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村官的认识和思考

2024-09-25

对大学生村官的认识和思考(共9篇)

1.对大学生村官的认识和思考 篇一

对大学生“村官”管理服务的一些调查和思考

易钊生

最近,我们组织专门力量,采取发放调查问卷、走访座谈、实地察看等方式,对全县大学生“村官”管理服务的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就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一、基本情况

2008年以来,我县先后选聘了三批27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其中男性13名、女性14名,本科生19名、专科生8名,中共党员19名(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团员8名(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目前,已流出11名,其中3名考录为选调生(1名被破格提拔为党委委员),4名考录为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4名考录为公务员,流出人数占选聘总人数的40.74%。大学生“村官”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思维活跃,工作热情高,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明显作用

(一)科学合理安排,改善了农村干部队伍结构。我们在大学生“村官”分村安排上,充分考虑他们所学专业和特长、农村实际需要、生活和工作等因素,坚持双向选择、先进村与后进村相结合、总体平衡三条原则。全县27名大学生“村官”,有16人分配在乡镇政府所在村,9人分配在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其中14名女大学生安排在交通、生活便利的村。他们到村任职后,积极融入农村,当好村党组织书

记、村主任的参谋助手,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干部队伍的知识、年龄结构,为农村党组织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二)鼓励干事创业,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县委出台《关于鼓励和支持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干事创业的意见》,制定了大学生“村官”创办或领办企业,免收登记类、证照类和管理类行政收费,优先核发营业执照,提供3—5万元的小额扶持贷款,实行创业贷款贴息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大学生“村官”叶为,先后在江口墟镇陈家湾村带领群众创办麻阳惠农新能源开发服务公司,在谭家寨乡楠木桥村领办大学生“村官”创业园,成功引进1500亩刺硒葡萄、西瓜、蜜柚等水果产业和“苗家王”食品加工等项目,有效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平溪乡上进村支部书记助理郭照盛是湖北黄冈人,他利用老家亲戚做生意的多、人缘广的优势,同父亲多次下广州、上湖北、跑四川、上海,帮助该乡桔农向湖北、广州、上海等地销售柑桔140万斤,为桔农增收12万余元。

(三)带来先进理念,促进了农村文化建设。大学生到村任职后,将新的工作理念与生活方式带到农村,对农民形成健康生活习惯和文明生活方式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高村镇龙池村村主任助理薛梅,带领村民依托该村丰富的民族民俗文化资源,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2009年成功举办了民族民俗文化节。大多数大学生“村官”主动向农民群众宣

传党的惠农政策、涉农法律法规,促进了农村社会风气的好转。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一是大学生“村官”知识结构与农村工作需求不够适应。我县是农业大县,以柑桔为主导产业,目前最缺乏的是农林水方面的实用技术人才。全县27名大学生“村官”,虽然学历高,但所学专业都未涉及农林水,对农业科技知之甚少,出现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现象,带领农民致富的能力普遍不强。二是大学生“村官”农村工作经验相对缺乏。大学生“村官”跨出校门的时间短,普遍缺乏农村工作经验。同时,由于农村生活条件艰苦,工作任务繁重,部分大学生“村官”出现了心态不正、工作浮躁、眼高手低、沉不下身子等问题。三是大学生“村官”职责定位不够明确。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大学生到村后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或村委会主任助理,做的是辅助性工作,处在配角位置。由于工作定位是配合,不用承担责任,他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做一些打打字、作会议记录、报送材料、为村民修理电脑、给村主干跑腿、组织表演节目等事务性工作。有的大学生“村官”反映,村里只让他们干小事,不让参与实质性工作。有的成为了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专职秘书”,有的经常被乡镇借用,他们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二)原因分析:一是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意识不

强。部分大学生“村官”对到农村工作的态度不端正,有的是为了今后参加选调生和公务员考试时享受优惠政策,有的是作为权宜之计,缺乏扎根基层,在农村建功立业、磨炼成才的长远打算。二是乡村干部群众对大学生“村官”的认识不够。一些干部群众认为大学生“村官”身份特殊,是组织上下派锻炼的后备人才,迟早都会流出,在管理和培训上有些随意性,没有给大学生“村官”明确的职责定位。有的认为,尽管大学生“村官”有学历、有特长,但对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不大。有的村级组织负责人只把大学生“村官”看作来农村的“客人”,没有给他们提供干事创业的条件和机会。三是对大学生“村官”的培训教育不够。他们在经过短期岗前集中培训后进入乡村,没有经过系统的技能培训,对当地的情况、如何做好农村工作心中没有底,找不准奋斗目标,把握不了工作的重点、难点,在平常工作中显得有些茫然。四是大学生“村官”考核机制落实不到位。目前,虽然建立了科学合理的大学生“村官”三级测评考核制度,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一些乡镇党委和村“两委”为帮助大学生“村官”更快地流出,有意简化测评程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村官”测评考核的客观性、准确性,影响了正确考核导向的形成,导致一些大学生“村官”出现了“搞好关系第一、做好工作其次”的不良心理。

三、对策及建议

对策:一是进一步把握农村人才需求。可以通过开展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各地农村人才需求情况,或统一制作农村人才引进需求表,由用人单位申报“人才需求”计划,根据各地实际需求,制定出大学生“村官”选聘方案,做到因需选才。二是进一步明确大学生“村官”工作目标和职责。乡镇党委和村“两委”要结合本地实际和大学生“村官”专业特长,明确他们的具体职责和工作分工,引导他们融入农村大家庭,当好政策法规的宣传员、村情民意的调查员、富民强村的促进员、群众事务的代办员、弱势群体的救助员、远程教育的操作员。大学生“村官”的具体职责可明确为: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上级党组织有关安排部署;深入调研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了解村民所思、所想、所盼;组织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关任务,协助做好本村产业发展规划,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组织、经济实体;配合完成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矛盾调解、社会保障、调查统计、办事代理、科技推广等工作;负责整理资料、管理档案、起草文字材料和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的教学组织管理、设备网络维护;参与讨论村务重大事项;参与村团组织的建设和工作,等等。三是进一步健全大学生“村官”多元化流动机制。应鼓励大学生“村官”向村级组织、农村经济实体流动,特别是当前正在进行村“两委”换届,要鼓励大学生“村官”参选村“两委”干部,留村任职,在农村干事创业。鼓励他

们在担任“村官”的同时,以自主创业、共同创业等多种形式,发挥“双带”作用。合同期满后,尊重他们本人的选择,对不适合继续留任“村官”的,劝导其另行择业。四是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村官”教育培训力度。将大学生“村官”纳入乡村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完善大学生“村官”上岗后培训制度,不断加强针对性培训,重点学习党在农村的法规政策、农业实用技术和农村工作方法等,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培训方式,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外出参观学习、举办“论坛”和网上培训等形式,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五是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考核管理。健全大学生“村官”管理制度,严格落实“三级测评”考核机制。每年底由上级组织部门、乡镇党委、村“两委”和当地群众代表分别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实绩考评,实事求是地评定他们的考核分值和等次。进一步完善对大学生“村官”的日常服务、管理和考核机制。

具体建议:对志愿扎根基层、留任村“两委”干部的大学生“村官”,直接纳入全额拨款事业编制,解决其后顾之忧,让其全身心投入农村工作。

2.对大学生村官的认识和思考 篇二

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一直是高校党组织高度重视的工作, 充分了解大学生群体的思想状况, 应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改进高校党组织的思想工作思路和方式, 提高青年学生对党组织的认可度, 培养考核优秀大学生, 吸纳他们成为学生党员, 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活力。“社会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们理解、储存、回忆有关他人社会行为信息的方式的一门科学, 其核心观点为人是认知省事者, 自动与有意的思维, 自尊, 动机和情感”[1]。

