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的应用论文

2024-07-15

初中数学的应用论文(共9篇)

1.初中数学的应用论文 篇一

电子书包在初中数学的应用体会

课堂信息化是教育发展的大趋势,电子书包的应用为教师与学生提供更好的交流与学习的平台,电子书包如何与学科进行有效整合是许多教育工作者关心的问题,经过一年的教育实践,结合自己在数学课堂的应用简要谈谈我的体会。

一、电子书包在数学教学的优势: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功教学不应是强制性的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电子书包作为一种新常态的教学手段,在课堂中可利用平台师生参与互动,例如在课堂中进行抢答环节,随机抽取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数学的学习更多来自于学生自身的体悟和感受,在学习几何部分,利用其中的图形计算器制作直观图形,便于学生理解几何定理,电子书包可以创造一个实际操作的环境,学生可以通过“作图”“变换”“度量”等功能,对图形进行观察探究发现,更好的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2、课堂教学反馈速度快,在练习环节,这种及时反馈就特别明显,传统的教学我们只能在巡视时看看部分孩子完成的情况,利用电子书包通过学生完成情况的进度条,马上就可以获取学生的答题情况,反馈非常及时。并可以在分析测试题目的正确率了解学生的学情,进行有针对的讲解和补充。

3、因材施教,体现分级测试的优越性,在电子书包中配合其他软件进行学生的分层次检测,教师可以查看每个孩子的答题详情,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发布不同层次学生,例如在数学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一节中,可以设定不同难度系数的题目进行巩固练习,更加方便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

4、错题攻关与微课学习,电子书包错题本设计可谓独具匠心,将孩子在课堂中出现的错误统一放置在错题攻关中,学生在攻关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巩固自己所学知识,更好的查漏补缺,也更有力个性化的学习,分层学习效果凸显。在微可利用上,针对数学的难点和考点制作简短的数学微课,学生可利用课下时间进行复习。

二、电子书包在数学教学应用的思考

电子书包在提供了各种教学资源,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开拓了学生的学习视野,并且电子书包配备了相应的教学信息和优质的教学资源,使师生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作为强调数理逻辑的学科,有的课题可以使用电子书包平台授课,有的课题则需要教师引领学生一起开展思维过程,结合应用实践问题说明一下。

1、电子书包对于文字处理具有极强的便捷性,但图像的抓取识别处理能力不足,例如我们输入平方分数时书写几何语言平行垂直需要较大时间,同时在试题的处理上选择题可以做到快速准确,但是在数学中解答题应用情况不佳。

2、教学软件的整合程度不够,在平台中互动课件和试题发布中,互动课件仅能单题发布,不能做到多题发布,影响学生的思维连贯性和课堂的节奏,使得课堂有一种割裂感。

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灵活地运用电子书包的交互功能进行教学是先进高效形象快捷的方法与手段。作为教师一定要适时,适量,适度发挥电子书包辅助教学的优势,促进和其它的教育教学模式有机的结合,以便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为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2.初中数学的应用论文 篇二

一、提升素质, 注重分类的教学方式

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 开发学生的潜能, 传授给学生基本的运算能力及逻辑思维的能力. 学生的数学综合运用的素质主要源自于在日常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理念、技能. 在我们的教学方式上, 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素质, 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在各个阶段的知识水平和思维方式进行逐步渗透加深, 使学生在牢固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 不断地丰富自身的内涵, 从而提升整体的综合能力, 这也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分类教学的基础思想.

分类教学方式的具体做法主要是对学习中的对象问题进行分类, 来分析解决问题, 从而在探索性、逻辑性、综合性等各个方面对学生的思维理性进行提升. 其中数学概念的分类讲解、数学定理的概括、数学公式的算法、数学法则的定义、数学参数的设置等分类思想会贯穿于整个教学的过程当中. 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应用分类的方式进行处理研究, 往往能够更透彻地洞彻问题的原因始末, 从而使得复杂的问题简化. 在分类的过程中, 学生通过对比、观察、思考、分析、概括、理解等动态的自主发现过程使得思维具有周密性及严谨性, 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具备良好的条理性, 从而开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化研究探索的潜力. 数学本身就是对现实世界中遇到的问题的一种思考方式, 数学工具用于刻画描述数学的规律从而通过运算对已知问题进行解答. 所以学生要牢固地掌握这项技能, 就需要在掌握基本数学知识的前提下, 自主地进行深化学习. 建立在分类教学方式的基础上, 不仅仅是交给学生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 更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增强自我解决问题的信心, 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数学知识及能力水准都能得到综合有效的提高.

二、个性培养, 注重思维的教学方式

数学学科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其思维逻辑的严密性, 通过学习数学能够培养学生养成思维的缜密性、条理性也是我们在初中数学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实现的教育目的, 所以在了解学生个性的基础上, 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教学方式, 也是我们在当下的教学环境中的必要之选.

