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工作督察汇报

2024-10-15

村镇工作督察汇报(精选8篇)

1.村镇工作督察汇报 篇一

基层法院督察工作汇报

监察工作是法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树立法院形象,维护群众权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监察机制是否完善直接影响着监察工作的有效开展。然而当前,在现行的司法监督体制下,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监督管理力度不强、协调机制不完善等诸种因素影响,基层人民法院的监察部门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职能作用,有的甚至形同虚设。如何改变这一现状,笔者认为,应建立健全多方协调机制,从而有效形成查办案件的工作合力。笔者拟从现状、原因和构想三方面谈点粗浅的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基层法院监察部门办案机制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目前,大多基层法院监察室只有2人甚而1人,有不少还和政工部门合署办公,加之有的无审判实践经验,在查处违法审判工作中力不从心,工作开展困难很大。其次,由同级监察部门查处,被查处人满不在乎,设置关系网,阻力很大,顾虑和压力迫使办案人员失之于软,失之于宽。再者,办案人员私心杂念,怕得罪人,院领导怕出问题,怕影响单位政绩和荣誉,使得监察的工作力度不够,查处执行不严,查出来的问题在处理上往往避重就轻等。在此不赘述,笔者侧重谈谈基层法院监察部门在与法院内设其他部门,与上级法院及当地纪委监察机关的协调处理机制的现状及原因。

(一)基层法院监察部门与法院内设其他部门协调处理机制的现状及原因 从目前实践来看,基层法院的信访室、监察室、办公室等是日常接触当事人举报较多的部门。在实践中,这三个部门往往分别由不同的院领导分管,致使在处理当事人举报等问题上存在脱节情况,这就容易导致举报线索中断、举报问题查处不及时、包庇被举报人等情况发生。

其二,监察部门与法院内设其他部门监督职能划分不清。可以说基层法院各部门都有一定的监督职能,有的发挥审判工作自身的监督制约功能,有的则是用行政手段监督审判活动,如立案、审监部门对审判、执行流程的监控,政工部门对人的监督管理,监察部门对审判对执行对人和事的监督等,因部门与部门相互缺乏协调配合,监督职能混淆导致监督功能弱化。

其三,基层法院监察部门机构设置不科学。编制中基层法院政工部门、执行局是正科机构,法庭是副科机构,监察室与其他内设部门是股级机构,行政级别上监察室就低了一档,增加了在沟通协调工作中的难度。

(二)基层法院监察部门与上级法院监察部门协调处理机制的现状及原因 在举报等监督上,老百姓通常朴素地认为往上级法院举报肯定比向基层法院举报好,所以,上级法院往往掌握着基层法院较多的举报线索。可现有的四级法院共同处理机制并不畅通,彼此间沟通配合存有较大问题,一封举报信级级批转时长几个月可以说是正常的,致使当事人举报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极大影响法院的形象。虽说基层法院监察部门受院长和上级法院双重领导,但实践中基层法院更多的仅停留在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有的抱着“家丑不可外扬”的态度,还对本院人员出现的违法违纪问题,竭力掩盖,不予上报。更谈不上主动向上级法院汇报、请求指导监察业务。上级法院直接参与基层法院查办案件的亦少之甚少。经统计笔者所在法院近三年的信访举报情况,上级法院批转信访8件,都仅要求上报查处情况,有的连核查情况都不需上报,仅仅只“阅处”两字的批办意见。

(三)基层法院监察部门与地方纪委监察机关协调处理机制的现状及原因 地方纪委监察机关通常的做法也是将涉及反映法院审理、执行案件有关问题的信访件转交法院处理,但双方之间并没有建立一套协调配合的机制。纪委监察机关认为把举报材料移交法院就算完成转了工作,并不关心问题的处理结果,他们也许认为,法院的问题涉及民商事、行政、刑事法律法规,业务性强,一方面有上级法院领导并把关,另一方面法院自身就是司法的部门,自行查处,应该不成问题;而法院对此重视并不够,仅简单撰写汇报材料应付交差了事。

二、基层法院监察部门办案机制完善之构想

(一)完善基层法院监察部门与法院内部各部门协调处理机制

监察室和其他庭室虽均属于人民法院的内设机构,但监察室作为负责行政监察工作的专门机构,其站立的高度和其他部门却是不一样的,它放眼的是整个法院的工作。因此,在机构设置上,监察室的级别应略高于其他部门。应配齐配强监察人员,监察室主任应进法院班子,并可列席审判委员会会议。日常工作中,监察室应多加强与法院内各部门的沟通协调,力争使所有举报线索归口监察部门处理。要协助、会同法院党组和政工部门经常对党员干部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使党员干部在政治上、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要与审判监督部门配合,认真开展案件质量管理和违法审判责任追究工作;要与执行部门配合,进一步规范委托评估拍卖工作和加强执行款物管理;要与刑事审判部门配合,进一步解决同案不同判问题;要与民商事审判部门配合,进一步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等。各业务部门的领导或廉政监察员要与监察部门经常保持沟通,在工作中发现的疑点和违纪违法线索,应及时向监察部门通报,实现监督信息共享。应废除廉政“一票否决制”,解除法院领导查处案件的后顾之忧。

(二)完善基层法院监察部门与上级法院协调处理机制

建立上下级法院监察部门的工作协调机制,完善信息网络,拓宽信息渠道,避免责任追究案源的流失。一是要加强与上级法院监察部门的沟通联系。在老百姓心中,级别高的就能管住级别低的,上级法院往往受理许多涉基层的举报案件。因此,基层法院应及时与其沟通,了解举报情况,研究问题解决方案。二是基层法院监察部门在监督落实各项措施及制度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新问题、新情况,并及时反馈给上级领导部门,建立起信息通报、备案制度。三是要增强办案合力。法院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业务性强,监察室在查个过程中,应多请示,积极争取上级法院监察部门的人员参与办案,团结协作,形成办案合力。上级法院监察部门要加强对下级法院办案工作的协调、指导,重要案件上级法院要派人参加或督促下级法院调查。这样,便于集中力量突破大案要案,有利于提高监察效果。

