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学复习提纲

2024-08-10

清代文学复习提纲(共4篇)

1.清代文学复习提纲 篇一

中国古代文学史.大二下学期【明代诗文-清代戏剧】)

一、填空 明初

1、浙东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作品《送东阳马生序》 《王冕传》

刘基:字伯温,寓言体散文集《郁离子》、杂文《卖柑者言》

2、吴中 高启:字季迪,号槎轩,自号青丘子 七言歌行《青丘子歌》

吴中四子:高启、杨基、徐贲、张羽

3、闽

高棅:编选《唐诗品汇》

4、袁凯:因《白燕》诗得名“袁白燕” 明中叶

1、台阁体主要代表诗人:杨士奇、杨荣、杨溥

2、于谦:字廷益,号节庵,钱塘人,经历“土木堡”惨败,《石灰吟》

3、李东阳:字宾之,号西涯 《怀麓堂诗话》 怀麓堂 茶陵诗派领袖

4、前七子 李梦阳:字献吉,号空同子

何景明:字仲默,号大复

5、后七子 李攀龙:字于鳞,号沧溟

王世贞: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

6、杨慎:字用修,号升庵 《升庵诗话》

7、唐宋派 归有光:字熙甫,号项脊生,人称震川先生,著有《震川集》

茅坤:字顺甫,号鹿门,编选出《唐宋八大家文钞》

8、徐渭: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杂剧《四声猿》

9、李贽:号卓吾,温陵居士

10、三袁 袁宗道:字伯修,号石浦

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

袁中道:字小修,号凫隐居士 明末

1、明后期诗人:陈子龙(明末诗坛盟主),夏完淳

2、张岱:号陶庵,明末小品文最后一位大家,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代表作《西

湖七月半》,《湖心亭看雪》 清初

1、明入清:

殉节诗人:陈子龙,夏完淳

仕清诗人:“江左三大家”钱谦益:字牧斋,号绛云老人 绛云楼

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梅村体 《圆圆曲》

龚鼎孳

遗民诗人:黄宗羲:字太冲,世称梨洲先生,《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总结明代学术思想概貌)

顾炎武:字忠清、宁人,称亭林先生,《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音学五书》提出经世

致用思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口号

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船山先生,《楚辞通释》,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

吴嘉纪:反映苏北地区盐民生活《海潮叹》

屈大均:以屈原后裔自居

2、清朝:国朝六大家:南施北宋:施润章,宋琬

南朱北王: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垞

王士禛,号阮亭,渔洋山人

南查北赵:查慎行,赵执信 清中叶

1、郑燮:字克柔,号板桥

2、赵翼:字云崧,号瓯北,《瓯北诗话》 清末

1、前:龚自珍:号定庵,《己亥杂诗》,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标志着古典文学时代的终结和近代文学纪元开端的人物,热烈呼唤“风雷”,开一代诗风

2、后:黄遵宪:字公度,《人境庐诗草》 清散文

1、侯方域:字朝宗,《桃花扇》主人公

2、姚鼐:字姬传,号惜抱,《惜抱轩文集》,选编《古文辞类纂》近代

1、中国近代第一个革命文学团体:南社

2、苏曼殊:身着袈裟而情缘不断 拟话本:“三言”:冯梦龙的《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

“二拍”: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刘鹗:《老残游记》

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曾朴:《孽海花》

戏剧

1、《玉茗堂四梦》:又《临川四梦》,即《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

2、李玉:“一人永占”,即《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

二、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郁离子

刘基寓言体散文的代表,内容深奥复杂,风格以讥刺讽喻为主。《郁离子》吸收先秦诸子寓言汪洋恣肆,纵横捭阖的风格,吸收柳宗元寓言锋利简洁的特点,既短小精悍、活泼犀利,又古朴深刻,余味曲包,在虚实相间里,寓丰富的哲理于形象的描绘之中。

2、前七子

弘治、正德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文学群体,成员有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他们贬斥溺于理学、丧失真趣的诗学风气,力图扭转当时台阁体、茶陵派的萎弱文学。提出文学应当重视真情表现,提高民间创作地位。“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以复古形式强调文学自身价值,恢复意象神韵兼具的古典审美理想。但由于过分重视法度格调,有时也陷入刻意仿古、缺少美感的泥沼中。

3、后七子

嘉靖、隆庆时期,李攀龙、王世贞为首,包括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等后七子继起,在复古主张上承接前七子,强化对法度格调的讲究。其诗歌理论有谢榛首发,李攀龙、王世贞将复古理论推向极端,使之具体化、系统化。与前七子相较,虽多有自省,但仍有模仿重复之弊。

4、唐宋派

嘉靖间,出现的以反拨前七子为主要目标的散文流派。成员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等。主张恢复唐宋时期以理学为主导的文道合一传统,反对前七子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口号所造成的文学与道统的疏隔及其模拟之弊。

5、童心说

明李贽的文学主张。他把文学作为宣扬反传统、肯定个性精神的社会思想的工具,把代表人赤子真心的“童心”作为文学创作和评价的最高准则,这种进步文学观打破了前后七子的复古理论禁锢,是制约晚明文学革新的重要杠杆。

6、公安派

晚明反拟古主义思潮中声势最浩大的公安派,领袖及最主要成员为“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因三人为湖北公安人而得名。他们继承了李贽的童心说,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主张,反对理学在文学领域的束缚,提倡表达真情实感,但同时也使文字过于直率浅俗。

7、竟陵派

晚明以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诗派,因二人为湖北竟陵派人得名。他们在理论上接受公安派“独抒性灵”的口号,主张“有真情,方有真诗”。在复古问题上,提倡要学古人之精神,积蓄文学底蕴。创作上追求“幽深孤峭”的诗境。但他们诗中用怪子、押险韵,把不同的句式凑在一起,破坏语言自然之美,将创作引向奇僻险怪之路,作品显得佶屈聱牙,显示了晚明文学思潮中激进活越精神的衰落。

8、梅村体

吴伟业的歌行体叙事诗采用长篇叙事的体例,注重使典用事的技巧和平仄协调的声律,语言华美佚丽,结构布局波澜起伏。这是他在继承中唐元白长庆体体式的基础上吸收初唐四杰的用典之法和晚唐温、李诗的词藻风韵,并且融入明代传奇的戏剧性而自创的一格,后人取吴伟业之号称之为“梅村体”。梅村体叙事诗约百余首,《圆圆曲》为其代表。

9、格调说

乾隆时期,沈德潜继承了明代七子“格高调逸”的理论,轮诗主格调。所谓“格调”指诗歌的格律、声调,用唐诗的格调去表现封建政治和伦理思想。他力主恢复儒家温柔敦厚、忠正和平的诗教传统,提出“诗教之尊,可以和性情,厚人伦,匡政治,感神明”的口号,使诗歌为封建统治服务。

10、肌理说

清诗人翁方纲既不满王士祯“神韵说”之空泛,又不满沈德潜“格调说”的食古不化,提出肌理说加以匡正。所谓肌理说包括以儒家经典为基础的“义理”和结构辞章方面的“文理”,实际上是要求以学问为根底,以考据来充实诗歌内容,达到义理与文理的统一。

11、性灵说

乾隆时期,袁枚提出“性灵说”与沈德潜“格调说”相抗衡。他主张尊重人的自然本性,认为写实要抒写人的真性情;诗艺上要有创造,并在继承传统中求创新;在审美上主张风趣。袁枚的性灵说继承了公安派的“独抒性灵”又加以发展,表现力反传统、反理学、求创新的特点,在当时诗坛反响很大。赵翼、蒋士铨与袁枚并称“乾隆三大家”,前者成为性灵派副将,后者成为性灵派同盟军。

12、阳羡词派

以陈维崧为领袖的词派。因陈维崧是江苏宜兴人,宜兴古地名称“”阳羡,所以这一词派称为阳羡派。主要师法苏、辛,尤其接近辛弃疾豪苍凉的词风,兼“跋扈”、“清扬”两种特色,而以前者为主。成员还有曹贞吉、蒋士铨等。

13、常州词派

清代嘉庆时期常州人张惠言与其弟张琦以及周济等人而形成的词派。张惠言从内容质实的角度主张恢复风骚传统,强调比兴寄托,表现个人生活和遭遇的曲折吐露。在当时风行,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常州词派。

14、桐城文派

桐城派是清代最大的散文流派。因该派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被称为“桐城派”。思想上尊崇程朱理学,以先秦两汉和唐宋八家为楷模,强调以严整之文,明封建纲常之道,在文章体制和做法上有细致规则的系统化的散文理论。方苞文论核心是“义法”,“义”即言有物,“法”即言有序。刘大櫆承上启下。姚鼐对前人学说融合总结使之具体化,他强调义理、考证、辞章三者兼备,提出“八要”将三者落实,又将文风归结为“阳刚”“阴柔”两种。他不仅发展了桐城派散文理论,还在自己周围形成了庞大桐城派体系,有管同、梅曾亮、方东树、姚莹“四大弟子”。

