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教育心得体会(通用11篇)
1.小班幼儿教育心得体会 篇一
家访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家访是我们师生、家长之间感情的提升,给予我们双方充裕的时间来交流。下面是文库带来的小班家访的心得体会,仅供参考。
小班家访心得体会篇1
24名幼儿,家访24户,访问率达100%。我们根据居住区域确定家访路线,有效的利用了时间。提前电话预约。家长在周末一般都有安排,提前预约家访时间,一是让家长安排好其他事务,二是让家长做好心理准备。了解家长的需求及幼儿在园情况。一方面,充分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另一方面,也尽可能的了解家长的特点,使家访内容满足家长的需求。
我们在家访时首先是教师角色,同时又要把自己看成家长的朋友,做到态度谦逊,举止文明,语言朴实诚恳。在家访的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家长们对子女的殷切希望,也感受到他们对老师的尊重与信赖。我们详细地了解了幼儿的兴趣爱好,性格特长及家庭结构、成长经历、健康状况、学习环境、在家表现、行为习惯,并听取了家长对教师的意见、希望,同时,耐心地传授家庭教育的方法,让家长知道幼儿的健康成长不仅是幼儿园的责任,也是家庭的责任,提醒家长不仅要关心幼儿的学习、生活,更要关心幼儿的情感和品德。
在这次家访活动中,发现多数家长都能客观的认识宝宝的能力,而且能主动和我们交流。家长们特别关心宝宝即将开始的幼儿园生活,特别在生活这一方面是家长们很关注的。宝宝能否自己吃饭、挑食、上厕所,午睡等问题,我们也认真听取家长的担心,我们班宝宝年龄跨度挺大的,相差近一岁,势必也会有所差距。如我们班的昕妍宝宝是我们班年龄最小的,在和妈妈的交流中我们也了解到宝宝上好厕所后需要老师帮助拎裤子,我们会特别注意。我们班的宝宝性格内向的较多,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孩子的需求有时他们会不愿表达,那么我们会主动询问,如我们班的玥函宝宝喜欢喝水但是胆子很小,我们会经常问问她。
每一次结束访问,我们都会反思自己教育行为,诚心的向家长说明,今年我是第一次带小班,所以入园这段时间来,工作中有很多做得不好和不足的地方,请家长多包含。对于我们想的不周、照顾不到地方以及有什么意见和要求请及时和我们老师联系指出。虽说家访占用了自己的业余时间,但听到孩子一遍遍地问老师什么时间到他家家访,看到家长把老师迎送到很远,以及家长们放心那份微笑,我才真正领会到家访是任何家园联系方式都无法比拟的。
小班家访心得体会篇2
今年是我带的第四次小班,每次都带小班给我的感受都是不同的。幼儿园里小班开展的“走进家庭,走进学生,集中家访月”活动,让我们在这个月里更近距离的和家长沟通交流,发挥了家园合作的更大的作用。
今年我们小三班有30个小朋友,其中女宝宝有16个,男宝宝有14个。孩子们在学校生活了3个星期了,小朋友们都已经能很好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并喜欢上幼儿园了。其中在这三个星期中有一段小插曲让班里的宝宝和各位家长“受惊”了。
起因是这样的:
班里有个叫涵涵的小男孩,在短短的3个星期了咬伤了7个小朋友,对于出现这样的现象我们老师是有责任的,对于制止他的这种行为一定要靠家长和我们配合才能更好的制止和预防。在涵涵入园的第1个星期时就出现了咬人的现象,我们以为是小朋友之间抢玩具才引起的,但后来才发现不是的。涵涵根本不和其他小朋友交流,没有什么征兆就去咬人。这样的事情让我们老师防不胜防。第一次利用下午放学的时间和他的爸爸约谈,他爸爸只是说自己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以前在家里从来没有过咬人的现象,可能是偶尔这样的。以后一定会教他的。作为老师,家长护着孩子的言辞让我们也不便多说什么。接着来的几天,涵涵就算是看电视高兴了也会去咬旁边坐着的小朋友,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又请涵涵的妈妈利用放学后的时间和进行约谈。那天涵涵的婆婆来了,“肇事者”涵涵在中间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妈妈和婆婆表示平时自己很宠,涵涵要什么马上就给,涵涵不能等的,如果不给或者是让他等涵涵就会发脾气、大哭大闹。通过这次约谈我们发现了发生这种事情的原因是家里的太宠爱、溺爱了。我们给了他们一些建议:
⒈请婆婆和妈妈在处理这种事情要意见要一致,从平时和他玩开始,一个涵涵最喜欢的东西妈妈主动说和涵涵一起玩,如果涵涵等不及了,要让涵涵学会“等待”。
⒉教会涵涵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心情。碰到自己喜爱的东西在别人手里要学会说“我能和你一起玩嘛?”自己很高兴的事情可以用笑、拍手、跺脚来表达而不是去伤害别人。
⒊如果涵涵出现那种说了也不听不讲道理的现象时,爸爸和妈妈要等他发泄完后进行说服教育。
约谈时涵涵的妈妈、好婆和亲婆都像小学生一样在听老师的建议,并表示会好好配合老师一起改掉涵涵咬人的坏毛病。
通过这次“家访月”的活动让我更深的感受到家里对孩子的教育会出现教育观念不一致的现象这也是因为现在差不多都是三代同堂住在一起,祖辈和父辈在教育孩子时观念相差太多。这也让我深思怎么去处理家长所反映的观念不一一的现象,这也是接下来所有的老师都会遇到的难题。
小班家访心得体会篇3
由于本班两位老师都是小班下学期刚新任的教师,所以,家长工作为工作之重,我们除了日常的接待以外,还必须要利用一切资源与家长进行沟通,除了网站交流和交通本以外,家访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下面我来谈几点家访中的体会:
一、我们利用下班时间登门拜访,不但表现出了老师的诚意,也让家长体会到老师工作的辛苦,从某一个角度上,抛开教师的身份,也拉近了与家长之间的距离,能象普通朋友一样聊天交流,而重点又是家长们最为关心的孩子,能感觉到家长们抛开客套真心实意与我们交谈,也增加对我们的信任,这会更好的便于我们开展今后的工作。
二、在家访过程中,观察每个幼儿的成长环境,家庭背景,通过与每个家庭成员的交谈中,感受他们的文化背景与教育方式,这对我们的教学工作有很大帮助,同时也注意观察,家中孩子留下来的痕迹,用心的老师会尽收眼底,这会帮助我们分析教育中的不同个案。
三、每个孩子在学校里和在家里的表现判若两人,有的在园内很活泼大方,在家里看到老师就会很害羞,不敢说话,有的则反之,看到老师家访,过于兴奋,想尽情的表现自己,我们可以通过家访更全面的去认识孩子,了解孩子不同的行为习惯和兴趣爱好。
四、家访给予我们双方充裕的时间来交流,我们可以反映幼儿在园内的各种表现和进步,家长也可以提出各种建议和看法,我们可以有针对性的对个别幼儿进行相关的教育,通过和家长的共同讨论而达成共鸣,找到最适合个体的教育方法。
五、家访是我们师生、家长之间感情的提升。家访完后再见孩子和家长,会有一种特别的亲切。这都是在走入家庭里一对一交流感情的提升。
这次的新生家访和期末家访对我的收获很大,在网上我也发布了这访心得,也得到了家长们的共鸣!相信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都会越来越好!
