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第一章习题(5篇)
1.经济学原理第一章习题 篇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名词解释
(1)哲学(2)马克思主义哲学(3)世界观(4)方法论(5)唯物主义(6)辩证法(7)唯心主义(8)形而上学
二、单项选择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C)。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2)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D)。
A逐字逐句地熟读马克思主义著作
B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结论 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去检验各种事物
D理论联系实际
E急用先学,立竿见影(3)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D)A宿命论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4)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A)A德国古典哲学
B古希腊哲学 C中国古代哲学
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论(5)不可知论的代表人物有(A)
A康德与休谟
B马克思与恩格斯
C尼采与叔本华
D黑格尔与费尔巴哈(6)唯心论的基本形态有(B)
A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
B客观唯心论与主观唯心论 C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
D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
(7)“唯心论是人类认识这棵活生生的大树上开出的不结果实的花”的观点是(A)A辩证唯物论的观点
B主观唯心论的观点 C客观唯心论的观点
D朴素唯物论的观点(8)“飞鸟之景,未尝动也”的观点属于(C)
A朴素唯物论 B朴素辩证法 C形而上学 D唯心论(9)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C)
A物是感觉的复合,存在就是被感知
B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C生死由命,富贵在天
D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10)被誉为辩证法大师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是(A)
A黑格尔
B费尔巴哈
C亚里士多德
D狄德罗(1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D)
A可知性 B实物性 C运动性 D客观实在性(12)世界的统一性在于(C)
A可知性 B主观性 C物质性 D存在性
(1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个命题表明(A)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观念的东西与物质的东西没有区别 D意识是人脑特有的物质现象
(14)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认为“心不使焉,则黑白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说明意识具有(B)A客观性 B能动性 C对象性 D任意性(15)电脑“深蓝”打败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说明(B)A电脑也能进行实践活动 B电脑是人脑的延伸 C电脑具有比人脑更高级的运动形式 D人脑与电脑都是电子运动(16)“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D)A主张物质与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论的思想 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 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
(17)《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惠能的观点说明(C)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与物质不可分
C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D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18)“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包含的哲理是(D)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的无限性与时空运动的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与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19)“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的观点属于(C)A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相对主义的观点 D唯心主义的观点(20)“画饼不能充饥”说明(D)
A精神的东西是不重要的 B精神不是物质的反映 C精神是物质的主观映象 D精神不能代替物质
(21)“当然,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这里“有限的范围”是指(D)
A物质能否为意识所反映 B物质与意识是否相互作用 C意识能否反作用于物质 D物质第一性和意识第二性(22)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施工建成大厦说明(A)A意识转化为物质 B意识决定物质 C意识派生物质 D意识先于物质
(23)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提出“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他的弟子克拉底鲁提出“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C)
A都是辩证法的观点 B都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C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 D前者是诡辩论,后者是辩证法(24)下列哪些说法属于客观唯心论(C)
A我思故我在 B物是感觉的复合 C生死由命,富贵在天 D存在先于本质
(25)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A金、木、水、火、土等具体物质 B宇宙精神 C原子和虚空 D单一的存在
(26)在世界统一性的问题上唯物论与唯心论的根本分歧是(D)A统一于实践还是认识 B统一于运动还是静止 C统一于存在还是非存在 D统一于物质还是精神(27)人的任何意识,都是对客观世界的(C)
A正确反映 B歪曲反映 C主观反映 D虚幻反映(28)孔子提出“畏天命”,“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这是(D)A机械唯物论的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29)我国古代哲人提出“土与金、木、火、水杂,以成百物”,“和实生物”是B)A多元论的观点 B朴素唯物论的观点 C主张矛盾调和的形而上学观点 D诡辩论的观点(30)“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的观点属于(C)
A主观唯心论 B客观唯心论 C朴素唯物论 D辩证唯物论
(31)鲁迅评《三国演义》“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至欲显刘备之长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说明(B)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
B要把握事物的度 C对事物既要肯定有要否定
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32)“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说明(C)A空间是永恒不变的 B时间是永恒不变的 C时间是不可逆的 D时间与空间是辩证关系
(33)“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的观点属于(A)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34)“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的观点属于(B)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C客观唯心论的观点
D主观唯心论的观点
(35)“生命,蛋白质的存在方式,首先是在于:蛋白质在每一瞬间既是自身,同时又是别的东西”的观点属于(A)
A对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解 B对科学发现的神秘主义的解释
C相对主义的诡辩论
D人本主义的唯物论
(36)作为概念“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存在物和纯粹的抽象”的观点是(D)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7)“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的观点属于(B)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正确表达了意识的能动性 C唯意志论的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38)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的含义的是(D)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 B实践是主体产生客体的活动 C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 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活动(39)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C)A医生给病人做手术 B法官审理案件 C农民播种小麦 D 科学家进行化学实验
(40)自然科学日新月异的发展,新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从根本上说是(D)A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 B正确的科技政策决定的 C环境和资源的状况决定的 D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
(41)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A)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 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论 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的唯物主义(4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C)
A事物的普遍联系
B变化和发展
C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事物的内部矛盾 D经过量变过渡到质变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43)“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的观点是(C)
A取消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错误观点
B夸大客观条件作用的机械论观点 C唯物辩证法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正确观点
D必然导致形而上学外因论的错误观点 E相对论和诡辩论的观点(44)矛盾的特殊性是指(D)
A每一事物的矛盾不包含共性