三、分析论述

1、归有光的散文特点

生死离别的情感经历使他将描写生活琐事的题材引入载道的古文体制,在平淡琐细中寄寓沧桑之感,开拓出言情记感散文的新天地。

归有光善于以抒情笔调叙事,以疏放的结构、质朴的语言,表现对日常生活趣味的深细体味。

如《项脊轩志》一文借“百年老屋”的几经兴废,追忆亲切的家庭琐事、琐谈,表达了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怀念骨肉之亲的深厚感情,笔墨疏淡而情韵绵远。

2、《三国志演义》的艺术成就(叙事特色)

①虚实结合,据史演义。《三国志演义》虽叙述历史,但更是小说。它的成功之处是据于史而不拘泥于史。正如章学诚说的“七分实事,三分虚构”。如,“怒鞭督邮”史实为刘备,小说为张飞,这对于塑造两人性格各得其宜,即所谓“虚实结合”,又如斩华雄历史上是孙坚,改为关羽。这是小说创作的手法,有利于人物的塑造,情节的发展。

②辫状编结,突出主干。三个国家,三条线索,如发辫之三股,在编结过程中,或二联斗一,或二斗一观,总有主线存在。作者并没有平均用力,从对仁政明君的渴望和对忠智义勇的颂扬的主题来看,以蜀汉为主线,以代表忠智的诸葛亮为中心人物,以代表义勇的关羽为重要人物。曹魏次之,孙吴又次之。

③战争谋略,各尽其宜。四十多场战役,百余场战争。小说描写战争的时间之久、次数之多、规模之大,在古今文学中极为罕见。仅赤壁一役,就用了反激计、离间计、苦肉计、诈降计、骄兵计、连环计、火攻计、埋伏计等等。所以三国间的争斗,既是人的争斗,又是智的争斗。

④人物众多,个性鲜明。“出场定格”的性格恒定是《三国演义》人物塑造的特色,这虽然有益于性格的鲜明,但却缺少发展,过分强调和夸张使人物失真。如刘备长厚似伪,诸葛亮智多近妖等等。

⑤文不甚深,言不甚俗。《三国志演义》的语言颇有特色,为浅近文言文体,雅致、洗练,与历史氛围极为合拍,与后来的长篇小说相比,可谓独树一帜。

3、《三国志演义》对于“忠、义、智、勇”的体现 ①智慧和忠诚主要通过诸葛亮的主导性格来演绎。

他尚未出山就能“隆中对策”,预知三分天下;出山后,“博望烧屯,白河用水”,智谋先声夺人。在赤壁之战中正确确定联孙拒曹的方针,接着舌战群儒,说服孙权,草船借箭,借东风,智算华容道,趁机借荆州,其智慧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他的忠诚一方面体现在了对刘备乃至刘禅的忠诚,从未有不二之心,另一方面体现在它对国家和事业的忠诚,她对刘禅的庸愚敢于直谏而上《出师表》,对自己的失误敢于自责而去丞相之位,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②义勇则是通过惯于来展现的。

土山被围,他因受命保护刘备家眷,与曹操“约法三章”,是信诺之义。不肯与刘备的二位夫人共处一室,秉烛达旦于户外,是君臣兄弟之义。华容道上“捉放曹”是知恩图报之义。

关羽的勇不是常人之勇,而是神勇,极写克敌之易,总是“手起刀落,斩于马下”。如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等。后来愈加神化,民间称之为“武圣人”。

4、《水浒传》怎样表现忠义的

①《水浒传》最早的版本名称是《忠义水浒传》,小说的主题即为忠义,是一曲忠义的悲歌。

②小说的主题“忠义”是通过小说的第一主人公宋江表现出来的。在小说的前半部分,他的身上着重体现“义”,他时时处处仗义疏财,济困扶危,私放朝廷钦犯晁盖,把第一把交椅让给卢俊义。他的忠主要集中表现在后半部分,是指忠君报国,改聚义厅为忠义堂,为接受招安做准备。

③通过对“不忠不义”人物的描写,展现梁山好汉不同的遭遇,被官府、恶霸逼迫到走投无路只能投奔梁山,揭露了上至朝廷,下至贪官污吏、土豪劣绅草菅人命、巧取豪夺、强抢民女的罪行,反映出阶级矛盾不断激化,下层百姓纷纷走向反抗道路的必然性,暗示了梁山好汉走向悲剧的原因。

④反映了明中叶以后,离开土地的商人农民由原来的宗族关系转变为以“忠义”为联系纽带的社会需要。⑤表达了长期压制下的底层百姓渴望摆脱羁绊、束缚、企求自由、率性生活的理想。

5、《水浒传》的叙事艺术

①结构上呈现连环钩锁、百川入海的特点,以第71回“梁山英雄排座次”为界,上半部分以各路英雄“逼上梁山”为线索,依次连环扣结地叙述各路英雄的不同遭遇,殊途同归于梁山水泊大聚义的故事;下半部分则以梁山义军迎击官军、接受招安、平定方腊等事件为单元。

②人物形象方面:《水浒传》最大的艺术贡献是创造了超群绝伦的英雄群像,以及为后来的创作提供了一系列成功的艺术手段。

A、多层次描写人物。武松之勇义而精细,鲁智深之威猛而细实,李逵之蛮猛而率真······这些人物在中国古典文学殿堂里排成了形象各异的群英谱。

B、相似之人的相异之处。如鲁达粗卤是性急,史进粗卤是少年任气,李逵粗卤是蛮,武松粗卤是豪杰不受拘束,阮小七粗卤是悲愤无说处,焦挺粗卤是气质不好。C、传奇性与真实性相结合。

D、人物性格是发展的。如林冲从恶势力最初加害于他到最后逼上梁山乃至火并王伦,就经历了性格从忍到狠的转变。

6、昆腔跃居榜首的原因

南戏在南方各地经历了从明初到嘉靖近二百年的流传演变,兴起了弋阳、余姚、海盐、昆山四大声腔。昆腔在明中后期一跃雄踞剧坛榜首,在理论上得力于魏良辅为首的一批戏曲音乐家多年精心研习和改革,实践方面又由于戏曲家梁辰鱼创作了《浣纱记》剧本,使之有所附丽,得以传播普及,发扬光大。

7、杜丽娘的形象分析

《牡丹亭》通过对杜丽娘为“情”而不顾生死的追求历程的秒回,鲜明地表达了“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的爱情观。杜丽娘就是一个受限于身份教养,却大胆追求爱情,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的女性叛逆者形象。

①苦于幽闺,乐于梦境:《惊梦》中杜丽娘青春意识觉醒。作为“情”的化身,她对爱情的追求,首先来自于生命的自然冲动,来源于“欲”的追求,但由“欲”到“情”的渴望和无法如愿的冷酷现实,使她只能在梦中和虚幻的情人幽会。

②因情而死,为情再生:杜丽娘“慕色而亡”后,其幽魂仍在幻想世界里,继续追求理想爱情。柳梦梅上京赶考,机缘巧合下拾得杜丽娘画像,深情呼唤下,终能人鬼相会,后梦梅挖墓开棺,丽娘起死回生,二人结为夫妇。

③捍卫爱情,勇于抗争:金銮殿上,杜丽娘大胆为争取来的爱情辩解,最后,以柳梦梅高中状元后奉皇帝圣旨完婚的喜剧形式结局。

8、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

①反映社会现实、赞扬被压迫者的反抗:《席方平》叙述了一个刚直之士席方平到阴间为父受羊氏残害而告状深渊的故事。(阴间隐射阳世);《梦狼》则是隐喻官吏即虎狼、百姓即鱼肉的社会现实。《促织》不仅抨击各级官吏欺压百姓,更把矛头直指皇帝(以历史针砭现实)。

②揭露、嘲讽科举制度:《司文郎》以盲僧的几闻文章,讽刺考官的昏庸无能;《贾奉雉》以贾奉雉用狗屁不通的文章高中来讽刺考官昏聩和科场腐败。

③抨击封建礼教,颂扬纯真爱情:a、鼓吹“真心”、“至情”:《阿宝》赞颂了孙子楚的痴情;b、宣扬“知己之爱”:《瑞云》瑞云与贺生相恋,瑞云绝俗,不重财势,贺生钟情,忠于“知己”,未以貌取人。④教育意义:例如《画皮》教育我们不能被外表所迷惑,《崂山道士》暗喻学习不能浅尝辄止,一孔之见只能四处碰壁。

9、《聊斋志异》的文体特色

亦虚亦实,有长有短。如鲁迅对其评价“以传奇法,而以志怪”,意思是用唐传奇搜奇记逸曲折腾挪的手法记述狐神鬼怪的故事,另外一层意思是《聊斋志异》500篇中的多有短制,有类笔记小说乃至笔记。