(三)完善基层法院监察部门与地方纪委监察机关协调处理机制

在法院还受地方党委政府领导的体制下,法院监察部门仍归属于地方监察机关领导,业务上接受上级法院指导和监督,避免内部监控不利、惩治不严、处理不及时、处分落实脱节等问题。法院监察部门应当经常地向当地纪委监察机关、纪工委积极反映情况,请示汇报工作。处理重大、复杂、疑难案件时,可请求与地方监察机关的同志组成联合调查组,协同办案。对于“一信多投、一访多走”的老大难问题,应当主动加强与各受理部门之间的联系,定期召开协调会,互通情况,共同研究,相互协作,避免多头受理和办理,从而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同时,法院应认真对待纪委监察机关转交的举报案件的办理,核查情况应及时反馈。

基层法院监察部门办案机制是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完善好基层法院监察部门与法院内设其他部门、与上级法院、与同级纪委监察机关的协调处理机制,建立起上下协调、左右协调、内外协调的矩阵式工作机制,形成办案合力,基层法院监察部门将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监督职能作用。

2.村镇工作督察汇报 篇二

尊敬的XX书记:

按照中央、省、市环境保护总体要求,我县全面贯彻各项重大决策部署,全力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全方位做好省环保督察发现问题和市、县自查自纠突出问题整改。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面履实环境保护“第一责任”

县委、县政府严格按照环保工作要求,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意识,切实解决环保突出问题。一是强化安排部署。去年12月和今年1月、6月,三次召开全县环保工作大会、环保大检查大整改工作部署会、环保督察发现问题整改推进会;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环保工作44次,召开环保工作专题会64次。二是强化制度约束。出台《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XX(县)决定》《生态文明建设方案》《“三长制”推进“三大战役”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针对大气污染防治,出台《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等系列文件;针对水污染防治,出台《水环境生态补偿办法》《全面推行河长制意见》和XX河、XX河、XX河河长制工作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针对土壤污染防治,出台《土壤环境质量检测网络建设工作方案》。三是强化工作保障。成立迎接中央环保督察工作领导小组及各专项小组和迎督办,明确职能职责,确保履职到位;成立县迎督办,抽调6人专职负责迎检资料收集和整理;成立县公安局环境犯罪侦查大队,严查各类环境违法行为;近三年投入5.16亿元,打响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其中:“煤改气”项目3.5亿元,畜禽污染治理3200万元,水环境PPP项目1.2亿元,安全饮水治理1000万元,有机肥替代化肥400万元。

二、全面落实问题整改“第一要求”

省环保督察现场检查、省环保督察莅XX(市)反馈和市上检查、我县自查问题共106项,全部建立责任台账,制发问题清单,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定期研究,全力推动问题整改见实效。一是省环保督察现场检查问题20项,已完成19项,阶段性整改1项,正按进度推进;二是省环保督察莅眉反馈问题16项,已完成7项,阶段性整改6项、长期整改3项,正按进度推进;三是市上检查和县上自查问题70项,限期整改任务33项,已完成30项,该完成未完成3项、阶段性整改13项、长期整改24项,正按进度推进。

三、全面推进三大战役“第一工程”

全域实施清洁能源替代、畜禽污染治理、水环境综合治理、安全饮水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提升治理、有机肥替代化肥等“六大全域工程”,坚决打赢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让XX(县)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

(一)点长治气,留住蓝天白云。投资3.5亿元,在全省率先试点创建全域清洁能源替代县,对21家陶瓷建材企业、43条生产线“煤改气”,20XX年完成全县所有工业企业“煤改气”,废气排放量从2318吨降低到658吨,下降72%。目前,陶瓷园区企业全部签订改造协议,核心区5家企业率先完成“煤改气”。开展建筑施工、道路交通、工业企业扬尘专项治理,发现整改问题11个。淘汰燃煤锅炉10个,完成城区127家餐饮企业油烟净化设施安装。全域实施三级网格化禁烧监管,实现秸秆禁烧“三无目标”。

(二)河长治水,实现活水甜水。坚持因河施策,实行一河一图一表一策,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县级总河长,每条河落实河长、河段长、总监、总参、总警,建立段长周推进、河长月推进机制。实施河岸线绿化、河道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清河清淤“六大行动”。全面开展清河行动,县财政以奖代补200万元,清理河道68公里。全域实施畜禽污染治理,投入3000万元,对禁养区内298户养殖场全部关闭搬迁,截止6月25日,已关闭搬迁219户、签订协议75户、联合执法25户;禁养区外全域推行“三二一”治理(即通过建设沼气池、干粪池、沼液收集池“三池”,实现减粪、减液“二次减量”,每个乡镇成立一个沼肥运输专业合作社)。投资5.8亿元,全域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该项目以第一名入选2017年四川省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环保领域入库项目,已完成农村散户污水治理试点,6个乡镇污水站正常运行,正抓紧城市污水厂二期和机械、陶瓷园区污水厂建设。全域实施安全饮水治理,全力争取引青入丹工程,投入1000余万元开展梅湾水库水质提升和生态修复,水质已达到地表水Ⅲ类;划定7个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分步实施6个乡镇、9个饮用水源地水环境治理。

(三)田长治土,厚植生态绿土。以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为重点,建立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田长制”组织体系,全域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提升治理,总结提升“龙鹄模式”经验做法,纵深推进环境治理村民自治,三级联动、精准实施,消除农村面源污染,消除围河、围田、围路乱象,消除有害垃圾对土地的破坏。启动全国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县创建,投入400万元,补助农户采购有机肥,拓展绿色种植面积,提升绿色经济效益,减轻化肥农药面源污染,2016年推广有机肥种植面积10万余亩次、推广商品有机肥15万吨,力争到2020年受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90%,全面提升农业生态环境。