本文通过社会认知心理学的角度, 对南京某高校学生党员和非党员学生开展问卷调查, 从问题出发, 了解在校大学生对党员角色的认知状况, 分析原因, 研究对策。

1 调查问卷基础数据

本调查通过问卷形式开展, 分别发放问卷1350份, 其中学生党员410份和非学生党员940份, 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8%和99.5%。提交问卷的学生共1337人, 其中男生247人 (18.5%) , 女生1090人 (81.5%) 。政治面貌:中共正式党员345 (25.8%) , 中共预备党员57 (4.3%) , 考察发展对象95 (7.1%) , 入党积极分子280 (20.9%) , 已经递交入党申请书的普通同学376 (28.1%) , 群众184 (13.8%) 。年级分布:一年级181人 (13.5%) , 二年级493人 (36.9%) , 三年级186人 (13.9%) , 四年级325人 (24.3%) , 五年级152人 (11.4%) 。任职情况:普通同学610人 (45.6%) , 班级班委、团干部、校级或院级学生主要社团骨干541人 (40.5%) , 班级宿舍舍长、实习组长162人 (12.1%) , 其他24人 (1.8%) 。在调查中考虑到年级、性别、类型及任职情况, 能反映不同层面大学生的认知情况, 可以对比分析学生党员和非学生党员。本研究采用SPSS16.0软件, 基于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统计分析方式, 对学生党员和非学生党员的一系列指标进行分析, 检验水准为α=0.05。

2 调查问卷结果呈现及分析

2.1 对入党动机的分析

在对于“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实现”, 党员学生接近95%认为能够实现, 非党员学生74.4%认为能够实现, 党员学生相对非党员学生对共产主义的信心更加坚定, 但是依然有非党员学生还有18.3%的学生态度模糊, 7.3%的对实现共产主义持否定态度, 党员学生的也有少数存在不赞同的现象, 这也提示在青年学生中对实现共产主义的信心不足, 值得注意。

在问及入党动机时, 认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党员比例高于非党员比例;认为是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党员比例明显高于非党员比例;认为是提升身份地位, 为找工作增加竞争条件的选项中, 非党员比例要显著高于党员比例;认为是因为周围入党的人多, 随大流的选项中, 非党员比例也要显著高于党员比例;认为是受家庭影响两者比例较为接近。提示无论党员学生和非党员学生在入党动机上主流是好的, 但也有部分学生带有功利色彩加入党组织, 在非党员学生的调查中显示注重功利的更加突出。 (图1)

调查“大学生党员入党前后个人角色是否有变”时, “坚定理想信念, 做好党员表率”选项中, 学生党员和非学生党员比率分别为91%和63.3%;“认为没有变化, 一如既往”选项中, 学生党员和非学生党员比率分别为8.2%和33.7%非学生党员的比率为;但有学生党员存在这样表现:“终于入党, 可以轻松一下”选项中, 学生党员和非学生党员比率分别为0.8%和3%, 党员学生对自我的认知和要求明显高于非党员学生。

2.2 对理想信念的分析

在关于加强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性分析时, 党员学生与非党员学生的认识度的差异性也比较大。理想信念教育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党员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理想信念教育认识不足, 教育的紧迫性更加突显。 (图2)

在对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退化的原因分析时, 党员学生与非党员学生的原因选择的差异性不是很大。思想上的困惑在高校的学生群体中非常多, 尤其是对理想信念的模糊不清, 影响的因素也是非常多, 国外的思想文化的渗透一直在进行中, 敌对势力妄图从思想上对青年学生侵蚀和诱导, 针对这个情况必须要高度警醒和注意。 (图3)

在对于党组织治理腐败的信心调查中, 党员学生与非党员学生对党组织治理腐败的信心都是比较足的, 支持和拥护从严治党, 少数学生的信心不足。腐败问题是确实存现, 成因也非常复杂, 党中央惩治反腐任务还很艰巨。

2.3 从认知角度分析学生党员形象

在对入党对于提升自我形象的调查中, 党员学生与非党员学生的差异性是显著的, 可以看出党员学生通过党组织的继续教育, 对自身的认识更加深刻全面, 对自我的要求也更高。

在最能体现党员先进性的调查中 (图4) , 理想信念是两组问卷所有选项选择率最高的, 其次是榜样模范作用和政治素养的选择比例也比较高, 在学生党员中对学习成绩和竞争意识的选择比例最低, 在非党员学生中, 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的选择比例最低。

在对大学生党员最需要加强提升的调查中, 选理想信念依旧是选项中比例最高的, 其次是榜样模范作用和工作能力。上述两项调查中理想信念都是学生们最为看重的地方, 思想指导行动, 年青学生的理想和追求事关中国未来的发展, 要非常重视理想信念教育。 (图5)

2.4 对学生党员影响力的分析

在对身边学生党员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否坚定的调查中, 学生党员对于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持坚定态度显著高于非党员学生, 但也存在少数学生党员对共产主义的信念不坚定。学生党员理想信念的教育不能松懈, 非党员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需要加强。

在调查大学生党员能否在同学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时, 党员学生的自我评价要高于非学生党员的评价。在大学生群体中, 学生党员先进性和模范性作用是非常大的, 他们是普通学生身边的榜样, 前行的力量, 如果不能发挥引领作用, 将会严重影响党组织在大学生中的威信。 (图6)

3 从社会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剖析对党员角色的认知

3.1 存在多样化入党动机, 对共产主义的认同有差异

在心理学的概念中, 认同通常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与某些人联系而与其他人区分的自我意识, 行动者将自身归类到某一群体并与其它群体相区别的主观性意识。“认同是一种自觉或不自觉的赞许、遵从”[2]。分析当代大学生的真实表现, 在问及他们对共产主义能否实现时, 具有不同的认同状态和信心度, 存在多元化的思想状况, 而且这种分化将不断延续。同样, 高校基层党组织还面临新的问题, 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在校大学生人数在不断减少, 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后不考虑入党问题, 即使递交入党申请书, 也是存在多样化的入党动机。

衡量一个人对党追求是否纯洁的最佳体现就是入党动机, 在问卷调查中存在功利主义想法的学生不在少数, 较多考虑个人利益的得失, 也有部分学生存在随大流的情形, 也有学生是为了未来获得更好的就业。诸多情况表明入党动机不纯正, 这是引起高校党组织重视的现实问题。在社会心理学中对认知失调有详细描述, “动机是推动人的活动, 并使活动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3]。错误的动机导致错误的信念, 产生错误的行动。这里要发挥党组织在青年学生的教育引领作用, 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 修正错误的入党动机, 用正确的理想信念引领人生不断前行。

在社会发展中, 各类群体都有一定的社会图式, “社会心理学认为社会图式是有关社会实体的知识结构, 它表征着自己、他人、群体以及所处社会情景的特定概念或刺激类型的有组织的知识”[4]。在调查中可以看到大多数学生党员是好的, 构建优秀学生党员的社会图式, 极少数党员会在入党前后发生改变, 入党前非常积极, 入党后很消极。可以借鉴社会认知心理学的知识, 在教育中发现问题, 正向强化正确的行为和思想, 及时引导调整偏差的思想和行为, 把构建正确的社会图式导入学生的思想教育中去, 发挥积极的作用。

3.2 多种因素相互影响, 信念退化理想弱化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 对外开放的不断加强, 中国青年受到国内外各种思想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在调查理想信念退化原因时呈现大学生的各类认知, “社会认知偏差”在学生群体中大量存在。“社会认知偏差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概念, 个体由于在社会认知过程中受认知对象的复杂性、个体本身的主观性以及个体自身加工信息能力的有限性等因素的影响, 在对社会信息进行信息输入、贮存和提取使用等时都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偏差”[5]。

功利性和实效性的价值观在青年学生中不同程度存在, 加之社会矛盾的暴露和社会思潮的影响, 大学生自主意识和自我意识强, 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 少数人看重个人利益, 忽略集体利益。邓小平说:“我认为, 最重要的是人的团结, 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 就是靠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 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没有这样的信念, 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 就没有一切”[6]。认知偏差是客观存在的, 青年学生的信念退化理想弱化也是客观存在的, 这也是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如何纠偏认识偏差, 如何引导青年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拥护, 克服外在不利因素的干扰, 是需要党组织思考的重要课题。

社会腐败问题也是导致青年学生理想信念退化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腐败问题是教育中不能回避。腐败导致不公平, 腐败违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党中央是高度重视腐败问题, 并列入党自我整顿的首位。“腐败是社会毒瘤, 如果任凭腐败问题愈演愈烈, 最终必然亡党亡国。我们党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 是深刻总结了中外历史的教训的”[7]。青年学生也非常关注腐败问题, 学生对党组织惩治腐败问题的信心是充足的, 也体现出青年学生对党中央的信任与支持, 我们要通过强有力的治理腐败的成效来改变少数同学信心不足的状况。