10、《儒林外史》的叙事结构艺术

①鲁迅对其概括是:“唯全书无主干,仅驱使各种人物,行列而来,事与其来俱起,亦与其去俱讫,虽云长篇,颇同短制。”《儒林外史》没有结构线索,通常由前一个人物“遇”着后一个人物,前一件事情“连”到后一个事情;而后一个人物与后一件事情一旦进入叙事过程,则前一个人物与前一件事情就不再理会了。②“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虽然故事之间没有明显联系,但是大多围绕一个主题:功名富贵。除首尾外,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2-30回,描写的是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第二部分是31-46回,以修祭泰伯祠为主要事件,展现理想文士如杜少卿的探求,第三部分是47-55回描写的是理想探求破灭后,四位“市井奇人”的发现。

11、《长生殿》的结构艺术

①前半部分是现实主义的描写,后半部分是浪漫主义的虚构,写唐明皇和杨贵妃一个在人间,一个在天上,刻骨相思,后在月宫团圆,呈现出“人”字形结构。

②以“钗盒情缘”为线索:为突出李、杨爱情主线及其性格特征,戏剧将一对金钗,一只钿盒作为爱情表证物贯穿始终,并随着剧情的发展和人物命运的变化由合到分(密室相赠,定下情缘。马嵬坡兵变,杨贵妃惨死,金钗钿盒作为信物随葬)、由分到合(蓬莱仙子将杨贵妃的一只金钗和一扇钿盒托道士转交唐明皇,重申前盟),很好地体现了“钗盒情缘”的思想主旨。

12、《桃花扇》的戏剧构思

①剧作通过复社名士侯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反映南明王朝旋立旋亡的历史,“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②一宫扇贯穿全剧,宫扇既是候、李二人定情信物,又是二人和离的象征,这一过程与政治联系起来。在塑造人物和推动剧情发展上起了重要的点睛作用。

③以中介人物为正邪双方纽带:一方是复社文人,一方是卑鄙无耻的阉党余孽,一边是候、李爱情,一边是弘光王朝的闹剧。巧妙地用杨龙友的双重身份和双重性格联系起来。

④结局不落生旦团圆的俗套:二人双双入道,宣告美好爱情以悲剧告终,给人以哲理性的思考。

13、黛玉和宝钗的形象

黛玉和宝钗在作者的构思里是“两峰对峙,双水分流,各极其妙,莫能上下”的人物,她们美丽,聪明,清纯,灵秀得令须眉俗物自惭形秽,这是她们的共性,不过她们又有各自鲜明的个性。黛玉孤高自许,我行我素,从不矫饰,以自己的本真冷对周围环境,保持自己的尊严。宝钗安分随时,装愚守拙,深藏不露,以逢迎保护自己的安全。林黛玉有“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泥沟”的倔强;薛宝钗则有“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灵活。黛玉敢露“半卷湘帘半掩门”的棱角与“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的野气;宝钗则是:“珍重芳姿昼掩门的矜持”与“淡极始知花更艳”的机巧。他们在作者的笔下是不同类型美的极致。但他们最大的相同点却是悲剧结局,即“木石前盟”的悲剧和“金玉姻缘”的悲剧。黛玉和宝玉死别如果是身不由己,那么宝钗和宝玉的生离就显得宝钗悲剧更甚了。

14、凤姐和探春的形象

她们在贾府的男主子后继乏人的态势下相继出场,非凡的才干是她们的共性。王熙凤心眼活、手段多,既精明干练,也利欲熏心。她毒设相思局,弄权铁槛寺,无所顾忌;月钱翻出利息银,借剑除去尤二姐,积恶渐多,最后冰山既溶,大厦遂倾。探春建言建立大观园诗社;贾母因贾赦逼娶鸳鸯责怪邢夫人,以至凤姐也只得缄口,独探春的分析消除了贾母的怒气,体现了其见识不凡;大观园兴利除弊使人几乎见到贾府复兴的希望,然而她对胞弟贾环的无情,对生母赵姨娘令哭,也使人不寒而栗;维护纲纪正统的尽心竭力让人难以接受。她们俩都是作为正面人物竭力描写刻画的,凤姐的结局只能是自食其果,“哭向金陵事更哀”;探春的结局体现了作者给予的唯一的怜惜与宽容,但仍是“千里东风一梦遥”,远嫁海外的藩王,将“骨肉家园,齐来抛散”,仍不失悲剧下场。

15、贾宝玉

贾宝玉是作者的投影。宝玉前身是女娲补天唯一弃用之石,于是悲愤道“无才可去补苍天!”他“潦倒不通时务,顽愚怕读文章”;但他杂学旁收,“歪”才满腹;他不愿做官为宦,却愿为妹妹买小玩意儿。作为名门望族的后代,且被父祖以及整个阶级寄予厚望的人来说,这是“不肖”,因此,宝玉是那个社会和本阶级的“多余的人”。他从有才被弃,补天无路,到自甘沉沦,愤世嫉俗。最后,看书吧,红楼梦部分重要的是举例啦~

2.儿童文学名著选读复习提纲 篇二

① 作者:雅格布·格林、威廉·格林

② 从1812年初版开始,格林兄弟就开始了漫长的增删、润饰、修订工作,一直改到1857年的第七版。时间跨度长达45年。

③ 初版《格林童话》:一部绝对不能给孩子看的书。鉴于此,后来,格林兄弟删去了初版中34篇不适合儿童阅读接受的童话、故事。

④ 故事来源:

1、书面材料。《格林童话》40%的篇幅来自书面材料。具体来说,就是来自文献——古书、小说、民间童话和杂志。格林兄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编辑、改写、修订。

2、口授讲述。《格林童话》的讲述者绝大多数都是受过教育的中产阶级的女性。她们为兄弟俩讲述小时侯听来的故事。因为既熟悉口述传统,又熟悉文学传统,她们的故事通常有先天的光彩。

2、《贝洛童话》

① 作者:夏尔·贝洛

② 诞生:“古今之争” 法国文坛“古代派”和“近代派”论战。“古代派”:拉辛、拉·封丹等作家,主张写古典题材,遵循写作的清规戒律。“近代派”,以夏尔·贝洛为代表,力主从民间文艺中汲取营养。论战也正是由他挑起。

《鹅妈妈的故事》成为“古今之争”论战的伟大业绩,对整个欧洲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3、《安徒生童话》

① 作者:汉斯· 克里斯蒂安·安徒生(1805-1875)丹麦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家,也是杰出的诗人、剧作家、游记作者,被誉为“丹麦的骄傲”。

② 一生共创作了168篇童话,共分三类:

1、直接脱胎于民间童话、民间故事。如《豌豆上的公主》、《皇帝的新装》、《野天鹅》等

2、间接来自民间童话、民间故事。“只取一粒种子”。如《白雪皇后》、《天国花园》、《鹳鸟》、《接骨木妈妈》。

3、体现安徒生艺术才情的创作童话。如:《海的女儿》、《丑小鸭》、《坚定的锡兵》、《夜莺》。

4、《吹牛大王历险记》

① 作者:1785年,《吹牛大王历险记》以《闵希豪森男爵旅俄奇录》之名在英国匿名发表,引起读者广泛兴趣。后经多方考证,作者为德国作家拉斯伯。

② 对本书的概括:一本融荒诞、幽默、滑稽、玩闹于一炉的“吹牛”的书,本不是为儿童所写,却因通篇弥漫的儿童思维、童年趣味成为儿童文学的早期经典。一部“顽童”主题的典范作品。

③ 主人公:闵希豪森:机智、幽默、乐观、豪放、沉着、勇敢、自由、放达。他的身上体现了“狂飙突进”时代德国民族所追求、倡导的时代精神。

④ “闵希豪森”故事的构成方式(吹牛方式):无边界引申法(反逻辑、反常规);自我夸大法(能力的极度夸张);巧遇外援法(借助外力)

5、《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① 作者: 刘易斯·卡洛尔

② 主人公:爱丽丝——温柔美丽,机智灵巧,好奇心强,有冒险精神。

③ 故事情节:充满奇思异想,缤纷绚丽,妙趣横生。在“吹牛大王”的基础上,将“顽童型”作品的审美内涵、艺术品位推至更高境界。

6、《长袜子皮皮》

① 作者:阿斯特丽·安娜·艾米丽娅·林格伦

② 主人公:皮皮、杜米、阿妮卡

7、《绿野仙踪》

① 《绿野仙踪》(原名《奥茨国历险记》)是美国人自己创作的第一部长篇童话,曾经创下

了惊人的图书销售记录,后来又以轻歌剧、电影、动画片等多种形式在全世界广泛传播。《绿野仙踪》是美国儿童文学史上20世纪的第一部受到赞赏的童话,从出版一直行销至今。② 作者:弗兰克·鲍姆(1856-1919),美国儿童文学作家。生于纽约州。父亲是个桶匠,后来到宾夕法尼亚州开采石油并发了财。

