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信访工作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024-07-07

扎实推进信访工作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精选13篇)

1.扎实推进信访工作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篇一

做好乡镇信访工作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把握基本原则,有针对性地做好矛盾化解工作。导致群众上访的原因主要有经济补偿、编制待遇、政策公开及涉法纠纷等。乡镇直接面对基层群众,开展信访工作时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解决。情绪问题带着感情解决。有些上访是多种因素的叠加和激惹造成的,上访人情绪激动,很容易造成冲突。必须冷静应对,换位思考,带着感情疏导情绪,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政策问题要具体解决。有些群众上访提出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由于不符合政策规定,解决起来比较棘手,只能在不违反政策规定的前提下,根据具体情况变通处理。可采取“一事一议”等既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问题,又不带来副作用的办法。复杂问题用制度解决。有些群众反映的村居账目、行政审批等问题,时间跨度长,涉及事项多,内容复杂,必须从制度建设入手,加强政务、村务、财务公开,从根本上减少上访诱因。

二、落实干部息访责任,为群众谋取切身利益。建立乡镇领导接访制度,实行信访首问负责制,完善乡镇干部下访制度,主动掌握群众情绪中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抓住工作主动权,提前做好化解息访工作。以政策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坚决做到不违政策、不违法,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要位臵,踏踏实实落实政策,兢兢业业处理矛盾,同时,要采取有力措施,1

对党员干部的工作加大跟踪督查力度,确保工作有力,群众满意。

三、正确处理无理上访,依靠相关法律法规惩处违法行为。信访是群众对国家政策和政府行为的信息反馈途径,为国家、为政府及时落实政策、查找隐患、处理问题提供了参考依据,但不能让群众将其误用,演变成不法分子谋利的途径,给政府政策落实带来不便,甚至造成利用信访政策攻击政府人员、冲击政府机关的严重后果。在处理矛盾时,要以新《条例》为依据,以中央政策为导向,积极妥善做好信访稳定工作,维护好政府形象。对无理上访但不构成危害的群众要真诚接待,耐心做好说服解释工作,并对屡教不改者适当地予以教育;对构成危害的无理上访者要对照相关法律法规坚决予以打击,决不手软。

四、深入开展全民创业,把群众的注意力引向发展经济。除了涉法信访问题外,其他信访都直接或间接地跟经济有关。很多问题在乡镇得不到解决,究其原因是乡镇无财力,经济发展跟不上。因此,必须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引领企事业人员投身发展,引导群众走上致富之路,造浓全民创业氛围,将群众的注意力集中到发展经济上来。2

2.扎实推进信访工作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篇二

一、加强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的必要性和意义分述

1、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与党和国家的兴盛密切相关。离退休人员的管理工作, 是与党和国家的政治任务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 它是我们党构建人本、法治社会的重要体现, 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水平高低, 直接体现了我们党的根基所在, 利益所在, 正所谓民心所向, 国盛民强, 对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具有重大的意义。

2、离退休管理工作是当前老龄化社会发展趋势的需求。在我国社会老龄化威胁之下, 我们要更好地加强对这部分群体的管理和服务, 要充分倡导敬老、养老、助老的社会新风尚, 发动社会各界整合资源, 为离退休老年群体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从各个领域深入离退休人员的生活过程中, 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健康咨询、免费服务、提供学习等不同手段, 做好离退休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 发挥特殊老年群体的引导、表率作用。

3、离退休管理工作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构件。离退休人员曾经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为企业积累了丰富的资本, 这其中包括企业文化资本、企业环境资本、企业生产资本、企业管理资本等重要方面, 伴随着时间的推移, 他们退出了企业发展的舞台, 曾经也会有失落和思想波动, 然而, 我们要关心这部分群体, 帮助和关心、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 必要的时候可以提供一定的支持, 这对于企业文化精神的传承以及企业的持续发展, 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和作用。

4、离退休人员管理工作支撑起社会的思想道德新风尚建设。我国的社会主义特色建设过程中, 离退休人员的管理与服务工作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他们要引起整个社会的支持和关爱, 消除不和谐的音符, 而付之以更多的惠及乡邻的关爱温暖, 大力弘扬并传承我国传统的尊老敬老的美德, 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新风尚添砖加瓦, 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惠及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举措研究

1、落实离退休人员的各项政治待遇。在离退休人员的管理工作中, 完善并落实离退休人员的福利待遇和政治待遇, 是对离退休人员的尊重和照顾, 要用社会主义的思想价值观更新离退休人员的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切入点, 落实党的各项精神,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丰富离退休人员的思想, 提倡他们联系生活实际, 从全局的角度, 用整体的眼光, 看待和处理问题, 增强对事物的科学性认识, 增强离退休人员的改革意识。同时, 要充分理解离退休人员的精神活动理念, 引导离退休人员深入社会实践, 在党支部的带动下, 组织离退休人员的生活会活动、党的政策学习活动等内容, 树立先进、典型的离退休人员表率, 鼓励整个离退休队伍, 努力构建一支学习型、社会型、科学型的离退休组织, 大力推进老年俱乐部活动和老年大学建设, 发扬离退休人员的精神倡导作用, 如:开展书画竞赛、老年文艺演出、老年棋类活动等, 丰富离退休人员的精神生活, 愉悦离退休人员的身心健康。

2、大力推动离退休党支部建设, 发挥其先进表率作用。离退休人员曾经是国家和社会的坚强而忠实的跟随者, 为企业奉献着他们的光和热, 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 离退休人员仍然要紧跟时代, 根据离退休人员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况, 进行离退休之后的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内容, 要将每一名离退休人员纳入基层党支部组织之中, 让他们感受到党支部的温暖和关爱, 在平常的生活中继续发扬他们的坚强意志和精神, 履行社会新时代的新任务和新使命。

同时, 值得注意的是, 对于离退休人员的基层党支部建设组织, 要不断地完善和创新, 要根据离退休人员的心理状态和生活情况, 因人而异, 因时制宜, 坚持、持续开展基层党支部的“三会一课”制度和民主生活会制度, 帮助离退休人员学习国家和社会新的制度和法规, 凝聚离退休人员的意志, 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基层离退休党支部, 为离退休人员长期、稳定地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3、落实离退休人员的生活切实待遇。在对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中, 还要关心离退休人员的生活切实利益, 要将对他们的关爱落到实处, 真心关心离退休人员的生活状态, 了解和理解离退休人员的心态, 尽力妥善解决离退休人员的生活切实利益问题, 要保障离退休人员的生活和福利待遇, 尤其是在国企改制过程中, 对于离退休人员的管理和服务工作要做到切实的政治保障和生活保障, 维护国企的稳定大局, 促进企业的和谐稳定发展。同时, 对于机关、事业单位的离退休人员, 也要将其生活待遇进行公平、公正、合理的对待, 保障每一位离退休人员都能够享受到自己应有的、国家给予的补贴和津贴, 感受到国家和党对离退休人员的温暖和关爱。

4、做好离退休人员的来信来访工作, 提高服务水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下, 要对离退休人员进行持续的、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 要倡导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科学发展观, 用科学的态度、贴心的服务、有效的管理, 体现对离退休人员的人文关怀, 倡导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下的敬老爱老助老精神, 切实解决离退休人员的生活困难和问题。同时, 要主动搜集离退休人员的相关事实, 真实全面地反映情况, 切实做好离退休人员的来信来访工作, 要站在离退休人员的角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确保离退休人员的稳定, 为社会和谐创造条件。