B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
C矛盾斗争的对抗形式
D每一事物内部所包含的矛盾及其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E矛盾独立于事物而存在
(45)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哲学理论依据是(C)A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
B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的原理 C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D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相互作用的原理 E基本矛盾与非基本矛盾相互关系的原理(46)区别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C)
A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久暂
B事物变化的显著不显著 C事物量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D事物的质变是否引起新的量变 E事物的状态是否稳定(47)实际工作中的“一刀切”的工作方法是由于忽视了(D)
A矛盾的同一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普遍性
D矛盾的特殊性(48)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的理论依据是(C)
A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C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
D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49)发展的实质是(D)
A事物的前进上升运动
B事物数量的增加和减少 C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50)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
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B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 C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
D对立统一的观点
(51)“在自然界中,既没有原因,也没有结果”,“因果律的一切形式都是从主观意向当中产生的”。这种观点属于(C)
A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 B否定因果区别的诡辩论 C唯心主义的非决定论 D唯物主义的决定论(52)“否定是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的观点属于(D)A形而上学的观点 B相对主义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 D辩证法的观点(53)世界上各种事物可以相互区别是因为(C)
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特殊性 D矛盾的同一性(54)割裂一般与个别的辩证关系的观点是(B)
A物生有两 B白马非马 C自相矛盾 D我思故我在
(55)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既影响农民的收入和农业扩大再生产的规模,又影响工业原料的来源和工业产品的销售,从因果联系看是(B)
A一因一果 B一因多果 C一果多因 D多因多果(56)“一国两制”符合矛盾学说中的(C)
A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B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C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 D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
(57)“挟泰山而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而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非不能而实不为也”说明(A)的区别 A可能性与不可能性 B本质与现象 C原因与结果 D可能与现实(58)系统论科学出现的意义在于它(D)
A高于唯物辩证法
B扬弃了唯物辩证法 C代替了唯物辩证法
D丰富了唯物辩证法(59)“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这种观点属于(C)
A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
B否认因果区别的诡辩论 C否认了偶然性的作用
D看到了偶然性的作用
(60)把握“适度”原则,防止“过”与“不及”的哲学依据是(B)A肯定与否定的相互渗透
B质与量的统一
C内容与形式的相互转化
D矛盾的同一与斗争的相互转化
(61)高能物理和天体物理的研究证明,地球上的核反应、元素蜕变现象与宇宙天体物理活动存在共同规律,说明两类现象之间存在(C)
A间接的联系
B偶然的联系
C内在的联系
D外部的联系(62)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A)
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B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63)事物运动的两种状态是(D)
A肯定与否定 B斗争与同一 C联系与发展 D量变与质变(64)真象与假象的区别是(C)
A表现事物本质的是真象,不表现本质的是假象 B客观存在的是真象,主观想象的是假象
C从正面表现本质的是真象,从反面歪曲表现本质的是假象 D隐藏在事物内部的是真象,表露于事物外部的是假象
(65)教学质量的高低,是由教师的水平、学校的管理、学生的努力和社会影响等因素造成的。从因果联系看,是(C)
A异因同果 B同因异果 C多因一果 D一因多果
(66)“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步扩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的理论依据是(B)
A质变过程中量的迅速扩张的原理 B总的量变过程中部分质变的原理 C质、量、度三者关系的原理 D非爆发式飞跃的原理(67)“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说明(D)
A量变是由质变引起的 B质变与量变是相互渗透的 C质变在事物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D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
(68)“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A)A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B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C原因与结果的关系
D必然与偶然的关系
(69)“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的观点是(A)A唯物史观 B唯心史观 C宿命论 D英雄史观
(70)原子衰变过程极其短促,由猿到人的转变长达几百万年,这说明(D)A质变过程的条件性 B量变过程的客观性 C质变过程的普遍性 D质变形式的多样性(71)事物的肯定方面是指(A)
A维持事物存在的因素 B促成事物灭亡的因素 C决定事物基本趋势的因素 D包含事物量的因素
(72)在自然界,没有上就无所谓下;在社会中,没有先进就无所谓落后;在认识中,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这说明(B)
A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的 B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 C矛盾双方是相互渗透的 D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
(73)“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说明(C)A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
C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D事物的发展变化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74)有些哲学家认为,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组现象先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这种观点属于(C)
A相对主义的诡辩论 B唯物主义的决定论 C唯心主义的非决定论 D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
(75)“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也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的观点属于(B)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相对主义诡辩论 D激变论的观点(76)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一些以权谋私、假冒伪劣的负面现象,符合唯物辩证法矛盾学说的(D)
B事物的发展是永恒的绝对的 A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B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
(77)小说《套中人》的比里可夫每天出门总要穿着雨衣、带上雨伞、穿着雨鞋“说不定要下雨呢”,他把下雨这个客观事物看作是(A)
A必然性 B偶然性 C可能性 D现实性
(78)“任何个别(无论怎样)都是一般”这句话的正确含义是(B)A特殊性就是普遍性 B特殊性中包含普遍性 C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中 D普遍性是特殊性的总和
(79)“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是一种(D)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相对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80)“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观点属于(C)A相对主义的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81)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了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状况,我们要作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在哲学上就是(A)
A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B原因必然引起结果
C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82)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我们通常说要把握分寸,注意火候,恰到好处地解决问题。这涉及到(B)
A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原理 B质与量相互制约的关系原理 C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关系原理 D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关系原理
