起来到干得好的转变。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引导农民群众主动参与环境整治、自觉维护村容村貌。
突出价值引领,塑造美德新风尚。一是推进“好人文化”建设。设立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帮扶资金、关爱基金,深入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二是推进诚信建设。在全农村广泛开展“星级文明信用户”创评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细化量化为“星”。三是推进家风建设。组织开展“继承革命传统,弘扬红色家风”“兴家风、淳民风、正社风”等主题活动。四是推进村史馆建设。在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重点建设了80个村史馆。五是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注重以道德评议推动移风易俗、促进乡风文明,全55%的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等议事组织,赣州、抚州等地基本实现全覆盖。
共享文化成果,创造美满新生活。一是注重标准化、均等化。加快建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达到“五个一”标准(设有1间多功能文化活动室、1个文体广场、1套全民健身活动器材、1套简易音响设备、1套应急广播系统)。二是注重分众化、精准化。针对不同文化需求特点,创作一批群众喜闻乐见、贴近生活的文艺节目。同时,加大文化扶贫力度,在贫困地区建设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等文化基础设施。三是注重特色化、地方化。发展壮大农村本土文化,指导农民开展各种形式的自办文化,培养大批文化示范户、民间职业剧团、农村业余剧团等,进一步活跃农村群众文化生活。
县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材料范文
xx是农业大,委、政府从起,启动实施乡村文明行动。针对农村环境脏乱差、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入推进村容村貌、村风民俗、乡村道德、生活方式、平安村庄、文化惠民“六大建设”,咬定目标不放松,一年接着一年干,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着力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让农民群众拥有美的人居环境。委、政府出台《关于加强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意见》,提出用两年时间打一场全农村环境治理攻坚战,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逐步转向“市场化运作、减量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数字化管理、法治化保障”。我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镇村全覆盖,首批通过了全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验收。从20开始又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目前已完成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1000多万户,占总户数的67%。铁路、公路、河流沿线环境综合整治扎实推进,美丽庭院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实现了突破性改善。
扎实推动农村移风易俗,让农民群众沐浴美的乡风民风。20底全所有村居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8.6万余个,实现村居全覆盖。在继续遏制大操大办基础上,在设计新仪式、新内涵上下功夫,培训红白理事会骨干成员3万多人;在继续抓好抵制婚礼陈规陋习基础上,着力解决婚事高额彩礼问题;在继续治理殡葬市场乱象基础上,以公墓建设为重点,着力完善殡葬基本公共服务。深入推进“四德工程”,建成善行义举四德榜9.1万多个,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实施乡村儒学行动,建成乡村儒学讲堂9200多个。实施“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建设文化特色示范镇100个、乡村文明家园示范村1万多个,其中级文明家园2100多个。
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让农民群众享受美的文化生活。连续6年实施“文化惠民、服务群众”办实事活动,每年帮助基层解决一批实际困难。深入实施“乡村记忆”工程、县及县以下历史文化展示工程。为全7000个贫困村配全文化设施、提供文化服务,让基层群众有更多的文化获得感。
我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这样一个局面,从具体做法上,有以下几点: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委政府分别于204月、年10月出台《关于在全农村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深化“乡村文明行动”的实施意见》,先后制定了两个五年工作规划,使乡村文明行动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综合抓手。
二是坚持全面覆盖。在环境整治过程中,提出“富则富干、穷则穷干、不能不干、干就干好”,县为主体,不搞“盆景”,整体推进。起每年进行两次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和群众满意度电话抽样调查、第三方实地暗访,调查结果公开发布并列入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对工作推进不力的进行约谈培训,有力调动了工作积极性,各地比着学、较劲干。
三是坚持价值引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乡村文明行动全过程,在全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活动,举办摄影、微电影大赛,拍摄《乡村文明你我他》等系列影片,主要新闻媒体长期跟踪报道,引导和监督并重,培育“文明、和睦、互助”乡村文化精神。
四是坚持聚焦汇力。在文明委主导下,文明办会同有关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城乡环卫一体化、移风易俗、新农村新生活培训等重点项目,由文明办和业务主管部门双牵头,成员单位在一个主题下,政策、资金、项目集中投放,同向同力,各计其功,形成了“统起来抓、分开来做”的有效工作机制。
