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复习》整体教学设计

2024-10-27

《综合复习》整体教学设计(10篇)

1.《综合复习》整体教学设计 篇一

摘要: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地理科学最基本的原理之一,为认识人类活动的合理性以及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打下基础。在高三复习课中,往往教师讲解过多,学生单纯记忆,难以做到知识的灵活运用。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高三复习课进行教学设计,以课标和考纲为标准,整合知识,结合高考真题演练,以期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关键词:自然地理环境;高三复习;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1-0234-02

一、课标要求、教材及学情分析、设计思路

1.课标要求: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举例说明自然地理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教材分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地理科学最基本的原理之一,为认识人类活动的合理性以及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打下基础。本节作为高三的复习课,以课标和考纲为标准,整合知识,结合高考真题演练,使学习达到课标和考纲要求。

3.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三年级的学生,对自然地理各章节的整体性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认识肤浅,不能真正理解整体性的含义,完整的知识体系尚未建成,知识的运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4.设计思路:高三复习课往往教师讲解过多,学生单纯记忆,难以做到知识的灵活运用。复习课也应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提高学习主动性。通过对身边地理问题的探讨,以及高考真题的演练,体会答题思路和方法,真正在学习中贯穿整体性思想。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举例说明某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能绘制地理环境整体性关系图,能说出整体性的表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联系身边案例,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及表现;通过高考试题的演练,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地理事物间普遍联系的观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通过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全局观。

4.重点难点: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形成及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过程

引入:一组自然地理要素图片,导出本节复习内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展示课标,引导学生理解课程标准

过程一:提问:自然地理环境由哪些要素构成?整体性含义是什么?用图表表现整体性。(学生绘图,教师巡视指导,请一名同学上台板演)

(师生共同评价。学生修改自己的学案)

过程二:探究活动一:

问题:说说石家庄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各要素有什么联系?(自由结组,讨论)(生)地形:太行山的山麓冲积扇。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属于半湿润地区。河流:数量较少、水量少(相对于南方)。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土壤:棕壤为主。师生完善补充同学的回答,老师给出石家庄自然地理要素的图片,增强直观性。针对学生对土壤的认知度较低,教师对土壤的知识进行适度补充:降水少,冬季气温低,植被为落叶林,在这样的气候、地形、植被影响下形成了棕壤,它是从炎热多雨的南方发育的酸性、贫瘠的红壤到东北肥沃黑土的过渡性土壤类型。问题:石家庄会不会是常绿阔叶林,土壤为红壤?师生共同总结:在一定的气候、地形条件下,会形成对应的植被、土壤。这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具有一致性,具有统一演化的过程,这正是整体性的一种表现。

过程三:(师用身边案例过渡并激趣)人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许多知识的获得从旅行中得来,双休日去不了远的地方,家门口附近的景色也不错。这是去年秋在封龙山的照片,大家看看怎么样?(学生简单评价)

探究活动二:

问题:封龙山植被覆盖率将近达到90%,这是多年植树造林的结果,同学们能不能说说看,植树造林对地理环境有什么有益影响?(填绘在学案上)

师生共同总结:地理环境某一个要素的变化,使整个地理环境发生变化,这体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即:某一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也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过程四:引入热点问题:近期石家庄人最关注什么?(大气质量、雾霾严重)。给出材料。

材料一:据新华社石家庄8月29日(2014年)电继北京、天津之后,石家庄29日公布空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成果。石家庄环境空气pm2.5来源中,一部分是区域污染传输贡献。材料二:根据研究结果,石家庄市政府出台了《石家庄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2013年-2017年)》等文件,确定了“压煤、抑尘、控车、减排、迁企、增绿”的方向,科学施治。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落实,今年石家庄市环境空气质量将有所改善。

师生共同分析总结:某一要素的变化(材料里面的要素是“大气”),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练习反馈

1.近年来,内蒙古、甘肃等地大量挖掘“发菜”、“甘草”,导致环境恶化,反映了()。

①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②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③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制约和影响④某一要素的改变必将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五、总结归纳

复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不仅是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学习体会一种思维方式,运用整体性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因地制宜地处理好人地关系。作为未来国家的建设者,有必要正确理解这一基本原理。就目前来说,作为高中学生,那就是在回答地理问题时,全面分析,整体把握,能运用整体性原理正确分析原因,区位评价。

六、拓展应用

例1:(2014全国i高考为例)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中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大于等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5分)

【答案】

(2)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要求学生先在学案上写出答案,对照课件订正答案)问题:如何回答自然地理成因类问题?(结论:从自然环境几大要素入手)布置作业:完成学案,完成习题检测。

七、课后反思

地理课程主要强调对地理实际问题的解决。要求地理课要从身边实际案例出发,从生活实际,思考其中的地理问题,并解决问题。高三复习,往往老师讲解过多,学生主要任务是听讲,从构建知识结构来说,效果很好,知识体系完整;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学生深入思维少,长期就会形成思维惰性,而现在的高考试题灵活性,需要学生现场组织答案,平时锻炼少,考试时就蒙了。探究式复习模式,发挥学生主动性,复习速度慢,但是锻炼学生解题能力,能适应高考。所以本节课充分发挥学生复习主动性,效果还不错。

高三复习课不追求花哨,要实实在在落实下来,强调每个学生动起笔来。针对我校学生的情况,我把重点设计成一些探究题,过程和结论都让学生落实到纸面上,让学生顺着老师引领的方向思考,大部分内容由学生自主完成,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所以本节内容是学生结合教材和学案总结完成,达到课标和考纲的要求。

2.《综合复习》整体教学设计 篇二

一、了解学生, 资源开发, 教师准备—————为“整体设计”奠定基础

(一) 了解学生

在对本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整体设计之前应充分了解本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结构、已有的生活经验、兴趣需要、学习风格、个性特点以及能力水平等因素。我校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中心充分地了解、调查、走访、分析与研究, 针对三年级学生的特点, 确定了上、下学期各20个研究小课题。学生们对于这些研究课题有较浓的兴趣, 自觉性强, 研究有一定深度。

(二) 资源开发

在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整体设计时要充分研究、开发、重组和利用地方、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 年级再设计时应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本年级具体情况更深入、细致对这些资源加以开发、选择和利用, 真正有效地为本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服务。首先, 努力“挖掘”周边物质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其次, 加强对周边文化资源的开发。

(三) 教师准备

为了更好地帮助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参与年级设计,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中心应加强有针对性的培训, 引导教师们在认知学校对于课程的设计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等的同时, 准确把握本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在全校大规划中所处的地位以及本年级的具体目标和任务, 做到有效设计。从教师个体角度来说还应重视做好自身的相应准备。

二、明确目标, 统筹规划, 设计方案———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

(一) 明确目标

在对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做整体设计前一定要先认真研读课程的总体目标、学段目标, 以及各活动领域的具体目标, 然而这些目标并不就是所有活动主题或活动项目的具体目标, 年级在整体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中还需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具体活动情况, 从体验性目标、表现性目标的纬度或取向设计具体目标。

(二) 统筹规划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年级整体设计的统筹规划包括了以融合的方式最大限度整合课程内容、活动方式综合化和多样化, 以及课时安排弹性制。年级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做整体设计时应力求最大限度地把综合实践活动指定领域本身、指定领域与非指定领域内容、指定领域与学科课程内容等以融合的形态呈现, 并引导学生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内在关系。活动方式的综合化、多样化旨在教师设计时应根据目标、内容和条件等因素的不同, 设计基于课题的研究性学习、体验型学习、实践性学习、生活学习等。同时注意根据需要灵活安排综合实践活动时间, 做到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三) 设计方案

为了避免课程系统性、整体性的缺失, 增强科学性、规范性, 方案撰写主张在汇聚众人智慧后, 由专人撰写, 团队讨论修改后定稿。通常包括“年级及活动背景”、“课程的年级目标”、“课时计划和组织方式”、“课程内容”、“过程和方法的总体要求”、“课程评价和反思”、“管理措施”几项内容。需要说明的是, 年级方案设计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 各年级应根据各自实际情况来定。