猜你感兴趣:
1.小学家访心得体会
2.家访心得体会
3.家访日记心得体会
4.教师家访心得体会
2.小班幼儿教育心得体会 篇二
众所周知, 早期阅读对人生的成长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早期阅读, 有利于满足幼儿的“好奇、好想、好问、好动”的特点, 有利于幼儿增长知识, 开阔眼界与陶冶情操, 有利于为幼儿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阅读基础, 并对幼儿进入书面语言阶段的阅读产生深远的影响。那么, 如何突破幼儿早期阅读的瓶颈, 让阅读走进幼儿心灵, 积极引导幼儿学会阅读, 培养小班幼儿的阅读能力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谈几点做法与体会。
一精选优质素材, 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
书籍是阅读活动的载体, 也是阅读活动的基础。小班幼儿年龄小, 认知水平和审美能力较低, 对事物缺乏分辨力, 所以选择一本适合小班幼儿的读物, 是阅读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幼儿的阅读习惯是“耳朵+眼睛”的方式, 也就是说,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书本的内容, 不但要给予优美的图书绘画, 还要让他们“听到”书里面在讲什么, 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1. 注意材料的适龄性
阅读材料的选择要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幼儿能力发展的特点, 有的放矢地为幼儿提供大量形象生动、富有意义的阅读材料, 并摆放在幼儿容易拿到的地方, 让幼儿自由地选择阅读材料, 自主地进行感知、体验和探索。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他们往往容易被人物夸张、动物拟人的幼儿图书所吸引, 它们让幼儿更容易理解图书中的故事和情节。因此,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 要选择一些画面清晰醒目, 人物形象逼真, 动作突出, 情节简单, 背景不复杂, 色彩鲜艳并配有短句或词汇的单页单幅画面的大幅图书, 以适合并满足幼儿的阅读需求。
2. 注意材料的趣味性
阅读是幼儿获得知识、接受教育、引起愉快情绪的重要手段。在为幼儿提供阅读材料时应注意三点: (1) 图画色彩要鲜明、能吸引幼儿的注意; (2) 与幼儿生活有关, 图画内容简单有趣, 能让幼儿有兴趣看下去, 并让幼儿有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机会; (3) 文字优美正确、朗朗上口, 句型短而重复。只有选择符合幼儿实际生活经验, 符合他们的认知想象特点的作品, 才能让幼儿产生共鸣, 让他们喜欢去阅读, 在阅读中体会故事的精彩, 并产生自己的想法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达到培养阅读兴趣的目的。
二创设优美环境, 激发幼儿的阅读情感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提出:“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 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 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阅读的兴趣是可通过环境和氛围来加以培养、保持和巩固的。所以, 教师应注意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为他们营造一个快乐但又不乏有意义的氛围, 让孩子们能够在宽松无虑的氛围中进行阅读活动。具体做法是:
1. 创设一个舒适温馨的物质环境
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会给幼儿带来愉悦与激情, 进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 我们要坚持以幼儿为本的理念, 充分发挥环境在激发幼儿阅读兴趣、陶冶幼儿性情方面的熏陶作用, 有的放矢地提供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的幼儿读物。利用一切机会、场所, 让幼儿感受书面语言, 潜移默化地接受书面语言知识。如创设专门性的“阅读区”、“娃娃家”等, 并标贴文字标签;经常更新图书架、图书角的内容, 注意提供图书阅读时间, 创设宽松愉快的阅读环境, 并适时指导幼儿读书。“娃娃家”和“阅读区”中应合理摆放小桌子、小椅子、地毯和软垫, 整个环境应尽可能布置得舒适而温馨。幼儿可以坐在桌前看书, 也可以坐在地毯上或靠在垫子上翻阅图书。在适当的集体活动中, 教师要及时发现幼儿阅读的个别需要, 并给予恰当的帮助。
2. 创设一个自由阅读的生活环境
知识源于生活。教师要积极引导幼儿去关注生活事物与环境, 且适当地渗透阅读并与早期阅读相结合, 将有声语言与书面语言相结合, 不断感知内化, 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如在小班主题活动《春天来了》中, 我们先组织家长利用双休日带孩子春游, 来园后, 让他们对自己春游情况进行介绍, 每次幼儿都争着向大家介绍:“我在××××找到了春天, 它……”之后, 再将幼儿的照片、作品布置成主题墙饰, 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讲述。接着再引导幼儿阅读相关内容的图书, 因为图书内容与他们的春游经历有关, 孩子们看书、读书的兴趣特别浓厚, 从而培养、提高了幼儿的阅读兴趣。其实, 日常生活中的各环节都能培养幼儿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的对应能力以及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转译能力, 关键在于家长和教师是否有心加以培养和引导。
良好的阅读环境不仅能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给幼儿种下一颗爱阅读的种子, 还能培养孩子良好的情感, 从而提高阅读质量。因此, 为小班幼儿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让幼儿在和阅读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潜移默化地爱上阅读, 真正享受到阅读带来的快乐, 这需要家长、老师在生活中不断地创造, 在教育中不断地更新。
三搭建互动平台, 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