(83)十六大提出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是“三位一体”的关系,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C)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原理 B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相统一的原理 C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D认识与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三、多项选择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BC)。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合理内核” C费尔巴哈形而上学唯物论的“基本内核”D英国18世纪唯物主义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BD)。
A物质世界是否发展变化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C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3)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态是(ABC)。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D唯物辩证法(4)辩证法发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态是(ABC)。A朴素辩证法
B唯心主义辩证法 C唯物辩证法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5)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是(BC)。
A历史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先验唯心主义(6)马克思主义哲学是(BDE)。
A科学之科学
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C具体科学的综合 D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E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7)马克思主义哲学民族化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是(ABCD)。A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要求
B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结果 C马克思主义哲学富有强大生命力的表现
D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E真理多元化的表现(8)当代科技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有(ABCD)。A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B证明、充实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C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新的课题 D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新的课题 E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过时
(9)有人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到了20世纪已经不适用了。这种说法的错误在于(ABCDE)A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成是封闭的体系 B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成是僵化的教条 C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是普遍真理
D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 E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0)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窃激为声,皆气也。”这句诗在哲学上表达了(BCDE)
A多元论的思想
B万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思想 C朴素辩证法的思想 D物质与运动不可分的思想 E物质与运动形式多样性的思想
(1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ACD)A毛泽东思想
B胡锦涛提出的“兴起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 C邓小平理论
D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思想(1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是(ABC)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 D活学活用
E立竿见影(13)下列属于主观唯心论的观点有(ABC)A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 B物是感觉的复合,存在就是被感知
C我思故我在D存天理,灭人欲
(14)中国历史上辩证法思想很丰富,下列观点中属于辩证法的有(ACD)A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
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C物生有两
D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15)主张思维可以认识存在的有(BC)
A所有唯心主义哲学
B有些唯心主义哲学 C所有唯物主义哲学
D有些唯物主义哲学 E休谟与康德哲学(16)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论的缺陷是(ABCE)A用机械力学的尺度去衡量物质的一切运动 B不能把事物理解为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的过程 C对社会历史的看法是唯心主义的 D不承认存在决定意识 E不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7)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主要缺陷是(ABCD)A把物质归结为某种“不可分”的实物粒子 B把原子的属性看成是物质的一般属性
C把物质的个别形态某一层次误认为是物质的共性 D混淆了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概念与哲学的物质范畴的界限(18)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认为,物质是(ABC)A从各种实物的总和中抽取出来的哲学概念 B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共性
C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的客观实在 D人的感觉的复合体
(19)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因为(ABCD)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 C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静止是暂时的、局部的,有条件的(20)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说明(ACD)
A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B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 C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D意识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21)意识是(ABCD)
A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人类社会劳动的产物 C人脑特有的机能和属性 D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22)意识能动性的主要表现是(ABCD)
A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C意识对人体生理机能的控制 D对改造世界的指导作用
(23)鲁迅说“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脖子,也就是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所以人们头脑中的 鬼神观念就是(ACD)
A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出来的 B人脑中主观自生的 C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 D可以从人世间找到它的原型(24)下列哪些说法表明时间的一维性(ABD)A盛时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B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C百事宜早不宜迟(谚语)D失落黄金有分量,错过光阴无处寻(谚语)(25)下列哪些说法表明意识的能动性(ABC)
A运筹帷幄 B审时度势 C量体裁衣 D巧妇难为无米之炊(26)“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说明(AD)
A时间的不可逆性 B空间的三维性 C物质的客观性 D时间的一维性(27)下列命题中属于唯心论认识论的有(AB)
A客观世界是人的认识的创造 B数学和逻辑是人的理性的自由创造 C人的认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D人的认识以抽象符号反映世界(28)哲学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的关系是(ABC)A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B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关系 C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D本原与派生的关系(29)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关系是(ABC)
A客观世界制约和决定了主观世界 B主观世界能动反映和改造客观世界 C实践是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统一的基础 D主观世界是客观世界的如实反映(30)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在于(ABCD)
A它是区分事物的前提 B它是理解事物多样性的条件 C它是运动的度量 D它是运动的特殊状态(31)人的意识的主观性表现在(ABCD)
A反映形式的主观性 B不同意识主体之间的差别性 C对客观事物反映的超前性 D对客观事物反映的近似性
(32)人类对物质的认识是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物质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主要同(ABCD)A社会实践水平相联系 B阶级斗争状况相联系 C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相联系 D哲学理论发展水平相联系(33)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它(ABCD)
A不能科学地说明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B不懂得个别与一般、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 C不能科学地批判唯心主义 D误把人类对原子层次的认识当作最终认识(34)辩证唯物主义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在于(ABCD)
A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 B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方法论 C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的一元论 D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可知论(35)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是(ABC)