县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材料范例
党的十八大以来,xx市委、市政府以建设国际旅游胜地为总揽,坚持城乡协调推进、生态文化相融,推动旅游胜地建设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度融合,实现农村风清气正,农民安居乐业,群众幸福指数大幅提升,“城乡一体,生态美丽,文化多元,富裕和谐”的xx展现出独特魅力。
以生态建设为先导,打造美丽新家园。我们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市战略,保持了xx水常绿、山常青、天常蓝、地常净,环境面貌的改善有效提升了乡村文明程度。深入实施示范乡镇“书记工程”。20以来,xx实行市县乡镇党委书记主抓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建设,推进集镇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学校医院、集贸市场建设提升,乡镇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吸引了大量农民就近就地城镇化。4年来,分三批建设示范乡镇44个。持续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着眼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先后开展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建设,探索出一条“‘三生’(生产、生活、生态)共进、绿色发展,以人为本、农民主体”的美丽乡村建设新路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把发展乡村旅游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联动推进,纳入国际旅游胜地建设总体布局,给予人力物力财力智力支持倾斜。
以文化建设为引领,展现乡村新魅力。我们致力于“寻找xx文化的力量,挖掘xx文化的价值”,带动乡村文明进步。挖掘传承历史文化。系统挖掘整理历史文化的“散珠碎玉”,先后保护修缮灵渠、桂海碑林、靖江王府、红军长征遗址等一批重点文物,重建逍遥楼、美国飞虎队xx遗址公园等一批xx文化新地标。全市已有85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完善农村文化阵地。持续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等文化阵地建设。丰富民俗文化活动。大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打造“县县有节庆,村村有民俗”文化发展新格局。
4.文明县材料说明报告 篇四
高度重视,为创建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以围绕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进一步坚持依法治税,深化税制改革,优化纳税服务,加强科学管理,推进队伍建设,强化廉政建设,充分发挥税收的职能作用为目标,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领导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部门领导为成员的文明单位工作领导小组,发挥党、团、工青妇作用,做好干部的政治思想工作加强班子建设。以构建和谐征纳关系为目标,不断增强服务意识
加强基础建设,纳税服务工作是国税部门的核心业务之一,要进一步牢固树立“纳税人正当需求应当满足、视纳税人为客户、税务机关都是服务机关、税务人员都是服务人员”的理念,在党组统一领导下,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纳税服务工作。优化办税流程。
2009年以来我局按照窗口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的要求全面实行“一站式”服务,积极推行全程服务、预约服务、提醒服务、延时服务、首问责任等办税服务制度。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建立健全税务部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规范公开信息的收集、审查、发布程序。利用办税场所、网络等渠道,及时、全面、准确地公开税收法律法规和规定,使税务机关的行政职责、办事程序、办事结果、监督方式等信息为纳税人广泛知晓和监督。同时,我局与县地税局共同开展联合办税,成为全省唯一一家与地税全面联合的县级局,方便了纳税人快捷办税,得到纳税人、地方党委政府和省、州局的一致好评。在税法宣传上,我局通过组织纳税人召开纳税服务需求恳谈会、建立网上qq纳税服务平台和在大厅门口增设大型电子显示屏幕等形式,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及时公布,进一步强化税收法规政策的宣传工作,通过qq纳税服务平台实现了税收政策网络的及时传输,在线解决了大量的纳税人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得到了纳税人的一致好评。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为实现班子建设“三提高”的目标,县局围绕“政治思想好、工作作风好、团结协作好、工作业绩突出”等方面制定有效措施开展先进领导班子创建工作,切实避免和防止务实少、务虚多的问题,使领导班子建设不断规范化、纵深化、民心化。同时加大干部培训教育工作力度,2009年来全局共有1772人(次)参加各类税收业务知识、素质教育培训,培训经费达15万余元。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通过组织开展专题讨论活动,邀请领导及专家作的专题讲座等,积极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氛围,广大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意识不断增强。
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积极探索创建文明单位、文明行业、青年文明号、文明示范窗口、文明公民等文明细胞工程活动的新方式。2009年来,创建工作重点放在开展“创先争优”、“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主题活动上。
开展送税法进工厂、企业、农村活动,了解工厂、企业、农村生产经营情况,在“四个一”(进一次工厂、去一次农村、到一次军营、进行一次警示教育)政治思想教育活动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其活动内涵。带领干部到边远扶贫村体验生活,帮助农村、农民脱贫致富,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组织干部开展下基层服务活动,切实为下岗职工和困难企业解决了实际困难。开展“忠实践行宗旨、勤政廉政为民”教育活动,开展“贵州国税人”、“满意在贵州、满意在国税”主题活动,推选出一批先进集体、党组织、先进个人。开展全局性的“三创工作”(“平安独山”“文明独山”“效率独山”)工作,组织干部职工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活动。