③ 主人公:小姑娘多萝西、稻草人、铁皮樵夫、胆小的狮子、魔法师奥兹。

④ 体裁:童话小说

8、《小飞侠彼得.潘》

① 作者:詹姆斯·马修·巴厘(1860年——1937年)英国著名小说家及剧作家。

② 主人公:彼得潘、温迪、霍克船长、精灵

③ 人物形象分析:彼得潘——一个崇尚自由、独立、玩闹成性、天真单纯的男孩。机智勇敢,胆大粗心,自以为是、狂傲无羁、无知无畏、情窦不开。

9、《夏洛的网》

① 作者:E·B·怀特(Elwyn Brooks White,1899一1985),美国著名散文家。

② 主人公:小姑娘弗恩、小猪威尔伯、蜘蛛夏洛、老鼠坦伯尔顿

③ 人物形象分析:弗恩:纯真、善良、仁慈、富有爱心,与小动物们心心心相印。夏洛:热情、善良、无私、冷静、智慧、勤劳、谦虚,勇敢。

威尔伯:天真、胆小、善良、率直、细腻、坦诚、热爱生活、知恩图报。坦伯尔顿:头脑简单、目光短浅、好吃懒做、贪财好利。但又不失正义感和同情心。关键处能对困境中的朋友伸出援手。

④ 故事含义:友情与忠诚、冒险与奇迹、生与死、信任与背叛、快乐与痛苦,以及时间的流逝,生命的更迭„„结构完美,情节充满魔力。不单单是爱和友谊的故事,其中还深藏着作家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洞察。

10、《两个小洛特》

① 作者:埃里希·凯斯特纳

② 主人公:

路易丝:双胞胎同的姐姐。跟随爸爸在维也纳生活。性格外向、聪明、活泼、直率、热情。小洛特:双胞胎中的妹妹。和妈妈一起在慕尼黑生活。性格沉稳、冷静、机敏、懂事、能干。爸爸:维也纳乐队的指挥家、作曲家。才华横溢、富有爱心,宠爱孩子,却有些粗枝大叶,顾此失彼。

妈妈:《慕尼黑画报》的美术编辑。工作勤勉,感情细腻,疼爱女儿,但方式多少有些简单、刻板。

施特罗布尔先生:街区医生,医学博士,有爱心的老人。

佩佩尔:医生的小狗。热情、机敏,能很清楚地分辨两个小女孩。

加伯勒:画家。住在路易丝家隔壁。一个有童心的人。

蕾西:乐队指挥家的女佣人。

11、《铁路边的孩子》

① 作者:伊迪斯·内斯比特(1858-1924),著名英国女作家。

② 主人公:

妈妈:给孩子写故事的作家,一个坚强乐观的妈妈。

爸爸:被人陷害,身陷囹圄。

罗伯塔:大女儿。懂事、勇敢、善良。

彼得:男孩子。机智、勇敢、思维活跃的小男子汉。

菲莉丝:小女儿。姐姐、哥哥的热情帮手。

九点十五分列车上的老先生:古道热肠的人。

搬运工伯克斯:热情、善良,但是自尊心既强,最怕别人可怜、施舍自己的家庭。火车站站长:一个善解人意的好人。

俄国先生:陷入困境的俄国作家。“一个伟大的人。”

12、《草房子》

① 作者: 曹文轩

② 体裁: 长篇小说

③ 主人公:桑桑、纸月、细马、杜小康、秦大奶奶、陆鹤、白雀

13、《男生贾里》

① 作者:秦文君

② 体裁:小说

3.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提纲 篇三

一、填空题(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1、1930.3.2,左联 在上海成立,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作家团体。2、30年代三大文学派别是

左翼、京派、海派。

3、被誉为“二十世纪的巴尔扎克”和“二十世纪的别林斯基”的中国作家是 茅盾,其创作于1932年6月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是 《林家铺子》。

4、“文协”曾提出“ 文章下乡 ”、“ 文章入伍 ”两个口号,创办了会刊《 抗战文艺 》。

5、沙汀的著名“三记”是指长篇小说 《困兽记》、《淘金记》、和 《还乡记》。

6、长篇叙事诗《漳河水》的作者是 阮章竞。7、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的 文学研究会 是中国现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学社团之一,它强调写实主义,提出了“为人生”的文学主张。

8、鲁迅的《 狂人日记 》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现代型短篇白话小说,它标志着五四新文学创作的伟大开端。

9、沙汀“三记”中的第一部是《 淘金记 》,被卞之琳誉为“抗战以来所出版的最好的一部长篇小说”。10、1922年3月,湖畔诗社 成立于杭州,其成员应修人、冯雪峰等曾出版诗歌合集,以写爱情诗闻名。

11、钱钟书的《 围城 》是中国现代杰出的讽刺小说,被誉为“现代儒林外史”。

12、通俗小说大师张恨水的《 金粉世家 》,曾被誉为“民国《红楼梦》。”

二、名词解释(4个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1、文学研究会

答:(1)1921年1月4日成立于北京,1932年解体,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成立的第一个纯文学社团,也是《新青年》后第一个主张文学革命的团体。(2)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叶绍钧、茅盾等12人,会员有200余人。(3)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人生而艺术。(4)主要刊物有《小说月报》、《文学旬刊》、《诗》等。(5)他们在文学观点上与创造社论争,形成了现代文学中的两种文学观念的互补,批评了鸳鸯蝴蝶派的游戏和消遣文学观,对打破其文坛的垄断起了重要作用,扩大了新文学的读者阵地和影响。(6)在创作上,文学研究会描写真实生活,反映社会问题,注重对外国文学的翻译和介绍,促进了20年代乡土小说和问题小说的繁荣。

2、创造社

答:(1)1921年6月8日成立于日本东京,1929年2月被国民党查封,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反帝反封建最重要的社团之一。(2)发起人有:前期是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等人;中期是周全平、倪贻德、敬隐渔、严良才等人;后期是冯乃超、李初梨、朱镜我、彭康、杨汉生等人。(3)主要刊物有《创造(季、月、旬、日)刊》(1921-1930前期),1925后有《洪水》、《文化批判》、《流沙》、《星星文艺》等。(4)文学主张:前期强调为艺术而艺术,认为对美的追求是艺术的核心,在文学理论上崇尚自我,注重个性,主张忠实的表现“内心的艺术”,反对为人生而艺术,反对写实主义和自然主义,倾向于欧洲启蒙主义和浪漫主义思潮。推崇文学创作的直觉与灵感。1926年后,一些成员投身于革命运动,由浪漫主义转为现实主义,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从事并推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和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建设。

3、左联

答:(1)1930年3月2日于上海成立,全名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是在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组建的第一个全国性文学团体。(2)主要人物有鲁迅、茅盾、巴金、老舍、丁玲、张天翼、萧军、萧红等人。(3)主要纲领:从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出发,团结进步力量,攻击反动力量;反对封建阶级、资产阶级,特别是失掉社会地位的小资产阶级;从事无产阶级文艺的生产;吸收外国新文学的经验。(4)左联成立后的主要工作:引进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引进外国进步文学;开展了文艺大众化运动;提倡“新现实主义”。

4、文协

答:(1)全名是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于1938年3月27日在武汉成立,文协的成立标志着在民族意识召唤下民族解放时期文化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形成。(2)主要人物有郭沫若、茅盾、冯乃超、丁玲、老舍、巴金等人。(3)创办会刊《抗战文艺》。(4)提出了“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号召作家们投笔从戎,深入到群众中去,用文学作为时代的号角。(5)爱国主义的主题和共同的思想追求,英雄主义的调子,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统一,鲜明而单纯的的色彩。体裁出现小型化、轻型化、速写化及时代化倾向。

5、九叶诗派

答:(1)九位40年代活跃在国统区的年轻诗人形成的诗派。(2)他们是西南联大的学生穆旦、郑敏、杜运燮、袁可嘉,上海的辛笛、辛之、陈敬容等。(3)他们先创办了《诗创造》,1948年6月又创办了《中国新诗》,并逐渐形成流派。(4)九叶诗派诗人受西方现代派的熏陶,在诗歌创作中多用现代派的技巧,他们主张诗歌要超越现实,以外界事物寄托作者的意志、情感,惯用隐喻的抒情方式,使诗意具有象征意义。(5)他们在40年代对新诗的艺术表现进行了新的探索,为我国新诗的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

6、乡土小说

答:(1)指20年代一些流寓都市的作家在鲁迅的影响下,以家乡农村生活为题材进行小说创作而形成的小说流派。(2)代表作家有王鲁彦、彭家煌、台静农、许钦文、蹇先艾、许杰等。(3)所谓“乡土小说”,主要就是指这类靠回忆重组来描写故乡农村(包括乡镇)的生活,带有浓重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的小说,这些乡土小说作家中不少是浙江、湖南、安徽、河南等地人。(4)这类小说大都体现着对乡村社会的残酷的批判与落后习俗的揭示,还有着对寄托着美好愿望的落后习俗的描写;同时在悲惨的社会生活的叙述中加入了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描写,写出了与都市生活相对立的衰败的恬静美丽;在人生与社会的描写中隐含着或浓或淡的乡愁。(5)乡土小说对现代文坛最大的贡献在于,它将农民题材大规模地引入到文学表现领域。