四、全面剖析问题找准“第一差距”

(一)空气质量个别指标有所上升。前期我县开展了相关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但由于涉气企业还未完全做到稳定达标排放,加之工地公路扬尘、餐饮油烟等大气治理工作正在开展,治理效果还未真正突显,PM2.5、PM10个别指标有所上升,空气优良天数比例提高不大。

(二)水质个别指标有所上升。近期由于我县开展清河行动,未出现强降雨天气(1—6月我县总降雨量为275mm,较历史同期下降11%,以思蒙河水体水流量为例,仅为8.71m3/s,同比下降61.7%),河底淤泥造成二次污染。加之我县存在部分畜禽养殖户污染物直排等问题,总磷、氨氮指标有所上升。

(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XX(县)污水处理厂二期及各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正在进行建设,污水收集率低。乡镇已建成的污水处理站因运行成本高等原因,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效率低。

五、全面深化环保迎检“第一任务”

(一)扭住问题抓整改。在确保已整改问题巩固提升的基础上,每周例会专题研究,全力推动环保整治落地见效。一是省环保督察现场检查的杨场镇六角丘水库问题,已取缔网箱养鱼、设置标志标牌、完成隔离设施、实行封闭管理、制定用水方案,已完成供水前期各项准备工作。二是省环保督察莅眉反馈的5项阶段性整改问题,机械园区污水厂正在图审,12月底前建成投运,陶瓷园区污水厂待环评通过后,9月底前开工建设;两个园区已完成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园区企业已安装喷雾设施,常态冲洗保洁,解决扬尘污染;7个乡镇已完成饮用水源地第一阶段治理,12月底前完成顺龙乡骆大坪水库治理。其余5项长期整改问题,均已制定方案,正按进度推进。三是市上检查和县上自查的3项限期完成问题正在全力推进,13项阶段性整改和24项长期推进问题正按计划推进,其中:城市污水厂二期10月建成,丹顶湖黑臭水体整治8月完成。

(二)全面清理抓落实。一是实施点长治气。启动《XX(县)县环境空气质量达标规划》编制,围绕能源结构调整,工业废气治理、城市扬尘管控、机动车污染防治、农作物秸秆禁烧等五个方面发力,继续实施好“煤改气”工程,完成减排目标任务。二是加强河长治水。全面落实河长制,实施好全域污水治理PPP项目,巩固好畜禽污染治理成效,基本消灭全县河流劣Ⅴ类和Ⅴ类水质。三是推行田长治土。开展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建立各工业园区永久性地下水监测点,实施好有机肥替代化肥项目,建立土壤分类管理,加强工业固体废弃物、危险废物监管和有效利用。

(三)筹集资金抓投入。预计今明两年全县环保治理投入将超过10亿元,一方面整合好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和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资金,推进县、乡、村(社区)农户集中污水处理、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加大县本级财政投入,建立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预算,不断减少全县排污总量、消化历史存量,改善环境质量。

(四)打击典型抓执法。强化环境监管力度,把日常巡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发挥环境犯罪侦查大队和综合执法大队作用,重点打击违法环境违法典型,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树立环境执法权威,形成“打击一个,震慑一片”的工作格局。

(五)加强监管抓审批。一是严格环评审批,在项目引进中把总量控制和环境风险防范作为新、改、扩建项目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严禁“两高”项目建设,从源头控制污染物排放新增量。二是严格项目管理,全面落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竣工验收制度,确保控制污染。三是严格环境监管,抓好陶瓷工业园区企业治污设施运行监管,加大环境违法行为查处力度,特别是污染企业偷排漏排,确保不发生重大污染事故。

(六)完善资料抓备查。县迎督办专人专职加强迎检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建立环保台账,要求各乡镇及县环保局等21个单位组织专人再次梳理、查缺补漏,按照新旧对比、数据对比、真实准确等要求,做到事事有痕、件件留印。

六、恳请事项

3.村镇防汛工作汇报 篇三

按照市防汛工作会议精神,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坚持以“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为工作方针,周密部署,严阵以待,狠抓落实,各项工作有序进行,为确保汛期安全做好了充分准备。

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责任

自进入汛期以来,镇党委政府及时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防汛工作指挥部,下设了“防汛突击队”、“食品储备队”、“物料后勤组”、“宣传发动组”、“督导检查组”等相关组织,进一步修订完善防汛工作预案。学校、各企事业单位、各村各村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重点的单位及沿河各村还成立了抢险常备队和预备队,制定了详细的防汛抢险工作预案,对防汛组织机构、五保户、孤寡老人结对转移,物资储备、避险措施、转移方案、值班安排等进行了详细部署。

在此基础上,各防汛部门和单位严格落实了责任制,层层落实防汛责任,党政班子成员全部分工包村、包段,做到人人头上有压力。

镇防汛指挥部重点加强了对沿河各村防汛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各包村干部为所包村防汛工作第一责任人,各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为防汛工作直接责任人,并将各村河堤的防汛任务分解到每名村干部,划分了责任段、明确了责任目标。

二、注重宣传引导,提高防汛意识

为增强全镇干部群众防大汛、抗大洪的意识,我镇从加大宣传力度入手,通过召开镇村全体干部专题会议、喇叭广播、发放明白纸等形式,传达省、市防汛工作会议精神,分析防汛工作面临的形势,充分宣传做好防汛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做到防汛意识深入人心,形成了全民防洪的良好形势。

镇防汛指挥部注重防汛培训工作,对抢险队员进行了2次业务知识培训,认真学习防洪预案,真正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切实达到关键时候拉得出、冲得上,做到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三、落实防汛物料,做到物资储备充足