A绝对与相对的关系 B无条件与有条件的关系 C无限与有限的关系 D整体与部分的关系(36)一切唯物论都主张(ABC)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世界是可知的 C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D意识是具有能动性的(37)“耕田欲雨刈欲晴,去得顺风来者怨”说明(AC)
A一切都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B事物与现象都是没有客观标准的 C客观事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D人可以随意改变客观事物的规律
(38)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置?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说明(AC)
A意识具有能动性
B阿Q精神的表现
C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 D精神可以超越物质
E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39)人们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有(ABCD)
A实践目的的提出 B实践的组织和管理 C实践结果的检验
D实践系统的反馈调节(40)实践的基本特征有(ACD)
A实践的客观物质性 B实践的主观任意性 C实践的自觉能动性 D实践的社会历史性(41)下列表述中,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有(BCD)
A实践是人的纯精神性活动 B实践是人的感性物质活动 C实践是人的社会历史性活动 D实践是人的自觉能动性活动(42)下列活动中,属于基本的实践活动形式的有(AC)A工人在车间从事生产活动 B运动员训练比赛 C科学家在实验室做实验 D政治家在作演讲(43)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不能正确理解实践的含义在于(AB)A实践受人的理性、意志的支配 B实践是人通过物质手段同物质世界进行物质变换的过程 C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 D实践具有物质的、感性的形式(44)人们对实践结果进行评价一般采用(ABC)A对实践效果的评价 B对实践效应的评价 C对实践效能的评价 D对实践目的的评价(45)自在世界是指(AB)
A人类世界产生之前的自然界 B人类活动尚未达到的自然界 C被人类改造过的物质世界 D人类已经认识的客观世界(46)人类世界是指(ABCD)
A人化的自然 B人的现实性的自然界 C人类改造过的自然界 D打上了社会烙印的自然(47)实践使世界二重化为(AB)
A自在世界 B人类世界 C现实世界 D未来世界(48)旧唯物论在实践问题上共同的特点是(ABCD)A只看到实践的有些形式看不到实践的基本形式
B把实践归结为道德实践或者政治活动、生活活动、谋利活动 C不了解实践的社会历史性
D鄙视物质生产活动,不了解物质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49)实践的客观物质性表现在(ABC)
A实践的主体、客体和工具都是客观的 B实践的过程和结果都是客观的 C实践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客观规律的支配 D实践是客观事物的本质(50)实践的目的性表现在(ABCD)
A通过实践客体能够被人认识、改造、掌握和利用 B实践活动体现了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C实践活动包含了人的精神因素和意识的能动作用 D实践能动地推动了认识的产生和发展(51)实践的社会制约性表现在(AB)
A人总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和在一定条件下从事实践活动的 B实践的主体、客体、范围、规模、方式都要受到社会的制约 C社会客观条件对实践活动具有决定性作用 D实践不同于生物对外界的消极适应与本能活动(52)科学实验和精神生产实践具有(ABCD)的特点
A探索性 B尝试性 C脑力劳动为主 D主导性增强(53)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是相互制约的,因为(ABC)A自在世界是人类世界的基础和前提 B人类世界产生后制约和不断改变自在世界
C人类世界改变自然过程,改变了自然规律起作用的范围和结果 D自在世界是第一性的,人类世界是第二性的
(54)关于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正确的哲学判断是(CE)A自在世界是物质的,人类世界部分是物质,部分是意识 B自在世界是脱离人的物质世界,人类世界是人的意识的产物
C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都是物质自然,人类世界是人类实践创造的物质新形态
D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都是物质自然,因为它们都是由原子、分子在三维空间中排列而成的 E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都是物质自然界,都是人类认识和改造的对象(55)唯物辩证法是(BCD)
A关于世界的本质问题的科学 B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 C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D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E关于量变质变规律的科学
(56)事物质变的爆发式或非爆发式的形式取决于(BD)
A事物主要矛盾的发展
B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
C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D事物本身的性质和事物所处的具体条件(57)作为辩证否定的联系环节,是(AE)
A把新事物和旧事物联系起来
B新事物和旧事物合为一体 C把旧事物保留、容纳在新事物中
D使旧事物在另一段上重新发展 E新事物吸收、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58)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ABD)
A“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D“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59)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量变质变规律的有(AD)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60)中国加入WTO与世贸组织成员达成了“双赢”协议,它将对世界经济产生深远影响。这在辩证法上的启示是(ABD)
A矛盾的双方在相互斗争中获得发展 B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 C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面使用自身获得发展 D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发展(61)事物螺旋式发展的根本特征是(AD)
A上升性 B循环性 C重复性 D曲折性
(62)人不可貌相,因为“有温良而为盗者,有貌恭敬而心慢者,有外廉谨而内无至诚者”,说明(BCD)A本质与现象的关系是同一的 B现象是个别,本质是总和 C感官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 D现象是外在易逝多变的,本质是内在相对稳定的
(78)DDT曾被誉为杀虫良药,后来发现它污染环境,危害人类和牲畜,被宣布为禁用农药,说明(ABC)A事物的因果关系是复杂的 B一因可以产生多种结果 C同因可以异果 D多因可以一果(63)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我国必须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坚持改革开放,积极吸收外国的优秀文明成果发展自身,增强综合国力。其哲学依据是(ABCDE)A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 B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C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D外因对事物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E内因与外因结合在一起共同推动事物的发展
(64)下列命题反映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的有(ABCD)
A森林覆盖面积的大小影响气候 B人口数量的多少影响社会发展 C客观条件的好坏影响人们行动的效果 D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 E彗星的出现预示天灾人祸
(65)下列说法属于矛盾同一性的有(ABCD)
A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B离开内容就没有形式,离开形式就没有内容 C贫生于富,弱生于强 D因祸得福,转败为胜 E扬汤止沸,莫若去薪
(66)某地自20世纪70 年代发现钒矿以来,办了三个钒矿厂。由于没有严格的环保措施,每天排出大量的 钒烟,使村民大多患有呼吸道疾病和皮肤病。违背了哲学上的(AB)原理 A事物的普遍联系的原理 B事物联系的复杂多样性的原理 C事物运动发展的原理 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原理 E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原理(67)属于矛盾的特殊性的表现的有(ACE)
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C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D物极必反,相辅相成 E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68)属于矛盾斗争性的表现的有(ABCDE)
A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对立 B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C先进思想与落后思想的冲突 D人民内部的意见分歧 E同学之间对某个问题认识的差异
四、判断说明
1.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错误。
这种观点把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混为一谈。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而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的唯一标准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凡是认为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的,存在派生思维的,属于唯物主义阵营;凡是认为思维第一性、存在第二性的,思维派生存在的,属于唯心主义阵营。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具有不同的意义,第一方面即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根本的、起决定作用的,涉及的是本体论的问题;第二方面即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从属地位的,涉及的是认识论的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综合。
错误。
这种观点否认了马克思哲学在研究对象方面的伟大变革,混淆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根本区别。旧哲学抹煞了哲学同具体科学在研究对象上的区别,把哲学看作是包罗万象的知识总汇,是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对象上进行了伟大变革,结束了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的统治,正确地解决了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指出它们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明确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进行的概括和总结,抽取出共性、规律性研究而得出哲学结论,而不是它们的简单相加或总和。