5、切实做好离退休人员的生活娱乐服务工作。要以离退休人员的精神生活与交流活动为重点, 保障离退休人员的活动项目和活动场所, 为他们提供有益身心的良好服务氛围, 调整自身的心态, 丰富离退休人员的娱乐文化生活, 提升他们的精神层次水平。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加强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 做好离退休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 对于社会和谐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要切实落实离退休人员的政治和经济待遇, 关心离退休人员的日常生活, 用社会主义特色核心价值理念更新老年人的思想, 用贴切的人文关怀, 保持离退休人员的稳定与和谐。

摘要:社会主义和谐共进的大环境下,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明显, 在构建社会和谐环境和服务共享的建设之中, 加强离退休人员的管理工作, 做好老年人的思想政治工作, 是当前社会经济政治形势的重大课题和内容。为了保证我国社会经济稳定发展, 让更多的老年人实现“老有所养, 老有所依, 老有所乐”的目标, 需要社会各界的合力支持, 构建离退休人员的身心健康社会。

关键词:离退休,管理,社会,稳定,和谐

参考文献

[1]林秀云.浅谈新时期如何做好企业离退休管理工作[J].广东科技.2013 (22)

[2]郭强.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的现实难点及对策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3 (27)

[3]陈汉光.浅谈企业离退休管理工作[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 (34)

[4]李忠军, 刘惠.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中旬刊) .2014 (10)

[5]王洪涛.增强“三种意识”扎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离退休工作[J].决策探索 (下半月) .2010 (07)

3.扎实推进信访工作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篇三

一、更新信访理念,确立检察机关信访工作的目标和思路

检察机关控申部门主要受理公民的控告、举报,案件当事人刑事、民事申诉、刑事赔償要求。控告涉及的内容较广泛,其主要包括控告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权利罪、侵犯财产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及其他刑事犯罪以及控告一般违法、检察干警违法。举报主要包括举报贪污受贿罪,国家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报复陷害、非法搜查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以及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犯罪。申诉是指案件当事人对检察机关的处理决定和对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决和裁定、民事判决和裁定不服的申诉。检察机关在受理属于本院管辖的控告、举报和申诉时,对于不属于检察机关管辖的举报、报案、控告,检察机关的控申部门也应当接受。检察院控告申诉部门是检察机关对外宣传的窗口,是与广大群众联系的纽带,是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的希望所在,同时也是检察机关接受人民群众监督,获取腐败线索的重要途径。因此,接待人员的一言一行都关系到党和政府及检察机关的形象,能否真正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检察机关信访工作与政府部门的信访工作虽然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同,作为政府部门,面对所有部门和社会的信访问题,而检察机关则主要针对犯罪,因此只有更新信访理念,使每一个控申科干警都认识到信访工作的重要性,增强每位同志的信访工作使命感,在干警中形成“人人是窗口,个个是形象”的共识,为检察机关信访工作提升奠定思想基础,明确目标和思路。

二、如何在现有的法律规定下开展好检察机关的信访工作机制

检察信访工作与民生司法问题密切相关,群众上访反映的司法问题都是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与其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信访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能不能做好信访工作,关系到能不能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这一重大问题,关系到密切党和人民血肉联系这一核心问题。形成信访案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根结底是由于对执法部门的执法行为不满造成的,这其中虽包括当事人对执法行为的不理解和误解,但确实包括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执法不公、违法行政、枉法裁判的现象,因此,在信访工作中,我们感受到,在新的历史时期,要解决好利益分配、利益调整过程中产生的社会矛盾,就要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强化责任,提高效率,落实问题。一方面,必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创新、建立、完善工作机制,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平正义。另一方面,在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最大限度的避免损害群众利益问题的发生,逐步减少社会矛盾,减少群众上访,立足本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畅通诉访,建立矛盾调处化解机制

矛盾纠纷宜疏不宜堵,加强控申工作,认真接待申诉和信访,为群众提供一个交流感受,诉说委屈,发泄情绪,提出建议的司法诉求途径。妥善处理好信访案件。同时,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和特点,院领导再次强调在处理上访问题时,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一定要本着“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观念,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近年来,我院对上访群众反映的问题,皆采取积极的态度进行处理,并且要求对上访案件实行一案一方案,定时定人,领导包案、专题研究等方式,妥善予以解决,切实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2、在接待方式上,为方便群众上访,我院曾公开向社会推出“检察长首问约见制”,受到群众的好评和肯定,今后,我院仍将继续执行该制度,力求满足上访群众的需要。同时提出“贴近群众,耐心倾听,文明接待,热情服务”的工作要求,杜绝出现“冷、硬、横、推”等简单、粗暴的接待方式。3、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目前为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防止出现冤、假、错案,我院制定多项内部监督机制,相互制约,同时纪检部门还专门进行跟踪监督,确保执法的公正性。

检察机关的信访工作应从疏通信访渠道开始,信访工作的“窗口”建设固然重要,但检察机关信访工作不应仅停留在“窗口”的点和面上,而是要结合检察机关的信访分布情况,主动收集信访信息,对老上访户、有可能酝酿成的集体上访不是压制,而是主动访上门,尽力把各种矛盾纠纷解决在当地。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群体事件的发生。

四、开拓创新,勇于实践,积极探索信访工作长效机制

结合检察机关控申工作特点,要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好人民利益作为检察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牢固树立“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执法观,不断从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出发改进检察工作,全面提升工作标准和服务水平,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急民之所急,解民之所忧,纡民之所困,坚持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首位,密切关注群众需求,真诚倾听群众呼声,充分运用法律监督职能,促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做到“ 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努力增进对群众的感情,密切同群众的关系,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注重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主动推出便民利民惠民措施,满腔热情地为群众解难题、办好事,坚决防止和纠正各种伤害群众感情、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切实让人民群众从检察机关办理的每一起案件、处理的每一起纠纷、接待的每一个诉求、化解的每一个矛盾中,感受到检察机关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的公信力。

4.扎实推进信访工作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篇四

人民调解制度是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一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有效途径,在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体系中具有基础作用。

积极做好矛盾纠纷化解工作。调解民间纠纷是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要任务。要大力拓展人民调解工作领域,在继续做好婚姻、家庭、邻里、房屋宅基地、生产经营、损害赔偿等常见性、多发性纠纷调解的同时,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围绕社会热点、难点纠纷的调解,促进民生问题解决,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认真做好矛盾纠纷预防工作。把预防矛盾纠纷作为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的重点,切实强化人民调解预防矛盾纠纷的功能。建立健全矛盾纠纷信息网络,准确了解掌握民间矛盾纠纷信息,对各类矛盾纠纷信息做出迅速反应、及时处置。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制度,立足抓早、抓小、抓苗头,认真作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变被动调解为主动调解,变事后调处为事先预防,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建立健全矛盾纠纷信息反馈机制,及时向基层党委、政府反映社情民意,为党委、政府依法妥善解决各类矛盾纠纷提供依据。

切实强化人民调解的宣传教育功能。把法制宣传教育贯穿人民调解始终,结合个案调解,有针对性地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增强当事人和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引导广大群众遵纪守法,通过合理、合法的渠道反映诉求,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努力提高人民调解工作质量。要坚持质量为本,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矛盾纠纷的调解率、调解的成功率和调解协议的履行率。进一步提高人民调解的社会公信力,引导人民群众更多地通过人民调解解决矛盾纠纷不断提高矛盾纠纷的调解率。进一步强化依法调解、规范调解的意识,促使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调解协议,不断提高矛盾纠纷调解的成功率。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与诉讼的衔接,强化人民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提高人民调解协议的履行率。

积极推进人民调解工作改革创新。积极推进人民调解理念创新,切实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强化服务的理念,把服务群众、促进民生问题解决,服务大局、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为人民调解工作的价值追求。积极推进人民调解手段和方法创新,善于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开展调解工作,善于依靠人民群众开展调解工作,善于运用法、理、情结合的方法开展调解工作,善于依托司法行政资源和借助社会力量开展调解工作。积极推进人民调解工作机制创新,积极探索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相互衔接配合的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增强调解效力。

