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亮点解读(共9篇)
1.2016年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亮点解读 篇一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全文)
10月23日电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
(2014年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
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199人,候补中央委员164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党的十八大代表中部分基层同志和专家学者也列席了会议。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习近平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认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国内改革发展任务极为繁重,中央政治局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战略定力,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各项工作,注重从思想上、制度上谋划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战略性、全局性、长远性问题。中央政治局适应经济发展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 村官 | 选调生 | 教师招聘 | 银行招聘 | 信用社 |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
政法干警 | 招警 | 军转干 | 党政公选 | 法检系统 | 路转税 | 社会工作师
新常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积极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基本完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各方面工作取得新成效,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打开新局面。
全会高度评价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研究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全会提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全会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 村官 | 选调生 | 教师招聘 | 银行招聘 | 信用社 |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
政法干警 | 招警 | 军转干 | 党政公选 | 法检系统 | 路转税 | 社会工作师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全会强调,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
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这就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全会提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要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完善立法体制,加强党对立法工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 村官 | 选调生 | 教师招聘 | 银行招聘 | 信用社 |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
政法干警 | 招警 | 军转干 | 党政公选 | 法检系统 | 路转税 | 社会工作师
作的领导,完善党对立法工作中重大问题决策的程序,健全有立法权的人大主导立法工作的体制机制,依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立法项目征集和论证制度,健全立法机关主导、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加快完善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律制度,保障公民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等各项权利不受侵犯,保障公民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利得到落实。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全会提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依法惩处各类违法行为,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完善纠错问责机制。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
全会提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必须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推动实行审判权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 村官 | 选调生 | 教师招聘 | 银行招聘 | 信用社 |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
政法干警 | 招警 | 军转干 | 党政公选 | 法检系统 | 路转税 | 社会工作师
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推进严格司法,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在司法调解、司法听证、涉诉信访等司法活动中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完善检察机关行使监督权的法律制度,加强对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法律监督,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绝不允许法外开恩,绝不允许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
全会提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健全司法救助体系。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预警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协商沟通机制、救济救助机制,畅通群众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法律渠道。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着力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建设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加强立法队伍、行政执法队伍、司法队伍建设,畅通立法、执法、司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 村官 | 选调生 | 教师招聘 | 银行招聘 | 信用社 |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
政法干警 | 招警 | 军转干 | 党政公选 | 法检系统 | 路转税 | 社会工作师
法部门干部和人才相互之间以及与其他部门具备条件的干部和人才交流渠道,推进法治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完善法律职业准入制度,建立从符合条件的律师、法学专家中招录立法工作者、法官、检察官制度,健全从政法专业毕业生中招录人才的规范便捷机制,完善职业保障体系。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增强广大律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构建社会律师、公职律师、公司律师等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律师队伍。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形成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学科体系、课程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养造就熟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