师幼互动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双向互动的新型师幼关系, 是幼儿与教师互为教育伙伴式的互动, 是一种自动化的融通性互动。良好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是早期阅读教学活动的重要构成因素, 幼儿阅读兴趣的产生, 阅读能力的发展离不开与阅读交往的相互作用。
1. 建立“教师幼儿互动”的阅读关系
教师要在轻松、愉快的亲密气氛中, 读些书给幼儿听听, 引导他们选书、看书、读书;引导他们发问、讨论、思考;引导他们进行绘画、表演、歌唱、做游戏等阅读延伸活动。如在《星星警察》教学中, 孩子们第一次感受“分享阅读”的快乐。在他们眼里, 一切都很新鲜、都很好奇。但一开始孩子们只是很简单地说出“我看到了公鸡 (小老鼠……) ”之类的话。我先表扬、鼓励他们, 然后引导:“公鸡睡着了, 谁来了?”“小老鼠。”孩子们肯定地说道。“小老鼠来做什么?”轩轩观察得很仔细, 他说:“小老鼠准备到公鸡家偷东西。”“被谁发现了?”“被星星警察看见了。”“星星警察是怎么做的?”孩子们尽情地和伙伴分享自己心中的故事。当他们翻到小老鼠放掉袋子逃跑那一页, 孩子们都高兴地说:“小老鼠吓得夹着尾巴逃跑了!”“如果这时有只小猫去抓老鼠的话那就更有趣了。”我不禁为孩子们的童真、童趣所感动。
因此, 在师幼互动中, 教师要抱着认真、认可、开放、亲和的态度去对待幼儿在阅读活动中的言语行为表现, 重视幼儿的需要, 关注幼儿的体验及行为, 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 敏感地观察他们的需要, 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 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幼儿教师不单单是教育者, 同时应当成为幼儿的倾听者、观察者、真正的伙伴与向导, 这是新型幼教关系中赋予教师的新的角色。要通过师幼之间自由地发表想法、建议、提出问题、互相启发, 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新的火花, 生成新的教育契机。
2. 建立“幼儿之间互动”的阅读关系
同伴之间的互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方式。根据多元智能理论观点, 不同的幼儿拥有不同的智力强项, 这为幼儿之间的合作解决问题提供了可能性, 但由于幼儿之间地位平等, 幼儿更愿意与同伴一起进行商讨和探究。因此, 幼儿之间尝试相互合作、交流, 将能发展幼儿的阅读技能, 并从中产生阅读的愉悦。
首先, 我鼓励幼儿为全班或有需要帮助的幼儿讲书中的故事。有一次, 平平来到图书区很兴奋地拿起《神奇妙妙屋》从第一页开始认认真真地看了起来, 看了四页后, 他开始皱眉头, 然后拿着书去找安安, 说:“安安, 这本书是你带来的, 能给我讲一讲吗?我看了一半后面看不懂了。”于是, 我赶紧提醒安安:“快去帮帮他吧!”安安很开心地把自己的玩具收了, 来到图书区给平平一页一页地讲起来, 两个人边讲边交谈:“对, 我在电视里见过这个神奇的屋子, ”“没错, 这是妙妙屋。”整个活动时间他俩都在看这本书。而后不时有幼儿加入他们的队伍, 一起翻看自己带的图书。
其次, 我在阅读区中, 精心设置了“认一认, 读一读”、“故事屋”等栏目, 用开放的时间、空间, 时时吸引着幼儿的眼球。让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将自己家中最喜爱的图书放置在图书角里, 让孩子与同伴共读共享, 相互交流, 提高表达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 对幼儿自身及其同伴都大有裨益。内容丰富的班级图书, 也增进了孩子彼此间的相互交流, 使他们获取更多的阅读信息, 有更多的选择。
3. 建立“家长幼儿互动”的阅读关系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早期阅读作为幼儿园的一项重要教育活动, 只有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才能取得明显成效。家长要为幼儿选购适合他们阅读的图书资料, 为幼儿创设温馨的早期阅读家庭环境。我们也定期在家园联系栏上向家长提供一些指导孩子阅读的正确方法, 并给家长为孩子创设阅读环境提出建议, 如设置小书柜、小抽屉, 每天抽时间为幼儿朗读故事, 和孩子共同阅读等。
因此, 通过建立互动阅读关系, 幼儿的语言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 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发挥。他们表现出了更强的自信心和自主精神, 阅读真正成为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总之, 实践告诉我们, 幼儿期是幼儿语言发展及各方面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而早期阅读可通过图文并茂的视觉材料, 给幼儿以积极的刺激, 从而加快大脑的发育和成熟, 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早期阅读是一种影响终身教育的重要手段, 教师要积极引导孩子喜欢阅读。从以往的研究看, 在小班开展早期阅读是可行的, 也是必需的。作为一个幼儿教育工作者, 一个教育的启蒙者, 应让早期阅读伴随着孩子们健康成长。
摘要:早期阅读对人生的成长进步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正确的引导, 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 提高其阅读能力, 有利于幼儿增长知识, 开阔眼界与陶冶情操, 对幼儿进入书面语言阶段的阅读以至今后的成长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了摆脱引导幼儿早期阅读的误区, 突破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瓶颈, 有效加强对小班幼儿进行早期阅读教育的引导, 应当通过精选优质素材、创设优美环境、搭建互动平台等环节, 不断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调动幼儿的阅读热情, 使幼儿学会阅读、喜欢阅读, 从而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幼儿,早期阅读,培养,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术纲要 (试行) , 2001.7
[2]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2012.10
3.大班额下小班化教育的教学心得 篇三
一、构建良好的班级文化,为大班额下的小班化教育创造优越的条件
1.墙壁文化
教室前面正上方写着班训:砺志笃行,勤学善思。勉励学生磨砺自己的意志,坚定自己的信念,勤奋刻苦,善于思考,成为一个自信自强、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中学生。四周墙壁上还有名人画像和名言警句。醒目的地方有一个成果展示台,专供展现学生的风采之用。