3.3 青年学生追求先进, 教育环节有待加强

在体现先进性的调查中, 理想信念成为党员学生和非党员学生首选的内容。“一个现代社会能否建立秩序, 获得稳定发展, 关键在于公民是否接受和认同该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 并建立起相应的信念”[8]。社会认同的核心是价值认同, 理想信念属于核心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学生也认同, 在价值教育里最核心的是理想信念教育。这与党中央核心价值的教育是相一致的, 与青年学生的需求也是相一致的。

党员的先进性也体现在教育思想的先进上, 让更多的年轻人对党的理论了解、掌握、认同并传播。马克斯·韦伯提出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概念, 工具理性是一种强调手段的合适性和有效性而不管目的的恰当与否的理性, 价值理性是一种强调目的、意义和价值的理性, 他认为在科学技术和人类功利追求的双重挤压下, 近代社会经历的是一个工具理性不断张扬, 价值理性不断萎缩的演变过程[9]。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制度, 再加上思想教育课程内容形式化, 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不接地气, 脱离生活, 在这种教育中学生感受不到生活的气息和心理上的满足感。党的理论其实是非常形象而生动的, 充分体现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精神, 只是在传播的过程中, 不断被僵化、教条化, 面对不同的群体表达也需要技巧化, 贴近他们的生活, 更容易被接受。当然党的教育理论也在在不断与时俱进, 其教育形式也更需要多样化。创新思维模式不是一句空口号, 我们需要在教育引导环节要有创新思维, 贴近青年学生的成长需要, 发挥思想引领的积极作用。

3.4 学生党员自我认知要加强, 学生群体互助教育要优化

学生党员是高校青年学生中的优秀分子, 对周围非党员同学有着很大的影响力。但也存在部分学生党员的先进性不够, 自我角色定位不准, 对周围同学的影响力不大, 甚至没有影响力, 不能发挥在学生中的引领作用。共产党员也是一个社会角色, 不是与生俱来, 而是在现实生活中通过自身努力, 得到党组织和社会认可获得的。“1936年林顿等学者将“角色” (role) 概念从戏剧舞台用语中借用过来, 引入社会心理学研究, 角色是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个体, 依据社会的可观期望, 借助自己的主观能力适应社会环境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10]。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社会角色是党员的自觉认知, 也是需要在社会发展中不断完善和改进的角色。当然, 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社会角色有明确的行为规范, 也是规定型社会角色, 它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展丰富。作为学生党员应该深知党员角色所包括的内涵, 了解作为党员应该承担起的自我责任和社会义务, 时刻不要党章所规定的党员权利与义务。党中央提出“两学一做”, 就是要让党员加强学习, 重温党章, 明确自身的职责, 不辜负共产党员的使命。

在党中央的统一部署下, 各级党员都在积极学习, 改进思想理想和工作方式, 适应新常态下的发展。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 (Albert Bandura) 于1977提出社会学习理论。它着眼于观察学习和自我调节在引发人的行为中的作用, 重视人的行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强调观察学习在人的行为获得中的作用, 重视榜样的作用, 强调自我调节的作用, 以及主张奖励较高的自信心。我们可以借鉴社会学习理论, 挖掘学生党员的潜力, 通过学生党员的带动作用, 吸引更多同学向党组织靠拢, 在集体环境中及时纠正少数党员的消极状况, 强调模仿、学习和正向引导, 充分发挥党组织在青年学生中的影响力, 学习借鉴各种有效方法,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学生群体的互助教育是高校都在尝试的新教育模式, 相比较于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引导, 朋辈教育是一种更为轻松关系。发挥学生党员的示范效应, 建立起长效互助模式, 激发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提升。学校及相关的管理部门也要重视对学生互助模式的指导和帮扶, 充分发挥党员群体的影响力, 以点带面, 点面结合, 实现共同发展。

4 党员学生和非党员学生的认知影响的根源

通过问卷调查可以看到高校党员学生和非党员学生在对党员的角色认知存在诸多问题, 深究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主要包括思想层面、社会层面、学校层面、家庭层面和个人层面五个方面的因素。

(1) 思想层面的影响。面对社会的多元化发展, 与世界同步的中国也处于这样的发展现状, 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受到多元文化思潮的影响, 很多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声音也开始出现并产生不好的影响。这也对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产生较大的影响, 高校是思想活跃的地方, 年青学子很容易被敌对分子利用, 在思想层面种下不良影响。

(2) 社会层面的影响。在中国经济发展历程中, 是跨越了资本主义阶段, 从农业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在政治制度上是可以跨越, 但经济的发展是不能跨越, 所以现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 市场经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就不可避免, 价值观念偏向金钱至上, 生活方式是追求奢华生活, 也带来一系列的腐败问题, 这些都会给青年学生带来困惑, 影响自我角色认知, 会导致入党的功利性, 自我要求的松懈等。

(3) 学校层面的影响。在高校的课程设置中, 政治理论课作为必修课是大学生必须要认真完成的课程, 所占权重也比较大, 这也是思想教育非常重要的抓手。但课程的开设与学生的用心学的相关度是值得研究的, 一些高校的政治理论课教育方式相对简单, 理论和实践脱节, 教学效果不明显, 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没有真正进学生的大脑。因而出现学生依旧把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 思想的教育和引领要真正入学生耳、入学生心, 内心接纳, 并成为理想信念和行为的规范。

(4) 家庭层面的影响。当前高校学生都是90后大学生, 多为独生子女, 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以自我中心主义, 任何事情首先考虑是个人的得失, 人际关系比较冷漠, 加上大学生家庭的经济条件较好, 使得大学生入党动机和入党意愿不是很强, 有的存在很明显的功利主义倾向, 入党的动机不纯。

(5) 个人层面的影响。现在的大学生处于身体成熟, 但思想还不成熟的阶段。他们有着显著的优点:思维活跃, 创新能力强, 喜好网络交际, 善于接受新事物, 同样也有显著的缺点:专注度不持久, 受外界影响较大, 多考虑自我感受, 集体意识不强, 价值观不坚定。因而也在个体上也存在矛盾冲突:理想很丰满和现实很残酷, 学业松懈和忙于社会活动, 对别人高要求和对自身低要求, 勇于创新和抗耐挫力差等。这些矛盾都在自我认知的问卷中呈现出来, 值得思考。

5 重视党建教育引领, 构建青年综合教育平台

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是涉及多层面的综合教育, 重视党组织的教育引领作用, 构建高校青大学生思想教育综合平台, 对于高校党员学生和非党员学生也要分类教育, 专项指导, 并把握教育的客观规律, 多渠道实施。

5.1 全面重视, 搭建平台, 教育方式与时俱进

习近平在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时, 强调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 要坚持立德树人, 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强化思想引领, 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不断改革和完善高校体制机制;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各项工作, 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11]。高校党委要在在深化综合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高校党委领导下的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活力, 结合各个学院和专业的特色, 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将思想引领落地生根, 让年轻的学生在党组织的关怀下不断学习、传承、创新、发展。

5.2 营造氛围, 优化过程管理, 优化校园教育环境

在人的理想信念形成中, 环境是所必不可少的外部因素, 古有孟母三迁, 良好的外部环境对个人成长帮助很大, 良好的行为是自我发展与好的环境协调发展的结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提供学生综合锻炼平台, 在高校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中, 青年学生可以树立终身学习的精神, 磨练坚强的意志, 拓展广阔的视野, 锻炼服务社会的能力。“周婷、程祥国提出“全过程融入的理念”, 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 结合人们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发展的规律, 对人们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人们自觉追求的过程”[12]。因而在青年学生的教育中注重过程教育, 将党员教育与学生的成才培养融合在一起, 不断内化理想信念的教育。

5.3 家庭重视, 个人奋斗, 自我成长和终身学习

家庭的教育对于青年学生的成长意义重大, 思想活跃的青年期大学生情绪性大, 可塑性大, 易变性大, 处于思想形成和初步稳定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国家庭教育要尊重和理解年青人, 多沟通, 少说教, 督促青年的自我管理, 逐渐思想成熟稳定。

