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问题案例分析

2024-07-07

师德问题案例分析(共8篇)

1.师德问题案例分析 篇一

学习《课堂教学中的师德》这一课,结合课程的内容以及本人教学实践对下列问题进行思考与分析。

(1)面对自己的学生,教师应该做些什么?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的园丁、无私奉献的红烛。面对这些赞美和敬仰,作为一名教师的我无疑是自豪的,然而,面对汹涌而来的新世纪大潮,我又是困惑的。因为,时代在变,对教师的要求也在变,尤其面对我这个新老师的我不禁也在问自己:今天,该怎样做教师?“以人为镜”,方能扬长避短。我不仅要做一名有“积极感、目标感、学历感、约束感和专业感”的教师,我们还要用“教育的智慧,让真爱绽放出灿烂的花朵”。通过学习,我认为作为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是一名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若要给孩子一杯水,我首先不是要有一桶水,而是要有长流水,这就要求我们需要一生不懈地追求。

首先,要有崇高的师德,要树立良好的形象。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的师德,哪怕再高的学历和知识那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应该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应该用自己的好思想、好道德、好作风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做到在政治上要有清醒和坚定的立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教师的思想、言行、着装就像一本立体教材,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如果教师能使自己的修养真正达到为人师表的地步,那学生就会“不令而行”。比如,我上课从不迟到、从不提前下课、从不把手机等联系工具带进课堂。老师在学校里面为了恋爱自己自杀这样能为人师表吗?我觉得,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去要求学生。这些看似浅显的道理、不起眼的小事,却能够直接、深刻、持久地影响学生。

其次,要有深厚的业务知识和一套良好的教学方法。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党员教师,不但要有崇高的师德,还要有深厚而扎实的专业知识。“给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一缸水是不够的,必须是活水源头”。我意识到,在知识更新异常迅速的今天,如果只满足于目前的知识,那就如逆水行舟,早晚要被社会所淘汰。在我当民办教师两年的时间里面这点我深有感触,记的是在一堂英语课上有几个学生问我几个单词,我看了傻眼了,我根本没见过它们,害的我在三尺讲台上面不知道该如何做?因此,只有树立终生学习的思想,不断充实自己,拓宽知识视野,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较高的威信。另外,一套好的教学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我是一个年轻的教师,我每周去听其他有经验的老师的课,向他们学习教学方法、吸取新的知识。我现在比刚进学校的时候讲课就好许多了,刚进学校的时候我讲的课很乱,讲完了我自己觉的讲了些什么都说不上,更不要说什么难点重点突出了,所以要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自己不断的研究,加强对教材的驾御能力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方法。

第三,要对学生充满爱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如果师生关系不好,感情不深,学生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用挑剔的眼光来看教师。这样,教师的学问再深、再博学,也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个我在李寨寄宿制实验学校里面才体会到的,我教的是五年级的英语,在我的班里面有个学差生,作业从开学到现在基本没做完过,由于我的年轻气高把他狠狠的批评了几次,到后来他是越来越不如以前了,经过我和他好几次的谈心和平时对他的关心他竟然在期终考试的时候从班里的倒数学生成了顺数第六名,做为一个老师有这样的学生就很满足了。因此,爱学生,经常和学生沟通是非常重要的。记得还有一次,我在担任自然课的时候,一名同学的思想认识偏颇。课后,我找她谈了话,指出了她考虑问题的局限性与极端的误区,当时,我觉得自己只是尽了一名教师的责任,而没有想到,在学生心里,却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象。从那以后,我更加尽心地爱他们。通过这件事,我深深地感到,这种师生之间情感的互动在是多么的重要。第四:是要做一个有事业心、有责任感的教师。当一名合格教师是非常辛苦的事,当一名优秀教师会更辛苦。作为一名刚刚从事教育事业不久的自己来说,面临着正确定位的问题,把教育的事当做学校的事来做,是得过且过;把学校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做,是任劳任怨;把自己的事当作教育的事来做,是人生价值的实现、生活的快乐、教育的幸福、人生的真谛。在经济大潮席卷而来的今天,我们应清醒的认识到:一个人,不是有多少钱就有多少成就,身边有人中奖500万元,你会羡慕,但内心不会产生敬重。人生的成就,重在“有为”而非“有钱”,做一名有为的人,要奋斗,要拼搏。哈佛大学一项研究表明,工作中能否作出成绩,态度占85%,知识和智力只占15%。可见,一个有为的人必将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有教育责任心的教师,首先是对自己负责,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对自己负责,最重要的行动是珍惜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负责,而对学生负责,就是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尽快发展自己,使自己成为一名成熟的、具有专业本领的教师。教育事业事关民族兴衰,一个教师还要具有国家责任感,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为民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和精神动力。总之,责任感能激发人的潜能,也能唤醒人的良知,更是事业成功的前提条件。

第五:是要做一个勤于学习,善于创造,有所追求的教师。当前,我们的工作是繁重的,业余时间很少,然而业余时间如何安排、怎样度过?有可能就是我们之间产生差别之所在。我们应当清醒的认识到:一个具有专业水平的教师必定是一个勤于学习的读书人,只有不断地读书,把读书作为生命的一部分,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事,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你就能为自己的教师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应当认真反思一下自己的业余时间是如何度过的,反思一下自己有没有养成读书充电的好习惯。有所追求的教师不仅要读书,更重要的是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创新。我认为我们刚工作不久的教师应是最富有创新资源的群体,自己精力充沛、富有活力、知识更新快、善于接受新思想、新理念。只要我们善于积累、善于总结、反思和提升,就一定会激发出创新的火花。

第六:是要做一个自我约束、表里如

一、脚踏实地的教师。在以前的老教师里面有个别的老师认为自己的资格老,例如上班迟到一会儿、下班早走一会儿,没什么,孰不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事上放松自己,越放越松,到头来一塌糊涂。犯错误是正常的,更是可以原谅的,但绝不能表面一套,背后一套,要真诚坦荡,表里如一。这个在社会上各个行业都是能吃的开的,不可缺少的。做事情更不能急功近利,走歪门邪道,尽管社会上有走后门找人办事的,但是大多数还是靠自己的努力来的,所以要靠积极进取的态度,扎扎实实的工作赢得别人的尊重和认可。教育工作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往往都是些琐碎的小事,但就是一些不经意的小事,如一次谈话、一个举动、一个眼神就往往能反映出一个教师的基本素养和工作态度。所以我要做一个自我约束,表里如一,脚踏实地的老师。

相信我会在农村的小学里面会依然继续在农村的家里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坚持学习充实自己,时刻把我的事做到最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时间是从来不会为任何人停留的”。今天,我在思考如何做好一名教师,那么,明天我们又该怎样做呢?不过我想,只有今天做好了教师,才会有明天更好的教师!