每年组织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庆“三·八”、“七·一”、“八·一”、“国庆全民健身文体”活动。组织干部分批外出参观学习活动,开展税企联谊大型文体活动,到边远农村体验生活教育活动。同时,大力支持和参与公益事业建设,积极组织开展各项帮扶活动,共捐助社会公益事业和扶贫济困资金肆万陆仟余元。
在县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下,2010年来改善了办税服务纳税服务环境,建立了职工食堂解决了干部职工后顾之忧,增添了办公设施改善了办公条件,建立和完善了(精神文明窗口、党支部建设窗口、职工之家、离退休干部活动中心)活动室。从而为增强干部职工凝聚力、展现了国税系统良好的新形象。
5.文明县材料说明报告 篇五
——XX县工商局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年来,XX县工商局按照省局“抓好主业、带好队伍、搞好服务”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创建“服务型机关”为载体,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不断改进工作作风、转变工作方式、提高行政效率,加大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力度,优化服务质量。狠抓精神文明建设,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实事,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了一系列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大力塑造“窗口”服务形象,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升创建水平,丰富创建活动内涵,使全局系统“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有声有色,硕果盈枝。从而使行政行为有了进一步规范,办事效率得到了明显提高,机关干部的工作作风取得明显好转,有效地促进了XX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现将有关工作开展情况做以下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精神文明建设基本情况:
我县工商系统下属4个工商所,县局机关和三个基层工商所曾被XX县委、县政府授予县级“文明单位”,青石嘴工商所为州委、州政府授予州级“文明单位”,局机关于2004年被青海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确定为省级文明单位,并历年经过考核验收合格,东川、城关两个工商所分别被团县委命名为县级“青年文明号”。城关、东川工商所被省、州工商局命名为“四星级工商所”,青石嘴、泉口工商所被州局命名为“三星级工商所”,2006年,城关工商所所长被省局评为全省工商系统优秀工商所长,2007年县局公平交易科科长被省工商局授予全省工商系统办案能手,20余名工商干部曾先后被省、州、县工商机关分别授予先进个人、执法办案先进个人、十佳市场监管卫士、十佳工商行政管理人员、优秀共产党员、本系统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05年12月我局被国家工商总局授予“2005红盾护农先进集体”;2006年被州委、州政府评为“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先进集体”,被省工商局评为“2006红盾护农先进集体”,2006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扶持地方经济发展先进单位”,在全州工商系统目标责任书考核中荣获第一名,被州工商局评为“优胜单位”、“招商引资先进单位”、“保护驰名商标先进单位”、“新闻宣传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06年,县局机关、东川、青石嘴、城关工商所被县委授予平安单位称号,多次受到当地地方党委、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表彰奖励。
主要做法:
一、强化学习教育,狠抓班子建设和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整体素质。两年来,我们始终把思想教育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紧紧围绕广大干部的思想和工作实际,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学习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持久地开展了党纪政纪教育、诚信教育、警示教育、示范教育和“作风建设年”主题活动等一系列教育活动,大大增强了广大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筑牢了政治思想基础。
(一)树立以人为本思想,狠抓学习教育,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坚持把提高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放在首位,全面兴起了学习贯彻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的新高潮,开展了“学习党章、寻找差距、增强党性”活动,不断夯实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根基。一是丰富载体抓教育。以“百日文明规范执法”、“四警教育”、“作风建设年”等主题活动为载体,通过举办培训班、办黑板报、学习园地、座谈会、演讲会等多种形式,丰富学习内容,创新学习方式,加强了干部的政治思想教育。二是突出重点抓教育。全系统把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公务员行为规范准则》等作为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把干部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教育同信念教育结合起来,突出干部职业道德教育,努力培养干部职工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敬业精神,教育干部加强思想修养,遵守勤政为民、廉洁自律的职业操守,积极参加XX县委、县政府组织的《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宣传活动,通过出展版、挂横幅、办墙报、写心得等形式,使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落到了实处。