3.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相加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错误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但却不是二者的简单相加,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抛弃了它的唯心主义体系;批判地继承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抛弃了它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杂质,并发展到全新的高度。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旧哲学进行彻底的变革的产物,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更是哲学史上的创举。上述命题的错误在于它抹煞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哲学质的区别,否认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哲学发展中的伟大的变革。
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19世纪中叶创立的学说,今天早已过时。
错误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严密而科学的科学体系,不仅具有高度的革命性,而且还具有严格的科学性,伴随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的各项基本原理,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仍然是我们时代的指南;其次,它所揭示社会的发展总趋势是建立在对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认识的基础上的理论概括,虽然我们所处的时代与马恩时代有很大差别,但马恩所揭示的社会基本矛盾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仍然是最科学的概括;第三,它的个别的论断由于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失效,在实践中被新的论断所代替,这恰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科学性的表现,决不能因此就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过时。
5.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找到解决问题的现成答案。
错误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包容天下一切学科知识的总库,也不是解答一切具体的现实问题的百科全书,而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彻底的唯物论立场和掌握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能够认识和分析错综复杂的自然、社会和思维现象,为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正确的立场和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为我们提供的是思想指导,而不是解答一切现实的具体问题的灵丹妙药。
6.哲学就是世界观。
错误
哲学不是人们在实践中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而是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对整个世界的 根本的观点和总的看法的基础上,通过哲学家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将人们分散的、不正确的、自发的世界观加于系统化、理论化,形成一定的思想体系,才成为哲学。因此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与世界观不是同一个概念。
7.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
错误
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世界上除了运动的物质什么也没有。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对运动的理解。这个理解是建立在科学的物质观的基础上的。而作为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从客观存在的“实物的总和,总和中的抽象”抽取出来的共性,所以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而不是作为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的运动。该命题的根本错误在于混淆了物质共性抽取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与物质的根本属性的区别。
8.世界统一性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石。
错误。
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因此彻底的唯物主义与彻底的唯心主义都承认世界的统一性。但是对世界的统一性的理解有根本的区别。辩证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且这种物质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唯心论则认为世界的统一性的基础是精神,是单一的客体精神或者主观精神。在辩证唯物主义者看来,世界的统一性和世界的物质性是不可分割的,只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才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石。
9.意识是人脑自动产生的产物。
错误。
意识不仅是人脑的机能,而且是客观物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没有人脑当然不能产生意识,但光有人脑没有外界事物作为第一性的存在反映到人脑中来,同样不能产生意识。如果说意识是产品,人脑就是加工厂,必须有客观事物作为原材料,人脑这个加工厂才能产生意识。
10.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正确。
因为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客观事物的存在是第一性的,人脑对物质的反映形式意识是第二性的存在,没有被反映者的存在,就没有反映的产生。因此意识就其反映的形式来说是主观的,就其反映的内容来说是客观的。11.鬼神观念和错误的认识也是客观世界的反映。
正确。
一切意识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的反映,我们通常把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称为真理;错误反映客观事物的认识称为谬误。错误的意识比如鬼神观念等等是对客观世界的歪曲的、虚幻的反映。因此无论人们怎样设想鬼神的存在,都无非是在人的基础上增加或者减少一些人的属性虚构出来的。是对客观事物歪曲颠倒的反映。
12.物质就是具体事物。
错误
把物质等同具体事物的观点是古代朴素唯物论的物质观,在生产力低下和缺乏科学知识的前提下,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只能是朴素性、直观性和猜测性的感性形式。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对客观存在的事物的共性的概括,只能是经过人脑抽象出来的客观实在性。
13.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
错误
赫拉克利特提出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的观点是辩证法的表现,看到了运动的绝对性。而克拉底鲁的这个观点是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否认了绝对运动中也有相对静止的存在,辩证法向前走出半步就成为诡辩论。
14.实践就是日常生活。
错误
这是费尔巴哈的实践观。这个观点曲解了实践与人、实践与世界的真实关系,正如马克思所说,费尔巴哈“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做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因此,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15.自在世界是第一性的,人类世界是第二性的。
错误
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都是第一性的存在,都具有客观现实性。两者的区别在于:自在世界是独立于人的活动或者尚未被纳入到人的活动范围内的自然界,它的运动变化完全是自发的,一切都处于盲目的相互作用之中。而人类世界是被人类实践改造过的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它的独特性在于它与人的主体性和主 体实践活动不可分。
16.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生事物
错误
所谓新事物是指合乎规律出现的具有发展前途的事物。判别新旧事物不能单凭出现的时间先后。不能根据形式上、现象上是否新奇。新生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它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是具有远大前途的事物。
17.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因而是事物发展的主要原因;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因而是事物发展的次要原因
错误
矛盾同一性和矛盾斗争性之间的关系是辩证关系,必须为相对和绝对、有条件和无条件、暂时与永恒的关系。在事物发展中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合力共同推动了事物的发展。没有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合力推动就没有事物的发展变化。因此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同样重要缺一不可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何者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更主要的作用,这取决于矛盾的特点和事物发展所处的具体条件,对此应作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1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只有认识事物的度才能准确地认识事物的质,才有条件做好工作。
正确
度是事物保持其质的数量界限,在度的范围内的量变,不会影响到事物本身的存在,但如果量的变化超出度的范围,事物就要发生质变。只有认识和把握好事物的度,才不会混淆不同质的事物;只有认识事物的度,才能在实践中把握“适度”的原则,恰到好处地做好工作。
19.辩证的否定即是全盘否定
错误
事物的发展是通过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而实现的。但是,否定既是对旧事物中的消极因素的克服,又是对旧事物中积极因素的继承。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是扬弃,而不是全盘否定,把否定看做是不包含任何肯定因素的否定,是形而上学的否定观。20.假象造成错觉,因此是主观的
错误 假象是现象的一种表现形式,假象是从歪曲和颠倒的角度去表现本质的现象,假象也是客观存在的。假象在前,造成人的错觉在后,不能因为假象与人的错觉的产生有联系就认为假象是主观的现象。
21.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
错误
偶然性是事物发展中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的趋势,它与必然性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必然性要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偶然性的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因此,偶然性是科学发展的契机而不是科学的敌人。事实上,有许多科学家的发现和发明都源于对偶然性的研究和探讨。