大学阶段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意识最强的阶段, 充分完成进入社会前的全方面发展和历练。“需要是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性源泉, 是人们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13]。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内因才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重视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启迪和引导, 充分调动内在积极性。通过社会学习理论, 告诉青年如何认识自我, 如何自主学习, 如何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外在激发内在, 构建良好的互动效果, 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5.4 教育优化, 博采众家, 树立精神世界

教育的过程也是不断优化的过程, 需要学习改进模式, 构建学习型党团组织, 让更多的青年大学生向往党组织。把党的历史、党的力量、党的政策更加形象化地向大学生展示, 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发展观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结合社会发展和自身的成长深入思考, 让青年学子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充实。

发挥青年学子的互助学习作用, 即朋辈教育。学校要主动搭建朋辈教育的平台, 不能零散的依靠学生的自由抱团、随意搭配, 而是要科学设计、合理组织, 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 如建立新生导生制、党员学长制等, 通过组织构架, 提供学生相互交流学习, 良性互动, 教师层面予以指导帮助。

5.5 借助网络, 灵活教育, 顺应时代发展

现代社会是网络社会, 学生的生活与以往相比也发生巨大的改变, 学生的联系已经离不开互联网, 网络已经融入日常生活。高校的教育环节, 网络也发挥重要作用, 已经出现慕课、翻转课堂等多种形式, 师生之间的交流也多借助互联网。党组织的教育模式与时俱进的, 共产党员网就是中央组织部建立的国家级别的党员教育学习网站, 2012年6月30日, 习近平同志视察共产党员网、共产党员电视栏目、共产党员手机报平台建设情况并出席开通仪式, 习近平同志启动按钮, 正式开通了共产党员网、共产党员电视栏目、共产党员手机报。同样, 作为大学生的教育也要顺应时代要求, 更新教育手段, 红色网站、党员在线学习和研讨、网络教学等, 让学生在新媒体的环境下继续学习。

5.6 愉悦接纳, 自主创造, 保持教育创新

在教育的过程中, 学生被动接受的教育相对比较多, 刚性的要求也比较多, 学生在大学阶段对于刚性的意识形态教育的接受度不高, 因而创造柔性的条件, 使学生在心情愉悦、积极热情的情形下自觉自愿的接受教育显得非常有必要。首先尊重学生的独立性, 平等对待学生, 学生自然愿意接纳;其次激发学生的自主创造, 通过学习团体、交流平台发挥作用, 学生都会自觉向正能量聚拢;再次营造好的氛围, 优化管理, 提高服务, 让创新创优的思想影响校园。

总之, 当代大学生对党员角色的认识也是党员教育中一个重要的课题, 需要不断的深入探讨。本文通过社会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研究, 通过问卷梳理现状, 挖掘原因, 研究对策, 提出改进措施。高校的责任巨大, 需要完善大学生党员教育培养, 加强非党员学生的教育引领, 培养社会主义事业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摘要:通过高校党员和非党员学生群体的问卷调查, 从社会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学生对入党动机、理想信念、自身形象及学生党员的影响力等四个方面进行调查, 存在的问题有:存在多样化入党动机, 共产主义的认同有差异;多种因素相互影响, 信念退化理想弱化;青年学生追求先进, 教育环节有待加强;学生党员自我认知要加强, 学生群体互助教育要优化。其成因主要包括思想层面、社会层面、学校层面、家庭层面和个人层面五个方面的因素。构建高校青年学生教育综合平台:全面重视, 搭建平台, 教育方式与时俱进;营造氛围, 优化过程管理, 优化校园教育环境;家庭重视, 个人奋斗, 自我成长和终身学习;教育优化, 博采众家, 树立精神世界;借助网络, 灵活教育, 顺应时代发展;愉悦接纳, 自主创造, 保持教育创新。

3.对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几点思考 篇三

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事物,好的事物也总会有另一面,大学生村官政策也是如此。大学生村官政策在实施过程中有许多问题产生,问题产生都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并不能一概而论,文章只是做一个简单的概括,以下为实施中出现的几点问题。

1、一些地区村官生存条件差强人意,致使许多大学生村官抱怨连连,甚至怨声载道。由于多数大学生村官都是被分配到真正意义上的农村工作,但农村条件有限,使许多村官在衣食住行方面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居住的地方条件简陋,设施缺少,数人挤一屋,严重影响大学生村官的休息;没有食堂只能自己做饭吃,造成吃不好或者饥一顿饱一顿的现象发生,等等,这些条件的差强人意就会影响到大学生村官工作的积极性,使他们不能够安心认真的去工作。

2、身份尴尬。大学生村官这个名字起得有点意思。一方面,它符合了中国传统的官本位思想,也确实为大学生到农村更好的开展工作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另一方面,这个官有名无实,当大学生们真正到了农村就会发现自己的角色却是非常尴尬的。刚刚到来的大学生村官们既不是当地的村民,也不是真正的公务人员,这种非官非农的身份让他们根本无法真正的参与到农村事务的管理决策工作中。在决策的执行过程中,一方面由于传统思想的束缚,很多村民们都会对外来人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排斥的心理,再加上大学生村官对当地人文风俗的不了解及有些语言的障碍,也就很难使他们真正融入到村民中去。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村官是没有实权的“官”,在工作中经常会碰到村民们不配合的情况,很难开展工作。长此以往,这些大学生村官们很快会失去在农村工作的热情,进而会感到生活的无趣、乏味,这就是很多大学生村官迫不及待要离开的重要原因。

3、村官在工作中态度不够认真积极,得过且过,有些人是因为大学毕业工作不好找,看到别人都在考村官及基层服务项目,所以他们也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去参加考试,实则他们并没有做好下农村当一个村官的准备,属于从众心理作祟。为了逃避就业,才去做了村官。这就造成他们首先从态度上对待工作不够认真,上级布置任务下来不能主动去做甚至是推三阻四;又者他们只把村官看成是找工作的一个过渡或者是到基层镀金,都在翘首等待国家政策的出台,使其能够顺利转成国家正式公务人员,而没有达到真正的为基层服务的目的,因此偏离了该政策服务基层人民的本意。

4、一些地区存在村官只挂名,无具体工作可做的现象。有些地区会存在村官到了村里没有具体工作可做,最后只有干耗时间或者是干等国家政策出台的现象,白白浪费了刚刚毕业大学生的两年好时光;还有的就是有些大学生只在村里挂名,自己出外另谋生计,然而村官的工资他也月月按时得到。

5、大学生村官中存在官僚化倾向,一些大学生变成了官场“老油条”。由于多数村官作为村长或书记助理,工作中与他们打交道的时候比较多,所以不自已的就会沾染一些所谓的官场习气,使自己混迹其中,没有真正做好自己的工作和实现使命。

6、个人问题无法解决以及离职后的前途模糊不清。首先个人问题无法解决。刚刚毕业的大学生面临着一个问题就是结婚,由于工作环境的局限性,村官们选择对象的面变窄了,机会也就少了;再有毕竟村官不是一个正当的职业,因此不能保证收入的稳定,所以,没钱不能找,想找也找不到,这就是大学生村官们遇到的个人难题。除了个人问题,在农村的发展前途不明朗也是很多大学村官决定离开农村的重要原因。毕竟在农村这个特定的环境中,接触的人员有限,开放度较低,所以对外界的动向了解的就较少,对村官离开的选择也就越低,因此如何再就业就成为很多大学生村官困惑的问题。

问题有很多,产生问题的原因也有很多,客观上主观上的都有,但最重要的是我们怎么去针对问题而进行改进。一项政策或者措施的出台,总是会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不可能做到处处都合理或者完美无缺,大学生村官政策也是如此。都是要辩证的去看待,问题是暂时的,解决才是“王道”。所以也不要去苛求,在实施中不断的摸索去逐渐改变,这需要一个过程,才能逐渐变的更加成熟。

[1]张丽.浅析大学生村官的价值取向与社会认同现状[J].法制与社会,2008(9).

[2]吕洪良,吕书良.新农村建设与大学生村官政策[J].中州学刊,2009(1).