6.文明县材料说明报告 篇六
几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文明办关于深入开展城乡帮扶共建活动的指示精神,把开展文明单位帮扶共建文明村活动作为新时期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科学规划,示范带动,整体推进,全面提高,探索出了一条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路子,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县5个村被命名为省级文明村(标兵),20个
村被明明为市级文明村(标兵),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得到初步治理,村屯环境明显改善,农民素质大幅度提高,推进了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我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水平。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抓认识,在强化组织领导上全力推进
我县于2001年被确定为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一个时期以来,由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加之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农村经济实力得到削弱,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威胁。特别是2001年的特大旱灾,农村人均收入降至63.6元,农民生产生活极度困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陷入了低谷。一些干部认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没法抓了,抓不抓一个样;一些干部认为农村工作的重点是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再抓精神文明建设也不迟。针对这些这些错误的思想认识,我们深入农村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举办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研讨办,通过广泛调研和反复论证,我们确定了发挥城镇文明单位的示范辐射作用,走以城带乡、城乡联动、帮扶创建的新思路,统一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形成了共识。我们组织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为组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为副组长,文明办等有关职能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文明单位帮扶共建文明村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文明单位帮扶共建文明村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创建目标、创建内容,落实了责任。明确提出通过3-5年的帮扶共建,共建村必须跨入县级文明村标兵以上的行列。为此,我们每年召开2次以上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解决创建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每年召开一次推进会议,总结上一年工作,安排部署下部工作。县人大、县政协定期组织人大委员和政协代表对帮扶共建活动进行视察和督办,全县形成了领导重视、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创建态势。
二、抓创建,在强化措施上全力推进
有了好的工作思路,这只是干好工作的前提。要想抓实抓细,抓出成效,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细节决定成败。为此,我们采取了二项措施,全面推进帮扶共建活动的深入开展。
(一)加强帮扶共建单位、村的协调指导。帮扶共建是一项新事物,没有成型的经验可以借鉴。为此,我们组织文明办干部深入到共建单位和共建村进行指导,帮助确定帮扶共建活动的形式和活动内容,及时沟通共建双方的信息,帮助解决创建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文明办积极主动的工作作风和细致的工作态度,影响和带动了共建单位的广大干部职工,调动了共建单位帮扶共建的积极性。仅县通信公司、交警大队、广电局、新华书店、城市行政管理执法局、烟草公司与鲁河乡四撮房村开展帮扶共建活动,我们组织共建单位先后召开协调会12次,共建双方座谈会5次,理顺了头绪,增进了共建双方的感情,推动了帮扶共建活动的深入开展。近年来,县通信公司等单位为四撮房村投入资金5万余元,经常组织各单位干部职工到村里开展联谊活动。县交警大队结合行业特点,在四撮房村开展了省级安全村创建活动,四撮房村当年跨入省级安全文明村行列。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耐心细致的协调、沟通和指导是抓好城乡帮扶共建的前提和基础。
(二)注重帮扶共建活动的全面推进。工作中,我们通过四项举措,对帮扶共建活动实施强力推进,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向纵深开展。一是从点上抓起。为发挥建设文明村镇的最大效能,我们采取典型引路的方法,从区域布局、经济基础、创建意识、经济发展和开展创建活动的总体情况入手,选择了7个村作为首批创建对象,并在此基础上,将县级以上文明单位进行分类,选择创建意识浓、创建效果突出、经济实力较强、示范作用较好的35家文明单位,采取5帮1策略,集中打造文明示范村。由于真帮实扶,强强联合的举措当年就取得了明显成效。鲁河乡四撮房村顺利跨入了省级文明村标兵的行列,其它6个村也跨入了市级文明村的行列,在全县引起了强烈反响,成为了帮扶共建的典范。目前,全县已集中抽调87家文明单位,帮扶共建16个村,一批示范群体初步形成。二是从线上拉开。随着文明单位帮扶共建文明村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感到,单抓示范点建设,辐射带动作用十分有限。为此,我们在碾北路沿线筹建了帮扶共建示范带,抽调25家文明单位对碾北路沿线的4个村实施集中行动,全面帮扶,进一步扩大了典型群体。鲁河村由于历史的原因,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脏乱差现象非常突出。针对这一情况,县粮食局等10家共建单位,先后为村里投入资金3万元,电缆600延长米,帮助安装路灯70盏,植树3000株,整修街路3条2000延长米,环境得到了彻底改善。目前,碾北路沿路的4个村年年都有新变化,年年都有新提高,帮扶共建示范带已经形成,带动了全县文明单位帮扶共建文明村活动的深入开展。三是从面上拓展。我们采取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其他文明单位分别与一个村结成帮扶共建对子,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帮扶共建活动,全力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文明村镇建设网络。目前,除示范村以外,全县已有142个县级以上文明单位