我镇按照“统一调备、定点储备”的原则,按照防大汛、抗大洪的.要求,积极做好了防汛物资储备工作,做到汛期人、财、物齐备。通过镇财政采购、村集体筹备等途径,目前全镇对重点车辆及物资进行了号备,并签订了号备协议书,积极筹备了编织袋0多条,木桩2900根,铁丝软料550公斤,木板7900平方米,推土机1台,三轮车67辆,铲车2台,手电筒20个,雨靴70双,雨衣30件,口哨2个,防汛物资基本做到了存量足,调的出,用得上。且防汛物资实行了定点储备,专人保管。

四、多措并举,确保汛期安全

进入汛期后,镇防汛指挥部及时组织相关部门与单位对重点防汛部位进行了彻底清查。一是对对各村的排水情况进行了调查与清理,及时解决11户排水难问题,保障了排水沟道的正常使用。二是由镇民政所牵头,对全镇五保、低保、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度汛情况及全镇危房进行了调查统计,共查出危房6间,需救助五保、低保户45户,全部确定了干部联系户,明确了责任人。三是对全镇学校危房进行了统一整修。四是对全镇供电系统进行了一次统一整修,整修线路1000米,保证了安全输电。五是沿河各村对相关河堤进行了清查整修,共查出危险堤道口21个,危险地段3处,并及时进行了修补。六是镇防汛指挥部组织人员重点检查了河道畅通情况,进行了清障工作,彻底清除了排洪沟道内的柴草,垃圾,确保了排水渠道畅通。

在此基础上,全面落实领导值班带班制度,确保24小时信息畅通无阻、及时传递。

总的来说,我镇防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今后,我镇将继续按照“高标准、严要求”的工作目标,切实做好防汛工作,确保安全度汛。

本文由应届毕业生网【范文/】栏目小篇为大家编辑参考阅读。

4.创建文明村镇工作汇报材料 篇四

一、创建工作做到经常化、制度化。我镇的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始于1995年,当时全镇已进入快速发展的机遇期,但整个社会环境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反差很大。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环境卫生较差、居民文明素质低;乱停乱放、乱搭乱建、骑路逢集、店外营业等现象普遍存在,影响了投资环境,制约小城镇健康发展。面对这种形势,我们以文明村镇创建为突破口,开展了长达10余年的文明村镇创建工作。我们每年至少召开二次由居民代表、镇村全体干部参加的文明村镇创建动员大会。号召全镇干群向不文明的习惯开战,向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转变,增强文明意识,提高创建水平,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完善城镇功能。2000年后,我们不断改进创建方式,创新创建理念,做到经常抓与突击抓相结合,普遍抓与重点抓相结合。每年的春节过后都开展大规模的创建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把创建工作与镇容村貌的综合治理,齐抓共管结合起来。让群众成为文明村镇创建中的有效载体,引导全民积极参与到文明城镇创建中来。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宣传教育,每年都举办文明公民培训讲座,大大增强了居民的创建意识、环境意识、文明意识。全镇街道卫生做到全日保洁,街道、广场、滨河绿化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在创建过程中做到量化、细化、经常化、法制化,先后出台了《古井镇城镇建设管理若干规定》、《门前三包实施方案》等规章制度,将治理和创建向小街背巷延伸,向村镇结合部延伸,向机关、工厂、学校延伸,向农村的村容村貌治理延伸,做到突出主题,抓住核心,提升内涵,形成了全社会参与文明创建的良好氛围。通过创建强化了法规宣传,严格了规划实施,做到以法治建,以法治镇,很好地解决了创建中存在的死角死面、基础设施经常损坏、门前三包扯皮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创建,私搭乱建、店外营业得到了有效治理,脏乱差现象不复存在。同时我们还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完善了城镇功能,现建有玉泉广场、酒文化博物馆、文体馆、古井游园、自来水厂、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站、农贸综合大市场、美食一条街等公用基础和文化娱乐设施。商场、超市、学校、医院、宾馆、酒店等生活服务设施完善。

三、做到文明村镇创建与提高城镇化水平有机结合。提高城镇化水平,转移农村人口,有利于农民增收致富,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持久动力,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措施。城镇化水平是衡量城镇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创建中,我们把提高城镇化水平作为创建的有效载体,不断强化城镇功能,完善基础设施,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繁荣商贸流通,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目前全镇城镇化水平已达到60,并呈现逐年递增趋势。进镇务工、进厂务工、进镇经商的农民已达4000多人,商贸城、美食一条街、服装一条街等商贸区入住商铺160多家,预计200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可达600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8000万元,古井镇已成为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聚集地。

四、把文明村镇创建与加快经济发展结合起来。经济发展是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开展文明村镇创建工作的保证。工业园建设是城镇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古井镇经济快速发展的载体。我们按照“建好工业园,拉动新城区”思路,严格规划,提高绿化标准,使园区建设与镇区、景区建设互动发展,营造良好的“三位一体”生态景观。在创建中我们积极引导企业加强厂容、厂貌建设,实施硬化、美化、亮化工程,目前,古井镇98%以上的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和厂房更新,工厂内建有