2.博客平台
在学校的倡导下,初一下学期我们建立了班级博客。一开始有些学生和家长不支持,有些家长还认为是耽误孩子学习。随着博客内容的逐步完善,点击率的不断攀升,关注度的不断增加,家长也开始关注,并积极参与,没多久,班级博客成为家校、家家、师生、生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3.“授星”活动
班级九十三人,我们分成十二个小组,每小组都有一名能干的组长,这个能干,不是因为学习优秀,而是看综合能力、品德修养,学习成绩只做参考。每学期末都有“授星”活动,比如“学习之星”、“智慧之星”、“合作之星”、“劳动之星”、“发明之星”、“体育之星”、“文艺之星”、“美术之星”、“环保之星”、“朗诵之星”等,学习成绩再也不是唯一评价标准。
二、构建班级制度,为大班额下的小班化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1.制定班级公约
在制定班级公约时,以班级成员为主体,激励每位班级成员参与,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最后通过全班民主表决形成定案。由此,获得学生的心理认同,使他们自觉内化为追求的目标,以积极的态度去执行,实行自主管理。
2.实行积分量化管理
为了进一步强化班风学风建设,培养同学们的班级集体荣誉感,提高班级凝聚力,真正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平时班级管理采取积分量化管理,在出勤、纪律、卫生、学习、生活、活动等六个方面实行积分制,每月在班会上进行总结,计入期末评比总分之中。
3.成立家长委员会
在大班额的条件下,光靠老师的力量就太微薄了,要赢得家长的大力支持。家长委员会,顾名思义就是由家长代表成立的组织,是增进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沟通的桥梁。每学期学校要至少举行一次全校家长委员会会议,听取学校的工作报告。以班级为单位,每学期至少两次家长委员会讲座活动,也可与家长会合并举行。有了家长的信任和支持,班主任工作也变得轻松了许多。更重要的是,有了家长的配合,学生的学习也不再单纯的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了。每天家长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之中,班级整体的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三、改进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是大班额下的小班化教育的必然结果
1.增强学学的主体意识
大班额最大的教育难题就是不能照顾到每个孩子,而小班化教育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于是,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将学生化整为零,由面到点,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主要强调以合作、探究学习为主导的学习方式,即小组合作学习。
2.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要真正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需要发挥学习小组合作的功能。在小组发言前,学生先在小组内发言、交流,在有限时间内让每位学生都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通过这种参与,筛选、过滤出有价值的信息,既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让他们学会了倾听,因为要对别人的意见发表看法,先要听懂别人的意思。
3.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首要的问题就是大班额中存在的学生间的个性差异较大的问题。这种差异既然无法消除,不妨把它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利用起来。我们根据学生间的具体差异,科学合理地分组,多留出学生合作的时间,变“精讲精炼”为“精讲多练”或“少讲多练”,让老师从独占课堂的模式中跳出来,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带学生,这样就逐步缩小了学生之间的差距。
4.分层教学,让学生各取所需
大班额条件下存在着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的问题。我们根据学情,确定了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将较难的问题交给学优生解决,基础性的问题交给学困生,并培养他们树立自信心,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课外作业也实行分类布置,既让学优生吃得饱,又让学困生吃得消。这个分层目标是一个动态目标,会随时进行调整。
在大班额这种特殊的教育条件中,我们努力践行小班化教育的理念,三年来,学生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了,综合素质提高了,独特的个性形成了,更可贵的是打破了大班额不出成绩的魔咒,2014年笔者所带班级中考中有43名同学升入重点高中,创造了五常教育史上的一个中考奇迹。
4.小班教育心得体会 篇四
一、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由于班级学生人数少,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老师的辅导,学生人人都能在充裕的空间内充分活动,个性得到更全面、更和谐的发展,真正做到师生互动,激发聪明才智,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这正是素质教育的内涵。首先,小班化教学不是单纯化的小班额,而是学校教育改革和纵深发展的一个标志,也是以学生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小班化教学的核心问题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要用新的教育价值观和效益价值观来看小班化教学的价值。其次,实施小班化教育,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个标志。因此,我们要脚踏实地地尽快真正实施小班化管理,真正落实小班化教学,才能尽快提高不同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水平。