与142个村结成了帮扶共建对子,各项帮扶工作正在有序开展。四是从时间上延伸。为确保帮扶共建活动取得实效,我们将帮扶单位与所帮村进行捆绑,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实施5年以上帮扶策略,打消彼此间的顾虑,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工作局面,实现了帮扶一个,成型一个,见效一个的既定目标。广厚村在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利用村综合活动室广泛开展科技培训活动,三年来举办各类培训班120期,培训村民3768人次,村里涌现出各类专业技术协会7个,会员320人,各类经纪人35人,有力促进了全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
三、抓机制,在强化保障上全力推进
机制是确保决策落到实处,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工作中,我们从强化机制入手,着力构建帮扶共建保障体系,促进了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一是建立规范的工作机制。各级文明单位和乡(镇)村分别成立了文明单位帮扶共建文明村领导小组,一把手亲自挂帅,主管领导分工负责,并逐级签订了帮扶共建责任状,明确目标,分解任务、落实责任、细化措施,为帮扶共建活动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坚强保障。二是建立具体的激励机制。我们把帮扶共建活动纳入了县直各党委一把手和各乡镇党政主要领导任期目标管理体系,将其作为对各级文明单位日常管理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突出出来,对共建活动效果突出的单位、村,一并晋档升级;对共建活动不开展,或活动不经常、效果不突出的单位、村,给予单位主要领导黄牌警告或降级处分。从而通过构建强有力的责任约束机制,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共建双方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了不甘落后、真帮实扶,合力共建的浓厚氛围。三是建立全方位的监督机制。通过定期组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进行视察等方式,对帮扶共建活动的进展情况实施依法监督和民主监督。同时,我们还成立了专门督查组,深入基层进行明察暗访,对工作落不实,落不靠的帮扶单位、村以县委《情况通报》的形式通报全县,并在电视上公开曝光,情节严重的给予帮扶单位、村的主要领导以党纪政纪处分,从而保证了帮扶共建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四是建立严格的投入保障机制。我们要求共建单位必须在年初预算上有盘子,在活动开展上有份子,每年都要给予专项投入,并实施专款专用,保证了帮扶共建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几年来,我们共组织县级以上文明单位为共建村投入资金和物资累计达80余万元,新建扩建村综合活动室8个1200平方米,赠送图书1万余册,购置家庭影院等电教器材20台(套),捐赠桌凳300套,植树2万株,栽花100万株,安装路灯280盏,焊制铁艺花池子120个,整修街路120条,硬化边沟6000延长米。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宣传教育活动和农村实用科技培训活动600余次,培训村民2万人次以上,推进了全县“改陋习、树新风、塑形象”活动的深入开展,农村“五要”、“五做到”成为广大农民的共识。通过真帮实扶和结对共建,切实解决了文明村镇创建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为加速推进全县文明村镇建设进程,着力提高群众生产生活质量提供了强劲的动力支撑。
7.文明县材料说明报告 篇七
县人民政府县长 xxx
同志们:
县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和县政协六届五次会议即将召开,为把提请县人代会和县政协会协商的《政府工作报告》撰写好,客观真实地反映我县“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工作,实事求是地提出2011年的工作思路、目标任务和重点,凝聚全县力量,求真务实,克难奋进,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在今天召开的县十四届人民政府第五次全体会议上,请全体参会人员站在加快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以对政府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踊跃地对《政府工作报告》(审定稿)提出修改意见、建议。下面,我就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起草工作作简要说明。
一、报告的形成过程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经过全县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既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已由低迷徘徊向恢复性快速增长转变、且势头强劲,全县工作已由被动应付向主动安排、超前谋划转变。为全面客观地向即将召开的县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报告好2010年工作并规划好2011年工作,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2011年8月中上旬,县人民政府就开始研究工作思路,全县三级干部会议后,着手撰写《政府工作报告》,按照民主科学决策的要求,广泛征求意见,集思广益,反复讨论修改,现提交县十四届人民政府五次全会讨论的《报告》已是数易其稿。《报告》从提纲的起草到形成审定稿,前后近5个月时间,经历了一个集民智、聚民意、凝民心的过程,整个《报告》的撰写做到了“早安排、早动手、早落实”。