(2)在你的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学到什么内容? 教学方式应实行哪些转变?

在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学到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只要使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收获,使每一个学生能够感受到“会学”,而不是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学会”,为学生终身学习积淀一定的基础和方法。凡是学生能够观察的,尽量让学生观察;凡是学生能够动手的,尽量让学生动手;凡是能够让学生动口的,尽量让学生动口;凡是能让学生动脑解决的,尽量让学生动脑解决;凡是能让学生归纳的,尽量让学生归纳;凡是能让学生讨论的,尽量让学生讨论。在教学中努力变“讲堂”为“学堂”,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力求做到即讲求质量,又注重机会均等,让学生共同发展,摒弃一讲到底,一切从教师主观出发的做法。

也就都是说应该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而不是灌输知识。课堂上应该转变观念,大胆放手,创造民主、和谐的良好气氛。

(3)成功的课应是什么样的,在你的课堂教学中是否经常实现 ?

不管怎么说,要让课堂教学变得高效,肯定离不开老师对教学内容的讲解,从而帮助学生更高效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可是,老师究竟要怎样讲解教学内容,才会让课堂教学变得更高效呢?对老师来说,要么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形式多样的个性化解读,要么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前因后果式的联系或者还原,从而让学生能够更高效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从目前的课堂教学实践来看,老师们更关注的是前者,一提到课堂教学,首先想到的就是用什么样的方式和语言来重新解读教学内容,尤其是如何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重新讲解或者重新编排教学内容,甚至用学生自己都意想不到的方式来呈现教学内容,似乎这样的教学更具有吸引力。在目前的公开课中,课堂教学形式越发的多样起来,学生在课堂上也份外热烈,但总觉得这样的课堂少了一点什么,可能就是缺少对教学内容在内容上的深化吧。

要帮助学生高效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只是把教学内容进行形式上的解读和重组,可以让学生暂时的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但不管老师用多少种方式来重新解读和重组教学内容,学生都只能把教学内容理解到教材的层次,很难把教学内容理解到更深的层次,很难把教学内容应用到更自如的程度。当老师在教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不管都是用什么样的语言来朗读这首诗,也不管老师把这首诗的内容讲解得多么的到位,学生对这首诗的理解都跳不出这首诗的内容;但如果老师能够把徐志摩写这首诗的个人背景和时代背景讲清楚,还会把与徐志摩同时代的诗人和他们的诗作都拿出来比较比较,这种方式不但会加深学生对《再别康桥》的理解,还会让学生更系统地掌握同时代的诗人和诗作的特征。相信这样的教学,一定比让学生背诵《再别康桥》,然后逐字逐句地订正更高效哈。

如果我们把教学内容限定在一节一节的课堂之中,很自然这样的课堂就只能对一个一个的知识点进行形式上的讲解与重组,然后通过对学生练习给予对与错的评点,来达到讲授知识和传授知识的目的。可是,要真正高效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最重要的是并不是按部就班地,一个一个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而是要把当前学习的教学内容还原到产生他的过程之中去,通过对这个知识点前因后果的探索和追问,来让这些知识点变得生动起来,也由此和此前的知识点和此后的知识点联系起来。所以,高效课堂并不是对单一知识点的高效掌握和高效学习,而是能够系统性和全面性地掌握某个单元知识或者某个知识群。举个例子,当我们教学生匀速运动时,并不一定非得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就掌握这个知识点;当我们在教学生加速运动时,也不一定学生就非得掌握这个知识点,因为在后面的知识中还会出现匀加速运动。如果我们把这三个知识点分开来学习,自然是事倍功半的结果;当我们把这三个知识点放在一起来学习时,自然是事半功倍的效果了。把三个知识点分开来学习,那怕每个知识点的学习都是高效的,但就整个知识群的掌握来说,就显得过于低效了;把三个知识点作为一个集群来学习,虽然学生可能对匀速运动学不好,也可能对加速运动学不好,这都不重要,因为在匀加速运动中,我们还有机会重新讲解和使用这两个运动,还有触类旁通的可能性存在,这样的课堂教学看起来在每个知识点上都并不是高效的,但却让学生很轻松地掌握整个集群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还把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与差别搞清楚了。

2.师德问题案例分析 篇二

1、进一步强化学习教育。

要完善职业道德教育制度, 定期组织教师集中学习, 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各中小学校要组织学习市、区教委下发的教育行为准则和师德考核标准, 使每位教师明确师德建设的标准和自身差距,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 时刻对照标准自我检查, 不断规范, 使每一个教师时时保持精神上的宁静和品德上的纯洁。