22.因果观念就是因果联系
错误
因果联系是事物运动变化的客观联系,是事物前后相继、彼此相约的一对范畴,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它,都要发挥作用。因果观念是人们对事物的因果联系的认识和反映,当人们的因果观念正确反映因果联系时,因果观念与因果联系表现出一致性,当人们的因果观念没有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因果联系时,因果观念与因果联系就不相一致,即人们通常说的找错了因果。
23.逻辑与历史的进程是完全重合的。
错误
逻辑是人类思维的逻辑顺序与行程,是概念之间的彼此次序、、层次、关系等逻辑体系。历史指的是客观事物自身发展或者人类认识发展的历史过程。历史决定逻辑,逻辑反映历史,两者是一致的。但历史与逻辑不是完全重合的关系,而是在必然性的过程和规律上的一致。逻辑是撇开了历史表面的偶然性细节,反映历史的必然性过程的规律,是修正过了的历史。历史与逻辑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24.量与事物是完全等同的
错误
质与事物是直接同一的关系,量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不影响事物本身的存在,当量变起质变的时候,才会导致事物的变化。论题混淆了质与量的界限,把量与事物的存在等同起来,因而是错误的。
五、思考题:教材
2.经济学原理第一章习题 篇二
是否将宏观物理学改称为“系统物理学”呢?网友的建议让我苦费了一番心事。最后还是在2005年4月北京科技会堂的一次学术会议上,一位姓吕的先生将我呵斥一番让我感到还是叫“宏观物理学”比较合适。他说:“一个不知什么叫‘熵’的人,一个没有读过《信息论》《控制论》的人,竟然口口声声讲系统科学理论,不可思议”。的确如是,我对系统科学的认识就是从钱学森的《人体科学与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纵横观》和中央党校的一本介绍系统科学的干部读本中了解到那么一点。但是,我认为这并不影响我对系统科学有新的发展,因为现代系统科学受到西方分析思维文化的影响,已经将自己禁锢在一个很局限的“系统”之中走不出来了,而我从东方宏观思维文化的角度就能很容易地看到它是如何走进这思维误区的。如果我也是紧跟着西方科学家的思路深入其中,那么我同样不可能提出宏观物理学这一系列的理论。科学研究有时候也会出现“当事者浑,旁观者清”的局面。
首先,还是从“宏观”二字谈起,这里的“宏观”二字与现代物理学中的“宏观物体”、“宏观现象”相距甚远,而主要指的是“宏观整体思维”。宏观物理学并不是专门研究宏观世界的物理学,而是运用中国人传统的宏观整体思想观念去研究客观物质世界,在现代物理学之上建立起一门新的学科,从而完成人类科学发展历史的“否定之否定”全过程。现代物理学的高度发展是宏观物理学产生的基础,没有现代物理学的高度发展,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宏观整体思维还不可能走出“《易经》文化”的圈子。所以,学习宏观物理学既要从传统文化的思想禁锢中走出来,又不能陷入现代文明的思维误区。有人说宏观物理学是一门边缘学科,我的回答是否定的,它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与现代物理学既对立,又统一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未来21世纪的科学体系。说的简单明白一点就是:现代物理学只认识到太空中遥远的暗物质,而宏观物理学让我们认识到:暗物质无处不在;暗物质物质就在我们身边;生命就是暗物质相对控制下的物质运动。所以,宏观物理学是包括生命灵性物质在内的物理运动。
宏观整体思维形式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我要是讲中国人的“天人合一”思想,或许还会有很多人说:“不明白”,而我要告诉大家:现代科学中的系统科学、现代物理学中的量子力学都是运用宏观整体综合思维的思想方法建立起来的,只是它们严重地受到分析思维的影响,仍然具有非常大的局限性。我们只要将“系统科学”发展完善,把“量子力学”的基本观念从微观世界延伸到宏观世界,(认识到生命就是微观世界的不确定现象向宏观世界的延伸),这两门学科就成了我们建立宏观物理学的两大基石。
宏观物理学认为:整个宇宙就是一个巨大的系统,我们周围各个相对独立的客观事物都是这个巨系统中的支系统。现宇宙是膨胀运动势力和自由运动势力相互抗衡、对立统一形成的,而万有引力是双方存在的共同基础,或者说是双方相互抗衡的大背景。在现宇宙中形形色色的各种系统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受膨胀运动势力作用形成的主观控制系统和受自由运动势力作用形成的客观控制系统。在主观控制系统中运行的信息都是必须依附于载体才能存在的,我们将之称为:主观载体信息;在客观控制系统中运行的信息都是具体的客观物质本体,不需要载体,我们将之称为:客观本体信息。现代系统科学的局限性就在于它只认识到了膨胀运动势力形成的主观控制系统,而对自由运动势力形成的客观控制系统视而不见。客观控制系统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行生克循环”,它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周围。现代科学也观察到了它的客观存在,就是不能把它纳入到系统科学中来一块进行研究,更没有认识到这两种系统形式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造成这一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我認为就在数学研究的主观属性上。因为数学是现代科学与大自然对话的语言,它属于主观载体信息,而仅仅存在于膨胀运动势力形成的控制系统之中。当我们以数学作为思维语言来认识客观世界的时候,我们就不可能走出膨胀运动势力控制的范围。数学蒙蔽了现代人的眼睛,使我们看不到膨胀运动势力范围之外的客观世界。最明显的一个错误就是它将现宇宙的起源推断到大爆炸时的元点。
我为什么能在刚刚接触现代系统科学的时候就发现这一个问题呢?这得益于我是一个中医,有着扎实的传统思维功底。最初让我将系统科学与阴阳五行联系起来的是德国科学家艾根。他提出的“超循环理论”——反应循环、催化循环和催化超循环刚好与中医五行学说的相生循环、相克循环完全一致,说明“五行生克循环系统”是大自然中广泛存在的一大类系统。它是客观事物之间自由竞争形成的一个平衡系统,所以我就将之称为:“客观控制系统”。随后我又观察到中医阴阳学说所描述的系统与现代系统科学所定义的系统基本上是一致的,它们和大脑控制的系统在结构上相一致,我就将这一大类系统称之为:“主观控制系统”。1995年我在《河南中医》和《新乡师专学报》上分别发表了“五行学说与客观控制”和“客观控制与主观控制”两篇文章,基本上将“主客观协同控制”的观点提了出来。再后来到了2003年前后,当我把整个宇宙看作一个系统来进行研究的时候,我发现原来客观控制系统是在自由运动势力控制下形成的系统;主观控制系统是在膨胀运动势力控制下形成的系统。现宇宙是膨胀运动和自由运动相互抗衡形成的。任何客观事物都是主观和客观两个控制系统协同控制的结果。于是“主客观协同控制论”一文就发表在了《河南师范大学学报》文哲版2004年第4期上。
既然五行生克循环控制系统在自然界那么广泛地存在,诸如化学中的各种循环反应;生物界中的食物链现象;甚至德国科学家艾根已经总结出了生物进化过程中的“超循环理论”,为什么现代人就不把它纳入到系统科学理论中来研究呢?造成现代人思维盲点的症结究竟出在哪里呢?直到今年春节前后,我在重新审定主观载体信息与客观本体信息及其相互关系的时候,就发现“数字”应该属于主观载体信息,它只存在于膨胀运动势力范围内的主观控制系统中。当我们运用“数学”思维语言去认识客观世界的时候,我们必然会受制于这种语言,而无法认识到膨胀运动势力范围之外的客观世界。我们仅仅依靠数学运算就必然会提出“现宇宙起源于一个无限小的元点”这样的错误论断。中医理论中的“五行生克循环”实际上是从客观世界中抽象出来的一个思维模型,可以说是非常简单化的一个客观控制系统。但是我们用数学思维就很难模拟出来,或者说根本就模拟不出来。当然我们可以说它比主观控制系统太复杂了,而实质上是它们分别属于不同的控制体系,我们必须站到一个新的高度才能把二者协调统一起来。
我们的先人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认识到了这种思维语言妨碍我们全面认识客观世界的现象。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说的就是这种现象。人类的语言都属于主观载体信息,运用语言进行思维就不可能全面认识客观世界。所以,当我们运用数学思维对客观物质世界有了相当程度的认识之后,我们就必须调整思维方式,在数学思维形式之上建立起一种“客观思维”或者叫“直观思维”,来纠正现代科学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局限性。只有这样,我们人类才能走出膨胀运动势力控制的显物质世界,进入自由运动势力控制的暗物质世界。
什么是客观思维和直观思维?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的人士不难理解,就是人们常说的“直觉思维”和“顿悟”等。只是在传统文化中我们是在运用人体大脑来进行直觉思维的,而现在我们的宏观物理学是要让计算机模拟人体大脑来进行“直觉思维”。所以我们就将之称为:客观思维或直观思维。因为只有采用这样的方法我们才能将膨胀运动控制的世界和自由运动控制的世界沟通起来,把我们的视觉延伸到四维时空之外,认识到四维时空之外的“暗物质世界”,进一步科学地开发和利用“暗物质世界”。
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就在于她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运用了直觉思维,间接地认识到了四维时空之外的暗物质世界。《周易》一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经典著作,而该书就是运用直觉思维创作出来的。作者先将自己引导到“入静”的状态,然后将主观思维语言中的数字——“八卦”与直觉思维呈现出的场景——“卦象”衔接起来,这样作的实质就是把膨胀运动决定的显物质世界和自由运动决定的暗物质世界直接衔接起来,运用暗物质世界和显物质世界在时空上的交错来为人类服务。从而铸就了一本旷世巨著。
我们的“宏观物理学”也是这样一本书;一本与《周易》遥相呼应的书;一本标志着中华民族文化跨越到现代科学之上的书。我们的先人在写《易经》时是将人体导入“气功”状态,让大脑处于“入静”状态,运用人体大脑的客观思维来完成的。现在我们要是把注意力只放在人体大脑上仍然不可能超越我们的先人,就会永远钻在传统文化中走不出来。我们必须运用计算机的客观思维才能完成《宏观物理学》的创作,而现在的电子计算机所进行的数学运算都属于主观思维,还不具备进行客观思维的基本条件。所以,我们现在还不可能把宏观物理学一下子就建立起来。现在只能先将进行客观思维的计算机设计制造出来,然后再让计算机来完成宏观物理学的创作。
设计和制造具有客观思维功能的计算机并不是非常遥远的事情,现在世界各国科学家正在全面展开研究的量子计算机就应该具有这样的功能。由于现在的科学家认识不到数学思维的主观属性,意识不到主观思维对他们形成的思维障碍,致使量子计算机研究工作进展的并不算顺利。《宏观物理学基本原理》一书就是为量子计算机的研究设计提供一个更为高深的基础理论,也可以把它称之为:“量子计算机设计原理”。
简单一点儿说就是:现代科学的量子力学虽然观察到了微观世界中的“量子状态”,但是它却认识不到量子状态背后的自由运动势力,看不到量子状态背后的暗物质世界。在量子世界里,电子的位置可以在这里同时也可以在那里,这完全是一种多维时空现象,是自由运动势力的多维时空属性使然。反过来,我们使用电磁力来操纵电子的自由运动,就可以把电磁力转化成自由运动势力,让其为我们的社会生产服务,人类就开始掌握了一种新形式的能量。大家不要小看这样一种新的能量形式,它的出现将把我们人类带到一个神话般的共产主义世界。
我们使用电磁力来操纵电子的自由运动,必须要按照一定的数学程序来进行。把不同的数学程序输入量子计算机,就可以引导出不同功能的自由运动势能,既有促进微生物生长的,还有抑制微生物生长的。我们都要把它们这些实验结果一一记录下来,也象《周易》那样记上它八八六十四条、三百八十四条,总之,成千上万条地记录下来。这就是我们要写的宏观物理学。量子计算机在按照数学程序控制电子自由运动的过程是一种主观思维运算过程。在主观思维过程中运算符号属于载体信息,能量和信号是相分离的,数学程序和能量没有直接关系。当我们运用数学程序来控制电子的自由运动时,电磁力通过电子的自由运动直接转化为自由运动势力,这是主观思维转化成客观思维的过程。在客观思维过程中,信号就是能量,能量就是信号二者不可分离。所以,我们把这样一种新的能量形式称之为:“意识能”。从各种不同的數学程序到各样不同功能的意识能,这里面没有任何道理可言,完全是一种直接的转换,这就是显物质世界和暗物质世界的衔接点,我们把这一过程叫作“直观思维”。熟悉中国气功的人很明白,“意识能”就是中国文化中的“元气”,中国人应该把它叫作“气能”。当然,这一种能量形式要是让印度人首先发现了,他们肯定会把它称之为:“瑜珈能”。