(一)加强领导,成立班子。为客观全面地反映我县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成绩、经验和存在问题,并精心组织安排好2011年的工作,《报告》的起草至关重要。12月中旬,县政府办公室专门发出了关于及早做好起草《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财政报告准备工作的通知,并制定了《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起草工作方案》,成立了以县政府办公室主任xxx同志为起草小组组长的起草工作班子,明确提出了起草工作的指导思想:一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省第八次党代会、省委八届二次全会、州第六次党代会、州委六届二次全会和县第十次党代会、县委十届二次全会、县“三干会”精神,以又快又好发展为主题,以科学发展观统揽整个报告;二是既要保持发展思路及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又要坚持与时俱进、努力创新,反映我县的新经验、新举措,体现年度新特点;三是坚持实事求是,全面客观地总结工作、分析形势、确立目标任务及对策措施;四是按照民主科学决策的要求,广泛征求意见,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反复修改。为使起草工作班子掌握第一手资料,要求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国家行政机关各委办局认真总结2010年工作,超前谋划2011年工作,并形成文字材料报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报告》起草小组。
(二)学习调研,认真起草。为起草好《报告》,政府班子成员和起草小组成员认真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深入领会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第八次党代会、省委八届二次全会、州第六次党代会、州委六届二次全会和县第十次党代会、县委十届二次全会、县“三干会”精神。在岁末年初工作比较繁重的情况下,我和政府班子其他成员抽出时间深入各乡镇广泛开展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经验,查找存在的问题,听取对2011年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与此同时,起草小组认真研究分析了各乡镇和县级各部门的工作总结和2011年工作思路。在此基础上,于2011年1月开始拟写,1月10日拟写出初稿第一稿;1月15日在县政府领导和办公室中进行征求意见建议;2月2日,县政协第六届常务委员会召开第20次会议,对《政府工作报告(协商稿)》进行协商,提出了修改意见、建议;2月4日,发出120份征求意见稿,在部门、乡镇、离退休老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广泛征求意见;2月6日,政府第36次常务会议对报告作了专题讨论,修改完善后于2月27日报县委常委会审定。起草小组充分吸纳了各方面提出的修改意见、建议,进行了认真修改,形成了提交今天全会讨论的《报告》。可以说,《报告》的起草经过了广泛的民主讨论和反复的修改,吸纳了方方面面意见,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三)集思广益,修改完善。《政府工作报告》的形成,大体经历了三次广泛征求意见的过程。第一次是由起草小组召开起草工作会议,充分听取县政府综合部门对如何起草好《报告》的意见和建议,初步统一了思想,明确了《报告》起草前期工作任务。第二次是在第二稿形成后,起草小组将其印送到县政府各部门、各乡镇政府征求意见和建议,收集各个方面提出的修改意见80多条(处)。第三次是印制了140多份征求意见稿,分送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县委常委,县人大主任、副主任,县政府副县长、调研员、县长助理,县政协主席、副主席,县纪委书记、副书记,县法院、县检察院、县武装部主要领导,各乡镇党委、人大、政府,县委各部委、各人民团体,县人大各专委、县级国家机关各委办局行社区、县政协各专委,省州驻弥单位广泛征求意见,收集修改意见建议60多条(处),起草小组对此都认真研究,充分吸收采纳。
二、关于《报告》的基本框架及主要内容
《政府工作报告》近1.6万字,分三部分。第一部分:2010年工作回顾;第二部分:2011年工作意见;第三部分:政府自身建设。为体现《报告》的严肃性和紧密性,《报告》采用了写实的方式,从八个方面对2010年的政府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回顾,同时分析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2011年的工作提出了安排意见。
(一)关于2010年工作的总结回顾
过去的一年,可以说是我县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就的一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两位数增长,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工业经济增势强劲,各行各业呈现繁荣发展景象。但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因此《报告》以较少的篇幅进行总结,以简洁的文字加以表现。2010年工作回顾共八个部分:
1、新型工业化迈出新步伐。这部分简明扼要地点出了全县实现工业又快又好发展的基本做法,即牢固树立工业强县的理念,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按照“抓大扶小”的思路,用大项目引进大企业、带动大发展。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4.3亿元,同比增10.2%,完成税金1800万元,同比增15.8%,实现利税1500万元,同比增99.7%。
2、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效。这部分主要是以具体数据的展现,概括地总结了全县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小康示范村建设、试点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建设所取得的成效。
3、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这部分主要从土地整理、交通建设、能源建设、水利建设、社会事业和生态建设六个方面作了总结,阐述了全县一年来公益性、事业性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情况及进展情况。