全会强调,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过程。坚持依法执政,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不得违法行使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健全党领导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完善保证党确定依法治国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工作机制和程序,加强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筹协调,完善党委依法决策机制。各级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党组织要领导和监督本单位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坚决查处执法犯法、违法用权等行为。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完善党内法规制定体制机制,形成配套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运用党内法规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促进党员、干部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重要内容。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法治工作机制。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紧紧围绕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构建完善的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依法保障“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 村官 | 选调生 | 教师招聘 | 银行招聘 | 信用社 |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
政法干警 | 招警 | 军转干 | 党政公选 | 法检系统 | 路转税 | 社会工作师
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进祖国和平统一,依法保护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权益。加强涉外法律工作,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及外国公民、法人在我国的正当权益。
全会分析了当前形势和任务,强调全党同志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审时度势、居安思危,既要有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改革发展的战略定力,又要敏锐把握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以钉钉子精神,继续做好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工作,继续做好改善和保障民生特别是帮扶困难群众工作,继续做好作风整改工作,继续做好从严治党工作,继续做好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工作,为明年开局打好基础。
全会按照党章规定,决定递补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马建堂、王作安、毛万春为中央委员会委员。
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李东生、蒋洁敏、王永春、李春城、万庆良严重违纪问题的审查报告,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杨金山严重违纪问题的审查报告,确认中央政治局之前作出的给予李东生、蒋洁敏、杨金山、王永春、李春城、万庆良开除党籍的处分。
全会号召,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积极投身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伟大实践,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建设法治中国而奋斗!(完)
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 村官 | 选调生 | 教师招聘 | 银行招聘 | 信用社 |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
政法干警 | 招警 | 军转干 | 党政公选 | 法检系统 | 路转税 | 社会工作师
2.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解读 篇二
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代表“顶层设计”的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成立最受关注。虽然只是一笔带过,但超预期的土地改革引发的房地产调控思路发生从大转变。对公有制和国有经济的强调,说明国企改革不会激进,仍将延续既定的思路。
十八届三中全会昨日闭幕。
为期三天的会议就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系统部署,标志着中国新一轮改革大幕正式开启。
2013年11月12日傍晚,当电视中熟悉的旋律响起,大概很少有人会像21年前的华西村支书吴仁宝那样,从新闻联播中捕捉到一夜暴富的机会。人们更多地希望寻求一些信号,一些可能改变自己的处境,乃至改变这个国家的信号。
但相当一部分人感到困惑,在他们听来,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公报内容,还是那些熟悉的语句,似乎并无新内容,资本项目开放、利率市场化、破除国企垄断等等热点话题,甚至连全民关注的房地产调控,也未出现在公报内容中。
“《公报》不是《决定》。《决定》会更具体。”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左小蕾在微博上提醒着这群人。
当日发布的全会公报透露,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简称《决定》),但这一《决定》并未同步公布。
与左小蕾的提醒相对应的是,就在公报全文发表之后的一到两小时的时间里,有十多家券商同步召开了电话会议,纷纷从公报的字里行间寻找着解读的线索,预测可能在随后几天面世的《决定》内容。
在喧哗过后,几乎所有的解读,最终还是有了一些基本的共识:“全面深化改革”时代,市场将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取代了此前的“基础性作用”的提法,成为了被大多数专家、学者,包括外媒在内的首要关注点。而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意味着吴敬琏等长期提倡的“顶层设计”提上议程,改革将不再只是“摸着石头过河”。
在此基础上,公报对十余个具体领域改革的论述,也被解读出一些基本的方向。如土地制度可能告别征地模式,而这将对房地产市场产生实质影响,虽然未谈房地产,实则体现了调控思路的重大转变;虽然仅提了一句“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但有了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之后,则相当于坚定了资本项目开放、利率市场化等既定方向;国企改革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提法,意味着不大可能出现大国企分拆等激进改革,而是会采取国有资产资本化、加强公司治理、政企分开等措施。
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与顶层设计
“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尽管缺乏更多具体执行的细节,但作为方向性大纲,本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新一届领导集体在未来任期内的总目标和时间表,这被春华资本集团主席胡祖六认为是“可喜可慰”的政治承诺。
公报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经济体制改革又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在时间点上,全会要求,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这意味着,未来10年左右的时间里,中央的主要工作将放在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上,同时通过行政体制改革改变政府干预过多的弊端,并找到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方式。
中信证券发布的报告认为,“决定性作用”的提法“前所未有”,显示经济转型将升级,政府在某些方面的职能将发生转变。
而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也在电话会议上分析称,尽管市场和公众普遍预期将作为重点改革领域的金融并未在公报中占据篇幅,仅仅是一句“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但金融市场体系自然和金融改革有关系。“我们说金融改革,其实就是市场化,要让市场发挥作用。”市场化的提法实际上就包括了利率市场化、以及上海自贸区备受关注的资本项目开放等重点金融改革项目。
与“决定性作用”的新提法一样备受关注的,是两个新成立的机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和国家安全委员会。其中,与经济体制改革更相关的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被普遍解读为“顶层设计”的具体实施者。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刘胜军称,从组织上讲,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表明对实质问题的关注,过去很多改革方案没有办法落实,出现了“知易行难”的问题。“通过成立深化改革小组可能在改革的领导力上比过去有很大进步。”