三、关注生成, 反思评价, 优化设计———进一步优化“整体设计”

(一) 关注生成

随着活动的展开, 新的目标、主题、活动方式不断生成, 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 必然遇到很多新问题。因而在设计活动方案时就要预留足够的生成空间。另一方面, 年级的整体设计只是个研究范围, 师生活动的过程中除了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些主题展开实践活动, 还应鼓励有所拓展, 应时应需生成。

(二) 反思评价

对已形成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反思和评价直接关系到综合实践活动目标能否实现, 方案能否不断优化, 以及课程能否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对方案的反思主要有教师反思、学生反思和科学评价。教师对方案的反思旨在以探究与解决课程设计、开发的手段和技术为出发点, 以理性的方式审视自己设计的过程和行为。还要善于组织学生反思, 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愿望, 分析方案的成败得失, 为今后更好地进行活动提供第一手资料。

(三) 优化设计

3.《综合复习》整体教学设计 篇三

【关键词】整体思维;数学复习;课例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26-0036-02

【作者简介】朱桂凤,江苏省连云港市幸福路中学(江苏连云港,222023)高级教师。

2015年中考已经结束,笔者对半年来的中考复习教学进行了回顾与反思。发现在中考第一轮复习后,学生容易出现疲惫状态,数学复习教学呈现出低效现象。为克服此种情形,笔者曾上过一节基于“整体思维”的研究课(“特殊四边形”的复习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梳理成文,希望能给复习期的初中数学教学添就新的研究视角。

一、数学整体思维的内涵

整体思维是一种“通体相关的思维”,[1]它强调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重视整体与部分的内在关联。把“整体思维”的思想方法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则体现为问题设计的整体性、知识建构的立体性和思想方法的系统性。整体思维利于知识左右关联、上下贯通,进而让“会一题,通一类,连一片”不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它力促一种复习行为具体化的革新,使得数学复习拥有融合度、匹配度和指向度,刷新数学复习课的旧模式,谋求数学复习教学更为有效的路径。

二、数学整体思维的实践价值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经历从不同角度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掌握问题解决的一般方法;在运用数学表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实践价值。而整体思维就体现出问题解决方法的一般化和多样性,使得数学复习教学具有“大一统”的眼界。因此,整体思维是数学复习课的精髓,能释放学生数学学习的潜力。

1.顺应学生数学认知发展水平。

初中学生的数学分析思维水平依然偏低,归结问题的能力不足,凝练方法经验的能力欠缺。这些能力的提升均离不开整体思维的参与。唯有借助整体思维,方能实现知识归位、方法到位、经验立位的立体性数学学科价值。

2.契合学生数学学习过程。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习得知识的过程就是将知识内化的过程。而学生在用整体思维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要经过知识的搜索和排序、思想方法的内化和提炼、基本经验的称量和借鉴等序列化思维活动。在此类思维活动的过程中,思维内层积极更新知识,使得同质知识一统、异质知识关联,实现由内而外释放知识的力量,从而建构起充满活性的知识体系。

三、数学整体思维的实践路径

整体思维是数学复习课不可或缺的思想方法。离开整体思维的指导,会压缩学生思维的兴趣,降低知识关联的融合度、弱化数理判断的匹配度、分散方法经验的指向度,使得数学复习课低效甚至无效。因此,必须高举“整体思维”的大旗,方能实现高效复习的初衷,体现学科的育人价值。

1.打通整体思维通道,凸显知识关联。

打通整体思维通道的过程,就是强化知识关联的过程。稳定的数学能力的形成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实践历练,就这个层面而言,唯有打通整体思维的通道、链接中考、俯瞰概念结构,方能融合知识间的内外关联,落实思维的连续性,预期繁华的思维景象。为此,笔者在复习“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这一节内容时,首先做出如下设置。

【理论铺垫】

(1)特殊四边形的性质表

(2)写一个你认为合适的条件:

要使?荀ABCD成为矩形,需添加的条件是  ;要使?荀ABCD成为菱形,需添加的条件是  ;

要使矩形ABCD成为正方形,需添加  ;要使菱形ABCD成为正方形,需添加  ;

要使?荀ABCD成为正方形,需添加  ;要使梯形ABCD成为等腰梯形,需添加  。

【研究示例】

活动一:测一测

(2007年·连云港卷)如图1,在△ABC中,点E、D、F分别在边AB、BC、CA上,且DE∥CA,DF∥BA。下列四个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四边形AEDF是平行四边形

B.如果∠BAC=90°,那么四边形AEDF是矩形

C.如果AD平分∠BAC,那么四边形AEDF是菱形

D.如果AD⊥BC且AB=AC,那么四边形AEDF是正方形

设问:若正确,说明判断依据;若不正确,更改条件使其正确。

案例中的“理论铺垫”项和“测一测”活动项,就是打通特殊四边形关联通道的具体化(站在概念识别与判断的基线上,展示概念的通性和差异)。它们使得孤立的概念群(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和等腰梯形及其元素),在直观图表的帮助下和整体思维的关联下,融合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特殊四边形群体的对称性)。填表的过程就是学生利用整体思维关联知识的过程(“理论铺垫”项);判断正误的过程就是学生整体思维运行的过程(“测一测”活动项)。就教学现场来看,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思维理性化,屏蔽了思维原地踏步的低迷状态,实现了高效的数学复习。

2.和合整体思维方式,强化数理判断。

把每堂课教学的知识置于整体知识的体系中,注重知识的结构和体系,这是课标对数学教学的要求。这意味着数学复习应该更多地关注数理知识结构和完善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重视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符号化,强调知识与方法的匹配,形成层次分明的知识谱系。和合整体思维透过思想方法洞悉问题本质、获悉解题路径,最终实现数学复习教学的立体目标群(认知目标+动作技能目标+思维目标+情意目标)。为此,笔者设计了第二个教学活动模块。

活动二:做一做

(2013年·连云港卷)如图2所示,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E在对角线BD上,且∠BAE=22.5°,EF⊥AB,垂足为F,则EF的长为  。

追问:还有其他的解法吗?

(中考指南改编题)将两张长为8、宽为2的矩形纸条交叉重叠,叠合部分面积的最小值为 ;最大值为 。

追问:画出图形并说说你的思考过程。

上述“做一做”活动就是和合整体思维的具体体现。就知识目标而言,考查对称图形的本质(等腰三角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就技能目标而言,考查数理能力(叠合、勾股定理的本质、角度计量);就思维目标而言,考查转化、作差、数形结合和极限等思想方法(将图形边长转化为方程),获得最终结果的过程就是整体思维运行的过程;就情意目标而言,则使学生体会到历经思考后获得的成功感,这种成功感是由内而外的。因此,和合整体思维方式是数学复习应有的思维样态。

3.谋划整体思维主题,聚焦经验方法。

整体思维是一种设计视野,但如果没有经验方法的聚焦,则无法获取多维的思维承载体。整体思维是一种方法,但如果没有方法经验的奠基,方法只能是方法论世界的海市蜃楼;整体思维是一种理解数学的方式,但如果没有经验方法的沉淀,这种理解方式只能是句口号(思想方法隐藏在具体知识的背后)。在整体思维下注重经验方法的总结是复习教学的重头戏,因此,笔者在教学的结尾做了如下设计:

活动三:议一议

如图3,在梯形ABCD中,AD∥BC,AB∥DE,AF∥DC,E、F两点在边BC上,且四边形AEFD是平行四边形。

(1)AD与BC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2)当AB=DC时,求证:?荀AEFD是矩形。

设问:你是怎样思考的?本题考查了哪些知识点和思想方法?