4、城镇化建设取得新进展。这部分从城市规划的修编、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城镇支撑产业的培植以及住房公积金的管理、城镇综合执法改革等方面作了总结回顾。
5、各项改革不断深化。这部分主要总结了四个方面的改革情况:一是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全面推进。二是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制度、部门预算编制改革试点工作取得实效。三是顺利完成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成立了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土地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和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四是圆满完成了乡镇机构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和公务员登记工作。
6、平安创建成效显著。这部分围绕“平安弥渡”创建目标,对全县深入开展各项创建活动所取得的成效作了总结和说明,并对我县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平安县”的情况作了简要交待。
7、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这部分主要从教育、卫生、计生、科技、文化、广播电视等方面叙述了全县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人才强县战略和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取得的新进展。
8、八件实事全面完成。这部分就县政府去年向全县人民承诺的八件实事的实施结果作了通报。
《报告》在全面总结成绩的基础上,还实事求是地分析指出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第一产业大而不强,第二产业比重较低,第三产业发展缓慢,保障工业经济大发展、快发展的环境容量和水源、土地等基本条件受限,提高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任务艰巨;二是骨干财源培植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进一步增强财政的造血功能任务艰巨;三是农村基础设施仍较薄弱,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城镇化水平不高,县城功能不完善,难以发挥第三产业发展所需的集聚效应。四是少数单位、个别点位干部职工缺乏开放意识、发展意识、落实意识、艰苦奋斗意识,开拓创新精神不强,干事创业的信心和拼劲不足。五是全县发展任务繁重,各种矛盾凸显,在新旧矛盾交织中求和谐、促发展有一定难度。
总的来说,《报告》对一年来的工作全面客观、实事求是的作了总结和回顾。
(二)关于2011年的工作
2011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是根据中央、省、州的大政方针和县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提出来的。
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省、州相关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实现又快又好发展为主题,继续打牢基础,突破工业发展瓶颈,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
《报告》提出的2011年预期目标是: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增长12%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30%以上,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和8%;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控制在6.62‰和1%以内。
《报告》围绕建设繁荣文明开放和谐新弥渡的目标,立足当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提出了2011年“12658”的工作思路。
关于突出又快又好发展这一主题。《报告》从现阶段我县县情出发,站在全州、全省乃至全国发展的大格局中来审视自己,着重就如何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问题作了部署。一是要立足于快速,服务于科学,“快”字当头,“好”字贯穿,确保主要经济指标以略高于全省全州的增速发展;二是要在快中求好,坚决把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在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求快,在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中求快,在推进改革开放和开拓创新中求快,在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效益和让全县人民得到实惠中求快,坚定不移地把又快又好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
关于主攻工业经济和基础设施建设两个重点。《报告》从强力推进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和强力打造小企业群两个方面拓展工业经济总量,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推动战略,加强农田、水利、市政、道路交通和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增强发展后劲。
关于实现非公经济、农业产业化、城镇化、招商引资、教育改革发展、人力资源开发六个突破。《报告》进行了全面安排:一是按照“强工、活商”的原则,放手发展非公经济,着力提升非公经济的总量和质量;二是坚持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三是严格按照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加快县城建设步伐,加强城镇管理;四是围绕重点项目抓招商,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建立健全招商引资制度;五是按照“整体规划、一次征地、多方筹资、分步实施”的原则和做优一中,做大二中,做强职中,扩建弥城二中,同步建设其它中小学校的思路,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步伐;六是针对我县人均耕地少、农村富余劳力较多的实际,以更硬的措施、更大的力度、更优的服务输出劳务。