公报称,要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对此,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芮萌对媒体表示,此次报告中把“胆子要大”放在“步子要稳”的前面,表现出了新一届政府敢于探索的勇气。
公报还提出,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芮萌称,这体现了政府不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领域进行全面地制度改革。
与此同时,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也发出了一则“温馨的提醒”,其称,改革的顶层设计非常重要,但“切忌以改革之名扩编增容”。
土地制度改革将影响房价
与对金融市场改革“一笔带过”相比,公报甚至没有提及房地产调控,就连政府一直力推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也只字未提。这对于公众来说,实在有些出乎意料。
公报在进一步解析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条件时,称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并列举了三个主要市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对于“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大部分解读认为只是维持此前推进的利率市场化、资本项目开放等既定方向。但对于“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中金彭文生表示,背后的含义是很明确的,“就是要改变集体土地先由地方政府征地,再进入市场这个状态。”
目前,我国的土地制度是城乡分割的,城市是国有土地制度,可以在市场交易;但农村是集体土地所有制,不能进入市场交易,必须把地卖给地方政府,然后转变为国有土地,才能进入市场交易。
但未来的改革方向是打破这种分割,农村的集体建设用地不再需要经过地方政府的征地,而是直接入市。不过,彭文生也认为,征地制度在一段时间内不会完全改变,“我们会看到单一的政府征地转让,转为农村土地流转的双轨制,收缩政府征地的范围,最后的目标是同地、同权、同价。”他预计2016年前将会出台一个全国统一的《农村集体经营建设用地流转方案》。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时红秀在民生证券牵头的电话会议上称,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这会大大增加土地的供给量,“如果大批量的土地直接入市的,肯定对房价会有个打击。”
但同样有相反的预测。长期看涨房价的地产评论员陈宝存就在腾讯微博上表示,改变地方政府的强制征地,再加上公报中“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益”的表述,意味着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民利益将获得保障,加大征地拆迁安置补偿,土地价值大幅提高,由此推动房价进入一轮上涨周期。
对此,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认为,土地制度改革将大幅度提高房地产企业的征地成本,是有道理的,但由此认为会推升房价,则属于“多余的担心”。他解释称,原因在于土地价格的核心是级差地租,征地制度的变革使得该地租从地产商重新回到农民手里,意即只是将利益在地产商和农民手中重新分配,“并不显著影响房屋销售价格”。
时红秀认为,公报表明,未来我国房地产调控将从单一的需求端管理,转向供应和需求的两端管理。他称,房地产调控不会仅仅受到供应端的土地制度改革影响,同时还需要需求端的配套政策,比如说房产税。
中信证券的报告总结说,土地制度改革的表述显示,未来房地产将“会被当做一个正常的行业”,经济将不再过度依赖房地产行业,房地产相关的融资渠道将也会逐步恢复,中央政府层面的调控会尽量避免,而改由地方政府自行调整。
国企改革不会激进
与土地制度改革被普遍认为超出预期相比,诸多专家学者的解读认为,此前诸多对于国企改
革可能激进推进的猜想已经落空。由于对公有制为主体的强调,不大可能出现大国企分拆等激进改革,而是会采取更温和的国有资产资本化及加强公司治理、政企分开的改革方式。
公报在强调“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的同时,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管清友表示,公报的表态说明,“国企的定位未变,国企料只在机制层面而非体制层面改革。”
彭文生在电话会议中称,“这样一个表述,对于市场来讲,可能会有些失望。”此前,市场存在诸如国有企业大量退出竞争性领域、甚至垄断国企进行拆分等预期。而公报的表态,意味着国有企业仍将发挥经济主导作用。
但这并不意味着国企不会推进改革。彭文生分析,公报中“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该句表述提出了国有资产资本化以及政企分开、加强公司治理等改革方向。
彭文生认为,国有资产资本化,就是要把国有资本作为投资人的收益和政府直接参与国有企业管理进行分开。加强国有企业现代治理,主要包括完善出资人制度和职业经理人制度。
事实上,这个思路与国资委近年来的主张一脉相承。原国资委副主任邵宁在2011年曾经公开表达了两种国企的不同改革方向。以中粮、宝钢等为代表的国有竞争型大企业将通过整体上市,通过整体上市最终成为公众公司,彻底变为混合所有制股份公司,完全按照资本市场的要求和规则运作。国有出资人对其没有扶持帮助义务,企业独立承担经济法律责任以及市场竞争乃至破产退出的风险,国有资本通过持股获取收益。
而对于中石油、中石化这样的公益性质(民间则称为垄断性质)的国企,改革方向是“加强四方面的改革与监管”,包括企业内部治理机制改革、建立区别于竞争性国有企业的考核评价制度、实施有效的行业监管以避免企业损害社会公众利益、形成政府间政策安排以帮助企业实现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双重目标。
这意味着,国企改革将沿袭既有的路线,继续按照不同的国企性质而推进不同方向的改革。但近期连续发生的中石油窝案以及中远集团副总经理徐敏杰案也表明,对于垄断性质的国企的内部治理,相比过去而言,更加严格,更动真格。
对于整个会议公报,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表示,公报包括了许多国家及地方政府官员、学者以及其他人士的讨论结果,在这其中达成的共识要远远超过美国的国情咨文或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
胡祖六表示,现在国人最关注的就是看实际执行力如何,是否真能把许诺变成切实行动,且无论遇到何种阻力,都能坚定不移毫不动摇,直至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改革预定目标。
在经历了昨晚第一波解读浪潮之后,人们已经将目光投向仍然神秘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
3.2016年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亮点解读 篇三
新华网北京10月29日电题:“发展”一词出现90余次意味着什么?——十大关键词解读五中全会公报
新华社记者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29日闭幕,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
会议公报勾勒了未来5年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蓝图,明确了改革的推进路径。在这份描绘了“中国发展新境界”的纲领性文件中,“发展”一词共出现了90余次。
“新华视点”记者采访权威专家,梳理解读全会释放的重要信号。
关键词1——全面小康
全会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专家解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是“中国梦”的具体体现,“十三五”是百年大业最关键的冲刺5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表示,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关键。全面小康不仅要追求发展的速度,更要强调发展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同时,这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要让包括贫困人口在内的更广大的人民群众,都能感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这是国家治理理念现代化的重大推进。
关键词2——经济速度
全会提出: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
专家解读:未来5年将有什么样的“中国速度”?有经济学家测算,要实现到2020年GDP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十三五”时期,我国年均经济增速需要达到6.5%。作为发展中国家,适当经济增速是中国实现全面小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撑,与此同时,如何将GDP在内的若干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统筹考量,考验政府的智慧。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中国正面临经济增长动力转换期,必须进一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十三五”期间还会面临较大的稳增长压力,仍需要依靠改革释放红利、破除困难。
关键词3——创新发展
全会提出: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