二、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班化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找到了切实可行的途径和方法,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动脑操作能力,综合表达和表演能力也有了明显的发展。小班课堂教学,确立了学生“敢说、大胆说、人人说”的局面。从学生的个性发展来看,小班化教学能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张扬个性,表现自我。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会表现出更为主动和积极,
参与面更广,个性更为鲜明,让每个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实际教学中,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自由交流,然后在全班相互交流,全面深入了解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自己构思,小组交流,全班展示,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使人人有机会展示自己,人人有机会获得别人的赞扬,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心,自然实现了小班教学的目的。
三、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小班化教学给学生提供了自我展示和发展的空间,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了学生的自主性。真正作到注重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构建了新的教学模式。过去一节课是优秀学生的舞台,一节课中,只有少数学生真正参与教学活动,大多数学生只是听众或观众,没能成为课堂的主人,而在小班的课堂里,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小班教学、指导策略的实施,使每个学生通过学习--发现--交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四、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
小班化教学使教师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情境的设计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学生探求知识的引导者小班化教学改革涉及到教育教学改革的方方面面,它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正确的教育观念,深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有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正确对待不同个性孩子的能力,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及教学技能上的“一专多能”。所以,实施小班化教学,教师首先必须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其次,教师必须树立服务意识。教师应全心全意地服务于学生,服从学生的发展、需求,更新教学手段,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学质量。第三,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求知、求新、求真的探索精神。第四,教学过程是师生的互动过程,双方共同学习探索,发现规律,教学相长。
五、小班化教学有利于营造和谐、宽松、民主、自由的教育教学环境,促进学生个性充分自由地发展。
5.幼儿园小班教育心得体会 篇五
每次户外活动我们总是以开小火车的形式排队走到指定的场地。当老师说:“我们的小火车要出发了!”孩子们总是迫不及待地来拉老师的手,总希望自己是和老师走得最近的孩子。有时候孩子故意排的离老师进一点的位置,甚至有时候他们会为了这个问题相互推挤。这时候,老师真希望自己是千手观音,能拉住每个孩子的小手,使他们觉得老师喜欢他们中的每一个人。
但是,这又是不可能的。那么,老师怎样用仅有的两只手,来拉住每个孩子,使他们能感受到老师的爱呢?于是,我改变了以前只拉调皮或能力弱的孩子的手的习惯,把拉手的机会分给每个孩子。每次出发前,我就问:“今天谁要和老师拉手?”要是孩子间没有争执,我就拉主动与我牵手的孩子。如果有争执,就分别进行,比如,出去的时候拉你的手,回来时就拉她的手,这样孩子间的矛盾也就少了。有时要求的人比较多,我就在户外活动的时候去拉拉他们的手,给他们以一定的补偿。
别看这么一个小小的拉手动作,作用可不少呢。一些平时和我比较疏远的孩子,通过拉手他们也愿意和我亲近了。当我拉着孩子的小手一路走出去时,他们会有说不完的话要和我讲,而此时,我的心中也会有一种满足和欣慰。
6.小班幼儿教育心得 篇六
小朋友在家长的陪伴下玩得都很开心,但是第一天开始上幼儿园,便没有了爸爸妈妈的陪伴了,他们觉得十分害怕,不安全,所以从爸爸妈妈离开幼儿园那一刻起,就开始不停地哭,这样的情景短则一个星期,长则一个月有余,对这种小朋友,我们首先转移他的注意力,给他玩一些玩具,告诉他幼儿园可以认识新的朋友,有很多好玩的东西,,告诉他爸爸妈妈来接他的具体时间,其次,多抱抱他,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增加他的安全感,如果说理,转移注意力都对此类孩子不起作用,我们会适当使用冷处理法,给他一些玩具让他自己去玩,当组织其他小朋友进行活动时,会吸引他参加并给予一定的关注。
2―3岁是人生的第一个反抗期,家长要理解孩子这种反应,孩子白天在幼儿园哭的太多,晚上回到家一定要让他喝一些淡盐水补充体力,还要让孩子早睡早起,睡足9―――10个小时。
一种小朋友又哭又闹,还把幼儿园的玩具扔得乱七八糟,吃饭的时候故意把饭菜弄在衣服和桌子上,打人咬人,在地上打滚,时不时地开门就要玩外跑,这类小朋友性格比较外向,个别的比较暴躁,他们喜欢把不高兴发泄在外界环境上面,对这类小朋友,我们主要以讲道理为主,让小朋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注意多给他爱的关怀,还会适当地对他的进步进行一些奖励,像语言上的表扬和物质上的小红花等等。
小朋友好奇心重,在幼儿园看到很多家里没有的东西,立刻产生了兴趣,去幼儿园的前几天很高兴,不哭不闹,也不嚷着叫爸爸妈妈来接,但是过了几天,当他熟悉了幼儿园的生活环境,知道自己要每天重复时,就会厌烦,开始用大哭表示自己的不满,这类小朋友怀有对新环境的向往心态,他们性格大多活泼开朗,喜欢刺激的事物。
利用他们送我好奇心,我们会多介绍在幼儿园里他还不知道的事物,比如我们会带他去别的班级看看,告诉他哥哥姐姐们都在做什么,转移他的视线,也是很好的方法,小朋友看到新鲜的事物就会很快忘记刚才发生的事,如果宝宝对幼儿园生活没兴趣了,想回家和爸爸妈妈在一起时,家长可以在最初一段时间,让孩子带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到幼儿园,起一个间接情感寄托的作用,在孩子接受陌生的环境和老师伙伴初期起到熟悉,温暖的情感安慰作用。