4.对大学生创业的认识及思考 篇四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问题,市场分析

一、大学生创业现状和所面临的问题分析

说到创业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现代的苹果创始者乔布斯,他在学业没有完成的时候就出来创业,建立了苹果公司,还有我们的微软天才比尔盖茨,高中都没有上完就出去创业,成为了世界首富。但是他们是唯一的,也是幸运的,创业并没有那么简单。对于现阶段我们的大学生创业还处于初级发展的阶段,并且大学生创业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也特别小,而且大学生创业需要自己来承担相当大的风险,社会并没有给大学生一个优惠的创业政策,也没有任何完善的措施来帮助大学生,所以即使我们有一个比较好的思路和经营环境,但也有很多人选择放弃自己创业。还有许多大学生选择自己创业是被迫的,本身并没有热情去投入到自己创业的方面,往往是在就业压力下被动选择,这也是制约大学生创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再就是有很多高校对于学生实践并不是特别重视,每天上不完的理论课,使大学生在学校犹如一个空壳,没有实践能力没有思想,成为一个低头族,每天空幻想。要想大学生创业真正实现起来,我们必须对大学生进行如下培养。

二、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对策和建议

大学生要想真正的实现创业,首先要从大学生本身改造,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必须将我们所学习的创业理论知识转化为我们创业的能力和动力。注重创业教育的实践。再就是一些外在的因素,例如促使学校可以安排一些校外的培训课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不要沉迷于手机及网络游戏,再就是学校增加一些和创业有关的课程,增加一些专业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专业的辅导,平时多举办一些创业大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增加学生对创业的认识和兴趣。我针对我们学校的现状,发现了一个商机,有一次我问了一个喜欢芭蕾舞的人为什么喜欢芭蕾舞?她说她喜欢踮起脚的感觉,世界都在她眼前。对,踮起脚的感觉是很好,当我们穿上能带你滑翔的冰刀鞋时的感觉呢?是不是更好,冬季大多数学生没有冰刀,因此我考虑在冰场租冰刀。对于冰刀它就是装在冰鞋底下的钢制刀状物,有球刀,跑刀和花样刀三种。

三、结论风险分析与创业建议

做每一个创业都是有风险的,起先可能不被大多数学生所熟知,可能会有一部分学生不喜欢你的创业,也可能我的宣传力度不够,得不到广大学生的重视,知名度没有就不可能有买家,再就是有可能,有一部分竞争者的出现,加大了行业间的竞争,导致了狼多肉少的现状,使我们的收益减少,竞争者突然增多,利益共享会导致收益减少,但是这些都不能阻止我作为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所以大学生创业同时也需要社会建立有效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帮扶机制还有政府的帮扶作用,如果国家和社会都大力支持,学校还重点培养,那么我国就不会每年都重复着今年有多少失业的学生,今年就业率有多么紧张,就不会出现在应聘现场人挨人、人挤人的现象,同时也会推动我们国家的经济飞速的发展,所以对此我对现在的大学生提供了以下几点意见。

1.要有强烈的危机感

高中老师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到了大学就好了,但是你不要以为进了大学就可以轻松了。真正的竞争还没有开始。大学只不过是人生大竞争的前奏。我们都学过一句话就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如果没有强烈的危机感,大学生活就不会有计划,有收获,很快就会过去,就会影响大到走上社会的就业和生存问题,所以作为一个现代大学生,一定要知道和牢记这样几件事情:首先,对于现在的基本国情来看,如果你还不努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狼多肉少的局面会使我们毕业后手足无措,其次就是,未来的社会和成长只有知识和专业技能是不够的,还需要大学生拥有顽强的意志和相当的厉害的人际交往能力与沟通能力,才能应对各种未知的困难和挫折。最后,你要记住大学生远不如以前那么吃香了,本科生遍地都是,研究生都随处可见了,甚至不如中专和技校生好找工作,所以我们要先有创业意识,先下手抢占先机,俗话说笨鸟先飞嘛!

2.我们对未来要有明确的目标

目标就是我们航海时的灯塔,就是我前行是的指南针,就是我们动力的源泉。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没有目标就没有压力。现在许多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就是不知道自己将来做什么,能得到什么,现在需要做什么,学什么,怎么学。有不少学生说起目标,甚至都不知道是什么,这就是你理想的大学的吗,难道我们真的要成为21世纪的低头族吗?想要成为一个被人唾弃的手机族吗?今日事今日毕,每天都要给自己一个小小的奋斗目标,哪怕小到今天少玩一个小时手机,你要知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大海。我们每一天的进步都会让你将来无悔的过后半生,明确自己的目标,大学是你施展才华的舞台,给自己一个目标,给青春一个动力。没有任何一个航海家会畏惧大风大浪,没有任何人一个创业者会畏惧前方荆棘,锁定目标你就是下一个赢家。

3.珍惜青春,珍惜时间,珍惜机会

5.对大学生村官的几点要求 篇五

近期,经过我们走访调查,发现有的街道存在大学生村官长时间借调帮助工作、长期不在岗等现象。从9月开始,我们将加强考勤,对村官管理工作进行进一步的规范。

1、加强考勤制度。前期,区委组织部制定了考勤表,各街道要制定专人据实填写,并由大学生村官本人签字确认。考勤表每月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签字,每月报街道党工委审核,并报区委组织部备案。村(社区)党组织每月初要将上月大学生村官考勤表在村(社区)务公开栏中张贴公布,大学生村官须坚持每天记录《工作日志》,每月向街道党工委书面汇报1次工作情况。年终“双述双评”时,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要将大学生村官日常管理特别是在岗情况纳入述评内容。

2、严格监督检查。各级党政机关及其他单位不得以任何名义长期借用大学生村官帮助日常工作。各街道党工委要定期抽查大学生村官在岗情况,每季度抽查人数不少于在岗大学生村官的30%。区委组织部将不定期对各街道大学生村官在岗情况进行明察暗访,对无故脱岗、不按规定程序借调工作,在全区范围内进行通报批评。对在村(社区)出勤率达不到85%,或连续旷工10天和全年累计旷工20天的大学生村官,年终考核不得评为称职及以上等次,在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和研究生时,不能享受大学生村官的优惠政策。大学生村官未经区委组织部同意,随意被抽调到其他部门的,一经发现,按照旷工处理。

6.对大学生村官的认识和思考 篇六

一、女大学生村官工程的成败取决于多种因素

在已有的大学生村干部实践活动中,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力度,村干部与村民的欢迎与配合态度,女大学生待遇的落实程度,专业素质、组织协调能力与村发展实际的对接状况,村里各种力量的此消彼长给女大学生村官作用发挥提供的空间,凡此种种,这些从不同侧面指出了影响和决定女大学生村官取得成功与否的多种因素。

二、女大学生村官工程的成功规律具有一种不平衡的特征

在某一个现实的实践场中,常常会由于某一制胜规律的突出作用,引起工作中某个节点或某一环节的变化,山重水复而后柳暗花明,从而锁定成功的路径。比如,一个好的人缘和处事态度,一种有益于当地发展的农用技术,一次用努力和韧性把握住了的政策机会,一个适合本地发展的农业项目,一次有理有据、依纪依法排解的邻间纠纷,都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埋下成功的种子。

三、女大学生村官工程的成功规律为主观能动性发挥预留了较大空间

自身基础与各种困难间的比例关系固然重要,但毕竟不是影响事情结果的决定性因素。事物发展的多样性和不平衡性,使女大学生村官工程的顺利推进成为主客观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复杂过程,成功的可能存在于人们将可能变为现实性的自觉努力之中。

在调查和接触中,女村官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反映出来的许多问题也非常值得深思。(一)女村官们的生活与工作现状

近年,各地区着眼于培养优秀年轻后备干部,构建城乡人才帮扶新机制,改善农村干部队伍结构,通过实施多种形式,选派大学生到相对后进的农村任职,注意教育与引导相结合,与农民群众交朋友,从最受农民欢迎、最能给农民带来实惠和最易于落实的事情做起,虚心向农民学习,向实践学习,较好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是使农村村级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因为近年来,大批中青年农民纷纷外出务工,使村级干部队伍建设面临困境。文化层次低,年龄老化,工作能力有限、方式简单、积极性不高等老大难问题一直伴随着这支队伍。女大学生村官的到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这一状况,为广大农村干部队伍增添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二是更新农村传统思想观念。尽管女大学生村官在经验等方面有不利的因素,但他们整体科学文化素质较高,思想观念先进,法制民主科学意识较强,思维敏捷,视野宽阔,给农村带来很多新鲜的东西,有利于农村干部在科技文化素质、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民主法制、科学意识等方面的整体进步。