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建设。积极推进人民调解工作法制化建设,推动人民调解立法工作取得新进展。立足人民调解的性质和特点,大力推进人民调解工作规范化建设。健全完善人民调解工作流程,明确受理、调解、履行等环节的具体要求,规范人民调解工作程序。健全完善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岗位责任制等制度,规范人民调解工作管理。健全完善人民调解员行为规范,严格人民调解工作纪律。

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结合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城市社区建设,进一步巩固和

发展村(居)人民调解组织。健全完善乡镇(街道)人民调解组织,充分发挥它们化解疑难复杂纠纷、指导村(居)调解组织开展工作的作用。加强企事业单位调解组织建设,着力推进改制企业、民营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建立调解组织。积极探索区域性、行业性的自律性调解组织建设,推进在流动人口聚居区、毗邻接边地区、大型集贸市场、物业管理小区、消费者协会等建立调解组织,健全完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

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坚持人民调解员选任制度,不断调整、充实、壮大人民调解员队伍,改善调解员队伍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加大人民调解员培训工作力度,把调解员培训纳入司法行政队伍培训计划,统一规划,分级负责,分期分批实施,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调解技巧。切实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爱护人民调解员队伍,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引导好、发挥好、保护好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的教育管理,教育引导他们不断增强大局观念、群众观念、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大力宣传表彰先进人民调解组织和优秀人民调解员,推动人民调解工作不断发展。

5.扎实推进信访工作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篇五

法制观念深入人心

普法领导小组以服务经济转型发展、保障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稳定为主题,以培养公民法律信仰、提升全民法律素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营造和谐人际环境、增强社会创新活力为主线,突出普法理念更新、重点对象学法、法治文化建设、法治实践创新,深化法制宣传教育、丰富基层依法治理、推进法治城市建设,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奠定坚实的法治基础。

一、狠抓落实法制宣传,着力部署“12.4”普法日活动安排。继续深化法律“八进”主题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全面推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广泛开展以“优化社会法治环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主题系列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2011年12月4日全国法制宣传日来临之际,普法领导小组组织开展以“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大力弘扬法治精神为主题的宣传活动”,推进“六五”普法规划的全面措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法制宣传社会引导特性,积极引导群众遵纪守法,促进社会和谐。

二、是创新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发展,着力构建法治阵营。以普法依法治理为平台,以创建法治县活动为抓手,广泛深入开展民主法治创建活动,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风尚,营造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依法维权的浓厚氛围。深入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搞好法制宣传教育,扎实开展“民主法治社区”、“民主法治示范村”、“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和“诚信守法企业”创建

工作,不断提高创建质量,夯实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法治基础。

6.扎实推进信访工作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篇六

城关镇关于建设“平安城关”促进社会和谐稳

定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市、县关于建设“平安东明县”的决策部 署,现就建设“平安城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建设“平安城关”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会精神,紧紧围绕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充分发挥政法部门的职能作用,组织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建立健全维护社会治安的长效机制,大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我镇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群众安居乐

业营造安定有序的社会治安环境。建设“平安城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各村、镇直各单位都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正绩观,坚持“稳定压 倒一切”的方针,协调各方面利益,从源头上减少和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切实保障 社会稳定。真正做到社会政治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二、成立组织,加强对建设“平安吴店”工作的领导

1、成立组织。为加强对建设“平安吴店”工作的领导,镇成立了以党委书记孙风建同志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党委委员赵文勋具体负责抓好落实。镇党委、政府 把“平安城关”建设工作摆在了重要议事日程,并纳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布局。镇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在建设“平安城关”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积极全力参与配合。各村、镇直各单位也要成立组织,大力开展建设“平安城关”宣传活动,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2、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扎实推进平安建设活动。综治委在平安建设中要发挥主力军作用,严格按照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总要求,提高自身修养,全面加强执法队伍建设。镇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法庭要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加强“平安城关”建设的协调和工作指导。

3、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建立基层综治工作新机制。基层政法组织和综合治理组织担负着预防、制止和惩治犯罪,处理各种案件,调解民间纠纷,组织和带领群 众维护社会治安的任务,是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保持社会稳定的关键。换届后的村两委成员中,要明确治保、调解主任(可兼职)。对专职治保、调解主任享受同级村民委员会村级副职干部待遇,镇将在每月的综治工作例会上,以奖代酬的方式,解决其报酬和活动经费。各村和镇直单位也可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筹集群防群治工作经费,依据有关法律和政策实行严格管理,使之“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保证治安防范专职人员报酬按时足额发放,真正发挥群众自治组织在平安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

三、认真做好建设“平安城关”的各项工作

1、畅通信访渠道,建立健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群体性事件的工作机制。镇信访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镇的信访工作监督落实、指导。为此镇专门腾出两间房屋作为信访接待场所,镇班子成员按照值日制度,做好值班接待工作。村和镇直单位要认真落实矛盾纠纷月排查零报告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对热点、难点信访问题,实行领导包案制度,将化解调处的任务、责任和期限落实到具体部门、单位和责任人,力争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严格信息通报制度,严禁瞒报、迟报和漏报,提高信息质量。认真落

实维护稳定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把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纳入干部考核体系,在排查、调处、信息报告、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中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员,要严肃追究责任。

2、构建严密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根据当前我镇青壮年劳工大量外出这一严峻形势。我镇将继续加大镇军警民治安联防队员建设,确保全镇时时、处处都有治安联防队员身影,不给犯罪分子留一丝作案间隙。

3、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依法保护公共财产和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严厉打击敲诈索、欺行霸市、强卖强买、强揽工程索要保护费等违法犯罪行为。严厉打击侵犯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刑事犯罪活动,依法打击走私贩私、制假售假等经济犯罪活动,为重点工作建设创造安全的施工环境。*

4、深入开展同“法轮功”等邪教组织和加强新形势下的对敌斗争。严密防范,依法严厉打击“法轮功”及其他邪教组织违法犯罪活动。积极开展反邪教警示教育,提高人民群众识别和抵制邪教的能力。抵御境外非法宗教组织的渗透活动,大力倡导健康向上的群体性活动。加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严防敌对势力插手人民内部矛盾和制造事端,警惕暴力恐怖活动,对各种恐怖袭击事件,要及时报告,主动出击,露头就打,坚决维护 国家安全。

5、保障社会公共安全。预防和减少群死群伤重大事故的发生,加大对枪支弹 药、易燃易爆物品、民用爆炸物品、剧毒物品的监督管理力度。加大消防监督管理力度,及时摸排和整改火险隐患,教育群众提高防火意识。大力整治交通运输、危 险化学品、精神麻痹药品、烟花爆竹等方面存在问题。加强重大活动、接待任务和重要节日期间的安全保卫工作。坚决查处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妥善处置各 类公共突发事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的能力。

6、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公正。按照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要求,加强执法部门司法规范化建设。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从容易发生徇私枉法,权钱交易的岗位、环节上,从容易发生地方和部门保护,违法干预办案的环节上进行整改和规范。全面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提高公正执法水平。

7、积极推进依法治理工作。坚持依法行政,公正执法、防止和纠正侵害群众合法权益的行为,推进依法治镇工作,促进民主法制建设。努力扩大基层民主,不断完善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推行政务、厂务、村 务公开。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公民法律素质,重点抓好领导干部、司法和行政执法人员、农村基层干部、企业经营重点人员的法制教育,深入开展法律进村入户活动,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加强法律援助工作。