老师在和家长交流的时候,有些家长说自己的孩子在家很开朗的,什么都说,什么都乐意去做,但是我们去发现他们在幼儿园里不说话,坐在角落里呆呆地什么都不愿意做,这类小朋友表面看上去没有哭,但是心里却在默默地流泪,我们的主要做法就是多和他聊天玩耍,建立感情。让他消除恐惧感,慢慢熟悉幼儿园生活,从心底尽快信任老师。这类孩子甚至比其他类型的孩子更加需要爱,
比如;当看到孩子情绪不好时,我们可以找一个最可爱最漂亮的毛绒玩具送给他并说;“我和你一起玩好不好?”让孩子感觉老师是可以随时给予他帮助的朋友。在老师试图打开孩子心扉的同时,家长可以每天在接送孩子的时候多跟老师交流,让孩子看到这样的亲切场面,帮助老师和孩子尽快建立感情。
有的小朋友本来在玩玩具,但看到身边有小朋友在哭,不一会儿,他也会眼泪汪汪,终于忍不住大哭起来,这也正是所谓的“羊群效应”。这类小朋友容易受人影响,碰到这样的情景,我们会带他们出去走走,去操场上玩耍,把他和爱哭的小朋友分开一会儿,等他们心情平静一点儿后,再慢慢告诉他们。幼儿园是美好的地方,他们可以在幼儿园获得好多新鲜有趣的东西,那些哭的小朋友只是一时的不适应。幼儿对故事特别感兴趣,尤其是小白兔,大灰狼,小花猫,等等几个形象。家长可以根据孩子容易被带哭的情景创编故事来诱导孩子,通过讲故事创编游戏的过程来诱导宝宝爱上幼儿园。
不同的宝宝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生活习惯也不尽相同。父母要及时和老师沟通,便于老师更多地了解宝宝,更好地照顾宝宝。例如;有的宝宝一哭闹就要小便等等,隐瞒孩子潜在或已经表现出来的生活陋习或性格。非常不利于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教育。
家长接送孩子路上以及在家里交谈时,不要使用“类似”宝宝哭得好可伶,妈妈好心疼,“怕不怕啊”…之类的语言诱发强化孩子的不良情绪,应该辅以夸奖,鼓励,正面积极引导为主的语言暗示,比如老师夸宝宝了,表扬宝宝只哭了小会儿,宝宝真棒,不简单,真勇敢,幼儿园老师真漂亮,幼儿园玩具真多啊!幼儿园有这么多小伙伴啊…
7.小班幼儿偏食纠正策略 篇七
1. 角色游戏, 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进食行为
“角色游戏是小班幼儿最喜爱的活动, 通过角色游戏, 可以促进小班幼儿对食物重新认识, 改善他们选择食品的态度, 使他们在愉悦的玩耍中克服偏食行为, 建立正确的进食行为。小班孩子特别喜欢“娃娃家”, 我选了3个小朋友分别扮演爸爸妈妈和孩子。这个角色游戏是让孩子们自由发挥, 把吃饭时看到的、听到的都表现出来, 一方面可以让幼儿了解偏食带来的种种不良后果, 另一方面可以让幼儿主动去纠正自己的偏食状况。
2. 讲故事, 帮助孩子了解偏食带来的危害
每个孩子都爱听故事, 在听故事的时候孩子们个个都很认真, 所以我讲了一个关于偏食的故事给孩子们听, 希望他们通过这个故事能够了解偏食所带来的危害。故事题目叫作《不爱吃饭的东东》, 故事中的东东是一个很爱吃零食不爱吃饭的小朋友, 渐渐地人越来越瘦, 像根豆芽菜, 最后一阵风把他吹上了天。听完故事, 孩子们都说, 我们什么都吃, 就不会被吹到天上去啦。
3. 合理安排座位, 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进餐习惯
有些老师为了便于管理, 把因偏食而吃得特别慢的幼儿集中在一两张桌子上。虽然老师可以对着这两桌孩子, 催促他们快点吃, 但是这样的话孩子会感觉到老师施加在他们身上的压力特别大, 导致他们害怕老师, 从而进食速度变得更慢。在同一张桌子上可以安排进餐习惯好和习惯坏的孩子坐在一起, 特别是小班的孩子, 容易受到同伴的影响, 看到自己周围的好朋友吃得这么香, 渐渐也吃得快、吃得香了。
4. 逐渐加量, 帮助孩子爱上蔬菜
有些孩子从小就不吃某种蔬菜, 如青菜、芹菜等, 要想一下子纠正小班孩子这个习惯, 是不太可能的。于是我采用“逐渐加量”的方法。朱朱每到吃青菜的日子总是拉着一张脸, 还没吃就一个劲地说老师我不要吃。我说:青菜吃了人会变漂亮哦。爱美的朱朱一听有点动心了, 我就先给了她一点青菜, 然后每次逐渐加量, 慢慢地她就爱上了吃青菜。
5. 语言指导, 鼓励孩子科学进餐
用儿童化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来指导和鼓励幼儿科学进餐。如:米饭和青菜是一对好朋友, 他们俩一起在嘴里玩 (放在嘴里嚼) 味道会更好哦;你的牙齿比小老虎还要厉害, 小老虎会嚼肉肉, 你会不会啊?呀!你这是大老虎的牙齿啊!太厉害啦!你的牙齿真厉害, 已经把食物磨得很碎很碎了, 现在可以请喉咙帮忙“咕噜”咽下去了, 喉咙的本领要和牙齿一样大哦!
6. 注意力转移法
很多时候我发现, 有些孩子面对自己不喜欢吃的东西, 常常心不在焉。就像班上的升升, 只要有她不喜欢吃的东西, 她就坐在那里, 手拿着调羹玩弄着, 或者发呆。我告诉她, 如果她吃饭表现好的话, 就让她当小组长。她一听到这句话, 连忙舀了一大调羹的饭菜就往嘴里送。小班孩子比较听老师的话, 这个方法应用在小班的孩子中效果较好。孩子拒食某些食品, 往往不是真的不爱吃, 而是不曾尝试过, 不敢轻易下嘴。如果宝宝对自己一向不吃的食物流露出兴趣, 哪怕只是一点点, 老师也要及时鼓励;如果宝宝的偏食习惯有了改正, 哪怕只是一点点, 老师也要大力表扬。这是宝宝转变的最佳动力!老师要用耐心、温和的态度对待幼儿, 不能勉强。
8.关注小班幼儿的情感教育 篇八
【关键词】 关注;情感;教育
而当前不仅是现在的孩子,还包括我们这些八零后的成人,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向来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整天被爱包围着;任性、娇纵、自私、以自我为中心……更谈不上有爱心和同情心了。现在小班的孩子,入园的年龄偏小,没有什么生活经验,在他们眼里,隐藏着一种概念“我是宝贝,我是太阳,我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大家都要听我的!”根本不会替别人着想,更谈不上关心和爱护别人了。与此同时,家长也往往忽略了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一位的娇惯和放纵,情况就可想而知了。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幼教工作者必须重视幼儿良好情感的培养,下面我谈谈自己的点滴做法:
一、注重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
《纲要》指出:“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只有自身具有良好的素质,才能对幼儿施加良好的教育影响。现在我们虽然马上要升入中班了,但是对于那些年龄偏小、刚插班和内向的孩子来说,离开家庭、离开父母会产生一种不安全感,老师就成了他们唯一的依靠,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要随时释放自己的爱,把爱表现出来,化作肢体语言,去亲亲、抱抱孩子,像妈妈一样去细心呵护、关心、帮助每一个孩子,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和孩子们一起唱歌、讲故事、表演童话、操作、玩游戏,用爱心去温暖孩子的心田。对于其他幼儿来说,他们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内心深处会奠定同情与关爱他人的情感基础。