2、进一步规范教师行为。

各校要把师德教育和教师队伍的管理, 有机结合起来, 加强教师生活、纪律和作风方面的管理, 规范教师的行为和形象。为进一步推动师德师风建设, 市教委对教师行为规范制定了“六条禁令”, 我们的校长们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出发、顾全大局, 摒弃“好人主义”, 摒弃私欲私利, 切实地担当起责任来, 不折不扣地执行党的政策法规, 管理好、培养好自己的干部教师队伍。组织、人事部门要将此项工作作为考核校长的重要条件, 要坚持“无功就是过”的考核原则, 让见风使舵的势利干部站不住脚, 让想干事、能干好事的干部和群众不伤心, 不流泪, 对违反禁令的当事人轻则在全校教师会议上做出书面检查, 对执行不力的干部责令其在全区干部大会上检查暴光, 或采取“换防”等组织措施。对这样的教师和干部一年内不得评优评先, 晋升高一级职称, 结合人事制度改革, 重则待岗, 交由司法机关处理, 并根据《教师法》规定对其教师资格做出相应处理。对此, 各中小学校要进行广泛宣传, 要让每一个教师耳熟能详。各级各类学校可以以书面形式由教师签名, 作出严格遵守“禁令”的承诺。教育行政部门可组织党性强、政策水平高, 业务能力强的干部组成专门督查组, 不定时地在全区基层学校开展工作, 加大监督和查处力度, 对违反“禁令”的行为, 发现一起, 查处一起。当然, 党委、政府、教委要给督查组授予特权, 独立行使权利, 直接对党委、政府负责, 避免外力干扰, 形同虚设。

3、进一步加强典型引路。

师德师风建设, 要坚持正面教育、榜样激励为主。对于优秀教师在师德实践中创造和积累的经验、做法、体会, 要积极挖掘和整理, 用典型事例来感染、鼓舞和带动更多的人。在广大教师中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良好风气。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学校, 歪风邪气占上风, 好人、能人、有良心的人受气。因此, 要大力宏扬正气, 定期开展优秀教师和师德标兵评选活动, 对师德表现好、教学成绩突出的进行表彰, 并将岗位设置中的高档岗位奖励给这样的教师, 避免“英雄流泪”的现象出现, 充分激发广大教师参与师德建设, 争先创优的热情。

4、进一步抓好整改工作。

每学年的教师集中学习, 上级重视, 下级轻视, 教师藐视。新闻炒作轰轰烈烈, 教育内部形同虚设, 结果搞得是一塌糊涂, 一无是处, 一如既往, 一事无成。笔者认为, 任何学校和个人, 不能找任何理由, 要借助集中学习查找师德师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针对查摆出的问题, 对照师德规范, 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 认清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 澄清是非, 总结教训, 纠正错误。要坚持边学边改, 边整边改, 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 什么问题突出就先解决什么问题。要把整改和建章立制结合起来, 实现师德建设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管理。对师德不合格、严重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者, 取消其教师资格, 道德品质败坏者, 坚决清除教师队伍。教育、人事部门要建立准出制 (现在只有准入) , 要规定师德底线, 任何一名教师只要做了超越师德底线的事情, 就是失德教师、无德教师, 就该受到相应的惩处, 并坚决执行。我非常赞赏公安部的“五条禁令”, 那就是好, 雷厉风行, 违反一条, 就得卷起铺盖走人。

5、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一要严格把好教师队伍入口关, 要严格掌握教师资格条件, 杜绝把那些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人员安排到教师队伍中来, 从源头上保证教师队伍的纯洁。当然, 也有人把教师队伍的不纯洁归结为师范类大中专院校, 认为改革开放刚开始恢复高考时国家鼓励成绩好、表现好的考生进师范类院校, 近十年来却是考不起其他院校的考生进了师范类院校, 这类考生毕业后又受地方政策的异同和人际关系的影响, 多数顺利地进入了教师队伍, 端上了较为稳定的饭碗。不管何种原因, 教师队伍的入口关确实重要。好在国务院2008年已做出决定, 每年在全国重点类高等师范院校免费招收部分高分贫困大学生, 毕业后充实到教学第一线。二要积极鼓励优秀教师到乡村中小学校任教, 促进教师合理流动, 地方政府要通过适当提高乡村中小学教师福利待遇等措施 (如原天城移民开发区为稳定山区教师, 给800米以上高寒山区的教师, 每人每月发高寒补贴。) , 吸引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到农村从教, 并充分发挥他们在师德建设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三要进一步加大对中小学、幼儿园校 (园) 长的政治理论和政策法规的培训, 提高管理队伍素质。规定校 (园) 长在一校的任职年限, 加大校级和中层正职的校际交流, 杜绝不良现象的再次发生。四要通过进一步完善校 (园) 长选聘办法和管理办法, 把政治原则性强、业务能力强、管理水平高的教师充实到校 (园) 长队伍中来, 每年适当的替换一点儿无作为或乱作为的校 (园) 长, 为师德师风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领导力量。

6、进一步强化师德评估考核。

要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奖惩机制和奖励制度, 要严格实行教师职业道德年度考核, 各校必须采取个人自评, 学生参评、组织测评相结合的办法, 对全体教师的师德水平和表现进行综合考核, 评定等次。等次分为“优、良、可、差”四类, 将评估结果装入档案, 作为评职、评聘、晋级、评模、评骨干的必备条件。同时还要将师德师风建设情况作为考核校 (园) 长的一项重要内容, 严格进行考核。凡是对师德师风建设不够重视, 措施不力的学校, 一律不能评为先进集体、示范学校, 校 (园) 长个人不得晋职、晋级。

3.谈谈新时期教师的师德问题 篇三

关键词:师德 问题 对策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1]。这是因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大学教师作为高级人才的培养者,学校和学术声誉的奠基者和传播者,优良校风、教风、学风的建设者,在培育民族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师德师风不仅体现了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教学教风,而且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决定着一所学校的精神风貌和人文风格。因此,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着力提高教师队伍思想道德素质,是学校改革发展的需要。

1 当前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深入,人们的行为习惯、心理状态、思维方式等在不同文化和思想交流的碰撞中发生了新的变化。改革开放使广大教师的观念和思想进一步解放,市场经济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它在给师德建设提供正面促进作用的同时,也对师德师风建设产生种种负面影响。