上述“议一议”活动,第(1)个问题是围绕概念的整体经验进行的,获取数量关系和作出判断的过程就是方法经验外显的过程;第(2)个问题是围绕意象经验的聚焦而展开的,问题分析的过程就是整体经验方法释放的过程。

综上,本案例由“理论铺垫→测一测→做一做→议一议”4个组块构成,组块1是对概念群的回溯与更新;组块2是对概念群的甄别与判断;组块3是对概念群的应用与迁移;组块4是对概念群结构的推演和升华。4个组块在适切主题的承载下有序有向地推进,它们是整体思维在数学复习教学中的具体体现,为数学复习教学的成功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蒙培元.中国哲学主体思维[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社工整体复习框架 篇四

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第十二次全国民政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民政部门在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中的职能作用。

2012年,发布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社工规划》)。

《社工规划》是我国第一个关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中长期规划。制定实施《社工规划》,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要举措,是加快推进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对于积极发展中国特色专业社会工作事业、加强创新社会管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2013年,李克强总理则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中直接指出:要推进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将钱用在刀刃上。相关的政策推出,加上近年来我国非营利组织的蓬勃发展、社区建设的快速推进都体现了社会对于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的强烈诉求。

二、考试概况(考试科目、考试时间、分值)考试形式

作为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中级)三门课程中唯一的以主观题呈现和考核的科目:社会工作实务历来是考生们公认的难点。

该考试的题型为两类:一是案例分析题;二是方案设计题。其中,案例分析题考查的重点是考生在知识点上的应用分析能力,其中包括《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的知识点理解及应用;而方案设计题则考查考生在实务领域中的知识应用,两种题型,一种考察分析能力,一种考察执行能力。考试题型

1、案例分析题:4道题

2、方案设计题:1道题

考试时长

考试时间150分钟,共计100分,合格分数线:60分。

分数分配:权重在20-25分之间,依据题目长度和难度有所不同。时间分配:3/5时间案例分析,2/5时间方案设计 考试特点

1.试卷整体难度适中,主要考查重点考点。

2.中级实务需要掌握的考点较多,如何成系统地记忆是难点和重点所在。3.答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把考点迁移到考题中去。

4.需要加强练习,做到教材知识点和考题的过度与对接。

(二)历年社工实务中级考试内容回顾 1、2008年:3道案例,1道方案设计,总题量为4道。

从2009年-2012年,均为4道案例,1道方案设计,总题量为5道。2、2008年总体难度不大,涉及知识点优势视角;家庭社会工作中的家庭结构治疗;基线测量法以及通用过程模式(方案题)。3、2009年难度增加,医务社会工作、社区工作的任务目标与过程目标、矫正社会工作、优势视角、女性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危机介入(方案题)4、2010年趋于成熟的考试,老年社会工作的机构照顾与居家养老;理性矫正社会工作的小组工作与情绪治疗模式;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以及学校社会工作的抗逆力理论(方案);

5、2011年中规中矩,考查重点;老年社会工作中的社会参与;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社区康复模式;社工通用过程中接案步骤中面谈的任务;行为理论中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生态系统理论设计服务(方案)6、2012年涉及社区矫正;通用过程模式中的正式、非正式资源;督导;小组工作以及直接介入、间接介入 7、2013年社区矫正、社区服务中的正式、非正式资源;教育性督导;直接以及间接介入 8、2014年老年社工中的特殊问题、社会救助中的城市低保、儿童社会工作中的亲子沟通平行小组、矫正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基本需求及个案管理中的注意事项;提升社区居民骨干能力等

第一章: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 本章内容

第一节 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 1.概念2.4大理论依据 3.分析范式 第二节 通用过程模式的特点

1.特点2.运用通用过程模式应该考虑的因素

第三节 通用过程模式的4个基本系统对社工实务的作用 1.4个基本系统是什么2.在社工实务中的运用 第一节 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 本节要求大家掌握9个知识点 1.1 社会工作是个有顺序的过程p2 持续性:学习雷锋活动? 程序性/步骤:六大环节 通用性:各个领域、各类人群 1.2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身边现象:择校、雅安地震 简单表述:人与环境的双向建构

书中表述: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是关于人的理论,重点是放在人与环境的互动上。(p4第二段)

现实运用:要求我们将视角放到个人和环境的双重因素上(好学校的孩子不一定能考上好大学),尤其是重视社会结构、系统和文化规范 1.3 社会工作的系统视角 身边现象:家庭结构、一叶知秋

简单表述:从哲学上个体与整体来理解系统 书中表述:系统视角强调:(第五页)1.注重人与环境的交叉互动和相互影响

2.强调社会系统,类似与社会学的思维。一叶知秋 3.注重运用社会资源

立德社工事务所提出:资源链接是社工基本能力 理论运用:用系统视角看待服务对象及其问题

1.拒绝归因个体,采取”社会病理“——环境因素、社会因素 2.动态评估问题

3.整合看问题——360度思考。横向上的相关层面,纵向上的流程和阶段性步骤

1.4 生态系统理论

身边现象:在城市中、猫为什么不抓耗子了?

猫生活在城市的环境中、城市中耗子少了、愿意给猫喂食的人多了,所以猫就逐步的适应这种环境开始不抓耗子了。如果猫还坚持抓耗子,那可能就会饿着。这种现象就可以用生态系统论来解释。简单表述:人是通过与环境的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来发展和适应的,社工是通过对人与自然和社会环境见的功能失调的处理,来强化能力,解决问题的 比如:我是在天气、交通、个人学识、家庭出身、社会发展形势、工作单位领导气质、同事关系等很多因素的作用下才形成现在的我的,也形成我现在的问题。那么解决我的问题就要从这些因素出发。书中表述: p6页最后一段 理论运用:

1、关注人与环境的调和度,即适应性、互惠性 社工帮助人适应环境

2、环境的品质,即是否有利于人的发展。社工帮建立支持网络

3、社工应该善于倡导,推动政策和环境改变 1.5 优势视角理论

身边现象:三人行必有我师、化悲痛为力量

简单表述: 人人都是有优点的,我们要通过强化有点来增强其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书中表述:p10中间(1)-(5)

理论运用:注重自决和增能; 社工要于案主协作; 把优势看做是一种资源、可再生、扩展的资源 8个发现服务对象优势的方法

1、多留意细微不显眼的事;

2、不要只着重问题,多谈兴趣或喜欢做的事;

3、不要只关心现在,多了解过往的历史,尤其是过往的工作、成就;

4、从了解如何面对逆境去寻找强项;

5、离开主流角度或意识形态;

6、从另外一个环境或处境及人的不同身份去发掘强项;

7、相信及强调凡事有正反两面;

8、从家庭、小组、组织及社区强项去寻找个人强项。1.6 增能理论

身边现象:我不会打电话 日常表述:授之以渔 理论表述:助人自助

理论运用:案主参与与案主自决额、增加解决问题的能力 1.7 内外影响力范式:分析解释工具

1.8 生命周期理论 0-1岁 信任阶段 1-3岁 自主阶段 4-6岁 主动阶段 7-11岁 勤奋阶段 12-17岁 身份认同阶段 18-22岁 亲密感阶段 23-45岁 关怀阶段 45岁以上 完美阶段 1.9 全面认识资源

非正式资源:家庭、朋友、邻居、同事、亲戚等。情感支持帮助获取正式资源

正式资源: 群团组织——工青妇、单位等

社会服务组织——学校、医院、派出所等

这两种资源构成了社会处境,在考察一种社会情景时,要关注所面对的生命任务,以及完成生命任务的资源和条件,之后再决定提供哪些帮助。

前疑惑

如何应考《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

(一)《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主要内容及特点: 主要内容

(1)规范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组织的相关法规政策(2)从事社会工作需了解熟悉掌握的法规与政策 如何应考《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

(一)《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主要内容及特点:

特点:知识量、信息量大 各章节相对独立,不能融会贯通更多需要理解和重点记忆整体难度低。

(二)《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考试难度:难度逐年加大,但题型决定能够把握内容决定在三个科目学习中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体系决定复习要全面重要章节内容必须理解掌握透彻。

考试数据分析 2013年:

2014年: 考点广泛、重理解、超出教材内容涉及法律法规原文 重点未变

2015年教材变化

增加规范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组织的相关法规政策 删除已经废止的法律法规

将修订后的、最新公布实施法律法规进行更新

四、通关保障 制定合理复习计划

1.听课、学习教材、通读法规政策原文(2、3、4月)2.以章节为单位做习题、复习教材(5月)