数学本来就是思维与线性的文化, 研究对象中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关系反映客观世界的规律, 并利用这些规律, 都是实际生活中, 理解自然规律, 并对自然进行有效改造的需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领悟思维方式上的辩证关系并作用于实践, 从而得到知识方面的加深、技能方面的提高及智力因素的成型, 才能让学生全面地素养跟进, 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 因此根据教材的内容以及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 从思维养成的角度出发, 适时、适度、适量的在基本知识的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定理等方面对学生进行逐步渗透.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沿着教师引导的思维方向进行独立比较、分析、概括、总结, 从而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及智慧逐步养成严谨的思想方式及条理分明的思维方式. 在这样的思维方式下, 学生可以更好地鉴赏到数学的美学价值及实际运用的意义, 从而树立起对数学学习的端正态度和学习目标, 在智力因素及综合技能运用上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三、学以致用, 注重实效的教学方式

在初中数学教育的目标上主要是让学生将掌握的知识学以致用, 所以我们的教学方式还应该放到注重实效性上.面对一个问题能够从多个角度出发, 多个层次进行思考, 并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解答, 这些都要求学生对所涉及的知识有更深刻全面的理解和认知. 数学的最实效价值就在于运用其严谨的思维特性、独特的运算方式去解决在实际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可以经常提及并介绍数学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对数学进行应用的意识. 比如数学在物理学、生物学、化学甚至地理学、天文学上的一些运用及计算方式, 遵循哪些原则;又比如数学在对计算机进行设计的基础运用及逻辑语言等. 启发学生对于数学应用方面的兴趣及思考. 在教会学生数学理论的前提下启发学生思考, 如何将所学习到的数学知识灵活运用. 甚至可以结合现实中的实际困难, 引导学生进行设计计算, 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强化他们的操作技能, 发掘学生对数学在应用方面的各种潜能. 当数学的思维方式养成习惯, 数学的应用也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常态, 数学工具在学生的手中就变得简单、方便, 思维清晰, 可操作, 易掌握了. 培养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应用意识, 能够逐步做到学以致用, 并形成一种良好习惯, 对学生来说就是重大的发展和突破, 对教师来说这种注重实效的教学方式也是保障教学成果的必然之选.

总之,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方式的应用探究上取得优化的效果, 就必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 同时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 教会学生自主地利用数学的思维, 运用数学工具来解决在学习生活上遇到的实际问题. 要达成这样的目标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注重分类、思维、实效的教学方式, 从学生的个性入手进行培养,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赵东祥.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漫谈[J].教育艺术在线, 2009 (5) .

3.初中数学的应用论文 篇三

许多学生很容易产生这样的想法:学习了这么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却无用武之处。将数学建模应用到数学应用题中,能够改变学生以往对数学学习的刻板印象,让学生领会数学建模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强大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逐渐培养良好的应用能力。此外,“数学建模”在初中数学应用题中的应用,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且培养实际动手的能力,最终积累出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精神,对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数学建模”在初中数学应用题中的应用策略

1.创设情境,与实际紧密联系

在数学日常教学中,仍然离不开教材的指导,因此,在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中,教师要以教材中的基础知识为基础,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切实将数学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这样有助于举一反三,利用不变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千变万化的题目。

以这道题目为例:一件商品按成本价提高40%后的标价,再打8折(标价的80%)销售,售价为240元,设这件商品的成本价为x元,这件商品的成本价是多少?根据题意,可列出方程x(1+40%)×80%=240,可解得成本价为214元。

这道题目是利用了方程进行解题,同时也揭示了商家常用的销售做法,对于帮助学生理解方程,以及建模思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初中生觉得数学学习困难,实际上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差,从而導致在解决数学应用题时读题、审题困难。因此,初中生首先要学会在解题时找准字、词、句,学会分析各种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培养对数学问题的敏感性,将抽象的表达化为具体的数字。此外,提高自我表达能力,有助于将数学语言与实际生活中的语言灵活进行转化,进而将解题思路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得到数学逻辑的培养。

总之,数学模型是连接数学世界与现实世界的重要桥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刻意对学生进行数学建模思想的浸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数学教学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叶扬.试论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数学建模[J].上海教育,2015(21):79-80.

[2]陆烨娟.建模思想在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运用[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5(09):18.