原来,我对马克思的科学共产主义不甚理解,一直认为是非常遥远的理想而已。现在终于明白:科学共产主义是随着科学的发展可以很快实现的,决不简单地是一种信仰。把马克思的科学共产主义和宗教信仰混淆在一起是非常错误的。随着量子计算机的诞生人类很快就会开始使用“意识能”,不管你的量子计算机是如何研究出来的,这都将是它们的必然功能。意识能是一种可以直接输入人体的能量,利用意识能人类至少可以减少50%的粮食消耗,从此人类将远离饥饿;利用意识能我们可以很容易就制造出象“飞碟”一样的飞行器,现在被我们认为是高科技的很多航天技术都将很快被放到历史博物馆中去;如果人们能够很随意地在很短的时间内到达地球上的任意一个角落,国家的疆域概念将很快被减弱或消除。这也正是科学共产主义关于国家消亡的推断。只要科学家们能按照《宏观物理学基本原理》提出的科学理念去设计和制造量子计算机,这一切都将在不远的近几十年内逐渐实现。
总体上讲,现代物理学研究的是膨胀运动势力范围内的物理运动,它送给人类社会的是剧烈膨胀和高速发展,其中就包含有威力巨大的核武器;而宏观物理学是把自由运动势力控制的暗物质世界介绍给人类社会,它的历史使命就是要遏制膨胀运动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所有的负面影响。诸如人口问题、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等都将会得到很好的解决。宏观物理学还要特别郑重地告诉大家:“核武器对人类的控制不会超过一百年”。不要说几十年之后解除核武器威胁的人类社会将是多么美好,就是现在,各国的政要们一旦能理解了宏观物理学的科学原理,人类社会也会安静很多。
现代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从它们开始传播进入中国社会以来,就在不断地引导,有时甚至是挟迫中国的社会政体结构向西方社会转化。现代科学只给我们中国的政治家在程度和时间上留有选择的余地,在方向上是不允许我们有所选择的,而宏观物理学让我们有了新的选择。一个美好的、天下为公的共产主义社会很快就会降临人间,西方现行社会体制也将成为历史。我们现在已经完全没有必要再向西方的社会体制靠近了,因为任何社会体制变革都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在整个人类社会即将要发生一场巨大变革的前夜,我们再去发动一场已经失去历史意义的政体改革,岂不是显的我们中国人太没有智慧了。
最后我们再来谈一下“物理”这两个字。现代物理学运用数学思维把自己的研究范围局限在显物质世界而对暗物质世界视而不见。在微观世界,它不知道物质的“量子状态”是一种自由运动势力所为;在宏观世界,它一直弄不懂“生命”的本质是什么?不知道生命就是暗物质对显物质的相对控制。从而无法涉足于社会问题,致使整个现代科学被分成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互不相干的研究领域。宏观物理学则借鉴中国传统文化的“直觉思维”,把阴阳五行和现代系统科学结合起来进行对比分析,建立起一个能够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上自由驰骋的科学思想体系,把“物理”二字的含义由显物质延伸到了暗物质世界,溶物理学和哲学为一体,统帅东西方两大文化体系共同进入21世纪。
今天的人类社会,现代科学驱动的时代列车正在高速运行,速度之快是前所未有的。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这个问题:其一是按照现代科学思想体系的发展进程来分析:自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之后,现代物理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一直没有突破性的进展,这就会使我们想到现在的高速度会不会是强弩之末?另外,现代科学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急剧膨胀其负面影响之大也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人口、环境、能源、资源、核武器,哪一方面出了问题对人类都将带来毁灭性的灾难。于是人们就越来越重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研究。
其二是按照宏观物理学基本原理的思路来进行分析:现今社会的高速发展是整个人类社会正在以百米冲刺的姿态迎接共产主义的到来。时代“飞碟”就要取代时代列车了。可惜的是现代人类对此竟浑然不知,在“数学思维”的蒙蔽下仍然在非常盲目地做着一些缺乏智慧的事情。诸如一些西方的政治家,总是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与人,狠不得整个世界都全番西化,为此不惜发动一场场局部战争。岂不知这所有的一切在新的能量形式面前都将变得没有任何意义。更可悲的是我们伟大的科学家们,他们是“数学思维”的最大受害者,是数学思维让他们把“阿尔法兹”盲目地送上了太空;还是数学思维让他们绞尽脑汁制造出一个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超弦理论”。我真不敢想象当他们明白这一切的时候,他们是否能承受得了如此大的屈辱。
3.微观经济学第一章习题与答案 篇三
一、选择题
1、现有资源不能充分满足人的欲望这一事实被称为()。A、机会成本 B、稀缺性 C、规范经济学 D、生产什么的问题
2、经济学可定义为()。
A、研究政府如何对市场机制进行干预的科学 B、消费者如何获取收入并进行消费的学说C、研究如何最合理地配置稀缺资源于诸多经济性用途的科学 D、企业取得利润的活动
3、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B、怎样生产 C、为谁生产 D、以上问题均正确
4、“富人的所得税税率比穷人高”是()。
A、规范的表述 B、实证的表述 C、否定的表述 D、理论的表述
5、当经济学家说人们是理性的时,这是指()。
A、人们不会作出错误的判断 B、人们总会从自己的角度作出最好的决策 C、人们根据完全的信息而行事 D、人们不会为自己所作出的任何决策而后悔
6、研究个别居民户与厂商决策的经济学称为()。
A、宏观经济学 B、微观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7、微观经济学的中心是:()
A.价值理论 B.价格理论 C.生产理论 D.分配理论
8、经济学分析问题的“三部曲”是()A.假设,检验,模型
B.假设,模型,检验 C.模型,假设,检验
D.检验,假设,模型
9、经济学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
A.生产什么,为谁生产
B.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C.生产什么,如何生产 D.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10、微观经济学的最基本的假设是()A.经济个体是理性的,经济资源是相对稀缺的 B.经济个体是理性的 C.经济资源是相对稀缺的 D.经济资源是相对丰裕的
二、名词解释
1、经济人
2、机会成本
3、生产可能性曲线
4、相对稀缺性
5、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三、简答题
1、生产可能性曲线的经济含义。
2、经济模型应该准确地描述现实世界吗?
3、简述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4、什么是经济学,经济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5、简述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核心思想。
四、论述题
1、经济学研究能否保持“价值中立”原则?经济研究是否需要价值判断?
2、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由什么基本经济问题引起的,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D
4、D
5、B
6、B
7、B
8、B
9、D
10、A
二、名词解释
1、经济人:被视为经济生活中一般的人的抽象,其本性被假设是利己的。“经济人”在一切经济活动中的行为都是合乎所谓的理性的,即都是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促和获取自身的最大的经济利益。
2、机会成本: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3、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指能生产出来的产品与劳务的组合与不能生产出来的产品与劳务的组合之间的曲线。
4、稀缺性:稀缺是经济学中一个基础性的概念。由于稀缺性的存在,人们就必须作出各种选择,这也是经济学产生的根本原因。
5、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实证分析是可以通过对证据的检验来肯定或是否定的;而规范分析除了事实,还包括价值判断。两者互相关联的,实证分析会对规范分析产生影响,规范分析结论不仅需要实证分析,还需要价值判断。
三、简答题
1、(1)生产可能性曲线是稀缺性的具体化;(2)生产可能性曲线表明任何一个经济都必须作出选择;(3)生产可能性曲线还说明选择的具体内容;(4)生产可能性曲线可说明资源配置的效率;(5)生产可能性曲线与机会成本密切相关。
2、经济模型不需要准确地描述现实。所有的模型都是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的,它们忽略了大量不会对研究结果有实质性影响的细节,向我们说明什么是真正重要的。模型是为了增进我们对现实的理解而简化了现实。
3、西方经济学根据它所研究的具体对象、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部分。前者研究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采用个量分析方法,是通过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相互关系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经济资源配置问题的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理论。后者研究整个国民经济运行,采用总量分析方法,是以国民收入核算为核心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充分利用的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理论。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目标都是为了实现稀缺资源配置的节省和经济效率,取得社会福利最大化。区别主要在各自的研究重点和论述的方式不同。在微观经济学中,总产量、价格总水平、总就业量是作为已知变量看待,侧重用个量分析方法分析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而宏观经济学所要研究的对象,正是微观经济学假定不变的经济总量。如果宏观达到充分就业,又实行了物价总水平的稳定,微观又实现了经济资源的最优配置,一国的经济就达到了福利最大化。因此,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关系,就好像森林和树木之间的关系一样。
4、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个人的科学。其本质是研究资源的有效配置。
5、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分为产品市场理论和要素市场理论。在产品市场上消费者的货币选票和厂商的供给决策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生产什么。在要素市场上厂商对投入品的需求与消费者对劳动及其他投入品的供给相结合,帮助决定工资、地租和利息;收入进而影响物品运送给谁。厂商为了购买要素投入品和以最低价格出售物品而展开的竞争决定了如何生产的问题。其核心思想是通过价格机制实现两个市场均衡,以实现资源最优配置。
四、论述题
1、科学性和客观性要求经济学超脱和排除一切价值判断,就经济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客观的描述,这就是所谓的“价值中立”原则。价值中立原则在经济学中的运用,是将经济学划分为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实证经济学的任务是如何客观地对经济现象进行描述和解释,它需要保持“价值中立”原则;而规范经济学的任务是怎样按人们意图改善经济运行状况,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不可能保持“价值中立”原则。
尽管经济学主要是一门实证科学,但它依然需要价值判断。当西方经济学试图按照自然科学的模式建立经济学体系时,他们很快就发现,经济学面临着一个在自然科学中通常不会遇到的问题,即人们对各种社会现象,特别是对涉及人们切身利益的经济问题,往往会做出好坏或应该与否的判断,即价值判断。
2、经济稀缺性是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学研究对象产生的基本经济问题。西方经济学认为,任何社会——不论它的社会经济制度如何,也不论它处在什么历史时代——经济问题都导源于一个基本的经济事实或矛盾,即人类需要的无限性和满足需要的资源的稀缺性。
4.《经济基础知识》第一章练习题 篇四
11、如果某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大于 1,则该商品属于()。
A.高档品
B.必需品
C.低档物
D.生活用品
参考答案:A2、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是()。