三是促进了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女大学生村官整体素质较高,对国家政策、方针和措施的认识更多。对于农民权益的保障缺失,她们往往能敏锐地察觉,也常常能站在农民的立场上仗义执言。能够自觉地按照国家有关法律依法办事,能够充分听取广大村民意见。

四是发挥了到村任职女大学生村官的优势。思想观念新、文化水平高、文艺表演能力强等优势,在农村营造健康文明的生活氛围中,通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起到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群众破除陋习,弘扬正气,倡导文明,创建文明家庭、争做文明村民,促进农村和谐建设的作用。

五是调动了农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对于许多毕业于农业院校或相关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她们在农村工作期间充分发挥了她们的专业特长,把一些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理念带到农村,在经济方面发挥了很强的带动作用,较好地解决了村级基层组织建设薄弱、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医疗等社会事业水平较低等实际问题,得到了广大村民的广泛赞誉。

女大学生村官除了具备以上特点外,还有性格柔顺,认真细致,亲和力更好,富有同情心,更善于和人沟通等优势,便于与农民沟通,能更有效的化解各种矛盾,有利于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她们能歌善舞,有文化,有文艺专长,也有利于加强农村新文化建设。

但调查中,也不难发现当前女“村官”们刚进村都会面临一些困惑:如专业不对口、所学东西用不上,村里情况复杂、人际关系难处理、村里人缺乏认同感,水土不服、工作无从下手等。这些问题归纳起来就是“三难”:异地环境融入难、岗位作用发挥难、农村工作安心难。很多当地部门不给予充分重视和及时帮助,也就形成了一种“轰轰烈烈招进来,无声无息流出去”的局面。(二)产生现状的原因

首先是部分地方对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关心、支持不够,村官截留现象很严重。女大学生村官变“乡镇临时工”,有违国家招聘选派大学生到农村工作的初衷,不利于农村一线干部队伍的优化和农村工作的推进。对农村建设人才缺乏的状况不仅没有改善,反过来还造成人才浪费。其次是后期政策不定性,造成女村官们工作不安心、不稳定。第一,性别的差别,农村干部以男性居多,村书记也大多是中年男性,为了自身名誉、讲究作风,他们大多不会让年轻富有朝气的女村官在身旁,性别的歧视仍然存在。第二,待遇的差别。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不同,各地村官的待遇也不一样。贫富不均的现象,使得很多村官在农村工作很难安下心来。第三,缺乏长效管理机制。大学生村官工作期满后,后期管理的问题、挂职期满以后的安置问题,大学生村官都对自己期满后的出路表示担心和迷茫,这就直接加剧了村官不安心、不稳定工作的情绪,使他们难以扎根农村、深入工作;同时也使村干部、村民,觉得村官到农村工作是暂时的,不可能长久,拉开了村民、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之间的距离,使双方不能更加融洽的融合到一起。

三是传统观念的束缚,造成村官工作水平难以提高。这里所讲的传统观念及世俗的眼光主要是指:第一,广大农村在渴望有知识、有文化、懂技术的大学生人才到来的同时,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地方保护主义,部分地方负责人目光短浅,为了自身利益受损而害怕或拒绝新型人才的进入甚至可能通过一些理由来裁撤大学生村官;第二,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多以亲情和血缘关系为纽带,村民在选举过程中,多数情况下理性是不能战胜感性的,从而带着感性的思维来选择真正能给他们带来发展的人选,所以大多数大学生村官真正去竞选村干部时,会被当作“外姓人”而受到排斥,就连在村委会也会受到其他人的孤立。

四是女村官们自身思想上的不到位。部分到村任职的女大学生村官把到农村任职当作曲线就业的“跳板”,当作一种在就业压力和优惠政策引力下作出的无奈选择,缺乏真正热爱农村、扎根农村,在农村建功立业、实现自我价值的思想基础,对适应农村艰苦环境、条件的心理准备不足,承受能力较差,时机一旦成熟,就会自然“流失”。(三)针对原因采取的解决途径

鉴于目前女村官们的现状,为了使这一政策能够有效的得以实行,能够使大学生短期的服务产生长远的效益,使农村发展有良性循环。建议应做出以下的努力:

1、应该加强制度建设。一项好的政策出台后,必须有一系列措施来保证政策的落实。否则,好事也可能变成坏事。通过与村民的接触,许多村民还不知道村子里来了大学生村官,许多镇没有将村官真正放到农村去,这说明村官政策还有宣传不到位、落实不到位的情况。这正是该项政策最棘手的问题,理论体系、政策法规逐步完善的同时,缺少行之有效的基层实施监督机制来监督具体政策的落实。要充分认识到大学生村官是一项战略工程,而不是权宜之计。所以,第一,要逐步建立完善相应得配套实施,诸如建立健全必要的法律、法规,以防止大学生村官过于频繁的流动;第二,要通过制定更多的政策和待遇,比如说: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增长工资、对大学生村官定期考核后,对于优秀分子,可以选拔进入镇公务员系列,或者是选拔进入镇领导班子等,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为农村留住优秀人才。这样可以保证这些大学生村官在几年的工作后,能感觉有所收获,而不是虚度光阴,对于带动更多的大学生到农村工作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第三,对于到任的大学生村官,不能置之不理,而应当是进行定期的培训,以达到在弥补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基础上提高其服务的能力。

2、加强镇、村的领导对大学生村官政策的理解,打破传统的旧思想。在与大学生村官的交流中,发现许多村官都无法真正的参与到村子的管理事务中去,尤其是女性,村干部大部分认为女孩子在村里没有什么能干的,只能做些端茶倒水的活,所以镇里把她们借用上来,她们还有点工作上的满足感。还有一些领导者看来,当村官,主要是让他们接触实际、了解社会,不必指望他们做什么事情。大学生村官到了工作岗位上,只能服从他们的上级领导、听从领导的安排,至于他们自己是怎么想的,到村里干什么工作、怎么干工作,缺乏实质性考虑和安排。因此,这种观念必须加以改变,作为领导,应当按照农村的实际需要,一开始就应当明确或制定大学生村官的工作任务或工作目标,一方面能让他们明确工作的方向,同时也感觉到了肩上的压力,另一方面也让他们能真正参与到实际的基层工作中,而不只是作为一种摆设。这样有利于形成良性竞争,促进大学生村干部和村子的长期发展。

3、就大学生自身而言,要担当好村官这一职务,必须要做到认识和素质上的提升。第一,转变就业观念。要激发自己服务农村的热情与责任感,背负起兴农的历史使命,形成一种用知识回报社会、服务农村的志向,要立足长远锻炼自己,扎根农村,不能把“村官”作为“跳板”。第二,做好到农村工作的知识储备,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多关注“三农”和新农村建设,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与农村相关的政策、法规和发展动态;重视实践环节,培养自己与村干部、村民的交流沟通能力,以学习的心态多向村干部包括村民学习,提高自己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要给自身一个准确的定位。脚踏实地地工作,谦虚谨慎地待人接物。运用女性独有的特性,认真做好农村的每一项工作,应当坚持从身边小事做起,不要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第四,做好到农村工作的思想准备。农村工作很复杂也很繁琐,不能急于求成,不切实际的就想干出一番大事业,要摆正好心态,少一些学生气,从小事做起,踏踏实实、勤勤恳恳的为农民办好每一件实事,要树立村民意识,融入农村生活,否则不仅得不到村民的和村干部的信任,更严重的是打击了自己的自信心和热情,不能很好的发挥自己的作用,所以,女大学生村官一定要摆正好心态,做好在农村长期工作的思想准备,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综上所述,镇妇联高度重视女大学生“村官”服务工作,明确了具体分管领导、具体责任部室,形成了各级妇女组织关心服务女大学生“村官”的工作体系。近日,镇看望女大学生“村官”,积极开展调研,征求女大学生“村官”的意见建议,结合镇实际,创建三大工作机制,真诚服务女大学生”村官”。