4.初中数学教学的教学问题应用论文 篇四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学生;学习兴趣

1使用多媒体教学办法激发兴趣

当前普遍应用于课堂的多媒体教学能够将难以理解的抽象知识更加形象地表现给学生,展现的办法更加直接和容易理解,除了可以辅助学生更加直观地深入观察空间以外,还可以提升学生在学习中视觉以及听觉的辅助效果,并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构筑的数学知识的课堂情景当中,从而帮助学生创设更加活泼的课堂气氛,辅助学生获得更多学习方面的经验,极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譬如说,数学教师在初中课堂上讲述关于行程方面的数学题时,如果学生无法精确地明晰什么是两地、同时出发等概念,就一定会阻碍学生获得正确的解题办法。这个时候数学教师就能够通过使用多媒体的办法放映动画版的解题过程,其成果必然十分显著。教师在数学课堂中通过使用多媒体办法的先进的影像技术,能够把关于行程方面题目的不同状况更加形象深刻的显示在数学课堂之中,通过把数学知识通过更加新奇的娱乐办法解答出来,帮助学生构筑更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针对数学概念和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兴趣,极大程度增强了学生的好奇心,从而高度提升了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

2使用语言艺术激发兴趣

在初中数学的课堂上,数学教师若具备较强的语言艺术,使用更加幽默的教学语言能够产生对于学生求知的诱惑力,一方面可以调整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心情,另一方面还可以构筑更为和谐的数学课堂气氛,从而提升学生课堂数学知识掌握的效率,这也成为了教师使用语言艺术的魅力。语言艺术能够辅助数学知识更加形象具体的实现,能够帮助教师将较为抽象难以理解的数学教学内容通俗化,也能够推动课堂中难以理解的数学理论更加通俗易懂,这在极大意义上可以高度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兴趣。因此,数学教师在初中教学课堂中,可以更频繁地使用一些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案例,这样才可以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譬如说,教师在进行样本这一节的讲授过程中,能够通过将生活中购买葡萄的案例进行辅助讲授,买家往往会询问“葡萄甜不甜”,此时的卖家往往会让买家进行品尝,而这种品尝自然只能是一个或者几个,无法进行全部品尝,此刻就展现了样本的含义——仅仅抽取主体的部分当做调查课题就可以估计总体,这样就能够辅助学生对其进行理解,也可以高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展现日常使用的数学知识激发兴趣

学习是为了能够切实地运用知识。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更加看重如何引领其学生正确使用课堂数学知识,进而理解日常生活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疑问,必须帮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是怎样使用的,他们才可能更加主动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吸收,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极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并培育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兴趣。譬如说,学习了“三角形”的数学知识,教师能够引领学生走入日常生活,譬如要求学生去测量并通过计算得到河岸宽度等一些很难直接测量的事物。教师还能够鼓励学生进行必要的讨论课,引领学生搜寻生活中可以看到的数学知识进行探讨。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能够将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加入进数学教学中,推动学生更深层地明白数学其实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这就提升了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使用意识以及创造意识,从而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兴趣。

4使用分层教学办法激发兴趣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具有其独特个性的,当然从教学角度来说,每个学生接收知识的层次也不尽相同。因此身为初中数学教师,必须高度明白这一特性,在数学教学中更加看重使用分层教学的办法,依据学生的现实状况依据其所在层次实现不同地教学。针对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的学生,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以及作业批改的时候需要相对宽松,通过这种方式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以及学习自信心,推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体验学习的趣味;针对数学知识接收较快的学生,教师则可以适当提升难度,进而激发这类学生对数学更加深层次的探索。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适当鼓励学生。在学生在接受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陷入困境时,教师必须激励学生主动克服困难;学生有所进步的时候应当对学生进行表扬。教师必须更多地看重学生具备的优点,在学习过程中重视表扬的作用,辅助学生产生得到学习成就的快乐,从而高度鼓励学生产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热忱,激发其兴趣。

5结语

综合上文,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进程中,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是能够更快接收课程知识的关键条件。所以,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进程中,必须使用不同的办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潜力,经过以上办法激励学生针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才可以推动学习兴趣变为动力,才可以更加主动地落实课堂知识的实践,从而高效增强数学课堂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赵云涛.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学周刊,(23).

5.浅谈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体会 篇五

黄勇华

九江六中 332000 摘要:本文论述了应用题的重要性,并针对目前应用题教学中“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现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探讨了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策略问题.关键词:能力培养 应用题教学 教学策略

一、应用题教学的重要性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是我们学数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初中数学大纲中指出:“要学生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适应社会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的基本需要。”可以说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内容和重要途径,因为应用题反映了周围环境中常见的数量关系,需要用不同的数学知识把实际生活和一些简单科学技术知识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既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又初步培养了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数学作为一门工具学科,也应该把它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教学的一个重点。应用题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到数学是有用的,数学离我们并不遥远;还可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等。而这些都是作为现代社会中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的公民必须具备的能力和品质。

二、当前应用题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的应用题基础薄弱

长久以来,传统的教育模式导致了学生重课本、轻生活,因而生活阅历有限,对应用题的背景和情境不熟,教师们常常在教学中抱怨“学生应用题的阅读理解能力差”。实际上,很多时候并不是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差,而是学生阅历不足造成的。另外,很多学生遇到文字比较长的应用题不知道怎样去分析,去寻找题中的数量关系,不知道怎样把实际问题化成一个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我曾在教过的两个班中做过一次调查,考试中遇到应用题,有信心,可以很快找到解题方法的占19%;信心不足,但会尽力去想办法解决,争取多得分的占41.6%;没有信心,根本不知道应用题该如何下手的占39.4%,从调查的结果看,大多数学生对解应用题存在畏难情绪,信心严重不足。