1.1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发生扭曲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教师献身教育,无私奉献,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好的,但是,随着我国进一步开放各种西方文化,思想观念不断涌入,特别是某些西方国家利用文化交流来大力推行其价值观、道德观和生活方式,使少数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受到冲击,被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占据了头脑,对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缺乏社会主义主人翁的精神,对担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的重任缺乏自觉性。

1.2爱岗敬业精神不强,对教学工作投入不够

热爱教育事业,对工作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乐于奉献,这是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精神境界和道德素养,一些教师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仅仅认为是一种职业和谋生的手段,而没有把它看作是承担着人类科学文化知识,传播崇高理想的一项事业。由于受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再加上工作条件的限制,一些教师不安心本职工作,受利益的驱动而热衷于第二职业,对教育、教学工作敷衍塞责,应付了事;或者因职称问题“潜心”科研而无心教学,把教育、教学工作当作副业。

1.3只重教书,不重育人

教书育人,它是教师的天职,是社会赋予教师的神圣使命。教书育人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不少教师认为自己的职责只是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而对于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身心素质教育一概置之不理。有的教师仅满足于课堂教学,只顾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闻不问,有的教师缺乏与学生交流,对学生在学习生活,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或问题漠不关心,育人意识淡薄。

1.4 为人师表意识相对淡薄

一名合格的教师,特别是高等院校的教师应该注重自身修养,在各种场合都要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但有的教师不太注重仪表,平时不修边幅;有的上课迟到,课上抽烟,接听手机或发短信;有的在课堂上讲课随心所欲,信口开河,发牢骚,观点偏激;有的过分渲染社会的阴暗面,以自己的片面知识对学生进行误导,不注意自己言论的导向性。

1.5学术道德的缺失

部分教师学术道德自律意识不强,在教学和科研中违背基本学术道德:急功近利、弄虚作假、侵占他人研究成果或请他人代写文章,影响了学术声誉,阻碍了学术进步和科技创新。

2加强师德建设的对策

部分教师师德师风缺失,严重损害了教师和学校的形象,给教育事业带来了不良影响。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教育引导,以改善高校师德状况。

2.1 加强对教师的政治思想教育

新时期教师肩负着培养政治思想上合格之学生的艰巨任务。其特殊的工作性质和要求决定了教师的政治思想、立场、观点对学生将会产生重大影响,因而必须加强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也就是说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首先要保证教师政治思想上的坚定性,即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这也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最突出的核心问题。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必须以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和“以德治国”重要思想对教师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努力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为培养新世纪“四有”新人打下坚实的政治思想基础[2]。

2.2 领导和教师对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长期性要有足够的认识

第一、要充分认识到师德建设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所在。学校能否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接班人,良好的师德师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第二、要充分认识到良好的师德是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要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知识水平,还必须具有全新的教育观念、教育精神、人文情怀和敬业奉献的高尚品格。第三、要充分认识到师德建设在校风建设中的关键作用。缺少良好的师德师风,就无法营造团结协作、勇于探索、无私奉献的学术精神与风尚。第四、要充分认识到良好的师德师风建设对学生具有深刻的潜在影响力。教师严谨的治学精神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思想、情操、健康精神的培养均具有较大的教育影响作用。

2.3 建立制度,把师德师风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

在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思想工作固然重要,但必须与科学的法制化管理相结合,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作保证。一、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对教书育人成绩突出者予以表彰和奖励,并在教师年度考核、职务晋升等方面加以体现。二、建立和完善考核机制,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各单位和部分精神文明建设及教育教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落实到师资管理的政策导向中。三、建立和完善监控机制,制定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对违反师德师风的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批评和相应的处罚,对情节严重并造成恶劣影响的要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制”。

2.4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师德师风建设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师德师风建设中,要注意归纳、挖掘、提炼师德师风建设中的真人、真事、真心、真情的典型材料,大力宣传师德师风先进典型的好思想、好作风、好经验、好方法,努力营造尊重先进、学习先进、追赶先进、争当先进的校园氛围,进而带动校风学风的建设,树立典型,表彰先进,把树立典型与培育优秀的教师群体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既抓典型又抓群体,以典型带群体,以群体育典型,形成良好的互动局面,达到宣传一个人,带动一大片的效果,从而树立正气、凝聚人心,使整个教师队伍形成了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2.5做好三个结合,把师德师风建设落到实处

第一、加强师德建设与教师的切身利益相结合。在师德建设中,切实注意关心教师的实际利益,将师德师风建设同解决教师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站在教师的角度,以教师为本,关心、理解、体贴教师、关心教师的切身利益,努力改善教师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条件,做好培训、进修、留学和攻读学位等方面的规划与安排,创造条件,使教师愿意来,留得住,干的顺,成长快,使之心情舒畅地全身心地投身到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去。第二、思想素质要求与业务水平的提高相结合加强师德建设,不仅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还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业务能力素质,做到又红又专。所以,无论是考核、职务晋升,还是日常的培养教育,要较好地把握两者的结合。第三、提高学生道德素质与师德建设相结合。学生是教师的一面镜子,从学生的身上可以折射出教师的素质。另外,面对高素质的学生,教师也能感受到自己更高的责任和应当具有更高的人格境界。因此,要注重抓学风,抓学生的思想教育和道德素质的培养,以优良的学风和高素质的学生群体促进学风和师德师风的建设。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对教师的赞誉,是对教师的期待,更是对教师的要求,因此,只有狠抓师德师风建设,自觉进行自我修炼,通过学习丰富内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成为适应新时代的合格教师。

参考文献:

[1] 马健华.谈高校师德师风建设[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8(6):75-76

4.师德师风问题整改材料 篇四

义隆小学李良智

我自鄂嘉中心学校2011年11月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以来,按照中心校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在师德师风集中教育活动学习教育阶段工作结束后不久,即转入自我分析评析、整改提高阶段工作。在此阶段,我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家长意见,查找出自我在政风、教风存在的问题及自我在教育教学、品德修养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并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省委常委(扩大)会议精神及《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了良好教师形象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了对师德师风建设的认识,树立起“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的思想,进一步增强了自我为人民服务,做一名人民满意的教师的意识。