二、创设良好环境,对幼儿进行情感熏陶
利用主题活动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今年,奥运会要在中国北京举行。我们抓住了这个有利时机,在教室里搞了一个主题活动“我做奥运小健将”。孩子们参与的劲头可大了:有忙着画五个福娃的,有忙着做奥运五环的,有忙着找奥运会运动项目的,有忙着帮老师往墙上贴图片和搜集照片的……热闹得让我也跟着他们团团转,有一天丁丁和我说,等八月份他要去北京参加奥运会比赛了!在主题活动的带动下,我们虽是小班,但已经开始练拍球了,好像孩子们都变成了运动员一样,有的孩子已经能拍一百多个球了呢!真是让我感动。与此同时,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了作为一名中国人的骄傲,在我们中国举办奥运会是多么幸福、自豪的事,从而,也增强了孩子们的爱国热情。
三、利用一日环节,对幼儿进行情感培养
我发现班里的宝宝是一个能力很强的孩子,她不仅能帮老师很好地做每件事情,而且能主动的帮助能力较弱的孩子穿脱衣服,扣纽扣、系鞋带等,游戏时的玩具或头饰能主动让给别人,还经常说出一些礼貌的话语,我就抓住这些事例进行随机表扬鼓励,树立宝宝姐姐的良好形象,鼓励其他能力较强的幼儿,一起协助老师;对于那些抢别人东西,动手打人的孩子,随时用建议的方式引导、教育,使幼儿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引导幼儿养成明辨是非的好习惯,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净化孩子的心灵。如:看到小朋友摔倒了,引导孩子知道不是在旁边看,而是主动把他扶起来,问他疼不疼。同时,还引导幼儿关注有困难的小朋友,去帮助他们,如看到某一幼儿没玩具时,就邀请他和自己一起玩,对个别能力弱的幼儿,不嘲笑他,而是耐心、友好地去帮助他,通过教育引导,孩子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
幼儿时期是孩子个性、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关键是成人怎样正确的引导和培养随机教育很重要。此时,还可以借助一些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让幼儿去欣赏,这种方法对幼儿情感的发展有一定的价值。童话故事、诗歌等作品主题鲜明、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深为幼儿喜爱。幼儿在听故事时,内心会经历着各种情感体验,有时快乐,有时悲伤;有时担心,有时遗憾;有时拍手欢呼,有时咬牙跺脚……
四、利用节日,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
5月11日是母亲节,这天,我结合了一个小故事《小狗的窝》对孩子们进行了一次感恩教育,听完故事,孩子们体会到了妈妈的辛苦;结合节日我问孩子们:“今天是5月11日,是妈妈的节日,现在的你想给妈妈说什么样的话?送什么礼物呢?”孩子们七嘴八舌,有的要送康乃馨祝福妈妈健康、有的送手套,让妈妈干活不伤手、有的说要亲亲妈妈,给妈妈捶背、还有的要对妈妈说我爱你……各种各样,应有尽有。若妈妈们在场,足以让她们热泪盈眶了。在孩子们畅说欲言后,我让孩子们装饰爱心卡,把自己想说的,想做的汇聚到爱心卡片上,并告诉他们,妈妈接的时候每人要说一句甜甜的话,给妈妈献上一个吻!没想到晚上妈妈来接的时候,每一个小朋友都搂着妈妈的脖子,献上了一个甜甜的吻!而且大声地说道:“妈妈辛苦了,谢谢您,节日快乐!”看到妈妈们幸福的泪水,我很欣慰,感到孩子们长大了!
9.幼儿园小班教育随笔心得体会 篇九
渐渐地她来我班已经两个星期了,她给我的印象正如她自己的特点:她是一个比较安静、干净的小女孩,而且很少和小朋友说话,别人活动时,她就静静地站在一边,但是学习的时候很认真,老师的话句听得进,但从不举手回答问题。班里有这样一位孩子,就好像没有她一样,虽然省心、省事,却不容易接近。
有一次,在户外做游戏,因为这个游戏我请小朋友们自己找一个朋友一起玩。其他小朋友们都各自找到朋友玩去了,只有她一个静静地站在一边看别人玩。于是,我走到她旁边,问她想玩游戏吗?她用蚊子般的声音告诉我,我几乎没听见。我问她:“老师当你的朋友,和你一起做游戏好吗?”她望着我,我看出她眼中的喜悦了。她把她的手递给了我,我故意说我忘记怎样玩这个游戏,问她是怎么玩的,她很熟练地教我玩法。原来,她很会说话,而且普通话还很标准呢。
做完游戏,我夸奖她很能干。她听了,两眼望着我,很乖的样子。我凑到她耳边,轻声地问她:“你知道老师是喜欢哪个小朋友吗?”她摇摇头,我让她猜,她说媛媛。
我吃了一惊,孩子原来也是那么心知肚明,也许是平时老师喊媛媛的名字多一些,表扬媛媛的话多一些,所以她会这么认为。我又问她,你觉得老师喜不喜欢你,她好半天才小声说不知道。我悄悄告诉她,老师其实最喜欢你,因为你听话、懂礼貌,而且学习认真,孩子的笑容堆在了脸上。
10.小班化教育心得体会 篇十
小班化教育心得体会
小班化教育心得体会正文:小班化教育心得体会我校开展小班化教学快一年了,在尝试小班化教学过程中,我学到了许多东西,也和同学们一样,享受着融洽师生关系所带来的快乐,欣赏着学生个性张扬的魅力!我在小班教学中有以下一些体会: 1、激发兴趣,鼓励探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进行自我愉快教育的源泉,是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的不竭动力。中学生尤其是如此,他们的年龄、心理特征都决定了他们做事往往从兴趣出发。因此,我平时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让他们对学习内容充满好奇和探究的欲望。当学生迫不及待地提出一个个学习疑问时,我们首先要珍视学生的这种探究心理,但并不要急于正面回答或者给予暗示。因为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许多知识、技能都完全可以让学生在自己动手探索中获得。而且,通过自主探究获得的知识印象深刻,自主探究获得的成功又会激起进一步探索的欲望。1、教学形式活泼。在小班化中,教师能充分利用小班化学生人数少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每一位学生的特点都能得到充分地体现。在教学中,引进多种授课模式,寓教于乐,创造宽松、自由、开放、和谐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在动力,同时让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敢于开口,善于开口,乐于开口,改变以往上课胆怯的状态。2、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关注。在小班化中,学生自主组队,编成几个小组。打破传统的对列式,教学空间大大开放,是学生有更多更好的表现机会,同时在合作中也容易激发学生的主体学习精神。