(二)传统教学方式和旧教材的影响 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弱,与老师的教学不无关系。长期以来,我们的老师都比较重视知识的传授和解题,不太重视实践性活动的开展和教学,而且老教材在这方面也比较缺乏,没有实践性活动的专题,而且一些应用题的素材也比较陈旧,根本不能跟当今的现实生活相联系,使学生感到数学枯燥无味,以致影响了应用题的教学效果,甚至对整个数学科都产生不利影响。

(三)学生接受应用题训练的机会较少

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教师认为应用题文字叙述长,分析起来繁琐费时,课堂效率不高,而应用题的解题能力又无法在短期内形成,在以往考试中所占的分数比重也不高,所以教学中分析探索过程往往一笔带过,更是很少作为一个专题进行学法指导。所以学生接受训练的机会少,自然解应用题的能力只能一直处于低水平的状态。

二、优化应用题教学的策略

(一)从基础入手,树立学生学应用题的信心

从前面调查的结果看来,大多数学生对解应用题存在畏难情绪,信心不足,不知道怎样去分析,去寻找题中的数量关系。要解决好这一问题,还是要先从基础抓起,从简单的应用题开始。简单的应用题背景较简单,语言较直接,容易使学生领会如何进行审题,理顺数量关系,容易建立数学模型,为解复杂一点的应用题打下基础,又能带给学生成功解题的体验,增强学应用题的信心。学生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思维过程:弄清问题——找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

(二)教学过程中及时渗透应用题的教学

要提高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一定要在课堂上多渗透应用题的教学,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加强数学知识应用的渗透,适时地切入应用题的教学,使学生有更多的接触应用题训练的机会。其实,我们现在用的“北师大版”教材,已经很好地注意到了数学的应用性,在讲每一个知识点之前,都先结合现实应用提出问题,也就是先以应用题开头提出问题,引出悬念,然后才讲新知识。其实这就给我们提供了训练解应用题能力的一个很好的机会,教师一定要注意在这一教学内容上的引导。比如,在讲“一元二次方程”这一章的开头就有这样一道应用题:例2:绿苑小区住宅设计,准备在每两幢楼房之间,开辟面积为900平方米的一块长方形绿地,并且长比宽多10米,那么绿地的长和宽各为多少? 这虽然是一道较简单的应用题,一般学生很快就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但这也是一个训练的机会,而且当学生发现所列出的方程跟以前所学过的不一样时,更激发了他们学习这一章新知识的兴趣。但是以应用题的形式引出要学的新知识切忌提出的问题太复杂,让人很难理清头绪,这样既达不到训练的目的,更谈不上有引起学习新内容的兴趣了。总之,选题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围绕各种数学知识的应用,从简单到综合,逐步深入。

(三)重视过程教学,培养“建模能力”

“把实际问题化成一个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这个过程称为数学建模”。建模能力是数学应用能力的核心,学生的应用题能力差,最根本还是建模能力不强,怎样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呢?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不可只展示结果,更应重视展示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分析探索问题,教会学生思考,例题的教学是关键。在初中阶段,常见的数学应用题模型有下面几个:建立方程(组)模型、建立不等式(组)模型、建立直角坐标系、建立函数模型、统计型问题、建立三角模型、建立几何模型。教师可以分别进行专门练习,特别是在初三复习时,进行系统复习总结很有必要。

(四)培养数学兴趣,让学生觉得有动力

兴趣是动力的源泉,要获得持久不衰的学习数学的动力,就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在教学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1.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能接近数学。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我们周围,我们时时刻刻都离不开数学。2.重视数学的应用教学,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许多人认为,学那么多数学有什么用?日常生活中根本用不到。事实上,数学的应用充斥在生活的每个角落。教学中重视数学的应用教学,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作用和魅力,从而热爱数学。3.引入数学实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直观。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包括探索、发现在内的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使其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4.鼓励攻克数学,使其在发现和创造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数学之所以能吸引一代又一代人为之拼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数学研究的过程中,充满了成功和欢乐。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们学习乐在其中,才能培养出学生不断探索的欲望。

(五)通过多种途径转化文字语言

教会学生用画图、列表等方法转化文字语言,更好地理解清楚题意。比如:解决行程问题时用画图方式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题意;解决调配问题时则用表格更能清楚了解题意。