专家解读:自2013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推动自主创新、创业的政策,全民参与创新、创业的意愿空前高涨。天使投资人徐小平认为,属于中国的创新、创业“黄金时期”已经来到。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宁家骏等专家认为,“十三五”期间,以互联网+、通信、高铁、航天等高端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蓬勃发展,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将步入从量变到质变、从产业规划到发挥市场力量推动的崭新阶段。
关键词4——协调发展
全会提出: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
专家解读: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王小广表示,过去发展的不协调造成了区域、城乡和群体之间的差距,形成了各种社会矛盾。未来要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的整体推进,尤其是统筹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经济与文化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从而真正推动中国向软硬实力兼具的大国迈进。
关键词5——绿色发展
全会提出: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专家解读: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相对薄弱的领域。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有赖于清洁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的转变,分步骤、有计划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十分必要。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王军认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绿色发展是经济新常态下的必然选择,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长远未来。
关键词6——开放发展
全会提出: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专家解读: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合作室主任张建平说,新形势下,中国需要更开放的视野,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和国际限制,刺激生产要素跨空间的流动和配置,形成全方位的主动对外开放格局。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主任李扬认为,“一带一路”战略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新趋势作出的重大决策,借助对外开放平台,与沿线国家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同时,还应着重统筹自由贸易区内外发展,重塑国内市场经济体系和全球合理经济体系,推进国际多领域互利共赢。
关键词7——共享发展
全会提出: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专家解读:公报提出的实施精准扶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等内容,抓住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要害,对能否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至关重要。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表示,实现脱贫攻坚等目标,不仅需要切实可行的目标和任务设计,更要在财税、金融、民生保障等领域打好“组合拳”,建立相互协调长效机制,激发社会各界“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能动性。
关键词8——二孩政策
全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专家解读: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车伟认为,在我国面临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劳动力减少的背景下,这一政策积极调整既顺应了群众对生育二孩的普遍需求,也有助于优化人口结构。
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表示,这一政策并非对以往计划生育政策的否定,而是在新的经济社会发展节点的政策新选择。全面放开后,预计每年新增出生人口不会超过600万人,并不会对当前人口形势产生太大冲击。
关键词9——加强党建
全会提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各级党委必须深化对发展规律的认识,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党的各级组织建设。
专家解读: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表示,此次公报中不是就发展说发展,而是大篇幅涉及党的建设,将中国发展与党的领导紧密结合,明确了共产党在国家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在落实四个全面的新布局下,中国发展好坏与领导核心直接相关,因此,加强党的建设以及明确新时期治党管党的基本思路和办法,为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
关键词10——反腐斗争
全会提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巩固反腐败斗争成果,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
4.2016年十八届六中全会亮点 篇四
根据今年9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10月24日至27日在北京召开。这么重要的会议都有哪些高能看点呢?
召开时间怎么定?
《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三章第二十一条规定,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由中央政治局召集,每年至少举行一次。根据近年惯例来看,从三中全会到七中全会,全会召开时间一般由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来确定,一次确定召开月份,一次确定具体召开日期。
今年7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于今年10月在北京召开十八届六中全会;9月2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又进一步明确,十八届六中全会于10月24日至27日召开。
全会议程有看头!
根据近些年惯例,决定全会召开月份的那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同时确定全会的主要议程。今年7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十八届六中全会的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问题,制定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修订《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
如何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
9月2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透露出一些信息: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坚持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着力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着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着力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努力在全党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党内监督的任务是啥?
今年9月2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做出了明确回答:党内监督的任务是确保党章党规党纪在全党有效执行,维护党的团结统一,重点解决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党的观念淡漠、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管党治党宽松软问题,保证党的组织充分履行职能、发挥核心作用,保证全体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证党的领导干部忠诚干净担当。
十八大以来这些中央委员和中央候补委员“落马”
中央委员:蒋洁敏、李东生、杨金山、令计划、周本顺、杨栋梁、苏树林、王珉、田修思、黄兴国
中央候补委员:李春城、王永春、万庆良、陈川平、潘逸阳、**、王敏、杨卫泽、范长秘、仇和、余远辉、吕锡文、李云峰
十八大以来历次全会都聚焦啥?