(一)建立女大学生“村官”服务的关爱机制

镇高度重视女大学生“村官”的思想工作,积极开展“四个一”活动:一是建立一个日常联系制度。给每个女大学生“村官”建立移动电话、网络,做到随时了解和掌握她们的工作和思想动态,及时找到关爱、服务的具体办法;二是建立一个定期交流的平台。镇妇联每月召开一次女大学生“村官”交流座谈会,及时帮助她们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三是建立一个生日关爱活动制度。我镇妇联以电话、短信、贺卡、聚会等方式给每个女大学生“村官”以生日的祝福,让她们在村工作期间也一样感到有娘家的温馨;四是建立一个关爱帮扶的对子。我镇妇联在全镇各村妇代会中建立联系女大学生“村官”帮扶结对制度,让女大学生尽快熟悉和了解工作。

(二)建立女大学生“村官”服务的培养机制

镇注重对女大学生“村官”的培养锻炼。一是在工作中培养。镇妇联的各项活动和会议积极邀请女大学生到村女大学生“村官”参与,让她们在实际工作中学会具体的工作方法;二是在实践中锻炼。请女大学生“村官”参与到镇妇联的实用技术培训和女性素质的培训中,聘请女大学生为女性素质学校的义务老师,负责各村对农村妇女的远程教育工作;三是在工作中宣传。积极引导女大学生”村官”为贫困妇女,留守儿童办实事、好事。大力宣传女大学生到村女大学生“村官”在村上工作的成功经验、工作体会,积极营造女大学生“村官”“树典型、学先进”的良好工作氛围。

(三)建立女大学生“村官”参与妇女工作的管理机制

7.对大学生村官的认识和思考 篇七

村民朋友们:您好!我们是来自浙江工业大学的暑期社会实践调研队党员之家“致青春队”——“寻最美大学生村官,树新时代先锋楷模”,在宁波北仑区进行大学生村官工作现状的调研。此问卷仅作为简单地统计分析,以更好地支撑我们的调研报告,绝不会泄露您的姓名等隐私,感谢您的配合与支持!

(一)背景资料

1、您的性别: □男□女

2、您的年龄: __________周岁

3、您的婚姻状况: □已婚□未婚

4、您的工作是:________________

(二)“印象村官”主问卷

1、你是否知道大学生担任村官的政策?

A、知道B、不知道

2、你对大学生村官有何看法?

A、很好,可以利用所学知识建设家乡

B、当前就业压力大退而求其次

C、国家给与很多的优惠政策

D、其他

3、你认为大学生能当好村官一职么?

A、能B、不能

4、你认为大学生村官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素质?(可多选)

A、较高的沟通交流能力B、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C、良好的心理素质D、一定的农业知识和技能

E、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大学生村官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在新农村建设中?(可多选)

A、丰富农村文化生活B、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C、传播新的农业生产技术D、增强村民的法律意识构建和谐农村E、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认为大学生村官应该如何赢得村民和村干部的信任和支持?(可多选)

A、运用所学知识为当地发展献计献策B、解决和协调村里邻里关系

C、积极参与村务管理做到村务公平公正D、拓宽门路提高村民收入

E、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对大学生村官的最大担忧是什么?(可多选)

A、言行不一不能吃困耐劳B、不能很好的融入农村

C、不能带领大家致富D、不懂得农村的风俗习惯不知道如何相处E、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与当地村官相比,您认为大学生村官的劣势在于(可多选)

A、缺乏工作经验B、缺乏对农村尤其是所在村的了解

C、解决农村问题的实用办法少D、不善于与村民、当地干部沟通E、当地人际资源缺乏,群众基础不足

F、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您认为大学生村官对于当地发展的作用是(可多选)

A、作用很大B、有一定作用

C、基本不起作用D、没有作用

13、您觉得大学生村官是否需要在任职期间作进一步的培训(可多选)

A、需要,他们需要进一步培训更好地工作B、不需要,已经够了

C、不需要,培训没什么大作用D、无所谓

14、如果您觉得需要培训的话,您觉得大学生村官该有怎么样的培训形式(可多选)

A、定期开设文化课培训B、定期组织村官间的交流

C、定期举办培训讲座D、老干部一对一教导新干部

E、定期组织阅读相关刊物F、组织退休干部传授工作经验

G、不需要H、其它____________

15、您对大学生村官的期望有:

8.对大学生村官管理服务工作总结 篇八

为不断提升到我乡任职大学生村官的再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他们的潜能,切实加强全乡大学生村官服务群众的技术和水平,科学地评定大学生村官一年的工作实绩,我乡严格按照《中共OO省委办公厅 OO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OO省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的有关规定和市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考核方案要求,认真开展2010年XX乡大学生村官考核工作,现将一年来对大学生村官的管理服务工作总结如下:

一、大学生村官基本情况

来到我乡工作的大学生村官共有5人,分别安排在XX4个行政村工作,其中一村委会分派2人,一人任书记助理,一人任主任助理。

二、组织健全,成立大学生村官管理领导小组。

我乡成立以党委副书记王玉玲为组长,宣传干事、组织干事等为成员的大学生村官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对大学生村官日常工作生活进行指导、关心。

三、明确要求,加强监管,引导村官进行工作。

一、加强培训。自大学生村官来到XX,我乡首先对村 官们进行工作座谈,让他们了解各村的实际情况,培训他们在日常工作中的工作技能,沟通联系群众,强调在村里工作的注意事项。此外,还定期专门召开村官培训,解决各个村

官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为其提供解决思路、解决办法。

二、严格监管。在日常工作中,由于村官前期不熟悉村 务,在工作中显得随意性较大,根据乡政府的各项要求,对村官行为进行监督考核,严肃工作态度,保证工作质量。同时,在平常的会议学习及理论学习中,及时查看考核村官平时的考勤、学习和工作有关资料并登记在册。此外,对村官进行个别谈话,整合他们的思想,询问各村官分属的各村实际情况,强化他们的工作意识和认识水平。

三、引导村官进村入户进行工作。自大学生村官参加水 田乡工作后,领导小组成员在工作中就有意引导各个村官参加各项工作任务。在2009年的计生台账摸底,今年年初的村“两委”换届选举、11月份开展的人口普查和年底进行的XX产业培植等工作中,我乡都要求各村委会对村官分配、安排一定的工作任务,并安排专人对村官工作进行辅助,让各个村官能顺利深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通过这些工作举措,使他们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比当初有很大提升。村官的加入也使得这些工作质量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各村委会的工作也显得非常集束、有条理。

四、关心支持,了解思想,服务村官。

我乡领导十分关心村官的日常生活情况,要求各村委会 为村官安排食宿,不让他们在物质上有短缺,保证他们的生活水平。由于大学生村官刚走出校门,在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处理上不是很得体,所以在工作中往往会受到村民的不

理解,造成他们工作情绪低落,影响工作进展。为此,我乡领导及村官管理小组成员经常与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支持他们的工作思路,并提出改进意见与建议,联系各村委会领导做好村官的服务工作。

五、存在的问题与今后努力的方向

1、在工作中,我们发现各村都不同程度存在对村官的急于求成的思想。由于他们工作经验较少,处理很多问题不能得心应手,所以期望与实际相差较大,造成村官与村领导干部都不太满意。

2、村官要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工作中积极向有经验的村干部学习,尽快掌握工作技能与方法。生活上,注重自身形象,树立良好的大学生村官形象。

3、个别村官思想负担较重。由于大学生村官不是正式的国家工作人员、收入不高,个别村官对今后找工作、考公务员等存在较大的思想负担。

总体来说大学生整体素质较高,但不排除还有个别大学生的生活习惯不尽如人意,工作中也比较有个性,不能很好的融入到村务工作中。

针对存在的问题,今后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改进管理办法,加强村官的自我管理。尝试以村官管理村官的方法来促进大学生村官自我约束意识的养成。

2、加强奖惩机制的完善。比如通过年终考核的办法,使这些大学生村官们工作起来更有干劲,并且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力与价值。

3、多举办一些文体活动,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丰富大学生村官的业余文化生活。

4、组织经验交流活动,比如乡内交流、乡外交流或者和其它乡镇结对子等等。

9.大学生关于村官的认识的调查报告 篇九

调查目的:随着近年各大高校扩招,全国总体就业压力严峻,毕业生就业压力前所未有。对每个大学生来说,及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对决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奋斗目标,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而村官就是现在比较新生的职业就业面比较广。因此想了解大家对村官的认识,也使大家更加了解村官。