(六)鼓励质疑,激起向权威挑战的勇气

我们会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同学在解完一道题时,总是想问老师,或找些权威的书籍,来验证其结论的正确。这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他们对权威的结论从没有质疑,更谈不上创新。长此以往的结果,只能变成唯书本的“书呆子”。中学阶段,应该培养学生相信自己,敢于怀疑的精神,甚至应该养成向权威挑战的习惯,这对他们现在的学习,特别是今后的探索和研究尤为重要。若果真找出“权威”的错误,对学生来讲也是莫大的鼓舞。教学中,对这样的新发现、巧思妙解及时褒奖、推广,能激起他们不断进取,努力钻研的热情。而且我认为,质疑教学,对学生今后独立创造数学新成果很有帮助,也是数学探索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结束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所以应用题的教学不容忽视。作为数学教师,应依据学科教学的特点,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精心安排,认真落实优化应用题教学,始终着眼于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的提高,应用题将促进素质教育,学生素质也将会在应用题教学中得到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6.数学思想在初中课堂中的应用论文 篇六

数学教育不但要教会学生基本的数学知识,还要传授给学生一种让其终身受用的思想方法一数学思想方法。中考是仅次于高考的一次升学变迁,在升学压力下,教师在教学中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以知识结论为重点的教学现象和注入式、照本宣科、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依然普遍存在。这种教学过于强调灌输和记忆,不善于将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挖掘出来,不能够将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总结和概括,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限制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一、数学思想在初中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1.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数学思想方法蕴含在具体的数学知识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数学思想是桥梁也是纽带,联系着繁杂的数学知识点,帮助学生由点及面的形成清晰思维脉络。掌握了科学的数学思想方法就会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思路,这样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就能从头脑中检索并提取相关的知识,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2.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这门学科的基本原理,数学思想方法听起来抽象,但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可以大大简化知识难度,以反证法为例,直接证明很难找到突破口,计算量也非常大,这时候可以反其道而行,通过反证法把问题解决,当学生掌握和理解了这些数学思想方法,再去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特别容易理解和记忆。

3.有助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数学思想方法能促进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形成,而创造性思维又是建立在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之上的,因此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数学思想在初中数学的教学策略

1.分散目标以渗透为主。从上面的总结可以看出,初中阶段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非常多,教学中我们不可能一次都教會学生,需要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将分散在数学知识当中的初中数学思想方法加以挖掘、整理,并适时的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初中数学思想方法一般都是隐藏在数学知识中,而且其中有些方法在一道题目中可能互通,这时候教师要耐心、细致的去引导学生,要将分散在数学知识当中的初中思想方法加以挖掘、整理和提炼。学生初中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探索。因此,教师教学不能浅尝辄止而应该长期不懈地进行渗透。

2.以学生为本注意启发引导。新课改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始终遵循这一理念,教师不要代替学生去思考和做决定,更不要把自己的思维意识强加给学生,而是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和领悟蕴含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初中阶段知识学习过程中涉及很多证明题,这类题目本身解答的方式非常多,比如平行,既可以通过同位角、内错角来证明,也可以通过同旁内角来完成,在一些全等、相似等的证明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以启发为主,时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并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可以鼓励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自由讨论,共同分析。

3.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推进方法教学。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使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完善,对各学科的教学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然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也不例外,因此现代教育技术又被称为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在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为教师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尤其是在分析图像时,多媒体就显现出它的优越性,例如:通过动画和图形,应用平移、旋转、对称等,直观的展示了知识的发生,将传统静态的`教学过程转变为动态的教学过程,更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以抛物线为例,作图的过程教师无需在黑板上反复擦拭,可以直接在软件里呈现,还可以可以改变一些数据,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开口变化、象限位置、对称轴、定点、交点坐标的不同位置,让数和形结合为直观的动态图像,在这些图像中还可以使用不同的颜色来分别演示,将数与形的关系形象的展示给学生。如果教师能够这样教学,不仅学生对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理解才能深刻,而且碰到抛物线问题时,学生也会第一时间想到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三、结语

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还可以简化教师的工作量,让学生更加快速掌握知识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促进学生对初中数学思想方法的了解和掌握。优化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途径,带动学生灵活应用多种数学思想方法。

参考文献:

[1]王玉萍.数形结合思想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02).

[2]林晓钦.浅谈初中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建议[J].小作家选刊,2017(10).

7.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篇七

一、拓宽对数学的基础认识, 让学生懂得数学的价值

近年来初中数学试题的新颖性、灵活性越来越强, 不少师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 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 因而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教学中没有发掘其内在的规律, 就让学生去做题, 试图通过让学生大量地做题去“悟”出某些道理。结果是多数学生“悟”不出方法、规律, 理解肤浅, 记忆不牢, 只会机械地模仿, 思维水平较低, 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过于粗疏或学生在学习中对基本知识不求甚解, 都会导致在考试中判断错误。不少学生说:现在的试题量过大, 他们往往无法完成全部试卷的解答, 而解题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练程度及能力的高低。可见, 在切实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中同时应重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所以我在平时的在备课、授课上狠下工夫, 努力创造学习的气氛, 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印象, 产生浓厚的兴趣。习题训练中精选例题, 可以按照例题的难度、结构特征、思维方法等各个角度进行全面剖析, 不片面追求例题的数量, 而要重视例题的质量。同时在讲解例题的时候, 要能让学生也参与进来。