一中全会: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
二中全会:研究讨论向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推荐的国家机构领导人员建议人选和向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推荐的全国政协领导人员建议人选
三中全会: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
四中全会: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
五中全会: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重大问题
5.2016年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亮点解读 篇五
【亮点】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目标
【《决定》原文】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解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认为,《决定》的一大亮点是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目标,这是一个崭新的概念和提法。过去我们说建设现代化,是分别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角度提出的,而新目标是从制度层面提出的现代化,丰富了我国现代化的内涵。
国家治理水平是检验一种社会制度是否比较完善、比较定型的重要标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亮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
【《决定》原文】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解读】“从„基础性‟到„决定性‟,意味着市场将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发挥配置资源的作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立群表示,对市场资源配置作用的新提法,不仅体现了继续深化市场化改革的决心,也对深化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杨伟民说,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涵“质”的提升,也是未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及其他领域改革的基本方针。其未来影响将不亚于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绝不是否定或弱化政府作用。现代经济中,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同样重要,但作用的内涵不同。同时,只有界定政府的职能和作用,政府不越位,才能使市场在资
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才能解决目前政府职责越位、缺位、不到位并存的问题。《决定》清晰界定了政府职能和作用,可概括为5项职能、20个字,即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保护环境。
【亮点】提出更加公平地对待各种所有制经济的两个“都是”
【《决定》原文】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解读】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表示,人们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形象地比喻为“东方巨人”,为什么能走得快、走得稳?就是因为“东方巨人”有两条腿——公有制、非公有制。
杨伟民说,这次的表述表明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没有老大、老二之分。在保护产权、使用生产要素、参与市场竞争、法律保护、市场准人、依法监管等各方面,《决定》都强调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公平、公正、统一等关键词。《决定》在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上有新的内涵和定位,今后既要发展国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也要鼓励发展非公有制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亮点】国有资产监管从管企业为主向管资本为主转变
【《决定》原文】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
【解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部长冯飞认为,国有资产监管从管企业为主向管资本为主转变,有利于从整体上发挥国有资本的重要战略性作用。《决定》进一步强调了国有资本的全民所有性质,广大人民群众将更多享有国有资本收益。
“《决定》关于垄断行业改革的思路非常清晰,明确要将自然垄断性环节和可引入竞争的环节分开,同时强调自然垄断环节要靠有效政府监管克服垄断弊端。”冯飞说,比如电网、铁路路网、油气运输管网具有自然垄断特性,但发电和售电环节、油气上游开采和下游炼化销售以及铁路客货运输等环节都可以引入竞争。
【亮点】股票发行将推行注册制
【《决定》原文】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发展并规范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解读】“这是股票发行注册制首次列入中央文件,将对我国资本市场带来重大影响。”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认为,中国股市市场化进程中的最大障碍就是对股票发行的过度行政干预。近一两年来,市场对实行注册制的呼声很高,监管层也多次透出未来要推行注册制的信号。
资本市场的活力将由此得到释放。值得注意的是,股票发行由审核制向注册制过渡,并不意味着发行标准的降低和监管的放松。证监会需要把更多精力由审批转移到-处市场违规行为、打击证券犯罪和维护市场公平公正公开等方面。
【亮点】界定中央和地方事权成财税体制改革重点
【《决定》原文】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解读】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会长刘剑文认为,《决定》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点明了财税体制作为国家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将成为下一步改革的重点。财税改革涉及多方关系,包括国家和纳税人、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市场等,通过完善立法可最大限度集中民情、民意、民智。
杨伟民说,历经近20年分税制改革,财税体制的一些深层次问题逐渐暴露,要破解这些问题,需要对财税体制改革进行总体设计,建立科学的财税体制。《决定》提出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意味着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将会更加明确界定,并根据事权确定大体支出责任,实现财力和事权关系的总体平衡,在这一过程中今后应减少任意设置专项转移支付。
【亮点】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决定》原文】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选择若干试点,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探索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
【解读】对于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认为,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
一是法律已经赋予农民的财产权利还没有得到充分保障。要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让农民合法的财产权利得到充分保障,这是最基本的。这方而工作正在推进。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等举措,就是为保障农民的财产权利奠定重要基础。
二是创造更好的制度使农民的财产权利得到更好的运用。为此,《决定》要求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选择若干试点,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等,就是为保障和实现农民财产权利而提出的重要举措。需要指出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既不能损害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也不能让农民流离失所。
【亮点】地方法检人财物统一管理
【《决定》原文】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改革司法管理体制,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探索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保证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
【解读】“这表明党中央下大力气解决司法体制问题,更加重视改革的顶层设计。”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冀祥德说,长期以来,我国司法设置和行政区划设置高度重合,法院、检察院人财物高度依赖地方,使得案件的公诉和审理容易受到地方干扰,影响案件公正审理。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陈卫东说,这不仅是管理方式的改变,也是制度性的变革。当然这还需要更加具体的制度措施予以跟进、落实。