调查时间:2011.11.25—12.0

5调查对象:常熟理工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所有学生

调查方式:调查报告,询问情况(本次调查实际发放问卷80份,每份有具有针对性的8个问题,回收70份,有效率87.5%,调查问卷达到了很好的效果,能够清晰准确的说明问题。调查问卷见附表)

一. 村官的现状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农业发展,为提高广大农民的收入,国家积极鼓励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应届或往届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大学生们不但为村民们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解决了他们生产中的难题,更是对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做出了重要贡献。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基层工作以后,充分利用自己的所学和特长,积极为建设农村、服务农民、发展农业作出贡献,同时自身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实施对于提高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促进城乡人才的合理动,扩大大学生就业渠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和实践价值。然而由于“大学生村官”还是一个新兴事物,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着缺乏经验,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流失严重和出现回炉现象等问题,主要是由于政策制定不明细,选拔机制、保障机制、培训机制等不完善等因素造成的。因此,完善“大学生村官”政策就要明确政策制定,完善培训机制、选拔机制和保障机制。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遇到的最突出问题就是“人才困境”,尤其是村级领导班子总体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缺乏创新性,严重制约了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一些省市在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创新性地推出了“大学生村官”计划,公开招聘优秀大学生到农村担任村干部,通过增强村级领导班子的内发核心力以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2005年6月2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明确提出从2006年起国家每年计划地选拔一定数量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就业,通过法定程序安排担任村党支部、村委会的相应职务,力争在三到五年内实施一村至少有一名高校大学毕业生的目标。截至2008年2月底。全国共有28个省市区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其中17个省市区启动了村村有“大学生村官”计划。2008年3月,中央组织部会同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座谈会,部署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大学生村官”工作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当前我国为建设新农村而实施的一项重大举措,是打破农村人才匮乏局面,搭建农村人才高地。促进城乡人才双向流动。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一项有力措施。

二. 问卷分析

从第一个问题” 您了解什么是大学生村官吗?”同学们的回答可以看出,只有很少的人(1%)对村官非常了解,大多数(53%)的同学只是了解一点,甚至有许多人(46%)不了解。因此学校里应该加强这方面的介绍,村官是一个很锻炼人岗位。所以建议同学们应该多去了解村官,了解他的具体现状。

对于村官的具体定位,是否就是村里的高级杂工,同学们各有各的看法。从大家的选择不难看出,多数人是不同意这种说法。所以我们要搞清楚大学生村官的具体定位。大学生村官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党政机关培养和储备来自工农一线后备人才的重要来源。大学生选择到村任职,必选做好自我定位,走好“三步曲”,才能实现锻炼成才的目的。

大学生村官必须要融入当地的村委会,然而初来咋到的村官在这方面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生活环境.专业知识如何应用于实践.工作环境.与村民如何沟通.思乡心切„„根据同学们的选择看出,大家多数认为“专业知识如何应用于实践”是遇到的最大难题。这也是事实,国家选择的这些村官就是为了让我们帮在大学里所学到的知识带到当地去,带动当地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在这方面多多注意,多多思考。

当村官能得到什么?这是很多人想问的问题。而所得到就要靠我们当村官的目的和追求。有的人被政府一些列的优惠政策所吸引;有的人因为就业压力导致在城市求职难;有的人是想先到基层锻炼积累经验,为以后打基础;有的人认为农村的发展空间更适合他们。不同的人又不同的选择,不过还是希望大家多为他人想想,如果只是一己私利的去当村官,还不如不去。这样不仅毁了自己,更耽误的农村的发展。所以大家哟啊想好当村官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还是人民为我服务?最后要考虑下,三年任期满了以后该怎么抉择。一般来讲,三年签一次合同,今年刚政策出来,六年村官必须进入村两委班子、或者和村、社区续聘才能继续当村官,否则只能再就业。当村官,实际点说就是跳板,为了以后更好的发展,虽然就当前工作环境还讲还是村官更艰苦,尤其是西部地区的村官下乡后要住在村里,工资很低事情很杂。但是如果说条件这么差还有人去的话,那就是村官的政策优惠,第一、考公务员定岗,竞争压力小;第二、考事业也有优势,随着全国事业单位招聘一体化,也有专门给村官定的岗位;第三、有国企或者银行之类的有村官专场招聘会,如农行、邮电银行这些;第四、服务期满后创业享受税收优惠,当地政府资金补助。所以最后的抉择就要看各自的意愿了。

三. 总结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现在的大学生对村官多是不了解的,更不说报这方面的意愿了。所以学院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宣传,让同学们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为将来的就业做更具体的打算,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最后说一下大学生村官应该具有的条件: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优良作风;高尚的思想和端正的态度,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心态与决心;较强的写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有创新意识,思考问题全面而周到;具备一定的关于农村社会,农村经济,农业技术的基础知识;过人的实践与领导能力。

附表

大学生村官调查问卷

1.您了解什么是大学生村官吗?

A不太了解B.了解一点 C.非常了解

2.有人说,大学生村官就是农村的“高级杂工”,您是否同意?

A.非常同意 B.不太同意 C.不同意

3.您认为大学生当村官最大的挑战是?

A.生活环境B.专业知识如何应用于实践C.工作环境D.与村民如何沟通E思乡心切

4.如果您选择了当大学生村官,您的目的是:

A被政府一些列的优惠政策所吸引B因为就业压力导致在城市求职难

C先到基层锻炼积累经验,为以后打基础D农村的发展空间更适合我5.您认为国家因为什么而招聘大学生村官?(选两项)

A.为建设我国新农村B.为国家未来建设锻炼储备人才C.缓解就业压力D.为农村经济注入新活力.E.其他

6.假如三年的职任期满后,您考虑的是?

A.报考公务员B.考研继续深造C自主择业D.留任村官

7.您了解大学生村官的现状吗?

A.不太了解 B.了解一点 C.十分了解

8.您认为大学生村官应该具备哪些条件?(选三项)

A.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优良作风;

B.高尚的思想和端正的态度,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心态与决心;

C.较强的写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D.有创新意识,思考问题全面而周到;

E.具备一定的关于农村社会,农村经济,农业技术的基础知识;

F.过人的实践与领导能力。

大学生村官调查问卷

1.您了解什么是大学生村官吗?

A不太了解 B.了解一点 C.非常了解

(40.9%选A, 53%选B,6.1%选C)

2.有人说,大学生村官就是农村的“高级杂工”,您是否同意?

A.非常同意 B.不太同意 C.不同意

(15.2%选A,57.6%选B,27.2%选C)

3.您认为大学生当村官最大的挑战是?

A.生活环境B.专业知识如何应用于实践C.工作环境D.与村民如何沟通E思乡心切

(7.6%选A,43.9%选B,7.6%选C,37.9%选D,3%选E)

4.如果您选择了当大学生村官,您的目的是:

A被政府一些列的优惠政策所吸引B因为就业压力导致在城市求职难

C先到基层锻炼积累经验,为以后打基础D农村的发展空间更适合我(24.2%选A,19.7%选B,42.4%选C,13.6%选D)

5.您认为国家因为什么而招聘大学生村官?(选两项)

A.为建设我国新农村B.为国家未来建设锻炼储备人才C.缓解就业压力D.为农村经济注入新活力.E.其他

(29.3%选A,22%选B,22.8%选C,22.8%选D,3.3%选E)

6.假如三年的职任期满后,您考虑的是?

A.报考公务员B.考研继续深造C自主择业D.留任村官

(23.1%选A,16.9%选B,53.8%选C,6.2%选D)

7.您了解大学生村官的现状吗?

A.不太了解 B.了解一点 C.十分了解

(66.2%选A,30.7选B,3.1%选C)

8.您认为大学生村官应该具备哪些条件?(选三项)

A.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优良作风;

B.高尚的思想和端正的态度,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心态与决心;

C.较强的写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D.有创新意识,思考问题全面而周到;

E.具备一定的关于农村社会,农村经济,农业技术的基础知识;

F.过人的实践与领导能力。

上一篇:发展党员年度计划下一篇:北京2015年上半年农村信用社招聘:综合知识时政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