二、通过数学活动, 把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落到实处

初中数学比较贴进生活实际, 具有较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因此, 我们可以抓住了初中学生情绪易变、起伏较大的心理、生理特点, 要求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 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既然每个数学问题都是由一些特定的符号语言、文字语言、图像语言所组成, 那么掌握三种数学语言之间的正确转换, 既是数学学习的基础, 更是数学学习的基本技能。用文字语言表述的数学问题, 可以通过线段、图形、图像、表格、网络等手段直观地“重现原题”, 再运用符号语言把自己的思维结果陈述出来, 这样可以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思维的条理性, 提高他们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 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自由组合) , 请他们做我的助手, 一道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操作, 既规范了学生的劳动、行为习惯, 又使他们在参与活动中认识“自我”, 以数学的趣味性、教学的艺术性给学生以感染, 让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同时, 在教学过程中, 我利用数学题目的灵活多变性, 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思考问题, 不局限于一种解题思路和方式, 大胆设想, 以问题的各种条件和结论为出发占, 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 而且还可以优化学生的思维, 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灵活性。

三、要注重学生自主探索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能力是指通过思考, 采用比较、分析、综合、概括、联想, 把原认知结构中的知识技能进行组合、再组合, 从而主动构建起新的认知结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素质的核心。学生学习数学基本知识, 旨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上升到能力层面, 而这恰恰是他们的薄弱环节。学生之所以觉得数学难, 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更难, 其主要原因是在较复杂的题目背景下, 他们缺乏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 找不到知识的结合点。这就离不开我们事先所做的、精心的教学设计和在协作学习过程中画龙点睛的引导:用联想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用同类题型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用分类讨论思想培养思维的严密性, 用一题多解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用逆向思维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利用选择题培养思维的敏捷, 采用归纳猜想方法培养思维的创造性。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想象, 发挥他们的表现力。我在授课过程中说的公式很少, 但是对学生建构解题思路的方法却多多提示, 指导学生在个人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协商、交流、讨论即协作学习, 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建构, 并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 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通过这种合作和沟通, 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 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洞察。数学语言所表达的创造性的思维过程, 最能体现一个人创造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数学语言的准确性可以培养学生诚实正直的品格, 它的抽象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 它的简练和符号化特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概括事物的规律, 也有利于思维。一个公式、一个图形胜过一打说明, 符号公式的和谐与简洁美, 有利于学生记忆、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有利于计算和逻辑论证。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 必须注意在基础之上进行教师指导进行。因而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过程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上。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 有的学生对数学问题表述不清、认识模糊, 这一问题较为严重地抑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 培养学生使用数学语言的能力, 提高学生用数学语言分析和解决量与空间形式方面的问题的能力, 应成为数学创造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熟练运用各种转换原则, 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客观性和抽象性。

总之,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让学生面对富有趣味和价值的数学问题去学习, 就能够展开思维, 活跃思维, 从实际出发, 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 善于观察, 总结归纳, 探究其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从而达到传授知识, 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目的。

摘要:数学来源于实践, 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初中生应当对数学有一个较为全面、科学的认识, 不仅要认识到数学中有计算、有逻辑, 而且要认识到数学的产生和发展中有许多非逻辑因素。

关键词:数学价值,技能,方法

参考文献

[1]任振海.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 (理论) , 2007 (5) .

8.初中数学的应用论文 篇八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生活 应用

新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充分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融入生活。下面我主要与初中数学教学为例,谈谈将数学教学融入生活的体会。

一、让学生感受数学从生活中来

要让学生感受数学从生活中来,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及他们的心理特征,将教学内容和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已有的知识背景,创设情境、设疑引思,使学生从熟悉的生活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并且从探索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而要达到以上效果就必须从以下方面入手。