关于抓实构建和谐弥渡、新农村建设、财税金融、改革发展和优化环境五项工作。《报告》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作了安排部署:一是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切实改善民本民生,努力使全县人民居有其所、病有所医、子女有学上、权益有保障。二是继续把新农村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力度。三是培植壮大财源群体,努力做大财政“蛋糕”,确保全年财政总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完成9619万元、6006万元。四是继续抓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全县事业单位合同制工人的管理;五是全力营造公平正义、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关于办好八件实事。《报告》结合中央和省州继续稳定并大幅度增强财政对农业农村支持力度和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的政策,将新农村建设工作摆在2011年的八件实事之首,并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同时,关注民生,进一步解决好民生问题,营造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三)关于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强化政府自身建设是建设繁荣文明开放和谐新弥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坚强保障。因此,《报告》将其单独作为一个部分,围绕建设“法制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效能政府和廉洁政府”的目标,从转变政府职能、强化行政责任、加强队伍建设、严格依法行政四个方面作了安排部署,确保政府机关的正常、高效运转。
总之,《报告》对2011年工作的意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既突出了重点,也兼顾了一般,既有明确指标,也有具体可行的措施,体现了科学、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只要全县上下齐心协力,《报告》提出的建设繁荣文明开放和谐新弥渡的目标是一定能够实现的。
三、《报告》的主要特点
《报告》的起草遵循了民主、科学、实践、创新和政务公开的原则,今天提请会议讨论的《政府工作报告》,具有以下四个突出的特点:
(一)指导性。《报告》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紧扣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快速、可持续发展,确立新目标,提出新任务,制定新举措,通篇贯穿了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第八次党代会、省“两会”、州第六次党代会、州委六届二次全会、州“两会”、县第十次党代会和县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突出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一步统筹兼顾,协调发展;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
(二)科学性。《报告》的形成,经历了调查、积累、研究、起草、反馈、修改和再调查、再研究、再反馈、再修改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报告》总结2010年工作成绩较为客观,提出的2011年工作意见,既总揽全局,又突出重点,既有宏观目标,又有针对性措施,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较强。
(三)系统性。《报告》涉及的内容多,政策性强,事关全县发展大局,既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又是宏大的系统工程,各个部分之间都有着紧密的逻辑联系。第一部分关于2010年工作的基本估价,是第二部分形成的基础,第二部分关于2011年工作意见是报告的重点,第三部分关于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又是确保年度工作任务完成的保障。另外,计划、财政报告与《政府工作报告》有机结合,相互呼应,形成统一整体。
(四)务实性。《报告》行文力求语言简练平实,尽量多用短句,尽量不用修饰语;总结成绩只摆结果,大话、空话、套话少,重点突出,语言简练;分析问题和形势,力求全面透彻,不遮不掩、不回避矛盾、不畏惧困难;提出年度预期发展的主要目标力求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有保有压,重在发展,重在快中求好;安排工作统筹考虑,各有侧重,既保持了工作思路和重大举措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又充分体现了年度特点和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要求。整个《报告》不贪大求多,不空喊口号唱高调。《报告》在征求意见中普遍得到认同和好评,认为是一个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凝聚人心、统一思想、团结鼓劲、求真务实、开拓奋进的报告。
总之,整个《报告》符合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省第八次党代会、省委八届二次全会、省“两会”、州第六次党代会、州委六届二次全会、州“两会”、县第十次党代会和县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符合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一个基本成熟的报告,但也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我们将根据大家讨论所提出的宝贵意见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使之更科学和更切实可行。
【文明县材料说明报告】推荐阅读:
县职业中学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材料07-26
文明职工申报材料07-11
乡风文明调研材料08-12
文明乡镇典型材料10-11
文明学校申报材料10-16
小学文明学生材料10-24
文明个人申报材料10-25
文明卫生村材料11-08
市文明委验收文明单位创建汇报材料07-22
县级文明村材料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