8、做好特殊群体的管理和保护工作。随着劳动制度的改革和人口流动性增强,行政性安置、帮教措施落实难度的加大,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要充分认识这 一工作性质,它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所以要站在大局的高度,非强制性对帮教对象进行引导、扶助、教育、管理活动,预防和减少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认真做好流动人口的教育、管理、服务、维权工作,逐步健全和完善流 动人口犯罪预防机制。深入贯彻《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全面落实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各项措施。严格对中小学效法制副校长的管理,力争每年 级每学期上法制课不少于5课时,大力倡导和奖励见义勇行为,健全见义勇为奖励 机制,发现见义勇为和好人好事及时予以表扬,提高公民道德水平,宏扬社会正气。

四、强化责任,完善激励机制。

各村、镇各单位要根据方案要求,明确工作职责,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认真落 实责任。真正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综治委(办)组织协调,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密切配合社会、群众广泛参与,大力支持的平安建设工作新格局。力争把构 建“平安黄岗”、建设和谐社会与阶段性工作,结合起来,镇综治委将对此项工作严格督促检查,严格考核和责任追究。并把开展“平安吴店”建设的情况列入综治工作 领导责任制,列入综治工作考评。对重点管理地方、单位责任人黄牌警告及末 位通报批评。

城关镇人民政府

7.扎实推进信访工作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篇七

【关键词】 农村医疗保险 政策倾斜 大病统筹

医疗保险制度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保障群众健康,稳定社会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作用,历来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

1. 农村医疗保险现状

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我国农村的合作医疗走过了一条艰难的历程。除了部分经济发达的富裕农村外,大多数农村地区合作医疗开展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仍然难以解决。目前,合作医疗在很多地方陷入低谷,难以重建,这主要是因为财政支持少。据中国统计年鉴载,“政府卫生支出2000年为39.4%,且主要集中在城镇,占80%的中国农民只消费不到20%的卫生服务”。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对191个成员国进行的医疗卫生评价中,中国排在较后的位置上。有资料显示,从1999年开始正式实行的社会保障改革,至今已使10895万人受益,其中近65%都是在城镇的企业职工和退休人员,而我国农村医疗保险享有率仅为12%。尽管1997年农村合作医疗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复,但合作医疗的覆盖率也仅占全国行政村的17%,农村居民参加合作医疗的仅为9 .6%。1997年之后的一个时期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迟缓,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依靠“自愿”参加的合作医疗制度又陷入停顿甚至萎缩状态,90%左右失去了医疗保险的农民,由于医疗费用的攀升而无力支付。

2. 农村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

2.1农村原有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在短期内难以恢复重建 1976年以来,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基层合作医疗制度逐渐流于形式或自行解体。首先,资金来源有限,但支出具有明显的失控现象。其次,干部和村民享受医疗保健服务不平等,是合作医疗难以恢复的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是收入机制的转变,彻底打破了合作医疗赖以存在的基金筹资基础。

2.2城乡之间医疗保健资源分配不均,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 医术较高的医务人员多聚集在大医院,农村大多数人经常利用的卫生资源是村卫生室或个体乡村医生,然而村里的卫生人员多半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并且有相当一部分村卫生室没有必要的消毒设备。农村人口居前三位的疾病分别是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和脑血管疾病。患此类病多数会导致家庭收入下降,甚至陷入贫困,而这些疾病的发生原本可以通过保健知识的传播和普及而降低,但由于政府在农村的设施和预防工作投资不足,难以开展有效的宣传活动。县级的卫生医疗机构,除县级医院外,还有中医院、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站、计划生育指导站,以及地方病和传染病防治机构等,这些机构大多都自成体系,自己进行小而全的建设,不仅造成医疗卫生设施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卫生技术人员的浪费,而且增加了大量的非专业人员,提高了机构的运行成本,因此必须打破部门体制限制,促进城乡医疗卫生资源的流动和重新组合。

2.3农村合作医疗政策不稳定 经济体制改革以后,国家对合作医疗重视程度不足,合作医疗从国家政策变成了地方政策,这就使得农村合作医疗失去了国家政策的“强制性”威力,主动性大大下降,没有足够的动力推动合作医疗政策的实施。上世纪90年代以后,国家为减轻农民负担,取消了强制性“合作医疗”项目,这一政策与国家扶持发展农村合作医疗的政策相冲突,因而加大了发展农村合作医疗的难度。

2.4农村医疗缺少保险立法 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保障农村的合作医疗制度,因此农村医疗迟迟不能走上正轨。没有法律制度的保障,使得合作医疗不能准确地确定下来,其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作用也难以定位,缺乏稳定性和持续性,容易产生混乱。农村医疗保险立法必须符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状况和农民需要,如果不能切实减轻农民医疗负担,以强制为原则,必然会引起农民反感。

3.建立与完善我国农村医疗保险的对策

3.1政府的政策要向农村倾斜 在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就提出了农村卫生工作的目标,到2010年在全国确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把此项工作落到实处,国家必须从财政上划拨资金,加强对农村医护人员的培训,重点支持乡镇两级卫生机构,利用有限的资源提高效率。

3.2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及省政府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醫疗制度实施意见的有关精神,农民大病统筹工作改称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筹资标准不能低于30元/人,其中县财政补助10元,乡镇财政补助5元,农民自筹15元。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工作正在试点推进。真正让农民看得起病,看好病,使医疗服务真正做到便民、利民、取信于民,促进农村医疗工作的健康发展。以保障农民健康为根本宗旨,通过合作医疗制度共同筹集、合理分配和使用合作医疗基金,为农民提供基本的医疗预防保健服务,满足农民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减少因病致贫,达到保障和增进农民健康的目的。

3.3建立农村医疗保险基金筹集机制 目前,我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着筹集资金数额少,集体与政府补助不足的问题,难以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因此,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筹资机制。应采取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政府予以支持的办法。应将经济困难户也纳入到社会保险范围内。为确保社会医疗保险机制有效良性运行又不至于使个人产生极大的负担,首先,中国农民收入很低,农民个人负担社会医疗保险方面应尽量减少,最好控制在每人每年5~10元之间。如果负担过高,农民就不会愿意参加社会医疗保险,那么其社会保障的功能就会丧失。其次,政府投入的部分中,一部分由中央财政投入,另外一部分由地方财政投入,并且可以让部分盈利较好的企业加入到社会医疗保险中,如在云南省会泽县的合作医疗中,县政府所负担的7元中有5元是由会泽县小熊猫烟厂负担,这样既能使企业提高知名度,又能使农民减轻负担。

3.4防范医方和患方的道德风险 应当在不断总结经验及科学计算的基础上确定一个比较合理,并且相对稳定的报销比例来避免道德风险。各地方政府所制定的地方性规章应当加以确定,以保证其相对稳定性。

3.5建立解决农村医疗人才缺乏的长效机制 人才问题是制约农村卫生服务质量的瓶颈,农民看病最讲究实惠,最大的愿望是就医方便,少花钱,治好病。然而,这种要求与现实条件下所能提供的服务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关键是缺乏能够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技术人员。2003年底,全国乡镇卫生院拥有卫生技术人员90.6万人,其中大学本科学历的占1.6%,大专学历的占17 .1%,中专学历的占59.5%,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占21.8%,大专以上学历的卫生技术人员又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经济相对发达,医疗条件较好的中心乡镇卫生院,而面向最广大农民群众的一般乡镇卫生院高学历人才微乎其微。

由于农村条件的限制,城乡差别的影响,靠分配、派遣的方式已不可能解决农村人才缺乏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试图吸引高素质卫生人才向农村流动,如“三定”政策,城市支援农村的政策,城市医生职称晋升前必须到农村服务半年或一年的政策,高等医学院毕业生到农村服务提前转正定级提高工资的政策等。解决农村卫生人才问题必须靠政府组织、支持,并建立长效机制。