5.《综合复习》整体教学设计 篇五

(浙江省兰溪市教委教研室 屠洪兴)

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涉及的内容范围广、事件多、头绪杂。学生学习世界史比学中国史更难,加上近年来 在高考命题中世界史部分的要求又在不断提高,“大跨度、高概括”的试题连连出现,学生对世界史的学习更 是望而生畏。而过去那种“一轮章节知识,二轮归类知识,三轮查漏补缺”的复习模式,已无力解决学生的“ 难与怕”的矛盾。

如何来解决学习世界史中的“难与怕”的矛盾,使学生学得既新有趣、又能适应目前高考的要求?这是广 大历史教师都在共同苦苦探求的问题。笔者当然也不例外。在苦苦探求的道路上,得益于专家们的启示,我逐 渐形成了整体知识结构复习的方法。这是一种先整体、再分章,而分章又始终不离整体的一种教学方法。几年 的教学实践我感到用整体知识结构复习法来作世界史第一轮的复习,既省时,又有效,它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学生都说:“这种复习方法,整体性强,脉络清楚,既有利于提高能力,又有利于牢固记忆知识,符合高考的 要求。

如何运用整体知识结构复习法呢?我的具体做法是:先设计出整体知识结构图表,把它交给学生、然后以 “结构”为提纲,进行有序的复习。

根据刘宗绪先生的“生产力发展”标准,我把世界近代史十七章内容纳入一个整体知识结构中,并以两次 工业革命作为分期标志,分成三个有着不同特征的阶段。具体图示如下:

世界近代史整体知识结构图示

(附图 {图})

(附图 {图})

(附图 {图})

把某一阶段的历史组成整体知识结构,是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 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 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这是我们用整体法理解历史的依据、也是我们用整体法复习历史应 遵循的原则。怎样才能使学生真正领会整体知识结构?怎样才能使学生真正体会整体知识结构?怎样才能使学 生真正体会到历史的涓涓细流汇集成历史的巨流?怎样才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历史是“奔腾不息的长河”这一 含义?这些是我们在运用整体知识结构复习法时必须达到的目的。为此,我们在使用整体知识结构复习方法时 ,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坚持整体观。这是该复习方法的最基本的特征。整体法十分强调对历史的整体理解。在复习某一 阶段或某一部分的内容时,应首先向学生指出主要内容有哪些,使他们对该部分历史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例如 在复习世界近代史时,应首先指出主要是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史,并由此派生出无产阶级斗争史和民族运 动史。又如在复习近平代第一阶段的历史时,则应指出本阶段的主要内容是三次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另外还有 殖民争霸斗争和殖民地人民的独立革命。

坚持整体观,还要强调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发生的大背景。只有把一个时期中的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纳入 一个历史的大背景之中,才会形成整体印象。因此,在复习近平代第一阶段的内容时,有必要把新航路开辟后殖 民掠夺开始这一背景突出出来,这才能把早期的革命、争霸、独立斗争三方面内容统一起来。正是殖民掠夺, 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才使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呼唤出一次次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急 风暴雨;也正是殖民扩张,才出现西欧殖民者在世界舞台上演出的一幕幕争夺殖民霸权的斗争;也由于殖民掠 夺导致广大殖民地的贫穷和落后,才燃烧起反殖斗争的愤怒烈火。

在复习近平代第二阶段的历史时,也必须牢牢抓住“工业革命”这一历史大背景进行分析。是工业革命使资 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尤其是工业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才出现为铲除各种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障碍为目的的革命和改革。19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一股革命与改革潮流就这样出现了。正是工业革命,导致 社会关系的变化,形成了无产阶级,才会有不断发展的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也由于资本主义力量的增强 ,导致了西方资本主义对广大的亚非地区的进一步掠夺,并把这些地区卷进了殖民体系之中,从而引发了19 世纪中期的“亚洲革命风暴”。回顾近几年的高考试题:1993年的“三股潮流”题,1994年的“恩格 斯论断”题,1996年的“法国两次革命的比较”题,无不以“工业革命”作为问题的切入点来进行命题的 。

近代第三阶段中的各国政治、经济的发展不平衡,又无不根植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当然,在分析欧洲舞台 上错综复杂的斗争时,也不能忘记普法战争对法、德两国的影响)。

第二,要注重联系性。仅仅注意历史的大背景,这还不够,还必须揭示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因果关系, 才能将分散的历史连缀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个物质世界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孤立的事物 是没有的。在事物之间的各种联系中,因果联系又是一种最普遍最本质的联系。它既然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就当然应该成为我们用整体法复习世界史的一个必须遵循的原则。

英、法、美三国是怎样由轰轰烈烈的政治革命演变为热火朝天的产业革命的?经过分析我们看到,政治革 命是产业革命的政治前提,那么又是为什么产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呢?这是因为它在18世纪中期成为世界 上最大的殖民国家,拥有广阔的世界市场,这就直接刺激了生产方式的变革。另外,它还有劳动力、资金、资 源、科技等独具的优越条件,而法、美则是望尘莫及的。因此,法、美只能在英国工业革命的成果不断扩大的 情况下被带动起来。一场伟大的产业革命的成功,又推动了资产阶级的政治革命。19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资 产阶级革命,就是这种反映(这在前面已分析了)。这些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成功,又使资本主义制度在全世 界确立。资产阶级在全球的胜利,推动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它又为新的一次科技革命提供了政治保证。资本 主义国家对亚非地区的殖民掠夺的进一步加剧,导致了许多亚非国家卷入殖民体系,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 形成;而分裂国家的走上统一,又提供了统一的国内市场。政治上的`保证、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又催生了第二 次工业革命。从“一战”到“二战”,为什么只有二十年的休战?在历史发展的链条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 ,英、法、美对德问题上有着这样的变化过程:巴黎和会上的“严厉制裁”到赔款与签约问题上的“扶植”, 再到三十年代的“纵容”,而德国则起了与之相应的变化:“受制裁”――“得扶植”――“遭危机”――“ 形成战争策源地”。这些变化,又完全根植于“争夺”、“反苏”“自保”。正是由于大国的中立自保和对法 西斯侵略的纵容姑息,加上反法斯力量未及时联合、又导致了三十年代的法西斯局部侵略战争演变为全面大战 。

整体复习法中,不仅要揭示教材中的显性联系,还要揭示教材中未提及的隐性联系。比如拿破仑入侵西班 牙、葡萄牙和拿破仑被“反法同盟”战败两件事给拉丁美洲独立革命带来的影响。

第三,要坚持比较法。比较是认识事物的最好方法。只有运用比较,才能抓住事物的特点,认识事物的本 质特征,认识事物间的共性与个性。整体法将历史现象、历史事件放在一个整体之中,这给我们运用比较法带 来了便利。

复习中,我们可以有以下一些比较的内容:早期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比较;19世纪五、六十年代资 产阶级革命的改革比较;早期革命与19世纪五、六十年代革命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工业革命前后殖 民掠夺不同特点的比较以及工业革命前后工人运动特点的比较等等。通过比较,使学生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共 同规律和革命模式的多样性,认识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特点以及在历史上造成的不同影响。

整体历史知识结构把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按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加以归纳和整 理,不仅能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起到简化头绪、理清思路的作用,有利 于加强记忆。因为记忆时把需要记忆的知识加以整理,把它纳入普遍联系之中,比起孤立地背诵,效果要好得 多。倘我们能按整体法扎扎实实搞好第一轮复习,又能配以按国按类的第二轮复习,那么一张缜密而又完整的 知识之网就编织成了。用这样的“网”捕“鱼”,恐怕就不会顾此失彼,出现漏“网”之“鱼”了。

6.初中英语整体性复习例谈 篇六

一、确定整体性的复习目标

复习课与其它课型相同,也应该具有强烈的目标意识。因此,初中英语复习课在确定复习目标时,要采取整体性的复习策略,要善于从单元知识点和板块性教学内容出发,设计整体性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有效地引领初中生进行高效复习。