7、新月诗派

答:(1)1926年4月在新月社内部形成的一个诗歌流派,主要活动于20年代,以1927年为界分前后两个时期。(2)代表作家有闻一多、徐志摩、陈梦家、朱湘、饶孟侃、卞之琳等。(3)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是新月派新格律诗的基本主张。(4)新月诗人努力使新诗由五四以来的散文化、自由化向规范化转换,规范化的举措是“本质的醇正”、“情感的节制”、“格律的谨严”。(5)新月诗人进行了认真的创作,写出了许多优秀的新格律诗,还大量阅读翻译英美诗歌,使中西诗艺相融合,创造了新的诗体,新月诗派还纠正了自由诗过于散漫而流于平淡肤浅的弊端,为新诗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的路径。

8、现代诗派

答:(1)30年代时由后期新月派和20年代末的象征派演变而来的一个诗歌流派,因《现代》刊物而得名。(2)代表人物有戴望舒、何其芳、废名、施蛰存、卞之琳等。(3)现代派诗人们注重表现现代生活和现代情绪,强调诗的词藻和形式要充分自由地表现诗人的情思;自身思想心态和审美价值取向,决定了他们创作内容的基本走向,即与社会公众主题相疏离,更多聚焦于内心世界,书写自我的情绪与感觉;现代派诗在艺术探索上表现出强烈的现代意识和对于民族艺术传统的向心力,对新诗艺术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4)艺术特征:“纯诗”的艺术观;病态心灵和虚无的观念;诗意的突破与创新;对诗的散文化追求。

9、七月诗派

答:(1)30、40年代时,围绕着胡风主编的《七月》、《希望》杂志的一批诗人与作家形成的一个贯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2)代表人物有胡风、艾青、田间、绿原、方然、鲁藜等。(3)主要刊物:《七月诗丛》、《七月新丛》、《七月文丛》(4)主要内容:把诗歌作为战斗的武器,追求诗歌鲜明的政治倾向与革命功利性,以及诗歌的史诗品格,诗歌中充满深重的忧患意识和浓烈的感伤郁愤情绪,流露出苍凉悲壮气息。(5)艺术特征是:诗歌呈现出斑斓浓烈的美学特征,普遍采用喷发式的抒情手段;注重主观感情的直接宣泄和抒发;重视抒情的形象化和意象的新颖性;想象丰富奇丽,象征确切深刻,体式上呈现出多姿多态的特征。

10、祥子

答:(1)《骆驼祥子》的主人公;(2)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都市个体劳动者(人力车夫)的典型;(3)是一个具有骆驼般积极性格和坚韧的车夫形象。勤劳、纯朴、诚实、善良,具有中国传统的“劳力者得其食”的观念;(4)在现实的社会环境重压下,祥子丧失了所有的美德,最后成为了“一个个人主义的末路鬼”;(5)性格塑造是围绕祥子的生活目标

——车,即在买车丢车、买车丢钱、买车卖车的情节中完成的;(6)作品重在挖掘祥子悲剧结局的内在社会客观因素:小生产者的狭隘眼光,个人的奋斗的无力。

11、《骆驼祥子》

答:(1)由老舍于1936-1937年间创作完成。(2)讲述一个来自农村的纯朴农民成为城市的人力车夫三起三落的故事,人与现代都市文明相对立所产生的生活扭曲、道德堕落、心灵腐蚀的故事。(3)主题:提出了城市贫民寻找生活出路的社会问题,写出了祥子生活的悲剧、婚姻的悲剧和性格的悲剧,表达了对病态的城市文明给人性带来伤害的深深忧虑。祥子由美好品质的丧失到正常人性的蜕变,最后成为了一个个人主义的末路鬼,揭示了在灾难深重的旧中国,走个人奋斗的道路是行不通的。(4)艺术特色:结构单纯而严谨,平淡中有波澜跌宕;独特的心理描写,采取叙述和白描的手法;语言朴素简洁,采用北京方言的文学化,具有浓烈的京味风;通俗化的幽默和讽刺运用,带有以笑代愤的人道主义色彩。

12、《子夜》

答:(1)由茅盾著于1931-1932年间创作,1933年出版。(2)讲述的是工业资本家吴荪甫奋斗、发达、失败的悲剧。(3)主题: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不可能走资本主义的道路,中国更加的殖民化了,中国只有寻找新出路。(《子夜》揭示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性,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买办资产阶级的反动性,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封建阶级的腐朽性。茅盾用阶级分析的观点分析了30年代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以及他们的本质特性。)(4)艺术特色:结构上缜密宏伟,具有深重的历史感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复杂性格的塑造;具有真实性,将生活的复杂性与生活的真实性有机结合起来,并不是生活的概念的抽象;语言上充满个性化和动作性,善于使用潜台词,具有客观性和朴实性。

13、《边城》

答:(1)由沈从文著,于1934年9月出版发行。(2)主题:文化风俗说、爱情悲剧说、生命人性说。(3)艺术特色:用写意和点染的笔法塑造人物形象,呈现出水墨山水画的效果,人物是粗线条的,但具有传神效果;人物性格缺乏一种内在的矛盾与冲突,呈现出一种“扁平”的状态,人物呈现出一种单纯的纯朴自然美;浑圆与完整的审美形态,人与景、情与景、人物的情绪与作者的情绪水乳交融,作品的内在结构衔接自如,浑然一体,使作品在异乎寻常的单纯中充盈着一种浑圆畅达之气,中国山水画的简洁空灵与大度之美;情绪化和抒情性,作者把情感作为小说叙述的动力,小说呈现出散文化的抒情美。

14、《金锁记》

答:(1)由张爱玲于1943年所著。(2)主题:描写了一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灵变迁历程,描写了性压抑和金钱欲望对女性的心灵扭曲,是一部关于黄金和情欲的心理传奇。(3)艺术特征:雅俗融合的特征,既有传统小说的叙事套路又有“现代派”味道;精细地描写人物的衣饰及环境,具有清晰的时代感和精细的把握能力,通过衣饰与环境的描写将时代社会的变化在物上和空间上生动具体的表现出来;繁复、生动的意象具有鲜明的都市特征,使小说具有独特的风貌。

15、老舍

答:(1)1899-1966年,原名舒庆春,文学研究会、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重要成员。(2)创作概况:英国时期:对国民的劣根性的探索,如《老张的哲学》《赵子曰》; 山东时期:走向成熟,开始关注低层人民的生活,如《骆驼祥子》 《月牙儿》《樱海集》;抗战之后:1939年开始写剧本,如《残雾》《国家至上》;解放以后:创作热情高涨,题材扩大,如《茶馆》《龙须沟》。(3)艺术特色:浓郁的京味儿;形象鲜明的市民王国;文化审视和社会批判相融合的思想意蕴;小说文体的创新;小说语言的地域风味。

16、林语堂

答:(1)1895-1976年,原名和乐。后改为玉堂、语堂。是《语丝》的主要撰稿人。(2)创作概况:20年代,《语丝》主要撰稿人,散文收入《剪拂集》;30年代,幽默理论成熟期,小品散文丰收期,创办《论语》《人间世》《宇宙风》;1935年,出版英文著作《吾国与吾民》;1936年,继续介绍中国文化,著作有《生活的艺术》《京华烟云》《苏东坡传》等;1965年,编纂《林语堂当代汉英词典》。(3)艺术特色:<1>幽默特征:“谑而不虐”;超然之姿态;把幽默和讽刺分开;和缓、同情<2>小品文风格:融东西方文化于一体;题材繁丰,大至宇宙之厚,小至苍蝇之微,无所不包。

17、张天翼

答:(1)1906-1985年,原名张天定,湖南湘乡人,左联成员。(2)创作概况:30年代出版了《小彼得》《从空虚到充实》《畸人集》等短篇小说集,另有中、长篇小说《清明时节》《鬼土日记》《包氏父子》等多部作品。(3)艺术特色:他的讽刺小说表现了反虚伪、反庸俗、反彷徨的基本讽刺主题,在别具一格的喜剧世界里展示了社会众生相,并塑造了众多的栩栩如生的讽刺性人物形象。

三、简答题(4个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郁达夫抒情小说特征

答:(1)自我大胆的暴露与写真,包括对病态心理的大胆揭示。突出表现了五四青年对人性解放的追求和被生活挤出轨道的“零余者”的哀怨;鲜明地表达了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的情怀;颓废的气息、色与欲的描写,花街柳巷、秦楼楚馆等声色消费场所的描写,在郁达夫笔下是十分常见的。(2)感伤而强烈的抒情。注重抒发主人公抑郁寡欢、孤独凄凉的情怀,坦诚率真地暴露和宣泄人物感伤、悲观甚至厌世颓废的心境。(3)结构的散文化。郁达夫的小说以抒情为中轴而轻视情节的营构,必然造就其小说的散文化倾向。(4)流丽清新的文笔:主观色彩,抒情倾向相结合,富有色彩与节奏。