8.扎实推进信访工作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篇八

近年来,我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尤其是过去的一年,全市上下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紧紧把握“加快发展,维护稳定,狠抓落实”的工作大局,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苦干,奋力拼搏,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保持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市综治战线自觉服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争创

全省综治先进市和全国综治优秀市为载体,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使我市综治工作整体绩效在全省达到了“四个领先”、“六个不发生”,维护了全市大局稳定,为我市跻身中原崛起“第一梯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了良好的治安和司法环境。我市连续3年被授予“河南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荣誉称号;近日,又被授予“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荣誉称号。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打造“平安三门峡”、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工作要求。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提出:“没有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要进一步落实维护社会稳定和工作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大力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我们要认真贯彻胡锦涛同志的要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充分发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作用。

一是要大力开展平安建设活动,努力营造一种安定和谐的社会氛围。国泰民安、崇尚和谐,历来是中华民族的追求和企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是一个安定有序的社会。开展平安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和重要载体。对此,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都有重要批示。我们一定要按照党中央的要求,顺应广大群众的愿望,把平安建设作为执政为民的实际行动,作为保持党的先进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具体措施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拿出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大力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抓出成效。要进一步促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维护稳定各项工作措施的有效落实,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创平安、保稳定、促和谐的良好氛围。目前,我市基层开展平安建设的积极性很高,一些地方的工作富有成效。我们要认真加以指导,总结推广经验,把全市的创建活动引向深入。这就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必须统一领导、统一部署,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发动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共同努力,打造平安三门峡。

二是要认真排查调处人民内部矛盾纠纷,努力消除各种不稳定、不和谐的因素。正确认识和处理新时期的人民内部矛盾,是改革发展关键时期的重大任务,也是对我们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严峻考验。当前我们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人民内部矛盾的凸显期。马克思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恩格斯也指出:“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表现出来。”利益矛盾是永远都会存在的,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人们之间有没有利益矛盾,而在于我们如何认识和解决这些矛盾。“和谐”就是要求我们要更多地注意做好“兼顾”与“协调”的工作,全面地、认真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提高执政能力,以有效化解因利益矛盾而产生的不稳定因素,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近几年,因企业改制、农村征地、城市拆迁、涉法问题等引起的人民内部矛盾相对突出,导致群体性上访时有发生。为此,我们要把深入排查调处人民内部矛盾纠纷,努力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性工作来抓,完善工作机制。实践证明,及时深入地开展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活动,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手段,必须长期坚持下去,并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使排查调处制度化、经常化,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解决,把各种可能影响稳定的问题及时地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内部,消除在萌芽状态。

三是要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始终保持对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在经济社会转型时期,滋生和诱发违法犯罪的因素不断增多,刑事犯罪高发的态势在短时间内不会有大的改变。“严打”方针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首要环节,在预防控制违法犯罪中具有特殊重要性,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这两年,我们围绕建立健全贯彻“严打”方针经常性工作机制,认真改进“严打”的方式和手段,着力在提高打击的及时性、针对性、实效性上下工夫,从我市的实际出发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专项行动,突出重点打击严重暴力犯罪、黑恶势力犯罪、有组织犯罪以及毒品犯罪,尤其是在近期开展了以打击“两抢一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的“春雷行动”,均取得了明显成效,使人民群众的安全感逐步有所增强。在“严打”的同时,持续不断地排查整治治安乱点,并在解决流动人口犯罪、城镇无业人员犯罪、青少年犯罪和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以及易燃易爆物品管理混乱、公共娱乐场所秩序不好等治安突出问题上作了许多努力,有效地

遏制了刑事发案上升的势头,保持了治安大局的持续稳定,全市刑事发案连续3年保持了下降趋势。为了进一步提高打击犯罪的整体工作水平,我们要不断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刑事犯罪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索和建立有效的社会治安评估预警机制,切实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防范打击违法犯罪的能动性,牢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有效防止社会治安出现反弹,切实提高驾驭社会治安

局势的能力。

四是要牢固树立“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思想,集中精力在预防和控制违法犯罪上下工夫。搞好社会治安,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必须把着眼点放在有效预防和控制违法犯罪活动上,强化治本,谋求长治久安。基于这样的考虑,2002年,我市决定在城乡地区构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天网工程”,努力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目标。从两年多的实践看,这项工作进展顺利,成效已开始显现。去年全市刑事案件比上年下降9.2%,“双抢”、盗窃等可防性案件下降33.7%,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到93%。当前和今后,我们要进一步把治安防范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在整合治安资源、创新工作机制、落实经费保障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力求取得实质性突破,着力提高市场经济条件下打击、预防和控制违法犯罪的能力。

9.扎实推进信访工作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篇九

8月18日,由省检察院黎光明副检察长带队的省委督查组来我区检查指导政法经费保障工作。通过查阅资料、听取汇报,督查组对我区政法经费保障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我区政法经费保障工作领导重视、保障有力、效果明显。

近年来,我区区委、政府十分重视政法经费保障工作,全区政法经费保障体制运行良好,人民群众对政法工作的满意度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确保政法保障经费投入。为全面落实政法经费保障体制会议精神,我们认真学习《关于加强政法经费保障工作的意见》和李友志厅长《在全省政法经费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的讲话》精神,不断加强区级政法经费投入,区本级不仅全额承担政法机关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基础设施经费,还主要承担办案业务装备费,在上级部门政法经费转移支付全额到位的前提下,做到本级财政安排的一分钱不减少,并且逐年增加,使办案业务条件和装备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提高了政法部门破案、办案业务效率和质量,促进了司法公正,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赞誉,特别是我区政法机关采用ISO9001服务质量体系认证后,政法单位的工作效率明显提高,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干警素质也得到了明显提升,政法队伍建设得到了加强,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稳定。

二是强化收支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按照省委《关于加强政法经费保障工作的意见》的文件精神,我区

不断加强政法经费管理。一是收支脱钩。我区未向政法机关下达或变相下达罚没收入指标,未将政法机关的经费支出与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挂钩。二是实行“收支两条线”。遵照《湖南省非税收入管理条例》管理规定,按照“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筹”的做法,实行收缴分离,政法机关的行政收入和罚款收入全部上缴国库,做到应收尽收;区财政对政法机关履行职能所需经费予以保障,政法单位的工资、地方津补贴、法官检察官津贴、公积金、医保等人员支出全额由区财政全额安排,公用经费支出按区直部门最高定额标准和上级文件精神安排,不断提高政法机关经费保障水平。

10.扎实推进信访工作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篇十

李宏伟

(2011年5月)

社区管理服务是社会管理的基础。破产大型国有企业社区管理更是维护区域稳定、促进基层和谐的根基。作为全国最早三大磷矿基地之一的湖北荆襄磷化,现辖人口9924户23037人,1999年破产后,14995名职工被解除劳动关系,企业承担区域社会事务管理的职能弱化,园区一度陷入管理无力、民生艰难、上访不断的尴尬境地。2009年7月,经荆门市委、市政府批准,荆襄磷化循环产业园成立并移交钟祥管理,我们针对面临的复杂形势,把加强社区管理服务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多措并举,积极创新管理服务体制机制,对深入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创新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一、合理划分社区,搭建工作平台,构建基层管理新格局 园区由钟祥管理后,按照便于管理、便于服务、便于资源利用和合理人口规模,以及居民认同感、归宿感等原则,对原居委会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调整划分,成立了金牛山、大峪口、王集三个社区。并健全了以社区党委为中心,党支部、党小组为基础,党员队伍为主体,驻园区各单位党组织以及其他组织共同参与的社区党建工作网络。建立了社区为民服务中心、居民议事中心、就业救助中心、信访维稳中心、党员活动中心、文娱活动中心等