(一)单元复习目标的整体性

在确定单元复习目标时,要根据单元中的词汇、语法、语篇三方面确定整体性的目标。并且要善于从这三个方面进行有效整合,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初中生对单元整体内容的复习与整理。在词汇目标上,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在语法目标上,要突出实践性,在语篇目标上,要突出拓展性,这样,才能有效地引导初中生完成对整个单元英语知识内容的整体性复习。

(二)板块复习目标的整体性

很多时候,引导初中生进行英语复习时,需要根据英语板块进行专题性复习,这样,才能让初中生在复习课堂上对所学的学习内容进行网络化的构建。因此,在确定复习目标时,也要突出整体性,通过整体性的目标促进初中生对板块英语知识的网络化建构。

教学实践证明,只有给初中生确定整体化的教学目标,才能有效地引领他们进行整体化的英语复习,才能促进初中生在英语复习的过程中完成对英语知识的整体性构建。

二、选择整合性的复习内容

在初中英语教材中,对于某一英语知识点的编排和设计,一般采取的是循序渐进的方式,才有利于初中生进行梯度化的英语学习。但是,在复习课上,教师要善于采取化零为整的方式对其中的内容进行整合,这样,才有利于初中生进行整体化的英语知识点复习,从而获得复习的高效化。一般来说,在进行整合的时候,要善于把几个单元中具有目标语言相近的内容整合在一起,从而体现英语知识的系统性。

例如,在苏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中,对于一般将来时的时态是分成两个单元进行编排的,为了让初中生能够在复习的时候掌握一般将来时“will+do”的结构特点,在复习课上对于这两个单元中的基本句型进行汇总,然后再利用整体呈现的方式给初中生进行呈现,这样,就能够有效地引导初中生在对比的过程中掌握一般将来时的结构特点和具体的用法。这样的效果比分散复习要好得多。

在初中英语教材中,很多的英语知识点都可以采取这样的形式进行复习,通过化零为整的复习方式,能够有效地促进初中生对英语知识点进行系统化复习,从而获得复习的高效化。因此,教师要善于对英语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类整理,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整体化的复习内容。

三、编制专题性的复习练习

在复习课中,复习练习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复习练习是促进初中生英语知识巩固的重要载体,也是进行查漏补缺的重要途径。现在,很多教师在初中英语复习课上,给初中生做的复习练习往往是从教辅照搬的形式,这样的形式往往很容易走向“题海战术”。在初中英语复习练习的设计中,要善于突出专题性,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练习的功效。

(一)根据题型设计专题练习

在初中英语复习课中,教师要善于根据题型为初中生设计复习练习,这样,就能够有效地突出练习的功能。具体而言,可以根据英语考试的特点和英语试卷的布局设计专题性选择题、专题性听力题、专题性阅读理解题、专题性完型填空题、专题性英语写作题。这样,通过专题性的复习练习,就能够充分调动初中生英语复习的针对性,从而让他们在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英语知识点,并且进行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

(二)根据类型设计专题练习

构成英语知识的主要类型由英语词汇、英语句型、英语语法、英语语篇等。在复习练习的设计过程中,教师也要善于根据这一些英语知识的类型设计词汇性专题、句型专题、语法专题、语篇专题,这样,就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在复习练习的过程中形成知识网络,从纵横交错两个方面完成英语知识的网络性构建,从而达到练习效果的最大化。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初中英语复习练习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在给初中生设计专题练习时,要善于引导初中生进行举一反三,不能把复习课上成练习的堆砌,不能对学生进行机械化训练,从而给初中生造成繁重的学业负担。复习专题练习的设计要突出“少而精”的原则,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初中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完成对英语知识的有效化构建。

总之,复习课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在初中英语复习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取整体化的复习策略,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效果。整体性复习策略是一大有效的形式,在复习课堂上,从复习目标的整体性、复习内容的整合性、复习练习的专题性三个方面切入,就能够达到最优化的复习效果。

摘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复习是重要的环节之一。通过复习,才能有效地促进初中生对英语学习的反思与回顾,从而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复习课的主要功能是知识整理与查漏补缺,但是,现在很多初中英语教师在上复习课时,却存在把复习课上成新授课或者练习课的形式,有的教师则直接在复习课上给学生做大量的试卷,然后进行评析。这样的复习课是低效的,因为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很被动。

7.《综合复习》整体教学设计 篇七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此前已经经历了不少单元的复习,但这种复习的信息量与总复习是不能相比的。虽然在复习的方法结构和过程结构上与单元复习课有着一些相通之处,但是在内容结构上单元复习和总复习也是无法相比的。具体说来,此前学生经历了数与代数的全局的知识点的整体建构,但是在整个领域内复习的方法结构和内容结构尚未稳定,关键因素还是内容结构,空间与图形的知识之间的横向和纵向的联系还是很复杂的,特别是纵向的联系,完全不同于数与代数这一领域,所以说学习的难度还是很大的。但好在学生毕竟真真实实地经历了数与代数这一领域中的起始复习,积累了一些经验,再加之对于空间与图形的内容结构中的横向联系方面,平时教学中老师已关注,纵向联系方面老师也有不同程度的渗透,这些都为本课教学任务的完成提供了可能。特别需要提出的,就是我们对于这类复习起始课的目标定位是全面、系统,这首先是一个高位目标,但考虑到学生存在差异这一事实基础,这也应该是一个弹性目标。使得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的回顾、梳理与调整,形成全面的知识脉络,积累一些结构化的整理与复习的经验。

基于以上看分析,特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和学生一起经历空间与图形的整理与复习活动,梳理出图形的认识的知识结构。

2.掌握按照主线梳理知识点和有序排列的基本复习方法,进一步强化整理与复习梳理过程的评价标准:全面、系统。

3.培养学生用整体、关联的视角看待事物的意识,体会事物之间的内在发生与发展的联系。

教学过程:

空间与图形

一、课前热身

了解学生课前空间与图形的复习整理作业情况。

二、核心推进

(一)确定复习范围

1.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空间与图形

确定复习范围。

师:教材中将空间与图形分成哪几大方面的知识?(三大块)

师:为了复习地方便,老师将这三大块的内容分解成四大块的内容。

板贴: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

师:今天我们将复习图形的认识。

拿下其它三大块。贴条形题目图形的认识。

(二)结构图的的建立。

1.利用标准,评价作业,收集资源。

同桌交流课前的整理作业,简要评价对方的整理与复习的作业。

教师巡视,收集典型资源。

全班交流典型资源。(一类很不全面的;一类虽全面但缺少结构的;第三类是较为理想的,有结构、较全面、形式多)

教师注意强调形式的多样。

进一步形成整理作业的评价标准:全面、系统。

2.结构图的建立与完善。

学生资源形成过程的呈现。

师:请一位将整理的过程在黑板上向大家展示一下,说汇报边板贴。

完善资源中知识点的全面性。

黑板资源上知识点的全面性的完善。

师:对于某某同学整理出来的知识点,你觉得有没有遗漏的?

根据学生发言强调按照块的结构来查找。

头脑风暴式的补充,教师根据学生的补充及时将遗漏的知识点的边贴置于相关区域的后面。

B.全体同学资源中的知识点的全面性的自我完善。

引导学生经历线这一块知识的完善过程某一块,建立完善的方法结构。

(提倡可以在原处修改,也可以在空白处重新整理)

师:针对大家的补充意见,对照自己的作业,查看一下你是否遗漏了一些知识点,将它们放到合适的位置?完成的同学对照黑板上的作业,看看有没有知识点放的位置需要调整的?