一、我在教育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1、思想政治观念淡薄,理想信念出现滑坡,政治学习不够抓紧,不够注重系统的政治理论和业务理论的学习,凭着主观臆断的思想去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出现一些偏离教育目标的现象。

2、我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状况关心不够,缺少爱心,小学生德育工作开展不力,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缺乏足够的耐心细致,从而对学生的人格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3、我虽能尽本分管理好班级工作,但家长工作做得不够,与家长缺少必要的联系和沟通,造成广大家长对班级的许多工作不了解,也不理解,教师和家长之间的矛盾、隔阂,影响了教育合力作用不能更好地发挥,也就不能得到家长对班级工作的支持。甚至导致一些家长对班级工作的不理解,对班级的某些工作不满,由于家访工作做的不好,因而,部分家长不是及时和班主任联系,而是直接就向上一级教育机构反映。

二、产生问题的根源

在深入自我剖析之后,我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让我意识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真是一场及时雨,通过分析,我认为出现这些问题的思想根源在于:

1、由于要应付诸多挑战和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上进心明显滑坡;

2、缺乏理论学习自觉性,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崇高的理想信念,对人生观、世界观认识模糊;

3、自我业务水平不高,缺乏对事业的热爱,工作只凭感觉,理论和实际均做得不够;

三、整改措施

1、借助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东风,加强对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努力成长为一个依法执教、热爱学生、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教师。首先,要加强对政治理论学习。进一步改造自我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之树立起远大的目标,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其次要树立起努力学习现代科学文化,提高自身素质的终身学习的意识,紧密联系群众,调整心态,制订可行计划,努力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水平,提高为人民服务水平,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师德师风教育学习,让广大教师树立起以德治校,以德治教,以德服人的执教意识。

2、开展丰富多彩的师德教育形式,让自我在学习中提高师德水平,在工作中提高师德修养,在生活中践行师德行为。

3、在全班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征求家长意见活动”及“四评”活动,接受家长、教师、学生的监督。

5.2016师德师风个人问题清单 篇五

一、指导思想

2016年4月,在丙麻中学学习了“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 做一名合格人民教师”师德主题教育,本通过这次学习,我受益匪浅。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现对照《中国共产党党章》,《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问题的规定》,《保山市人民教师“十不准”》,《关于隆阳区教育系统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整治不良行为的通知》等要求,从“依法执教、职业道德、与人质量”三方面,个对照自己平时的工作情况和思想问题,作自我问题剖析。

二、存在问题

1、缺乏依法执教。特别是遇到一些屡教不改的学生时,教数学兼班主任的我心躁气急,对此类学生恶语相击,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大声训斥,使师生关系很尴尬,这实在是一种不尊重学生人格的表现。不仅损害了老师的形象,还违背了“为人师表,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2、为人师表意识相对淡薄。一名合格的教师,特别是高等院校的教师应该注重自身修养,在各种场合都要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但有的教师不太注重仪表,平时不修边幅;有的上课迟到,课上抽烟,接听手机或发短信;有的在课堂上讲课随心所欲,信口开河,发牢骚,观点偏激;有的过分渲染社会的阴暗面,以自己的片面知识对学生进行误导,不注意自己言论的导向性。

3、在严谨治学方面不够深,工作缺乏创新。对待工作不够主动、积极,只满足于完成领导交给的现有任务,在工作中遇到难题,不善于思考,动脑筋。对业务知识的掌握不够重视,缺乏敬业精神。虽然感到有潜在的压力和紧迫感,但缺乏向上攀登的勇气和刻苦钻研、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和态度,在业务钻研上存在依赖性,缺乏创新精神,没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4、重教书,轻育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作为数学老师和班主任,我醉心于提高本班学生的数学成绩,满足于学生数学方面的进步,而忽视了全班学生的整体发展。平时与学生的分析讲解较多,但与学生的谈心较少,对学生的家庭、思想、学习、生活等情况忽视了不少。对学生中出现的诸多不良现象,我也甚至有力不从心的感觉。教书与育人,这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细细想来,这种做法让我心有不安。

王晓华师德主题教育问题清单

丙麻中学 王晓华 2016年4月

王晓华师德主题教育整改措施

丙麻中学 王晓华 2016年4月

王晓华师德主题教育整改措施

2016年4月丙麻中学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 做一名合格人民教师”师德主题教育,本通过这次学习,我受益匪浅。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现对照《中国共产党党章》,《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问题的规定》,《保山市人民教师“十不准”》,《关于隆阳区教育系统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整治不良行为的通知》等要求,从“依法执教、职业道德、与人质量”三方面,个对照自己平时的工作情况和思想问题,做出整改措施如下: 存在问题:

1、缺乏依法执教。整改措施:

时刻要求自己“育人先做人,正人先正己”,也就是你要求别人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对学生少一点斥责,少点失望,少一点冷漠,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信任,多一份关切,尤其关爱学困生,积极与他们构建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才受到学生的喜欢,才能感化每位学生,学生就会信服于你的道理,学生才能在爱的海洋里吸取更丰富的知识。关爱每一个学生是一个教师的职责,应尽职尽责教育学生进步。

整改时限:从即日起,直到改正

存在问题:

2、为人师表意识相对淡薄 整改措施:

以身作则,要以自己的言行去感染每一位学生,使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身正为范,德高为师。正人先正己。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关注、学习的方面,对学生往往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所以,我们必须注重从小节抓起,从身边做起,时时、处处、事事、一言、一行,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学为师,行为范。刻苦专研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修养,时刻牢记“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整改时限:从即日起,直到改正

存在问题:

3、在严谨治学方面不够深,工作缺乏创新 整改措施:

刻苦专研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修养,时刻牢记“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加强数学业务知识学习,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一是从实践中学,向广大的教职工学习,学习他们先进方法和思想,二是勤于从书上学,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业精于勤,信服于人。三是向挫折和教训学,不断加以改进和提高,以致完善自我,丰富人生。整改时限:从即日起,直到改正

存在问题:

4、重教书,轻育人 整改措施: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除了面对学生外,还要与周围其他同事发生联系,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与配合。课程的综合化趋势特别需要与全体教师之间的合作,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相互配合,齐心协力的培养学生。不仅要教好自己的学科,还要主动关心积极配合其他教师的教学,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另外还要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整改时限:从即日起,直到改正

6.师德决不是一个小问题 篇六

师德决不是一个小问题

彭 前不久,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要把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工作考核和办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岗位聘任(聘用)、职称评审、评优奖励的首要标准,建立健全青年教师师德考核档案,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师德考核,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这次《意见》提出了“一票否决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教师队伍师德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古语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自古以来,我们的教师就十分注重品德修养,时刻注意作为教师的形象,一日三省吾身。当今社会,广大教师严格自律,时刻注重品性修养,严守职业道德,努力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默默耕耘在三尺讲台,无怨无悔,无私奉献,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教师和先进模范人物,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体现了教师职业的崇高和伟大,赢得了全社会广泛赞誉和普遍尊重。正是广大教师敬岗爱业,严于律己,时刻坚守道德制高点,才会有今天欣欣向荣的教育繁盛,才会有社会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

然而毋庸讳言,也有极少数教师背离职业道德,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十分消极的影响,严重损害着我们教育的声誉,成为人才培养的绊脚石。比如少数教师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心态失衡,或信奉拜金主义,热衷于搞有偿家教,向学生推销商品,甚至向家长索要礼金、礼品;或对学生态度粗暴,方法简单,动辄训斥、责骂,甚至体罚摧残学生;还有的无视学术道德,剽窃他人学术成果。也有少数青年教师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职业情感与职业道德淡化、服务意识不强,个别教师言行失范,不能为人师表。这些有悖师德的行为,严重损害了教师的职业形象,也对学生的心灵造成了许多不良甚至无可挽回的恶劣影响。因此,有必要重新强化青年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完善青年教师师德考核机制。

其实,老百姓对于教师道德的高度要求,是不分学校类别、教师年龄、职务高低,不论知识或学术水平的。只要从事教育工作,师德永远是第一标准,永远是“一票否决制”的“零容忍”。

7.师德问题案例分析 篇七

恩格斯曾经说过:“每一个阶级, 甚至每一个行业, 都各有各的道德。”每个行业人员在其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基本社会道德即为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 简称“师德”, 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社会道德在教师领域中的特殊表现, 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关于师德, 古今中外有很多论述, 如, 孔子的“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行”, 强调教师要言行一致、以身作则;韩愈的“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认为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 还要进行道德的教化;美国学者芬斯特·马赫认为教师从三个方面扮演着道德代言人和道德教育者的角色, 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就是教师以身作则, 以自己的道德行为来感染学生, 让学生从教师身上看到诚实、公平竞争、替他人着想、宽容和共享等品质。

此外, 一些政策法律也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明确的规定, 2005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要求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并指出要从五个方面来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明确指出:“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 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 严谨笃学, 淡泊名利, 自尊自律, 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 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继2008年教育部、科教文卫体工会重新修订和印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之后, 2011年11月, 教育部、科教文卫体工会联合颁发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表述为:爱国守法, 敬业爱生, 教书育人, 严谨治学, 服务社会, 为人师表六个方面。这是迄今对我国高校教师师德最完整和深刻的概括和诠释, 对高校师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二、地方高校师德存在的问题

目前地方高校师德的主流还是积极向上的, 大部分教师按照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认真履行教师的职责, 勤勤恳恳、矜矜业业地教书育人, 在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但一段时间以来, 性骚扰、学术造假、爆粗口等等与高校师德有关的负面事件上新闻头条的次数和频率令人侧目。虽然这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非主流, 但其危害却极大, 不但严重玷污了高校教师的群体形象, 影响着高校教师的社会形象, 也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消极的影响, 高校师德问题由此进一步凸显, 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当前地方高校的师德问题主要体现如下:

(一) 教学活动中的师德问题

教学活动是学校的基本活动,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韩愈在《师说》中曾说:“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曾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 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 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韩愈和赫尔巴特虽然出生在不同的年代、来自不同的国家, 但是他们的话里却包含着两层相同的含义:一是指教师将自身所掌握的知识, 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二是教师还应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教导他们如何做人和做事。由此可见, 教学不仅包括对知识的传授, 还包括对品德的培养, 两者只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的目的。在教学实践中, 高校教师的师德问题主要有:一是治学不严谨。有些教师没有把最主要的精力放在教育教学工作中, 不经常更新知识, 备课不认真, 上课不研究教学方法, 照本宣科, 内容空洞, 没有把本学科的前沿和最新研究成果及时在课堂中呈现, 这些都直接地影响到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的提高。二是教书不育人。有些教师认为大学课堂不应该像中小学那样, 既要传授知识还要维持课堂纪律, 片面地认为把知识完美地传授给学生, 自己的任务就完成了, 而对于各种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充耳不闻、视而不见;甚至有些教师在课堂上随意发泄对社会、对学校的各种不满, 对学生传递一些负能量, 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严重的影响。