“六位一体”平台,使社区管理的前瞻性、主动性、有效性得到增强。金牛山社区建起230 m的一门式服务厅,450 m的综合会议室,100 m的居民图书室,开通了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大峪口社区兴建了120 m的服务大厅。目前,产业园所辖3个社区均已拥有独立的办公场所,实现了办公有阵地、议事有场所、活动有平台。

二、强化基础建设,完善公共设施,营造发展新环境

投资6000多万实施园区道路交通、绿化环境改造工程,投资47.6万元完成群众文体活动中心改造任务,投资76.67万元对11处公共设施进行全面改造,在金牛山社区东区建成1660m22222健身广场,在王集社区修建中区花园健身场所和北区休闲场所,在大峪口社区两个生活区修建了花园,先后配备25套健身器材和音响器材,为群众开展业余文化活动提供了便利。同时,对生活区环境开展整治活动,重点治脏,着力治差,突出治乱,促进了卫生状况的明显好转。投入2.4万元对园区卫生进行统一清理;增加环卫绿化公益性岗位,新增环卫工作人员80人;制定卫生检查考核办法,开展经常性督促检查工作,促进园区面貌焕然一新。

三、坚持人本理念,着力改善民生,激发社区新活力

依托社区平台,通过“访民情、解民忧、促和谐”,做到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让有需要的人得到帮助,有困难的人得到关爱。开展以“送岗位、送技能、送信息”

为主要内容的春风行动,先后组织150名下岗失业人员参加大型劳务交流会,帮助22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设置公益岗位,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83人;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培训下岗职工400多人次;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延长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为6629名灵活就业人员发放社会保险补贴资金1644万元;开展“金秋助学”,筹措资金7.9万元,分四次对2010年高考被录取的69名学生进行了帮扶资助;进行临时救助,争取上级有关资金8万元,帮助79个家庭度过了生活上的难关;落实社会保障,将符合条件的12997人纳入低保;组织走访慰问,为7680户困难群众送去慰问金430万元;建设廉租住房492套,经济适用房146套,解决了638户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督促断保人员按时续保,使55名人员的养老保险关系得到了延续。

四、发动群众参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稳定新局面

在社区组建综治维稳工作站、治安巡逻队,扶助义务流动人口协管员、志愿者开展工作,畅通诉求渠道,强化治安联防,化解社会矛盾,使群众感受到权益有保障、心情更舒畅。园区成立以来,共制止盗窃案件19起,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27起,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提升。反映强烈的原荆襄公司职工住房公积金1730多万元分两次兑付完毕;原荆源公司307名倒买断人员医疗门诊费顺利解决;9名倒买断人员遗属生活费、两名伤残军人医疗费用20万元及17名“两参”人员待遇得到落实;683名五七工、家属工养老问题妥善解决,相关手续正在办理之中;649

户家庭计划生育独生子女保健费23.4万元即将落实。长期缠访、越级访的涉军、倒买断、买断人员三大上访群体基本息访。

五、强化素质教育,加强作风建设,塑造干部新形象

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为要求,在产业园社区开展“服务群众、和谐发展”党建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在社区党员中开展“一名党员一面旗帜”活动,形成了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精心设置有效载体,以“增素养、强作风、塑形象、促和谐”为主题,开展思想作风集中整顿活动。运用学、查、改、建等多种形式,集中解决社区干部在精神状态、思想作风、工作纪律、服务态度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促进社区工作人员思想、工作作风得到了明显改观。

六、繁荣社区文化,满足精神需求,展示荆襄新气象

围绕“邻里和睦,社区和谐,园区发展”主题,开展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先后多次举办迎新春文艺汇演、元宵节焰火晚会、庆七一广场舞交谊舞展演、迎国庆红歌大家唱等系列文体活动。并根据各社区的不同特点,组建舞蹈队、秧歌队等群众文体团队,让居民走出自己的小家庭,融入社区大家庭。推动社区向着和谐、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形成诚实守信、团结互助的良好风尚和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

社区工作是实现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人为本,充分发挥社区“桥头堡”作用,不断

创新工作方法,确保社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

一是进一步加强社区管理体系建设。把加强社区工作领导,夯实社区组织基础作为社区建设的重点来抓。积极拓展延伸社区基层管理网络,以居民当家作主为出发点,构建居民自治平台,建立起社区管理中心—居民小组—楼栋长三级管理网络。发挥居民共同协商,共同解决社区存在问题和矛盾,管理和监督社区事务的积极性。通过公开招考、群众选举等多种形式,增强社区管理力量,把热心公众事业,热爱社区工作,在居民中有较高的威望和声誉的同志充实进社区管理队伍。

二是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充分发挥社区志愿者队伍的中坚力量作用,宣传引导社区居民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服务意识,建立健全社区志愿者服务组织和激励机制,推行社区志愿者注册制度,壮大社区志愿者队伍,针对空巢老人、未成年人、失业人员、残疾人开展专项志愿服务行动,引导社区群众组织开展社区自助互助服务。因地制宜推进社会化服务,成立物业管理中心、家政服务中心等中介服务组织,采取低价有偿服务的形式,为居民提供水电维修、家政服务、管道疏通等服务。

11.扎实推进信访工作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篇十一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一年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并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调整充实了裕民街道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工委书记任组长,人大联络处主任、办事处主任任副组长,民族专干、武装专干、司法所长、派出所所长和妇女专干等为成员的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结合街道实际,与各社区居委会层层签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针对当前街道民族宗教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为维护街道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将街道各职能中心(室纳入到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中来,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

局。

二、宣传到位氛围浓厚

街道把宣传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以及民族法律、法规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来抓,同时,进行广泛深入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多年的一贯坚持,已在街道形成了“人人讲团结,共同谋发展”的良好氛围,使“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成为街道各族人民群众的共识和自觉行动。定期不定期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宣传活动,在街道机关和

各社区张贴宣传标语、悬挂横幅、黑板报、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在全社会广泛宣传民族平等,各民族的团结是我们取得各项事业胜利的基本保证。在社区召开社区邻里节,以群众自编自演、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文艺表演,扩大民族宗教工作的宣传面。截至目前,共悬挂横幅9条,刷写宣传标语45条,发放宣传单5000余份。同时,在广泛开展宣传教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街道网页、社区QQ平台、社区红色课堂、小手拉大手等行之有效的方式,对开展民族宗教工作的目的、意义进行宣传,同时建立交流平台,采取在线交流和咨询等形式,有效提高群众与社区间的互动,提高共同维护民族团结的大局意识。三、七个结合工作有序

紧紧抓住深化各类创建活动载体、巩固平安建设成果、建设和谐社会这一主线,街道民族宗教工作于日常各项工作紧密的结合起来:一是与开展宣传正教、创建无邪教社区活动紧密结合, 目前街道八个社区均创建为无邪教社区。二是与开展和谐家庭创建紧密结合,在街道辖区开展和谐家庭创建活动,将邻里团结、民族团结作为和谐家庭创建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考核,进一步加深各民族之间团结的良好社会氛围。三是与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紧密结合,加强对外来少数民族的登记、服务、管理工作,对外来少数民族人口进行常态化管理。四是与民族企业安全生产紧密结合,加强对民族企业的监督检查,组织相关部门对街道辖区清真食品厂等民族企业开展6次专项检查,发现问题立即解决。五是与给类活动紧密结合,结合各宗教节日、八一慰问等活动,组织街道辖区单位、清真寺等开展互访、互问活动,在少数民族重要节日期间,街道辖区单位积极开展少数民族慰问活动,积极为各寺院道观捐钱捐物,八一期间,街道又组织各寺院道观开展向部队慰问活动,使“三个离不开”活动进一步深化。六是与城市低保、残疾人工作紧密结合,对街道辖区困难少数民族开展一帮一结对帮扶活动,对困难少数民族优先办理城市低保,切实解决少数民族生活问题。七是与学习宣传紧密结合,在街道机关,结合“