【亮点】废止劳动教养制度
【《决定》原文】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完善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和矫正法律,健全社区矫正制度。
【解读】“我国目前是公安、民政和教育等部门组成的劳教管理委员会作出劳教决定,对违法事实的认定,以及对劳教期限的适用,缺乏严格的程序约束。实践
中,对于这种限制人身自由的决定没有司法程序作为保障,不利于人权保护。”从事劳动教养制度研究多年的司法部司法研究所原所长王公义说。
冀祥德表示,劳教制度废止前后还需要有关部门出台配套措施进行制度衔接,比如司法机关要出台相应的司法解释,解决轻微刑事违法犯罪处罚问题;行政执法机关通过治安管理处罚法对违法行为进行治安处罚;司法行政机关要加快推进社区矫正制度,才能保证劳教制度废止后相关工作平稳过渡。
【亮点】纪检工作细化双重领导
【《决定》原文】推动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线索处置和案件查办在向同级党委报告的同时必须向上级纪委报告。各级纪委书记、副书记的提名和考察以上级纪委会同组织部门为主。
【解读】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指出,“现有形式下,地方各级纪委主要接受同级党委领导,客观上存在监督不力或监督过软的情况,特别是对党委一把手的监督。”
“这项改革实施,一方面使纪委的监督更加有力和有效,另一方面将规范和限制各级党委特别是党委负责人以不适当方式干预反腐败工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廉洁研究与教育中心主任任建明说。
【亮点】打破一考定终身
【《决定》原文】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
【解读】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一直是我国教育改革领域最为敏感的地带。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决定》的相关表述准确把握了现在考试当中存在的问题,招生和考试分离后职责更明确了,招生由学校自己决定,考试由专业机构来实施,政府从这两方面退出后,招生制度将从以行政为主导的计划招生转变为以专业为基础的自主招生,通过多方面了解考生情况实施自主招生。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强调,一年多考、综合评价要发挥作用,必须建立相应的自主招生和多次录取机制,要让综合评价成为大学录取的参考因素。同时,为避免出现公正性方面的问题,必须强化信息公开,并加大自主招生的透明度。
【亮点】延迟退休年龄
【《决定》原文】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解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指出,渐进式延迟退休,这样的提法尚属首次,这是社会保障领域改革的一次全新尝试。
“为应对老龄化和养老金收支平衡的挑战,世界很多国家都尝试了延迟退休年龄,这是社会保障里最具调整空间的参数。”郑秉文说,有些圄家通过调整这一参数,很好地应对了上述挑战。
他认为,从全世界的实践来看,延迟退休年龄没有一步到位的,大多是采取渐进式的方案,每几年延长几个月,延迟5年退休的话很可能要有20年的过渡期。
【亮点】“单独两孩”启动实施
【《决定》原文】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解读】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表示,这是计划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完善,一是有利于保持合理的劳动力规模;二是有利于提升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增强家庭养老照料功能;三是有利于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八条规定:国家稳定现行生育政策,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
6.2016年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亮点解读 篇六
点和重点(下)课程的考试80分卷
一、单选(共 2 小题,总分: 40 分)1.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核心是(D)的问题。A.收入差距大
B.教育资源均等化
C.土地城镇化
D.人口城镇化
2.现在,中央提出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五大发展的理念,下列有关“共享发展”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A.共享发展的核心是决1.5亿农民工的住房问题
B.共享发展最大的问题是解决脱贫攻坚问题
C.共享发展最难的是7000万人的脱贫
D.在共享发展中,可以通过必要的转移支付、公共服务缩小差距,解决问题
二、多选(共 1 小题,总分: 20 分)1.本讲提到,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实现不同地区的人均收入水平基本均等化,主要通过(AC)让人均收入水平基本平衡。A.做大GDP
B.提高产品价格
C.减少人口
D.政府财政补贴居民
三、判断(共 2 小题,总分: 40 分)1.本讲提到,在宏观调控的创新方面,需求方面的调整比供给方面的调整更加重要。错误
7.2016年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亮点解读 篇七
聚焦十八届四中全会 :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全文
时事政治: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简称十八届四中全会)定于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本次四中全会首次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更多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信息欢迎访问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全文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
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199人,候补中央委员164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党的十八大代表中部分基层同志和专家学者也列席了会议。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习近平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认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国内改革发展任务极为繁重,中央政治局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战略定力,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各项工作,注重从思想上、制度上谋划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战略性、全局性、长远性问题。中央政治局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积极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基本完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各方面工作取得新成效,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打开新局面。
全会高度评价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研究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全会提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 2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全会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全会强调,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
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这就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全会提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要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 3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持立改废释并举,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完善立法体制,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完善党对立法工作中重大问题决策的程序,健全有立法权的人大主导立法工作的体制机制,依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立法项目征集和论证制度,健全立法机关主导、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加快完善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律制度,保障公民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等各项权利不受侵犯,保障公民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利得到落实。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全会提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依法惩处各类违法行为,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完善纠错问责机制。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