1.收集生活素材,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鼓励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让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搜集“生活中的数学”,根据收集的内容进行分类整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从学生收集的资料中提取与数学有关的资料,并将它与书本知识有机结合。在国庆放假前我布置了这样一道习题:某人有10000元钱,打算存入银行十年,请同学们到储蓄所调查一下,一年到十年存款的年利率得出的结论,按照要求设计出存款方案。a.选择三种储蓄方法,计算10000元钱存入银行十年后的利息(假设利率不变)。b.选一个最佳的存款方案,并说说这个方案有什么优点。要求:亲自到银行把利率表抄下来,并注明是哪个银行的。这道题中渗透了数学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学生通过收集材料、分析材料、设计方案,激发了探索欲望,提高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从生活背景入手,诱发学习数学兴趣。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导入,让学生感受数学无处不在,能诱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如:在教学“解直角三角形”时,我通过学生熟悉的旗杆测量问题让同学们预习,有的学生甚至亲自动手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在课堂上,我让他们分小组讨论:如何测量旗杆的高度?同学们通过实践加深了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得出了多种多样的测量方案。我便让他们对各自的方法加以讨论和总结。他们总结出三种方法:第一种:运用了同一时刻影长与物高成正比。即在同某一时刻测出一位同学的影长几米和身高几米,此时旗的影长是几米,通过列方程计算出旗杆的高度是几米。此时我充分肯定了这种方法的合理性,并提出问题:为什么同一时刻下影长与物高成正比呢?这里运用了什么知识?这一提问加深了同学们对相似图形的理解,并对太阳光是平行光这一生活常识有了一定的体会。第二种:拉直旗杆顶端的绳子,量出绳子比旗杆长的部分,此时再把绳子的下端拉开到刚好接触地面,测出下端离旗杆几米,利用勾股定理列式。第三种:利用相似三角形进行计算。通过有两组对应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进行作图,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进行计算。从学生熟悉的东西入手,不但增强了他们动力实践的能力,更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比较,他们自主探索掌握的程度远远超过教师单方面的说教。当他们对旗杆的测量产生了浓厚兴趣的时候,我又问: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测量出楼房的高度吗?大山呢?等等。把他们的思维推向最高峰。在数学教学中,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学习与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获得探索数学的体验,提高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此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鼓励学生网上搜索资料,体会数学的价值

鼓励学生网上搜索资料,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形成过程,扩大知识面,体会数学的价值。同时也可以开展网上数学实验,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例如:几何画板和图形计算器提供了十分理想的让学生积极探索问题的“做数学”的环境,学生完全可以利用它来做数学实验,这样就能使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获得真正的数学经验,而不仅仅是一些抽象的数学结论。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过程,从数学现象中发现、归纳数学规律,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这对培养学生的数学精神十分有益。

三、让数学融入学生生活

“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在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领悟出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数学有很强的应用价值这个重要道理。教师就要设计一些应用性较强的题目,并引导他们学会自觉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深刻体会到数学巨大的应用价值及其魅力,逐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主要还是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索,教学上以学生为本,提倡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本,以课本为本的教学方式,学生自己能完成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完成,引导他们掌握一套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这不仅是消除现在学生普遍存在的依赖心理,训练他们自主思考能力的好办法,还是锻炼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激励他们不断挑战自我的重要方法。

9.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九

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 杨周明

【摘要】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辅助工具,能够优化数学过程,改善对数学的认识,增加课堂容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多维化思维方式,培养学生自学,提高学习效率的能力,但课件的制作、应用应做到适时、适度、有效,从而提高教学效益。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传统的数学教学,没有其他学科形象,生动。靠的是教师的嘴、黑板、粉笔,偶尔也有一些模型,但教学手段单调,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而信息技术进入数学课堂,弥补了传统课堂的不足,给枯燥、机械的数学学习带来新的活力,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辅助工具,把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的教与学融为一体,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多维化思维能力,从而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益。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感悟

一、运用信息技术可以简化难点,优化数学过程,提高学习效率

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在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生也不一定能明白,特别是传统教学中无法用适当的手段去揭示一些难以理解的概念、规律,直观性难,可见度低的课堂教学过程,而计算机的演示功能可对重要教学内容和现象进行展示和回放,学生容易理解,从而收到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效果,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率。如:讲《轴对称图形》这一节,可制作课件,使满足条件的两个图形通过翻折、重叠、闪烁灯系列动画模拟过程,形象生动,让学生反复观察和比较变化前后图形的异同之处,从而体会到对称的性质,使得本节课的重难点得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二、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对数学的认识

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引入新课不能很好的吸引学生,学生失去听课的兴趣,就不能很好地学习。而许多数学问题都来源于生活、生产中,多媒体课件以大量视听信息、动态表现手段产生出一种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如,在证明“顺次连接四边形四边中点所得到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这个命题时,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进行现场演示,为学生展示不同的四边形,进行相关操作,让学生直观上看到得到的四边形就是平行四边形,利用几何画板再次对某一个四边形进行现场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在拖着四边形一个顶点在平面内缓慢移动的过程中,四边形的形状与对角线的变化的关系,测出两条对角线的长度关系、两对角线夹角度数对于四边形形状的影响等。让数学教学变得生动形象,从而冲击着学生的思维兴奋点,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习兴趣,再加上适当的启发引导,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引起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改善对数学的认识。

三、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增加课堂容量

复习课由于以归纳知识和练习为主,一般课堂容量比较大,在教室就不易展示这么多,而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较好的进行知识归纳。有些内容文字较多,课堂上书写占用时间,对教师分析讲解有很大的影响,制成课件可以把例题直接展示给学生,节省了时间。例如进行《统计》教学时,利用课件就可以很方便进行;评讲试卷,利用展台也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益。