2、简述郁达夫小说主题思想

答:(1)突出抒写了五四青年对人性解放的追求和被生活挤出轨道的“零余者”的哀怨。(2)小说主人公心中都交集着个人和时代的积郁,强烈地要求个性解放,追求异性真挚的爱情和纯洁的友情。(3)流露出在民族觉醒时期一个敏锐的青年知识者审视自身和民族伤痕时所产生的幻灭感和危机感,发出了五四文学中个性主义与自我表现、自我反省的声音。(4)颓废的气息、对色与欲的描写,在郁达夫小说中也有着明显的地位。

3、简述鲁迅《呐喊》《彷徨》的主题思想

答:(1)关注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人的精神、心理、生存问题,倡导启蒙主义,改造国民性。(2)反思探索了五四启蒙者的精神困境,表现先知知识分子的悲剧性。(3)还有对封建文化的批判。

4、简述鲁迅《故事新编》的艺术特色

答:(1)以反逻辑、非现实、超历史的思维解构历史和文学,创作新的历史预言。(2)大量使用西方现代创作手法,夸张、变形、解构。(3)语言的幽默、精练与反讽。(4)依据古籍和容纳现代,对古籍却并未有太多删改。(5)不是“将古人写得更死”,而是将古人写活。如《奔月》中羿创业后的寂寞感与被骗后的愤怒。(6)运用“油滑”手段,在穿插性的喜剧人物身上,赋予现代化的细节,为借古讽今服务。如《出关》中的婢女阿金。

5、简述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

答:(1)诗化的政论,政论化的诗,绵密的逻辑和生动的形象高度统一,思想家的卓识和文学家的才华高度统一。(2)从“砭锢蔽”的立意出发,塑造出否定性的类型形象体系:山羊;叭儿狗;蚊子;二丑等。(3)幽默讽刺和曲折冷峭的语言。反语、夸张等手法,亦庄亦谐,庄谐并出,语言简洁峭拔,充满幽默感。

6、简述郭沫若《女神》的艺术贡献 答:思想价值:

(1)是五四时代精神与诗人创作个性的高度融合统一,是中国旧诗与新诗分界的界碑。(2)最强烈而集中地体现了诗人呼唤新世界诞生的民主思想。(3)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自我的崇尚和对自然的礼赞,是高扬主体的力作。(4)显示了彻底破坏和大胆创新的精神。

历史价值:

(1)体现了反封建以及改造社会的要求,代表了五四的时代精神,塑造了“自我抒情主人公”的形象。(2)形式上创新,特别是在自由体诗的创立上有着典范性的贡献。(3)女神的成功在于时代的需要和诗人创作个性的统一。

7、简述闻一多的诗歌“三美”理论

答: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1)以富丽的词藻,勾勒线条,描绘形象,创造意境,使诗中有画,呈现出一种绘画美。(2)建筑美指的是诗歌因“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而在视觉上给人一种建筑的立体美感。(3)音乐美指的是诗歌借助于音尺、平仄、韵脚等获取某种节奏,在听觉上给人一种音乐感。

8、简析丁玲《莎菲女士日记》中莎菲的人物形象

答:(1)叛逆、苦闷的青年知识女性形象。(2)带有浓重的悲怆情调和病态色彩。(3)在性爱上有着严重的矛盾心理。

9、简析曹禺《雷雨》中周朴园的人物形象

答:(1)既是尊崇旧道德的资本家,又是在外国留学过的知识分子。(2)隐藏在“仁厚”、“正直”、有“教养”等外衣下的是伪善、庸俗、卑劣的精神面貌,以及由此产生罪恶的行为。

10、简析巴金《家》中觉新的人物形象

答:(1)是封建家庭的孝子贤孙,封建礼数和家长制度的受害者和旧礼教毒害下人格分裂、病态灵魂的典型。(2)认识到了自己的悲剧命运却又怯于行动的“多余人”。

11、简析茅盾《子夜》中吴荪甫的人物形象

答:(1)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民族资产阶级一个失败的典型,揭示的是吴荪甫的两面性,性格的多面性。(2)是20世纪中国小说史上一个悲剧人物的典型。(3)体现了30年代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特征和30年代中国特殊环境下生存的复杂个体,美德与恶德集于一身,是一个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失败的悲剧英雄。(4)是一个血肉丰满的复杂个体,是现代民族企业家的典型,魄力,学识,铁腕,野性集于一身,但他又外强中干、生不逢时而又下流无耻。

12、简述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主要内容 答:老师

(1)文学与革命关系问题:文学必须为工农兵服务,必须为革命服务。(2)文学如何为工农兵服务问题:如何处理普及与提高,解决文学的源与流的关系,在普及中提高,文学的源是生活,流是传统。(3)文学要加强统一战线。(4)文学批评的标准问题: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5)提出要开展文艺斗争,开展整风运动。

教材

(1)阐述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文艺服务于政治”。(2)确认解放区文艺的服务对象首先是工农兵。(3)指明解放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根本途径。(4)批评了解放区文艺争论中的各种糊涂观念和错误认识。(5)在批评标准上确立了必须遵守“以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以艺术标准放在第二位”,要求“革命的政治内容与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

13、简述赵树理“评书体小说”特点

答:(1)结构上,借鉴了中国传统的评书、章回体小说中注重故事连贯性和完整性的写法抛弃了传统呆板的套式,加以革新,适应了中国人民的欣赏习惯。(2)人物塑造上,既注重在叙述故事中介绍人物,又注重以人物的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心理和性格,尤其注重将人物放到具体点情境中去加以表现,用人物自己的语言、行为动态地展现人物的性格。(3)语言方面,注重使用经过提炼、纯化了的北方农民口语,加入必要的现代语汇,偶尔融入说书的语调,创造出一种既质朴通俗、简洁有力,又生动活泼、幽默有趣的语言。(4)价值上,为解放区文坛带来了新的活力,在解决新文学与农民沟通问题上提供了一些成功的经验。这种经验给许多作家以启示,40年代及50年代有一些山西作家如马烽、西戎、胡正、孙谦、束为等,在赵树理小说经验的影响下从事创作,形成了文学史上被称为“山药蛋派”的文学流派。

14、简述20世纪40年代杂文创作特点

答:(1)杂文创作向全国发展,打破了30年代以上海为中心的杂文创作格局。(2)作者队伍迅速壮大,老作家郭沫若、茅盾、闻一多、朱自清、冯雪峰、张恨水等继续(或转而开始)从事杂文创作,更出现了田仲济、王力、丁易等新人,在人数上远远超过了30年代。(3)杂文数量大大增加,12年间许多作家杂文集散见于各个报刊杂志,数量惊人。(4)在风格流派上更趋多样化,既有以鲁迅为代表的30年代左翼杂文的战斗传统,又有许多讲究鼓动性、思辨性、知识性、趣味性的杂文。

四、论述题(2个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结合具体作品分析论述徐志摩新月诗歌的主题思想与艺术特征

答:主题思想

(1)爱情与自由、美往往是同义的,对爱的歌咏就是对美的向往与赞美。在《我有一个恋爱》、《翡冷翠的一夜》、《决断》、《雪花的快乐》等诗中,爱与美、自由相互渗透、生成,成为诗歌内在的情感、思想结构,诗化地表现了诗人的“单纯信仰”。(2)对爱、美、性灵自由的追寻,使诗人对妨碍人性自由发展的现实社会深感不满,对下层人民生出一种人道主义的同情。在《先生!先生!》、《谁知道》、《大帅》等诗中,或暴露军阀战争的罪恶,或展示淫猥的世态,或同情叫化子,或哀悼不幸的爱国青年。(3)对妨碍人性自由发展的现实社会的失望,使诗人憧憬大自然,崇拜大自然。在《山中大雾看景》、《再别康桥》、《雷峰塔》等诗中,描绘了旖旎的自然山水,给人以美的享受。

艺术特征

(1)想象丰富,构思巧妙,意境新奇。如《雪花的快乐》描绘了晶莹美丽的“雪花”翩翩地在半空里“潇洒”、“飞舞”,朝着恋人“清幽的住处”努力“飞扬”的优美图景,意境独特,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对爱情和理想的执著追求。(2)诗中比喻鲜明、贴切,往往富有暗示性。如《生活》中,将生活比做“阴沉、黑暗、毒蛇似的蜿蜒”的甬道,比做“在妖魔的脏腑内挣扎”,贴切而隽永。(3)诗歌具有一种个性化的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代表作《再别康桥》,每一节都是一幅迷人图画,如第五节,斑斓星辉倒映着的水面,随着小舟激起的潋滟柔波荡漾开去,是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星夜泛舟图,诗中有画,画中有情。