(二) 人际关系中的师德问题

1. 师生关系中的师德问题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人际关系, 高校师生关系是高校教师和大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共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而建立的相互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石和前提。但是, 目前高校里的师生关系却出现了一些消极和不和谐的方面, 主要有:一是师生关系冷漠。由于一些客观方面、教师和学生主观方面的原因, 师生之间只限于课堂中有限的交流, 课下教师懒得管学生、学生也不想让教师管, 师生之间没有交流更谈不上存在感情。二是师生关系功利化。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 在很大的程度上都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 师生关系出现了功利化的趋势。就教师而言, 有些教师把交往变为交易, 把课下的辅导答疑变成了兼职或“第二职业”, 或把手中的权利商品化, 给师生关系轻易也染上了铜臭味。三是师生关系对抗化。相比于中小学高压的师生关系, 高校的师生关系出现了“民主化”, 但是这种民主却偏离了应有的轨道, 出现了课堂中的不尊重教师的种种现象, 如翘课、课上大声喧哗等等。教师方面, 有的教师教育方式简单, 教学方法单一, 不尊重学生的人格, 与学生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加剧。

2. 同事关系中的师德问题

高校的师德建设要求高校教师要有较高的思想道德觉悟, 必须坚持集体主义为原则, 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同时要有团结合作意识, 与他人共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但是, 目前仍有一些教师以自我为中心, 集体意识淡薄, 在工作中缺乏团结合作精神, 具体表现在:一是教师与领导之间关系不和谐。少数教师特别是资历较深的教师, 自视清高、我行我素, 不把领导放在眼里, 当领导在开会时, 不分青红皂白就与领导对着干;有些高校领导工作方式方法简单、粗暴, 不民主甚至不尊重教师, 进而招致教师的不满, 等等这些不和谐的因素都影响了教师与领导之间的关系。二是教师与教师之间关系疏离。有些教师缺乏一定的沟通能力, 只注重自身, 常常忽略别人感受, 会因一点小事与同事闹矛盾;有些教师热衷于单枪匹马, 单打独斗, 各自为政;少数高校教师在申报课题、评职称等关系个人利益的活动中采取不正当的竞争手段, 对同行嫉妒、排挤甚至打击迫害。

(三) 科学研究中的师德问题

现代大学教师除了要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之外, 还要承担繁重的科学研究任务。并且, 随着大学教育水平的提高, 科研成了促进教学水平提高的最有效途径, 也是衡量一个大学教师水平的重要尺度。因此, 科研道德或学术道德成为了高校教师的重要道德要求。4相比于部属重点高校, 地方高校在师资水平、生源质量、社会环境等等方面都处于弱势地位, 为了在生存发展中提高层次和水平, 地方高校往往过多地在学科建设、人才引进与培养等等中过多地突出了学术水平, 学术水平和能力就顺理成章地成为考评、晋升等的硬性条件和主要标准, 而师德方面的评价往往会有意无意地被忽略。因此, 地方高校的教师们就理所当然地把科研作为工作的主要方面来抓, 有些教师甚至认为上课没意思, 还不如多写几篇文章、多申请几个项目。在这种“重科研轻教学”和学术功利主义思想的主导下, 科研就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学术浮躁。有的教师受利益驱动, 不愿意从事基础研究, 而追求那些见效快、经济利益明显的研究项目;还有的教师重项目申请, 项目申请下来却不静下心来专心研究, 而是置之度外, 转而又去申请别的项目。二是学术缺乏诚信。个别教师缺乏诚信意识, 在学术上表现为低水平重复、粗制滥造、假冒伪劣、抄袭剽窃等行为。有的教师一稿多发, 一篇文章在国内外重复发表;有的教师伪造科学数据, 在文章中弄虚作假, 等等这些学术不诚信的现象给学生造成了恶劣的影响。此外, 学术行政化和官僚化现象也不容忽视, 据《长江日报》报道, 教育部评出的100位第五届国家高等学校教学名师获奖者中, 90%的担任着不同的行政职务, 如党委书记、校长、院长、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实验室主任、研究所所长, 有的甚至还身兼几职;“纯”一线教师仅占10%左右。其中, 行政职务为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副书记、副校长、校长助理等“校座”就多达20位。

三、加强地方高校师德建设的相应策略

针对目前地方高校师德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和改进高校的师德建设已经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明确提出要加强师德建设, 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的首要内容, 为新时期加强师德建设提出了新要求。结合目前地方高校的师德现状分析, 加强地方高校的师德建设可以重点从教师自身、高校和社会三个方面着手。

(一) 教师自身方面

1. 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

“道德的行为不是产生于强制, 而是产生于自觉, 达到自律道德, 才算真正具有了道德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也认为, 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因是第一位的, 是根据;外因是第二位的, 是条件;外因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此, 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应该以教师为主体,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作用, 通过博览群书, 如学习马克思主义、党的方针政策、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等, 来修身养心, 提高文化修养、思想品位、高尚情操, 达到师德修养的新境界, 进而以身作则, 言传身教, 为人师表, 成为莘莘学子的榜样。

2. 建立和谐的关系网。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 “人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生存和发展的, 也就是说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人的现实本质。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人的社会关系如何。”因此, 具有高尚师德的高校教师, 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多于学生交流沟通, 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 努力创造一种相互尊重、平等开放的教学氛围;同时也要有原则性, 在学习上严格要求学生。其次教师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 教师之间要相互学习、相互尊重、团结协作, 共同进步。再次, 教师与领导之间要相互尊重, 教师要服从领导的合理安排, 领导在决策时也要听取教师的意见。

(二) 高校方面

1. 多渠道、多层次地加强师德教育。

建立多渠道、分层次的师德教育和培训机制, 坚持岗前与岗位培训相结合、职前、职中一体化的师德教育和培训机制。树立师德的榜样形象, 以点带面, 辐射带动, 以榜样的力量来鼓舞人、教育人。

2. 建立完善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制定师德建设宣传机制, 把师德建设的宣传工作作为经常性的宣传教育活动贯穿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建立师德建设的监督机制, 制定师德师风建设的各项制度, 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 建立由学校、教师、学生、教学督导共同参与的“四位一体”的师德建设监督网络, 鼓励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师德状况进行评议, 提倡同行之间和上下级之间进行互相评价, 督促教师严格自律, 完善道德修养;完善师德建设的考评机制, 将师德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 并作为教师绩效评价、聘任 (聘用) 和评优奖励的首要标准, 实行师德师风表现一票否决制。