四、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培养学生多维化的思维方式

多媒体 CAI 课件采用多种教学媒体综合处理教学内容,传递教学信息,因此,给学生提供了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外部感官刺激,这种刺激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积极性,而且能使学生进入视听并用、抽象逻辑思维与具体形象思维共同参与学习过程的多维动态,因此学习者的思维活动易于突破抽象思维的难点与局限,使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学生的自然习惯,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热情也能被调动起来,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培养学生自学数学,超前预习数学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鼓励学生自学,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是很重要的。只有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提升,他们才会不断地追求新知,不断探索,获得发展,而信息技术为学生自学提供了方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重视自学的价值,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学习,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不要急于作答,而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上网查资料,搜集信息,解决问题,同时还可以利用网课,超前预习数学。让学生把使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学习作为学习的常态,作为课堂学习方式的补充,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培养数学学习的能力。

六、不能将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代替教学的全过程

多媒体教学可以使讲解的内容更为形象、直观,但是如果整个教学过程都在展示课件的内容,一个字的板书都不存在,学生只顾看大屏幕,看老师演示,不思考问题,不动手操作、训练,就像看电影一样,那么一节课下来,是不会有什么教学效果。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生动脑、动手的过程,适当的进行板书、演算、讨论和思考,才能使学生正确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和发展过程,若一味的用课件代替板书,将无法体现数学的解题思路、解题步骤,同事也有违学生的认知规律,无法开启学会少年宫的创新思维。因此,教师的讲解,仍然是多媒体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占较大的比重。

七、信息技术中课件的制作应紧紧围绕知识的目标,内容,做到适时、适度、有效

运用多媒体教学,其目的是使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所学知识,因此课件的应用力求以学为中心,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应充分研究教学教法,拟定制作课件的教材内容,课件的长短。其次,要明确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多媒体教学。课件要解决数学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针对性要强,做到适时、适度、有效,这样才能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例如,在讲解“截一个几何图”时,学生难想象出截面的形状,教师在黑板上也很难画出,如果在这里使用Flash制作一个课件,通过动画演示,学生就清楚地看到怎样截以及截面的形状,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因此,在多媒体课件设计中,应当把握知识的内涵,注意知识表达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再加以适当的艺术加工,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采用片段式课件教学替代整课式课件教学,体现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把握好课件的选材,排除无关信息的干扰;充分利用计算机与其他媒体进行优化组合;调控好课堂教学节奏,重视学生思考与参与,注重情感态度的交流,对重要的教学内容和数学实验现象进行回放,科学有效地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揭示数学本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才能真正的做到适时、适度、有效,充分发挥课堂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八、处理好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关系

传统的未必就是不好的,传统的教学手段在某些表现方式上有信息技术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包括使用小黑板、直观教具演示、板书、板演等常可取得好的效果;利用传统教学手段无法体现的内容可考虑用现代信息技术,但不是黑板搬家或仅停留在演示层面。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对有关数学内容进行演示,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到的动态画面进行猜想、证明;或从若干问题出发,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发现可能存在的规律,探索研究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但事实上,教学过程是十分复杂、细腻的过程,是学生的认知过程和建构过程,同时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因此必要的画图、分析归纳、运算推理和证明等均应在教学过程中自然流露给学生,不能用技术化代替数学化的过程。

不能用计算机上的模拟实验来代替学生能够从事的必要的实践活动;不提倡用计算机演示来代替学生的必要的直观想象和对规律的探索。教学中,只有使二者有机地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真正使课堂和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忽略课堂中的基本训练,把上课的精力放在了电脑上,忙于点击鼠标。一会儿是文字;一会儿是图片;再过一会儿又有音乐声起,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不能追求形式,滥用多媒体,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越多越好是不对的,备课时不考虑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都要下功夫制作多媒体课件,想以此来活跃课堂气氛是不对的,片面的扩大课件的作用,泛滥的运用教学之中是不对的,只有真正做到适时、适度、有效的运用多媒体,充分体现多媒体辅助教学作用,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的立足点是“辅助”,而不是替代,更不是赶时髦,摆花架子。许多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仍然必不可少,恰当地使用现代媒体,能锦上添花;过分地强调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的作用,会导致平庸、单调的操作,师生之间缺乏交流、而且会造成学生思维和推理的单一化,以致对学生的智力发展、包括直观思维、创造性思维以及想象能力等数学思维品质造成不利的影响。

九、信息技术(多媒体)的使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有些教师认为,使用多媒体教学,更多内容都已形象的展示给学生了,教师不必再多讲,教师更轻松,因此,对教师的要求低了,这其实是一种误解,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仅仅展示这些资料是不够的,尤其数学课,对题目的分析是无法展示在课件中,这就需要教师分析、推理……因此,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教学,怎样使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上一篇:化工园区重大危险源监管信息系统的研究下一篇:电力工程质量保修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