花园、假山、亭台楼榭、小桥流水,环境优雅宜人。通过创建使企业向花园式工厂迈进,向现代化企业迈进,向文明厂区迈进。创建的深入开展,不仅给企业营造了优美洁净的生产、生活环境,而且改善了投资环境,促进了工业园区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城镇建设品位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在文明创建中,我们重点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构筑经济发展新平台。2005年,总投资800万元建设的35KV变电站已投入使用;由香港嘉鑫集团捐资200万元的希望小学已竣工开学;新打通了三条路,新修柏油路面3000多米,园区主干道已形成四纵三横;其他如绿化、排水、路灯、高压线路等投资也都在逐年增加。目前园区建成面积2.5平方公里,入驻企业98家,形成了以白酒为主导产业,集食品、加工、饲料等多分支的产业群体,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2004-2005年硬件投入达1500万元,累计镇区基础设施投入达1.5亿元,进一步提升古井镇的聚集力和吸引力。古井镇优势在工业,特色在白酒,活力在环境,面对蓄势待发的工业经济形势,我们鼓励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大集团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依托古井酒厂和同类产业,形成规模优势,实施集群战略,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壮大生产规模,形成独具特色的酒业产业集群。并以酒为中心,围绕着食品、饲料、纸箱、彩印等相关产业,全力以赴地引进质量高、产业关联度大、带动作用强的项目,有针对性地实施主导产业、龙头产业和名优品牌招商,抓好优势产业。通过引进大项目,拉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提高产品竞争力,发展规模经济和外向型经济,逐步构成了“小资本大聚集”的区域特色板块经济。2005年预计全镇国民生产总值可达3亿元,实现企业营销收入8亿元,财政收入1200万元,农村人均收入达2680元,镇区人均收入达6200元,全镇经济步入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文明创建的雄厚基础,促进了“三个文明”建设,加快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五、让文明村镇创建工作进村入户。在文明村镇创建工作中,我们把计划生育、新村规划、道路建设、殡葬改革、移风易俗、评选文明村文明户等活动融入到文明村镇创建工作中去。推动农村整体工作的有序开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提高群众的整体文明素质。结合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社会公德歌》、《家庭美德歌》打印成宣传品张贴到每个家庭,让“二十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进村入户,深入人心。同时结合“三下乡”、“三反对”、“三改一提倡”开展崇尚科学、反对迷信、讲文明、讲卫生、保护环境等一系列创建活动。通过创建,加大了对农村的投入,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农村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农民收入不断提高,社会风气明显好转。全镇正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和谐社会的要求,扎实稳步地推进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多年的创建工作,我们有以下几点深切体会:

1、加快经济发展是创建文明村镇的基础。中央文明委确定的全国文明村镇创建标准和主要内容,始终贯穿着发展这个主题,体现着发展这个本质要求。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文明村镇创建的基础。没有发展就难以为创建工作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就难以完成各项软硬指标,也就难以实现“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离开发展谈创建就是空中楼阁。在创建中,我们始终突出发展这个主题和方向,突出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这个作用,立足发展抓创建,立足优化环境深化创建,通过创建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通过创建树立对外开放的良好形象。

2、创建文明村镇必须坚持“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政治文明建设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提,物质文明是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只有坚持“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才能加快和谐社会建设进程。

3、创建文明村镇是改善镇容镇貌的有效途径。文明创建工作可以有效解决城镇管理、居民素质、环境治理、基础设施投入等层面上的问题。特别是做到长期抓,经常抓,制度化,规范化,就能够提高居民的创建意识、文明意识、环境保护意识。

5.村镇工作督察汇报 篇五

近年来,我市坚定不移地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和谐发展、生态优先的发展目标,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环保工作的系列政策、法规精神,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思路,扎实开展突出环境问题专项整治活动,全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概况

二、环保工作主要成效

(一)强化措施,全面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

今年,上级政府给我市下达了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较2015年各减排3%,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较2015年各减排4%的任务。我市高度重视,认真落实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责任制,认真组织开展环保专项整治行动,切实加强重点污染源整治和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和重点流域污染防治工作。全市今年上报减排项目9个,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四项减排污染物**已经初步认定分别削减1500吨、64吨、131吨、39吨,已经全面完成年初下达的减排任务,也将对我市的县域经济考核中的环境保护四项指标的排名奠定较好的基础。

(二)扎实推进“水十条”,持续改善我市水环境。

1.以**总干渠水质达标为重点,切实做好突出环境问题的整改工作。一是市政府常务会专题审议**总干渠水质达标整改方案,对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农业面源污染、沟渠疏浚、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等方面进行统筹整治,实行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农业面源污染“三污同治”。二是进一步加大辖区重点河流的水污染防治力度,切实改善水环境质量,保障水环境安全,市政府出台了《**市重点水域水污染防治河湖长划分方案》,对各地辖区内的河流保护实行“河湖长”制,各地乡镇负责人为“河湖长”,对辖区内河流、跨界的湖泊实行跨界断面水质考核。

2.以环保专项行动为手段,全面加强工业企业污染整治。全面开展园区企业“黑臭水体”专项整治活动。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开展**经济开发区工业污染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市环保部门按照《通知》要求对园区所有企业进行摸底,对重点污染企业依法下达环境监察通知,限期整改到位。对行动缓慢的企业依法下达环境违法行为限期改正书,对未按照要求限期整改的企业依法处罚,督促企业建设治污设施。

3.以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为重点,有效开展农村面源污染防治。一是疏导结合,防治污染。市环委会召开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专题会议、印发了《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方案》,联合畜牧局开展了**市畜禽养殖总体规划编制,制定了《**市畜禽养殖区划及管理暂行办法》等,规范畜禽养殖行为,引导畜牧产业健康发展。二是加强监管,遏制污染。严把环评审批关,凡新建设的规模化养殖场,都要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确保从源头上控制污染;同时严格环保执法,对造成环境影响的养殖场,加大查处力度。三是综合利用,消除污染。我市争取国家环保专项资金50万元,在新堤办事处实施“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项目正常运行后,日处理畜禽粪便能力可达到10吨、有机肥料生产量12吨,为有效防治畜禽养殖污染探索了新途径。对规模化养殖场严格要求建设污染防治设施,做到达标排放。对农村专业户,以三格化粪池、人工湿地等方式处理污染;对农村散养户,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生态化”的原则,通过修建专用存贮设施,采用沼气工程、干湿分离、生物堆肥技术,处理污染危害。