教师巡视,请速度较快的同学到黑板前调整黑板上线这一领域的知识结构。

请该同学讲述特征后的结构图,教师适时添加一些符号,形成结构。

教师肯定:经过大家的意见,线这一领域的知识整理与原先比较更加全面、更有系统了。请大家看看自己的作业中线这一块的知识点的位置是否也要继续调整的,请借助一些符号加以调整完善。

展示调整后的学生关于线方面的结构图,3份即可。注重完善的方式和形式,及时肯定。

完善资源中的知识点的系统性。

下面请也用这样的方法和形式继续整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领域的知识脉络,也使它们变得更全面、更有系统。

个体资源系统性的完善过程的展示。

请较快的一位同学调整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知识脉络。

其他同学积极参与。适时增加一些分类的标准的和板贴。

B.全体资源系统性的完善。

没完成的可以跟黑板上的调整同步进行。

调整好继续完善。

整个结构图的关联性和完整性。(点的补充)

关联性。

师:这张结构图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有系統。在观察这张结构图时你打算从左往右看还是从上往下看?为什么?

从左往右看前后关联横向关联;从上往下看,线围成面,面围成体

请举例说明。

老师引导学生补充面成体的过程。线围成面,面围成体,面随着第三维度高的出现而占据空间形成体)

B.完整性。

师:那线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板书竖线,纵向沟通。

C.强化整体认识。

同桌交流完善后的结构图的知识脉络,如果有不完善的地方可以继续完善。

展示完善后的较全面的、系统的作品。强调修改的痕迹。个别有困难的同学课后可以继续完善。

三、总结提升的过程

1.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方法:先梳理出主线,再按主线梳理出知识点,并进行有序排列。标准:全面、具体

老师的建议:

师:之前我们经历了将许多知识整理成结构图这样一个由厚变薄的过程,其实在复习的过程中还应该有一个由薄变厚的过程,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将进一步细化各领域中的内容。

8.《综合性学习》专题复习教学案 篇八

娄底四中肖雄飞

复习目标:

1、了解综合性学习题的主要类型。

2、把握本市综合性学习题的中考基本考点。

3、掌握综合性学习题的应考策略及解题技巧。

复习重点、难点:应考策略的掌握和解题技巧的运用。

课堂流程:

一、真题回放:

2008年

(1)2008年6月3日,奥运圣火传递到湖湘大地,你所在班级举办“传圣火,迎奥运”的主题班会。请你完成下面任务。

①请结合“传递圣火”主题,拟一则富有鼓动性和感染力的宣传标语。(2分)宣传标语:

②请将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2分)

递圣火,湖湘大地

迎奥运,华夏子孙(2)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你班开展“读名著,说名著”的活动。请你完成下面

任务。

①请说出《水浒传》中鲁智深的绰号以及某一个相关情节。(2分)绰号:相关情节:

②请说出《巨人三传》是由《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另外哪部传记所组成的?作者是谁?(2分)

传记名:作者:

2009年

完成下面两道综合性学习题。(8分)

(1)祖国六十华诞,神州普天同庆。今年是建国60周年,假如你所在班级开展“祖国,你好!”主题班会活动。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有文采的开场白。(50字左右)(4分)

开场白:

(2)在钟灵毓秀的湘中腹地娄底,曾孕育了许许多多杰出的历史人物。请你从下列娄底历史名人中〖ZZ(〗任选一人〖ZZ)〗作简要介绍。(50字左右)(4分)曾国藩陈天华蔡和森罗盛教罗辀重卢天放

示例:蒋琬,娄底双峰人,三国时期政治家。他继承诸葛亮事业,辅佐刘禅治理蜀国,作出了重大贡献。

介绍:2010年

完成下面两道综合性学习题。

(1)青海玉树地震的救人英雄黄福荣舍身成仁,港府已向授勋委员会推荐,追封他金英雄勋章。请你参考下列相关链接,为黄福荣写一则赞美词。(4分) 相关链接: 4月14日玉树地震中,本已及时逃离的孤儿院义工“阿福”冒险折返废墟,英勇地救出了三名孤儿和一名教师,却在6.3级的余震中被残余的楼房压倒而遇难。阿福是香港一名货车司机,患有严重的糖尿病,每天需打胰岛素,却还省吃俭用把钱攒起来从事公益事业。每年三个月假期,他全部用来在各地从事公益活动。2008年汶川地震后,阿福在灾区做了3个月的灾区重建志

愿者。赞美词:

(2)右图是上海世博会会徽图案,请根据你的观察、理解和联想谈谈此图案的创意。4分

①②③④2011年

9.完成下面两道综合性学习题

⑴为了庆祝建党90周年,娄底市委、市政府决定开展“唱红歌”群众性广场文化活动,设置了“红歌献给党”“歌唱祖国歌唱党”“童心向党”等19场大型红歌专场演出。如果你是“红歌献给党”歌咏比赛的主持人,请你写几句富有文采的开场白。开场白:

⑵今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海峡两岸都将隆重纪念我国民主革命史上这一光辉的日子。请你运用排比的手法为辛亥革命写几句话进行礼赞。礼赞词: 2012年

9.完成下面两道综合性学习题(6分)

(1)5月8日晚,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十九中语文老师张丽莉,面对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推开了身边的两个学生,自己却被卷入车下,为了表彰张丽莉的英雄事迹和崇高精神,教育部授予她“全国优秀教师”光荣称号。请你拟写一则关于张丽莉的颁奖词。(3分)

颁奖词:(2)“五·一”期间,王双华同学回到了家乡。家乡的山,家乡的水,使他陶醉,他很想把家乡初夏的美景描绘出来。请你用下面所给的词语,经过自己的想像,用比喻或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描绘出王双华家乡的美景。(100字以内)(3分)

山峦翠竹深潭小溪答:

二、考点归纳:

三、考点热度预测:

四、中考练兵:

(一)、颁奖词(赞美词):

1、理论指津:

高度概括当选者的主要事迹,高度概括其崇高精神和闪光点,语句骈散结合,恰当引用名诗名句,运用一定修辞,富有文采,朗朗上口。

2、合作探究:

(1)5月8日晚,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十九中语文老师张丽莉,面对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推开了身边的两个学生,自己却被卷入车下,为了表彰张丽莉的英雄事迹和崇高精神,教育部授予她“全国优秀教师”光荣称号。请你拟写一则关于张丽莉的颁奖词。(3分)颁奖词:

(2)10岁那年,因触电事故,刘伟失去了双臂,他利用暑假追学耽搁了两年的课程,取得班级前三名。被迫放弃足球改学游泳,12岁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夺得两金一银,过度的体能消耗,使他患上过敏性紫癜,又被迫放弃游泳刘伟走进音乐世界,每天七八个小时用脚趾练琴,三年后达到钢琴专业七级水平。在“中国达人秀”舞台上,刘伟的演奏让全场掌声雷动,他当选为201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请你拟写一则关于刘伟的颁奖词。

颁奖词:

3、实战演练:

(1)罗阳——用生命托举歼—1

5罗阳,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总经理,2012年1月担任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舰载机歼—15研制现场总指挥。在没有经验,没有借鉴,技术被封锁的情况下,罗阳亲力亲为,整理数据,观察分析,带病工作,2012年11月25日在执行任务时,突发急性心机梗死,心原性猝死,不幸殉职。请你为当选为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的罗阳拟写一则颁奖词。颁奖词:

4、展示交流:

(二)启事(通知、借条、请假条):

1、理论指津:

①先写标题,首行居中

②正文,次行开头空两格,主要内容写清楚,正确,全面 ③落款,包括署名和日期,在正文下一行靠右下角 请假条要有称呼,其余格式相同。

2、合作探究:

①李娜因父母外出打工,本月生活费暂时没有按时寄来。2013年4月6日,她从班主任刘丽华教师处借得人民币350元。请为李娜代写一份借条。

3、实战演练:

完成下面的生活语文题:

(1)2012年5月4日上午9点左右,育才中学G246班刘丽同学在娄底万豪商场门口丢失红色钱包一个,内有育才中学就餐卡一张,身份证一个、人民币238元。刘丽同学很着急,刘丽同学联系号码是:138××××××××。请代为起草一份遗失启事。

(2)3月15日上午,学校团委决定组织部分班级上街开展学雷锋活动,初304班,团支部书记左娟被要求参加,请你以左娟同学的名义,向班主任李老师写一份请假条。

4、展示交流:

(三)开场白(结束语、串联词)

(1)理论指津:开场白是,活动主持人在活动开始之前说的一段简短的话。要求:前有称呼,语言扣住主题,简短,有号召性,有鼓动性,热情洋溢,对后面的活动有激发作用。

(2)合作探究:2013年娄星区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3)实战演练:

本校曾××老师,因患严重再生性贫血住院治疗,巨额医药费和病痛的折磨让他喘不过气来,当我们在家享受天伦之乐,在学校快乐学习时,我们的曾老师却在痛苦中煎熬。针对这一现实,校团委决定,为曾老师组织一次现场募捐活动,请你设计一段主持人开场白。开场白:

(4)展式交流:

(四)宣传标语(广告语、活动主题名)

1、理论指津:

A:扣住活动主题,具有宣传鼓动性。B:语文简洁、优美。

C:宜用短句,对偶句,用拟人、排比等修辞。D:直白朴实;直接引用;灵活仿拟。

2、精彩标语及广告欣赏:

节约能源宣传标语: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世界读书日宣传标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形。爱护环境宣传标语:小草在哭泣,足下请留情。交通安全宣传标语:但愿人长久,千里路畅通。“臭豆腐”广告:臭名远扬,香飘千里。理发店广告:虽为毫末记忆,却是顶上功失。

3、技巧探究:

4、实战演练:

(1)清时时节祭拜先祖请注意防火,请为此写一则宣传标语。

(2)娄底三创工作中,我校全体师生积极投入,请为保护校园环境写一则宣传标语。

(3)请为本地特产石井杨梅打一广告。

五、考点补充:

名著阅读、图文转换、导游词、刊物栏目命名、短信电话留言、材料概括探究、拟写活动方案、话题辩论会陈述观点理由。

六、教师结语:

9.《综合复习》整体教学设计 篇九

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考点1 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

一、西汉开通两条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

①开通: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以后,陆上丝绸之路开通。路线:长安—河西走廊-新疆-安息-西亚-大秦。

②意义: A.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进行了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

B.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术、井渠法、造纸术先后西传。

C.两汉之际,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2、海上丝绸之路 ①汉武帝时,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

路线:广东-印支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印度半岛南端。

②意义:

A、加强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各国的关系,扩大了秦汉文化对外的影响。

B、从海路沟通了东、西方外交联系,拓展了中国、亚洲濒海地区、欧洲一些国家的外交活动范围。

二、唐朝丝绸之路的拓展

1、陆路方面:隋唐时期陆路上的“丝绸之路”达到鼎盛时期,东起长安,经中亚,一条至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另两条至地中海进入欧洲、或西北行进入欧洲。

2、海路方面:从广州出发,最远可以到达波斯湾。

三、明朝郑和下西洋

1、目的

①宣扬国威,宣传明王朝的强盛。②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即发展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③为宫廷购回奢侈品,即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2、概况: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航海,访问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

3、特点:

①倡导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

②不是发展海外贸易,采取的事不计经济效益的政策

4、历史意义

①郑和下西洋期间倡导的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为亚非国家之间的交往,确立了不成文的准则,对后世影响深远。

②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极大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③其规模之大,历时之久,航程之远,在世界航海史上也是空前的。与欧洲航海家相比,郑和下西洋早半个多世纪。不愧是世界航海事业的先驱。

④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不是发展对外贸易,导致不计经济效益的做法,其结果必然造成巨大经济负担,因此也不可能持久。

考点2 新航路的开辟

一、背景和条件

1、原因

①经济根源:15世纪以来,随着西欧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造成货币需求量的增加。

②社会根源:

A.欧洲人狂热追求货币和黄金。

B.《马可波罗游记》驱使欧洲人到东方实现黄金梦。

③客观原因——商业危机:奥斯曼帝国阻碍了东西方贸易,促使欧洲人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2、条件

①西欧生产力的发展。

②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如“地圆学说”的流行。

③科学技术的发展,如航海、造船技术的发达,罗盘针的广泛应用,武器装备的改进等等。

④中央集权制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热衷于传播天主教,大力支持远洋航行。

二、经过 1、1488年迪亚士到达好望角。2、1497-1498年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开辟了通往印度的新航路。

3、1492年哥伦布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4、1519-1522年麦哲伦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球航行。

三、影响

1、引起了“商业革命”:

①扩大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和文化联系,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欧洲与亚、非贸易扩大与美洲联系开始。

③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2、引起了“价格革命”:

①大量贵金属流入欧洲,造成金银价格下降,物价猛涨。

②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

③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进行殖民扩张和争夺,加速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考点3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一、含义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是指资本主义列强压迫、奴役的所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

二、形成过程

1、开始形成:新航路开辟后,西欧的西、葡、荷、英、法进行殖民征服,亚、非、拉、美一些国家和地区开始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①葡萄牙:1500年占领巴西;但葡萄牙扩张的主要方向在非洲和亚洲。

②西班牙:主要目的是掠夺金银。15世纪末到16世纪中期,占领子除巴西以外的中、南美洲;16世纪六、七十年代又占领了亚洲的菲律宾。

③影响

A.欧洲的殖民统治给亚非拉美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印第安人几乎灭绝,土著劳动力锐减,由此又引起丁罪恶的奴隶贸易。

B.流人欧洲的巨额财富,成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来源之一,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C.改变了世界形势和历史发展进程

对亚非来地区:①政治上——欧洲殖民者开始对亚非拉进行政治的控制和渗透; ②经济上——伴随政治霸权而来的是经济的剥削和掠夺;

③思想文化上——由于基督教和西方文化的渗透,殖民地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也逐渐发生变化。

对世界:①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被打破,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

②有利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对中国的影响:①政治上——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从海路相继来到中国边疆进行侵略活动,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同时使明清统治者走向闭关锁国。②经济上——明朝中后期,美洲高产农作物通过菲律宾传入中国,为清朝人口快速增长奠定了物质基础。③思想文化上——天主教从海路传入中国,明清之际出现“西学东渐”局面。

2、初步形成: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大肆抢占商品市场,抢占原料场地,拓展殖民地,亚、非、拉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或附属国。

①原因

A.工业革命的发展使资产阶级需要在世界范围内开拓更广阔的商品市场,抢占更多的廉价原料产地。——根本原因。

B.经济发展使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空前强大。——物质条件。

C.资本主义各国竭力推行对外扩张政策。

②概况:(见课本)③对外扩张的影响:

A.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原料、市场)。

B.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C.客观上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冲击了当地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

3、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的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三、评价

1、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

2、世界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客观上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世界贸易额的增加。

3、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地区成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输出资本的场所,先进资本主义国家控制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命脉,对它们进行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掠夺,使它们陷入更加落后的状态。

考点4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一、含义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指通过对外贸易使各国市场联系起来的总和,它是资本主义的经济涵

盖。

二、形成

1、开始形成: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也引起了殖民侵略,西欧国家贸易范围扩大,世界市场已显雏形。

2、初步形成: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并扩展至美法德俄等国,促使欧美资本主义工业国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场地,把亚、非、拉许多殖民地与半殖民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使之成为资本主义经济附庸,大大促进了国际间的经济交往,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发生,从反面证明了世界市场的存在。

3、最终形成: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列强加紧争夺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掀起一股瓜分世界的狂潮,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一部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经济从此一统天下,在经济上世界成了密不可分的整体。

三、影响

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亚非拉国家经济上饱受列强的剥削和掠夺,是这类国家经济畸形、长期贫困落后、灾难深重的总根源。

3、资本主义的入侵在客观上冲击了这些国家或地区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传播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近代化的进程。

4、加剧了列强争夺世界市场的矛盾斗争,并形成了错综复杂、囊括全球的国际关系。

考点5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与崩溃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

1、条件: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

①战后初期,西欧各国普遍衰落。

②英国经济遭到严重削弱,传统的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已经难以支持。

③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

2、形成:1944年夏天,44国代表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签订了几个协议,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3、内容: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制度。