全会提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必须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推进严格司法,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在司法调解、司法听证、涉诉信访等司法活动中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完善检察机关行使监督权的法律 4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制度,加强对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法律监督,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绝不允许法外开恩,绝不允许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
全会提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健全司法救助体系。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预警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协商沟通机制、救济救助机制,畅通群众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法律渠道。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着力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建设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加强立法队伍、行政执法队伍、司法队伍建设,畅通立法、执法、司法部门干部和人才相互之间以及与其他部门具备条件的干部和人才交流渠道,推进法治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完善法律职业准入制度,建立从符合条件的律师、法学专家中招录立法工作者、法官、检察官制度,健全从政法专业毕业生中招录人才的规范便捷机制,完善职业保障体系。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增强广大律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构建社会律师、公职律师、公司律师等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律师队伍。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形成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学科体系、课程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养造就熟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
全会强调,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过程。坚持依法执政,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不得违法行使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健全党领导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完善保证党确定依法治国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工作机制和程序,加强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筹协调,完善党委依法决策机制。各级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党组织要领导和监督本单位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坚决查处执法犯法、违法用权等行为。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完善党内法规制定体制机制,形成配套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运用党内法规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促进党员、干部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提高党员干部 5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重要内容。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法治工作机制。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紧紧围绕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构建完善的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依法保障“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进祖国和平统一,依法保护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权益。加强涉外法律工作,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及外国公民、法人在我国的正当权益。
全会分析了当前形势和任务,强调全党同志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审时度势、居安思危,既要有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改革发展的战略定力,又要敏锐把握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以钉钉子精神,继续做好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工作,继续做好改善和保障民生特别是帮扶困难群众工作,继续做好作风整改工作,继续做好从严治党工作,继续做好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工作,为明年开局打好基础。
全会按照党章规定,决定递补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马建堂、王作安、毛万春为中央委员会委员。
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李东生、蒋洁敏、王永春、李春城、万庆良严重违纪问题的审查报告,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杨金山严重违纪问题的审查报告,确认中央政治局之前作出的给予李东生、蒋洁敏、杨金山、王永春、李春城、万庆良开除党籍的处分。
全会号召,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积极投身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伟大实践,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建设法治中国而奋斗!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提醒您关注国家公务员考试阅读资料: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专题
【时政】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时事政治汇总
【行测】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资料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申论】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资料
【面试】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备考资料
国家公务员考试交流群:339362216
来源:(北京中公未来教育分校数码学习中心)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号数码大厦A座10层 电话
8.2016年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亮点解读 篇八
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知识点(最全)
1、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今年新增考点)
2、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今年新增考点)
3、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加强和创新宏观调控,有效化解各种风险和挑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今年史纲重要热点)
4、到二〇二〇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选择题,史纲新增考点)
5、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选择题)
6、四个全面: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