4.以生态环境建设为核心,切实加强大湖的水环境治理。按照省政府工作安排,我市今年计划拆除15万亩的围网养殖面积。在**湿地局的大力配合下,目前已拆除了3.2万平方米的湖区围网,在全省大湖拆围进度中处于领先地位,预计今年年前可彻底拆除大湖全部的围网养殖。此外,我市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实施**湖泊生态保护项目。投资近5000万元,对**金湾片实施湖底清淤、生态修复和生态护坡工程。累计清挖底泥70万立方,种植水草(含沉水植物和浮水植物)11850平方,生态护坡2240米长,栽植树木648株,实现了水有草、坡有形、岸有树的目标,极大地改善了该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

5.以实现河清水秀为目标,不断加大城镇水污染治理力度。我市筹资3000余万元,进一步完善城东污水收集管网,并对城西部分污水管网进行了升级改造,特别是对直排城区内荆河的多个排污口进行了截污改道,减轻了内荆河的污染负荷。投入近2000万元,启动了望江渠综合整治和雨污分流工程,重点完善该渠附近的污水收集管网,实现雨污分流。加强对乡镇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管,进一步完善污水收集管网的收集系统,乡镇污水处理能力大幅增强。与此同时,我市还建立了严格的监管机制,加强城区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监管。通过环保管水质监测、住建管水量核定、财政管资金拨付,保障了污水处理厂的稳定正常运行。

(三)认真开展专项整治,空气质量全面提升。

今年以来,我市以“气十条”为方针,从多方面推进大气的环境质量改善工作。一是全力推进秸秆禁烧工作。市、乡镇两级党委、政府靠前指挥,3000余名机关干部一线值守,对沟渠边,交界处、鱼池旁重点巡查,确保“禁烧”工作全天候、无死角、无盲区,禁烧工作在**市处于前列。二是开展“两禁”专项整治。中心城区全面开展“两禁”工作(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和禁止在公共场所烧新年香),形成了“政府领导、部门履职、社会联动、全民参与”的工作格局。三是坚定不移推进粘土砖瓦厂关停。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限期关闭粘土砖瓦生产企业的通知》,2016年我市范围内的38家粘土砖瓦厂已经全部关停。四是依法关停污染企业。严格贯彻新《环保法》和《湖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通过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专项行动,依法污染企业,保持了对违法排污企业依法打击的高压态势。五是加强餐饮油烟污染治理。以政府办牵头,市食药局、城管委、环保局、工商局、卫计局等职能部门参加,组织集中执法行动,专项整治餐饮油烟污染,取得了明显效果。六是提升车用燃油品质,督促规模企业的加油站全部安装符合规定的油气回收装置,开展车用柴油国4#柴油的转换工作;加强对机动车的尾气检测,对不达标车辆不予发放环保标志,不准上路行驶。

通过以上的多方面的努力,我市今年空气质量指数优良天数较2015年较明显增加。

(四)加强生态创建,深化示范引领。

我市把开展生态创建工作纳入到镇乡区办目标管理考核范畴,作为推动农村环境保护、提升农村生态文明水平的重要举措,狠抓落实。一是科学规划,大力推进。出台了《**市城乡一体化环境保护规划》、《**市生态乡镇和生态村工作方案》、《**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成立了“两创”工作领导小组,编印《农村环境保护宣传手册》,以确实规范、引导、激励和推动“两创”活动在全市广泛开展。二是明确标准,认真实施。按照生态乡镇、生态村建设指标要求,我市以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以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加强指导,突出特色,分期分片建设,扎实稳步推进,确实把“两创”工作目标任务落到实处。三是定期考核,积极申报。按照“两创”工作程序,严格检查考核标准,每年3月认真进行初审和预验收,对达到创建标准的乡镇及行政村及时组织申报,以提高创建成功率,现已形成了以地方党委政府推动、乡镇村组实施、相关部门配合、干部群众参与的强大氛围。确保“两创”活动深入持久。

截止目前,我市已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2个,省级生态乡镇1个、省级生态村17个,创建**市生态乡镇9个、生态村74个。

三、下段工作打算

尽管前期我市在环境整治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们所面临的环境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整改任务仍然相当艰巨,迫切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改进。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强化措施,加强领导,严厉打击,严格问责,确保全面完成整治工作任务。

(一)大员上阵,用强有力的领导把整改做实做细。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实行市领导领办难点环境保护问题并进一步明确专项整治问题整改责任的通知》,采取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的难点环境保护问题领办制度,将我市的难点环境保护问题归类成31件,分别交由29位市领导进行领办,同时明确责任单位和任务完成时。各级党政一把手对整改落实工作负首责、第一责任、总责。各乡镇区办和责任部门对照《重点问题整改任务责任清单》,落实责任分工,密切配合协作,扎实做好整改工作。(二)突出重点,用严肃的问责促进责任落实。层层传导压力,形成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条块互动、齐心协力、共抓整改的工作局面。一是组织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市环委会办公室成立联合督查检查组,对照已列出的责任清单和问题清单,逐项督查整改效果,做到整改一件销号一件,直至任务全部完成。二是督促各有关单位按照整改方案,现场办公、挂图作战。对已整改完成的问题,要防止反复和反弹,不能让已取得的成果因监管不力再次流失;对容易出现反弹现象的问题,要督促各有关单位进一步落实监管责任,反复督查,确保整改任务干一件成一件,持续巩固和扩大成果。市环委会办公室每周向市政府报告各单位的行动情况。市电视台、宣传部门对整改主动、成效明显的单位进行宣传报道,对落实不力、整改滞后的进行公开曝光,需要问责的,由市纪委监察局按有关规定执行。