二、五”学习,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认真宣传贯彻党的民族团结政策和国家的民族工作法律法规;及时组织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民主平等、民族团结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相关政策法规进行了宣传教

育,使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增强团结和发展的意识。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街道辖区广大干部群众和信教群众增强了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自觉性,为创造了团结、稳定、发展的良好环境。

四、深化调处维护稳定

街道宗教工作以排查民族群众间的矛盾纠纷为出发点,以解决民族矛盾为切入点,以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民族团结为落脚点,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严格依法行政,消除民族歧视和伤害民族感情的现象,维护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合法权益,促进民族团结和维护社会稳定。高举民族团结旗帜,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坚持“团结、教育、疏导、化解”的方针,讲原则、讲法律、讲政策、讲策略,认真调查研究,及时排除影响民族团结的各种隐患。截止目前,街道共排查矛盾纠纷55起,其中涉及少数民族群众2起,均在社区调解成功,调解100%,无因调解不及时引发其他的民族问题。

尊敬的各位领导,一年来,街道民族宗教工作在市委、政府的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在街道辖区各单位、社区、各部门的积极支持配合及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上级部门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街道民族工作将继续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全面落实民族政策,推动各民族的共同进步,服务少数民族群众,为少数民族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不断推动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协调快速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工作。

12.扎实推进信访工作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篇十二

新农村发展需要依靠强有力村两委班子的引领,同样,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助推新农村发展的步伐。我乡各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甚少,农村发展主要是对接上级相关惠农政策,向上积极争取项目,这使村级财务开支成为近年来较敏感的问题,也是农村平稳发展的关节点之一。为此乡党委政府对该项工作高度重视,因此结合上级纪委相关文件精神,做到以村级财务规范化操作、阳光化管理为重点,维护好农村社会的稳定和谐。具体做法如下:

一、以开展清产核资为重点,建立健全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机制。乡党委、政府根据县纪委、监察局有关文件精神及村换届选举的要求,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狠抓四个关键环节。一是抓清产核资。按照全面清查、逐项登记、公示公开、不重不漏的要求,认真开展村级集体“三资”清理工作,对管理相对混乱、历年账务移交不清的行政村进行重点清理,及时通报清理情况,公示核查结果,接受群众监督。二是抓建章立制。紧扣资金收支、资产资源流转承包等重点环节,建立“三资”台帐,健全资金管理、资产资源处置、“三资” 服务保障等制度,把建章立制贯穿于“三资”清理和规范化管理全过程。三是抓委托代理。乡成立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制定“三资”代理服务办法,通过与行政村签订委托协议书形式,及时将帐证、资金移交代理服务中心,按照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规定,实施代理服务和有效监管。四是抓规范管理。健全农村集体“三资”民主管理机制,规范“三资”管理使用、处置程序,发挥村级监督组织内部监督作用和委托代理中心外部监督作用,确保农村集体“三资”保值增值。

二、以推行村级财务流程化管理为重点,建立健全村级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机制。一是科学确定管理内容。要本着简便易行、减少环节、提高效率的原则,明确村级财务流程化管理内容,主要包括:村务公开、资金管理、资产管理、资源管理、民主监督等。二是严格规范管理程序。坚持把村级财务管理程序作为规范运作的关键,认真梳理流程化管理内容,逐项细化操作程序,以工作流程的形式加以固定,严格按照流程图进行操作,切实做到村级财务简单明了,容易操作。三是认真开展“四议两公开”。要严格规范重大开支决策程序,按照村支部会提

议、村“两委”会商、党员大会或党员议事会审议、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决议,决策内容和实施结果公开等程序要求,建立“四议两公开”决策流程。注重完善配套制度,通过建立健全党员联系群众制度、村民代表联系户制度、民主监督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真正做到大家的事大家议、大家办、大家管。乡要加强对“四议两公开”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提高制度执行力,维护制度严肃性,确保制度的贯彻落实。

三、以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为重点,建立健全村级民主监督机制。一是明确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任务。通过整合村级监督组织,健全完善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为决策机构,村民委员会为村务管理和决策执行机构,村务监督委员会为村务监督机构的村民自治机制。建立完善对村干部权力行使的监督制约机制,实现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构建向村级组织延伸,促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制度的落实。二是明确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职责和工作程序。村务监督委员会独立行使监督权,向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三是明确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权利和义务。村务监督委员会对本行政村村务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正确履行监督职能,每年年中和年底向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

实施“阳光村级财务工程”建设,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将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严谨扎实的作风,精心谋划,真抓实干,努力开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新局面,为保障和促进我乡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稳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龙游县社阳乡纪委

13.扎实推进信访工作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篇十三

我市在7月8日召开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动员大会中提出,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建立健全社会管理领导体系、工作网络和体制机制,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探索出一套特色鲜明、运行高效、平稳有序的新型社会管理模式,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能力明显提高。做好社会管理工作,需要基层立足实际、大胆实践、积极探索、勇于创新。麻阳县舒家村乡党委政府根据中央及省、市、县的精神和要求,紧紧围绕“保稳定、强基础、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创先争优为契机,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为切入点,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臵,在实践中走出一条符合时代要求、具有舒家村特色的社会管理创新之路,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

一、在管理措施上出实招,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 从重事后处理向源头治理转变,将管理关口前移,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根据我乡乡情,我们注重从源头入手有效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性、基础性问题,理顺清除与我乡社会建设社会管理不相协调的因素,强力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

1、治理源头消除隐患,夯实管理基础。突出抓好机制健全。社会稳定管理要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风险评估机制、应急救援机制等,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与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有机统一。完善维稳防控体系。引导全乡各级党员干部树立服务理念,实现从下至上“依法治理”的转型,在“团结两头,稳定中间”治理理念指导下,多关注弱势群体,同时坚决打击扰乱社会管理的无理化、苗头化倾向,引导民意向法治转型,向政府靠拢。建立矛盾纠纷排查网络。由村民“上访”变干部“下访”,坚持“一周一排查,一月一上报”,落实“一把手”大接访、“三调联动”、领导包案等措施,深入开展平安创建,做到发现的早、化解的了、控制得住、处理得好,从源头化解矛盾排查纠纷消除隐患,近年来成功排查各类矛盾纠纷、道路交通、安臵帮教、学校周边环境等不稳定因素32个,化解32起,成功率100%,减少或避免了事后处理稳定事宜的社会成本。从源头夯实社会管理基础,掌握保稳定、促和谐的主动权。