而以前在大班教学时,老师很少有机会把较多的`精力集中到个别学生身上,在小班化中,老师就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而学生也可得到更多的关注。3、学生和老师之间建立起一种合作学习的氛围。师生情感融合,就象有些老师所说的那样:“过去上课时,自己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而进了小班教室,自己更象一位大姐姐,和学生一起融合在教学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去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加强师生交往,发展学生的个性,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环境。4、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小班教学,学生的活动量明显地增大,培养了学生敢于回答问题的能力,每个学生都能开口,就连平时胆小的、学习成绩相对差的学生也敢经常开口与同学、教师对话。使每个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去操练,从而最大限度地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通过对小班化教育的探索,使我认识到,小班化教育符合“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的素质教育思想,推行小班化教育将势在必中国大学网()
11.小班幼儿教育心得体会 篇十一
一、在生活化场景再现中引发“乱”的创意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小班的孩子在生活中总爱到处走走,摸摸,碰碰,也许你会觉得很混乱,显得杂乱无章,漫无目的,但这也是孩子的兴趣所在。有趣的事情在成人的世界里并不那么容易产生,但在孩子们之间却经常发生。也许,悄悄地在吃完点心之后走到建筑工地,在摆放积木的地方搭一座小房子,孩子们也能高兴很久,只因为他自认为做了一件别人都不会发现的事情。儿童拿着一根小木棒东敲敲,西敲敲;把积木推倒重新构建一个物体,拿着玩具在沙堆里挖“地道”,做“蛋糕”;儿童商量以另一种方式开展游戏;共同去探索水的三态、风的形成、种子的成长……这些活动在有些成人看来觉得毫无必要,还不如用这些时间来多认识几个字,多学几个算术,多背几首唐诗来得实在。但对儿童个人或儿童群体来说,其意义却极其重大,这些看似简单的活动丰富了儿童的感知,发展了儿童的思维,陶冶了儿童的情操,儿童从中真正享受到了童年的快乐。
二、在生活化游戏中跟随幼儿“乱”的步伐
“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要做到注意力专注确实并不容易,特别是对于刚入园不久的幼儿。他们喜欢摸一摸,玩一玩,然后再进入到集体活动中,因此我们可以顺着孩子们的思路,开展具有生活化的游戏让孩子们跟着游戏走。
比如在小班主题活动《亲亲一家人》中,有小朋友从家带来了全家福,在平时会有你一言我一语的现象,也许其他活动中还有孩子摸摸家庭照,还可能会出现还没要求操作,就有孩子自顾自地开始创作了。这应该包含了我们所说的活动上所有的“乱”,它的外在表现是孩子不按老师指令行动,自由说话或活动。但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分析就可发现其实“乱”出有因。同时老师提的问题应具有启发性。这个活动的内容和主题非常贴近孩子的生活;提供的材料也来源于孩子的生活,他们十分熟悉;孩子们对此非常感兴趣,他们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讲述自己在以往生活中的经验。我想这时的“乱”,乱得有意义,乱得有价值。但是如何用游戏引人呢?于是我们提出了系列的生活化游戏:1.小影楼:请小朋友都来做小小摄影师,为自己的家庭设计相框并参加展览。出示材料,分组开展活动,这样避免了整体创作不易指导,孩子在自由的空间设计自己家的全家福相册。2.小TV台:将孩子的全家福制成PPT,使用一体机播放,请小朋友像主持人一样自己选照片,说说这是谁,大家在哪里做什么。3.家人对对碰:将全家福做成简易拼图,孩子们自己动手找一找,拼一拼,既能提高眼手协调能力又满足了孩子爱动手的欲望,提高了观察力。
三、在生活化材料中探索“乱”的创造性
陶行知说:“生活教育也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我们要提供适宜的生活化材料,让幼儿愿意动手,灵活地因势利导,看似“乱”摆弄,实际创意变变变,在“乱”中取胜。
例如在“彩色陀螺”的科技制作活动中,我们选用了一些颜色比较鲜艳,质地适合小班幼儿,又在生活中常见到的一些材料,我们还考虑到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利用空余时间收集了一些废旧物品,如:我们选择了废旧的光盘以及画不了画的水彩笔或者记号笔来作为材料,制作时,幼儿使用多种颜色的彩色贴纸,有的是圆形,有的是方形、三角形、椭圆形等等……他们将这些熟知的圖形粘贴在陀螺上,作为装饰品。刚开始他们是乱贴一气,在慢慢地尝试中,孩子们发现有规律的排列或相近色的装饰能让陀螺转出不一样的色彩;还有个别幼儿利用剩下的自粘纸将水彩笔也包装了一下,其他幼儿看见了,也纷纷一起动手制作。孩子们的陀螺装饰得越来越漂亮了。
完成以后,孩子们对自己制作的陀螺爱不释手,他们除了用光盘还到处“乱”找:瓶盖、奶粉盖、硬纸板都用上了。“乱”搭配出新发现,“乱”变形出新创意。活动所用的材料都是常见的,来源于孩子自己的收集,不仅让他们满足了制作的成功感,更是发展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因此生活中给孩子机会、合适的材料、充足的时间去“乱”表达,“乱”思考,“乱”尝试,那我们的孩子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在“乱”中尝试生活化的快乐创造
当幼儿在“胡乱”摆弄颜色的时候,他们会发现黄色和蓝色合起来变成绿色,有时候能玩出深绿色,有时候能玩出浅绿色……这时教师及时的引导尤为重要:“这些绿色一样吗?哪里不一样?谁的颜色像这个呢?”孩子们就会说:“有的像小草的颜色,有的像大树的颜色,有的像大蒜的叶子……”在美术水彩游戏中,幼儿就会尝试用“乱”玩出来的各种不同的绿色来装饰画面。不能让孩子形成一个思维定式,要鼓励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教师的提问可以帮助幼儿考虑改变惯有的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教师要善于在一日活动的点滴“乱”中帮助幼儿思考、探索、实践。
【小班幼儿教育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幼儿小班教师心得体会10-12
幼儿园小班教育心得随笔06-21
幼儿园小班家长教育心得体会09-11
参加幼儿园小班家长会的心得体会10-20
幼儿小班绘画10-12
小班幼儿游戏方案07-04
幼儿小班英语计划07-14
小班幼儿观察笔记09-04
小班幼儿教养计划09-06
幼儿小班下雪了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