4、实质: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5、影响:

①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美国控制了更广阔的世界市场。

②促进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扩大了各国间的经济交往。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1、原因:

①70年代,西欧、日本经济发展,商品大量涌入美国,美国的贸易逆差扩大。

②美国的黄金储备日益减少,美元实际贬值加剧。

③1973年石油危机的冲击。

2、表现:1973年,美国再也无法按固定价格兑换黄金,不得不宣布美元贬值,资本主义各国相应也不再承担维持本国货币与美元固定汇率的义务,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3、影响: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动摇,逐渐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考点6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

一、经济全球化

1、含义:经济全球化指世界各国、各地区通过密切的经济交往与合作,在经济上相互联系和依存、相互竞争和制约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使全球经济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2、原因:

①市场经济制度在全球范围得到普遍认可和接受。

②新科技革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条件(根本动力)。

③国际金融的发展是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催化剂。

④跨国公司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力量。

3、本质: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是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4、影响:

①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

②由于资金匮乏、债务负担沉重等问题,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

③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运转,大大促进了国际经济的发展。

④促进了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促进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二、经济区域化

1、表现:;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2、影响: ①推动了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促进参加国经济的发展。

②进一步推动贸易自由化,有利于形成多级世界。

③使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加剧了地区间的不平衡发展。

④对经济全球化具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

10.古诗鉴赏总复习整体备课例说 篇十

一.首先备课标与中考指南,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古诗欣赏的要求是: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诗歌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诗歌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诗歌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能品味诗歌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我市《中考指南》关于古诗欣赏的要求是“能欣赏古代诗歌,初步感受诗歌中的形象、作者的感情、语言和表达手法”;关于古诗欣赏的取材范围是“教材所涉及的相关诗歌篇目和《课程标准》附录一推荐的优秀古诗文背诵篇目中的有关诗歌内容”。

笔者认为,任何无视“课标”与“中考指南”的行为,任何拔高或不及目标的教学行为,都是违背教学原则、不负责任的;那些抓不住复习范围、抓不住复习重点的教学也必然是盲目的、低效的。中考复习时间紧、任务重,绝对不允许任何人昏昏然地胡乱作为。

二.备近几年中考题,探究中考题类型,研析解题技巧

大致说来,“课标”与“中考指南”是考题的统帅和思想灵魂,中考考题则是“课标”与“中考指南”的具体体现和实施。因此我就把学习“课标”与“中考指南”之后的教学环节定为“近年中考考题回顾”。回顾的内容大致是近三年或五年的,按照由近到远的顺序进行。回顾考题所要完成的任务主要有两点:一是引导学生探究中考题类型,寻找考题规律;二是发现并掌握解题技巧。由于回顾的内容较多,展示的手段可以用多媒体或书面形式。具体操作如下:

1.老师提出教学要求——探究中考题类型,并出示多媒体课件:

A.我市2008诗歌鉴赏题(5分)

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写景中蕴含哲理,耐人咀嚼。请简要分析。(3分)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B.我市2007诗歌鉴赏(4分)

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本诗颔联所写的景象。(2分)

(2)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

探究的过程和结果是:通过A例,学生探究的考题类型为“哲理题和思想感情题”;通过B例,学生探究的考题类型为“描述画面题和思想感情题”……这样,师生就可以一起总结出我市中考考题规律——最常考的题型主要有四类,即景象(画面)描述题、赏思想感情题、赏技法题(包括句子修辞法和借景抒情、动静结合等表现手法)、探究诗句的哲理题。如此探究下来,学生对考什么、怎么考就心如明镜,下一步重点该干什么也就明明白白、深信无疑了。

2.老师提出教学要求——研析重点题型的答题技巧,并出示多媒体课件:

A.我市2008诗歌鉴赏题(5分)

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写景中蕴含哲理,耐人咀嚼。请简要分析。(3分)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参考答案:(1)(3分)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换形又见新景象的喜悦之情(1分);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生活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2分)。(内容阐述1分;哲理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

(2)(2分)表达了作者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农村生活)(1分)的喜爱(向往)(1分)之情。

B.我市2007诗歌鉴赏(4分)

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本诗颔联所写的景象。(2分)

(2)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参考答案:(1)上句写从楼上望去,洞庭湖好像把东南的吴楚两地从中分开;下句写水天相连,似乎天地都在湖水中日夜浮动。(意思对即可) (2)全诗抒发了诗人年老多病、漂泊无依的孤独感和对国家多难、壮志未酬的无限伤心。(意思对即可)

……

探究过程解说:在此教学环节中,教师要耐心引导学生结合参考答案探究重点题型的解题思路,如A例中,第一问对“哲理题”的回答要“略阐述诗句内容再写其对人生的有益启示”,第二问中因“尾联”是全诗情感的集中抒发,所以尾联所表达的感情也就是全诗的思想感情。通过B例第一问答案可以看到,“从楼上望去”是联想的情景,它使得画面更有生活情致,而原诗句并无此字眼;“好像”“似乎”则使画面充满着想象。由此可见,描述画面题首先要借助联想和想象,要将意象内容组合连缀成一幅完美的图画,有时还需要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如寂寞悲凉、恬静优美、雄浑壮阔等……如此,我们也可以找到“赏思想感情题”的一些解题要领:若是体会具体句子,要求略述诗句内容再写情感;若是体会全诗,可以通过审视标题、诗眼、抒情语等关键点来把握,也可以据内容确定感情基调,如山水田园诗表现对自然、田园生活的喜爱,别离诗表现离愁,行旅诗表现寂寞思乡,边塞诗表现爱国戍边,等等。技法题的赏析也主要有两个层面,如果欣赏名句,一般要点明比喻、拟人等修辞法及其效果;如果欣赏表现手法,既可说修辞法,也可说借景抒情、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运用典故等表现手法,并说明其好处。

三.备好复习重点,分类系统训练,强化答题技巧

我们都知道,凡能力都必须通过“历练”取得。但练什么、怎么练又往往教无定法。我想,就本时段本课时而言,学生对课内诗歌的诵读与理解已没有太大障碍,他们急需得到提高的则是回答问题的针对性和准确性,属于技术操作,谁强谁就能决胜中考。因此,我的上课主线就是习题训练。为了使复习范围最大化、训练重点具体化,我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以讨论为主、以口头作答为主,而在课后仍要完成文字解答。为了强化答题技巧,我采用分类系统训练法,就是按照中考最常考的题型分类列出复习范围内的所有重点习题让学生训练。习题设计如:

A.景象(画面)描述类

⑴读《黄鹤楼》,请描述“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一句景致。

⑵读《归园田居》,请描述“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一句景致。

⑶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写景画面。

⑷读《使至塞上》,请描述并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⑸读《过零丁洋》,请描述并欣赏“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B.探究诗句哲理类

⑴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思考“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告诉人们的哲理。

⑵读《望岳》,思考“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具有怎样的人生哲理。

⑶读《论诗》,思考“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表达了什么哲理。

⑷读《浣溪沙·一曲新词》,思考“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蕴含着怎样的生活哲理。

⑸读《游山西村》,说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蕴含的哲理。

⑹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思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所表达的哲理。

⑺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思考“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什么哲理。

⑻读《己亥杂诗》,思考“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所包含的哲理。

⑼读《行路难》,思考“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了怎样的哲理。

⑽读《山坡羊·潼关怀古》,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所包含的哲理。

……

四.设计分类训练的习题讲义,让学生作系统而充分的训练

这个环节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仍要着眼于重点、着意于典型。要求学生独立答题,做完后收改、评讲。习题形式如上文所示。

五.设计综合训练的习题讲义,让学生进入实战状态

这个环节的设计要暗合中考模式,一定要有自己设计的新题,一定要有中考预测题。学生独立做完后收改、评讲。新题设计如: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

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

且教桃李闹春风。

⑴“闹”字生动地表现了桃李的什么形象?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⑵“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给了你什么启示?

上一篇:语言安排下一篇:绩效考核结果应用