6.正村镇中心小学安全工作汇报材料 篇六

一、基本情况

正村镇中心小学位于正村镇址所在地,辖区生源为镇直属、正村村、西沟村、北沟村适龄儿童。在校学生520人,其中女生233人。在校教职工25人,其中门卫3人。

二、安全工作组织建设

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分管校园安全工作,教导主任分管常规教学安全工作,政教主任分管学生交通安全工作,后勤主任分管饮食卫生安全工作,德育主任分管思想教育安全工作。办公室主任分管,事故上报工作。分工明确,职责到位,校长同每位分线管理的二线领导、任课教师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

三、制度建设

学校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安全工作管理制度门卫安全管理制度突发灾害安全防护制度④校内公共活动场所安全管理制度⑤家长入校制度⑥校产安全管理制度⑦路队管理制度⑧事故报告制度⑨档案管理制度。让各项工作都能有章可循。

四、安全工作预案

专门成立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和安全事故应急队伍。保证突发事件的专人、专项有序进行。预案涉及防范、防火、用电安全、食品卫生安全、体育课活动课、教室课间活动、交通、流行传染病、大型活动、外来暴力侵害、自然灾害、其他伤害事故等12项校园常见紧急事件。保证在紧急的情况下,专业、高效的组织救援和抢救工作。

五、安全工作排查

学校成立有安全排查小组,坚持每月一次的专项排查,并将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要求各分线领导限期整改。冬季到来,为保障学生能够平安过冬,我们还进行了冬季学生安全工作调查统计,涉及困难学生、路途较远学生家长接送情况、家庭取暖情况。我校在校生520人中有95人(女38人)有家长接送。煤炉取暖家庭50人,电取暖家庭117人。并对以上排查问题,及时的通过面谈、校讯通等形式与家长沟通,保障学生往返学校的人身安全,保证温暖安全过冬。

六、安全教育与总结

学校每学年将学校安全工作写入学校工作计划,政教处制定全年安全教育行事历,保证一月一主题。同时学校主管领导每月对学生集中进行一次安全主题教育,班级依据学校月教育主题,每周2次安全主题教育。内容涉及

等方面,要求教师每周一小结,每月一总结,总结正面典型,发现隐患与不足,及时补救。

七、安全应急演练

依照安全工作预案,定期进行安全演练,在演练的过程中,要求应急小组和应急队伍严格按照预案进行操作,演练结束后及时的进行教育和总结,让学生切实的掌握一定的逃生和自救能力,让我们的教师队伍切实的做到规范、高效进行救援。

7.村镇工作督察汇报 篇七

2011年6月

去年秋天以来,我区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大旱之后必有大汛”。为扎实做好防范旱涝急转的各项工作,我们严格按照省、市、区防指的要求,结合我镇实际,认真做好各项防汛准备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汛前准备工作开展情况

(一)高度重视、周密部署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今年的防汛工作,召开了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认真分析今年防汛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充分估计气候异常所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做到高度戒备、周密部署、科学调度;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了各单位、各部门的职能职责,与各办事处、村签订了防汛目标责任书,建立完善“属地管理”的防汛制度,全面落实安全度汛的各项措施,确保安全度汛。

(二)加大宣传,提高认识

召开专题会议,对防洪法、防汛条例进行了宣传,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对防汛工作的认识。在各学校、各企业分别举行防汛演练,并在召开的全镇三夏生产暨防火防汛工作会议上,进行防汛动员、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防汛意识,消除麻痹松懈思想。

(三)认真组织开展汛前水利工程大检查

6月初,镇防汛抗旱指挥部从城建、安监、水利、林业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检查小组,对镇内19处塘坝和一处 1

(二)型水库进行汛前安全检查,全面了解重点水利工程运行状况。对8处塘坝提出了除险加固的要求,明确了整改意见,并明确责任人员限期整改。

(四)建立有效的防汛抗洪队伍

着力加强了对重点工程人力防守,根据任务轻重,按军事制度建立了防汛常备队、抢险队和预备队并登记造册。对“三队”人员进行了技术培训,使抢险队伍做到思想、组织、技术、工具物料、责任“五落实”,真正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以适应抗大洪、抢大险的需要。目前,全镇已建立防汛抗洪常备队100人,抢险队500人,预备队800人。

(五)配足配齐各类防汛物资

提前做好防汛物资的储备。截至目前,全镇各级防汛组织已储备编织袋1万条,铁丝1.5吨,桩木30立方,块石100立方,沙石100立方。储存料物做到定点存放,专人管理,随用随取。

(六)进一步修订完善各类防汛预案

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水库、塘坝、河道防洪预案,所有在建工程也积极制定了工程度汛应急预案。城镇、工矿企业、学校也编制完成了防洪预案。通过各类预案的编修,进一步提高了预防和处置特大洪水灾害的能力。

(七)加大河道清障力度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河道清障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周密组织实施。重点对岩马干渠、小北河和郭河河内的障碍物进行清理,共清理河道1万余平方米,清理8公里范围内的树木5000余棵,拆除河道内违章建筑2处,清除各类垃圾500方,有效清除了河道内形成的违章建筑及各类附属物,为汛期防汛工作和正在进行的河道治理工扫清了障碍。

二、存在的问题和下步工作打算

虽然我镇在汛前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面对严峻的防汛抗洪形势,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主要是:防汛物资储备普遍不足,尤其是重点工程的防汛物资比较缺乏;防汛队伍培训演练强度不够,满足不了防大汛、抗大灾的要求;个别单位和部门对防汛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防大汛、抗大洪的责任意识不强,还存有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等等。下一步,我镇将按照各位领导的要求,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紧迫意识,加大工作力度,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以更高的要求、更严的标准、更硬的措施,全面加强今年防汛各项工作。