2、精细管理以人为本,维护公共安全。按照深化“平安舒家村”建设的总体部署,加快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把群众工作与专门工作、常态管理与应急处臵、打击犯罪与化解矛盾统筹起来,突出抓好食品药品、交通生产、消防治安等方面的安全管理,理顺公共安全管理工作机制体制,增强工作合力,特别是创新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机制,督促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内部管理机构、人员和必要的安全投入,建立和完善内部约束机制,落实隐患自查自改制度。建立集中统一、快速高效的应急处臵机制,加强突发事件的预防和监测预警,特别是春节、“两会”、国庆等特殊时期,重点加强重要部位、重要环节、重要人群的安全监管工作。加强公共安全的宣传教育工作,分期分批对乡镇公共安全监管人员进行培训,使其能切实有效地承担起对本辖区内公共安全的监管职责,重点培训村级公共安全管理人员,广泛宣传和普及公共安全知识、应急管理知识、灾害知识、防灾救灾和自救知识,提高群众参与应急管理能力和自救能力。全力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3、创新思路强化措施,筑牢群众基础。流动人口管理,要坚持“平等对待、分类管理、有效服务、激发活力”的方式,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为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切实加强流动人口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认真研究,积极探索,推行“3+1”工作法,即强化三条工作措施、召开一次恳谈会。以责任区民警入户访查为契机,对辖区内的出租房屋、暂住人口进行全面的调查登记,及时将相关信息录入派出所基础信息系统,同时,将相关人员信息与全国人口信息系统、全国违法犯罪人员信息系统、在逃人员信息系统、吸毒人员信息系统等进行信息比对,进一步加强治安检查,与出租房业主签订治安责任状,建立健全相关档案。以学校周边环境专项整治为主题,及时与中小学校联系,会同校方共同进行摸底、调查,建立租住房屋学生台账,将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联系方式、任课教师、出租房主等有关情况登记造册。以农村计生信息化建设为重点。逐步形成以各村计生专干、村干部为主体的信息员队伍,充分利用他们人熟、地熟的优势,建立起动态管控机制,切实完善对出租房及暂住人口的管理,并及时向流动人员宣传互联网、电话语音、手机短信等三种便民采集上报渠道,促进流动人员申报的主动性,加强社会治安的管控力度,打好创新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攻坚战。以开好一次恳谈会为抓手,做好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结合,通过召开由出租房业主、暂住人口代表参加的恳谈会。认真听取他们对流动人口日常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的诉求,从“实”字出发,发放《征求意见表》,对他们提出的合理意见、建议和要求,凡属于党委政府职权范围内的,立即给予解决。对超出范围的,则想方设法帮助其进行沟通、协调,对他们所反映的事,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

二、在工作保障上下功夫,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

为确保社会和谐发展、科学发展、文明发展,我乡从重单一行政手段向行政法律道德多种手段综合运用转变,大力提升管理实效。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群众安居乐业、规范公民道德行为方面狠下功夫,积极建立与“四化两型”社会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

1、强化组织管理,夯实基础保障。党委加强领导,政府自觉转型。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加强基层管理,我乡党委政府探索性实施“五基”工作规则,对基本组织体系、基本职责任务、基本管理制度、基本工作方法、基本待遇保障五个方面均作出了详细而具体的要求,使基层组织更科学、基层职责更明确、基层管理更规范、基层工作更积极、基层干部待遇更有保障。

2、完善基础设施,着力民生改善。近年来,我乡加强经费保障,对与村民生活紧密相关的基础设施进行了建设和改造。投入30万元,架通狮子湾黄通溪、红冬潭王仕坪2座桥梁;完成舒家村村下水道建设、1公里丁家村村道、6公里老井冲村村道、1公里长坡山村组道和1.5公里桐坡村组道硬化;完成舒家村一组2300米、三组2700米和红冬潭村2000米3条渠道改造建设;完成5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完成农村改厕500多户;完成装机容量4800千瓦的狮子湾电站已蓄水发电;投入877.9万元的张公坡、狮子湾坡耕地水土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已全面竣工,项目区内道路硬化、排灌等配套设施正在建设中;筹资80多万元修建的乡政府综合服务大楼方便了群众办事,提高了行政效率。这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有效的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3、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结合我乡实际,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强力实施“双百双千”项目,即发展100亩烟叶和100亩大棚;做好1000亩柑桔品改和1000亩甘蔗生产基地。工业发展按照“扬长避短、整合资源、内外结合、政企联动”的工作方针,力争突破。支持抽绣产业做大做强。坚持以产业提升为目标,科技创新为手段,市场开拓为重点,促进传统抽绣产业向现代新型工业的转变,同时积极融入民族元素,提高产品竞争力,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大力发展蔗糖加工业。充分发挥我乡绿色蔗糖优势,大力发展红糖深加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以福寿糖业有限责任公司注册的福寿牌为基础,通过产品论证和QS质量认证,实现价值倍增效应。具有我乡特色的“甜柑子”上市畅销,质优品佳,在第10届中国特色文化节暨地理标志文化节上广受好评。产业结构的科学调整,成为推动“两型”社会经济建设的强大动力。

4、加强科学管理,突出能力培养。加强乡村干部的素质能力建设,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着重提高乡村干部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社会工作专业化水平。要更新乡村干部的传统工作理念,激励乡村干部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新的精神面貌和新的工作状态,引领群众参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乡村 “四有八化”,即:少年有文化、青年有技术、壮年有财富、老年有保障;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生活小康化、住宅康居化、环境优美化、道路水泥化、通讯现代化、管理民主化。使乡党委真正发挥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积极作用。

三、在观念转变上做文章,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

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强化责任,将社会管理摆到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臵。从重管制控制向协商协调转变,充分发挥民主协商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广泛动员和组织权重积极参与社会管理。从重行政权力向重服务、实施人文关怀转变,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实现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靠服务赢得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增强舒家村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活力。

1、建立便民惠民窗口,提升政务服务能力。胡总书记指出,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切实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 人民根本利益,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所以进行社会管理创新,着重点在于构建服务性政府,改变传统的“治理”思路,进入“寓管理于服务”的现代政府管理轨道,更好地服务群众、维护群众利益。我乡致力于打造服务型政府的网上惠民利民窗口,着眼于惠农利民政策的宣传,通过远教网络,把常用法律法规送进农家,把文化科技知识送进农户,使村组干部同谋科学发展之策,基层党员同办群众关注之事,农民兄弟同议增收致富之计,教育和引导群众按政策办事、依法规办事,及时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疑难互相帮。

2、培育基层组织团体,社会协商主体共治。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社会组织不仅发挥着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维护群体的利益、推进民主政治,而且还担负着分担社会风险、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的作用。社会组织管理,要坚持规范、引导、监管并重,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社会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支持乡镇农民合作组织,逐步建立和完善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和农民合作社,不仅可以提高和增强社会的自治能力,而且架构起政府与社会及其民众之间进行沟通的桥梁,推进新农村以及和谐乡村的建设,实现新时期乡镇的有效治理。探索社会力量培育机制,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基层管理,进一步完善了基层社会管理主体的“共治化”格局。

3、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创建优美生态环境。建立健全社会化管理服务长效机制,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形成乡镇社会管理的网格化。坚持乡镇带头、村级联动,积极开展文明规劝行动,使广大群众自觉认识、自觉参与到创建环境优美乡镇整洁行动中来,增强创建合力,做到管理无缝隙、卫生无“死角”。坚持“低成本运作、高效率运行”的原则,充分结合农村实际,探索推行了分散处理、分区包干、分级投入、分期考核的“四分”工作办法,积极开展改水、改厕、改环境,门前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把思想工作做上门、把科技文化引进门、把政策法规送进门的“三改、三包、三进家”活动。农村生活环境明显改善,村民强烈地感受到党风正、民风淳、村风好的精神文明建设氛围,乡党委用摸得着、看得见的实惠取信于民,受到了群众的真心拥护。

社会化管理的根基在于人本理念,关键在于手段创新,成果体现于全体社会成员对社会奋斗目标的认同、对社会价值观的信守、对社会发展成果共享。一切取信于民,管理为了人民,利益归于人民。在“十二五”开局和创先争优活动深入推进之年,不断巩固和发扬前期社会化管理取得的成果和宝贵经验,全力维护和谐安康的稳定局面,再接再厉,务实创新,积极探索基层社会管理新路子,再谱基层统筹发展、协调发展新篇章。

上一篇:初二作文幸福下一篇:学法用法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