3. 坚持“以人为本”, 做好师德育人工作。

从教师工作和生活实际出发, 关注教师的利益需求, 把师德建设工作同解决教师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关注教师的个人发展, 教师的师德建设要和他们的个人成长和发展结合起来。学校要建立健全教师进修和培训制度, 并积极创造条件, 为教师提供学习、进修、培训的机会;此外, 要营造学术民主、和谐的文化氛围, 为教师提供多方面的科研平台和社会实践机会, 尽可能的为他们提供一个施展才能的舞台。

(三) 社会方面

1. 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

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离不开社会的大环境, 良好的社会环境是高校师德建设得以顺利开展的沃土, 尊师重教的社会环境对高校师德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中国素来有尊师重道的传统, 可以运用各种传媒手段, 在整个社会的大环境下构建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 如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的媒介, 广泛宣传教师的先进事迹, 以此来展现当代教师的精神风貌, 大力褒奖师德高尚者, 引导全社会切实尊敬教师职业。

2. 政府提供经费保障。

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需要一定的经费保障, 政府要不断加大师德建设方面的经费投入, 优化资源配置, 为高校师德建设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

3. 法律、政策的保障。

高校教师师德建设需要法律、法规做出相应的规范, 为师德建设的开展提供法律基础和保障。目前关于高校师德方面的相关政策已有不少, 在国家高度重视师德建设的大背景下, 各省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也出台了相应的师德建设制度, 但是这些政策和制度大多是指导性的, 在实践层面仍需细化, 便于具有操作性。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4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236.

[2] .陈宁.师德建设新维度-组织文化的视角[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2,

[3] .顾航宇.教师师德行为与学生内在素质塑造[J], 江汉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6) .

[4] .李建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0:86.

[5] . (德) 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6.

[6] .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125.

[7] .刘书征, 杨佳.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4 (8) .

[8] .曹薇.生态视域下的高校师德建设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2.

8.中小学师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八

【关键词】教育 教师 职业道德 中小学

21世纪是开放的世纪,随着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各国间的合作更加密切,竞争也更为激烈。有人说:21世纪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我们认识到,科技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和教师,而教师的职业道德直接影响着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效果。目前,教师的职业道德出现了一些问题,我来谈一下对它的看法。

一、存在的问题

1.教师不爱教育。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师对学生施以教育的感情基础。一个教师如果失去了对学生的爱,也就失去了对所从事职业的爱,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就会大打折扣。

2.教师不尊重学生。有些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轻者讽刺、挖苦,重者体罚、打骂。这类恶性事件曾屡见报端,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由于教师对学生采取了这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使学生的人格尊严受到了严重伤害,甚至肉体上也受到了摧残折磨。这种有悖师德的行为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敬爱之情逐渐淡化,师生之间原有的友情也随之恶化,由一个值得敬慕的人变成了一个可怕、厌恶甚至憎恨的对象,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也发生了变化,也使老师对学生的所有教育方法都失效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可悲而又可怕的现象。

二、出现问题的原因

1.认识上的误区。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方面,人们往往认为这是一项软件工程,不像衡量一个教师教学成绩那样,通过一次或两次考试即可马上显现出来。尽管这项工作可操作性比较强,但效果是隐形的,所以不少人认为这项工作可抓可不抓,即使抓起来也是可紧可松,弹性比较大。这样,相关主管部门无形中就降低了抓这项工作的力度,或者在抓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教学成绩时,前者软,后者硬。

2.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拜金主义、弄虚作假、金钱至上等一些有悖教师职业道德的腐朽思想逐渐暴露出来,并有蔓延之势,学校这方历来被人们认为的净土,也不可避免地被污染了。

3.另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的工资待遇问题。按国家政策,教师应享受的工资、津贴、福利,本应及时到位,可是实际情况如何呢?实在不能令人乐观。有些地方政府竟然无视上级政府政策法令,要么拖延教师工资发放时间,要么在工资数量上打折扣,更有甚者把工资政策对教师封闭……这些不轨行为,严重挫伤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影响了教师队伍的稳定,甚至影响到了社会的稳定。

4.教师自身的原因。目前,教师的职业状态也分为三种类型:以此谋生和养家糊口的“生存型”,体验人生和品味幸福的“享受型”,服务社会和完善自我的“发展型”。从目前我国教师的现实状况来看,大部分还处于“生存型”,这就给教师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挑战,一个整日为生存奔波的教师会不可避免地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不良情绪带到课堂上去,可能导致一些不良后果。

三、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1.国家要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训练,从法律层面和制度建设方面对教师职业道德进行规范,使这项工作法律化、制度化。在此基础上明确各自的责任和权力,使教师工作的性质、特点与作用得到全社会的了解,在社会上切实提高教师的地位,在全社会营造 “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为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在教师工资待遇方面,政策要公开、透明,为了保障教师工资的足额按时发放,政府要加大监督力度,对于那些不能按时足额发放教师工资的地区,要依法处理,从而解除广大教师的后顾之忧,使教师能够专心致力于教学工作。

2.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提高的关键在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教育的整个过程是育人的过程,教师的最基本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师的职业特点是以人格培养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教育本质是创造人的精神生命,这就给教师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要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状况,要适应现在学生的心理特点,不能以传统的、教条的教育方法从事教育活动。其次,要接受继续教育,不断丰富、更新自己的知识,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了解当今教育发展的形式,以使自己适应当前的形式。

3.教师还应具备奉献精神。教师要有爱心,毕竟教师对每个人的成长过程都起着很大的作用,不讲奉献是不能全身心投入教育工作中的,也就不能实现“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实现的目标,这于国于民都是一种犯罪。另外,教师的爱心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古曰“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感觉到老师爱他们,他们才愿意接受教师的教导,教育的目标才能实现,否则,老师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劳。

上一篇:运输车辆加油管理规定下一篇:调皮的小伙伴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