7、经济新常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
8、六个建设: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
9、六个原则重要选择: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党的领导。
10、新的目标要求:到二〇二〇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
11、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12、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毛特大题创新角度)
9.读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有感 篇九
——十八大三中全会公报有感
三十五年前,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这片多灾多难的土地,这个满目创痍百废待兴的国家,从这一天开始,走向了改革开放,富强兴邦的道路。三十五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摸着石头过河,披荆斩棘,百折不挠,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奇迹。如今,震天的战鼓再一次敲响,中华巨轮再一次扬起改革的巨帆,十八界三中全会为我国改革事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
近代以来,当中国人第一次开眼开始看世界的时候,国人发现原来的文明古国、天朝上邦已经退化为东亚病夫。在经历了将近100年的艰苦斗争之后,随着新中国的诞生的礼炮,中华民族重新站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但是两百余年的积贫积弱和长达百年的战乱不休,曾经的“小桥流水人家”已是“白骨乱蓬篙”,国民整日挣扎在死亡线上,赤地千里,饿殍遍地。在这样一个令人绝望的贫穷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通过三十年大规模的建设发展,从零开始,完成了中国工业体系的建设,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等国家政权,确保了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为中国经济的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十年的发展,让病体孱弱,瘦骨嶙峋的“东亚病夫”恢复了健康养足了精神,下一步他需要的是强筋健骨,以一个雄强健壮的姿态奔向新的世纪。自改革开放35年来,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高达3.31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航天、生物、光电、核能开发利用等领域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军事、经济、科技、文化等影响力与日俱增,综合国力得到巨大的提升。特别是在九十年代初世界政治风云突变,社会主义运动在全世界范围内遭受到了重大的挫折历史背景下,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沿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前行,中国继续保持着繁荣稳定高速发展的态势。从历史的角度看待今天中国的发展程度,在人口数量达到历史最高峰的前提条件下,人民生活水平,人民安定程度,社会繁荣程度均已经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最高峰。现在的中国,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工者有其业。九年免费义务教育使国民素质有了根本性的改观。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果已经逐步惠及生活的社会大众,绝对贫困地区和赤贫人口数量比例在已经极为微小。各族人民维持着安定团结和繁荣的局面。曾经世界孤独的领跑者,现在正在融入这个世界,重新成为世界的旗帜。
改革开放35年来,35年的摸着石头过河,35年的韬光养晦的埋头苦干,造就了中国奇迹,西方先进发达国际百余年走的路,被我们用一代人的时间大踏步的追赶。这一切靠什么?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靠的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靠的是全国上下亿万人民群众的艰苦奋斗。然而,一个新的问题摆在了中国的眼前,中国的改革开放的方向在哪里,中国人民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中国,世界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中国,中国应该以何种的姿态来引领世界。
从世界各大强国发展之路来看,当一个国家处于高速上升期的时候,国家本身发展的趋势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无可阻挡。但当大国发展到世界第二位的时候,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将会空前的严峻。在此时,由于国内经济增长速度将会减缓,过去由于高速发展所掩盖的深层次矛盾将会一一显露,经济的高增长也会凸显出政治体制、政府机构设置、政府管理能力的相对滞后性,发展所带来的不平衡性也会引起社会的动荡。国际上由于原有世界霸主对新兴国家发展对其霸主地位的冲击所产生的忧惧感将会使其不遗余力的对新生强国进行打击。其霸主地位所拥有的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是新兴国家望尘莫及的。因而,在世界第二强国想第一强国迈进的路上,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甚至会超越过去数十年的总和。中国未来数十年是否能够持续缔造中国奇迹,是否能超越美国,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使命性的由中国共产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所肩负。研读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可以欣喜地发现党和国家领导人始终保持着清醒的认识和高瞻远瞩的大局观,牢牢地掌握着历史的潮流。德意志铁血宰相俾斯麦曾经说过:“国家是时间河流上的航船!”只要时间能够允许中国继续和平繁荣的发展下去,中国的民族复兴就一定会实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公报中,看不到那些言辞虚无、藻华丽的官面文章,有的是对中国问题的深刻认识和解决深层次矛盾的努力。公报指出,国家将推进国家治理体制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国对国家治理体制和治理能力的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由统治到管理再到治理。统治一词,彰显的是政府在处理社会问题和对国家进行管理之时占据主导地位,对社会和人民的相对束缚相对严格。统治适用于我国计划经济体制时代,对我国打牢坚实的经济基础,构建完善的工业体系拥有无可替代的作用。管理针对的是我国改革开放后三十年的发展,计划经济时代宣告结束,中国走上了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道路,国家对社会资源配置中由主导地位渐渐退居幕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达到经济发展和提高经济活力的目的。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设完成,国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更应该起的作用是引导方向,维护质询,构筑公平,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构筑良好的外部环境。按照现代治理理论分析,政府治理的实现其主体将会由政府一家独大变为双向的。治理的对象不仅仅是治理方式的被动承受者,而将作为参与者与评判监督者。在可想见的未来,国家对经济的行政手段干预将进一步减少,充分发挥市场在经方向展中的主导作用。这一点符合互联网时代经济发展的趋势,是党和国家领导
人对社会发展的清醒认识,对经济发展规律的真实实践过程。
从整体而言,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体现了我党在新时期新的发展阶段对我国经济发展、深化改革的进一步分析和部署。是我国下一阶段改革方向的纲领性文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将会影响中国下一个三十年的发展走向。
【2016年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亮点解读】推荐阅读: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要点解读08-13
考研时政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看点11-07
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大亮点10-12
2015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度解读10-15
关于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重点解读07-29
十八届三中全会解读之十——深化司法体制建设 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下)87分09-14
《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之八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下)答案10-03
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09-06
十八届三中全会学习精神09-07
十八届三中全会思想报告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