2、评述茅盾的小说创作

答: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的巴尔扎克”和“二十世纪的别林斯基”。是中国社会剖析派小说的坛主。

主要作品: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子夜》、《林家铺子》;剧本《清明前后》;散文《风景谈》、《白杨礼赞》。

艺术风格:(1)史诗性特征:力图把握广阔的社会生活,在宏阔的历史背景中展开对人物命运和性格的描写。《子夜》的写作背景是中国正在进行现代社会性大讨论,以十里洋场上海及其附近的农村为背景,取材20世纪30年代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斗争和矛盾。

(2)以典范环境塑造典型人物的“社会剖析小说”。《子夜》的环境是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状况,而典型人物就是资本家吴孙甫,他奋斗、发达、失败的经历。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

(3)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子夜》中的各种人物均取材于20世纪30年代中

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典型。

(4)题材主题的重大性和时代性。《子夜》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纪实性,采用五线并进的结构,社会各阶级在半殖半封社会下的各种反应。

3、评述沈从文的《边城》

答:(1)故事梗概:讲述湘西船家女翠翠和船总的两个儿子天宝和傩送的爱情故事。

(2)主题:文化风俗说,爱情悲剧说,生命人性说。《边城》表现了特殊世界,特殊关系中人性的极致美:自然淳朴、和谐宁静。以此批判都市人性的失落。

(3)人物形象:翠翠:天真善良,温柔纯净,和外公相依为命,对外公关心备至;情窦初开,渴望爱情。爱上傩送,感情纯洁真挚;内心孤独;命运自住者;聪明伶俐,善解人意,乖巧甚至有点狡黠

爷爷:保有中国传统美德,对孙女疼爱有加,淳朴倔强,内心凄苦;忠于职守,恪尽本分;古道热肠,重义轻利;

天宝:个性豪爽、慷慨;手足之情至真至深,为亲情和爱情而死

傩送:有着他母亲的美好品格,细腻;孤独的追求着爱情,却并不为心上人所知

顺顺:大方洒脱,仗义慷慨;为人和气,诚信公道

(4)艺术特色

A.用写意和点染的笔法塑造人物形象,呈现出水墨山水画的效果。

人物是粗线条的,但具有传神的效果。

B.人物性格缺乏一种内在的矛盾与冲突,呈现出一种“扁平”状态,人物呈现出单纯的纯朴、自然美。

C.浑圆与完整的审美形态。人与景,情与景,人物的情绪与作者的情绪水乳交融,作品的内在结构衔接自如,浑然一体,使作品在异乎寻常的单纯中充盈着一种浑圆畅达之气,中国山水画的简洁,空灵与大度之美。

D.情绪化和抒情性。作者把情感作为小说叙述的动力,小说呈现出散文化的抒情美。

4、评述赵树理的小说创作

答:(1)赵树理(1906-1970),现、当代作家,原名赵树礼。开创了评书体小说,被誉为现代小说的“铁笔”、“圣手”。

(2)代表作品:《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短篇小说《锻炼锻炼》,长篇小说《三里湾》等

(3)问题小说:40年代解放前方方面面的问题。如《福贵》写解放区农村改造二流子的问题;《小经理》写农村合作化中对文化人才的需要;《传家宝》通过婆媳关系写农村人际关系的变化和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总之,他的小说抓住了当时现实斗争中的一些重要问题。

(4)评书体小说:

A.结构上:借鉴了中国传统的评书、章回体小说中注重故事连贯性和完整性的写法,抛弃了传统呆板的套式,加以革新,适应了中国农民的欣赏习惯

B.人物塑造上:既注重在叙述故事中介绍人物,又注意以人物的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心理和性格,尤其注重将人物放到具体的情境中去加以表现,用人物自己的语言、行为动态地

展现人物的性格

C.语言上:注重使用经过提炼、纯化的北方农民口音,加入必要的现代词汇,融入说书语调,创造出一种既质朴通俗,简洁有力,有生动活泼、幽默有趣的语言

D.价值:为解放区的文学注入新的活力,在解决新文学与农民沟通问题上提出重要见解,给40、50年代的作家提供经验和启示,形成了文学史上的“山药蛋派”文学

5、结合具体作品分析论述郭沫若《女神》的主题思想与艺术特征

答:主题思想:(1)表现新世界诞生的民主思想。《凤凰涅槃》、《天狗》、《炉中煤》等;(2)彻底破坏和大胆的创新精神。《匪徒颂》、《我是一个偶像崇拜者》;(3)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凤凰涅槃》中浴火重生的凤凰形象;(4)爱国情思的抒发。从《女神》中的《炉中煤》的年轻女郎,《凤凰涅盘》中更生的凤凰等形象,不难看出诗人对于祖国的深沉眷念与无限热爱。

艺术特征:(1)《女神》的艺术想象与形象特征是把整个大自然当成书写对象来完成的,想象奇特,诗被插上了飞腾的翅膀,大自然被充分的人化,显示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地球!我的母亲》将地球当母亲,草木当同胞来写的。(2)《女神》从形式方面实践诗人绝对自由的艺术主张。一切形式都完全服从于诗人情感自然流露。行数、句数都不固定,没有统一的韵律,只有两种大致上的类型:外在格式的相对严谨,如《晨星》;情绪自然消长的内在韵律与某种外在韵律的结合,《女神》大多数为这种形式。

6、结合具体作品分析论述鲁迅小说的艺术特色

答:(1)打破传统小说的单一化模式,实现了小说的开放性和创造性的可能性,把日记、杂文、诗歌、散文等各种文学形式融入小说。(文备众体)《伤逝》是散文性的抒情小说,以手记的形式写心理情感历程。(2)对西方小说技巧的吸纳,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的高度融合。《狂人日记》的正文运用了心理、意识流手法。序言和正文构成而成二重文本,运用了西方的反讽技巧。(3)打破古典小说以人物彼此之间的故事为中心情节的模式,开创了以塑造人物,表现思想情感为意图的小说模式,自由安排情节。《狂人日记》是以日记的形式写的,日记的内容彼此没有太多联系。(4)复线结构和复调主题。《祝福》一方面写“我”回到久别的故乡的一些事,另一方面写祥林嫂的悲剧命运。(5)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人物。《阿Q正传》的阿Q,《故乡》的闰土等。(6)以反逻辑,非现实,超历史的思维解构历史和文学,创作新的历史和预言。《奔月》中的嫦娥吃乌鸦杂酱面;《起死》中庄子吹警笛。(7)语言风格:沉郁、凝练、含蓄、幽默、反讽。《伤逝》中涓生回忆子君的话语多是沉郁的;《故事新编》的篇目中人物的语言多带有幽默、反讽。(8)美学风格:忧愤深广的悲喜剧。《补天》、《理水》等。

7、评述钱钟书的《围城》

答 :(1)故事梗概:以方鸿渐的三次旅行结构情节,围绕着上海和三闾大学两个地方描写其恋爱、求职、婚姻等人生过程。

(2)主题:A.现实批判层面。通过方鸿渐的人生历程,广泛的触及了三四十年代社会大众,尖锐的揭露和讽刺当时各种人生病态和社会弊端。

B.文化反省层面。高等学府的勾心斗角,反动政府的思想文化控制,“新式”文人的种种心态等。

C.哲理思考层面。小说隐含着西方现代主义的人生感受和宇宙意识,失望感和孤独感。有看破红尘的味道,也有人生虚无的感觉。

(3)人物形象:方鸿渐——A.正直善良,聪明幽默,有担当有责任心,但意志力薄弱,优柔寡断,既缺乏明确的人生信念,又不懂的人情世态的炎凉。极易受环境支配,被他人牵制B.性格温顺。思想大于行动,嘴上机敏而内心怯弱无能,时常卖弄小聪明,滑稽玩世。

苏文纨——高傲,才华横溢,对爱情执着。孙柔嘉——大胆,质朴,但善于心机。

(4)艺术特色:A.学识与智慧:小说是充满机智和书香的讽刺文章,被誉为“学人小说”B.象征与讽喻:围城意识造成了作品强烈的反讽效果,使人在阅读的过程中对人生有了哲理性的认识,能够唤起读者的审美感受。

C.细腻而婉转:善于在日常生活中渗入讽刺和喜剧,在喜剧中蕴含悲凉的气氛,将宏观的悲剧意识与微观的喜剧情趣相结合,融道德、风俗、人情为一炉。

综上:《围城》应是一部现代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之作。

8、评述巴金的《激流三部曲》

答:故事梗概:《家》主要描写高氏三兄弟的恋爱故事,高觉慧与婢女鸣风的爱情悲剧,高觉新与梅表姐及瑞珏的爱情悲剧。

《春》主要写淑英抗婚的故事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蕙表妹的悲剧。《秋》写高家家庭分崩离析,“树倒猢狲散”的结局。