一是层层落实责任,坚持防汛工作责任制。认真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各项防汛责任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把责任制落实到单位、到部门、到个人,继续实行科级干部包水库库、包塘坝、包河段制度,把防汛工作当作近期全镇工作的重点;坚持24小时昼夜值班,发现问题,立即处置,及时消除各种隐患,防患于未然。

二是坚持原则,切实做好汛期各项跟踪检查。坚持“建重于防、防重于抢”的原则,针对汛前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逐一落实整改措施,定期进行回访复查。在汛中、汛末积极开展各项检查,对发现的新问题,积极进行整改,切实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三是严阵以待,狠抓防汛预警机制的建设。防汛期间,我们将按照职责分工,结合实际,以减少人员伤亡为首要目标,认真落实防汛组织机构、责任人、预案,完善预警预报机制,落实汛期监测、临灾预报、预警信号、人员紧急撤离方案等措施,切实做到早预防、早转移、少损失。

四是加大投入,按标准备足备齐防汛料物。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广泛发动群众筹集防汛料物,在群众号料和企业代储的基础上,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备足备齐防汛物料,做到定点存放,造册登记,专人管理,确保一有汛情,就能立即调得出,用得上。

五是加强培训,增强防汛队伍的实战性。在抢险队伍方面,要坚持专业抢险队伍和群众性抢险队伍相结合,加强对防汛抢险队伍特别是抢险突击队和防汛骨干的培训,积极开展防汛演练,努力提高实战能力。

六是严格值班制度,确保汛期信息畅通。严格执行24小时防汛值班制度、领导带班制度、交接班制度;严肃值班纪律,值班人员必须做到不脱岗、不离岗,认真做好雨情汛情的上传下达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不得贻误工作;所有防汛值班人员的手机24小时处于开机状态,保证通讯畅通。

8.村镇工作督察汇报 篇八

欢迎大家来我镇检查指导工作。凉州户镇地处玛纳斯河东岸,东距首府乌鲁木齐135公里,北距玛纳斯县城3公里,西与石河子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相连。全镇占地面积10.75万亩,辖9个行政村,有可耕地4.7万亩,有汉、回、维、哈、壮等10个民族,6453人,人均占有耕地7亩。

自XX年10月我镇获得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村镇”荣誉称号以来,我镇始终坚持把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纳入党、政日常工作的议事日程,把精神文明创建作为提高广大农民整体素质,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动力源泉,融入全镇生产和生活的各项经济发展之中。长期以来,我们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主线,按照“工业富镇、农业稳镇、三产强镇、科教兴镇”的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依托优势,乘势而上,取得了“三个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我镇先后获得全国小康建设明星乡镇、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科技进步先进乡(镇)”、昌吉州“先进基层党组织”、“州级党建工作示范乡镇”等荣誉称号。同时,我镇在各个行业也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优秀人才,先后有20多名干部和农民荣获区、州、县先进个人的表彰。XX年年全镇总产值由XX年的2.55亿元增加到XX年年的3.13亿元,年均增长10.2%。固定资产投资从XX年的165万元增加到XX年年的4783.6万元,年均增长95.2%。招商引资从2005年的180万元增加到XX年年的5230万元,年均增长96.2%。XX年年底我镇农民纯收入率先在全县突破万元大关,达到了10008元。目前,凉州户镇农村经济快速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社会政治稳定,民族团结进步,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各项事业欣欣向荣。

一、着眼和谐抓发展,促进农牧民收入不断增长

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我镇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物质支持和思想保证。

依托资源、地缘优势,凉州户镇积极引导农牧民顺利步入第三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单一棉花种植的产业结构迅速转向酿酒葡萄、制种玉米、棉花、畜牧和小辣椒、特色林果业等五大支柱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发展。目前,全镇农作物98%实现了订单化种植。农业产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围绕五大支柱产业组建了相应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广大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的系列服务,农民+合作社+企业的发展模式已初步形成。在畜牧产业上,依托西部牧业强势带动作用,把数量扩张、品质提升和加工增值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分散养殖,集中育肥,批量销售的良好格局。XX年年,全镇实现畜牧业产值5732万元,占大农业产值的42.9%,比XX年4610万元增长24.3%。按照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要求,我镇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三年来,全镇共引进各类招商引资项目26个,投资总额19680万元,实际到位招商引资资金15290万元。通过招商引资,不仅以铅合金冶炼、棉纺、织布等为特色的中小工业项目带动战略得以实施,而且以商服楼开发、餐饮、运输等为主体的三产也得到进一步发展。目前,全镇餐饮娱乐网点达41余家,大小客货运输车辆165余台。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已成为我镇经济快速发展最主要的推动力。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镇不断加大了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全镇先后引进新农村建设项目11个,其中已完成安全饮水、沼气池建设等项目7个,已立项道路硬化等项目5个,已申报中低产田改造、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4个。三年来,全镇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总投资达到947万元。在二三产业和实施全民创业工程的带动下,我镇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目前,全镇长期劳务输出从XX年的524人次增加到XX年年的740人次,年均增加108人。劳动力转移实现创收420万元,人均劳务收入588元,比XX年增加396元。同时农民自主创业积极性空前高涨,目前全镇个体工商户达到249户,外出创业农户达223人,已形成了纸制品生产、新型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特色小吃等为主的二三产业体系。全镇经济运行已顺利驶入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夯实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依托规划抓落实,促进农牧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工作思路,我镇在对总体规划进行不断修改、完善的基础上,加强全镇基础设施建设的统筹安排与协调,并分步实施,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促进全镇人居环境的不断改善和质量的不断提升。近年来,全镇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始终坚持从“硬件、软件、活件”三个方面狠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放松。在日常工作中,镇党委正确认识和处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者之间的关系,把精神文明建设当作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与物质文明建设互相促进,同步发展,农村经济与精神文明建设已呈现出齐头并进的良好势头。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给精神文明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天津的饮食文化下一篇:有效教学的五大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