A.资金有机构成B.时间
C.产品价格
D.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
参考答案:B3、供给量的变动是因为()引起的。
A.非价格因素的变动
B.函数关系的变动
C.价格的变动
D.供给函数的参数发生变化
参考答案:C4、市场供给力量与需求力量相互抵消时所达到的价格水平称为()。
A.平均价格
B.理论价格
C.平准价格
D.均衡价格
5、市场供给力量与需求力量相互抵消时所达到的价格水平称为()。
A.平均价格
B.理论价格
C.平准价格
D.均衡价格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均衡价格的形成。均衡价格就是市场供给力量和需求力量相互抵消时所达到的价格水平。
《经济基础知识》第一章练习题
21、需求就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
A.愿意购买的数量
B.能够购买的数量
C.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D.实际需要的数量
参考答案:C2、下列关于保护价格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总是高于均衡价格
B.总是低于均衡价格
C.导致市场过剩,需要政府收购
D.导致市场短缺,需要实行配给制
E.可能会出现变相涨价的现象
参考答案:A,C3、最高限价的目标是()。
A.保护消费者利益或支持某一产业的发展
B.保护生产者利益或支持某一产业的发展
C.保护消费者利益或降低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本
D.保护生产者利益或降低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本
参考答案:C4、下列关于最高限价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其目标是保护消费者利益或降低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本
B.属于政府对价格的干预措施
C.实施后会刺激消费,限制生产,使市场供给短缺
D.最高限价高于均衡价格
E.其目标是保护生产者利益或支持某一产业的发展
参考答案:A,B,C5、若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大于 1,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无影响
5.2018经济法基础第一章练习题 篇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有关法律渊源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基本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依法补充和修改基本法律的权力 C.部门规章可以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的规范 D.上位法与下位法冲突时,以上位法为据,不再适用下位法 【解析】B、D正确,A全国人大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正确。
3.北京的甲将其存放在天津码头某仓库的一批货物出售给上海的乙,双方约定的合同履行地点为重庆,如果发生纠纷应当向天津的法院提起诉讼,双方在天津举行了隆重的签约仪式。后因乙迟延支付购货款,甲拟提起诉讼。根据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只能向北京的法院提起诉讼 B.甲只能向上海的法院提起诉讼 C.甲只能向天津的法院提起诉讼 D.甲只能向重庆的法院提起诉讼 【解析】合同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选择在“被告住所”(上海),“合同履行地”(重庆),合同签订地,标的物所在地(天津)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法院管辖,本题当事人约定在天津合法有效,因此只能选择向天津的法院提起诉讼。
4.有关诉讼时效制度,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诉讼时效期间届满,权利人的实体权利消灭,但债务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B.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3 年
C.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D.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1年内,权利人被义务人控制无法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中止
【解析】A错误明显、B知道义务人、D最后6个月才能中止
5.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应当在法定期限内提出。根据行政诉讼法律制度的规定,该法定期限为()。A.自被诉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3个月 B.自被诉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6个月
C.自知道或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3个月 D.自知道或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6个月 【解析】D,死记硬背内容
二、多选
1.下列可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的有()A.土地 B、荣誉称号 C.人民币 D.天然气
【解析】(1)选项ACD属于物(2)选项B属于非物质财富(荣誉产品)。【答案】ABCD
1、下列事项中,只能制定法律的有()A.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 B.限制人身自由的处罚 C.税种的设立 D.税率的确定
【解析】课本p9内容
2、有关法的冲突如何解决,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行政法规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裁决
B.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
C.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
D.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裁决
【解析】A的立法机构是国务院所以正确
B的理发机构是国务院各部委所以正确
C由有关机关依照权限做出裁决,而规章最高到国务院到头
D如果认为地方法规对,那就用不着裁决。如果认为不对得由人大常委会裁决,国务院不可能说自己立的法不对
3、根据《仲裁法》的规定下列有关裁决的表述中,正确的有()A.仲裁庭不能形成多数意见时,裁决应当按照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 B.仲裁裁决书自当事人签收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C.仲裁裁决做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仲裁委员会或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D.仲裁调解书与仲裁裁决书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解析】B裁决书是作出之日就产生法律效力,调解书自签收后产生法律效力
4、有关民事诉讼和《仲裁法》规定的仲裁,下列表述正确的有()。A.只有存在有效的仲裁协议,人才能申请仲裁 B.关于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紛不能提起仲裁,但是可以提起民事诉讼 C.仲裁一般不公开审理,民事诉讼一般应当公开审理 D.仲裁裁决和民事判决均自作出之日起生效
【解析】民事判决是一审判决作出之日15日内不上诉
5、有关诉论时效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A,诉讼时效期闻届满,权利人丧失胜诉权 B,诉讼时效的期间,可以由当事人自由约定 C,人民法院不得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D,诉论时效期间届满,债务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解析】诉讼时效抗辩权本质上是义务人的一项民事权利,义务人是否行使,司法不应过多干预,这是民法意思自治原则的根本要求。
判断题
1.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解析】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的,应当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
【解析】可以请求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如果一方请求仲裁委员会一方请求人民法院,由人民法院作出裁定
3.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的,当在仲裁庭作出裁决之前提出(×)
【解析】应当在首次开庭前提出 4.一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时未声明有仲裁协议的,另一方在人民法院受理后、作出判决前提交仲裁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起诉,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解析】另一方在人民法院受理后,“首次开庭前”提交仲裁协议的驳回起诉 5.民事案件不论是否公开审理,一律公开宣告判决(√)
【解析】这个就是对的,王八的屁股规定
6.适用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和简易程序中的小额诉讼程序审理的案件,实行一审终审。(√)
【解析】督催简特和最高法审理的案件实行一审终审制度
7.因继承遗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或者主要遗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解析】王八的屁股规定
8.诉讼时效中止事由应当发生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才能发生诉讼时效期间中止的效果。(√)
9.申请人申请行政复议,可以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
【解析】可口头可书面不付钱证据被申请人提供
10.对国务院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国务院申请行政复议。()【解析】对省级或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向本级人民政府或者国务院申请行政复议
11.申请人按规定申请行政复议的,必须依照税务机关根据法律、行政法规确定的税额、期限,先缴纳或者解缴税款及滞纳金,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方可在实际缴清税款和滞纳金后或者所提供的担保得到行政复议机关确认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解析】需得到作出具体行为的税务机关认可方能提起行政复议申请 12.行政复议决定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解析】一经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
13.A省甲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受理了王某诉甲市人民政府的行政诉讼案件,A省高级人民法院认为由于政府的影响力明显,可能影响案件的公正审理,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决定由A省乙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该案件。A省高级人民法院的做法符合行政法律制度的规定。(√)
【经济学原理第一章习题】推荐阅读:
经济学原理第八-十九章习题06-25
微观经济学原理09-13
经济学原理复习提纲09-19
经济学原理学习感想10-31
经济学原理 曼昆(宏观部分答案)08-03
产业经济学习题集08-02
微观经济学习题二答案08-29
微观经济学习题5答案09-28
第二章微观经济学习题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