主题:以高氏三兄弟的爱情故事及高公馆衰亡的过程为情节结构和发展主线,揭示封建制度的罪恶,号召广大青年反抗封建制度,投入社会革命的洪流中。

人物形象:(1)高老太爷:家长,凭纲常和家规专横的统治整个家庭,是封建礼教和旧道德的化身,他的死预示着整个封建大家庭的没落和崩溃。

(2)高觉慧:封建家庭大胆而幼稚的叛逆者,是家中新生力量的代表,具有平等和平民意识。公然声称“我要做一个叛徒”。不顾及、不害怕、不妥协,具有叛逆精神,对封建宗法思想蔑视,对大哥作揖主义和犬儒哲学的批判,帮助二哥逃婚,咱在被损害和被侮辱的一方,对鸣凤的爱真挚,却无力也不知道怎么去爱,显示出幼稚和理想主义。

(3)高觉新:封建家庭的孝子贤孙,封建礼教和家长制度的受害者和礼教毒害下的人格分裂。认识到了自己的悲剧命运却又怯于行动的“多余人”。

(4)高觉民:觉新的二弟。身体矫健,目光深邃,正直、聪明、冷静,外表现出一些内敛的气质。不想觉新软弱、中庸,也没有觉慧的好斗冲动。是一个怀疑主义者。

4.清代文学复习提纲 篇四

清 代

 清王朝从1644年定都北京至1911年辛亥革命,有国267年

 从1840年鸦片战争始,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历史进入近代  清代文学,指清前期至清中叶的文学:

 清前期(1644¡ª1735)清入关¡ª¡ª雍正末,包括顺治、康熙、雍正几朝  清中叶(1736¡ª1839)乾隆初¡ª¡ª道光19年,包括乾隆、嘉庆、道光20年前

一、清代社会特点

1.封建君主专制

清代皇帝较以往各王朝更专制,臣民较以往奴性也更强

 承袭明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

 军事、行政、财政大权完全集中皇帝一人之手  设立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内阁形同虚设

2.清代思想文化专制:独尊程朱理学

满清统治者以中国传统文化继承者自居,承认儒学正统地位(1)以汉制汉

1)尊孔崇儒

 康熙主持编写《性理精义》,一再倡理学,崇朱熹 2)六部、都察院实行满汉复职制度 3)欺骗麻醉与屠杀镇压相结合

 倡科举,设四库全书馆,笼络汉族知识分子;

非不知八股为无用,特以牢笼人才,舍此莫属。

 大兴文字狱,扼杀反清及异端思想

(2)编书与禁书

1)保存古代文化典籍:《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佩文韵府》《四库全书》的编纂

2)乾隆时被禁毁的书将近三千馀种,六七万卷以上,种数见与《四库》现收书相埒(孙殿起《清代禁书知见录》)

二、清代文学发展概况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²绪论》:就拿文学来讲,周秦以子称,楚人以骚称,汉人以赋称,魏晋六朝以骈文称,唐人以诗称,宋人以词称,元人以曲称,明人以小说、戏曲或制艺称,至于清代的文学则于上述各种中间,或于上述各种之外,没有一种比较特殊的足以称为清代的文学,却也没有一种不成为清代的文学。盖由清代文学而言,也是包罗万象而兼有以前各代的特点的。

众体皆备,集历代文学之大成  清代文学繁富、驳杂,蔚为大观:

元明以来新兴的小说、戏曲空前飞跃,成就巨大 已呈弱势的诗、古文,已经衰落的词、骈文重新振兴;  各类文体均有传世佳作。

(一)清代小说

中国古代小说至清代达到顶峰,进入独创期 1.白话长篇小说纷繁多样,流派纷呈

不朽巨著曹雪芹《红楼梦》: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 讽刺小说

 吴敬梓《儒林外史》  世情小说

 西周生辑录《醒世姻缘传》、李绿园《歧路灯》  才子佳人小说

 《好逑传》

 张匀《玉娇梨》(白红玉/又名无娇、卢梦梨) 《平山冷燕》(平如衡、山黛、冷绛雪、燕白颔) 历史小说和英雄传奇

 蔡元放《东周列国志》、陈忱《水浒后传》

 钱彩、金丰《说岳全传》、褚[chǔ]人获《隋唐演义》  才学小说

 李汝珍《镜花缘》

 夏敬渠《野叟曝言》,屠绅《蟫史》,陈球《燕山外史》  谴责小说

 李伯元《官场现形记》,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  侠义、公案小说

 石玉昆 《三侠五义》(俞樾 改编为《七侠五义》),文康《儿女英雄传》,俞万春 《荡寇志》  狭邪小说

 陈森的《品花宝鉴》、魏子安的《花月痕》、张春帆 《九尾龟》  长篇小说成就最大的是曹雪芹《红楼梦》吴敬梓《儒林外史》

2.文言短篇小说

 蒲松龄《聊斋志异》,《聊斋》以后,文言短篇兴盛,主要有:  模仿《聊斋志异》:

 沈起凤《谐铎》、邦额《夜谭随录》、浩歌子《萤窗异草》  模仿魏晋南北朝志怪的:

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 袁枚《新齐谐》乐钧《耳食录》许元仲《三异笔谈》

3.白话短篇小说

 李渔短篇集《连城壁》,《十二楼》

(二)清代戏曲

 总体上看,清代戏曲(包括杂剧和传奇)逊于明代  就作家个人成就而论,李玉、李渔、南洪北孔,为中国戏剧史之大家

吴伟业传奇《秣陵春》 李玉《清忠谱》

反映明清之际民族矛盾和社会现实

李渔,明末清初著名剧作家、戏剧理论家,在中国古代戏曲史上有重要地位

 传奇《风筝误》等  理论著作《闲情偶寄》

 南洪北孔

 清代洪升和孔尚任两位著名的剧作家。洪升创作的《长生殿》和孔尚任创作的《桃花扇》代表了古典戏曲创作的两座高峰,堪称传奇剧本中的双璧。

 洪升是南方浙江钱塘人,孔尚任是北方山东曲阜人,故称¡°南洪北孔¡±。 清中叶传统戏曲逐步衰落

 文化政策制约

 杂剧传奇的雅化:传奇、杂剧均趋向文人化、案头化。

 民间地方戏曲逐渐兴盛,成为近代京剧和其他地方剧种产生的基础

 花部:秦腔、罗罗腔、弋阳腔  雅部:昆曲

(三)清诗

流派众多,诗风各异. 遗民诗人钱谦益、吴伟业(“梅村体”):故国之思、易代之感

 钱谦益: 清初宗宋派领袖.两朝领袖  吴伟业: 清初尊唐派领袖.一代诗史

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妻子岂因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圆圆曲》) 其他遗民诗人顾炎武、王夫之、屈大均等  盛世之音王士祯:标举神韵  沈德潜:“格调说”  翁方纲:“肌理说”  盛世后期,别开生面袁枚:性灵说

 主张抒写个人情性,尤重男女之情  但开风气不为师的龚自珍:

 呼吁人才解放

近代诗风,源于龚氏,(四)清词中兴

词经元、明的衰落,至清代呈中兴气象 1.较之宋词,清词境界更为开阔

2.于诗人之词、词人之词外,增入学人之词,拓宽词之疆域

 朱彝尊、张惠言、周济、王鹏运、朱祖谋、王国维等  冲击¡°词为小道¡±观念 3.流派纷呈,迥异前代

 清初三大家:陈维崧、朱彝尊、纳兰性德. 阳羡词派代表:陈维崧:效法苏、辛之豪放

 浙西词派领袖:朱彝尊:推崇姜(夔)、张(炎)清空  独树一帜纳兰性德(满洲第一大词人)

词风逼近南唐二主;自是人间痴情种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见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阮郎归》)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深思往事立斜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浣溪沙》)

 对亡妻卢氏的绵邈追怀,无尽哀婉

 常州词派代表:张惠言、周济

论词主比兴寄托,重视词的社会作用

4.清代词人之众、作品之多,超过前代词人、词作总和 5.创作兴盛引起理论的繁荣

 词学专著

 朱彝尊《词综》  张惠言《词选》  况周颐《蕙风词话》 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 王国维《人间词话》  词作整理、编辑

 王鹏运辑《四印斋所刻词》  朱孝臧辑《疆村丛书》  江标辑《宋元名家词》等.(五)清代散文

1、清初散文可分两类:  学人之文: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为学讲经世致用,为文带史家传统. 文人之文: 侯方域、魏禧、汪琬

 侯方域,魏禧,汪琬 ,被称为国初三大家

2、清中叶散文流派

桐城派:方苞、刘大櫆、姚鼐

 桐城派是清中叶最大的散文流派,因代表作家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而得名. 讲究古文义法,以清真雅正为宗

上一篇:抽放队四好党支部申报材料下一篇:XX年食品安全进校园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